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顶,菩萨顶康熙,菩萨顶的意思,菩萨顶赏析((锦集12篇))由网友“太阳”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菩萨顶,菩萨顶康熙,菩萨顶的意思,菩萨顶赏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菩萨顶,菩萨顶康熙,菩萨顶的意思,菩萨顶赏析
菩萨顶,菩萨顶康熙,菩萨顶的意思,菩萨顶赏析 -诗词大全
菩萨顶作者:康熙 朝代:清 体裁:七绝 四十余年礼世伽,本来面目是天家。
清凉无物何所有,叶斗峰横问法华。
篇2:五台山菩萨顶导游词
五台山大多寺庙都建于北魏时期,这座寺庙修建于北魏太和五年,但在明清的时候又翻修过,所以咱们看到的是明清时代的风格。对面两做山峰所夹地方,眼睛所能看到高的地方就是五台山五座台顶高的一座北台叶斗峰,海拔为3061、1米,也是华北地区高的地方,被称为华北屋脊。
上面有两座寺庙,在五台山的五座台顶上每座台顶上都有文殊菩萨的一种化身,北台顶灵应寺内供奉的是无垢文殊,另一座是五爷庙,原来供奉于北台,这里是观看北台顶佳位置,可以在这儿照相。这个门叫大乘门,因为在佛教中分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小乘佛教比较狭隘,高果位只可以修行到罗汉,大乘佛教比较广泛,高果位可以修行到佛,所以现在大部分人信得都是大乘佛教。这个法轮是藏传佛教所特有的法器,又叫做转经筒,里面放有经书。
五台山寺庙
转的时候相当于在诵经,上面有观音菩萨的六字真言,嗡嘛咪呗昧哄,因为在以前在藏族信佛教的人很多,有许多人不识字,就以口念一遍这几个字,代表诵一遍经的意思,我们说法轮常转时来运转的意思,可以按顺时针方向转三圈,代表佛法僧三宝都转到了,同时也是为朋友家人自己祈福的。
咱们参观寺庙看中轴线上的主殿就可以了。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几乎每座寺庙都有文殊殿,这里之所以称为大呢,一是因为文殊菩萨在这里显现真容次数较多,二是因为这重大殿使用等级高,使用的是须弥座,汉白玉栏杆,屋顶上的走兽是七兽,该殿又叫做菩萨顶导游词。
篇3:五台山菩萨顶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您这此游览的导游员,叫蒙毅。首先我代表山西省友谊之旅旅行社欢迎您来参观菩萨顶。我在这里祝您玩得开心愉快,通过我的讲解,一定会使您不虚此行。
大家看,坐落在灵鹫峰上的这座金碧辉煌的寺庙就是素有喇嘛宫之称的菩萨顶。我们已经参观了许多寺庙,大家可能也发现了,大多是红墙灰瓦,,而菩萨顶却是红墙黄瓦。在古代中国,黄色是皇家专用的,可菩萨顶却用了黄琉璃瓦,,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考虑,等我们参观完寺庙,听了我的讲解,您自然会明白。
此寺创建于北魏,原叫大文殊院。相传唐太宗贞观五年,僧人法云想塑一尊文殊像,可不知道塑何职文殊。一天夜里,法云从长明灯下的蓝光中看见一尊文殊菩萨像,并由塑工塑成。传说这便是文殊菩萨显圣,展示真容,所以此寺又叫真容院,俗称菩萨顶。
寺庙经历代修补,尤其是1952年政府拨款补修了所有殿宇和牌楼、石阶等。现占地30亩,分前院、中院、后院和东配院四处院落,有殿堂楼房121间,是五台山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喇嘛寺院,殿宇云集,雄伟壮观,布局严谨,独具特色。我们从山麓仰望,阳光下飞檐斗拱,相托红墙黄瓦,金碧辉煌,象西藏布达拉宫,所以有喇嘛宫之称。菩萨顶在五台山有很高的地位,是黄庙首领庙。
大家请跟我往上走。
我们登上这高高的台阶,就进入寺庙了。这台阶、木牌坊、幡杆就是康熙皇帝看成龙头的地方。这里我们要让大家数一数,到底有多少台阶,等大家登上这高高的灵峰圣境,我会告诉大家关于这台阶,上面的石狮的说法和传说。
大家数清楚了吗?到底有多少台阶?
我告诉大家,寺庙门前的长长的台阶,一般都会与108有关,菩萨顶也不例外,也是108级台阶。佛家说,人生共有108种烦恼,把解脱烦恼之道称为“法门”。踏上一级台阶,意味着跨入一个法门,消除了一种烦恼。当您气喘吁吁地站在悬有“灵峰圣境”横匾的彩绘牌楼下面,远望周围林立的寺庙、翠绿的山色,您是不是已把人世间的108种烦恼全部踩在脚下,成了一个无忧无虑的人了呢?
我们再看台阶上这对石狮,仔细看过之后,您一定会发现左边这只没有舌头。原来啊,是它偷吃工人食物被割掉了舌头,一直饿着肚子蹲到现在。
这座四柱三门七楼的高大木牌楼是清代康熙五十三年所立。它色彩鲜艳,彩绘龙凤,造型优美,形象生动,结构合理,坚固精致,是五台山木牌楼之冠。
穿过天王殿,我们来到前院,院内古树参天,石碑林立,幽雅清静。我们面前的是大雄宝殿,是菩萨顶的主殿,寺内重要佛事活动一般都在这里举行,内供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和十八罗汉。
大雄宝殿右侧是带箭文殊殿。殿内骑狮文殊的肩上插有一支箭,传说是乾隆皇帝射的,不过我们现在看不到这支箭了,它以被前两世**取走了。
要说菩萨顶最有特色的建筑,还要数大雄宝殿后的文殊像。大家请跟我来。
我们面前的大殿就是文殊殿。大家看殿前台阶,有许多蜂窝状小眼。原来在殿檐中间的一块瓦上,不论春夏秋冬,也不论阴雨晴天,总是滴水不断,所以又称为滴水檐大殿。由于雨珠滴沥,落地柱石,嘀嗒有声,再加上注溅时水花在阳光下反射出五光十色的艳彩,形成五台山一大景观。您能猜猜为什么滴水不断吗?曾经有很多种说法,其实只是在檐下有一个存水槽之故。不过我们现在已看不到这一景观了,因年久失修和维修时没有注意保存,水槽已不存在了。
殿内原有三尊高约两米的铜质三大士像,就是正中文殊。左观音,右普贤。它们距今应该有四百多年了,是铜铸艺术的珍品,可惜这三尊名冠五台山的铜像,早已被毁。现在的塑像是1985年新塑的。大家仔细看,黄庙殿内的塑像与青庙有所不同,从塑像就可以分辨出是青庙还是黄庙。这里的菩萨像都有肩花,脸微侧,且有华丽的背光,这正是与青庙塑像的不同之处。
在后院,,还有明代万历年间铸造的大铜锅。大家看,如此巨大的铜锅一年也只是腊月初八煮腊八粥用一次。据说有一次小喇嘛因洗锅后,锅内表面结冰,还差点上不来呢,可见这铜锅有多大了。
佛教寺院都有一点神秘气氛,而殿顶的神兽仙人,更增加了一份神奇色彩。这些神兽是龙的儿子,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能力。把他们安置在殿顶是为了防火、避邪,又有龙凤象征和谐祥瑞。
菩萨顶之所以能保持黄庙领袖庙的地位,与清代康熙、乾隆几次来五台山住在菩萨顶有关。康熙在寺内留下了“五台圣境”御笔。大家看这石碑坊上四字就是康熙亲笔题字。
因西藏历来是政教合一的政权,所以清统治者极力笼络人心,以巩固对西藏的统治。这样,五台山黄庙就更加兴盛起来,尤其是菩萨顶,地位极高,寺庙的大喇嘛在清代相当于朝廷一品官的地位。
由于菩萨顶相当于皇帝行宫,再加之为了笼络西藏喇嘛教,所以代表皇室“至高无上,尊贵富有”的红墙黄瓦便也成为菩萨顶的特色了。各位游客您明白了吗?
