初中思想品德体验式教学论文

时间:2023-10-07 07:50:37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初中思想品德体验式教学论文(通用19篇)由网友“Niu”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思想品德体验式教学论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思想品德体验式教学论文

篇1:初中思想品德体验式教学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体验式教学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体验式教学

作者/周国伟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性和秩序,通过创造现实的或重复体验的情境和时机,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方式。

一、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新的课堂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不仅是理解知识的要求,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要求。体验式教学倡导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研究与体验,肯定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认识和感悟世界的能力,强调课堂教学的动态化,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生动的教学环境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研究学习。

二、体验式教学实施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 转变教师所扮演的角色

教师要抛弃以往所扮演的讲授角色,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和同伴,在课堂学习中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2. 学习各科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师除了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力外,还需具备跨学科联系的全方位立体思维的本领。经常收集、设计一些新颖的题目供学生钻研讨论,不失时机地捕捉学生闪现的创新思维火花,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只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就会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只要做到师生人格平等,就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学习活动中要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观点,不能用师道尊严去压制学生的创新思维,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的机会。只是强调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不使学生的探索迷失了方向。

三、初中思想品德体验式教学的情境创设

精心设置情境素材,会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意想不到的促进

功能。

1.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不断变更教学方法,以便为学生展示丰富的道德情景,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使他们经受陶冶和教化。如多媒体可以把声音、影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现代技术方式的QQ、动漫、博客,可以模拟、设置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要求和认识道德规范。

2. 运用生动的形象表达语言情境

思想品德教学,需要通过大量列举生动具体的事例来表达教材的道德要求,例如引用格言、讲动听的故事、朗诵有意境的诗歌等。因此,教师必须熟识教材、探究教材,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彻底发挥教材的功能,使学生加深理解故事的含义,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3. 组织学生参与互动游戏或自身的表演进入情境

通过想一想、乐一乐、做一做深入领悟,让学生从中悟出道理,加深对道德的认识。如在讲授“换一种眼光看老师” 一课时,从互动游戏“师生对对碰” 导入,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师生之间变得亲密无间,为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师生感情基础。

(河北省迁安市杨店子镇初级中学)

篇2:初中体育体验式教学初探论文

初中体育体验式教学初探论文

一、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策略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实践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等方式,灵活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活动。

1、借助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单一而枯燥,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度较低,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可以通过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融入体验式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当中,教师首先要明确体育教学的目标。体验式教学要注意树立三维教学目标,即为知识与能力(Knowledge&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steps);情感态度和价值观(emotionalattitude&values),更加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或者视频。比如在指导学生对“运球”这一项篮球技能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NBA的相关视频或者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结合一些案例为学生讲解具体的运球技巧等等。在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运球”技能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为学生带来更多的体育学习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

2、借助实践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学的流程通常为“课前锻炼—课中指导—自由练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较差,体育学习热情度较低,对于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性影响。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实践活动,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同时也能够在丰富的体育实践活动当中,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及游戏教学法等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例如在指导初中学生学习篮球“传球”这一项技能时,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传球”游戏,将学生分为3—4个小组,在相隔一段距离内,进行两两传球。最快时间内完成全员传球的小组为优胜的小组,可以给予鼓励或者嘉奖。这种游戏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对体育课堂中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和练习,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学习情感体验。

二、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对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摆脱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单一、枯燥的教学氛围,更加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喜欢上体育课。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提升了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满足素质教育理念对初中体育教学的要求,为初中学生体育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体验式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在充分激发初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当中,感受小组合作的乐趣,并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对于体育产生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具有了一定的体育锻炼意识,对于学生未来身体素质的提升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体验式教学更加关注教学的过程而非结果,对于学生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实践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等方式,灵活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为初中学生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学习创建良好的条件。

篇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引发学生潜能 激活课堂气氛――浅议“让学生体验活动过程”的教学方式

詹春梅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新一轮的《课程标准》更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本文从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和目前已有的教学方式,提出了“让学生体验活动过程”的教学方式,并在教学中进行了尝试。

【关键词】初中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 让学生体验活动过程 教学方式

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因此,“体验活动”以新课程宠儿的身份走进了课堂,成为新一轮课改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随着课改实验的深入发展,“让学生体验活动过程”已成为最能体现教学新理念、最符合现代学习方式要求的教学方式之一,也成为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构成和时代特征,优化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是每个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那么,什么是“让学生体验活动过程”的教学方式?怎样在教学中实践“让学生体验活动过程”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研究。

一、学生体验活动教学的基本特征

学校教育教学的对象――学生是实实在在的人,学校教育教学的使命就是应当使学生自由自觉地活动,并真正成为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因此,“学生体验活动过程”这种教学方式,是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把教学的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地认同学习的内容、体验学习的过程、领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一)亲历性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参与,是要求加强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与体验,只有经过亲自参与,学生个体才能产生自己的体验。在理论分析时,我们通常可把学生参与活动产生的体验分成二个层面,其包括实践层面的亲历和心理层面的亲历两个方面体验。实践层面主要侧重于学生对参与活动的步骤、方法、技巧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心理层面则重在参与活动过程的态度、理念、意志、思维等主观心理感受和收获。因此,在教学时应精选学生联系密切、感兴趣的素材,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技巧的过程中,抓住学生感受最深刻的事、时刻开展教学。

(二)独特性

学生主体不同,兴趣爱好各异,对不同事物理解有差异、体验也各不相同。即使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主体去亲历、感受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情感认识。所以,在教学时,我们要要尊重差异,不能强求划一,要进行科学引导,要让学生形成丰富的体验,绝不能把自己的体验或他人的结果强加给学生。例如在教学“珍惜新友谊”时,面对陌生的学习环境,有的学生体验到的是快乐和兴奋,有的学生体验到的是寂寞和孤单。根据不同的体验结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体验和感受。组织一些交往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两面性

体验本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具有两面性。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人的体验也存在着积极方面的和消极方面因素。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体验过程的评价,多点肯定和包容,不断引导学生产生正能量;同时,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各种消极体验要及时予阻断、剔除,要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等,以正确引导,其各种消极检验因素的影响。如学习“家庭保护”时,大多学生体验到的是家长对自己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但也有个别学生因为父母离异等原因体验不到家庭的关爱,只有父母的打骂等消极体验。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对这些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采取家访等措施协调他们的家庭关系,让学生消除阴影,体验家庭的温暖。

二、采取多种形式,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活动过程”

在思想品德活动课的设计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㈠寓教于乐,营造愉悦氛围

以富有趣味性的知识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学科活动,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到参加活动能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

例如,在教学《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小品在课堂上表演。

故事梗概:⑴小红只关心自己的学习,很少参加集体活动。这一次,班级组织一场拔河比赛,她又找借口没有参加。⑵强强上课时总爱讲话,既干扰周围同学,又影响了老师教学。⑶刘阳打扫卫生总是很马虎,他值日的那天,教室里又脏又乱。

在学生表演后,教师问:1、这个班级的学生会受到什么影响?2、如何改变班级的这种状况?通过学生的表演及大家相互交流,使他们明白: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二)尝试练习,注重品德教育

在需要学生进行尝试性活动的教学中,学生不仅体验到自己的.认知活动过程,也能体验到相应的身体活动及非认知心理活动,也能从尝试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教育。因此,这种教学活动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参与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

如在七年级“增强自尊自信”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教学要点。教师以某中学一位残疾学生自立自强的例子为例,同时设计一些情景:如用脚拿铅笔或用嘴含笔写字、把双眼蒙着走路等,通过学生自己来实践进行尝试操作,然后在教师或同学的指导下完成全部操作过程,再由师生一起进行评价,归纳出要点,这种要点是通过学生自己体验而得来的,其掌握的程度相对较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到残疾人艰辛的生活过程,而且能体验到只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就能获得他人的尊重,获得成功的心理满足。因此,通常在尝试练习的活动中,学生对活动过程都能获得丰富的体验。

(三)相互交流,激发参与热情

教学面对的是有差异的学生个体,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历程都不一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出自己在活动中的各种真实感受,组织学生一起交流、讨论,分享各种成功的喜悦;通过比较、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真正让学生全面理解其参与活动的内容,可感受自己的思维活动历程,从而激发自己对活动的热情,达到强化学生对活动经历的体验作用。

下面是九年级第八课《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探究与活动设计:课前,教师给出了一个激动人心的背景材料:广州是著名的羊城,在3月成功通过全国卫生城市的评估,在接下来将要迎接全国文明城市的评估。全国文明城市不仅是一张金灿灿的城市名片,更是百万市民齐心打造的一项集体荣誉。如何群策群力在全国文明城市的大考中加分,既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的细致工作,更需要每个市民的全力配合。我们身为广州的一分子,我们要积极参与其中的哪些活动,做出什么贡献?“找找看,我们身边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同时,教师安排了这样一项主题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到有关部门调查了解需要市民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才能全面提升创建工作水平。然后制作成演示文稿,在课堂上交流。交流完后,研讨对策:“如何根除不文明现象?进一步增强大家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学会同社会不文明现象做斗争”那么学生在学习第二框题《灿烂的文明之花》时,通过此探究结果的展示、讨论,让学生了解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具体形式和重要意义,知道这些活动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有能力参与其中,从而激发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热情。

