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8-02 07:59:3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共11篇)由网友“向前看别回头”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

篇1: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环节是临床能力训练,同时又要兼顾科研能力的提高。本文分析了目前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阐述了应采取的必要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临床医学;研究生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1],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医学高级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对高级临床医学人才的需求, 我国开始试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制度,这是医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它将有效改变临床医学研究生临床能力训练不足及临床能力较差的状况,开辟了一条培养医学应用型人才的新途径。但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改革,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1、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及问题

1.1现行有关制度不利于完成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

实行的《职业医师法》的相关规定,应届本科生没有资格参加职业医师资格考试,而附属医院因顾忌医疗纠纷、责任、利益等多种原因,限制了临床研究生在临床工作中的行为,因此他们就无缘纳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培养类型。卫生部出台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专科医师标准化培训等制度,也缺少对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通盘考虑,难免出现与专业学位制度间的.不衔接[2],导致在医学高等院校内,由人事处负责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研究生院负责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缺乏统一的标准。

1.2对专业学位的认识不到位

尽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已开展了数年,但部分导师和研究生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差距。一些导师和研究生坚持“重科研、轻临床”的思想,而另外一些导师和研究生坚持“重临床、轻科研”的思想,二者偏废一方,都会影响研究生的质量。

1.3缺乏客观有效的临床能力训练考核指标体系

临床能力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核心,如何客观有效地对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进行考核是保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予质量的关键。目前国家缺乏一套对临床能力评价系统量化的指标体系。虽然各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种类繁多的考核指标体系,但其水平参差不齐,造成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毕业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良莠不一,而国家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1.4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与学位条例不和谐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重在考核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而他们的学术论文也是按照科学学位论文要求进行评审,研究生害怕难以过关,故加大其科研难度,使其不能全心投入临床轮转。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毕业前不仅要进行学位论文答辩,而且必须通过统一的临床能力考核,学生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且在培养经费上加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负担。

1.5 导师负责制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开展不协调

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临床轮转后,很多时间都不在导师所在的科室,这样不利于导师对研究生的管理和监督。

2、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革新策略

2.1践行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强调遵循和应用最好的科学证据来解决临床问题,其形成和发展对临床医学研究、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和医学信息研究等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学生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知识,更需要在临床实践中贯彻执行,关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以及疾病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提高治疗的可行性。

2.2充分发挥导师主观能动性,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导师的自身素质是对研究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性因素,优秀的导师不仅予以研究生学术研究上的指导而且还从科学探索精神治学态度和作风等诸多方面影响着研究生[3]。研究生培养是从学习到创造的一个过程,从课程学习、文献查阅、文献综述、选题、开题、研究论文写作到答辩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导师悉心指导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需要导师倾注大量的心血。

2.3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医学专业性很强,我们在培养研究生时仅仅让学生掌握专业相关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提高他们各个方面能力,包括信息处理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控制能力、决策能力、捕捉最新信息的能力等。这些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老师可以完全传授的。临床老师需要通过各种方法为研究生创造条件,为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奠定基础。

2.4明确学科特点,科研与临床并重

临床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学生培养阶段不仅要侧重于提高临床技能,同时要提高科研能力。在导师对学生开展专业相关研究指导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专业基础研究对临床工作的影响,并将基础研究应用于临床,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医学是一门发展的学科,各专业都会在临床实践和科技进步中不断完善和改进,临床专业型研究生在实际临床工作遇到的问题,医学教育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传授、引导及自学等各种方式提高他们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并且注重临床和科研能力的锻炼,以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

参考文献:

[1]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7.

[2]刁承湘.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4):68-71.

[3]朱春英. 重返生活世界走出道德教育“灌输”的困境[J].江苏高教,(4):83-86.

篇2:中医骨伤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摘要】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

中医骨伤研究生教育历史不长,尚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如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尤为突出。

广西中医学院瑞康临床医学院从开始中医骨伤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经过9年的培养实践,我们认为中医骨伤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只有坚持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临床专业研究生。

篇3:中医骨伤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自广西中医学院研究生开始招生以来,一方面中医骨伤科研究生培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科研、教学、临床输送了一批批高质量的高层次骨科人才。

而另一方面,中医骨伤研究生教育历史不长,尚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如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尤为突出。

本文就高质量中医骨伤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做一探讨,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培养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科学型研究生培养的新型模式,如何培养高质量的临床硕士研究生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总结,近年来国内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相关报道较多。

[1]我院中医骨伤专业作为国家中管局重点建设专科和自治区重点学科,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医骨伤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对其他学科研究生的培养也有一定借鉴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广西中医学院瑞康临床医学院从20开始中医骨伤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经过9年的培养实践,我们认为中医骨伤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只有坚持理论、实践、科研并重,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临床专业研究生。

以下结合中医骨伤学的学科特点,就我们在该学科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探索工作中的体会和经验总结如下:

一、素质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要内容

医生是以病人的生命和健康为工作对象的特殊职业,这种特殊性职业定位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操守,而且应具有严谨、诚实、负责、谦逊的品德。

在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医生不仅是一个高学历群体,而且应成为大众信赖的高素质群体。

作为我国医学生教育的未来方向,医学硕士研究生的素质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作为研究生,他们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相当发展,有一定的科研水平,他们大多数思维活跃、求知欲强、荣誉感重,都希望早日成才。

但是由于年龄层次、生活阅历和知识背景的不同以及个性差异,研究生素质的发展参差不齐。

普遍的问题是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不尽人意。

有的研究生为了名利,放弃对真理的追求,编造实验和计算数据,弄虚作假。

有的研究生被物欲所驱使,为物利所躁动,对待患者不能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考虑问题,工作懒散没有责任心,这样的学生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当然也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医务工作者,更不可能承担起科学研究的重任。

