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兴趣目标在现代GPS定位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时间:2022-05-06 12:29:45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创设兴趣目标在现代GPS定位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论文((合集15篇))由网友“yyyy”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创设兴趣目标在现代GPS定位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创设兴趣目标在现代GPS定位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篇1:创设兴趣目标在现代GPS定位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创设兴趣目标在现代GPS定位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美国为代表的先进的GPS定位技术已在全世界的各个行业得以广泛使用,关于GPS的学习和研究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GPS定位技术的教学从教师的准备、兴趣目标的创设、学生的准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实践、实践成果的科学评价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关键词]GPS技术 兴趣目标实践 评价

一、引言

自1957年10月人类把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送人太空以来,空间科学即以非常迅猛的速度发展。20世纪60年代问世的地球人造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到70年代已发展为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它是由美国建立的一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利用该系统,用户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全天候、连续、实时的三维导航定位和测速;另外,利用该系统,用户还能够进行高精度的时间传递和高精度的精密定位。GPS定位技术从问世之初取代常规大地测量和工程控制测量,发展到目前,它已渗入工程测量、地籍测量、交通管理、导航、地理信息系统、海洋、气象和地球空间研究等许多领域。差分GPS(DGPS)与相位差分GPS(RTK)技术,实现了高精度实时动态导航与定位,可以在一个瞬间获得厘米级精度的测站坐标。GPS全站仪己经向传统的全站仪发起了挑战。GPS定位技术日益广泛应用,使它成为测绘专业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GPS定位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使得GPS定位技术人才的需求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中各部门对GPS定位技术人才的需要,如何尽快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测绘科技人才,正日益受到各学校的重视。但各学校由于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学手段、方法等软硬件的差异,要真正完全全面的开展GPS定位技术教学,使学生全面掌握该技术,必须通过强有力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把理论和实践强有力的结合在一起,安排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本人从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中,探索出一条适合现代教育新理念的教学方法。

二、GPS定位技术教学中教师的准备

GPS定位技术是一门涉及物理学、电子学、数学、计算学、测量学等集合多门类、多学科、多技术的现代新技术、新方法。作为指导教学与实践的教师,除了具备专业教学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与该项技术所涉及学科的知识结构。

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是进行授课的基本前提,而在实践过程中仪器的正确操作使用,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的熟练运用,各种问题的判断处理,处理结果的质量检验以及相应应对措施等技能要求,就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没有对各厂家GPS接收机及相应处理软件的深入了解和熟练运用,没有较强的分析处理能力,就很难达到很好的指导学生学习的目的。

因此,作为指导实践的教师必须从我做起,深入掌握GPS定位理论,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外业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处理、成果质量检核、数据分析利用等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对在教学中遇到的可能技术问题应有所准备,能够做各项操作的示范演示;对实际操作中需要掌握的关键技术环节和技术要领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更应有所准备,预先进行提示,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只有具备上述条件,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作用。

三、列举事例、创设兴趣目标,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第一节课至关重要。它是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殿堂的开启钥匙,运用得当,事半功倍;而这把钥匙不是别的就是兴趣。为了一下抓住学生的心,必须首先创设兴趣目标,在兴趣目标的带领下,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科学知识,达到教与学最佳的效果。

在第一节课中,我运用多媒体电影技术,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神奇王国。从通过截获的一个简短的手机通话而确定了通话者的准确位置到1990年海湾战争的准确打击;从茫茫戈壁中独自走出的旅行者到飞行器的“盲着陆”;从地壳的自动化变形监测到大陆板块的漂移;一件件具体生动的事例使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用什么定的位?如何定的位?怎么那么准?还可以做什么?一串串问题被提了出来。所有问题基本上涉及了本课程所有理论内容,包括由来、原理、应用,等等。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课本知识结构,及时创设各个兴趣目标,再以学生兴趣点的强弱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与兴趣目标一一对应,然后对各小组提出要求,给出一定时间(一到两周)从各渠道收集整理各个兴趣目标资料,汇总、编辑、提炼、总结,以备交流与讨论,如图1所示。

四、指导与讲授相结合,变填鸭式为解惑引导式

在前阶段中,学生已通过前期的准备初步了解了各个兴趣目标的内容,兴趣点下降,其它相关兴趣点相应增强,疑问点增多。因此,在此阶段,必须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组织大家进行交流、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对各自准备内容进行讲解、演示,并提出自己的疑点、难点,最后由教师进行汇总、归纳,而后由教师统一进行讲授解惑。

这一过程是整个教学的核心阶段,必须有充分的课时安排。通过前面的准备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一般知识,因此,在此阶段,教师在教学安排上要以重点、难点、疑点为目标,集中讲解。并且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目的、有步骤地解惑答疑,引导学生深入掌握课程核心内容。

同时,大量的实践内容需要学生认真熟练的掌握,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更好的加强自己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制订严格的操作规程,规范其行为,培养其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所以必须严格要求,强化纪律。教师也必须深入现场,极大地发挥指导作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生的操作、设计、处理进行正确的指导与评判。

五、合理分配学时,理论实践相结合

鉴于教与学的互动性要求,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实践与教师教学课时安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每一环节务必做到恰到好处。在教学实践中,要紧密结合教学大纲,合理规划、精心制定授课计划,既要满足正常的授课课时要求,又要保证有足够的课时用于学生的仪器操作、布网、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内业处理、处理成果的质量检核等实践内容,同时还要保证一部分机动课时用于学生资料收集、汇总、归纳,课堂自讲,交流,讨论等。本人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给出如下课时安排及课时分布比例:

从课时分布图上大家可以看出,学生自主实践时间,再加上互动时间基本上占教学计划的一半时间,其所占比重明显上升。因此,有人担心教师讲授的课时不够用,但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在前期阶段,学生已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对课文也进行了大量的预习阅读,所以我们就可以大量减少一般问题的讲述,而重点放在了难点、疑点的讲解和课程学习的指导上,从而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性,加强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我们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六、制订详尽的实习计划,加深、升华教学内容

详尽的实习计划,不仅关系到实习的效果,还关乎着整门课程的理解与把握。如果说理论是实践的基础,那末实践即使对课程掌握程度的检验,又是对课程的加深理解和升华。而GPS定位技术又是一门实践性、可操作性、技术性非常强的课程,大纲要求学生必须能够自己熟练掌握GPS仪器的正确操作使用、控制网的布设、数据的采集以及内业数据的传输、处理、基线解算、平差和成果质量检核、判断、处理等等,因此针对目标⑦的外业实习和目标⑧的内业数据处理必须制订详尽的实习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其精髓,独立完成实践课程,并制定详细的实习评价体系,对学生分类、分项、分步进行细化考核评价,将最终评价结果输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如图3。

七、结语

GPS定位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强、理论性严密的课程,它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教师的素质要求;二是仪器设备及相应处理软件的要求;三是教学方法、手段、技巧的要求。虽然有很过困难,但是只要能够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并且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那么一定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基余.GPS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8.

[2]魏二虎,黄劲松.GPS测量操作与数据处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6.

[3]周忠谟,易杰军,周琪.GPS卫星测量原理与应用.北京:测绘出版社,1992.5.

篇2: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先进独特的直观性、灵活性、实时性、立体化等优势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接下来本文将详细的为大家阐述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教育教学的积极作用以及消极作用。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积极作用;消极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与传统的教学不同,现代教育教学将文、声、图、像集于一体,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但同时,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篇3: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二,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三,具有共享功能,可以循环运用。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若想提升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想办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现代教育技术正好具有这样的功能以及特点。正如上文所阐述的,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将文、声、图、像集于一体,进而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多彩,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相比,这种多样化的教,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的目的。

1.2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传统教学环境下,教师大都采用一书、一笔、一黑板的教学模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常常让学生感觉十分的枯燥、乏味。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参与下,课堂教学不再像传统教学环境下那么单一,而是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起来。教师利用PPT课件代替原有的板书教学,利用网络平台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另外,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很多教师更是开启了远程教学的模式,例如,假如有同学生病或者是有事请假来不了学校,教师便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其进行远程教学。这样一来,既实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又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增强师生之间的活动,可谓一举多得。

1.3便于长期保存,方便循环利用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大都是采用编写教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很多教师具有很好的教学设计,但是由于教案编制的方式不容易长期保存以及传播,这些教案资料翻阅起来很不方便,因此,很多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便不能得到很好地传播。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以后,教师不必再像传统的教学环境下一样,利用撰写教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而是可以利用PPT课件的方式代替教案,这样一来,这些优秀的课件便可以长久的保存下来,以供后人分享,方便以后的教室们进行参考以及循环利用。同时,这些课件也可以供给学生进行反复的复习,这样一来,即便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有没有听清楚或者是学明白的地方,也可以在课后通过复习课件的方式进行巩固学习,并且可以直接按照课件中的教学内容询问教师,这样一来,便大大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

