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孝经教孝章第五·原文及翻译(合集9篇)由网友“細野由芥”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文昌孝经教孝章第五·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文昌孝经教孝章第五·原文及翻译
关于文昌孝经教孝章第五·原文及翻译
【原文】
真君曰:孝自性具,教为后起。世多不孝,皆因习移。意既罔觉①,智又误用。圣人在上,惟教为急。教之之责,重在师傅,尤当慎择。贤良之师,化恶为善;不贤之师,变善为恶。师而不教,过且有归;教饭王应梦之不善,其罪尤大。不贤之师,导之匪僻②,引之邪佞,养成不肖,流为凶顽③,越礼④犯纪,妄作无忌。虽欲救之,急难格化。如是为教,罪实非轻。
【注释】
①意:清刻本《文昌孝经注解》中为“愚”。本书采用其说法。罔觉:无知。
②匪僻:邪恶。
③凶顽:凶狂且不易制伏。
④越礼:不遵循礼仪法度。
【译文】
真君说:孝是人性中本来自有的,教育尽孝则是后来出现的。世人多半不孝,都是因为习俗使其改变。愚笨之人不明道理,聪明的人又错用心思。圣人在上,唯独对于孝道而着急。教习孝道的责任,重要的是在师傅,尤其应当慎重选择。贤良的师傅,能将恶人化导成善人;不贤明的师傅,却能将善人变成恶人。作为师傅而不教导学生,师傅有过错,并对过错负有责任;而如果教导不好的东西,其罪过就更加重大了。不贤明的师傅,会教导人行为邪恶,引到奸邪的道路上,教成品行不端之人,流变为凶狂顽劣之人,毁越礼法,违犯法纪,胡作非为而没有忌惮。虽然想拯救这样的人,但急切间也难以改正变化。如果像这样为师教人,罪过实在是不轻。
【原文】
药石①之师,惟贤是与。行己②端庄,导人忠信,教不他设。孝无畸形,因其本然,还所固有。朝敦③夕诲,幼育长循,惟兹孝弟,化行是先。虽至愚氓,无不晓习。如是为教,功实不少。为功为罪,职岂易任。惟名尊严,其实如何?孝弟④是宗。能孚孝者,弟亦本诸。助君为理,转移风俗,全在师儒。教不可误,师不可违。自重在师,率教⑤在弟。孝原自具,有觉斯兴。
【注释】
①药石:古时指治病的药物和砭石,后比喻规劝别人改过向善。
②行己:谓立身行事。
③敦:敦促;督促。
④弟(tì):同“悌”,遵从兄长。
⑤率教:听从指教,遵从教导。
【译文】
能够导人向善的.师傅,只教人以贤良的品德。立身行事端正庄重,以忠信引导人,其他不合乎孝道的事情,不敢教人。孝道更没有畸巧,不过依于人的自然本性,复归人的固有善性。朝夕不断地敦促教导,长幼都依循而行,总要用此孝悌之道,先行教育化导。虽是愚笨之平民百姓,也没有不熟悉的。像这样教育学生,功德实在是不少。既能立功也能获罪,师傅一职不是那么容易胜任的。师傅的名称甚是尊贵威严,其实质又是什么呢?就是以“孝”“悌”为根本。如果能够以孝服人,“悌”的品质也就本于此而立了。帮助国君治理国家,移风易俗,完全在于以儒为师。师傅不可误人子弟,子弟不可以违背师傅。师傅应当自重自爱,弟子应当遵从教导。孝本来都是自性具备的,但有了师傅的提醒,孝心才得以兴起。
【原文】
偈曰:孝弟虽天性,良师当时省。一或干不孝,何能全弟行。罪愆①有攸归,师实难卸任。能作如是观,训之方有定。
【注释】
①罪愆(qiān):罪过;过失。
【译文】
偈说:孝悌虽然都是源自天性,但也有赖良师的时时警省。一干不孝的事情,怎么能使“悌”行圆满。罪愆有所源自,师傅实在难于推卸责任。能够有这样的认识,训导弟子才能有确定的准则。
【原文】
又说偈曰:教虽赖良师,人亦当自谨。无自干不孝,徒然费师训。
【译文】
又有偈说:教化虽然有赖好的师傅,人们也应当自己谨慎。无故做不孝的事情,就白白地浪费了师傅的教训。
【评析】
教孝,即教训孝道。本章意在说明,孝道虽为人之本来善性所具备,但有赖于良师的教导。
篇2:《文昌孝经》辨孝章
《文昌孝经》辨孝章
作者:佚名
真君曰:吾今阐教,以示大众,亲存不养,亲殁不葬,亲祚不延,无故溺女,无故杀儿,父母客亡,骸骨不收,为大不孝。养亲口体,未足为孝,养亲心志,方为至孝;生不能养,殁虽尽孝,未足为孝,生既能养,殁亦尽孝,方为至孝。生我之母,我固当孝,后母庶母,我亦当孝。母或过黜,母或载嫁,生我劳苦,亦不可负。生而孤苦,恩育父母,且不可忘,何况生我。同母兄弟,我固当爱,前母兄弟,我亦当爱;同气姐妹,我固当和,连枝妯娌,我亦当和。我生之子,我固当恃,前室遗子,我亦当恃。众善家修,无不孝推,如是尽孝,始克为孝,始知百行,惟孝为源。
我孝父母,不敬叔伯,不敬祖曾,于孝有亏;我孝父母,不和姻娅,不睦乡党,于孝有亏;我孝父母,不忠君上,不信师友,于孝有亏;我孝父母,不爱人民,不恤物命,于孝有亏;我孝父母,不敬天地,不敬三光,不敬神只,于孝有亏;我孝父母,不敬圣贤,不远邪佞,于孝有亏;我孝父母,财色妄贪,不顾性命,知过不改,见善不为,于孝有亏;淫毒妇女,破人名节,于孝有亏;力全名节,于孝更大。奉行诸善,不孝吾亲,终为小善;奉行诸善,能孝我亲,是为至善。孝之为道,本乎自然,无俟勉强,不学而能,随行而达,读书明理,因心率爱,因心率敬,于孝自全。愚氓愚俗,不雕不琢,无乖无戾,孝理自在,苟具灵根,知爱率爱,知敬率敬,于孝可推。孝庭子容,孝妇壶仪,孝男端方,孝女静贞;孝男温恭,孝女柔顺;孝子诚恳,孝妇明洁,孝子开先,孝孙录后;孝治一身,一身斯立;孝治一家,一家斯顺;孝治一国,一国斯仁;孝治天下,天下斯升;孝事天地,天地斯成。通于上下,无分贵贱。
