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芣苢》全文及翻译

时间:2022-07-26 05:54:4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诗经《芣苢》全文及翻译(共11篇)由网友“erimos”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诗经《芣苢》全文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经《芣苢》全文及翻译

篇1:诗经《芣苢》全文及翻译

诗经《芣苢》全文及翻译

《芣苢》原文: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芣苢》译文: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采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芣苢》注释:

采采:茂盛的样子。

芣苢(fú yǐ):植物名,即车前草,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

薄言:“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有:取得,获得。

掇(duō):拾取,摘取。

捋(luō):从茎上成把地采取。

袺(jié):提起衣襟兜东西。

襭(xié):把衣襟扎在腰带上兜东西。

《芣苢》赏析: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一说即车前草,一说为薏苡)时所唱的歌谣。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也就表达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这话虽说想像的成分多了些,体会还是很准确的。这种至为简单的文辞复沓的歌谣,确是合适于许多人在一起唱;一个人单独地唱,会觉得味道不对。袁枚曾经嘲笑地说:“三百篇如‘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之类,均非后人所当效法。今人附会圣经,极力赞叹。章斋戏仿云:‘点点蜡烛,薄言点之。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闻者绝倒。”(《随园诗话》)说《诗经》不宜盲目效仿,当然不错,但他所取的例子,实为不伦不类。一群人在野外采芣苢,兴高采烈,采而又采,是自然的事情,诗歌可以把这欢快表达出来。而一个人在那里把蜡烛芯剪了又剪,还唱着“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除了精神病,也没有别的解释了。这完全是文人制造出来的滑稽,并非《芣苢》不值得赞叹或绝对不可以效仿。

关于当时人们采芣苢的用处的问题,毛传说此草“宜怀任(妊)”即可以疗治不孕;又一种说法,是认为此草可以疗治麻风一类的恶疾。这两种说法在中医学上都没有根据。现在中医以此草入药,是认为它有清热明目和止咳的功能,草籽据说可治高血压。这还罢了,也可以勉强地说,《诗经》时代的人是相信车前草是可以治疗不孕或麻风的。但即便如此,这诗仍然有不可理解之处:不孕或者家里人生了麻风,都是极苦恼的事情,不可能有一大群人为此而兴高采烈地一边采车前一边唱着歌的道理。拿方玉润所推想的情景来看这样的解释,尤其觉得不对劲。

所以应该给《芣苢》以另一种更合理的解释。清代学者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所说的一句话:“野人亦煮啖之。”此“野人”是指乡野的'穷人。可见到了清代,还有穷人以此为食物的。在朝鲜族(包括中国境内和朝鲜半岛上的),以车前草为食物是普遍的习俗。春天采了它的嫩叶,用开水烫过,煮成汤,味极鲜美。朝鲜族是受汉族古代习俗影响极大的民族,朝语至今保存了很多古汉语的读音。可以推想,中国古代民间也曾普遍以车前草为食物,只是到了后来,这种习俗渐渐衰退,只在郝懿行所说的“野人”中偶一见之,但在朝鲜族中,却仍旧很普遍。

以此释《芣苢》诗,就觉得容易理解了。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月戴荠花,桃李羞繁华。”荠菜花实在说不上好看,只因荠菜是江南人所喜爱的野菜,对于穷苦人更是天之恩惠,故人们连它的花儿也生了偏爱。车前草较荠菜更为平常易得,想必很多年前,它更受老百姓的喜爱。如方玉润之说,想必每到春天,就有成群的妇女,在那平原旷野之上,风和日丽之中,欢欢喜喜地采着它的嫩叶,一边唱着那“采采芣苢”的歌儿。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生活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

创作背景

这是周代人们采集芣苢时所唱的歌谣。《毛诗序》:“《芣苢》,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后人多不赞成毛序的说法。其他说法有所谓“伤夫有恶疾”说、“室家乐完聚”说、“喻求贤才”说、“祈子求福”说、“童儿斗草嬉戏”说、普通劳动歌谣说以及歌颂夏禹说等等。

篇2:芣苢 诗经

芣苢 诗经

《芣苢》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一起来看下!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

