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岐山有余韵散文

时间:2022-09-18 09:08:5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凤鸣岐山有余韵散文(精选3篇)由网友“如是我闻”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凤鸣岐山有余韵散文,欢迎大家分享。

凤鸣岐山有余韵散文

篇1:凤鸣岐山有余韵散文

凤鸣岐山有余韵散文

夜已经深了,雨也停了,虽然这个夏季来得格外迟,不过,今天夜里我却感到了一丝燥热,都市生活让我的躯体变得疲惫而懒散,这时候我不由得想起古人的一句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只可惜,在这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我无峰可望,无谷可遁,又要如何降下了欲望的帆,停泊在宁静的港湾,让自己的身心好好地休憩一番呢。

窗外无风也无声,只有昏黄的路灯在黑墨般的树影里投射下斑驳的光芒,对面的高楼挡住了星辰,也看不见洗心的月辉,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我却听见了若有若无的乐曲声,从高楼某个黑暗的窗口传出来,撩拨着我的心灵,顿时,我整个人仿佛身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中一般,耳边都是鸟鸣之声,间或夹杂着几声嘹亮的蝉鸣。悠悠然的琴声中,我听到了流水洋洋,听到了高山巍巍,令得我的心境也陡然一宽,身子仿佛悠悠然攀登上了高山,大千世界尽在脚下,整个人都仿佛不在方圆之中,眼前是连绵起伏的冈峦,仿佛大自然的经络一般,抬起头来,我看见空中飞过了一只鸾凤,而百鸟则在它的背后紧紧跟随,高鸣着随它而去,直上云霄……

我终于想起来了,这是我曾经听过的《百鸟朝凤》啊,然而,这曲子却又和我以前所听过的《百鸟朝凤》有所不同,我曾经听过的是唢呐曲《百鸟朝凤》,它高亢有力,响遏云霄的曲调仿佛一壶陈年的老酒,能够让人从春秋直接醉到冬夏,让人的心中仿佛有一团燃烧的酡红,它如纤夫的号子般嘹亮,它如壮士扬鞭般豪迈,它用辛辣烘干了岁月,让人感到心也瞬时间炙热了起来。然而,我现在耳边所听到的这首曲子就不一样了,它除了完美地再现了百鸟朝凤的意境以外,更多的却是给人轻快活泼的感觉,它让人感到如梦似幻的雨滴晶莹地下落,打在地面上仿佛大珠小珠落玉盘,森林被一片水汽云雾所氤氲,给人一种云淡风轻的感觉。一些雀鸟隐藏在桃花的深处,婉转的啼鸣似乎是遗落在草尖的情话;一些白鹭从波光粼粼的水面掠过,和水底的每一块石头打招呼;到了高潮处,一只凤凰从高空掠过,鸣叫声掠过梧桐幽篁的上空,凝聚成了一个凤鸣岐山的不朽传说。

终于,我听出来了,这首曲子并不是我曾经听过的唢呐曲,它竟然是一首钢琴曲。用钢琴来演绎一首如《百鸟朝凤》般具有独特民族韵味的乐曲,这是我所料想不到的,顿时一种奇妙的感觉涌上心头,我的嘴角露出了一丝浅笑,那些烦躁和郁闷的心情刹那间一扫而光。果然,音乐是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我的心中这么想着。

我依然无心睡眠,美妙的《百鸟朝凤》钢琴曲始终萦绕在我心头,令我不由得想要探寻一番。经过了一番研究我发现,中国传统音乐种类繁多,远比我想象的复杂得多,其分类也存在着不少交叉,不过大致来说可以分成那么五类: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而这五类又分别能够分成一些不同的小类,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民歌又能够从功能、体裁等多个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分成山歌、号子、小调等类别。西方音乐体系自然也是十分复杂的,根据表现形式、曲名、曲式结构、演奏方法等,有不同的分类,单单以器乐作品来说,就能够按照不同的分类角度分成很多不同的类型,如标题音乐和无标题音乐;室内乐和交响音乐;单声音乐和多声音乐等,如果根据器乐曲的体裁来分,又可以分成前奏曲、序曲、套曲、小步舞曲等不同的类型。