偈曰:世上伤恩总为财,诚比诸多尤为急。相通相让兄和弟,父母心欢家道吉。财生民命如哺儿,禄奉君享如养亲。本之慈孝为源流,国阜人安景物熙。
又说偈曰:子赖亲安享,不思尽孝易。若或罹困苦,方知尽孝难。难易虽不同,承顺是一般。
又说偈曰:今为辨孝者,辨自夫妇始。孝子赖贤助,相厥内以始;后惟尽其孝,君得成其绪;妇惟尽其孝,夫得成其家,同气因之协,安亲无他意。自古贤淑妻,动即为夫规,上克承姑顺,下克抚媳慈,从来嫉悍妇,动即为所惑,承姑必不顺,抚媳必不顺,惟尽为妻道,方可为人媳,惟尽为媳职,方可为人姑,身有为媳时,亦有为姑日,人用身为法,后人无不格。嫔妃与媵妾,致孝以安命,妇德成夫行,化从阃中式,所系重且大,淑训安可越。
又说偈曰:辨之以其心,毋使有不安;辨之以其行,毋使有或偏;辨之以其时,毋使有或迁;辨之以其伦,毋使有或闻。大小各自尽,亲外罔所愆,诚伪在微茫,省惕当所先。
又说偈曰:亲怀为己怀,至性实绵绵,即是佛菩萨,即是大罗仙。
纯孝阐微咒:万般切己应为事,俱从一孝参观到,胸中认得真《文昌孝经》辨孝章分晓,孝上行来总是道。
篇3:文昌孝经·守身章的原文及翻译
文昌孝经·守身章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真君曰:所谓孝子,欲体亲心,当先立身。立身之基,贵审其守。无身之始,身于何始?有身之后,身于何育?有挟俱来,不可或昧。当思在我,设处亲身,爱子之身,胜于己身,苦苦乳哺,望其萌芽,冀其成材,寸节肢体,日渐栽培,何一非亲。身自劳苦,得有此身,亲爱我身,如是之切,保此亲身,岂不重大,守此亲身,尤当倍笃。尊规合矩,如前所为,矜骄不形,淫佚不生,嗜欲必节。父母之前,声不高厉,气不麤暴,神色温静,举止持祥,习久自然,身有光明,九灵三精,保其吉庆,三尸诸厌,亦化为善,凡有希求,悉称其愿,兢兢终身,保此亲体,无亏而归,是谓守身。苟失其守,块然躯壳,有负父母,生而犹死,抑知人生。体相完备,即有其神,每日在身,各有处所,一身运动,皆神所周。神在脏腑,欲不可纵;神在四肢,刑不可受,纵欲犯刑,非伤即死。凡有身者,所当守护,守真为上,守心次之,守形为下。愚夫匹妇,无所作为,亦足保身,何尔聪明,奸为妄作,昧性忘身,沉溺欲海,全不省悟。大罗天神,观见斯若,发大慈悲,降生圣人,以时救度。惟兹圣人,躬先率孝,加检必谨,加恤必至,不忍斯人,堕厥亲身,一切栽持,遂其所守,种种孝顺,当身体物,体在一身,化在众生,畀兹凡有,同归于道,身居不动,肆应常普,如是守身,是为大孝。
即说偈曰:亲视子身重,常轻己身轻,人何仅负己,损身背吾亲,莫将至性躯,看作血肉形,今生受用者,夙世具灵根。
又说偈曰:一切本来相,受之自父母,谓身即亲身,人犹不之悟,谓亲即身是,重大不可误,完厥惺惺体,尽我所当务,无量大道身,圆满随处是。
又说偈曰:同此亲禀受,一般形体具,善哉孝子身,超出浮尘世,以兹不磨守,保炼中和气,真培金液形,元养玉符体,广大不可限,生初岂有异。
孝子金身咒:惟恐此光明孝子身,果是金刚不坏身,化成即在当身内,现出千千万亿身。
译文
真君说:所谓孝子,要想体恤双亲的心志,首先应当立身处世。立身的基始,最为重要的是要慎重自己的操守。没有人身的初始之时,我的身体是从何处而来的呢?有了人身之后,身体又是怎么得以抚育的呢?我有从出生挟持同来的良心,此心不可暗昧,我应当仔细想想。以父母的立场设身处地地想想,父母怜爱子女的身体,胜过爱护自己的身体。艰难地哺乳,期望他渐渐成长,希冀他能够成为有用的人。一寸一节肢体,日渐栽育培养。哪一点不是靠双亲勤劳保护,才得以有了我的存在?父母爱我此身,是如此的关切,好好保护此身,怎能不关系重大?守持好双亲给我的身体,尤其应当加倍地坚定。遵守规则符合规范,效法前人的行为。骄横傲慢之貌不显,淫欲放荡之心不生,节制自己的不良嗜好和欲望。在父母面前,声音不要太高,气息不要粗大;神色温柔娴静,行动举止舒缓。坚持久了就成为自然的事情。这样,身体就有光明,九灵三精等神就会保佑你吉祥;而三尸等邪神,也会化恶为善。凡有希望得到的东西,都会称心如愿。众生都小心谨慎,保护好双亲给我的身体,没有一点亏损而返归原初,这就是守身。如果不能持受,徒具躯壳,就会辜负父母,虽生犹死。
哪里会懂得人生,形体相貌完备,就会有神,它每天都在人身中,身体各部位都是它的处所。整个身体的运动,都是由神主宰。神存在于五脏六腑,不可以纵欲;神存在于四肢,不可以受到刑罚。放纵欲望,触犯刑律,非死即伤。凡是有身体的人,都应当守护。保守真性是最上乘的,守持良心次之,保守形体最次。一般的平民百姓,没有什么作为,也可以做到保身。为什么你这么聪明,却去做奸妄之事,蒙昧心性,忘了自身,沉溺于欲海,却全然不知醒悟?天帝神仙看到这些,发大慈悲心,降生圣人,以便能够随时救度世人。只有这样的圣人,亲自率先躬行孝道。谨慎加倍地检察自己,加倍地爱恤自身。不忍心看到世人,将父母给予他们的身体堕落毁坏。一切栽培扶植,无非帮助他们实现保守身体的目的。种种孝顺的'行为,当以自身体恤万物。体道虽是圣人一人,却能够感化众生。将此道理授给所有有身体的人,使其同归于孝道。守身不动,而又能广泛地应接事物,如此守身,那才是大孝。
即说偈道:双亲非常看重子女的身体,常常将自己的身体看轻。人们为什么反而背叛自己,损坏自身而违背父母?不要将充满灵性的身躯,看作是血肉形体。今生之所以能够享受一切,是因为前世所造就的灵根。
