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Dreyfus模型来指导最佳实践(集锦8篇)由网友“田心三水”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用Dreyfus模型来指导最佳实践,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用Dreyfus模型来指导最佳实践
各个组织经常会引入最佳实践,以作为变革计划或质量改善行动的一部分,Dan North展示出最佳实践不但有可能无法起到帮助作用,反而会对顶尖的团队成员起到严重的负面影响。
Dan North首先给出了人们推行最佳实践的五种理由:
应用最佳实践可以确保一致性。
应用最佳实践可以支持学习过程。
应用最佳实践可以限制(潜在的)冲击或破坏。
应用最佳实践可以帮助建立更加便捷、灵活的劳动力环境。
应用最佳实践可以帮助我们加强控制。
Dan North接下来揭示了风险的本质来自于人们的恐惧,而恐惧分为理性恐惧和非理性恐惧两种,
并指出为了非理性恐惧来自于无知,要通过学习来克服。而Dreyfus技能获取模型(Dreyfus Model of Skills Acquisition)描述的就是人们如何从对某物一无所知,到无需思考即可熟练运用的过程。在Dreyfus模型中,学习过程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新手”、“高级初学者”、“胜任”、“精通”和“专家”。Dan North结合这五个阶段,指出如何制定最佳实践,才能让其起到最好的作用。
要想深入了解什么是“更好的最佳实践”,什么是“Dreyfus模型”,请看InfoQ独家文章:更好的最佳实践
来自:www.infoq.com/cn/news//03/better-best-practices
篇2:ISA最佳实践解析工具使用指导
微软最近针对ISA Server 发布了一个最佳实践分析工具,它可以通过自动执行指定的测试,收集计算机的信息,并向你报告一些关于ISA防火墙或计算机配置的一些问题,对于每一个问题,ISA最佳实践分析工具提供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所产生问题的描述;
推荐用于处理该问题的办法;
处理问题的具体步骤;
关于此问题相关信息的链接,
ISA最佳实践解析工具使用指导
,
它的运行要求计算机上安装了Microsoft .NET Framework 1.1。推荐大家在自己的ISA防火墙上安装运行一下,看一下有没有比较严重的配置问题。
它的大小为1.85M,下载地址为
微软链接下载(微软下载页面),ISA中文站本地下载
下载后双击IsaBPA.msi进行安装,在欢迎使用微软ISA最佳实践分析工具安装向导页点击下一步;
在最终用户许可协议页,选择接受协议,点击下一步;
在准备安装页,点击安装;
在正在完成ISA最佳实践分析工具安装向导页勾选向导关闭时调用ISA最佳实践分析工具,然后点击完成。此时,ISA最佳实践分析工具就安装好了。
篇3: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实践的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异彩纷呈。认真审视一下当前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观念确实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也随之改变,逐步用新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
一、新的学生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是说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要把选择权归还给学生,教学要减少统一性和刚性,多增加选择性和弹性。
比如,在新知探究阶段要充分相信学生,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学习数学。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这道例题时,采用了分层教学法。首先是独立探索。其次是提供求助热线。师:“如果你经过独立探究后,还有困难时,老师提供给你两条求助热线。第一条热线是寻找他人帮助,可以请教同学也可以请教老师。第二条热线是请教课本,看书自学。”这样就把学生的主动权放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有充分的选择权和操作权。同时在习题的解答上也重视让学生理解习题的不同解法,但不强调所谓“最佳”策略,允许学生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解法。不对学生整齐划一、千篇 一律。在习题的提供上,教师精心为学生设计练习“套餐”、作业“套餐”,允许学生自主选择。
二、新的教学观念
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使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提供合作交流的课堂气氛。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内容时,首先提供了三条生活信息:一张长方形纸、一间长方形教室、一个比较大的长方形水库。然后质疑:如何知道一张长方形纸的大小、一个长方形教室地面的面积、一个比较大的长方形水库的占地面积。这种问题情景的创设,就把学生带入到一种探究的`氛围,感到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比较麻烦,会想到有没有一种比较简便的计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激活了思维,引起了注意期待,诱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其次是寻找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与谁有关,可利用学生手中的材料:大小不一样的长方形框架,大小不一样的长方形纸片,通过缩、拉、折、剪,学生会发现长方形面积大小与它边的长短有关。
三、新的教师作用的观念
教师是课堂实施过程的决策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要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平等地交流和给以恰到好处的点拨,要提供情境,营造激励探索与理解的气氛。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亲历性”,落实教学“主体性”,关注学生“学数学”“做数学”的过程。
例如,一位教师把“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融为一体进行教学,是这样设计的:
1、提供现实情景。质疑:在数学学习中,观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比一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这种现象在我们数学知识中有没有?能举一个或几个例子来说明吗?教师引导学生用“变与不变”的眼光观察身边的教学环境,进而采撷现实生活中的有趣现象,让学生初步感知问题,从而引起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
2、探究发现。板书每一位同学独立地举出数学知识中交换位置、结果不变的例子。
师质疑:①这些算式你能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吗?为什么这样分类?②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地方?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能用一句话把你发现的规律概括出来吗?
总之,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库中提取有效的信息,通过自组算式、整理、观察、分类、交流,逐步抽象概括,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尽量培养学生主体意识,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揭示,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获得。课堂上,教师只提供给学生现实情境、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真正实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