西方音乐有着西方音乐的风味,中国传统音乐也有着中国传统音乐独特的民族韵味,比如说,从音乐的调式来看,中国传统音乐大多都采用五声调式,也就是说是用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组成的调式,由于五声相对简单,所以在这基础上又产生了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由此可见,光是从调式上就能够看出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之间有着明显的不同。另外,在表现形式上,中国传统音乐强调形散神不散,很少采用和声的方法,在旋律上通常用的是单旋律的方式。

若只是这么草草一看,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还真的是风马牛不相及,要想揉到一块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却分明听到了如《百鸟朝凤》钢琴曲般美妙绝伦的钢琴改编曲啊。看来,随着我国音乐人的不断探索和努力,已经能够用西方乐器来展现东方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了。就拿《百鸟朝凤》来说吧,原本它是一首唢呐曲,想想唢呐那高亢嘹亮的曲调,就知道和淙淙流水般的钢琴,应该是怎么都揉不到一块的吧,但是,我们聪明的中国音乐人却还真的做到了将两者完美融合呢,钢琴曲《百鸟朝凤》不仅具有东方神韵,更巧妙地运用了各种钢琴演奏的技巧。

说起钢琴传入中国,这时间还真的不是很长,最多也就只有百年的时间,大概是在清朝中叶之后才传入的,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之前,中国的钢琴曲创作还在萌芽阶段,国人更多演绎的是欧洲优秀的音乐作品,但是,中国音乐人孜孜不倦地努力,尝试着通过钢琴的多声性来完善中国传统音乐的单声思维,因此才有了如《百鸟朝凤》般优秀的钢琴作品。

《百鸟朝凤》是一首著名的民间唢呐乐曲,属于鲁西南地区的吹打乐,它原本属于北宋“唱赚”和“诸宫调”中“缠达”这种结构,它的前面有一个引子,下面只有两个曲调循环间用,全曲展现了对虫鸟鸣叫的细腻模仿,但是,或许因为它是民间口耳相传的作品吧,所以相对来说在编曲等方面还是比较粗糙的,1973年,我国著名钢琴作曲家王建中为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将其改编为《百鸟朝凤》钢琴曲,开启了中国式钢琴曲的先河。

如果要改编成钢琴曲的话,继续沿用“缠达”的结构显然是不合适的,这也不适合用钢琴来展现乐曲,所以,王建中在改编成钢琴曲的时候,对它做了特殊的曲式结构修改,王建中将曲调分成了五段,在沿用中国传统曲式“循环体结构”的同时,加入了一个前奏和一个尾声,这样就形成了五段,同时还在其中加入了一些自由节奏的散板,这样做的话不仅使得整首乐曲具有中国传统乐曲的风格“形散神不散”,而且还融入了西方曲风的风格。中国文化强调的是天人合一,可以说《百鸟朝凤》钢琴曲便很好地体现了这种思想,从表面上看,它和传统音乐一样没有固定的结构布局,相对比较自由,呈现多段散体性结构,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其每一句乐曲气息的时候就会发现,它是在散中追求统一,这既体现了中国传统乐曲的闲适恬淡,又和严谨的西洋传统曲式相互应和,真可以说是独具神来之笔。可以说,这不仅只是一首简单的乐曲,《百鸟朝凤》钢琴曲体现的是中国人独有的智慧。

