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杨梅》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S版四年级下册)

时间:2023-02-28 07:53:50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萧山杨梅》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S版四年级下册)(推荐13篇)由网友“哇啦哇啦抽水机”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萧山杨梅》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S版四年级下册),供大家阅读参考。

《萧山杨梅》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S版四年级下册)

篇1:《萧山杨梅》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S版四年级下册)

《萧山杨梅》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八仙小学  潘凤霞

教材分析

《萧山杨梅》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作家袁鹰回忆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他对老师的怀念、感激之情。全文共有八个自然段。作者由萧山杨梅引起对小学时代一位语文老师--金老师的回忆。首先回忆金老师的外貌,再回忆金老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他很注重鼓励我们课外阅读和他请“我们”吃萧山杨梅,感谢“我们”帮他整理图书这两件事。课文字里行间流露着师生之情,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深入探究课文内涵,体会作者情感,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体会师生之情。

2.总结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金老师的感激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作家袁鹰在写这篇回忆文章时,已经离开金老师四十多年了,但他依然记着金老师。作者对金老师的想念常常因为什么而想起呢?

二、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通过自读,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2、学生读文后汇报,教师点拨。

出示句子:“我常常想起萧山杨梅。”

“常常”可以换成什么词?

作者为什么常常想到杨梅?看到杨梅,就想起一位老师。对老师的想念)

三、 学习二自然段。

让我们一起走近金老师,看看作者念念不忘的金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到了就告诉老师。

(学生读句子)--瘦瘦的脸和深咖啡色的中山服。几十年了,至今记得,印象很深。这就是金老师!

金老师给你怎么样的感觉?(感觉金老师会比较严肃;朴素、严谨)

指导朗读。

四、 学习三四自然段。

我至今还记得他的长相,却总想不起他的名字,也记不清楚他是怎样教课文了,但是金老师做的什么事让作者记忆如此深刻呢?

1、默读3、4自然段,思考:你又感觉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

2、同桌交流,小结:金老师注重阅读,教学有方。

3、小组内自学: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金老师注重阅读、教学有方呢?

4、全班交流汇报,师引导、点拨:

(1)“第一次”是什么意思?“直到如今”呢?你明白了什么?

(2)金老师是怎么指导我们课外阅读的?你觉得他的教学方法有什么独到之处?(因人施教,个别辅导)

(3)这种方法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理解句子:

《理解词语:一个新奇的天地;遨游天涯海角;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金老师引导我们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新奇”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感到新奇呢?

仅仅只有这些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省略号)你能说说这个新奇的天地里还有什么吗?

(4)看第一幅插图,指导朗读。

5、齐读第二段,体会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深深的感激之情)

指导朗读。看第一幅插图,想象我们读书时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自读;指名读;评读。

从鼓励课外阅读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关心学生。[板书:关心]

6.金老师教学有方,让作者记忆深刻;我们学习得法,才能学得更好!我们共同回忆一下三四自然段是怎么学的。

五、学习第五 六七段

1、总结第二部分的学习方法:提出问题--初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再读,加深理解。

2、自学提示:(在作者回忆整理图书吃杨梅这件事中,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最好,想想体会到什么?

3、全班汇报交流,师点拨:

(1)金老师望着那一大包深红色的杨梅,笑着说:“吃吧,尽量吃吧,我们萧山杨梅最好吃!”

理解词语:“尽量”“最”这两个词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金老师善于赞赏学生付出的劳动,说明他尊重、爱护学生。) 指导朗读。读出金老师尊重、爱护学生的情感。

同桌互读;指名读。

(2)校园十分安静,只有窗外的蝉鸣陪伴着我们默默地忙着。

理解词语:“十分”“只有”结合上下文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你能用上这两个词说一句话吗?

指导朗读。试着读一读体会在只有蝉鸣十分安静的校园中边整理图书边读书的感受。

⑶萧山杨梅,我们在杭州时年年都吃,惟有这一次吃得最开心,最惬意。颗颗杨梅,又甜又有点酸,一直甜到心里,把嘴唇和舌头都染红了。

理解词语:“又……又”“一直”“都”这些词语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表面是说杨梅的好吃,更深的含义是金老师请我们吃杨梅这件事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看着第二幅插图,说说他们吃得怎么样?(理解“惬意”)和老师一起吃东西应该很紧张才对。为什么吃的那么开心、满足呢?

这杨梅它怎么会“甜到心里”?( 原来是金老师的关心让我甜到心里,杨梅染红的不光是嘴唇和舌头,更染红了我的记忆写得多好呀,能背吗?

指导朗读。看第二幅插图,想象我们吃杨梅时的那种惬意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自读;指名读;齐读。

从整理图书吃杨梅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爱护学生。[板书:爱护]

《理解“尽钱买”是怎么买?(强调“尽”字音)

出示句子:“金老师望着那一大包??????我们萧山杨梅最好吃。”

理解“尽量吃”是怎么吃?(强调“尽”字音)

谁来读金老师说的话?》

4、此时此刻,金老师多么像(亲如父母)。

六、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这年暑假过后,四十多年过去了,袁鹰再也没见过金老师,四十多年,能让一个少年从懵懂走向成熟,四十多年,同样可以让一个曾经充满活力的中年人失去年轮的光华,漫长的四十多年呀,他还记得金老师吗?全班齐读。

金老师在哪里呀?在作家(袁鹰的心里),在(我们的心里),在(所有人的心里)!。

2、你体会到“我”对金老师有着怎样的情感?(深深的感激,无限的思念。)

让我们也饱含着对金老师深深的感激,无限的思念的情感再读这一段。

让我们轻轻道一句:老师,谢谢您!

七、通读全文,体会写法

1、作者写了一位关心、爱护、尊重学生老师,那为什么以“萧山杨梅”为题呢?

2、对比前面学过的《莲叶青青》

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八、拓展延伸

1、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有哪位老师给你不可磨灭的印象?能说说他的故事吗?请用一段话把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写下来 。

2.推荐文中提出的两种课外读物《爱的教育》和《寄小读者》

板书设计:

18萧山杨梅

金老师             课外阅读  关心

感激 怀念

请吃杨梅    爱护

[《萧山杨梅》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S版四年级下册)]

篇2:《萧山杨梅》教案设计及设计意图

《萧山杨梅》教案设计及设计意图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4.会认“杭、咖、啡、籍、遨、兼”等6个生字,会写“杭、咖、啡、阅、籍、兼、蝉、初、库、沧”等10个生字。掌握“杭州、咖啡、书籍、兼管、蝉鸣、初中、宝库、沧桑”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作者资料、书籍《爱的教育》《寄小读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

2.找学习伙伴互相读一遍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放开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整体感受课文。]

二、质疑解难

1.简单介绍本文主人公——袁鹰。

他成长为作家,和他酷爱文学,从小大量阅读课外书有密切关系。

介绍“萧山杨梅”

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1)组词: 籍() 初()()

阅()() 兼()()

(2)理解词语:

遨游:漫游,游历。

领略: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作者回忆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切的怀念、感激之情。

三、浏览课文,观看插图,说说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1、注重鼓励我们课外阅读。

2、整理图书吃杨梅。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观察生字字形,记忆字形:

“遨”:敖+走之旁

“兼”:笔画记忆

“初”:衣补旁

3.指导写字:

“籍”:上下结构,左下“耒”,右下“昔”

“兼”:笔顺是先写两竖再写撇捺。

“初”注意部首

“沧”最后两笔是横折勾,竖弯勾

[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上给予辅导]

五、作业:

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

出示杨梅图。

杨梅大家都吃过。“在众多的杭州水果中,我常常想到萧山杨梅。”

[板书:萧山杨梅]齐读课题

“常常”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经常、时常

[意在理解文中词语,丰富学生词语的积累,]

这是为什么呢?打开书自读第一自然段。

——带来一丝温暖,想起一位老师。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作者四年级时的语文金老师。

二、整体感知:浏览全文,回忆课文主要写了金老师的哪些事?

