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经五丈原》文学赏析((通用10篇))由网友“Aleigo2”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温庭筠《经五丈原》文学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温庭筠《经五丈原》文学赏析
温庭筠《经五丈原》文学赏析
《过五丈原》是唐代诗人温庭筠路过五丈原旧营废址时为怀念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而创作的一首怀古咏史诗,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惋惜与竭智尽忠的敬仰之情,
过五丈原
作者:温庭筠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营高压汉营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
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译文
云旗飘战马嘶尘头滚滚,大军浩荡直奔长安古城。
函谷关西战鼓号角正响,一颗将星坠落渭水之滨。
蜀国卧龙空自忠心耿耿,统一大业终究难以完成。
神龛里的遗像默默无语,只好让那谯周随意而行。
《过五丈原》赏析
此诗开头气势凌厉。蜀汉雄壮的铁骑,高举着绘有熊虎和鸷鸟的战旗,以排山倒海之势,飞速北进,威震中原。“高压”一词本很抽象,但由于前有铁马、云雕、柳营等形象做铺垫,便使人产生一种大军压境恰似泰山压顶般的真实感。“柳营”这个典故,把诸葛亮比作西汉初年治军有方的周亚夫,表现出敬慕之情。三、四两句笔挟风云,气势悲怆。“天晴杀气”,既点明秋高气爽的季节,又暗示战云密布,军情十分紧急。在这样关键的'时刻,灾难却降临到诸葛亮头上。相传诸葛亮死时,其夜有大星“赤而芒角”,坠落在渭水之南。“妖星”一词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无比痛惜。
前四句全是写景,诗行与诗行之间跳跃、飞动。首联写春,颔联便跳写秋。第三句写白昼,第四句又转写夜间。仅用几组典型画面,便概括了诸葛亮最后一百多天里运筹帷幄、未捷身死的情形,慷慨悲壮,深沉动人,跌宕起伏,摇曳多姿。温庭筠诗本以侧艳为工,而此篇能以风骨遒劲见长,确是难得。后四句纯是议论,以历史事实为据,悲切而中肯。
诸葛亮竭智尽忠,却无法使后主刘禅从昏庸中醒悟过来,他对刘禅的开导、规劝没有起什么用。一个“空”字包蕴着无穷感慨。“不因人”正照应“空误主”。作为辅弼,诸葛亮鞠躬尽瘁,然而时势如此,他实在难以北取中原,统一中国。诗人对此深为叹惋。诸葛亮一死,蜀汉国势便江河日下。可是供奉在祠庙中的诸葛亮像已无言可说,无计可施了。这是诗人从面前五丈原的诸葛亮庙生发开去的。谯周是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在他的怂恿下,后主降魏。“老臣”两字,本是杜甫对诸葛亮的赞誉:“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用在这里,讽刺性很强。诗人暗暗地把谯周误国降魏和诸葛亮匡世扶主作了对比,读者自然可以想象到后主的昏庸和谯周的卑劣了。诗人用“含而不露”的手法,反而收到了比痛骂更强烈的效果。
整首诗内容深厚,感情沉郁。前半以虚写实,从虚拟的景象中再现出真实的历史画面;后半夹叙夹议,却又和一般抽象的议论不同。它用历史事实说明了褒贬之意。末尾用谯周和诸葛亮作对比,进一步显示了诸葛亮系蜀国安危于一身的独特地位,也加深了读者对诸葛亮的敬仰。
温庭筠介绍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练习题
1.本诗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作简要分析。(6分)
2.试分析本诗中“下国卧龙空寤主”与《蜀相》中“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空”字的异同。(5分)
答案:
1.①第一二联将蜀军大军压境的气势与妖星照渭滨的不祥之兆进行对比。②“下国卧龙空寤主”将诸葛亮的竭忠尽职与后主的昏庸无能进行对比。③“从此谯周是老臣”将谯周误国与诸葛亮匡世扶主进行对比。
2.相同:两处的“空”字均是“白白地”之意。(1分)
不同:本诗的“空”指诸葛亮空有一腔匡世扶主之志,却不能让后主刘禅醒悟过来。暗含对诸葛亮的赞美和对刘禅的批评。(2分)《蜀相》中的“空”字,黄鹂空作好音,无人欣赏,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表达了诗人的哀伤惆怅之感。(2分)
篇2:温庭筠《经五丈原》赏析
温庭筠《经五丈原》赏析
温庭筠的《经五丈原》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惋惜与竭智尽忠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对后主刘禅和谯周的投降误国作了辛辣的嘲讽。
版本一
过五丈原⑴
铁马云雕久绝尘⑵,柳阴高压汉营春⑶。
天晴杀气屯关右⑷,夜半妖星照渭滨⑸。
下国卧龙空误主⑹,中原逐鹿不因人⑺。
象床锦帐无言语⑻,从此谯周是老臣⑼。[1]
版本二
经五丈原⑴
铁马云雕久绝尘⑵,柳营高压汉宫春⑶。
天清杀气屯关右⑷,夜半妖星照渭滨⑸。
下国卧龙空寤主⑹,中原得鹿不由人⑺。
象床宝帐无言语⑻,从此谯周是老臣⑼。
【注释】
⑴过:一本作“经”。五丈原: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用武、劳竭命陨的古战场,遗址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南斜谷口西侧。
⑵铁马:铁骑,指强大的军队。云雕:指画有虎熊与鹰隼的旗帜。绝尘:指行军速度极快。雕:一本作“骓”。久:一本作“共”。
⑶柳阴:一本作“柳营”,即细柳营,西汉周亚夫屯兵之地,这里比喻诸葛亮的军营。汉宫:指西汉长安宫殿。营:一本作“宫”。
