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水的散文习作:那山那水与那桥

时间:2022-10-05 07:43:5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关于山水的散文习作:那山那水与那桥(通用12篇)由网友“燃燃燃燃大燃燃”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关于山水的散文习作:那山那水与那桥,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山水的散文习作:那山那水与那桥

篇1:关于山水的散文习作:那山那水与那桥

那山那水与那桥

那山是厚重的山。

那水是柔婉的水。

那桥是憨厚的桥。

想起那山就想起家乡的父老,想起那水就涌起沉郁的乡情,想起那桥就想起淳朴的乡风。

那山自祖辈的祖辈的祖辈的时候就存在那里了。它们见证了山村的形成与衍生,见证了太多的风风雨雨沧桑变迁。但它们沉默不语。沉默让大山有了一种内敛的蕴藉。沉默也是山民们世世代代的习性。千百年来,一辈又一辈,无论世界如何变迁,我那些可爱的乡亲们就这样不事张扬地在大山的怀抱里生存,内敛、厚重,沉默出了一种性格。以一柄世代相传的柴刀向大山讨取每天的生活。大山太沉重了,把山民的脊背都给压弯,但他们不声张。坚忍是大山的品格也是山里人的品格。高兴了,轻快地走一段,伤心了,泪水往心里咽。情绪酝酿好了的时候,吆喝一声,对着群山喊了起来。“哎——!”喊山总是从此开始,喊山是山里坚强的汉子宣泄情绪的方法。

对此,大山承受着,不语。倒是缠绵在山间的水给震颤了。在山民与大山共同的雄性召唤下,从山涧中跳下来,一步一步,汇成了村里那条河。那水实在太过多愁善感了,她记住了山民的哭与笑,再存不住半点感情的含蕴。于是,投奔这大山的爱情而来,来得柔弱而婉转。清亮清亮的眸子里,多了柔情蜜意,多了那山的灵气。那水就这么缓缓地款款而行,流走在山村的中间,纯静得让每个少年都心头鹿撞。掬一捧,不知引发了多少春情与诗情,有一种让人心醉的韵致。那水就这么缠绵地陪伴了那山千年万年,真情款款。

那水的风情万种当中也真有几分灵韵。村头黄婶做的豆腐总是这么水灵水灵的,就是那水给养出来的罢。

最妙的还是挑个五月的晴天,看山看水,看山的凝重水的灵动,看山与水真情的流露。夕阳之下,那水偎在那山的怀里,那山便青得逼眼,那水就妩媚温柔得迷蒙了五月的暮色。而那桥,就在水的倒影中,装饰诗人的稿纸。

桥是石板的桥,如果下雨,就有了一种青石板上的民间诗意了。那桥的年代已经无从考证。也许,晚归的那头老牛会知晓一点?它过桥的剪影与那桥达成了一种怎样的默契呀。

那桥是座负重的桥,沧桑,隐忍,有了一种骨格。总是这样,那山怀抱着那水,山民背负着大山的沉重,而那桥,就承负着那些山民的重量。

那桥是山村人们晚间的集散地。于是,那桥便听多了人们在农闲的夏夜纳凉时不小心丢下的那些言语和议论。东家事、西家情,乡情,就在那时候弥漫了夜空。而上了年纪的老人,却不过孙子孙女的软缠硬磨,每次就在那桥上开始了讲祖辈的历史、山野的传奇以及这山村的掌故。老蒲扇下,便衍生了一段又一段有关山村的故事。那山那水那桥,那人与那山村、那古老的名字,就以这样的方式到了另一个年幼的心中扎营。

那山的丰富是我所有文字内容的百倍,那水的长度是我从家里到学校距离的两倍,那桥的亲切是我梦境中的十倍。我怎么走,也走不出那山那水与那桥的萦绕呵。

那山的品格,那水的性格,那桥的骨格,无不与山村父老以及我的乡思隐约牵连着。

那山呀,那水呀,那桥呀。那无从言说的牵挂!

篇2:那山那水散文

那山那水散文

说起我的母校——绛帐高中,我曾在那里度过了三年的学习生活,在那里度过了一段如诗的青春岁月。好几年不曾回母校了,我常在梦里梦见它,梦见那里的山,那里的水。

绛帐高中座落在因东汉鸿儒马融曾设帐讲学而闻名古今的绛帐古镇的正北约三四里的古水村里,它南临渭水,北依土山。渭水的潺湲,土山的苍莽,为这个本来占地面积不大,条件也不够好的学校平添了几多生趣,也为学生们带来了几多欢乐。

学校大门朝南敞开,出门就是一条小河,因它只是渭河的一个分支,水势较小,当地人便把它叫“渭汇渠”。平时,河中水浅,虽不清澈,但能见底;倘在汛期,河床里满满的,浩浩荡荡,颇具气势。河上有小桥一座,宽约五米许,两边有铁栏杆。桥两头各植有两棵法国梧桐,粗细相当。这几棵法国梧桐不知是何年何月何人所植,树干老粗,两人也合抱不住。树冠颇大,整个树如巨伞一般将小桥全罩在了下面。最好看的是树枝,树枝繁茂,纵横交错,有的枝柯如虬龙飞舞,有的枝梢似凤爪伸空,有的枝节象猿臂探水……真可谓千姿百态,穷形尽相。

小桥是学校的交通枢纽,当然也就是最热闹的地方了。在周内,这桥上常有小商贩摆摊卖货,其中有卖书刊的,有卖吃食的,有修皮鞋的,偶尔也有卖石膏像、卖笛、箫、二胡等管弦乐器的等等。只有这卖石膏像和乐器的地摊上人最多了。那些石膏像全是用橡胶模具灌了石膏汁倒出来的,惟妙惟肖,活泼逼真,形式多样,有维纳斯、思想者、孙悟空、观音菩萨及各种动物的.造型等。我光顾的最多的要算书摊了。书摊上有旧书,也有新书,大体分为两类:学习资料和文学书籍。我便是文学类书籍的忠实顾客。每见桥上有卖书的摊点,我必定要去光顾的。倘若挑到好书,身上只要装钱,就会毫不犹豫的将它买下;若是一时囊中羞涩,就是举债也非要将它弄到手上不可。可以说,在高中时代,我的零用钱甚至伙食费大都花在买文学读物上了,尽管我的家境并不宽裕。也就是从那时起,文学之梦在我心中开始萌生,为了实现我的文学梦,我饕餮古今中外的名著,并开始学着写诗、写散文、写小说,一直到现在。

在晚上,尤其是夏天的晚上,桥上的景色最是迷人。晚自习后,天气闷热、无心睡眠,同学们便三三两两地来到桥上纳凉。天外,明月皎皎、凉风习习。桥下,水声哗哗、波光鳞鳞。树荫里的知了吹奏着醉人的夜曲,桥栏旁的同学漫无边际地闲聊。那些羞涩的女孩们穿出平日里不敢穿的花裙三三两两的在桥上或河畔散步。毕业班的情侣们趁此良夜,在这样的晚上常常互牵了手,在河畔散步,说悄悄话,诉别离情。