2对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消极影响

凡事有利必有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对于教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例如,忽略教师的主体地位、过分依赖现代教育技术,忽略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使用、信息超量,扼杀学生思维以及忽略学生的动手能力等等。

2.1忽略教师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整个课堂教学过程都依赖与教师的讲解,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后,很多教师过分依赖于PPT课件,变成了PPT课件的阅读器以及解释器,却忽略了教师自身该有的主导作用。同时,还有很多教师只注重于PPT课件的讲解,忽略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进而导致整个课堂下来,学生就像看电影一样,课后什么也记不住,进而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降低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2.2过分依赖现代教育技术,忽略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使用

正如上文所阐述的,很多教师过分依赖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忽略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原本采用PPT课件进行教学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节省因板书而浪费的教学时间,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则是出现完全依赖于现代教育技术,忽略传统教学方法的现象,整节课程下来都是在播放课件,没有任何板书的环节,进而让学生无法分清本节课程的重点以及难点,不但没有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2.3信息超量,扼杀学生思维

现代教育技术确实可以扩充教学的信息量,但倘若信息量过大,反而会扼杀学生的学习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为了扩充课堂的教学内容,所以扩充很多课外的教学内容到课堂中,这样表面上看起来是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信息量,实际上却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的。教师将过多的教学信息施加给学生,会让学生感觉学习压力特别大,同时,由于教学内容过多,学生便只是在死记硬背,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时间以及机会,进而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2.4忽略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有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参与以后,传统教学环境下很多具有危险性而不能做的实验,都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模拟实验,本身这样是有一定益处的,但是长时间下来,很多教师开始慢慢放弃所有的实验的操作,对于那些比较基础的实验也采用模拟实验的方式进行,进而使得学生逐渐失去动手能力。

3结语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教学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又有一定的消极作用。我们想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本身是没有错误的,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法的得当性,进而将积极影响达到最高,消极影响降到最低。只有这样,才能使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南国农.李运林主编电化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顾永新.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林业教育,2004(4).

[3]杜韶婕.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影响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4]李超.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

篇4:现代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现代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技术已经深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教育也不例外。现代技术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给教育带来了深入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把不灵活的教育方式和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基于此,文章探讨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如何恰当使用以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现代技术;小学科学;优化课堂

传统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现代教育技术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活力,小学科学课教学更是如此[1]。下面,笔者将谈谈现代教育技术对小学科学课程的良好推动作用。

一、运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实验,优化课堂结构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认知事物的重要手段。课堂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然而,在实验中,总是有些实验效果不太明显,从而影响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运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实验,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如在讲解“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笔者为了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清实验的过程,于是在教学之前,就用手机先将实验过程录制了下来。当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时,学生们根据观看的实验过程再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很快就解决了这一堂课的知识难点。又如,讲解“电”这一单元“简单电路”一课时,要让学生学会组装简单电路,如果教师只是自己动手操作而让学生在讲台下边看,学生不仅看不清楚,而且也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质量。笔者运用现代技术,把干电池、开关、小灯座、导线、小灯泡、电池盒等材料放在实物展示台上进行操作示范,学生看的清晰多了。教师把讲授转化为演示,既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运用现代技术,化静态为动态,丰富感性认识

小学生好动,对动态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能够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因此,作为科学教师,就要想方设法让静止的教材活起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运用现代技术,把静态的教学手段与动态的音像教学相结合,使学生由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并结合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智能训练,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教学“凝结”一课时,凝结现象对于小学生而言是看不到摸不着的静态变化,要形成概念十分困难。因此,笔者制作了一个关于蒸发的课件,让玻璃杯内的小水珠长上翅膀飞到冰冷的玻璃杯盖上,从而凝结出一滴滴的小水珠。这比起仅靠观察插图来说显得更加生动、有趣。

三、运用现代技术,化抽象为具体,解决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科学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容易直接感知。如果空洞地以分析、说教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往往提不起兴致来。此时,如果将现代技术应用到小学科学教学中,就能让学生快乐地、轻松地学习。比如,在讲解“叶的光合作用”一课时,光合作用现象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就可以借助视频,使叶的光合作用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直观了解光合作用。在视频中,先展示光合作用过程,突出表现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植物叶中的叶绿体把从根部吸收上来的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加工成养料和氧气,并利用动画的形式来演示“叶绿体工厂”的加工过程。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有趣。

四、运用现代技术,化宏观为直观,提高观察效果

适时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如,在讲解“食物的消化”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一些视频或者动画资料,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消化过程,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五、运用现代技术,增加课外知识

小学科学教材中,有些知识学生很感兴趣,希望能够继续“挖掘”。如在讲解有关化石的内容时,学生很想了解更多有关化石的内容。为此,笔者就在原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增加了课时量。学生根据“化石”这一大主题,确定自己小组想要研究的小专题,来到学校电脑室上网查寻资料,然后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在信息技术教师的帮助下制作成演示文稿在班级里进行交流。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致,同时也增长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六、运用现代技术,能将知识点系统化、整体化

学习完一个单元后,笔者都会对整个单元的科学概念进行梳理和总结。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简单到复杂地进行梳理,从现象到本质地进行梳理,也可以设计一些有层次的问题进行整理。这时候,运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再合适不过了。总之,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又能有效提高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不过,在使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时,万不可喧宾夺主。教学中现代技术辅助教学,应把握“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如此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改进小学科学教学的固有面貌。

参考文献:

[1]刘力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科学课堂[J].北京教育(普教版),(5):61.

篇5:浅谈一体化教学在PLC课程中的实践和体会论文

浅谈一体化教学在PLC课程中的实践和体会论文

【摘 要】本文通过了解一体化教学的特点,结合PLC课程和学生的特点,从而引出教师在PLC课程一体化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

【关键词】PLC课程 一体化教学 任务驱动法

一、PLC一体化教学分析

1.PLC课程的特点

PLC课程是广州港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必修的课程。目前我校的PLC课程主要以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的教学为主:第一章学习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知识;第二章掌握基本指令及编程;第三章学会用步进顺序控制指令编程。虽说此门课程内容较少,但却具有多变性、综合性、典型性、实践性和实用性五大教学特点。教学中,既有一般又有特殊,既有新授又有复习,既有理论又有实操,既有工作原理又有编程方法,既有典型单元程序又有复杂实用案例。例如用基本指令设计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综合控制程序,又或者用步进指令设计大小球分检机的控制程序等。这些内容都是课程的难点。课程的这些特点,既成了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成了教师教学的难点。因此,要想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不能满足。

2.学生的特点

任教班级是机电高级班,学习纪律相对较好,学习积极性也较高,但由于学校规模的扩大发展,对于学生的学习或其他能力在入学时并没有进行认真的.审核,这就导致学生生源素质不高。且大部分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实操能力不强,分析和知识的运用能力也较弱,有些学生还缺乏学习目标、学习兴趣等,这些差异使PLC教学难上加难。

在PLC课程和学生双重问题的冲击下,技校教师的教学难度大大增加了。作为技校教师,如何化解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PLC课程的学习兴趣,并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教学的主要任务。

二、PLC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1.教师实现一体化,做好知识铺垫工作

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喜欢把PLC的教学分成两大块:理论教学和工厂实习,这样,势必让学生产生错觉:理论教学只讲少练或只讲不练,缺乏实操支持;而工厂实习只练少讲或只练不讲,缺少理论解释。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要先实现教师一体化。何谓“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构成一体。专业理论教师在扎实自身的理论知识功底的同时,经常到工厂实践,为理论课堂的教学寻找更准确的依据;而实习指导课教师,也应经常到理论教师处取经,认真地去弄清、熟悉专业的理论知识,为实习课的讲解提供更科学的语言。只有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才能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

2.采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确保学生学习地位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是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较好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其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3.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融入“一体化教学”模式

根据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学生对象以及不同的学习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PLC》课程定时器的教学中经常引出生活实例,可以先让学生举例:定时器你知道它在哪里出现过吗?大部分学生都有生活经验,纷纷踊跃举手发言。此时,教师顺势引出定时器的作用、定时规则等知识。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而在计数器的时钟程序设计的学习中,由于平时生活少接触,采用举例分析显然不够适合,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把学生分成两大组,分别叫A组、B组。

(2)提出问题和要求:设计24h时钟程序。要求A组只用定时器设计,B组用计数器设计。

(3)结果展示对比。

(4)评价并总结两组设计结果:A组设计思路较简单,但过程繁多,不利于调试;B组设计思路较复杂,但过程简单。

经过对比学习,学生能在对比的结果中得出最为适合的学习方法,这样,不仅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多引入互动式的“任务驱动法”,提高教学效果

要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采用双边互动式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地通过创设情境、巧设疑问、共同讨论、动手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以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为主,教师适时引导为辅,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报警灯程序设计时,教师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去引导学生进行。

任务分组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组设一名组长,负责程序设计过程的讨论和答案收集并完成最后的汇报工作。任务背景某大型小区在某一个深夜有小偷“光顾”,当小偷准备进入某户大门时,大门事先装好的报警灯发出刺耳的报警声和闪光,该户免遭一劫。(教师陈述)任务要求请用PLC基本指令设计上述的报警灯。(1)当报警灯开关接通时,灯马上工作;(2)报警灯亮2秒,灭3秒;(3)报警灯闪16次后停止工作。任务分析(1)控制要求:报警灯开始工作由谁完成?(2)如何分配I/O?(3)亮时由谁控制?灭时呢?亮灭转换由谁来完成?(4)16次由谁来统计?任务实施过程(1)各组长召集各组成员根据题目要求讨论设计方法;(2)各组开始设计并完善程序;(3)各组长汇报各组设计结果;(4)教师让各组评价各设计结果,对设计最佳的小组进行表扬。任务结果展示

参考文献:

[1]邓朝阳.互动式教学在可编程控制器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

[2]李兴莲.专业课教学改革呼唤一体化教学[J].,(06).