⑷杀气:战争氛围。关右:函谷关以西的地方,在今陕西省中部地区。晴:一本作“清”。
⑸妖星:古人认为天上若有彗星或流星一类的东西出现,就预示着灾难的降临。
⑹下国:指偏处西南的蜀国。卧龙:指诸葛亮。误:一本作“寤”。
⑺中原逐鹿:争夺政权,典出《史记·淮阴侯列传》。逐:一本作“得”,得鹿比喻在夺取政权的斗争中获得胜利。因:一本作“由”。
⑻象床锦帐:五丈原诸葛亮祠庙中神龛里的摆设。锦:一本作“宝”。
⑼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今四川阆中)人,曾任蜀汉光禄大夫,在诸葛亮死后深得后主刘禅宠信。蜀汉炎兴元年(263年)魏入蜀,劝刘禅降魏,遂被封为阳城亭侯。在晋官至散骑常侍。老:一本作“旧”。
【白话译文】
云旗飘战马嘶尘头滚滚,大军浩荡直奔长安古城。
函谷关西战鼓号角正响,一颗将星坠落渭水之滨。
蜀国卧龙空自忠心耿耿,统一大业终究难以完成。
神龛里的遗像默默无语,只好让那谯周随意而行。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题表明此诗是诗人路过五丈原时因怀念蜀汉名相诸葛亮而作。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年)春,诸葛亮率兵伐魏,在五丈原屯兵,与魏军相持于渭水南岸达一百多天。八月,遂病死军中。一代名相,壮志未酬,常引起后人的无穷感慨。杜甫曾为此写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温庭筠也出于这种惋惜的心情,当路过五丈原诸葛亮祠庙时,写了这首诗。
【赏析】
此诗开头气势凌厉。蜀汉雄壮的铁骑,高举着绘有熊虎和鸷鸟的战旗,以排山倒海之势,飞速北进,威震中原。“高压”一词本很抽象,但由于前有铁马、云雕、柳营等形象做铺垫,便使人产生一种大军压境恰似泰山压顶般的.真实感。“柳营”这个典故,把诸葛亮比作西汉初年治军有方的周亚夫,表现出敬慕之情。三、四两句笔挟风云,气势悲怆。“天晴杀气”,既点明秋高气爽的季节,又暗示战云密布,军情十分紧急。在这样关键的时刻,灾难却降临到诸葛亮头上。相传诸葛亮死时,其夜有大星“赤而芒角”,坠落在渭水之南。“妖星”一词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无比痛惜。
前四句全是写景,诗行与诗行之间跳跃、飞动。首联写春,颔联便跳写秋。第三句写白昼,第四句又转写夜间。仅用几组典型画面,便概括了诸葛亮最后一百多天里运筹帷幄、未捷身死的情形,慷慨悲壮,深沉动人,跌宕起伏,摇曳多姿。温庭筠诗本以侧艳为工,而此篇能以风骨遒劲见长,确是难得。后四句纯是议论,以历史事实为据,悲切而中肯。
诸葛亮竭智尽忠,却无法使后主刘禅从昏庸中醒悟过来,他对刘禅的开导、规劝没有起什么用。一个“空”字包蕴着无穷感慨。“不因人”正照应“空误主”。作为辅弼,诸葛亮鞠躬尽瘁,然而时势如此,他实在难以北取中原,统一中国。诗人对此深为叹惋。诸葛亮一死,蜀汉国势便江河日下。可是供奉在祠庙中的诸葛亮像已无言可说,无计可施了。这是诗人从面前五丈原的诸葛亮庙生发开去的。谯周是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在他的怂恿下,后主降魏。“老臣”两字,本是杜甫对诸葛亮的赞誉:“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用在这里,讽刺性很强。诗人暗暗地把谯周误国降魏和诸葛亮匡世扶主作了对比,读者自然可以想象到后主的昏庸和谯周的卑劣了。沈德潜为此句旁批说:“诮之比于痛骂”(《唐诗别裁》)。诗人用“含而不露”的手法,反而收到了比痛骂更强烈的效果。
整首诗内容深厚,感情沉郁。前半以虚写实,从虚拟的景象中再现出真实的历史画面;后半夹叙夹议,却又和一般抽象的议论不同。它用历史事实说明了褒贬之意。末尾用谯周和诸葛亮作对比,进一步显示了诸葛亮系蜀国安危于一身的独特地位,也加深了读者对诸葛亮的敬仰。
拓展阅读:温庭筠简介
温庭筠(wēn tíng yún),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为放浪。他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jiàn)助教。
《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著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居江淮,后定居于鄠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相貌奇丑,人称“温钟馗”。早年苦心学文,年轻时即以词赋兼工,才思敏捷知名。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
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子》,原本不传,《太平广记》引录甚多。
温庭筠的先世温彦博虽是宰相,而温庭筠是温彦博的裔孙。可是,到了温庭筠的时候,其家世已衰微。温庭筠与令狐绹之子令狐滈友好,经常出入于相府。同时与段成式两家颇睦,互通诗文,辑为《汉上题襟集》,温庭筠遂将女儿嫁给了段成式之子段安节。
温庭筠诗风上承南北朝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温庭筠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他著有《握兰》、词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现存的《花间集》收集了66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温庭筠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今存310余首,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彦、吴文英等多受他影响。
篇3:温庭筠《经五丈原》翻译
温庭筠《经五丈原》翻译