学校后边是一座土山。学校一半儿建在山下,一半儿建在山腰。

这座土山可是同学们的好去处,春秋两季,去的最是频繁。常逢着假日或自由活动期间,同学们三五成群相邀登山畅游,好不快活。

春时一到,惠风和畅,草木泛青,山花烂漫。这个时节,同学们便去山上踏青。或是赏景散心,或是登高望远,或是采花扑蝶,或是拍照留影,或是放喉高歌,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想怎么疯就怎么疯,这里是属于青春少年的一片自由天地。到了秋天,山崖上的野枣就熟了。那些馋嘴的女孩儿,一个个穿戴的花花绿绿,不怕山高路陡,不嫌枣刺扎手,爬上山坡摘野枣子,将衣兜里装得鼓鼓的。有的一边摘一边吃,有的一边摘一边说笑,有的一边摘枣一边唱歌……她们如快乐的青春小鸟,歌笑婉转入云霞。我们男孩子才没有那份耐心去一颗颗地摘那小小的野枣子,我们虽然不摘,却也想一饱口福,于是,便厚着脸皮向女生讨要,倘若不给便将手直接伸向女生的口袋里去掏。枣子吃够之后,野枣大战便开始上演,男孩用枣子打女孩,女孩以枣子还击男孩,结果扔的满地都是,走路不小心能将人滑倒。土山是我的常去之处,心情高兴时去,情绪低落时也去,不分四季;一个人去,友人邀请也去,一切随我。我去山上除了游玩之外,主要是采风,寻找创作的灵感。每次从山上归来,我总会写好些东西。土山呀,它曾留下了我的脚印、欢笑、歌声、泪水……

这些年过去了,那山、那水我再没见,它们离我既远又近,似在梦里,犹在心中。

篇3:那山与那水与那情散文

那山与那水与那情散文

山是大地的脊梁,大地因为高山才更伟岸挺拔;山是乡村的父亲,靠山吃山,是人们赖依生存的地方。于我而言,山是我的亲人,我这一辈子都离不开山。我生在一个小山村,从一出生开始,就注定与山分不开。如果说,山已烙印在我的身体上,那么,那座叫“小岭”的山,就已融在我的血液里。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刻,我能感受到融化入血的那座山,跟随我的心脏跳动,沿着我的血管搏动,时而濡润全身,时而泵回心脏,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小岭脚下的小村庄叫小岭村,那是外婆的家,我从四岁半到学龄前期,都在那儿度过。母亲生下大弟,年幼的我无人照顾,被安放到外婆家。

那年,小岭山脚下那幢低矮的泥墙瓦房前,小小的我抱着父亲腿,紧抠着他裤管。当一个个手指头被生生地掰开后,看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恐生的我,哭得撕心裂肺,任由小舅小姨怎么哄,也停不住哭。那时我恨透了小岭,是它挡住了我的视线,挡住了父亲的背影。这次历时最久、声音最宏亮的哭泣,让我在小岭村得到一个绰号“特等爱哭婆”。我一边张嘴“哇哇”哭着,眼珠却一边滴溜溜地跟着外婆转。只见她一会儿去房里忙着收拾东西和扫地,一会又去厨房,时不时在路过身边时看看我。

也许是别无选择,也许是哭累了,我的声音渐渐降了下来。这时,外婆来到我身边,摸摸我的头,示意别再哭了,然后,从裤袋的角落里掏出一点东西,放到我的手心,把我的小手指弯过去,握住手心的东西。

“别哭了,先把糖糖藏起来,再到厨房去,我给你煮了荷包蛋。”外婆小声地说。

我极不情愿地抬起头,用抵触的眼光看着外婆。可是,她没有丝毫不悦,眼中充满了怜爱和慈祥,这目光如同一股暖流,滋润着我的心田。那一刻,小小的我读懂了外婆的目光,她是疼爱我的。

在那缺衣少食的年代,有糖吃,会令孩子们垂涎三尺,荷包蛋只有生日才能吃上,可那天,外婆让我全部拥有。我不知是该高兴还是不高兴,反正止住了哭。

接过外婆递给我的小碗,乳白色的汤汁,浸泡着一个金黄色的荷包蛋,几粒碧绿的葱花点缀在上面,像一粒粒玉屑,极诱眼睛,挑逗我的味蕾。可能是这色彩分散了我的注意力,也可能是阵阵清香安抚了情绪,我停止了抽泣。喝一口汤或者咬一口蛋,眼神不曾停留,东张西望打量着这陌生的地方。外婆继续忙碌,似乎我的到来,她家并没有增加一个人,没有增加她的负担。

外婆的床,靠在墙的一侧,那是我睡觉的地方。黑色的苎麻蚊帐,像一块绝缘布,屏蔽了我所有的快乐。想着远方自己家的白蚊帐和父母亲,我的心比黑蚊帐更暗。外婆轻柔地拍着我,又轻轻对我说些什么。我侧过身,背朝着外婆,佯装睡着,却在黑暗中把黑蚊帐,用食指卷了又卷,直到迷迷糊糊睡去。第二天醒来,一侧耳朵已经藏了水,枕头也有一片湿的。

外婆家门口,有一口小水溏,塘埂离家有一米宽。屋檐下的塘角边有一个废弃的石磨,麻麻点点的花岗石就像我的心事,中间有一个磨粉时喂各类粮食的洞,似乎是我离开家被掏空的心。许多时候,有一个小女孩坐在石磨上,她的两只羊角辫上扎着红绸子,一双扑闪的大眼睛失神地盯着塘水,将身影和心事全部浸入碧绿的水中,那个孩子就是我。偶尔,有小鱼浮出水面偷看我一眼,又转身摇头摆尾地走了;有时,会有几滴零星的小雨,在水面画出一个个小圈,然后再晕开散去,它也淋湿我的眼角。

外婆总会悄悄地出现在我身后,在我的脑袋上抚摸几下后,便把我牵回家。我感觉她的手很粗糙,手掌的裂缝和老茧,弄乱了我的头发,在脖子上滑过时,似乎划破了皮。

小岭那座山,是外婆劳作的地方。她不放心留我一个人坐到塘角的石磨上,便把我也带上山去。我极不情愿,磨磨唧唧在后面走着,东扯一片树叶,西扯一棵小草。外婆等了又等,终于走到那片菜地,放下箢箕,抡起锄头,忽然又放下来,从口袋拿出一个鸡蛋:“赶快趁热吃了吧。你就在这里玩,这片山岗视野开阔,没有水塘,就算你到那边石头上玩,也在外婆视线之中,安全。”

我心里带着抵触情绪,磕破蛋壳,然后一点点剥掉,狠狠地摔到那条小路上。路边黄色的小花,也捂嘴笑着,看我笑话;狗尾巴草更是吐着舌头、扮着鬼脸;山风在耳边掠过,还弄乱了我的头发。等我把最后一口咽下,就发疯似的跑到更高更远处,爬上石头,对着远处的群山大喊:“啊——啊——啊——”小岭也回答了我:“啊——啊——啊——”

外婆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得放下刚抡起的锄头,扭过头来看着我笑了。这一刻,我看到漫山遍野的花儿都笑了,笑得那样灿烂甜美,外婆的笑脸就像一朵向日葵,条条的纹路掩饰不住温暖又明亮。