[3]郭宝杰.一体化教学的特点[G].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6(35).

篇6:兴趣驱动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兴趣驱动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以《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为例,针对目前众多高校填鸭式教育教学方法和方式,提出了兴趣驱动法这种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由被动的、非自主自愿的学习转变为主动自愿自主的学习。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更增加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兴趣驱动;计算机网络;教育教学

0前言

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观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探求知识的动力。本文作者多年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探索出了一套兴趣驱动法应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

1因材施教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认识了解我们的工作对象——学生。在高等教育中,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专业非常多,但是每个专业开设该课程的目的却大相径庭。对于不同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应当包括不同教学内容。例如,对通信工程专业,需要学习“计算机网络原理”和“网络安全”等内容;对计算机专业,需要学习“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应用编程”和“网络安全”等内容;而对网络工程专业,学习内容则扩展为“计算机网络原理”、“互联网应用与维护”、“网络应用编程”、“网络安全”、“网络工程设计”和“网络管理”等课程内容;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则需要学习“互联网应用与维护”、“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等课程内容。与之相对应,网络实验内容对不同专业也应当有所不同。也就是说,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该课程的需求也不相同,应该做到因材施教。

2从应用到原理

中国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理论与原理的讲述,常常忽视了理论或者原理的应用。比如,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网络应该着重强调网络的应用技术。而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先讲原理再说应用或者不说应用,这样的教学效果会非常差,学生听课也会索然无味。其实,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完全可以颠倒过来,先讲应用,然后再从应用中为学生分析原理。这样改变之后,学生首先明白了理论应该怎么用,那么对理论的记忆也就轻而易举了。通常说的学以致用就是这个道理。举例来说,笔者在讲述现行IP规则IPV4中的私有IP地址时,首先会问学生:“现有的IP地址够用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均知道现有的IP是不够用的。那么下面的问题就显而易见了,“不够用的话,那么如何使现有的这么多台电脑或者网络设备都接入互联网?”答案就是我下面要讲述的许多网络都使用了大量的私有IP地址。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先告诉学生私有IP是做什么用的,然后再给他们讲述原理。当然,这里只是举例,私有IP地址的用途远远不止如上所述。

3兴趣驱动法教学

3.1从一本好教材开始

一本好教材非常重要。学生在没见到任课教师前,首先接触到的就是教材。笔者认为,现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大学生的教材太过枯燥,里面大量的原理之类的罗列,缺乏作者精心的编排。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材可谓是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水平参差不齐。在教材的选择上,笔者认为,首先要针对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教材。虽然教材的名称都叫做《计算机网络》,但是内容可能截然不同,出发点不同,侧重点也不同。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来说,选择的教材应该是实用性较强,而有关网络底层的原理性较少的教材;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选择的教材恰好相反,应该选择网络底层原理性较系统的教材。还有教材的选择上应该尽量选择近3年出版的教材,因为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速度是令人惊奇的。另外,还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指定一些好的参考教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扩充该门课程的知识面。

3.2实例教学是兴趣驱动法的精髓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讲得实例教学不是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已经存在很久了,在许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在使用,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有以下的弊端:

(1)案例教学中的许多案例都是虚拟或者虚构的。虚拟的案例,虽然从一个方面能够为学生提供帮助,但是虚拟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当学生遇到一个网络上的现实问题,很可能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

(2)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教师没有真正参与。比如案例中设置的许多场景,任课教师如果没有实际遇见过或者参与过,很难将该场景完整的呈现给学生,很难将场景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完全挖掘出来。

(3)案例教学中的许多案例使用价值不高。一个好的案例应该是来源于实践的,只有来源于实践的案例才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4)案例教学中的许多案例已经过时。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如果还拿着3年以前甚至5年以前的案例来教学,那么无疑于别人都讲授windows7了,你还在给学生讲授windows98怎么用。因此,笔者这里提到的是实例教学法,不是案例教学法。实例哪里来?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应该拥有丰富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管理与维护的经验。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最好应该到企业或者相关单位的网络部门进行实务训练。来源于生活得实例才是最有使用价值的案例。 其次,在实例的选择上应该进行精心的编排。实例应该选用哪些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实例进行教学。比如:笔者在讲述网络中计算机端口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使用了以下的实例。在讲端口前首先告诉学生,给他们讲个故事,故事人人都爱听。故事是这样的:大家现在经常聊QQ吧?没QQ号的同学举个手让我看看“恐龙”长啥样儿!故事的第一句话就把课堂气氛烘托出来了。现在大家使用的QQ版本大多都是那种能够显示对方IP地址的版本。和别人聊天时,别人的IP地址和所在地就都显示出来了。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现实的IP地址的后面还有一个冒号和一个四位数字?那么这四个数字是什么?就是计算机通信时使用的端口号。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端口号能够提供给我们许多信息。通过这个实例的讲解,不但调节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深刻理解端口的作用,以及他们最常用软件QQ的一个专业使用小技巧。

3.3良好的实验条件是兴趣驱动法的必要保障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属于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因此,不但上课讲解的同时要有必要的操作演示,而且应该为学生安排适当的动手操作实践学时;所以,必须要有相应的实验条件提供支持。此时,可以引入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例作为实践的课题以增加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比如,在

讲解局域网的组网技术时,可以引入一个实际任务——现在需要开设一个网吧,应该购买哪些设备?应该怎么组建局域网?此时,就必须为学生提供若干台PC,一台交换机或者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当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亲手搭建起自己的局域网时,必然会有很大的成就感,而成就感也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动力。

4结语

教育是我国的立国之本,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已经传承了几千年。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现行教育体制的某些弊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地探索找出解决现行教育方式问题的方法。兴趣驱动法改变了“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很好的解决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自主学习行较差等问题,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教学方法。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较高,比如讲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网络管理与实践的实际工作经验,这样才能有亲身经历的实例用来驱动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陈鸣,胡谷雨,周雷,等.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6).

[2]@田慧君.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研究[J].现代技术教育研究,2008,(1).

[3]@莫林利.计算机网络教学分析与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3).

篇7:协同学教学模式在编译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协同学教学模式在编译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协同学是研究协同系统在外参量驱动下和在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下,以自组织的方式在宏观尺度上形成空间、时间或功能有序结构的条件、特点及其演化规律。本文从协同学的理论基础与支持协同学习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出发,结合“编译技术”课程教学实践,探讨了在该课程中实施协同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问题,提出了运用协同理论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的自组织,使其终身受用的一种教学理念及运用方法。

关键词:协同学;教学过程;编译技术;教学环节

“编译技术”是计算机科学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由于涉及形式语言、有穷自动机等抽象内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曾一度被学生戏称为“天书”。作为授课教师,如何让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得到较大改观是一个需要加以解决的研究课题。根据讲授“编译技术”的教学经验,发现开放式协同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这类原理性较强、理论较抽象的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协同学”理论及在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协同学的创立者,是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哈肯。所谓协同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学习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协同学习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

协同学习是一种团体活动,人的复杂性和团体的复杂性,决定了协同学学习模式不可能是单一的,必须是多样的。由于协同学习所依据的教学思想形式必然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协同学习模式。与协作相关的学习模式有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探究性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案例研习、支架式教学以及目前研协同学习等。这些协同学习模式是基于协同学习教学模式的基础和出发点。

针对“编译技术”课程理论性强,内容相对比较抽象的特点,首先开发了“编译技术教学演示系统”,进一步完善与主讲教材配套的CA/课件构建协同学习环境,然后运用协同学习理论进行开放式分组教学。已执行的专业教学计划中,学生通过前期开设的“离散数学”、“汇编语言”等课程,对编译技术中的部分理论如文法、正规表达式、语言以及自动机等知识进行过较系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大大缓解了小组学习编译技术的难度,为协同学习环境下的开放式教学提供了可能。