说起西方音乐,有一点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和声,而唢呐属于单声啊,这单声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之一,可是钢琴却是多声织体的,那么要如何才能将原本单声的乐曲改编成多声的,巧妙运用美妙的和声,展现出钢琴的特色来,这可是一个高深的问题,而王建中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王建中在全曲中使用了五声纵合性的和弦,而且又使用了大量的和弦,以平行四、五度的进行,这样的话,便使得传统音乐也实现了多声性。经过了这样的改编之后,钢琴便能够取代原来的唢呐,将原曲之中由缓到急、由慢到快的百鸟争鸣的景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美妙的和声中,我听到了从空中飘落的花朵,听到了春雨的淅淅沥沥,听到了鸟虫穿过森林,掠过高空,在短短的一首曲子中,能够展现如此丰富多彩的场景,巧妙的和声运用是功不可没的,只有复杂的和声才能够展现出如此变幻莫测的场景,展现阳光和月光的轮番律动,让婉转的鸟鸣声好像一条长卷的丝缎一般,在微风中轻轻波动,撩拨每一个听者的神经。

如果说,刚刚我们所分析的编曲过程还只是王建中努力在用钢琴重现唢呐的话,那么下面我们要说的就是王建中巧妙地运用钢琴这种乐器使得整首曲调达到升华了,他巧妙地运用了钢琴所独有的特点,展现出了一个唢呐所不能够体现的《百鸟朝凤》。说起钢琴,了解它的朋友一定会知道一个名词,那就是“触键”,通过触键的技巧能够让乐曲体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韵味,而王建中就在编曲的时候巧妙地运用了钢琴的特点,添加了一些小小的装饰音,让这首《百鸟朝凤》钢琴曲能够更加完美地展现百鸟齐鸣的场面。王建中用短装饰音表现鸟的灵巧,用长颤音表示鸟叫的婉转,用和声来插入蝉的鸣叫,这使得整首曲子能够对钢琴不同音区音色及音量进行有效地利用,从而展现林中鸟虫齐鸣的美妙场景。钢琴的触键演奏技巧有很多,例如倚音、颤音、泛音和琶音等,《百鸟朝凤》巧妙地使用了它们,将诸多演奏技巧结合来达到以百鸟争鸣为主,以其他昆虫鸣叫为辅的演绎特点。经过了一番巧妙的弹奏,才有了刚刚那曲调悠扬,仿佛从春天的心中流出的`欢快钢琴曲啊,它让人仿佛看到绿色已经染遍了整个森林,鸟儿追逐着,低吟出或抒情或豪放的歌谣,欢快地逆风而上,追随着凤凰而去,绿色的和弦演绎了百鸟的欢呼雀跃和静谧的森林间的呼应,诉说着无比美妙的场景。

原来如此,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有了那能够洗涤我心灵的钢琴曲《百鸟朝凤》啊,我不觉对才华横溢的王建中老师崇拜得五体投地。生命中不能够没有音乐,一首美妙的乐曲总是能够像一只翩然的蝴蝶一样,用它那绚烂的翅膀在你的眉首额前盘旋,然后给你讲述一个风华绝代的传奇故事;一首美妙的乐曲总是能够像一朵坚贞的莲花一样,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世界中静静地绽放,只要你看它一眼,便感到所有的阴谋和硝烟都和你无关,你只需拈花一笑,笑看红尘;一首美妙的乐曲总是能够像一只高傲的鸾凤一样,掠过忧伤的天空,停留在梧桐的高枝上,用一声啼鸣来召唤雨后的彩虹,让人心头的颓废一扫而空。

其实,除了《百鸟朝凤》以外,我国还有很多其他优秀的钢琴曲,也都是改编自中国传统音乐的。比如说,有一部分是根据民族器乐曲改编的钢琴作品,如储旺华根据二胡曲改编的《二泉映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也将原本二胡单线条的旋律改编成了钢琴的立体性和声,不仅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曲中那种特殊的民族韵味,展现了曲调独有的缠绵悱恻而又饱含愤慨的情绪,更使得整首曲调更加丰满而富于变化。除了这些改编自民族器乐曲的钢琴曲以外,还有一些钢琴曲是改编自中国民歌的,例如汪立三在1952年创作的变奏曲《兰花花》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首曲子原本是同名的陕北民歌,作者在改编的时候采用了类似叙事曲结构的创作手法,使得改编的曲调能够很好地概括民歌的基本内容,完美地展现民间传说的独有韵味。

