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创业成功的故事

时间:2022-07-21 14:59:0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成都人创业成功的故事(精选5篇)由网友“Morning:3”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成都人创业成功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成都人创业成功的故事

篇1:成都人创业成功的故事

,春熙路一栋写字楼,一家10平米,名叫梦露的珠宝店诞生了。因为资金有限,梦露最初的工作室是跟一个做电脑配件的店合租的,月租仅需700元。至于装修,当然也是两人亲自上阵。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客人上门。

原以为新潮的销售方式会立刻吸引顾客注意,没想到开张半年,客人却没有过百。妖婆坦言那段时间,压力特别大,几乎每晚都会失眠。但即使如此,她和崔崔两人依然没有想过放弃,她们坚信,只要自己用产品说话,真诚对待每一个客人,一定会赢得市场认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梦露终于迎来了第1个客人,第2个客人,第3个客人……到现在的7000多个客人。直到现在,妖婆都还记得当年送走第一个交了定金的客人,俩人在店里抱头痛哭!

随着工作室规模的扩大和销售人员的增加,梦露的花费也越来越多。从起,两人陆续负债10多万。不过让人庆幸的是,两人的工作室5年5次大蜕变:从平米的合租店,到30平米独立的体验店,到70平米的体验店,到180平米的体验店,再到超甲写字楼““晶融汇”300平米高级精品体验店。回望回去,妖婆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

因为相对于传统珠宝店超高的性价比和贴心服务,每到周末,到梦露定制婚戒的客人络绎不绝 。

篇2:成都人创业成功的故事

钻石是坚硬的,她们却融化了客人的心。关于来自南充的“妖婆”,你不知道的事。如果说其他做珠宝定制的商家,大部分是靠费尽心思的宣传获得顾客注意。那梦露则绝对是凭借老板自身的个人魅力赢得客人的热捧。

讲到这里,不得不提到“妖婆“这一称呼的来源。因大学做事疯癫,常常不按规矩出牌,和《倩女幽魂》中的黑山老妖有的一拼,所以被同学们取了这么一个外号。创业之后,妖婆依然不改自己“疯癫”的个性,在与客人交流的过程中,常常时不时冒出一些重口味段子,成功拉近了与客人的距离,很多客人因此和她成为了好朋友。

20,新浪微博发展势头迅猛,于是,妖婆在自己微博(昵称:夢露珠寶創始人老妖婆)上分享一些重口味的逗比段子。很快,她变成了微博粉丝上万的珠宝界红人。随着粉丝的增多,“高潮文化”应运而生,粉丝们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腰子”,意思就是妖婆的子民,还喊出了口号:“跟着妖婆超,每天都高潮!”

此后,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妖婆的微博喜欢上妖婆本人,然后又喜欢上梦露的产品,甚至有客人说,“每天看妖婆讲段子,获得了很多爱的正能量。来梦露买珠宝,其实就是为了还妖婆一个人情!”这一切让妖婆很诧异,没想到以前费尽心思的宣传,却比不上真实的自我!

不仅是妖婆,我们也很诧异,只是展现了一个真实的自己,竟然能收获这么多。然而,这位南充妹子,想的远远不止这些。

篇3:成都人创业成功的故事

看过了“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珠宝店老板身份的妖婆,下面带大家去领会一番她的另一重身份“夏爷家的小妹儿。”此处要隆重介绍一下这位成功女老板背后的成功男人夏爷,此人曾是闷骚的双鱼,在妖婆的调戏下越发明骚,如果有一天你见到了妖婆亲热的和一个男子走在一起,那男的不一定是夏爷(也可能是妖婆的哥哥、弟弟、男粉丝),但如果他用一口标准的川普回应了你的热情,那就多半是他啦。

夏爷,性别男,爱好妖婆,工程狮一枚。他与妖婆刚认识的时,妖婆就告诉他,因为自己才处于创业初期,身上还背负着很多的债务,不知道夏爷是否还有勇气牵着她的手,共度余生。夏爷用”我爱的人是你,有难关,我们一起度过“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语就将妖婆牢牢地拽在了手里。