拾起山间一颗颗小石子,仿佛那是心里的忧伤,我拼尽全力扔向远方。看着被石子砸中的叶子在向我点头,一种释然的感觉,让我心情轻松了许多。直到外婆锄完地时,我一直在重复着扔石子。外婆挑着箢箕,把锄头竖在箢箕中,一手扶着,另一只手牵着我走下了山。外婆的手心有细细的汗珠,温暖而滋润的手掌把我的小手包围。

那夜,我终于听清外婆柔声细语地说:“闰儿,你母亲生下你弟弟就身体不好,现在你弟没了,她承受不了,身体就更差。所以你要听话,不要坐到塘边的石磨上去,不能让你再有任何闪失。等你长大该上学时,就可以回家了。”外婆一手把我搂在怀里,蒲扇在她另一只手中,摇成催眠曲的节拍。蒲扇摇的风,舒爽得让我蜷成外婆怀里的小羊羔。

自从大弟过世,外婆更小心照顾我,她劳作时一步也不让我离开她的视线。小岭山上成了我儿时的欢乐场。蟋蟀、蚱蜢、蝈蝈,是我地面上跑的玩伴;蜻蜓、蝴蝶、甲壳虫,是我空中飞的玩伴。安静的时候,我坐在那块石头上,望着远处的天际,无论天空是低矮还是高远,永远都是被远处的大山顶着。外婆一锄一锄地挖下,就像对大山一次一次鞠躬,虔诚地、热切地不曾停歇;又像阳光下大山的倒影,永远离不开大山,永远走不出大山的怀抱。

下雨的日子,我搬出一大一小的两张椅子,放到家门口。外婆拿出做女红的小簸箕,在门口坐下,那小椅子是我的专座,挨着外婆坐下。雨点滴落在瓦片上,敲响古典音乐的旋律;簌簌地落在茅草房上,像是给主旋律的伴音;滴嗒跳入池塘,仿佛天地弹奏一曲的`混响立体音。我安静看着塘角石磨的喂米口的水从清浅到满溢;看着雨滴落在水面,散开一个个涟漪。我努力数着每一圈,数着长大的日子。

外婆的手在我的头上抚摸着,摸高了我的个头,摸长了我的头发。外婆的蒲扇每夜为我摇,摇虚了那圈竹丝包的边,用蓝色的洋布重新裹了一圈。外婆不摇蒲扇时,我把蒲扇柄朝上,手拿着蒲扇的两边左瞧右看。那是一颗爱心,就像外婆巨大的爱心手势,蓝色的纯净,安详又睿智,从不张扬。

我数着星星和萤虫,数着雪花和寒风,盼望自己快点长大。面对小岭的峰峦,我想像自己长出了翅膀,飞越到被山撑起的天边,抱回满怀的白云,为外婆做一件温暖的棉袄;我想像自己臂膀健壮,把小岭山上栽满树苗,不让外婆再一锄一锄地挖,似乎她佝偻的身影也会渐渐挺拔;我想像自己所学的文字,都是一枚枚金币,能为她换来不用手摇的蒲扇,换上不用自己纳麻线的软鞋垫。

我稍长大,离开外婆家,每天重复上学读书的日子,这并没有冲淡我对那座山的怀念。耳边某一时刻的鸟鸣,熟悉的清脆声,让我仿佛感觉它是小岭飞来的小精灵。我循声望向它,也望向远处的小岭。每个下雨的日子,外婆门口的水塘,都会出现在我心里,也有雨滴溅出的千万个涟漪。

快到放假时,我便掰指算着寒暑假的日期。放假那天,我会算着从自己家到外婆家的最短时间。那迫不及待的脚步,扬起薄薄的尘雾,是我小跑身后的一溜烟。

时间就这样在我从自己家到外婆家的穿行中溜走了,已经参加工作的我,拿到第一个月工资,到鞋店找寻心仪的鞋垫。我抚摸柔软的棉质鞋垫,想像外婆那双裹出半成品的脚,它一定能温柔以待。两双纯棉鞋垫和一台小型电风扇被收入囊中,让它们代我去陪伴外婆。

与我同去外婆家,还有男朋友陵。小岭依然青翠,水塘依然清澈,而外婆的眼神却变得混浊。她看不清陵,听到陵叫“外婆”时,眼里浊水陡涨。她一边擦试眼角,一边说请人来杀鸡煮菜。我拥着外婆,一边告诉她不必张罗,一边示意陵趁机表现自己。我捋起她耳边的头发,曾经记忆中的青丝已变苍白;我摸摸她的眼角,想抚平岁月刻下的皱纹。外婆并不配合我为她除皱,笑得更灿烂,纹更深。陵做的那顿饭,色香味俱佳,收买了外婆的胃,也收买了她的心。

“闰儿有点调皮,你要多多包容她。她除了有个性之外,其它都非常优秀。”外婆把我的手放到陵的手心,满意地将自己最疼爱的外孙女交给陵。“有你照顾闰儿,我放心。”

每逢过年过节、外婆生日,我和陵都会抽空陪外婆。

记得那年中秋节,陵一个人去看望外婆。陵回来告诉我,外婆知道我怀孕了,高兴得合不拢嘴。她养了十只鸡,说过年时就可炖给我吃。

八月二十日,小岭村一个表舅到学校找到陵,说外婆病重。陵安排自己的工作后,马上到单位陪我前往小岭。可是,等赶到时,我和外婆已是阴阳两隔。

白布覆盖下,外婆躺在已扯出草席的床上。我心痛地流泪,却不能过去(我们这里的习俗,怀孕不能看已故的亲人)。我多想扑过去再牵外婆的手,多想外婆用她那布满老茧的手,抚摸我一遍又一遍;我多想再感受一次她用蒲扇扇风的轻柔,多想她再给我两颗糖、煮一个荷包蛋……

外婆笔挺地躺在那儿,没有了痛苦、没有留恋,腰直了、腿也直了。

放在屉子里的鞋垫,外婆舍不得穿,包装都未打开。那台小型电风扇陪在外婆的枕边,可她床上总有一把蒲扇。有人问她,有电风扇怎么还要摇蒲扇?外婆说是电风扇风大,吹一阵凉了之后就关掉,还是摇蒲扇的风合适。我知道,外婆是把那台电风扇当成我,让我陪在她的枕边,每晚给我摇蒲扇。

外婆,能听得见我对您说话吗?您为什么要养鸡给我吃?怀孕不吃炖鸡,宝宝也一样长大。外婆,小鸡掉了就算了,您为什么要去捉掉到水沟的小鸡,难道您忘了自己已经七十六岁了?您一定忘了自己眼睛患白内障,已过手术期,几乎失明。失去一只小鸡,我还有外婆,可是,失去外婆,鸡于我还有何用?

外婆,您说吃“枸杞子”、“蔓京子”、“夜明砂”蒸猪肝,您的眼睛就能看得清,我已每种买了一包,准备重阳节送给您。可今天提前给您带来了,您睁开眼睛看看吧!

外婆,他们说,中秋节的第二天,您准备来看我。走过门前那口水塘,走到田埂上,阳光刺眼,您失去方向,摔倒在田埂出水口。您请邻居送您走过田埂,说河堤和马路更宽,您就能来看我。邻居不放心,依然把您送回家。外婆,您为什不提前一天跟陵一起来?您为什么不让舅舅或表弟妹他们送您来我家?您为什不捎信来让我去接您?

