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经典散文(精选11篇)由网友“林大壮”投稿提供,下面给大家分享读山经典散文,欢迎阅读!
篇1:读山经典散文
读山经典散文
山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浩如烟海,犹如一幅巨卷展开在天地间,千年苔藓、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峥嵘巉岩就是它千年不变的文字,它没有尾页、没有句号,唯有时间能更换它的容貌与色彩。
儿时读山,山是吟唱的蛐蛐、跳跃的蚂蚱,是星光下摇曳的凤尾花;少年读山,山是父亲锄头下裸露的黄土、是一望无际的高粱地和金灿灿的麦田;长大了读山,山是游子望不断的乡愁、是白发苍苍的母亲唤儿归乡的期盼;如今读山,山是一幅波澜壮阔的风云画、是一位坐看人间数千年的智者,任随沧海横流、风云雷电,弹指一挥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山之美,就是自然美,嶙峋峥嵘的巉岩,是它的粗犷豪放;刀削斧劈的峻岭,是它的壮美秀丽;潺潺流淌的溪水,是它对万物众生的倾诉,还有它头上飘荡的白云、喷薄的日出,是它对天地轮回执着的守候。
我喜爱登山,但不能说我就懂山,去年4月,我在三天之内连登武当、华山两座大山,回望之际,不免沾沾自喜。现在想来,颇感自己的平庸和肤浅,大山以磅礴宽阔的胸怀接受了我的胆识和勇气,却以森严的沉默嘲笑着我无知的表现欲。人类是大自然之子,自开天辟地以来,山川、森林、河流、日月星辰就点缀着我们的蓝色家园,地球,默默关注万物的自生自灭,为我们的生长吐故纳新,而我们却总爱以征服者自居,那种山高人为峰的嚎叫是人类最为无知的狂妄,大山的'每一次抖动、每一声叹气、甚至眼皮一眨,都将是我们人类无法阻止的灾难。
用一颗慧心去读山,大读世事的兴衰变迁、小读人世的悲欢离合、微读每一片落叶、每一条溪流、花香鸟语。
去年8月,我站在秦岭山下,仰望莽莽苍苍的秦岭山脉,肃然起敬,这座中国版块上的南北分界岭,被地理学家称为‘没有秦岭,中国就不是完整的中国’的大山,险峻巍峨,气象万千。时值8月,山下流火,山上却风雪交加、冰雹如豆,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的千变万化,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明百姓,它都一视同仁。当年刘项之争,正是这座大山阻止了项羽进军、庇护了刘邦政权,从而诞生了大汉王朝;诸葛亮几次北伐,面对秦岭,束手无策,尽管文人添油加醋的妖化诸葛亮,但大山有灵,它欣赏智者、蔑视愚夫,魏延数次请兵,翻越秦岭,突袭长安,而诸葛亮面对绵延横亘的大山却无勇者之霸气,魏国正是越过秦岭,一举灭蜀。大山终将政权交给了勇者、智者,同时也给世人一个启迪:一个人一生不能完成的事业,应交于后人去完成,切莫急于求成。
山无语,山是沉默的,它的沉默孕育在它吞云吐雾的博大胸怀中,历经苍海沧田、沐浴风云雷电,见惯人类无休无止的血雨腥风,犹如一位饱经世事的老者,冷眼看着人间的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然后嘲笑一声,拂袖而去......银河耿耿,时空转换,千百年来,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无不将自己的神权、信仰和学术依附于每一座大山,中华始祖轩辕问道峨眉,问出了顺其自然的治国之方;秦始皇泰山封禅,开创了君权神授、皇权附山的先河;李世民武当求雨,奠定了道教为中国国教的基础;明朝政权的几番交迭无不以大山之名取得合法的统治性。孔子读山,读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人生感悟;荀子读山,读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千古警言;老子读山,为中华民族读出了一部旷世之著《道德经》,而今无数形形色色的登山者们读山,读出的是平庸、狂妄和膨胀的表现欲....
