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赏析(合集10篇)由网友“WK”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赏析,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赏析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创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原名徐章序,浙江海宁人。是“新月”诗派的盟主和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曾就读于国内外六所大学。19留学剑桥大学时开始写新诗。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和《云游》四本诗集。1931年因飞机失事而去世。因为他的思想和诗作内容充满了矛盾,所以他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诗人。他自己的诗句:“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正是他自己一生凄迷、惶惑、矛盾思想的形象概括。应该说,最能显示徐志摩诗歌艺术特点和风格特色的诗作,既不是那些积极进取的篇章,也不是那些苍白无力的呻吟,而是一部分抒发个人情怀,有真切的生活感受,揭示某种人生哲理又给人以美感的诗篇,如小诗《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是诗人徐志摩的名作,也是“新月”诗作中最简短最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1924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讲学,徐志摩十分崇拜泰戈尔,视他为智慧与光明,5月下旬他陪同泰戈尔往日本,7月方回。《沙扬娜拉》就是这时期的'作品,多半写在日本的观感,共18首,这首诗是徐志摩离开日本时所作。
【赏析一】
这首诗只有短短的五行,没过华丽的辞藻,没有冗长的外景烘托,却给人勾勒出了一个清新,朋友依依不舍分别的动人画面。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以为这是一首情诗,描写恋人难解难分的话别场面。后来查过资料才明白,我完全曲解了诗人的本意。“沙扬娜拉”是日语“じゃね”(再见)的音译,不是一个女孩的名字,不过撇开它在日语中本身的意思,如果这是一个女孩的芳名,那一定很受欢迎,这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名字。
这是一首送别诗,完全可以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相媲美。诗人访问结束归国,日本女友人前来送行,身着日本和服,盘着秀美的头发,举止温柔,步履轻盈,向诗人挥手告别,表情中带着几分羞涩和不舍,相处的那段日子如蜜般甜美,如今就要分别,一种莫名的忧愁涌上心头。诗人以神传情的效果发挥的淋漓尽致,让人久久回味。
【赏析二】
这首诗是“新月诗派”代表诗人徐志摩先生1924年随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访问日本时所作,这是在他与一位日本女郎分别时有感而发所作的一首精品佳作。诗中“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诗句,虽然没有具体着意描绘日本女郎美丽姣好真实的容貌姿态,但却把玉洁冰清光彩照人的水莲花借代来以物喻人,出神入化精妙妥帖地呈现出日本女郎那娇柔美丽,温婉含蓄略带羞涩神姿丰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以花喻人,尽显风流。这样描摹借喻似乎能让读者想象感觉到一位貌美如花冰肌玉骨的日本女郎,她头上发髻高束,身穿漂亮华美和服衣冠楚楚、美丽动人、亭亭玉立的站在读者眼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样描写的艺术手法不仅拓展延伸了读者驰骋想象的思维空间,使读者产生无尽美好的遐想,更重要的是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诗的后句“道一声珍重”句的重叠往复,还有“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表达出作者和日本女郎告别时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别愁离绪,感情真挚丰沛,“珍重”、“忧愁”俩词中饱含着千言万语不忍割舍的情结,使得这种“自古多情伤离别”的忧伤情调跃然纸上,感人至深。最后一句用日语“沙扬娜拉”说的“再见”,更使日本女郎充满血肉逼真的形象再次呈现,不但充满异国情调,而且深化突出了诗的主题内容,提升了本诗的文化品位。
徐志摩本人是唯美主义者,他是一位才华横溢光芒四射的诗人,在我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有较大影响和重要地位。他的诗强调音乐、绘画与建筑格律之美,他善于发现、捕捉和创造有特殊美感的事物。他的诗词风格柔美旖旎、轻快飘逸,令人回味无穷。体现出特殊的美学价值。
1931年11月他因飞机失事遭遇空难,英年早逝,年仅36岁。年轻鲜活蓬勃激情的生命如同一闪即逝的流星迅忽而短暂,使中国现代文学诗坛痛失了一颗璀璨晶莹光彩夺目的星辰,这确实是令人扼腕伤痛的憾事。
篇2:徐志摩诗歌《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
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词句注释
1、沙扬娜拉:日语“再见”的音译。
2、娇羞:形容少女害羞的样子。
3、珍重:特别重视而爱护。
4、蜜甜:犹很甜。
5、忧愁:为困难或不顺心的事而苦闷。
文言译文
最是温柔一低头,凉风不胜水莲羞。
一声殄重殷勤道,贻我心头蜜样愁
英文译文
The tenderness when you bend your head low,
Is like a lotus flower too shy to stand the cool blow,
“Take care,take care,”
The words of parting are such sweet sorrow—
Sayonara!