(四)精心设计,渗透创新意识

在讲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内容时,教师精心设计了两个活动内容:由“实话实说”和“征集公益广告”两部分组成。其中“实话实说”是通过由学生调查了解到的我们生活的周边环境、资源问题(多媒体辅助),然后让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回答来完成的;“征集公益广告”是通过倡议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旅游胜地、为共用设施、为公园广场拟定一条精彩的公益广告”来完成的,在教师的鼓动下,同学们的情绪被感染了,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动手设计,创作的热情非常高涨。设计作品多达20余条,并写出了贴切的解说词,例如:“你爱惜我的生命,我维护你的健康!”(爱惜花草树木)……有的学生独立完成,有的组成小组商讨,集体创作,创作完毕后,每一位上台朗读自己创作“公益广告”的同学,都赢得了全体同学的热烈掌声和喝彩声,整堂活动课学生学得既活跃又有创意。

通过这种充满了睿智的感悟、思考、分析、综合、归纳的内容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励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愿望和创新意识。

三、“让学生体验活动过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虽然学生体验活动教学在教学效益方面具有独特的优点,也有很强的可行性,但在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简单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体验活动过程”教学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合所有的教学内容,知识点较多、情景比较复杂的内容就不宜运用此教学方法。

2、设计一个适用体验式教学的材料,是一件很花时间的事情,最好能够借助于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并注意平时做个有心人,有意识地积累各种有用的资料,如若不然,准备一个典型的、纯化的“思想实验”,会是一件很繁重的工作。

3、整个教学过程要尽量借助于现代教学技术,才能使课堂的容量增大到体验教学法所要求的容量,而且最好是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常用的投影、幻灯等简单的教学手段是很难达到体验式教学所要求的条件的。

4、应采取更为有效的评价方法。新的评价方式重在学生个体评价,可以要求教师、学生、家长参与评价,重结果也重过程,要注意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可以采取写评语、谈话、记录成果等方式。这些对于一个星期课时较多的思品课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综上所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让学生体验活动过程”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组织形式,“体验活动”是增强《思想品德》课程针对性的有效方法,它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作为每一位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真正使“体验活动”成为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施方良。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原理与理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杨丰宇 邓若锋。试探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主体参与[J]。人民教育,,(11)

[3]陈佑清。略论学生学习过程的发现性质[J]。教育研究(5)

作者单位:增城市增城中学附属英华学校

篇4: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文/杜亮

摘要: 年7月29日,温家宝总理探望钱学森,钱学森向总理谏言,批评现在的教育体制存在问题。钱老去矣。人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悼念这位曾改变中国科技命运的大家。愿我们在怀念他的离去时,同感于他的激动,同化于他的境界。

关键词:思想品德;个性教学;道德修养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突出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所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不仅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新时期我们教师的重要责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教育发展大会编著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将“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路”作为教师主要的任务。但由于历史、课程等原因,思想品德教师在进行课程改革时,认为思想品德教学,思想品德学习都有特殊的一面,有意或无意地忽视这一个重要的论题,认为这种理念与思想品德教学没有关联。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开设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对中学生的价值趋向、人格完善起到促进作用。然而,传统概念下的思想品德教学,多数采用了强迫记忆的方式,使得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认识停留在一个抽象、乏味、难以接受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便可想而知了。

学习本应当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为从学习中可以获得新知。在不断的自我塑造中,可以感受到自我生命的成长。但是,现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已经很难让人把“学习”与“快乐”联系起来。没完没了的考试,堆积如山的作业,机械僵化的背诵,教师的叮咛,父母的唠叨,让中学生的生命无法承受如此之“重”.

特别是对于毕业班的学生而言,压力会更大。一些“责任心”太强的教师争着抢自习课,似乎多上一节课,就多尽了一份责任,多让学生背诵一节课,就会让学生多考几分似的。这种现象绝不是个别,因为教师把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定为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识记程度。而且这个念头根深蒂固。而事实上,过多的课程压力,过大的作业量,机械的背诵,恰恰挤走了学生自我反省和知识消化的时间,根本就无助于实际成绩的提高,无助于个性的发展,反而会增加学生个性的贫乏,()这与素质教育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我粗浅地认为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的热情始终需要与尊重教学规律保持协调。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学生也是不同的,学生有着喜欢的科目与不喜欢的科目也是正常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到他作为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在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展他的天赋的事情上,达到他的年龄可能达到的最卓越成绩。”“教师的技巧在于善于觉察儿童的天赋,善于确定足以使他施展智力和创造力的.领域”.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是素质教育所要追求的重要目标。素质教育就是要求从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出发,为社会培养出具有不同个性的多样化人才。在新世纪里,必须重视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学有所长、业有所专不仅有利于学生将来找到最能发挥智慧和才能的职业,而且又能使社会的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充分体现其自身的社会价值。

有人说“玩”是孩子的天性。一些教师也会教育学生注意“劳逸结合”.但是,稍微尽兴一下,便会收到让人扫兴的讯号。其实,玩耍不仅是一项能够放松身心的活动,也是一项能够超越书本知识,拓宽视野的活动,更可能是一项能够激发生命活力、生命创造力的活动。在中学阶段,这一被称之为“为未来作好铺垫”的阶段,玩耍常常遭到了无情的忽视。大量的补课,大量的作业,让学生根本就没有玩的时间,更不用说如何玩,玩得好了。几乎每个学校的校园都会挂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之类的鞭策之语,看到就会给人带来沉重感。教师和父母经常夸奖那些很自觉的学生,而贪玩的学生则往往成为批评的对象。“玩物丧志”竟深深地蛰伏在人们的潜意识之中。本来,学生可以和玩具打交道,体会到技术的奥妙;可以和伙伴很好地玩耍,体会到交往的快乐;可以和大自然打交道,体会到自然的生趣。但是,一旦跨入了中学阶段(甚至进入小学阶段),书本就成了生命的牢笼。学生在理论上获得了知识,但却走向了对生活的无知、对生命的无感觉的状态。

个性在教育过程中被不断地瓦解,所谓人生价值、人生观的教育与其实践逐渐地出现了断裂。这样的教育实际上就是“目中无人”的教育,而“目中无人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目中无人的教育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人;目中无人的教育在撕裂具有生命整体性的人,在摧残具有智慧生命的人,在压抑具有求知创新的人,在诋毁具有求善意向的人,在扼杀具有生命活力的人。”

所以在思想品德课堂上,也要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就成了思想品德教师备课、上课时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紧贴时事,让政治理论及时得到实践,这是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以初三思想品德教学为例,思想品德理论与生活、时事息息相关。每一个思想品德论题都可以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时事来佐证。

道德修养的学习,教师可以以各种形式介绍社会中的正能量代表:歼-员缘飞机研制现场总指挥、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阳,在随“辽宁舰”返回大连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于圆园员圆年员员月圆缘日员圆时源愿分在工作岗位上殉职的“最美中国人”罗阳;圆园员圆年缘月愿日,佳木斯第十九中学语文教师张丽莉,面对源车连撞后冲来的大客车,迎上去推开了学生,自己被车轮碾压而过,失去了宝贵的双腿。当医护人员赶来时,她却叮嘱着“先救孩子”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铁警”李博亚;“最美司机”吴斌;“暴雨救人”农民工群体;还有绑着妈妈去上班的孝子陈斌强……一件件,一桩桩,学生借着这些熟悉的事例,轻松地理解关于道德的相关论题,即清晰又深刻。爱国主义的学习中,在掌握相关的理论下,引导学生讨论中日钓鱼岛之争和日本修改教科书事件。让学生在讨论中认识日本这个民族的军国主义思想的根源及危害,有可能对它周边国家造成的灾难。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意识。明白自己肩上承担的重任。从而清楚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师的语言不多,但能使学生刻骨铭心,思想品德理论再也不是枯燥的内容。

“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这是代表斯宾塞愉快教育思想的一句教育名言。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合作的氛围中,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这应该是教学的最终方向。有人说,中国抵抗经济危机的最重要的、最长远的措施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如果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当然就没有中国创造,只有中国制造。

因此,在面向21 世纪的挑战,培养新世纪人才的今天,思想品德教师心存长远目标,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了。

参考文献:

[1]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审视教育中的罪与罚[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郑国海。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J].中国教育研究,2003(17)。

(作者单位四川省射洪县东岳乡初级中学校)

篇5: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一、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本中编排了不少与学生生活中所见所闻相关联的内容,其内容贴近实际,是帮助学生深化吸收课本知识的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联系教学实际,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把握年龄特点,按照课本上提供的内容和活动形式,适当安排学生开展一些社会活动,例如拜访革命先烈纪念馆、组织街头社会调查、开展学习道德模范的主题班会等等。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零距离接触了社会上的各色人物,了解了社会各界的真实状况,明白了学习思想品德要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在认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和水平。例如:在教学“法律保护我成长”时,除了要把相关的法律知识完全介绍给学生之外,还可以联系一些社会上危害青少年人身安全的案例,要求学生结合在课堂上学习的法律知识,开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实践活动。根据教师的相关安排和要求,学生们有的上网查阅相关案件的资料和图片,有的在学校图书馆里寻找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白了学生在受到社会上不法分子的侵害时,学校所应采取怎样的救助措施,家长应当如何保护自己的孩子,学生自己应该作出什么样的反应。这样的实践活动无疑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活动中自主体验