二、教学环节的组织

1.学生分组及准备阶段

鉴于受教育者为本专业高年级学生,协同学习分组可以各自的兴趣、爱好,习性等,自发组成诸如以相同寝室的地缘群体,或兴趣相同的业缘群体和以爱好一致的志缘群体等。这种群体因其属自愿结合,所以也更为牢固。在分组过程中指导教师协助确定小组的规模、小组成员的互补性以及小组的领头人。上述三个方面对于协同学习能否顺利执行以及学习效果都很重要。确定学生分组方式后,需要为正式启动开放式教学作好多方面的准备,包括介绍协同学习资源环境、学习目标、教学方案的实施步骤以及评价方式等。

2.协同学习启动阶段

根据编译技术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绪论和词法分析两章作为该阶段的教学目标,其中重点是词法分析,难点是自动机,大约需要课堂教学6~8学时。该阶段已经开始实施协同学习过程中的各项措施,对一般理论基础内容,以小组课堂自学为主,指导教师为协同学习小组提供相应的教学辅导,最后根据掌握的各组情况确定是否对小组进行考核。对教学重点,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与基于资源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指导教师预先根据教学内容讲解重点,围绕重点提出问题,为小组提供网络资源。

3.协同学习全面实施阶段

该阶段包括“编译技术”课程中后续所有章节,重点是语法分析与语法制导翻译。这一阶段的执行过程与上一阶段类似,不同的是该阶段在对上一阶段优化基础上进行的。包括协同学习小组的优化、学习资源环境的优化、学习目标的优化以及协同学习过程的优化。其中协同学习过程的优化是影响小组协同学习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过程优化具体包括:学习方法优化;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制作方便自主学习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等四个方面。

在以上三个阶段中,要重点解决对协同学习效果影响较大的问题。首要的问题是各个阶段学习目标的设定,包括各阶段主要内容、重点内容、详细的问题列表、相关的资源以及最终的考核目标或具体要求:其次是课堂学时与课外学时的分配以及科学地分解学习目标的问题,这其中要考虑目标分解在课堂学习的可行性;最后是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式在协同学习过程中协调运用问题,如在协同学习过程中教学辅导与答疑的方式。

三、实验环节的组织

“编译技术”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感觉该课程理论性太强,抽象难学,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教材中抽象理论与方法的理解,消除对该课程的“恐惧感”。根据该门课程的特点,实验学时设置为16学时,实验项目包括词法分析器的手工构造、词法分析器的自动生成,递归下降语法分析、预测分析法、LR语法分析、说明语句的语法制导翻译、表达式及赋值语句的翻译与微小编译器的设计等内容。通过编程实验,学生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了编译程序的实现技术,也可以使得学生将数据结构、高级语言等相关内容融会贯通,进而做到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

四、教学效果评价机制

教学效果评价机制是协同学教学模式的重要一环,本教学方案分阶段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两种方式。阶段性考核主要是对协同小组的考核,包括三个方面的评分:自评分、其他小组评分以及指导教师评分。评测的具体内容包括小组成员协同情况、阶段目标完成情况、学习资源浏览情况以及对各组学习目标的影响情况等,阶段性考核应该以激励小组协同学习的兴趣和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为目标。终结性考核主要是期末考试,其中阶段性考核占总成绩的25%,终结性考核占75%。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媒体、教学内容等因素激励学生形成一个自身学习系统的同时,学生通过媒体、反馈信息等因素影响教师,使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同时在学生和教师身上产生“协同效应”,其作用不只是在一次教学过程中,而是使教师和学生在不断学习、探求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独立自主,学会革新创造,学会与人合作,真正达到“教就是为了不教”的效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入,网络教学的普及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环境的持续改善,协同学的教学模式必将逐步普及。

篇8:分析在课程教学中数据挖掘技术的选择论文

分析在课程教学中数据挖掘技术的选择论文

随着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教育教学手段正逐步实现了信息化,教学工作涉及的范围日趋广泛、教学信息种类日益繁杂,在各种教学管理系统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的数据。这为数据挖掘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发现隐藏在大量数据信息背后的一些有用的知识,用这些知识来指导教学者改进教学手段,去发掘隐藏在数据中的规律或模式,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学质量并提供创新性。

目前从数据挖掘技术的现状、研究方向和应用上,伴随数据挖掘技术的日渐成熟,在投入教育教学的工作中逐渐被重视和使用,本文重点研究放在学院工商管理系部,以工商管理系整个下设专业中的核心主干课程为坐标,以各专业学生应用反馈为射线,以教师在逐步课程改革中实现理论结合实际为方向,以教学首要结果为防线,形成一个庞大的课程与企业合作,企业与人员合作,人员与课程接轨,课程应用数据化,以ERP作为模拟训练,以数据挖掘技术作为整合汇总分析,以人员整体适应和实际收益作为说明和成果,针对工商下属各系,形成尖锐有效省时的教育教学辅助工具。针对商务管理专业如何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在商务管理专业中的有效性,以及教学方法与逻辑思维的适应性从几个系部核心课程依次列举。

1.数据挖掘技术的概念

数据挖掘是通过挖掘数据仓库中存储的大量数据,从中发现有意义的新的关联模式和趋势的过程。从商业的角度定义,数据挖掘是一种新的商业信息处理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对商业数据库中的大量业务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分析和其他模型化处理,从中提取辅助商业决策的关键性数据。利用功能强大的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使教学管理者把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辅助课堂教学,从而在教育教学中获得效果。

2.挖掘专业课程数据的研究步骤

第一,数据准备。在开始数据挖掘之前,结合教学课程和质量评价这一问题,广泛收集学生的各种信息,建立对教学课程质量分析的数据,为数据挖掘做准备。

第二,建立数据挖掘模型。运用挖掘技术通过汇总将数据转换成适合挖掘的形式,挖掘教育管理所需要的各种规则、趋势、类别等。

第三,结果评估。数据挖掘的结果有些是有实际意义的,而有些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这就需要进行专业课程质量评估。

对发现的规则、趋势、类别进行评估,可以保证发现的模式的正确性。

第四,分析决策。数据挖掘的最终目的是辅助决策。将数据挖掘获取的信息转成便于理解和观察的形式反馈给教学管理者,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教学专业课程质量评价的方法。

3.在课程教学中数据挖掘技术的选择

数据挖掘的任务是从数据中发现模式。根据挖掘任务,数据挖掘可分为概念描述、聚集发现、关联规则发现、分类发现和序列模式发现等。在选择使用某种数据挖掘技术之前,首先要将待解决的商业问题转化成正确的数据挖掘的任务,然后根据挖掘的任务来选择具体使用某一种或几种挖掘技术。

具体用关联规则和序列模式发现在商务管理专业课程中的使用进行描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比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调查法等。在通常情况下,一般可以采取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据此可以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来挖掘数据库中的数据,判定下一步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以满足教学的需要,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如从每个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以及不同的教学方法得出的教学成绩来进行分析,关联规则的方法来判定此种教学方法适合哪一类学生或哪门课程,使得分层次教学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实施。

4.数据挖掘技术在商务管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根据时间序列模型和关联规则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利用学生成绩数据库和调查问卷,从这些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分析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因果关系,对可以挖掘的数据进行分析,探寻具有价值的规则和信息,最终找到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提出合理设置课程的建议。

4.1 国际金融专业

国际金融是商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主要课程,其核心点在外汇套利期权期货交易上,分为基础、管理和实务三大版块。实务版块大力发挥数据挖掘技术在国际金融课程中的应用,如国际收支平衡表章节下设的历年国民收入账户分析,国际收支调节分析,都需要庞大的数据和有效的信息作为基底支撑,在外汇市场业务中,即期远期掉期等交易方式都汇总了大量的单据和数字,如何在这些大批量的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缩减范围,应对某一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数据分析综合应用于课堂教学举例:按照复式簿记原理,运用货币计量单位以简明的表格形式总括地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全部对外经济交易活动的报告文件。以国际收支平衡表状况,延续数年总量弹性综合分析:20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保持规模较大,国际收支保持双顺差,其中经常项目顺差明显扩大,比增长134%,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下降43%,国家外汇储备提升。至持续双顺差局面,我国继续加强改善宏观调控,经济保持平稳增长,除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幅度较小,其他年份时间都取得可喜成果。

4.2 国际贸易专业

国际贸易主课程分为理论篇和专用实务操作术语篇,教学工作中为理论结合实际,与现实情况接轨应用,着重在术语方面下了大量功夫。在国际贸易教学里经常遇到学生反馈回来的问题在术语区分和如何准确使用上,先用数据挖掘的分类技术分成传统的CDEF,然后再根据提取有效分类组合成各种跟单使用情况的分类,最终以数列原理列举出每一种术语和其他术语结合在一起如何最佳使用。