“我从来不会要求我的老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社会赋予了男人太多的压力,作为一个女人,一个妻子,我只想让他更轻松快乐。为他去制造一个愉快的家庭氛围,即使工作的再累,回到家也可以有种进了怡红院的放松感。哈哈哈”

“所有女人都想得到男人的宠爱,但作为女人也应该提升自己值得被宠爱的能力。”在生活中随时制造一些小情趣也是妖婆之于夏爷的魅力所在。妖婆说,她经常会抓住夏爷没带钥匙需要让她开门的机会来调戏他。“我会只把门开一个缝儿啊,然后把脑袋探去,很淫荡的笑着问夏爷‘帅哥,耍哇?今天小妹儿都出台了,就剩我了,你满意不嘛。‘哈哈哈。”

从点点滴滴都感受到妖婆的幸福,溢出的幸福也感染他人。不禁惊叹,在我们南充,还有这样一个美妙的女子,打拼着一份美丽的事业。还有老公、有伙伴、有粉丝的陪伴。

做一枚阔爱的新粉丝,还是一个新的客户、得到一种新的体验,或者是考虑做一个距离更近的合伙人,相信都是一次美妙的尝试吧!

妖婆说遇见夏爷是她的幸运,一路陪伴,让她创业路上的坎坷也变成了另外一番别样的风景。妖婆对自己婚姻幸福生活概括了三个词语:感恩相惜、玩味情趣以及彼此懂得。妖婆希望十年后可以和夏爷有两个可爱的孩子,和崔崔可以开启环球之旅,而梦露也可以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传承意义、拥有文化底蕴的品牌。

篇4:成都人创业成功的故事

“高潮文化”持续了两年,妖婆和崔崔发现,这样的“非主流”路子很适合创业初期,但若为了品牌长远发展,则不能单纯依靠自己的个人营销,打造原创产品,梳理品牌文化,已经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于是深受粉丝喜爱的“鹿文化”由此而生。

梦露谐音“梦鹿”,寓意每一个女孩内心最纯真的那只鹿!就像卡地亚珠宝的品牌象征是一头高冷的豹子,而梦露更像是远离世俗喧嚣,自由自在生活在森林里的一只纯真小鹿。她活泼、热情、优雅、充满灵气,正如梦露珠宝的广告语一样:Moon Love Forever 寓意“月光般皎洁的永恒之爱”!梦露希望,在物欲横流的快节奏时代,每个人都保持一颗纯真之心,毫无杂念的去付出,去爱!

因为“鹿文化”,衍生出以鹿为元素的原创产品系列《为爱而生》、喜爱梦露的“鹿粉”,和因此成为梦露忠实客人的“鹿客”!

篇5:成功创业故事

成功创业故事1:沈阳大学生创业当”擦鞋哥” 月赚1.5万元

大学毕业后当擦鞋匠,这样的选择您能接受吗?沈阳80后大男孩李洪福不但接受了,而且还乐享其中。“大学生擦鞋不是啥磕碜事儿,靠自己的本事赚钱,现在的幸福感无与伦比。”昨日,“擦鞋哥”李洪福再次同店里的会员分享了自己的创业感悟。

缘起

大城市打拼发现擦鞋商机

绿色T恤、腰系黑色围裙,一脸笑容地坐在小板凳上。熟练地拿起鞋刷,一边仔细地打着鞋油,一边与面前“高高在上”的顾客聊着天……这样的画面,李洪福每天不知要重复多少次。

两年前,沈阳人李洪福从天津轻工学院本科毕业,学电子商务专业的他也和多数怀揣梦想的同学们一样,将人生的落脚点选在了大城市。从天津到杭州,再到青岛,他整天穿着职业装和皮鞋穿梭在各个知名企业中。“工资不高,压力极大,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行走在大城市的灯火辉煌中,总感觉这样的城市不属于我,我也不属于这样的城市。”严重缺乏归属感让李洪福对自己的人生开始了认真的思考。“之所以留在大城市继续那个看似体面实则痛苦的梦,就是因为自己放不下上过大学这个事实。”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洪福发现擦鞋这个领域很有潜力。在进一步做了考察后,他发现了里面的商机。“现在的90后多数自理能力都很差,穿的高档鞋根本不会或没时间去打理,而且现在奢侈品的需求加大,许多高档鞋、包、衣服的后续保养都是个空白。”李洪福说,这个发现让他产生了回老家创业的冲动,并开始去一些擦鞋店考察,并四处偷师学艺。