如何才能够让中国的音乐更加国际化,这是很多音乐人毕生奋斗的目标,为了能够让中国的音乐歌曲能够和国际接轨,现在很多的音乐人都努力地引入国际元素,一时间,蓝调、饶舌等曲风满天飞,充斥了整个中国音乐界。百花齐放自然是一件好事,拿来主义也是先哲曾经倡导过的,但是,时至今日如果我们的音乐人还只是伸手去乞国际乐界的残羹,未免让人感到遗憾,而且,简单地移植西方的音乐形式也未必真的能够接地气,让普通老百姓喜欢。所以,在我看来,与其移植,不如嫁接;与其纳入,不如输出;与其让国人接受西方流行音乐,何不努力尝试让西方人也欣赏一下中国传统音乐呢?

都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或许,《百鸟朝凤》钢琴曲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范例吧。《百鸟朝凤》钢琴曲用钢琴这样的西方乐器,演绎的却是中国传统的音韵美,让人仿佛看见了袒露天然的小桥流水,看见了鸟虫欢悦的和谐自然。《百鸟朝凤》是一个小小的窗口,通过它能够让我们谛听到中国传统音韵的美妙回音,在不经意间,这一个个小小的音符就触动了我们内心一次察觉不到的搏动,让我们感受到了一次民族风韵的呼唤。

大美哉,洋为中用、中西合璧的《百鸟朝凤》。

篇2:梁溪烟雨凤独鸣散文

梁溪烟雨凤独鸣散文

周一早上,坐在办公室,泡上一杯上等的滇红,细细品来,茶香袅袅,整个人顿时心轻气爽,忘记昨日的疲惫。打开好心情网站,一个熟悉的声音传出来:您有短消息。点击开来,哦,是文友老大哥江凤鸣的留言:鸿儒,书已寄出,本周应该寄到……咚咚咚,有人在敲门,是保安小郑。“X长,您的邮件。”这是个牛皮纸包裹,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我的通讯地址,落款是无锡市开发区经济技术协会。

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凤鸣兄的大作来了。包裹上的字是用传统的圆珠笔写的,运笔流畅,刚劲有力,的确字如其人,印象中凤鸣既有山东大汉的直爽威猛,又有江南烟雨下的柔情婉约,更有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深厚凝重,这一切似乎都通过他的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裹,一本《凤鸣梁溪》呈现在我的面前,封面是江帆点点,远山飞鸟宝塔构成了一副江南美景。翻开扉页,终于看到了凤鸣兄的庐山真面目。一身西装,浓眉大眼,鼻直口阔,双耳有轮。似乎多年的北方生活,彻底改变了吴音侬语的痕迹,显然,一个彻头彻尾的山东大汉。伟岸身躯的后面,是两颗苍松与一块硕大的巨石碑刻。人与景,气与神,都表现得和谐至极。

翻看目录,这些文字大部分我都是看过的。不过,网络中阅读,多的是一目十行,蜻蜓点水,往往不及在纸媒读得细致耐心,这不是我的错,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这种感觉,是网络文学给我们做的病。这本淡淡的墨香与那袅袅的茶香渐渐地揉和在一起,让我本该忙碌的周一清晨变得如此温馨惬意。

和凤鸣兄相识源自于好心情原创文学,凤鸣兄是网站中位列我所佩服的签约男作家之首。他的博学多才,幽默诙谐,厚重沉稳,无疑是我学习的表率。

我和凤鸣兄是有渊源的,他祖籍无锡,别称梁溪,于共和国第一个十年大庆后,生于海滨城市青岛,而我则生活在祖国油城大庆。我们都是属猪的,他正好大我一轮。他在北方读过书当过兵,语言与饮食文化与我相近,这在我的杂文中的乱炖系列的评论里,我们一起找到了共鸣。而相对凤鸣兄而言,作为小弟的我,是浅薄的,简单的。我生在白山黑水,对于华夏文化的涉猎仅仅依靠书本和为数不多的几次旅行,东北的文化与中原和江南相比是极端匮乏的,加之自身的文化积淀少之又少,写起文字来难免显得苍白无力。读读凤鸣兄的文字,处处都有其丰富阅历与文化储备的气场,这是他与生俱来的优势,而我只有望洋兴叹了。