1、芣苢(扶以fú yǐ):植物名,即车前草。古人相信它的种子可以治妇女不孕。

2、薄、言:都是语助词。见《葛覃》篇。

3、有(古读以yǐ):采取。上面“采之”是泛言去采,未见到芣苢,这里“有之”是见到芣苢动手采取。

4、掇:拾取。

5、捋:成把地从茎上抹取。

6、袺(结jié):手持衣襟来盛东西。

7、襭(协xié):将衣襟掖在带间来盛东西,比手持衣角兜得更多些。

【题解及原文】

这篇似是妇女采芣苢子时所唱的歌。开始是泛言往取,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可以从这历程见出来。

【今译】

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来。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颗一颗拾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手提着衣襟兜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

【白话翻译】

车前子呀采啊采,采啊采啊采下来。车前子呀采啊采,一堆一堆收起来。

车前子呀采啊采,一根一根拾起来。车前子呀采啊采,一把一把捋起来。

车前子呀采啊采,牵起衣角装起来。车前子呀采啊采,翻过衣襟兜起来。

【赏析】

“芣苢”(否以)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时所唱的歌谣。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这话虽说想像的成分多了些,体会还是很准确的'。这种至为简单的文辞复沓的歌谣,确是合适于许多人在一起唱;一个人单独地唱,会觉得味道不对。袁枚曾经嘲笑地说:“三百篇如‘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之类,均非后人所当效法。今人附会圣经,极力赞叹。章■(左舟右上艹中佳下又)斋戏仿云:‘点点蜡烛,薄言点之。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闻者绝倒。”(《随园诗话》)说《诗经》不宜盲目效仿,当然不错,但他所取的例子,实为不伦不类。一群人在野外采芣苢,兴高采烈,采而又采,是自然的事情,诗歌可以把这欢快表达出来。而一个人在那里把蜡烛芯剪了又剪,还唱着“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除了精神病,也没有别的解释了。这完全是文人制造出来的滑稽,并非《芣苢》不值得赞叹或绝对不可以效仿。

问题倒是:当时的人们采芣苢——车前草——用来派什么用处?毛传说此草“宜怀任(妊)”即可以疗治不孕;又一种说法,是认为此草可以疗治麻风一类的恶疾。这两种说法在中医学上都没有根据。现在中医以此草入药,是认为它有清热明目和止咳的功能,草籽据说可治高血压。这还罢了,我们也可以勉强地说,《诗经》时代的人是相信车前草是可以治疗不孕或麻风的。但即便如此,这诗仍然有不可理解之处:不孕或者家里人生了麻风,都是极苦恼的事情,哪里有一大群人为此而兴高采烈地一边采车前一边唱着歌的道理?拿方玉润所推想的情景来看这样的解释,尤其觉得不对劲。

所以我们觉得应该给《芣苢》以另一种更合理的解释。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学者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所说的一句话:“野人亦煮啖之。”此“野人”是指乡野的穷人。可见到了清代,还有穷人以此为食物的。又据朝鲜族的朋友告诉笔者,在他们那里,以车前草为食物是普遍的习俗。春天采了它的嫩叶,用开水烫过,煮成汤,味极鲜美。朝鲜族(包括中国境内和朝鲜半岛上的)是受汉族古代习俗影响极大的民族,朝语至今保存了很多古汉语的读音。可以推想,中国古代民间也曾普遍以车前草为食物,只是到了后来,这种习俗渐渐衰退,只在郝懿行所说的“野人”中偶一见之,但在朝鲜族中,却仍旧很普遍。

以此释《芣苢》诗,就觉得容易理解了。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月戴荠花,桃李羞繁华。”荠菜花实在说不上好看,只因荠菜是江南人所喜爱的野菜,对于穷苦人更是天之恩惠,故人们连它的花儿也生了偏爱。车前草较荠菜更为平常易得,想必很多年前,它更受老百姓的喜爱吧?如方玉润之说,想必每到春天,就有成群的妇女,在那平原旷野之上,风和日丽之中,欢欢喜喜地采着它的嫩叶,一边唱着那“采采芣苢”的歌儿?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生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

篇3:诗经芣苢全文

诗经芣苢全文

芣苢

先秦:佚名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译文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注释

⑴采采:采而又采。芣苢(fúyǐ ):植物名,即车前草,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