在基本术语构建起的状态下排列组合商业企业跨国公司最有可能进行的术语搭配,包括历年来针对的案例,提出问题便捷,分析问题明显,解决问题清晰,有此解决大量疑惑,使时间降到最低,效率提升最高。国际贸易学中引进对术语的支持检索和分类说明,取得显著成果。

学生在课堂内通过分类技术学习课程,在实习期间通过校内ERP实验室客户根据学科兴致和方向的不同,采用的数据挖掘方法也要适当调整,以西方经济学举例。微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在供求原理,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成本理论,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理论,生产要素与收入分配理论,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在教学工作环节中,微观经济学理论推证需要大量的图标、坐标、公式以及分析、组合和论证。以供求原理举例,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微观经济学图标的汇总,形成大量的供求原理图形,其中按照用于重点、难点、应试、论文不同方向分类,讲课以传统坐标图形为核心:由此引起需求弹性、供给弹性的变化,又由此引出补偿弹性等连带问题等诸多关联图形,大量节省课堂时间。

4.3 宏观经济学

主要研究方向在国民收入核算,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周期与增长、开放经济下的经济均衡与宏观经济政策调节、发展经济学、环保经济等,以AD-AS模型举例:在对图形、坐标等经济学大量曲线分类集成、筛选罗列的过程中,该数学和计算机模式的应用完全符合教学大纲需突显的内容重点,依次每章节延续,完全符合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初期特征一一面向主题、集成、时变、非易失。当我们确定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后,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数据准备和提存、预处理和转换,最后是分析和知识同化。在课堂提炼配合举例时,以数据挖掘技术整合出的大量图表制作成的PPT,能以最快的速度配合理论条文映入眼帘,并随着课堂转换产生不同重点的变化。

4.4 经济法/管理学

经济法中涉及的大量数字信息和管理学中涉及的有效信息提炼服务决策恰恰可以完整的结合到一起,如经济法教学中,学生反馈最多的问题是不好记和记不住,记后遗忘,几经周折,只应对了学期考试,无法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在教学中的顽固性知识点,该知识点特征为固定式记忆,条文式罗列,概念式篇幅,以法律规定居多,大都涉及案例,而学生则很难记住经济法规定涉及的数字和典型案例信息,通过挖掘技术对全书的整合,罗列出常见数字后跟随的经济法律事项规则,常见数字如5、10、15、20、25,高频百分号为3%、15%、13%等,这些数字包罗了申请工商登记营业时间,上诉时间、提交材料时间、税收管理条例时间、董事会会议时间等等,每一数字后跟随四到五项经济法律规定,每个规定下导入几大案例,每一案例应用一次模拟教学,每一次教学解决一章重点问题,每一个问题形成深刻记忆。

在管理学的应用中,学生在对教学管理活动的演变、定义、角色、职能和属性进行掌握后,将关联规则挖掘应用于课程相关分析,贯穿到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质量管理理论中,为教师提供了决策支持信息。学生在使用ERP实验室时,能通过虚拟网络模型,从中正确解决课堂设障起的法律纠纷,以经济法律常识作为基础知识,管理学的计划组织领导决策控制创新作为手段,以达到应用几种学科解决实际问题为结果,取得可观成绩,现学生已经完全可以独立进行三门或三门以上具有学科连带性产生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这才是教育一直力图达到的目的,避免脱节,学以致用。

5.结束语

科学地设置商务管理专业课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教学管理,还可以为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和优化配置教学资源。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汇集了大量反映教学质量的数据信息,如各种类型的教学文档、词频数据、学科术语及多媒体数据等,从中发现有用知识,不仅可以促进教育体制上进一步改革、发展和完善,而且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期待更多的教学管理者对数据挖掘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有更全面的理解和分析。

篇9:谈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应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论文

谈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应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论文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人的思想、意志、喜恶以及人的精神世界。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美术绘画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现代教学技术可以通过简单快捷的方式诠释美术的意境,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兴趣以新奇独特的形式唤醒,用美的感染和化静为动的方法把兴趣激活,让其由萌动到活跃。而电教手段具有形声并茂、视听结合、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特点,符合儿童心理的特点,更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美术教学的情境感

传统的绘画教学,“语言+静止图片+演示+练习”,课堂教学情感成分少,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易于在消极被动的情绪下,目睹枯燥无味的简单重复。而多媒体教学系统提供的图形、声音、语言等交互界面及其交互操作,便于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能对学生产生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使学生通过各种灵活方便的交互界面来操纵控制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形式的新颖,计算机的神秘,设计的独特,加上激人之情、启人之智的.音乐,能够较好地调节学生的情绪,使他们信心十足,跃跃欲试,轻松愉快地释疑克难。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在学科中要体现美的教育性,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由于学生阅历浅等原因,对审美对象的比较、想象、联想能力较差,如果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表现一些教材中蕴含的美,学生往往很难感受到。有些学科内容蕴含的美是深藏在抽象的文字符号之中,教师用语言、神情、动作等都无法表达,学生就更加难以感受和理解其中的美学内涵。如果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形、声、色、光等共同作用下,能有效再现和创设美的环境及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教材中蕴含的美,从而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传统欣赏课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艺术情趣,审美教育势必沦为说教。欣赏美术作品的感知过程依赖视觉形式进行,多媒体的表现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与艺术有相通之处,在视觉形式上其点、形、色、线等信息强度和画面吸引力比课本图片要强许多倍,而且多媒体教学手段能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常规教育手段富于变化,教学组织形式相对集中。突破常规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辅助手段在欣赏课教学中的优势,扩大欣赏容量,使学生能更多地吸收与内容相关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情感因素,极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产生兴趣,激发潜能,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比如欣赏建筑艺术,不但可以用惯常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在静止状态下的外形或内部构造,而且可以做动态显示,让建筑物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能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为充分利用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从“知识型”转变为“智慧型”,从偏重传授知识转变为重在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可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减少常见的知识、技能、讲解、演示篇幅,加大关键要害处的讲授力度,提高知识的传播密度,使“精讲”、“多练”成为现实,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达到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目的。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美术教学的新路子

在工艺与设计教学中,图案规范、严格,填色技巧很讲究,因此范画的制作或作业的完成耗时费力。然而在电脑中进行图形绘制、着色、编辑和修改,都非常方便、快捷,比如说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等在电脑中生成图形都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等元素的构成以及重复构成、渐变构成等一系列构成原理和方法都可以在电脑中显示。

如二方连续纹样设计,我按以下步骤,构思制作了四个课件:首先安排一组二方连续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运行时,学生便一目了然地看到了二方连续纹样在生活中的作用。紧接着,播放一组二方连续纹样的花边,先出示一个基本纹样,再出示一个单位纹样(由几个基本纹样组成),点击鼠标后,基本纹样和单位纹样自动地向左右或上下不断地重复、排列,形成了一条花边。让学生观察动画制作过程后,总结出二方连续的概念,即:以一个基本纹样或几个基本纹样组成的单位纹样,向左右、上下两方面重复排列,形成的带状的连续纹样叫二方连续纹样。这一过程,如果在课堂中当场演示的话,会费力不讨好。这样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非常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通过电脑美术设计,以其操作灵活多样、可塑性强的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学生在作业完成后产生成功感、自豪感。对于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尚低的小学生来说,运用电脑设计可以弥补手绘基本功的不足,还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等能力的培养,渗透情感教育,总体上非常有利于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在新课改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并潜移默化为自己的思想、行为品质,实现全面提高素质的培养目标。

篇10:现场教学法在《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ll(a)-0157-01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教学过程的共同活动中采用的途径和手段。教学方法的作用,在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只有与教学目标适应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统一的特点,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基本分类体系有:课堂教学方法、现场教学方法、自学与自学指导方法、科研训练方法、学业检查与评定方法。

课堂教学一般是根据前人所总结的间接经验,把复杂的社会现象、生产过程等等改造为抽象的知识形态、理论体系,以之传授给学生。现场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市场和其他场所、通过参观、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将理论知识所由产生的现象和对象的发生、发展、运动、变化,按其本来面目显示给学生,并且使学生置身于社会活动、生活过程中,在实践中学习。

现场教学按其形式和功能的不同,大体上分为参观、调查、实习三类。参观是组织学生到大自然或社会特定场,直接观察、接触客观事物或现象,以获得新知识和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给学生以生动的直观,有利于情感的调动与兴趣的激发。《房屋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内容主要包括房屋建筑设计、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较强,涉及建筑材料、建筑物理、建筑技术、建筑美学和建筑经济等领域,内容繁多,知识面广。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应从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人手,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等建筑物的体型组合、立面设计、构造作法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立体概念,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现场教学不但具有直观性,还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房屋建筑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最好的教学方法。