又说偈道:一切本来体相,从父母那里禀受而来。说自己身体即是双亲的身体,人们仍然不能明白这个道理。所谓父母即是自身,此理重大不可有误。保全这个聪明的躯体,完成我当前应作的要务。成就无量大道身,随处都圆满充足。
又说偈道:每个人的形体都是秉承自父母,形体具备。好啊,孝子的身体,能够超越尘世。不磨灭自己的对身心的保养守护,保持炼养和谐的元气。以真气培养长生不死的身体,以元气涵养神仙体身。广大不可限量,有生之后的形体与原初的本性没有差异。
孝子金身咒:唯有这个光明的孝子身,果真是金刚不坏身。一旦修化成就,即在自己身内显现千千万亿个化身。
篇4:文昌孝经守身章第四的原文及翻译
文昌孝经守身章第四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真君曰:所谓孝子,欲体亲心,当先立身①。立身之基,贵审其守。无身之始,身于何始?有身之后,身于何育?有挟俱来,不可或昧,当思在我。设处亲身,爱子之身,胜于己身。菩菩乳哺,望其萌芽,冀其成材。寸节肢体,日渐栽培。何一非亲,身自劳苦,得有此身。亲爱我身,如是之切。保此亲身,岂不重大?守此亲身,尤当倍笃。遵规合矩,如前所为。矜骄不形②,淫佚③不生,嗜欲必节。父母之前,声不高厉,气不粗暴④;神色温静,举止持祥。习久自然。身有光明,九灵⑤三精,保其吉庆;三尸诸厌⑥,亦化为善。凡有希求,悉称其愿。兢兢⑦终身,保此亲体,无亏而归,是谓守身。苟失其守,块然⑧躯壳,有负父母,生而犹死。
【注释】
①立身:安身处世,立身处世。
②不形:不显露。
③淫佚:纵欲放荡。
④粗暴:粗鲁暴躁。
⑤九灵:指身中的九位神灵。
⑥三尸:亦称“三虫”、“三彭”。道教认为,人体内有三条虫,或称“三尸神”。
⑦兢兢:谨慎小心的样子。
⑧块然:木然无知貌。
【译文】
真君说:所谓孝子,要想体恤双亲的心志,首先应当立身处世。立身的基始,最为重要的是要慎重自己的操守。没有人身的初始之时,我的身体是从何处而来的呢?有了人身之后,身体又是怎么得以抚育的呢?我有从出生挟持同来的良心,此心不可暗昧,我应当仔细想想。以父母的立场设身处地地想想,父母怜爱子女的身体,胜过爱护自己的身体。艰难地哺乳,期望他渐渐成长,希冀他能够成为有用的人。一寸一节肢体,日渐栽育培养。哪一点不是靠双亲勤劳保护,才得以有了我的存在?父母爱我此身,是如此的关切,好好保护此身,怎能不关系重大?守持好双亲给我的身体,尤其应当加倍地坚定。遵守规则符合规范,效法前人的行为。骄横傲慢之貌不显,淫欲放荡之心不生,节制自己的不良嗜好和欲望。在父母面前,声音不要太高,气息不要粗大;神色温柔娴静,行动举止舒缓。坚持久了就成为自然的事情。这样,身体就有光明,九灵三精等神就会保佑你吉祥;而三尸等邪神,也会化恶为善。凡有希望得到的东西,都会称心如愿。众生都小心谨慎,保护好双亲给我的身体,没有一点亏损而返归原初,这就是守身。如果不能持受,徒具躯壳,就会辜负父母,虽生犹死。
【原文】
抑知人生,体相完备,即有其神,每日在身,各有处所。一身运动,皆神所周。神在脏腑,欲不可纵;神在四肢,刑不可受。纵欲犯刑,非伤即死。凡有身者,所当守护。守真①为上;守心次之;守形②为下。愚夫匹妇③,无所作为,亦足保身。何尔聪明,奸伪妄作,昧性忘身,沉溺欲海④,全不省悟。大罗天神,观见斯苦,发大慈悲,降生圣人,以时救度⑤。惟兹圣人,躬先率孝。加检必谨,加恤必至。不忍斯人,堕厥亲身。一切栽持,遂其所守。种种孝顺,当身⑥体物。体在一身,化在众生。畀兹凡有,同归于道。身居不动,肆应⑦常普。如是守身,是为大孝。
【注释】
①守真:保持真元精气;保持本性。
②守形:专注于形体。
③匹妇:古代指平民妇女。
④欲海:爱欲之深广譬如海。比喻贪欲或情欲的深广。
⑤救度:救助众生出尘俗,使脱离苦难。
⑥当身:自身,本人。
⑦肆应:指善于应付各种事情。
【译文】
哪里会懂得人生,形体相貌完备,就会有神,它每天都在人身中,身体各部位都是它的处所。整个身体的运动,都是由神主宰。神存在于五脏六腑,不可以纵欲;神存在于四肢,不可以受到刑罚。放纵欲望,触犯刑律,非死即伤。凡是有身体的人,都应当守护。保守真性是最上乘的,守持良心次之,保守形体最次。一般的平民百姓,没有什么作为,也可以做到保身。为什么你这么聪明,却去做奸妄之事,蒙昧心性,忘了自身,沉溺于欲海,却全然不知醒悟?天帝神仙看到这些,发大慈悲心,降生圣人,以便能够随时救度世人。只有这样的圣人,亲自率先躬行孝道。谨慎加倍地检察自己,加倍地爱恤自身。不忍心看到世人,将父母给予他们的身体堕落毁坏。一切栽培扶植,无非帮助他们实现保守身体的目的。种种孝顺的行为,当以自身体恤万物。体道虽是圣人一人,却能够感化众生。将此道理授给所有有身体的人,使其同归于孝道。守身不动,而又能广泛地应接事物,如此守身,那才是大孝。
【原文】
即说偈曰:亲视子身重,常视己身轻。人何反负己,损身背吾亲。莫将至性①躯,看作血肉形。今生受用者,夙世②具灵根。
【注释】
①至性:指天赋的卓绝的品性。
②夙世:前世。佛教所指的`已过去的一生。
【译文】
即说偈道:双亲非常看重子女的身体,常常将自己的身体看轻。人们为什么反而背叛自己,损坏自身而违背父母?不要将充满灵性的身躯,看作是血肉形体。今生之所以能够享受一切,是因为前世所造就的灵根。
【原文】
又说偈曰:一切本来相,受之自父母。谓身即亲身,人犹不之悟。谓亲即身是,重大不可误。完厥惺惺①体,尽我所当务②。无量大道身,圆满随处足。
