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法之“四角教学法”(通用14篇)由网友“鹤顶红品鉴师”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提问法之“四角教学法”,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提问法之“四角教学法”
提问法之“四角教学法”
高中学习任务重,科目多,不可能把大部分任务留到课外,因此,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成为提高教学成绩的重要途径。由于九中的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习惯较差,不要说课外学习,就是连课堂上都需要老师的监督,那么,怎样有效的督促学习学习呢?我认为“四角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之一。
“ 四角教学法”是针对提问教学法提出的'。在普通班,差生较多,能否培养好差生的学习习惯,是营造良好班级学风的关键,而在大部分班级之中,差生主要集中在教室的四个角落里,教师在提问时,每节课都必须对四个角落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这样,既能保证课堂纪律,又能加强教师的督促作用,让差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2:《优质提问教学法》读后感
通过阅读,我觉得得到这本书既是老师的一种幸运,更是学生的幸运。我对书中的很多观点都是很赞成的,通过阅读,我收获良多,重新开始思索问题,怎样才能在课堂中提出优质的问题;怎样通过提问来促进学生思考、学习和取得进步?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和提问技巧与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有着尤为密切的关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启迪学生自己领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提问,更要善于提问。
一、 提问要富有启发性,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在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题不应是随意而问,而应该经过精心设计研究。不经过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就不必问,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研究价值,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以训练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
二、 提问要有连续性
一节课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往往不是一两个问题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连续发问,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这样,前一个问题就是后一个问题的前提,后一个问题就是前一个问题的继续,每一个问题都是训练学生思维发展的一层阶梯,从而形成链式思考,提高分析理解的能力。
三、提问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有选择性、针对性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有良好的收效。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中来,而不只是部分学生的思考。老师可以抓住青少年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问题,因势利导。
另外,提出问题后要注意停顿。课堂提问一般情况下是由少数学生发言回答,如果提出问题后立刻就指定学生回答,甚至先叫人后再提问,那么学生思考就不带有普遍性。这种做法只能使回答问题的学生认真思考,却不能顾及到全体学生。因此,提问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停顿以后再指定学生回答。这样无论是否发言,每一个学生都有时间进行思考,思维也就得到了训练。
当然,在面向全体的同时,也要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和选择性。设计问题不能为优等生而拔高,也不能为照顾后进生而过于简单,其难易程度应是多层次的,使问题对成绩不同的学生都有针对性,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能够回答的问题。简单问题然后进生回答,稍难的让中等生解决,难度较大的让优秀生大显身手。这样做,就可以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容易收到预期效果。
四、评价学生答案要注意鼓励性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恰当运用鼓励性语言,就可以起到“充氧助燃”的作用,尤其在课堂提问评价学生答案时更是如此。
首先,教师的评价用语要有鼓励性。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师绝不能用尖刻的语言侮辱学生,伤害学生自尊心。应该多用肯定激励的语言,如:“答得太好了”,“有创见”等。即使学生回答不够贴切,也应该说:“敢于发表个人意见”、“想想怎样回答更精彩”等等。
其次,对学生的评价要敢于打破常规,鼓励有独创性的见解。语文教材收录的多数为名篇佳作,许多问题也早有定论,但语文学科的开放性决定了课堂问答的开放性。因此,学生的回答即使有悖于传统的认识、有悖于教师设计问题的初衷,只要言之有理,就应该予以肯定,予以鼓励。
书中说:“给学生一个问题来回答,他将学会刚刚阅读过的章节。教学生怎样提出问题,他将学会在未来的人生中如何学习。”我将会不断学习,用专家的思想观点作指引,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围绕课堂提问进行充分的预设,提问的技术和艺术才会逐渐改善,从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篇3:《优质提问教学法》读后感
读完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章和第四章。第一章优质提问是怎样改变课堂的?在本章中提到:通过提问来促进思考,学习和取得进步。
特别是在此章中对深思型教师课堂的描述――深思型教师有意识的为学生回答问题提供了空间,毫不避讳得见,在许多公开课和展示课上,我们看到这样的情景,师生对答如流,小手如林,优等生独领风骚,其他学生则沦为看客,对待课堂中的虚假与作秀,我们必须带着批判的眼光。同时也引发了对当下许多课堂及作为教师本身的教学素养、习惯的思考,学生该具备怎样的行为规范?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一般只关注自身“教”的行为,而极少关注学生“怎样学”,再如对课堂行为规范,教师一般理解为“坐姿要端正”、“听得认真”、“积极举手回答为题”等行为,却不关心学生思维的质量与成长。有本书作者的观点进行此类现象的剖析,显然这样的教学关注是那样的肤浅与狭隘。
读完第四章,使我对于“教师怎样才能激励促进学生的,并增强学生的学习?”、“等待时间1和2的运用怎样使学生和教师受益?”及“教师的探查怎样才能辅助学生显示澄清他们的误解之处,并进一步发展正确的理解?”这三个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回顾自己的教学,目前的情况是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思考或者是不主动去思考,因此也不主动举手发言,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师也不能发现是否所有的学生都在思考问题,所以急需解决或改善这样的局面。学习后,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首先要用好两个等待时间,特别是等待时间2。
因为对于等待时间1我是能做到的,也一直是这样做的,但是对于等待时间2,很少做到,主要原因是我总习惯于对学生的回答立即给出评论,没有建立停顿的习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有意识的、慢慢的“学会等待”,我想如果我坚持做下去,以上的局面会慢慢的改善。还有在教学中要带着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给出的错误的答案,并支持帮助学生最终得出一个完整、正确的理解,这样才能使学生恢复回答问题的自信。
