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富营养化的产生机制及主要影响(共8篇)由网友“番茄”投稿提供,下面给大家分享湖泊富营养化的产生机制及主要影响,欢迎阅读!
篇1:湖泊富营养化的产生机制及主要影响
湖泊富营养化的产生机制及主要影响
介绍了湖泊和水库中藻类水华产生的问题、富营养化机制、污染物负荷的来源、水源、以及富营养化对农业和休闲娱乐活动的.影响.
作 者:涂建峰 郑丰 穆宏强 作者单位: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湖北,武汉,430010 刊 名:水利水电快报 英文刊名:EXPRESS WATER RESOURCES & HYDROPOWER INFORMATION 年,卷(期): 28(11) 分类号:X524 关键词:湖泊污染 藻类 水华现象 富营养化 控制措施篇2:湖泊富营养化的产生机理及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湖泊富营养化的产生机理及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水体并在其中不断积累,引起部分藻类和水生生物过度繁殖,造成湖泊、海湾及水库等缓流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并且日益突出,严重危害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介绍了富营养化的危害及产生机理,重点从营养盐控制、直接除藻与生物调控三个方面阐述了富营养化治理技术.
作 者:何淑英 徐亚同 胡宗泰 王英阁 He Shuying Xu Yatong Hu Zongtai Wang Yingge 作者单位:何淑英,徐亚同,He Shuying,Xu Yatong(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上海,62)胡宗泰,王英阁,Hu Zongtai,Wang Yingge(郑州市污水净化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1)
刊 名:上海化工 英文刊名:SHANGHAI CHEMICAL INDUSTRY 年,卷(期): 32(2) 分类号:X524 关键词:富营养化 机理 治理篇3: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与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与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从湖泊富营养化的自然演化、湖泊沉积物中营养盐的释放及其内源污染机制、湖泊蓝藻水华暴发机理和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等方面进行了回顾与总结.特别是围绕占中国淡水湖泊总数达70%左右的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机制与控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自然条件下湖泊也有可能富营养化,特别是浅水湖泊更容易富营养化.推断其原因可能与洪水有关.浅水湖泊中的沉积物在风浪作用下发生悬浮,致使沉积物中大量的营养盐释放出来并进入上覆水,为生物生长所利用,这是浅水湖泊内源污染负荷较深水湖泊重的原因所在.蓝藻水华暴发是湖泊富营养化之后生态系统的一种异常响应,其发生的原因与湖泊物理环境如光照(或透明度)、温度和适宜的水动力条件有关,也与湖泊化学环境,如氮、磷浓度及其氮、磷比值等有关,还有形成水华的蓝藻本身的某些生理特性有关,如伪空泡及抗拒紫外伤害的能力,从而在对光照和营养盐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等特性,这种竞争优势在浅水湖泊中尤为明显.而浅水湖泊“水浅”的特性,也使得营养盐负荷和蓝藻水华的`控制难度加大.对于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与控制应该遵循控源、湖泊生态修复和流域管理的原则.对于湖泊沉积物中营养盐释放导致的内源污染控制,既可以采用物理化学的方法、机械的方法和生物的办法,甚至是仿水生植物的方法.实施湖泊生态修复,就是把富营养化的藻型湖泊生态系统转化为草型生态系统.要实现这样的改变,必须首先改善环境条件.在现阶段,把生态修复的重点放在水生植物种植上是有盲目性的,而应该放在环境改善上.由于各个湖泊类型不同,因此,各种治理的技术应该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实施.
作 者:秦伯强 杨柳燕 陈非洲 朱广伟 张路 陈宜瑜 作者单位:秦伯强,陈非洲,朱广伟,张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杨柳燕(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南京,210093)
陈宜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100085)
刊 名:科学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年,卷(期): 51(16) 分类号:P7 关键词:湖泊富营养化 营养本底 浅水湖泊 内源污染 治理 生态恢复篇4:浅论生态补偿机制对自然资源开发产生的影响
浅论生态补偿机制对自然资源开发产生的影响
摘要:自然资源具有多种功能,最主要的`是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长久以来,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只关注其经济功能,而忽视其强大的生态功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资源的生态功能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的作用,人们开始关注生态功能,并开始重视生态利益.本文主要从自然资源涵义、自然资源开发造成的影响,提出生态补偿机制对策进行论述.作 者:涂鸣英 作者单位:贵阳市花溪区林业绿化局,贵州,贵阳,550025 期 刊:魅力中国 Journal:CHARMING CHINA 年,卷(期):, (18) 分类号:X37 关键词:生态补偿 机制 自然资源 开发 影响篇5:浅论生态补偿机制对自然资源开发产生的影响
浅论生态补偿机制对自然资源开发产生的影响
摘要:自然资源具有多种功能,最主要的是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长久以来,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只关注其经济功能,而忽视其强大的生态功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资源的生态功能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的作用,人们开始关注生态功能,并开始重视生态利益。本文主要从自然资源涵义、自然资源开发造成的影响,提出生态补偿机制对策进行论述。 关键词:生态补偿;机制;自然资源;开发;影响一、自然资源涵义(一)自然资源定义。 自然资源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使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狭义的自然资源只包括实物性资源,即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价值,从而提高人类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天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总和。广义的自然资源则包括实物性自然资源和舒适性自然资源的总和。 (二)自然资源特点。 1.有限性,指资源的数量,与人类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相矛盾,故必须强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2.区域性,指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存在数量或质量上的显著地域差异,并有其特殊分布规律。 3.整体性,每个地区的自然资源要素彼此有生态上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故必须强调综合研究与综合开发利用。二、自然资源开发造成的影响(一)影响了自然资源开发企业的自身发展。 产品低价造成自然资源开发企业长期低利、微利,甚至亏损,自身积累不足,难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制约了自然资源开发企业的发展,又反过来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于粮价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农业基础投人不足,已严重动摇了农业的基础地位。 (二)造成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采、低效中利用和浪费。 产品低价除了造成自然资源开发技术的落后外,还迫使企业在利益驱动下,乱采滥挖,采富弃贫,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开采,破坏自然资源,造成严重浪费。