——鼓励课外阅读;整理图书吃杨梅。[板书:鼓励课外阅读;整理图书吃杨梅]

[意在使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并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学文探究:

1.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读读金老师的外貌。

——瘦瘦的脸和深咖啡色的中山服。几十年了,至今记得,印象很深。

感觉金老师会比较严肃。

2.默读第三、四自然段。

我从金老师口中第一次听到“课外阅读”这四个字,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直到如今。金老师是怎样鼓励指导我们课外阅读的?

——把课外阅读当语文作业布置;因人施教,个别辅导。

⑴金老师把我引到一个新奇的天地,让我结识了外国老师和小学生,又跟着冰心女士遨游天涯海角,去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理解词语:一个新奇的天地;遨游天涯海角;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金老师引导我们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指导朗读。看第一幅插图,想象我们读书时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自读;指名读;评读。

从鼓励课外阅读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关心学生。[板书:关心]

3.自读第五、六自然段。在作者回忆整理图书吃杨梅这件事中,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最好,反复读一读,想想体会到什么?

⑴校园十分安静,只有窗外的蝉鸣陪伴着我们默默地忙着。

理解词语:“十分”“只有”结合上下文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你能用上这两个词说一句话吗?

指导朗读。试着读一读体会在只有蝉鸣十分安静的校园中边整理图书边读书的感受。

⑵金老师望着那一大包深红色的杨梅,笑着说:“吃吧,尽量吃吧,我们萧山杨梅最好吃!”

理解词语:“尽量”“最”这两个词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金老师善于赞赏学生付出的劳动,说明他尊重、爱护学生。

指导朗读。读出金老师尊重、爱护学生的情感。

同桌互读;指名读。

⑶萧山杨梅,我们在杭州时年年都吃,惟有这一次吃得最开心,最惬意。颗颗杨梅,又甜又有点酸,一直甜到心里,把嘴唇和舌头都染红了。

理解词语:“又……又”“一直”“都”这些词语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表面是说杨梅的好吃,更深的含义是金老师请我们吃杨梅这件事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指导朗读。看第二幅插图,想象我们吃杨梅时的那种惬意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自读;指名读;齐读。

[意在通过对重点词语、句子的品读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老师的赞美之情。]

从整理图书吃杨梅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爱护学生。[板书:爱护]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质疑:读完这一段话,你有什么问题?

[意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为什么四十多年了,再也没见过金老师,“我”却发出这样的呼唤,几十年世事沧桑,我们的金老师,您在哪里?从中你体会到“我”对金老师有着怎样的情感?

——他一定又鼓励和指导一班又一班的学生由课外阅读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深深的感激,无限的思念。

让我们也饱含着对金老师深深的感激,无限的思念的情感再读这一段。

四、课外延伸:

在众多的课外书中,金老师最早让“我”阅读的两本书是什么?

——《爱的教育》《寄小读者》

请同学们找来读一读,我想你一定从中有所收获。然后我们可以一起交流读书体会。

[意在拓展学生视野,课内外有机的结合]

板书

18 萧山杨梅

鼓励课外阅读 关心 感激

整理图书吃杨梅 爱护 思念

篇3:《萧山杨梅》(教案) (S版四年级下册)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作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特点,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十分精练、简洁,朴实、亲切。作者采用拟人手法及细腻的描写手法,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

选编这篇课文是学习作者通过“眼看、手摸、嘴尝”进行观察的方法,体会作者抓住特点,通过优美的语言文字表达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是理解、体会杨梅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学难点是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喜爱故乡杨梅之情。

二、学习目标

1毖Щ岜究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狭长、桂圆、柔软、平滑、嘴唇、汁水、甜津津、豆腐、虽然、酸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感情朗读、背诵,体会作者爱故乡,爱杨梅的情感,积累语言。

4.学习按一定顺序、抓特点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三、教学建议

1.有条件的地方,让学生把杨梅带到课堂上来。边观察实物,边上课。如果没有,可用图片代替。

2.这篇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教师可在学生预习和初读课文之后,检查自学生字的情况,还可让他们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杨梅的可爱的。

3.课文讲杨梅可爱的部分是教学的重点。要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了解每个自然段分别说了什么,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可爱”这个意思,抓住杨梅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写具体的,从而了解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要使学生懂得,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亲切、朴实、感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对杨梅留心观察,不仅观察了事物的静态,而且留心事物的发展变化;不仅用眼看、用手摸,而且用嘴品尝了;不仅有对景物的描述,而且表达了内心的感受。

4.这篇课文语言文字非常优美、简洁,适合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教师要注重以读为本,采用各种读的方式读出作者喜爱杨梅的情感。如,美读第二自然段,采用删词、换词法体会句子的优美。

可启发学生对最后一段质疑、讨论,从中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如,“为什么要写小时候因吃杨梅,牙齿被酸倒的事?”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练习朗读。

5.本课中的生字,注意引导学生读准翘舌音:“吮、触、唇、汁”。“刺”,左半边是“”,不要写成“束”。“唇”与“晨”区别字形。

6.举行“我爱家乡特产”演讲会,最好带特产来,吃的、用的、观赏的都可以。边观察实物边说特点,同学们评议、补充。然后用一两段话写下来。

四、参考资料

王鲁彦(1901-1944)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笔名鲁彦。浙江省宁波市人。因家贫,高小未毕业即辍学。16岁到上海当学徒。后去北京加入蔡元培、李大钊等创办的工读互助团,并在北京大学旁听。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走上了文学道路,加入文学研究会和世界语学会。

抗战爆发后,携家离沪内迁抵达长沙、武汉。先后在田汉主持的《抗战日报》副刊和郭沫若领导的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工作。1938年10月,抵桂林,参加筹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任该会主席。在桂林期间,创作了一批作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春节》(一至七章),中篇小说《胡蒲妙计收伪军》,短篇小说《我们的喇叭》《杨连副》《千家村》《炮火下的孩子》《陈老奶》,散文随笔《火的记忆》《新的枝叶》等。

[《萧山杨梅》(教案) (S版四年级下册)]

篇4:《萧山杨梅》(教案) (S版四年级下册)

萧山杨梅

【内容简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回忆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切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设计理念】

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以读为本,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认“杭、咖、啡”等6个生字,会写“咖、啡、阅”等10个字,掌握本课中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说说对“萧山杨梅”的理解。

2.引导学生就课题提出疑问。教师抓住学生的质疑,梳理、归纳“课文写什么?

为什么用‘萧山杨梅’做题目?”等有价值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听课文录音。

2.模仿课文录音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3.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互相检查认读,说说识记字形的办法。

4.生字卡片出示生字词,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准确。

5.指导书写。注意指导写好“籍、兼、初、沧”等容易写错的字。

6.互相欣赏,检查订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写了他的什么事?

2.默读课文,弄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四、总结谈话,布置作业

1.学了这节课,我们弄懂了什么?

2.课后认真朗读课文,完成书写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课文主要写了谁?写了他的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感悟内容

(一)指导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

1.金老师是怎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自由读课文第2-4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

2.指导品读有关语句。随机处理“阅读、书籍”等词。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金老师是怎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体会金老师善于激发学习兴趣,善于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

(二)指导学习课文第5-7自然段。

1.金老师指派“我”和另一个同学帮他整理图书时,他是怎样做,怎样说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5-7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

2.指导品读有关语句。

(1)随机引导学生体会“尽量、最”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2) 通过金老师的行动、语言,体会 金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关爱之情。

(三)体会人物情感。

1.通过作者对金老师的描述,金老师留给你什么印象?

2.作者为什么对这两件事印象特别深刻?