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培养教育的核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现代教育观念与传统教育观念相比其区别在于现代教育更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

[2]现代教育观念认为,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习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发展,包括人际交往的能力、集体合作的态度以及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医学硕士研究生作为医学研究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是十分重要的,[3]加强培育研究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已经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医学研究生正处于人生中精力最充沛、创新精神最旺盛的阶段,处于从事医学学科领域创造性研究的最佳时期。

没有创新就没有前途,没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将来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和社会竞争中立足。

这就需要培养具有宽广知识面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能力的提高又促进知识的掌握。

因此,医学研究生教育应拓宽专业口径,扩大知识面,加强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研究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教育应在加强对其理论知识学习引导的同时,更要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研究生查阅资料的技能、提高其实验操作的技能,使其能够从本课题出发,进行本研究领域、相关研究领域以及不同领域知识的获取与融合,才能够称得上真正意义的创新研究。

三、坚持理论、实践、科研并重

要做到对临床专业硕士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就必须坚持理论、实践、科研并重。

提高理论水平,掌握临床医学理论与知识。

1.本专业基本理论的掌握

近年骨科临床知识高速度更新是本学科的一大特点。

在诊断技术方面,CT、核磁共振等的临床应用极大地促进了骨伤科学的临床进展;在治疗方面,传统骨伤科疾病治疗方法和手段局限,或争议很大,近年认识有很大变化,如骨科脊柱多种疾病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之争日益激烈;骨水泥、钛笼等先进器材的应用都极具挑战性。

而教科书或专著往往只能起到基本培训的作用,在新进展方面明显滞后。

为了使研究生能了解到本学科最新进展,特别是学会临床知识的更新能力,同时也为了促进导师自身知识的更新,我们采取导师主讲骨伤科学各疾病与部位专题讲座(每周两次)。

辅导研究生学会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如校园网电子期刊和其他最新相关杂志)获得有关临床新进展的方法。

鼓励和安排研究生参加各种骨科学术会议和学习班。

导师为学生指定精选阅读参考书目,由导师指定学生所要阅读的本专业参考书、本专业的杂志期刊,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并写出相应的读书笔记和心得式小论文等。

2.边缘交叉学科理论的掌握

科研知识是科研素质的基础。

临床专业研究生要在以后的医疗实践中有所突破,首先要充分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它是进行医学科研所必备的基础专业理论。

由于骨伤科学是一门发展较快的科学,随着疾病谱的变化,新的理论、新的技术不断涌现,故而临床专业研究生还必须及时汲取医学专业领域或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善于将这些新理论、新技术运用到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并在临床实践基础上进行总结,形成新观点、新论断。

随着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服务的目的也由单纯的治疗疾病,转变为提高人类的生命、生活质量。

因此,医学研究生还要掌握诸如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让科研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最后,研究生要具有对医学科研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础知识,如医学文献检索、医学统计学等,掌握医学科研的专门理论,了解医学科研的原理、程序和方法,更好地保证医学科研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如果只注重现有课本中的陈旧知识的学习,不注重对飞速发展的当代医学相关边缘交叉学科知识的掌握,将来的研究生将无法适应临床实践的需求,也意味着高级医学人才教育的重大失败,因此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一定数量的医学选修课,特别是增加一些贴近前沿科学、适应知识更新的选修课,以充实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开阔眼界。

参考文献

1 肖 昕.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1):47~49

2 安力彬.学院人才培养值得注意:问题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2(10):34~35

3 边玉芳、任碧翔.论科学精神的培养[J].当代教育科学,2003(5):38~39

篇4: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的问题和对策论文

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的问题和对策论文

1、临床工作积极性和投入不足

临床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倾向是临床医学专门人才,提高临床医疗队伍的素质和临床医疗水平,这就要求临床专业毕业研究生有熟练的临床能力,但目前临床医学研究生由于面临按时毕业和学位论文的压力,自研究生阶段第二年开始就需要进行综述撰写、积极准备课题研究等,影响临床轮转计划,出现临床工作让位于论文工作,临床轮转敷衍甚至不负责任等现象。而部分临床导师由于同时带多名研究生,不能做到“一对一”的指导学生,临床学科的技能本身由于面对的对象是病人,有其固有的综合性和复杂性,而临床技能的学习也是一个艰苦和长期的过程。在以上因素的影响下,部分临床研究生在临床轮转时无人详细教授临床知识,临床学习积极性和投入不足,影响了临床学习的效果,毕业后难以独立胜任相关专业的临床工作。

针对以上情况,首先对同时带多名研究生的导师,在研究生指导小组成员中,专门设立临床副导师,用于指导研究生的临床轮转和考核,副导师可由副主任医师或临床能力强的主治医师担任;同时,从研究生入学考试,日常工作、学习、讨论中穿插进行医学人文主义方面的教育和渗透,当今的临床医学不但有医疗的诸多疑难问题,医学伦理、医药资源滥用、医疗技术行为失范等人文医学问题也常常困扰临床研究生,通过人文主义的渗透,使临床参与者能认识到所面对的是有社会性的人,运用人文医学的知识指导临床实践,减少畏难情绪;临床和科研实践分配方面,从研究生入学开始分配好临床和实验室的时间,做好计划。同时病房制定详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从制度上避免出现病人责任不清等情况。

2、课题论文进度过慢

临床专业研究生由于临床轮转任务较多,部分临床研究生出现课题拖拉,连续数周甚至数月没有任何进展,甚至有些研究生因课题未能按时完成,延期毕业,近年来我院出现延期毕业的研究生均为临床专业的研究生,究其原因,主观方面存在部分自身能力不足,而接受指导监督不够是重要的客观原因。

