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翻译

时间:2022-07-23 05:46:1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扁鹊见蔡桓公翻译(共8篇)由网友“无有定相”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扁鹊见蔡桓公翻译,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扁鹊见蔡桓公翻译

篇1:扁鹊见蔡桓公翻译

扁鹊觐见蔡桓公,站着(看了)一会儿,说道:“您的皮肤纹理间有点小病,不医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我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肌肉里,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不理睬,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肠胃,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还是不理睬。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进见时)远远看了桓侯一眼,转身就跑。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为什么跑),扁鹊说:“皮肤纹理间的病,用热水焐、用药热敷,能够治好;肌肉里的病,能够用针灸治好;肠胃的病,能够用火剂治好;骨髓里的病,那是司命神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的。桓侯的病此刻已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过问了。”过了五天,桓侯浑身剧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逃到秦国去了。桓侯就死了。

篇2:扁鹊见蔡桓公翻译

扁鹊觐见蔡桓公,在桓公面前站着看了一会儿,扁鹊说:“您有病在皮肤纹理间,不医治恐怕会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以此作为(自我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时医治将会更加严重。”桓侯又不理睬。扁鹊离开后,桓侯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桓侯又没有理睬。扁鹊离开后,桓侯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在进见时远远看见桓侯就转身跑了。桓侯特意派人问他,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间,是汤熨的力量能到达部位;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是针灸的力量能到达的部位;病在肠胃里,是火剂汤的力量能到达的部位;病在骨髓里,那是掌管性命的神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医治的。此刻病在骨髓里面,我所以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又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于是桓侯就病死了。

篇3:扁鹊见蔡桓公翻译

扁鹊拜见蔡桓公,站了好一会儿,说:“您有病在皮肉之间,如果不医治,恐怕将要严重起来。”桓公回答说:“我没有疾病。”扁鹊退出后,桓公说:“医生喜欢治疗没有病的人,想借这个来表功!”过了十天,扁鹊又拜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到肌肉里面,如果不医治,将要更加严重。”桓公不理睬,扁鹊退出,桓公又不大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再次拜见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了,如果不医治,将要更加严重。”桓公还是不理睬。扁鹊退出后,桓公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望见了桓公转身就往回跑。桓公特地派人去问他,扁鹊说:“病在皮肉之间,用药湿敷或热敷,药力是能够到达的;在肌肉里面,是针灸的力量能够到达的;在肠胃里面,是火齐汤的力量能够到达的;在骨髓里面,那是主管生死命运的神决定的,没有办法医治。此刻病已在骨髓里面,我所以不请求给他治疗了。”过了五天,桓公周身疼痛,派人到处寻找扁鹊,他已经逃到秦国去了。桓公就这样死去了。

注释:

1、扁鹊(que):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mò)地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关于扁鹊:有一次扁鹊行医到虢(读音:guo)国,虢国的太子死了,正要下葬。扁鹊问明了其病情后,断定太子未死,先用针刺疗法,一会儿太子醒来,又把药物敷在太子肋下,一会儿,太子就站了起来,最终给太子配汤药喝,仅仅服了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

2、无奈何也:没有办法了。奈何——怎样办,怎样样。

3、腠(còu)理:中医学名词,指人体肌肤之间的空隙和肌肉皮肤纹理。

4、肌肤:肌肉和皮肤。

5、使:指使,派人

6、臣是以无请也:我就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意思是不再说话。无请,不再请求。是以:以是,所以。

7、针石:古代针灸用的金属针和石针,那里指用针刺治病。

8、益:更加。

9、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显示自我的本领。好(hào)——喜欢。(另解:好(hào)喜好,习惯,医生的习惯,就是医治没有病的人,以显示自我的本领。读法: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医生;之:的;好:习惯;治:医治;不病:没有生病的人;以:以之用以;为,作为;功:功绩,成绩)

10、功:本领,功劳。

11、汤(tàng)熨(wèi)(现语文教科书读yùn)之所及也:汤熨(的力量)所能到达的。汤,同“烫”,用热水焐(wù)。熨,用药物热敷。

12、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13、居:用于表时间的词语前,表示已经经过的时间。

14、火齐(jì):火剂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同“剂”。

15、居十日:待了十天。居: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在文中译“过了”。

16、司命之所属:司命神所掌管的事。司命,掌管人生命的神。属,管,掌握。

17、恐:恐怕,担心。

18、还走:转身就跑。还(xuán):通“旋”,回转。走——小步快跑。

19、寡人:古代君主对自我的谦称。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君王自称。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称寡人。在文中译为“我”。

