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子方教育子击》原文及译文(精选10篇)由网友“消灭童年阴影”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田子方教育子击》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田子方教育子击》原文及译文
《田子方教育子击》原文及译文
选自《资治通鉴 周纪》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26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原文:
子击①出,遭②田子方③于道,下车伏谒④。子方不为礼⑤。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⑥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⑦骄人,则失去国;大夫而⑦骄人则失去家(16)。失其国⑧者未闻⑨有以国⑩待(11)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言不用(12),行不合(13),则纳履(14)而去(15)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17)之。
①子击:魏文侯的长子,国君的继承人。 ②遭:遭遇,遇到。 ③田子方:子击的老师。【详细见下(扩展阅读)】 ④伏谒(yè):行礼拜见。谒:拜见,请见。 ⑤不为礼:不还礼。 ⑥亦:副词,只是,不过 ⑦而:通“如”,如果。 ⑧国:国家 ⑨闻:听说 ⑩国:国君,国王 11.待:待遇,对待 12.用:需要 13.合:投契,融洽 14.履(lǚ):鞋子 15.去:离开 16.家:大夫的封地称“家”。 17.谢:道歉
翻译:
魏国太子子击出行,在路上遇见老师田子方,下车行礼拜见。田子方(却)不还礼。子击怒气冲冲地对田子方说:“富贵的人能如果对人骄傲呢,还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呢?”田子方说:“只能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富贵的人怎么敢对人骄傲呢!国君如果对人骄傲,那么就要失去国家,大夫对人骄傲就将失去封地。失去他国家的人,没有听说有以国君的待遇对待他的;失去他的`封地的人,也没有听说有以大夫的待遇对待他的。贫贱的游士,说的话不听,行为不融洽,就穿上鞋子离去,到哪儿不能(成为)贫贱的人呢!”子击于是向(田子方)道歉。
篇2:田子方教育子击原文注释及译文
田子方教育子击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子击①出,遭②田子方③于道,下车伏谒④。子方不为礼⑤。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⑥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⑦骄人,则失去国;大夫而⑦骄人则失去家(16)。失其国⑧者未闻⑨有以国⑩待(11)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言不用(12),行不合(13),则纳履(14)而去(15)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17)之。
词语注释
①子击:魏文侯的长子,国君的'继承人。
②遭:遭遇,遇到。
③田子方:子击的老师。【详细见下(扩展阅读)】
④伏谒(yè):行礼拜见。谒:拜见,请见。
⑤不为礼:不还礼。
⑥亦:副词,只是,不过
⑦而:通“如”,如果。
⑧国:国家
⑨闻:听说
⑩国:国君,国王
11.待:待遇,对待
12.用:需要
13.合:投契,融洽
14.履(lǚ):鞋子
15.去:离开
16.家:大夫的封地称“家”.