好了,各位游客,我的讲解就告一段落,希望通过我的讲解,您能对菩萨顶留下深刻的印象。祝大家旅途愉快。
篇4:五台山菩萨顶导游词
在进入寺庙之前先给大家说几项注意事项…1进入之后大家都带好自己的东西2不能踩门槛,因为在佛教中门槛代表的是佛的肩膀,为了表示对佛的尊重3在寺庙里是点香火不点烟火的,不准抽烟,而且全是木结构建筑,为了安全起见4在寺庙会有人教你怎么烧香拜佛,她们完了会跟你要钱的,当然我也会教你们的,你们量力而行就可以了,包括有人给你塞红卡片都会跟你们要钱的。
在寺庙里照相的时候可以照大殿,但是不能照大殿里的佛像。菩萨顶不仅是五台山最大的一座喇嘛寺庙,而且是一座皇家寺庙,康熙皇帝五次来五台山,四次住在菩萨顶乾隆皇帝六次来五台山两次住在菩萨顶,所以你可以看到它的屋顶全用黄色琉璃瓦铺就,等级很高。咱们是从菩萨顶的后门进来的,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福字的照壁,它在后门有福到了的意思,而且佛教中就告诉我们要广种福田,大家可以摸一下福字下面那个角,沾一下五台山的灵气,同时带走五台山的灵气,俗话说:登福地,摸福底。进来以后右手边是供居士住的,一般都是地位很高的人住的,像为寺庙捐了大功德,香港一些大居士才可以住的。
咱们现在来到的是菩萨顶的后院,又叫做大锅院,咱们先进这个房间看一下五台山最大的一口锅,这口锅铸造于明万厉年间,直径2、04米深1、15米,以前是每年腊月初八时煮腊八粥用的,一次可供五六百僧人食用。每次熬六锅,第一锅给佛祖释迦牟尼,第二锅给镇海寺的章嘉**,第三锅给本寺的大喇嘛,第四锅给五台山其它僧人,第五锅给对寺庙做过大贡献的人,第六锅连同第五锅剩下的给周围老百姓。
五台山旅游攻略提到它的边上有一个缺口,是_之后破坏的,_时吃的大锅饭,这儿打破大锅就是打破_的意思,体现了一个政治意识,正中是一尊地藏王菩萨,他是掌管地狱中一切事务的,他曾经发过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称为大愿菩萨,这尊菩萨是后人捐赠的,咱们拜的时候在中轴线上的主殿上拜,到时候我会教大家怎么拜的,对面还有两口锅,一口铜锅用来蒸饭,一口铁锅用来炒菜,这两口锅铸造于清代。
出来之后右手边是五观堂,是僧人们的食堂,意思是僧人用餐之前进行五个方面的思考,1做尽世间一切善事2除去世间一切恶事3普渡众生、慈悲为怀4想想粮食的来之不易5看看你有没有资格吃这碗饭。看一下这个香炉,它是香港锦胜集团黄仲书代表众弟子进献的,是当年该集团即将破产的时候来五台山求五爷,没想到回去以后他的企业奇迹般的复活了,为了感谢五爷铸造了这个香炉,但是人们常说菩萨顶是龙头寺庙,五爷庙是龙尾而且该香炉的高度超过了五爷庙,所以把它放在了龙头寺庙菩萨顶;
咱们来看一下这个香炉的构造,最下面有三条腿,代表佛家中的三宝,佛法僧,佛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法指佛教所宣传的教义,僧指佛教所有的僧人,上面圆圆的大肚子代表心知肚明,也指我们现在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叫做娑婆世界,娑婆就是堪忍的意思,在大千世界中佛祖释迦牟尼佛是来拯救咱们的,两个像耳朵一样的构造代表阴阳两界,同时也代表日月,表示吸收日月之精华,看一下这个香炉有五层,因为在佛教中佛的最高修行果位是十三层,菩萨是十一层,罗汉是七层,咱们普通老百姓,香客居士只有五层,所以它只有五层,在每层有六个小门代表的是六道轮回,天道,地道,阿修罗道,恶鬼道,地狱道,畜牲道,三个好道三道恶道,因为在佛教中是最讲究因果轮回的,它就劝恶行善,我们这辈子所享的福所受的苦都是上辈子所积下来的,佛教就告诉我们要多做善事多积德,为自己的下辈子,子孙后代播种福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对它最好的解释。
五台山大多寺庙都建于北魏时期,这座寺庙修建于北魏太和五年,但在明清的时候又翻修过,所以咱们看到的是明清时代的风格。对面两做山峰所夹地方,眼睛所能看到最高的地方就是五台山五座台顶最高的一座北台叶斗峰,海拔为3061、1米,也是华北地区最高的地方,被称为华北屋脊,上面有两座寺庙,在五台山的五座台顶上每座台顶上都有文殊菩萨的一种化身,北台顶灵应寺内供奉的是无垢文殊,另一座是五爷庙,原来供奉于北台,这里是观看北台顶最佳位置,可以在这儿照相。
这个门叫大乘门,因为在佛教中分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小乘佛教比较狭隘,最高果位只可以修行到罗汉,大乘佛教比较广泛,最高果位可以修行到佛,所以现在大部分人信得都是大乘佛教。这个法轮是藏传佛教所特有的法器,又叫做转经筒,里面放有经书,转的时候相当于在诵经,上面有观音菩萨的六字真言,嗡嘛咪呗昧哄,因为在以前在藏族信佛教的人很多,有许多人不识字,就以口念一遍这几个字,代表诵一遍经的意思,我们说法轮常转时来运转的意思,可以按顺时针方向转三圈,代表佛法僧三宝都转到了,同时也是为朋友家人自己祈福的。咱们参观寺庙看中轴线上的主殿就可以了。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几乎每座寺庙都有文殊殿,这里之所以称为大呢,一是因为文殊菩萨在这里显现真容次数较多,二是因为这重大殿使用等级最高,使用的是须弥座,汉白玉栏杆,屋顶上的走兽是七兽,该殿又叫做菩萨顶。
愉快!