在活动开展起来之后,教师除了要确保活动的广泛性之外,更应该让学生保持专注度,深入参与到活动中去,确保取得高质量的活动效果。新编思想品德课本中对于学生参与活动后是否有所收获,作了重点强调。参与、探索、思考是开展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在活动过程中自主体验道德的冲击。在安排活动内容和步骤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以及当今的社会环境,让学生感受到良好品德的养成就在于自己每天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培养。例如:为了增进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增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开展名为“我爱我家”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对父母敞开心扉,把自己想对父母说的心里话写成信,装在信封里,由教师郑重地教给家长,告诉家长这是自己孩子内心的呼声,从而让家长重视学生的内心感受,开展亲子交流,与自己的孩子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与对话。另外,针对那些与父母交流太少,平时沉默寡言、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更要重视他们和父母的交流工作,让学生自己体验到活动的意义。

三、开展事例评析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思品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可以理解为让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社会问题的能力,从身边的各项小事中感悟出道理。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发掘,引导学生多留心观察生活中万千百态,在每节课抽出一定的时间,选几个学生来回忆自己在生活中印象深刻、值得思考的现象,说出自己的看法,内容要真实客观,时间不宜太短也不宜太长,一两分钟就足够,最好让全班学生轮流发表,尽量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发言的'机会,然后再让全体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再发表自己的想法,点评发言学生的发言内容,教师再加以引导,最后达到共识。例如,有一位学生评析了小区里一些妇女在公园的人工湖里洗衣服的现象,他从保护环境和节约用水的角度去评析,教师就可以提醒学生结合《环境保护法》的相关法律法规,按照法律上的规定,去分析哪些现象和行为是遵循了保护环境的原则的,哪些是违反了相关规定,是要被取缔的。假使学生觉得生活中的事情太过琐碎,难以提取为案例拿来评析,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去阅读报纸,多看新闻,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去评判是非对错。事例评析活动,是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感悟生活中做人的道理。

四、促使学生道德践行,初步感悟人生价值

实践活动要能够让学生树立起服务社会的意识,并能够落实到行动中去。服务社会的形式有很多种,有社区公益、关爱孤老、普法宣传、环保活动、协管交通,还有各种志愿者活动等多项内容。公益活动的目的是在社会上发扬奉献精神,提倡关爱互助的良好风气,使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组织初中生参加这样的活动,看起来似乎很难有充裕的时间,其实完全可以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的,例如可以在课余时间安排学生参加街头环保宣传,组织一日爱心捐助等。此外,思想品德的课程内容也可以与之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后,不妨在课后时间组织学生去探望城里的敬老院,让学生当一次关爱老人的志愿者,陪老人在阳光下聊聊天、说说话,替老人梳头捶背,帮老人的屋子打扫干净,在这样的志愿者活动中,让学生明白每一位老人都是值得去尊敬和关爱的,让他们在关爱老人的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短暂和时间的流逝,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体会人生的真谛,懂得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回报社会的道理。服务社会是思品教育核心内容的体现,让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

五、总结

总之,思想品德教育要紧密结合实践活动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社会是一个大课堂,能够让学生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特别是做人的道理和人生的意义。思想品德教育是要培养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积极向上的好学生,这样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要结合实践活动做好思想品德教学工作。

作者:石可伟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海中学

篇6: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1.用爱与尊重构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思想品德教学最终是要引导学生认识真善美,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引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初中生的思想还不成熟,容易沾染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行为,思想品德教师作为学生思想的引导者,应该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用对学生的爱、关心和尊重来构建课堂。思想品德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很大影响,由于学生和教师之间总有一道看不见的屏障,这道屏障里有身份的差别、年龄的差别、思想的差别等,只有打破这道屏障,教师才能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学生才会更加相信教师,容易接纳教师在课上讲授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照顾到每位学生的想法,对于学生的不同理解能力,进行分层教学,让学生都能理解课堂知识,从而愿意学习思想品德课程。

2.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构建思想品德高效课堂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主要体现在课堂构建上,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选择真正能让学生产生触动的内容来进行讲解。课堂的构建主要有三个阶段:备课,上课和课后评价。备课阶段,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课本中的知识备好,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一些适合的案例帮助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设置好课堂上需要提问的问题和课下布置的作业等。在上课时,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同时边讲课,边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思路进行内容和进度的调节,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吃透学到的知识内容。在课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作业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多关注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课下补习。

二、多种教学方式的使用,提升课堂有效性

新课改实施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式日益丰富,更多新的方式应用字教学中,并起到了比较好的作用。以下三种教学方式,对于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的提升有比较大的帮助,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是比较常见的,但是有些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方式时,方法比较老套。在思想品德的课本上结合每节课的学习都有一些相应的例子,但这些“经典案例”比较老套,经常是古人的例子或者是大发明家、政治家的例子,再或者是“某人”这种编出来的例子。初中生接触的是一个真实的丰富多彩的世界,教师也应该以课本案例为方向,来补充一些切合实际的、能够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案例。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一课时,教师可以选择学生们熟悉的篮球明星林书豪的成名经历来作为案例。通过这种贴合实际的案例进行教学,可以引发学生们积极学习的态度,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的深意,提高教学效率。

2.探究式合作式教学

探究合作式教学是将探究式教学和合作式学习相结合。对于思想品德课的知识构建来说,有很多内容是需要学生们进行思考的,也有一些内容是需要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在思想的碰撞中得出最合适的答案。比如针对“老人在路上摔倒该不该扶”的热点话题,可以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还可以将班里的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指导学生最终得到一个既符合伦理道德、又能保护自己的答案。

3.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现在中小学课堂上的常用辅助教学方式,虽然教师们现在基本都会制作多媒体课件,但是如何充实多媒体课件,不至于让这一个手段沦为课本的副本是每一个教师需要用心研究的内容。思想品德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有些知识点也比较散乱,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合力构建,因此,多媒体课件就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课堂模板。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理清学习的思路。在由多媒体构建的相应情境中,学生们可以跟随教师的讲解来进行思考,提高教学效率。

三、总结

综上所述,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是学生在成长阶段所必需的,对学生的未来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帮助学生认清真善美,远离社会中的一些负面的、消极的现象和行为。该课程的教师应重视这门课程的教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课本为基础,以社会实际情况为案例辅助,积极采用多种方式来提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在成长的关键阶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篇7: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模板

摘要:

思想品德课作为初中阶段理论性较强的一门课程,无论是在学生当中的主体印象还是综合口碑,都是较为枯燥乏味的,大多数学生对此提不起学习兴趣。而在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景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还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课程内容的探讨和思考。本文正是立足于此,探讨情景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

情景教学;初中思想品德

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通常表现出理论性较强,思辨性较强,需要学生记忆和背诵的内容较多,这也使得大多数学生对此产生了疲乏反感的情绪。课程内容延续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讲授,不能够有效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导致课堂教学僵化,这也就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重新思考教学理念,重新开发教学方法,情景教学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不仅能够为课堂带来新的活力,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得到有效地提升。

一、情景教学之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意义

借新课标改革的东风,初中思想品德也在进行很大程度的改革。作为新时期最受青睐的教学模式,情景教学以其立体性、融合性和互动性的课堂特点让无数学生和教师在其中感受到了知识的生活化和情景化,同时,教师通过在知识讲授过程中引进情境,让学生能够置身于情境之中,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知识和生活的桥梁。教师通过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相关问题的解决和思考,从而推动他们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最终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从学生角度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境教学模式正好可以通过知识的情景化再现建构起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点,推翻以往对于该课程的刻板印象,重新感受这一课程的内容特点,重新理解该课程知识的生活化特点,领会到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并非是形而上的,而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在建构起兴趣点的过程中,情景再现通过有效利用现代化多媒体工具,以及多元化课堂带动模式的配合之下,以教师为主导,引领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模拟和想象,脱离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二次建构起知识的画面感和声音感,让学生在其中能够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二、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引入情景教学的相关策略

1、情景设计要贴近实际

我国现阶段的课堂教学通常是以教材为主,重视知识的强调和练习式的巩固,而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置时也通常是以教材为主要依据,因此在情景教学中,教师需要时刻紧密联系教材内容,立足于教材,寻找贴近生活的情景设计思路。如在讲解人际关系交往的相关内容是,教师尽管可以举一些生活型的例子,但也要立足于教材内容,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人际交往问题入手进行探讨。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就自己曾经遇见过的`人际交往问题提出问题,而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本知识进行相关的思考,从而得出想要的答案。由于初中生正处于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双重上升的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需要在思想和情感上得到有效地引导,思想品德课程正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这样的渠道,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是非观和生活性思维。在这样的情景模拟、环境再现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会到做人的道理,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真正能够将所学的思想品德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加深思想品德学习效果。

