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哲入手通过考研政治(精选9篇)由网友“david886”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从马哲入手通过考研政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从马哲入手通过考研政治
从马哲入手通过考研政治
概念清晰,逻辑框架鲜明
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切忌在概念上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界限不明。例如,我们把哲学定义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而不是定义为世界观。因为人人都有世界观,不管他自己是否意识到了,但并非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形成了理论体系,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只有形成了理论体系的世界观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并非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在掌握哲学这个概念时,建议广大的的考生们既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又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不要把哲学与世界观相混淆。
再如,我们把经济基础定义为“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不是定义为“生产关系的总和”。因为“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中,都不只存在一种生产关系,而是既有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又有与生产力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如旧生产关系的残余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等。“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了所有这些生产关系,内容十分宽泛,而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才叫经济基础。
破解核心难点
许多同学感到,复习考研哲学的拦路虎,一是前期看不懂书。二是后期悟不透题。白纸黑字的书每个字都认识,就是看不懂,有的地方甚至都背下来了,但还是不懂。这恰恰就是学哲学这个学科的特点。为什么?就是因为“水太深”,内容太抽象。为什么这么抽象?两个原因,一是研究对象使然;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使然;这就在构建体系时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制高点和逻辑枢纽。这说来话长。如果这些难点仅仅是理论上的难点,与考试无关,我们本可以考虑绕开。但问题是它们往往不仅是理论难点,而且正是试卷上直接的考点。这就别无选择,我们要在短期内达到应试水平,就是要把几个关节点上的“硬核桃”砸开,把那几层“窗户纸”捅透。
这些核心难点,有的是理解某一理论板块的逻辑起点和支点,比如“物质”,比如“实践”。有的是理解某一理论线索的枢纽,比如“矛盾”,比如“系统”。还有的涉及到比较专深的学理,比如“双向对像化”、“图式”、“重构”,“非理性因素”、“思想的社会关系”、“政治上层建筑是思想的物质附属物”、“意识形态”,“文化”、“文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等。还有一些是近年来实践反思和理论升华的成果,如“和谐”,“以人为本”等。
综合理解考点关系
从命题特点可以看出,考研政治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主要包括五个层次:第一,概念与观点之间;第二,概念与概念之间;第三,观点与依据之间;第四,观点与意义之间;第五,观点与观点之间。建议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打破章节甚至学科的限制,深入理解和体会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以上五个层次的相互关系。既然试题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相关学科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大家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吸收书本以外的知识,同时要结合相关知识点对其进行分析,以提高自己的运用能力。
总之,对于考生而言,政治学科对于考研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考生一方面要从战略上抓住政治这一突破口,使政治学科成为提升总分的重要法宝;另一方面要从策略上选择正确的复习道路,正确认识政治特点,消除误区,端正态度,强化复习。
大学网才研频道。篇2:搞定考研政治 从马哲入手
搞定2013考研政治 从马哲入手
考研政治试卷中有85分的试题和考研学员平时训练的习题的考点内容及形式完全相同(其中有八道选择题为原题,4道分析题几乎完全相同),考研学员也反映,看到试题就想起老师常讲的那些考点,上了考场才切实感受到考研辅导对考研所起到的巨大帮助。在此提醒2013届学员一定要在学习上与老师配合好,严格执行教研室学习规划。下面,考研教育网教大家如何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考研教育网)
概念清晰,逻辑框架鲜明
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切忌在概念上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界限不明。例如,我们把哲学定义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而不是定义为世界观。因为人人都有世界观,不管他自己是否意识到了,但并非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形成了理论体系,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只有形成了理论体系的世界观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并非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在掌握哲学这个概念时,建议广大的20的考生们既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又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不要把哲学与世界观相混淆。
再如,我们把经济基础定义为“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不是定义为“生产关系的总和”。因为“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中,都不只存在一种生产关系,而是既有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又有与生产力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如旧生产关系的残余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等。“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了所有这些生产关系,内容十分宽泛,而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才叫经济基础。
破解核心难点
许多同学感到,复习考研哲学的拦路虎,一是前期看不懂书。二是后期悟不透题。白纸黑字的书每个字都认识,就是看不懂,有的地方甚至都背下来了,但还是不懂。这恰恰就是学哲学这个学科的特点。为什么?就是因为“水太深”,内容太抽象。为什么这么抽象?两个原因,一是研究对象使然;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使然;这就在构建体系时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制高点和逻辑枢纽。这说来话长。如果这些难点仅仅是理论上的难点,与考试无关,我们本可以考虑绕开。但问题是它们往往不仅是理论难点,而且正是试卷上直接的考点。这就别无选择,我们要在短期内达到应试水平,就是要把几个关节点上的“硬核桃”砸开,把那几层“窗户纸”捅透。
这些核心难点,有的是理解某一理论板块的逻辑起点和支点,比如“物质”,比如“实践”。有的是理解某一理论线索的枢纽,比如“矛盾”,比如“系统”。还有的涉及到比较专深的学理,比如“双向对像化”、“图式”、“重构”,“非理性因素”、“思想的社会关系”、“政治上层建筑是思想的物质附属物”、“意识形态”,“文化”、“文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等。还有一些是近年来实践反思和理论升华的成果,如“和谐”,“以人为本”等。