3.作者对金老师怀着怎样的感情?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指导学生读有关语句,重点指导学生读好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整体回归

1.说说用“萧山杨梅”做题目的好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课文的感受,或者说说自己身边的老师对自己的关爱。

板书设计:

18 萧山杨梅

金老师 怀念、感激 我们

鼓励指导课外阅读

请吃杨梅感谢帮忙

[《萧山杨梅》(教案) (S版四年级下册)]

篇5:《萧山杨梅》(教案) (S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4.会认“杭、咖、啡、籍、遨、兼”等6个生字,会写“杭、咖、啡、阅、籍、兼、蝉、初、库、沧”等10个生字。掌握“杭州、咖啡、书籍、兼管、蝉鸣、初中、宝库、沧桑”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作者资料、书籍《爱的教育》《寄小读者》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

2.找学习伙伴互相读一遍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放开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整体感受课文。]

二、质疑解难

1.简单介绍本文主人公--袁鹰。

他成长为作家,和他酷爱文学,从小大量阅读课外书有密切关系。

介绍“萧山杨梅”

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1)组词: 籍() 初()()

阅()() 兼()()

(2)理解词语:

遨游:漫游,游历。

领略: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作者回忆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切的怀念、感激之情。

三、浏览课文,观看插图,说说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1、注重鼓励我们课外阅读。

2、整理图书吃杨梅。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观察生字字形,记忆字形:

“遨”:敖+走之旁

“兼”:笔画记忆

“初”:衣补旁

3.指导写字:

“籍”:上下结构,左下“耒”,右下“昔”

“兼”:笔顺是先写两竖再写撇捺。

“初”注意部首

“沧”最后两笔是横折勾,竖弯勾

[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上给予辅导]

五、作业:

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

出示杨梅图。

杨梅大家都吃过。“在众多的杭州水果中,我常常想到萧山杨梅。”

[板书:萧山杨梅]齐读课题

“常常”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经常、时常

[意在理解文中词语,丰富学生词语的积累,]

这是为什么呢?打开书自读第一自然段。

--带来一丝温暖,想起一位老师。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作者四年级时的语文金老师。

二、整体感知:浏览全文,回忆课文主要写了金老师的哪些事?

--鼓励课外阅读;整理图书吃杨梅。[板书:鼓励课外阅读;整理图书吃杨梅]

[意在使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并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学文探究:

1.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读读金老师的外貌。

--瘦瘦的脸和深咖啡色的中山服。几十年了,至今记得,印象很深。

感觉金老师会比较严肃。

2.默读第三、四自然段。

我从金老师口中第一次听到“课外阅读”这四个字,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直到如今。金老师是怎样鼓励指导我们课外阅读的?

--把课外阅读当语文作业布置;因人施教,个别辅导。

⑴金老师把我引到一个新奇的天地,让我结识了外国老师和小学生,又跟着冰心女士遨游天涯海角,去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理解词语:一个新奇的天地;遨游天涯海角;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金老师引导我们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指导朗读。看第一幅插图,想象我们读书时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自读;指名读;评读。

从鼓励课外阅读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关心学生。[板书:关心]

3.自读第五、六自然段。在作者回忆整理图书吃杨梅这件事中,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最好,反复读一读,想想体会到什么?

⑴校园十分安静,只有窗外的蝉鸣陪伴着我们默默地忙着。

理解词语:“十分”“只有”结合上下文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你能用上这两个词说一句话吗?

指导朗读。试着读一读体会在只有蝉鸣十分安静的校园中边整理图书边读书的感受。

⑵金老师望着那一大包深红色的杨梅,笑着说:“吃吧,尽量吃吧,我们萧山杨梅最好吃!”

理解词语:“尽量”“最”这两个词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金老师善于赞赏学生付出的劳动,说明他尊重、爱护学生。

指导朗读。读出金老师尊重、爱护学生的情感。

同桌互读;指名读。

⑶萧山杨梅,我们在杭州时年年都吃,惟有这一次吃得最开心,最惬意。颗颗杨梅,又甜又有点酸,一直甜到心里,把嘴唇和舌头都染红了。

理解词语:“又……又”“一直”“都”这些词语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表面是说杨梅的好吃,更深的含义是金老师请我们吃杨梅这件事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指导朗读。看第二幅插图,想象我们吃杨梅时的那种惬意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自读;指名读;齐读。

[意在通过对重点词语、句子的品读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老师的赞美之情。]

从整理图书吃杨梅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爱护学生。[板书:爱护]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质疑:读完这一段话,你有什么问题?

[意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为什么四十多年了,再也没见过金老师,“我”却发出这样的呼唤,几十年世事沧桑,我们的金老师,您在哪里?从中你体会到“我”对金老师有着怎样的情感?

--他一定又鼓励和指导一班又一班的学生由课外阅读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深深的感激,无限的思念。

让我们也饱含着对金老师深深的感激,无限的思念的情感再读这一段。

四、课外延伸:

在众多的课外书中,金老师最早让“我”阅读的两本书是什么?

--《爱的教育》《寄小读者》

请同学们找来读一读,我想你一定从中有所收获。然后我们可以一起交流读书体会。

[意在拓展学生视野,课内外有机的结合]

板书

18 萧山杨梅

鼓励课外阅读 关心 感激

整理图书吃杨梅 爱护 思念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听写词语。

鼓励 遨游 陪伴 探索

三、《语文百花园》五语海畅游

1.词语真有趣。

目的:体会连词“和”及“与”的用法。

⑴读一读这两组词语,想一想加点字的作用。

--连接前后两组词语,前后两组词语无轻重、主次之分。

⑵再读这两组词语,体会连词“和”及“与”的用法。

⑶你能用上“和”及“与”这两个连词说几个这样的词组吗?

2.下面每组词语中各有一个站错了队,把它找出来写在括号里。

⑴找一找,谁不属于这一类,说说理由。

--学生是一个人的身份,不属于按年龄划分的这一类。

--少年是年龄的一个阶段,不属于按职业划分的这一类。

--电视是电器的一种,不属于按戏剧划分的这一类。

--电影是一种娱乐的方式,不属于按电器划分的这一类。

⑵读一读,感受事物是按一定的类别划分的。

3.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目的:学习顿号、引号、书名号的用法。

⑴读一读句子,试一试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想一想理由。

⑵指名读句子,加标点,谈理由。相机学习顿号、引号、书名号的用法。

--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中间的停顿。

--引号通常用在引用别人说的话,还有个特殊的用法是有特殊含义的句子用引号标出。

--书名号用于标出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及古诗的诗题。

⑶同桌互查,所填标点符号是否正确,读句子。

四、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

《吴老师的心愿》:理解吴老师的心愿,感受吴老师对学生真诚的关心、爱护,以及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意在拓展学生视野,课内外有机的结合]

[《萧山杨梅》(教案) (S版四年级下册)]

篇6:萧山杨梅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4.学习生字。

5、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

2.找学习伙伴互相读一遍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二、质疑解难

1.简单介绍本文主人公--袁鹰。

他成长为作家,和他酷爱文学,从小大量阅读课外书有密切关系。

介绍“萧山杨梅”

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1)组词:

籍( )( ) 初( )( )

阅( )( ) 兼( )( )

(2)理解词语:

遨游:漫游,游历。

领略: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作者回忆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切的怀念、感激之情。)

三、浏览课文,观看插图,说说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四、作业:

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谈话:杨梅大家都吃过。“在众多的杭州水果中,我常常想到萧山杨梅。”

板书:萧山杨梅

齐读课题

“常常”?这是为什么呢?打开书自读第一自然段。

(带来一丝温暖,想起一位老师。)

二、整体感知:浏览全文,回忆课文主要写了金老师的哪些事?

三、学文探究:

1.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读读金老师的外貌。

(瘦瘦的脸和深咖啡色的中山服。几十年了,至今记得,印象很深。)

2.默读第三、四自然段。

我从金老师口中第一次听到“课外阅读”这四个字,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直到如今。金老师是怎样鼓励指导我们课外阅读的?

(把课外阅读当语文作业布置;因人施教,个别辅导。)

⑴金老师把我引到一个新奇的天地,让我结识了外国老师和小学生,又跟着冰心女士遨游天涯海角,去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金老师引导我们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指导朗读。看第一幅插图,想象我们读书时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2)从鼓励课外阅读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师是怎样一个人?(关心学生)

3.自读第五、六自然段。在作者回忆整理图书吃杨梅这件事中,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最好,反复读一读,想想体会到什么?

