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和写作教学低效原因及对策(共17篇)由网友“靓靓大白菜”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小学阅读和写作教学低效原因及对策,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小学阅读和写作教学低效原因及对策
小学阅读和写作教学低效原因及对策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 赵艳
【摘要】
小学语文教师只有找到阅读和写作教学低效化的原因,紧紧把握能够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每一个环节,有目的的引导他们思考,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的阅读,然后提高写作的水平。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篇2:小学阅读和写作教学低效原因及对策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文时,有时会感叹现在的学生写作能力很差,自己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会让他们阅读很多文本、让他们结合文本写文章,可是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似乎还是没有明显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只有找到阅读和写作教学低效化的原因,才能找到有效的对策,从而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水平。
一、学生缺少观察事物的眼睛,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观察的范本
小学生写不好作文的第一个因素,就是总是觉得自己找不到写作的素材。虽然语文教师觉得学生可以写校园的生活、家庭生活、读书笔记、观影笔记等,他们明明有那么多的素材可以写,怎么还说没有写作的素材呢?实际上小学生觉得没有素材可以写作,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生活不够多姿多彩,而是他们缺少一双观察事物的眼睛。比如有一名小学生说,她看到了一位婆婆上公交车,要求一名姑娘给婆婆让座,这姑娘没有让座,这婆婆就尝试把姑娘拽离座位,被这姑娘大吼了一顿。学生如果以这样的方法写作文,那么作文一定不够动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哪吒闹海》这篇文章为例,让学生思考,如果要抓住一个人的外貌特征,应该怎样写?学生经过思考,就能了解到要写一个人物外貌特征可以写他的年龄、容貌,身材、举止等。学生理解到应当如何观察事物,在写作的时候,他们的人物塑造才不会平淡无奇,他们描写的事物才不会枯燥呆板。
二、学生缺少必须的语言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模仿相似的文本
部分小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认为自己已经认真的`观察过事物了,而且也有自己想法,但是自己在提笔写作的时候,总觉得像“茶壶里倒饺子”,心里有想法,却写不出来。学生不能用学过的语言知识写出作文,是由于他们的汉语语言基础不够的原因,小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就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掌握扎实的语言基础。
比如依然以教师引导学生写小学生看到婆婆上公交车,不仅没被让座还挨骂的事件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参考范文,一边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开始描述。这名学生通过参考范文的描述方式,将之描述为:“在公交车上,一名婆婆从拥挤的人群中第一个冲进来。其实她的年龄看起来并不老,大约是50岁左右的年纪,头发只有略微花白。她的身材微胖,看起来就很有力量,身形也比较矫捷……”教师通过范文,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各种词汇、掌握语法表达的方法、学会各种修辞的手法,学生受到长期的训练,语言基础就会变得扎实。
三、学生缺少丰富的想象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的阅读文本
部分小学生写作文的时候,不懂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他们不会在基于事实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写文章,这使文章写得就像流水帐,缺乏感染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的阅读文章,让学生学会在观察事物的基础上想象,然后通过带着感情的描述事情。
比如依然以教师引导那名小学生写婆婆上公交车,不仅没被让座还挨骂的事件为例。这名学生谈到,当事件发生以后,车中的乘客谈到过这位婆婆,说这名婆婆经常在这个时间段上这路公交车,她是这辆公交车的常客。以前,这个婆婆上了车以后,也没有位置,她同样拽一个小姑娘让座,那小姑娘被强行拉离座位以后,委屈得直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九色鹿》这篇文章,让学生用对比的手法描写婆婆两次抢位置的事件。学生通过想象,生动的描写出过去当她成功抢到位置以后,不顾小姑娘的痛苦心安理得的坐着这个位置;而这一次,她同样想抢位置,却没有成功,还被人骂的事件,通过对比,这件事变得更生动。这名小学生写道:“婆婆发现根本没有人支持自己,()只好偃息旗鼓,找个有扶手的位置缩起来,她一边抓着车扶手一边嘴里还嘟嘟囔囔,她说:”现在年青人的素质……“.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大量文本的基础上,借鉴各种写作文方法的优点,学生通过知识的积累和大胆的想象,能把作文写得更生动。
四、学生缺少丰富的思想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经典的文本
部分小学生写文章的时候,只顾描写事件,却不懂得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到,文章的思想和情感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如果能够针对一件事情抒发出自己的思想情感,就能给这篇文章画龙点睛。如果一篇文章没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它只是各种事件的描述,那么它只是事件的记录,而不是一篇属于自己的文章,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提炼自己的思想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有思想深度的文章。
依然以小学教师引导学生写婆婆上公交车,不仅没被让座还挨骂的事件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件事情发生以后,自己有什么想法?能不能用精炼的语句描述自己对整件事情的想法?这名学生参考了大量的范文以后,觉得鲁迅的文章似乎非常能表达思想深度,最后他决定借鉴《论雷峰塔的倒塌》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给文章作结语:
这名婆婆口口声声说年青人没有素质,她又何尝想过自己有没有素质?她难道不知道,当她把人家小姑娘拽下位置,让小姑娘哭的时候,就会有不能把别人拽下位置,还被人骂的那一天吗?
这名学生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看法,使整篇文章的思想高度被提升。
【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时候,不能以粗放化的方式布置学生阅读文章,让学生结合文章开始写作文,学生会因此找不到学习的方向。教师只有紧紧把握能够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每一个环节,有目的的引导他们思考,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的阅读,然后提高写作的水平。
篇3:小学作文教学低效原因及对策
谈到写作文,这是目前很多学生都会害怕的事。他们把写作文当作是件非常艰苦的事情,认为教师只要一布置写作文,就代表自己一定要花好几个小时去想作文的内容。部分学生根本想不出作文里到底该写什么,最后要么就拿些与题目相关的范文抄一抄,图个侥幸把写作任务应付过去;要么就胡编乱造、胡乱堆砌词句,反正把字数凑满了就算完成了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
学生会畏惧写作文,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走入一个写作文的误区,他们认为写作文的目的是为了得到高分写作文、为了应付教师的要求才写作文。学生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而写,自然就不知道怎么写才能“满足”把作文交上去的条件,因此写作文的过程中他们走了很多的弯路。教师引导学生写作文时要让学生树立一个概念:写作文是为了描述自己的生活、总结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写。学生只有首先了解到作文是为自己而写,才能谈得上自主去摸索写作的途径,才不会去“揣摩”教师的给分标准。
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这点时,可以在布置写作文的时候,用放宽题目限制、放宽题材限制、放宽字数限制,但是要求学生必须自主写作的方法去写作文。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小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组《听故事讲故事》时,教师就布置学生写篇作文《我听过的一个故事》,怎样描述不限、字数不限。很多学生高兴得欢呼,认为教师布置作文时不做任何限制,那就意味着哪怕写几十个字交上去也算完成作业。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没有听过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我喜欢听很多有趣的童话故事、神话故事,还有鬼故事,老师有一个习惯,就是听故事喜欢追根究底,如果我看故事的时候觉得看不懂,或者觉得故事没写完的时候,我会要求你们把故事给我讲完哦。”此时教师在布置作文时,不布置实际的字数,以免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却给学生提出更实际的要求,即把故事讲完讲透。学生内心并不知道教师的要求更高,他们觉得教师的要求还是没有多大限制,因为要讲什么故事是看自己的意愿,所以学生愿意回去写故事。学生通过自主写故事,教师获得的'写作效率却超过限制写作字数得到的效果。
篇4:小学作文教学低效原因及对策
有时学生写作文确实是很想讲述自己身边真实发生的事,可是学生往往觉得这些事情虽然听过、见过,但是要描述出来很困难。他们觉得自己写作文就像“茶壶嘴里倒饺子,有货倒不出来”。有些学生勉勉强强说完一件事,却说得干巴巴的,讲述的事情没有重点,也不生动,甚至有些内容还描述得颠三倒四,教师看学生写的作文要理解很长时间才勉强理解学生在说些什么。
会出现这种原因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好语文写作的技巧。有些学生听到教师提到写作技巧又很困惑,那写作技巧是个什么东西呢?我该怎样做才能练好写作技巧呢?教师可以用这种深入浅出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你现在觉得说话困难吗?为什么你觉得说话不困难呢?因为你天天在说话。写作也是一样的。写作文就是在说话,只是我们平日里交流是用嘴说话,而写作是在用文字说话。你们感觉到没有技巧是由于看别人写的作品太少、自己写作的机会太少,你们的笔下根本没有“听人说话”和“自己讲话”的机会,那么话怎么会说得好?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小学语文苏教版下册第一组《培养良好的习惯》时,教师可以提出,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掌握良好的写作习惯培养写作技巧。所谓的良好习惯,就是一旦了解它是对自己很好的习惯,就要天天坚持,这样才能成为好习惯,教师要让学生理解正确的“写作技巧”观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每天要读一篇课外文章、每天坚持写一篇日记的习惯。如果学生能养成每天坚持进读和写的习惯,且长时间不间断的保持,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慢慢提高。
三、学生得不到语文思维交流的机会
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文时,会发现学生写作时有时会呈现“瓶颈”的状况,即学生虽然很努力地学习语文知识,可是在这段时间以内,学生的思维方式已经被限制住了。如果学生不能迅速突破学习“瓶颈”,学生就会感觉到学习受到挫折,从而降低自主学习的兴趣,甚至还会怀疑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努力的学习语文,反正都是学不好,那么学不学都一样。
教师要理解到,学生在学习时遇到瓶颈是因为学生现在没有更好的学习思路,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交流写作经验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启发,学生在看到同一个写作题目居然有这么多不同写法的文章时,学生就会自己反思和总结,然后自主的突破瓶颈。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小学语文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组《大作家的小老师》时,教师就给学生布置作文题目《我的语文老师》,所有学生都写这个题目,写完之后学生共同交流写作成果。由于这个写作素材是所有学生都熟悉的同一个写作对象,学生在写完后交流时就更能比较自己观察的角度和别人观察角度的不同,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互相品读别人的作品,互相交流写作心得让学生突破思维的瓶颈。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的写作水平不高的原因主要与学生的写作态度不对、学生的写作技巧不高、学生难以通过有效的交流提高写作思维瓶颈有关。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时,要对这三个问题重点突破。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突破这三个写作关键,学生的写作水平将会迅速提高。
篇5:作文讲评课低效原因及对策探究
作文讲评课低效原因及对策探究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但由于各种原因,作文讲评课一直存在着各种弊病,使讲评课的效率低下.因此,本文提出多种提高作文讲评课的效率方法,以供参考.