综合理解考点关系
从命题特点可以看出,考研政治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主要包括五个层次:第一,概念与观点之间;第二,概念与概念之间;第三,观点与依据之间;第四,观点与意义之间;第五,观点与观点之间。建议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打破章节甚至学科的限制,深入理解和体会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以上五个层次的相互关系。既然试题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相关学科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大家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吸收书本以外的知识,同时要结合相关知识点对其进行分析,以提高自己的运用能力。
总之,对于考生而言,政治学科对于考研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考生一方面要从战略上抓住政治这一突破口,使政治学科成为提升总分的重要法宝;另一方面要从策略上选择正确的复习道路,正确认识政治特点,消除误区,端正态度,强化复习。 (来源:考研教育网)
中国大学网 ■篇3:考研政治复习规划:从马哲入手
考研政治复习规划:从马哲入手
随着各大高校的陆续开学,同学们也从热闹的氛围中回到宁静的知识殿堂,而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讲,这也就意味着要将更多的经历投入到考研的复习中去了。在考试的众多科目中,政治可以说是同学们在基础阶段最不重视的学科,在这里还是提醒广大学习,综观近年来的考研政治真题,政治的考查已经越来越不拘泥于课本,更多的还是考查对政治的把握。在政治的五门课程中,最关键的当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复习了,掌握了哲学的复习,那么对于其它几个部分的复习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概念清晰,逻辑框架鲜明
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切忌在概念上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界限不明,一定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例如,哲学的定义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而不是定义为世界观。因为人人都有世界观,不管他自己是否意识到了,但并非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形成了理论体系,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只有形成了理论体系的'世界观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并非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同学们不要对这些概念不加注意,因为在命制选项的时候就会给同学们设置陷阱,这就要求我们考生有良好的基础及敏感度,能够很快的看出选项与大纲内容的区别。
二、攻克核心难点
对于许多同学来说哲学的难度就在于一是前期看不懂书。二是后期悟不透题。白纸黑字的书每个字都认识,就是看不懂,有的地方甚至都背下来了,但还是不懂。这恰恰就是学哲学这个学科的特点。为什么?就是因为“水太深”,内容太抽象。为什么这么抽象?两个原因,一是研究对象使然;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使然;这就在构建体系时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制高点和逻辑枢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力攻克这些难点,因为它们往往不仅是理论难点,而且正是试卷上直接的考点。这就别无选择,我们要在短期内达到应试水平,就是要把几个关节点上的“硬核桃”砸开,把那几层“窗户纸”捅透。
三、综合理解考点关系
从命题特点可以看出,考研政治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构成“点、线、面”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要求都不相同。最容易的当属“点”,因为同学们只需要掌握每个零散的考点即可,但是这种考查越来越少,一般只是在客观题部分出现。其次是“线”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能构成线索的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比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史纲的线索。最难的就是“面”的了,比如各个学科的逻辑结构,通过“线”得出的理论结论,这也是历年材料分析题考查的方向。既然试题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相关学科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大家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吸收书本以外的知识,同时要结合相关知识点对其进行分析,以提高自己的运用能力。
总之,政治学科对于考生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考生一方面要从战略上抓住政治这一突破口,使政治学科成为提升总分的重要法宝;另一方面要从策略上选择正确的复习道路,正确认识政治特点,消除误区,端正态度,强化复习。
篇4:考研政治马哲精选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垄断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而且不断发展变化,但是它们的本质都是
A.提高剩余价值
B.增加利润
C.操纵垄断价格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D.扩大企业规模,增强竞争力
2.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
A.获得垄断地位
B.获得垄断利润
C.获得垄断价格
D.获得垄断统治
3.垄断利润是
A.垄断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
B.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垄断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
D.垄断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
4.马克思指出:“某些商品的垄断价格,不过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具有垄断价格的商品上。”这句话说明
A.垄断资本家剥削了中小资本家
B.垄断资本家获得的利润是中小资本家创造的
C.垄断价格不可能增加商品的价值,也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D.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随便制定的
5.当代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形式是
A.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B.国际卡特尔
C.国际托拉斯
D.国际康采恩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有了更迅速、更普遍的发展,国家干预深入到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尽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其实质都是
A.国家政权取代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一种新型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对社会总供求进行调节
C.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服务的手段
D.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7.金融垄断资本得以形成和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是
A.垄断资本主义的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
B.实体经济的资本利润率下降
C.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