如果哪一天,我脚下踩着的不再是厚实的泥土,而是易拉罐、纸屑、垃圾,我看见的不是鲜红的朝阳,而是一场表演式的狂欢,我将孤独,山懂我....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篇2:读赤山-游记散文
读赤山-游记散文
“曲城南下有丹山,掩映平湖杳莫攀”。赤山位于句容的西南,有山无脉,孤山一座,山高不过230米,离市区只有十多公里。它是秦淮的源头之一,涓涓细流源源不断,孕育出“桨声灯影”的十里秦淮。从城里望去,山顶较平,两边缓缓张开,呈等腰梯形状。立冬节气将至,几个户外人抓紧秋日的好时光,相约登山。早几年已修好的盘山公路,可以直达山顶。而我们则绕到山的南面,从野道上去。到了此处,立刻被眼前的情景所震撼。只见山的书页已翻开,裸露出的胸膛像一堵墙,有数十米之高,呈红褐色,在秋阳的照射下,越发鲜亮,水浸润之处颜色更深,像一幅浓艳的彩页。目光越过红土层,顶峰突兀,直指晴空。山脚下蒹葭苍苍,野菊花怒放,荻花摇曳,簇拥着山,只感到火一般的气息滚滚袭来,使人心潮澎湃。可以想象,在1400万年前的某一天,突然火山喷发,岩浆堆积,大地隆起,那鲜红色在流淌。赤山真是山如其名啊!
户外人勇于挑战,我们决定在此处“翻阅”。沿着雨水冲刷后留下的沟槽,手脚并用,相互协助,斜插爬行,终于越过了危险地段。然后,绕过红土峭壁的上方,向山顶方向进发。树林里,不时地见到火山石,上面有密密麻麻的小孔,奇形怪状,大小不一,如句点,记录着远古的故事。山腰处有成片的芦苇,芦苇一般生长在岸边或潮湿处,而此处竟有,说明山泉充沛。芦花开始枯萎,但还是惊艳着秋天。
我们寻着野道的印迹,一行行阅读,过了一段陡峭的山坡后,来到了盘山公路。只见壁立千仞,鬼斧神工,大有倾覆之势。各种灌木在岩缝中生长,青苔附着岩石,足见生命力的强大。拐向步道向山顶前行,青石小径在山里延伸,十分清幽。霜降已过,山林清瘦,漫步在风吹叶动的林间,满眼斑斓的叶和红红的果,感觉就像远离了尘世。喧嚣的世间时常需要安静,哪怕是片刻,也能平复一下杂乱的思绪,也许这条小道就是心灵的驿站。
拾级而上,再翻开一页又是另外的景致。一片竹海,几乎全是新竹,青翠挺拔,粗壮勃发。秋阳穿过竹林落在枯叶上,留下斑驳陆离的印痕,深深浅浅,疏疏密密,浓浓淡淡。
到了山顶,往左是一片茶园,开着白花,娇小淡雅。几只石凳可以小憩,品几口这里茶茗,想必一定清香甘醇,颐养身心,也能溢出一份禅意吧?漫山遍野的狗尾草,在风的吹拂下,俏皮地摇摆着小尾巴,煞是可爱。几只鸟在蓝天上飞翔,不知是候鸟寻找到了栖息的那片林,还是我们惊扰了它们。极目远眺,沟渠纵横,泛着金光。“秦淮第一闸”——宏伟的赤山闸、南京防汛的屏障就在山脚下。在今年夏季的特大洪水中,为缓解南京的抗洪压力,赤山闸果断关闭闸门,并破堤泄洪,淹没了万余亩良田和鱼塘,为抗洪做出了牺牲。赤山铭记了句容人民的无私奉献。
往右是两排房子呈垂直状,青石砖墙,看上去也不久远,倒是那几颗银杏树有点年代,枝桠参天,满树金黄,随风飘落,仿佛在倾诉那悠悠往事。这里曾是天云寺,后遭损毁。史料记载,赤山周边共有5座寺庙,古时香火兴旺,盛极一时。后因年久失修,或毁于火灾,或饱受战乱,均不见踪影。解放以后建有部队营房、碉堡、停机坪等,山腰处也有多处防空洞,现已被封堵。
位于停机坪处的碉堡是最大的一座,高约4米,面积约有20平方米,有4个射击孔。我们在其他游人的.协助下,我们成功地登上了碉堡。山下的景色尽收眼底,一望无际的平地铺满了金黄色,阡陌纵横,块块稻田如棋格状,条条道路交错,河塘点缀其间,错落有致的村庄掩映其中,一幅田园秋景画展现在眼前。
我们依依不舍地下了碉堡,从西面下山。有些地方只有走下去,才知道风景有多美。齐腰高的茅草葳蕤,春夏它为这片山带来了葱绿,现正用枯黄妆点这山色,不久将趴下身子,静静等候冬雪的到来,让山峦披上银装。
来到主峰旁的小山包,此处被形象地称为赤山的“耳朵”,像书的一幅插页。这里既可欣赏山下的田园风光,又可回望主峰。只见红黄的叶色在山林中尽情渲染,简直有点肆无忌惮。盘山公路,像一条巨蟒,缠绕山际,气势不凡;又如两条丝带,系于腰间,妩媚动人。
从另一条野道下了山。丰美的水草已开始泛黄,潺潺的溪水下,是沉淀的细细红土。“落华过雨湖水红,湖上涌出胭脂峰”。这是古人描绘的美景。而今,水土得以保护,我们已看不到、也不愿看到此景。
