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问题意识

时间:2022-04-30 12:44:1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南海鳄神”为你分享8篇“论问题意识”,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论问题意识

篇1:论问题意识

论问题意识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层出不穷的问题.如何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取决于人的.问题意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赋予问题以消极意义,作为一件坏事而排斥.问题管理不再是一个让人焦虑紧张的斗争过程,而是一个充满乐趣的发挥自由创造力的自我提升过程.

作 者:李启明  作者单位: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北京,100102 刊 名: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年,卷(期): 1(5) 分类号:B023.2 关键词:问题   问题意识   问题管理  

篇2:论主体约束意识

论主体约束意识

对主体和客体相互关系的正确认识,标志着主体约束意识的觉醒,也标志着主体意识的成熟.人类社会在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上,当今最迫切的问题是纠正主体活动在无约束的情况下继续运行.强化主体约束意识,它是一个关系到整个当代文明乃至人类命运的大问题.

作 者:赵力  作者单位:淮安市委党校,江苏,淮安,223001 刊 名:理论月刊  PKU英文刊名:THEORY MONTHLY 年,卷(期): “”(9) 分类号:B016 关键词:主体   客体   约束意识   当代文明  

篇3:论创新意识

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既需要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也需要高校领导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科学的管理平台,制定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案,与时俱进改变教学理念,推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应具备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从广义上主要包括创造行为、学习行为、新的思维方式、冒险行为和系统行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工商管理类大学生不仅要有创造思维,还要求大学生能把自己的新观念、新方法勇于实践,把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从市场经济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要求来看,工商管理类大学生要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就必须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转化知识的能力、勇于探索的能力、个性发展的能力、拼搏竞争的勇气以及承担风险的能力。

21世纪既是经济时代,也是知识时代,知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创新能力需要知识的支撑,知识是创新的的源头,因此工商管理类学生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除了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还要能把知识炼化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使理念更加贴合实际,让理论在实际创造中成为自己有力的帮手。此外,保持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是培养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条件,从古至今,人类的发明都是由于发明者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而诞生,因此一个人要提高创新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保持探索精神和求知欲。个性发展能力是工商管理类大学生提高个人素质、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新时代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还要求学生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共同发展。在这竞争激烈、人才辈出的知识时代,要想从众多佼佼者中脱颖而出,不仅要有出众的能力,还要有拼搏竞争的勇气。最后,任何事情都有风险,工商管理类学生必须提前做好承担风险的准备和措施,有备迎接挑战。

二、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营造校园创新氛围,积极推动创新发展。

校园文化和校园氛围能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为学生散播正能量和真善美。校园文化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骑着重要的作用,高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营造适合创新的校园文化,传播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符合实际情况的创新行为。在开放的校园文化中,学生能透过校园这个小窗口看到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接触到校外日新月异的环境,处于校园的学生不再是温室里的花朵,而是蓝天下的大树,能抵抗室外的风吹雨打。此外,具有活力的校园氛围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并能主动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管理者可以有选择性的弓I入对大学生成长有利的信息和活动。例如,文学社或其他协会与其指导老师开展相关的读书活动,或者组织相关的演讲比赛;校园期刊举行征文比赛,并将优胜者的文章刊登,让更多的学生阅读,宣传创新精神;组织历届优秀的学生到校开展讲座,鼓励学生创业和自我创新;鼓励学生会、团委和各个协会创办各种活动,鼓励他们与校外企业合作等。在学生举办各种活动的同时,学校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使校园形成一股创新之风,也让校园文化有创新的实质和内涵。总之,要引导工商管理类学生关注时事、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提供实践平台,开展实践学习。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只注重教材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创造能力不足甚至缺失。目前我国大学的实践性学习主要是平时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然而这两种途径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远远不够,因此学校应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为创新提供实践的平台。首先,学校教育者可以在课程设计中加人情景模拟的环节,收集工商管理类的实际问题进行现场辩论,引导学生形成活跃的思维,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想法,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情景教学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提前切身感受将来就业可能会遇到的难题,让学生更加了解未来要从事的职业,将来在实际工作中也能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学校除了合理安排好课程学习,使课程与实际相结合之外,学校可以在实习环节着重培养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学校可以鼓励大学生自我创业,也可以鼓励学生到正规的、具有浓厚创新文化氛围的新兴公司拼搏,利用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在公司大展宏图。另外,学校应积极开发校外实践基地,加强大学校园与有关企业的实习合作,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培养出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提高工商管理类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就业率。

(三)革新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创新。

评价体系是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进行综合评价的体制,对大学生的行为具有引导和激励的作用。传统的评价体系多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把握,忽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为了培养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创新能力,校园管理者应革新传统的评价体系,在注重理论知识考核的同时,加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或奖励。学生的成绩不应成为考核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的职业素养、道德素养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评价都应纳人评价体系当中,鼓励工商管理类的学生各展所长,积极创新。校园评价体系的革新,将会带动大学生积极创新,形成自我创新的良好习惯,促进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总结