⑵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⑶有:取得。

⑷掇(duō):拾取,伸长了手去采。

⑸捋(luō):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

⑹袺(jié):一手提着衣襟兜着。

⑺襭(xié):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往衣里面塞裹。

赏析

“芣苢”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时所唱的歌谣。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这话虽说想像的成分多了些,体会还是很准确的.。这种至为简单的文辞复沓的歌谣,确是合适于许多人在一起唱;一个人单独地唱,会觉得味道不对。袁枚曾经嘲笑地说:“三百篇如‘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之类,均非后人所当效法。今人附会圣经,极力赞叹。章斋戏仿云:‘点点蜡烛,薄言点之。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闻者绝倒。”(《随园诗话》)说《诗经》不宜盲目效仿,当然不错,但他所取的例子,实为不伦不类。一群人在野外采芣苢,兴高采烈,采而又采,是自然的事情,诗歌可以把这欢快表达出来。而一个人在那里把蜡烛芯剪了又剪,还唱着“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除了精神病,也没有别的解释了。这完全是文人制造出来的滑稽,并非《芣苢》不值得赞叹或绝对不可以效仿。

关于当时人们采芣苢的用处的问题,毛传说此草“宜怀任(妊)”即可以疗治不孕;又一种说法,是认为此草可以疗治麻风一类的恶疾。这两种说法在中医学上都没有根据。现 在中医以此草入药,是认为它有清热明目和止咳的功能,草籽据说可治高血压。这还罢了,也可以勉强地说,《诗经》时代的人是相信车前草是可以治疗不孕或麻风的。但即便如此,这诗仍然有不可理解之处:不孕或者家里人生了麻风,都是极苦恼的事情,不可能有一大群人为此而兴高采烈地一边采车前一边唱着歌的道理。拿方玉润所推想的情景来看这样的解释,尤其觉得不对劲。

所以应该给《芣苢》以另一种更合理的解释。清代学者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所说的一句话:“野人亦煮啖之。”此“野人”是指乡野的穷人。可见到了清代,还有穷人以此为食物的。在朝鲜族(包括中国境内和朝鲜半岛上的),以车前草为食物是普遍的习俗。春天采了它的嫩叶,用开水烫过,煮成汤,味极鲜美。朝鲜族是受汉族古代习俗影响极大的民族,朝语至今保存了很多古汉语的读音。可以推想,中国古代民间也曾普遍以车前草为食物,只是到了后来,这种习俗渐渐衰退,只在郝懿行所说的“野人”中偶一见之,但在朝鲜族中,却仍旧很普遍。

以此释《芣苢》诗,就觉得容易理解了。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月戴荠花,桃李羞繁华。”荠菜花实在说不上好看,只因荠菜是江南人所喜爱的野菜,对于穷苦人更是天之恩惠,故人们连它的花儿也生了偏爱。车前草较荠菜更为平常易得,想必很多年前,它更受老百姓的喜爱。如方玉润之说,想必每到春天,就有成群的妇女,在那平原旷野之上,风和日丽之中,欢欢喜喜地采着它的嫩叶,一边唱着那“采采芣苢”的歌儿。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生活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

篇4:《诗经·芣苢》原文翻译

《诗经·芣苢》原文翻译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释:

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车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③有:得到。

④掇:摘取、拾取。

⑤捋:成把地握取。

⑥袺:手持衣角盛物。

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译文】

采了又采车前子,

采呀快去采了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

采呀快快采起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

一枝一枝拾起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

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

提着衣襟兜起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

别好衣襟兜回来。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1分)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2分)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4分)

【答案】

①(1分)赋

②(2分)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③(4分)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篇5:诗经芣苢赏析

诗经芣苢赏析

“芣苢”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时所唱的歌谣,看看下面的诗经芣苢赏析吧!

诗经芣苢赏析

芣苢

先秦:佚名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赏析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这话虽说想像的成分多了些,体会还是很准确的'。这种至为简单的文辞复沓的歌谣,确是合适于许多人在一起唱;一个人单独地唱,会觉得味道不对。袁枚曾经嘲笑地说:“三百篇如‘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之类,均非后人所当效法。今人附会圣经,极力赞叹。章斋戏仿云:‘点点蜡烛,薄言点之。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闻者绝倒。”(《随园诗话》)说《诗经》不宜盲目效仿,当然不错,但他所取的例子,实为不伦不类。一群人在野外采芣苢,兴高采烈,采而又采,是自然的事情,诗歌可以把这欢快表达出来。而一个人在那里把蜡烛芯剪了又剪,还唱着“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除了精神病,也没有别的解释了。这完全是文人制造出来的滑稽,并非《芣苢》不值得赞叹或绝对不可以效仿。