两年多的文字交往,留下了许多可以作为回味的趣味轶事,且听我逐一道来。

5月30日,我发了一篇杂文《论散文的品格》,提出真实、真诚、自然才是散文的品格。凤鸣评论:鸿儒,正在编稿,看见你的文章,非常喜欢,非常赞赏。我今天也写了篇《美眉,您能否无病少呻吟》的杂文,估计会引起争论,到现在还没人编发。我对那些个无病呻吟的散文太反感了,读三篇都不知道她在说什么。你的杂文很正面,很好,正是我要说的话。

果然,一石激起千层浪,评论如潮,赞扬的批评的俨然成为势不两立的阵营,而我自然是支持者,许多美女受不了打击,联合起来,哭泣着,谩骂着,主动对号入座,疾风暴雨地倾诉自己的委屈,怒叱凤鸣伤了她们脆弱的心,搞得凤鸣哭笑不得进退维谷。这下可捅了马蜂窝,这些姑奶奶可真不是好惹的。于是,我借用历史上的文学评论家的观点批驳无病呻吟的美女们。老子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梁朝刘勰《文心雕龙·议对》主张: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事以明核为美,不以深隐为奇;诗人艾青的:朴素是对于词藻的奢侈的摈弃,是脱去了华服的健康的坦露;是挣脱了形式的束缚的无羁的步伐;是掷给空虚的技巧的宽阔的笑……等等,最后自己的观点:如果把散文比喻成美女,珠光宝气的女人往往俗不可耐,而清新淡雅的女人往往超凡脱俗。因为她的`美需要真诚、真实和自然的流露出来,而不需要刻意的去雕琢、修饰和烘托……

一场论战下来,受伤的不仅仅是无病呻吟的美女,还有再也不敢审核美眉呻吟之作的大编辑凤鸣。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能请神,却不能送神。好在有许多人在支持他,当然包括身为死党的我。

凤鸣还是好心情里诗剑酒家族的副族长,我是他的兵,在他的麾下许多人积极加入,诗剑酒家族成了人气最旺的家族。在社区里,他喜欢发一些文人掌故、幽默笑话和一些现实社会的猛料,挡不住的人格魅力,像那芬芳的鲜花一样,招蜂引蝶,粉丝众多。

有一帖子,摘录以飨读者,从中管窥,可见凤鸣之可爱活泼。

《女人新感悟》:工资就像大姨妈,一个月一次,一周左右就没了;我平胸我骄傲,我为国家省布料;人生就像打电话,不是你先挂,就是我先挂;长寿秘诀——保持呼吸,不要断气;因为以前太掏心掏肺了,所以搞的现在没心没肺;晚上不要讲鬼故事,因为人爱听,鬼也爱听;亲爱的,你可得一定要相信我啊,我连坐船都头晕,更何况是脚踏两只船呢?距离产生的不是美而是第三者……

曾经有一段时间,网站里里外外,抄袭之风盛行。我们俩的文字被偷得到处流浪。他看到我的评论:现在,抄袭者,谁反对抄袭就抄袭谁。他好信在百度里搜索,就发现他的作品《娄阿鼠与好心情》也被搬家了,而我的杂文《乱炖抄袭者》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一个是具有江南特质的娄阿鼠,一个是具有东北特色的乱炖,在与抄袭歪风的斗争中都遍体鳞伤,无奈中兄弟二人相视无言,盈盈一笑,都不管他了,可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要抄文,谁也管不了,就由他去吧!眼不见心不烦也好。

类似的交流掌故数不胜数。在欣赏凤鸣兄的文字中,我品味了他厚重的底蕴,他笔下的江南烟雨,吴越文化,他身边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亭台轩榭,人文掌故,无一不是我神往的所在。是他打开了我浏览江南美景探寻幽深文化的窗子,仅仅这一点,我就要由衷地感谢他。

今天,手捧着这本《凤鸣梁溪》怎能不让我心生感动?

