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的形式美法则在地图设计中的应用

时间:2022-04-30 13:01:2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船长”为你分享10篇“构图的形式美法则在地图设计中的应用”,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构图的形式美法则在地图设计中的应用

篇1:构图的形式美法则在地图设计中的应用

构图的形式美法则在地图设计中的应用

主要介绍形式美法则,分析研究这些规律在地图设计中的应用.

作 者:肖燕萍 XIAO Yan-ping  作者单位:广东省地图出版社,广东,广州,510075 刊 名:测绘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年,卷(期): “”(10) 分类号:P2 关键词:形式美法则   主体与陪体   对称与均衡   抽象与简化   对比与调和   节奏与韵律   比例与尺度   空白与虚实   统一与变化   符号设计   图面配置  

篇2:形式美法则在园林设计的应用论文

1.1园林景观必须遵循的原则

对于园林景观的功能,主要包括的作用有3个:第一,物质方面的功能。第二,精神追求方面。第三,日常中审美的需求。园林的设计者在设计初期,第一个考虑的就是园林在我们生活中的物质功能,这是其他的功能可以发挥的基础,要在物质功能完善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另外两个功能,可以更好地为人们服务。对于这3个功能的很好协调,需要形式美这个工具来配合,园林的设计者只有在充分的理解和会运用形式美的前提下,才可以设计出符合人们需求的园林艺术,满足现在的社会和人们追求的进步。

1.2园林设计追求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

马克思对哲学的研究非常深刻,他提出形式和内容的观点,这个观点对我们的园林设计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我们生活中的每种事物,都有着自己的形式,同时也具有自己的内容,这两个事物的存在在逻辑上来说,是一个辩证的关系。对于园林中的内容,主要是指我们在建设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各种各样的建筑。对于园林的形式,就是我们在进行排放这些建筑时,排放的各种顺序而已。设计者对于美不但要会欣赏,也要学会创造不同的美丽,好多美丽的设计不是无故的创新,而是在古老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创新,好的美丽设计,也是来自于对生活的体验,景观的美丽直接影响参观者的心情,因此设计者们要加强自己对形式美的理解和运用。

篇3:形式美法则在园林设计的应用论文

2.1多样统一

在园林的设计和建立的过程中,我们要统一各种各样的秩序以及园林的变化规则等。对于园林的建造,在建筑的过程中,需要建造各种各样的建筑,还有许多的.装饰,对于这些排放和使用的材料,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许多事物难以做到一个统一,那么我们建造出来的景观会显得非常凌乱。但是,我们在进行统一的时候,还要考虑创新的问题,创新并不是无故进行创新,不合理的创新,只会建造出非常难看的景观。我们要在尽量统一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创新,在保证园林中的各种形式以及在建造中所用材料统一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合理的创新,使我们设计出的园林景观符合形式美法则,符合相应的美的变化规则。

2.2调和与对比

对比这个概念,主要是指为显出一个事物,我们拿它的对立面来进行对比,使我们想要显出的事物更加突出,更加容易引起注意而已。调和这个概念,就是指许多的事物在一起,显得非常不整齐,不利于人们的审美,将其进行合理地调和,可以得到一个十分好的显示效果。园林的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假如一个园林的建造中,仅仅只用对比手法,而忽略调和的使用,会使建造出来的园林显得十分不整齐。假如在设计和建造时,只使用调和的手法,却忽略对比手法,就会使园林看起来十分呆板。