⑴校园十分安静,只有窗外的蝉鸣陪伴着我们默默地忙着。

指导朗读。试着读一读体会在只有蝉鸣十分安静的校园中边整理图书边读书的感受。

⑵金老师望着那一大包深红色的杨梅,笑着说:“吃吧,尽量吃吧,我们萧山杨梅最好吃!”

尽量”“最”这两个词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金老师善于赞赏学生付出的劳动,说明他尊重、爱护学生。)

⑶萧山杨梅,我们在杭州时年年都吃,惟有这一次吃得最开心,最惬意。颗颗杨梅,又甜又有点酸,一直甜到心里,把嘴唇和舌头都染红了。

理解词语:“又……又”“一直”“都”这些词语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表面是说杨梅的好吃,更深的含义是金老师请我们吃杨梅这件事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从整理图书吃杨梅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师是怎样一个人?(爱护学生。)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质疑:读完这一段话,你有什么问题?

A:为什么四十多年了,再也没见过金老师,“我”却发出这样的呼唤,几十年世事沧桑,我们的金老师,您在哪里?从中你体会到“我”对金老师有着怎样的情感?(他一定又鼓励和指导一班又一班的学生由课外阅读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深深的感激,无限的思念。)

四、课外延伸:

在众多的课外书中,金老师最早让“我”阅读的两本书是什么?

《爱的教育》《寄小读者》

请同学们找来读一读,我想你一定从中有所收获。然后我们可以一起交流读书体会。

板书:

18 萧山杨梅

鼓励--课外阅读

金老师 关心--学生

感激--探索世界

探索人生

[萧山杨梅 教学设计]

篇7:《萧山杨梅》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题:

出示杨梅图。

杨梅大家都吃过。“在众多的杭州水果中,我常常想到萧山杨梅。”

[板书:萧山杨梅]齐读课题

“常常”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经常、时常

[意在理解文中词语,丰富学生词语的积累]

这是为什么呢?打开书自读第一自然段。

带来一丝温暖,想起一位老师。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作者四年级时的语文金老师。

二、整体感知:浏览全文,回忆课文主要写了金老师的哪些事?

鼓励课外阅读;整理图书吃杨梅。[板书:鼓励课外阅读;整理图书吃杨梅]

[意在使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并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学文探究:

1、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读读金老师的外貌。

瘦瘦的脸和深咖啡色的中山服。几十年了,至今记得,印象很深。

感觉金老师会比较严肃。

2、默读第三、四自然段。

我从金老师口中第一次听到“课外阅读”这四个字,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直到如今。金老师是怎样鼓励指导我们课外阅读的?

把课外阅读当语文作业布置;因人施教,个别辅导。

⑴金老师把我引到一个新奇的'天地,让我结识了外国老师和小学生,又跟着冰心女士遨游天涯海角,去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理解词语:一个新奇的天地;遨游天涯海角;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金老师引导我们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指导朗读。看第一幅插图,想象我们读书时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自读;指名读;评读。

从鼓励课外阅读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关心学生。[板书:关心]

3、自读第五、六自然段。在作者回忆整理图书吃杨梅这件事中,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最好,反复读一读,想想体会到什么?

⑴校园十分安静,只有窗外的蝉鸣陪伴着我们默默地忙着。

理解词语:“十分”“只有”结合上下文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你能用上这两个词说一句话吗?

指导朗读。试着读一读体会在只有蝉鸣十分安静的校园中边整理图书边读书的感受。

⑵金老师望着那一大包深红色的杨梅,笑着说:“吃吧,尽量吃吧,我们萧山杨梅最好吃!”

理解词语:“尽量”“最”这两个词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金老师善于赞赏学生付出的劳动,说明他尊重、爱护学生。

指导朗读。读出金老师尊重、爱护学生的情感。

同桌互读;指名读。

⑶萧山杨梅,我们在杭州时年年都吃,惟有这一次吃得最开心,最惬意。颗颗杨梅,又甜又有点酸,一直甜到心里,把嘴唇和舌头都染红了。

理解词语:“又……又”“一直”“都”这些词语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表面是说杨梅的好吃,更深的含义是金老师请我们吃杨梅这件事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指导朗读。看第二幅插图,想象我们吃杨梅时的那种惬意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自读;指名读;齐读。

[意在通过对重点词语、句子的品读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老师的赞美之情。]

从整理图书吃杨梅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爱护学生。[板书:爱护]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质疑:读完这一段话,你有什么问题?

[意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为什么四十多年了,再也没见过金老师,“我”却发出这样的呼唤,几十年世事沧桑,我们的金老师,您在哪里?从中你体会到“我”对金老师有着怎样的情感?

他一定又鼓励和指导一班又一班的学生由课外阅读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深深的感激,无限的思念。

让我们也饱含着对金老师深深的感激,无限的思念的情感再读这一段。

四、课外延伸:

在众多的课外书中,金老师最早让“我”阅读的两本书是什么?

《爱的教育》《寄小读者》

请同学们找来读一读,我想你一定从中有所收获。然后我们可以一起交流读书体会。

[意在拓展学生视野,课内外有机的结合]

篇8:《萧山杨梅》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4、会认“杭、咖、啡、籍、遨、兼”等6个生字,会写“杭、咖、啡、阅、籍、兼、蝉、初、库、沧”等10个生字。掌握“杭州、咖啡、书籍、兼管、蝉鸣、初中、宝库、沧桑”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作者资料、书籍《爱的教育》《寄小读者》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

2、找学习伙伴互相读一遍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放开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整体感受课文。]

二、质疑解难

1、简单介绍本文主人公袁鹰。

他成长为作家,和他爱文学,从小大量阅读课外书有密切关系。

介绍“萧山杨梅”

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1)组词: 籍() 初()()

阅()() 兼()()

(2)理解词语:

遨游:漫游,游历。

领略: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作者回忆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切的怀念、感激之情。

三、浏览课文,观看插图,说说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1、注重鼓励我们课外阅读。

2、整理图书吃杨梅。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观察生字字形,记忆字形:

“遨”:敖+走之旁

“兼”:笔画记忆

“初”:衣补旁

3、指导写字:

“籍”:上下结构,左下“耒”,右下“昔”

“兼”:笔顺是先写两竖再写撇捺。

“初”注意部首

“沧”最后两笔是横折勾,竖弯勾

[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上给予辅导]

五、作业:

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篇9: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萧山杨梅》教案

《萧山杨梅》课文原文

在众多的杭(háng)州水果中,我常常想到萧山杨梅。它也许算不上特别名贵,却给我的心带来一丝温暖,因为它使我想起小学时代的一位老师。

上四年级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姓金。至今我还记得金老师那瘦瘦的脸和深咖啡(kāfēi)色的中山服,却总也想不起他的名字。

金老师怎样教语文课,我记不清楚了,但有一点印象很深:他很注重鼓励我们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这四个字,我就是从金老师口中第一次听到的。在他的鼓励和指导下,我开始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在中学、大学还保持着这种习惯。以后参加工作了,“课外”改成业余,也仍然坚持着,直到如今。

金老师还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作业来布置。有时他指定一两本书,要求人人阅读;有时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介绍不同的书籍(jí),分别指导。他最早要我课外阅读的书,是意大利米契(qì)斯的《爱的教育》和冰心的《寄小读者》。在这以前,我在课余也看过不少书,大多是古代英雄故事和武打小说之类。我也只是胡乱翻翻,哪算得正经的课外阅读!金老师将我引到一个新奇的天地,让我结识了外国老师和小学生,又跟着冰心女士遨(áo)游天涯海角,去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金老师当时兼(jiān)管学校图书馆的工作。那年放暑假后,他指派我和一位同学帮他整理图书,我们自然非常乐意。校园十分宁静,只有窗外的蝉鸣陪伴着我们默默地忙着。不到四五天,书就整理完了。金老师很高兴,我们也很高兴。那时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刻,他叫那位同学下楼去打一盆凉水来,让大家擦擦汗;又掏出五角钱,叫我到外面买杨梅。我问买多少,他说尽[jǐn]钱买。我捧着一大包杨梅回来,忘记了是几斤,反正我从来没有一次买过这么多。

我们围坐在图书馆一角的小桌子边。金老师望着那一大包深红色的杨梅,笑着说:“吃吧,尽量吃吧,我们萧山杨梅最好吃!”