就像王海宝先生为此书作序中谈到:他的文风朴实、开朗,颇具生命的思考和自然的气息。愿他能站上一个更加高远的境界,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在更为宽阔的视野中展开,文学无底学无止境,愿他活到老,学到老持之以恒。

作为文友、兄弟,我们注定要有讲不完的故事,述不尽的友谊,当然,我则更希望他快乐到老,幸福到老!

-3-24

篇3:[散文]相思千年说红豆-读文友“江凤鸣”的散文千年红豆写相思有感

[散文]相思千年说红豆-读文友“江凤鸣”的散文千年红豆写相思有感(原创)

[一] 昨日晨时,当我的视线触到这篇散文时,心中有一种无法言说的震颤。凤鸣大哥的一篇题为《千年红豆写相思》的散文把我的思绪拉得好长好长。

“千年”、“红豆”、“相思”……这些柔情中带着浅浅伤感的字眼就这样把我的记忆一层层地掀起。

很多年前的那个秋天,于如诗如画的南方某镇,无意间邂逅了那一株株高大茂密的相思树,只是那时,花期已过,籽还未结。

那年初见时,我不认识它,窄长的叶子绿泛微黄,密密麻麻一树又一树,并无绚丽夺目之处。同行的友人告诉我说,你别看这树没什么,这树的果实可爱着呢,细小滴溜圆,火一样红,它叫红豆,也叫相思豆。

其实,我很想一睹这“相思豆”的芳容,一探其相思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友人却“无情”地告诉我,早着呢!要挨过花期等到来年春夏才能结果呢。

来年的五月,我收到了友人从南国寄来的红豆,三两颗红豆静静地躺在一只晶莹的玻璃瓶里,还有一件是红豆串成的手链,半边红,半边黑,黑得发亮,红得发光。

当我把这极轻极轻的红豆握在手中时,心中充满着温暖,凝望着它,凝望着那晶莹润泽如玛瑙的红豆,禁不住要问,这颗颗红豆,果真是相思染成的吗?凝望着它,想要把自己的心全部浸润在那一抹妖娆的红里,想那一树葱茏的思恋和南国遥远的友人,瞬间,原本苍凉如雪的心境,顷刻间变得绿意盎然。

流年易逝,如水匆匆,友人寄来的装着红豆的玻璃瓶子依然安放在我的案前,那一根用红豆串成的手链依然系在我的手腕上……我知道,我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红豆;我知道,那年秋天,当我把眼睛交给那一抹成荫的风景时,心,也就一起交给了红红的相思豆。

[二]

当我把纷飞的思绪从记忆中抽回,视线在这篇散文中掠过时,耳边传来一曲王菲的《红豆》,伴着空灵的歌声,随着凤鸣大哥的文字,开始一段温情的红豆之旅。

与此文的作者“江凤鸣”相识于“好心情”文学网站,在这个浮夸之风越演越烈网络文学时代,江凤鸣的文学作品无疑是底蕴丰饶且文思浩远的,无论是作品的`构思、意境、语言抑或是作品的思想性,都彰显着一种高度、一份人生的厚重感。他笔下的散文或杂文,每一篇都是直抵人心,苍劲有力,充满质感,每每读后,总是令人不忍掩卷。

我唤他为大哥,有时也称他为老师,在我的心中,江凤鸣亦师亦友亦兄亦知己,我喜欢编辑他的散文作品,心甘情愿地花上几个小时甚至大半天的时间去品读他的作品,然后书写“编者按”。每一次阅读品析,都会感觉是一次极其愉快的文字之旅;每一次,总会忍不住地从内心发出一声声赞叹。

从“好心情”到“逝水流年”,这一路上,大哥的文学作品从来都没有从我的视线、从我的心里消失过、离开过……这种感觉有时候,真的是无法用文字去表述,只是用一种安静的姿态,远远地欣赏着,便可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阻隔,走进彼此的文字中,同时也走进了纯澈清朗的文学世界中。