针对部分研究生主观能力不足而课题论文进度慢的现象,需在研究生招生阶段严格要求,临床专业研究生不但要完成临床能力的培训还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我们参考国外科研结构研究工作培养方案和制度,采用每2周定期汇报的形式,临床轮科每2周举办业务学习,由在读研究生独立准备幻灯发言,发言内容为临床进展综述或实验进展等;参加学习人员交流学习,导师予以讲评,从而在不同阶段督促研究生学习和科研探索。

3、课题研究重视不够,进展缓慢

主要出现在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的学生,研究生既往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一般的临床工作容易胜任,而科研作为一个全新领域,此类研究生在科研方面不足,课题科研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给研究生很大压力,开始进行试验时,挫折和失败容易使人产生畏难情绪,影响毕业课题试验的顺利进行。

解决方法,进入实验室前由实验室老师和同专科先入学研究生进行科研方面的基础培训;进入实验室开始课题研究后,每周的'实验进度检查和每2周汇报也是对研究生工作进行监督的重要一环。如发现研究生进展缓慢甚至停止时,要针对性解决困难;避免临近毕业时才发现课题无法按期完成而导致延期毕业的情况。

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经历基础课程、临床培训和课题论文三个阶段。基础课程阶段的临床研究生,先在校本部上课,与本专科的老师不熟悉,此阶段参加科室汇报和科室业务学习,能够提前熟识本科室的老师,为将来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同时对自己进入临床后要开始的发言和汇报有明确的了解,使该学习和监督制度可以顺利衔接,避免日后刚进入临床的胆怯和畏缩,能更迅速高效的开展工作,同时通过汇报和学习,改变了以往基础学科和临床的割裂状态,在基础课学习阶段即可联系本专科临床和基础知识,部分学生可提前制定自己的课题方案,使基础课学习发挥更大的作用。临床培训阶段,现代医学信息杂志浩如烟海,往往令人有无所适从之感,进入临床后,首先要学习诊疗常规和细化的规章制度,从而各项诊疗活动能够有据可查;而临床轮转期间,以在读研究生为主的定期汇报制度,每次由研究生讲授一个临床专题,通过汇报讲授和参与的老师和学生互动,融会贯通临床的知识点和难点,使临床轮转的收获更大,从而抓住重点,有的放矢,高效率的完成临床培训。在课题论文阶段,汇报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汇报总结,首先锻炼了研究生的演讲能力,在将来的讲课和答辩中能不怯场,也提高了日后教学工作能力;其次通过汇报,能实时了解研究生做了什么工作,解除了以往研究生脱离临床后就放任自流的怪圈;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使科室各位老师能实时了解研究生课题工作的进展,及时纠正方向,少走弯路。

综合来看,针对目前研究生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情况,为适应新形势下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要求,可采取以贯穿培养全程的定期汇报和考核为主,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为辅的方式,并加强临床人文主义教育的方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篇5: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专业学位是随着现代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发展, 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专业 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 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00。 ,教育部开始规模培养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 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得到了快速发展,且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临床医 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 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试行以来,为我国医 疗卫生事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 才,但在培养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我 国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篇6: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1.1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认识不足192 月,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医学学位制度,加速培养临床 医学高层次人才,提高临床医疗队伍的素质和临床 医疗水平,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以适应社会对高层 次临床医师的需要0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颁布 《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 点意见》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确立了 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制度。明确临 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以学术为依托,是内涵学术性 的职业教育H ,其培养目标要求侧重于从事临床医 学实际工作的能力,以培养高级临床医师为目标,其 中特别强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注重拓 宽知识面,突出应用和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临床 能力的培养和考核。但目前仍有部分院校对临床医 学专业学位认识不足,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未 能严格区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甚至 一些学校的培养单位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仍然按照 传统的学术学位培养方式进行培养。

1. 2与相关行业政策之间的衔接不够通畅实施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 项重大改革,旨在培养适应临床工作需要的应用型 人才[4。但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我 国现行的执业医师制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之间 却一直存在矛盾,影响其进一步发展。

1.2.1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现行《执 业医师法》存在冲突根据5月正式实施的 《执业医师法》规定,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 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 试用期满一年者方可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获执 业医师资格后才有临床处方权。这样应届本科生直 接考取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不能独立进行 医学诊断、疾病调查、医学处理和出具相应的医学证 明文件,没有临床实践的机会,严重影响了临床能力 培养,导致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训练 和培养难以在医院内完成0。

1. 2.2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之间衔接不够通畅由于我国医学教育 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分属教育部和卫生部2个不 同部门主管,政策上缺乏统一协调,导致临床医学专 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着课 程学习、临床能力训练及考核互不认可的`矛盾,研究 生毕业后仍要按照卫生行业要求,重新参加住院医 师规范培训,这种重复培训导致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同时也偏离了设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初衷。

1.3 “双导师制”没有充分发挥实效临床医学专 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点和特点就是主要从事临床 工作,且需到其他临床科室轮转H。相对于研究生 的流动性,导师一般在三级学科的相应科室工作,工 作岗位固定,且需承担繁重的医疗和科研工作,因此 研究生在临床科室轮转期间,很容易处于失控状态。 针对这一现状,各医学院校基本上都实行了 “双导 师制”即通过建立导师组来实现临床医学专业学 位的教育。但实际上,现实和理想有颇多出入“双 导师制”发挥的作用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①导师 组是由不同学科的专家共同组成,成员之间是一种 合作关系,但这种合作关系会因导师间的亲疏而处 于一种不稳定状态;②由于对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 的学术要求较低,而其科研产出也不高,导致导师对 其认可度低,不愿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其进行 指导。