篇4: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政法实践
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政法实践
近日,中央政法委举办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讨班,集中研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问题。这是贯彻落实胡锦涛重要批示,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举措。
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对各级政法部门坚持并运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并且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我国经济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中央要求政法队伍和政法工作必须适应现阶段形势需要,进一步明确执法指导思想,坚持用正确的思想武装干警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对于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政法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保持政法队伍永远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从辩证角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处在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处在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的时期。社会管理、经济管理等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滋生和诱发违法犯罪的因素的客观存在,都提醒我们,政法机关防范、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任务长期而艰巨。与此同时,随着人民群众民主法治意识的不断提高,通过司法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求日益增强,对政法机关公正执法的能力和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我国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我国经济充满生机活力的同时,市场经济利益法则也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政法队伍难免受到影响。政法干警思想上的任何偏差和动摇,都可能使执法目标和方向发生错误,手中的执法权力都可能被错用和扭曲,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
总体来说,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坚持不懈地狠抓队伍建设,政法队伍的总体素质不断提高,政法干警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也应当看到,政法队伍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为,甚至执法犯法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与一些干警执法理念出现偏差有直接关系。应对新挑战、适应新要求,需要用科学、先进、正确的法治理念武装干警头脑。
多年来,同国外法律制度和思想的接触,一方面使我们有效地借鉴吸收了其有益的部分,促进了我国立法和执法水平的提高。但另一方面,西方各种法治思想给我们的法治观念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在执法实践中,有的简单套用西方的一些“法律术语”,造成执法思想和执法活动的混乱;有的片面崇尚西方的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不从我国国情出发,主张全盘照搬照用,甚至对一些建立在资本主义本质基础上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思想,如“三权分立”、“政治中立”等,也丧失了起码的政治鉴别力。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企图打着依法治国的幌子否定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打着司法改革的旗号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利用个案炒作诋毁政法机关和政法队伍形象,企图在政法意识形态领域制造混乱和影响,以实现其政治图谋。
在警惕西方法治思想负面影响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左”的以及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依然存在。在政法队伍中,有的人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有的人特权思想严重,群众观念和人权意识淡漠等。这些同样是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相容的。
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不能掉以轻心。对政法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需要正本清源,用正确的法治理念统一干警的执法思想,牢牢掌握政法领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坚定不移地坚持我国政法工作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
篇5: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政法实践
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政法实践
近日,中央政法委举办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讨班,集中研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问题。这是贯彻落实胡锦涛重要批示,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举措。
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对各级政法部门坚持并运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并且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我国经济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中央要求政法队伍和政法工作必须适应现阶段形势需要,进一步明确执法指导思想,坚持用正确的思想武装干警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对于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政法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保持政法队伍永远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从辩证角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处在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处在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的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各类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尽快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妥善调处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利益纠纷,成为政法机关日益迫切的一项任务。