培养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创新能力任重而道远,需要校园管理者积极找出适合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培养计划,在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也需要工商管理类大学生注重培养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不怕苦不怕累,从而为社会输送具有扎实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篇4:论强化顾客意识

0. 引言

企业依存于顾客,没有顾客,企业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特别是在社会信息化的今天,顾客获得并分析产品(包含服务)信息的能力空前增长,在产品交易过程中,顾客已经逐步占据了支配地位。在此情况下,任何企业都必须牢固树立顾客意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围绕顾客开展各项经营活动,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版ISO9000标准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作为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首要原则,充分体现了当前企业经营实践的客观要求。

1. 顾客意识—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顾客意识,反映了企业员工对顾客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它决定着员工在处理与顾客有关问题时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对企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强烈的顾客意识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只有形成强烈的顾客意识的企业,才会有强烈地探究市场需求、钻研顾客心理的冲动,才会有创新产品、丰富产品质量内涵的方向感,才会有创立品牌,维护品牌的紧迫感,才会有突出质量优势、赢得顾客忠诚的使命感,企业才会有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和不竭动力。

1.1 顾客意识——探究市场的冲动力

树立顾客意识,使广大员工明了企业离不开顾客,企业要生存就必须研究顾客需求,尊重顾客价值,对顾客永远保持好奇心,乐于探究顾客的消费心理,这样的企业才有“顺应市场,引导市场,创造市场”的冲动力,企业才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独特优势。在企业的顾客中总有一部分挑剔顾客,这些顾客往往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提出一些看似十分苛刻的要求,企业对此不应一律视为无理要求而置之不理,因为这些挑剔顾客的要求往往反映未来多数顾客的需求,所以企业应积极探究挑剔顾客的需求动因,只有这样才能把握顾客要求的变化动向,为企业赢得未来。可口可乐公司为了明确忠诚顾客对于企业的价值,曾经计算过一个忠诚顾客能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假如一名顾客从5岁开始饮用可口可乐,每天1瓶,每瓶0.5美元,饮用65年,那么这位忠诚顾客将为企业带来近1.2万美元的销售收入[1]。认识到顾客的价值,企业就会产生如何抓住顾客的内在冲动,就会主动研究如何能够抓住顾客。如网上购物,许多企业选择款到发货的原则,但往往效果不佳,因为这种单纯保护企业利益的做法无法克服消费者的担心,而一些具有强烈顾客意识的企业则选择送货上门、验货付款的方式,受到了网上购物者的欢迎。

1.2 顾客意识——创新产品的指南针

顾客的需要,就是企业的使命。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是企业创新产品、丰富质量内涵的行动指南,反之,闭门造车则是新产品失败的重要原因。所谓富有魅力的质量,无非就是在理所当然的质量基础上,考虑了顾客特殊的要求,提供超出顾客期望的产品。如麦当劳随餐赠送的具鲜明个性和文化特色的系列赠品,成了吸引顾客的重要手段;“邦思苏拜奥”书店,早上9:00点到晚上11:00点开门营业,无论顾客是否买书,都可以坐在舒适的环境中看书,书店还安排书作者与顾客见面;鱼具店里可以亲自钓鱼,让顾客在一种真实的使用环境中体验和选择鱼具;再如某著名商店中,油漆柜台的售货员是油漆专家,可以帮助顾客选择油漆,并指导顾客如何使用【1】。同样的例子在我国也很多,如我国家电企业龙头老大海尔集团开发的小小神童洗衣机、迈克冷柜、007冰柜,无一不是从顾客的角度开发的成功产品。

1.3 顾客意识—塑造品牌、维护品牌的推动力

实施名牌战略已成为许多杰出企业的共同作法。企业要树立顾客喜爱的品牌,同样需要有强烈的顾客意识,使品牌能为顾客所接受、使产品质量能够支撑起这个品牌。没有强烈的顾客意识,企业品牌建设便没有底蕴,知名度再高的品牌也可能会昙花一现,因此,企业在品牌初创之时,应注意品牌是否响亮,是否与顾客的文化环境相一致。如当初金利来的原来品牌“金狮”受到冷遇,洛阳某雪糕厂家推出的“香血糯”雪糕出师不利[2],都是由于厂家没有从顾客角度审视品牌造成的。再如山东的“三株”、“秦池”都曾名噪一时,然而企业在经营中顾客意识的淡漠最终导致了企业的急速衰落。在顾客力量日益增强的今天,即使百年老字号,世界知名品牌也没有资本躺在功劳薄上坐享其成。如发生在中国武汉的砸奔驰车事件,厂方显然没有将顾客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如果真如厂方所说中国汽油不适于奔驰车的话,那过错也在于厂方,因为厂方向顾客出售了不适于中国顾客使用的汽车!砸奔驰车事件给奔弛的百年声誉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是巨大的,正如此前发生的索尼音响激光头事件、东芝笔记本事件和三菱帕杰罗事件一样,将严重影响这些品牌在中国顾客心目中的形象。[next]