1.4临床科研训练未得到充分的重视临床医学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临床医学研究生要达到 一定的临床水平,就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临床 实践。不少高校从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 训的角度出发,压缩了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时 间,缩减课程教学,导致开设的临床科研训练如循证 医学、临床科研方法、统计学软件应用等课程学时过 少而无法满足研究生临床研究的需要。另外,一些 院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术要求较低,取消了毕 业生发表论文的要求,导致部分临床专业学位研究 生认为自己临床研究压力小,只需掌握临床应用基 本技能就能达到培养目标,因而放低了对自身的要 求。加之专业学位研究生从事临床科研的时间短, 临床科研训练不足,导致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 能力不强。长此以往,临床科研训练易陷入低层次 技能技术的职业培训或演化成单纯的住院医师规范 化培训。

篇7: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2.1提高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认识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是一项政策性、学术性很强 的工作,由于实施时间短,部分管理人员、研究生导 师及研究生尚未完全认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培养 模式和特点,没有很好地遵循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 究生培养规律,突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特点&]。近年来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地位不断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我国 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与学术型人才培养具 有同等地位和作用。今后,国家还将继续加大专业 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力度,至,国家计划将硕 士研究生教育结构从以学术型为主,转为应用型为 主,专业学位占研究生招生的50%以上?。因此, 各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积极做 好“调结构、转模式、树品牌”的准备工作。

2.2推行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目 前,我国的教育、卫生主管部门已意识到高层次医疗 卫生人才临床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认识到进行系 统的临床能力规范化培养的重要性B]。尽管两者 在报考条件、临床能力培训方式、培训目标和要求等 方面有诸多不同,但都是通过系统培训提高受训者 的临床应用能力和实践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 国家培养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因此,临床实践能 力训练是两者的有机结合点,同时也为‘‘双轨合 提供了可能。

,国家教育部在全国64所高校展开临 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我校作 为首批试点院校之积极改革创新,实现了人才 培养过程中“三个结合”的有效衔接:①通过招收全 国重点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我校临床医学专 业硕士,并招录为我校住院医师,使其具有研究生和 规范化培训医师双重身份,实现了研究生招生与住 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录相结合;②创新临床医学硕 士专业学位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强化对研究生 医学精神、临床思维、实践技能及科研能力的培训, 同时突出临床技能训练,严格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 培训要求,完成33个月的临床轮转和技能培训,并 通过理论学习考核、临床转科考核、中期考核及毕业 考核,保障培养质量,实现研究生培养过程与住院医 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③通过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 位研究生临床技能培养,要求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 培训“出口 ”标准,实现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 师准入制度相结合。通过“双轨合一”临床医学专 业学位研究生在项目结束时能够同时获得研究生毕 业证、学位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和执业 医师资格证书,即实现‘‘四证合一”不仅节约了教 育培训资源,还为研究生提供了更好地就业机会。

2.3落实完善“双导师制”研究生教育的关键是 导师,导师是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临床专业学位 研究生的培养特性,就是需要到其他学科进行临床 轮转学习,这个过程能否规范落实,直接关系到研究 生培养质量。为此,要落实完善‘‘双导师制”建立 一支相对稳定的导师(组)队伍,增加导师组成员, 尤其是临床轮转学科的导师培训和管理,定期组织 导师进行业务学习和经验交流,强调导师组共同研 讨和制定研究生临床轮转与科研培训方案,动态监 测和评估培训效果,同步反馈至研究生管理部门,及 时制定相应的处理对策,以确保研究生轮转过程的 实效与质量。同时,为激发副导师的带教热情和工 作积极性,须建立切实可行的奖励方案,给予优秀副 导师一定的奖励。

2.4坚持学术性与职业性的有机结合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的“专业性”要求其培养的不是一般从 业人员,而是具有高深理论基础、复杂操作性技能、 较高专业伦理的专业人士和专家M。事实上,设置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初衷是为了有效地改变临床医 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临床能力训练不足及临床能力 较差的状况,但这并不意味着忽略科研训练。新时 期对于临床医师的要求,不仅仅是会看病,还要懂得 分析数据,能够联系症状、体征、药物做对比研究,能 作病因学研究和预后分析等。因此,临床医学专 业学位研究生应当结合临床实践,以实际医疗工作 为科学研究的主要来源,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研究生 论文的选题、相关临床数据采集、分析和论文撰写, 积极听取科研专家的授课,参加院校组织的学术活 动,从而掌握临床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临床研究的 科研思路,使其具备发现、提出、解决临床问题的能 力&2。另外,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至少1篇以 临床工作为主的文献综述或病例分析报告,以保证 其在学期间,能结合临床工作实际,有一定的科研 产出。

通过对我校至级813名临床医学硕士 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0%的研 究生导师对他们有科研期望,66。5%的研究生认为科 学研究和临床实践都很重要。相比之下,只有21% 的研究生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只需要进行临床技能 训练,而不需要进行科研能力培养。同时,在对我校 和届518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毕业研 究生发表论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显示:100%的 研究生在统计源以上学术期刊发表了文章,约5%的 研究生在SCI索引期刊上发表了文章。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今后我国培养 高层次临床医师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和 完善过程管理,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才能更好的为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篇8: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培养模式的问题论文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培养模式的问题论文

【摘要】国家及军队加大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本校自开展该类型研究生教育以来,已培养出大批质量较高的临床应用型人才,但仍然存在若干问题。本文拟通过介绍长海医院神经外科的临床带教试点工作,探讨解决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探索推进“医教协同”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19,为完善我国医学学位制度,加速培养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国家开始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类型由单一学术学位变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两种类型。之后,国家、军队为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先后采取一系列举措,调整专业学位授权点自主权,增加专业学位学科类别设置,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已经占临床医学招生总数的50%以上,推动整个研究生教育的结构性调整,逐步成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国家批准上海市5所高校,率先试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工作,探索“四证合一”研究生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国家下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并于20向全国推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的模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步人新的阶段。