2.3比例与尺度

比例和尺度的运用,在园林建造和设计的过程中,也十分重要。一个好的园林景观,一定有一个很好的比例设计。比例的概念十分广泛,一般可以分为的几点:第一,就是局部和局部自己进行对比的比例。第二,就是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它们两个之间的比例。第三,就是整体和整体之间的比例。我国的古代就有对于比例这个问题的研究,也有相应的名句,一个好的比例,可以体现出建筑的设计者的素养,所以这个比例显得十分重要。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这个事物的美和丑,只在一个非常小的差别之间,园林的设计者在设计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这个问题。就拿我们生活中的常见事物来说,在一个非常大的园林中,假如我们放置一个很小的假山,会显得这个园林尤其的空旷,给人一种不协调的感觉。可能一个屋子中的一个很小的物件,在屋里面显得尤其的漂亮,但是换个环境,就觉得这个小物件也非常平常。因此,在园林的建筑中,尤其注意比例的问题,要符合相应的工程学标准,符合标准的事物,不论怎么看,都感觉非常合理。

3结语

总而言之,形式美法则是人们创造出的一个死的法则,设计者要充分理解它,并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进行运用,以便于为社会设计出更好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游环.形式美法则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J].现代园艺,(9)

2冯丽,郑玉.浅谈形式美法则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

3胡先祥.多样统一原则与园林植物造景[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6)

篇4:形式美法则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形式美法则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形式美法则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形式美法则可以理解为一种创作设计的方法,也可以理解为欣赏与批评艺术作品的一个角度,或是作为一种美的形态来对待。运用在服装设计中,它可以表现在方方面面,大到整体廓形,小到一针一线,把美的形式法则概括一下那,又可以归纳为反复与交替、比例、平衡、节奏、对比、统一等。下面我将结合我的毕业设计来说明形式美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一、 形式美法则在服装造型上的运用

(一)、服装造型的比例

比例是相互关系的定则,体现各事物间长度与面积,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间的数量比值,产生一种平衡关系。对于服装来讲比例也就是服装各部分尺寸之间的对比关系。例如裙长与整体服装长度的关系;贴袋装饰的面积大小与整件服装大小的对比关系等等。对比的数值关系达到了美的统一和协调,也就做到了比例美。在服装各方面的比例关系中,服装的整体造型比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弥补穿着者自身的一些缺陷,达到视觉上的协调和美感。

,在我的两套服装中,为了使着装者的双腿显得更加修长,非常注重服装整体造型的比例和韵衡感。我不仅缩短了裙摆,而且降低了腰线位置,以经过严格计算的比例关系构成一种全新的美感。所以处理好服装的整体、局部以及与各种配套物的比例关系,对服装整体造型产生和谐、平衡、调和的美感亦十分重要。

(二)、服装造型的节奏

节奏最初是用以描述音乐、舞蹈等时间性艺术现象的术语,在视觉艺术中点、线、面、体以一定的间隔、方向按规律排列,并由于连续反复之运动也就产生了韵律。在服装造型中,节奏则是利用既连续又呈现出规律性变化的线条或交替重复相似的要素,引导视觉运动方向,控制视觉感受的主点,以产生一定的情感活动而获得的。

例如,在旗袍合体的线条里,我们通过人体的起伏,体验到了人体上优美的节奏。

头带花色毛线和珠子编织的头箍,腰间围一相近色彩同质感的腰带,再在手腕处饰以手箍,与颈部的饰品相互呼应,在这一青春唯美的造型的当中,欣赏者的视觉自然会上下移动,并产生停顿的节奏感。

这种节奏感是美的艺术品所必有的。

(三)、服装造型的对比

质和量相反或极不相同的要素排列在一起就会形成对比,如直线和曲线、凹形和凸形、粗和细、大和小等相互矛盾的元素并置。在服装造型上采用对比方式,通过相互间的对立和差别,相互增加自己的特征,在视觉上形成强烈刺激,给人以明朗、清晰、活泼、轻快的感觉,如休闲装、少女装的设计中经常采用造型对比,但对比过于强烈,则会没有统一感,所以在统一的前提下追求造型对比变化,往往能产生鲜明活泼的对比效果。