社会管理、经济管理等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滋生和诱发违法犯罪的因素的客观存在,都提醒我们,政法机关防范、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任务长期而艰巨。与此同时,随着人民群众民主法治意识的不断提高,通过司法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求日益增强,对政法机关公正执法的能力和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我国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我国经济充满生机活力的同时,市场经济利益法则也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政法队伍难免受到影响。政法干警思想上的任何偏差和动摇,都可能使执法目标和方向发生错误,手中的执法权力都可能被错用和扭曲,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
总体来说,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坚持不懈地狠抓队伍建设,政法队伍的总体素质不断提高,政法干警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也应当看到,政法队伍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为,甚至执法犯法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与一些干警执法理念出现偏差有直接关系。应对新挑战、适应新要求,需要用科学、先进、正确的法治理念武装干警头脑。
多年来,同国外法律制度和思想的接触,一方面使我们有效地借鉴吸收了其有益的部分,促进了我国立法和执法水平的提高。但另一方面,西方各种法治思想给我们的法治观念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在执法实践中,有的简单套用西方的一些“法律术语”,造成执法思想和执法活动的混乱;有的.片面崇尚西方的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不从我国国情出发,主张全盘照搬照用,甚至对一些建立在资本主义本质基础上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思想,如“三权分立”、“政治中立”等,也丧失了起码的政治鉴别力。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企图打着依法治国的幌子否定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打着司法改革的旗号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利用个案炒作诋毁政法机关和政法队伍形象,企图在政法意识形态领域制造混乱和影响,以实现其政治图谋。
在警惕西方法治思想负面影响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左”的以及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依然存在。在政法队伍中,有的人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有的人特权思想严重,群众观念和人权意识淡漠等。这些同样是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相容的。
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不能掉以轻心。对政法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需要正本清源,用正确的法治理念统一干警的执法思想,牢牢掌握政法领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坚定不移地坚持我国政法工作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
篇6:用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导数学课的实践教学论文
用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导数学课的实践教学论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观 数学 实践教学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建构过程,知识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构的。数学学习是学生的一种认识建构活动,学生是整个建构过程中的主体,是研究者、实践者、参与者和探索者。数学课的实践教学,就是学生身临其境地直接参与思考、发现和创造的主动学习过程,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系统的建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应当着重从实践上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寻找解决方法,达到学习和掌握相关数学知识的目的。
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构建知识系统的过程。这里“建构”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新知识是借助已有的经验,超越所提供的新信息而建构的;第二,改造和重组原有的知识经验以适应新知识,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数学中的新旧知识有一个同化顺应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将旧知识的结论或方法运用到新知识上,从而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建构新知识体系。
数学教学过程是以数学学习为目的的实践活动。而数学学习,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实践和再创造”。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学家弗赖登塔尔教授所说,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数学知识通过实践去再发现、再创造出来。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直接参与研究、实践和探索的主体。
一、立足课堂,让学生成为研究者
毫无疑问,在国内的学校教育中,数学教学仍然以课堂为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渠道。数学课实践教学,并非像物理、化学实验那样有专门的实验课,也并不完全体现在一定要采用“走出去”的形式,而是体现在是否真正地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获取知识的研究者,身临其境地去发掘知识。这个实践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揭示知识背景。从数学家的废纸篓里寻找实践的痕迹,让学生看到,面对一个新问题他们是如何去实践的。其二,创设问题情境。要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去研究,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形象生动的、实在的对象,使学生亲临其境,体验研究的氛围。其三,暴露思维过程。教师不仅要提供成功的范例,还应展示失败和挫折,让学生了解在实践探索中的艰辛和反复。
比如,讲述直角坐标系时,我们用两条竹竿,装上箭头,画上长度单位,让学生把这两根竹竿以互相垂直的状态平放在学生座位中,以某个学生作为原点,然后让其他学生说出自己的坐标。教师启发研究:
1)不确定原点,能确定每个同学的位置吗?