20、遂(suì):于是就。

21、故:特意。

22、将:要。

23、及:到达。

24、有间:间,四声,有间,一会儿。

25、立:站立。

26、索:寻找。

27、是以:以是,所以。

28、应:答应,理睬。

寓意:

对待自我的缺点,错误,也要像对待疾病一样,决不能讳疾忌医,而应当虚心理解批评,防患于未然。

中心思想:

讳疾忌医,有了病,必须要听从大夫的嘱咐,老老实实地医治。有了缺点错误,也必须要听取大家的批评,认认真真地改过。否则,一误再误,病情会越来越沉重,错误会越来越严重,以至发展到无法挽救的地步。古语有云: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对待身体,要善于吃苦,对待言行,不要专挑好听的和喜欢做的!时时自我批评,自我反省改正才会有提高!

解析:

《扁鹊见蔡桓公》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子·喻老》篇是韩非用历史故事与民间传说来阐发《老子》思想的哲学文章。“喻”指的是用具体事例来说明抽象道理的一种方法。在《喻老》篇中,韩非将《老子》哲学中的一些命题注入了新的资料,克服了原有的消极玄虚的唯心主义糟粕,改造并发展了其中的朴素辩证法,同时还把现实斗争中的一些具体经验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使之具有普遍意义。

韩非在阐发《老子》第六十三章“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这一哲学命题时,提出了“欲制物于其细”的观点。之后,他又引用了一些历史故事与民间传说来说明这一观点。《扁鹊见蔡桓公》就是其中的一则。《扁鹊见蔡桓公》以二百字的篇幅,分为五个层次叙述了一个结构完整而意味隽永的故事。从“扁鹊见蔡桓公”至“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为第一层,是故事的发生,写扁鹊指出蔡桓公有病,但桓公却怀疑扁鹊此说的用心。“扁鹊见蔡桓公”一句,交代了故事中的两个人物。扁鹊,古代名医,姓秦名越人,又称卢医,鄚县(位于今河北省任丘县)人,由于医术高明,人们就用传说中黄帝时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蔡桓公,即下文的桓侯,名封人,蔡国国君,公元前7至前695年在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引此事时作齐桓侯,与《韩非子》异)。

扁鹊指出桓侯有病并非凭空妄说,“立有间”一句证明了医师对病人有过一个观察容貌气色而后诊断的过程。此时桓侯的病症尚在表皮,只须药物热敷即可除去。但桓侯对于这种萌芽状态的疾病并未引起重视,他先是断然否认,自称“寡人无病”;又在扁鹊离开之后,把这位其时已负盛名的绝代名医看作沽名钓誉之徒,认为扁鹊“好治不病以为功”。这就真正是讳疾而又忌医了。从“居十日”至“桓侯又不悦”为第二层,是故事的发展,写桓侯之病已发展到肌肤,扁鹊复见,桓侯不予理睬。“居十日”三字,反映了桓侯之病所以由腠理发到肌肤经历的过程(以下几个层次含义与此同);“扁鹊复见”一句说明他对桓侯采取的是负职责的态度,并未因为桓侯断然否认有病而放弃对他的谏劝治病;“君之病在肌肤”,回应前文“不治将恐深”,这证明了扁鹊的担忧正在变成现实。虽然此时桓侯的病症也还只是在肌肤,用金针石针就能够治疗,但扁鹊的话仍未引起桓侯应有的重视,他不仅仅未予理睬,并且对扁鹊的做法表示了不悦。

接下来的“居十日”至“桓侯又不悦”为第三层,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写桓侯之病已发展到肠胃,但桓侯依然不加理睬。再往后的“居十日”至“臣是以无请也”为第四层,是故事的高潮,写桓侯之病已发展到骨髓,酿成不治之症,扁鹊也感到无可奈何了。这一层起首就写“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证明了桓侯之病已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连扁鹊这样的名医也无计可施。接下来写扁鹊“还走”的做法虽然引起了桓侯的惊奇,然而也仅仅是对扁鹊行为的惊奇而已,他并未理解这一行为的含义,更没有觉察到问题的严重,因而只是“使人问之”,而毫无求医的意向,可见他的思想已经麻木到了何等的程度。以上数句说明桓侯之病的几个发展阶段,以及在这几个阶段中尚可奏效的治疗方法。最终指出桓侯之病已深入骨髓,是“司命之所属”,而非人力之可及,同时也是交代了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从“居五日”至“桓侯遂死”为第五层,是故事的结束,写桓侯病重身死。扁鹊多次谏劝桓侯及时治疗,桓侯均未采纳。