温庭筠的《经五丈原》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惋惜与竭智尽忠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对后主刘禅和谯周的投降误国作了辛辣的嘲讽。作品风格遒劲,气势雄浑,感情沉重,含蕴深厚。
版本一
过五丈原⑴
铁马云雕久绝尘⑵,柳阴高压汉营春⑶。
天晴杀气屯关右⑷,夜半妖星照渭滨⑸。
下国卧龙空误主⑹,中原逐鹿不因人⑺。
象床锦帐无言语⑻,从此谯周是老臣⑼。[1]
版本二
经五丈原⑴
铁马云雕久绝尘⑵,柳营高压汉宫春⑶。
天清杀气屯关右⑷,夜半妖星照渭滨⑸。
下国卧龙空寤主⑹,中原得鹿不由人⑺。
象床宝帐无言语⑻,从此谯周是老臣⑼。
【注释】
⑴过:一本作“经”。五丈原: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用武、劳竭命陨的古战场,遗址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南斜谷口西侧。
⑵铁马:铁骑,指强大的军队。云雕:指画有虎熊与鹰隼的旗帜。绝尘:指行军速度极快。雕:一本作“骓”。久:一本作“共”。
⑶柳阴:一本作“柳营”,即细柳营,西汉周亚夫屯兵之地,这里比喻诸葛亮的军营。汉宫:指西汉长安宫殿。营:一本作“宫”。
⑷杀气:战争氛围。关右:函谷关以西的地方,在今陕西省中部地区。晴:一本作“清”。
⑸妖星:古人认为天上若有彗星或流星一类的东西出现,就预示着灾难的降临。
⑹下国:指偏处西南的蜀国。卧龙:指诸葛亮。误:一本作“寤”。
⑺中原逐鹿:争夺政权,典出《史记·淮阴侯列传》。逐:一本作“得”,得鹿比喻在夺取政权的斗争中获得胜利。因:一本作“由”。
⑻象床锦帐:五丈原诸葛亮祠庙中神龛里的摆设。锦:一本作“宝”。
⑼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今四川阆中)人,曾任蜀汉光禄大夫,在诸葛亮死后深得后主刘禅宠信。蜀汉炎兴元年(263年)魏入蜀,劝刘禅降魏,遂被封为阳城亭侯。在晋官至散骑常侍。老:一本作“旧”。
【翻译】
云旗飘战马嘶尘头滚滚,大军浩荡直奔长安古城。
函谷关西战鼓号角正响,一颗将星坠落渭水之滨。
蜀国卧龙空自忠心耿耿,统一大业终究难以完成。
神龛里的遗像默默无语,只好让那谯周随意而行。
拓展阅读:《经五丈原》赏析
此诗开头气势凌厉。蜀汉雄壮的铁骑,高举着绘有熊虎和鸷鸟的战旗,以排山倒海之势,飞速北进,威震中原。“高压”一词本很抽象,但由于前有铁马、云雕、柳营等形象做铺垫,便使人产生一种大军压境恰似泰山压顶般的真实感。“柳营”这个典故,把诸葛亮比作西汉初年治军有方的周亚夫,表现出敬慕之情。三、四两句笔挟风云,气势悲怆。“天晴杀气”,既点明秋高气爽的季节,又暗示战云密布,军情十分紧急。在这样关键的时刻,灾难却降临到诸葛亮头上。相传诸葛亮死时,其夜有大星“赤而芒角”,坠落在渭水之南。“妖星”一词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无比痛惜。
前四句全是写景,诗行与诗行之间跳跃、飞动。首联写春,颔联便跳写秋。第三句写白昼,第四句又转写夜间。仅用几组典型画面,便概括了诸葛亮最后一百多天里运筹帷幄、未捷身死的情形,慷慨悲壮,深沉动人,跌宕起伏,摇曳多姿。温庭筠诗本以侧艳为工,而此篇能以风骨遒劲见长,确是难得。后四句纯是议论,以历史事实为据,悲切而中肯。
诸葛亮竭智尽忠,却无法使后主刘禅从昏庸中醒悟过来,他对刘禅的开导、规劝没有起什么用。一个“空”字包蕴着无穷感慨。“不因人”正照应“空误主”。作为辅弼,诸葛亮鞠躬尽瘁,然而时势如此,他实在难以北取中原,统一中国。诗人对此深为叹惋。诸葛亮一死,蜀汉国势便江河日下。可是供奉在祠庙中的诸葛亮像已无言可说,无计可施了。这是诗人从面前五丈原的诸葛亮庙生发开去的。谯周是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在他的怂恿下,后主降魏。“老臣”两字,本是杜甫对诸葛亮的赞誉:“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用在这里,讽刺性很强。诗人暗暗地把谯周误国降魏和诸葛亮匡世扶主作了对比,读者自然可以想象到后主的昏庸和谯周的卑劣了。沈德潜为此句旁批说:“诮之比于痛骂”(《唐诗别裁》)。诗人用“含而不露”的手法,反而收到了比痛骂更强烈的效果。
整首诗内容深厚,感情沉郁。前半以虚写实,从虚拟的景象中再现出真实的历史画面;后半夹叙夹议,却又和一般抽象的议论不同。它用历史事实说明了褒贬之意。末尾用谯周和诸葛亮作对比,进一步显示了诸葛亮系蜀国安危于一身的独特地位,也加深了读者对诸葛亮的敬仰。
篇4:温庭筠《经五丈原》原文
温庭筠《经五丈原》原文
温庭筠的《经五丈原》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惋惜与竭智尽忠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对后主刘禅和谯周的投降误国作了辛辣的嘲讽。作品风格遒劲,气势雄浑,感情沉重,含蕴深厚。
版本一
过五丈原⑴
铁马云雕久绝尘⑵,柳阴高压汉营春⑶。
天晴杀气屯关右⑷,夜半妖星照渭滨⑸。
下国卧龙空误主⑹,中原逐鹿不因人⑺。
象床锦帐无言语⑻,从此谯周是老臣⑼。[1]
版本二
经五丈原⑴
铁马云雕久绝尘⑵,柳营高压汉宫春⑶。
天清杀气屯关右⑷,夜半妖星照渭滨⑸。
下国卧龙空寤主⑹,中原得鹿不由人⑺。
象床宝帐无言语⑻,从此谯周是老臣⑼。
【注释】
⑴过:一本作“经”。五丈原: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用武、劳竭命陨的古战场,遗址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南斜谷口西侧。
⑵铁马:铁骑,指强大的军队。云雕:指画有虎熊与鹰隼的旗帜。绝尘:指行军速度极快。雕:一本作“骓”。久:一本作“共”。
⑶柳阴:一本作“柳营”,即细柳营,西汉周亚夫屯兵之地,这里比喻诸葛亮的军营。汉宫:指西汉长安宫殿。营:一本作“宫”。
⑷杀气:战争氛围。关右:函谷关以西的地方,在今陕西省中部地区。晴:一本作“清”。
⑸妖星:古人认为天上若有彗星或流星一类的东西出现,就预示着灾难的降临。