关于当时人们采芣苢的用处的问题,毛传说此草“宜怀任(妊)”即可以疗治不孕;又一种说法,是认为此草可以疗治麻风一类的恶疾。这两种说法在中医学上都没有根据。现 在中医以此草入药,是认为它有清热明目和止咳的功能,草籽据说可治高血压。这还罢了,也可以勉强地说,《诗经》时代的人是相信车前草是可以治疗不孕或麻风的。但即便如此,这诗仍然有不可理解之处:不孕或者家里人生了麻风,都是极苦恼的事情,不可能有一大群人为此而兴高采烈地一边采车前一边唱着歌的道理。拿方玉润所推想的情景来看这样的解释,尤其觉得不对劲。

所以应该给《芣苢》以另一种更合理的解释。清代学者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所说的一句话:“野人亦煮啖之。”此“野人”是指乡野的穷人。可见到了清代,还有穷人以此为食物的。在朝鲜族(包括中国境内和朝鲜半岛上的),以车前草为食物是普遍的习俗。春天采了它的嫩叶,用开水烫过,煮成汤,味极鲜美。朝鲜族是受汉族古代习俗影响极大的民族,朝语至今保存了很多古汉语的读音。可以推想,中国古代民间也曾普遍以车前草为食物,只是到了后来,这种习俗渐渐衰退,只在郝懿行所说的“野人”中偶一见之,但在朝鲜族中,却仍旧很普遍。

以此释《芣苢》诗,就觉得容易理解了。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月戴荠花,桃李羞繁华。”荠菜花实在说不上好看,只因荠菜是江南人所喜爱的野菜,对于穷苦人更是天之恩惠,故人们连它的花儿也生了偏爱。车前草较荠菜更为平常易得,想必很多年前,它更受老百姓的喜爱。如方玉润之说,想必每到春天,就有成群的妇女,在那平原旷野之上,风和日丽之中,欢欢喜喜地采着它的嫩叶,一边唱着那“采采芣苢”的歌儿。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生活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

篇6:《诗经·芣苢》赏析

《诗经·芣苢》赏析

《国风·周南·芣苢》是《诗经》中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即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也就表达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

1、采采:采而又采。

2、芣苡(fū yǐ):植物名,即车前子,种子和全草入药。

3、有:取也。

4、掇(duō):拾取。

5、捋(luō):以手掌握物而脱取。

6、袺(jié):用衣襟兜东西。

7、襭(xié):翻转衣襟插于腰带以兜东西。

【题解及原文】

这篇似是妇女采芣苢子时所唱的歌。开始是泛言往取,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可以从这历程见出来。

【余冠英今译】

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来。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颗一颗拾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手提着衣襟兜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

【白话翻译】

车前子呀采啊采,采啊采啊采下来。车前子呀采啊采,一堆一堆收起来。

车前子呀采啊采,一根一根拾起来。车前子呀采啊采,一把一把捋起来。

车前子呀采啊采,牵起衣角装起来。车前子呀采啊采,翻过衣襟兜起来。

【讲解】

“芣苢”(否以)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时所唱的歌谣。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这话虽说想像的成分多了些,体会还是很准确的。这种至为简单的文辞复沓的歌谣,确是合适于许多人在一起唱;一个人单独地唱,会觉得味道不对。袁枚曾经嘲笑地说:“三百篇如‘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之类,均非后人所当效法。今人附会圣经,极力赞叹。章(左舟右上艹中佳下又)斋戏仿云:‘点点蜡烛,薄言点之。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闻者绝倒。”(《随园诗话》)说《诗经》不宜盲目效仿,当然不错,但他所取的例子,实为不伦不类。一群人在野外采芣苢,兴高采烈,采而又采,是自然的事情,诗歌可以把这欢快表达出来。而一个人在那里把蜡烛芯剪了又剪,还唱着“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除了精神病,也没有别的解释了。这完全是文人制造出来的'滑稽,并非《芣苢》不值得赞叹或绝对不可以效仿。