【注释】
①惺惺:聪明,机灵。
②当务:当前应作之要务。
【译文】
又说偈道:一切本来体相,从父母那里禀受而来。说自己身体即是双亲的身体,人们仍然不能明白这个道理。所谓父母即是自身,此理重大不可有误。保全这个聪明的躯体,完成我当前应作的要务。成就无量大道身,随处都圆满充足。
【原文】
又说偈曰:同此亲禀受,一般形体具。善哉孝子身,超出浮尘世。以兹不磨守,保炼中和气①。真培金液②形,元养玉符体。广大不可限,生初岂有异。空声警策
【注释】
①中和气:指元气。
②金液:指金液还丹之气,遍运四体,与道合真。
【译文】
又说偈道:每个人的形体都是秉承自父母,形体具备。好啊,孝子的身体,能够超越尘世。不磨灭自己的对身心的保养守护,保持炼养和谐的元气。以真气培养长生不死的身体,以元气涵养神仙体身。广大不可限量,有生之后的形体与原初的本性没有差异。
【原文】
孝子金身咒:惟此光明孝子身,果是金刚不坏身①。化成即在当身内,现出千千万亿身。
【注释】
①金刚不坏身:指修成正果的法身,不老不坏,万劫长存。
【译文】
孝子金身咒:唯有这个光明的孝子身,果真是金刚不坏身。一旦修化成就,即在自己身内显现千千万亿个化身。
【评析】
守身,即保守其身,包括护持身体和涵养心性。人们应当节制欲望,保持身体平和,行仁处义,以不负父母的生育之恩。
篇5:教孝章的原文及翻译
教孝章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真君曰:孝自性具,教为后起,世多不孝,皆因习移。意既罔觉,智又误用,圣人在上,惟教为急,教之之责,重在师傅,尤当重择。贤良之师,化恶为善,不贤之师,变善为恶。师而不教,过且有归,教之不善,其罪尤大。不贤之师,导之匪僻,引之邪佞,养成不肖,流为凶顽,越礼犯纪,妄作无忌,虽欲救之,急难格化,如是为教,罪实非轻。药石之师,惟贤是与,行己端庄,导人忠信,教不他设,孝无畸行,因其本然,还所固有,朝敦夕诲,幼育长循,惟兹孝弟,化行是先,虽至愚氓,无不晓习。如是为教,功实不少,为功为罪,职岂易任,惟名尊严,其实如何?孝弟是宗,能孚孝者,弟亦本诸。助君为理,转移风俗,全在师儒。教不可误,师不可违,自重在师,率教在弟。孝原自具,有觉斯兴。
偈曰:孝弟虽天性,良师当时省,一或千不孝,何能全弟行,罪愆有攸归,师实难卸任,能作如是观,训之方有定。
又说偈曰:教虽赖良师,人亦当自谨,无自干不孝,徒然费师训。
译文
真君说:孝是人性中本来自有的,教育尽孝则是后来出现的。世人多半不孝,都是因为习俗使其改变。愚笨之人不明道理,聪明的人又错用心思。圣人在上,唯独对于孝道而着急。教习孝道的责任,重要的是在师傅,尤其应当慎重选择。贤良的师傅,能将恶人化导成善人;不贤明的师傅,却能将善人变成恶人。作为师傅而不教导学生,师傅有过错,并对过错负有责任;而如果教导不好的东西,其罪过就更加重大了。不贤明的师傅,会教导人行为邪恶,引到奸邪的道路上,教成品行不端之人,流变为凶狂顽劣之人,毁越礼法,违犯法纪,胡作非为而没有忌惮。虽然想拯救这样的人,但急切间也难以改正变化。如果像这样为师教人,罪过实在是不轻。
能够导人向善的师傅,只教人以贤良的'品德。立身行事端正庄重,以忠信引导人,其他不合乎孝道的事情,不敢教人。孝道更没有畸巧,不过依于人的自然本性,复归人的固有善性。朝夕不断地敦促教导,长幼都依循而行,总要用此孝悌之道,先行教育化导。虽是愚笨之平民百姓,也没有不熟悉的。像这样教育学生,功德实在是不少。既能立功也能获罪,师傅一职不是那么容易胜任的。师傅的名称甚是尊贵威严,其实质又是什么呢?就是以“孝”“悌”为根本。如果能够以孝服人,“悌”的品质也就本于此而立了。帮助国君治理国家,移风易俗,完全在于以儒为师。师傅不可误人子弟,子弟不可以违背师傅。师傅应当自重自爱,弟子应当遵从教导。孝本来都是自性具备的,但有了师傅的提醒,孝心才得以兴起。
偈说:孝悌虽然都是源自天性,但也有赖良师的时时警省。一干不孝的事情,怎么能使“悌”行圆满。罪愆有所源自,师傅实在难于推卸责任。能够有这样的认识,训导弟子才能有确定的准则。
又有偈说:教化虽然有赖好的师傅,人们也应当自己谨慎。无故做不孝的事情,就白白地浪费了师傅的教训。
篇6:《文昌孝经育子章第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文昌孝经育子章第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
真君①曰:乾②为大父,坤③为大母。含宏覆载④,胞与⑤万有。群类成遂⑥,各得其所。赋形⑦为物,禀理为人。超物最灵,脱离蠢劫。戴高履厚⑧,俯仰自若。相安不觉,失其真性⑨。父兮母兮,育我者宏。两大生成,一小天地。世人不悟,全不知孝。吾今明阐,以省大众。
【注释】
①真君:道教对神仙的尊称。此指文昌帝君,为道教中主宰功名、禄位的神,又称文曲星。本是星名,即古代对南斗六星的总称,最早称为“文昌”。
②乾:《周易》之八卦之一,代表天。
③坤:《周易》之八卦之一,代表地。
④覆载:指天地养育及包容万物。《礼记·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载。”
⑤胞与:“民胞物与”的略称。指以民为同胞,以物为朋友。后以“胞与”指泛爱一切人和物。宋代张载《西铭》:“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⑥遂:顺利成长。《韩非子·难二》:“六畜遂,五谷殖。”