纵有千言万语,外婆已听不见只字片言。

出殡那天,陵陪着我,远远地、失神地望向外婆的方向。我多么想冲上去拍拍灵柩,大声呼喊安睡的外婆;多希望那几包中药蒸猪肝,能让外婆睁开眼睛看看。可是,一切都让我那么无助。

当锣鼓响起,灵柩抬起,我的心被掏空,耳边似万乐齐奏,眼前的光渐渐暗黑,晕倒在陵怀里。

我听到陵急切的呼唤,从迷糊中醒来,送殡的队伍和锣鼓声已渐远去。我朝着小岭的方向,瘫坐在地上,久久不愿起来。小岭的坡上,外婆安睡在那儿。

次年,我带着儿子来到小岭,来到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当我双膝跪在外婆的坟前,放声痛哭,哭出没看外婆最后一眼的遗憾,哭出没送外婆上山的愧疚,也哭出心中对外婆的千万遍呼唤。刚满百日的儿子不谙世事,不明白我的伤悲,用小手拍打坟堆,似乎是完成我曾经的心愿。满坡灿烂的山花,那是我思念外婆的种子,在小岭上生根发芽,陪伴着外婆。遍野碧翠的小草,是我对外婆的思念,在小岭山上葳蕤成遍,年复一年。

外婆离开我已二十三年。可是,外婆安睡的小岭山,已融化在我的血液里。外婆门前的那口小水塘,在岁月迭替中,依然清澈地映出月缺月圆、春潮涌起。

小岭的山、门口的水塘、外婆的手掌和蒲扇,我从来都不用记起。因为那山、那水和外婆一直在我心里,从未忘记……

篇4:散文那山那水那家人

散文那山那水那家人

你要不要去我老家看看,那是一个山村水秀的小山村。

同事阿峰经常对我说,要我有时间去他老家看看。阿峰是广西人,我们相识在八年以前,我们从当初陌生人到现在无话不说的好兄弟。八年的共事,让我们彼此牢记这份难得的情谊。这几年里,我和阿峰都很少回家,他经常会拿出在老家拍的一些照片给我看。

去年夏天,阿峰告诉我,他爸爸的生日,他要回去一趟,问我有没有时间和他一起回去。以前他的多次邀请总是无法成行。这次,我决定和阿峰回去,给他爸爸庆生。

经过8个小时的长途汽车颠簸,我和阿峰来到了广西桂林市龙胜县龙脊镇。这是一个被群山环抱的乡镇。一条狭窄的水泥公路在崇山峻岭中蜿蜒延伸。远远望去,山顶上云雾缭绕,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偶尔传来鸟鸣声和蛙鸣。

车沿着河边缓缓前行,在河边已过古塔边停了下来,阿峰告诉我,这是他们当地文化的象征,这座古塔是祖辈们遗留下来,距今已有好几百年历史了。我仰头一望,塔约有100米高,全是青砖砌成,分为12层。站在塔前,可以听到河水潺潺的声音,时而低沉,时而奔放。来到河边,看到河水清澈见底,一群群小鱼在自由的遨游。好一副观塔听水赏鱼图。

车继续前行,从山脚上到山顶,又下到半山中,翻过几座大山后,听到几声犬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少数民族的吊脚楼。这才知道原来大山深处还有这么美丽的人家。热情好客的主人迎出门来,用壮族人的独特迎客方式迎接我的到来。

在晚餐中,阿峰告诉我他们的民俗,客人去了,他们会特意把肉切成很大一块,蒸熟了再端桌来,这就是蒸笼肉。喝酒是自家酿的米酒。用的是盛菜的碗来喝。所有的家族成员都会敬客人的酒。边喝酒边猜拳。热情的主人无微不至的招待我,让我不知所措。

在阿峰的家里住了3天,让我见到了最美的江南田园风光,他们那里的稻田,最小的一个人通过,最大的也不足一亩,稻田里碧绿的禾苗在微风吹拂下,一道一道的绿色波浪划过。在山脚下,抬头往上看,只看到田坎,半山腰,仿佛置身绿色的海洋,登上山顶来观看梯田,看到时千层碧波叠在一起,层层都透出禾苗争相争鸣的气息。不同的角度观看有不同风景呈现在你的面前。

阿峰告诉我,他们这里的梯田是由政府统一管理,每年到了金秋十月,稻谷成熟的季节,金黄的稻谷飘香,沉甸甸的稻穗惹人醉,虽然这里的`四季有不同的风景,但是最佳赏景还是国庆节前后,稻谷要收割的那半个月。

临别时,阿峰的爸爸拉着我的手说:“我们这是大山里的人,没见过世面,招待不好,下次再来玩。”热情好客的主人和家里那只懂事的黄狗送了我们一程又一程。我和他们依依惜别。我心情沉重的说:“叔叔阿姨,其实我也大山里的农村人,我家在八十里南山脚下,也欢迎你能和阿峰去我家里玩,我在那里等着你们的到来,我带你们去欣赏中国第一牧场,南方的呼伦贝尔,湖南南山国家公园。”

篇5:那山还是那山,那水还是那水散文

那山还是那山,那水还是那水散文

七月太阳的光线总是那么的热烈,烤焦了山坳上的黄土和石头。通往外面世界的羊肠小路是那么崎岖,路旁边的荆棘杂乱从生。狗毛草也密密地布满了路边,小小的倒刺拈上行人的土布的裤脚,也爬上了邮递员挂在自行车后架上军绿色的邮包。

山脚下,矮矮的土墙边上,钝了口的锄头和沾有黑土的木犁紧紧地靠一起。小屋的男主人被划成走资派,女主人去忙着收山坡上熟透了的黄豆。小小的院子里一角,堆满了从山上割回的柴草,一把一把的高高的码平了屋檐。屋前那道弯弯小河的水,是那么的清沏,凉凉的,静静地流淌,一年年,一朝朝地流,流走了这山村人家的岁月。

这就是我乡下的家,在桂西南的一个小小的山沟里,房子是泥坯砖建成的。

70年代,父亲白天忙过生产队里活儿,傍晚在田里割回的稻草头,混上山坡上的黄泥放在那架茅草屋前。在月亮升起的时候,母亲牵着牛在泥塘里踩着,父亲拿着一个木板做成一个长方形的框框叫做砖斗的玩儿平放在泥台上,把母亲和好的泥用力地甩进木框框。圆圆的月儿照亮了父亲黝黑的额堂,也晾明了母亲的头上的发鬓。在镇上念中学的姐姐和哥哥,也趁着月色未起的时候,从上山坳那道羊肠小道摸了回来,把倒影在小河上水里月亮装进圆圆的木桶里,木桶里的月亮是那么的皎洁,姐姐和哥哥脸上大颗大颗的汗珠也格外的晶莹。长长的扁担和着他们姐弟的影子河边移到泥塘的坎上,水哗啦啦流进母亲的脚跟。