1.4 顾客意识-赢得顾客的保障

市场竞争残酷无情,每个企业为求生存各出奇招,但万变不离其宗:只有尊重顾客利益的企业才能胜出,长久地赢得顾客。相反,眼睛只盯着利润的企业往往无法实现预期的利润。正如杰克. 韦尔奇所说:“我们不管理利润,我们管理企业”。要管理企业,就需要把着眼点放在企业赖以生存的顾客身上,在使顾客满意的基础上实现利润。如某乐器销售公司,专门为退休族服务,以组织讲座、举办音乐会、协助筹建乐团的形式,来帮助老人实现“少年音乐梦”,赢得老年人的喜爱,这样公司在帮助老人圆梦的同时实现了业绩大幅增长,并培养了一大批忠实顾客[3]。再如某中国旅客在美国下榻一饭店,当他要打电话回国时,服务员善意地告诉他饭店门外的公用电话比饭店的电话要便宜得多,令这位顾客深受感动,到处宣扬这家饭店的服务,其实这位服务员的做法恰恰体现了他良好的顾客意识[4],

值得高兴的是,在市场经济中成长起来的我国优秀家电企业,顾客意识已初步形成。如天津的一位顾客购买了小鸭滚筒洗衣机后,由于其所住的老式楼房没有上下水管道,致使无法安装洗衣机,顾客希望退机。当这位顾客不好意思地向小鸭销售公司天津分公司要求退货时,公司毫不犹豫、非常热情地为用户办理了退货,使这位顾客深受感动,表示分到新房后还要购买小鸭洗衣机,并积极向亲友推荐小鸭产品,有三位亲友在他的鼓动下购买了小鸭洗衣机[5]。然而还需注意的是,有的企业为占领市场,使用欺骗消费者的手段,当然这种企业是无法长久生存的,如当前热水器行业,各厂家普遍将热水器机价压得很低以吸引顾客,但在安装环节收取高额材料费,这种作法引起了广大顾客的强烈不�M,许多顾客有挨宰的感觉。可以说这些企业在激烈的竞争面前,放弃了顾客意识,遭到顾客惩罚只是早晚的事。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得出结论,一个企业要持续发展,就必须有强烈的顾客意识,事事处处以顾客为导向开展各项经营活动,那么,企业应如何强化顾客意识呢?

2 顾客意识的强化—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个企业的顾客意识不是天生就存在的,也不可能在按ISO9000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同时,顾客意识就伴之而生了。企业顾客意识水平高低关键在企业高层领导的顾客意识如何;关键在于企业有无健全的制度保障顾客意识的形成和保持,关键在于企业能否吸引员工参与质量改进活动、在质量活动中不断强化和更新顾客意识。

2.1 领导策划与发动是强化顾客意识的关键

一个企业要强化顾客意识,首先企业领导应树立顾客意识,然后通过一系列有计划甚至自觉性的行动来推动企业内部形成质量意识。同一个人,作为生产者和作为顾客时,对同一产品的要求往往有很大不同。譬如一位顾客购买了一台电热水器,安装后,当他发现这台热水器是两年前生产的时,即使这台机器工作一切正常,他也会怀疑这台机器可能是积压商品或处理货,但企业员工对这件事的反应是:只要产品工作正常,生产日期无关紧要。当进一步问如果自己购买热水器遇到同样情况会不会满意时,这些员工往往支支吾吾,不能正面回答。这说明员工的顾客意识尚难以使企业赢得满意顾客,此类情况在许多企业存在。因此,作为企业领导必须有计划地策划一系列强化顾客意识的活动。如海尔集团的顾客意识就是在企业领导精心策划与发动下逐步形成的。特别张瑞敏举锤砸了76台有缺陷的冰箱,极大地震动了员工的心灵,为用户着想、产品零缺陷的思想才逐步在员工心里扎了根。再如美国某著名轮胎公司总裁用剪子铰毁不合格轮胎的事件,同样是企业领导策划的强化员工顾客意识的成功案例。当然,领导策划与发动固然重要,但如果仅限于此,员工会认以为领导只是作秀,企业内部还是难以形成强烈的顾客意识。所以,企业领导必须在处理日常质量事务中要通过行动向员工传达顾客意识的重要性,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形成重视顾客的企业文化氛围。

2.2制度引导—顾客意识形成与保持的保护伞

在企业中树立牢固的顾客意识,仅仅靠策划发动和领导者的言传身教还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在企业中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度,通过制度来约束员工(包括企业领导)的质量行为,质量责任制度的建立应以最终顾客满意为基本原则,结合产品质量的形成规律,层层分解,使每个员工的工作质量都与顾客满意联系起来,从而形成顾客满意、人人有责的企业文化氛围。如荣获我国首届质量管理奖的海信集团,长期执行下道工序考核上道工序、被服务部门考核提供服务部门的管理制度,将最终顾客给予企业的压力传递到企业所有层次,有效地增强了全体员工的顾客意识。需要注意地是,通过制度来形成强化员工的顾客意识,一要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不仅约束一般员工,同样约束管理干部;二要奖罚结合,避免只罚不奖,只奖不罚的情况,充分发挥制度的导向作用。有的企业建立了产品质量问题示众制度,对事不对人,让员工知道企业中发生的对顾客有严重影响的质量问题,及其对对企业带来的危害,产生的原因及如何防止,可以起到很好警示和预防作用;同样对工作质量优异的团队和个人,对关心顾客利益的事件在企业中进行大力宣传,也可以起到很好榜样示范作用。