篇5:五台山菩萨顶导游词
坐落在灵鹫峰上的这座金碧辉煌的寺庙就是素有喇嘛宫之称的菩萨顶。我们已经参观了许多寺庙,大家可能也发现了,大多是红墙灰瓦,,而菩萨顶却是红墙黄瓦。在古代中国,黄色是皇家专用的,可菩萨顶却用了黄琉璃瓦,,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考虑,等我们参观完寺庙,听了我的讲解,您自然会明白。
寺创建于北魏,原叫大文殊院。相传唐太宗贞观五年,僧人法云想塑一尊文殊像,可不知道塑何职文殊。一天夜里,法云从长明灯下的蓝光中看见一尊文殊菩萨像,并由塑工塑成。传说这便是文殊菩萨显圣,展示真容,所以此寺又叫真容院,俗称菩萨顶。
寺庙经历代修补,尤其是1952年政府拨款补修了所有殿宇和牌楼、石阶等。现占地30亩,分前院、中院、后院和东配院四处院落,有殿堂楼房121间,是五台山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喇嘛寺院,殿宇云集,雄伟壮观,布局严谨,独具特色。我们从山麓仰望,阳光下飞檐斗拱,相托红墙黄瓦,金碧辉煌,象西藏布达拉宫,所以有喇嘛宫之称。菩萨顶在五台山有很高的地位,是黄庙首领庙。
大家请跟我往上走。
我们登上这高高的台阶,就进入寺庙了。这台阶、木牌坊、幡杆就是康熙皇帝看成龙头的地方。这里我们要让大家数一数,到底有多少台阶,等大家登上这高高的灵峰圣境,我会告诉大家关于这台阶,上面的石狮的说法和传说。
大家数清楚了吗?到底有多少台阶?
我告诉大家,寺庙门前的长长的台阶,一般都会与108有关,菩萨顶也不例外,也是108级台阶。佛家说,人生共有108种烦恼,把解脱烦恼之道称为“法门”。踏上一级台阶,意味着跨入一个法门,消除了一种烦恼。当您气喘吁吁地站在悬有“灵峰圣境”横匾的彩绘牌楼下面,远望周围林立的寺庙、翠绿的山色,您是不是已把人世间的108种烦恼全部踩在脚下,成了一个无忧无虑的人了呢?
我们再看台阶上这对石狮,仔细看过之后,您一定会发现左边这只没有舌头。原来啊,是它偷吃工人食物被割掉了舌头,一直饿着肚子蹲到现在。
这座四柱三门七楼的高大木牌楼是清代康熙五十三年所立。它色彩鲜艳,彩绘龙凤,造型优美,形象生动,结构合理,坚固精致,是五台山木牌楼之冠。
穿过天王殿,我们来到前院,院内古树参天,石碑林立,幽雅清静。我们面前的是大雄宝殿,是菩萨顶的主殿,寺内重要佛事活动一般都在这里举行,内供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和十八罗汉。
大雄宝殿右侧是带箭文殊殿。殿内骑狮文殊的肩上插有一支箭,传说是乾隆皇帝射的,不过我们现在看不到这支箭了,它以被前两世**取走了。
要说菩萨顶最有特色的建筑,还要数大雄宝殿后的文殊像。大家请跟我来。
我们面前的大殿就是文殊殿。大家看殿前台阶,有许多蜂窝状小眼。原来在殿檐中间的一块瓦上,不论春夏秋冬,也不论阴雨晴天,总是滴水不断,所以又称为滴水檐大殿。由于雨珠滴沥,落地柱石,嘀嗒有声,再加上注溅时水花在阳光下反射出五光十色的艳彩,形成五台山一大景观。您能猜猜为什么滴水不断吗?曾经有很多种说法,其实只是在檐下有一个存水槽之故。不过我们现在已看不到这一景观了,因年久失修和维修时没有注意保存,水槽已不存在了。
殿内原有三尊高约两米的铜质三大士像,就是正中文殊。左观音,右普贤。它们距今应该有四百多年了,是铜铸艺术的珍品,可惜这三尊名冠五台山的铜像,早已被毁。现在的塑像是1985年新塑的。大家仔细看,黄庙殿内的塑像与青庙有所不同,从塑像就可以分辨出是青庙还是黄庙。这里的菩萨像都有肩花,脸微侧,且有华丽的背光,这正是与青庙塑像的不同之处。
在后院,,还有明代万历年间铸造的大铜锅。大家看,如此巨大的铜锅一年也只是腊月初八煮腊八粥用一次。据说有一次小喇嘛因洗锅后,锅内表面结冰,还差点上不来呢,可见这铜锅有多大了。
佛教寺院都有一点神秘气氛,而殿顶的神兽仙人,更增加了一份神奇色彩。这些神兽是龙的儿子,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能力。把他们安置在殿顶是为了防火、避邪,又有龙凤象征和谐祥瑞。
菩萨顶之所以能保持黄庙领袖庙的地位,与清代康熙、乾隆几次来五台山住在菩萨顶有关。康熙在寺内留下了“五台圣境”御笔。大家看这石碑坊上四字就是康熙亲笔题字。
因西藏历来是政教合一的政权,所以清统治者极力笼络人心,以巩固对西藏的统治。这样,五台山黄庙就更加兴盛起来,尤其是菩萨顶,地位极高,寺庙的大喇嘛在清代相当于朝廷一品官的地位。
由于菩萨顶相当于皇帝行宫,再加之为了笼络西藏喇嘛教,所以代表皇室“至高无上,尊贵富有”的红墙黄瓦便也成为菩萨顶的特色了。各位游客您明白了吗?
篇6:五台山菩萨顶导游词精选
大家好,我是您这此游览的导游员,叫蒙毅。首先我代表山西省友谊之旅旅行社欢迎您来参观菩萨顶。我在这里祝您玩得开心愉快,通过我的讲解,一定会使您不虚此行。
大家看,坐落在灵鹫峰上的这座金碧辉煌的寺庙就是素有喇嘛宫之称的菩萨顶。我们已经参观了许多寺庙,大家可能也发现了,大多是红墙灰瓦,,而菩萨顶却是红墙黄瓦。在古代中国,黄色是皇家专用的,可菩萨顶却用了黄琉璃瓦,,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考虑,等我们参观完寺庙,听了我的讲解,您自然会明白。
此寺创建于北魏,原叫大文殊院。相传唐太宗贞观五年,僧人法云想塑一尊文殊像,可不知道塑何职文殊。一天夜里,法云从长明灯下的蓝光中看见一尊文殊菩萨像,并由塑工塑成。传说这便是文殊菩萨显圣,展示真容,所以此寺又叫真容院,俗称菩萨顶。
寺庙经历代修补,尤其是1952年政府拨款补修了所有殿宇和牌楼、石阶等。现占地30亩,分前院、中院、后院和东配院四处院落,有殿堂楼房121间,是五台山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喇嘛寺院,殿宇云集,雄伟壮观,布局严谨,独具特色。我们从山麓仰望,阳光下飞檐斗拱,相托红墙黄瓦,金碧辉煌,象西藏布达拉宫,所以有喇嘛宫之称。菩萨顶在五台山有很高的地位,是黄庙首领庙。
大家请跟我往上走。
我们登上这高高的台阶,就进入寺庙了。这台阶、木牌坊、幡杆就是康熙皇帝看成龙头的地方。这里我们要让大家数一数,到底有多少台阶,等大家登上这高高的灵峰圣境,我会告诉大家关于这台阶,上面的石狮的说法和传说。
大家数清楚了吗?到底有多少台阶?