⑦赋形:赋予人或物以某种形体。
⑧戴高履厚:头顶天,脚踩地。指人活在天地之间。
⑨真性:人体生命的自然本性。
【译文】
真君说:天为大父,地为大母。天地包容养育万物,以万物为同胞朋友。于是万物都得以顺利生长,各得其所。天地赋予形体以成就万物,人秉承性理以成之为人。于是人能够超过万物之上,成为万物之灵,脱离愚笨蠢物。人头顶天,脚立地,俯察于下,仰观于上,得以自然地顺从其本性。人们如果安于现实,不知不觉,就会迷失自己的自然本性。父母生育我的恩情最宏大。天地与父母两大,生成人身一小天地。世人不自省悟,完全不知道行孝。我今天清楚阐明,以警醒大众。
【原文】
乾坤养物,劳而不劳;父母生子,不劳而劳。自字①及妊,自幼迄壮,心力所注,无有休歇。十月未生,在母胎中,母呼亦呼,母吸亦吸。耽娠②如山,筋疼血滞,寝处不舒,临盆性命,若不自保。父心关恻,母体担虞③。纵令易诞,费尽劳苦。若或迟久,不行分娩,艰难震恐。死中幸生,几舍其母,始获其子。一月暗居,三年乳哺。啼即怀抱,犹恐不调。睡令安寝,戒勿动摇。含食以饲,贴衣以裹。谅④其饥饱,适其寒暑。
【注释】
①字:怀孕;生育。
②耽娠(shēn):耽:忍,受。娠:胎儿在母体中微动,泛指怀孕。
③虞:忧虑,忧患。
④谅:体察;体谅。
【译文】
天地养育万物,似辛劳而又不辛劳;父母生育子女,似不辛劳而又辛劳。自怀孕到生产,自幼年至壮年,父母所倾注的心力,没有休止。胎儿在母腹中没生下来的十月间,母亲呼气,胎儿也呼气;母亲吸气,胎儿也吸气。母亲身怀妊娠之苦,如同身体压着一座山一样,周身筋骨疼痛,血脉凝滞,坐卧都不舒坦。分娩之时,母亲性命都难以自保。父亲关心悲伤,母亲身体担着忧患。即使容易生产,也是受尽各种忧劳苦楚。如果长久在母腹中,不能分娩,母亲就更艰难恐惧。死里逃生,几乎丢掉母亲的性命,方才得到孩子。母亲产后,闭门休养一月,乳哺孩子三年。婴儿啼哭,当即抱在怀里,仍怕有不舒服。睡觉就要使他安稳地睡着,一定不去动摇他。口含食物以喂养他,常解自己的衣服将他包裹着。揣度孩子的饥饱,让其冷热适中。
【原文】
痘疹关煞①,急遽惊悸。吚唔解语,匍匐学行,手不释提,心不释护。子既年长,恐其不寿,多方保持。幸而克祐,筹划有无②,计其婚媾。厥龄方少,诸务未晓。一出一入,处处念之。绸缪咨嗟,谆谆诫命。亲心惆怅,子方燕乐。教之生计,教之成业。母诞维艰,父诲匪易。
【注释】
①痘疹:因患天花出现的疱疹,由天花病毒引起的强烈的传染病。天花是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关煞: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灾祸、疾病等。引申指各种困难、难关。也指命中注定的灾难。
②有无:指家计的丰或薄。
【译文】
在孩子出痘疹、犯关煞的时候,父母心中非常惊恐。当孩子牙牙学语、蹒跚学步之时,父母手不离左右,心里毫不放松对孩子的照顾。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又恐怕其命不长久,多方设法护持。侥幸能够得到神灵庇佑,又要为其筹划家产衣食,设法婚配。此时孩子年纪尚轻,各种事务尚未明晓。不管是出门还是在家,各个方面,父母无不挂念。情意殷切,长吁短叹,恳切耐心地教诲劝告。正因为有父母的忧虑,才有了子女安乐美好的生活。教授子女谋生之计,教授子女如何成就事业。母亲生育子女非常艰难,父亲教诲子女也不容易。
【原文】
虽至英年,恤若孩提。食留子餐,胜如己餐;衣留子衣,胜如己衣。子若有疾,甚于己疾。有可代者,己所甘受。子若远游,行旅风霜,梦寐通之。逾①期不归,睛裂肠断。子有寸善,夸扬乐与;子有小过,回护遮盖,暗自伤心,恐其名败。子惟贤能,父母有赖;子若不肖,父母谁倚?子若妄为,父母身危。作事未事,俱切亲情。
【注释】
①逾:超过,越过。
【译文】
尽管子女已经长大成人,父母仍然像对待幼童一样对其体贴入微。留作子女吃的饭食,胜过自己的食物;留作子女穿着的衣服,胜过自己的衣服。子女若有疾病,比自己得病还要担忧。如有能够代替子女承受的病痛,自己则甘愿忍受。子女如果远行,旅途风霜劳苦,父母放心不下,常在睡梦中梦到。逾期不归,父母则眼睛望穿,肝肠望断。子女有微小的优点,父母就会赞美宣扬;如果子女有小的过错,父母总会袒护遮掩,并暗自伤心,唯恐其名声败坏。子女只有贤良能干,父母才有依靠;子女如果无德无才,那么父母还能依靠谁呢?子女如果胡作妄为,就会连累父母,使其处于危险的境地。不管有无做事,都要贴合父母的心意。
【原文】
芽栽茁培,堂基构植。母勤子生,父作子述①,其行其志,不厌其苦。怜子念子,何时放置。形或暂离,心恒无间。贵如帝王,神如天亶②;显如公卿,贱如编户③,愚如齐氓④,皆如是心。穷达愁乐,存殁明幽⑤,皆如是心。混沌初分⑥,亘古及今,普天匝地,绵绵恻怛⑦,父母之心,无不如是。如乾覆物,如坤载物,和蔼流盈,充塞两间。莫大慈悲,无过亲心。
【注释】
①述:传述,传承;遵循前人说法或继续前人事业。《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②天亶(dǎn):《尚书·泰誓上》:“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蔡沈集传:“亶,诚实无妄之谓。言聪明出于天性然也。”圣人天性聪明,先知先觉,首出庶物,故能作大君治于天下,又因此能成为万民之父母。