2.3员工参与—强化顾客意识的有效途径

群众性质量活动一直是强化员工顾客意识是重要途径。围绕顾客满意,开展各种形式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是强化顾客意识的有效方法。我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其存在的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限制了广大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使之无法成为真正的群众性活动。其实,我国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许多属于工作时间内活动,与日本式的质量管理小组已有很大变化,承认这种不同,寻求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方式、成果发布方式的变革是进一步强化员工顾客意识的客观要求。当前在全球风行的6gma,西格玛管理' target=_blank>σ管理法,实际上就是一种欧美式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方式,它以顾客满意为导向,将质量改进活动与企业绩效结合起来,是一非常有效的强化顾客意识的途径[6]。我国企业应积极探索,发展出适合我国企业文化的群众性质量活动方式,以强化全体员工的顾客意识。

3 结论

顾客意识是质量意识的首要内容,它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方针和价值取向,是企业认真探究市场的原始动力,为产品创新提供方向,是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推动力,是企业赢得竞争的前提条件,因此企业领导必须精心策划和发动强化员工顾客意识的活动,并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制度,通过制度引导员工强化顾客意识,提高工作质量,增强顾客满意,赢得顾客忠诚。

篇5:重申方法――论传统伦理反思的问题意识

重申方法――论传统伦理反思的问题意识

重申方法――论传统伦理反思的问题意识

发布时间: -11-7  作者:任剑涛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自近代以来 ,传统伦理的反思就此成为持续讨论的热点。但是 ,对传统伦理的单纯礼赞和轻率拒斥 ,妨碍人们建立起传统伦理反思的确当问题意识。因此本文强调建立起这种问题意识的四个前提 :告别二元对峙思路 ;告别单纯的思想史定位 ;告别描述性的研究方法 ;告别与伦理实践相疏离的玄思方式。进而以六大问题支撑起这种反思的合理性 :凸显传统伦理的结构特点 ;比较中西伦理的异同 ;勾勒传统伦理反思方法 ;刻画伦理―社会互动情形 ;寻求现代伦理理论建构 ;摸索现代伦理实践方式。

近代以来 ,传统文化的命运成为一个中国人必须面对的思想文化难题。这是因为 ,近代中国社会遭遇了整体的文化困境 :传统文化在自己的整合方式难以发挥社会功能的条件下 ,日益面临一个自我秩序崩解的危险。近代中国社会的人心秩序与社会秩序 ,已经无法在既

定的传统文化范式内加以整合了。另一方面 ,自有源头 ,并且自有承传的西方文化价值理念与制度安排、生活方式 ,展现着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魅力 ,而且挟其经济实力与政治强权 ,硬性楔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这就带给中国社会以完全不同的两种社会模式。而且 ,从两种社会生活模式的类型来讲 ,具有内在的相斥性。这就注定了选择其中一种生活模式 ,就必须放弃另一种生活模式。于是 ,从近代中国以来 ,所谓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就此形成一种僵化性的文化格局。这种社会文化格局 ,造就了相应的思想文化格局。如果说系统描述这种思想文化格局 ,不是某个具体从事思想史研究的学者所可以完成的事情 ,而决定性地只能容许他从某个具体的角度去把握这一思想格局的话 ,那么 ,选取伦理道德的视角观察这一格局的情况 ,是一个可以将整体情况收摄于“一斑”的最好视角。因为 ,中国传统文化乃是一种伦理型的文化。这一见解 ,是获得了学术界的基本认同的。对此 ,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印证 :第一 ,就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讲 ,伦理道德构成了它的内涵。表现儒家道德理想主义的三纲八目、体现儒家伦理中心主义的三纲五常 ,在古典社会时段 ,发挥着整合中国人人心秩序与社会秩序的两相关联的作用。而进入近代社会 ,人们试图告别古典历史 ,也恰恰是从“吾人之最后觉悟是伦理的觉悟”这一角度来诀别传统文化的。这两个方面正好从正反两面 ,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结构的特质所在。第二 ,就中国传统的制度安排来讲 ,伦理化是其基本取向。政治上的宗法制度、经济上的均平格局、法律的儒家化教育的忠诚至上等等制度取向 ,都以其伦理化来显示出它们的制度特质。假如从制度运作的过程来看 ,在制度安排的起点上 ,伦理动机决定着制度机制 ;在制度运作的实际过程中 ,人们的伦理境况则是制度功能得以发生、制度有效性得以保证、制度本身的状态可以调整的依据 ;在制度运作的绩效评价上 ,则也是以制度的伦理后果来作为评价的基础的。假如制度安排的后果是人们在伦理上所难以接受的 ,那么它就必然不是一种好制度 (比如 ,由此古典中国人排斥了竞争 ),假如制度安排的后果是人们在伦理上乐于见到的境况 ,那么它就是值得继续施行的一定之规 (比如 ,由此中国人养成了均等的心灵习性&nb sp;)。第三 ,就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实际状态而言 ,伦理道德也成为一种支配性的力量。人们的日常思想与行为方式 ,都是由伦理关系所决定的。就宗法社会讲 ,齿序具有决定的作用。就人际关系调节言 ,中庸起着基本的指挥作用。就解决冲突的方式看 ,无讼成为人们追求的境界。就理想的社会状态说 ,大同是为人们认同的目标。这些都是伦理性的东西.