在那个物质紧缺的七十年代,象我们山村里,有幢泥砖建成的房子,那个就叫做辉煌。但这辉煌可不得了呀!这辉煌怎能和一个走资派的家庭相附呢?大队里民兵来查了,父亲的投机倒把,搞野马副业历史问题没交代清楚,在月亮没升起山坳的时候被拉走,拉到我现在都没有叫出名的地方修水利。(注:那时候我没出生)

油灯总是那么柔弱,暗暗的光线,母亲在忽暗忽明的荧火里看着堂屋黄色墙垣挂着满是黄底黑字,右角有个红得醒目的印章的奖状,那是姐姐哥哥在学校带回来的。在那个整天文争武斗的年代,挂在亲戚和舍邻们为了恭贺新居落成,而大伙儿凑得的一块多买来的镜屏下,太显眼了,影响不好。她唉叹了一口气,拨下上了锈的铁钉,一张张拿下放进床头上的旧木箱底,盖上粗旧的衣服,一夜不眠。

天上有云不下雨,眼里有泪哭不出的苦楚不是墙上的.奖状没了,而是姐姐哥哥六月底高考结束后,哥哥每天早上把打柴割草的镰刀磨得口子雪亮雪亮的,把生火煮饭的柴草备满了小小的院子。姐姐刚把小河的澄清的水装满了木桶,挑回了大大的水缸里。天天望着山坳上路过的邮递员,一次一次地希望,一次一次地失落。大山的孩子哟,寒窗十年,为的不是什么,仅仅是一张走出大山的通行证。这张通行证就是盖上某某学校公章的通知书,可这两张通行证早早就落在了大队的抽屉里,厚厚的报纸压在上面,压扁的姐姐的求学梦,也压曲了哥哥日后通往山外的路。

那个一阵风一阵雨的夏未,几道闪电,烁亮了如墨的原野。瞬间,雨也起哄,噼呖啪啦地打响房顶的瓦垄。汇聚成串,顺屋檐倾流而下,交织在随风斜泼雨帘中,哗哗的落在檐下。姐姐坐檐下,雨淋湿姐姐的眉眼,坐在山坳上的哥哥,脑门上的条条青筋久久不落,狂风刮得树梢呼呼地乱响,看不清外面的风景,让人犹豫,心慌。——娃儿,这都是命,你千不能万不能去和大队的人拚命呀,他们是官,你们是一个罪人的儿女呀,你去大队起哄,不说你也毁了,我和你姐也不能活了呀,你爸这辈子也回不来了!哥哥挣开妈妈姐姐的怀抱,没有去大队,一口气跑上屋背满是黑土石山坳上!

秋后的蓝天,翠亮透明起来。姐姐虽然有一肚子的文化,但在夏种的时候,把秧苗插得歪歪扭扭的。生产队没有合适的工作做了,就让她去学校拿着小鞭子,管着山里的小毛孩。哥哥背着父亲在海南“投机倒把,搞野马副业”的时候带回的帆布袋,抺了抺眼里与母亲分别的泪水,走上山坳那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路到镇上,和上山下乡城里的小伙子一起,步行了十来个日夜,去到始建的株柳铁路线。

风萧萧,路漫漫,几多春风与秋雨,人生又几多辛与酸?哥哥在信中说,修铁路的时候见到杉树很大大,锯下做枕木的时候,剥下的树皮比只用两三张就可以建好我们以前住的茅草房了,那山也比我们家的高多了。上午天亮好几钟头了还没有太阳,晌午过了不久,也见不着太阳了。生活尚好,一市斤大米一天的口粮,还有剩余的。信里还稍有或多或少的全国粮票。

那山还是那山,那水还是那水。小屋的妈妈的发鬓被山里的那缕风,那抺淡淡的月色晾白了。迟来的暖风吹过了山坳,也暖了妈妈泪水,热热的泪水从眼角溢下静静润进嘴唇,咸咸的,也甜甜的。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一张桂林工学院的通知书在邮递员挂在自行车后架上军绿色的邮取出,直接放在妈妈的手上。

迟来喜悦也是喜悦,但是这喜悦却耗去我哥哥这代人多少的青春?

山坳还是那个山坳,小河还是条小河,小屋依然还在,故事却已走远。

篇6:龙泉那山那水散文

龙泉那山那水散文

六月十一日天气凉爽。上午我像往常一样百无聊赖的散步,沿街“察言观色”欣赏“美食一条街”的街景,欣赏那龙泉独具特色的美食广告。无意中在食店儿门前的餐桌上发现了久违了的《龙泉开发》报。我有些兴奋。想必是才发给商家的今天的新报,由于在那餐桌放了两份,我诚恳的向店主人索要:“您的报纸能送一份给我看吗?”“拿去吧!”老板很痛快。头也没抬的答应道。我埋头一路的只顾看报了。……

那《龙泉开发》报,总是感觉常看常新。由于都一年多没在龙泉居住了,龙泉新闻是我急于关注的。更重要的是这《龙泉开发》报我不是经常能看到的,于是这街头下发给商家的报,就是我的主要途径了。我多么想天天看到啊!

到家后我阅读了《龙泉开发》十六个版面,真是令人兴奋啊!由原来的四个版面如今已经创建到了十六个版。而且栏目醒目新颖,可读性十分强。头版头条醒目的大字“汇聚车城发展惠民强大正能量”。“――我区深入开展党的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环节纪实”。……更让我兴奋的是我发现了“《龙泉微印象》6月10日上线试运营啦!今天六月十一日。我怎么如此幸运啊!能让我第一时间里就能很快的在手机里建立《龙泉微印象》平台呢?这不是一种缘分吗!我立即按报上的指令搜索到了“巧点睛・龙泉微印象”,哈!点击-“关注”!成功啦!标志清雅秀丽,非常的有龙泉特色。好!很耐看。龙泉微印象:“龙泉微印象,为您提供新闻咨询、便民信息等全方位的贴心服务,大成小事,小报大爱,用我们的正能量呵护您安逸巴适的微生活。平台建设中,敬请期待。”哈哈!我是不是太心急了啊!或者是操作失误?我又连续两次,那新朋友还有点认生吧!还是让我“敬请期待”。我看了看手机时间“6月11日下午14:01”……

我心里不安啊!我在莫名的焦急中,“下午6月11日17:44”再次的去敲响我那新朋友的门。好啊!我们终于可以敞开心扉了。很有诱惑力的几条新闻。龙泉微印象:“龙泉开卖玛莎拉蒂啦!”“龙泉最牛甜瓜九斤重!”……

《龙泉微印象》共三个栏目:龙泉印象、乐活龙泉、玩转龙泉。今后我就是她的铁杆粉丝啦!今后不管在哪我都可以里里外外、天上地下的随时随地的了解龙泉的新闻啦!

从《龙泉开发》报到《龙泉微印象》平台的建立,几年的发展不就是正能量巨大的发挥和立竿见影的体现吗?