⑹下国:指偏处西南的蜀国。卧龙:指诸葛亮。误:一本作“寤”。
⑺中原逐鹿:争夺政权,典出《史记·淮阴侯列传》。逐:一本作“得”,得鹿比喻在夺取政权的斗争中获得胜利。因:一本作“由”。
⑻象床锦帐:五丈原诸葛亮祠庙中神龛里的摆设。锦:一本作“宝”。
⑼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今四川阆中)人,曾任蜀汉光禄大夫,在诸葛亮死后深得后主刘禅宠信。蜀汉炎兴元年(263年)魏入蜀,劝刘禅降魏,遂被封为阳城亭侯。在晋官至散骑常侍。老:一本作“旧”。
【白话译文】
云旗飘战马嘶尘头滚滚,大军浩荡直奔长安古城。
函谷关西战鼓号角正响,一颗将星坠落渭水之滨。
蜀国卧龙空自忠心耿耿,统一大业终究难以完成。
神龛里的遗像默默无语,只好让那谯周随意而行。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题表明此诗是诗人路过五丈原时因怀念蜀汉名相诸葛亮而作。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年)春,诸葛亮率兵伐魏,在五丈原屯兵,与魏军相持于渭水南岸达一百多天。八月,遂病死军中。一代名相,壮志未酬,常引起后人的无穷感慨。杜甫曾为此写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温庭筠也出于这种惋惜的心情,当路过五丈原诸葛亮祠庙时,写了这首诗。
【赏析】
此诗开头气势凌厉。蜀汉雄壮的铁骑,高举着绘有熊虎和鸷鸟的战旗,以排山倒海之势,飞速北进,威震中原。“高压”一词本很抽象,但由于前有铁马、云雕、柳营等形象做铺垫,便使人产生一种大军压境恰似泰山压顶般的真实感。“柳营”这个典故,把诸葛亮比作西汉初年治军有方的周亚夫,表现出敬慕之情。三、四两句笔挟风云,气势悲怆。“天晴杀气”,既点明秋高气爽的季节,又暗示战云密布,军情十分紧急。在这样关键的时刻,灾难却降临到诸葛亮头上。相传诸葛亮死时,其夜有大星“赤而芒角”,坠落在渭水之南。“妖星”一词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无比痛惜。
前四句全是写景,诗行与诗行之间跳跃、飞动。首联写春,颔联便跳写秋。第三句写白昼,第四句又转写夜间。仅用几组典型画面,便概括了诸葛亮最后一百多天里运筹帷幄、未捷身死的情形,慷慨悲壮,深沉动人,跌宕起伏,摇曳多姿。温庭筠诗本以侧艳为工,而此篇能以风骨遒劲见长,确是难得。后四句纯是议论,以历史事实为据,悲切而中肯。
篇5:温庭筠《经五丈原》解析
温庭筠《经五丈原》解析
《经五丈原》
温庭筠
铁马云雕共绝尘,
柳阴高压汉营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
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
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宝帐无言语,
从此谯周是老臣。
解析
这篇诗,开头就好。
写诗要有“抽象”的功夫。抽象,不是平常说的抽象,而是说,把万象中最典型的一二抽出来。譬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好在哪呢?好在删。不是要在天理流行处添得一毫,而是把千形万象都删去,只留下最典型的一分。春天的景象有万种,都删去,只留杨柳,又用依依形容。杨柳是极简,依依是极奢。若不如此,春日的万种好,哪能四字说尽。杨柳依依,就尽了。冬天的景象有万种,都删去,只留雨雪。则春温冬杀,毕见无遗。
懂画漫画的人,不必鼻子眉毛都画,人人皆有的地方,不是特色,只消一两笔,勾出典型,则神采跃然。
铁马、云雕,两个词,将五丈原的'典型抓稳了。五丈原的树、五丈原的草、五丈原的流水山谷,都不必写。
写兵戈之气,铁马是典型。陆游“铁马冰河入梦来”,高明之处在于把“铁马”、“冰河”相连属。“铁马云雕”也一样。
这正是诗人笔夺天工的地方。天地间万物,被他提笔刊落,只留一两样,境界就出来了。
共绝尘,共字好,一种说法是“久绝尘”,久不如共。
“共”还可以换成“两”,共绝尘就是两绝尘,铁马绝尘,云雕亦绝尘。铁马是陆上绝尘,云雕是天上绝尘。陆上绝尘犹可追,天上绝尘无从觅。
但那些都是明处的绝尘。暗处的绝尘,是蜀汉丞相诸葛亮。 绝尘者,弃绝尘寰也。
杜甫诗: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开是昨开、今开,也是菊开、泪开。一系是无论孑身漂泊万方,如舟如萍,终系故园如一。而此诗“共绝尘”者,又岂止铁马云雕!故知,两绝尘,不如共绝尘。
温八叉之开笔,无比惊艳。
柳阴高压汉营春。
柳阴,是阴柔之象。春日之象,桃红是阳,柳绿是阴。柳阴,则是重阴。徐俯“小舟撑出柳阴来”,贺知章“万条垂下绿丝绦”,何等闲逸。柳阴在诗中多是逸笔。但这里不一样——柳阴高压汉营春!
柳阴不高。小舟撑出,不过一篙;万条垂下,至多数丈。如此尚能“高压”,可征汉营春气之低郁。
汉营,在卦为《师》。柳阴高压,重阴居孤阳之上,乃《师》之六三:师或舆尸,凶。
大军要载着尸体归来了。
《周易本义》曰:“舆尸,谓师徒挠败,舆尸而归也。以阴居阳,才弱志刚,不中不正,而犯非其分,故其象占如此。《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此句七字,有柳阴,有春。原是淑气清和之态,温八叉添“高压汉营”四字,气象陡转,笔力之惊人有如此。
天清杀气屯关右。
虽然柳阴高压,毕竟淑气清和。颔联先下“天清”二字。
写肃杀,偏用清和点衬,是大手笔。
庸俗的手笔怎样?
——天昏杀气屯关右。
——天曛杀气屯关右。
——黯天杀气屯关右。
如此,则较“天清”失之远矣。谁说忠臣死了就要阴风怒号云霾遮天?
依然天清,依然春煦。而肃杀之气,已暗自结凝。
杀气,就是兵气。
杀气和兵气,俱是虚。兵气,是实之虚,杀气,是虚之虚。
江总:“长城兵气寒,饮马讵为难。”不宜用杀气,写的不是死生之事,天寒,虽有兵革,却无杀机。
王贞白:“鼓声遥赤塞,兵气远冲天。”也不宜用杀气。鼓是实,兵亦是实,若作杀气,则外露。
今人陈永正:“荣谢匆匆武士魂,那能兵气化氤氲”,写樱花,也是兵气。武士魂是虚,要将一物来比拟,以虚比虚,未若以实比虚,故兵气胜杀气。杀气露骨,坏七绝之蕴藉。
但温八叉此句,端宜杀气,不宜兵气。何哉?