篇4:《优质提问教学法》读后感
深感于自己在语文教学基本素养方面的欠缺,三月下旬至今十分细致地研读了美国教育专家杰基・阿克里・沃尔什博士和贝思・丹克特・撒特斯的优质问题和优质提问教学著作《优质提问教学法》。该书提出并开发了“通过提问和理解促进学习和思考”的专业发展模式,也就是“QUILT”框架,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过程。
通过有意识地反思,我发现自己课堂提问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
1、提问过多,正式授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提3个左右的问题,且所提问题中大多是有关事实、回忆或知识的,处于较低的认知水平上。
2、课堂上存在“目标学生”现象,倾向于让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问题。
3、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之前,学生回答之后,没有等待3-5秒给学生更多地思考和整理的时间。
4、自己经常在没有探究的情况下接受学生不正确的答案,且自己经常对课堂的问题进行解答。
5、学生几乎不提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
细细想来,自身的教学问题实在太多了。多年来,打着应对应试教育的幌子,日复一日地进行着低效的课堂重复,从未思考过要变革和创新。在课堂设计上,没有运用课堂规范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和提问的意识,没有运用“脚手架”来支持学生的新行为,更别说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责任的调整了。
以上一些问题深深困扰着我,也困扰着我的学生。《优质提问教学法》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使我的眼前豁然开朗,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指出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一、优质问题的特征
优质问题能够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认知水平,增强学习的欲望,具有四方特征:能够达成一个或更多的教学目标,关注重要的课程内容,能够促进在规定的认知水平上的思考,清晰地阐明所问的内容。
(一)优质问题的四个维度
1、教学目标:与一个或多个学习者相关联,激发学生观点并形成个人的认识。
2、关注内容:引导出与要学习的概念相关的知识,引导出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学习的知识。
3、认知水平:将学生的思维引导至教师具体设计的和示范的认知水平上;根据学生的准备,要求学生在最高的认知水平上处理知识;鼓励学生掌握关系和类型,展示理解程度、建立关联。
4、句法和词法:运用合适词汇,适合学生年龄、要学生的内容;精确不含糊;清晰地表达问题并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所期望的回答;简明。
(二)两个框架和布鲁姆分类法
1、维金斯框架和克里森伯里“问题环”
维金斯框架启示我们,当学生将个人经验和兴趣与课程内容和知识相联系的时候,这种知识最为持久。当选用的课程内容时应当考虑三点:
(1)选择一个值得讨论的“核心观点”,
(2)保证该内容与学生所在州所要求和测试的标准相关联,
(3)检测其是否和你所教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相吻合。
克里森伯里“问题环”则将教师的问题分为三类:个体知识、学科知识和其他学科。
布鲁姆分类法区分了认知过程的六个维度――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以及知识的四个维度――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
对认知水平的区分,有助于我们清晰地了解我们希望学生运用的思维类型或过程,也有利于我们教师改善自己所提问题的认知水平。
二、使所有学生都参与问题的回答
想要使所有学生都参与问题的回答,我们有三个方面的工作去做:
(一)信念和态度上的.准备
1、优质问题能帮助学生学习
2、所有学生都能对所有的问题做出回答
3、所有学生的答案都值得尊重。
(二)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责任
教师的角色是辨别每个学生的潜在学习区域,找到同学们的“最近发展区”,提出吸引学生兴趣的符合“中心性”“可获得性”“丰富性”标准的问题,并给全体同学平等的回答机会。
(三)运用参与“替代性反应模式”
1、改善口头回答的反应模式:合唱队法(齐答)、手势语法、工作样本法。
2、助于互动的反应模式:数字头脑集合、二人思考小组。
3、助于课堂讨论的反应模式:自选位置,观点展示,集思广益法、四角提喻法,访谈设计法,鱼缸型讨论法,一词总结法。
三、激励学生进行思考的方法
(一)促进学生思考的三个准备
1、准备并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2、选择调动所有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回答的反应模式。
3、提供合适的激发策略。
(二)奇妙的暂停――等待时间1、2的意义
课堂上有意识地运用等待时间,于学生而言,能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提供证据,会进行猜测和假设,会提出更多的问题,更多人参与回答,更自信,在认知水平比较复杂的考试项目上进步。
于教师而言,回应将更周到,提出更少但认知水平更高的问题,对以往不参与课堂互动的学生的期望增加。
(三)鼓励问题的回答的一些方式
我们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鼓励学生对问题的回答:
1、倾听失败;
2、理解失误;
3、找出答案,帮助那些回答不正确的学生:线索――运用符号、词语或者短语来帮助学生回忆;提示――运用提示语;探查――寻找一个不正确答案背后的原因,或者是当回答不正确时提出澄清性问题;改述――向不同的学生提出同一个问题;重定向――向不同的学生提出同一个问题;稍后负全责――在课后,重新检查回答不正确的学生,确保他知道了正确答案。
四、积极地反馈,帮助学生深入地思考和讨论
(一)口头反馈的原则
教师的口头反馈,能让学生知道他们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并帮助他们在必要的领域进一步改善。当学生对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提供了完整而正确答案时,进行正面的反馈;当教师引导后,学生还是不能提供完整的答案,则要给予校正性的反馈;当就某些简单的事实进行学习时,对于学生的错误答案,则要给予负面的反馈。
(二)讨论中反馈的方式
在学生背诵时,教师必要的时候给予引导,然后给予清晰、明确的表扬或是正面的或校正性的反馈,学生能获得完整的理解;提供正面的或校正性的反馈,并提出问题或者做出评论,帮助学生将新知识和旧知识相联系,学生们会建立联系,能使他们储存并保持新知识以备将来之用。
在学生背诵或讨论时,教师提出后续性问题来“纠正”学生的答案,学生能增进思维,建立更深入和新的联系。
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进行个人观察,提出消除困惑的问题,叫另外的学生回答,或者运用一些其他的“可选择的”做法(没有表扬或者正面的、负面的,或者校正性的反馈),学生提出问题,或者提供不同的视角;他们的讨论会移至“新的领域”;或者教师总结学生的评论,并对讨论做出暂时性的综述:提出有待继续讨论或者还没有定论的问题,学生则会继续思考问题。
讨论中反馈的替代形式:进行简单的陈述性表达、复述你听到学生所说的、表达你此刻的感受、邀请学生进行更深入的阐述、邀请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邀请整个课堂的学生来询问该生一个问题、有意地沉默。
在课堂上塑造尊重气氛的最好办法是践行这两个标准:第一,认真并怀着尊重的态度倾听学生的发言;第二,与学生进行讨论,同时让他们知道我们对他们很感兴趣,对于从他们身上学习很感兴趣。
六、帮助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在困惑或好奇时会提出问题,这与学生是否拥有学业效能感、学生在学校的成绩水平、学生对于提问价值的态度以及学生与教师的个人关系有极大关联。
(一)帮助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1、创建一个没有风险的环境,强调从错误中学习的价值;
2、引导学生讨论:提问的好处大于给学生带来的“成本”吗?