作 者:宋雅琴 作者单位:贺州高级中学,广西,贺州,5428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23) 分类号:G63 关键词:作文讲 评弊病 方法篇6:文言文教学低效探因及对策
文言文教学低效探因及对策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本)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要求降低了,篇目也减少了。近两年我省中考内容限于课本基本篇目,体现了《大纲》精神,从道理上讲,应该有相当理想的成绩,但结果相反,很出乎意外,请看下表:
韶关市语文中考“古文阅读”部分抽样统计表〈全题共10分〉单位名称 抽样平均 合格率 优秀率 最高 最低
人数 分 分 分韶关市直各中学 386 5.1 43.2% 8.8% 9.5 0
市十一中学 82 5.86 51.27% 13.42% 9 3
(上述数据来源于韶关市教研室和十一中教务处)
从试卷上反映出了初中文言文教学低效。这让人费解,更让人思考。为此,笔者深入课堂教学实际,总结出造成文言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1、考试“指挥棒”的作用。《大纲》中降低了难度, 教材作了“低调”处理,考试中文言文占比分不大,如下表:项目 年份 1995年 19
(120分制) (150分制) (150分制)考 分 14分 18分 18分占全卷比分 11.67分% 12% 12%
(考分项含基础部分和阅读部分文言文考分)
一部分教师在认为文言文难教好,学生也厌学的情况下,教学中也来个“低调”处理。中考复习时,在基本篇目中抽几个语段,“押押宝”就算了。
2、“读”没有到位。文言文教学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 就是少得可怜的朗读也走进误区,可以概括为“四多四少”:自读多,范读少;齐读多,个读少;讲前读得多,讲后读得少;纯朗读多,背诵少。这样大大削弱了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天长日久使朗读变成厌烦的、事倍功半的“低效劳动”。
3、“满堂灌”解经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常常出现一言堂、满堂灌、架空分析。教师自我陶醉,引经据典,逐字逐句翻译,黑板上密密麻麻,学生昏昏欲睡、一头雾水。有的教师讲得唇焦舌敝,尽管学生上课飞书疾笔,课本的字里行间插满了密密麻麻的注解,脑袋里仍然是空白。学生的内因没有调动起来,学生被动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水平依然不理想。
4、教学形式单一。教法呆板,课堂气氛自然压抑。 大多数教师都是沿着“读—译—抄—背”的思路展开,千篇 一律,把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文质兼美的篇章,内容丰富多彩的教材定格成了生产流水线。这样课堂教学自然就没有情趣,没有活力。
5、对《大纲》要求领会不深,对教材编排体例理解不够。 《大纲》对初中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了解课文内容”,了解的度如何确定?不少教师心中无数。加上1—4册文言文课文单篇分散在现代文单元之中,这种对文言文“低调”处理的'编排体例,是与文言文降低难度的要求相应的,但教师理解不足。由于受习惯定式的干扰,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很难把握,便造成文言文教学支离破碎的局面。
尤其是在文言文教学中,以读懂一篇课文为目的,不重视文言文语言知识规律的总结,不重视课外迁移。更为严重的是,根本不重视文言文的教学与现代文教学的联系,成了为教文言文而教文言文,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6、市面文言文的注释资料过于泛滥。资料多,处理不好, 适得其反。这些资料不可避免地让学生产生依赖思想,上课不认真听,不注重思考,总认为资料上写着,何苦去白费劲,结果影响了学生学习文言文能力的锻炼。
纵观以上几点,文言文教学低效,关键是教师认识不足,应试教育占了主导地位,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如何改变低效的现状,笔者有了以下几点粗浅认识:
1、熟读成诵,注重诵读方法的四个结合。 义教教材把诵读放在突出地位,作为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和一项主要的教学要求,贯穿文言文的训练体系,并对诵读训练做了有层次、有系统的安排,提高了诵读的要求,也加强了诵读指导。如不以朗读为基础,文言文教学便会落空。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故义务教育教材特约编者张必锟先生大声疾呼要“把诵读放到文言文学习的首位上来”。
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是目视其文,耳闻其音,心悟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是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面到深层含义,到潜在的情味的全面感知。在反复诵读中,使人潜心涵泳,认知文字,感受声律,疏通文脉,捕获作品的艺术形象,明悟作品语言艺术,通达作品的奥妙之处,化古人的神气为自己的神气。诵读是学生的重要阅读实践,教师的任何讲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体验、感受。
只有以多读为基础,才能形成和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叶老说:“古文与口头语言殊异,读文之至熟,实即学习古文之语言。”(《答孙文才》1963年1月15日)读重要,读的方法尤为重要。 叶老说:“教师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答张庆晋》1962年7月12日)我看应加强朗读方法的指导, 做好四个结合:自读和范读相结合;齐读和个读相结合;讲前读和讲后读相结合;朗读和背诵相结合,把诵读落实,才能事半功倍。只有这样,才能更快地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感悟能力、分析水平,大大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
2、把握《大纲》,适应变化。 《大纲》对文言文阅读要求只有25个字,教学中要全面、正确的理解,灵活、发展的落实要求。义教教材中文言文的编排同初中语文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的总体结构和训练体系一致,便于读写教学和各种语文能力的训练,可以分散难点,学生学习和掌握起来也相对容易一些,这是一种对文言文“低调”处理的编排体例,与文言文降低难度的要求是相应的。对此,教师可以灵活掌握,只要能取得较好的效果,1—4册文言课文,可以按教材的体例教学,也可以把文言文集中在一起教学。
改进教学方法重在“活”字。初中生多为13—16岁的青少年,要让他们对上千年前“之乎者也”感兴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有灵活应变的方法难以奏效。我在上《核舟记》前要求学生按课文内容和注释,画出核舟,放大二十倍,讲评时不断修正,最后评比,学生兴趣盎然。教《醉翁亭记》时,范读结束,把话锋一转,问道:“欧阳修这样的官,能打多少分?”教室里立刻热闹了起来。“活”则生趣,趣则生爱。除此,还要借助先进的教学方法。黑龙江省王志民老师“文言文教学五步法”是大胆地改革,很有实用价值:“课前交代目标,指导利用‘教参’,课堂双向答问,理解诵读咬嚼,总结迁移提高。”(《语文教学之友》.7)这种方法重视了规律的总结,重视能力迁移,加强了文言文与现代文教学的联系,以学以致用为目的,有很强的实用性,收效颇佳。
3、教学中须“授之以渔”。古语云:“授之鱼不如授之渔。 ”教给学生阅读、分析文言文的方法才是文言文教学的根本目标。“四行对译法”和“文言实、虚词卡片法”都是学习文言文和积累文言知识的好方法。例如,《桃花源记》中的两个“志”有两种用法,可作卡片如下:
类别:文言实词
标题:志
1、动词,作标记,如“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2、名词,标记,如“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可以给每个常用的文言虚词和实词设置一张卡片。这样,既能便于比较辨析,又便于系统地掌握知识,克服了课堂笔记综合性、系统性差的缺点。只有教者重视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教给学生正确对译方法和积累知识的方法,指导学生发现文言文知识规律的途径,学生才能学得扎实、用得灵活,逐渐形成独立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文言文教学只有强化诵读,重视改革教法,注重学法传授,才能走出“少慢差费”的怪圈,迈向素质教育。
1、《叶圣陶答教师的100封信》
2、《中学文言文教学亟需改革》(《语文教学之友》1997年8期)
3、 《把诵读放到文言文学习的首位上来》(《中学生阅读》1912期 张必锟)
4、《朗读成诵,培养语感》(《语文学习》1997年2期 谭桂声)
5、《中学语文教学艺术》(池方浩)
篇7:文言文教学低效探因及对策
文言文教学低效探因及对策
[作者] 广东汪国军
[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本)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要求降低了,篇目也减少了。近两年我省中考内容限于课本基本篇目,体现了《大纲》精神,从道理上讲,应该有相当理想的成绩,但结果相反,很出乎意外,请看下表:
1997年韶关市语文中考“古文阅读”部分抽样统计表〈全题共10分〉单位名称 抽样 平均 合格率 优秀率 最高 最低
人数 分 分 分韶关市直各中学 386 5.1 43.2% 8.8% 9.5 0
市十一中学 82 5.86 51.27% 13.42% 9 3
(上述数据来源于韶关市教研室和十一中教务处)
从试卷上反映出了初中文言文教学低效。这让人费解,更让人思考。为此,笔者深入课堂教学实际,总结出造成文言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1、考试“指挥棒”的作用。《大纲》中降低了难度, 教材作了“低调”处理,考试中文言文占比分不大,如下表:项目 年份 1995年 年 1997年
(120分制) (150分制) (150分制)考 分 14分 18分 &nbs
[1] [2] [3] [4]
篇8:教育论文作文教学低效原因初探
教育论文作文教学低效原因初探
一说作文教学,语文老师们摇头者不少。都清楚作文重要,都为之付出不少心血,真正见效果的凤毛麟角。究其原因,有老师的原因,也有学生的原因。
老师的原因在于指导不得法。好多老师不写下水作文,不知道给学生的作文命题难在哪里,往往根据经验,夸夸其谈。效果可想而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理解作文该在什么地方指导,老师自己写写下水作文,是必要的。因为通过写下水作文可以了解写作的甘苦,可以清楚这道题目难在什么地方。当然一些老师不是不愿意写下水作文,而是不会写,换句话说,自己写出来的作文还不如学生写的。怕写出来惹得学生笑话。自卑心理加上惰性,使自己写作的潜能无限期地潜伏下去,最终成了无法开采的矿藏。
老师指导作文低效的原因还在于不是基于学情作出的指导,而是主观猜测相当然地的'指导。要找出学生在某一次作文中犯的通病,更要找出为什么会犯这样的毛病。在详细了解学情的情况下,对学生的指导才是有效的。当然,作文评改中,评语缺乏个性,泛泛而谈,千篇 一律,什么主题鲜明,详略得当,字体工整等等。作文本不发,学生就能猜出是这类套话,这样的点评和批改,老师自觉辛苦,其实对学生写作不起多大作用。十次这样的批改,不如一次面对面的具体指导。