2)不确定竹竿上的长度单位行吗?
3)没有箭头的竹竿,能确定那个方向吗?
这样,坐标系三要素也就非常清楚了。即使是三维坐标系,只要用三根竹竿,也可找出不同楼层的学生座位的坐标。这种实践教学法,比黑板上画两条、三条直线表示坐标系高明多了。可以试想一下,通过这种实践教学,整个课堂是多么的生动,学生身处其中,由被动的学习者成为问题的研究者,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数学思维的形成其实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学生的数学知识建构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阵地,课堂也应成为学生实践的主要场所。研究不一定非到专门的“研究室”,课堂就是学生的“研究室”。教师不必包揽学生的一切,学生自己可以做的事就让他们去做吧,尽管有时候他们是那么的幼稚,也曾走了那么一段弯曲的小道。
二、突破传统,让学生成为探索者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是教师先作讲解,而后让学生去做练习,尝试解答有关的习题。其潜在的假设是学和做是两个过程,通过教师讲而学,通过做来巩固学。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教学理念是,作为认识对象的知识不像实物一样,可以由教师传给学生,学生的数学知识不是由教师“教”会的,而是由学生自己“做”会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观以另一种路径来设计教学,即在“做”中学,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突破传统的想法和做法,让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积极投身到教与学的活动中。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在师生之间应有问有答,有议论、有研讨、有质疑,有成功也允许失败。比如,在数学问题的设置中,通常是给出已知条件,求解未知结论,而且在传统中往往给出的已知条件恰好够用,不多不少。能不能在课堂的教学中,数学问题的设置给出的已知条件可以多一些,让学生去分析,删除一些多余的条件;或者少给一些条件,让学生补充;是否可以给出问题的结论要求,让学生探求结论成立的'条件;甚至让学生围绕知识自己去寻找问题,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
数学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演绎科学,贯穿其中的是“定义―――定理―――证明―――体系”,但都隐去了数学产生及数学家们创造活动过程中的其他因素,展示给学生的只是组织好了的数学系统,其结果只能是越学越走向僵化。数学实践教学,给数学教学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当今“实验几何”“、数学建模活动”“、数学实验室”等遍地开花。通过突破传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种数学活动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经验和意识,获得灵敏的数学感觉。 三、体验生活,让学生成为实践者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数学学习活动有三种形式:一是接受学习;二是发现学习;三是体验学习。体验学习是指人在实践活动当中,在情感、行为的支配下,通过观察、尝试,体验知识的来源,积累和更新知识,最终构建新知识的过程。这种体验生活的学习形式最能活跃人的思维。让学生体验身边的生活,关心身边的数学,教会学生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数学现象,让学生成为建构数学新知识的亲身实践者,是数学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引导学生学会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以实践者的身份去学习数学,这样经过实践活动进行思维的锻炼,抽象的概念就能在学生自身的体验过程中逐渐具体化,这为进一步的理性的思考打下基础。当解决一个问题看起来比较困难时,人们会想方设法寻找一种更好的办法去突破。学生们的这一体验比数学知识本身更为重要,也更有价值。
四、倡导合作,让学生成为参与者
数学的学习,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建构活动并转化为内在体验,才可能是有效的。因而,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但参与学,还要参与教。这种参与,是全方位的。要由教师单独演绎推导,变为师生共同探求;由解题给学生看变为指导学生解题;由教师攻克难点变为指导学生攻关。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具体应包括:
1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不应只是教师一人心中有数,而应让全体学生心中有数。在某一段时间内学多少,学生应该知道。
2参与教学重点的选择
让学生明确本章本节本课的中心任务,抓住核心,确定学习的主攻方向。
3参与教学难点的突破
突破难点不是由教师单枪匹马上阵,而是在教师带领下,由学生自己去冲锋陷阵。
4参与领悟过程
鼓励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而不是被动地回答问题。只有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才是学生思维深处的思考,才能深深扎根于脑海中。
5参与练习、习题和试题的设计
布置一些由学生自编自解的问题,即某些考试可以由学生自己命题考同学,自己命题考自己。
合作是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团队互助精神。这种合作,是师生之间的合作,也是学生之间的合作。通过合作,使得学生大胆、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充足的论据证明自己的论点,以精确的计算肯定自己的结果,同时,也学会了认真听取别人的论述,随时修正自己的错误。