3、就如何提出问题做具体的指导;
4、同伴分享和合作性小组来鼓励学生从同伴中寻求帮助;
5、强调内在的动机和个人成就,而非外部奖励与竞争;
6、努力发展与所有学生间的问题和关怀的关系。
(二)情感参与
课堂的情感氛围对学生通过提问来唤起对自身注意力的意愿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个人参与性分类法”,我们可以问自己以下问题:
1、兴趣:我应当问什么样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2、参与:我应当问什么样的问题来保证学生的积极参与,让他们的观点成为该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沉浸:我应当问什么样的问题来促进他们承担对学习的责任?
4、内化:我应当问什么样的问题来创造一个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有机会反思与课程内容有关的个人想法、感觉、态度、观点、经验以及价值观?
5、解释:我应当问什么样的问题来促进他们表达对个体主观世界、同伴的想法以及中心思想三者关系的理解?我应当提供什么样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从自身新的理解中形成新的问题?
6、评价:我应当问什么样的问题给他们提供机会在不同媒介中检验新思维?
(三)学生提问的形式
相互教学、同伴问题解决、元认知锚定、角色扮演的提问行为、新闻发布会、教材问题分析、问题评议、循环提问、二十个问题、脱口秀……
写在最后:
提问、思考、理解,三个过程以动态的形式相互作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成就。有效的提问行为能使一个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咨询为导向的学习者的团体。
高水平的问题能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能有效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这,正是我们高效课堂所追求的。
篇5: 《优质提问教学法》读书心得
《学会提问》读后感 推荐度:优质护理服务心得 推荐度:优质护理服务心得体会 推荐度:《边城》读书心得 推荐度:教育读书心得 推荐度: 相关推荐
《优质提问教学法》读书心得
《优质提问教学法》这本书我是硬着头皮啃完的。在学校看不下去,拿回家看,在家看不完,再拿回学校,看不懂的就跳过去,有感触的就随时做下批注。是啊!我们的课堂离不开提问,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现在课改之后新的教学模式,提问是不可缺少的。那么,究竟什么是优质提问呢?通过读这本书,我找到了答案:优质提问就是所提问题有一定的价值,能吸引学生兴趣、值得学生思考、要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还要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以质疑为导向。反思:从教了20多年,我的课堂教学中与优质提问相差有多远?学生的质疑又有多少呢?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心中有了一定的方向和思考。
首先是第3页有这样一句话:“你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参与怎么样?今天什么帮助你进行了学习?哪些因素阻碍了你的学习?”这不就是优质提问吗?我们学校每天晚自习的最后十分钟就是学生反思时间,用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正合适。因为学习是学生每天都经历的事情,所以并没有什么难度,只要坚持,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第10页当中有一个案例,研究者对一些教师进行观察以后得出了如下结论:在课堂的30分钟内大概平均提出的问题是50.6个,而学生仅仅提出了平均1.8个问题。我当时感觉特别意外,在现实中大多数老师的课堂提问都是备课时提前想好的,也存在临时性的提问,不管怎样应该都是服务与教学的。我觉得课堂提问的多少应该根据不同的课型来定。如果是新授课老师的提问最多不会超过5个;如果是练习课或者复习课,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比较多;但不一定所有的问题都是优质。学生能提出来的问题应该甚少,可能是我们给孩子的机会不多,有时候给了,学生要么是提不出来,要么就是提出来的问题没有价值,他们只会思考现有的问题。在14页给出了相应说明:优质课堂提问是一个漫长的旅程。在实践中会受到一定阻碍,包括课程内容、教师的探究能力、习惯或传统、需要维持“控制”整个课堂的感觉、教师的惰性以及不想让学生觉得尴尬,另外是课堂管理当中也不允许出现太多的“停止时间”等等。
在34页出示了一篇完整的课程计划,应该是一个课时的。内容是三年级数学《乘法和加法的`关系》,从六个认知水平分别是: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共设计出了17个样本问题,大家也可以看一下。我站在数学老师角度看,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层层递进、值得学生思考,如果这些问题学生会了,那么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绝对是非常好的。但令我迷惑的是,我认为这个案例中提到的都是优质问题,但仍然以老师提问为主,没有显示学生质疑。这里给出的目标其实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描述加法和乘法的相似性。