1.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为顺应国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变革,本校做为第一批试点单位于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并进行大胆实践探索。1998年来共招生该类型研究生7540人,占临床医学研究生招生人数65.89%,为国家军队培养出大批临床应用型人才,总体培养质量较高,但对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要求,仍然存在以下5个方面问题。

1.1 教学理念没有转变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以临床实践能力为主的临床医师,而在十几年的研究生培养实践中,临床科室普遍存在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同质化”培养的问题,专业学位研究生未能结合临床问题开展临床科研,而是进人实验室开展基础研究,发表高分值SCI论文也成为衡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金标准”,“学术化”培养倾向比较突出。

1.2 组织管理相对弱化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临床轮转后难以安排固定的带教和指导老师,带教老师的责任心不强。临床科室没有严格按照培养方案带教培训,科室领导对研究生在轮转期间需要学习的病种和例数要求、临床操作技术要求不清楚。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轮转目的不明确。研究生进入轮转科室后相对固定在某一亚学科,没有进行亚学科或组间轮转及门急诊统一学习,“用重于教”的现象比较突出。

1.3 各项制度执行不严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具有研究生和住院医师双重身份,导师对于在其他科室轮转的研究生没有严格落实定期课题汇报、读书报告会等制度;科室领导对于在本科室轮转的研究生没有较好的开展专业课授课、教学查房、交班、疑难及死亡病例讨论等基本医疗和教学制度;“散养现象”比较明显。

1.4 教学方法较为陈旧  随着医学模式的变革,新的医疗诊断和治疗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除了传统的“面对面”课堂经典理论授课外,专业课等教学缺少案例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临床诊治技术能够实现实时可视,以及模拟化教学,这些新技术、新手段没有及时地体现和运用到临床教学中,新的教学方法应用比较滞后。

1.5 培训考核不够健全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考核中出科考核、年度考核把关不够严格,考核过程欠规范,“走过场”、“统一过”现象比较明显,研究生对于培训过程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没有主动参与评价考核过程。

2.对策

为积极探索本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学校选取长海医院神经外科做为示范单位,针对研究生教育开展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并已形成较为独特的教学经验。

2.1 教学理念贯穿始终  遵循“教、医、研”原则,真正把教学工作当成附属医院的中心工作。所有临床工作的疑难问题和科学研究的创新进展都可做为临床教学的基本内容,教书育人既是教授和导师的根本职责,也是临床科室每个带教老师应该树立的全程教育理念。即:人人是教员、处处是课堂、时时在教学。

2.2 组织管理严密规范  严格落实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明确区分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和内容。为研究生指定带教老师,明确带教老师职责,严格按照培养方案带教病种病例和基本临床技能,实行亚学科和组间轮转以及门急诊实习带教。按照住院医师要求进行“教用一致”培养。为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严格制定教学组织形式,规定固定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定期参加业务学习。

2.3 规章制度落实严格  立足“医教协同的指导思想,结合培养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研究生,制定落实一系列教学培养制度。

本科室研究生管理制度开展学术沙龙活动,每月安排半天时间召集本科室研究生学习最新文献知识;定期布置文献阅读、病历讨论等任务,让本科室研究生带着问题任务轮转,轮转期间继续保持本专业的业务学习;定期开展专业课学习,每周四上午讲授“三基”知识技能以及介绍学科发展前沿。

轮转研究生管理制度制定“大交班”制度,除常规夜班交班外,还需讨论当日手术方案以及术后患者并发症分析;手术患者特殊交班要求住院医师用幻灯片形式汇报病史、辅助检查、术中术后表现以及手术录像剪辑并进行现场答疑;规范教学查房,带教老师选取典型病例开展床旁教学;定期开展病历讨论,每周四晚上要求研究生用英语汇报病史并讨论近期死亡病例、疑难病例和下周要手术的病例。

2.4 教学方法与时俱进  在传承经典专业理论授课的基础上,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面向所有研究生、进修生、规培生,每月开展一次DSA手术直播视频培训,参加培训人员可在外场向手术医师提问,由术者或其他教授现场进行解答,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现场教学,促进新技术在临床带教中的运用。

2.5 考评体系注重成效  严格把关临床实践出科、年度考核内容和标准,探索以学生满意度测评为指标的考评机制,并以此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检验临床教学效果。

3. 启示

只有思想理念上高度重视、组织管理上严密规范、规章制度上落实严格、教学方法上与时俱进、考评体系上注重实效,才能切实推进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工作。

3.1 医疔与教学协同  根据医学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合格的临床医师培养必须经过严格的院校教育和规范的毕业后教育。其中院校教育侧重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毕业后教育分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两个阶段,着重训练临床实践能力。年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既是在校学生又是住院医师,具有“双重身份”,其临床实践训练与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要求一致,目标为培养能够独立、规范处理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执业医师。据此,所有临床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尽快调整思路,转变原有“集中上大课”的教学方式,老师“边做边教”,学生“边做边学”,将教学内容融入日常临床实践中去,形成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临床能力与人文沟通相结合、专业素质与医德素养相结合的教学培养内容和方式。

3.2 规范与特色并举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参照《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本校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制定33个月规范化培训计划,拟通过系统临床培训,加强住院医师实训与临床技能培养,促使医学研究生尽快向临床医师转变。在此基础上,结合示范科室的实践经验,鼓励各培养单位根据本科室学科特色和诊疗水平,适当制定专科培训计划,开展专科业务学习,帮助研究生在熟练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方法的基础上,了解部分专科疾病最具特色的诊断方法和临床技能,有助于开阔视野、拓展研究生临床思维,并为学校下一步探索毕业后教育第二阶段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奠定基础。