2、采用多元方式进行情景模拟

传统意义上的初中思想品德常常与枯燥乏味相联系,对于学生们来说,思想品德课意味着背不完的理论和概念,而情景教学模式的引入也正是为了缓解这一种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重新建构起现代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活跃的课堂模式可以有多种营造思路,情景教学在这其中是一种可供调整和创新的模式思路,无论是方法还是工具方面都可以大开方便之门,积极寻求日常生活中的工具,从而将抽象的只是具体化、立体化,让学生在更为直观的情况下进行知识的摄入。例如在进行《交往艺术新思维》这一单元的教学时,学生可能会对那些礼仪相关概念产生一种厌烦心理,而教师此时若是将这些礼仪概念转化为模拟情景进行在线,借助多媒体工具进行视听再现,那么学生便可在直观形象的情境中感受相关礼仪知识的意义,如此不仅加深了理解,还克服了以往机械化的摄入模式。

3、积极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在内容上通常会留下一些供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的空间,在这一空间内,学生和教师可以发挥最大的积极性进行互动和想象,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情景再现和构建,从而在这空白的空间中极尽心灵之交流。例如在进行《多元文化“地球村”》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跨文化交流常识进行情景模拟,假设几位同学是来自欧美的交流生,那么在第一次见面时应该如何问好,同时在进行日常交谈时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在这一情境的模拟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发挥想象力,营造一些可能出现的场景,从而模拟出一些现实的对话,同时还可以在这一专题的学习中了解到一些跨文化交流的注意事项,从而加强对于中西方文化对比的意识。

三、结语

新课标改革的风潮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升华和改善提供了一个推动力。无论是在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理念上都力求初中思想品德能够引进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正是其中之一。它不仅是一种视听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还是一种知识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值得为现代众多初中学校所引用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杨立平.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08)

[2]于宝军.基于情景教学模式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35)

篇8: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在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人们经常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论什么样的课程,不论进行怎样的改革,有效性应该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必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陷入空泛教学境地,过于追求形式的新颖,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学生的价值观培养浮浅,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华而不实成了目前课改存在的顽疾。

一、忽视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教学显得浮躁

任何学科都是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体。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已有知识上的发展和提升,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也是如此。该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将情感因素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和高度来理解,赋予其在课程目标中重要的价值取向。这些知识不仅是学生未来学习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他们技能的重要途径。我们以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为例进行解说。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实现并非轻视“双基”,在处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落实“双基”目标的关系上,不能顾此失彼,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会感到迷茫和困惑,自然无所收获。

笔者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应做到:①优化教学资源,教学时应改变课程内容难、涩、偏等现状,让学生觉得思想品德无时无处不在;②注重生活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练习和分析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在事例和生活中,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品德价值要求;③注重知识的呈现过程,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觉得思想品德知识是他们学习不可缺少的知识内容;④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过于追求形式和新颖,忽视了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体,也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能够体现“新理念、新思维”的教学模式,大胆使用合作探究等教学模式,让人们觉得确实耳目一新。不过一旦过多了,难免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淖。

我们发现有的课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发展了,课堂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实际对学生的思维没有多大触动,教学效果自然就收效甚微。

笔者认为,教学的模式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①注意教学目标和时效性,围绕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而设计,做到“有的放矢”;②注意思维的拓展性,有思才有得,没有激发学生思考的互动,是无效的活动;③注意教学思维模式发展的创新性,让学生能够有所收获和发展创新。 三、价值观培养浮浅,难以适应发展需要

我们知道新课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让学生在“明辨知理”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教育和感化,让他们的'精神受到震撼、心灵得到洗礼。新课程下的教学过程堪称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种过程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主要方法,一旦偏离了这样的方向,肯定难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笔者认为,当前教学中的价值观培养浮浅,难以适应发展需要。一方面,容易让学生觉得思想品德可有可无,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不能从中得到真正所需要的知识。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内化,正确的价值观只有在平等的、开放的和安全的气氛下才能逐渐让学生在知识和生活的体味中生成自己的思想观念、行为原则和品德。笔者认为,走出价值观培养浮浅的误区,以下几方面不可忽视:①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走好人生之路。让学生充分发挥意见,并不等于不加引导地让学生“乱说”,教师要适当地加以纠正和评价。②鼓励学生积极辩论,让他们在辩论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提升,让他们懂得“实践是评价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真正内涵。③鼓励课堂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鼓励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思维模式来进行有效的互动生成,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④发挥生活教科书的作用,利用现实社会中的高尚任务和事例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感受社会的真、善、美,从而提高自身的品行修养。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是新课程教学所需要的,更是学生适应未来发展所需要的。

综上所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有效激励和引导学生掌握基本行为准则,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篇9: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摘要] 在这个注重教学成绩的时代,有些教师更是唯成绩是从。那么对于政治学科,又是一门教育孩子们思想的课程,上好这门课可以说得上是艺术中的艺术。我们把思想指导经常放在首位,打开了思想就能指导行动。如何上好政治课,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以及上课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在总结中前行。从反思中摸索前进之路,从反思中不断找到新的突破口去提高自己职业水平,能让自身从青年教师的经验少、知识储备不足,逐渐成长为业务骨干,教学能手。

[关键词] 思想品德反思教学 反思 促进方式和方法 意义 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作为青年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不断提高自己本身是职业要求,也是职业素养。自我反思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反思教学,能促进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也使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增大。

从反思中摸索前进之路,从反思中不断找到新的突破口去拔高自己职业水平,能让自身从青年教师的经验少,知识储备不足,逐渐成长为业务骨干,教学能手。

一、背景及界定

在这个注重教学成绩的时代,有些教师更是唯成绩是从。那么对于政治学科,又是一门教育孩子们思想的课程,上好这门课可以说得上是艺术中的艺术。我们把思想指导经常放在首位,打开了思想就能指导行动。如何上好政治课,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以及上课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在总结中前行。

从反思中摸索前进之路,从反思中不断找到新的突破口去提高自己职业水平,能让自身从青年教师的经验少、知识储备不足,逐渐成长为业务骨干,教学能手。人常说“摸着石头过河”,“摸”就是反思,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在自己的教学课堂中,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理论依据:从反思中摸索前进之路,从反思中不断找到新的突破口去提高自己职业水平,能让自身从青年教师的经验少、知识储备不足,逐渐成长为业务骨干,教学能手。

意义:那么对于政治学科反思教学的意义,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反思教学可以使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形形色色的案例,不断的进行自我修正。

第二,反思教学可以使我们加深对学生的了解。都说现代社会的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各种各样问题学生的不断出现,那么如何教这些孩子已经成为教师的一个难题。

第三,反思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水平。古语云:“吾日三省吾身,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见,自省,反思只会不断提高教师的个人素养及思想觉悟水平。

第四,反思教学可以使教师在反思中不断前行,不断成长。研究的理论、实践、政策依据。

三、反思教学的具体案例及方式方法

对于印象深刻的的案例感悟——《我愿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对于这个案例,我想法很多,因为我也是一个三岁孩子的母亲,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也是众多母亲遇到的难题,到底该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一个大家眼里优秀的孩子,钢琴八级以上,英语厉害,会熟练掌握一门乐器,学习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成为众人眼里的人才?种种行为的背后,请问有哪位家长征求过孩子的意见?这个案例中的小女主人公,是一个在50多名学生的班级中排名23名的孩子,成绩并不优秀,也不落后。当和大家一起迈进真实生活的时候,那些成绩优异的孩子们却远远不如这个23名的学生。她在小伙伴发生争执时想到解决的办法,在沉闷的大巴车上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她的生活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远远超过了身边那些优异成绩的孩子。那么教育的落脚点到底放在哪里?我们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又该是注重什么?可见,我们对孩子的教育确实应该好好反思、反省,不要唯成绩是从,多倾听孩子们的内心,多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让教育真正成为教育,别增加无形的枷锁。思品思品,思想和品质最重要,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更多的渗透为人与处事,注重思想品德修养,从而提高孩子们的道德修养,能够在这个社会上站稳脚跟。

探究反思教学的方式、方法。方法各种各样,重点是我们教师要有一颗追求进步的心。目前我认为我用到的方式方法有以下这些:反思日记,教学反思,反思心情日记,博客更新记录反思内容,与有经验的教师经验交流,与学生交流教学效果,通过课堂上,课后与教师、与领导、与学生、日常工作生活中等等,都可以进行自我反思,只要能够促进教学的,能够帮助自己成长的一切行为,通过自我反思,凝练,再实践。都可以成为自己反思的结果,促进自我的发展,最后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述反思教学的全过程。包括视频、文字、讨论、教学设计、听评课活动、问卷调查等等。

重点是对于反思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并且能达到良好目的的,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体会到反思结果,并促进自身成长。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

存在的问题:

1、反思方式方法单一,不能就问题深入反思。可能我们平时遇到的教学中的问题,严重程度不够,或者说没有典型性。从思想重视程度而言就比较轻视,那么对于方式方法更是简单单一。

2、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反思的认识可能达到了一定程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实际操作时,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二者之间存在着未知的差距。

3、观念陈旧,不能及时的跟上时代的潮流。有些反思教学研究方面的专家观点与时俱进,而作为普通教师,往往思想高度不够,不能用最潮流、最创新的的办法对待反思。

4、受情绪、惰性影响较大,反思的结果也会存在偏差。有些教师不能冷静思考问题,遇到教学中的事情需要反思时,容易受到当时心情、情绪的影响,根据自己是否有惰性思想来进行反思。

改进的`措施:

1、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教学反思、心情日记、图片感悟、聊天感受、观察学生等等,并且养成反思习惯。将反思内容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文字形式。

2、日常教学中多看相关书籍,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指导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又不断总结、积累、反思,形成新的理论。在两者之间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3、作为新时代的年轻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创新,提高思想高度,从点滴小事中养成反思习惯。运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微信等方式与学生交流。

4、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用一颗平常心对待所有的人和事。在反思教学过程中,能够平静的对待一切,用理智的态度对待,冷静分析做出反应。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用爱来对待学生。

反思教学能够促进教师成长,已经成为当今形势下教师成长、进步的必要手段;反思教学的方法,通过课堂上,课后与教师、与领导、与学生、日常工作生活中等等,都可以进行自我反思,只要能够促进教学的,能够帮助自己成长的一切行为,通过自我反思,凝练,再实践。都可以成为自己反思的结果,促进自我的发展,最后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述反思教学的全过程。包括视频、文字、讨论、教学设计、听评课活动等等,让反思教学落到实处,最后是小组成员总结阶段,并整理成总论上升到理论层次,总结报告。

教师应该不断反思,从各种角度来提升这门课的艺术性和吸引力,从而使自己不断成长。学科组反思和改进。政治组全体成员对此问题加强了交流。政治这门课很好的诠释了我们的人性,教学生如何做一个有价值的社会人。而有些政治内容在上课时比较枯燥乏味,这就给我们的上课带来了一系列的难度。再加上最近天热,更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我们打算从上课的方式改变,多增加视频教学,以及微课的运用,来改善这种状况。当然也要加强学生对这门课的认识,让他们思想上重视这门课。

关于政治教学中反思收获很多,反思方式也丰富多彩,所有的收获是用言语所不能完全表述出来的,我们会在反思的路上继续前行。从反思中摸索前进之路,从反思中不断找到新的突破口去拔高自己职业水平,能让自身从青年教师的经验少,知识储备不足,逐渐成长为业务骨干,教学能手。

经过反思之后,我还加强了对微课教学、问题学生、课件制作、教学结果检测等内容的反思及研究。希望自己能从反思中不断加强这些技能的提高,努力让自己变得强大。

反思之路没有终点,我会在反思之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高,让自己不断成长,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篇10: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摘 要: 传统思品课堂中教师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新课改要求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注重主体性和生长性。作者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维模式,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故事教学法,具体从初中思品故事教学法的背景、内涵和形式三方面入手。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故事教学法 运用形式

一、缘起,初中思品“故事教学法”的背景

传统思品课中教师只单纯地灌输说教,重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机械掌握,学生被当做是承载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认知轻情感;同时,这种教学过程还把教书与育人相分离,教师只以教书为己任,只以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为教学目标,轻视学生道德和人格的培养,重教书轻育人。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厌烦,进而削弱思品学科独特的德育优势。

初中生的思维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形象思维,他们对现象的思辨和分析能力不足;他们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需要教师运用适合初中生的教学方法。

新课改突出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主体性和生长性,培养“全面发展的”、“完整的”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探究更易被学生接受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据此,笔者积极探索将认知和情感活动相结合,益于建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升华情感、内化道德,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实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故事教学法。

二、初探,故事教学法的内涵

故事教学法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个体差异、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将丰富的故事材料整合为适合学生的教育资源,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学生个体差异等因素呈现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加强师生互动合作,实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热情,使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发展科学性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

故事教学法以学科知识为依托,并非全故事和低水平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故事的应用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编排和设计融于学科单元中。故事情境的创设旨在将学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生活实践呈现到教学中,而课堂中巧设有效问题能激发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够指导学生生活,注重学生实践性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提高教学实效性。

三、整合,故事教学法的形式

结合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法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故事列举法

“故事列举法主要指教师通过讲述故事的方法以说明某个学生难于理解的理论知识或重难点问题,旨在通过深入浅出地揭示问题实质,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作为举例的故事可以是真人真事,也可以是依据教学内容而创作的故事,故事在此所起到的作用仅仅是为说明问题,因而不必过于繁琐,只要能点明问题即可”[1]。

如沪教版六年级思品第七课第三框《磨砺意志做自己的主人》,为达到“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的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及乐于助人的精神,自觉从小事、从今天做起,今日事今日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笔者选取了陈蕃和薛勤“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即东汉有一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脏乱不堪。其父之友薛勤批评他,问他为何不打扫干净来迎接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提问学生得出的启示。

2.故事讲评法

该法侧重于评价故事,但这之后更要深入揭示隐藏故事背后的意义。可见重点是教师如何以故事为支撑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只是讲故事。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评价问题时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给予有效指导。

3.故事讨论法

该法的`运用通常是在教师讲述完某个问题后,为进一步让学生加深记忆,加强理解,巩固学习效果而组织讨论的、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故事教学法。

如沪教版六年级思品第二课第一框《个人成长离不开集体》,为实现“集体的成就来自每个成员的努力”的知识目标,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确立集体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六(2)班班集体的热爱之情,争取在运动会中取得好成绩,培养学生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分析解决问题、总结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笔者请三个学生表演自己创编的小品故事《运动会前》,即:

生1:要参加。平时跑步是挺快,但不能小看对手。要利用课余时间找体育老师帮忙多训练,争取为班级得奖。

生2:是老师和体育委员的事,我没有体育特长,与我无关。好多人都没参加,我也不参加。

生3:上次参加了,跑得很辛苦也没得奖,参加了也不会得奖,这次就不参加了。

为引导学生归纳“集体的荣誉来自集体中每个成员的努力,要多为班集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笔者设置了小组讨论:就小品中某位同学的表现发表看法,并由小组代表发言。

由于课堂需要讨论,为防讨论时课堂秩序混乱,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因此,这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所选择的故事要有一定难度。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可以自由讨论,也可以分组讨论,最后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相应评价。

4.故事实践法

故事实践法是指在讲述完故事后,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以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从理论联系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

而依据故事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又可以分为将教师的教学活动划分为:

把故事当做工具的教学活动。在这里,故事教学法只是辅助其他教学方法的工具性存在。

把故事当做教学内容的探究合作的教学活动。这里的故事被当做是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素材。在活动中,将故事和教学目标相结合,设计出形式多样的拓展活动。

把教学过程故事化的教学活动。这里是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故事,学生在体验相关活动后,转换生活角色,进行思考。这是一种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从上述概念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故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轻松体验生活,提升素质,特别适合以直观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的低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卞金祥.用特色吸引学生―名师最受欢迎的特色教学艺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篇11: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摘要: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正是知、情、意、行同时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知是道德认识。认识是否正确,关系极为重大。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

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建设和谐中国、和谐社会的今天,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我,看到了教育工作新要求,即培养学生的和谐意识,而最重要的手段是从中学生的思想德育教育抓起。

少年兴则中国兴,少年强则中国强。只有我们的少年从小就具备小公民意识,具有良好的道德人格,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强大,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

教育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思想德育教育是从习俗水平向原则水平过渡,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根据这一时期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我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加以正确引导,则能促进中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品德。为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坐起:

一、知、情、意、行是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四个方面密切相关,互相影响,协调作用,不可分割

现在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在一些青少年学生中是非颠倒:如视挥霍为慷慨,视节约为吝啬,视暴躁为直率,视友谊为“哥们义气”,视尊敬教师为“拍马”,视反映情况为“出卖朋友”,视庇护错误为“忠诚”表现,视破坏公物为“英雄行为”等等。因此,掌握科学知识,增强判断能力,提高道德认识,乃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前提条件。情是道德情感,即对某种道德义务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它是道德认识的具体表现,具有极大的感染力量。在青少年学生中,有的认识较高,但对真伪与美丑,缺乏爱憎的情感;有的情感丰富,但自控能力差,极易冲动,损害言行。实践表明:情感与理智结合,就能自我控制,产生正确行动;情感与冲动联系,必将主观武断,生惹是非。意即道德意志。它是在履行道德义务时自觉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是人们能否达到一定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有了道德意志,就能不畏险阻,勇往直前,克服困难,实现目的。反之,必将遇难而退,半途而废,甚至屈服强暴,变节弃义,行即道德行为。它是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的集中表现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对人类社会一切基本准则的遵守与实践。在我国现实社会中,衡量一个人的思想觉悟,不仅听其言,更要观其行,看其行为是否高尚,并对人民有益。实践表明,道德认识是产生道德情感的前提条件,道德情感又影响着道德认识的一定倾向,道德行为习惯是以认识与情感为指导并在反复练习中逐渐形成的,而道德行为习惯又作用于认识与情感的巩固与发展。这就是说,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就能作出恰当的判断,产生爱憎的情感,树立明确的信念,激发坚强的意志,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优良的行为习惯,又有助于认识的端正,情感的增强,信念的加深,意志的坚定。学生的身心条件各有差异,品德水平不尽相同,面对差异,贵在因人而教。只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有的放矢。我们必须寓情于理,寓意于行,情理交融,意行结合,促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效率。