这种伦理性的文化 ,在古典社会的范围内 ,与古典社会和现代社会交替的边缘状态上 ,发挥作用的方式具有重大差异。如果说在前者言 ,它还不能说是完全适应的话 ,起码也是基本协调的。但是就后者讲 ,它则是完全无法给与社会运动过程以引力的了。就这种文化事实而言 ,人们早已经是不否认的了。

然而 ,复杂的是 ,这里涉及到的是一个微妙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与价值认同问题。价值选择的公共性较弱 ,个体性特点较强。换言之 ,价值问题上的分歧 ,较之事实上的认知 ,分歧会更大。而且 ,价值问题是一个可以脱开现实世界 ,在精神世界独立运作的思想领域。因此 ,某种价值主张完全可以以某种个人偏好为支撑、或以某种群体心理为支持。在事实与价值之间 ,寻求到相对的一致性 ,则是凸显价值认同引导现实认知之路的要求。

这是一个价值难题。围绕这一价值难题 ,近代中国逐渐形成了尖锐对立的两种断定传统文化近代命运 ,以及以儒家伦理为中心的传统伦理近代命运的判断 :否定传统文化的近代功用者 ,吁求人们的“伦理觉悟” ,形成所谓全盘反传统主义的思路。肯定传统文化的近代作用者 ,呼吁人们看到“花果飘零”之后的“灵根自植”事实 ,从而对于传统中的近代因素进行耙梳 ,以便接通传统与近代联系的血脉。在两者相互的衡量中 ,前者视后者为不可救药的保守分子。后者视前者为数典忘祖的激进人物。而在两者的思想学术努力中 ,前者将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伦理视为将一切社会要素化约为伦理的简化思维 ,从而将这种基础上形成的伦理中心主义思维 ,视为传统文化的基本思维定势 ,请求人们在现代背景下将之弃置不用。后者则认为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伦理思想与行为抉择方式 ,恰好体现了现代社会中仍然期许的道德理想主义特质。而这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所不可匮缺的东西。因此&nbs

p;,传统伦理的处境 ,不能简单化为一个否定传统、抛弃传统的问题 ,而是要致力于将传统中具有时代价值的东西尽力挖掘出来 ,为当下社会伦理道德建设所用 .

两者处于鲜明的对峙状态。就分析的角度来看 ,二者各据其理。从反对传统的理论立场来讲 ,假如他们是站在传统与现代的类型差异的视角看问题的 ,那么 ,他们可以在这种事实差异的基础上 ,找到自己观点的有力根据。因为 ,不论你在何种理论角度看问题 ,中国古典传统与西方现代社会 ,都是两种类型的社会 ,那些具体要素上的类同性 ,与类型上的差异性比较起来 ,都是可以忽略的。而且 ,不论你在何种心理状态的支配下看问题 ,你都会对传统本身在明清以降的内在动力的匮乏 ,感觉到一种“自己不争气”的晦气 ,反传统者自不用说 ,即使是现代新儒家 ,也对“花果飘零”痛心疾首。另外 ,不论你在何种意欲的理论预构引导下看问题 ,你都会在离开传统的既有思路上去讨论足以“结合”古典传统与现代精神的“新型”思想问题。

从支持传统的理论立场讨论 ,假如他们是站在传统与现代的要素关联性上看问题的 ,那么 ,他们就可以在这种事实联系的基础上 ,提供给自己观点以多种支持。因为 ,即使你强调传统与现代的类型差异 ,但是 ,历史从来不是运行在完全中断的基础上的 ,因此历史的连接 ,总是一个历史的实际。这就为人们在文化传统的价值基点上 ,寻找自己文化发展的动力提供了支持理由。而且 ,不论是中国历史 ,还是西方历史 ,又总是在文化交流的基础上 ,通过文化资源的互相借取 ,来为自己文化提供发展养分的。因此 ,绝对没有一个民族在完全远离其他民族的思想文化资源的情况下 ,独立地开掘出一条文化发展之路。由于对于现代西方文化来讲 ,中国古典文化的启发性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 ,中国文化的现代价值 ,也是不容抹杀的。但是 ,就综合的角度看这一问题 ,则会有不同的结论.