抉择

回乡创业做个快乐“擦鞋哥”

12月,李洪福的“大学生香薰洗鞋店”在于洪区松山路低调开张。近30平方米的小店,他既是擦鞋工,又是老板,每天忙得团团转。最辛苦的一次,是除夕前的一天,他从5时起床擦鞋,一直干到24时。“在小店打烊的那一刻,我的身体累得像散了架,但望着地上那些已经光鲜亮丽的鞋,我的心里有了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李洪福说,他之所以将“大学生”三个字加到店名中,就是想告诉所有顾客,他这个擦鞋工是个大学生,大学生没什么了不起,也可以为别人擦鞋。

刚开始,也有顾客好奇李洪福的选择,觉得一个大学生当擦鞋工有些可惜。“大学毕业当擦鞋工,那上大学还有啥意义?”每到这时,李洪福都会微微一笑:“千万不要把大学生的身份看得如何高,其实这个身份什么都不是,可偏有人把它当成一件虚荣的外衣。我坚信只有放得下才能站得起,许多大学生埋怨工作不好找,其实就是这个身份把他们害了。”

自信

大学生能把鞋擦出技术含量

经历了刚开店时的辛苦,如今李洪福的擦鞋店已经做得风生水起。“每个月的纯收入能有15000元左右。”李洪福说,擦鞋这个行业在多数人的眼里还是个低微的工作,一般人都会和低文化者或残疾人联系在一起。“其实大家都OUT了。现在的擦鞋行业已经与时俱进了,不仅仅是个辛苦活儿,还包含高科技的元素,所以更需要大学生的参与。除了擦鞋,现在还有改色、改码、旧鞋翻新,还有奢侈品清洗、增香,这些项目的技术含量都挺高。”

李洪福说,大学生涯给了他更多的灵感,他利用网络第一个推出团购擦鞋,并使用微信向会员即时传递优惠活动。“上大学时,导师告诉我们,上大学的意义并不是那一纸学历,而是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想我做到了。”李洪福说,大学生当擦鞋工并不屈,因为可以把鞋擦出技术含量,可以帮你把这行做得更好。

展望

希望未来成为擦鞋领域的No.1

“两把刷子一块布,擦亮我的人生路”,这是李洪福的“自我解嘲”,也是他的真实写照。“擦鞋这个工作看似卑微,却让我收获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成就感。”李洪福相信,目前的发展仅仅是个开始。“我现在特别热爱这个工作,并决定将它做大做强。”李洪福说,他希望自己也能像那些有着类似创业经历的成功人士一样,在擦鞋这个领域做成No.1。

“我现在已经看到了高校对擦鞋市场的需求,已经准备在一些大学旁边开分店,并逐步发展成连锁店。”李洪福说,他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非常关注,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大学生能放下身段加入自己的行列。

成功创业故事2:一个退休厅官的创业经

皮肤晒得黝黑,鼻梁上架着厚厚的近视镜,这两个不太协调的特征同时出现在范敬超身上。四川井研县集益乡繁荣村的村民都喊这位有些奇怪的农民——“范厅长”。

回乡当农民之前,范敬超的名字前曾有过很多头衔。

21岁走出农村,从政近40年,职务曾至厅级,他却作出一个众人不解甚至反对的决定:放弃组织安排的省政府参事室主任的职务,独自回到家乡繁荣村。这位时年60岁的老干部要“干一件大事”——种柑橘。

埋头8年,在范敬超的带领下,当地柑橘园的种植地域已覆盖集益、研经等4个乡镇的19个行政村,面积达10100亩,投产果园每亩平均收益1万元左右。但是最让他得意的是,“村民终于信我了!”