③编户:指中国古代除世家贵族、奴婢以外的编入户籍的平民,也称庶人。编户与不入户籍的王公大臣、官僚地主相比,必须按土地收入交纳一定的赋税。
④氓:古代称民为氓,此指未开化的人。
⑤明幽:人间和阴间。韩愈《赴江陵寄三学士》诗:“病妹卧床褥,分知隔明幽。”
⑥混沌:指宇宙形成前天地未分、浑元一团的状态,古人想象中的天地开辟前的元气状态。
⑦恻怛(dá):恳切。《伤寒节录·达序》:“然心至诚恻怛,有与斯人同忧共患之意。”
【译文】
就像生物萌芽,就必须栽育;要让其茁壮成长,就必须培育;子女长大后,还要为他们建筑庭堂,植立根基。母亲勤劳,不过是希望子女能够顺利成长;父亲有所创造,无非是希望子女能够传承于后。父母养育子女,不厌其苦。父母怜惜挂念子女,没有放下之时。既使身体暂时分离,父母的心也永远不会远离子女。即使是如帝王般尊贵,如圣贤般聪明,如公卿般显赫,又或者如平民般贫贱,如未开化之人般愚钝,其爱子女之心,无不如此。不管是困厄还是显达,不管是愁苦还是喜乐,不管是活着的还是已经去世的,也不管是在人世还是在阴间,父母的心也都如此。天地初开,从古至今,普天遍地,爱子女之心真切连绵,作父母的无不如此。如同上天覆盖万物,如同大地承载万物,温和慈爱流盈,充满天地之间。再大的慈悲,也比不过父母爱子之心。
【原文】
即说偈曰:万般劳瘁有时休,育子辛勤无尽头。字怀耐苦终无厌,训诲循徐不惮求。一叶灵根非易植,穷年爱护几曾优。子俱亲自身栽养,亲老心犹为子筹。
【译文】
于是说偈道:万般劳累都有停止的时候,只有养育子女的辛劳没有尽头。怀孕生育,忍受苦痛,从不厌烦。训导告诫,循序渐进,不怕索求。培养子女智慧聪明不是容易的事情,父母终日爱护从来没有犹豫过。子女都是父母自身养育的,父母人老后心里仍在为子女操心筹划。
【原文】
又说偈曰:真诚一片结成慈,全无半点饰虚时。慈中栽养灵根大,生生不已自无涯。
【译文】
又说偈道:一片真诚结成慈爱心,完全没有半点矫饰虚伪。慈爱中养育子女聪慧成长,生生不已没有尽头。
【原文】
灵慈神咒①:佛菩萨菩提心②,大罗会上陀罗尼③,一切救苦难,无过我亲心。圣主仁君,救济生灵,不忍一匹之不生,无如爱子心,靡所不至诚。推极仁惠者,孰能逾二人。
【注释】
①神咒:即陀罗尼。为神秘的咒语,故名神咒。原文中有多处类似的咒语。
②菩提心:菩提旧译为道,求真道的'心即菩提心。新译为觉,求正觉的心即菩提心。
③陀罗尼:又称陀罗那,陀邻尼。译作持,总持,能持能遮。以名持善法不使散,持恶法不使起的力用。讲演武艺
【译文】
灵慈神咒:佛菩萨的菩提心,大罗会上的陀罗尼,一切救苦救难的菩萨,都不会超越我父母的爱心。圣明仁慈的君主,救济生灵,不忍心一个生物不能生长,这都不如父母的爱子之心,父母的爱子之心,没有不出于至诚之心的。就是推究极为仁慈惠爱的人,谁也不能够超越父母二人的爱心。
【评析】
育子,即生养子女。本章从天地生养万物说起,以阐明万物有赖于天地的滋养,子女有赖于父母的孕育,以此省示世人应当知道感恩尽孝。着重论述了父母生育子女的辛苦,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守护,以及父母对子女各项事情的费心筹划。无论贫富贵贱,父母爱护子女的真切情感都是一样的。世间万般情爱皆无法与父母对子女的至诚亲情相媲美。
篇7:文昌孝经·育子章原文附译文
文昌孝经·育子章原文附译文
育子章
作者:佚名
真君曰:乾为大父,坤为大母,含宏覆载,胞与万有,群类咸遂,各得其所。赋形为物,禀理为人,超物最灵,脱离蠢劫,戴高履厚,俯仰自若,相安不觉,失其真性。父兮母兮,育我者宏,两大生成,一小天地,世人不悟,全不知孝,吾今阐明,以省大众。
乾坤养物,劳而不劳;父母生子,不劳而劳,自字及妊,自幼迄壮,心力所注,无有休歇。十月未生,在母腹中,母呼亦呼,母吸亦吸,耽娠如山,筋疼血滞,寝处不舒。临盆性命,若不自保,父心关恻,母体担虞,纵令易诞,费尽劳苦。若或迟久,不行分娩,艰难震恐,死中幸生,几舍其母,始获其子。一月暗居,三年乳哺,啼即怀抱,犹恐不调,睡令安寝,戒勿动摇,含食以饲,帖衣以裹,谅其饥饱,适其寒暑,痘疹关煞,急遽惊悸,咿唔解语,匍匐学行,手不释提,心不释护。
子既年长,恐其不寿,多方保持,幸而克佑,筹划有无,计其婚媾,厥龄多少,诸务未晓,一出一入,处处念之,绸缪咨嗟,谆谆诫命,亲心惆怅,子方燕乐,教之生计,教之成业。
母诞维艰,父诲匪易。虽至英年,恤若孩提,食留子餐,胜如己餐;衣留子衣,胜如己衣。子若有疾,有可代者,己所甘受。子若远游,行旅风霜,梦寐通之;逾期不归,睛穿肠断。子有寸善,夸扬乐与;子有小过,回护遮盖,暗自伤心,恐其名败。子惟贤能,父母有赖;子若不肖,父母谁倚?子若妄为,父母身危,作事未事,俱切亲情。
芽栽茁培,堂基构植,母勤子生,父作子述,其行其志,不厌其苦,怜子念子,何时放置,形或暂离,心恒无间。贵如帝王,神如天亶,显如公卿,贱如编户,愚如齐氓,皆如是心。混沌初分,亘古及今,普天匝地,绵绵恻怛,父母之心,无不如是。如乾覆物,如坤载物,和蔼流盈,充塞两间,莫大慈悲,无过亲心。
即说偈曰:万般劳瘁有时休,育子辛勤无尽头,字怀耐苦终无厌,训诲循徐不惮求,一叶灵根非易植,穷年爱护几曾忧,子俱亲自身栽养,亲老心犹为子寿。
又说偈曰:真诚一片结成慈,全无半点饰虚时,慈中栽养灵根大,生生不已自无涯。