2、学生能够了解加法和乘法的适当用法。在这里出现的“了解”合适吗?可以检测吗?它是一个心理动词而非行为动词。我们现在一直强调的是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制订目标是选用布鲁姆分类法中所提供的行为动词。我们同时又读了《优质提问教学法》这本书,今后的课究竟应该怎么备呢?也许还需要继续揣测。
从51到54页提到关于谁来回答问题,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书中谈到:在大部分的美国课堂中,口头问答形式占主导地位。讨论是由教师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回答,并由教师进行评价,这和我们的做法是相似的。但有时候我们会叫一些自愿举手的学生回答,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可能不太现实。为此,是不是可以在学生中进行一项调查呢?“你愿意成为回答问题的学生吗?”不知道调查的结果会如何?举手是课堂文化的一部分,如果学生实事求是的举手,那么就可以根据举手来判断他是否思考了你所提出的问题。我想大多数老师都会照顾中等以下的孩子,我们应该不在意他的答案是否正确,而是在意他是怎么想的?有没有对一个问题有自己真正的答案?在现实中的课堂也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举手的不一定会,会的同学不一定举手。这就涉及到了不同孩子的性格也不同等因素。
在66页的案例中,我获得了一个启发:在课堂提问中,当那些针对问题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当堂寻求帮助。老师可以这样引导:你希望谁来帮助你?孩子肯定会找身边的同学,一个不行就两个,不怕浪费时间。我进行了尝试,孩子的确能得到发展。
在104页有这样一段话: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于问题,也就是说提问是我们最重要的智力工具。我非常赞成和认可这种说法,那么一节课至少提问多少算是合适呢?怎样的提问才是高效的提问者?
终于,在此书的末尾第150页,我找到了令我静下心来的启发:一个优质的问题具有四个特征,
(1)、促进教学目标,
(2)、关注重要内容,
(3)、在某个认知水平上辅助思考,
(4)、清晰的陈述。
总之:我们终究是要通过提问和理解来促进学习和思考。
篇6:端午节四角粽子怎么包--四角粽的包法
人们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裹粽子、划龙船,纪念自沉汩罗江的屈原。粽子用菰叶、芦叶或竹箬瓣做成,形状有三角形、斧头形、牛角形、枕头形等;品种有咸肉粽、鲜肉粽、火腿粽、枣肉淙、豆沙粽等。
端午节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民俗内容,就是卫生和“压邪”。农历五月,古称“毒月”,因时序已交夏令,蚁蝇孳生,百虫出动,人的健康容易受到毒虫的危害。古人曾设想出许多办法消灾防病强身,用雄黄、蒜头、菖蒲根浸酒洒在墙壁上,在室内点燃艾枝烟熏,以驱杀蛇虫蚊蝇,吃大蒜头以去食积、除败毒、防病疫,是符合卫生之道的。
端午节时,人们有设午宴“尝午”的风俗。长江下游地区民间端午午餐席上,雄黄酒、红烧大黄鱼、大蒜头炒米苋是必备的食品。这天商店和作坊的伙计,按惯例下午休息半天,吃过端午酒后可以出去游逛,名为“踱午”。
端午时节,苏州洞庭山枇杷黄熟,在各地上市。枇杷是端阳的时令食品。
[端午节四角粽子怎么包--四角粽的包法]
篇7:幽默的面试提问法
在面试环节中,提问问题时,不妨采用幽默的方式来进行提问,也许会达到很好的效果。下面给大家例举几个事例:
对于找工作的人来说,每一次面试的机会都十分宝贵。这两天,我一直在总结过去几个月来面试经历的经验与得失,忽然发觉自己的求职之路虽说坎坷,但也耐人寻味,尤其是在面试过程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或有趣或刁钻的问题,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
最幽默的问题记得有一次在一家跨国公司面试,落座之后,我正欲“背诵”个人简介,考官却突然奔出一句话:“你先用英文给我讲一个笑话吧”。顿时,我惊呆了。面试了这么久,还没听说过要讲笑话的,而且还是用英文。情急之下,我只好努力地回想起一条前几天朋友发给我短信笑话,用疙疙瘩瘩地英文复述了一遍。上帝保佑,讲完之后,那考官居然哈哈大笑起来,我这才松了一口气。真没想到如今的招聘还要考察我们的“洋幽默”水平,真让人啼笑皆非。
最莫名其妙的问题一次,我去了一家著名的化妆品公司面试。据说那家公司非常看中员工的形象,而且选拔的要求也比较怪,所以我格外地小心。大部分的过程还算顺利,尽管考官的脸色一直冷冰冰的,可是到了最后,她忽然仔细地打量我起来,然后莫名其妙地问了一句:“你有没有染过头发?”这一问,还真把我问呆了,搞不懂她到底是什么意思。回答“是”还是“否”呢?我犹豫了好一会儿才作了肯定的回答,接着考官却什么也没说就结束了面试。结果,我顺利地进入了下一轮,但是对那个问题我始终也想不明白。
[幽默的面试提问法]
篇8:面试中的类型提问法
面试中的类型提问法
面试中考察候选人的关键往往是在于HR能否构筑一个面向观察点的有效问题组,
作为一个资深的招聘负责人,你当然不能提留在询问候选人:“你的销售业绩如何啊?”这样的直白问题上。通过那些非常有针对性,同时也不是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候选人的实际情况一点点流露了出来。
共有10种面试提问法.
下面和大家分享下.
