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家庭“智力测验”

时间:2022-09-15 07:51:1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日记:家庭“智力测验”(锦集10篇)由网友“山大王”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日记:家庭“智力测验”,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日记:家庭“智力测验”

篇1:日记:家庭“智力测验”

日记:家庭“智力测验”

今天,全家人照例在奶奶家聚会。傍晚时分,家家户户都响起了锅碗瓢盆交响曲。听到这声音,我条件反射地感到肚子饿了。真巧,这时在厨房的奶奶叫我们进去端面。

堂哥、堂姐和我不约而同地来到厨房。啊,真香!再一看,这面盛得真够“水平”,面汤几乎要溢出来了,怎么端呀?这分明又是对我们三个人进行智力测验嘛!我正想着,奶奶发话了:“一人一碗,谁的汤没有溢出来谁就是胜利者。”

要进行智力测验,他们准是我的手下败将,以前每次不都是这样?我心里想着,眼睛却紧盯着堂哥。只见他眼珠一转,便计上心来。他拿下个干净盘子,把碗往上一放,快步走到饭桌前,又把溢出来的'汤倒进碗里。看着满满的一碗汤面,他得意地笑了。二姨见了,满意地点了点头,我却忍不住嘟囔一句:“不算不算,汤还不是溢出来了吗?弄得盘子油乎乎的,还得洗两个碗盘,太差劲了!”不想堂哥听了,毫不客气地回敬:“那倒要看看你的高招了!”堂姐接话道:“先看我吧!”她拿起了一双筷子,插在面上,将一撮面高高地挑起,然后再端起碗,飞快地跑到桌前。屋子里顿时响起了一阵掌声,我心里也暗暗叫道:“好办法!”嘴里却不饶人:“像这样端,面都凉了,再说,还不是使用了工具?”轮到我上场了,我见没人捧场,便自我鼓励:“好好看看,我这才叫真功夫呢!你们不拍手叫绝才怪!”爸爸说:“倒要看看你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我一抬头,发现好几双眼睛都盯着我。我被“逼上粱山”了,来不及多想,上前一口气把汤喝了一大半,嘴里还连连称赞:“味道真好!”然后从容不迫地端起碗走到桌边,坐下悠然自得地吃起面来。

看着我滑稽的神情与动作,全家人哄堂大笑。奶奶乐呵呵地说:“这孩子,鬼点子就是多。这办法好,省事方便!”堂姐可不服气了:“只不过投机取巧罢了,不算高明。”我一本正经地分辩道:“这可不是投机取巧,只不过让一部分汤先进肚子里罢了。反正早晚都要喝的嘛!”全家人又是一阵大笑……

“智力测验”在一片欢笑声中结束了,但这份温馨与快乐却久久地弥漫在我们的心中……

篇2:有趣的家庭智力测验作文

有趣的家庭智力测验作文

寒假的`一天,我和哥哥吃过早饭,准备看电视。只听爸爸说:“今天,我们举行一次家庭智力测验。我和你妈妈当考官,来考考你们。”我心里想:测验就测验,说不定我能获胜。哥哥十分兴奋,看得出他瞧不起比他小两岁的弟弟。

测验开始了,主考官——爸爸发了话:“今天一共考五道题,第一道题是观察题:蜂窝煤上有几个洞?”

哥哥皱起了眉头,他一定为难了。我抢先回答:“有十二个洞,小时候我数过,准没错。”妈妈点了点头,我答对了,心里顿时一阵得意,朝哥哥“哼”了一声。

“第二题,一张桌子切去两只角,还有几只角?我被胜利冲昏了头,脱口而出:“太简单了,还剩两只。”

哥哥皱着眉,想了想,十分镇定地说:“还剩六只。因为去一只角,不是少了一只,而是多了一只。”

哥哥善于冷静思考,而我太冲动了,结果答错了。真懊悔。

这时的得分都是十分。第三题是背一首思念家乡的诗词。我想着,手不由自主地敲打着桌子。对了!李白写的那首《静夜思》就是思念故乡的,于是我叽哩呱啦地背开了。哥哥也不示弱,马上背了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比分还是平,我有点紧张了。

“一个农民挑了一根扁担,扁担的两头各有一个空筐,走在独木桥上,这时前边来了一个小孩,他急着去上学,农民想后退,可后面也来了一个小朋友,他急着给妈妈买药。独木桥只容一个人行走,农民进退两难,可他马上想出了一个办法。知道是什么办法吗?”