学生不会写作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不外乎选材和表达。不知道写什么和怎么写。几乎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教育学生我手写我心,要从平凡小事中发掘深刻含义。然而任你三令五申,千叮咛万嘱咐,学生仍然是我自岿然不动。从小学到初中,语文老师一再强调学生要写有意义的事,不要写流水账。谁敢说这样的教育不对呢?其实初学写作,框框儿越少越好,不管有意义没意义,不管流水账不流水账,首先得让学生敢写,得让学生知道写作文不是难事,只有敢写,才能发展到乐意写,只有乐意写,才可能写好。学生刚起步,就定了那么多框框儿,框来框去,把学生写作的冲动悄无声息地扼杀了。不少语文老师丝毫不觉得自己是扼杀天才的罪人,还叹息道“现在的学生真笨,啥都不会写”。
愿意写是基础,只要愿意写,就会自觉地学会表达。关于表达问题,几乎所有老师都在强调读写结合,强调向名家学习。其实我觉得初学写作,最好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怎么写出来觉得有趣,就怎么写。告诉学生,把自己当成读者,写好后读一下,自己觉得是不是有废话,自己觉得有没有意思。必须让学生换位思考,自觉树立读者意识。写文章就是为了交流思想,你写出来的东西,别人看了,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受罪。那是在耽误别人的时间,还不如不写呢。平时教学中,不少学生写作文不让同桌或其它同学看,为什么?怕人家笑话,但不怕老师笑话。因为在老师面前自己就是个孩子,写得幼稚些,没什么了不起。要教育学生,写作文一是为了抒发感情,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二是为了交流。要让对方清楚你想说些什么。要替对方着想。只有这样,学生会养成别人知道的不写,自己不写别人也知道的话不写,不该重复的地方,不要重复。在表达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自觉地向名家学习,训练学生表达的过程应该是先用自己的话表达,再学别人的话表达,最后超越自我,用自己的话表达。而我们平时的教学,往往是强调学习名家,在学习中常常自卑自贱,失去了自己。我认为这是一种失败。
作文教学长期低效催生了老师和学生荒唐想法,总想找到作文速成的妙诀,各种作文选铺天盖地,各种快速作文应运而生,编书的卖书的赚了盆满钵满,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顽疾,并未因此而药到病除。正因如此,我强烈呼吁一线教师扎扎实实地下一番功夫,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一点点儿作文教学低下的现状。
篇9: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原因与对策
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原因与对策
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原因与对策安徽界首市教学研究室(236506) 王继才
对于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尖锐地指出:“十年时间(现在是十二年),二千七百多课时(现在按《国家课程计划》,小学六年总授课1734课时,初中三年总授课568课时,普通高中368课时,共计2670课时,再加上用于总复习的时间,实际上课时间已经超过三千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用“不容乐观”来指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不足,一点也不为过。目前小学生语文知识贫乏,能力欠缺,素养不高绝非个案。
十余年来,笔者经常到不同层次的学校听语文课,每年都不少于二百节,也经常参加国家、省、市级课堂教学观摩课或观看比赛的录像课,不断研读优秀的教学设计,反复的分析、思考让我越来越感到: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不是在用教材来教语文,而是在教师主宰下,对课文内容进行繁琐分析,借课文来讲价值观、讲道理、讲做人……教师似乎觉得要讲的越来越多,上课时间不够用,有时还要占用学生的自习时间。结果小学六年过去了,学生字没写好,书没读好,语文兴趣没有培养起来,学习语文的习惯没能培养好,语文素养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不少学生也因此觉得语文课寡然无味,从而厌倦语文。对母语的学习持如此的态度,令人深感悲哀和深思。难怪一些专家一针见血地批评当前的语文课是“过度的课文情节讲解分析”、“人文内涵的过度泛化”、“课程资源的过度开发”……语文课堂变得虚胖、浮肿、高耗、低效。
小学语文教学要走出上述误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转变观念,大胆改革,紧紧围绕听说读写训练来实施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落实。
一、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
我们研究课堂教学,那究竟什么是课堂教学呢?按照吕叔湘的说法:“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而我们课堂上的一些做法,确实体现不出教师“教”,学生“学”的味道,往往是以教师的“教”来代替学生的“学”,以教师的认识结果来取代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师享有无形的话语霸权,许多教师习惯于夸夸其谈,而不善于倾听,学生提问常被置若罔闻,学生异议常被束之高阁……课堂上一直在忙活的总是教师,但凡教师提问,只要有一个优等生举手回答,这一教学环节就过去了。难道这一个学生会了,就等于全班学生都会了?事实上,多数学生是在默默地“陪读”。这样的课堂教学何谈高效?笔者坚信,语文课堂应树立以生为本的学生观,坚持学生的立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同时,教师要转变角色,把学生视为“人”,放下架子,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营造环境,提供服务;始终坚持“学生已经会的不需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必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能教”。当然,教什么,怎样教,最终要归结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发展需要上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真正把教材当例子,让学生从大量的例子中渐渐学会读书,为提高学生终身的语文素养打下基础。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突出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
教育心理学认为,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清朝的教育家颜元也说过:“教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由此可见,训练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落实好这一点,必须做好以下三点。
1.备课优先预设。备课时的预设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一课听说读写训练的项目有哪些?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和要求?通过什么形式来训练?在什么时间进行?怎样进行指导?同时,还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来通盘考虑,如何在训练过程中进行人文教育,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2.把语文训练落到实处。要建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必须加强训练,即让学生动手来做,在语文训练中学语文,做到有目的、有重点、有层次、多形式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
3.作业相应配合。作业设计要为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一目标服务,一些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练习题尽量少做或不做。诸如“我们受到了什么教育?”“我们应该怎样向英雄学习?”这类作业,学生已经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和感染,没有必要再为了“贴个标签”而进行训练。
三、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良好习惯属于非智力因素,但它对智力因素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专心致志读书的习惯;(2)有目的进行阅读的习惯;(3)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4)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一定要圈点、勾画、写批注、写读书笔记)的习惯;(5)读书时勤翻工具书、利用资料的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语文训练中逐步养成的,光说不练是不行的。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本着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创新教学方法,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并与家长们积极配合,家庭学校共同努力,相信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定能够养成。
篇10:高校德育低效的原因与对策的论文_
高校德育低效的原因与对策的论文_
论文关键词:
高校 德育 对策
论文摘要:
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切实扭转高校德育实效低的状况,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党和政府明确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行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模式,这就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切实扭转高校德育实效低的状况,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觅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高校德育实效低的原因作了一些简要分析,并就相应对策提出一些意见。
一、商校德育实效低的原因
当前高校德育实效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理论教育与实际脱节。我们现行的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很大的背离,表现在:我们讲社会主义先进性和优越性,讲社会主义道德行为,讲集体主义,助人为乐,而学生看到和听到的更多的却是西方国家生活比我们国家好,我们的人际关系中存在着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现象;为集体的少为个人的多,助人为乐得不到应有的回应等等。面对这样的许多新问题,高校德育理应做出回答。然而,由于德育内容陈旧、单薄,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于是德育就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相脱离,成了“来自天外的声音”.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认同,更难促其内化,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在认识、情感和行为上发生倾斜并产生智德分离。因此,德育工作也就难以取得实效。