一向到遍体疼痛之后才“使人索扁鹊”,但已为时过晚,最终不治而死。扁鹊逃秦,一方面说明他对桓侯之病实已无能为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对统治者惯常的迁怒与诿过的做法深感畏惧。故事至此虽戛然而止,但它却留给了我们极为深刻的启示。它说明一切祸患在开始发生时都是极其细微的,难于觉察的,但如果不注意防止,必将产生由量到质的变化,以致最终酿成大害;同时也从反面提醒我们,要避免祸患,必须见微而知著,及早加以提防。桓侯之病正经历了这样一个由隐蔽向显著发展的过程。

它由腠理而至肌肤,由肌肤而至肠胃,一时虽造成彻骨之痛,但病情却仍在不间断地逐步发展,以致由肠胃而至骨髓,发生了由量向质的转化,最终使桓侯陷入了无可挽回的绝境。此外,这则故事还告诉我们,认真听取意见,尤其是听取有远见卓识的意见,是十分重要的;而固执己见,刚愎自用则是取祸之由。试想桓侯若是听取了扁鹊的提议,即使在病入肠胃之时,也还有救治的余地,决不至于丧命。正由于他拒绝了扁鹊的正确提议,才惹下了致死之祸,使扁鹊这样的名医也回天乏术了。

这篇文章在结构上也颇具特色。全文以桓侯之病为线索,层层深入地叙述了病情的发展、扁鹊的再三谏劝以及桓侯的执拗态度。每一层次中对于病情的叙述既是上一层次的必然发展,又为下一层次作了必要的铺垫,显得自然而合乎情理。在语言运用上,也显得平直而贴切。作者意在叙事,全无夸饰的形容,扁鹊敏锐入微的观察,认真负责的精神以及桓侯固执不知变通的态度,虽不事词藻的修饰,却都写得自然明白。说理部分也采用逐步深入的方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写得脉络清晰,确切可信。最终以扁鹊逃秦,桓侯体痛遂死作结,无一赘言而使结局顺理成章,主题顿然显豁。

赏析:

这篇故事选自《韩非子·喻老》,题目是后人加的。资料带有劝喻型性。文章以时间为序,以蔡桓公(桓侯)的病情的发展为线索,经过扁鹊“四见”的局势,经过记叙蔡桓公因讳疾忌医最终致死的故事,阐明一个道理:不能盲目相信自我,不能讳疾忌医。同时给人们以启迪:对待自我的缺点、错误,也像对待疾病一样,决不能讳疾忌医,而应当虚心理解批评,防患于未然。告诫人们要正视自我的缺点和错误,虚心理解别人的意见。

全文叙述生动,条理清晰。刻画的两个人物形象简洁、传神。

以时间为序,写扁鹊与蔡桓公的四次见面,又传神地再现两人见面时不一样的神态、语言和性格,突出扁鹊慧眼识病,尽职尽责,敢于直言,机智避祸,和桓公的骄横自负、讳疾忌医。结尾,扁鹊不得不逃亡,暗示了专制君主统治下的残暴。文中深刻揭示了及时医过,防微杜渐的道理,颇能引人深思。

背景:

战国时代是群雄并立,战乱频繁的年代,也是人才辈出学术思想空前活跃的年代。诸子百家为了宣扬自我的主张纷纷著书立说、聚众讲学。“时代造英雄”,这样的时代要求当时的作家的著作逻辑严谨,精心选材,说理透彻,令人信服。本文仅以199字的篇幅包容了这样丰富的资料,在运用比喻说理,叙述事件,塑造人物等方面都不失为先秦散文中的佳作,这也体现了时代对作家的要求是如此严格。

扁鹊,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据人考证,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零七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年)。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这是他的绰号。绰号的由来可能与《禽经》中“灵鹊兆喜”的说法有关。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喜讯。所以,古人习惯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扁鹊。秦越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刻苦钻研,努力总结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医术高明的医生。他走南闯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获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欢迎。于是,人们也尊敬地把他称为扁鹊。

蔡桓公,即田齐桓公,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田齐桓公本名田午,史载他“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意思是说他杀了齐废公田剡而自立。在位时曾创立稷下学宫,招揽天下贤士,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一时人才荟萃,彬彬大盛,齐宣王时规模到达鼎盛。

篇4: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叙述故事始末,刻画两个人物,表现中心意思的写作方法。