17.谢:道歉
翻译
魏文侯的公子魏击出行,途中遇见国师田子方,下车伏拜行礼。田子方却不作回礼。魏击怒气冲冲地对田子方说:“富贵的人能对人骄傲呢,还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啦,富贵的人哪里敢对人骄傲呢!国君对人骄傲就将亡国,大夫对人骄傲就将失去采地。失去国家的人,没有听说有以国主对待他的;失去采地的人,也没有听说有以家主对待他的。贫贱的游士呢,话不听,行为不合意,就穿上鞋子告辞了,到哪里得不到贫贱呢!”魏击于是谢罪。
篇3:田子方教育子击原文赏析翻译
田子方教育子击原文赏析翻译
魏文侯的公子魏击出行,途中遇见国师田子方,下车伏拜行礼。田子方却不作回礼。魏击怒气冲冲地对田子方说:”富贵的`人能对人骄傲呢,还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啦,富贵的人哪里敢对人骄傲呢!国君对人骄傲就将亡国,大夫对人骄傲就将失去采地。失去国家的人,没有听说有以国主对待他的;失去采地的人,也没有听说有以家主对待他的。贫贱的游士呢,话不听,行为不合意,就穿上鞋子告辞了,到哪里得不到贫贱呢!“魏击于是谢罪。
篇4:《田子方教育子击》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田子方教育子击》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
《田子方教育子击》又名《子击谢罪》选自《资治通鉴周纪》。简称“通鉴”,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作品原文
田子方教育子击
子击①出,遭②田子方③于道,下车伏谒④。子方不为礼⑤。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⑥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⑦骄人,则失去国;大夫而⑦骄人则失去家(16)。失其国⑧者未闻⑨有以国⑩待(11)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言不用(12),行不合(13),则纳履(14)而去(15)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17)之。
词语注释
1、子击:魏文侯的长子,国君的继承人。
2、遭:遭遇,遇到。
3、田子方:子击的老师。【详细见下(扩展阅读)】
4、伏谒(yè):行礼拜见。谒:拜见,请求。
5、不为礼:不还礼。
6、亦:副词,只是,不过
7、而:通“如”,如果。
8、国:国家
9、闻:听说
10、国:这里指国君的.规格
11、待:待遇,对待
12、用:需要
13、合:投契,融洽
14、履(lǚ):鞋子
15、去:离开
16、家:大夫的封地称“家”。
17、谢:道歉
作品原文
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去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去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之。
作品翻译
魏国太子子击出行,在路上遇见老师田子方,下车行礼拜见。田子方(却)不还礼。子击很生气,对田子方说:“是富贵的人能对人自高自大呢,还是贫贱的人能对人自高自大呢?”田子方说:“只能是贫贱的人能对人自高自大,富贵的人怎么敢对人自高自大呢!国君如果对人自高自大,那么就要失去国家,大夫如果对人自高自大就将失去封地。失去他的国家的人,没有听说有人用国君的规格对待他的;失去他的封地的人,也没有听说有人用大夫的规格对待他的。贫贱的游士,言语不中听,行为不融洽,就穿上鞋子离去罢了,到哪里去不能(成为)贫贱的人呢!”子击于是向(田子方)道歉。
翻译
1、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
是富贵的人能对人自高自大呢?还是贫贱的人能对人自高自大呢?
2、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
失去他的国家的人,没有听说有人用国君的规格对待他的;
选择
对“安往而不得贫贱哉”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B)
A.怎么会去寻找贫贱呢?
B.去哪不能获得贫困低贱呢?
C.怎么会去寻找不能获得贫贱的地方呢
D.去哪都不会贫贱!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二年进士,官至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主持编撰了大型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等。其词仅存三首。
篇5:田子方教育子击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宋代司马光
子击①出,遭田子方②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③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④骄人,则失去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去家⑤。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之。
【注】①子击:魏文侯的长子,国君的继承人。 ②田子方:子击的老师。③亦:副词,只是,不过
④而:通“如”,如果。⑤家:大夫的封地称“家”。
8.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大 夫 而 骄 人 则 失 去 家
9.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遭田子方于道( ▲ )
(2)谓子方曰 ( ▲ )
(3)则纳履而去耳 ( ▲ )
(4)子击乃谢之 ( ▲ )