特点一:它的优点就是具有直观性,直接与实际施工对号入座。根据该学科的特点,对于教学中构造复杂的部分,必须带领学生到现场进行讲解:比如讲到屋面泛水构造和楼梯闻的构造时,就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观看屋面泛水和楼梯的做法;又比如,在讲到工业厂房的构造时,由于学生对工业厂房见得少,理解各构配件的构造难度较大,因而可组织学生到已建成的厂房进行现场教学一现场教学可以把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特点二:它的缺点就是课程用时长,难以找到合适的施工现场和受工期季节限制。其解决办法有:一是可侧重选择建筑的外部构造内容应用现场教学,通过参观已建成的建筑就能实现教学目标。如在讲解楼板类型、楼梯、阳台、屋面、散水等内容时较适合,通过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内建筑就可实现教学目的。既克服了现场教学费时间和受限制等缺点。又达到了现场教学的效果;二是由于许多建筑物的各部分构造是相同或相似的,学生通过对典型建筑的观察、思考掌握知识的整体特性,细部结构和隐蔽构造在实验室演示或以多媒体方式补充也可以弥补现场教学中的不足;三是可以调整课时的安排,根据可参观的施工现场的施工进度调整课程次序,可克服受季节限制的不足,这种方法制约因素较多,仅在讲特殊并重要的内容时进行这样的安排,如基础的构造、受力钢筋的分布等,不宜多采用。

特点三:在现场教学应把教学内容转变成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参观,在参观时找出问题的答案,会增强现场教学效果。如在宿舍楼板教学中,可让学生对比与教室的楼板有哪些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从而找出砖混结构与框架结构建筑物的区别,通过观察改建的宿舍楼,解决“沉降缝在工程中的设置”等。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便完成了教学任务。

实施现场教学,应主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1做好现场教学前的准备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点恰当选择现场教学的地点。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本课程主要是为了后续的《物业维修管理》课程做铺垫的。在物业服务的范围内,有些房屋部位的维修可由物业公司组织联系,但如果是涉及到危及房屋主体安全的维修,就已经超出了物业服务的范围,就交由专业公司处理。

因此在选择现场教学的内容时必须突出专业特点,结合行业需求,突出教学的重点。例如,在讲解墙体构造时,利用校园内建筑物的外墙为参照物,首先介绍基础以上、檐口以下由哪些部分组成,认识外墙身各部位及各自的作用,根据地基土的性质、地震烈度等因素决定基础、散水、防潮层、圈梁、檐口等的.类型、规格尺寸及构造作法。如在讲解屋面的构造时,可带领学生到教学楼的屋面,结合现场逐一认识屋面各构造层,讲解各构造层的做法及作用。

教师必须先对拟采用的教学现场进行勘察,拟参观的现场是否适合大批量的学生同时参观,对现场所能观察到的房屋构造部位和需讲解的知识点都能够熟记于心,避免在现场讲解时遗漏某些知识点。在不能实现现场教学的情况下,教师再利用多媒体、三维动画、图纸等将建筑构造展现在学生面前,既充实教学内容,又可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组织学生到需参加的教学现场之前,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好安全教育,在一定的情况下还必须另行配备教学辅助人员进行辅助。

2努力提高现场教学的质量

为了确保现场教学的质量,教师还必须在学生到现场参观之前,先将参观的目的向学生说明,将所需要了解、掌握的知识点先向学生进行粗略的介绍,在现场参观时再结合实际房屋构造部位进行详细地讲解,对于一些需要重点认识的构造部位或需重点掌握的构造原理,在参观之后回到课堂再进行补充讲解或复习。

3巩固和提高现场教学成果

在现场教学时,学生是分散在建筑物现场,且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现场会有其他非教学人员走动,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无法象在课堂一样确保现场讲解的效果。为了巩固现场教学的成果,参观现场之后回到课堂必须进行小组的讨论或小结,整理各自参观的收获。

现场教学作为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和低成本、高效率的教学形式,在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课教学中有着其它教学形式所不具有的独到作用。尽管它只能作为补充课堂教学的辅助教学形式,也尽管在其具体操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合理进行运用,切实加强组织,不断探索实践,便一定会充分发挥其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丽红,“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0.

[3]李保霞.《房屋建筑学》教法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4,2.

[4]鲁德银.现场教学的三大要领[J].教学与管理.,1.

[5]朱文正等.《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刍议[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3.

[6]唐日光.现场教学法在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J].新职教.,3.

篇11:模块化教学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的实践及评价论文

模块化教学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的实践及评价论文

【摘要】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诞生。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知识框架的角度出发,以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思想为主题,将其零散的知识进行模块分类,并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工作的经验,对高校宏观经济学教学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模块化教学改革

一、关于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来源于法国魁奈的《经济表》和英国马尔萨斯的“马尔萨斯人口论”。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现代宏观经济学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出版后迅速发展起来。《通论》提出的最有影响的见解是经济大萧条产生于有效需求的不足。凯恩斯认为,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律”和“流动性偏好”的存在,市场完全有可能出现供求非均衡状态。同时由于价格和工资存在“黏性”,市场自发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不能迅速发挥作用,而政府干预的公共支出却能够作为外生性工具发挥替代作用。这一见解推动了当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并且为宏观计量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一般均衡”理念的指导下,希克斯等人提出的IS-LM模型与AD-AS模型一起成为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基础。

二、关于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模块的划分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一国的整体经济运行及政府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等宏观经济问题的社会科学,其研究领域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图1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

(二)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主要模块

1.国民收入的核算。国民收入是反应整个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在宏观经济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亦是国际投资者非常关注的国际统计项目。国民收入的核算主要包括两个指标,一个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另外一个是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收入的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2.IS-LM与AD-AS模型。IS-LM模型是希克斯和汉森根据凯恩斯观点提出的,该模型是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多恩布什把IS-LM称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该模型通过利用利率的传导机制,分析了政府主动干预经济的财政、货币政策的效果,成为战后各国主动干预经济运行的首选理论依据。但从实践来看,该模型存在不少缺陷,特别是70年代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的崛起,对传统凯恩斯理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由于国内经济学研究水平的落后,大多国内经济学教材仍然继续沿用这一思路。但在国外许多国家,IS-LM模型有时出现在宏观经济学教材中,但只是作为建构AD-AS模型中总需求曲线的.一个阶梯。进一步将总需求和总供给结合起来解释国民收入与价格决定之间的关系,就是AD-AS模型。

3.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在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经济总量的增加,二是人均产量的增加,经济增长的程度可以用经济增长率来描述。哈罗德(1948)提出了经济增长模型,多玛(1946、1947)也提出了自己的经济增长模型。由于两个模型几乎相同,所以一般称为“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一般的表达式为:尽管哈罗德多玛模型存在重要缺陷,但不能否认该模型是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经济增长理论最有影响的是索罗提出的“slow增长模型”。索洛模型又称作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外生经济增长模型,是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内的经济增长模型,是Solow于1956年首次创立的,用来说明储蓄、资本积累和增长之间的关系。自建立以来,这一模型一直是分析以上三个变量关系的主要理论框架。模型表达式为:索罗模型解释了发达国家富裕的根源在于较低的人口出生率和高的储蓄率,并认为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两个源泉。新古典增长理论之后最有影响力的就是内生增长理论,该理论是20世纪80中期被提出,其核心思想是认为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内生的技术进步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内生增长理论仍然处于当代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研究的活跃时期。

经济周期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主要理论有熊彼特经济周期,萨缪尔森提出的乘数―加速数模型等。

4.失业与通货膨胀的问题。1958年,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1-19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同时,货币工资就是通货膨胀率,这条曲线就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1968年,弗里德曼指出菲利普斯曲线忽略了影响工资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工人对通胀的预期。对工人来说,实际工资才是真正重要的,所以名义工资变化率必须用通货膨胀率来纠正。工资变化率部分地由预期通货膨胀率决定,部分地由实际失业率决定;通货膨胀率等于工资变化率减去生产率增长率。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现代菲利普斯曲线):短期的现代菲利普斯曲线就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在长期,人们有充分的时间调整通货膨胀的预期,所以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从自然失业率出发的一条垂直线,它表明在长期内,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不存在替代关系,从一地程度上解释了滞涨现象。

5.开放经济下的经济模型。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以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多恩布什模型为代表。Mundell(1963)、Fleming(1962)提出了一种开放经济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通过把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引入IS-LM模型,从而对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作用进行了分析。Dombush(1976)在存在适应性预期和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形下,发展了汇率的波动理论。分析了汇率、利率和其他经济变量间的关系,具体阐述了货币扩张政策所造成的影响,较好地解释了货币超调现象。作为宏观经济学教学内容的延伸,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是本知识模块的主要内容。

三、结论

与微观经济学不同,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国民收入的总体运行情况,但国民经济是个庞大的体系,需要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同时需要剖析他的内部结构和相互间的关系,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展开宏观经济学的进一步研究。因此,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按照模块进行知识分类,帮助学生建立框架性知识体系,教给他们建立知识模块化的方法,这将有助于学生全面和系统地把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商务印书馆,,第一版.