姑且不说二者站在对立的立场上对于传统命运得出的相反对的结论。同时 ,也不论二者对于传统文化发展前景的设计多么具有吸引力 ,仅就二者的思路和结论来看 ,就存在可以改进的地方。其一 ,在问题意识上 ,二者仅仅依据于社会原生问题的各一个方面立论 ,对于中国问题的连动机制 ,掉以轻心了。其二 ,在问题陈述上 ,也都只是对于中国传统命运这一个问题的两面 (现代有效性与时代失效性 ),各占据一个方面的事实依据。其三 ,在价值主张上 ,各自也是在自己的价值立场上 ,声言自己立场的合理性 ,对于对方的价值立场缺乏起码的尊重 ,因此对于相互间共同分享的价值资源忽视了。其四 ,在解决传统伦理的出路问题上 ,各自都在自己封闭的思路寻求“出路”。保守传统 (以儒家为核心 )价值者以为传统本身就可以为我们走出近代以来的文化困境提供一切药方。反对传统 (也以儒家为核心 )价值者则以为传统构成了我们走向现代的障碍 ,于是以告别传统为走进现代的前提。其实 ,就文化的当下发展来讲 ,传统自身的处境并不是一个真实的现代出路问题。在问题的确认上面 ,? ?叨加幸晕蔽侍馕?⒙刍?〉南右伞?/P>

为此 ,在展开对于传统文化、传统伦理现代处境问题的论述之前 ,需要先行确立起几个论说问题的原则 :

第一 ,告别二元对峙的处理传统命运的方法。一方面 ,绝对不单纯站在具有永恒价值的道德理想主义的视角 ,来为以儒家价值为核心的传统伦理体系进行辩护。另一方面 ,也绝对不站在需要扬弃的伦理中心主义的视角 ,去为全盘反传统主义进行论证。而是走出这种各据传统之一个方面的内涵 ,而各阐其说的理论困境。将道德理想主义与伦理中心主义视为传统 (儒家 )伦理两个难以割离的层面 ,将传统做整体观。这样 ,可以保证我们不至于在割裂传统结构的基础上 ,对于传统进行不可靠的问题讨论与价值抉择。

第二 ,告别基于学理要求的伦理学思想史讨论的学术定位。这样 ,就可以避免在学理的僵化逻辑进路上 ,对于问题的丰富蕴涵加以撇除 ,而集中于论述者关注的或辩护、或拒斥的一个或几个价值兴奋点上面。从而对于原教旨主义基点上的思想史阐释方式 ,予以回绝 ;同时 ,对于反传统主义基点上的思想史裁量方式 ,加以扬弃。在此基础上 ,对于传统伦理、尤其是儒家伦理 ,作合乎其历史面目的理论审查。在理论逻辑思量的同时 ,对其作实践逻辑的同情性了解 ,使传统伦理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不至于割离 ,由此获得具有真实性保障的理解.

第三 ,告别那种专注于对传统、传统伦理与儒家伦理的系统描述方式。从而 ,对于传统中与现代关联紧密的问题 ,做突破性的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对于传统伦理中 ,对现代中国人的伦理思维与行为的伦理抉择发生着影响的观念与行为导向 ,进行聚焦式的审查。而这类问题 ,大致有 :传统伦理的构成状况究竟是如何的. ,传统伦理的类型特征实际是怎样的 ,中国传统伦理与西方伦理的传统与现代构成的异同如何 ,在“现代”的变迁条件下 ,传统伦理的处境怎样 ,传统伦理的现代理论境遇与实践际遇如何 ?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 ,比之于延续了近一个世纪的描述传统伦理的学术取向 ,更有利于我们进入传统的堂奥 ,并携带传统宝贵遗产 ,走进现代的大门。

第四 ,告别那种脱离现实伦理生活关联着的伦理学问题的玄虚的致思方式。就此而言&nbs

p;,就可以期望在论述传统伦理的现代处境问题时 ,从现实的伦理生活要求这个伦理学致思的最强有力的基点上 ,去考虑问题的真实性与可靠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理论性与实践性诸方面关联着问题省思的方方面面。于是 ,当代中国的道德失序与道德秩序重建要求 ,就此成为我们反省传统、传统伦理、传统儒家伦理的理论问题与实践处境的背景条件。由此 ,问题就引向了讨论传统伦理的时代感维度。这就使得当下伦理生活的问题 ,可以既在传统中寻找它的源头 ,又可以在传统中寻思它的解决之道。但是 ,在此传统绝对不构成我们思考现代的轴心。

确认了这些原则 ,则讨论传统伦理问题的问题思路就凸现出来了一者 ,确立讨论传统伦理的理论出发点。这个出发点就是传统伦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儒家伦理的结构分析问题。长期以来 ,反传统主义者将这一结构中与传统政治直接关联在一起的、令人反感的伦理中心主义加以放大 ,以此作为否定传统伦理价值的依据。而保守主义者则又将其中的、与古典社会伦理道德生活的常态相吻合的道德理想主义加以扩展 ,以此作为为传统伦理的现代转进的理论努力的根据。其实 ,分析起来 ,道德理想主义与伦理中心主义正是构成传统 (儒家 )伦理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一旦割裂 ,传统就会变成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女孩”了。只有从这两个方面同时入手 ,才能理解作为古典规范伦理体系的儒家伦理 ,缘何既可以提供一个调整社会生活的普适规范 ,又可以提供一个个人道德修养的指南原因。儒家有关于良心的论说 ,是因应于后者的论说。而儒家关于忠诚的言述 ,则是关于前者的社会伦理陈述。就此而言 ,儒家伦理绝对不可能是时下一些论者所认定的、在现代社会可以直接发挥管理功能的管理伦理学 ,而只能是古典意义上的规范伦理学.