灵慈神咒:佛菩萨菩提心,大罗会上陀罗尼,一切救苦难,无过我亲心,圣主仁君,救济生灵,不忍一匹之不生,无如爱子心,靡所不至诚,推极仁惠者,孰能逾二人。
译文
真君说:天为大父,地为大母。天地包容养育万物,以万物为同胞朋友。于是万物都得以顺利生长,各得其所。天地赋予形体以成就万物,人秉承性理以成之为人。于是人能够超过万物之上,成为万物之灵,脱离愚笨蠢物。人头顶天,脚立地,俯察于下,仰观于上,得以自然地顺从其本性。人们如果安于现实,不知不觉,就会迷失自己的自然本性。父母生育我的恩情最宏大。天地与父母两大,生成人身一小天地。世人不自省悟,完全不知道行孝。我今天清楚阐明,以警醒大众。
天地养育万物,似辛劳而又不辛劳;父母生育子女,似不辛劳而又辛劳。自怀孕到生产,自幼年至壮年,父母所倾注的心力,没有休止。胎儿在母腹中没生下来的十月间,母亲呼气,胎儿也呼气;母亲吸气,胎儿也吸气。母亲身怀妊娠之苦,如同身体压着一座山一样,周身筋骨疼痛,血脉凝滞,坐卧都不舒坦。分娩之时,母亲性命都难以自保。父亲关心悲伤,母亲身体担着忧患。即使容易生产,也是受尽各种忧劳苦楚。如果长久在母腹中,不能分娩,母亲就更艰难恐惧。死里逃生,几乎丢掉母亲的性命,方才得到孩子。母亲产后,闭门休养一月,乳哺孩子三年。婴儿啼哭,当即抱在怀里,仍怕有不舒服。睡觉就要使他安稳地睡着,一定不去动摇他。口含食物以喂养他,常解自己的衣服将他包裹着。揣度孩子的饥饱,让其冷热适中。
在孩子出痘疹、犯关煞的时候,父母心中非常惊恐。当孩子牙牙学语、蹒跚学步之时,父母手不离左右,心里毫不放松对孩子的照顾。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又恐怕其命不长久,多方设法护持。侥幸能够得到神灵庇佑,又要为其筹划家产衣食,设法婚配。此时孩子年纪尚轻,各种事务尚未明晓。不管是出门还是在家,各个方面,父母无不挂念。情意殷切,长吁短叹,恳切耐心地教诲劝告。正因为有父母的忧虑,才有了子女安乐美好的生活。教授子女谋生之计,教授子女如何成就事业。母亲生育子女非常艰难,父亲教诲子女也不容易。
尽管子女已经长大成人,父母仍然像对待幼童一样对其体贴入微。留作子女吃的饭食,胜过自己的食物;留作子女穿着的衣服,胜过自己的衣服。子女若有疾病,比自己得病还要担忧。如有能够代替子女承受的病痛,自己则甘愿忍受。子女如果远行,旅途风霜劳苦,父母放心不下,常在睡梦中梦到。逾期不归,父母则眼睛望穿,肝肠望断。子女有微小的优点,父母就会赞美宣扬;如果子女有小的过错,父母总会袒护遮掩,并暗自伤心,唯恐其名声败坏。子女只有贤良能干,父母才有依靠;子女如果无德无才,那么父母还能依靠谁呢?子女如果胡作妄为,就会连累父母,使其处于危险的境地。不管有无做事,都要贴合父母的心意。
就像生物萌芽,就必须栽育;要让其茁壮成长,就必须培育;子女长大后,还要为他们建筑庭堂,植立根基。母亲勤劳,不过是希望子女能够顺利成长;父亲有所创造,无非是希望子女能够传承于后。父母养育子女,不厌其苦。父母怜惜挂念子女,没有放下之时。既使身体暂时分离,父母的心也永远不会远离子女。即使是如帝王般尊贵,如圣贤般聪明,如公卿般显赫,又或者如平民般贫贱,如未开化之人般愚钝,其爱子女之心,无不如此。不管是困厄还是显达,不管是愁苦还是喜乐,不管是活着的还是已经去世的,也不管是在人世还是在阴间,父母的心也都如此。天地初开,从古至今,普天遍地,爱子女之心真切连绵,作父母的'无不如此。如同上天覆盖万物,如同大地承载万物,温和慈爱流盈,充满天地之间。再大的慈悲,也比不过父母爱子之心。
于是说偈道:万般劳累都有停止的时候,只有养育子女的辛劳没有尽头。怀孕生育,忍受苦痛,从不厌烦。训导告诫,循序渐进,不怕索求。培养子女智慧聪明不是容易的事情,父母终日爱护从来没有犹豫过。子女都是父母自身养育的,父母人老后心里仍在为子女操心筹划。
又说偈道:一片真诚结成慈爱心,完全没有半点矫饰虚伪。慈爱中养育子女聪慧成长,生生不已没有尽头。
灵慈神咒:佛菩萨的菩提心,大罗会上的陀罗尼,一切救苦救难的菩萨,都不会超越我父母的爱心。圣明仁慈的君主,救济生灵,不忍心一个生物不能生长,这都不如父母的爱子之心,父母的爱子之心,没有不出于至诚之心的。就是推究极为仁慈惠爱的人,谁也不能够超越父母二人的爱心。
篇8:文昌孝经·开经启原文及翻译
开经启
作者:佚名
浩浩紫宸天,郁郁宝华筵,文明光妙道,正觉位皇元,振嗣恩素重,救劫孝登先,大洞完本愿,应验子心坚。
译文
广大宽阔的紫宸天,香气浓郁的宝华筵。文德辉耀的奇妙之道,体悟大道的人位列仙班。振兴人们子嗣的'恩泽向来都很重,而要想解救人们的灾难祸患,应当从行孝开始。大道完成了人们的本愿,文昌帝君提倡的孝道灵验无比,人们应当信心坚如磐石。
注释
①紫宸(chén)天:道教天界名,为天神上帝所居之所。紫,古人认为的祥瑞之色;宸,即北极星所在,后借指帝王所居。
②宝华筵(yán):也作宝花,珍贵的花。多指佛国或佛寺的花。筵,宴席。
③正觉:觉悟。本指如来之实智,名为正觉。证语一切诸法的真正觉智。成佛也说是“正觉”。
④大洞:即大道。
⑤应验:原来的预言或估计与事后的结果相合或得到证实。
篇9:《论盛孝章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论盛孝章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复永年矣!