人们学习数学,不仅是获取数学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接受数学精神、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熏陶,提高思维能力,锻炼意志品质,并把它迁移到学习、工作和生活各个领域中去。数学本来就源于生活,源于实践,倡导数学课的实践教学,是把数学教学还原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对数学知识而言,至关重要的是,知识在被学习者纳入自身认识系统时,知识是以怎样的方式构成的;不同的数学知识构成方式决定了其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在这种学习观的指导下,数学教学不在于教师把数学知识讲得如何清楚、如何透彻,而在于想方设法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指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去实现数学新知识的建构。只有这样,才能使机械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的建构理解学习,才能实现从静态的课本传统教学模式向动态的实践性现代教学模式转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营造一种自由、轻松、活跃和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氛围。
篇7: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元宝村乡村振兴之路发
用好辩证唯物主义指导新时代的伟大实践
(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求是》第1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讲话精神,需要着重处理好三个重大问题。一是需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新时代用好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二是需要用好辩证唯物主义分析新时代实践中所面临的新情况与新问题,三是需要建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武装全党头脑的有效路径。
一、高度重视新时代用好辩证唯物主义的重大价值与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在迎来重大战略机遇期的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进行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动新时代实践的深入发展,必须进一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更加学透、用好辩证唯物主义这一中国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
从世情变化的角度来看,需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洞察国际复杂局势。尽管当前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国际关系格局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与新特点。比如,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单边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趋向不断增强,局部地区和平问题面临重大风险与挑战,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全球治理面临严重赤字与困境。可以说,当前国际关系格局正面临深刻的利益调整与力量更迭,如何把握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建构良好的外部环境,需要恰当运用好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以应对世情变化所带来的新问题与新挑战。例如,当前在应对国际关系新变化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好辩证唯物主义的“两点论”与“重点论”,既要牢固树立和平发展作为国际关系基本矛盾不变的战略定力,同时也需要高度重视国际关系局部新变化对中国发展所带来的新挑战与新要求;在坚持和平发展主题的定力时,也需要着重锻炼应对国际复杂变局的柔力。
从国情变化的角度来看,需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化解我国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与新矛盾。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发展状况与挑战,需要用好辩证唯物主义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从发展的目标与任务角度来看,当前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近尾声,脱贫攻坚任务到了最后收官阶段,仍需要全党同志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加以不懈奋斗;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境遇角度来看,当前受国内外复杂形势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三期叠加”效应不断凸显,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严峻的考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也提出新的要求。面对上述复杂情况,必须熟练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一方面需要从总体上掌握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做到从整体上能够把稳方向、把住大局;另一方面也需要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抓住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关键、最为核心的主要矛盾、牵住“牛鼻子”。
