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哲唯物论知识点记忆篇二

时间:2022-04-30 01:17:4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阿凯”为你分享4篇“考研政治-马哲唯物论知识点记忆篇二”,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考研政治-马哲唯物论知识点记忆篇二

篇1:考研政治-马哲唯物论知识点记忆篇二

考研政治-马哲唯物论知识点记忆篇(二)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最显著的特点、哲学内容的特点

(1)实践性、革命性、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性和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显著的特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和核心的、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①从实践出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②从实践出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它是为无产阶级革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服务的,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思想体系。②它是具有彻底批判精神的理论。包括对自己的学说也采取批判的、革命的态度。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彻底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高度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又是自然观与历史观高度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②实事求是的客观性原则。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 主要表现在: 公开申明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1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名称、特点、分派、典型代表、马哲与西哲的区别

(1)现代西方哲学有两大流派,即科学主义哲学(波普)和人本主义哲学。科学主义哲学的特点是只强调理性因素,认为哲学必须以现代科学为依据。由于科学主义哲学只强调理性因素,故又称其为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哲学主要包括:结构主义、逻辑经验主义(实证主义)、语言分析哲学、科学哲学等。人本主义哲学把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主张哲学要以人为中心。由于人本主义哲学强调非理性因素,故又称其为非理性主义。人本主义哲学主要包括: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主义、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萨特的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的精神分析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老年/青年马克思)。

(2)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科学主义和科学精神、人本主义和人文精神区分开来。它反对科学主义但重视科学精神,反对抽象人本主义但重视人文精神;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反对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潮的同时,注意到它们中的某些合理的有启发性的东西,力求在当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达到更完美的统一。

16、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1)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理论意义:①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的客观实在,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③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具有最大的普遍性,不仅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而且正确地解决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区别和联系。

(3)列宁给物质下定义的方法论原则: 是从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界定哲学物质概念的。

17、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包括简单的位移、过程、人类思维运动。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①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②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③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3)如果割裂二者的关系: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的错误;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

19、物质运动与空间、时间的关系。

时空相对性、可变性;时空的无限性、有限性;

(1)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具有长、宽、高三度。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的性质。

(2)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离开了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也离不开物质的运动,离开了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同样是不存在的。

(3)时间、空间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是无限和有限的辩证统一。无限存在于有限之中,无限的时空是由特定的有限时空构成的;有限包含无限,任何有限的事物都包含无限的结构和层次;有限转化为无限,有限的界限是可以超越的,超越有限即趋向无限。

无限--无限大(宏观世界),无限小(微观世界),在有限之内,是对有限的超越;

(4)如果割裂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认为空间、时间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是一种与物质无关的空洞形式,就会犯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相反认为空间、时间是纯粹的流逝或主观自生的,就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

篇2:考研政治-马哲唯物论知识点记忆篇一

考研政治-马哲唯物论知识点记忆篇(一)

1、哲学的科学内涵。

(1)(理论性质)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但是不能说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是自发的形式,哲学是自觉地理论形态)

(2) (对象)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马哲是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3) (功能)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 哲学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4、哲学基本问题。(选择重点)

a、定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b、提出(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c、内容(第一性,同一性);d、每方面内容的作用;e、每方面内容的地位。

(1)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第一方面是根本的方面,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

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

(1) 唯物主义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形态。

(三种唯物论各自的观点、特点、局限性)(古代近代唯物论的共同局限性)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把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原初的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如水、火、气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有非科学性、直观性、猜测性的局限性。

(特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相结合。)(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气、五行。)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结构、物质结构的某种属性即原子作为世界的本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解释物质本原问题上具有了科学性质和抽象性质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懂辩证法)、不彻底性(历史观是唯心的',半截子唯物论)。(唯物史观是马哲最伟大的贡献,首创。)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看成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当成是世界的本原。二者的区别在于对“精神”的不同规定,但它们的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把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