D.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幅上升
二、多项选择题
1.,美国司法部起诉苹果公司与美国5家出版社非法合谋抬高电子书价格,以削弱亚马逊公司在电子书市场的地位。纽约州一家联邦地区法院判定苹果公司违反反垄断法。为此,苹果公司提出上诉,认为判决背离反垄断法、扼杀创新、影响竞争并对消费者造成伤害。垄断虽然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物而产生的,但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
A.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B.垄断行为是目前各国反垄断法的规制重点
C.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D.垄断组织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产
2.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
A.垄断价格的形式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
B.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
C.垄断高价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垄断高价的商品上
D.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
3.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获取垄断利润。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值来实现的。垄断价格
A.否定了价值规律
B.其公式是: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垄断利润
C.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市场价格
D.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
4.垄断资本所获得的高额利润,归根到底来自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具体来说,垄断利润的来源包括
A.加强对国内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
B.通过控制市场占有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C.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
D.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
5.马克思认为:“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仅可以找到竞争、垄断和它们的对抗,而且可以找到它们的合题。这个合题不是公式,而是运动。垄断产生着竞争,竞争产生着垄断。”这表明
A.垄断不能消除竞争
B.垄断是从竞争中形成的
C.垄断和竞争并存
D.竞争在垄断产生后日趋灭亡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建立了国际货币体系,亦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该体系对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维护了美国的世界经济霸权地位。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加深和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矛盾的激化,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随后,西方国家普遍走上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道路。垄断资本主义的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表现有
A.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幅上升
B.实体经济部门不得不把利润的一部分投向金融领域,导致金融资本的急剧膨胀
C.制造业就业人数严重减少,以金融为核心的服务业就业人数逐步增加
D.虚拟经济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
7.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通过订立协议建立起国际垄断资本的联盟,即国际垄断同盟,以便在世界范围形成垄断,并在经济上划分世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是通过垄断组织间的协议实现的
B.早期的国际垄断同盟主要是跨国公司
C.当代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以国际卡特尔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为主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是国际垄断同盟的高级形式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
A.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B.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C.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D.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9.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
A.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B.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C.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D.垄断使竞争趋于缓和
10.垄断资本向世界扩展的主要经济动因是
A.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以便在国外谋求高额利润
B.将部分非要害的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得在别国的垄断优势
C.争夺商品的销售市场
D.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
11.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A.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B.跨国公司的发展
C.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D.发展中国家的斗争
12.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已过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包括
A.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
B.贸易和金融的全球化
C.企业生产经营的全球化
D.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全球化
1.2018考研政治马哲精选习题
2.2018考研政治马哲专项习题
3.2018考研政治马哲精选练习题
4.2018考研政治马哲精练习题
5.考研政治马哲精选巩固题2018
6.2018考研政治练习题及答案
7.2018考研政治复习题及答案
8.2018考研政治马原精选试题
9.考研政治复习:马哲需重点把握的原理
10.考研政治马哲知识点整理
篇5:考研政治马哲精选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明确提出,“财产公有“制度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实现的,它必须建立在因发展工业、农业、贸易等而产生的大量的生产力和生活资料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因使用机器、化学方法和其他辅助手段而使生产力和生产资料无限增长的可能性的基础之上。这表明,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是
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
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D.阶级和国家消亡