赤山只是单册,但文化底蕴厚重,需细品慢嚼。如句吴古国的先民们在赤山祭祀,范蠡常登赤山遥望家乡,秦始皇东游至赤山,三国孙策筑赤山垒,李白游历赤山,新四军在赤山脚下英勇杀敌……我只是粗略地读了一小部分。而今,赤山正记录当代人建设美好家园的场景,演绎多姿多彩的故事,续写一页又一页的精彩。赤山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
篇3:读山品水散文
读山品水散文
读山品水
山水之美,古今皆谈,然而谈得最多的,还是山的灵性和水的神韵。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仁爱之心;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这就是山水可以陶冶情操的根本原因。人们通过读山品水,可以领悟到世事的`兴衰变迁,人生的喜怒哀乐,寻觅到自己精神家园的相通之处,故历代文人墨客无不徜徉于名山大川以寻求灵感。登高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水,吐纳珠玉之声,卷舒风云之色,仪态万状,咫尺千里。
读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各有各的读法。远读其苍茫,近读其清幽,精读其豪放,细读其深沉,读青、读绿、读和谐、读静谧……视角不同,意境也不同。“不登高山,不知平地”是一种发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是又一种发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一种境界;“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是又一种境界。“咬定青山不放松”是一种坚守;“砥柱触天立中流”是另一种坚守。“五千仞岳上摩天”是一种豪壮;“夕阳山外山”,是又一种豪壮。不要以为山是凝固的,山是岿然的活物。
品水,由于各人的气质不同、心境不同,也各有各的品味。在文人眼里,水是温柔的,也是富有诗意的。因此他们常常把柔情蜜意的水与悠悠无尽的爱联系起来。水之悠长,好像爱情之天长地久;水之曲折,犹如爱情之好事多磨;水之深广,仿^***爱情的深沉广远;水之波动,似若爱情的起伏波澜。在哲人眼里,水是运动的,悟出的是人生的哲理。孔子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感叹的是人生之有限而宇宙之无穷。
孟子说:“民归之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比喻民心似流水,谁也无法抵挡。荀子对政权与人民的关系,给后人留下了发人深省的警句:“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老子既说“天下莫柔弱于水”,又看到了水“莫能御之”的力量。
云山苍苍,江水茫茫,读山品水,意味深长。
篇4:山啊山散文
山啊山散文
地球上大概山是最高最大的了。我曾经在一座大山的半腰感受过大山带给我的惊恐,那决不是用雄伟二字能够概括的。它像一只巨大的怪兽横卧在大地上,伟岸而又霸道,连绵无际。那一刻我只感到这世界除了大山,什么都不存在。它太高太大了,看不见潺潺的流水,也没有烂漫的山花点缀,或是习习小风相吹,它伟岸的身躯苍翠而又苍茫,线条毫无媚俗的自然伸展,有一种随心所欲遮天蔽日的霸气,形成逼人的气势。宽大的身躯不时发出低沉的嚎声,仿佛亿万年前造物时的余痛仍在心里徘徊,带给人一种惊栗。移目处,夕阳朗照,群山绵延,把城乡隔绝得毫无踪影。惊骇使我来不及体验,逃似的循山而下。