二、重视各种有形教育,组织高质量的交往活动

在实际工作中,一切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交往,就能使学生追求理想,自强不息,蓬勃向上,勇攀高峰,健康成长。反之,那些无益的活动交往,必然导致学生思想空虚,贪图享受,缺乏理想,鼠目寸光,甚至误入歧途,后果难以设想。因此,要十分重视活动交往内容的选择,做好引导工作,依靠学生集体的力量,达到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交往中获取知识,转化思想,经受教育,提高觉悟的目的。一切交往活动的成功组织,并使之充分发挥有益的'示范教育作用,是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分不开的。正如加里宁所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第177页),可见教师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以及感人的表率作用,永远是组织好交往活动,做好思想工作,提高教育效率的可靠保证。

三、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确保德育工作的最佳效果

德育须把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离开了教育的影响和作用,自我教育就难以健康发展;忽视了自我教育的特殊地位和功能,德育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个体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是学生自身思想品德塑造的最高形式。自我教育与教育相对应,自我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成效,是教育的一种折射和延续。它具有不同于教育的特性,其地位和作用是教育所不能取代的。首先,自我教育就其形式而言具有个体性,总是与个体的观念体系及心理活动密不可分的。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才能把社会性的教育要求转化为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次,在自我教育活动中,个体一分为二。主体自我作用于客体的自我,主客体统一于自我的矛盾发展中。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才能使处于客体地位的受教育者逐渐成长为教育者所期望的主体。第三,自我教育是内部的思想转化活动。无论克服自身的消极因素,还是升华原有的积极因素,都表现为自动性,是内在的辩证否定。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教育活动才能与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相适应。

四、德育的根本目的不是束缚精神,而是解放精神

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学德育工作者应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择其乐于接受,勤于实践的道德理念而授之导之,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根本途径。从根本上讲,德育实践更重于德育教育。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正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领会和贯彻执行。并努力使中学德育工作形成“说起都知道,行动更重要,检查看实效。”的良好局面。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剖析,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既不能估计过高,也不能贬低自己,过高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过低会丧失信心,通过正确估价自己,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篇12: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摘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逐渐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学生的个人思想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政治课程的开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正确引导初中生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努力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本文首先介绍了情感教育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有效的方法。教师在课前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确保每一节政治课都是情景意相交融,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趣味性。

关键词: 初中的政治教学小论文

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有一些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对政治课不感兴趣,其主要原因是课堂教学脱离学生实际,缺乏情感因素。研究表明,轻松愉悦的情感能够调节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充满自信地看待各种困惑和挫折。在新的政治课教学过程,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该努力调节学生的情感,进而将情感转换为行动。因此,政治教师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通过情感的流露促使学生深化知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情感的体验,实现政治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初中的政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必修课程。初中生通过政治课程的学习能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常识,了解有关社会科学常识。缺乏“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情感教育在初中的政治课程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政治与其他课程相比更应该运用情感教育,否则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提升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课程改革的开展与实施大环境下,初中的政治课程作为一门道德素质培养的基本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情感来打动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缩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从内心接受政治这一学科,并喜欢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利用情感教育,注重初中生情感态度的培养与改善,促进初中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方法

1.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情感教育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运用的基础是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情”为先导,通过和谐的情感沟通来实现教育目的。教师在教学中以快乐、亲切、积极为主导情绪,才能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说教”的模式,并没有凸显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学生遇到问题没有机会提问,严重影响了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初中的政治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学生构建友谊,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面带微笑,用饱含激情的语言来感染学生。因此,教师不仅要注意讲课的教育性、逻辑性,还要重视讲课时的语言、语调、动作等。

2.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初中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应用于教学领域,教学效果显著。初中的政治学科教学内容比较多、信息量大,而教材上的知识比较深奥,情感教育运用起来比较困难。如果将多媒体应用在政治教学中,集图像、声、色于一体,有利于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得更加形象化,将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在课前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视频资料,在课上结合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身临其境,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熏陶感染之中,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优化。

3.创新教学理念,促进理论联系实际

一名合格的政治教师,一定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将道德素养纳入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中,不能仅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情感教学也需要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真正发挥知识的实践作用。教师不仅要帮助初中生构建政治知识体系,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结合实际,结合国内外形势及热门话题,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做时事述评,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去关心祖国、爱祖国。综上所述,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教师应该善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体验,在政治学习中满怀激情。政治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的改善,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在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增强政治思想认识觉悟,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帮助初中生构建文化知识体系,达到情感与学习的共鸣,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文哲,赵慧艳,金明月.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科技视界,20xx(7).

[2]李小飞.新课改条件下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xx.

篇13:初中的政治体验式教学浅议论文

一、开展初中的政治体验式教学的内因与外因

1.开展初中的政治体验式教学的内因

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情景教学模式,在当今日益丰富的教学模式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活力和适用性。初中阶段是学生塑造自我、养成学习习惯、开拓思维的重要时期。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被证实能够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得较大的启发。和单一传统课堂中不可避免的学术性和枯燥性相比,体验式教学更符合新时代初中的政治教学的理念和要求,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都极为可观。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能够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情境,令他们在身临其境的教学实践情境中获得经验感悟和情感需求。这样,能鼓励学生用独特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在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的同时,还能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2.开展初中的政治体验式教学的外因

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教师不单要强调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升,还要关注学生的认知与情感体验,以切合国家对于素质和思想教育的政策,这就对初中的政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的政治体验式教学的开展,教师要在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积极开展实践,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水平,推动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获取更多的经验与感悟,从而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这些外部条件有利于体验式教学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的开展。

二、初中的政治体验式教学的发展前景

1.体验式教学的评估监测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其不稳定性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收集初中的政治体验式教学的评价与统计数据,笔者认为,学校急需建立一个对教学进行评估监测的体系,以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在日常教学检查中,教师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设施、教学管理、授课总体这几个主要因素,了解学生对政治体验式教学的直观感受。同时,为切实评估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表现,确定体验式教学的优势,教师要在充分听取学生、教师和教学督导员意见的同时,展开集中讨论,设计出针对体验式教学的评估监测体系。只有掌握了体验式教学法的数据与评价,教师才能不断地完善体验式教学,使之更适用于初中的政治课堂,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初中的政治体验式教学的方式

在初中的政治体验式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涌现出一系列的杰出理论和创意。但是,体验式教学的注意事项有很多,教师和学科负责人都应谨慎对待这些注意事项。在初中的政治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地调整和改变授课方式,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有效地预设政治思想教学情境,积极鼓励学生融入课堂环境,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政治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重现场景和过往经历的体验式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回味和复习知识。总而言之,在初中的政治教学的进程中,体验式教学的开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并且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这有助于学生获得生动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政治学习的兴趣,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要回归课堂,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师生教学相长的课堂教学气氛,塑造真实的课堂,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另外,在政治体验式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把控课堂的秩序和导向,并积极地构建完善的评估检测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帅.加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周慧玲.高职专业教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J].高等建筑教育,,(1).

篇14:初中的政治体验式教学浅议论文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教学形式的革新也尤为重要。本文先分析了开展初中的政治体验式教学的内因和外因,然后深入分析了体验式教学的发展前景,探讨并阐述了其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初中的政治;体验式教学

一、开展初中的政治体验式教学的内因与外因

1.开展初中的政治体验式教学的内因

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情景教学模式,在当今日益丰富的教学模式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活力和适用性。初中阶段是学生塑造自我、养成学习习惯、开拓思维的重要时期。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被证实能够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得较大的启发。和单一传统课堂中不可避免的学术性和枯燥性相比,体验式教学更符合新时代初中的政治教学的理念和要求,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都极为可观。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能够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情境,令他们在身临其境的教学实践情境中获得经验感悟和情感需求。这样,能鼓励学生用独特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在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的同时,还能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2.开展初中的政治体验式教学的外因

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教师不单要强调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升,还要关注学生的认知与情感体验,以切合国家对于素质和思想教育的政策,这就对初中的政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的政治体验式教学的开展,教师要在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积极开展实践,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水平,推动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获取更多的经验与感悟,从而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这些外部条件有利于体验式教学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的开展。

二、初中的政治体验式教学的发展前景

1.体验式教学的评估监测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其不稳定性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收集初中的政治体验式教学的评价与统计数据,笔者认为,学校急需建立一个对教学进行评估监测的体系,以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在日常教学检查中,教师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设施、教学管理、授课总体这几个主要因素,了解学生对政治体验式教学的直观感受。同时,为切实评估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表现,确定体验式教学的优势,教师要在充分听取学生、教师和教学督导员意见的同时,展开集中讨论,设计出针对体验式教学的评估监测体系。只有掌握了体验式教学法的数据与评价,教师才能不断地完善体验式教学,使之更适用于初中的政治课堂,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初中的政治体验式教学的方式

在初中的政治体验式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涌现出一系列的杰出理论和创意。但是,体验式教学的注意事项有很多,教师和学科负责人都应谨慎对待这些注意事项。在初中的政治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地调整和改变授课方式,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有效地预设政治思想教学情境,积极鼓励学生融入课堂环境,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政治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重现场景和过往经历的体验式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回味和复习知识。总而言之,在初中的政治教学的进程中,体验式教学的开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并且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这有助于学生获得生动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政治学习的兴趣,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要回归课堂,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师生教学相长的课堂教学气氛,塑造真实的课堂,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另外,在政治体验式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把控课堂的秩序和导向,并积极地构建完善的评估检测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帅.加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xx.