从党情变化的角度来看,需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提升党建的科学化水平。当前,党的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与新问题。从党的角色定位角度来看,当前我党已经由原先革命党成为长期执政党,并且执政所面临的环境、条件等主客观因素都具有了较大的变化;从党的建设所面临的外部考验角度来看,党的建设仍然面临诸多复杂因素的考验,如互联网时代对党的执政能力与水平提出了全新要求,如何将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变为我们事业发展最大的增量,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善于学习和运用互联网”;(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求是》20第6期)从党的自我建设的角度来看,当前党中央以辩证发展的科学态度提出了党的建设的规律问题,即“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版,第22页)提升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必须要以辩证发展的眼光对待党的建设问题,需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不断推动党的伟大自我革命。
二、用好辩证唯物主义分析新时代实践的新情况与新问题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讲话精神,需要自觉主动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实践,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正确处理新时代“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原理,意味着我们的思想观念、理论政策必须紧密地结合具体实际,必须要从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出发。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新时代并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没有改变中国是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第一个“不变”要求必须牢牢从初级阶段现实情况出发,坚持以发展为导向,继续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二个“不变”要求必须坚守继续推动发展的主要任务不动摇,在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格局中,必须保持“不管风吹浪打、甚似闲庭信步”的战略定力,进一步推动新时代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最大的变化就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新时代“变”与“不变”的关系,一方面需要坚持“两点论”,即“变”与“不变”两个方面都需要充分注意到,不能偏废一方;另一方面需要坚持“重点论”,即“不变”是主流,“变”仅仅是阶段性部分改变,是“支流”。
树立新时代科学的矛盾观。改革开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问题倒逼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推进。新时代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与新矛盾,在纷繁复杂的矛盾集合体中,必须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抓住主要矛盾、抓住“牛鼻子”,而现阶段最主要的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方面,现阶段生产力水平已经取得巨大飞跃,已不再是生产供给性不足的“落后社会生产”状态;另一方面,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求已不仅仅是单纯物质层面的需求,而是有着多元化需求,即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这与现阶段发展的相对不平衡、不充分之间存在着深刻矛盾。因此,需要从供给与需求有机结合的角度出发,辩证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迁。
树立科学的改革方法论。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胜利推进,其中最为重要一条经验就是科学处理了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辩证关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指导下的科学改革方法论,一是要坚持科学的改革方向观。改革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犯原则性、颠覆性错误,必须坚持“有所改”与“有所不改”的原则,即该改的和能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和不能改的坚决不改,必须围绕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谋划改革的方向(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求是》第24期);二是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的结合观。既要强调敢想、敢闯、敢试的大无畏探索精神,同时也需要加强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和整体性,自觉并及时总结探索过程中的鲜活经验并上升到系统化理论化高度,不断强化改革的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从总体上统筹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定型化”与“成熟化”;三是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观。改革开放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做出的突破性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觉醒与伟大创造。