我仔细品味着这道题,忽然,心头一亮:题目中为什么要告诉我们农民挑着两个空筐呢?这里面一定有文章。我终于琢磨出来了,忙说:“农民让那两个孩子坐在两只空筐里,他一转身,两个孩子就可以过桥了。”

最后一题:“一个单位有19辆自行车,,一组分给二分之一,二组分给四分之一,三组分五分之一,问怎么分。”

我曾看过这道题,记忆犹新便答道:“一组分10辆,二组分5辆,三组分4辆,刚好19辆分完。”我获胜了,哥哥笑眯眯地对我说:“你真行。”我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心想要不是我多观察,多看书,多动脑,我哪能取胜。

这次家庭智力测验太有趣了。

篇3:智力测验解题方法

智力测验解题方法

1、排除法

把一些无关的问题先予以排除,可以确定的问题先确定,尽可能缩小未知的范围,以便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这种思维方式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是很有用处的。

2、递推法

由已知条件层层向下分析,要确保每一步都能准确无误。可能会有几个分支,应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先从简单的一支入手。

3、倒推法

从问题最后的结果开始,一步一步往前推,直到求出问题的答案。有些问题用此法解起来很简单,如用其他方法则很难。

4、假设法

对给定的问题,先作一个或一些假设,然后根据已给的条件进行分析,如果出现与题目给的条件有矛盾,说明假设错误,可再作另一个或另一些假设,

如果结果只有两种可能,那么问题就已经解决了。在科学史上,“假设”曾起了极大的作用。

5、计算法

有些问题必须经计算才能解决。要注意的是,智力测验中的问题往往含有隐含的条件,有时给出的数是无用的。

6、分析法

这是最基本的方法。各种方法常常要用到分析法。可以说,分析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的智力水平的体现。分析能力不仅是先天性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训练,应养成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的良好习惯。

7、作图法

根据问题中已知的条件,采用适当的方法画出图形,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些问题,在没画图之前,会觉得无处下手,画了图后就一目了然了。

8、综合法

事实上,许多问题都要运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才能解决。所谓综合法,就是综合各种方法(包括前述各种方法以外的方法)去解决某些问题。

篇4:《智力测验》阅读答案

电视台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智力测验,准备拍完之后向全国播放,他们带着摄像机和录音机,先到一个局,测验机关干部。

节目主持人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儿,问道:“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

高压水银灯已经开亮,摄像机也对着机关干部们的面孔轻摇,记者们举着好几根警棍样的拾音棒,单等看谁一说话就捅到他的嘴边来……机关干部们看着黑板上的粉笔圆圈纳闷儿,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那太不像话啦……科员开始以请示的眼光看科长;科长以求教的眼光看处长;处长以他那擅长领会意图的聪明眼光盯着局长;局长用习惯的眼光向秘书求援;美丽的女秘书今天可彻底懵了,走过来跟局长咬耳朵,她忘记了正在录像。局长听罢秘书的汇报,才气呼呼地说:“对不地起,事先不打招呼,不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回答你们的问题呢?”

冷场半分钟后,骄傲的大学生们突然哄堂大笑,纷纷叫嚷起来:“这算是啥问题呀!还要考我们大学生!”“太瞧不起人啦!简直是开玩笑!”“只有傻瓜才回答你们的问题!”“别嚷了,他们还在录音呐!”

初中生是第三组。一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生规规矩矩地带头举手,然后指着黑板上的圆圈答道:“这是一个零。”

节目主持人问:“他答得对吗?”同学们齐声回答:“对!”主持人问:“还有别的答案吗?有没有第二种答案?大家好好想一想……”

一个调皮的学生,没敢站起来,在座位上叫了一声:“O!……英文字母的O!”班主任瞪了他一眼。节目主持人赶紧说:“他说得对,回答得很好!”