祝广大HR招聘愉快。
1、负责心
如果你是某事的负责人的话,你很容易让他人听你的;但是,当你不是负责人时,让别人听自己的话是非常难的事。想要培养自己影响他人的能力的话,得通过与他人的共同的理想和目标来建立个人关系。那些拥有影响力并能感召他人的应聘者通常能够使同事和客户支持自己的观点和目标。下面的一些问题能够考核出应聘者在这方面的能力。
No 1. 请你举一例说明你曾经使某人做他并不喜欢做的事情。
No 2. 请描述一下这样一个经历:你使别人参与、支持你的工作,并最终达到了预期目的,
No 3. 假设你发现你的一位工友做了不道德的事情,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使这位工友改正他的不道德行为?
No 4. 假如管理层要对工作程序进行调整,这会对你的工作造成危害。你会采取什么办法来说服管理层不要这样做?
No 5. 请说说你的这样一个经历:你的一位老板总是在最后一刻才给你布置工作任务。你采取什么办法来改变老板的这种工作方法?
No 6. 我想知道你是怎样使某位雇员来承担更多的责任,或承担他本人认为很难的工作的?
No 7. 我想知道你是否遇见这样的情形:部门的'某位员工不愿意干自己的工作。你采取什么措施来改变这种情况的?
No 8. 请说一下你是否想出过某种能够解决你部门问题的主意?你是怎样把你的想法推销给你的老板的?
No 9. 讲讲这样的一个经历:你向员工推出了一个很不受欢迎的想法,你采用什么办法来减少员工对这一想法的反感?
No 10. 描述一下这样一种经历:你手下有一位表现平平的员工。你采用了什么办法来提高他的工作效率?
篇9:交互式教学法-信息技术教学法之八
所谓交互式教学法,是指在老师与同学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通过频繁的信息交流以达到传输知识的目的。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老师向同学们提问,同学给老师提问以及同学们之间互相提问,然后由老师或是同学来回答,或者以集体讨论的方式寻找答案的教学方法。这是作者模仿计算机交互式的工作原理,在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等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交互式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从实践入手,先介绍操作方法,然后上机实践,再理论学习。
交互式教学法的实施关键在于通过老师的启发来调动同学们的主动性,以同学们主动寻找发现问题为中心,老师通过同学们反馈来的信息适时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深度。这就要求老师精选教材,把握主要内容,正确引导好学生,来掌握课堂。比如说在学习“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时,第一步让同学们自学这一段的文字(肯定大部分同学看不太懂);第二步让同学们互相讨论,得出哪几个字、词或词组不懂,让同学们以举手提问或是纸条传递(有的同学不敢提问)的方法反馈到老师那里;第三步,老师解答问题后,举一个超市导购人员为例,有针对性地讲述导购人员在超市中的作用。第四步让同学们将导购人员的作用与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的作用进行类比对照;第五步同学们讨论,然后用自己的话说出操作系统的概念,或是另外举一个可以进行类比的例子,将操作系统的概念反应出来。作者通过这种方法,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理解这个相当抽象难学的概念。在整个过程中,都是以同学们主动思考为主,老师解答为辅,老师的解说只是针对同学们反馈来的确实看不懂的地方,既减少了老师多余的解说又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同学们的思考能力。
篇10:生物教学之快乐教学法初探
生物教学之快乐教学法初探
生物教学之快乐教学法初探武智峰
土默特右旗职教中心内蒙古包头014000
【摘要】高中生物课内容抽象,教学过程中,我努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人体语言、幽默语言、实物、模具、标本、实验等进行教学,做到让生物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如何上好高中《生物》课呢?我的教学原则是:“熟悉大纲、不照本宣科。”我努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联系、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做到让生物课堂充满欢乐气氛,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1上好第一节课
绪论是高中生物的第一课,上好绪论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成功了一半。
我从美丽的珊瑚开始引出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珊瑚有两种含义:①指珊瑚虫;②指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遗骸。前者是生物,是一种低等动物,它通常群居在一起,象树但不是树,后者即是美丽的'珊瑚沉积成巨大的珊瑚礁或岛,它显然已不再是生物了。那么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到底是什么呢?――是生物的七个基本特征!然后,我详述生物的七个基本特征……
2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活跃课堂气氛,保持良性循环
具体采用的教法有:
2.1比喻突破难点。细胞膜的结构象固体花生糕:花生米象蛋白质分子,糯米象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中。谈到花生糕,学生们都笑了,因为它们的外形确实有点相象!我同时强调了细胞膜与真实的花生糕又有不同(比喻中的不恰当部分必需及时修正,以防误导)。
2.2古诗词激发兴趣。物质出入细胞膜有三种方式,它们是:
①单纯扩散:可形象地表述为:“飞流直下千尺。”“飞流”表明需要能量,“直下”表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不需要载体。
②易化扩散:可形象地表述为:“轻舟顺流过重山”。“轻舟”表示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顺流过重山”表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③主动运输:可形象的表述为:“逆水行舟用力撑”。“逆水”表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行舟”表示需要载体,“用力撑”表示需要能量。