屯之一字,即是说兵。兵气屯关右,即屯兵关右,索然寡味。杀气屯关右,凛然生动。欧阳修《醉翁亭记》初稿,“酿泉为酒,泉冽而酒香”,后改为“泉香而酒冽”则佳,其理一也。
夜半妖星照渭滨。
夜半对天清。气对时,活泛。属对不能死,死则合掌。妖星对杀气,大佳。气是虚,星是实。杀是虚,妖是实。无物名杀,有物名妖。虽无物名杀,有兵在,自然有杀,似虚反实。虽有物名妖,却出于想象,似实反虚。杀气屯,是假;妖星照,是真。
太公昔钓渭水,妖星夜照其滨。此处“渭滨”,既可作实解,又可作虚解。作虚解,则令人遥想昔年之姜尚。“夜半妖星照渭滨”,此种诡警,唐诗少见。
绝尘、高压、杀气、妖星,都点出一个字:死。
颔联写景,颈联议论,是七律最常规的写法。庸手逢此,写景俗,议论亦俗。而高手每能翻出新意。
下国卧龙空寤主。
下国,就是小国。龙卧于小国,或跃在渊,其志难申。
寤,寐觉而有言曰寤。做梦惊醒,记得清清楚楚。
龙卧下国,梦先主而惊觉。隐括《前出师表》“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中原得鹿不由人。
下国对中原,极工。工至极处,便近合掌。卧龙对得鹿,活泼。卧龙是偏正,得鹿是动宾,但分开看,卧与得,俱动词;龙与鹿,俱名词,俱动物。下国卧龙,是人;中原得鹿,是事;以事对人,本有过宽之嫌,但掰开看,字字稳,挑剔不得。巨匠逞才,往往如此。更难的,偏偏是流水对。这样写诗,真是要打死一万个庸才草包了。
李义山“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上句写诸葛孔明之高才,下句写汉室复兴之无望,造意与八叉几同。“关张无命欲何如”,即“中原得鹿不由人”。“下国卧龙空寤主”,即“管乐有才真不忝”,几乎一模一样的意思,竟能写出全然不同的句子,可谓神奇。义山是绝世天才,此联也极有名,而悲怆浩叹之意,终于此处略逊。
颈联议论,尾联首句是描写:
象床宝帐无言语。
象床,即象牙雕镂之床。写其尊贵。
换个诗人,可能写“象床宝帐音声寂”。音声寂和无言语,一个意思。傅玄《朝时篇》:“形影虽仿佛,音声寂无达。纤弦感促柱,触之哀声发。”
但这里却不宜用“音声寂”。因为“象床宝帐”是诗的语言,“音声寂”也是诗的语言。“象床宝帐”是雕镂,“音声寂”也是雕镂。重重雕镂,情意有隔,不似从肺腑逼出。作诗至此,高明炫尽,不容再杂入机巧,若更作雕镂之语,则难免“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之讥。
倒不如大白话。所谓“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呼天呼父母之语,自肺腑迸出,不假修饰。故“无言语”好。
从此谯周是老臣。
此结有万钧之力。
谯周而为老臣,则蜀汉于今更无人矣。蜀汉今既无人,昔则有人。谁人耶?诸葛孔明一人而已。
武王有乱臣十人,舜有五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昔蜀汉之存,端赖诸葛孔明一人之力,所谓鞠躬而尽形寿,只手以挽狂澜者也。
写至“象床宝帐无言语”,叙事已臻其极,无更进之余地,若更写舆尸以归、后人怀想,则笔势走老,衰颓不堪。故知写诗的天才,不在诗中,乃在诗外,三分在警句,七分在佳构。八叉乃笔锋一转,唯写谯周,不复着笔孔明。不复着笔孔明者,以蜀汉再无孔明矣。言蜀汉再无孔明,则所有平章悉皆失色,不容更赞一辞。
篇6:经五丈原 温庭筠阅读答案
温庭筠的《经五丈原》风格遒劲,气势雄浑,感情沉重,含蕴深厚。
经五丈原
温庭筠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气杀屯关右,夜半妖星①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②不由人。
象床宝帐③无言语,从此谯周④是老臣。
【注】
①妖星:相传诸葛亮死时,其夜有大星“赤而芒角”,坠落在渭水之南。②得鹿:“鹿”谐音“禄”。“得鹿”比喻在政权的斗争中获得胜利。③象床宝帐:五丈原诸葛亮祠庙中神龛里的摆设。④谯周: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在他的怂恿下,后主降魏。
1.请简析“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诗的尾联“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析其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4分)①表达了诗人无限感慨,无限惋惜,无比遗憾的心情。②“空”字蕴含着无穷感慨,诸葛亮的思诚,唤不醒昏庸的蜀后主,“不由人”包含着对蜀国灭亡的无奈与遗憾。
2.(4分)采用丁对比的手法。诗人把谯周误国降魏和诸葛亮匡世扶主做了对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诸诸葛亮的崇敬,对昏庸的蜀后主和卑劣的谯周的讽刺。
二
(1)从内容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诗。从诗题和诗的内容看,这首诗是怀念________而作。
(2)从内容上看,前四句全是_________,仅用几组_________画面,便概括主要人物最后一百多天里运筹帷幄,未捷身死的情形。后四句纯是__________,以_________为据,悲切而中肯。表明诗人凭吊这位历史人物时的心情是十分______的。
(3)从写法上看,整首诗内容深厚,感情沉郁。前半部分运用__________的写法,后半部分运用______________的写法,加深了读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参考答案