2.理论教育与训练脱节。目前高校德育工作普遍存在着理性教育和行为训练脱节。我们的德育往往就德育说德育,重视有言的说理和启迪,忽视无言的体验和感受;偏重学生认识的提高,忽视行为规范。使学生从书本和教师处获得的理性认识得不到生活中实践的支撑,学生们缺乏体验和感觉,缺乏相应的道德情感。这不仅仅降低了理性教育的效率,也使学生的认识出现了畸形,其德育就无法避免低效甚至无效的命运。
3.智育和德育脱节。德育本来该贯彻在德、智、体、美等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但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往往只把教学看作是完成智育的途径,摸视了在教学中知识的学习应寓于一定的思想观点,而形成一定的思想观点也不能脱离知识的学习活动这一相互关系。我们的教育者在德育为首的口号下,把德育从教学中抽离出来,并使之独立运行,甚至出现德育工作者与智育教学人员各自为战,互夺阵地,争抢时间的尴尬局面。这样一来整个教育就丧失了其内在的、根本的目的,使德育丧失了其发挥功能和作用的土壤和氛围,德育也就失去其应有的`效能。
4.学校与社会脱节。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脱节,也是德育和德育管理难以获得实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我国,家庭、学校、社会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随着政治体制的改革,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长期保持的静态平衡被打破了。社会影响、家庭影响与学校影响异向、异质异步的矛盾突出出来。由于学校、家庭、社会对各自教育职责的理解不同、教育思想不同等原因,使教育导向步调分离,一方面是学校以社会主义原则和行为规范教育学生,另一方面是社会和家庭中种种错误思想、言论、行为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教育常常受到家庭、社会上流传的截然不同的利益观、价值观的冲击,致使学校教育失败,甚至出现学生在校进一步,回到家庭退两步,到了社会退三步的现象。学校长期艰苦教育的成果,往往毁于社会和家庭错误影响的旦夕之间。
5.教育、管理活动的组织与实际效果的考查脱节。组织学生参加活动,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认识和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因此要特别重视活动的实际效果。不重视效果的活动,必然会滋长教育的形式主义,而形式主义是教育和管理实效低下的重要根源。一些教育管理者花大量的精力去组织活动,而不追求活动的效果,在总结时,往往注重于活动的次数和过程的描述,而对通过活动学生的觉悟究竟有什么提高、行为有什么变化,则往往轻描淡写,含糊其辞。如果只重活动数量,而忽视活动质量和效果,必然会招致学生不满,教育和管理者的积极性也将因此受到挫伤。
二、增强高校德育实效的主要对策
影响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原因很多,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绝非一日之功,但也非高不可攀。下面就如何提高德育实效性提几点意见。
1.必须改进德育工作,使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与实际需求,弥合发生的智德分离,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首先,要调整教材以对应社会。
(1)思想品德课本要以事实为依据,切戒空谈,不宜讲过多的大道理,要用现实生活中生动感人的正面事例进行正面教育,并以此针锋相对地批驳、抨击那些反面事例和现象。对社会消极现象不应回避,应大胆地将它们揭露出来,让师生们共同认识,并弄清它们的危害。教师也应随时加进一些抨击对象的反面教材。这样做不仅不会产生什么负作用,相反,会使学生觉得真实可信,正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
(2)要顺应学生主要心理倾向。教材知识只有顺应学生心理倾向,才能契人学生的认识,引起他们的共鸣,唤起他们的兴趣,从而达到引导教育的目的。
其次,在德育方法上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尊重学生成长和认知规律,克服形式主义和表面上的轰轰烈烈,把德育工作做到人情入理人微。要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德育工作经常遇到的都是琐碎的小事,接触的都是普通学生,善于做好小事是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只有解决好最基本的道德行为习惯,才能去处理大事;只有使德育工作贴近了生活,才能被学生接受。德育要从学生身边事情开始,从学生最需要的东西开始,从学生感兴趣的事出发,解决学生们经常遇到的具体问题。德育要把外在的行为规范要求、文明习惯的养成作为德育教育的切人点,并在行动上给予反复训练,进而使之感受理解德育教育的目的意义,从而产生思想认识上的飞跃,最终使德育要求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并内化为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更高的德育目标。
2.拓展德育活动渠道,创设多样化的德育方法,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现代德育宗旨,根本上是要使学生形成主体意识和自觉主动精神,而传统的德育往往凭借“我讲你听”、“我说你服”的生硬的方法实施强制性的灌输,极大妨碍学生自觉自愿精神的形成,所以德育方法要突破以往课堂坐而论道的局限,扩大德育的空间和影响。一是利用各种媒体与现代传播工具,对学生进行德育,提高德育的覆盖面、渗透力;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知识竞赛、社会活动等,使德育活动更具有吸引力,达到让学生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目的;三是通过校风建设和校园建设,发挥无形教育的熏陶作用。在具体的德育方法改革上,针对过去空洞枯燥的说教,变“刻意”教育为“无为”教育,多采用“陶冶”、“示范”、“暗示”等方法,把“角色扮演”、“倾听”、“体验”等方法运用到德育中来,让理性教育与学生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生的自主教育,重视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判断,自我体验。这样的德育就会被学生接受和喜欢,德育实效性也就会提高。
3.改进和加强课堂教学,实现窝德于教,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重要一环。
课堂教学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各科教学都要渗透德育,必须寓德育于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教学渗透中要坚持“有意、有序、有机”原则,即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有意地实行德育目标控制,对教材中的德育内容进行系列组合,循序渐进,同时选择好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克服勉强性和生硬性,让构成教学活动的全部要素都成为德育管理的重要资源而充分发挥效应,大大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4.树立大德育观念,逐步构成多层次、多梁道的合力网络是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保证。
学生所生活的环境,所接触的事物,都对他们产生好的或坏的影响,他们的成长是学校、家庭、社会综合效应的结果。学校、家庭、社会的某一方面的薄弱或失当,德育出现了空白地带,都将导致学生在一定空间、时间范围内的放任自流,为那些不健康思想的渗人提供机会。无数事实说明,对学生的教育,只有在学校、家庭、社会取得一致、协调配合的情况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我们只有构建和完善“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体,以学校德育工作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区教育为依托”的四位一体的同步联手的德育合力网络,才能提高德育整体效益,从全局上根本改变德育薄弱现状。
5.强调自我意识管理,培养自律能力。
自我意识管理,是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所谓自我管理,即人们通过对自己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剖析而形成的自己与客观环境关系的认识,也就是站到客观立场上认识自己。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学生教育和管理自己的最有利条件,为了增强管理的实效,应该特别强调学生的自我意识管理。应当引导学生观察、认识、调节自己的思想感情,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有为学生接受的教育和管理,才是有实效的管理。而学生自我意识管理,正是学生全身心投人的可接受的管理,因此,它能大大提高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6.应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结合。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千百年来我们的先辈反复教育和严格管理的结晶。今天的教育,不能脱离悠久的民族优良传统,离开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仅会降低教育和管理的实效,从长远说,也会使我们的民族失去精神支柱,这是十分危险的。
在教育内容方面,“艰苦奋斗,勤俭持家”,“先人后己,团结互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民知敬学,尊师重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志者,事竟成”,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通过教育要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篇11:思想政治课教学“低效”课堂种种及对策
思想政治课教学“低效”课堂种种及对策
思想政治课教学“低效”课堂种种及对策作者/刘顺然
打造“高效”课堂,激发学生思维潜能,培育“四有”公民,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终极目标。但教学实践中“低效”课堂的存在,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极大地干扰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推动思想政治课教学由“低效”向“高效”转变,必须厘清“低效”课堂的类型与成因,有的放矢地采取针对性措施。
一、知识讲授的低效