萧山杨梅,我们杭州时年年都吃,唯有这一次吃得最开心,最惬(qiè)意。颗颗杨梅,又甜又有点酸,一直甜到心里,把嘴唇和舌头都染红了。临走时,我们向金老师道谢,不仅谢他请我们吃杨梅,还谢他允许我们在整理图书的休息时间随意翻阅许多书。金老师却说:“我要谢谢你们,帮我整理书,我可以早几天回家了。”

暑假过后,换了语文老师。念完五年级,我跳级考上初中。直到现在,四十多年了,我再也没见过金老师。他一定又鼓励和指导一班又一班的学生由课外阅读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几十年世事沧桑,我们的金老师,您在哪里呢?

《萧山杨梅》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4.会认“杭、咖、啡、籍、遨、兼”等6个生字,会写“杭、咖、啡、阅、籍、兼、蝉、初、库、沧”等10个生字。掌握“杭州、咖啡、书籍、兼管、蝉鸣、初中、宝库、沧桑”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

作者资料、书籍《爱的教育》《寄小读者》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

2.找学习伙伴互相读一遍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放开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整体感受课文。

二、质疑解难

1.简单介绍本文主人公——袁鹰。

他成长为作家,和他酷爱文学,从小大量阅读课外书有密切关系。

介绍“萧山杨梅”

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1)组词

籍( )( ) 初( )( ) 阅( )( ) 兼( )( )

(2)理解词语

遨游:漫游,游历。

领略: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作者回忆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切的怀念、感激之情。

三、浏览课文,观看插图,说说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1、注重鼓励我们课外阅读。

2、整理图书吃杨梅。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观察生字字形,记忆字形。

“遨”:敖+走之旁

“兼”:笔画记忆

“初”:衣补旁

3.指导写字。

“籍”:上下结构,左下“耒”,右下“昔”

“兼”:笔顺是先写两竖再写撇捺。

“初”注意部首

“沧”最后两笔是横折勾,竖弯勾

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上给予辅导

五、作业。

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

出示杨梅图。

杨梅大家都吃过。“在众多的杭州水果中,我常常想到萧山杨梅。”

板书:萧山杨梅齐读课题

“常常”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

——经常、时常

意在理解文中词语,丰富学生词语的积累,这是为什么呢?打开书自读第一自然段。

——带来一丝温暖,想起一位老师。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作者四年级时的语文金老师。

二、整体感知:浏览全文,回忆课文主要写了金老师的哪些事?

——鼓励课外阅读;整理图书吃杨梅。板书:鼓励课外阅读;整理图书吃杨梅

意在使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并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学文探究

1.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读读金老师的外貌。

——瘦瘦的脸和深咖啡色的中山服。几十年了,至今记得,印象很深。

感觉金老师会比较严肃。

2.默读第三、四自然段。

我从金老师口中第一次听到“课外阅读”这四个字,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直到如今。金老师是怎样鼓励指导我们课外阅读的?

——把课外阅读当语文作业布置;因人施教,个别辅导。

⑴金老师把我引到一个新奇的天地,让我结识了外国老师和小学生,又跟着冰心女士遨游天涯海角,去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理解词语:一个新奇的天地;遨游天涯海角;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金老师引导我们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指导朗读。看第一幅插图,想象我们读书时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自读;指名读;评读。

从鼓励课外阅读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关心学生。[板书:关心]

3.自读第五、六自然段。在作者回忆整理图书吃杨梅这件事中,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反复读一读,想想体会到什么?

⑴校园十分安静,只有窗外的蝉鸣陪伴着我们默默地忙着。

理解词语:“十分”“只有”结合上下文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你能用上这两个词说一句话吗?

指导朗读。试着读一读体会在只有蝉鸣十分安静的校园中边整理图书边读书的感受。

⑵金老师望着那一大包深红色的杨梅,笑着说:“吃吧,尽量吃吧,我们萧山杨梅吃!”

理解词语:“尽量”“最”这两个词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金老师善于赞赏学生付出的劳动,说明他尊重、爱护学生。

指导朗读。读出金老师尊重、爱护学生的情感。

同桌互读;指名读。

⑶萧山杨梅,我们在杭州时年年都吃,惟有这一次吃得最开心,最惬意。颗颗杨梅,又甜又有点酸,一直甜到心里,把嘴唇和舌头都染红了。

理解词语:“又……又”“一直”“都”这些词语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表面是说杨梅的好吃,更深的含义是金老师请我们吃杨梅这件事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指导朗读。看第二幅插图,想象我们吃杨梅时的那种惬意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自读;指名读;齐读。

意在通过对重点词语、句子的品读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老师的赞美之情。

从整理图书吃杨梅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爱护学生。板书:爱护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质疑:读完这一段话,你有什么问题?

意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为什么四十多年了,再也没见过金老师,“我”却发出这样的呼唤,几十年世事沧桑,我们的金老师,您在哪里?从中你体会到“我”对金老师有着怎样的情感?

——他一定又鼓励和指导一班又一班的学生由课外阅读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深深的感激,无限的思念。

让我们也饱含着对金老师深深的感激,无限的思念的情感再读这一段。

四、课外延伸。

在众多的课外书中,金老师最早让“我”阅读的两本书是什么?

——《爱的教育》《寄小读者》

请同学们找来读一读,我想你一定从中有所收获。然后我们可以一起交流读书体会。

意在拓展学生视野,课内外有机的结合

板书设计:

18 萧山杨梅

鼓励课外阅读 关心 感激

整理图书吃杨梅 爱护 思念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听写词语

鼓励 遨游 陪伴 探索

三、《语文百花园》五语海畅游

1.词语真有趣。

目的:体会连词“和”及“与”的用法。

⑴读一读这两组词语,想一想加点字的作用。

——连接前后两组词语,前后两组词语无轻重、主次之分。

⑵再读这两组词语,体会连词“和”及“与”的用法。

⑶你能用上“和”及“与”这两个连词说几个这样的词组吗?

2.下面每组词语中各有一个站错了队,把它找出来写在括号里。

⑴找一找,谁不属于这一类,说说理由。

——学生是一个人的身份,不属于按年龄划分的这一类。

——少年是年龄的一个阶段,不属于按职业划分的这一类。

——电视是电器的一种,不属于按戏剧划分的这一类。

——电影是一种娱乐的方式,不属于按电器划分的这一类。

⑵读一读,感受事物是按一定的类别划分的。

3.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目的:学习顿号、引号、书名号的用法。

⑴读一读句子,试一试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想一想理由。

⑵指名读句子,加标点,谈理由。相机学习顿号、引号、书名号的用法。

——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中间的停顿。

——引号通常用在引用别人说的话,还有个特殊的用法是有特殊含义的句子用引号标出。

——书名号用于标出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及古诗的诗题。

⑶同桌互查,所填标点符号是否正确,读句子。

四、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

《吴老师的心愿》:理解吴老师的心愿,感受吴老师对学生真诚的关心、爱护,以及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意在拓展学生视野,课内外有机的结合。

《萧山杨梅》教学反思

这是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回忆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切的怀念、感激之情。

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对课文中重点的词句进行理解,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来达到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目的。本课理解感悟的重点是,让学生在读书中体会课文字里行间体现出的师生之情,所以重点放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主要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到金老师的爱使“我”感到无比温暖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环节中,将朗读作为了重点,在学生朗读过程中,能够把握语气的转变,体会到作者内心的变化,品味出其中所蕴涵的感情。课后我让学生读一读课文中提到的《爱的教育》和《寄小读者》,课内外结合,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展知识视野。然后进行小练笔,仿照文章写法——通过一件具体事例体现人物思想品质,提醒学生采用的描写方法,这样一来,效果会更佳。