我将宽松廓形与紧身廓形、圆 形与三角形、大造型与小造型对比运用,这些要素在服装上相互作用、各自强调,使服装造型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此外,服装上的零部件、服饰品都适当地与服装整体形成了某种形式的对比,如造型简洁的服装采用到了极其夸张的大包作为饰品,庞大的裙摆又以紧身裤袜作为装饰,与服装的整体造型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既突出了饰品的运用,也强调了服装的造型。

二、 形式美法则在服装色彩上的运用

(一)、服装色彩的统一

统一是指在个体和整体的关系中通过对个体的调整使整体产生有秩序感。统一也有调和之意,是有秩序的表现。在服装设计中,任何一件服装都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由造型、材料、色调、花样等许多个个体共同组成的统一体,当我们判断一件服装是否具有统一美时,应该看个体与个体之间有何关联,这些个体又如何形成整体。这时色彩就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当构成服装的个体色彩相互统一时,就形成服装自身的整体美;当首饰、箱包、鞋帽、化妆、发型等色彩统一时,则会构成着装的整体美,体现着装者的个性和品位。

服装中的统一首先表现在色彩上的支配与统一,指的是从视觉角度控制服装整体设计,形成整体风格的统一。

服装与饰品的关系、外轮廓与内部零件的关系、发型与妆面的关系等都用到了色彩统一的原理进行设计。她是用黄色作为主支配要素,米黄、土黄、金黄等运用在不同部位形成服装整体的统一。同样,这种元素如果运用在多套服装上则形成系列因素,形成系列装的色彩统一美。职业套装经常用色彩作为统一要素把外轮廓与不同的内部零件或上下装造型统一起来,而民族服装也经常会在领口、袖口、底摆等处以同类色的装饰图案组成统一形式,人的视线往往会顺着这些相同的元素移动,从而也在视觉上达到了统一。

在我的设计中,服装均为白色基调,但是所有的饰品和配件都贯穿了暗色,这时候暗色就成了个体间的关联性,使得个体超越了材质和形状的差异而形成统一,也就使服装具有了美感。

(二)、服装色彩的对比

对比运用在服装设计中,可以起到强化设计的作用。而色彩对比运用得恰到好处,不仅加强了视觉上的明快感和运动感,还可以使设计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色彩对比有同类色对比、邻近色对比、对比色对比、和互补色对比等,这种对比或强烈或轻微,或模糊或鲜明,但是无论哪种对比都会比单色在服装上的运用富于变化。在我的设计中,我运用了同类色的对比,将大面积的本白与小面积的漂白搭配运用,使整个设计变化又不失统一。传统丝绸面料中的团花图案就经常用到了底色的对比色,这种对比色考虑到了面积的搭配,将对比色面积并置得当,不会给人过于强烈的刺激,却又起到了响亮而又协调的视觉效果。

三、结束语

美的形式法则是有机地组合点、线、面、体,形成完美造型的过程。它的发展是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所以这些法则之间既是独立的因素,又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要把这些法则运用在服装设计中,并非是指一种固定的可以用做套搬的公式,而是蕴涵着辩证思想的奥妙。所以一项优秀的服装设计也就是在服装中对各个因素独具匠心的灵活应用,同时又能使整体关系符合美学基本规则。

致  谢

感谢朱老师、吕老师在这次毕业设计中给予孜孜不倦的细心指导,同时也感谢其他老师四年的培养和同学们的帮助,无论在学业还是做人方面都使我进步了不少,更加要感谢学校的培养。

篇5:格式塔原理在构图中的应用形式

1:删除

删除就是从构图形象中排除不重要的部分,只保留那些绝对必要的组成部分,从而达到视觉的简化,

在实际的设计创作过程中,必须留意在设计中是否添加了任何与你预期的表达相抵触的多余的东西。如果有,则应排除,以改进你设计上的视觉表达的格式塔。通过研究一些设计大师的作品,我们注意到,任何有效的,吸引人的视觉表达,并不需要太多复杂的形象。许多经典的设计作品在视觉表现上都是很简洁的。