在山脚,看见远处的.村庄和近处的农田,我才惊魂甫定。回望大山,泰然自若,神色庄重,在夕阳的余辉里显得神秘而又宽厚。夜宿小村,一种从未有的静谧使我进一步体会到了山的神秘。小村只有几户人家,主人是一对中年夫妇和一个十来岁的男孩,不善谈吐,却十分好客。房屋是木质结构,垒以土砖,是年代久远的老房,却有一种温馨的感觉。周围的田舍、小溪、树木,都有一种大山的自然的形态,很少人力的痕迹。仿佛这里除了木质的东西和大地的本色,少有现代五花八门的杂物,唯一让我感觉时代的是发着弱光的电灯。也许大山的缘故,这里天黑得很早,昏黄的暮色里,早早地静寂了,除了一种原始的自然之音外,没有一点多余的杂音,让人如处世外。这是一个有着新月的夜晚,因为大山的缘故,只能看到半个天空。大山像一面巨大的屏障,黑黝黝地占了天空的另一半,却使这里感觉到十分温暖和安全,仿佛大山有着天然的庇护,风吹雨打都变得十分轻柔。夜深时更加地寂静,仿如无人,从山的方向不时传来一种神秘的声音,好像一种巨大的被压迫的能量在缓慢的释放,初时确实让人惊吓,有如巨兽低低的怒吼,但它终究只是一种自诉似的哀叹,总隔着一段距离让人感到最后的安全。
天亮离去时,我再一次回望那曾让我感到过害怕而又安全的大山,在晨曦中安详从容,昂首挺胸显得生机勃勃。山脚下的一片片田园滋润肥沃,露出的大地少有嶙峋的怪石,土壤光洁鲜亮,黄中带黑,一条小溪从山边逶迤而来,在田园间穿行,站立的树木自有一种傲而不踞的气势。这一切都在大山蔽障下显得偏僻而又如画。如果不是在山的半腰曾感受过的山的威力,我定会认为这不失为世外桃园了。
很多年过去了,可奇怪的是我常常会想起那山,这次经历使我对山有了深刻的印像原来让大多数人津津乐道的山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多是怪石奇峰,流水潺潺,让好奇的人们满足一下不谙平淡的心眼,而真正的山是要用心去体会的,它满足的决不是好奇。
篇5:读懂了山,便读懂了父亲散文
在记忆的深处,农村的日子是呆板而平淡的,农民的生活是艰苦的、劳累的。清晨,在父亲一声如响雷的吆喝声里,迎着黎明,沾着露珠,赶着牛羊走向山坡,走出一道希望的风景。中午,大捆的柴火沉甸甸压在父亲的肩头,被汗水浸透的衣衫上留下一大块一大块的盐霜,在烈日当头的庄稼地里,仿佛一张纯朴的笑脸。黄昏,父亲的锄头磕起星星,月亮就带来了暮色,满身泥尘的父亲才踏着黄昏的脚步,和着夜鸟归林的颤音,扛着那张弯钩犁铧走回村庄。在昏暗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把一天的辛苦与疲劳溶进欢声笑语中,走进沉寂的梦…… 日子的辗转间,父亲的脸上被岁月的河流冲成一道道如沟如壑的皱纹,任山风入梦,任喜雨润怀,任年华在岁月中一天天老去,父亲依然,父爱依然。
篇6:读懂了山,便读懂了父亲散文
岁月悠悠,往事如烟。成年后的我更是由于工作,一年很少回家,在每次难得团聚的时候,父亲总要拿出平时舍不得喝的酒,给我倒上一点,自己倒上满满一杯,父子俩就坐在一起天高地阔的吃起来,一起把生活的百般滋味溶进酒中,几杯下肚,父亲的脸上泛起红光,在苍白的头发下,佝偻的身影显得硬朗起来,话语中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叮咛与嘱咐…… 此时,我发现他慈爱的目光中满含着泪花,那平日沉默少语的面容下一颗为儿女牵肠挂肚的心。终于明白:山的愿望是容易满足的,当一年一度的春风抹绿了整座大山,山会因此而昂扬一个季节。父亲的愿望也是容易满足的.,一年又一年的劳作,见证着父亲的满足。因为那一颗颗晶莹的汗珠,折射出他的辛勤,也折射出山里人的幸福。父亲与山就是这般的质朴。
篇7:读懂了山,便读懂了父亲散文
我的父辈是山里人,我是山民的孩子,大山养育了我, 那一片片贫瘠的土地上,夕阳西下,一个个被余辉拉长的身影,那便是父辈们生活的剪影。
离家在外的日子常常想起遥远的蔚蓝天宇下, 宁静而古老的村庄,在四周满是青山的怀抱里,如同襁褓中的婴儿。小村屋顶的袅袅炊烟和牛背上牧童的悠悠笛声,山村被衬托得更加娴静。小时候常坐在父亲的肩头走在那坎坷的乡间小路上,一边放牛学笛一边聆听动人的故事。此时的父亲如家乡的山一样伟岸高大。
在梦想的摇篮里,我做的最多的便是山的梦,常常想象着翻过那一座座高山外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当我蹒跚学步,磕磕绊绊地摔倒在大山下的小路上时,是父亲那强有力的臂膀和关切的眼神,让我一次一次从跌倒中爬起来。父亲那硬硬的胡须扎得我痒痒的,那时我会好奇地依偎在父亲的怀里:爹,山的那边是什么? “是天空”天空下的呢?“还是山”大吗?你能带我去看看吗?“大呀,长大后,自己去看看吧。”于是我把两只手卷起来,捂住嘴,学着父亲粗犷雄浑的声音向着长满青草绿树的大山喊起来“ 大山,你的外面是什么?”大山不语,山谷里传来我的回音……