3.3 传承与创新并重  医学教育是一门实践科学,尤其是临床医学,需要不断传承优良的教学理念和宝贵的.教学经验。研究生在大量的临床实践程中,跟随导师的言传声教,逐步形成规范的临床诊疗思维,培养医患双向有效沟通、关爱患者、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是本校长期以来一直秉承的优良传统。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实训和模拟训练,开展“以问题为基础,以案例为基础”的临床床边教学,也是提高研究生临床技能水平的有益补充。借助多种多媒体技术,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拓展研究生的学习训练空间,多层次、特别是在较高层次的科研活动中激发其创新思维,使研究生教学从过去传统的“知识灌输型”向当前的“知识探索型、能力发展型”过渡,有助于提高其科研创新能力。

3.4 示范和带动结合  不同培养单位由于在带教师资、教学理念、教学管理、诊疗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甚至对于统一培养标准的执行力上也存在一定差异性,因此,人才培养质量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非均质”性,而质量差异必将影响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最终效果。示范带动是解决质量差异的有效方法。基于以上现状,示范单位要积极推广实践经验,带动欠规范科室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本着“互为优先、相互促进”原则,通过教学演示、示范观摩、研讨学习等方式,将本科室已经建立的培养规范,提供其他培养单位参考借鉴,切实解决医教协同培养模式中人才培养质量差异的难点问题。

“医教协同”推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模式改革工作已经在我国全面展开,此项工作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各项具体措施还需完善。让医学教育回归本质,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会看病、能看病的合格医师,逐步形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三者有机衔接的规范化、标准化中国临床医师培养体系,是每个医学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篇9: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现状及对策论文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现状及对策论文

今年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招生工作已基本结束。在去年增招5万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础上,今年教育部又下发通知,要求各招生单位以为基数,按5%~10%减少学术型招生人数,调减出的部分全部用于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可以预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将处于跨越发展时期。我院作为接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单位之一,在新的招生形势下积极做好应对准备,在总结以往研究生招生经验的基础上,顺利完成了今年专业学位的招生任务。但是,从招生的整个过程以及结果来看,还需要研究生招生及管理人员积极开拓思路、探索规律、规范管理,在追求“量”的同时,注重“质”的保证。

一、招生现状调查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有专业学位的共同特点,其培养目标是实践应用能力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又有其特殊性。由于其培养的是临床医生,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服务的对象是病人,能否培养出高水平的医生将关系到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这就要求培养单位必须保证临床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不仅要培养出合格的研究生,而且是称职的医生。而培养质量的保证必然要求把好第一道关,即培养关,因而要从研究生的招录开始抓起,以保证生源质量。

结合去年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招生实际,发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招生现状并不是太理想,这其中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从招生的数量来看,我院去年专业学位的录取数刚完成计划招生人数的过半,而在已录取的学生之中,在开学时又有两名学生未报到。可以说,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的形势并不乐观,这也提示我们要保持招生工作的延续性,在抓好初试录取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后续的报到工作,确保学生的报到率。从报到学生的人员结构分析,在国家首次允许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前提下,同年我院录取的学生中应届本科毕业生占了32%,而非应届毕业生占了68%。这一数据说明,相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往届毕业生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接受度较高,原因可能与往届毕业生参加工作以后,对读研的需求与目的的认识与应届毕业生之间有一定的区别有关。应届毕业生乐于对自身科研能力的培养,而往届毕业生更倾向于提高自身已有的临床业务能力。从有无工作经验的角度分析,两者的比例刚好各为50%,这说明现阶段社会竞争相对较为激烈,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量较大,促使更多的人意识到了读研的必要性,也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而选择读研。从年龄结构来看,在小于或等于30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数量最多,占了学生总数的82%,为目前读研的主力军。在31~35岁年龄段的学生占了14%,超过35岁年龄段的学生占了4%。从中可以发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选择读研的人数相对减少。其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在国家鼓励应届毕业生报考的`形势下,应届毕业生读研人数随之相对增加,二是因为对于大于30岁年龄段的人员而言,其生活、工作已基本上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否读研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相对而言,对读研的需求没有那么迫切。

二、分析原因,寻找对策

针对我院去年的招生情况,并结合招生工作实际,笔者认为,要想保质保量地做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工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大宣传力度,改变错误认识

自1998年以来,虽然国家已经开始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招生,但是由于其报考条件比较严格,即要求报考的学生必须有一定年限的临床工作经验,导致招生数量相对较少,从而造成多个环节包括学生、导师、医院等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认识产生偏差。在去年的招生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虽然报考了专业学位,但报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大多不是首选,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未被学术型研究生录取才转报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在报考的学生中,大多数学生对专业学位的概念、性质、特点和任务等完全不了解。同0寸,对于导师而言,由于目前存在的较为普遍的情况是各个医院对科研都相对较为重视,科研成果有时甚至影响到了导师的晋升等切身利益,因此,不少导师不能很好地处理临床能力培养和科研论文工作的矛盾,甚至存在“轻临床重科研”的倾向121,造成导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不够重视,导师更愿意带教学术型研究生从事科研以便能获得更多的科研成果。导师对临床专业的研究生带教热情不足,重视不够,从而也必然会影响临床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长期以来,研究生这一学生群体一直都被定位于科研人员,研究生的主要任务就是“搞科研、做课题”。医院在招录研究生时,首先也是重在考虑研究生的科研素质、科研能力以及是否对医院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帮助,而对研究生的临床业务能力要求相对不高。再加上很多地方实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造成医院管理层产生一个认识误区,即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可以从进医院工作以后再慢慢培养,而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较为重视,导致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认可度比学术型相对要低。“学生不了解,导师不重视,医院不认可”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束缚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发展。因此,作为从事研究生管理培养的专职人员,一定要抓住国家根据社会需求变化做出的大力发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有利时机,必须做到开拓创新,全身心投入,努力促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更快更好的发展。