2.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在预见未来上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B.是否准确无误地预测未来
C.是否提出未来社会的具体方案
D.是否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
3.共产主义是人类解放的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是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
C.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1.列宁指出:“马克思丝毫不想制造乌托邦,不想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的问题,正像一个自然科学家已经知道某一新的生物变种是怎样以及朝哪个方向演变才提出该生物变种的发展问题一样。”马克思预见未来与空想社会主义不同,马克思
A.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B.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C.立足于揭示未来的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D.立足于揭示未来的社会的细节描绘,而不作详尽的一般特征
2.列宁指出:“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的问题,正像一个自然科学家已经知道某一新的生物变种是怎样产生以及朝哪个方向演变才提出该生物变种的发展问题一样。”这里强调的是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
A.要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B.要与空想社会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方法划清界限
C.要像自然科学那样精确,对未来社会作详尽的描绘
D.要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B.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4.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共产主义社会中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指
A.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或每一个人的发展
B.社会不存在矛盾,人与人之间形成事实上的平等
C.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实现了真正的统一
D.社会发展不再以牺牲某些个人的发展为代价
5.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很长的甚至是充满曲折的过程,原因在于
A.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B.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
C.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D.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
6.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两个必然”――“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后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内在联系在于
A.“两个必然”论述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
B.“两个决不会”论述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
C.“两个决不会”是根本的方面
D.“两个决不会”是对“两个必然”的纠正
7.1894年,恩格斯在回答意大利人卡内帕提出的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时指出,除了从《共产党宣言》中摘出下面一段话外,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里所说的自由发展是指
A.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
B.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
C.摆脱了对“人的依赖关系”和对“物的依赖性”
D.随心所欲、不受任何限制的发展
8.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一论述,实际上为无产阶级政党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提供了科学方法。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本质规定
B.揭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和一般特征
C.规定了各个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与自己国家实际相结合的具体制度和革命方法
D.对于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政党和国家具有普遍的意义
9.列宁在讲到社会主义公有制时说:“既然生产资料已成为共有财产,那么‘共产主义’这个名词在这里也是可以用的,只要不忘记这还不是完全的共产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总体上同属一个类型的社会形态
B.本质上不同
C.在发展程度和成熟程度上存在重大差别
D.共产主义可以跨越社会主义
1.2018考研政治练习题及答案
2.2018考研政治复习题及答案
3.2018考研政治复习题(附答案)
4.2018考研政治考前复习题(附答案)
5.2018考研政治考前复习题(含答案)
6.2018考研政治复习题(含答案)
7.2018考研政治模拟练习题(含答案)
8.2018考研政治考前复习题及答案
9.2016考研政治马哲需重点把握的20个原理
10.2017考研政治马哲知识点整理
篇6:考研政治马哲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哲知识点
全国硕士研究生政治考试已经结束,为了帮助2013考生备战考研,我们针对2013考研政治复习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必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的理解性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包括马哲和马政经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科目,这三个科目都是知识点比较集中难理解的科目,学习起来重在理解和灵活运用,当然原理部分还是要熟记,基本上在3月开始的强化复习阶段重点是在掌握整体知识点的架构和框架,然后每一章节注意重点复习,一一搞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主要掌握以下50个知识点: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2、哲学的基本问题;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两种历史观的对立; 6、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7、物质与运动;8、运动与静止;9、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10、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11、实践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12、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13、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14、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15、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16、规律及其客观性;17、现象和本质;18、必然性和偶然性;19、原因和结果;20、可能和现实;21、事物存在的质、量、度;22、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23、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24、对立统一规律;2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26