我告诉大家,寺庙门前的长长的台阶,一般都会与108有关,菩萨顶也不例外,也是108级台阶。佛家说,人生共有108种烦恼,把解脱烦恼之道称为“法门”。踏上一级台阶,意味着跨入一个法门,消除了一种烦恼。当您气喘吁吁地站在悬有“灵峰圣境”横匾的彩绘牌楼下面,远望周围林立的寺庙、翠绿的山色,您是不是已把人世间的108种烦恼全部踩在脚下,成了一个无忧无虑的人了呢?
我们再看台阶上这对石狮,仔细看过之后,您一定会发现左边这只没有舌头。原来啊,是它偷吃工人食物被割掉了舌头,一直饿着肚子蹲到现在。
这座四柱三门七楼的高大木牌楼是清代康熙五十三年所立。它色彩鲜艳,彩绘龙凤,造型优美,形象生动,结构合理,坚固精致,是五台山木牌楼之冠。
穿过天王殿,我们来到前院,院内古树参天,石碑林立,幽雅清静。我们面前的是大雄宝殿,是菩萨顶的主殿,寺内重要佛事活动一般都在这里举行,内供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和十八罗汉。
大雄宝殿右侧是带箭文殊殿。殿内骑狮文殊的肩上插有一支箭,传说是乾隆皇帝射的,不过我们现在看不到这支箭了,它以被前两世**取走了。
要说菩萨顶最有特色的建筑,还要数大雄宝殿后的文殊像。大家请跟我来。
我们面前的大殿就是文殊殿。大家看殿前台阶,有许多蜂窝状小眼。原来在殿檐中间的一块瓦上,不论春夏秋冬,也不论阴雨晴天,总是滴水不断,所以又称为滴水檐大殿。由于雨珠滴沥,落地柱石,嘀嗒有声,再加上注溅时水花在阳光下反射出五光十色的艳彩,形成五台山一大景观。您能猜猜为什么滴水不断吗?曾经有很多种说法,其实只是在檐下有一个存水槽之故。不过我们现在已看不到这一景观了,因年久失修和维修时没有注意保存,水槽已不存在了。
殿内原有三尊高约两米的铜质三大士像,就是正中文殊。左观音,右普贤。它们距今应该有四百多年了,是铜铸艺术的珍品,可惜这三尊名冠五台山的铜像,早已被毁。现在的塑像是1985年新塑的。大家仔细看,黄庙殿内的塑像与青庙有所不同,从塑像就可以分辨出是青庙还是黄庙。这里的菩萨像都有肩花,脸微侧,且有华丽的背光,这正是与青庙塑像的不同之处。
在后院,,还有明代万历年间铸造的大铜锅。大家看,如此巨大的铜锅一年也只是腊月初八煮腊八粥用一次。据说有一次小喇嘛因洗锅后,锅内表面结冰,还差点上不来呢,可见这铜锅有多大了。
佛教寺院都有一点神秘气氛,而殿顶的神兽仙人,更增加了一份神奇色彩。这些神兽是龙的儿子,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能力。把他们安置在殿顶是为了防火、避邪,又有龙凤象征和谐祥瑞。
菩萨顶之所以能保持黄庙领袖庙的地位,与清代康熙、乾隆几次来五台山住在菩萨顶有关。康熙在寺内留下了“五台圣境”御笔。大家看这石碑坊上四字就是康熙亲笔题字。
因西藏历来是政教合一的政权,所以清统治者极力笼络人心,以巩固对西藏的统治。这样,五台山黄庙就更加兴盛起来,尤其是菩萨顶,地位极高,寺庙的大喇嘛在清代相当于朝廷一品官的地位。
由于菩萨顶相当于皇帝行宫,再加之为了笼络西藏喇嘛教,所以代表皇室“至高无上,尊贵富有”的红墙黄瓦便也成为菩萨顶的特色了。各位游客您明白了吗?
好了,各位游客,我的讲解就告一段落,希望通过我的讲解,您能对菩萨顶留下深刻的印象。祝大家旅途愉快。
>>>下一页更多“五台山旅游攻略”
篇7:五台山菩萨顶导游词精选
五台山旅游攻略:菩萨顶之二
菩萨顶自山门起,依次排列着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殿三大殿。两旁对称地排列着钟楼、鼓楼、禅院等。主殿居中,高大雄伟;配殿位居两侧,左右对称。大雄宝殿,大文殊殿,个个都是雕梁画栋,金壁辉煌,香火不断。许多地方都留有康熙、乾隆的墨迹。自清以来,西藏喇嘛和蒙古王公每年都要到这里朝拜,形成了在五台寺院中的统领地位。
菩萨顶寺院分前后两部分,并列三院,主要有天王殿、大佛殿、文殊殿以及明代大铜锅。目前是五台山最大最完美的喇嘛寺。
菩萨顶寺内康熙御碑方座螭首,矗立前院。乾隆御碑在东院碑亭内,用方形巨石雕成,高6米,宽1米,均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镌刻。
每年农历六月十四日,菩萨顶的喇嘛都会戴上各种面具,着奇服怪装,念护法经,跳金刚舞镇鬼,也叫打鬼,跳布扎。这一形式源自藏传佛教的佛事仪式,既是为了纪念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降服“邪道”,也是为了纪念僧人“拉隆巴勒多尔吉”刺杀恶王“朗达尔玛”而跳舞庆祝,以示保护众生平安。
前院西配房檐台旁和后院里有大铜锅三口,直径2.1米,深1.5米。
每年六月大会时用此锅做斋饭,用白面蒸魔王,供“跳神镇魔”之用。
腊月初八佛的成道日,在铜锅里放黄米、绿豆、莲子等做成“八宝粥”,供佛斋僧。
大锅院因院内南房中置四口大锅而得名。这四口大锅分别为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铸造的铁锅一口,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铸造的铜锅一口,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铸造的铜锅二口。
明万历二十九年铸造的锅口沿直径最大,为2.04米,高1.15米。铜锅的主要使用时间为每年六月法会期间,届时整个五台山黄教僧人齐聚菩萨顶,举行重大的法事活动。
另外每年腊月初八释迦牟尼成道日,菩萨顶舍粥一天。大锅院各锅全年共计使用26天,即正月3天,四月5天,六月10天,十月3天,腊月5天。
每年农历六月十五日,菩萨顶和罗睺寺都要举行跳“布扎”(俗称打鬼)。这一天,喇嘛们头带各种鬼怪面具,扮成神妖鬼怪等模样诵经跳舞。据说是为了驱邪气,为众生祈求吉祥,也叫斩鬼,或叫跳神跳鬼。打鬼、跳神时,掌印喇嘛坐八抬大轿,鸣锣开道,前呼后拥。寺庙里念经,笙管齐鸣,观者云集,热闹非凡。
传说是西藏历史上有名的毁灭佛法的恶王“朗达尔玛”,是吐蕃(藏地吉称)著名的宗教贤王可黎可足的弟弟。在唐开成三年(838年),朗达尔玛将其哥哥可黎可足杀死,自立为赞普(藏语意为国王)。即位后,肆意排斥佛教,众僧纷纷外逃,吐蕃佛教顿衰。
朗达尔玛虽凶残成性,但有一癖:喜爱跳舞。当时吐蕃有个僧人,名叫拉隆巴勒多尔吉,立志要杀死恶王“朗达尔玛”。他将一匹白马用炭涂为黑色,身穿白里黑面的舞衣,暗藏袖箭来到拉萨。他头戴假面具,身着黑舞衣,以能歌善舞的“舞蹈家”名义走到朗达尔玛跟前时,一抬手用袖箭射死朗达尔玛,然后逃之夭夭,朗达尔玛的武士们闻讯急忙追赶凶手。拉隆巴勒多尔吉乘马渡河,马上炭色脱落。恢复原来的白色,同时又把黑舞衣反穿,追赶的武士被迷只好任其远去。从此,吐蕃佛教大兴。