篇12:Proteus在电子实践教学课程中应用的研究论文

Proteus在电子实践教学课程中应用的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介绍了PROTEUS软件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该仿真软件的优势,通过实例说明虚拟仿真在电子设计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Proteus 软件 仿真 实践教学

一、前言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仿真实验室应运而生,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引入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教学之中,是对传统实践教学和电子电路设计的重大突破。先在计算机上进行虚拟设计、仿真,然后将结果应用到实际电路之中,既降低了设计成本,又缩短了整个设计的周期,从而提高了效率。作为传统实验的重要补充,虚拟实验丰富了实践性教学的手段,有利于现代实验教学观念的更新。例如,对于嵌入式系统开发的爱好者而言,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昂贵的开发板来进行开发,这时可以选择通过软件仿真来学习嵌入式系统开发。Proteus 是目前最好的能够虚拟嵌入式系统开发中常用的处理器和外围器件的EDA 工具。另外,仿真技术在电子线路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电路的能力和开发设计的能力,为今后更高层次的设计和实践打下基础。

二、PROTEUS 软件简介

PROTEUS软件由Labcenter公司开发,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完整的嵌入式系统设计与仿真平台,可以实现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及微控制器系统与外设的混合电路系统的电路仿真、软件仿真、系统协同仿真和PCB设计等功能,是目前唯一能够对各种处理器进行实时仿真、调试与测试的EDA工具。微控制器系统相关的仿真需建立编译和调试环境,可选择Keil C51uVision2 软件。该软件支持众多不同公司的芯片,集编辑、编译和程序仿真等于一体,同时还支持PLM、汇编和C语言的程序设计。它的界面友好易学,在调试程序、软件仿真方面有很强大的功能。

Proteus VSM的核心是ProSPICE,这是一个组合了SPICE3f5模拟仿真器核和基于快速事件驱动的数字仿真器的混合的仿真系统, SPICE 内核的使用使您能采用数目众多的供应厂商提供的SPICE 模型, 目前该软件包包含有约6500个模型。Proteus VSM包含大量的虚拟仪器如示波器、逻辑分析仪、函数发生器、数字信号波型发生器、时钟计数器、虚拟终端以及简单的电压计、电流计。此外仿真器能通过色点来显示每个管脚的状况,这点在单步调试I/O 码时绝对非常有用。

Proteus VSM最主要的特点是它能把微处理器软件作用在处理器上并和连接该微处理器的任何模拟和数字器件协同仿真。微处理器模型和其它器件的模型一道驻留在原理设计中, 它仿真执行目标码, 就像在真正的单片机系统上。如果程序代码向一个外设口写, 电路中逻辑电平会相应变化, 如果电路改变了微处理器管脚的状态, 这些也可以在您的程序代码中看到,如同真实系统一样。

PROTEUS VSM FOR ARM/LPC 包含做PHILIPS 公司LPC2000 系列设计仿真所需的一切。支持ARM和THUMB 指令集。支持片上外设:GPIO, timers, RTC, UARTS, SPI, I2C, MAM,PLL, ADC and watchdog timer 等。支持VIC 中断子系统。在3G 的PC 环境下可以做10MIPS 的仿真。可以装载ELF/DWARF2 格式文件进行源码调试。可以利用IAR Embedded Workbench 和KeilUV3 与PROTEUS 进行联调。这个软件包包括: ISIS 原理图输入系统。PROSPICE 交互式仿真引擎。LPC2000 系列处理器模型。ARM7TDMI 和ARM7TDMI-S 内核模型。可以用高级图形仿真工具来做基于图表的仿真。由PROTEUS VSM仿真通过的设计可以直接导入到ARES 中进行PCB 设计。

三、PROTEUS 软件仿真的优势

采用Proteus 仿真软件进行虚拟实验, 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如涉及到的电子元件丰富、实验内容全面、硬件投入少、实验过程中安全、损耗小、与工程实践最为接近等。

1.电子元件丰富,内容全面

Proteus软件提供了数千种元器件,它能实验的内容包括软件部分的汇编、C 等语言的调试过程,也包括硬件接口电路中的大部分类型。对同一类功能的`接口电路, 可以采用不同的硬件来搭建完成, 可以扩展学生的思路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该软件可以加快电路系统开发的速度,节约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

2.硬件投入少,经济优势明显

Proteus 所提供的元件库中, 大部分可以直接用于接口电路的搭建, 同时该软件所提供的仪表, 不管在质量还是数量上, 都是可靠和经济的。如果在实验教学中投入这样的真实的仪器仪表, 仅仪表的维护来讲, 其工作量也是比较大的。因此采用软件的方式进行教学, 其经济优势是比较明显的。

3.接近实践,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采用仿真软件后, 学习的投入变得比较的小, 而实际工程问题的研究, 也可以先在软件环境中模拟通过, 再进行硬件的投入,这样处理, 不仅省时省力, 也可以节省因方案不正确所造成的硬件投入的浪费。最后将仿真调试成功的电路移植到一个具体的硬件电路中进行测试。将仿真软件和具体的工程实践如何结合起来, 利于对工程实践过程的了解和学习。

4.实验过程中安全,仪器多、损耗小

采用Proteus 仿真软件进行的实验教学,可以将大量教学信息直接地表现出来,节约大量昂贵的实验仪器费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实践性教学设计过程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并且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避免真实实验或操作所带来的各种危险,则不存在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元器件和仪器仪表的损毁, 也涉及到仪器仪表等工作时所造成的能源消耗的问题。

5.采用多媒体教学,丰富了实践性教学的手段

在教学上虚拟实验采用局域网多媒体教学,通过局域网实现教师机对学生机同步演示电路图并讲解其原理,学生根据电路原理图在虚拟实验系统提供的元件库中找到相应的虚拟元件。实验完成后将数据输入到电子实验报告系统中,自动生成实验报告,教师再通过主机将每位学生的实验报告收上来进而完成整个实验教学。

四、教学实例

1

.在Proteus 软件平台中绘制原理图

Proteus 软件绘制原理图先从软件包的器件库里取出所需的元件符号并在绘图区布局好, 同时编辑好元件的参数, 接着进行连线, 添加必要的网络标号等步骤。

2.编写程序

(1)对于汇编语言,可直接在Proteus软件平台编写、编译程序,再把产生HEX 文件导入到AT89C51中。

(2)也可打开第三方软件Keil Vision3, 新建项目, 选择微处理芯片, 然后编写程序, 编译源程序。产生HEX 文件, 并选中Use Proteus VSM Simulator。该温控电路主要程序如下:

******************************************

DAT BIT P2.0 ;数据通信口

WDLSB DATA 30H ;读出的温度低字节

WDMSB DATA 31H ;读出的温度高字节

MAIN: MOV SP,#60H

MOV P2,#0FFH

MOV R2,#8

MOV R0,#40H ;

OVER: MOV @R0,#00H;清显示缓冲

INC R0

DJNZ R2,OVER

MOV TMOD,#21H;T0=16B Counter,T1=8B autoload

MOV TH1,#0FDH;串口波特率9600@11.0592M

MOV TL1,#0FDH

MOV SCON,#50H;串口方式1: 8,N,1

MOV PCON,#00H

MOV TH0,#LOW(65535-10000)

MOV TL0,#HIGH(65535-10000)

SETB EA

SETB ET0

SETB TR1

SETB TR0

LOOP: LCALL DSWD ;调用读出DS18B20温度程序

SJMP LOOP ;读出DS18B20温度程序

DSWD:

CLR EA

LCALL RSTSNR

JNB F0,KEND ;如果没有应答,返回主程序

MOV R0,#0CCH

LCALL SEND_BYTE ;跳过ROM匹配

MOV R0,#44H ;发出温度转换命令

LCALL SEND_BYTE

SETB EA

MOV P1,#00001111B

MOV 48H,#1 ;延时75ms以上准备读

SS2: MOV 49H,#255

SS1: MOV 4AH,#255

SS0: DJNZ 4AH,SS0

DJNZ 49H,SS1

DJNZ 48H,SS2

MOV P1,#11111100B

CLR EA

LCALL RSTSNR

JNB F0,KEND

MOV R0,#0CCH ;跳过ROM匹配

LCALL SEND_BYTE

MOV R0,#0BEH ;发出读温度命令

LCALL SEND_BYTE

LCALL READ_BYTE

MOV WDLSB,A

LCALL READ_BYTE

MOV WDMSB,A

LCALL TRANS12

KEND: SETB EA

RET

******************************************

3.电路的调试与仿真

对于汇编语言程序可直接在Proteus平台编译、仿真和调试程序,如果采用第三方软件Keil编程(C语言或汇编语言)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仿真调试。

(1) 打开Proteus 绘制电路图, 在AT89C51 中导入在Keil平台中编译出的HEX 文件,选中Use Remote Debug Monitor。

(2)在Keil 中选择调试,可顺序和单步运行程序, 调出Proteus ISIS 界面, 在Debug 菜单下选择Virtual Terminal, 打开虚拟终端, 在键盘上按键, 在虚拟终端窗口中就会显示相应的字符,调节虚拟的温度传感器(DS18B20)温度,就可在数码管中显示准确的温度值。

五、结束语

Proteus仿真与传统的实验教学相比,虚拟实验教学方法效率更高、互动性更好。传统实验是在实验箱进行,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实验箱上提供的元件有限,只能完成一些常规实验。而在虚拟实验平台上提供了大量的虚拟仪器和电子元件供学生使用,这样就可以在虚拟实验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这是传统实验教学无法比拟的。

参考文献:

[1]许文斌.proteus 软件在单片机系统仿真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商业经济,,(3).