[三]

凤鸣大哥(以下简称作者)的这篇散文写在从江阴顾山归来的深秋。

经一位友人的邀请,作者来到了江阴顾山。顾山,是红豆的故乡,随处可见与红豆有关的字画、风情;顾山东北六七里,随处可见葱郁的红豆树,随处可听闻到关于红豆的浪漫传说。

顾山的红豆树因昭明太子与卖茶女慧如的爱情故事而名扬世间,被世人传颂,顾山的红豆,也因了这样凄婉的故事而多了一丝传奇浪漫的色彩。

红豆,有着极其纯情而深邃的文化底蕴。古往今来,多少痴情男女,以红豆抒发内心爱慕之情、相思之意。一颗小小的红豆,寓意深深,不仅成了纯洁爱情的象征,还蕴含着更广泛更深层的情意:手足情,朋友情,患难之情,民族之情……此情博大,绵远深婉。

记得《觚》卷七中对红豆是这样描述的:“红豆,又名名相思子,其树之叶如槐,盛夏子熟,破荚而出,色胜珊瑚,粤中闺阁,多杂珠翠以饰首,经年不坏……”

这篇散文,就是以红豆为主题,嵌入与红豆有关的历史典故,层层铺展。文章结构清晰,散文的可读性在这篇文章里有着很好的呈现。全文按内容共分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作者讲述了与红豆有关的爱情故事,后半部分则着墨于对顾山红豆的介绍与探寻。

在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作者追寻着历史的踪迹,用自己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千百年前的那个与“红豆”有关的爱情故事。把昭明太子与民间女子的爱情历程,清晰又自然地呈现在文字间。

太子的风流多情,慧如的清秀娉婷;太子的别后深情,栽树寄情,慧如的相思成疾、因爱离世……经作者一支妙笔,刻画得没有一丝雕琢的痕迹,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走入这个遥远的故事中,去感受古人相爱时的甜蜜与相思时的悲苦。

在这一段的描写中,作者运用了人物之间对话的形式展开叙述,并加以人物的外貌、神态方面的描写以及景物的渲染,以求达到文字传神入画的效果。优美自然的文字,表达了自己对这一双一见钟情并心生爱慕的才子佳人之间的爱情,最后葬送在旧时森严的封建礼制下的感慨,并用王维的一首《红豆》诗来提升全文的意境和深度。

从历史一重又一重的幕帘中走出来的我们,随即又跟从着作者的文字走进了顾山的红豆村,欣赏到了当年昭明太子亲手种下的红豆树。

推开那一扇写着“红豆院”的大门,抬脚迈进那高高的门槛,一棵高大挺拔的珍稀古树在深秋的阳光下显得肃穆而宁静。出现在作者面前的这一棵红豆树,枝干茂密并向四周舒展,树高八、九米,形同巨伞,虽历尽千年沧桑,但仍旧生机盎然,好像一对永抱不散的情侣……

在这一段中,关于红豆树还有“红豆庵”的介绍,以及顾山红豆一些历史上的记载,这些介绍都是以一位顾山阿婆的口吻展开叙述的,这样的创作手法,使得这篇散文更具真实感和美感,使得文章的脉络也更加清晰明朗,这小小的一颗红豆,在作者的文字中更具魅力和光芒。

行文至结尾,王维的一阕《红豆》再一次响彻在作者的心中,这一种生生不息的情怀,从文字间走出,走进了我们的心里,从阅读的那一刻起,至始至终感染着我们。让人不得不惊叹,这一颗小小的红豆,历经千百年,被相思浸染,那一抹红,在世人心中绵延不止。

[四]

王维的一首《红豆》诗,托红豆,寄相思,言近旨远,情思缠绵,带出多少痴心人的情感共鸣,经久吟诵,生生不息……在作者的这篇《千年相思写红豆》中,这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出现过三次,相信也是绝大多数世人对红豆最初最美最真的的印象了。