3用歌诀助记。《中学生物教学》中有很好的例子
例:植物体内缺乏不能再度利用的S、Mn、Ca、Fe、B等元素时,植物的幼叶先死亡――盖(Ca)铁(Fe)棚(B)刘(S)猛(Mn)住,不慎跌跤幼年(叶)伤;植物体内缺乏可以再度利用的元素时,植物体老叶先死――――林(P)妹(Mg)钾(K)弹(N)射老爷(叶)。
4用比较法助力综合复习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体外燃烧之比较。糖类和脂肪在体外燃烧与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相同,故它们释放的能量也相同。而蛋白质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与体外燃烧的产物不同故其释放能量内外有别。
5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实物,多作实验
5.1植物体缺N、P、K等元素时,会有什么症状呢?我引导学生看课本彩图五,比较其细微差别。它们都是可再次利用的元素,缺乏时为什么症状又有不同?我利用彩图五进行详细对比讲解。
5.2有标本就不用挂图,有实物就不用标本。实物给学生的新鲜感远远超过挂图,让学生多动手,多作实验其意义远比让学生弄清实验原理本身要好得多。亲自动手实验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新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6开展课外活动、双向互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的延伸,也是联系师生感情进双向交流的重要纽带,课堂内进行教学毕竟有局限,让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扩大视野弥补缺陷。为此我组织学生制作植物标本,指导学生识别校园花卉和校外的植物。让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为培养生物学专门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老师通过绘声绘色的“表演”和实时的“导演”――人体语言、幽默风趣的文学语言、实物、各种教具、实验等教学方法,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我们热爱学生,乐于奉献,我们一定能让生物课堂充满欢乐气氛,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篇11:系鞋带之罗马系法
系鞋带之罗马系法 -资料
系X型,将鞋带从左1和左2鞋带孔下方向上穿出,拉直后交叉为X型,分别从右2右1穿入,
资料
系I型,将右1鞋带从右3穿出,向左3穿入,系出一横。
重复。将左3鞋带从左4穿出,将右2鞋带从右4穿出,两者交叉为X,分别从左5右5穿入,再从第六对孔穿出。
篇12:法德民法典之比较
摘 要 18《法国民法典》和18《德国民法典》从诞生至今一直代表着民法典编纂的高超水平,它们共同成为了大陆法系的杰出标志,都对现今民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德国民法典和法国民法典同为资产阶级民法的经典,又同属大陆法系。
二者有许多共同之处。
但由于法典的编纂时期及技术风格的不同,它们从形式到内容又有着一些明显的区别。
笔者拟对这两部法典的不同历史条件、时代特征与思想基础、语言风格、编纂体例作一比较,探究它们各自在立法上的得失,以期对我国民法典之制定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民法典 思想基础 语言风格
一、制定法典的历史条件不同
十八世纪末的法国和十九世纪的德国,这两个国家都有制定统一的民法典的迫切要求,并且也具备制定法典的历史条件。
然而,法、德民法典的制定都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制定过程中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但其争论的实质各不相同。
《法国民法典》的制定工作最初是由法学家冈巴塞雷斯主持,先后拟定三个法典草案,但这些草案都没有成为法律。
17,拿破仑上台任第一执政。
他以革命家的胆略和远见卓识,清楚地认识到了制定统一民法典的极端重要性。
上任后不久,他即任命了以包塔利斯为首的法典编纂委员会。
四个月后,该委员会提出了由36个单行法即民法典的36章组成的民法典草案。
在提交咨议院和立法院讨论和表决的过程中,草案遇到了来自左、右两个方面的阻力。
激进派指责法典缺乏革命精神和创造性,屈从于封建传统,保守派则批评法典违背了法国固有传统,未能领会罗马法的立法精神。
此时,拿破仑准确地估计了法国革命的形势,他站在资产阶级多数派的立场,为彻底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确保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坚决认为法典草案是好的,是切实可行的。
在他的崇高军事威望和强大压力之下,法典于18全部通过。
为了纪念他的贡献,民法典后来曾两度易名为《拿破仑法典》。
与法国民法典不同,德国民法典的产生与资产阶级革命无关,原因是在法典编纂时期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贵族和地主阶级。
德国民法典是十九世纪德国法律科学运动的集成,法学在法典编纂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地发挥着支配性的作用。
编纂德国民法典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改变德国法律既混乱、又落后的状况。
德国民法典诞生后,同样在世界上产生了极大影响,瑞士、奥地利、希腊、日本、巴西、士耳其、泰国以及旧中国的民法典均不同程度地仿效了它。
总的说来,法国民法典的政治影响大大超出了法典自身的法学意义,而德国民法典则以其法学魅力征服了世界各国,法国的革命思想和德国的法律科学赋予了各自法典特有的烙印和格调。
二、时代特征与思想基础不同
法国民法典诞生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期, 而德国民法典产生于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时期。
从法典的时代特征上看, 前者是纯粹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民法典,后者则对此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与修正,反映出了一定的“社会化”倾向。