我时常在想,咱中国人凡事总爱讲个缘分。如果说几十年前是命运将我这个北京人推到了大巴山腹地,深深的领略了大巴山的秀美和风采。那么十几年前,由大巴山腹地来到龙泉,能目睹耳闻参加成都龙泉的建设那就是一种缘分了。

我时常在想,成都的.发展,龙泉的发展,乃至整个西南的发展仰仗的是什么,难道不是仰仗那几千年的巴山蜀水,秀美山川吗?!天府之国是老天的恩惠赐予,田园之都的秀美,那山那水我们不应珍惜和呵护吗?中国梦,我的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就从爱护那山那水开始吧!每当沿着星光东路漫步在龙泉山脚下,看到青绿的山体被挖断而显露出大片红色的斑驳的土壤,感觉不仅破坏了龙泉山的整体美,更感觉那是象山的血在流淌。我的心里总是感觉一种伤痛!再看看那硕大的竖起最高的“某某山庄”的广告牌,总感觉喧宾夺主,是破坏了龙泉山的灵气,那入景入画的角亭不在入画了!……我时常在想那龙泉山应该是有龙脉的,龙脉又在哪呢?如果那一天真的动了龙脉伤了元气,真的生了气。我们又会得到些什么?!

近日我有幸又在一家药店索要了《龙泉开发》报,使我眼前一亮。头版头条:“新水厂投产甘泉润万家”“路边湿地成城市风景”。……打开电视看龙泉新闻,每天总是有几个关键词:秀美、宜居、生态、田园在耳边回响。

我珍爱、珍惜龙泉的那山那水,也许龙泉山的龙脉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脚下。

篇7:那山那水那月散文

那山那水那月散文

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值得骄傲、自豪。没有军人生涯的人很难理解当兵人的心理,当兵的岁月一生难忘啊!

读懂鸟儿的只有天空,当大地被封冻的时候,天空也僵住了;冻不住的只有翅膀。

那年在“六角精灵”的陪伴下,我张扬着青春的翅膀,飞进了吉林那山水相依、明月子时有,破晓不曾见的地方。

隆隆的列车带我们“飞”进了更深的山区。临行前听接兵的说,我们这批兵去的是大城市。可是到了梅河口市只是下去一小部分兵,没有我们的事。谁知前方路伸向何处?

日落时分,前方出现了一个很小的车站,四周尽是高山林立,附近还有一条很显眼的淙淙小河。此时,车厢里骚动起来。“这下完了,我们就要在这里驻守三年了。”“山沟当兵不如城市好啊。”战友们议论纷纷。列车果真缓缓地停下了疲惫的脚步。在参天大树与高山的映衬下,这个四等小站如绿海中的一叶扁舟。我们陆续下了车,顺着山路拾阶而上,翻过了座座山,身背行李越过道道岭,可算看到了盼望已久的军营。

走进了军营,走进了希望。

“起床了……”

随着班长威严洪亮的.喊声,我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惺忪着眼睛起床了。“抓紧整理个人的内务卫生,准备出早操。”班长继续着严厉的声调。我急忙整理内务,听着战友们都在议论着昨晚的梦。奇怪的是,90%的战友做的都是相同的梦,均在家里如何如何。其实我也做了同样的梦,正在家乡与伙伴游戏呢,游兴未尽,好梦被班长搅醒了。

家乡的此时太阳早已喷薄而出,离开地平面了,可是这里还是有些朦胧,不见一缕阳光。班长告诉我们,周围都是耸立的高山,太阳还在山的那一边,暂时羞于见面。原来这里是井底,我们就是那井里的“蛙”啊。

如火如荼的军营生活就在这里拉开了帷幕。

山谷里回荡着战友们阵阵嘹亮的歌声,还有那震山的口号。山区早晨的天空格外的湛蓝,经过了一夜寒流的洗礼,空气更加清新流畅。那个淙淙的小溪还在轻轻地歌唱着;林立的树木挂满了晶莹剔透的雾凇,那是山区的专利;因为这里的冬季历来就有“十天九下”的说法。你若站在山上俯瞰山下,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画轴就在你的手中;大自然精美的杰作一览无余,高山矗立在脚下,山高我为峰的感觉你会领略的更加深刻。

长白雪域映蓝天,山岚雾霭凇如仙。天然雕饰出佳作,夜半时分月相伴。

我们部队的条件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是比较艰苦的。但是,这里的自然环境让我改变了对山区的看法,美丽的环境取代了不愉快的心理;在这里,痛苦也成了欢乐。无论是上山砍柴,还是河边抬水,一路上总是留下赞美的歌声。

为有源头活水来。说到那条小河,其实她是松花江的支流。上游饮水,下游洗衣。不可小觑小河,她是我们部队乃至周边百姓赖以生存的唯一源泉。

还是这条小河,既能养育人,也可以葬送人。我们的九班长因为爱情的不顺,站在小河的桥上,引爆了缠腰的炸药,跳进了无辜的小河。为之惋惜的是,一条鲜活的青春生命,廿岁的美好年华就这样化为了乌有。

小河不分日夜地流淌着,它见证了岁月的蹉跎;清风吹过河面,泛起的涟漪永远诉说着这山水无言的历史。

多彩的岁月紧张有序,纪律约束着每一位军人的言行举止。我相信,没有纪律的约束就不会有自由的向往。

我们就好比大山里的月亮,山里的月亮是神秘的,而我们是平凡的。山那边的月亮是自由的;夜来的山中月,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约束着她,总是极不情愿地爬过山顶。

望月思故乡,何处觅家园。平原识月如识友,山中夜来月,谁知几时休?

那时,我只有在站岗时分才得以与月亮相见,山水相依月相伴的日子是美好难忘的。在月近山顶时,看着懒洋洋不情愿爬过山顶的月亮,盈月弄清风的时节,月亮会毫不吝惜地洒下余线,布满军营,射向山峦叠嶂。等到渐渐升至山中,山谷便是银色一片,加之皑雪的映射,为之壮观异常。营房里也是偶有余光泻床前的。

今我无论来去兮,相信,那里的明月仍依依。

山高我为峰,溪流险石滩;皎月山中明,月魂水相伴。

无论是高山、小溪,还是留恋山中皎洁的明月,都是我军人生涯中最为美妙美好的回忆。

篇8:那山那水那斜阳散文

那山那水那斜阳散文

初中毕业那年的暑假,我陪外婆去小姨家做客。那是一个已开采的很有规模的青石矿区,远远望去那山宛如一口倒扣的铁锅,从秃秃的山坡直到山顶,除了短小的青草和不知名的野花,几乎没有几棵象样的树木,山下倒有很多树木,松榆樟柏很多都叫不上名来。

当时矿区的电影院正放映《少林寺》,小姨就让两个表弟带我去看电影。斜阳西坠,人们如潮水般涌来,在电影院门前的广场上围着一群与我年纪相仿的男孩。他们大声谈论着什么武功门派,脸上流露出相互间不服的神色。一场儿时的游戏,那时看来却宛如一场真正的武林搏杀。两个表弟好事,站出来告诉他们,说我是城市来的武林高手。男孩立刻围住我问这问那,平日自负潇洒的我竟然尴尬得说不出话来,这时一个面色略黑的男孩走出来,抱拳说起个什么门派,而且还要打一套拳向我请教。男孩们立即自动闪出一片场子来,而另一边又涌来一群女孩,那些矿区的女孩们简朴中透出几缕精灵和秀气。男孩果真打出一套快拳,看样子他是学过武术的,一招一式还真有那么点意思。“好!”我叫了声好后随口把体育课上老师教的练习口诀背出来,那样子就像我在指点他的武功一样,看着他们崇拜的眼神我不禁洋洋自得。那男孩收住拳式说:“多谢大哥指点,还请大哥给兄弟打一套拳开开眼界。”正在我左右为难之际,播放电影的铃声响了,男孩女孩们立即疯拥着跑进去。