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招生时,首先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开拓新的宣传渠道|31,做到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宣传到位。在考生中,重点要开展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性质、功能等宣传工作,提高考生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随着专业学位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可以认为,现阶段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正由纯学术型培养模式向学术和实际应用并重的培养模式转变。招生人员在向考生宣传时要更多地介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鼓励更多的优秀毕业生报考专业学位。同时要积极转变研究生导师和医院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认识,纠正其认识上的误区,使导师和医院能真正认识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培养是国家根据现阶段社会需求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保证我国卫生事业健康良性发展的重要举措,提高导师和医院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正确认识。也要积极挖掘生源,除了做好对在校学生的招生宣讲外,也可以在医院内有针对性地做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宣传工作。鼓励医院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发动更多已经参加工作的具备一定临床经验的医生报考专业学位,提高其自身的临床能力和业务水平,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医疗服务水平。

(二)制度规范,提高社会认可度

在招生过程中,我们遇到最多的提问就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是不是国家认可的,能不能拿“两证”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比有多大的区别,以后找工作会不会受限制。这不仅反映了目前学生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认识上的不足,而且反映了影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招生的关键因素,即社会、医院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认可度较低。因为认可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将来的就业,而相当一部分学生读研的目的正是希望能通过获取研究生文凭而适应目前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找到一份满意工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们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认可度还不是太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对科研能力而言,目前通过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出来的研究生,由于主要强调的是临床能力的培养,对科研方面的要求相对不是太注重,导致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毕业后其科研能力明显比学术型的研究生差。从临床能力角度看,在与经过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的一线的住院医师相比,专业学位研究生由于在从事临床工作时必然会受到其作为学生这一身份的限制,开展临床诊疗工作时会有所束缚,毕业后其临床业务能力与住院医师相比也并无优势可言,从而导致社会、医院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认可度较低要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社会认可度就必须严把培养关,培养出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研究生,以质量促认可。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订科学、有效、符合实际需要的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临床医生。针对目前存在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标准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矛盾的问题|41,研究生管理人员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必须考虑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目标紧密结合,加强研究生临床业务能力的锻炼,在不违反卫生部执业医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实践的机会。严把考核关,制订严格且科学合理的“出科”考试制度和毕业考试制度。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适当地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科研能力方面的培养,要使我们培养出来的研究生成为“高素质、精业务、懂科研”的复合型医学创新人才。

2.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目前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还处于初始探索阶段,在导师的遴选方面也不够完善。目前存在的一种情况就是专业学位的带教由学术型导师兼任,从而导致导师将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当学术型研究生来带教,放松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带教,这将直接影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因此,必须制订一套专门的不同于学术型的导师遴选制度。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导师遴选,必须强调导师对专业学位的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所遴选的导师必须是在临床业务方面技术过风特长突出,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导师,这样才能保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力争社会和医院的支持

由于目前的医患之间存在一定的互不认同关系,因此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新闻媒体在宣传方面,要尽量地给包括研究生在内的实习医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医患关系。作为学生实习的主要场所,医院不仅要为研究生的实习提供必要的学习、生活环境,也要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规范,做到“管理科学、要求合理、责任明确”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同时,现阶段医院在招聘新进人员时,要拿出一定的名额专门用于招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研究生,给予学生政策上的支持,激发学生报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热情。

(三)多方筹措,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目前,国家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研究生不再有工作年限的要求。这一方面可以促使更多的人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扩大报考范围的这一部分人,要么是应届毕业生,要么是刚参加工作一两年的医生。由于应届生自身的经济来源有限,考生在选择报考研究生时必然会考虑到经济因素。而由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目前大多数实行的是自费的培养方式,因此如果不能很好地解除学生在经济方面的后顾之忧,必然会降低学生对专业学位的报考愿望和学习热情。

学校要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不让学生因为贫穷而缀学。除了国家现有的助学体系外,还应建立起一个“校、院(系)、专业”的基本奖学金制度体系,在鼓励学生进行良性竞争以学好学业的同时,保障学生的基本生活。同时,学校在服务地方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促进学校自身发展的同时,与地方合作,创造更多的助学岗位来保障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需求。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研究生,由于受到专业的限制,不能随意地利用自己学到的专业技能而从事未经许可的医疗活动,只能在相关医院进行实习。由于医院的工作相对繁忙,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研究生较学术型在临床上实习工作的时间更长,在临床工作中付出的更多,这就为学生实习的医院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医院不仅要保障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也要鼓励或者制订相应的规定,对学生在实习中付出的劳动予以一定经济补偿。这既是对学生自身能力的肯定,又能使学生的生活得到保障,使学生能安心学习、乐于工作。

(四)拓宽渠道,加强校际交流

由于各个学校的特点不同,专业设置不一以及学校知名度、考生对学校的认可度均有差异,必然造成各学校报考生源分布不均。重点院校或热门优势专业生源充足,竞争激烈,而一般地方院校或冷门专业则生源不足,无论是学术型研究生或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情况都较为明显。

研究生招生人员要解放思想,拓宽招生渠道。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沟通变得越来越便捷。校际间要开展更多更广泛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对各高校各专业的招生情况及时进行相互沟通,交流生源信息,推荐优秀的生源,同时及时向考生公布相关院校、专业的需求信息,保证考生与学校之间招生信息的通畅。这不仅有利于减少因信息渠道不通而造成的生源流失,也有利于学校招收到更多优质的学生,更有利于招生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结语