回乡当农民

不做官回村当农民的想法,范敬超酝酿了不止三两天。

曾在四川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政府救灾办等部门任职的范敬超,几乎始终在跟“三农”打交道。他走访过210多个基层县市,还到日本、以色列、美国等多个国家探访现代农业发展,写出不少如何发展农业的调研论文。

相比在外调研所见,每年回老家看到的场景都梅毒闯械叫乃幔“那时村里的路没修,下雨天泥过脚踝,劳动力都出去打工了,田地撂荒,到处都是空房和荒山,感觉家乡与外面世界的差距越来越大。”

早在年初,范敬超就已作好退休后回乡搞现代农业的准备,并让老家的姐姐先行作些尝试——养鸭、兔和鱼,但效果都不太理想。

同年在四川仁寿县的一次调研,让范敬超眼前一亮。他在当地发现一位名叫徐文科的“创业能手”,在这位能人的带领下,当地一种名为“清见”的杂交柑橘种植面积已扩展到近万亩,每亩产值高达1万元以上,甚至出口到越南、新加坡等国。

“徐文科带领乡亲发展现代果业的事,为我提供了一个现实版的成功案例。”与徐文科的交流,让范敬超跃跃欲试,“我们老家的气候、地形、土壤等条件跟仁寿县非常相似,为什么不能试试?”

当时组织上正想安排他到省参事室主任的岗位上发挥余热。“可是我想回村当农民。”范敬超果断回绝了组织安排,多次沟通后终于得到理解。

,这位“厅官”如愿回乡了。

重重质疑受委屈

这个多年不干农活的老干部,是一个人回去的。

“当时家里人都反对。”从政期间范敬超就因频繁的地域调动与家人聚少离多,“退休后放着好好的晚年不休息,非跑去农村干啥?”“你一个回乡,在村里的基本生活都没保障。”家人极力反对。

对没有任何柑橘种植经验的范敬超来说,回乡的阻力还不止这一点。“你官当得好好的,还愿意回来当农民,还说是来扶贫的?骗人的吧?”对范敬超回村张罗种柑橘的举动,村民们并不理解。

土地流转是建果园首先绕不开的问题。由于种植对交通、产业干道和蓄水池的需求,部分田地会被硬化,招来了部分村民的抵触,甚至有人说,“你这样弄坏了我们的风水。”

“当时村里不少人觉得一个60岁的人,万一干了两年弄砸了,我们的钱和地怎么办?大家都有顾虑。”范敬超的邻居刘明珍说。

面对质疑,范敬超挨家挨户地与村民沟通,不断解释建果园的好处:不操心也能每年领土地租金、家门口就有就业岗位、村里条件得到改善,最终才获得普遍支持。

修路的事,从规划指挥、到协调建设,范敬超一手操办。

眼看着道路一点点修好、果园有了眉目后,范敬超从外地请来了18位懂种植的技工。他从此开始了每天早上5点起床给工人做饭的生活,“不通天然气只能烧柴火,一边给灶下添柴,一边赶紧到锅里铲两下”。忙完家务就和工人们一起扎到果园里。

创业以来,范敬超“每天在果园至少步行10公里到处解决问题”的习惯一直延续到今天。“最初只有505株‘清见’树,现在柑橘园的面积已达到10100亩,我们计划再增加6000亩左右,达到1.6万亩。”范敬超指着办公室里“十年发展绘蓝图,百村行动产业兴,千山巨变成果园,万众致富建新村”的标语,兴奋地透露。

村民对这种变化的感受深刻,“以前村里山上基本‘远看绿油油,近看没搞头’,到处是被撂荒的田地。”84岁的村民张安常说。如今从成都市沿着213国道去往井研县城的路上,巨大的“橘梦园”招牌引人注目,顺着招牌一路走去,果树上挂满包着纸膜的金色柑橘。

范敬超回乡种柑橘的事被媒体首次曝光后,备受赞誉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质疑——“你的项目资金怎么弄来的?”“肯定在任时又是个贪官。”

听到这些指责,范敬超觉得很委屈。“启动时的10多万元资金是我的积蓄,果园面积扩大到100亩的时候,找亲戚朋友东拼西凑来几十万元”。果园扩展至600亩的时候,范敬超又动员家人卖掉了在成都的房子和父亲在乐山的房子。