10.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
▲ ▲ ▲
1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田方子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 ▲ ▲
1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说说这段文字与上文作者司马光在说话技巧上有共同之处?好处是什么?(4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风齐王纳谏》)
▲ ▲ ▲
参考答案:
8.大 夫/ 而 骄 人 /则 失 去 家【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完成时,在理解语句含义的基础上,把主谓宾分开,同时注意划分两处。
9.(1)遇到(2)对……说(3)离开(4)道歉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含义的理解。完成时可联系已学知识。
10.失去他的国家的人,没有听说有人用国君的规格对待他的。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语句含义的理解和把握。完成时,应抓住句中关键词“国”“待”。
11.机智;爱国;善言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完成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具体”两字,在文中找出能体现苏琼的事迹。
12.善用类比,语言委婉含蓄,便于他人接受。 【解析】两文要结合在一起分析。
【附译文】
魏国太子子击出行,在路上遇见老师田子方,下车行礼拜见。田子方(却)不还礼。子击很生气,对田子方说:“是富贵的人能对人自高自大呢,还是贫贱的人能对人自高自大呢?”田子方说:“只能是贫贱的人能对人自高自大,富贵的人怎么敢对人自高自大呢!国君如果对人自高自大,那么就要失去国家,大夫如果对人自高自大就将失去封地。失去他的国家的人,没有听说有人用国君的规格对待他的;失去他的封地的人,也没有听说有人用大夫的规格对待他的'。贫贱的游士,言语不听,行为不融洽,就穿上鞋子离去罢了,到哪里去不能(成为)贫贱的人呢!”子击于是向(田子方)道歉。13.记叙的表达方式。作用:记叙了埃博拉病毒的可怕,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埃博拉病毒。【解析】此题考查对表达方式的把握,表达方式有记叙、抒情、议论、说明、描写等五类。此题考查说明文开头的作用。开头的作用,要围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来回答。
篇6:子击谢罪原文及翻译
子击谢罪原文及翻译
子击谢罪原文及翻译
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去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去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之。
译文
魏文侯的公子魏击出行,途中遇见国师田子方,下车伏拜行礼。田子方却不作回礼。魏击怒气冲冲地对田子方说:”富贵的人能对人骄傲呢,还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啦,富贵的人哪里敢对人骄傲呢!国君对人骄傲就将亡国,大夫对人骄傲就将失去采地。失去国家的.人,没有听说有以国主对待他的;失去采地的人,也没有听说有以家主对待他的。贫贱的游士呢,话不听,行为不合意,就穿上鞋子告辞了,到哪里得不到贫贱呢!“魏击于是谢罪。
注释
1子击:魏文侯的长子,国君的继承人。
2遭:遭遇,遇到。
3田子方:子击的老师。
4伏谒(yè):行礼拜见。谒:拜见,请求。
5不为礼:不还礼。
6亦:副词,只是,不过
7而:通“如”,如果。
8国:国家
9闻:听说
10国:国君,国王
11.待:待遇,对待
12.用:需要
13.合:投契,融洽
14.履(lǚ):鞋子
15.去:离开
16.家:大夫的封地称“家”。
17.谢:道歉
解释
1遭:遇见
2谒:拜见
3亦:只,不过
4 而:如果
5去:离开
6谢:道歉
翻译
7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
是富贵的人能对人自高自大呢?还是贫贱的人能对人自高自大呢?
8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
失去他的国家的人,没有听说有人用国君的规格对待他的;
选择
对“安往而不得贫贱哉”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B)
A.怎么会去寻找贫贱呢?
B.去哪不能获得贫困低贱呢?
C.怎么会去寻找不能获得贫贱的地方呢
D.去哪都不会贫贱!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篇7:文言文猿子原文及译文
文言文猿子原文及译文
原 文
武平产猿,猿毛若金丝,闪闪可观。猿子尤奇,性可驯,然不离母。母黠,人不可逮。猎人以毒附矢,伺母间射之,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树,饮子。洒已,气绝。 猎人取母皮向子鞭之,子即悲鸣而下,敛手就致。每夕必寝皮乃安,甚者辄抱皮跳跃而毙。嗟夫!猿且知有母,不爱其身。况人也耶?世之不孝子孙,其于猿子下 矣! (选自《x说》)
译 文
武平这个地方盛产猿猴,猿猴的毛像金丝一样,闪闪发光。小的猿猴更加奇特,性格很温驯,但不离开母亲。母猴很聪明,人不能接近。猎人在箭上涂毒,等到母 猴不注意时射它,母猴猜自己不能活了,将乳汁洒在树上,让小猴喝。乳汁洒尽后,就断气死亡。猎人用母猴的皮鞭打小猴,小猴悲哀地鸣叫,让猎人抓住。每天夜 里一定要枕着母亲的皮才能睡觉,更有甚者则抱着母亲的皮而死。哎!猿猴尚且知道有母亲,不忍心看到它死,何况人呢?世上的.不孝顺的子孙,连猿猴也不如哩!