《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是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创作的文学作品。全诗共五句,每一句都没有名词性主语,全由描述性句子构成,全部是描述一种瞬间的神态,尤其“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一语道出了东瀛女子柔弱的美丽,而“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则将有情人别离时的复杂心情一语道破,两句均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全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篇3:徐志摩《沙扬娜拉》赏析
徐志摩《沙扬娜拉》赏析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附:作者及这首诗的背景知识
徐志摩(1896—1931),原名徐章序,浙江海宁人。是“新月”诗派的盟主和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曾就读于国内外六所大学。19留学剑桥大学时开始写新诗。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和《云游》四本诗集。1931年因飞机失事而去世。因为他的思想和诗作内容充满了矛盾,所以他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诗人。他自己的诗句:“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正是他自己一生凄迷、惶惑、矛盾思想的形象概括。应该说,最能显示徐志摩诗歌艺术特点和风格特色的诗作,既不是那些积极进取的篇章,也不是那些苍白无力的呻吟,而是一部分抒发个人情怀,有真切的生活感受,揭示某种人生哲理又给人以美感的诗篇,如小诗《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是诗人徐志摩的名作,也是“新月”诗作中最简短最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1924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讲学,徐志摩十分崇拜泰戈尔,视他为智慧与光明,5月下旬他陪同泰戈尔往日本,7月方回。《沙扬娜拉》就是这时期的作品,多半写在日本的观感,共18首,这首诗是徐志摩离开日本时所作。
我对《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的理解:
这首诗只有短短的五行,没过华丽的辞藻,没有冗长的外景烘托,却给人勾勒出了一个清新,朋友依依不舍分别的动人画面。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以为这是一首情诗,描写恋人难解难分的话别场面。后来查过资料才明白,我完全曲解了诗人的本意。“沙扬娜拉”是日语“じゃね”(再见)的音译,不是一个女孩的`名字,不过撇开它在日语中本身的意思,如果这是一个女孩的芳名,那一定很受欢迎,这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名字。
这是一首送别诗,完全可以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相媲美。诗人访问结束归国,日本女友人前来送行,身着日本和服,盘着秀美的头发,举止温柔,步履轻盈,向诗人挥手告别,表情中带着几分羞涩和不舍,相处的那段日子如蜜般甜美,如今就要分别,一种莫名的忧愁涌上心头。诗人以神传情的效果发挥的淋漓尽致,让人久久回味。
篇4:沙扬娜拉 徐志摩
最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
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篇5:沙扬娜拉 徐志摩
作者抓住最富有日本女性特点的`温柔娇羞的神态来描画,表现了对日本女郎的由衷赞美
写于1924年5月陪泰戈尔访日期间。这是长诗《沙扬娜拉十八首》中的最后一
首。沙扬娜拉,日语“再见”的音译。
英文译文
Sand Yang Nora -- To a Japanese lady
The tenderness of the bowling at bestlike a lotus flower who is shy to face the cool wind.
Holding a cherish,
Holding a cherish,
The cherish bears sweet sadness,
Bye!
创作背景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一诗写于1924年5月徐志摩陪泰戈尔访日期间。
1924年5月,泰戈尔、徐志摩携手游历了东瀛岛国。在回国后撰写的《落叶》一文中,他盛赞日本人民在经历了毁灭性大地震后,万众一心重建家园的勇毅精神,并呼吁中国青年也要永远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
除此之外,作者在日本也深深感受到日本女郎的独特风情。因而扶桑之行的另一个纪念作品便是长诗《沙扬娜拉》。最初的规模是18个小节,收入1925年8月版的《志摩的诗》。再版时,诗人拿掉了前面17个小节,只剩下题献为“赠日本女郎”的最后一个小节。
篇6:沙扬娜拉诗词 徐志摩
沙扬娜拉诗词 徐志摩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诗词鉴赏一:
诗的一开始,以一个构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两个并列的意象妥帖地重叠在一起,人耶?花耶?抑或花亦人,人亦花?已分辨不清了,但感到一股朦胧的美感透彻肺腑,象吸进了水仙花的香气一样。接下来,是阳关三叠式的互道珍重,情透纸背,浓得化不开。“蜜甜的忧愁”当是全诗的诗眼,使用矛盾修辞法,不仅拉大了情感之间的张力,而且使其更趋于饱满。“沙扬娜拉”是迄今为止对日语“再见”一词最美丽的移译,既是杨柳依依的挥手作别,又仿佛在呼唤那女郎温柔的名字。悠悠离愁,千种风情,尽在不言之中!
这诗是简单的,也是美丽的;其美丽也许正因为其简单。诗人仅以廖廖数语,便构建起一座审美的舞台,将司空见惯的'人生戏剧搬演上去,让人们品味其中亘古不变的世道人情!这一份驾诗驭词的功力,即使在现代诗人中也是罕有其匹的。而隐在诗后面的态度则无疑是:既然岁月荏苒,光阴似箭,更应该以审美的态度,对待每一寸人生!