[2]周慧玲.高职专业教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J].高等建筑教育,20xx,(1).

篇15:初中思想品德反思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反思教学的几点体会

许 兵

(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第一完全中学)

摘 要: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及时进行反思对不断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对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反思。针对初中的思想品德反思教学谈了几点体会。

篇16:初中思想品德反思教学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注重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是初中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只有对过往的教学内容及方式进行改善,才能使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初中教师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强对以往教学效果的.反思,进而不断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一、反思教学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反思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三项基本原则,以保证反思教学的高效性。首先,要坚持及时性的原则,在课后及时反思记录,否则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对课堂效果的记忆;其次,要坚持真实性的原则,反思时要切中要害,不能流于形式;最后,还要坚持针对性的原则,对自己关注的部分进行反思,进而合理制订解决对策。

二、初中思想品德反思教学的体会

1.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

教师对于思想品德教学的反思,要首先对自身素质进行考虑。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因此教师的能力对整个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故而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自己的知识,加强对自身能力的培养。

2.注重课堂教学的效率

由于思想品德的教学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因此45分钟的教学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教师要注重平时教学中的课堂效率,保证学生思想品德的接受质量。教师可以通过对课堂气氛的调节、丰富教学方式等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结合理论与实际生活

思想品德教学要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切实感受到思想政治的作用和其所具备的积极影响。教师要在平常的教学中,结合具体的实际生活对学生展开教育。如可以就生活中保护环境这一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行为谈谈其看法。

总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审视教学效果,及时进行反思,看到教学中的亮点和存在的不足。不断积累经验并总结教训,在以后的教学准备过程中加以改进,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学俊。浅谈对新课标下思想品德教学的三点尝试[J].成功:教育,(10)。

[2]曲玉琴。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2)。

[3]陈天仲。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法[J].新课程:中学, (08)。

篇17: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让学生想问是培养问题意识的起点;让学生敢问是促使问题意识形成的核心;使学生会问是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关键在于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本文分析了传统教育的现状,阐述了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培养问题意识相应的方法。

【关键词】思想品德;问题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中和科学创新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是教学中极为宝贵的财富,让问题走进课堂,切实发挥问题在教学中的作用,以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学和高层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能力是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存在只重视教师提问,忽视学生提问、忽视学生主体性的现象。学生应具备的创新品质在这样的教学中无法真正地得以养成,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自然也不可能达成。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培养。通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反思不难发现学生对老师的提问态度冷漠,学生没问题可问;有问题却不知道该怎么问,没有提问习惯;有问题根本就不敢问,认为提问是老师的事,和学生无关等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善于质疑和提问。目前的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仅有个别学生的问题意识相对较强,能积极质疑、发问,学生的问题意识并没有被充分唤起。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不足。因此,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课改的成败。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问”中自主地获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问题意识呢?

二、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中和科学创新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创新教学活动来说,首先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学生问题意识,这是摆在我们各科教学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是最早主张学习要敢问、善问之士,正是“不耻下问”使其名垂千古!自古以来,只有敢问敢求、善问善求之人,才会有学业的进步、认识的丰富,才能为人类的文明与发展做出不凡的业绩。如果学生不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创新精神和能力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1.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

长期以来传统的师生关系严重束缚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老师是绝对权威,高高在上,学生一直扮演着“遵从者”角色,这种不对等的关系,造成师生之间隔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要放下架子,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能放下包袱,敢于向老师提出自己想法和见解,甚至对老师观点提出不同的观点,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堂上要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气氛,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也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在教学中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他们,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正如古人所言: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产生“问”的起点。只要能我们老师接受现代教育理念,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教学氛围,欢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质疑,对老师观点的质疑;学生不盲目,不迷信权威。坚持这样去做,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是大有裨益的,进而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锻炼。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很关键的在于老师要积极营造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不但敢于提出问题,而且会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应给予表扬,以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紧张气氛、压抑感和焦虑感,从而轻松愉快地展现个性。创造敢问的氛围,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鼓励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对不同见解要理解和尊重。

2.引导学生提出来问题,掌握提出问题的途径。

爱因斯坦说:“系统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新是从怀疑和提出问题开始的,善于提出问题是其具有问题意识的重要表现和先导。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问”成了老师的专利,教师只重视问学生,重视研究怎样问、问什么,并给学生固定的回答模式,而忽视了学生提出问题的价值。有的老师认为学生提出问题是浪费时间,影响自己教学,不利于自己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扼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了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对于很事情没有自己的观点,这对于学生成长是极其不利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重视提出问题的质量。

学生提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提“课本之问”即对课本知识和老师在讲课中涉及到的理论与观点有疑惑的地方可设问。二是提“热点之问”.即对国内外大事、典型社会事件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质疑,而且所提之问通常与课本知识或学生实际有一定的联系。三是“做人之问”.即学生与家长、老师、朋友、同学等人际交往中就如何做人等到人生问题的思考和疑虑。四是“老师个人之问”即对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因此,要让学生“善问”,必须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应从这些方面加以引导,我认为能拓宽他们的思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做到让学生“乐问”,教师应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首先,要熟读课本,理解课文,把握观点,掌握知识,这是理论武器。其次,要看新闻联播、报刊杂志,关心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 再次,在教学时可以开展分组讨论、提问,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由全班同学仔细听并作回答。最后比一比,哪组同学提的问题质量最好,哪组同学回答的最好。最后,在教学中,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无论问题的价值高低,都要加以鼓励表扬,让学生逐步形成乐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习惯,让他们逐渐体验到“提问”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3.联系现实生活设置问题。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只有当他对某事物发生兴趣时,他才能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教学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从而把学生带入探索、思考的境地。一般来说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是和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如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热点问题,发生在学生周围和身边的生活方面问题,都是学生喜欢思考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选用一些典型的、能激发学生共鸣的时政热点配合教材讲解,引发他们表达观点的'好奇心和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好动、好说、好参与的特点,做到讲解与讨论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动脑与动手结合;动脑与动口结合。创设问题情境的形式可以是一组漫画、一段录像;也可以是一组材料、一个小品。

教学中设置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一方面能调动学生参加到学习中去的积极性,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能引导学生善于用自己的眼光观察身边的实际生活,提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材料入手,同时联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二是尽可能地创设条件,使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三是要不断变换教学方式,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生动活泼、新颖有趣且富有实效,切忌一种方法、一个模式用到底。要不断变换教学方式。

4.重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师要通过传授有效的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逐步培养提出问题的习惯。要特别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置问题,为学生问题意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方法。实施启发式教学,最重要的是善于提出问题、因利势导、激发学生思维,培养教育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而是让学生本人思考。”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启发教学精心设置问题,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他们主动提问题,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老师通过引导使学生时入问题情境后,让他自己分析问题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适进点拔,并在教师指导下有效地解决问题。学生问题的提出,老师通过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的问题意识得到培养,能力得到锻炼,所学知识不断增多,并且还能体验到“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快乐学习体验。

实践证明,任何时候都应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篇18:初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研究论文

初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研究论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并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要求,在三维教学目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维度都是具象化的,对于学生的情感目标,我们有很多教师都存在认识上的“短视”现象,简单地认为只要学生喜欢物理就行了,其实初中物理教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包含了很多内容,必须要增强学生的“体验”才能有效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情感目标的有效达成。

一、“体验”与初中物理教学情感目标之间的关系。

三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包含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让学生对物理学习感兴趣,笔者认为情感目标更多地应该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相联系,而是具有更为丰富的内容,而这些都与学生的“体验”密不可分。

二、基于“体验”的情感教学策略。

1、通过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

(1)体验物理学的美。

物理是具有魅力的学科,无数科学家被物理学的“美”所吸引并为之付出了一辈子的努力,科学家探究的过程曲折而富有诗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通过对所教内容情感因素的挖掘,让学生充分体验物理学的美与巧妙。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欧姆定律》时,通常是直接抛出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验探究得到规律,看上去有规律得到的过程,但是为什么会想到控制变量法的呢?笔者在教学中回放了欧姆的研究过程,引导学生跟着欧姆的研究思路,把复杂的物理现象最后用简单的公式表征出来,感受到物理规律的简单美。再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给学生还原《牛顿第一定律》规律的研究过程,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到伽利略、笛卡尔,最后到牛顿的观点,让学生透过物理学史体验规律不断更新、优化的过程,感悟牛顿的智慧与魅力。