、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2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及其辩证关系;28、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29、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30、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与认识的本质;31、主体、客体及其辩证关系;3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34、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35、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36、真理及其客观性;37、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38、价值;39、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40、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41、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42、生产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和特性;43、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44、社会规律及其特点;4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46、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矛盾;47、社会发展的动力;48、“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及意义;49、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50、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上述五十个知识点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考点进行的最精确浓缩,希望同学们好好运用,考取好成绩。
篇7:考研政治马哲精选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明确提出,“财产公有“制度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实现的,它必须建立在因发展工业、农业、贸易等而产生的大量的生产力和生活资料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因使用机器、化学方法和其他辅助手段而使生产力和生产资料无限增长的可能性的基础之上。这表明,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是
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
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D.阶级和国家消亡
2.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在预见未来上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B.是否准确无误地预测未来
C.是否提出未来社会的具体方案
D.是否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
3.共产主义是人类解放的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是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
C.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1.列宁指出:“马克思丝毫不想制造乌托邦,不想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的问题,正像一个自然科学家已经知道某一新的生物变种是怎样以及朝哪个方向演变才提出该生物变种的发展问题一样。”马克思预见未来与空想社会主义不同,马克思
A.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B.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C.立足于揭示未来的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D.立足于揭示未来的社会的细节描绘,而不作详尽的一般特征
2.列宁指出:“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的问题,正像一个自然科学家已经知道某一新的生物变种是怎样产生以及朝哪个方向演变才提出该生物变种的发展问题一样。”这里强调的是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
A.要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B.要与空想社会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方法划清界限
C.要像自然科学那样精确,对未来社会作详尽的描绘
D.要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B.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4.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共产主义社会中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指
A.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或每一个人的发展
B.社会不存在矛盾,人与人之间形成事实上的平等
C.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实现了真正的统一
D.社会发展不再以牺牲某些个人的发展为代价
5.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很长的甚至是充满曲折的过程,原因在于
A.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B.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
C.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D.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
6.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两个必然”――“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后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内在联系在于
A.“两个必然”论述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
B.“两个决不会”论述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
C.“两个决不会”是根本的方面
D.“两个决不会”是对“两个必然”的纠正
7.1894年,恩格斯在回答意大利人卡内帕提出的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时指出,除了从《共产党宣言》中摘出下面一段话外,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里所说的自由发展是指
A.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
B.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
C.摆脱了对“人的依赖关系”和对“物的依赖性”
D.随心所欲、不受任何限制的发展
8.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一论述,实际上为无产阶级政党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提供了科学方法。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本质规定
B.揭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和一般特征
C.规定了各个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与自己国家实际相结合的具体制度和革命方法
D.对于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政党和国家具有普遍的意义