我走在人群的最后面,透过电影院的灯光,一个美丽的'长发女孩与我匆匆地对视了一眼,嫣然一笑的她先我一步走进电影院。我也急忙跑过去,在人群中寻找那一双让我心动的眼睛。两个表弟拉住我问,然后他们指给我看,我看到那女孩也在看我,随即她矫羞地低下头嘴角挂着甜甜的笑。“她叫张晓慧,是我们矿区中学的校花,怎么样?”“比你们城里的女孩漂亮吧?”两个表弟一唱一合叫我有点难堪。直到电影结束,张晓慧都没正面看我一眼,可我却感觉到她的目光一直注视着我,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却一直没有看到她,这时妈妈打电话叫我回去,我虽然不想回去却又找不到留下来的理由,次日清晨,两个表弟送我回家,就在列车将要启动时我看到了张晓慧,第三次正面对视后,我居然心中狂跳着低下头,反而是她说了第一句话。“就要回家了吗?怎么不多住几天呢?”“啊……家里打电话叫我回去,你这是刚回来吗?”我问。“是呀,矿里的电话出了故障,我去市里的邮局修一下……”她说。我们还要说什么,列车启动了,我们轻轻的挥手告别,她手里握着一叠浅绿色的信封,直到她消失在我的视野里,眼前仍是那信封浅绿的颜色。

我回到城里,心却留在了有她的矿区,在一个飘雪的清晨,我寄给她我们之间的第一封信,就在信寄出的第四天,我收到了她的回信,信封正是我们分别那天,握在她手里的那一抹浅绿。也许我们谁也没想到,就这么简单的开始了我们四年通信联系。而四年间除了当初三那次对视外,我们再也没见过面。我们通信的内容很广泛,天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谈。节假日时相互寄写满文字的贺卡,那一份温馨让少年的我回忆了好多年,十七岁的我们一同走过花季。后来小姨全家搬去了北京,张晓慧也突然不给我回信了,随后又莫名其妙地消失了,我用各种方式找了好久,可除了她留给我的信和照片,这个人仿佛彻底消失了。

参加工作后,我遇到一个后来成为我妻子的女孩,妻子同张晓慧一样有一头美丽的长发,一双明亮的眼睛。婚后我给妻子看那些照片和信,妻子哭了,随后她把照片和信锁进一个箱子里,把钥匙交给我说,过去的事属于你一个人,今后的事属于咱们俩,我不反对“她”在咱们家中,但我必须在你心里,说着她眼圈又红了。但愿张晓慧能遇到一个好男孩,也不要留下我写给她的信,希望我的祝愿像杯子里泡的新茶飘出的是清香。

篇9:那山那水那人散文

那山那水那人散文

那山

白蘑朵是白云山的乳名,不知道何时政府为了发展当地的经济,给白蘑朵起了个学名叫白云山。只记得小时候,老人们常说:“有木有雨,抬头看白蘑朵就知道,白蘑朵戴帽,下雨征兆。”

白蘑朵,位于泌阳县城东铜山乡境内,北临板桥镇,与板桥水库相依偎,南依铜山乡的铜山湖,站在白蘑朵山巅可以一山观两湖,一脚踏两水(东淮河西汉水),一镇有两座奇山,是我们泌阳县的骄傲。白蘑朵海拔983米,与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相比,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不值得一提,可它一方水土养育着一方人,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幸福地沐浴在绿色氧吧里,平均寿命高于其他地方好多倍。如果说泌阳的铜山似大气、知性、温婉的女人,那白蘑朵就是那个厚重、刚毅、坚强的男人。它们是自然界联袂生出珠联璧合的一对佳人,是承载着万物,谱写着生命的主题,孕育着春夏秋冬,延续着生命的轨迹。高耸云端的山峰是它高昂的头颅,陡如刀削的悬崖峭壁是它坚挺的脊梁,绵亘延伸的山脉是它结实的臂膀,巍峨雄壮的群山是它宽厚的胸脯,蜿蜒起伏的山丘是它行走天下的大脚。它的质朴厚重、雄浑洒脱与铜山的俊秀婀娜、端庄娴雅相得益彰,恰似一对恋人执手相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山,或巍峨、或挺拔,或连绵起伏或横无际涯;或雄伟、或险要、或幽深、或峻峭,或隽秀,但都没有白蘑朵质朴厚重让人震撼,就像现在的钢筋水泥墙里面突然冒出一块长满绿色的草地,让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奋。

那山,历经自然界中的.一切磨难,沉默在狂风暴雨中,忍受着恶意破坏表面的植被,忍受裸露在烈日曝晒中,哪怕会在风吹日晒中风化倒塌,毅然挺胸昂立着。

风雨的侵蚀可以摧残它坚强的躯体,但不能辱没它不屈的山魂!

那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那水

白蘑朵山脚下流淌着千年不断的溪水,清澈见底。都说“人清则不察,水清则无鱼,”可是那水就是不一样,那弯弯的河水下面就生长着鱼和蟹,深秋了,由于干旱,溪水细瘦了腰身,就像山里女儿,凝目溢泪等待心上人。女人如水,这回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她的魅力,绵绵流淌的小溪柔情蜜意,停留在低洼处那潭如清洌朝露的一弘清泉蓄满了对山的深情厚谊;它围绕在山的身边流淌,是对山的依赖与敬仰,失去了水的高山会变成岩石嶙峋、生气全无的荒岭,没有了山的依傍之水将变成水天一色、肆意流淌的汪洋。水,能顺势而行,能容纳污垢,洁净万物,随形而变,又不失本色,遇山绕行,遇水融合,遇物滋润,它总能找到自己的平衡点留存在世界上,给人以生活的智慧,启迪人们与万物和平共处是自然法则。“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对人生的诠释,也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

那人

白云深处有人家。

在五棵松处,我真正目睹了生活在高山上白云深处的人家,他们过着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生活,常常给上山朝拜的游人提供一些茶水等服务。山里人厚道实在,当你路过他们家门口时,他们绝对不像城里人那样漠然地“嘭、哐”地把门关上,住在对面老死不相往来谁也不认识谁,他们会热情地招呼你“渴不?吃了饭木?”更会急忙地给远道的客人搬个小板凳让你歇歇脚,喘口气,让你真实的感受到山里人的质朴与善良,纯真与厚道。

那里种植有辣椒、西红柿、萝卜,小葱等农家小菜。山下的萝卜早已经上市,西红柿、辣椒罢圆了,可是山上的却还是郁郁葱葱,与主人讨要一些西红柿与萝卜,吃在嘴里香在心里。西红柿绵甜,大白萝卜竟然吃出了像龙在江湖大哥写的《生吃罗卜》的多种滋味,他写道:“产自于北方的青萝卜,上部为青,底部为白,青多白少,是萝卜中的半老徐娘,没有了少女的青涩,还留恋少女的纯洁。这种萝卜适宜生吃,有味道,若经过霜打更好,是最好的下酒菜。”(摘自龙在江湖大哥文)。那天中午成为我们的下酒菜,是别块的那种,个中滋味,只有食客慢慢地细品。