释义
1、黠:聪明 2、间:不注意时 3、度:推测 4、嗟夫:唉 5、且:尚且
启 发
父母爱子女,子女爱父母,本是人之天性。然而世上无此天性、良心泯灭的大有人在,他们连禽兽都不如!
篇8:《方山子传》原文以及参考译文
《方山子传》原文以及参考译文
方山子传 作者: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着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是酗酒任性,喜欢使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亭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的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隐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声名显赫了。他原本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同了。在河北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偏偏要来到穷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异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篇9:田子为相原文、译文、课后习题及赏析
田子为相原文、译文、课后习题及赏析
田子为相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①,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③。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④。”田子愧惭,走出,造⑤朝还金,退请就狱⑥。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⑧金赐其母。
注释
田子:指齐国田稷子。
为:担任。
①归休:休假回家。
②镒:二十两。 奉:给。
③馆:这里指“家”。
④子其去之:你把这东西拿走。
⑤造:往,到。
⑥就狱:接受处分。就:靠近。
⑦舍:舍弃。这里指“赦免”。
⑧以:把,拿。
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为相三年不食乎?( ) (2)田子愧惭走出( )
(3)子安得此金( ) (4)子其去之( )
(5)即舍田子罪( ) (6)王贤其母(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3分)
子安得此金?
3、“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句中的“欲”在文中指:(3分)
(1) (2)
4、“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表现了:(2分)
5.用原文语句回答:文中的母亲对孝与不孝的看法是怎样的?(3分)
参考答案
1 ⑴吃饭 ⑵跑 (3)哪里,怎么 (4)拿走(离开)(5)免去,免除 (6)认为贤惠
2 你是怎么获得这些钱的?
3 ⑴不取不义之财 ⑵不做不忠之事 (忠、义)
4 田子知错就改的品质(母亲教子有方 1分)
5、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引用不全,适当扣分)
词类活用
1.动词的用法 “子其去之”的“去”,活用为使动动词,意思是“使……离开”。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王贤其母”的`“贤”,活用为意动动词,意思是“以……为贤”“认为……贤”。
参考译文
田子担任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得到很多金子献给他的母亲。母亲问他说:“你怎么得到这些金子的?”他回答说:“这是我当官的俸禄。”母亲说:“当宰相三年,难道不吃饭?像这个样子当官,不是我所希望的。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十分诚实。不应该得到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作为国家的臣子不忠诚,也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你把这东西拿走。”田子很惭愧地跑了出去,到朝堂上退还金子,然后请求君王让自己接受处分。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良,因田子母亲的深明大义而高兴,于是就赦免了田子的罪,叫他重新当上宰相,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
简析
田子
知错能改、很孝顺。
田母
深明大义、大局为重、大公无私、教子有方、品德高尚。
本文是一则典型的儒家教育经典之作。作者通过教诲阐述了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真正尽孝的儒家思想,故事塑造了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形象。文章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田子为相三年回家,带回来一百镒黄金给母亲,受到追问。第二层,母亲认为做官也要吃饭,受钱就是不义、不忠、不孝。要赶儿子走。第三层,田子愧惭跑出,把钱还给朝廷,退请就狱,田子复为相,其母受到奖赏。