2.使学生认识讳疾忌医的严重危害,理解防微杜渐、听信忠言的重要意义。

3.使学生理解间、居、复、益、应、还、走、及、是以、索等词语的意义,和汤、齐、还等字的通假用法。

教学设想

1.本文是学生升入中学后第一次学习的文言文;就此开始训练学生掌握阅读、理解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参看注释,借助字典、联系句意、文意理解词语的含意,通过准确理解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词语的含意,准确理解句意乃至文意。

2.本文按时间顺序叙述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对应地刻画扁鹊和蔡桓公这两个人物,表现了中心意思;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叙事的层次,分析逐次对应刻画两个人物的表现力量,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

本文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解释词语,口译课文。

教学过程

1.由学过的当代作家的三篇现代文引到将学的古代作家的这篇文言文,引出《扁鹊见蔡桓公》(板书课题)。

联系注释①简要说明:《扁鹊见蔡桓公》节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战国末期韩国的公子,研究刑名法术,是当时重要的思想家。《喻老》这篇文章,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文中叙述扁鹊见蔡恒公这则故事,本意是用它来比喻说明老子“图难于其易”(策划困难的事,从它的容易处开始)、“为大于其细”(做大事从它的小处开始)的观点。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名医,人们用传说中的上古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蔡桓公,即蔡侯。“讳疾忌医”(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这个成语,就是从《扁鹊见蔡桓公》这则故事中总结出来的。

2.要求学生看注释,查字典,理解词句,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3.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解释词义,并与现代汉语中的该词进行比较。

间:在“立有间”中,当“一会儿”讲;用在表动作的词语之后,表示动作的时间。现代汉语中常用它的“中间”义项,表示两者之间,如同志间、两山间。

居:在“居十日”中,当“过了”讲;用在表时间的词语之前,表示隔了一段时间。现代汉语中常用它的“住”、“住所”等义项,如同居,故居。

复:在“扁鹊复见”中,当“再”、“又”讲。现代汉语“旧病复发”、“死而复苏”等常用词语中的“复”,与此义同。

益:在“不治将益深”中,当“更加”讲。现代汉语“精益求精”、“老当益壮”等常用词语中的“益”,与此义同。

应:在“桓侯不应”中,当“回答”讲。现代汉语“应答”、“应声”等常用词语中的“应”与此义同。

还走:在“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还,同“旋”,当“回转”、“转身”讲;现代汉语中的还,无此用法。走,当“跑”讲;现代汉语“奔走”、“走马灯”等常用词语中的“走”,与此义同;但一般单用一个“走”字,不同此义。

及:在“汤熨之所及也”等句中,当“达到”讲。现代汉语“及格”、“及龄”等常用词语中的“及”,与此同义。

是以:在“臣是以无请也”句中,当“因此”讲;是以,即“以是”;以,因为、由于;是,这,此。现代汉语说“因此”,而不说“是以”。

索:在“使人索扁鹊”句中,当“寻找”讲。现代汉语“搜索”中的“索”,与此义同。

简谈古代汉语中的通假:通假指古代汉语中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现代汉语中一般不用通假字。

“扁鹊望桓公而还走”句中的“还”,念??ā?,当“回转”、“转身”讲,是“旋”的通假字。

“汤熨之所及也”句中的“汤”,念?à??,当“用热水焐”讲,是“烫”的通假字。

“火齐之所及也”句中的“齐”,念?ì,当“药剂”讲,是“剂”的通假字。

4.先要求学生各自默读课文,再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课文。

要求读音正确。

5.指定学生一人口译课文,从开头译至第二句“桓侯又不应”。

扁鹊进见蔡桓公,站着(看了蔡桓公)一会儿,说道:“您的皮肤纹理间有点小病,不医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这(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肌肉里,再不医治,将会更加严重。”恒侯没有回答(不理睬扁鹊)。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肠胃,再不医治,将会更加严重。”桓侯还是没有回答(不理睬扁鹊)。扁鹊(又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

6.指定学生一人口译课文,从“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译至末尾。过了十天,扁鹊(进见时)远远地看了桓侯一眼,转身就跑。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为什么跑),扁鹊说:“皮肤纹理间的病,热水焐,药剂敷,可以达到、治好;肌肉里的病,针灸,可以达到、治好,肠胃里的.病,火剂汤药,可以达到、治好;骨髓里的病,那是司命神管的,(医生)没办法了。(桓侯的病)现在到了骨髓,我因此不再说话了。过了五天,桓侯浑身疼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逃到秦国去了。桓侯就死了。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四各题。参照课后练习一、二,进一步体会课文,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文章的层次;两个人物描写的表现力量。

教学过程

1.由上节课的口译课文,引到本节课分析课文(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理清本文叙事的层次。

依据课后练习二的提示,本文可以怎样划分为三个层次?各自写出了什么?