主要表现:一方面,教师对讲授内容不熟悉,没有形成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重点难点不突出,教学内容平均用力;教学过程只能简单重复教材,不能进行深入浅出地解析,课堂气氛干瘪枯涩,缺乏创新性、趣味性和系统性,严重者甚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自相矛盾和科学性错误。另一方面,学生对所讲内容毫无准备,被动应付,难以形成双向互动的良好氛围。
原因分析:从教的层面看,主要是教师没有在仔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领会教材内容,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并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状况,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流程。从学的层面看,一些学生缺乏良好的预习习惯,往往未领会预习要点,为应付检查而预习。
应对策略:教师要反复研读教材,准确把握重点、难点,找准重点、难点突破的渠道;关注社会热点,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整合教材,形成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的逻辑性和感染力。对于学生,则要养成科学的预习习惯,通过预习,既要快速浏览待学内容,又要努力提炼出重点和难点,为第二天听课找准“主攻方向”,真正使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体。
二、课堂提问的低效
主要表现:信息提供不全面,问题指向不明确,学生无从作答;问题设计难度过高,学生依据已有知识储备无法作答;所提问题与教学内容脱节,无法达到启发思维、巩固知识的功效;由于对学生所答内容不满意,中途打断学生;学生答题时不能全神贯注地倾听,无法针对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精准点评,滥用鼓励性评价;对学生独辟蹊径或严重偏差的答案,无法随机应变,或者显出满脸尴尬,自爆其短,或者演绎话语霸权,强迫学生接受唯一的“标准答案”;等等。
原因分析: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对问题的设计和答案的多样性缺乏全面思考;对学情了解不够,缺乏应有的.师生人格平等观念;(本网网 )缺乏必要的提问技巧和从容的应变能力。
应对策略:加强理论学习,关注专家对热点话题的不同观点,不断完善知识构成,做到既“精”又“杂”;精心准备,科学创设问题,多角度给出答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多向同事学习,注意提问技巧的积累,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加强与学生的课外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的思维习惯与特点,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提问,确保提问的科学性、启发性和有效性,让提问接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以激发全体同学的思考兴趣;对个别始终放不开音量的学生,应当及时交流,探寻原因,帮助其逐步转变。
三、探究性学习的低效
主要表现:问题设计缺乏探究的价值和意义,使得探究活动表面热火朝天,但学生并无实际收获,既不能提高应试能力,也不能提高认知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兴安排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开展讨论,但讨论流于形式,仓促间草草收场;弱化对探究活动成果的针对性点评,无视学生探究过程中形成的不同观点,强行给出“探究答案”。
原因分析:教师备课时对探究活动思考不充分,问题设置不合理,或者一味求新,抛弃教材上经典的优秀案例,临时拼凑一些热点材料,不利于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集体智慧;探究活动时间安排过少,时机选择欠佳;教师对需要探究的问题缺乏多角度思考,无法对探究小组产生的个性化问题给予有效指导。
应对策略:探究主题要有吸引力和挑战性,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有效渗透隋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灵活组建学习小组,合理分配探究任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眭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角色;选择合作探究的最佳时机,提供适度的准备和思考空间,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使自主思考获得的独到见解,经过思维碰撞和思想交锋,对问题有更深入、全面的认识;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注意收集学生探究过程中产生的合理的思路与观点,不断完善探究成果。
四、多媒体使用的低效
主要表现:教学过程过多依赖多媒体,整个教学流程全部是在多媒体上完成,学生整堂课都是抬着头被动看屏幕;课件信息量过大,文本切换过快,学生缺少思考的余地,有的甚至来不及看完就切换到下一个界面;片面追求课件的观赏性,过多采用图片、音乐、动画等辅助手段,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活泼有余,理性分析不足;字体、字号设计不合理,教室后部及两边的同学无法看清。
原因分析:教师不善于学习,缺乏基本的多媒体使用技巧;备课不充分,对课件没有形成相对完整的设计,初步完成后没有进行细致的修改与完善;课件内容设置不科学,为赶时间一味“点鼠标”,未能有效发挥现代教学手段在解读信息、架构知识中的积极作用。
应对策略:按照便于学生理解、便于实施教学的原则确定使用多媒体设备;主动学习多媒体操作技术,熟练运用各种课件制作软、硬件,提高课件制作效率;加强备课组及同行间合作,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不断完善课件制作。
五、课堂小结与训练的低效
主要表现:课堂小结时有时无,有时间就小结,没时间就忽略掉;小结就是教师程式化地将板书内容再读一遍,或者在板书上加注几个着重号。课堂巩固训练的问题缺乏新意和针对性,没有层次感,不能预见学生易混淆、存困惑的知识设题;题量过大,课堂训练得不到时间保证,出现拖课现象,影响学生休息;总是选择优秀的学生公开做题,中等生和后进生缺少思考空间和表达机会。
原因分析:教师缺乏应变能力和提炼技巧,不能根据学生听课情况和理解掌握的程度灵活选取小结的形式,适当调整小结的内容。草率选择课堂训练的问题,缺乏自主命制课堂小练习的原创能力;不善统筹安排,不能给课堂练习预留相应的时间;片面追求课堂教学形式的完整和教学效果表面的风光,检测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忽视对后进学生的考查训练。
应对策略:课堂小结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再现与回顾,而是课堂教学由“厚”变“薄”的质变,重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与完善;小结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教师小结,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总结。课堂训练应注意问题的适量和梯度,兼顾不同层次学生;试题既要注重基础知识检测,义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通过训练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升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设计教学环节,训练可以安排在小结之后,也可以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进行。
课堂教学是一门变化的艺术,是传授知识、激发潜能的阵地。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最大限度开发潜能,杜绝低效课堂,打造高效课堂,使教师会教、善教,能够教会、教好;使学生会学、善学,能够学会、学好。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中学)
篇12:小学德育工作低效乏力成因及对策论文
小学德育工作低效乏力成因及对策论文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德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重要途径。学生的成长特点决定了要在小学阶段抓好学生的品德教育,才能够为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德育教育一直贯穿于我国小学教育之中,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是教育发展的要求,而且是学生成长进步的需要。在教育发展的新时期,要引导小学德育教育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广大小学生来讲,这是必须做好的重要工作。小学德育教育要弥补低效乏力的不足,才能够朝着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成因;对策
教育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小学教育的内容范围广泛,其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一个优秀的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小学德育教育正好能够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品质,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从目前小学的德育工作来看,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其中存在德育工作低效乏力的现象。尽管小学德育工作得到了开展,但是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从小学德育教育的长远利益出发,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才能够促进小学德育工作朝着良性的轨道发展。
一、小学德育工作发展现状
1.普及率高
目前在小学教育中,展开德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内容。教育的发展需要德育工作的展开,此外,更加重要的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需要德育工作的进行。在广大小学中开展德育工作,具有极高的普及率,每一所学校都会进行德育工作。通过这种途径,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教育水平,并且满足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提高与进步的需要。不同地区、不同教育水平的小学都会开展德育工作,促进了德育工作的进一步普及。2.实效性不高小学德育教育一直存在于小学教育之中,和小学教育不可分离,与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尽管如此,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并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尽管已经开展了德育工作,旨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但是通过对学生的检验和生活的观察,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德育工作的成效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更重要的是,许多学生对德育工作产生了反感情绪,更加不利于德育工作作用的发挥。德育工作实效性不高,是目前小学德育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得到解决[1]。