9.列宁在讲到社会主义公有制时说:“既然生产资料已成为共有财产,那么‘共产主义’这个名词在这里也是可以用的,只要不忘记这还不是完全的共产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总体上同属一个类型的社会形态
B.本质上不同
C.在发展程度和成熟程度上存在重大差别
D.共产主义可以跨越社会主义
1.2018考研政治马哲精选习题
2.2018考研政治马哲精练习题
3.2018考研政治练习题及答案
4.2018考研政治马原精选试题
5.2018考研政治模拟练习题(含答案)
6.考研政治马哲需重点把握的20个原理
7.考研政治:马哲知识点总结
8.考研政治马哲知识点整理
9.2016考研政治复习:马哲需重点把握的原理
10.考研政治马原精选模拟题
篇8:考研政治:马哲历史唯物主义考点
考研政治:马哲历史唯物主义考点大全
生产关系是指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三要素中最基本的、决定性的要素,它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一、人类社会是什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一)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二)社会存在,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①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影响作用,但都不能脱离社会生产而独立发挥作用,都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第3题单选)
②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生产方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第2题单选)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它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三)社会意识的构成: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①从反映水平的高低层次,社会意识划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心理是一种低水平的社会意识,表现为感情、风俗、习惯、自发的倾向和信念等。社会意识形式是高水平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理论化反映。
②从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角度,社会意识形式划分为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即意识形态),和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即非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反映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绝大部分社会科学。
非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是指自然科学,还包括思维科学 、语言学、逻辑学。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例如,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的不平衡性。恩格斯:“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出第一钢琴曲。”
(四)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
①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
②劳动者是生产力的最活跃的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五)生产关系
①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②生产关系是指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三要素中最基本的、决定性的要素,它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③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标准,在于这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是适合还是不适合的,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不能离开生产力的状况和要求,孤立地、抽象地看待生产关系。
(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①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上层建筑分为两部分: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
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它的核心。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是根源,上层建筑是派生物,是经济基础的政治和思想表现形式。
③上层建筑的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当上层建筑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反动力量。
(七)社会形态
①社会形态,亦被称为社会制度,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②社会形态的性质取决于经济基础的性质,所以,经济基础是划分不同类型社会形态的客观标志。
③社会形态,既包括经济基础(骨骼系统),又包括上层建筑(血肉系统),两者缺一不可。
(八)一个民族之所以作出这种或那种选择:
①其直接动机是民族利益。--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根本原因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②取决于对历史必然性以及本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这种把握程度直接制约着历史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方向。--中华民族选择了社会主义,这与中华民族对历史必然性及本民族特点的正确把握直接相关,这是在社会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中所做出的最佳选择,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选择。
③取决于交往,交往有助于处在转折点上的民族从处于先进社会形态的民族那里获得“历史的启示”,实现社会跨越。--中国人民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启示下,跨越典型的资本主义阶段,经过新民主主义而直接走向社会主义,这是既合乎世界历史一般规律又适合中国国情的伟大抉择。
(九)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统一性表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选择性、多样性表明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不是直线的,而是曲折的(可能会出现反复、停滞和倒退现象)。
我们要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来看待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曲折现象,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伟大真理。
篇9:考研政治马哲精选训练题
单项选择题
1.2013年4月15日,国际黄金价格一天下跌20%,大量中国民众开始冲进最近的店铺抢购黄金制品。接下来的“五一”小长假上演了“满城尽带黄金甲”大片,以大妈大婶们为主流的中国主妇狂买黄金,导致许多城市的商场黄金专柜一扫而空,他们被称作是抄底黄金市场的“中国大妈”。“最近你买黄金了吗”这成为中国百姓2013年“五一”节里的新问候语。相等重量的黄金和生铁,黄金的价值大于生铁,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黄金的使用价值比生铁的使用价值大
B.黄金的体积小于生铁
C.生产黄金的劳动耗费比生产生铁的劳动耗费大
D.黄金具有货币的属性,生铁只有商品的属性
2.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有价值的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