第一层:开头至第二句“桓侯又不悦”,写桓侯不听扁鹊的三次忠告。

第二层:“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至“臣是以无请也”,写扁鹊断出桓侯的病已经不可救药。

第三层:“居五日”至结尾,写桓侯病死。

3.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对应描写的扁鹊和蔡桓公这两个人物(板书:扁鹊桓侯)。

(1)课文怎样描写扁鹊一次进见桓公的情景和桓公的反应?这有什么表现力量?

扁鹊一次进见桓公,“立有间”,他站着看了桓公一会儿,经过细心观察,准确断出病情以后,才对桓公说:“君有疾在腠理”,说桓公“有疾”,有点小病,实事求是,毫不夸张。“不治将恐深”,深知如果不治,病情将会发展。“将恐深”,语气和缓,劝告桓公及早医治,以免小病发展成大病(板书:断出得了小病 劝告及早医治)。

桓公的反应:先是说“寡人无疾”,否认有病,拒绝扁鹊的劝告;再是在扁鹊离开后又对左右的人说“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更表现出对扁鹊说他有疾、劝他医治的很大反感,毫无治病之意(板书:否认有疾 拒绝医治)。

(2)课文怎样描写扁鹊二次、三次进见蔡桓公和蔡桓公的反应?这有什么表现力量?

扁鹊二次、三次进见蔡桓公:先后指出“君之病在肌肤”、“君之病在肠胃”,准确地断出了桓公病情的发展;两次说出“不治将益深”,表明了深知如果不治病情将会越发严重;“将益深”,语气肯定,劝告之中更包含有警告的意味(板书:断出病情发展 警告务必医治)。桓侯的反应:先是在扁鹊两次警告之下,“不应”,“又不应”,都不回答扁鹊,不理睬扁鹊的警告;后是在扁鹊离开后,两次“又不悦”,更表现出对扁鹊警告他务必医治疾病的很不高兴,固执地毫无治病之意(板书:不听警告固执拒医)

(3)课文怎样描写扁鹊四次进见蔡桓公的情景和蔡桓公的反应?这有什么表现力量?

扁鹊四次进见蔡桓公:先是“望桓侯而还走”,远远一望,转身就跑,断定桓公的病已经恶化到了不可救药,即使桓公此时让他医治,也已无法可施,只好赶快离开。后是对桓公派去问他的人说:“疾在腠理,汤烫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这不但说明了桓公已经病入骨髓,无法医治――自己所以“还走”、不再警告医治的原因,而且表明了有病必须及早医治的道理(板书:断定不可救药 不再警告医治)。

桓侯的反应:虽然“故使人问之”,也只是由于不明白扁鹊为什么“还走”,而派人去问;而在派去的人回报扁鹊的答话(课文此处虚写派去的人的回报)以后,却毫无反应。他仍然没有动心,始终没有醒悟(板书:仍不动心终未醒悟)。

(4)课文写出了故事什么样的结局?全文表现了两个人物的什么特点?

扁鹊在桓公病发,派人寻找他时,“已逃秦矣”,表明他在第四次进见桓公“还走”后,就逃出了蔡国,以免被桓公叫去治那已经没法医治的病,还有得罪的可能。全文表现出他医术高明,为人机警(板书:医术高明 为人机警)。

桓公直到病已不可救药,浑身剧烈疼痛起来,才派人寻执扁鹊,终致丧命。全文表现出他讳疾忌医,终致丧命(板书:讳疾忌医 终致丧命)

4.引导学生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

本文通过叙述故事、刻画人物,表现了什么中心意思?

本文通过叙述扁鹊和蔡桓公的故事,刻画这两个人物,表现了病须及早医治、切勿讳疾忌医的中心意思(板书:病须及早医治 切勿讳疾忌医)。对待疾病如此,凡事都要防微杜渐,为人更要善听别人的忠告,接受别人正确意见。这都是学习本文应该获得的有益启示,也正是本文表现出的哲理。

5.学生默读、进一步体会课

篇5: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 ,立有间②,扁鹊日:“君有疾在腠理③,不治将恐④深⑤。”桓侯回:“寡人③无疾。”扁鹊出,桓候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①。”居十日②,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③,不治将益④深。”桓侯不应⑤。扁鹊出,桓俟又不悦⑤。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候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①。桓侯故③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③;在肌肤,针石①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⑤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③。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⑤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②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篇6:扁鹊见蔡桓公文言文翻译