篇10:《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S版四年级下册)

在朗读中感悟    在感悟中探究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浑源县水磨疃学校  林立峰

教材简介:

《桂林山水》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质兼美的精读课文,写的是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桂林自然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课文按先总--分--总的写法,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深受学生的喜爱,是一篇很适合训练、指导诵读的好教材。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于本文在表达上极其凝练、丰厚,如果用讲授法,学生不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利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及它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有利于学生直观的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地阅读,也有利于学生的体验和想象,提高审美能力。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精读课文,感悟美景,”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尽可能地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触目可及的自然世界中,让学生对桂林山水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感受到桂林的美丽景色,体会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美好,激发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在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段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段“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教给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以及抓关键词学句的方法。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语感,在感悟中探究,体验想象桂林的美丽景色。

教学目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形象具体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4、会认“澜、瑕、攀、峦、骆、驼、障”等7个生字,会写“漾、镜、瑕、峦、览、骆、驼、罗、障”等9个字,掌握“荡漾、无瑕、峰峦、游览、骆驼、奇峰罗列、屏障”等词语。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独特的美。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直奔中心

1、谈话:

同学们,在我们的家乡浑源县境内有一处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谁知道是哪儿吗?(闻名遐迩的北岳恒山和巧夺天工的悬空寺)是的,我们家乡的北岳恒山以其悠久的历史,浓厚的文化和雄伟的山川,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令他们流连忘返,也令我们浑源儿女由衷地感到自豪,也由衷地感到骄傲。其实在我们中国像北岳恒山一样的游览胜地还是有很多,比如,水平如镜的杭州西湖,峰峦雄伟的东岳泰山,红叶似火的北京香山,还有风景秀丽的桂林山水……。

2、导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陈淼先生的一篇观赏桂林山水的课文。(板书课题)桂林,是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人们观赏归来时都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赞美桂林的山水,那句话呢?谁知道呀?(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的美居天下第一!”

3、师过渡: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我们就随着作者陈淼先生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去领略一下桂林的美丽景色吧!(板画小舟)看课文听录音,想一想,这篇课文总共几段?哪一段是讲桂林的水的?哪一段是讲桂林的山的?

二、精读课文,感悟美景

(一)观赏漓江的水

1、我们先来看桂林的水(板画水),齐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漓江水的语句并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师生对话:交流画住的语句,漓江水的特点是(板书静、清、绿)。

(1)请同学们用字或者关联词把这三个字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句子,报告给老师。(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又清又绿。)

(2)假如我们把静、清、绿三个字重叠起来,怎么说?(漓江的水静静的,漓江的水清清的,漓江的水绿绿的。)你听了之后有什么感觉?(用亲切、亲昵或者可爱来评价,叠词使语气加重,就使人觉得漓江的水很静、很清、很绿。)

(3)我们看到漓江的水这么美,这么独特,这么有个性,感叹起来,该怎么说?

“静”念轻声,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示范)

“清”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要念出清得见底的意思来。(示范)

“绿”是很美,念时要念出美的意思来。(示范)

3、漓江水静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绿到什么程度,要具体说明。老师读上半句,你们对下半句。

(1)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2)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3)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并在课件中学习“瑕”字。

(4)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教室里真静啊,静得                         。

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

4、这三个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是用什么标点符号隔开的?

5、这样写是什么修辞手法? (排比句)把这种又静又清又绿的气势写出来了,给我们很深的印象。谁能把这种气势念出来? 再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6、仿写排比句。今天我们学了排比句,我请你们做个小作业;我爱大海、西湖和漓江的水。这是一个句子,大家把它说成个排比句。

7、学到这儿,老师有个问题,这段明明是写漓江的水的,干嘛从一开始就写什么大海呀什么西湖呀?读第一句,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平如镜”,也很美。可作者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独特,更美丽,这是对比手法,可以衬托出漓江水又静又清又绿。

8、读最后一句,找见一对反义词,(前进和后移)其实第一段中的一个词和第二段中的一个词是近义词,你们找到了吗?(欣赏和观赏)大家跟我说,欣赏桂林山水,观赏桂林山水。(生跟说)用“欣赏”的句子,一般都可以换上“观赏”。比如可以说欣赏水平如镜的西湖,也可以说观赏水平如镜的西湖。但是有时候,可以用“欣赏”的句子却不能用“观赏”代替。比如说我欣赏音乐,不能说我观赏音乐。为什么?因为观赏是看,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听。

(二)观赏桂林的山

1、接下来同学们自学桂林的山,先自由朗读;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句子,体会桂林山的特点;

2、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3、归纳桂林山的特点。(依次请学生板画山)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想象,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用了两个比喻句“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并在课件中学习“ “障”字。)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4、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三、再现整体,深化中心

师过渡: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欣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

1、理解“空中、山间、江上”这样的层次、方位、立体感觉。(板画云雾迷蒙、绿树红花)。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3、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1)理解:“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完成板书的画卷)。

(2)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先学懂词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绿的波浪;画,画卷;游,游览。再学懂句意:小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丽的画卷中游览。(板书)

4、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探究内化

1、看课文视频,此时此刻你们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吗?我们的祖国很大,像桂林这样的山水全国各地都有,所以我们可以把“桂林”改为“祖国”,想象一下祖国的山水。

2、加形容词来表示祖国山水的美?(秀丽、锦绣、美丽)

3、说一句话表示祖国山水的美?

4、改成感叹句,会吗?

5、再加重语气,改成反问句,会吗?

是的,第七课《走进丽江》,你将看到古城美,雪山美,第八课《五彩池》,你将看到形状美,颜色美……同学们!只要我们善于阅读,善于发现,善于感悟,善于探究,美就会映入我们的眼中,走进我们的心里。

五、布置作业,渗透训练

六、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S版四年级下册)]

篇11:钓鱼 教学设计(S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读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谁在钓?钓到鱼了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

二、初步了解课文

1、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这些词语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有关诚实的格言。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个有关诚实的故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找找这件事对于文中的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默读课文思考: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读一读。

3、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是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如果是你钓到了这样大的一条鱼,心情怎样?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分角色读

4、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有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3)讨论

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5、揭示中心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画上横线。)

6、“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三、课堂小结

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

四、拓展

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会有很多,我们该如何去做?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六、布置作业

制作一张以“诚实”为主题的小报。

板书设计:

3    钓鱼

湖边钓鱼

钓鱼          钓到鲈鱼        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放归鲈鱼

[钓鱼 教学设计(S版四年级下册)]

篇12:S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S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产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及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荡漾、漓江、无暇翡翠、峰峦、骆驼、奇峰罗列、屏障、波澜壮阔”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产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及爱美的情趣。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荡漾、漓江、无暇翡翠、峰峦、骆驼、奇峰

罗列、屏障、波澜壮阔”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掌握文章大意。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掌握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桂林在我国广西东北部,是一座古城。那里山峰挺秀,江流清澈,岩洞瑰丽,四季如春,漓江如玉带,连绵80公里风景如画真是山清水秀石美洞奇。今天让我们随着课文一起走进《桂林山水》。

二、听课文录音,了解课文大意,初步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意境

三、检查生字新词预习情况,正音正字并解释新词

四、自读课文

五、讨论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桂林山水?

2、课文可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

3、学生交流段落大意。

六、自读课文

1、全班轮读

2、同桌互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产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及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产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及爱美的情趣。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桂林山水》,请看这幅桂林山水图,(课件:书中图)仔细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学生自由发言)

二、深入理解课文

1、总体领略美

(1)点出“桂林山水甲天下”解释意思。让我们随作者一起荡舟漓江,一

饱眼福!(课件:电影配朗读全文)(学生看电影听读,感知美)

(2)欣赏了桂林山水美景,这山水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学生打开书,快

速阅读,找出桂林山水的特点)(学生发言,老师板书。课件:重点词加红点。)

2、学习第二段

(1)轻读课文,作者是如何生动写出漓江水的静、清、绿?