传说,有一年腊月,一个刚出家不久的小和尚,没有尝过洗刷大铜锅的苦头,锅洗刷完后,一不小心被滑倒跌进锅里,他连爬带攀怎么也爬不出来,后来别的和尚用绳子才把他拽了上来,可见其大!
还有一个传说,清康熙年间重修菩萨顶时,早上做的粥再多,也总不够僧侣们吃,时间一长,就有人发现,锅内做熟的粥竟是被山门旁石狮给偷吃了。于是,僧人便偷偷往锅里放了一把刀,待石狮再来偷粥吃时,那石狮的舌头便被刀给割掉了。从此,菩萨顶山门外的两座石狮便没有了舌头,仔细去看看,菩萨顶山门外的两座石狮果真没有舌头。
据藏文经记载,跳扎布的佛事仪式即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降服邪教,也为纪念拉隆巴勒多吉尔刺杀恶王。起先在西藏、青海、蒙古等地的喇嘛庙,每年都要举行“善愿日”佛事,同时跳黑衣舞庆祝,以示保护众生平安。到康熙五十九年(17),流传到北京后,雍和宫每年也举行“善愿日”法事,跳扎布活动。这一佛事活动康熙六十年又流传到五台山的喇嘛寺院。
五台山旅游攻略:五台山的寺庙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与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并称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而五台山,以其建寺历史悠久和规模宏大,居于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古往今来,帝王崇建,高僧懿行,不可胜数,中外佛教信徒和游人纷至沓来,朝山礼佛和参观游览。
五峰巍然,顶皆平广,千峰环开,钟灵毓秀,佛家以此为佛山灵区。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也名扬海内外。 据多种古籍记载,
五台山在东汉永平年间已有寺庙建筑。相传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端坐祥云,从西天飘然而来,知是有佛感应,随即派大臣蔡暗、秦景等人向西寻访,拜求佛法。蔡、秦等人在大月氏得到佛经佛像,并巧遇正在当地传教的天竺国(今印度)高增摄摩腾和竺法兰,即相邀同至中国。永平十年(公元67年),梵僧汉使以白马驮载经卷和佛像到了洛阳。汉明帝一见释迦牟尼佛像,果然和梦中所见一样,越加崇信佛教,遂敕令修建了洛阳白马寺,并着摄摩腾、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永平十一年,二高僧来到清凉圣境五台山,见五座台顶围护的腹地台怀,其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分不出两样,返回洛阳后就奏请汉明帝在五台山修建寺院。于是,汉明帝颁旨,在五台山修建大孚灵骛寺。大孚,是弘信的意思。寺曰灵鹫,指东土五台山腹地与西域灵鹫山相仿佛。这样,洛阳白马寺与五台山的大孚灵鹫寺就成为我国最早创建的寺院。大孚灵骛寺就是现今显通寺的前身。
历史上,随着佛教的传播,帝王的崇建,高僧的懿行,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道场的名气越传越远,地位越来越高,寺庙建筑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其间又有佛法的起落兴衰,各个时期的情况亦不大相同。自汉明帝时摄摩腾、竺法兰弘扬佛教,建大孚灵鹫寺开始,到南北朝时期,五台山已建寺二百多处。周武灭法,五台山和其它地方一样,寺庙毁灭的情况十分严重。隋初,又复建寺庙,佛教再兴。在佛教极盛的唐代,五台山寺院多达三百六十多处。唐武宗会昌灭法,五台山佛教随入中落,寺庙减少。宋、辽、金、元各代,虽屡有修建,但由于战乱毁坏,未能尽数复原。到了明代,佛教再兴,五台山重修和创建寺庙院庵多达百余
处。清代以来,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有的青庙改为黄庙,并新建黄庙,出现了青黄二庙各具特色,汉、藏、蒙、满各族僧众和睦相处的佛地风貌。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正确贯彻宗教政策,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先后拨出大量资金维修和翻修寺庙。僧人也以庙养庙,用布施钱币补塑圣像。重修殿堂,整饬寺宇。“信手拈起一茎草,总是金毛狮子威”,五台山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五台山,高齐时为北方地区研习《华严经》的中心。唐代高僧澄观将华严字发展到巅峰,曾为七帝之师,被敕封为“教授和尚”、“清凉国师”等等,尊为华严宗四祖。华严宗的真正兴旺光大,是在澄观时期。《华严经》中叙述文殊菩萨的说法道场在东北方的清凉山。五台山不仅位于唐都长安的东北方,也在佛教发源地古印度的东北方。山内气候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与《华严经》所说吻合。凡此种种,五台山佛教便请文殊菩萨东来定居,改称五台山为清凉山,尊为中华大地上文殊菩萨携带家眷、游行居住、演教说法的道场。其后,又对文殊菩萨展开详尽的研讨,使文殊菩萨的形象不断高大丰满,最后上升为“七佛之师”、“三世诸佛以为母”。成为各民族佛教信徒最崇拜的佛教神,五台山也被尊为“金色世界”、“清凉净地”。五台山佛教在学习、继承古印度佛教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国情,创立了不同于古印度佛教的菩萨信仰,并从佛学理论与佛教实践的结合上,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对四大名山的最终形成,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鼎足轻重的影响力。
五台山地处长城脚下,位于历史上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历来受到封建王室的极端重视。从北魏孝文帝在山内建立避暑胜地开始,隋炀帝、宋太宗、元英宗、清圣祖、清高宗等都曾驾幸五台山。至于历朝历代皇帝、皇后遣使礼扎五台山者,更是从未间断,数不胜数。翻开五台山各大寺庙史册,第一页上总是赫然书写着“敕建”二字。达官显贵,纷纷效仿。文人墨客,挥笔吐情。佛门常会龙门客,禅林时集翰林人,就是五台山历史的真实写照。正因为如此,五台山佛教以其在中国思想史中的特殊位置与功效,于北方地区民族团结融合问题上一直产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说长城是民族对抗的产物,则五台山佛教就是民族融合的象征了。