在唐代,把红豆写入诗中的绝非王维一人,温庭筠也在自己的诗中不止一次地吟咏红豆,或借红豆抒情表意。在他的《锦城曲》中就有两句诗写到了红豆:“江头学种相思子,树成寄与望乡人。”这里的红豆成了诗人寄与远行之人作为纪念的礼物。在他的《新添声杨柳枝词》又有这样的描述:“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这是一首感人的男女爱恋的诗,诗中用红豆嵌在骰子中,比喻对爱人入骨的相思之情。情深至此,或许唯有红豆可以传情吧。

阅读此文,自然而然便会想到古人笔下那些隽永的吟咏红豆的诗词:

一句“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写满着爱的沉重;

一句“玲珑粒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写满着爱的深情;

一句“庭前种得相思树,落尽相思人未归。”写满着爱的愁苦;

一句读“红豆尚可尽,相思无已时。”表达着爱的恒久……

还有《红楼梦》,宝玉笔下《红豆词》中的一句:“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写满着相思的痛。这一路诗韵,依依呀呀,至今仍萦绕在心间挥散不去;

于是,流年逝水而去,那些被世人再一次翻阅的不朽诗篇中,我们看到了更多更美更红的红豆在迷离的夜色下落了一地……

时光悠悠,晃过千年。

一千多年前,王维咏出了这样的相思。千年后的今天,一位叫“林夕”的词人亦借用红豆,抒发了最绵长的哀愁。林夕从来便是那雅俗兼容之人,他的词既可以高雅如唐诗宋词一般,也可以平淡如潺潺溪流一样。他的经典之作《红豆》就是一首唯美又通俗易懂的词。

在王菲纯净质感,无比空灵的歌声中,一曲《红豆》,唯美深情地演绎了现代人的相思之苦,同时也唱出了现代人寄情于红豆的情愫:“还没为你把红豆,熬成缠绵的伤口,然后一起分享,会更明白相思的哀愁……”

红尘中人,一如这一曲《红豆》中所吟唱的:“有时候,有时候,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可是我,有时候,宁愿选择留恋不放手,等到风景都看透,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甘愿承受着相思之苦,在各自的角落里雕琢着自己的时光,被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流年淹没,埋藏……只为相信这个世界依然有爱情,有如古人那般的情感,就像红豆一样,因为单纯,所以永恒!

人生路上,总有一些风景难以留住,总会有一些人事在记忆中经久不去。我们一直要记得人生的方向总在不断地向前。我们会失去很多东西,亦会拥有很多东西。不要轻易地放开生命中的任何一处风景,哪怕只是一片荒芜,也会有它的魅力所在……如颗颗红豆,如缕缕相思。

[五]

写完这篇散文的读后感,时光悠悠过去了一天。

今日,我用一个下午的时间,重新拈起这篇《千年红豆写相思》,思绪在作者的文中一次又一次地浮沉。一读再读,发现这真是一篇越读越有味的散文,行文苍劲大气,下笔时饱含深情,读来韵感十足,加上作者娴熟的笔法,便可在遣词造句中品出别样

凤鸣之春作文

读书是一种美丽的姿态

关于美丽的家乡的小学六年级作文

江边随想散文

无车日随想散文

青竹赋散文

书与人随想散文

随想经典散文

孤单之时作文

散花赋的散文

凤鸣岐山有余韵散文
《凤鸣岐山有余韵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凤鸣岐山有余韵散文(精选3篇)】相关文章:

母校赋-散文2022-11-04

美丽迁西六年级作文2023-02-20

李白《梁甫吟》全诗翻译赏析2023-11-16

赋时间奇迹散文2022-12-29

新年祝福四字词2023-06-21

文王原文翻译及赏析2023-07-02

南越谣,南越谣于??,南越谣的意思,南越谣赏析2023-06-02

鸡年春节经典对联2022-05-06

诗经:文王有声2022-07-28

沉浮经典散文202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