(2)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学生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呢?笔者认为这是由于物理学的抽象特征,加上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缺乏发现知识的过程体验,有“体验”的物理课堂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甚至有些时候先跳出物理教材,从一些看似与物理学习无关的内容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原来这些体验平时就在我们身边啊。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声音》时,没有按照教材的编排,而是选择了一些学生平时喜欢的音乐用电脑播放给学生听,接着在电脑上进行调节,在学生有体验的基础上,讨论其乐音特征,在此基础上实现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不同点的理解,实践经验表明,学生这堂课积极性很高,平时喜欢的音乐让学生放松了心情,同时也将这种喜爱迁移到了物理知识学习中来,发现了物理学中所蕴藏的规律,提高了观察生活、研究生活的意识。

2、通过体验培养学生的态度。

(1)关注物理学的发展。

科学技术在发展,物理学处于发展过程中,虽然我们学习的物理知识和规律更多的是属于物理学的昨天,体验式教学让我们学生能够感受到昨天的物理学也不是一层不变的,同时有感受到昨天的物理学与今天的生活存在着联系,思索着有没有今天物理知识不能解释的现象,激发探索明天的物理的欲望。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温度计》这部分内容,课后布置了一项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用小玻璃瓶、蓝色液体和吸管等生活中可以找到的器材制作温度计,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测量水温,笔者还提供了文本信息“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伽利略温度计”,要求学生将自制温度计与之进行对比,分析有哪些共同点、不同点,感悟古人的.智慧,深化对温度计基本特征的理解,最后再介绍当今较为先进的温度传感器,红外线测温技术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物理学的发展和物理学发展对今天生活的影响。

(2)发展反思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生活即教育。“体验”应该将生活实践视为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要在物理课堂上开展一些与教学相关的科技活动,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活动中会用到一些生活经验和知识(物理学习前概念),这里有对的、有错的、有片面的做法,以此为资源生长点挖掘其中的理论知识点,也就是讨论哪些是有价值的,并将其系统化表征为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最终又应用于生活实践,指导生活实践活动,提高生活的质量。有这样“体验”的物理课堂就是首尾呼应、闭合的,而且学生的认知也是螺旋式上升的,伴随着认识螺旋式上升的还有学生内在的反思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容易重蹈亚里士多德的认知错误。不过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寻找反例,如播放视频:“足球运动员踢出去的足球,足球离开脚后飞出,落回草坪,滚动最后停下来”,引导学生从视频中分析理论知识。足球离开脚不再受到脚的作用力,还能继续飞行,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滚到草坪上,最后停下来了,在滚动的过程中由于有摩擦力的作用,速度越来越小,可以假想没有摩擦力,足球将一直运动下去,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又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变阻器教学设计》这节内容时,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调光台灯”出发,一边演示,一边抛出问题,要求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这里面有什么“机关”是如何才能实现这种控制的?这个科技活动与学生原有的实践经验、物理上的理论知识构成正向联系,从学生的实验方案设计来看,设计了几个均能满足要求的实验方案,然后让学生讨论这几个方案的优缺点,将方案的优化向着“变阻器”这一理论知识方向推进,激发学生对变阻器的探究欲望,自主体验变阻器的变阻功能,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后,最后笔者再以风力测定仪(如图2所示)为情境设置一个生活化的习题,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内化。

3、通过体验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在物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总伴随着正确的科学观的引导。所以,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让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例如,在学习《动能》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插图向学生叙述挥动的锤子具有动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相对轻松的同时,培养学生理解“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观;在学习《原子》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原子模型是卢瑟福的“行星模型”否定了汤姆生的“葡萄干蛋糕模型”,使学生树立“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思维,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总之,我们教师在组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时,要多设计一些能增强学生体验的活动,多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多设计一些能够呈现科学家物理规律探究过程的活动,这些活动让学生有兴趣,使之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让他们受到鼓舞和激励,让他们学得更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得更全面。

篇19: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启发式教学论文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启发式教学论文

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特点的世纪,是信息化、国际化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竞争的制高点是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谁拥有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抢占了知识经济竞争的制高点,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这要求我们未来的新人必须具备实践、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然而农村学生受生活环境与见识的局限,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以及相拌的标准答案已对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思想禁锢,长于“依葫芦画瓢”而短于独辟溪径。这种以教师为权威,学生为容器的教学观显然无法培养出敢于冒险,敢于创新的人才。如何真正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质疑的精神,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参与到教学中来呢?笔者认为启发式教学是课堂教改的取向,也就是说,教师适应学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下面谈谈自己从教20年来,在启发式教学方面的体会和做法,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启发式教学应充分体现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讨

传统的教育,重在于向受教育者传收受现成的结论。学生不接触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是学习前人的理论。教师只是向学生呈现前人的成品。没有给学生丝毫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自由空间。如:讲初一年级思品第一课第一框题时,教师直接提出:

①学习做人的“两个重要方面是什么?”

②一个人心理健康的表现是什么?

③心理健康与良好道德的关系是什么?

这样三个问题,教师提出结论,学生在书上勾、画,学生死记硬背,完全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没有解决思想问题。

而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很重要的是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空间。在探究和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组织材料的技能,传递信息的技能。如我讲初一思品第一课第一框题时,我要求:

①学生收集一些心理不健康和道德品质不好的材料,然后组织讨论。

②教师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行为情景,由学生“议一议”后,做出正确的行为判断。

③设计“想一想”:有人说:“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的一半”,请说说你的看法?

④设计“比一比”:进入中学后你的`自制力与小学比较,是否有了提高?。通过提出问题,确定探究的方向,让学生收集材料、讨论等形式,活跃了课堂,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二、启发式教学应体现富有挑战性的课堂情景与课堂提问的艺术

(一)创设情境

爱因斯坦说:“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但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或质疑是极为少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引导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境。因此,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如,我在讲初一思品第三课,“磨砺坚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时,我先讲了奥斯特洛夫斯基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写成了世界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故事,教师进一步设问: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奥斯特洛夫斯基战胜困难,创造奇迹的?这样学生带着情境,带着探究的好奇进入了学习之中。

(二)重视提问的启发作用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信息反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手段。怎样在课堂上提问,才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会问。提问重在引导,避免千篇 一律的一问一答,一问齐答;其次,提问要因人而异。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个性,他们的聪明程度、基础等因人而异。要求我们教师全面细致地了解掌握班上每一个学生,提问要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都能思考,会思考。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既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又要适时“搭梯子”,使其有获得成功的体验。第三,要面向全体学生,多方位提问。“抛弃一个学生,对学校来说是千分之一的损失,但对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的损失。”课堂提问千万不要把差生搁在一边,置之不理,避免让少数尖优生包揽整个课堂活动。如,我讲“情绪需要调节”时,采用分层提问:①青少年的情绪有何特点?②不良的情绪有何危害?第一个问题学生稍作思考既能解决;第二个问题要困难些,学生要深思。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每位教师必须做到精心设计,耐心听取,正确评价,使教与学紧密配合,使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都得以充分发挥,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从而全面提高课堂实效。。

三、启发式教学还应体现在富有挑战性的作业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我们往往看到。一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量过多,随意性太大。这种状态的确必须改变。启发式教学要求增加“活”的作业。使家作贴近生活,当孩子们意识到所学的知识会马上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时,所学的知识就特别有意义。如我讲有关心理健康和良好品质方面的知识后,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以“心理”、“品质”为题,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办一期手抄报。这样孩子们在愉快中去运用了知识,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四、启发式教学中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我尽量避免做裁判,只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或直接提出答案,而是设法让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素,结论让学生从口中说出。如果学生的想法离奇或错误,我会面带微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师生间互相尊重、理解和信任。在某种意义上说,课堂便是情感场,教师愉快幽默,面带微笑,亲切和蔼地与学生交流,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间没有心理距离,教学就先成功了一半。

(二)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

教学要打破单一的上课模式。一节课40分钟,教师以一种单一的组织教学形式一讲到底,这样的课堂没有生气,学生感到乏味,久而久之,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差。

笔者认为:要培养以自主、多样、探究为特征的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实现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开展讨论、小品表演、模拟法庭、辩论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总之,“不愤不启,不排不发”,启发式教学是遵循教学规律,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思想。正如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要在转化,旨在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师生沟通初探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

初中的政治体验式教学浅议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路径思考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生活化理念的融入论文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体验式教学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体验式教学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初中思想品德体验式教学论文(通用19篇)】相关文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快乐教学2024-01-12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2023-05-27

思想品德教学心得体会2023-05-25

五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方案2022-10-24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文2023-12-31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后教学反思2023-02-28

思想品德课教学随笔2023-04-09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2022-10-25

初中思品课教学反思2022-05-06

初中八年级思想品德为正义高歌说课稿202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