2:贴近

当各个视觉单元一个挨着一个,彼此靠得很近的时候,可以用“贴近”这个术语来描绘这种状态,通常也把这种状态看作归类。以贴近而进行视觉归类的各种方法都是直截了当的,并且易于施行。设计师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贴近手法创造出完美的格式塔。这是因为由贴近而产生近缘关系,运用近缘关系无论对少量的相同视觉单元还是大量不同的视觉单元进行归类都同样容易。

比如在印刷版面设计中,为了区分不同的内容,也经常采用近缘关系的方法来进行视觉归类。最简单的例子:在处理不同内容的图片和与之相关的说明文字时,只要将每一幅图片相应的文字段落与之贴近,在此不同的图文组合之间保持一定间距,无须指引符号,读者也不会搞错各个图片和文字段落之间的关系。报刊杂志的版面编排,字母与字母、词与词、行与行之间,也都运用了近缘关系,使版面整体分为若干贴近的栏块,成为若干个相关的视觉组合。

3:结合

在构图中,结合就是指单独的视觉单元完全联合在一起,无法分开。这可以使原来并不相干的视觉形象自然而然地关联起来,比如常用的一种设计手法--异形同构:把两种或几种不同的视觉形象结合在一起,在视觉表达上自然而然地从一个视觉语义延伸到另一个视觉语义

4:接触

接触是指单独的视觉单元无限贴近,以至于它们彼此粘连。这样在视觉上就形成了一个较大的、统一的整体。接触的形体有可能丧失原先单独的个性,变得性格模糊。就如在图案设计中相互接触的不同形状的单元形在视觉感受上是如此相近,完全溶为一体,

5:重合

重合是结合的一种特殊形式。如果所有的视觉单元在色调或纹理等方面都是不同的,那么,区分已被联结的原来各个视觉单元就越容易;相反,如果所有的视觉单元在色调或纹理等方面都是一样的,那么,原来各个视觉单元的轮廓线就会消失,从而形成一个单一的重合的形状。重合,能创造出一种不容置疑的统一感和秩序性。重合各个不同视觉形象的时候,如果我们看到这些视觉形象的总体外形具有一个共同的、统一的轮廓,那么这样的重合成功了。

6:格调与纹理

格调与纹理是由大量重复的单元构成的。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视觉单元的大小或规模,除此之外,它们基本上是一样的。格调是视觉上扩大了的纹理,而纹理则是在视觉上缩减了的格调。因此,在不需要明确区别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同时解释格调和纹理,

感知格调或纹理的视觉格式塔,总是基于视觉单元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但在一定的场合,别的因素也可能起作用。例如,一个格式塔中视觉单元的总量就可以影响它的外观。当数量很大,以至不能明显地看出单独视觉单元时,这种现象就可能发生。比如透过窗户看到的不远处的树林是足够大的,可以构成一种格调;但是,如果在飞机上俯瞰一整片树林,恐怕就只能将其作为一种纹理来看了。

格调和纹理实际上没有严格的区分界限,当视觉单元大小及数量变到一定的量值范围,这种特性可以使格调显得像是一种纹理,也可以使纹理呈现为一种格调。或者,创造出一种格调之内的纹理,以至格调和纹理同时并存

7:闭合

有一种常见的视觉归类方法基于人类的一种完型心理:把局部形象当作一个整体的形象来感知。这种知觉上的特殊现象,称之为闭合。

当然,我们由一个形象的局部而辨认其整体的能力,是建立在我们头脑中留有对这一形象的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的认识的印象这一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如果某种形象即使在完整情况下我们都不认识,则可以肯定,在其缺乏许多部分时,我们依然不会认识。如果一个形象缺的部分太多,那么可识别的细节就不足以汇聚成为一个易于认知的整体形象。而假如一个形象的各局部离得太远,则知觉上需要补充的部分可能就太多了。在上述这些情况下,人的习惯知觉就会把各局部完全按其本来面目当作单独的单元来看待

篇6:浅谈构图美学原则在中国古代城市平面布局中的应用

浅谈构图美学原则在中国古代城市平面布局中的应用

构图美学原则是一切构图形式设计的基础,它包括统一、平衡、韵律、比例、尺度等基本原则.它同样应用于城市规划的`平面构图布局中,使城市平面布局在遵循基本美学原则的同时,更趋向于功能及形式的合理,满足人们对城市的需要,规划出理想的城市布局.我国古代一些城市布局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美学原则.