问题倒是:当时的人们采芣苢——车前草——用来派什么用处?毛传说此草“宜怀任(妊)”即可以疗治不孕;又一种说法,是认为此草可以疗治麻风一类的恶疾。这两种说法在中医学上都没有根据。现在中医以此草入药,是认为它有清热明目和止咳的功能,草籽据说可治高血压。这还罢了,我们也可以勉强地说,《诗经》时代的人是相信车前草是可以治疗不孕或麻风的。但即便如此,这诗仍然有不可理解之处:不孕或者家里人生了麻风,都是极苦恼的事情,哪里有一大群人为此而兴高采烈地一边采车前一边唱着歌的道理?拿方玉润所推想的情景来看这样的解释,尤其觉得不对劲。

所以我们觉得应该给《芣苢》以另一种更合理的解释。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学者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所说的一句话:“野人亦煮啖之。”此“野人”是指乡野的穷人。可见到了清代,还有穷人以此为食物的。又据朝鲜族的朋友告诉笔者,在他们那里,以车前草为食物是普遍的习俗。春天采了它的嫩叶,用开水烫过,煮成汤,味极鲜美。朝鲜族(包括中国境内和朝鲜半岛上的)是受汉族古代习俗影响极大的民族,朝语至今保存了很多古汉语的读音。可以推想,中国古代民间也曾普遍以车前草为食物,只是到了后来,这种习俗渐渐衰退,只在郝懿行所说的“野人”中偶一见之,但在朝鲜族中,却仍旧很普遍。

以此释《芣苢》诗,就觉得容易理解了。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月戴荠花,桃李羞繁华。”荠菜花实在说不上好看,只因荠菜是江南人所喜爱的野菜,对于穷苦人更是天之恩惠,故人们连它的花儿也生了偏爱。车前草较荠菜更为平常易得,想必很多年前,它更受老百姓的喜爱吧?如方玉润之说,想必每到春天,就有成群的妇女,在那平原旷野之上,风和日丽之中,欢欢喜喜地采着它的嫩叶,一边唱着那“采采芣苢”的歌儿?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生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

篇7:芣苢-诗经原文翻译及赏析

芣苢-诗经原文翻译及赏析

芣苢-诗经

作者:西周-春秋,诗经

芣苢-诗经原文:

芣苢

佚名〔先秦〕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

①莒(fú yī):也写成“苡”,植物名称,即车前子,种子和草可作药用。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

②薄言:发语词,没有实义。

③有:采得。

④掇(duō):拾取。

⑤捋(luō):用手掌成把地脱取东西。

⑥祮(jié):用手提着衣襟兜东西。

⑦撷(xié):把衣襟别在腰间兜东西。

芣苢-诗经拼音解读:

fǒu yǐ

yì míng 〔xiān qín 〕

cǎi cǎi fú yǐ,báo yán cǎi zhī 。cǎi cǎi fǒu yǐ,báo yán yǒu zhī 。

cǎi cǎi fú yǐ,báo yán duō zhī 。cǎi cǎi fǒu yǐ,báo yán lǚ zhī 。

cǎi cǎi fú yǐ,báo yán jié zhī 。cǎi cǎi fǒu yǐ,báo yán xié zhī 。

相关翻译

青青的车前子啊车前子,快快把它采摘下来;青青的车前子啊车前子,抓紧时间拾取起来。

青青的车前子啊车前子,快快把它拾掇起来;青青的车前子啊车前子,抓紧时间捋取下来。

青青的车前子啊车前子,快快把它兜起来;青青的车前子啊车前子,撑起衣襟兜起来。

相关赏析

【内容解析】

《茉莒》是《诗经》首章《周南》中的一首。“周南”指周王城之南的地方,也就是西周王城镐京及东周王城洛邑以南,直至江汉流域和淮河流域等地。该地的歌谣中正平和,历来被认为是“正风”的典范,故作为《诗经》的首章。本诗是周代人们采集苯莒(车前子)时所唱的歌谣。诗的解读众说纷纭,其中有所谓“伤夫有恶疾”说、“室家乐完聚”说、“喻求贤才”说、“祈子求福”说、“童儿斗草嬉戏”说、普通劳动歌谣说以及歌颂夏禹说,等等。《毛诗序》:“《苯莒》,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