(1)咏史诸葛亮(2)写景典型议论历史事实惋惜(3)以虚写实夹叙夹议
篇7:经五丈原 温庭筠阅读答案
此诗开头气势凌厉。蜀汉雄壮的铁骑,高举着绘有熊虎和鸷鸟的战旗,以排山倒海之势,飞速北进,威震中原。“高压”一词本很抽象,但由于前有铁马、云雕、柳营等形象做铺垫,便使人产生一种大军压境恰似泰山压顶般的真实感。“柳营”这个典故,把诸葛亮比作西汉初年治军有方的周亚夫,表现出敬慕之情。三、四两句笔挟风云,气势悲怆。“天晴杀气”,既点明秋高气爽的季节,又暗示战云密布,军情十分紧急。在这样关键的时刻,灾难却降临到诸葛亮头上。相传诸葛亮死时,其夜有大星“赤而芒角”,坠落在渭水之南。“妖星”一词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无比痛惜。
前四句全是写景,诗行与诗行之间跳跃、飞动。首联写春,颔联便跳写秋。第三句写白昼,第四句又转写夜间。仅用几组典型画面,便概括了诸葛亮最后一百多天里运筹帷幄、未捷身死的情形,慷慨悲壮,深沉动人,跌宕起伏,摇曳多姿。温庭筠诗本以侧艳为工,而此篇能以风骨遒劲见长,确是难得。后四句纯是议论,以历史事实为据,悲切而中肯。
诸葛亮竭智尽忠,却无法使后主刘禅从昏庸中醒悟过来,他对刘禅的开导、规劝没有起什么用。一个“空”字包蕴着无穷感慨。“不因人”正照应“空误主”。作为辅弼,诸葛亮鞠躬尽瘁,然而时势如此,他实在难以北取中原,统一中国。诗人对此深为叹惋。诸葛亮一死,蜀汉国势便江河日下。可是供奉在祠庙中的诸葛亮像已无言可说,无计可施了。这是诗人从面前五丈原的诸葛亮庙生发开去的。谯周是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在他的怂恿下,后主降魏。“老臣”两字,本是杜甫对诸葛亮的赞誉:“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用在这里,讽刺性很强。诗人暗暗地把谯周误国降魏和诸葛亮匡世扶主作了对比,读者自然可以想象到后主的昏庸和谯周的卑劣了。沈德潜为此句旁批说:“诮之比于痛骂”(《唐诗别裁》)。诗人用“含而不露”的手法,反而收到了比痛骂更强烈的效果。
整首诗内容深厚,感情沉郁。前半以虚写实,从虚拟的景象中再现出真实的历史画面;后半夹叙夹议,却又和一般抽象的议论不同。它用历史事实说明了褒贬之意。末尾用谯周和诸葛亮作对比,进一步显示了诸葛亮系蜀国安危于一身的独特地位,也加深了读者对诸葛亮的敬仰。
篇8:《经五丈原》温庭筠唐诗鉴赏
《经五丈原》温庭筠唐诗鉴赏
【原文】
版本一
过五丈原⑴
铁马云雕久绝尘⑵,柳阴高压汉营春⑶。
天晴杀气屯关右⑷,夜半妖星照渭滨⑸。
下国卧龙空误主⑹,中原逐鹿不因人⑺。
象床锦帐无言语⑻,从此谯周是老臣⑼。[1]
版本二
经五丈原⑴
铁马云雕久绝尘⑵,柳营高压汉宫春⑶。
天清杀气屯关右⑷,夜半妖星照渭滨⑸。
下国卧龙空寤主⑹,中原得鹿不由人⑺。
象床宝帐无言语⑻,从此谯周是老臣⑼。
【注释】
⑴过:一本作“经”。五丈原: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用武、劳竭命陨的古战场,遗址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南斜谷口西侧。
⑵铁马:铁骑,指强大的军队。云雕:指画有虎熊与鹰隼的旗帜。绝尘:指行军速度极快。雕:一本作“骓”。久:一本作“共”。
⑶柳阴:一本作“柳营”,即细柳营,西汉周亚夫屯兵之地,这里比喻诸葛亮的军营。汉宫:指西汉长安宫殿。营:一本作“宫”。
⑷杀气:战争氛围。关右:函谷关以西的地方,在今陕西省中部地区。晴:一本作“清”。
⑸妖星:古人认为天上若有彗星或流星一类的东西出现,就预示着灾难的`降临。
⑹下国:指偏处西南的蜀国。卧龙:指诸葛亮。误:一本作“寤”。
⑺中原逐鹿:争夺政权,典出《史记·淮阴侯列传》。逐:一本作“得”,得鹿比喻在夺取政权的斗争中获得胜利。因:一本作“由”。
⑻象床锦帐:五丈原诸葛亮祠庙中神龛里的摆设。锦:一本作“宝”。
⑼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今四川阆中)人,曾任蜀汉光禄大夫,在诸葛亮死后深得后主刘禅宠信。蜀汉炎兴元年(263年)魏入蜀,劝刘禅降魏,遂被封为阳城亭侯。在晋官至散骑常侍。老:一本作“旧”。
【白话译文】
云旗飘战马嘶尘头滚滚,大军浩荡直奔长安古城。
函谷关西战鼓号角正响,一颗将星坠落渭水之滨。
蜀国卧龙空自忠心耿耿,统一大业终究难以完成。
神龛里的遗像默默无语,只好让那谯周随意而行。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题表明此诗是诗人路过五丈原时因怀念蜀汉名相诸葛亮而作。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年)春,诸葛亮率兵伐魏,在五丈原屯兵,与魏军相持于渭水南岸达一百多天。八月,遂病死军中。一代名相,壮志未酬,常引起后人的无穷感慨。杜甫曾为此写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温庭筠也出于这种惋惜的心情,当路过五丈原诸葛亮祠庙时,写了这首诗。
【赏析】
此诗开头气势凌厉。蜀汉雄壮的铁骑,高举着绘有熊虎和鸷鸟的战旗,以排山倒海之势,飞速北进,威震中原。“高压”一词本很抽象,但由于前有铁马、云雕、柳营等形象做铺垫,便使人产生一种大军压境恰似泰山压顶般的真实感。“柳营”这个典故,把诸葛亮比作西汉初年治军有方的周亚夫,表现出敬慕之情。三、四两句笔挟风云,气势悲怆。“天晴杀气”,既点明秋高气爽的季节,又暗示战云密布,军情十分紧急。在这样关键的时刻,灾难却降临到诸葛亮头上。相传诸葛亮死时,其夜有大星“赤而芒角”,坠落在渭水之南。“妖星”一词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无比痛惜。