作 者:王安安 吴强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建筑学院 刊 名:美与时代(下半月) 英文刊名:BEAUTY & TIMES 年,卷(期): “”(7) 分类号:B83 关键词: 

篇7:浅析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在我国的应用

摘 要 从“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在国际及我国的运用情况、实践中的应用来阐述其重要意义,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

关键词 会计准则 实质 应用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会计原则。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经济活动频繁创新的现代会计社会里,这一会计原则受到世界上主要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一致推崇,成为研究的热点。经济现象越复杂,其表现的形式日趋多样化,从会计的职能来看,会计必须反映交易或事项的真实,保证会计核算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同时也体现了对经济实质的尊重,而不是简单地依据法律形式。

1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首次正式提出“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核算原则,这是继1992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12项会计核算原则后新增加的,它对规范单位会计行为标准,从事会计工作管理具有指导意义。但事实上,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会计惯例,在以往的会计实务工作中,该原则是会计人员在处理具体交易或事项时经常不自觉运用的原则,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核算”就是一例,它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原则之一。

篇8:浅析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在我国的应用

1.1 在国际会计准则中的运用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1989年7月公布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将实质重于形式作为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之一。其指出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信息如果想如实反映其所意图反映的交易或其他事项,那就必须根据它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并进一步阐述道:“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并非总是法律的外在形式或人为形式一致,比如,企业通过用文件宣称将某资产的法定所有权过户给某实体来处置资产。然而,协议中仍存在保证企业继续享有所转让资产中包含的未来经济利益的条款。在这种情况下,把这项资产转让作为销售来报告就不能如实反映这笔交易。

1.2 在各国财务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实质重于形式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PB)于1970年发布的第四号公告“基本概念与会计原则”中。APB认为,财务会计应该强调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论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是否不同于其经济实质。英国的会计准则可能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重要性说明得最详细的一个。在其财务会计准则第5号《报告交易的实质》规定“财务报表要反映交易的实质而非仅仅是他们的法律形式”。公告要求报告主体的财务报表要报告其所记录的交易实质,并指出会计师须考虑交易各方在正常情况下的逻辑动机和期望值。

1.3 在我国会计准则制度中运用

我国发布的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中首次提到了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具体判断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即有关各方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应当按照其关系的实质进行判断,而不能仅仅依据其法律形式加以确定。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正式将实质重于形式作为企业会计核算时应遵循的原则之一:“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虽然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未包括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但是,它是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在处理具体交易或事项时所经常运用的原则,也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具体会计实务中,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往往存在着与其法律形式明显不一致的情形,例如,企业将某项固定资产出售给其他单位,出售方已经收到了价款,并且已经办理了有关资产划转手续;同时,交易双方又签订了补充协议,规定出售方待日后某个时间内必须将其出售的该项固定资产以原出售价格购回。在这项交易中,如果仅仅从固定资产出售这个事项看,似乎资产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购买方,出售方可以确认出售固定资产的收益,但是,由于补充协议又规定了出售方在未来某个时间内必须购回所出售的固定资产,即该项固定资产的风险和报酬并未真正转移给购买方,因此,从交易的整体上看实质是一项融资行为,而不是一项销售行为。及以后陆续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也多次提到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判断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在此基础上进行会计核算。近几年来,在对上市公司的某些重大案例判断时,也多次运用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如融资租赁方式租入资产、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销售商品售后回购、收入的确认、代销商品处理及合并会计报表等情况的运用。