这首诗共三节,可以说是采集苯莒的三个阶段。首先是刚刚出发的时候,呼朋引伴去往茉莒茂盛处采摘。然后是开始采摘的样子,先是一棵一棵摘下来,即“掇”;然后是一把一把采下来,即“捋”。最后采得越来越多怎么办?先是用衣襟向上兜起来,即“祮”;再是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可以兜住更多的东西,即“顽”。每一个动作都以“采采茉莒”开始,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展现出起、扬、收三个阶段。全诗回环重叠,一咏三唱,虽然词句反复,但却绝无烦琐累赘之感。正如清代学者方玉润所描述的那样,“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单纯地从诗歌艺术的角度分析,这就是一首非常欢快的简单的劳动短歌,描写的是初春时节一群劳动妇女在野外采掇茉莒时的场景。袁枚曾经嘲笑地说:“三百篇如'采采茉莒,薄言采之’之类,均非后人所当效法。”短短三节,画面感极强,一群村姑,挽着衣袖,用一双双灵巧的手,不停地采呀采呀采,一兜兜,一把把,直往衣兜里装。其场面是热闹的,其动作是麻利的,其情绪更是欢快的。全诗展示出了一幅呼之欲出的“少女采药晚归图”,仿佛把我们带进了远古的劳动场景,使我们也从中感受到了先民们的劳动欢乐与愉悦!

劳动的脏和累,在这首诗歌里荡然无存。恰恰相反,我们从这群活泼可爱的乡村小姑娘的劳动场景中,领略了劳动的愉悦与幸福。想象这些采集茉莒的姑娘有可能皮肤有些黝黑,脸上亦无粉脂,但比起那深宫大院、浓妆艳抹的宫女王妃来,不知要自由、幸福多少!她们思想淳朴,没有妒忌;她们言行自由,没有恐惧;她们精神愉快,没有宫怨;她们身体健康,没有心病,她们皆出嫁时出嫁,皆生子时生子,皆回娘家时便回,一切皆属于自己。从文学上、艺术上分析,《茉莒》这首诗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章法点评】

重章叠句,回环往复

重章叠句是《诗经》惯用的手法,《茉莒》的重叠手法堪称典型。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采”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茉莒,采到了。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祜、撷--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叠词“采采”重复使用,如果能够配上先秦时的曲调,一幅一群人兴高采烈地采摘苯莒的画面便清晰地浮现在读者眼前。

诗歌鉴赏:

这首诗中,多数词语几乎不变,巧就巧在那变了的几个动词,一幅生动的画面便于眼前自然展开--春天的郊野,微风吹拂,三五个农妇,手挽着竹篮,采摘车前子,有的手捋草籽,有的用裙子兜着采好的药草,采得多的,索性把裙角系上腰间……轻快的动作配合着劳动间的闲谈,对唱着歌曲,又有美好的天气相伴。这样的生活和繁华奢侈毫不相干,却是人人心中都向往的画面。

诗中所体现着把劳作当成乐趣的生活真谛。也许是先秦之时,生活简单纯朴没有太多的琐碎与繁杂,才会使单调劳动中的乏味被驱散。在采摘草籽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在自己的歌声里,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产生一种亲切与归属感。有了劳动,就会有收获;有了收获,便会有更大的快乐,当时的人们有着如此纯粹的体验和满足,使得整个劳作的过程都是快乐的,让这持久的快乐变得简单而自然。

后世有一首《江南可采莲》,风格与此诗几乎一样,诗道:“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清浅简单,却又活泼可爱。越是简单,越是容易欢喜,就像《苯莒》中展示的一样,有着单纯的愿望,唱着快乐的歌,把车前子采下来,用粗布衣裳把它们兜回去,漫步自然,聆听美好。

采了又采车前子,采呀快去采了来。采了又采车前子,采呀快快采起来。采了又采车前子,一支一支拾起来。采了又采车前子,一把一把持下来。采了又采车前子,提着衣襟兜起来。采了又采车前子,别好衣襟兜回来。

这劳作的歌声,清新爽利而没有繁文缛节,如方玉润《诗经原始》中所说的“想必每到春天,就有成群的妇女,在那平原旷野之上,风和日丽之中,欢欢喜喜地采着它的嫩叶,一边唱着那'采采苯莒’的歌儿。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生活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

作者介绍

诗经《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共311篇,因此在先秦时期又名《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的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的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 篇章,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全书。详情

篇8:诗经第芣苢鉴赏

芣苢 【概要】采芣苢歌。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

01、芣苢(FuYi):植物名,即车前子,种子和全草入药。

02、薄言:发语词

03、有:《广雅》注为“取也”,或指收藏

04、掇(Duo):拾取

05、捋(Luo):以手掌握物而脱取,如捋桑叶

06、袺(Jie):手执衣襟以承物,即兜东西

07、襭(Xie):翻转衣襟,将衣角系于腰带上以承物

(拼音都是阳声既第二声)