扁鹊见蔡桓公文言文翻译

【原文】

扁鹊见蔡桓(huán)公,立有间(jiān)。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yìng)。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uán)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tàng〕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suǐ),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suì)死。

节选

节选自《韩非子 喻老》。韩非著,为法家重要著作。

【注译】:

1.扁鹊(biǎn què):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mò)地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用传说

中的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关于扁鹊:又一次扁鹊行医到虢(读音:国)国,虢国的太子死了,正要下葬。扁鹊问明了其病情后,断定太子未死,先用针刺疗法,一会儿太子醒来,又把药物敷在太子肋下,一会儿,太子就站了起来,最后给太子配汤药喝,仅仅服了30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

2.蔡桓(huán)公:实指齐桓公田午(前4—前357年,44岁),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因为当时蔡国已亡,而齐国都上蔡,故说蔡桓公。(齐国都城是临淄,田氏代齐之后也不曾迁都,何来“齐国都上蔡”一说,难道此上蔡非彼上蔡?)

3.有间(jiān)——一会儿。

4.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5腠(còu)理:皮肤的纹理。

6.寡人——古代君主谦称自己。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君王自称。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称寡人。

7.好(hào)——喜欢。

8.居十日——呆了十天 。 居——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在文中译“过了”。

9.益——更加。

10.还(xuán)走——转身就走。 还(xuán)——通“旋”,旋转,掉转。走——跑,逃跑。

11.故——特意。

12.汤(tàng)熨(wèi)——用热水敷烫皮肤。汤,同“烫”,用热水焐(wù)。熨,用药物热敷。

13.针石——金属针和石针。指用针刺治病。

14.火齐(jì)——火齐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同“剂”。

15.司命之所属——司命神所掌管的事。司命,掌管人生命的神。属,管,掌握。

16.奈何——怎么办、怎么样。

17.臣是以无请也——我因此不再询问(他的病情)了。无请,不再请求,意思是不再说话。

18.索——寻找。

19.遂——于是、就。

20.及——达到。

21.是以——以是,因此。

22.应——答应,理睬。

23.恐——恐怕

24.将——要

25.功——本领。

26.肌肤——肌肉和皮肤。

27.使——让

28.故——特意

29.居——过了

【小结】:

以时间为序,写扁鹊与蔡桓公的四次见面,又传神地再现两人见面时不同的神态、语言和性格,突出扁鹊慧眼识病,尽职尽责,敢于直言,机智避祸,和桓公的骄横自信、讳疾忌医。结尾,扁鹊不得不逃亡,暗示了专制君主统治下的残暴。文中深刻揭示了及时医过,防微杜渐的道理,颇能引人深思。

【译文】

扁鹊进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君王,您的皮肤间有点小病,不医治的话,恐怕要更厉害了。”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走后,桓侯毫不在乎地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当作功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拜见桓侯,(对桓侯)说:“君王,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肉里,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桓侯却不理睬(他)。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了。

过了十天,扁鹊再去拜见桓侯,(对桓侯)说:“君王,您的病已经到了肠胃中,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桓侯又不理睬(他)。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了。

过了十天,扁鹊看到桓侯后转身就跑。桓侯特地派人去问他。扁鹊说:“(病)在皮肤,(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到了肌肉,(是)针灸(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到了肠胃里,(是)火剂汤(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管的事了,(医药已经)没有办法的。现在(他的病)已经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说话了。”

过了五天,桓侯浑身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于是桓侯就死去了。

【难句理解】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医生。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好治,喜欢治。不病:没病(的人)。以为功:把(它)当成功劳。

全句的意思是: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他们的病当作自己的功劳。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望:远远看见。还:通“旋”,回转、掉转。走:跑。

全句意思是:扁鹊远远看见桓侯转身就跑。

③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今:现在。是以:因此。请:请求。

全句意思是:现在(您的病)在骨髓里,因此我就不再请求给您治病了。

④讳疾忌医——讳:隐瞒。疾:病。忌:惧,害怕。医:医治。本意是隐瞒病情,害怕医治。比喻隐瞒缺点和错误,拒绝批评和帮助。

【寓意】

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也要像对待疾病一样,决不能讳疾忌医,而应当虚心接受批评,防患于未然。若一意孤行,后果则不堪设想,要在适当的时候听取他人的意见,防微杜渐,对症下药,及时医治。