1.4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实践中应用

(1)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租赁资产的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可能不转移。企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承租期内,虽然其所有权在法律形式上仍属于出租方,但由于资产租赁期占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的大部分,承租方因拥有该项资产可获得经济利益,相应地也承担了有关的风险,其经济利益实质

上属于承租方。因此,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如果租赁期满租赁资产归承租方所有或承租方有廉价购买权,且在租赁时可以判定其行使购买权,在此类情况下,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理应作为自有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与核算。

(2)自建固定资产。自建固定资产包括企业自行建造的房屋、建筑物、各种设施以及大型机器设备的安装工程等。自建固定资产应从何时起计提折旧,其长期借款利息何时停止资本化,何时从“在建工程”科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等的核算,关系到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以前是根据形式上的办理竣工验收手续为标准。《企业会计制度》则规定,是否“达到预定的可使用状态”是对自建固定资产进行以上核算的关键所在,这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3)无形资产确认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入账。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规定,无形资产在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企业才能加以确认:一是该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根据这两条标准,企业自创的非专利技术、自创的商誉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然而,经济发展的现实对这一看法产生了冲击。自创商誉是过去若干交易的综合结果,是企业经自身的努力创造出来并加以维护发展的,为企业实际所拥有和控制的超额经济利益,因而它同外购商誉一样,都符合资产的定义。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其就应当加以确认。

(4)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商品销售收入只有在同时满足四个条件时才能加以确认。这些条件强调,在商品交易过程中,企业在确认收入时应从实质上判断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与报酬是否已转移,而不再是形式上的商品是否已经发出;强调企业实质上的经济利益是否能够流入企业,而不再注重形式上是否已经取得收取价款的权利,如收入确认的条件之一是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判断一项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是否已经转移给购货方,需要关注每项交易的实质而不是形式。大多数的零售交易都是在商品所有权凭证转移或实物交付以后,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才随之转移;相反的情形是,商品所有权凭证转移或实物交付以后,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并未随之转移。

(5)售后回购、售后租回。实质上是一种融资行为,并不能确认为收入。售后回购是指企业将某项资产出售给其他单位,在出售方已经收到了价款,并且已经办理了有关资产划转手续的同时,签订书面或口头协议,约定在将来的特定时期,以特定价格无条件将货物购回。售后租回交易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租赁业务,是指卖主(即承租人)将一项自制或外购的资产或正在使用的资产出售后,又将该项资产从买主(即出租人)那里租回。

(6)合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反映企业资产真实状况。计提坏账准备,不做虚无的债权人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及谨慎性原则,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对于预计产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有些债务企业,欠款时间未超过3年,企业也没有撤销、破产,从形式上看,债务企业还存在,这项应收账款完全可以收回。但实质上债务企业已经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或因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停产,在可预见的未来会发生倒闭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债权企业也应确认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何时全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存货应当在期末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根据这一规定,对一些在形式上仍然有完整的实物外形、仍构成企业的一项资产,但实质上已毫无价值的存货应全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中,除《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一般情况外,要对一些特殊情况特殊对待。有些资产,从形式上看,它们的单个价值超过了2 000元,使用期限也远超过2年,完全符合固定资产“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定义,应当在期末按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但在实质上,这些固定资产一经使用,从表面上看仍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固定资产,可是其本身已无可能变现,它的可收回金额近乎于零。例如,政府从环保的角度考虑,强行要求企业停用的水塔、烟囱、桥梁等,这些固定资产停用后既无使用价值又无转让价值,对于这样的固定资产,就应在期末全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中的重要意义

2.1 实质重于形式是对已有会计核算原则的补充和完善

(1)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对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补充。权责发生制原则是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通常在确认收入和费用时要遵循这一原则。但是由于各个企业处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企业的现金流量也许在某些方面更能反映其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以后的发展前景。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和计量原则的基础上,仍然需要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原因所在。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对一贯性原则的补充。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前后各期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是,如果某种会计政策更能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能更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时,可以恰当地变更。这正是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体现。比如企业原先对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也许用加速折旧法更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那么就不必拘泥于一贯性原则的形式,而应看其经济实质,采用加速折旧法。