(2)欣赏大海、西湖。(课件:大海配海浪声,西湖)大海美在波澜壮阔,

西湖美在水平如镜,漓江的水美在哪儿?(课件:静、清、绿图片配乐)

(3)启发思考:欣赏完图片,结合课文说说水美在哪儿?

(4)品读文字,体会语言美。

(5)看图听范读。(课件:范读课文配有一幅幅图片。)

(6)生自由练读。

(7)生个人读。

(8)师生配合读。

(9)配乐学生读。(课件:音乐配图)

3.总结学法

(1)初读课文,浏览图片,感受美。

(2)理解课文,思考美。

(3)练读课文,体会美。

(4)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表现美。

三、运用以上学习方法,自学第三段

1、出示自学提纲:

(1)作者用什么和桂林的山作比较。

(2)课文中又是如何生动描写桂山奇、秀、险,像作者一样展开想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件:出示此段文字和自学提纲)

2、看图欣赏配乐朗读。(课件:配乐范读配图片)

3、山真美,自由朗读,讨论作者如何描写山的。(课件:图片)

4、像作者一样展开想象山还奇成什么样?险到什么程度?再配乐朗读。

四、学习第四段

1、绿水青山,融为一体,再加上云雾迷蒙,是一幅怎样的画卷?(讨论)

2、配乐欣赏,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课件:图文对照)

3、有感情地朗读。

五、小结

林山水景色真是美不胜收,连绵80公里都是如此美丽,构成连绵不断的画卷。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从天下第一美景的桂林观赏归来,一定很快乐吧!老师们也想去游玩一下,谁愿意当我们的导游。(学生用自己编的一段解说词,看着图,导游。)(课件:好几幅图连续出现,配乐。)

(课件:突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篇13:《失去的一天》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S版五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97页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是学生并不陌生的主题。《失去的一天》正是前苏联著名作家苏霍姆林斯基围绕这一主题写的。课文写了妈妈在下班后发现佩佳在一天的时间里没有按要求完成栽树、读书的任务,而只是睡觉、吃鲜果、跟蝴蝶嬉戏、在桑树下休息,就带他去看拖拉机手、砌工、面包师、读者在一天里的工作和收获,使佩佳为自己一天的游手好闲而羞愧。全文采用儿童化的语言,浅显而不失生动,让读者明白时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字词的学习方面,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当然一些重点词语还需结合课文加以理解。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概括、表达、理解、感悟的能力,相对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已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清晰、明确、完整地表达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人物精神等。而语文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在概括能力上还存在一点问题,需要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加以指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游手好闲”等词义。

2、过程与方法:巩固边读边思的习惯,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比较“佩佳的一天”与“人们的一天”,感受把握今天、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树立珍惜时间为荣,虚度光阴可耻的观念。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巩固边读边思的习惯,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内涵。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这样的道理告诉读者的

五、教学准备

老师:相应的课件。

学生:1、预习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游手好闲、羞愧、馋涎欲滴等。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3、 搜集珍惜时间的谚语、名言、诗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假期吗?那么假期时你们都做些什么呢?在娱乐休息的同时,你们是否抓紧时间去学习呢?

(生自由回答)

师:你们真是懂得合理安排时间的好孩子。今天,我们就去认识一位小朋友,(课件出示图片)他的名字叫佩佳,你们看,他的表情怎么样呀?

生1:很不高兴,

生2:垂头丧气

师:那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生:因为他失去了一天。

师:那好,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20课《失去的一天》,看看他在假期里的一天究竟是怎么过的?他是怎么失去了一天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悬念,在揭示课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质疑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不认识的字,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麦茬:麦子收割后,遗留在地里的根和茎的基部。

* 绿荫如盖:指桑树枝叶茂盛,就像撑开的伞一样。盖,伞。

垂涎欲滴:形容非常贪馋想吃的样子。

游手好闲:游荡成性,不爱劳动。

谁能告诉老师什么叫意思?你能用一句话告诉老师你理解了  ?

2 边读边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分成几部分来写的?

3、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本文内容浅显,学生易于理解。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与基本的读书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提高阅读能力。)

三、细读感悟 ,突破难点

师:最后佩佳有了怎样的醒悟?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谁来用书上的语句来回答。

课件出示语段:“可是我今天却游手好闲,”佩佳想了想低下了头。现在他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更有的放矢,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一)预设1

师:佩佳这一天过的怎么样?你们认为哪个词语最能概括佩佳这一天的表现?

生:游手好闲:(板书:游手好闲)

生理解游手好闲:游荡成性,不爱劳动。

师:为什么说佩佳游手好闲地度过了这一天,为什么会这么做?他是怎么想的?在这一天她具体都做了些什么?快速浏览文章的第一部分,拿出笔来画一画。用“--”画出他的想法,用“~~~~~”画出他的表现。

1、生自学。

2、学生汇报。

妈妈布置的任务,佩佳没有做,他做什么了?

佩佳就这么游手好闲了一天,他……,……,……,……,没有完成妈妈交给他的任务。

睡觉   闲坐  吃鲜果  嬉戏

按时间顺序用文中的语句说说:清晨睡觉 太阳当空  闲坐 下午  吃鲜果  玩耍  嬉戏

教师板书:睡觉、闲坐、吃鲜果、嬉戏

③小结:他这一天什么事也没做,只是吃、睡、玩,这就叫“游手好闲”。(板书:游手好闲)

为什么说佩佳游手好闲地度过了这一天,他是怎么想的?

1)想法:想再睡一会儿,还来得及呢,我先在这里坐一会儿再开始干活儿吧。

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股类似的情况?你当时的想法是不是和佩佳的一样?

看来大多数同学和佩佳的想法真是不谋而合,你能把这个句子加上佩佳当时的想法,和一些自己的联想再说一说吗。自己试着说一说,再小组进行交流。

3、读中感悟

1)师生配合读1--5小节。老师读佩佳怎么做的,同学们读佩佳是怎么想的。

2)重点指导: “再睡一会”、“还来得及呢!”、“在这里坐一会再开始干活吧。”等。

(以读代讲,学生在读中自然领悟了课始提出的有关问题。)

老师和你们配合读1--5小节。老师读佩佳怎么做的,同学们读佩佳是怎么想的。

佩佳总是觉得时间一大把,总认为时间还来得及,时间多得是,因此我们在读佩佳想法时读出他的拖拖拉拉,读的缓慢一些。

现在让我们情景再现,回到佩佳放假的那一天,再来试试看。依旧是老师读佩佳怎么做的,同学们读佩佳是怎么想的。

今天是美好的一天,不错,我正在放假呢!

妈妈清早就把我从睡梦中叫醒,我不得不伸着懒腰、打着哈欠听完妈妈给我布置的任务。

妈妈对我说,今天今天的任务是,在农舍旁边栽一棵树,读完《远方的青山》这本书。

妈妈说完,便去上班了。望着妈妈的背影,我慢慢阖起双眼想着

当我再次醒来时,已是烈日当空的正午,我想马上干活来着,可又想了想

烈日炎炎当空照,习习夏风吹胸怀,正需降温好措施,都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瞧,前方恰好有课桑树,这树长得郁郁苍苍像一把撑开的大伞,刚好撒下一地的荫凉让我休息,我迫不及待奔向大树,不由得心想

午后短暂的小憩后,肚子有点饿了,于是我蹦蹦跳跳地来到果园,找果子吃,并且还和一群可爱的蝴蝶做起游戏来了。

4、小结:

师:是啊!佩佳就是这么游手好闲地度过了宝贵的一天,他做事一拖再拖,睡觉、闲坐、吃鲜果、嬉戏最后一事无成,没有完成妈妈交给他的任务。既没有种下一棵树,也没有读完《远处的青山》这本书,他始终认为待会再做没有关系。因此,当晚上妈妈回来问起他都干了什么,他--(引读)

生:(读:羞愧得不敢望着母亲的眼睛。)

1那个词写出了佩佳当时的心情?