第四组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看了黑板上的粉笔圆圈后,教室里非常活跃,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问题:

“是个月亮!”“怎么是月亮呢!”节目主持人高兴地问:“黑板是天,天黑了月亮又白又圆!”“是乒乓球”“是烧饼!”“是鸡蛋!”“是李谷一的嘴巴——她唱歌呐!”“不,这是老师的眼睛,发脾气啦!”

篇5:《智力测验》阅读答案

智力测验圆满结束。电视台正式播放这个节目的时候,给它加了个标题:人们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

1、文中有几处细节描写很传神,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思维空间。请你从文中找出你欣赏的一处细节描写,并说一说“此处”细节描写好在什么地方?

2、智力测验第二组中的大学生第四组中的小学生都表现得很热闹,两组的热闹有何不同?

3、从文中所写内容来看,你认为“智力测验”第三组中那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生”是个什么样的学生?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4、文中结尾写道:“智力测验圆满结束。”为什么是“圆满结束”?

5、文章的结尾,作者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人们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请根据对本文内容的理解,谈一谈人们的想象力丧失的原因。

篇6:《智力测验》阅读答案

1、细节描写:科长求教的眼光,处长擅长领会意图的聪明眼光,美丽的女秘书跟局长咬耳朵,班主任“瞪”了调皮学生一眼等。分析其作用:局机关干部的眼光、咬耳朵等细节可从僵化的管理体制、官僚气十足的机关作风的角度作答。班主任的那一眼“瞪”可从“瞪”走了学生的想象力的角度回答。

2、大学生表现出起哄式的热闹,小学生的热闹表现为思维的活跃

3、略。言之有理即可。

4、可从电视台达到了测验目的的角度回答。

5、可从机械、死板的教育,僵化缺乏活力的管理体制的角度回答。

篇7:《智力测验》的阅读答案

电视台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智力测验,准备拍完之后向全国播放,他们带着摄像机和录音机,先到一个局,测验机关干部。

节目主持人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儿,问道:“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

高压水银灯已经开亮,摄像机也对着机关干部们的面孔轻摇,记者们举着好几根警棍样的拾音棒,单等看谁一说话就捅到他的嘴边来……机关干部们看着黑板上的粉笔圆圈纳闷儿,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那太不像话啦……科员开始以请示的眼光看科长;科长以求教的眼光看处长;处长以他那擅长领会意图的聪明眼光盯着局长;局长用习惯的眼光向秘书求援;美丽的女秘书今天可彻底懵了,走过来跟局长咬耳朵,她忘记了正在录像。局长听罢秘书的汇报,才气呼呼地说:“对不地起,事先不打招呼,不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回答你们的问题呢?”

冷场半分钟后,骄傲的大学生们突然哄堂大笑,纷纷叫嚷起来:“这算是啥问题呀!还要考我们大学生!”“太瞧不起人啦!简直是开玩笑!”“只有傻瓜才回答你们的问题!”“别嚷了,他们还在录音呐!”

初中生是第三组。一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生规规矩矩地带头举手,然后指着黑板上的圆圈答道:“这是一个零。”

节目主持人问:“他答得对吗?”同学们齐声回答:“对!”主持人问:“还有别的答案吗?有没有第二种答案?大家好好想一想……”

一个调皮的学生,没敢站起来,在座位上叫了一声:“O!……英文字母的O!”班主任瞪了他一眼。节目主持人赶紧说:“他说得对,回答得很好!”

第四组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看了黑板上的粉笔圆圈后,教室里非常活跃,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问题:

“是个月亮!”“怎么是月亮呢!”节目主持人高兴地问:“黑板是天,天黑了月亮又白又圆!”“是乒乓球”“是烧饼!”“是鸡蛋!”“是李谷一的嘴巴——她唱歌呐!”“不,这是老师的眼睛,发脾气啦!”

智力测验圆满结束。电视台正式播放这个节目的时候,给它加了个标题:人们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

1、文中有几处细节描写很传神,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思维空间。请你从文中找出你欣赏的一处细节描写,并说一说“此处”细节描写好在什么地方?