(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相辅相承。对资产计提各种跌价准备,一方面是谨慎性原则的体现,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由于资产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发生减值,在年度终了时,其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发生背离,原账面价值已不能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状况,根据发生时所作的记录也只能作为形式上的参考。因此,对于企业的一些资产应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计提减值准备,对原有的账面记录作调整,能真实、恰当地反映资产的经济实质。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强调和运用,标志着我国的会计制度又向国际化、规范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2.2 在具体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时,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过分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的一条很重要的原则。我国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与证券市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要求之间形成的巨大反差,是该原则出台的背景。运用得好,有利于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但如果被过分强调,反而又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核实性,甚至为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处理时主观臆断提供借口,不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贯彻这一原则的可靠保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交易或事项在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方面不一致,甚至发生背离。一方面,这给会计人员带来了困惑,在选用会计政策时无所适从,因为制度所赋予的不是对交易或事项的绝对规范;另一方面,也给会计人员一定的独立精神和专业判断空间,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与其外在形式不一致时,会计人员要如实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判断能力。因此,会计人员应注重职业判断能力的提升,培养高标准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

3 充分理解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努力提高会计职业判断水平

会计的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将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公允地运用到会计实务中的能力,也是一个会计人员素质的综合反映。会计的职业判断水平的高低能集中反映会计人员对会计理论。会计方法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企业客观经济环境与经营管理目标的透彻了解的程度。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核算原则留给会计人员越来越多的进行职业判断的余地。因此,企业会计人员面临着如何运用职业判断,对会计业务进行恰当处理和客观公允地揭示问题。针对这一要求,一方面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提高自己的职业敏感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编报出高质量的财务报表。会计界已清醒地认识到,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在于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信息,为投资者决策作依据,所以公布的财务信息不得虚假列报,应反映其经济实质。目前,我国相继出台了许多具体会计准则,其中有些就是基于实质重于形式这一原则的考虑,如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会计处理和披露,按照会计分期假设,可以不进行账务处理;但为了确保财务报表使用者做出正确评价和决策,对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首先区分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然后分别进行会计处理和披露。另外,在会计实务操作中,基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而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往往与历史成本、权责发生制等会计原则是相互排斥的,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协调问题,如在《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如果各项财产发生减值,应当按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这就是历史成本原则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协调问题。笔者认为,当实质重于形式与其他会计原则发生矛盾时,应该以更能提高会计资料的质量,注重经济实质,即公允、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向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加相关、可靠的信息作为判断和抉择的标准。

参考文献

1 cpa全国统一考试指定辅导教材(会计)[J].上海会计,(4)

2 王泽.浅议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模式[J].科技创业月刊,(6

篇9:浅谈礼貌原则在话语中的应用

浅谈礼貌原则在话语中的应用

一.引言

礼貌原则是英国著名语用学家Leech提出的。Leech 提出这一原则是为拯救语用学中经常提到的合作原则而提出来的。合作原则没有解释人们为什么有的时候要违反会话准则,而以含蓄、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礼貌原则填补了这块空白,对其进行了解释。Leech 借用了经济学里的成本—效益分析讨论说话人和听话人的损益问题,提出了礼貌原则的六条准则及它们的次准则。

二. 礼貌原则在话语中的准则及其应用

(1)得体准则。次准则是尽量少让他人受损,尽量多让他人受益。设想以下情景,我们抱着一堆书去自习室,到了门口腾不出手来开门,这时走过来一位同学,以下两种说法:

A. Open the door.

B. Could you please open the door?

我们当然会选第二种,因为第二句使得听话人有更多的行为选择自由,对他人的受损程度较小,所以更加得体,更加礼貌。

(2)宽宏准则。次准则是尽量少让自己得益,尽量多让自己受损。比如在这样一种情景下:乙要去机场接人,想借甲的.车,乙说 You can lend me your car.,甲说I can lend you my car.这两句话, 明显甲要比乙礼貌的多,甲遵循了宽宏准则,让自己受益少,吃亏多,但让人觉得舒服。如果在场有第三者,那他一定乐于与甲交往,他会觉得乙有些自以为是的感觉而不愿和乙交往。

(3)赞誉准则。次准则是尽量少贬低他人,多赞誉他人。这条准则常常用在课堂教学之中,如在课堂中,老师经常会说You did a very good job.这种赞扬的话,而不用You are rong.这样的话。赞扬的话显得更加礼貌,遵守了赞誉准则,而最后那两句话显得就不太礼貌了。

(4)谦虚准则。次准则是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低自己。一个人适当地谦虚,我们反而会觉得他很有内涵。谦虚是为了显得礼貌,如下面的两句话:

A. Please accept this small gift for your birthday.

Please accept this big gift for your birthday.

A句遵循了谦虚原则,显得比较有礼貌,B句显得很不礼貌。

(5)一致准则。次准则是尽量减少自己与他人的不一致,尽量增加自己与他人的一致。例如:

A: I think our English teacher is beautiful.

B: I think so,too.

C: I don’t think so, I think she is ugly.

B遵循了一致准则,比较礼貌,使得对话能融洽地进行,C显得很不礼貌。

(6)同情准则。次准则是尽量减少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不和,尽量增加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同情。A的爷爷去世了,B说:I’m sorry to hear that., C说:It’s none of my business., D说:I’m happy to hear that. 这三句话,只有B的话显得礼貌,C和D都很不礼貌,D比C显得更加冷酷无情,幸灾乐祸,听了D的话,说不好A就会和D起冲突,而罪魁祸首就是D说话没有考虑到A的感受,没有应用同情原则。

三.结论

在说话时我们要考虑到以上这些准则,这样我们说出来的话就会显得很有礼貌,而不会让他人觉得不舒服,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

篇10:地图空间认知论在地图设计中的应用

地图空间认知论在地图设计中的应用

对地图使用者来说,其地图空间认知过程与客观世界认知过程是相同的,即包括感知过程、表象过程、记忆过程、思维过程等.而地图空间认知论对地图设计制作者来说,主要表现在认知地图与心象地图在地图设计中的应用上,这是因为地图设计制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特别是对于小比例尺地图、地图集的设计与制作来说.主要阐述了地图空间认知论在地图设计中的'作用,分析了地图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之间的关系,以之为基础,讨论如何在地图设计制作过程中更好地运用地图空间认知论的知识.

作 者:王锐君 王秀梅 Wang Ruijun Wang Xiumei  作者单位:甘肃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甘肃,兰州,730000 刊 名:甘肃科技 英文刊名: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25(14) 分类号:P28 关键词:地图空间认知   地图设计   符号设计   心象地图  

论南水北调中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的作用论文

五年级美术下册《旅游节》教学设计

素描速写实习报告

信息技术教案3

简历的构成要素

美术旅游节课件

用概念图进行教学的好处

剪彩仪式主持词

我们去旅行教学设计

思维导图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的论文

构图的形式美法则在地图设计中的应用
《构图的形式美法则在地图设计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构图的形式美法则在地图设计中的应用(锦集10篇)】相关文章:

听音乐画画教学反思2022-08-29

4月毕业生摄影摄像实训实习报告2023-02-13

地理信息系统在媒介生物性传染病研究中的应用2022-06-13

五下美术第8课课件2023-03-13

参观券的设计教学反思2023-01-17

五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2023-01-03

企业网站建设方案2022-08-25

非连续性《地图》阅读答案2023-05-29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的制定2023-02-12

八年级上册《长江三峡》教案2023-10-2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