[2]代启化.proteus 在单片机电路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6,(6).

[3]周润景,张丽娜.基于Proteus 的电路及单片机系统设计与仿真[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5.

篇13:混合式教学法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论文

混合式教学法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论文

混合式学习整合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融合了多种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增强课程教学效果。本文根据《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混合式学习的特点,对该课程进行了混合式教学改革和探索。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获取方式的增多,《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作为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三学生的前导专业课程,其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针对近年来国内外涌现的几种新的典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结合《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特点,最终提出基于混合式教学方法的课程教学改革。

混合式学习是21世纪初期继网络化学习(E-learning)之后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何克抗教授认为[1],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学习方式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混合式学习是将传统的面对面课堂学习和基于高校某种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不同的教学方式、技术和资源相混合,以达到最高效的学习目的[2]。学生可以根据学习时间、兴趣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也从原来的教学活动的主体转变成这一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和监督者[3]-[4]。因此,建构新的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现代通信技术》教学模式,有效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2.混合式学习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2.1现状分析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有很多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比如通信网中拥塞和流量控制、移动通信中的干扰及计算机通信中的ICMP协议等,学生课上暂时听懂,课下复习的时候又会遇到难于理解的问题,由于受时间和空间所限,很难及时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时间一长堆积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课程总评成绩偏低等现象。

而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后,老师可将讲义、微课视频和常见的疑难问题解答等资料发布到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上,使学生能随时查阅。更重要的是老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现与学生的在线答疑或讨论,提出探究式课题让学生分组研究,完全突破传统课堂时空的限制,不仅提高学生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而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增强课程教学效果,并为电子信息类其他课程混合式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和方法。且老师在选取定制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提高了教学综合设计的能力。

2.2教学设计

2.2.1混合式学习模式下课程内容的设计

根据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各章知识点的特点将该课程分为基础理论型和拓展应用型两大类,根据各章知识点的难易度和在专业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度,又将该课程分为面授型和自学型。对于基础理论型、面授型的知识,以老师的课堂面授为主,强调师生的互动;对于拓展应用型、自学型的知识,以线上互动、讨论学习为主。

2.2.2混合式学习模式下课程课题的引入

在《现代通信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引入课题研究、讨论的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讨论研究并撰写论文,这样可以引领学生实实在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来,提高他们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还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相互沟通能力,激发学生对拓展知识的探索热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对照每一章内容的特点和每个班学生的情况,给出一些问题探究式的课题,比如通信网中常用的拥塞和流量控制方法、影响移动通信质量的三大干扰的比较等,让学生在课下分组讨论研究完成,并把最终的论文报告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上传给老师,老师及时批改给出反馈意见,并给每位学生打出相应的分数。对于完成较好的学生小组,组织他们在课堂上汇报答辩。这种鼓励示范效应会在学生中形成良性循环,带动其他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的教学活动。

2.2.3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下老师对学习活动过程发挥的作用

实施混合式教学活动中老师的引领、组织、监管应贯穿整个过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分组并设计讨论课题;老师在制定课题分组讨论时,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分组,并依据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设计讨论的课题。

提供必要的课程指导和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课题讨论时,老师应给出必要的技术指导,保证课题讨论的顺利开展,引导学生小组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充分获取所需的知识素材。

组织汇报答辩并点评;学生小组进行课题汇报答辩时,老师应以积极鼓励和表扬为主,同时指出课题汇报过程中的存在的优缺点。

监管和检查;在整个混合式网络教学活动中,老师必须充分发挥其监管作用,定期查验进度,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活动,完成自己的工作,及时组织监督小组学生相互交流,核查各自工作的完成情况。

2.3评价体系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传统的评价体系因为涵盖学习活动的内容过少不能反映一个学生的综合学习过程,因此,已不再适用。我们根据课程教学活动制定新的评价体系,调整后评价体系包括:期末考试成绩(60%)、线上网络学习成绩(查阅资料的情况)(10%)、课题论文成绩(上传论文的质量及汇报答辩的质量)(10%)、分组讨论表现(10%)和平时作业成绩(10%)五大方面。

新的评价标准下,主要以学生是否完成预期的学习任务为考量,注重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4教学效果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学习状况的统计等,多元化分析混合式教学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效果。下表中对近两年来课程改革前后教学效果进行的分析对比,其中是我校电信级72人未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我校电信级81人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从表中对比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混合式教学在课程内容安排、课程内容设计及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比传统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是有所提高的。

3.结语

混合式教学法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需要巧设学习任务,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传完备的教学素材,及时引导学生并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这些都对老师在课程开展前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多样的资源完成学习任务,和小组成员互动讨论,并在课堂上汇报答辩,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程探索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应用为混合式教学在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其他课程中的应用推广做出铺垫。

篇14: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思考的论文

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极大冲击了高校传统的教学方式,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高校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尤其是在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应用上,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在高校教学经验,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且提出了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应用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课程;教学课程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是对传统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其在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大规模应用,有效改变了“高校计算机课程本身理论性较强,知识点较抽象,学生们上课感觉十分枯燥、吃力、难懂”的教学尴尬的局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计算机课程内容教学形象的展示在多媒体设备上,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化不可操作为可操作,降低计算机课程内容的难度系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篇15: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思考的论文

1.1 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水平亟待提高

由于现代教学技术是新时期的产物,部分教龄较长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师习惯了“满堂灌”,粉笔板书等传统形式来进行教学,而且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效率也大不如年轻人,种种因素致使部门教龄较长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师无法接受多媒体设备频繁使用;另外,许多年轻的计算机课程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忽视了使自身素质与时俱进,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不是那么娴熟,因此,在依据计算机课程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存在一部分教师无法准确的突出课程内容的重点,造成多媒体授课效率低下。

1.2 电子教案不规范,教学资料不完备

计算机教师是在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领头人,但是不容乐观的是,由于计算机教师自身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熟练及对计算机课程教学应用不够重视,多数CAI都不够完善,本该配套准备给学生课下参考、了解、练习的教学资料不够完备。在准备电子教案时,部分教师由于时间和精力不足草草了事,或直接从网上下载;另一方面,教师一味的注重计算机的步骤程序,忽视了对电子档案的整体设计,也缺乏多媒体素材创作的艺术细胞。

1.3 网络教学资源匮乏,校园网服务于教学的功能尚未充分发挥

高校校园网的建立应该覆盖教学、科研、管理、信息交流、远程教育等多个方面,目前在我国高校中FTP文件服务器的运用较为广泛,其存在着较大的缺陷,缺乏灵活性、适时性、安全性,WEB应用很少涉及。而且,对教学网站缺少必要的管理、科学应用指导以及维护,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质不相称,开展网络化的教学的教师数量非常有限。

1.4 学科的继续发展保障不够,教育资源未得到综合开发和利用

即使教育部和高校为了支持现代教育技术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应用,但某些地区的高校依然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学资金缺乏,导致教学硬软件设施的供给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教学资源陈旧,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部门高校领导没有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对于发展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忽视了对教学资源的更新,教学人员的培训等问题,没有将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纳入到教师考核机制中。

即时通讯技术在现代教学领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论文

论文:刍议新技术在人造板机械中的运用

问题导学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坚持以学定教促进创新地理的教学论文

教学系统设计论文

浅谈测绘工程人才培养方案论文

GPS网与边角网的数据处理成果比较与分析论文

工程测量论文

高中地理问题研究能力培养地理论文

工程测量的论文题目

创设兴趣目标在现代GPS定位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创设兴趣目标在现代GPS定位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创设兴趣目标在现代GPS定位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论文(合集15篇)】相关文章:

工程测量专业毕业设计论文2024-01-07

冷冲压技术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开题报告2023-08-28

坚持以学定教促进创新地理教学2024-03-01

Photoshop软件在印章检验中的运用研究论文2022-06-03

测绘工程论文2022-12-02

人教版地理说课稿范文2023-07-11

工程测量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论文2023-04-24

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论文2022-04-29

《网络互联技术》教学反思2022-08-14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论文202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