【写作顺序】

时间顺序(大体以“居十日”为单位)。

【注音】

腠 còu 齐 jì 遂 suì

好 hào汤 tàng 熨 wèi

【通假字】

(汤)熨之所及也:同(烫),用热水焐

望桓候而(还)走:同(旋),回转

火(齐)之所及也:同(剂),汤药

【古今异义】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走: 古 跑走 今 行走

臣是以无请也。 请: 古 询问 今 礼貌地求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以为: 古 把......当做 今 认为

立有间。 间 古 一会 今 中间

居十日,扁鹊复见 居: 古 止,停 今 居住

使人索扁鹊 索: 古 寻找 今 绳索

【省略句】

医之好治不病以(之)为功

(病)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病)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篇7: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及翻译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及翻译

扁鹊见蔡桓公 作者: 韩非

原文

扁鹊见蔡桓(huán)公,立有间(jiān)。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yìng)。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uán)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tàng〕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suǐ),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suì)死。

节选

节选自《韩非子 喻老》。韩非着,为法家重要着作。

注译:

1.扁鹊(biǎn què):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mò)地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用传说

中的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关于扁鹊:又一次扁鹊行医到虢(读音:国)国,虢国的太子死了,正要下葬。扁鹊问明了其病情后,断定太子未死,先用针刺疗法,一会儿太子醒来,又把药物敷在太子肋下,一会儿,太子就站了起来,最后给太子配汤药喝,仅仅服了30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

2.蔡桓(huán)公:实指齐桓公田午(前400年-前357年,44岁),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因为当时蔡国已亡,而齐国都上蔡,故说蔡桓公。(齐国都城是临淄,田氏代齐之后也不曾迁都,何来“齐国都上蔡”一说,难道此上蔡非彼上蔡?)

3.有间(jiān)--一会儿。

4.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5腠(còu)理:皮肤的纹理。

6.寡人--古代君主谦称自己。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君王自称。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称寡人。

7.好(hào)--喜欢。

8.居十日--呆了十天 . 居--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在文中译“过了”.

9.益--更加。

10.还(xuán)走--转身就走。 还(xuán)--通“旋”,旋转,掉转。走--跑,逃跑。

11.故--特意。

12.汤(tàng)熨(wèi)--用热水敷烫皮肤。汤,同“烫”,用热水焐(wù)。熨,用药物热敷。

13.针石--金属针和石针。指用针刺治病。

14.火齐(jì)--火齐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同“剂”.

15.司命之所属--司命神所掌管的事。司命,掌管人生命的神。属,管,掌握。

16.奈何--怎么办、怎么样。

17.臣是以无请也--我因此不再询问(他的`病情)了。无请,不再请求,意思是不再说话。

18.索--寻找。

19.遂--于是、就。

20.及--达到。

21.是以--以是,因此。

22.应--答应,理睬。

23.恐--恐怕

24.将--要

25.功--本领。

26.肌肤--肌肉和皮肤。

27.使--让

28.故--特意

29.居--过了

小结:

以时间为序,写扁鹊与蔡桓公的四次见面,又传神地再现两人见面时不同的神态、语言和性格,突出扁鹊慧眼识病,尽职尽责,敢于直言,机智避祸,和桓公的骄横自信、讳疾忌医。结尾,扁鹊不得不逃亡,暗示了专制君主统治下的残暴。文中深刻揭示了及时医过,防微杜渐的道理,颇能引人深思。

译文

扁鹊进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君王,您的皮肤间有点小病,不医治的话,恐怕要更厉害了。”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走后,桓侯毫不在乎地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当作功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拜见桓侯,(对桓侯)说:“君王,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肉里,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桓侯却不理睬(他)。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了。

过了十天,扁鹊再去拜见桓侯,(对桓侯)说:“君王,您的病已经到了肠胃中,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桓侯又不理睬(他)。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了。

过了十天,扁鹊看到桓侯后转身就跑。桓侯特地派人去问他。扁鹊说:“(病)在皮肤,(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到了肌肉,(是)针灸(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到了肠胃里,(是)火剂汤(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管的事了,(医药已经)没有办法的。现在(他的病)已经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说话了。”

过了五天,桓侯浑身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于是桓侯就死去了。

难句理解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医生。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好治,喜欢治。不病:没病(的人)。以为功:把(它)当成功劳。

全句的意思是: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他们的病当作自己的功劳。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望:远远看见。还:通“旋”,回转、掉转。走:跑。