二者 ,在确认了传统伦理的结构特征之后 ,我们需要对于传统伦理显现出自己的结构特征的外部条件加以分析了解。在比较伦理学的视野中 ,中国传统伦理与西方现代伦理的结构性差异 ,是最为显明的。之所以要对这两种伦理体系加以比较 ,不是因为一些论者认为的我们中国人近代以来形成的所谓“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思维定势。而是因为 ,这一方面是取决于传统伦理的结构背景与西方伦理的结构背景 ,正好构成一个相互对应性的参照架构从比较方法学的角度讲 ,这样最有利于说明具有差异的两者之发生差异的原因 ,以及这种差异显示出的两者各自的独特性征。另一方面 ,则是因为伦理学在其自身的延伸逻辑上 ,构成了体系化论说而又具有比较价值的伦理学传统 ,就是中国与西方的伦理学两种传统。再一方面 ,则是由于中国与西方自近代以来的文化冲突 ,构成为 1 7世纪资本主义发展以来 ,最为剧烈、而又最为具有跨文化传统研究价值的现代文化问题。传统伦理与现代伦理的冲突与对接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涌现了它丰富的理论蕴涵。这值得人们去加以追究。当然 ,这种比较是复杂以至于在冲突与融会的整个过程中也? 豢赡苋?坑枰郧逦?睦砺鄄?汀N??nbsp;,从三个视点上去加以把握是值得尝试的进路。一是中国与西方伦理传统中是否共同分享着某些理论话题。为此 ,考察最具有伦理意味、且为古典中西伦理学家都高度关注的“中庸”话题 ,在这里就变得具有特殊的意义了。二是中西伦理传统中是否具有某种深层的伦理心理的分流。在此 ,通过中西社会伦理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悔”的道德心理现象的比较分析 ,似乎可以期望对于其中的某些差异加以认知。三是中国与西方伦理传统中对于社会政治问题的伦理回答 ,是否具有引导社会向不同方向运作的理论诱导力量。就此而言, 中国古典传统的伦理与政治的直接合流 ,与西方现代传统的伦理与法理的紧密关联 ,确实给我们显示出两幅社会政治伦理画面。

三者 ,在区域化发展的伦理格局被打破以后 ,亦即在通向全球化的伦理发展格局的大背景条件下 ,我们对于伦理问题的反思 ,有了不同于各自传统自身审查传统的正当性与合理性的进路。因此 ,我们如何可以合理地确认在这种条件下 ,判定伦理道德问题正当性与合理性的方法 ,就成为我们的伦理道德审查必须确立的方法论前提。为此 ,对于我们自己传统的形成过程加以描述性分析 ,对于我们的伦理传统之表现而出的精神特质 ,对于我们的社会与相异类型社会的本质差异加以勾画 ,进而对于一般意义上的伦理学反省方法论问题加以检讨 ,就成为相互依赖的几个问题。于是 ,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问题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问题 ,中国文化特质的勾画问题 ,以及伦理思维的理论与实践前提的反思问题 ,就成为伦理学必须直面的基础性问题。

四者 ,反思传统伦理问题也好 ,检省现代道德问题也好 ,都必须围绕一个我们不得不正视的现代社会背景条件―――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以及支配性地影响这一进程的现代性问题。在这一进程中 ,中国传统伦理或儒家伦理的异变问题 ,才是可以理解的问题。否则 ,我们大可不必理会与我们的伦理生活毫无关联的其他伦理传统。现代进程与现代性的挑战 ,正是促使我们检点传统伦理的深厚实践动力。为此 ,我们需要对于现代社会之必须告别伦理中心主义的社会伦理生活格局加以确认 ,也需要对于中国人近代信念的重建问题加以回省。这样 ,五四就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并且 ,对于近代以来我们的伦理生活的规范寻求之生态环境的彻底改变 ,加以应有的强调。从而 ,确立起我们对于传统伦理反思的新型背景条件。