五台山,一直是名僧汇粹的地方。东晋高僧慧远,就诞生在五台山东麓的原平县。北魏时期的昙鸾、灵辩、令休、法聪、嘉福;北齐时的刘谦之;隋代的惠龙、解脱;唐代的道宣、窥基、慧祥、澄观、法照、鉴真;宋代的慧悟、成觉、善慧;金代的苏陀室利、慧洪、法冲;元代的八思巴、胆巴、真觉、了性、弘教、海云大士;明代的大宝法王、妙峰、憨山、紫柏、镇澄、释达也失、如馨律师等等,这些中国佛教史上的名师巨匠,或出生在本地,或在山内居住多年,或终身修持山寺,皆对五台山佛教的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甚至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巨大作用。
五台山在中国佛教中的显赫位置,使得不少国外佛教信徒慕名而来。盛唐时期,五台山成了国外信徒留学听经的高等学府。唐以后,国外高僧仍然不断朝拜巡礼五台山。五台山佛教以旺盛的生命力,不断向外扩散着影响。唐贞观年间,新罗王国的高僧慈藏来五台山参学。回国后,在朝鲜半岛开辟了五台山。以中台的真如院为中心,积极宣扬文殊信仰,使中国五台山的文殊信仰在朝鲜半岛开花结果。日本国从奈良时代就受到了五台山佛教的影响,圣武天皇仿效中国武则天赐额五台山大华严寺的圣举,也曾将大华严寺的匾额挂在日本国东大寺的南大门上。日本国高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打记》,其中对五台山佛教有着详细的描述,在日本国内影响很大。中国宋太平兴国年间,日本国南部东大寺的高僧来到中国,朝拜了五台
山。回国以后,计划将爱岩山改称五台山,仿照中国五台山中最古老的大清凉寺,创建日本国大清凉寺。可惜宏愿来现,人先圆寂。其弟子请求朝廷恩准,将原来栖霞寺内的释迦堂改称为清凉寺,后成为集天下信仰的名刹。中国五台山古刹被移到日本,可以说五台山信仰已经普及到了东亚地区。今天,五台山佛教,又吸引着众多的东南亚信徒,每年朝山拜佛者络绎不绝。
五台山佛教宗派,大的方面分为青教与黄教两大系统。青教是汉传佛教的总称,先后有过法相宗、律宗、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密宗、禅宗及其属下的临济宗、临济岔宗、曹洞宗等等。比较特殊的是摩腾法兰宗,历史上,显通寺僧人认为该寺创建于摩腾法兰之手,便将该寺宗派自诩为摩腾法兰宗。其教义为禅宗与净土宗的揉合,时代不应早过明。黄教,是藏传佛教的总称。传入五台山的时间,有唐代与元代两说,清代达到顶峰。清初,朝廷将五台山十座青庙改为黄庙,僧人也由和尚变作喇嘛。从此,五台山出现了汉族喇嘛,这在全国还是罕见的。五台山黄教,在清代分菩萨顶札萨克与镇海寿章嘉两大系统。僧人有汉、满、蒙、藏、土各民族信徒,成为民族团结、和睦相处的圣洁之地。
五台山寺院组织,分子孙与十方两种。子孙庙接受小沙弥,按师祖、师父、徒弟、徒孙序列排位。一个寺庙内分成多个家族。寺庙除共有财产外,每个家族还可以有私产,像房舍、金银等等。师付圆寂后,徒弟要分遗产。子孙庙严格规定,本寺职事必须由本寺僧人担任。家族拍卖私产,必须售给本寺其它家族。五台山大部分寺庙,属子孙庙,他是保持五台山佛教常盛不衰的基本组织形式。十方庙,不准剃度,僧人一律按平辈称呼。云游僧人进寺,挂了挡,就是寺庙中的当然一员。只要遵守戒规,具有相当能力,即可担任重要职事。五台山出名的十方庙,有狮子窝、清凉桥、碧山寺、十方堂等等。其中以碧山寺影响最大。
五台山寺庙,北齐时号称 200余座。唐大中年间可查到有名者64座。宋嘉佑年间可查到有名者72座。明万历三十一年(16O3)碑刻90座,分四个等级,其中大寺12座,五顶寺庙5座,诸山中小寺39座,诸山丛林静名34座。清初续修《清凉山志》收集寺庙 104座,其中五座台顶以内的寺庙称台内寺庙,有68座;五座台项以外的寺庙称台外寺庙,有36座。清末,五台山诸寺中有十大青庙,十大黄庙之称。全山青黄二庙中,为首者称五大去处,计有青庙 3座,为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黄庙 2座,为菩萨顶、罗候寺。公元1956年调查,发现有寺庙 124处,其中青庙99座,黄庙25座。现存寺庙四十三处,其中台内三十七处,台外六处。
今天,五台山已经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稀世宝库。我国保存下来的寺庙木结构古建筑,最早的是唐代遗物。五台山南禅寺大殿与佛光寺东大殿,则是唐代木结构建筑的鼻祖与典范。唐代以后,宋、辽、金、元、明、清,直到民国年间,均在五台山留下了典型的木结构大型建筑物。唐代建筑庄重朴实,宋代建筑柔和绚丽,辽金建筑大胆减柱,元代建筑粗扩自然,明代建筑规矩谨严,清代建筑豪华精巧,民国时期的建筑细腻繁杂。五台山的寺庙木结构古建筑,历史沿革连续性强,建筑规模宏伟,细部构件精细,样式繁多,手法典型,在全国绝无仅有。完全可以说,五台山保存下来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典型建筑,本身就是一部篇幅浩繁的中国古代寺庙木结构建筑史。
五台山,还有众多的佛塔宝刹。从使用材料上看,有砖塔、石塔、琉璃塔、木塔、铁塔、铜塔、银塔、玉塔、水晶塔等等;从建筑形制上看,有车堵波式塔、密檐式塔、楼阁式塔、亭阁式塔、金刚宝座式塔、组合式塔;从性质上看,有佛塔与墓塔之分。佛塔中为舍利塔、灵迹塔及一般的供奉塔。墓塔中可分为高增墓塔与一般性纪念塔;从时代上看,最早的是北魏
石塔,以后各个时期均有,最迟的是近年来为五台山圆寂高僧建的舍利塔;从规模上看,大者高56.4米,刺破苍穹,欲与天公试比高。小者仅0.05米,精巧玲珑。从全国现存佛塔价值角度考虑,圆果寺的元建阿育王塔,塔院寺的释迦文佛舍利宝塔,显通寺的组合式铜塔,以及《华严经》字塔,均属稀世珍品,皆可独领风骚。五台山的塔,沿革之久,数量之多,用材之广,形制之全,性质之繁,都是全国同类地区所罕见的。
五台山的佛像,有关部门仅对37座寺庙调查,数字就达到了17445尊。全山佛像,恐怕会成倍于这一数字。在使用材料与制作方面,大致可以分为八种类型:泥塑(含悬塑与模拓),金属铸造(有铁、铜、鎏金、金),石刻(含玉雕。可分为全雕、浮雕、摩崖石刻),木雕,烧瓷,拓纱,刺绣,画像(含壁画、轴画、经卷插图树叶画)。最早的佛像为南北朝时期遗物,键陀罗艺术手法明显。最多的佛像为泥塑,自唐至今,连续不断,形成了独特的完整的沿革体系。最罕见的是明代著名画家丁云鹏在菩提树叶上彩绘的十八罗汉图,共12幅,单数绘单,双数绘双,工笔重彩,共成一册。五台山佛像,原料不同,工艺有别,时代手法各异,整个作品嫣红姹紫,斑驳陆离,将五台山充实成一座罕见的佛像艺术宝库。
五台山旅游攻略