全句意思是:扁鹊远远看见桓侯转身就跑。

③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今:现在。是以:因此。请:请求。

全句意思是:现在(您的病)在骨髓里,因此我就不再请求给您治病了。

④讳疾忌医--讳:隐瞒。疾:病。忌:惧,害怕。医:医治。本意是隐瞒病情,害怕医治。比喻隐瞒缺点和错误,拒绝批评和帮助。

寓意

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也要像对待疾病一样,决不能讳疾忌医,而应当虚心接受批评,防患于未然。若一意孤行,后果则不堪设想,要在适当的时候听取他人的意见,防微杜渐,对症下药,及时医治。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记叙蔡桓公因讳疾忌医最终致死的故事,告诉了人们有病要及早医治,要防微杜渐;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写作顺序

时间顺序(大体以“居十日”为单位)。

注音

腠 còu 齐 jì 遂 suì

好 hào汤 tàng 熨 wèi

通假字

(汤)熨之所及也:同(烫),用热水焐

望桓候而(还)走:同(旋),回转

火(齐)之所及也:同(剂),汤药

古今异义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走: 古 跑走 今 行走

臣是以无请也。 请: 古 询问 今 礼貌地求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以为: 古 把……当做 今 认为

立有间。 间 古 一会 今 中间

居十日,扁鹊复见 居: 古 止,停 今 居住

使人索扁鹊 索: 古 寻找 今 绳索

省略句

医之好治不病以(之)为功

(病)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病)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篇8:《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及翻译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及翻译

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翻译: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cài)桓(huán)公。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cǎi)他。扁鹊又退了出去。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悄悄地跑掉了?”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fū)烫(tàng)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jì)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suǐ),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注释:

1、扁鹊(què):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鄚(mò)(今河北任丘)人,他是扁鹊学派的传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沿用他师傅的名字来称呼他,以此表达对他的尊敬。扁鹊学派的最后传人是宋代的窦材,著有《扁鹊心书》,他曾说,历史上有三个扁鹊,“上古扁鹊者,扁鹊也;中古扁鹊者,秦越人也;当世扁鹊者,大宋窦材是也。”

2、蔡桓公:蔡国(今河南上蔡一带)国君,下文称“桓侯”。3、立:站立。

4、有间(jiān):一会儿。

5、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6、腠(còu)理:中医学名词,指人体肌肤之间的空隙和肌肉、皮肤纹理。

7、恐:恐怕,担心。

8、寡人: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君王自称。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称寡人。在文中译为“我”。

9、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治疗没有发作的疾病来当作自己医术的功效。好(hào),喜欢。(另解:好(hào),习惯。医生习惯治疗没有发作的疾病来当作自己医术的功效。读法: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医生。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好(hào),习惯。治,医治。不病,没有发作的疾病。(自古上工治未病。)以,以之,用以。为,作为。功,功绩,成绩。)

10、肌肤:肌肉。

11、将:要。

12、应:答应,理睬。

13、居:用于表时间的词语前,表示已经经过的时间。

14、居十日:待了十天。居: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在文中译“过了”。

15、益:更,更加。

16、望桓侯而还(xuán)走: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还,回转,调转。走,小步快跑。

17、故:特意。(另解:于是。)

18、汤(tàng)熨(wèi):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汤熨,中医治病的方法之一。汤,用热水或药水敷治。这个意义后写作“烫”。熨,用粗盐或艾草等东西外用热敷。

19、及:达到。

20、针石:古代针灸用的金属针和用砭石制成的石针,这里指用针刺治病。

21、火齐(jì):火剂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调配,调剂。这个意义后写作“剂”。

22、司命之所属:司命神所掌管的事。司命,传说中掌管生命的神。属,隶属,管辖。

23、无奈何也:没有办法了。奈何,怎么办,怎么样。

24、臣是以无请也:我就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意思是不再说话。无请,不再请求。是以:以是,因此。(另解:请,询问。)

25、使:指使,派人。

26、索:寻找。

27、遂(suì):于是,就。

作者简介:

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七年级语文上册《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秦武王文言文翻译

《李逵见宋江》教学设计

第一册《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 京改版七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26课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部编版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扁鹊治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扁鹊治病》教材教案

《扁鹊治病》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翻译
《扁鹊见蔡桓公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扁鹊见蔡桓公翻译(共8篇)】相关文章: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2023-01-01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的知识点总结2023-11-12

初中文言文常见虚词的用法(网友来稿)2023-08-23

《扁鹊见蔡桓公》 设计2022-08-14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京改版七上)2022-09-01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22-07-25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2022-05-06

文言文阅读单元检测2023-04-01

文言文常见的古今异义词总结2023-10-22

长清僧文言文阅读2023-07-0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