(补充--主观唯心论:1、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康德;2、物是感觉的集合;3、存在就是被感知;2、3-贝克莱;4、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尼采;5、我思故我在-笛卡尔;6、万物皆备于我;7、心外无物;6、7-王阳明。客观唯心论:1、黑格尔-绝对精神、绝对观念;2、柏拉图-理念世界;3、中国古代-理学、道;4、宗教-上帝、天命。)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内涵。

(1) (对象、性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2) (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3) (功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 (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性、革命性、科学性和阶级性相统一的哲学。(实践性和阶级性是最显著的特点。)

(5) (贡献)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最伟大发现。

篇3:考研政治马哲考点预热 唯物论

考研政治马哲考点预热 唯物论

精彩链接:

2014考研政治学科特点分析

考研政治 党的一大到十七大要点回顾

考研政治热点 从毛中特角度看十八大

2014考研毛中特 答题技巧为你锦上添花

“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一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 唯物论是马原当中乃至整个考研政治的重头戏,因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使其内容极为抽象,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是对整个客观世界的本质所作的最高抽象,因此唯物论是整个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理论基础。虽然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具有不少科学知识,但除学习哲学专业同学之外,大多数同学对唯物论的思维方式并不是适应的,那么怎样才能学好唯物论呢,首当其中要理解好什么是 ”物质“。

(1)物质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注释:列宁指出,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了这个范围其对立就变成相对的了。)

(2)对于定义的理解 物质定义中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从世界上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物质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同时,物质也具有“可知”的特性即物质虽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人们能够认识它。 考研 教育网

这里需要注意 “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间的区别:

①“客观实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既可以指物质具体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间的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要明确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间的区别

①哲学上的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客观实在性;物质具体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②哲学上的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变和消灭。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间联系:

①哲学上的物质是从各种物质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哲学上的物质。

②二者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对于列宁物质定义注释的理解 列宁指出,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了这个范围其对立就变成相对的了。

一直以来我们接触的定义几乎都是属加种差的定义方式来完成的,它的公式是:被定义项=种差+邻近的属。例如给“人”这个概念下定义,先要找出“人”的属概念如“动物”,然后确定“人”与属概念“动物”之下的其他并列的种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差别,即种差:“能够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这样,人的定义就可表述为:“人是能够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动物”。然而列宁并没能采取这样的定义方式来定义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因为他找不到比物质更大的“属”概念来把握物质,因此他采取另一种定义方式――关系定义,既然不能直接用大的属概念来限定定义项(物质),那就找与定义项物质相对的一个定义(意识)来把握物质,因此我们说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采用这样的定义方式之后,列宁又给这个定义加了一段注释,即便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列宁想说明的是:只有在讨论物质和意识究竟哪个才是世界本源的时候,物质和意识才是绝对对立的,也就是只有先把统一在物质当中意识独立出来,让他们绝对对立,才能回答哲学基本问题;当我们不讨论本源问题的时候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是相对的,也就是再把已经对立的物质和意识在合起来,才是符合马克思所主张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4)物质观的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确立划清了四条界限

①划清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的界限

②划清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界限

③划清辩证法与旧唯物主义形而上学的界限

④划清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界限

小试牛刀:

1.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A.物质范畴

B.自然范畴

C.主观范畴

D.客观范畴

「答案」A

2.列宁对物质的把握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答案」A

3.对于物质范畴,恩格斯在他的著作《自然辩证法》中做来的“。恩格斯对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B.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C.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D.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答案」C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主观实在性

B.客观实在性

C.可知性

D.不可知性

「答案」B

5.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本质的观点的根本特点是()

A.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人类实践活动也是物质的一种形态

C.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D.从与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物质、规定物质

「答案」D

6.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

A.本原和派生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答案」B

7.早在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在总结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成果时就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根据恩格斯的论述,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和科学上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

A.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B.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

C.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答案」D

1.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

A.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答案」A

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篇4:考研政治冲刺 马哲唯物论考点概括

考研政治冲刺 马哲唯物论考点概括

复习点拨

作为考生,无论复习到什么程度,在临近考试时都不免会感到心情忐忑,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因为“学无止境”,对于即将面对的试卷,你会有意无意地把它设想的过难,从而感到心中无底。其实,以“考研哲学”论,考试的内容和难度都是“有底”的。