《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执,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民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因表不悉。
(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孔少府集》)
(注)此文是孔融写给曹操的一封信,希望曹操能营救被孙策所困的盛宪(字孝章)。
10.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古今都不一致的一组是 ( )
A.①海内知识,零落殆尽 ②妻孥湮没,单孑独立
B.①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 ②今之少年,喜谤前辈
C.①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 ②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
D.①而身不免于幽执,命不期于旦夕 ②而朱穆所以绝交也
11.分别表示作者侧面盛赞盛宪之才华和说明人才须招致的一项是 ( )
A.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民所共称叹
②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
B.①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
②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
C.①天下谈士,依以扬声
②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
D.①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
②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
12.下面对文章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作者暗示盛孝章的处境和遭遇犹如涸辙之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曹操能够出手救助。
B.文章用《春秋传》暗示对方,对于盛孝章这样的杰出人物不予救助,将会是一个极大的憾事,用以引起曹操的重视。
C.文章在表达技巧上,采用了引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和例证法,说明了不仅仅是救助一个人,而且也是为国家招致一栋梁。
D.孔融的散文议论尖锐,富有气势,表现出鲜明个性,正如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他的文章“体气高妙,有过人者”。在本文中虽言辞委婉,但仍锋芒毕露的感情态度,体现了极强的辩驳力。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4分)
(2)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相救,则桓公耻之。(3分)
(3)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3分)
参考答案
10.A (①古义,相识知交;今义,泛指学识,学问。② 古义,形单影只;今义,不依靠他人。B.①古义,发, 是表达,理解;明,是清楚,不昏聩;今义,是创造,创 新。②古今相同,指年长有资历的人。C.①古义, 男子的统称;今义,妻子的配偶。②古今相同,倒 挂,比喻危急困苦的处境。D.①古今相同,早晚,指 短时间。②古今相同,都指断绝交往。)
11.C (①借天下名士都是靠盛孝章来成就自己的名声,来侧面盛赞盛宪;②用珠玉没有脚但能到人的手里,是因为人们对它的赏识作比,来强调人才须招致。A、B中的①均属于直接赞誉;D中的①②均与题目要求不一致。)
12.D (文章没有锋芒毕露的感情态度。)
13.见“参考译文”中画线处。
参考译文:
光阴不能停留,像流水一样消逝,很快就到了50岁的年龄。您是刚满,而我却已经超过两岁了。国内的相识知交,差不多都要死光了,只有会稽的盛孝章还活着。他受到东吴孙氏政权的困辱,妻子儿女都已死去,只留下他孤单无助的一个人,处境非常危险,心情十分痛苦。假使忧愁可以损害人的健康,孝章恐怕不能长寿了。
《春秋传》里说:“诸侯之间有相互并吞的,齐桓公没有加以救援,自己感到是一种羞耻。”盛孝章确实是当今男子中的豪杰,天下一些善于言谈议论的人,常要依靠他来宣扬自己的名声,而他本人却不能避免被囚禁,生命朝不保夕,那么我的先祖孔子,就不应该再谈论怎样交友的问题,这也是朱穆要写他的《绝交论》的`原因了。您如果能赶快派遣一个使者,再带上一封短信,就可以把孝章招来,而交友之道也可以发扬光大了。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说前辈的坏话,或许有人会对孝章加以讥讽评论。总的说来孝章是一个盛名天下、为天下人所称赏赞美的人。燕君购买骏马的尸骨,不是要它在道路上奔驰,而是通过它来招致千里马。我想您正在拯救和恢复汉朝王室,使将要覆灭的政权重新安定下来。天下要安定,关键在于得到贤才。珠玉不生脚,却能够到人的身边来,就是因为人们喜欢它;贤士们生了脚却不来,是君王不求贤的缘故。燕昭王筑了黄金台来尊崇郭隗,郭隗虽然是一个才能不高的人,得到厚待,毕竟能传播明主的诚心。所以乐毅从魏国前去,剧辛从赵国前去,邹衍从齐国前去。假如当初郭隗处于困苦危急之中,昭王不去帮助他,正像落水将要淹死的时候不去援救他,那么其他贤士也都将远走高飞,没有肯到北方燕国来的人了。上面所说的一些事情,本来就是您所熟悉的,而我还是要再说一下,无非是想提请您对交友之道加以重视罢了。实在不能详尽地表达我的意思。
★ 《孝经》全文译文
★ 忆江南翻译及赏析
【文昌孝经教孝章第五·原文及翻译(合集9篇)】相关文章:
《孝经》教案设计2022-05-07
《元朝名臣事略》阅读及答案解析2023-09-19
论孝优秀学生作文2023-04-12
毛诗序原文及翻译2024-01-24
《孝经》读后感作文1000字2023-11-03
《新唐书·裴耀卿传》阅读答案及译文2022-09-09
《尔雅.序》原文及翻译2023-03-01
《新唐书苏瑰传》原文答案及译文2023-06-26
孝经读后感2022-08-25
《孝经》读书笔记2022-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