第一步:看注释将文章理解并读顺,请多读几遍,培养语感。(2分钟)

第二步:找出关键字词。(20秒)

采采 、采有、 采掇、 采捋、 采袺、采襭

还可以进一步简化关键字:采,有,掇,捋,袺,襭

第三步:目视关键词,百分百能还原(1分钟)

第四步:将关键词化为具像(或非常熟悉顺口的词组)(10秒)

柴,油,舵,锣,结,鞋

第五步:联结:(1分钟)

方式1:柴油在舵手的身上燃烧发出"框框"的锣声,引来路人解开打了死结的鞋带.

第六步:快速放映场景.(放映二次)达到非常清晰.并能百分百还原关键字.(3秒)

第七步:复习.利用记忆曲线复习几遍既可.一般复习时间不超过1分钟.

怎么样,五分钟记下来了吧.而且稍复习就可保持长期的'记忆哦.这首诗我知道你以前也背过,而且不止花了五分钟,现了你是不是忘了?根据我的思路再来一次吧.

诗经里的诗句基本都是很有规律的,都可以按照此方法去进行记忆哦!

真情挽留:试试吧!记下来了再溜!不仅是知道了就行了.嘎嘎!

试记:

篇9:诗经第芣苢鉴赏

【概要】樛木祝贺人幸福。

南有樛木,葛藟纍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注释】

01、樛(Jiu)木:茎干弯曲的树

02、葛藟(Lei):葛蔓或者分别为两种藤类植物

03、纍(Lei):系,缠绕攀缘。一说通“累”,牵挂之意。

04、乐只君子:快乐的人

05、福履:福禄

06、绥(Sui):安好,安定

07、荒:覆盖

08、将:养活,扶助,保护

09、萦:萦绕,缠绕

10、成:成全

篇10:《芣苢》学案

《芣苢》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

2、领会及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3、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4、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深刻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诗经的表现手法,理解诗歌内容,学会鉴赏诗歌。

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古代灿烂的文化,陶冶高尚的情操。

1、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

2、领会诗歌比兴的艺术表达

三、学习过程;

(一)新课新知: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圣人以为不习《诗》,都没法子说话,一开口就是鄙陋庸俗。它的语言方式就是谦谦君子雍容揖让的典雅之风。我们已经学过《关雎》和《蒹葭》倾听了先民的歌唱,领略了中国诗歌源头的美丽。

(二)印象《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五百余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故又称“诗三百”。最初称“诗”,被汉儒奉为儒家经典,乃称“诗经”。(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诗》《书》《礼》《易》《乐》《春秋》)。

主题思想,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根据音乐和表现内容,《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国风”,是各国土乐,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和屈原《离骚》并称“风骚”,后泛指文学。“雅”是周朝王畿(周王朝直辖区域)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正统乐歌歌词,即所谓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

《诗经》按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即直接铺叙陈述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物作铺垫,往往用于开头,如《信天游》中“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赋”“比”“兴”和“风”“雅”“颂”被合称为“《诗经》六义”。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缩词来状物、拟声、穷貌。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三)整体感知

《诗经》全集三百余篇,虽篇篇皆为奇葩之作,却不是每篇都深入人心。唯《芣苢》最搏人喜爱,无论是从其简练的语言还是其独特的艺术手法,都堪称十五国风中的经典篇章。《芣苢》是一首描写妇女们采摘芣苢的劳动歌谣,全诗洋溢着欢愉之情。“芣苢”即车前子,古人认为车前子可以治妇女不孕或难产之症,这使得文中的主角是妇女顺理成章,同时也由此映射当时社会和谐稳定,才会出现这样洋溢欢乐的景象。《芣苢》中采用叙述平凡的事物,以表达情感寄意的方式为主,通篇无一“乐”字,却无不让人感受到其中呼之欲出的愉悦气氛。

(四)全诗赏析读。

1、《诗经》在句式上有何特点?

2、朗读《芣苢》一诗,寻找声韵及用词上的特点。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撷之。

(1)声韵上的特点。

(2)用词上的'特点。

3、《芣苢》一诗句式上的鲜明特点是什么?

4、《诗经》中的主要表现手法有哪些?