五台山旅游攻略 高端营销推广平台鹿豹座: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县境内,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和四川峨眉山并称为四大佛教名山,并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规模宏大的寺庙建筑群位居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五台山由古老结晶岩组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耸立: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台内以台怀镇为中心,其中北台最高。五台山自然植被以草地为主,由草甸、草原、灌丛组成,是优良的夏季牧场。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建筑最早地方之一,目前台内外尚有寺庙47座。其中佛光寺和南禅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两座木结构建筑。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罗睺寺被列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五台山还是当今中国唯一兼有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的佛教道场。每逢盛夏,海内外游人香客前来游览观光、烧香拜佛、络绎不绝。 五台山奇峰灵崖随处皆是,著名者达五十余处。其中写字崖,用水洒湿以后,拿手帕仔细擦拭,崖面会显示出类似篆隶体字迹,水干字隐。
到达与离开: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由于身处山地,所以会对到达的交通有一定的影响。 到达五台山可以选择乘坐飞机到达太原,从太原转乘大巴车到达五台山,但是比较费时费力,所以并不推荐。 一般游客会选择乘坐大巴车到达五台山,五台山也有自己的长途汽车站。 除了乘坐大巴车,也可以选择自驾的方式,但是比较危险,并不推荐。 火车并不能直达五台山。 五台山内并没有正式的公交车,但是可以选择打车或者步行。
景区类型:山峰
最佳季节:6月-8月是五台山的最佳旅游时间,尤以7、8月份最佳。 五台山海拔很高,山上没有明显的春秋季,冬季漫长寒冷,一般10月份下雪,至次年3、4月。7、8月时山间比平地低10度左右,非常凉爽,故有“清凉山”之称,而且有众多旅游活动。
建议游玩:2-3天
门票:旺季(4月1日~10月31日):168.00元(不含观光车) 淡季(11月1日~3月31日):140.00元(不含观光车)
开放时间:06:30~20:00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
篇8:称为喇嘛宫的黄庙首府菩萨顶
称为喇嘛宫的黄庙首府菩萨顶
在五台山,菩萨顶头戴金碧辉煌的华冠端然而坐,它同大白塔互为辉映,不仅成为五台山佛教圣地的象征,而且还展示了青黄两庙并存的'文化特色.这座历史悠久建筑宏富的古刹,就是五台山黄庙的首府,昔为“五大禅处”之一且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一座喇嘛寺院.明朝高僧秋崖有诗云:
作 者:李广义 作者单位: 刊 名:五台山 英文刊名:WUTAISHAN 年,卷(期): “”(5) 分类号: 关键词:篇9:菩萨蛮赏析
菩萨蛮
作者:舒 朝代:宋 体裁:词 流年又见风沙送。钧天回首清都梦。塞雁几时归。镜中双鬓非。绿袍同冷暖。谁道交情短。愁斛若为量。还随一线长。
篇10:《菩萨蛮》赏析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历来人们对此词评价颇高,“百代词典之祖”。但是对此词的作者归属争议不休。我们姑且采取大众的观点,认为此词为李白所作。
李白诗风清新飘逸,又豪迈,有气势,敢于想像夸张。他一生不得志,仅仅为官不到三年。长安一梦,他从“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意气风发,到“蜀道难,难如上青天”。仕途不得志,与自己“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形成了一对矛盾,因此,这位豪迈不羁的诗人也会抒发出平常人的悲伤。此词就描写了作者登楼后不能平静的“归去”的情怀。
作者首先从远景写起,“平林漠漠”写出了远远的树林在暮色之中迷蒙,不甚分明,“漠漠”表明这是一个树木萧条的时节,树色不再翠绿,落叶飘零,枝干孤立地伸于蓝天,没有了多少生机。“烟如织”,描写出了暮霭烟岚四起。文章首句气象阔大沉雄,并且定下了一个凄凉的感伤基调。作者用“寒”字,更鲜明地表达了这个季节给人的主观心理的感受。
“寒”,山寒,没有了生气葱笼的翠色欲滴,在生命的时序中走向了衰老,走向了凋零,没有了炫丽。作者在“碧”前用了“伤心”二字来修饰。其实“叶”何以来伤心,作者不过是“以我心来观外物,故物皆着我之色”而已。作者将自己的情感移于了这满山的树木。一“寒”一“碧”,将前句的秋意表现得更加凄婉,更触发了自己的悲秋之情。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古人多以登楼来抒发自己的愁情。如“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栏思何长”,写在江畔人们思念家乡与亲人。又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表达了自己无尽的`悲苦之情。作者在“暝色”即黄昏,落日洒余晖时登上高楼。很朴实,不加雕饰地写道“有人楼上愁”。虽然文字很平常,但是却能引发我们的联想。在暮色苍茫之中,他凭着栏杆,久久地望着远方,眉宇间藏着忧郁。“愁”字不仅描写了主人公的心理,也引领下文,吸引读者想了解作者愁之由来。
“玉阶空伫立”,写到用玉石砌的台阶,可以想见这是一个怎样雕梁画栋的楼台亭榭,感受到玉阶之上的人“空伫立”的清冷、孤寂。“空”字传达出有一种无奈的痛楚,在这彻骨寒心的孤苦中,鸟还不知人情苦,从远方“归飞急”。这一意象的摄入,反衬对比,更加大了作者悲哀,鸟尚且知道在日落前急急飞回旧巢,而人呢?人不如鸟,作者痛心疾首。因此,作者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而是像黄河之水决堤地一问“何处是归程?”