如何做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招生工作,还有待于研究生招生、管理人员更多的探索。做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及培养工作,必将对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

篇10: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论文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论文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自1998年启动试点以来,历经10多年的发展,其培养规模逐渐扩大,虽然向社会输送了大批高层次的临床医生,但其培养模式照搬科学学位研究生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对高层次医学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了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华北理工大学结合2012年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联合出台的“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积极尝试构建能够将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的新型培养模式,以期培养“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医学人才。

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明确指出:到2015年,积极发展硕士层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从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到2020年,实现我国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变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并重。国家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转变,给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复杂,临床诊疗能力参差不齐

我校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源分往届本科生和应届本科生(含推免研究生)两种:其中应届生由于经历了考研,有的甚至因考研而放弃了大部分的临床实习,因此,理论基础比较扎实,但临床实践操作技能薄弱;而往届生和推免生要虽然有一定的临床经验,但其临床诊疗能力因来自不同级别的医院和在医院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参差不齐。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首先,由于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照搬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其课程安排也雷同,因此其课程设置更倾向于科学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临床操作能力;其次,课程内容及教材陈旧,不能很好地把握医学发展的前沿及动态,对研究生培养的指导性意义不大;再次,专业基础课设置过多,学生在有限时间内难以完成,从而挤占了宝贵的临床能力培养时间。

(三)临床专业技能训练机会不足

首先,受近年研究生扩招的影响,导师年均指导学生数逐渐递增,学生接受一对一临床指导的时间相应缩减,致使临床思维相对单一。其次,由于医疗责任风险的问题,带教人员也不敢放手,致使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大大减少。再次,由于准备毕业论文和应聘工作,个别学生挤占临床实践时间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毕业前的最后半学期更是不能全身心的投入临床实践中去!

(四)考核体系不完善

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中的关键因素。但是目前很多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在临床实践操作环节未形成完善的考核体系,缺乏客观的的评价标准,对于研究生操作能力的优劣没有量化指标,临床专业各学科的.考核方案不够细致,缺乏统一性。

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针对生源的差异,因材施教

在入学后的第一学期,针对生源的临床教育及训练背景不同,因材施教,适当调整培养方案:首先,增加往届生专业外语课程的学时,强化其听书读写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外文文献阅读及翻译能力,为临床业务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增开临床技能操作实训课,通过临床教师的理论讲解、实验室的带教及学生的动手训练,强化临床基本操作技能,为顺利进入临床实践好做准备工作。

(二)针对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

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不同与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其更重视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在培养过程中,首先,适当压缩理论课程的学时比重,将临床专业研究生进入临床的时间提前,并实行弹性课程学习制度,充分利用第一学期的晚上和周末时间进行安排课程学习;其次,课程内容密切联系临床实际,以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再次,结合学分制,开设多元化的跨学科课程,积极鼓励研究生参与科研讲座、国内外学术会议,以便及时掌握医疗前沿动向,了解疾病的最新诊疗方法和手段。

(三)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建立轮转体系

按照卓越医生培养计划的要求,华北理工大学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三年培养过程与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相互融合、有效衔接。为了保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的时间,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经过入学教育和岗前培训后,遂进入临床科室进行轮转。其培养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第一学年,实现医院全部临床科室及部分辅助科室的轮转,组织应届生入学次年报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试合格者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第二阶段第二学年即二级学科及相关专业的的轮转。例如,根据临床工作的需要,内科学研究生需要轮转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肾脏内科、内分泌;外科学研究生需要轮转普通外科、骨外科、肿瘤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胸心外科,每个科室轮转时间为8周;第三个阶段即第三学年为本科室临床能力的定向培养,要求其担任24h住院医师不少于6个月。

(四)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对接,完善考核体系

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大纲要求,完善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考核体系。华北理工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核过程分课程考核、轮转出科考核、毕业综合考核及毕业论文答辩四部分进行:首先,课程考核通过学分的高低来评价,包括学生的基础理论课的考试成绩、参加学术会议及学术讲座等获得的累积学分;其次,轮转出科考核与毕业综合考核,参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进行考核学生的临床实际操作诊疗能力,考核合格者毕业时发给学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未合格者不予毕业或申请学位;最后,毕业论文答辩要求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交一份临床研究论文(或文献综述)和一份大病案,即可作为学位论文进行答辩。综上所述,在卓越医生培养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大批高层次“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复合型应用型医学人才,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史上面临的一次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华北理工大学进行大胆尝试及探索,逐渐实现了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效对接,构建了以临床核心能力培养为特色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不断向社会输送的卓越的临床医生。

篇11: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与培养初探的论文

为了提高我国临床医师队伍素质和临床医疗工作水平,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4次会议提出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制度。此后于1998年在全国43所高等医学院校开展临床博士、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自此,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收培养工作正式启动[1]。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设置,极大地促进了临床专业水平的提高。但由于实施时间较短,各试点单位在如何掌握标准、保证培养、学位授予质量等方面仍有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我们的工作经验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作一浅谈。

印发《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科学学位型研究生培养论文

本科临床医学论文

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优选论文

小学生赏识教育问题分析的论文

浅谈儿科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论文

学生论文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和创新论文

英语学位论文的一般格式要求

人文社科类论文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共11篇)】相关文章:

人口普查质量评估分析工作通知2023-08-22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格式标准2023-08-02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语2022-04-29

医学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2022-08-20

我国小学教育游戏软件应用优势及存在劣势初探的论文2023-02-16

护理专业语文专业模块建设的问题与对策2024-03-23

考研专业:公共卫生专业2022-05-08

英语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22-05-06

师范文科二本2023-09-04

医学信息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的分析与思考2023-09-2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