“这样一来,家里关系更紧张了。”范敬超的妻子只能搬过去和女儿一家住,退休后才搬到村里与他一起住。“她觉得因为这些报道,我做的事成了个吃力还不讨好的事,吃了苦却又莫名其妙给自己抹了黑。”范敬超苦笑说。

鼓励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

1969年,范敬超高中毕业走出村子,成为民办教师,后转为公办教师,又到广播站工作,此后踏上了仕途,从科级、处级、直至厅级。虽然好不容易“走出村子又走回来”的举动让旁人不解,但在他看来是件很自然的事。

范敬超不止一次地向别人提到红旗渠,他一直将带领全县用建成红旗渠的杨贵视为偶像,“他的责任担当实在了不起。”范敬超说,“参加工作多年,每次回家都深感家乡的落后,若不能用自己的能力,通过探索现代农业来改变家乡面貌,就太可惜了。”

谈起当地的发展模式,他思路清晰:“2/3的四川人生活在丘陵,丘陵地区人多资源少。当今农村,面宽量大,普遍存在‘3大难题’:传统种植业效益低下,留不住年轻人;农村劳动力日益老化;撂荒地越来越多。我的家乡在这3方面都有代表性。这些问题的破解出路就是现代农业。”

回乡8年多,范敬超每年有超过300天都在乡下。为带动村民一起致富,他发起成立杂交柑橘专业合作社,根据“业主开发,专合组织服务,农民种管致富”的理念,村民们以土地入股,旱涝保收领租金。

村里60多岁的老人也跑来合作社工作。为了照顾孙子,方幼华放弃打工来果园工作,“小孩白天上学,我来果园上班。时间很灵活,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在专业合作社工作的村民,人均年收入可达两万元。

看到日渐良好的收益,村民开始自愿把土地交由合作社成规模地种植柑橘。范敬超还通过“畜(禽)——沼气——果(鱼)”循环产业,实现清洁生产。几年时间,村里新修了十几个水塘,现代化农用机械设备的购置和使用让生产效率有了大幅提高。

合作社的成员从最初的5人壮大到1600多人,并带动附近村民成片种植柑橘,为产业覆盖区农民人均增加5000元以上纯收入。

范敬超的中学挚友、目前该村果园承包业主之一周泽文,给他起了个绰号——“司令”。谈及柑橘的销售问题,“司令”并不着急:“目前产出的柑橘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以后产量再扩大,电商会成为我们的重要销售渠道。”

“如今的果园除了自己管理、业主托管给我们种植的外,多是一些有志业主来村里承包的。”范敬超说,先后已有十多批次的业主前往当地承包果园,还有30多名当地年轻人返乡就业。

“看到村里变好了,又考虑到带孩子的问题,我也回来工作了。”曾长期在外打工的曾容说。

范敬超认为,现代农业的关键在于解决人的问题,“发展之所以艰辛,关键在于缺乏领头人,思想观念要转变。产业覆盖到哪里,哪里才有发展的希望。应该鼓励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带头致富,否则农村就没有希望。”范敬超呼吁,“我一个60多岁的老头,只是给大家作一个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年轻人回乡,会大有作为。”

成功创业故事3:80后姑娘夜市摆摊创业 想开一家服装店

肖杉的“创业梦”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服装店,专卖女性服饰或者儿童服饰。或许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冷笑一声:这也算创业?但纵观创业成功者经验,无不是从小做起,积小胜为大胜。肖杉从日常学习、生活中注重积累创业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因为她知道要让梦想的蓝图变成现实,需要艰辛的奋斗和长期的努力,只有积累丰厚,将来才能得心应手。“创业就要吃得苦,耐得烦。”这是肖杉在创业中总结的经验,也是给面临毕业就业的大学生忠告。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积之于厚,发之于薄,只有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才能大有可为,施展作为。创业无疑亦如此,这就是从肖杉身上所能得到的最深感受。

在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提起小吃一条街,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在夜市里有这么一个卖衣服的小摊,格外地吸引人的眼球。“姐,过来看看嘛。时间不等人,看好就下手哦。”摊主是80后年轻人,打扮很“潮”,笑脸盈盈,态度热情。摊位上的货都算时尚,摊前总是有不少顾客驻足……叫卖的女孩就是本篇的主人翁——80后创业青年肖杉。