篇10:《行香子·七夕》原文及译文
《行香子·七夕》原文及译文
原文:
行香子·七夕
李清照〔宋代〕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译文:
草丛中的蟋蟀鸣叫个不停,梢头的梧桐树叶似被这蛩鸣之声所惊而飘摇落下。由眼前之景,联想到人间天上的愁浓时节。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织女被千重关锁所阻隔,无由相会。只能一年一次短暂相会,其余时光则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
喜鹊搭桥,一年才能相见,牵牛织女或许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
赏析:
这首双调小令,主要借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写人间的离愁别恨,凄恻动人。此词由人间写起,先言个人所见所感,再据而继之天上神话世界。全词以托事言情的手法,通过对牛郎织女悲剧故事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牛郎织女的同情,并通过写牛郎织女的会少离多,抒发了对自已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形象地表达了词人郁积于内的离愁别恨。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词首从人间的七夕着笔,写周围环境的沉寂和抒发主人公孤独痛苦的心情。词人巧妙地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大兴夸张之笔,说那几张飘然落地的梧桐老叶是。呜蛩”所“惊落”,极写出万籁俱静的环境特点,烘托了词人内心孤寂凄怆的心情,引出了“正人间。天上愁浓”的联想,把自己的心境与牛郎织女的离愁紧紧地编织在一起,成为所托之事与所言之情的纽带。下面写牛郎织女的故事:“云阶月地,关锁千重。”描写牛郎,织女远隔云阶月地、莽莽星河不得相见的痛苦,正抒发了自己与丈夫身在异地,心相牵系的`离愁;描写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瞬息离散的苦难,正倾吐了自己与丈夫远隔千里、不得欢聚的别恨。
正所谓:“纵浮搓来,浮槎去,不相逢。”整个上片由人间写到天上,于叙述中旬旬含情,句句扣紧着词人的感情脉搏。最后,在下片词人的感情已经完全化他为我,将自己夫妻的境况与牛郎、织女的境况融合为一,因此,她从现实自我处境出发,展开了奇特的联想:“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天宇间风雨变幻莫测,鹊桥或许还未搭就,牵牛织女或许现在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这种推测联想,完全是移情的结果,含蓄婉转地抒写了人间七夕夫妻不得相见的难言苦衷。
尾句写天上七夕的自然景色,与首句人间七夕之景遥相呼应:一边是风雨飘忽,阴晴不定的银河两岸,一边是蟋蟀低吟、梧桐落叶的深闺庭院,这就开创出一种清冷凄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词人孤寂悲伧的心情。尾句“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成功地提炼了口语,用排句形式集中描绘了宇宙天体的瞬息万变,在创造意境上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增添了词的音乐美。
总这首词由人间写起,先言个人所见所感,再此词由人间写起,先言个人所见所感,再据而继之天上神话世界。全词以托事言情的手法,通过对牛郎织女悲剧故事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牛郎织女的同情,并通过写牛郎织女的会少离多,抒发了对自已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形象地表达了词人郁积于内的离愁别恨。据而继之天上神话世界。通篇以牛女传说为寄托,境界奇丽,曲径通幽,写透了青年男女的离愁别恨。
创作背景:
这首词《历代诗余》题作“七夕”,有可能是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写于池阳的。是年三月赵明诚罢江宁守;五月,至池阳,又被任命为湖州知州,赵明诚独赴建康应召。这对在离乱中相依为命的夫妻,又一次被迫分离。此时,李清照暂住池阳,举目无亲,景况倍觉凄凉。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 言志的原文及翻译
★ 魏齐富的检讨书
★ 刘向说苑经典语录
【《田子方教育子击》原文及译文(精选10篇)】相关文章:
《报孙会宗书》原文2023-07-20
沁园春 长沙 赏析2023-12-12
沁园春长沙写作背景2022-11-03
文昌孝经·育子章原文附译文2024-04-18
《沁园春》注释及赏析2022-12-23
说苑刘向原文及翻译2023-10-14
《说苑·奉使》节选陆贾的文言文阅读和答案2023-01-24
沁园春 长沙赏析2022-05-16
文昌孝经教孝章第五·原文及翻译2022-05-15
三十世家·魏世家原文及翻译2024-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