诗词鉴赏二:
这首诗只有短短的五行,没过华丽的辞藻,没有冗长的外景烘托,却给人勾勒出了一个清新,朋友依依不舍分别的动人画面。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以为这是一首情诗,描写恋人难解难分的话别场面。后来查过资料才明白,我完全曲解了诗人的本意。“沙扬娜拉”是日语“じゃね”(再见)的音译,不是一个女孩的名字,不过撇开它在日语中本身的意思,如果这是一个女孩的芳名,那一定很受欢迎,这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名字。
这是一首送别诗,完全可以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相媲美。诗人访问结束归国,日本女友人前来送行,身着日本和服,盘着秀美的头发,举止温柔,步履轻盈,向诗人挥手告别,表情中带着几分羞涩和不舍,相处的那段日子如蜜般甜美,如今就要分别,一种莫名的忧愁涌上心头。诗人以神传情的效果发挥的淋漓尽致,让人久久回味。
诗词创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原名徐章序,浙江海宁人。是“新月”诗派的盟主和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曾就读于国内外六所大学。19留学剑桥大学时开始写新诗。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和《云游》四本诗集。1931年因飞机失事而去世。因为他的思想和诗作内容充满了矛盾,所以他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诗人。他自己的诗句:“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正是他自己一生凄迷、惶惑、矛盾思想的形象概括。应该说,最能显示徐志摩诗歌艺术特点和风格特色的诗作,既不是那些积极进取的篇章,也不是那些苍白无力的呻吟,而是一部分抒发个人情怀,有真切的生活感受,揭示某种人生哲理又给人以美感的诗篇,如小诗《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是诗人徐志摩的名作,也是“新月”诗作中最简短最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1924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讲学,徐志摩十分崇拜泰戈尔,视他为智慧与光明,5月下旬他陪同泰戈尔往日本,7月方回。《沙扬娜拉》就是这时期的作品,多半写在日本的观感,共18首,这首诗是徐志摩离开日本时所作。
篇7:徐志摩爱情诗 沙扬娜拉
沙扬娜拉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恰似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篇8:徐志摩的《沙扬娜拉》
十四
我爱慕她们体态的轻盈,
妩媚是天生,妩媚是天生!
我爱慕她们颜色的调匀,
蝴蝶似的光艳,蛱蝶似的轻盈——
篇9:徐志摩的《沙扬娜拉》
十五
不辜负造化主的匠心,
她们流眄中有无限的殷勤;
比如熏风与花香似的自由,
我餐不尽她们的笑靥与柔情——
篇10:徐志摩的《沙扬娜拉》
三
这是一座墓园;谁家的墓园
占尽这山中的清风,松馨与流云?
我最不忘那美丽的墓碑与碑铭,
墓中人生前亦有山风与松馨似的清明——
沙扬娜拉!(神户山中墓园)
四
听几折风前的流莺,
看阔翅的鹰鹞穿度浮云,
我倚着一本古松瞑悻,
同墓中人何似墓上人的清闲?——
沙扬娜拉!(神户山中幕园)
五
健康,欢乐,疯魔,我羡慕
你们同声的欢呼“阿罗呀喈”! ②
我欣幸我参与这满城的花雨,
连翩的蛱蝶飞舞,“阿罗呀喈”!
沙扬娜拉(大阪典祝)
六
增添我梦里的乐音——便如今——
一声声的木屐,清脆,新鲜,殷勤,
又况是满街艳丽的灯影,
灯影里欢声腾跃,“阿罗呀喈”!
沙扬娜拉!(大阪典祝)
七
仿佛三峡间的风流,
保津川有青嶂连绵的锦绣;
仿佛三峡间的险巇,③
飞沫里趁急矢似的扁舟——
沙扬娜拉!(保津川急湍)
八
度一关湍险,驶一段清涟,
清涟里有青山的倩影,
撑定了长蒿,小驻在波心,
波心里看闲适的鱼群——
沙扬娜拉!(同前)
九
静!且停那桨声胶爱,
听青林里嘹亮的欢欣,
是画眉,是知更?象是滴滴的香液,
滴入我的苦渴的心灵——
沙扬娜拉!(同前)
十
“乌塔”:莫讪笑游客的疯狂, ④
舟人,你们享尽山水的清幽,
喝一杯“沙鸡”,朋友,共醉风光, ⑤
“乌塔,乌塔”!山灵不嫌粗鲁的歌喉——
沙扬娜拉!(同前)
十一
我不辨——辨亦无须——这异样的歌词,
象不逞的波澜在岩窟间吽嘶,
象衰老的武士诉说壮年时的身世,
“乌塔乌塔”!我满怀滟滟的遐思——
沙扬娜拉(同前)
十二
那是杜鹃!她绣一条锦带,
迤逦着那青山的.青麓;
啊,那碧波里亦有她的芳躅,
碧波里掩映着她桃蕊似的娇怯——
沙扬娜拉!(同前)
十三
但供给我沉酣的陶醉,
不仅是杜鹃花的幽芳;
倍胜于娇柔的杜鹃,
最难忘更娇柔的女郎!
★ 徐志摩的猛虎诗词

【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赏析(合集10篇)】相关文章:
高中《再别康桥》的教案2022-10-15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设计2023-12-05
徐志摩经典语录2022-10-30
登高(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2023-10-03
课文《再别康桥》教学实录2022-11-20
徐志摩的爱情名言2023-01-15
故都得秋(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2023-04-15
现代优美爱情诗欣赏2022-10-25
论陆游诗歌的艺术特色2024-01-17
徐志摩的经典爱情诗202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