2、智力测验第二组中的大学生第四组中的小学生都表现得很热闹,两组的热闹有何不同?

3、从文中所写内容来看,你认为“智力测验”第三组中那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生”是个什么样的学生?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4、文中结尾写道:“智力测验圆满结束。”为什么是“圆满结束”?

5、文章的结尾,作者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人们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请根据对本文内容的理解,谈一谈人们的想象力丧失的原因。

答案

1.例:科员开始以请示的眼光看科长;科长以求教的`眼光看处长;处长以他那擅长领会意图的聪明眼光盯着局长;局长用习惯的眼光向秘书求援;…… 这一处描述了科员,科长,处长,局长等人的不同的眼光,表现出了处于这几个层次人物的性格特点,具有明显的官场气息,讽刺了某些官员趋炎附势的行为。

2.大学生的热闹:在于他们的嘲笑,自以为他们很聪明,却被问了这样“愚蠢”的问题,所以他们为这种“愚蠢”的行为而议论,而热闹;小学生的热闹:在于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去发挥了想象力。不同在于:大学生的热闹是嘴皮子上的热闹,他们并没有发挥任何的想象力;小学生的热闹是思想的碰撞,他们淋漓尽致的发挥了想象力。

3.我认为他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学生。他具有当代好学生的特点:听话,认真,刻苦……但是缺乏求异的思维。

4.因为从对小学生的测验到对成人的测验让我们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类的想象力渐渐丧失,是符合智力测验的初衷的,所以说是成功的。

5.随着年龄增长,人类开始顾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忽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了不使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异类,人们只能墨守成规。而一些国家的教育方案,在于传授学生知识,而不是启发他们去探索知识。学生只能被迫被动的接受知识,久而久之,便丧失了求异的思想,想象力也就逐渐丧失了。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篇8:智力测验现代文阅读答案

智力测验现代文阅读答案

节目主持人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儿,问道:“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

高压水银灯已经开亮,摄像机也对着机关干部们的面孔轻摇,记者们举着好几根警棍样的拾音棒,单等看谁一说话就捅到他的嘴边来……机关干部们看着黑板上的粉笔圆圈纳闷儿,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那太不像话啦……科员开始以请示的眼光看科长;科长以求教的眼光看处长;处长以他那擅长领会意图的聪明眼光盯着局长;局长用习惯的眼光向秘书求援;美丽的女秘书今天可彻底懵了,走过来跟局长咬耳朵,她忘记了正在录像。局长听罢秘书的汇报,才气呼呼地说:“对不地起,事先不打招呼,不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回答你们的问题呢?”

冷场半分钟后,骄傲的大学生们突然哄堂大笑,纷纷叫嚷起来:“这算是啥问题呀!还要考我们大学生!”“太瞧不起人啦!简直是开玩笑!”“只有傻瓜才回答你们的问题!”“别嚷了,他们还在录音呐!”

初中生是第三组。一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生规规矩矩地带头举手,然后指着黑板上的圆圈答道:“这是一个零。”

节目主持人问:“他答得对吗?”同学们齐声回答:“对!”主持人问:“还有别的答案吗?有没有第二种答案?大家好好想一想……”

一个调皮的学生,没敢站起来,在座位上叫了一声:“O!……英文字母的O!”班主任瞪了他一眼。节目主持人赶紧说:“他说得对,回答得很好!”

第四组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看了黑板上的粉笔圆圈后,教室里非常活跃,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问题:

“是个月亮!”“怎么是月亮呢!”节目主持人高兴地问:“黑板是天,天黑了月亮又白又圆!”“是乒乓球”“是烧饼!”“是鸡蛋!”“是李谷一的嘴巴——她唱歌呐!”“不,这是老师的眼睛,发脾气啦!”

练习题:

智力测验圆满结束。电视台正式播放这个节目的时候,给它加了个标题:人们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

1、文中有几处细节描写很传神,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思维空间。请你从文中找出你欣赏的一处细节描写,并说一说“此处”细节描写好在什么地方?