3.认识不够
一些学生对德育工作存在不科学的认识,导致在接受德育教育中缺乏热情,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德育工作的开展存在许多阻力。不仅如此,许多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认识不够。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并不能通过对德育工作的正确认识,开展科学高效的德育工作,进而将科学有用的德育知识传递给学生。其中一些教师认为,德育工作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并不能和语数外这些科目相提并论。正是由于这种误导,间接影响到了学生,导致德育工作的效果不佳,难以朝着高效的方向发展。
二、小学德育工作低效乏力的成因
1.缺乏实践与锻炼
目前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最常见的就是在课堂中进行德育工作,对于学生进行相关实践与锻炼,普及率并不高。这是我国小学德育工作展开所存在的不足,也是导致德育工作实效性低下的重要原因。在课堂中学生接受德育教育,只能记住一部分生硬的德育知识,而难以真正科学正确地把握它们。对于如何在实践中运用德育知识,大多存在盲目性,无法将生硬的德育知识转化为实践活动,阻碍了德育工作高效性的发挥,也对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提高造成了不良影响。
2.重视不够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德育教育并不能够与主要课程相提并论,这种思想就导致在实际的德育教育中,使德育教育处于不良的地位。在长期教育中,这种思想愈演愈烈,形成了一种不良趋势,就更加导致德育教师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动力。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不良的潜意识,就不会真正认真对待德育教育,而是把它放在次要的位置。更有甚者,尽管接受了德育教育,但是在生活中却我行我素,完全没有展现出作为一个学生的优良道德素养。这些不良现象都导致了小学德育工作的低效乏力[2]。
3.缺乏引导
教师作为德育工作展开的重要主体,在引导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生接受德育教育,需要教师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小学德育工作低效乏力,其中一个重要不良因素在于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这是教师在教育方面的不足,需要得到弥补。其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在于学生为了体现自身思想品德素养良好,采取虚假的方式,让教师产生了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提高的假象。实际上,这种不良的现象对其他学生造成了误导,导致小学德育工作效果的.强化显得更加艰难。
三、小学德育工作低效乏力的对策
1.结合生活实践
小学德育工作的展开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践,这样可以将生硬的德育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这种途径符合当代教育的需要,也有助于逆转小学德育工作低效乏力的不良趋势。具体来讲,结合生活实践,需要学生发挥主动性。在生活中,许多地方都蕴含丰富的德育知识,学生要在一点一滴的生活中发现它们,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科学把握德育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要使自身的行为符合德育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2.提高重视度
正确认识德育工作对于学生和教育的重要性,是开展高效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针对教师和学生对于德育工作不良认识的问题,需要立刻进行改正,才能够为德育工作的高效展开奠定相应的基础。因此,在教育中,教师不能持有德育工作可有可无的错误认识,而是要将它列入与主要课程同等地位的行列,在思想方面的改观能够促进他们更加重视德育工作。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做到高效科学。教师的这种行为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造成积极的影响,进一步促进学生配合教师的工作,改善小学德育工作的面貌。
3.科学引导
除了进行课堂教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工作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一些学生刻意进行的虚假行为让教师产生了学生思想道德素养良好的错误认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对于思想道德素养的强调与引导存在错误性。不能够仅仅将好人好事列入思想道德素养良好的范畴,进行简单的形式化的记录与表扬,还要采取综合的方式,让学生、家长、教师参与到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评价工作之中。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这对于小学德育工作来讲,能够改变不良现状[3]。
参考文献:
[1]郭春燕.关于黑龙江省中小学德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1:73-74.
[2]张兰玲.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低效的成因及应对[J].中国教育学刊,,06:49-53.
[3]邓万平.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举措[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12:139.
篇13:中学英语写作教学问题及对策
作者:万雪
来源:《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2期
【摘 要】 当前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有一点较难跨过的难点就是英语写作,学生的英语语法知识水平低,词汇量匮乏使写作能力达不到一定高度。本文主要论述中学英语写作教学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英语写作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1. 当前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
1.1单一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当前教学工作过重偏向了分数、成绩、名次等数字化结果。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就使教学方法成为一种非改革的旧体制。即使背单词、记句型、看语法等等常规学习,学生也就根据教师
第一文库网的'教学流程对单词、词汇、句型等进行背诵。英语写作时拿出一篇经典范文来给学生讲解并让分组讨论、对话等,然后根据某类型作文再拟定一个类型的作文题目让学生根据要求写作文。教师收上去作文后再对其中出现的单词、词组、语法等错误进行批改审查,最后拿出其中精彩的和糟糕的分别剖析。这样的教学方式当然有它一定的弊端。1.2教师没有重视英语写作中教与学的两者关系
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式都是侧重于书本,对其中的词汇、语法和课文内容比较注重,经常会布置默写单词,抄写课文等作业。但是却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该重视的部分,并且也没有对学生的英语写作经行专门的指导和全面的训练。所以学生的英语作文就类似砌墙一样把所学过的单词堆砌在一起却不加雕琢和修饰,去粗取精。
1.3学生基础知识的匮乏
英语的基础知识是英语写作的根本,词汇量匮乏知识储备缺乏怎么可能书写一篇高水平的英语作文呢?所以初中学生一定要多学习基础知识,对单词、词汇牢牢掌握,这才有丰富的能源。
2.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完善策略
2.1如何提高英语
有时候学生写作文总感觉无从下笔,无话可说。这就需要我们的作文题目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话题应为众所周知的,这样学生的英语作文才内容充实。其次,写作任务要能够吸引学
篇14:四六级阅读和写作的差别及对策
四六级阅读和写作的差别及对策
先说说阅读。阅读在四六级考试里都是占40分,因此,阅读得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最后分总分。四六级的阅读也有是显著的不同,四级阅读的题很多都是细节题,只要看懂文章就能选对答案,很多题甚至不需经过怎么思考就能很快选出答案。另外,四级阅读中关于语篇理解的题并不多,即使有也不会很难,正因为这样,很多四级优秀的同学阅读部分都是高分(36分不稀奇,满分也是常有的事);而六级阅读则不同了,六级阅读中虽也有不少细节题,但感觉和四级阅读的细节题就不一样。六级中的细节题并
不是看懂了文章就能选出的,很多人常常是觉得好几个选项都对。其实,六级阅读题中的每个选项往往对应着文章中的某句话(当然有些选项是出题者凭空捏造出的,应立马排除掉),而选对答案的关键就在于把对应选项的原句在文章中找出来。正因为六级的这个特点,所以我们在看文章时一定要仔细,要理解全文,把认为重要的句子画出来,并且要特别注意一些转折句和过渡句。
六级阅读中也有一部分的语篇理解题和语义题,难度也比四级的大,做对此类题的要点是要正确理解全文(请记住是正确理解),如果没能读懂文章,那答案也是选不对的啦。关于阅读的方法,丁老师的“超精读”可称得上是超精典,如果大家能认真的吃透“超精读”的精髓,并能在真题中很好的演练和掌握,那在阅读中拿32分甚至是36分以上并不是一件难事!(得阅读者得六级,如何得阅读,请看超精读)
再说说作文吧。四六级的作文总体来说难度相同,不同的是四级作文只要求120个单词,而六级的要求则是150。很多人都觉得四六级作文很难,其实不然。个人认为写好四六级作文的关键并不在于读范文的`多少,而在于能否熟悉各种文体的写法!四六级作文从某种程度来说和明清八股文有些类似,也要按着一定的格式写,不能过分自由。我们所要掌握的应是每种文体的结构和格式(最典型的就是三段论)。
在平时的训练中,除了读范文,更重要的是能记住一些经典和重要的起尾句和转折过渡句,在写作中,首先运用这些句子构好框架,接着就是把自己的内容往里填,一篇文章就完成啦(有的同学写作时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而不从总体上把握文章,这是不可取的,切记!)。如果框架组织的好,在写作中不出现语法和拼写错误,那基本分是可以得到的;如果又能多一些名言和谚语,并且能用多种单词(特别是大学里学的新词)表达同一个意思,那作文拿12分以上甚至14分也是很轻松的。关于应该记住的精典句子(就是用来组成文章框架的),我在今后会按照各种文体(如议论文,说明文,图表,书信)发到点点上来,还望大家都来捧个场啊,多谢多谢!