法国民法典受启蒙思想家们创立的古典自然法理论的影响至深。
古典自然法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 认为法律的`目的就是保证人民在合乎理性的前提下, 随心所欲地处置或安排他的人身、行动、财富。
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 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精神在法国民法典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到十九世纪末, 法律开始向“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西方国家认识到, 个人的权利与自由固然可贵, 但也不能忽视对社会利益的保护。
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 只有社会利益得到维护, 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也才能得到切实的保障,此时民法思想由极端尊重个人自由变为重视社会公共福利。
德国民法典反映了这种民法思想,它贯彻了民法的三大传统原则, 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与发展了三大传统原则。
三、语言风格不同
法、德民法典诞生于不同的历史条件之中, 因此它们有着迥然相异、甚至完全相反的语言风格。
法国民法典的语言通俗易懂, 言简意赅,法学家费舍称赞法国民法典“传播了法律知识, 使普通的法国人比较容易地明了指导本国法律的主要原则。而且《法典》简单精美的格式使它便于在国外传播气…保证了拿破仑法典在法国的国境以外得到广泛的采纳。”豍这种简明、通俗的民法文风可追溯至古罗马时期。
德国民法典的这种语言风格是日耳曼文化的典型产物, 它和德国法学家及法律科学在法典编纂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紧密相关的。
法国民法典不是由法学家起草的, 而德国的立法者则深受萨维尼思想的影响, 认为只有通过对德国法材料的科学研究来寻找德国法的基本原则,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民法典的编纂。
很明显, 德国民法典晦涩难懂的语言风格不利于它的传播,而且对公民的教育功能比较差, 普通的德国公民完全难以准确理解和运用它, 所以有“法国民法典是人民大众的法典, 德国民法典是法学家的法典”之说。
正因如此, 德国在民事诉讼中规定了强制律师主义, 使法典的这一缺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弥补。
注释:
由嵘著.外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王利明.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篇13:《华严经》之研究法
《华严经》之研究法
《华严经》或称为《杂华经》,乃法相宗六根本经之一。而贤首宗亦以为根本。西竺大本凡十万偈。东土有二译。晋译只三万六千偈,凡六十卷,有八会三十四品。唐译只四万五千偈,凡八十卷,有九会三十九晶而已。其异译别生复有十九部。兹列述于下:
第一举果劝乐生信分有一会,即第一寂灭道场会,说毗卢法身华严刹海依正之果。晋译凡四卷二品,唐译凡十一卷六品。
第二修因契果生解分有六会,即第二普光明殿会,说十信。晋译凡四卷六品,唐译亦四卷六品。又有别译三部。
第三忉利天宫会,说十住。晋译凡三卷六品,唐译亦三卷六品。又有别译三部。
第四夜摩天宫会,说十行。晋译凡三卷四品,唐译亦三卷四品。
第五兜率天宫会,说十回向。晋译凡十卷三品,唐译凡十二卷三晶。
第六他化自在天宫会,说十地。晋译连下会为一会,凡十三卷十一晶,唐译此会有六卷一品。又有别译三部。
第七普光明殿会,说十定、十通、十忍等。晋译缺五十定晶,故无重会普光之文,而连上十地品为一会。唐译则别为一会,凡十三卷十一品。又有别译五部。
第三托法进修成行分有一会,即第八普光明殿会,说二千行法。晋译有七卷一品,唐译有十卷一品。又有别译一部。
第四依人证人成德分有一会,即第九给孤独园会,说善财历事善知识。晋译有十四卷一品,唐译有二十一卷一品。有别译一部名《普贤行愿品》四十卷。其最末一卷说十大愿王,为华严所无,而天竺震旦多别行,为朝暮诵持之要。此愿有别译四部。
至于研究之法。约可分为四种次第:第一讽读经文,第二探寻纲宗,第三分品研究,第四综习全经,第五参考群籍。
第一讽读经文
《华严大经》有晋唐两译。欲研习者必将此二经讽读多遍,使全经大旨仿佛能了贯心中,方能细绎其文旨。若能兼读大本《普贤行愿品》,即四十卷本者,尤佳。
第二 探寻纲宗
华严经文既广,义趣尤繁,若不先探寻纲宗,则如人海算沙,茫无止境。
《大方广佛华严经玄义》一卷 唐静居撰
居为贞元时人。此卷乃御诞日于宫中麟德殿讲读之作。文中初
述七处九会品名卷数,次略释经题,次述各会大旨,诸品要义,末
总述九会相乘之义。一经宗要,了如指掌。
《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一卷 唐澄观撰
凡有颂十七章,后释大致,前半明处会品义,后半明法门。如十
佛、六相、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定、十通、十忍及十玄义。
絮要提纲,文理平易,极便初学。
《华严经文义纲目》一卷 唐法藏撰
亦名《华严纲目》。盖即《华严探玄记》玄义之初稿,文凡十门,
前半说明华严经题宗趣,后半分辨诸会序分中请问、人定、光加
及所说法差别之义。
《华严经决疑论》四卷唐李通玄撰
以十门科释全经。初会二会各为一门,三至八会前半为一门,八
会后半为二门,九会为一门,十会有四门。于善财南参申述最
详。
《华严纶贯》一卷宋复庵撰
复庵虽为贤首宗学,而此卷实用禅义,自述得旨于曹洞宗真歇清
了禅师。前半依清凉明九会及经题大义,略明四分、五周、六相、
十玄、四种法界、二十重华严之旨;后半录古德拈颂、善财南参诸
作。
《华严要解》一卷宋戒环撰
凡有三章:初悬叙,二释题,三科解。即依方山合论,立十会四十
品经。以五位法门、三周因果、二种常道判之。于一一品释其大
旨,亦以方山为正,清凉为助。夫方山只可当于顿,而清凉实继
圆宗。今以方山为正,是其智有所不逮,未能判顿圆之殊耳。
《华严经谷海集》三卷宋道通撰
此书全依清凉,于九会一一品先立目以标宗,次述法以提要,后
明意以申旨。言简义赅,初学者可参考也。
第三 分品研究
华严经文浩瀚难穷,故先研习其要品,为全经之关键。其中以
《人法界品》及《十地品》为最要。《人法界品》之别译即《普贤行愿
品》,而其末卷尤为精到。研习之次第,约可如下: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五卷唐澄观疏宗密钞
此钞前三卷为玄义,总述华严及贤首一宗大旨,后二卷科释文