3.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财富表现为一种惊人的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它的元素形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不论财富的社会的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的内容
B.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C.商品不一定是劳动产品
D.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4.关于经济学上的财富,有各种各样的理解,或称之为物质财富,或称之为自然财富,或称之为人为财富,马克思则称之为社会财富。在马克思看来,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
A. 金银构成
B. 价值构成
C. 货币构成
D. 使用价值构成
5.“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使用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因而处在社会联系之中,但是并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马克斯的这段话说明
A.使用价值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6.下列论断中正确的是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价值的大小
C.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价值的大小决定使用价值的大小
7. 马克思指出:“在同一时间内,劳动就一种属性来说必然创造价值,就另一种属性来说,必然保存或转移价值。”这一段话说的是
A.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及其作用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及其作用
C.私人劳动和抽象劳动及其作用
D.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及其作用
8.马克思说:“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这句话是指
A.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辩证统一
B.生产商品的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辩证统一
C.生产商品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辩证统一
D.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辩证统一
9.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举出了“20码麻布=1件上衣”的关系式,以说明交换价值。“假如1件上衣的价值比10码麻布的价值大一倍,那么20码麻布就与1件上衣具有同样的价值量。作为价值,上衣和麻布是由相同实体的物,是同种劳动的客观表现。但缝和织是不同质的劳动。”这里所说的“不同质的劳动”是指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私人劳动
D.社会劳动
10.马克思说:“就使用价值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质;就价值量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量,不过这种劳动已经转化为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这里所说的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是指
A.抽象劳动
B.具体劳动
C.脑力劳动
D.体力劳动
11.“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对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才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劳动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或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12.“既然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那么一个人越懒,越不熟练,他的商品就越有价值,因为他制造商品需要花费的时间越多。”这个说法的错误在于混淆了
A.具体劳动时间和抽象劳动时间
B.简单劳动时间和复杂劳动时间
C.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3.马克思指出:“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但它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使用价值量会是不同的:生产力提高时就多些,生产力降低时就少些。”这表明,提高劳动生产率会使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个别商品的价值量发生变化,即
A.商品数量增加,个别商品的价值量增大
B.商品数量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总价值量增大
C.商品数量增加,个别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D.商品数量增加,个别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14.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
A.价格等于价值
B.价格高于价值
C.价格低于价值
D.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15.在市场上,一台彩电电视的标价为7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
A.实在的货币
B.信用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
D.现金
16.马克思说:“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这句话的意思是
A.货币直接代表劳动时间,所以,可以衡量各种商品的价值
B.劳动时间是商品的内在的价值尺度,而货币不过是商品外在的价值尺度
C.货币出现后,有了共同尺度,各种商品才可以作为价值相互比较
D.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17.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但是在实际的商品交换过程中,既有“一分钱二分货”的现象,也有“一分钱半分货”的现象,这说明
A.价格并不反映价值
B.价格的变化都是价值变化的表现
C.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D.供求关系变动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18.在货币的职能中,包含了经济危机可能性的两种职能是
A.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B.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
D.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19.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
D.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1.2018考研政治马哲精选习题
2.考研政治马哲精选习题2018
3.考研政治马哲精选巩固题2018
4.2018考研政治马哲专项习题
5.2018考研政治马哲精选复习题
6.2018考研政治马哲精选练习题
7.2018考研政治马哲精练习题
8.2018年考研政治马原精选模拟题
9.2018考研政治马原模拟题精选
10.2018考研政治马原精选试题
【从马哲入手通过考研政治(精选9篇)】相关文章:
考研政治-马哲唯物论知识点记忆篇一2023-11-22
马哲主义练习题2022-08-04
考研政治-马哲唯物论知识点记忆篇二2022-04-30
考研流程2023-04-01
寄语考研人 公共课复习经验2023-07-04
考研政治复习得多选题得天下2022-05-06
考研政治:暑期巧规划 “投入产出比”最高2022-05-06
考研直击考场:三大应试规范需注意2023-07-30
九年级政治教案2023-06-09
考研政治:切忌不分重点广撒网2023-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