但解放思想并不是比谁的胆子大、谁迈出的步子大,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树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40年伟大实践,我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阶段。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成就,已经充分证明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与内在合理性,充分证明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实践永无止境,必须不断推动在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目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是不断面向未来、不断开放着的实践。因此,当前不可能穷尽关于社会主义规律的一切认识,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与处理都仍处于不断深化之中。所以,必须保持开放的胸襟,树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态度,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走向当代中国、走向21世纪,在中国实践基础上建构中国话语、中国理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武装全党头脑
用好辩证唯物主义指导新时代伟大实践,是新时代实践深入发展所提出的极为重大且紧迫的问题。
坚决反对悬置、贬低理论指导的事务主义与经验主义倾向。当前在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较为严重的事务主义与经验主义倾向,他们或者整天沉溺于繁琐的事务中难以脱身,根本无从学习辩证唯物主义、提升理论素养;或者醉心于固有的经验、照搬既有经验指导不断变动的实践,从根本上轻视科学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就曾明确指出,“庸俗的事务主义家不是这样,他们尊重经验而看轻理论,因而不能通观客观过程的全体,缺乏明确的方针,没有远大的前途,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1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度与广度,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版,第26-27页)推动当前伟大实践,不能简单依赖既往经验,它离不开伟大理论的指导,建设学习型政党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增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全党干部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水平。
重视原原本本、老老实实地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经典原著与基本原理。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姿态,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不断实现攻坚克难、推动自我发展的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版,第407页)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应对复杂局面必须要重视理论学习,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原原本本、老老实实的学习。“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不能采取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态度。有的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没读几本,一知半解就哇啦哇啦发表意见,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也有悖于科学精神。”(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版,第12页)全党干部只有通过认真学习,才能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才能熟练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才能不断推动现实实践活动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顺利开展。
注重在具体实践中用好、用活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不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几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这是单纯“装点门面”的庸俗工程,而是重在通过系统扎实学习原著、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将其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成为在现实实践过程中能够自觉加以应用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宝贵方法。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学习仅仅是手段,最终目的在于科学运用。因此,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来完成哲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提升用好、用活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力。
(作者: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江苏省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基地副主任)
《暴风骤雨》原型地黑龙江元宝村振兴见闻