5、《芣苢》一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6、体会:

(五)背诵。

答案:

四、全诗赏析读。

1、明确:作为配乐吟唱的诗歌,《诗经》在句式上斑斓丰富,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夹杂二言八言不等。《芣苢》中尤为明显,通篇短促的四字句显得节奏感鲜明,易于传诵吟唱,是构成全文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

2、朗读《芣苢》一诗,寻找声韵及用词上的特点。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撷之。

明确:

(1)声韵上的特点。

灵活运用了双声叠韵之手法,全诗总共变换了六个字,在声韵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特点。第一句中的“采”(cai)和第二句中的“有”(you)由于古代语音演变,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具有双声和叠韵的特点,但第三句中的“掇”(duo),第四句中的“捋”(luo),第五句中的“袺”(jie),第六句中的“襭”(xie),至今仍然具有双声和叠韵的特点,这使得其节奏舒卷徐缓,也在内容中形成了动作的进程和情感的变化循序渐进之效,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以及情感体验上都耐人寻味。

(2)用词上的特点。

灵活多样的用词,把采摘芣苢的动作描绘得具体准确而生动,几个环节分置于三章之中,三章互为补充,在意义上形成了一个整体,一长三用,曼妙非常,无不体现出诗人敏锐细致的洞察力以及纯熟的语言驾驭能力。

3、明确:重章叠句是《芣苢》中尤为重要的艺术手法,全篇共三章相叠,在不同的诗章里又叠用相同的诗句,“采采芣苢”四字的反复叠用,占据了全篇的半壁江山。此种巧妙的复沓结构,使诗歌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易于流传,节奏轻盈舒缓,不乏余音袅袅之效,尽显其音乐之美感。

4、明确:《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铺陈直叙的赋,以物喻物的比,触物兴词抒发情感的兴,这些手法的娴熟运用,在《诗经》各篇章中俯拾皆是,它们在诗歌创作中共同为作者表达本事和抒发情感服务。极少数诗歌全篇运用单一的手法,绝大多数诗歌往往同时兼具不同的艺术手法,多是交叉使用,相辅相成,共同营造出最佳的表达效果,使各诗篇都独具匠心。

5、《芣苢》全篇以赋为主要手法,描写妇女采摘芣苢这一简单的事件,表现人民热爱劳动的勤劳朴素的品质。全篇没有出现一个表达主观情感色彩的词,但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欢快的劳动节奏,氛围是极为和谐的。这样的和谐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只有在太平盛世,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才会有闲情逸致享受劳动的美好,才会出现和睦的集体劳作景象。因此,诗人对当时和谐社会的社会氛围的喜爱之情也不言自明。

6《芣苢》无论是从其简练的语言还是其独特的艺术手法,都堪称十五国风中的经典篇章。《芣苢》是一首描写妇女们采摘芣苢的劳动歌谣,全诗洋溢着欢愉之情。“芣苢”即车前子,古人认为车前子可以治妇女不孕或难产之症,这使得文中的主角是妇女顺理成章,同时也由此映射当时社会和谐稳定,才会出现这样洋溢欢乐的景象。《芣苢》中采用叙述平凡的事物,以表达情感寄意的方式为主,通篇无一“乐”字,却无不让人感受到其中呼之欲出的愉悦气氛。

篇11:诗经名句——《诗经·周南·芣苢》

《诗经·周南·芣苢》原文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诗经·周南·芣苢》翻译

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来。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颗一颗拾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手提着衣襟兜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

诗经芣苢全文

《诗经》的内容简介

优秀《采薇》教学设计

《静女》教学设计

静女教案

《蒹葭》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

《诗经》读白

诗经《卷耳》的解读

优秀散文赏析:读诗经

氓教学设计

诗经《芣苢》全文及翻译
《诗经《芣苢》全文及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诗经《芣苢》全文及翻译(共11篇)】相关文章:

氓的教学设计2022-12-09

说《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的原因2024-02-03

诗歌鉴赏是每年必考的内容2023-04-07

诗经《国风·魏风·陟岵》原文赏析2023-08-03

《诗经》里的植物介绍2023-11-07

诗经全文朗读节选2023-09-19

诗经·国风·周南·螽斯2024-01-20

《诗经》中的几类女性形象2024-04-12

诗经 国风2022-05-06

桑中,桑中诗经,桑中的意思,桑中赏析2023-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