总算是写完啦。之所以写那么多,是衷心希望点点的朋友能和我一起切磋经验,更好的提高我们的英语水平。当然,我的一些方法可能只是自己的拙见,还望大家不要介意啊。能和点点的朋友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是我来点点的最大快乐!
篇15:英语写作中的焦虑原因及对策
英语写作中的焦虑原因及对策
关于英语写作焦虑方面的研究有很多,王丹斌讨论了写作焦虑的'实质和成因,并因此总结了五条布置写作任务的思路以缓解焦虑症状.
作 者:卢丹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715 刊 名: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年,卷(期): 24(11) 分类号:H3 关键词:篇16:导致教学低效无效的一个致命原因论文
导致教学低效无效的一个致命原因论文
导致幼儿园教学低效、无效甚至有害的原因很多,诸如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齐整、教学资源不丰富、教师运用的课程本身存在问题等。但是,在不少地区,导致幼儿园教学低效、无效甚至有害的一个致命原因是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机构对幼儿园教学进行了不适当的审定和评估。对幼儿园教学的审定和评估是“牵牛鼻子”的事情。把握着教育、教学的导向,如若这一环节出了问题,那么整个教育、教学就有可能出现问题。
由自上而下的控制所产生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教育行政运行体制受到工业组织管理中“技术理性”的影响。对幼儿园课程和教学的审定和评估一直是作为一种“行政性概念”和“控制性概念”被纳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日常工作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总是自上而下对幼儿园课程和教学质量进行管理、监督和控制。
教师是幼儿园课程和教学的实施者。教师实施课程和教学的有效性会直接体现在能否使课程、教学计划与教育实际产生较高的切合度上。
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的实施有三种取向。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将课程实施的过程看作是忠实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即教师的教学忠实地反映课程设计者的意图,能达成预定的课程目标。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将课程实施的过程看作是课程设计者与实施者通过协商相互适应的过程。即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教学作出最为适当的选择。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将课程实施的过程看作是课程实施者自身创造的过程,即教师的教学是在具体教育情景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而课程计划只是为这个经验创生过程提供的平台而已。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实施的三种取向本不存在孰优孰劣、孰对孰错的问题,在实施课程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持有哪种取向。取决于多种因素,教师本身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而今,在我国不少地区,教师实施课程和教学的取向并不取决于该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也不取决于教师的实际水平、能力以及教育资源。而是取决于教育行政部门的指令。换言之,这些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可以运用其行政的合法性以及行政资源,推动和支持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既定的课程和教学实施取向,而这样的实施取向还可以通过对课程和教学的审定和评估等措施和途径得到保证。
这种自上而下的控制会使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产生问题:(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较高级别的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是否准确无误,是否合时合理成为关键。如若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不正确,不合时合理,就会导致很大的问题。(2)对于差异性极大的我国幼儿园教育现状,任何划一的教育政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审定、评估标准和要求,都会导致教育、教学的不适合性。(3)由不适合的课程和教学的审定、评估导向的幼儿园课程和教学的实施取向,会导致幼儿园教学的低效、无效甚至有害。
例如,在我国不少地区,甚至在发达地区的一些幼儿教育机构中,专业水平高的教师比例并不高,要求所有教师在实施课程和教学时都持相互适应取向甚至创生取向,并以与相互适应取向或创生取向一致的审定和评估标准加以监督和管理。必然导致幼儿园教学的低效、无效甚至有害。
来自教学审定和评估人员的问题
在实施幼儿园课程和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相互适应取向或创生取向,不仅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很高的要求,而且对审定和评估幼儿园课程和教学的人员也有很高的要求。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使课程的价值取向从强调教师教学的学业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强调儿童的发展和一般能力的获得,使课程的管理从注重课程的标准化和统一性转化为注重课程开发和发展的多元化、自主性等方面。这样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取向,会使对幼儿园课程和教学的审定和评估在本质和类型等方面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会使对幼儿园教学的评估从目标取向转向过程取向或主体取向,从外部人员评价转向内部人员评价。
这种以幼儿园课程基本价值观的转化为基础的幼儿园课程和教学的审定和评估,要求审定者和评估者也发生相应的转变,要求审定者所持有的标准和要求以及他们在评估时所使用的方法和工具等也发生相应的转变。且不说我国幼儿园课程基本价值观的转变能在多大程度上与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状况相切合,应该看到,在我国教育行政运行体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多年来大部分幼儿园课程和教学的审定者和评估者自身并没有完成与课程基本价值观转化相一致的转变,他们使用的标准、要求、方法和工具也没有完成这样的转变。
对幼儿园教学的审定和评估是极为复杂的,它是对教育、教学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而价值观是相对的,持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对同样的教育实践作出不同的判断。如若审定和评估幼儿园教学实施的标准和要求是混乱的,其依据的价值观之间存在难以消除的矛盾,就会导致审定者与被审者、评估者与被评估者之间陷入难以对话的状态。由于不少幼儿园教学的审定者和评估者本身没有完成与课程基本价值观转化相一致的转变,他们一方面会以“上传下达”的方式要求教师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既定的要求实施幼儿园课程和教学,另一方面却以自己也不很清晰的方式去审定和评估教师的教学行为。这种状态使已有相当高的专业水准的教师哭笑不得,甚至思维混乱。也使水平一般的教师堕入云里雾里,处于左右不是的境地。
笔者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经常看到来自教育行政部门以及与此相关的教研部门的人员对幼儿园教学实践的审定和评估。由于他们中的不少人对实施教学的不同取向的概念以及操作方式不是很清楚,因此,他们的.审定和评估工作不仅没有帮助幼儿园教师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反而为教师的教学制造了麻烦,增加了教学中的低效、无效甚至有害。
此外,在我国不少地区,一些教育行政部门虽然资源不甚丰富,但是权力很大,而且还常常会去控制和监管不该去管理的事情。不少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似乎无须精通业务,只需根据一些没有经由认证的标准和要求,甚至只是自己的偏好,即可发号施令,要求教师根据他们的要求行事,他们将审定和评估的“杀手锏”牢牢地把握在手里。不仅把教师折腾得苦不堪言,而且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学的低效和无效。
改变幼儿园教学审定和评估的“行政性概念”
对幼儿园教学的审定和评估是极为复杂的,因此,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是应该坚持的一个原则。在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极不平衡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运用统一的要求和标准去审定和评估幼儿园教学的,是不可能去要求所有幼儿园都以某种课程和教学的理念和取向去实施教学的。例如,用于发达城市的幼儿园教学的审定和评估标准和方法,就不可能直接用于发展中的城市;用于城市的幼儿园教学的审定和评估标准和方法,也不可直接用于农村;即使在同一城市或农村,用于幼儿园教学的审定和评估的标准和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而今,在我国。各级政府正在逐渐改变自身的职能,在对幼儿园课程和教学的审定和评估的问题上,正在逐渐改变由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说了算的状况。包括幼儿园课程和教学的审定和评估在内的专业性工作更多地由专业人员把关。
但是,应该看到这种改变需要时间,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迄今为止,将幼儿园课程和教学的审定和评估作为“行政性概念”和“控制性概念”的倾向依然十分严重。因此,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改变自身的职能,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改变幼儿园教学审定和评估的“行政性概念”。他们需要做的事情应该是鼓励和支持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园而异地进行幼儿园教学的审定和评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园教学的审定和评估的公平、公正、多元和有效;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由幼儿园教学的审定和评估引起的折腾人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幼儿因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朱家雄,从幼儿园评估的角度谈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幼儿教育,,(5).