它考什么?就是考对2008年考研政治理论考试大纲涉及的有数的一些常见的哲学基本原理的掌握和运用,考对一些重要的哲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界定。

首先要明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门学科的性质,它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当然也包含知识性的内容,但主要的不是讲知识,特别不是叙述性的讲知识。而是讲世界观。怎么讲的?就是讲一些大本大源的具有普遍性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都是用文字表述出来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基本原理”,而且表述的时候都是成套的。我们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复习,现在正应该把它们梳理一下。

它怎么考呢?绝不是横空出世地乱来,而一定是理论结合实际。当前最大的实际,最重要的实际,全部都体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中。十七大报告的理论建树较之以往可说是前所未有,内涵之深刻,观点之丰富,提法之新颖,既使是专业理论工作者亦会感到目不暇接,青年学生岂不望文兴叹。然而,从考研哲学这一科来说,考点其实有迹可循。它不会是直接考对十七大报告中具体文字内容的识记,而是将十七大报告中的重要观点提炼出来,选择与今年的考试大纲的哲学知识点相符合、相重合的内容,运用适合的、新鲜的或典型的材料命制选择题和分析题。

因此,我们考生现在需要做好一件事,就是有针对性的系统梳理。即依托系统性,建立针对性。如何体现针对性和系统性?就是以2008年考试大纲规定的哲学体系的内在逻辑系统为基础,以对于十七大有关精神的把握为重点,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以对主观性试题的重点复习为突击方向,带动对包括客观性试题在内的考试内容的全面梳理。

具体地说,就是要全面把握,突出重点,强化能力。

全面把握并不是不加分析地地毯式轰炸,面面俱到并不叫全面,全面是指建立系统和框架,在此基础上把我们复习的东西有机化,在原理和原理的关联中掌握原理,在概念与概念的关系中把握概念。

突出重点,重点就是指哲学的考点�D�D基本概念(客观性试题的考点),特别是基本原理(主观性试题的考点)。基本原理正是哲学的理论逻辑运行的载体。所谓突出重点,就是突出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点,具体地说,就是要突出那些最重要的基本原理和某些理论难点和疑点,以及已经形成命题热点的次重点。

强化能力,掌握了原理,还要会运用。把知识转化为战斗力。

审题的能力,集中表现为在题干上抓住考点(题眼)的能力。分析题目的能力,即迅速准确地把握题目材料的逻辑线索和考点原理的关系的能力。

答题的能力,答案切入的角度,答案的展开和丰富、层次感和形式化。

一般而言的答题步骤和要求:

①锁定考点�D�D捕捉题干信号,把握材料线索,比对理论框架,确认考点原理。

②原理阐述�D�D表述尽量准确。但只要理解正确,不苛求一字不差。如果背住的原理文字量太少,显得内容不丰满,可尝试以正面阐述后,再反面阐述的方式丰富答案。

③展开分析�D�D可适当复述材料,利用题目提供的材料复制部分答案;可根据题目的性质纵向层层递进,或横向分方面展开;如想到的角度多,话头就别太长,多角度能够提高命中率。若想到的角度少,就可以多写话,以较丰满的文字加重份量。

④简短结论�D�D归纳并复述基本观点,突出论点,加深印象。

答题的形式化要求:

①论点突出�D�D“立片言以居要”,主旨句醒目地写于段落开头。但不一定下画线。

②层次分明�D�D适度多分自然段,牵引阅卷人视线切入点,变一目十行为一目一段。

③轮廓清晰�D�D前有考点原理,中有论证文字,后有基本结论。

脱离针对性的系统性,难以形成战斗力;而缺乏系统性的针对性,就难免陷入盲目性。只有将针对性和系统性结合起来,才能高效、稳妥、主动地开展复习,立于不败之地。

唯物论考点概括

一、哲学基本问题原理

1.原理的定位和基本表述

“哲学基本问题原理”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做出科学回答时,所形成的“物质决定性和意识能动性”这一基本原理。