前四句全是写景,诗行与诗行之间跳跃、飞动。首联写春,颔联便跳写秋。第三句写白昼,第四句又转写夜间。仅用几组典型画面,便概括了诸葛亮最后一百多天里运筹帷幄、未捷身死的情形,慷慨悲壮,深沉动人,跌宕起伏,摇曳多姿。温庭筠诗本以侧艳为工,而此篇能以风骨遒劲见长,确是难得。后四句纯是议论,以历史事实为据,悲切而中肯。
诸葛亮竭智尽忠,却无法使后主刘禅从昏庸中醒悟过来,他对刘禅的开导、规劝没有起什么用。一个“空”字包蕴着无穷感慨。“不因人”正照应“空误主”。作为辅弼,诸葛亮鞠躬尽瘁,然而时势如此,他实在难以北取中原,统一中国。诗人对此深为叹惋。诸葛亮一死,蜀汉国势便江河日下。可是供奉在祠庙中的诸葛亮像已无言可说,无计可施了。这是诗人从面前五丈原的诸葛亮庙生发开去的。谯周是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在他的怂恿下,后主降魏。“老臣”两字,本是杜甫对诸葛亮的赞誉:“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用在这里,讽刺性很强。诗人暗暗地把谯周误国降魏和诸葛亮匡世扶主作了对比,读者自然可以想象到后主的昏庸和谯周的卑劣了。沈德潜为此句旁批说:“诮之比于痛骂”(《唐诗别裁》)。诗人用“含而不露”的手法,反而收到了比痛骂更强烈的效果。
整首诗内容深厚,感情沉郁。前半以虚写实,从虚拟的景象中再现出真实的历史画面;后半夹叙夹议,却又和一般抽象的议论不同。它用历史事实说明了褒贬之意。末尾用谯周和诸葛亮作对比,进一步显示了诸葛亮系蜀国安危于一身的独特地位,也加深了读者对诸葛亮的敬仰。
篇9:温庭筠《过五丈原》
铁马云雕共绝尘,
柳阴高压汉营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
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
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宝帐无言语,
从此谯周是老臣。
这篇诗,开头就好。
写诗要有“抽象”的功夫。抽象,不是平常说的抽象,而是说,把万象中最典型的一二抽出来。譬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好在哪呢?好在删。不是要在天理流行处添得一毫,而是把千形万象都删去,只留下最典型的一分。春天的景象有万种,都删去,只留杨柳,又用依依形容。杨柳是极简,依依是极奢。若不如此,春日的万种好,哪能四字说尽。杨柳依依,就尽了。冬天的景象有万种,都删去,只留雨雪。则春温冬杀,毕见无遗。
懂画漫画的人,不必鼻子眉毛都画,人人皆有的地方,不是特色,只消一两笔,勾出典型,则神采跃然。
铁马、云雕,两个词,将五丈原的典型抓稳了。五丈原的树、五丈原的草、五丈原的流水山谷,都不必写。
写兵戈之气,铁马是典型。陆游“铁马冰河入梦来”,高明之处在于把“铁马”、“冰河”相连属。“铁马云雕”也一样。
这正是诗人笔夺天工的'地方。天地间万物,被他提笔刊落,只留一两样,境界就出来了。
共绝尘,共字好,一种说法是“久绝尘”,久不如共。
“共”还可以换成“两”,共绝尘就是两绝尘,铁马绝尘,云雕亦绝尘。铁马是陆上绝尘,云雕是天上绝尘。陆上绝尘犹可追,天上绝尘无从觅。
但那些都是明处的绝尘。暗处的绝尘,是蜀汉丞相诸葛亮。 绝尘者,弃绝尘寰也。
杜甫诗: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开是昨开、今开,也是菊开、泪开。一系是无论孑身漂泊万方,如舟如萍,终系故园如一。而此诗“共绝尘”者,又岂止铁马云雕!故知,两绝尘,不如共绝尘。
温八叉之开笔,无比惊艳。
柳阴高压汉营春。
柳阴,是阴柔之象。春日之象,桃红是阳,柳绿是阴。柳阴,则是重阴。徐俯“小舟撑出柳阴来”,贺知章“万条垂下绿丝绦”,何等闲逸。柳阴在诗中多是逸笔。但这里不一样——柳阴高压汉营春!
柳阴不高。小舟撑出,不过一篙;万条垂下,至多数丈。如此尚能“高压”,可征汉营春气之低郁。
汉营,在卦为《师》。柳阴高压,重阴居孤阳之上,乃《师》之六三:师或舆尸,凶。
大军要载着尸体归来了。
《周易本义》曰:“舆尸,谓师徒挠败,舆尸而归也。以阴居阳,才弱志刚,不中不正,而犯非其分,故其象占如此。《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此句七字,有柳阴,有春。原是淑气清和之态,温八叉添“高压汉营”四字,气象陡转,笔力之惊人有如此。
天清杀气屯关右。
虽然柳阴高压,毕竟淑气清和。颔联先下“天清”二字。
写肃杀,偏用清和点衬,是大手笔。
庸俗的手笔怎样?
——天昏杀气屯关右。
——天曛杀气屯关右。
——黯天杀气屯关右。
如此,则较“天清”失之远矣。谁说忠臣死了就要阴风怒号云霾遮天?
依然天清,依然春煦。而肃杀之气,已暗自结凝。
杀气,就是兵气。
杀气和兵气,俱是虚。兵气,是实之虚,杀气,是虚之虚。
江总:“长城兵气寒,饮马讵为难。”不宜用杀气,写的不是死生之事,天寒,虽有兵革,却无杀机。
王贞白:“鼓声遥赤塞,兵气远冲天。”也不宜用杀气。鼓是实,兵亦是实,若作杀气,则外露。
今人陈永正:“荣谢匆匆武士魂,那能兵气化氤氲”,写樱花,也是兵气。武士魂是虚,要将一物来比拟,以虚比虚,未若以实比虚,故兵气胜杀气。杀气露骨,坏七绝之蕴藉。
但温八叉此句,端宜杀气,不宜兵气。何哉?