半山腰的其他人家由于景区开发,都下山到景区搞服务去了,景区的开发尽管破坏了白蘑朵原有的原始生态,但也给山里人带来了实惠,祖祖辈辈的种地人成为当年梦寐以求的城里人,有了较为轻松的工作,给景区看大门、打扫景区卫生、开食堂,为游人提供食宿等,过上了幸福富足的日子。只有白云深处的那家人家,依然坚守着那块贫瘠的土地让我牵挂。

篇10:那山那水那人家散文

一直以来,就喜欢山水,喜欢鸟鸣,喜欢自然界的一切景物。常常在想,等我们老了,一起隐居山林,山水环绕,鸡鸭犬吠,听鸟语,闻花香。

清晨时候,陪你看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露珠,被青翠的绿叶摇起,听一声声脆脆的鸟语唤醒天空之城里每一朵云。斜阳向晚时候,陪你看一道道残霞落水中,看鸡鸭归笼,聆听每一片叶子与树互道:晚安。

在生命的繁华之后,依旧陪你赏庭前花开花落,感知生命里的细水流长。

想必最美的时光,莫过于懂得人生的密钥,陪着另一半,享受生活的繁华和落幕。一个人若热爱生活,那么在他眼中的每一处寻常风景,都是美丽的瑰宝。生活之美,处处皆是,需要的是我们那双能够在冗杂尘世,发现美的眼睛,继而洞穿一切自然之大美。

心若被尘世繁华蒙蔽,为利欲熏心受困,那么再美的事物,在你眼里也就是寻常罢了!我喜欢生活是云淡风清的,喜欢日子是平凡又不缺憾诗意的'。深入自然,返璞归真,卸掉曾经的光环,脱去辉煌的外衣,让灵魂沐浴山水间,洗濯磨淬,心静明朗,淡然美好。

只愿今生陪你相携到老,几亩田园,白墙红砖绿瓦,门前花和树,疏影横斜水清浅,屋后青山蜿蜒,小路曲折卧芳草,傍山依水,田园人家。依着柴扉,听风、听水、听自然赋予的那些天籁之音。攒眉间一泓清泉,踏一行青苔,任由目光深处云卷云舒。

这并非只是一个梦,我想它一定是真实存在的。他说等我们老了,就一起回到静谧安详的村庄,与自然相伴,云烟与水相恋,而我与你相依,即使杖藜蹒跚,牙齿脱落,精神一定不能老去。请允许我牵起你的手,看一朵朵花开,看一树垂柳丝丝落落,一个灵魂缠绵着另一颗灵魂。

忘却忧,不再多愁善感,依着你手心的温暖,拨弄丝竹阵阵,为你吟唱,为你舞一曲红袖添香,为你青丝轻绾,今生只为你沉醉,为你填满柔情,让似海的深情缱绻在今生今世,我不知道来生是否还能遇见?那么就把今生的爱,典藏在我们相伴的每一个微笑的日子吧!

若我们老了,只愿意陪你,出门望绿林,疏离曲径通田家,陪你看青青园中葵,看晨露日晞、钓鱼、种花、种菜、悠闲而自在。房屋、花草、白云、蓝天都在这山水之中,山水如画,你我皆在画中。

篇11:那山,那水作文

云雾飘渺,如临仙境,是庐山的代名词。

庐山,山里有水,水中有山。每个地方所见的美景截然不同。

驱车至半山腰,下车攀山,放眼望去,群山起伏,巍峨陡峭。远处,大小山峰遥相呼应,连成一条优美的线条,宛如一条蜿蜒的神龙,伏于地表之上,山势之大,气势之壮。

慢慢地前行至仙人塔,又会看到另外一番景。云雾弥漫四周,空气送来了泥土的芬芳。远处的鄱阳湖若隐若现,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妙龄少女向你热情的招手。

很快,到了三叠泉,它可是个气势恢宏的瀑布,垂直于高高的山崖上。瀑布下垂时由一道分为三道,三叠泉的名字就是由此得来的。

俗话说的好,最好的风景总是在山顶,这是对勇敢攀登的人的奖赏,庐山的顶峰——五老峰的风景,就令人赞叹不已,站在山顶,可一眼收尽山下所有的景色,夕阳西下,瀑布被染的金红,山下的怪石则似一群群顽皮的孩童,簇拥着高大威武的巨人。给人一种释怀的感觉,还真是美不胜收啊!云雾笼罩着山腰,像为庐山加了一层金黄的光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代的苏轼可谓是将庐山的美诠释到了极致。

篇12:那山,那水作文

我乘车来到了浙江金华。在环山公路旁的小村庄停了下来,下车步行,询问一条上山的路。

这里是浙江的一个野山。泰山太尊了;黄山太贵了;桂林太俊了。它们虽美,却太过“家化”。没有大自然的原始,没有大自然的清新。

在布满杂草、树枝的地上,生态之美随处可见。虎纹蝶随意地飞着,全然没有都市公园的那般拘束。那炫目的翅膀扑棱着,好奇地打量着我。唉?那不是田鼠吗?它们不知道在忙啥,那两条小细腿扑棱得贼快。看到我这个庞然大物,竟都减慢了速度,唧唧的不知在讨论些什么。我一下抓住它们,竟也不惧,正唧唧地问我来自何方哩!

“哗——”前方出现了水声,我立即奔过去,捧起一把就咕嘟嘟地喝了下去,竟跟矿泉水的味道一样,带着一丝甘甜。我啥都不想,脱掉鞋子,卷起裤子就挑了下去。滑滑的鹅卵石被脚踩着,竟有别样的舒适。我在凸起的大石头上蹦来蹦去,一会儿摸鱼,一会儿抓虾,尽管到头来只是一场空,但还是乐在其中。

上了岸,挑了一根较长的树枝,这儿敲敲,那儿打打。捅一捅蛛网,看看蜘蛛那惊慌失措的模样;戳一戳蚁穴,瞧一瞧蚂蚁落荒而逃的样子。我奔向山顶,俯瞰着大地,大吼道:“野的感觉真好啊!”

那片天堂那湾水初中作文700字

山非山,水非水优美散文

那片天堂那湾水初中作文

乡愁悠悠作文600字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优美散文

乌镇石佛寺导游词

东坡故里眉山水散文

思乡优秀作文500字

思乡500字作文

湘鄂行之天堂张家界散文

关于山水的散文习作:那山那水与那桥
《关于山水的散文习作:那山那水与那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关于山水的散文习作:那山那水与那桥(通用12篇)】相关文章:

心与山水的距离散文2023-05-14

沙坡头,忆王维散文2022-05-05

学生考研祝福语2022-05-06

山水人生散文2022-08-25

青花殇散文2022-12-09

琴瑟江南烟云雨季散文2022-12-03

我和爷爷的合影情感散文欣赏2022-08-14

济南的冬天读后感2024-01-04

读山经典散文2022-11-02

初一济南的冬天读后感作文202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