句,故应先览。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疏》四十卷 唐澄观撰
全品既就善财依佛菩萨历事知识,随所见闻,无不契人。若能熟
习此一品,即总全经信解行证,旨归一心性海也。
《十地经论义记》八卷 隋慧远撰
《十地经论》为天竺世亲菩萨造,元魏菩提留支译。释《华严十
地晶》者,南北朝时专习此论者号为地论师,学说风行一时,开
后来慈恩宗之先河。慧远居净影寺,为地论师集大成者。惜原
本十四卷,而今佚卷九以下六卷,未能窥其全豹耳。
《十住毗婆娑论》十五卷 龙树菩萨造 姚秦鸠摩罗什译
此释《十地品》之初二地。
第四 综习全经
注解全经凡有四部。三为贤首宗作。一则近于禅宗。又两疏解
晋译,两疏解唐译。其研究次第如下: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二百二十卷 唐澄观撰
此疏释唐译。古来疏钞别行,疏六十卷,钞九十卷。今本会经疏
钞为二百二十卷。昔贤首既预实叉难陀译《华严》竟,拟撰新
疏,未就而卒。弟子慧苑撰《华严略疏刊定记》。清凉以为乖背
圆宗。于是别撰疏钞,分章辨义,逐句揭宗,义无不备,事无不
周。习华严者唯一宝钥也。
《大方广佛华严经探玄记》八十卷 唐法藏撰
此释晋译经。先有十门玄义,后随文解释,于《十地品》最详,兼
牒《十地经论》而为诠述。于诸法相,皆开章广释,为习贤首宗
者第一要籍也。《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六十卷 唐智俨撰
略称《搜玄记》。俨为贤首宗二祖,从初祖法顺习观门,然后至
至相寺习《十地》,于名相仍多存地论师说,记文但撮每章玄义
为立科目,标判分齐,示人以通经之轨则、智悟之方隅而已,不广
委释。是以贤首《与新罗义湘书》云,和尚章疏,义丰文简,致令
后人多难趣人也。
《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八十卷 唐李通玄撰
此论释唐译。玄居方山,世称方山长者,开元时人,在贤首之后
而清凉之先。文中多明顿悟法门。与禅宗相表里,宋元禅德多
喜诵之。然于梵音名相间有望文穿凿处,亦大醇而小疵者也。
第五参考众籍
《华严经游意》一卷 隋吉藏撰
凡有四门。明化主化处教门徒众义,多引三论旧说,以破江南及
成论、地论师义。吉藏之学出于摄山,而摄山以三论华严命家,
是故此作至可宝贵。
《华严略策》一卷《华严人法界晶问答》一卷 唐澄观撰
《略策》为问答四十二章,所述不外疏钞所明,而能令华严大旨、
教理行果圆顿之宗粗备于斯,总持少文而摄广义,诚初学之良导
也。至于《人法界品问答》所明,《华严疏》及《普贤行愿晶疏》
中多已明之,间有出入,可互证耳。
《华严纲要》八十卷 唐澄观疏 明德清提絮
此乃憨山就《清凉疏》挈要提纲,析义分文之作,于疏有未发处,
间略为补出耳。
《续华严经疏刊定记》十四卷 唐慧苑撰
贤首撰疏释新经,未就而卒,弟子慧苑足成之。原本十六
卷,今佚卷七、卷十六。又卷四缺前半,卷九、卷十二缺后
半。《清凉疏》中多破慧苑说。盖训诂音义是其所长,玄义
奥旨是其所短也。
《华严经文义要诀问答》四卷 唐新罗表员撰
此书凡有十八章,每章以三门分别之。所集多隋慧远、唐法藏、
慧苑、新罗元晓、义湘及懔法师义,而不及澄观。盖作于贞元之
先也。
《华严谈玄抉择》六卷 辽鲜演撰
鲜演未详何时人。此书佚其首卷。卷二末有跋云“寿昌二年开
雕”,即宋哲宗绍圣三年也。乃就清凉《华严疏》十重玄义之前
七门文义难解者,为之抉择。钞文亦随难解释,而会人之,于百
法三性处申释较详也。
《华严悬谈会玄记》四十卷 元南诏普瑞撰
此书释清凉《玄义疏》之钞文,皆极详尽。
篇14:薛法根的大道至简语文教学法
font size=“6”>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8
薛法根的大道至简语文教学法
最近看薛法根老师的书籍,了解到他主张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这简简单单其实并不简单,是他经过长期教学实践与思考之后所形成的对语文教学深刻的认识,是他高度凝练的教学思想的结晶,是他超越语文教学技术所步入的教学艺术境界.透视薛老师的简单的课堂教学观,我们对语文教学的大道至简有一种更为深切的认识.
教学目标简明:教学目标要科学,可测.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的教学要有效的多.
教学内容简约: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选择学习的内容,特别是关乎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读,发现那些为学生真正所需要的,终身有用的核心知识,以充分发挥教材的语文教学价值,这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必须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学环节简化:语文学习本身是一件简单的快活的事情,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科学的,是顺畅的,是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规律的.我们没有必要设计那么多的学习环节,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问题和陷阱让学生去钻,没有必要搞得这么复杂,这么玄,这么深奥.
教学方法简便:简单意味着可以学习,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简便的方法,简捷的思路是为学生所喜欢,所乐意接受的.好方法是真正能为人所用的有效的方法.
教学媒介要简单:现代教学技术使用过度,也会扼杀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用语简要:课堂中除却了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缛节,省去了不必要的言说,就如同秋天的天空一样明净,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 《察今》教学教案
★ 金刚经讲义江味农
★ 管子名言
【提问法之“四角教学法”(通用14篇)】相关文章:
安全生产学习心得2023-12-14
管子语录2022-08-12
金刚经讲义-法会因由分2023-11-10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2022-12-29
社会观察报告2022-04-29
初中荀子《劝学》原文2022-08-28
养成好习惯初二作文2023-01-24
关于养成好习惯的故事随笔:过程2022-11-16
养成礼貌的好习惯作文2022-04-29
《观猎》诗词鉴赏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