其基本表述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对于意识具有决定作用;意识对于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即物质决定性和意识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2.原理作为理论线索在整个哲学考试体系中的贯穿

⑴思维和存在(第一章)

⑵物质和意识(第一、二章)

⑶主观与客观(第二章)

⑷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第三、四章)

⑸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第三章)

⑹反映论和先验论(第四章)

⑺历史和逻辑(第四章)

⑻实践与认识,行与知(第五章)

⑼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第五章)

⑽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第五章)

⑾经济和政治(第五章)

⑿经济和文化,文化的社会功能(第五章)

⒀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第五章)

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第六章)(有需要说明的特殊情况)

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第六章)

⒃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第六章)

⒄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第七章)

⒅必然和自由 (第七章)

如上所列,哲学基本问题原理在第一章当中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在第二章当中它表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和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在第三章中未直接出现,但潜在地表现为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的对立。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关系。

在第四章中表现为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

在第五章表现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的关系,经济和政治的关系,并进一步表现为政治上层建筑和有关意识形态的原理。

在第六章表现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原理。由这两个原理构成了两条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都具有决定被决定,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性质。(但需要注意,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确实属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二者的关系,具有特殊性,它们并不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D�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具有物质性,生产力是一种物质力量。生产关系虽是一种社会关系,但其性质也是物质性的。因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并不是物质与意识,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关系。它们之间所具有的决定被决定,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属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在第七章表现为社会形态范畴,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还体现为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第六章第三节)。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的关系;必然和自由的关系。

3.原理作为解题方法的运用

“哲学基本问题原理”不仅是贯穿于整个哲学体系的理论线索,更重要的,它是考试中重要的解题方法。其基本思路:以物质决定性和意识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为根据,首先正确地定位出物质性的和意识性的东西。据此区分出它们或第一性或第二性的地位,本源或派生的关系。其次,根据它们的关系性质确定它们之间的决定性或被决定的地位,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即以第一性的东西决定第二性的东西,以本原的东西决定派生的东西;并以第二性的东西反作用于第一性的东西,以派生的东西反作用于本原的东西。

这个套路对于上述18项中除去⑸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⑹反映论和先验论这两项之外,都是适用的。⑸⑹两项角度不同,它们并不是实体关系或属性关系,而是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贯彻到辩证法和认识论这两个领域的对立表现。因此,它们虽然也算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但谈不上是决定或反作用的关系。

在解答客观性题目时,以这种方式作为理解问题的切入点,判断答案又快又准。

在解答主观性题目时,以这种方式作为切入点,把握问题高屋建瓴,组织答案举重若轻。

4.原理的

考研政治-马哲唯物论知识点记忆篇一

考研政治重点知识记忆之政经篇

暑期考研政治复习指导 哲学是关键

考研政治基础 马哲之辨证唯物论

考研政治白热化 马哲复习建议

考研政治复习指导 马原要趁早

考研政治复习得多选题得天下

考研政治之马哲辩证唯物论趋势预测

考研政治马原基础知识点

考研政治哲学部分基础阶段复习建议

考研政治-马哲唯物论知识点记忆篇二
《考研政治-马哲唯物论知识点记忆篇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考研政治-马哲唯物论知识点记忆篇二(集锦4篇)】相关文章:

考研政治单选题答题技巧2023-05-02

考研政治复习:马原理认识论核心要点提炼2023-05-09

从马哲入手通过考研政治2024-02-16

考研政治 哲学部分备考三建议2023-08-23

考研直击考场:三大应试规范需注意2023-07-30

考研政治考试答题顺序及技巧2023-03-24

考研政治马哲巩固习题2023-10-15

考研政治:暑期巧规划 “投入产出比”最高2022-05-06

考研倒计时政治复习计划2023-05-22

打好先行考研政治的复习计划2023-12-0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