(3)霍力岩,学前教育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5]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篇17:作文教学低效化现状的反思与对策论文
作文教学低效化现状的反思与对策论文
语文素养是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作文能力则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初中阶段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初步掌握三种文体和应用文等写作方法和技能,作文水平能达到规定的层面。然而现实作文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
现状之一:苦恼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怕作文,一篇作文冥思苦想,还是那么几行字;有的是被“逼”得没办法,“大米不够红薯凑”,废话、套话、谎话、“克隆的话”一大堆;还有学生写不出作文,一到考试就抄阅读理解文章……
现状之二:痛苦的教师。通过平时了解,语文教师没有几个不为批阅作文而感到痛苦的。这一是缘自高强度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二是老师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批阅大量的劣质作文。其实,最让老师们犯愁的是花了那么多功夫,耗了那么多心血,还是不见学生有多大起色。
现状之三:低效的课堂。由于作文课难备、难教,老师往往“避实就虚”,只将作文题目和写作要求往黑板上写出,其余的就交给学生去完成。课堂教学随意、放任、无序,针对性不强,教学低效也就是必然的。
现状之四:遗忘的角落。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然而,大多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是重阅读课而轻作文课,把读写分开,导致作文教学严重失衡。再者,因很少有人触及作文教学方面的研究,导致作文课堂教学在各级教研活动中被遗忘。
以上现状表明,不少地方的初中作文教学似乎已陷于重重困境。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也就成为了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不可逃避的课题。那么,应如何走出困境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建议。
“一个不成熟的计划远胜过没有计划”——克服盲目、注重循序渐进蔡澄清先生曾强调“作文教学科学化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有一个科学的训练的序,使整个作文教学有序可循,循序而渐进。”所以,作文训练只有从低级向高级有序地进行,一个阶段解决一个目标,一节课一个训练重点,循序渐进,将大大解决一些写作课堂的无序和低效的问题。
教师要根据每个学段每个学期的作文训练任务和达标要求制订出详细的作文教学计划。制定计划应注意以下三点:1.要从三学年整体出发设计训练计划,注意照顾年级之间的衔接过渡和学生实际,逐步提高。2.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按照文体,制订各年级作文训练的主要目标。初一阶段以进行记叙、描写表达专项训练和分解训练相结合,初二阶段以抒情、说明表达专项训练和分解训练相结合,初三阶段以议论表达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为主。同时做到每学期有一个大目标,单元有一个小目标。3.结合作文训练内容,根据学生现实需要,有计划、适当地补上一些具体的写作理论知识,克服作文教材的不足。
按照计划,教师就可以根据文体内容和训练目标,设计出多种课型:如优美语段赏析课、片断练习课、材料评议课、看图说话课、读书活动课、作文讨论课等,来丰富作文课堂教学。同时利用阅读教学来指导写作,把读和写结合起来,让阅读为写作铺路。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将不再随意、放任和无序。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淡化结果、注重讲评提高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经指出,“我们对中小学生的作文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和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和打分,教师要能够找出每一篇文章的闪光点予以肯定,进而指出不足处,一步步改进,一步步提高。”因此,我们的作文讲评不要过分注重于结果,结果固然重要,但没有过程的结果那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水中倒影”,学生作文能力是得不到发展的。讲评是作文教学的最后一关,也是最重要的一关。好文章是修改来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上好多种形式的作文讲评课,培养学生修改作文、欣赏作文的习惯。
1、全面批阅后的小结性讲评
这是我们比较常用的一种形式,这样的讲评课适用于学生容易写的作文,一般作文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较少。作文批改时,教师把学生作文中好的地方做上记号,用诚恳的语气,写出总批和眉批。在讲评课中,以大面积表扬为主,鼓励学生当众读自己精彩的地方,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听其他同学的作文后,在自己作文适当的`地方,在老师批注的地方再进行修改。
2、以点促面的指导性讲评课。
上这种作文讲评课教师先看学生的稿子,而不做任何批改。但在看稿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和问题,在作文讲评课中大力表扬作文中的优点。并要选出有代表性的“问题作文”,在征得作文主人同意的前提下,全班共同讨论修改“问题作文”。然后要求学生用讨论修改中学到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再交换修改。学生自改作文是完善对事物认识和表达的过程;学生互改作文也是相互学习别人长处,提高作文鉴赏能力的过程。这样的讲评课拿出一篇有针对性的“问题作文”作为代表,有意识地帮助了一名作文基础较差的同学,同时也帮助了与其有类似作文倾向的一大批学生。久而久之,将会有更多的同学的作文能力得到提高。
3、扬长促短的赏析性讲评
学生中不乏有真情实感的佳作,哪怕是最不好的作文也有它一两处闪光的地方。这也是我们进行作文讲评课的好材料(其实学生自己的作文有时比作文选中的范文更有实用价值和亲切感)。这种作文讲评课可以说是“作文赏析课”,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来进行操作。一种是赏析学生中的精品作文,让大家共同感受美、欣赏美。另一种是让每一个同学都挑出一篇自己认为好的一篇文章或一个段落甚至几句话来读给大家欣赏。这样,每一个读自己作文的同学都会感到自豪,每一个听别人作文的同学都能津津有味。小至一个词、一句话,大至一个精彩的片段、一篇文章都成了学生发表意见的天地。欣赏的过程和评论的过程就是学生潜移默化学写作文、练习修改的过程。
“工夫在诗外”——去除框架、注重积累
古人曾告诫我们:“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积累是创作的源泉。学生只有在有效积累中才能吸取营养、丰富知识,才能扩大信息量,写作语言才能生动有趣,构思才能新奇,作文能力才能提高。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把阅读、思考、练笔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将生动的句子和自然段加以熟读成诵,供自己习作时选用或仿写。引导学生对文章精华之处进行思考和感悟,兼容并蓄,了然于胸。同时,老师还要善于有意识地找准课文的补白处和空白点,读写结合,进行拓展性练笔训练,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其次,在课外积累中,我们还可以尝试进行每天晚上阅读作业的布置,分层次,有弹性实施,不重形式重实效。以大纲为指导,结合日常课堂教学设立“每日推荐文章”和“每周推荐书目”两个栏目供学生选择与借鉴。并抽出一个固定时间(如辅导课)以“文学沙龙”等的活动方式进行检查反馈,评议交流。利用成语接龙竞赛,即兴小品的表演、好词佳句的交流、散文美文的欣赏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展示他们在课外阅读和积累的成果,培养他们在课外学习中语言、经验和情感的积累习惯,培养他们“生活处处是语文,生活处处有作文”的学习观,让生活成为他们学习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当然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提高作文教学效益的举措还有很多,这里仅从课前、课上、课后三个角度谈一点粗浅的认识,想以此提醒更多的同仁去关注作文教学、研究作文教学。
田超勇,教师,现居湖北蕲春。
【小学阅读和写作教学低效原因及对策(共17篇)】相关文章:
化学教学论文题目大全2022-05-25
教学论文的题目2022-07-2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2022-11-08
小学线上教学论文题目2022-05-06
上课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022-04-30
英语小课题开题报告2023-06-25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心得体会2022-12-08
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题目2024-04-21
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题目2023-03-02
英语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格式202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