篇8:读懂了山,便读懂了父亲散文
日月如梭。童年在父亲的甘露滋润下遥遥远逝。羽翼渐丰的我长大了,终于有机会走出大山,到外面去寻找更广阔的天空。 父亲便以他山一般饱满的希望和宽容支撑着我。送我走的那天,父亲用满是老茧的手紧攥着我的手说:“孩子,去吧,别操心,家里有我。好好学习,为家乡人争气,为山里人争光……”翻过了一道道山,父亲把我送出了山的怀抱,当我向父亲挥手辞别时,此时父亲高大的身躯竟颤颤巍巍起来,那深邃的目光变成父亲给我的永久的期待……背影远去,山梁上如雕像般久久不愿离去的身躯正如同那山梁一样雄伟高大,悄悄转过身,不禁潸然泪下。
篇9:读懂了山,便读懂了父亲散文
天终于黑了。静寂下来的夜空中会传来鸟儿的鸣叫,还有山间树林呼啸的风声,带来了山的气息。那是家乡秦岭山的气息,那是父亲的气息。在这气息里折射出父亲的大辈子艰辛,大辈子的山里的幸福……
我从山里走来,是山给我支起一副生命的骨架,是父亲造就我一种性格的灵性。我怀念山那宽厚的臂膀,怀念山那结实的身躯,怀念在山里辛勤劳作的父亲,父亲固守着那块土地,耕耘着日月,浇灌着生活,山成就了父亲全部的精神家园,铸就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山,便是读父亲的目光,读父亲的气质,读父亲的博爱,读父亲的希冀……
篇10:读山作文
读山作文
巍巍的大山,撑起万里湛湛青天。
阅读大山的坚韧、伟岸、静默,使我更清楚地认识了我亲爱的爸爸。
爸爸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电工。他的工作简单、枯燥、辛苦、危险。
一根十几米高、数百斤重的水泥杆,靠半机械化半手工作业的方式,笔直地立在美丽的黑土地上,纵向一看,像一排威武的战士整齐地肃立在那里,多么漂亮、多么壮观。几乎就挺立在神奇土地上的一排惊人的感叹号,但是,又有几个人能知道电工们付出了怎样的辛苦和艰辛呢?
最艰苦的要算秋冬季节的野外作业。双脚套在两个简单的攀登环上,双手要紧紧的抓住冰冷刺骨的水泥杆。室外气温在三十度以下,手套如果过厚,必然抓不紧,危险也就越大;如果过薄,双手就会被冰得针扎猫咬一样的疼。好不容易攀到顶端,急忙系好安全带,细心而麻利地抓紧作业。很多时候,风这个多事的魔鬼是不会闲着的,它们会用自己的尖牙利爪在爸爸所有裸露的皮肤上留下痕迹。雪花有时候也会来捣乱,它们用六角形的`手帕,贴满爸爸的脸颊,这个时候的雪蝴蝶在电工们眼里可没有丝毫诗情画意。
年节都是合家欢乐的时候,但电工们却要值班,我和母亲没有丝毫抱怨,因为我知道,爸爸是在给千家万户守卫着光明,所以,每个除夕吃年夜饭之前,我都要给爸爸打一个拜年的电话。
爸爸就是我心中那座最可以依靠的大山,大山他承载着家庭社会的责任。我现在就是大山肩膀上一棵健壮的小树苗。
阅读大山这本大书,我成了书中生动的一笔。
篇11:读山(诗歌)
读山(诗歌)
入山,从石头里读取灵性
红尘渐次从脑波中删除
万物回到山中
石头守候光,花草守候露
树木守候展翅高飞的雄鹰
我的呼吸与每一片叶子列队
和一眼上善之泉,谱一首安魂曲
合唱一座山的'精魂
一朵空谷幽兰,惹的心动
在山中,我比它渺小
亦无名
★ 配乐散文朗诵
★ 黄河颂朗诵配乐
★ 朗诵配乐
【读山经典散文(精选11篇)】相关文章:
朗诵 醉翁亭记 配乐诗2023-09-17
配乐朗诵背景音乐2024-01-17
读悟结合品称赞语文论文2022-06-14
有些事女孩应该早知道-随笔散文2023-09-10
读经典美文反思2023-10-23
以书为题的作文2023-03-18
父爱如山的现代诗歌2024-01-24
生活随笔:找个角落放下不安2023-08-17
高三作文:父爱如山2022-12-31
纤纤素手暗香盈袖的抒情散文2023-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