2、智力测验第二组中的大学生第四组中的小学生都表现得很热闹,两组的热闹有何不同?

3、从文中所写内容来看,你认为“智力测验”第三组中那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生”是个什么样的学生?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4、文中结尾写道:“智力测验圆满结束。”为什么是“圆满结束”?

5、文章的结尾,作者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人们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请根据对本文内容的理解,谈一谈人们的想象力丧失的原因。

阅读答案

1、细节描写:科长求教的眼光,处长擅长领会意图的聪明眼光,美丽的女秘书跟局长咬耳朵,班主任“瞪”了调皮学生一眼等。分析其作用:局机关干部的眼光、咬耳朵等细节可从僵化的管理体制、官僚气十足的机关作风的角度作答。班主任的那一眼“瞪”可从“瞪”走了学生的想象力的角度回答。

2、大学生表现出起哄式的热闹,小学生的热闹表现为思维的活跃

3、略。言之有理即可。

4、可从电视台达到了测验目的的角度回答。

5、可从机械、死板的教育,僵化缺乏活力的管理体制的角度回答。

答题模板

1)文章开头的作用

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

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

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2)文章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

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

3)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

1、结构上的作用是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③说明了前(后)一话(说明事物的特征)

4)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的答题模式

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5)说说主人公思想性格变化题型

关键要答出“变”来,如:他从以前……现在变得……

主要内容怎么概括

明确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通读全文,找到文中的主要人物,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最终结果如何。注意一点,时间和地点这两个要素我们可以视具体情况进行舍去,有些问题有字数限制,如果不是特意要求,就没必要把时间和地点详细说明。只保留人物+事件+结果。

最后把各要素用自己的话简单串联起来即可。比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西游记》这部小说,就可以这样表述:唐僧师徒四人(主要人物)+去西天取经的路上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经过)+最终取得了真经,修成正果(结果)

篇9:智力测验现代文阅读答案

智力测验现代文阅读答案

节目主持人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儿,问道:“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

高压水银灯已经开亮,摄像机也对着机关干部们的面孔轻摇,记者们举着好几根警棍样的拾音棒,单等看谁一说话就捅到他的嘴边来……机关干部们看着黑板上的粉笔圆圈纳闷儿,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那太不像话啦……科员开始以请示的眼光看科长;科长以求教的眼光看处长;处长以他那擅长领会意图的聪明眼光盯着局长;局长用习惯的眼光向秘书求援;美丽的女秘书今天可彻底懵了,走过来跟局长咬耳朵,她忘记了正在录像。局长听罢秘书的汇报,才气呼呼地说:“对不地起,事先不打招呼,不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回答你们的问题呢?”

冷场半分钟后,骄傲的大学生们突然哄堂大笑,纷纷叫嚷起来:“这算是啥问题呀!还要考我们大学生!”“太瞧不起人啦!简直是开玩笑!”“只有傻瓜才回答你们的问题!”“别嚷了,他们还在录音呐!”

初中生是第三组。一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生规规矩矩地带头举手,然后指着黑板上的圆圈答道:“这是一个零。”

节目主持人问:“他答得对吗?”同学们齐声回答:“对!”主持人问:“还有别的答案吗?有没有第二种答案?大家好好想一想……”

一个调皮的学生,没敢站起来,在座位上叫了一声:“O!……英文字母的O!”班主任瞪了他一眼。节目主持人赶紧说:“他说得对,回答得很好!”

第四组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看了黑板上的粉笔圆圈后,教室里非常活跃,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问题:

“是个月亮!”“怎么是月亮呢!”节目主持人高兴地问:“黑板是天,天黑了月亮又白又圆!”“是乒乓球”“是烧饼!”“是鸡蛋!”“是李谷一的嘴巴——她唱歌呐!”“不,这是老师的眼睛,发脾气啦!”

练习题:

智力测验圆满结束。电视台正式播放这个节目的时候,给它加了个标题:人们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

1、文中有几处细节描写很传神,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思维空间。请你从文中找出你欣赏的一处细节描写,并说一说“此处”细节描写好在什么地方?