总结自己的创业路,肖杉说:“三年的经验积累,是一笔财富。”

一句玩笑启发摆地摊生意

肖杉2008年大学毕业后,跟许多大学毕业生一样,为了工作而四处奔波,通过努力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是月底到手的工资却没几个,除了留下小部分零用钱,其余都花在了吃穿上。“不用工作时,除了逛街就是宅在家里看电脑,觉得自己生活太单调、不充实。”于是,她便开始寻摸着找点事情做,以充实一下自己的生活。因此,同事开玩笑称:“你可以去进点东西摆个地摊卖买啊。”正是这一句戏语,激起了她的创业梦。

肖杉听到这个建议后,立马来了兴趣,她想自己从没有卖过东西,何不去尝试一下呢。2015年,肖杉开始走上了自己的创业路。她试着在网上进了一批女士凉鞋,利用下班时间在县城区东街摆练起了地摊。由于没做过买卖,对市场也没有调查,只顾自己满意,却没考虑顾客的消费心理,摆了一个星期摊却没卖出去一双鞋,这让她很失落。“当时身边不少朋友背地里说我只是图新鲜,肯定坚持不了好久,甚至打赌说,只要我能坚持一个月,就买两双鞋。”不服输的肖杉知道后,并未生气,而是勇敢面对,接受挑战、暗下决心:再难也要坚持下去。于是,她主动学习创业知识,多方面了解做生意的经验,还与一位从事服装销售多年的同学请教进什么货,怎样找货源?

开一间属于自己的服装店

肖杉把创业的想法告诉了父母。父母很是支持她,并赞助了5000元作为她的创业启动资金。2015年夏天,肖杉跟随着同学来到成都市荷花池批发市场,学习进货、选货的经验,最终决定销售当季休闲板鞋,“当时一口气购进了3000多元的现货,大包小包地拉上火车,列车员、乘客还笑我人小力气大。”回忆当时情景,肖杉也不免感叹自己的一股干劲。那年夏天,肖杉收获了自己创业的第一桶金,“最差一晚上都能卖出3双鞋,一双35元,这批货卖完算下来净赚1000多元。”这次的成功更加坚定了肖杉创业的信心。

在夜市摆地摊中,肖杉积累了不少经验,也积累了一定资金,琢磨着扩大经营规模。2015年底,恰巧有位朋友急需资金,想将自己的服装店盘出去。得到这个消息后,肖杉很想将该店盘下来,但考虑到自己有工作,没足够的时间打理店里的生意,于是跟这位朋友商量一起经营。两人一拍即合,共同经营起了这家店铺,店名——“依之顺”。

为了让店里的服装风格鲜明,肖杉和朋友将店铺进行了重新装修,并经常浏览相关服装搭配的网页,到德阳、成都、绵阳等城市繁华地段观察年轻女性的服装打扮,随时随地关注时尚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着对服装挑选、搭配的独特眼光和品位,店里的销售量稳步攀升,从当初月销售额不足1万元增加到了每月3万余元,利润增加了4倍多,安置就业对象达4人。

今年,为了给母亲购买养老保险,肖杉已从服装店撤资,但她透露,自己还会继续在夜市摆摊,等赚够钱开一家属于自己的服装店。

农村创业的故事

大学生毕业后创业如何盈利

80后成功人士的创业史

读《颠覆者:周鸿?t》有感

创业技能实训总结

关于成功创业故事

残疾人创业致富的故事

成功的创业故事

大学生农村创业范文

创新杯说课稿

成都人创业成功的故事
《成都人创业成功的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成都人创业成功的故事(精选5篇)】相关文章:

发展农村电商范文2022-09-17

90后创业故事2022-10-30

高二1000字应用文:节俭与奢侈2023-09-12

公司鼓队成立大会上的讲话致辞2022-05-02

教育培训创业计划书2023-01-02

创业故事:陶朱公的致富法则2022-05-07

创业生活随笔2023-10-04

高校考察报告格式范本2022-06-13

舞蹈的体会2022-04-29

“不安分”成就大学生的创业梦2023-06-0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