五者 ,基于伦理生活的双面结构 ,即它既是一个在一种伦理欲求的影响下形成的理论结构 ,又是一个在实际地调节伦理生活节奏的过程中形成的现实规范 ,因此我们需要在这两个视角对于传统伦理的现代重构加以分析了解。就中国现代的思想进程而言 ,现代伦理的重构 ,开始于明清之际的中国文化内部动力的缺损时期 ,而真正动员于晚清社会的崭新理论欲求时期。但是 ,对于现代化伦理加以有效建设的&n

bsp;,则是当代的思想家们。这种建构 ,对于思想家来说 ,乃是一个多重努力的事情。直到现在 ,它仍然在进行之中。而值得选取出来加以讨论的 ,则无非是三种类型的学者所作出的努力 :一类是自近代以来逐渐占领了理论创造主流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他们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以会通古今中外为理论追求。他们获得了不少的理论成绩。这中间 ,以近期富有成就的学者而言 ,则推冯契。另一类是以光复传统为己任的现代新儒家 ,就关注问题的广泛性 ,以及在大陆范围内发生了持续影响的学者而言 ,则冯友兰是最值得拿出来讨论的学者。再一类则是价值的关怀不是特别强烈的社会学者们的吁求。尽管这些社会学者后来在表观自己的价值关怀时 ,体现出与新儒家趋近一致的立场 ,但是 ,他们以实地调查为基础的伦理论说之值得讨论的意义 ,不受影响。这中间 ,以费孝通的言述最值得重视。

六者 ,考虑到一切伦理反省最终都要落实到我们现实的伦理生活需要上面 ,因此 ,我们当下的伦理的生活处境 ,就成为我们这种反思的落脚点或归宿点。事实上 ,自 1 978年以来我们逐渐推行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等等新型社会举措以来 ,我们的伦理生活格局已经发生了为世人所注目的变化。问题是 ,我们如何面对这种变化 ,又如何评价这种变化 ,成为我们足以引导这种变化 ,使之朝向良性的方向发展的前提条件。就此而言 ,我们既要反对伦理中心主义的道德决定论 ,又要反对完全拒斥道德理想主义的道德虚无主义 ,在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点上 ,对于我们的伦理道德重建之实践的过程加以健康的引导。于是 ,我们对于中国伦理生活之由私德型伦理变化为公德型伦理的伦理重组 ,予以积极评价 ,对于市场经济带动的道德变迁 ,予以有益的引导。对于社会开放条件下的伦理抉择方式 ,予以合理的肯定。我们既不以代价论来忽视当代中国道德重建的问题 ,也不以发展论来简单赞美这种变化 ,理性的衡量与理性的筹划我们的道德生活 ,或许可以为我们的“现代”伦理道德建设添砖加瓦。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只要对于六个方面加以关联性的重视 ,我们之期望中国现化道德生活的有序化 ,就绝对不会落空. 相关性:毕业论文,免费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模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端]

篇6:论生态存在与生态意识

论生态存在与生态意识

生态存在是生态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它有自己独特的涵义、特点和构成要素,生态存在和生态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生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学术界存在着脱离生态存在而单纯研究生态意识的倾向,必须加以批判.不是人们的生态意识决定人们的生态存在,相反地,是人们的`生态存在决定人们的生态意识,生态意识是生态存在的反映.

作 者:董云英  作者单位:韶关学院,社科部,广东,韶关,51 刊 名:韶关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OGUAN UNIVERSITY 年,卷(期):2003 24(4) 分类号:B08 关键词:生态存在   生态人口因素   生态地理环境   生态生产方式   生态意识  

篇7:论科技意识及其当代形态

论科技意识及其当代形态

科技意识是一种建立在科学技术实践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反映着科学技术实践与客观事物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实践本身的特点、程序、规律和精神气质。科技意识由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三个层次有机组成。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是科学技术活动中更为本质的'内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了新的丰富和发展,其精神内涵更加清晰和凸现。

作 者:李坚  作者单位:湖北行政学院,湖北,武汉430022 刊 名: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年,卷(期): “”(4) 分类号:C912.67 关键词:科技意识   科学知识   科学方法   科学精神  

篇8:原始意识论能成立吗

原始意识论能成立吗

读了<医学与哲学>1999年第3期孙宝良先生等创立“原始意识论”的'文章[1]后颇有异议.但由于并非是专业批评家,业务在身,无暇过问,也就想作罢算了.岂料至1999年7期,4个月里非但未见一篇批评文章,反而又见到孙先生等“原始意识论”的第二篇大作[2]又发表了.如此劲头,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无奈,笔者只得挺身而出,以免谬种流传,对作者、编者、读者造成太大的浪费.

作 者:周慕瀛  作者单位:山东肥城矿务局中心医院,山东,肥城,271608 刊 名:医学与哲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MEDICINE AND PHILOSOPHY 年,卷(期):2000 21(2) 分类号:B022 关键词: 

小学教学论文题目精选

小学线上教学论文题目

教学论文的题目

初中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幼儿园教学论文题目

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题目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题目

德育教学论文题目

英语专业教学论文题目

论中国读后感

论问题意识
《论问题意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论问题意识(共8篇)】相关文章:

公共关系毕业论文选题2023-12-14

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2023-06-25

关于拼音教学的论文题目2022-05-06

化学教学论文题目大全2022-05-25

论文选题来源2022-08-13

文秘毕业论文范文2023-10-05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2022-04-30

教学论研究的论文2022-09-16

优秀新闻论文选题2023-04-02

浅谈颜元论“恶”的来源及其意义论文2022-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