2、智力测验第二组中的大学生第四组中的小学生都表现得很热闹,两组的热闹有何不同?

3、从文中所写内容来看,你认为“智力测验”第三组中那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生”是个什么样的学生?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4、文中结尾写道:“智力测验圆满结束。”为什么是“圆满结束”?

5、文章的结尾,作者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人们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请根据对本文内容的理解,谈一谈人们的想象力丧失的原因。

阅读答案

1、细节描写:科长求教的眼光,处长擅长领会意图的聪明眼光,美丽的女秘书跟局长咬耳朵,班主任“瞪”了调皮学生一眼等。分析其作用:局机关干部的眼光、咬耳朵等细节可从僵化的管理体制、官僚气十足的机关作风的角度作答。班主任的那一眼“瞪”可从“瞪”走了学生的想象力的角度回答。

2、大学生表现出起哄式的热闹,小学生的热闹表现为思维的活跃

3、略。言之有理即可。

4、可从电视台达到了测验目的的角度回答。

5、可从机械、死板的教育,僵化缺乏活力的管理体制的角度回答。

篇10:家庭日记

家庭日记四则

妈妈不在家

12月13日

今天放学是外公来接我的,回家的时候,妈妈不在家,过了好久好久妈妈还是没有回来。我打了个电话给妈妈,妈妈说,还要等一下才能回来。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就感觉心里空空的,好像失去了什么东西一样,没有人唠叨不习惯,又感觉时间过得好慢,好想妈妈早点回来。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妈妈终于回来了,一下子家里就有妈妈的气息和妈妈的味道,真好!

我的妹妹

11月30日

我的妹妹很爱吃书,也很爱撕纸,她很爱爬,爱笑,爱哭,还喜欢吃,我们都叫她小吃货。

她的头圆圆的,眼睛炯炯有神,嘴巴小小的还很会撅嘴。

我喜欢逗她玩,她的表情很丰富,有时候哭起来的声音像录音机坏掉的感觉,也蛮好听的;有时候哭起来的声音就像打雷一样吵。可是,妹妹睡觉的时候看起来很可爱,我可爱的妹妹哟!

毛毛雨

11月29日

今天下起了毛毛细雨,我穿上了雨鞋,妈妈撑了雨伞,走在路上,我看见毛毛雨从四面八方落下来。到了学校门口,大人小孩都撑着五颜六色的雨伞,还有各种各样图案的雨伞,在人群中有高高低低的`雨伞,就像草地上的一朵朵蘑菇,看上去漂亮极了。大家挤在一块,雨滴都滴在衣服上像宝石一样的滑落下来。有些人轻轻地拍掉自己身上的雨滴,目送自己的孩子进校门。

一家人跳绳比赛

12月4日

晚上,我们一家人玩跳绳比赛,看谁跳的多,谁输了发红包。爸爸第一个上,我先当裁判,爸爸开始跳了,跳着跳着,我看爸爸很像一只袋鼠,他跳的动作很像跳广场舞。结果爸爸一分钟跳了95个,第二个是妈妈上了,妈妈跳的动作很轻盈,像章鱼一样扭来扭去,而且,妈妈跳起来头发都飞起来了,最后,妈妈跳了116下。爸爸输了,给妈妈发了一个大红包,看来,爸爸还要继续努力练习。

家庭小学日记

学习障碍浅析

说说农村的那些事

多元化评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论文

测试你对网购的态度题目及答案

高考评价体系解读心得体会

谈教学反思的论文的教育理论论文

心理学考研北京大学心理测量串讲笔记

心理案例分析范文500字

面试时的七种能力

日记:家庭“智力测验”
《日记:家庭“智力测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日记:家庭“智力测验”(锦集10篇)】相关文章:

不要讲话打一字谜底2022-07-11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2024-03-21

心理学与生活作文优秀读后感2023-05-31

发散思维教案2023-09-29

研究幸福家庭的构成因素论文2023-09-26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023-08-24

教师多元化评价总结2023-09-18

家长教育孩子的四大误区2022-12-07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守则2023-08-16

多元化评价体系的音乐教学论文2023-04-0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