“光腚屯”“土改第一村”、全国小康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一个个称呼,均指向同一处地方——小说《暴风骤雨》原型地——黑龙江省尚志市元宝村。称呼之变,见证着元宝村轰轰烈烈的改革和乡村振兴之路。
变化,三天三夜讲不完
“土改前,那些最穷的人家只有一条裤子,夫妻俩谁出门谁穿,这是‘光腚屯’的由来。”在82岁的元宝村村民罗庆宝家,大家围坐,喝着热茶,打开了话匣子。
“吃上顿愁下顿”“房子漏雨漏风”“水不咋好,大骨节病多发”……“现在不愁吃穿不愁玩,天天像过年”“村里前就有了别墅”“小轿车满地跑,不比城里差”……谈变化,众人叽叽喳喳。
“过来人”罗庆宝接了话茬。当年作家周立波来体验生活时,他还是村口放哨的儿童团一员:“70多年变化要说下去,三天三夜讲不完。”
记者来到东大壕地,土改工作队曾在这里打下第一根桩子,现在是旱田改水田示范区。
七八年前元宝村还是玉米“一统天下”,种玉米图省事。但村党总支书记张宝金有想法,土里刨食要重效益,同一块地水稻亩收入能多出四五百元。
很多人嘀咕,不会种水稻咋办?村里免费打井、教技术、用农机。郇金德第一个“吃螃蟹”,科学种植换来了大丰收,现在种地年收入30多万元。
最大的还是观念变化。郇金德外出闯荡的儿子郇福强也回村了,父子俩今年又扩大100亩水稻面积,种地越来越有奔头。
目前水稻种植已占全村耕地面积约2/3,村里还成立稻米合作社,用品牌闯市场。数款精包装大米在村支部陈列。“10斤装卖到80元,价格是原来好几倍。”村主任施永平说。
咋富?咋强?
元宝村有20多家各类企业,村里大部分家庭都有人在企业上班,这在黑龙江农村可不多见。
时间回到1985年,当时包产到户已3年,元宝村农民平均收入翻了10倍,达400元,但距离富裕还有差距。
咋富?咋强?张宝金苦苦思索——答案还是求变,他盯上了发展工业。
依然是党员带头。张宝金说服“有病都舍不得吃药”的老伴,拿出全部积蓄1.3万元。有的党员把牲口卖了,有的把给孩子结婚的钱拿出来,很快筹到“第一桶金”。
村里逐渐办起铅笔厂、农具加工厂、筷子厂等企业,铅笔卖到世界多地,成为村里的“财柱子”。1989年元宝村已经是亿元村。
然而前几年,元宝村的铅笔卖不动了,张宝金吃不香睡不好。别人安慰他,张宝金却有股倔劲,他在市场里找原因:人家在东南亚建铅笔厂,人工成本是国内1/4,咱们再拼价格肯定不行。
出路还是求变。“中央提出‘三去一降一补’,咱也不能落后。”张宝金提出低端改高端,提高附加值。年产数亿支铅笔,但每支利润不足1分钱的模式得淘汰。
村集体企业金雪莲笔业有限公司带头向高端、绿色新产品转变,每支铅笔利润多的已有两毛钱,今年订单又增加了3成。
年元宝村总资产达7.2亿元,人均纯收入3.1万元,半数以上村民住进了楼房和别墅。
“变”出水墨乡村
天没亮透,老汉陈广仁便出了门。村子里静悄悄,偶尔一声狗吠。
陈广仁是护林员,每天骑着电动车,巡视万亩山林。他最喜欢爬上元宝山,将30多个树种、100多万棵树尽收眼底。
但前,元宝山还是秃山。每遇大雨,黄土混着雨水冲进河道,黄泥河成了泥巴河,冲跑庄稼,连山路也冲垮。
农村发展,必须有生态“打底”。元宝村人想明白了:必须退耕还林。男女老少都上山,扛苗、挖坑、种树,使元宝山重披绿装。现在远道来的城里人,都愿意到山上走走看看,这已成了一景。
不止青山,还要绿水。黄泥河整治被列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件大事,从夏到秋,全村人鼓足劲斗水患,为害多年的黄泥河终于被驯服,从此岁岁安澜,人水相亲。
生态转好,元宝村又投入数百万元,建设暴风骤雨纪念馆、农业科技园区等6大景区,深挖文化资源。农家乐老板王春娟今年计划种高粱、自己酿酒。“农家乐供应的农产品都是咱庄稼院产的,就差酒了。”她说,山好、水好、文化好,旅游差不了。
当夜幕降临,圆盘似的月亮照在村里柏油路上,清清亮亮。一些人家渐次熄了灯,陈广仁和老伴也要睡了。1947年出生的他没少过苦日子,现在比那时,简直是天壤之别。
“对生活有多满意?”临走前,记者忍不住问。
“满意透了。”老人说。
篇8:通过用例、用户故事、角色和场景来定义需求――保持项目节奏实践之六
系列文章目录索引:《保持项目节奏实践:掌控项目节奏,做到了如指掌》
要减少不必要的代码,有一个好方法:想想谁会使用系统,又该如何开发用户需要的系统,
有很多项目都试图通过定义功能性和非功能性需求来确定需求。可是这些需求没有说明一个人如何使用系统,以及一个功能在何种场景下必须运行。需求收集的方法应该为项目团队提供上下文,这样才能深入理解需求。
谁需要那个支票账户?
克拉丽莎,资深经理
我的项目团队陷入困境。他们实现了一堆只开发完一部分的功能,可是没有哪个能够真正运行。我召开了一个会议,以决定接下来该做什么。
在会议上,我想知道:为了完成项目,哪些用户是他们的首要服务对象。他们看着我,脸上毫无表情,
管理资料
“你们看,我们是一家银行。我们希望年满18岁、将要进入大学的人们首先使用我们的服务。还有住在郊外的妈妈们,她们还有其他资产,75岁的老奶奶,以及年方15已经靠做家务挣得零花钱的孩子们。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不同的理财服务。如果他们走进来,我们希望他们成为我们的客户。对于这些不同类型的客户,我们真地想过要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么?”
他们以前太过专注于系统的内部功能,忽视了系统真正要为之服务的用户。我们把期望捕获的用户重新进行了排序,项目团队因此得以完成需求定义,并完成系统的功能。
人,总是人的因素,不是么?
只要大家了解需求的上下文,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和文案人员就能知道如何开发、测试、编写文案。如果他们不能了解,要是需求以功能性和非功能性需求的方式罗列,他们也可以问一些更好的问题,从而深入了解需求。
来自:blog.csdn.net/MagBryan/archive/2009/06/13/4266911.aspx
★ 英语留学文书范文
★ 留学文书成功版
【用Dreyfus模型来指导最佳实践(集锦8篇)】相关文章:
数学建模论文报告2022-05-06
机器学习个人总结2023-06-29
柔性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创业与高技术企业绩效论文2023-01-02
《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论文2022-11-09
如何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的优秀论文2023-05-18
分配生申请文书范文2022-05-06
论数学建模教育模式探究论文2024-01-18
数学建模学习心得体会2023-08-21
赴英留学申请书格式2023-09-18
创设兴趣目标在现代GPS定位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论文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