鸟能急归,是因为它有归处,它能归去。而作者能归何处?有何处能归?抑郁与悲伤,都是作者不得志,不能实现抱负的苦闷,何处能排除这种内心的忧郁?“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何人能明了他一腔报国情?
文章最后作者用“长亭连短亭”。长亭:古路旁亭舍,常用作饯别处。《白孔六帖》卷九有“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一切经音义经》有“汉家因秦十里一亭。亭,留也。”长亭,古人送别之地,多与柳、杨、月等形成离人愁思的象征。作者此处并不是写与友人的分离之痛,而是借用这一忧愁氛围的形象表达自己与归去之地相去甚远了。我们似乎能听到楼上的他正在风的叹息。
全文结构紧凑,前文借景点明季节特点,用一个“愁”引出下文,再来“归程”回应前文,首尾圆合。不论是写景还是抒情,字字饱含了作者的感情,把悲伤惆怅之情渲染到了极致,我们也不能不为之潸然泪下。法国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也是最绝望的诗歌。”
篇11:梦见拜菩萨是什么意思
梦见拜菩萨是什么意思
烧香拜佛是人们为了给自己未来的某些事情祈祷或者为过去所做的某些错误的事情赎罪。
梦见烧香拜佛表示生活中有重大事情要发生,希望有些寄托。
梦见烧香、拜佛、拜菩萨:梦见烧香拜佛,表示自己将会有得到提拔的可能。
梦见拜菩萨,表示在事业上会碰上困难,但是有人帮助自己度过这个时期。
单身人士梦见烧香拜佛,表示自己将会碰上自己的另一半。商人梦见自己去烧香拜佛,表示自己将会在事业上碰上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但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会得到贵人的帮助。
病人梦见烧香磕头,表示自己的身体将会很快恢复。
梦到别人在烧香,表示你的感情已经成熟,你的另一半也很优秀,很受到肯定,在不久之后你们就能共结礼堂。
[梦见拜菩萨是什么意思]
篇12:温庭筠《菩萨蛮》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赏析推荐
这首词描写的是一个独处闺中的妇女,从起床而梳妆以至穿衣一系列的动态,从中体现出她的处境及孤独苦闷的心情。开头两句是写她退了色、走了样的眉晕、额黄和乱发,是隔夜残妆。三四两句写刚起床时“弄妆”,用一“懒”字、一“迟”字由外表进入人物内心的描写。下阕开头两句写妆成之后的明艳,极写其人之美。最后两句写穿衣时忽然看见衣服上有新贴的“双双金鹧鸪”,到此,全词戛然而止。
首二句为主人公初起床的情态。这二句以特写的手法,突出主人公的形象,次句为主体,首句为衬景。“小山”为床榻围屏上的画景,“金”为涂在屏山上的颜色。“明灭”为日光透过窗纱照射屏山阴阳显晦之状。或以为画上金碧山色有所脱落,或明或灭,以见久别后闺中萧索之象。此二说均可通,后者意蕴较深,而前者景象鲜明。“鬓云”为鬓边下垂的黑发,女子鬓发卷曲轻扬,状如云朵,故常以云形容之。“欲度”从云常流动设想,描绘也鬓发轻扬之状。“香腮雪”形容主人公衬映鬓发的`脸颊之腻白。整句凸出一副娇慵的女性面貌,因“鬓云欲度”正是鬓发散乱未整之状,句中也隐含呆坐懒起的时间过程。这二句在读者眼前展示出这样一个镜头:在小山重叠金色明灭的画屏围绕着的绣榻上,一位少妇刚刚坐起,她散乱的鬓发,似流云样将要度过她雪白的脸腮。
三四两句开始写她下床后的活动。“懒起”二字透露出主人公的情绪,下句“迟”字与之相应,是了解整首词意的关键。“懒起”即懒懒地起来。一“懒”一“迟”,极见其无情无绪之神情,与“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望江南》)之因有所希冀而行动紧急,表情迥异。“弄妆”谓妆扮时频繁反复做弄。“迟”字总承“弄妆”与“梳洗”诸事。在这二句中,主人公娇慵之状宛然可见。
下阕写其人之继续活动。“照花”二句写其对镜簪花。于客观地描写人物活动中,暗寓其人对镜时自赏自怜之意。自赏:人而如花;自怜:盛年独处。此“花”当于插于发髻之饰物,非喻人面。从次句之花而并提可知。前后镜对照,脑后发髻簪插之花映于前镜,乃与镜中人面将相辉映,其人之容色光丽可想。最后二句写其梳妆后穿着衣服,不写动作,但点出主人公眼中的衣上彩绘--金线绣的一双双的鹧鸪。试想她满怀心事,懒洋洋地勉自梳妆罢,刚要着衣时,而入眼的乃是“双双金鹧鸪”,则其情当如何堪!
整首词通过写这女子从起身梳妆到妆成着衣,并没有明显地从正面写这女子的心情。但是,读者从结句“双双金鹧鸪”的“双双”二字上可以领会温庭筠的寓意。温庭筠运用用反衬的笔法,“双双”二字反写这女子的孤独,看见衣服上的“金鹧鸪”都是双双对对的,就使她触景生情,自怜孤独。全篇的点睛之笔是“双双”二字,它是上阕的“懒”和“迟”的根源。
本词写法上有其特点:
其一是温庭筠只是在生活的片段过程中,选取最具有特点的动态或物象,略加勾画,省云彼此间的表面联系,如首句仅写床周屏风的景色,而略去这景色所依附的屏与榻,次句只是突现出一个睡起的女子面貌,其他一切事物都隐藏在可感触的暧昧之中,两句合看,即可依据已勾勒出的形象加以想象补充,构成一幅完整的“晨闺”图画。
其次是表情隐蔽,温庭筠只是对人物动态及有关景物作客观描绘,但于其中微露或暗示人情,给读者尽多的想象体会余地。
至于辞藻浓丽,更是温词的普遍现象。因此种种,常使读者感到晦涩,然如细心玩索,得其艺术匠心所在,当更觉情味丰腴。
【菩萨顶,菩萨顶康熙,菩萨顶的意思,菩萨顶赏析(锦集12篇)】相关文章:
参观灵隐寺作文2022-09-10
纳兰性德的爱情词2023-05-28
纳兰性德与李煜的词的形式比较2023-10-25
纳兰性德的诗有哪些2022-05-07
纳兰性德诗词赏析2022-09-14
纳兰容若诗词《浣溪沙》赏析2023-05-22
纳兰性德的爱情词与友情词2023-04-07
五台山菩萨顶导游词精选2022-12-27
宝相寺征文范文2022-12-20
游法云寺作文2022-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