屯之一字,即是说兵。兵气屯关右,即屯兵关右,索然寡味。杀气屯关右,凛然生动。欧阳修《醉翁亭记》初稿,“酿泉为酒,泉冽而酒香”,后改为“泉香而酒冽”则佳,其理一也。
夜半妖星照渭滨。
夜半对天清。气对时,活泛。属对不能死,死则合掌。妖星对杀气,大佳。气是虚,星是实。杀是虚,妖是实。无物名杀,有物名妖。虽无物名杀,有兵在,自然有杀,似虚反实。虽有物名妖,却出于想象,似实反虚。杀气屯,是假;妖星照,是真。
太公昔钓渭水,妖星夜照其滨。此处“渭滨”,既可作实解,又可作虚解。作虚解,则令人遥想昔年之姜尚。“夜半妖星照渭滨”,此种诡警,唐诗少见。
绝尘、高压、杀气、妖星,都点出一个字:死。
颔联写景,颈联议论,是七律最常规的写法。庸手逢此,写景俗,议论亦俗。而高手每能翻出新意。
下国卧龙空寤主。
下国,就是小国。龙卧于小国,或跃在渊,其志难申。
寤,寐觉而有言曰寤。做梦惊醒,记得清清楚楚。
龙卧下国,梦先主而惊觉。隐括《前出师表》“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中原得鹿不由人。
下国对中原,极工。工至极处,便近合掌。卧龙对得鹿,活泼。卧龙是偏正,得鹿是动宾,但分开看,卧与得,俱动词;龙与鹿,俱名词,俱动物。下国卧龙,是人;中原得鹿,是事;以事对人,本有过宽之嫌,但掰开看,字字稳,挑剔不得。巨匠逞才,往往如此。更难的,偏偏是流水对。这样写诗,真是要打死一万个庸才草包了。
李义山“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上句写诸葛孔明之高才,下句写汉室复兴之无望,造意与八叉几同。“关张无命欲何如”,即“中原得鹿不由人”。“下国卧龙空寤主”,即“管乐有才真不忝”,几乎一模一样的意思,竟能写出全然不同的句子,可谓神奇。义山是绝世天才,此联也极有名,而悲怆浩叹之意,终于此处略逊。
颈联议论,尾联首句是描写:
象床宝帐无言语。
象床,即象牙雕镂之床。写其尊贵。
换个诗人,可能写“象床宝帐音声寂”。音声寂和无言语,一个意思。傅玄《朝时篇》:“形影虽仿佛,音声寂无达。纤弦感促柱,触之哀声发。”
但这里却不宜用“音声寂”。因为“象床宝帐”是诗的语言,“音声寂”也是诗的语言。“象床宝帐”是雕镂,“音声寂”也是雕镂。重重雕镂,情意有隔,不似从肺腑逼出。作诗至此,高明炫尽,不容再杂入机巧,若更作雕镂之语,则难免“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之讥。
倒不如大白话。所谓“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呼天呼父母之语,自肺腑迸出,不假修饰。故“无言语”好。
从此谯周是老臣。
此结有万钧之力。
谯周而为老臣,则蜀汉于今更无人矣。蜀汉今既无人,昔则有人。谁人耶?诸葛孔明一人而已。
武王有乱臣十人,舜有五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昔蜀汉之存,端赖诸葛孔明一人之力,所谓鞠躬而尽形寿,只手以挽狂澜者也。
写至“象床宝帐无言语”,叙事已臻其极,无更进之余地,若更写舆尸以归、后人怀想,则笔势走老,衰颓不堪。故知写诗的天才,不在诗中,乃在诗外,三分在警句,七分在佳构。八叉乃笔锋一转,唯写谯周,不复着笔孔明。不复着笔孔明者,以蜀汉再无孔明矣。言蜀汉再无孔明,则所有平章悉皆失色,不容更赞一辞。
拓展阅读:温庭筠的经典名句
1、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2、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3、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4、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
5、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6、河源怒触风如刀,剪断朔云天更高。
7、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8、芳草无情人自迷。
9、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
10、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12、碧天如水夜云轻。
13、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14、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15、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16、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17.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18.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19.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20.寂寞游人寒食后,夜来风雨送梨花。
篇10:经五丈原·温庭筠阅读理解答案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天清气杀屯关右,夜半妖星①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②不由人。象床宝帐③无言语,从此谯周④是老臣。
【注】
①妖星:相传诸葛亮死时,其夜有大星“赤而芒角”,坠落在渭水之南。
②得鹿:“鹿”谐音“禄”。“得鹿”比喻在政权的斗争中获得胜利。
③象床宝帐:五丈原诸葛亮祠庙中神龛里的摆设。
④谯周: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在他的怂恿下,后主降魏。
8.本诗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作简要分析。(6分)
9.试分析本诗中“下国卧龙空寤主”与《蜀相》中“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空”字的异同。(5分)
答案:
8、
①第一二联将蜀军大军压境的气势与妖星照渭滨的不祥之兆进行对比。
②“下国卧龙空寤主”将诸葛亮的竭忠尽职与后主的昏庸无能进行对比。
③“从此谯周是老臣”将谯周误国与诸葛亮匡世扶主进行对比。
9、相同:两处的“空”字均是“白白地”之意。(1分)
不同:本诗的“空”指诸葛亮空有一腔匡世扶主之志,却不能让后主刘禅醒悟过来。暗含对诸葛亮的'赞美和对刘禅的批评。(2分)《蜀相》中的“空”字,黄鹂空作好音,无人欣赏,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表达了诗人的哀伤惆怅之感。(2分)
★ 风起五丈原散文
★ 过分水岭古诗
【温庭筠《经五丈原》文学赏析(通用10篇)】相关文章:
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作文2023-02-16
温庭筠唐诗阅读2023-06-15
王之涣经典名篇2023-03-01
二年级作文ppt2022-04-29
现代诗歌经典名篇2022-05-08
鲁迅的随笔名篇2023-01-20
热爱祖国的古诗词2023-03-18
表现思念之情的古诗词2023-04-29
关于马的励志诗句有哪些2022-09-12
王勃的诗作2024-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