可用换词法理解“羞愧”的意思。

羞愧意思,对自己的过失感到内疚,后悔。

2佩佳为什么羞愧得不敢看妈妈的眼睛?此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想一想:

所以除了心里羞愧还有什么?害怕

试着读一读,读出佩佳的羞愧和害怕。

谁能用声音让老师看到一个羞愧又害怕的佩佳?

佩佳就是这样游手好闲,难怪当妈妈问起时,他羞愧地不敢望着母亲的眼睛。

3课文中还有一处描写佩佳羞愧难过的心情,请用线勾出来。从低下头这个动作你体会到什么?

(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朗读、自主交流、自主感悟,从而获得自我发展,获得独特体验。明白佩佳的一推再推,才会做事拖拉。)

(二)预设2:

师:不过,现在他终于醒悟了,(再次出示课件语段:“可是我今天却游手好闲,”佩佳想了想低下了头。现在他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

生读出

师:那么,是谁?用什么样的方法?让他明白的呢?

生:是妈妈。

妈妈怎样帮助佩佳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用什么办法教育他的呢?

读一读6-10段。

带他去不同的地方看到的不同景象,带佩佳去看了人们在这一天都干了什么。

师:妈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课件出示妈妈的话)

“孩子,虽然你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完成,可你要知道,现在地球上少栽了一棵树,人们中间少了一个知道什么叫《远处的青山》的人。现在无论你多么努力,也无法了解你失去的这一天所应了解的一切。走吧,我会告诉你,人们在你失去的这一天中都做了些什么事。”

师:这是妈妈发现佩佳一天什么事也没做后,说的一番话,请一位同学读读妈妈说的这番话,其余同学思考:妈妈为什么会对佩佳说出这番话呢?你是怎么理解妈妈的话的?

3、生畅所欲言:

生1:我知道了佩佳错在哪:“你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完成”。

生2:我知道了他无论多么努力也无法弥补这一损失:“可你要知道,现在地球上少栽了一棵树,人们中间少了一个知道什么叫《远处的青山》的人。”

生3:我知道了这个损失是无法挽回的, “现在,无论你多么努力,也无法了解你失去的这一天所应了解的一切。”

这些话是妈妈对佩佳的真诚的劝告,苦口婆心的教育,目的就是希望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读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对佩佳的关爱,读出妈妈语重心长的语气。

赛一赛,看谁读得好。

师:妈妈说的对吗?难道真的没有办法挽回这个损失吗?你怎么想的?

(学生自由回答)

生1:因为时间一去不复返,光阴是无法挽留的,浪费了时间就等于浪费了生命

生2:今天过去了就不会再有了,哪怕你再去做今天应该要去做的事情,也已经来不及了。

生3:我们不能浪费时间,要珍惜时间。

师小结:妈妈的话,告诉佩佳这一天中失去的东西,无法再用这一天弥补回来了,因为这一天已不再回来了。这多么令人心痛呀,你怎么能读出妈妈的语气。谁能试着读一读

4、读好妈妈的话。指名读,评议,齐读。

你让我看到一位谆谆教导的母亲,我听出了你的心痛。

师过渡:妈妈不仅用语言,还用行动使佩佳明白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

(三)比较“佩佳的一天”与“人们的一天”,感受把握今天、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1、师:妈妈是怎么做的?

生:妈妈带佩佳去看了人们在佩佳度过的这一天里,都干了什么?

师:快速浏览,找到,这一天里人们都做了什么?

生答。

师板书:人们  耕地  砌墙  做面包 看书

2、想象说话:

师:在人们耕地  砌墙  做面包 看书的时候,同样是一天,而佩佳却在做什么呢?

生:睡觉、闲坐、吃鲜果、嬉戏

师:常言道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晨是多么美好的时间啊!当佩佳认为妈妈上班睡觉才香,赖在床上不肯起床时,拖拉机手已经翻耕了麦茬地,为播撒种子而辛勤工作。佩佳因为睡赖觉而失去了一个美好的早晨。想象一下,这一天中,当佩佳在干什么的时候,人们还在干什么?

生畅所欲言

师:同样的一天对于佩佳来说是-

生1、毫无意义

生2:游手好闲

生3:白白浪费

而人们的一天是--

生1:忙碌的、

生2:充实的、

生3:收获的、

生4:充实的

生5:精彩的

……

师小结:是啊,人们在这一天中珍惜了时间,兢兢业业地工作着,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和幸福,给社会创造了价值。如果说佩佳的一天是“失去的一天”,那么人们的一天是--

生:收获的一天   (板书:收获的一天)

师:所以,最后,佩佳才有了醒悟。(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个小节)。生齐读:

“可是我今天却游手好闲,”佩佳想了想低下了头。现在他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

3、理解佩佳“失去的一天”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明白了为什么佩佳会这么不高兴了吗?他失去了一天,失去的是什么?

生1:失去的是学习的快乐;

生2:失去的是劳动的收获;

生3:失去的是成功的喜悦;

生4:失去的是知识的获取。

师.别人在这一天里做了很多事而佩佳什么也没做

他能弥补回这天没做的事情吗

不能,因为每一天人们都会做很多事时间是不会倒流的。

佩佳终于明白了妈妈所说的话,--他明白了什么?

生1:明白了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补救今天失去的一切。

妈妈帮助佩佳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佩佳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能不能把这些体会送到句子中,让我们一听就能看到一个惭愧,后悔的佩佳?

可是

此时此刻你想对佩佳说什么?

4. 假如时间可以倒流,你认为佩佳应该怎样度过这一天?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教学环节力求在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理解和感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开拓视野,了解作者。

今天的课文,看似短小、普通,但是它给予了我们的启示是深远的、是发人深省的,知道这个故事的作者吗?

出示课文的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的有关资料。

2、同学们,今天学习了《失去的一天》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启示呢?时间如流水,稍纵即逝。能不能恰当的用上一、二句“劝人惜时”诗句、名言,说一说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

五 布置作业

同学们,一天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一瞬间,而历史就在这么多的一天一天中积淀的,所以我们要过好今天,就必须把握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个瞬间。我们要从小珍惜时间,利用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板书: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为了使自己的每一天过得充实而有意义,请你制定一份“快乐星期天”计划表。

今天的作业就是:1以你失去的一天(一节课、一小时、一分钟……)为题,写一篇随笔,写出从中明白了什么。 (感悟、体验诚可贵,迁移,实用价更高。本环节中的说一说感受,写一写自己的故事的安排,让学生自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开展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六、拓展积累

师:最后,让我们在诵读珍惜时间的名言中结束课吧!

1.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刘秋娘

2.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朱熹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

4.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元关汉卿

5.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英国培根

6.失去眼前的时间,就等于失去所有的时间。--德国贝纳姆

7.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皆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文嘉《明日歌》

(在扩散性阅读中,精神探索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随的语言的感知量、积累量也不断增加,领悟力也不断增强。这样,语言和精神就能在广阔的心理空间建立最大的同构体。)

板书设计

20、失去的一天

佩佳     游手好闲    --   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人们    耕地  砌墙  做面包 看书  --   收获的一天

3、失去的一天                 收获的一天

佩  佳                    人  们

睡觉                       耕地

闲坐                       砌墙

吃鲜果                     做面包

嬉戏                       看书

游手好闲

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失去的一天》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S版五年级下册)]

萧山杨梅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S版第五单元教案(四年级下册)

地理教学案例

教案设计意图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我爱学语文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五单元作文范文

部编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范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三 单元作文范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表格式教学设计

四下第四单元作文范文

《萧山杨梅》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S版四年级下册)
《《萧山杨梅》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S版四年级下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萧山杨梅》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S版四年级下册)(推荐13篇)】相关文章: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作文:幸福的一家人800字2022-11-20

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2023-06-16

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作文350字2022-04-29

故乡的水墨画公开课教学设计2024-01-25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2023-10-11

四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计划-计划规划2023-08-12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2023-05-16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2023-03-19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近似值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022-08-15

五年级语文猫的说课稿2022-05-0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