原材料低价在刺激加工工业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也使企业不注重提高利用效率,在资源利用上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状态,以巨大的自然资源消耗维持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三)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我国现有水土流失总面积多达356万平方公里,已占到国土面积的37.1%。其中,646个县水土流失严重,因水土流失而损失的耕地达5000多万亩,平均每年100万亩。经研究测算,按照现在的流失速度,50年后东北黑土区1400万亩耕地的黑土层将流失掉,粮食产量将降低40%左右,35年后西南岩溶区石漠化面积将翻一番,届时将有近1亿人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森林覆盖率仅为18.21%,人均森林面积0.132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3万余种植物中有4、5千种正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有的濒临灭绝。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三、生态补偿机制限制自然资源开发造成不利影响的对策(一)明确补偿主体。 生态补偿机制的主体是参与生态活动的各关系人(自然人和法人),它包括两类:公共主体和市场主体。生态补偿机制的公共主体就是政府及各类相应的机构和组织。由于生态经济的公共性,这就决定了政府作为公共主体参与生态活动补偿的必然性和重要性。由此,应充分发挥政府在该生态补偿机制中的主导作用,即主张补偿主体行政化。对生态治理中的受损权利人的补偿需要政府实施。 (二)确定补偿标准。 补偿标准的确立是生态补偿机制中的一大难点。很多人将其归结为生态环境的功能价值的难以计量。对补偿标准的确定,很大程度上依靠对资源环境的价值进行评估。对于建设项目生态补偿金的确定,可以考虑与环境影响评价相结合,充分利用环评的各项数据资料,使环境影响的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同时进行,在环评阶段确定生态补偿金的数额,同时也可提高环评的准确性、科学性,还可以节省环境管理机关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生态补偿机制要力求在公平公开的层面上运行,必须有科学核算生态补偿的标准体系。 (三)补偿方式多样化。 1.政策补偿与技术补偿相结合。政策补偿,即上一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的权利和机会补偿。受补偿者在授权的权限内,利用制定政策的优先权和优惠待遇,制定一系列创新性的政策,促进发展并筹集资金。技术补偿,是指中央和当地政府以技术扶持的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综合防治给予支持。具体内容有:补偿主体开展技术服务,提供无偿技术咨询和指导,培训因自然资源受到合理限制的权利人的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使他们能够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的财富。 2.连续补偿与一次性补偿相结合。以目前的生态补偿政策来看,例如国家实行的退耕还林与退牧还草工程,生态环境的恢复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对于农牧民来说,退还之后失去了部分或全部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为了保障农牧民的利益,使其能维持基本的生计,在项目实施的初期阶段,至少在5~8年内,国家和地方政府要连续对项目实施主体进行补偿,以推动其生产经营方式的逐步转型。 (四)规范生态补偿管理。 1.生态补偿必须坚持“保护者受益、损害者付费、受益者补偿”的基本原则,即环境保护者有权利得到投资回报;环境开发者要为其开发、利用资源环境的行为支付代价;环境损害者要对其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损失做出赔偿;环境受益者有责任和义务向提供优良生态环境的地区和人们进行适当的补偿。 2.建立统一管理机构。建立起清理、核查、勘测、统计受限权利人的自然资源的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的存量,并跟踪、统计自然资源产权变动情况,加速建立对该类自然资源价值的核算体系,完成生态环境资源实物及价值形态的核算,逐步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账户管理制度。 3.实行统一监督办法。建立财政生态补偿资金使用绩效考核评估制度,对各项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的使用绩效进行严格的.检查考核,使财政生态补偿资金更好地发挥激励和引导作用。同时,要建立健全实施生态补偿的审计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五)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考核制度。 1.重新审视现有的GDP指标核算体系,建立绿色GDP指标体系或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于限制开发区或禁止开发区的区域用绿色GDP指标进行考核。 2.在规划时既要考虑经济增长,又要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建立相应科学的考核指标,明确经济主体的权利和责任,有效约束不顾环境后果,不顾他人利益的掠夺性、破坏性的开发。 3.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包括开发利用资源与环境恢复之间的环境补偿,资源输出与资源受惠地区之间的环境补偿等。 (六)生态目标与农村发展目标相结合。 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多在偏远、贫困的农村山区,有些农户的林地被划为了公益林或划入了自然保护区,以至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经济收益。欲使生态建设得以顺利进行,就必须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若背离农村发展的目标,完全由政府来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将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四、结束语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为了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利益,保护环境,防治污染,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人类的生态利益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追求。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要保护生态环境,尽量避免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从而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模式,发展生态经济、生态农业、生态林业,提倡可持续消费方式,全方位推进生态建设,把生态理念贯彻到经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切实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参考文献: [1]汪劲. 中国环境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2]林齐.对生态利益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的研究.上海环境与科学.
篇6:运动疲劳的产生机制是什么
运动疲劳在我们现实生活之中是非常多见的,不少人在运动之中都会有这种疲劳的感觉,一般这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一个人在每次或者多次的运动中都会产生这种疲劳的感觉的话,那么这个时候就要小心了,这可能是某些身体的疾病导致的。当然,话又说回来了,导致运动疲劳的原因也有很多的。那么,运动疲劳的产生机制是什么呢?这点想必大家都是想要充分了解的吧。
运动疲劳的产生机制具体有下面三种:
1、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变化导致运动性疲劳因素
人体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与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紧密联系。身体素质就是人体各功能器官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各器官功能的下降,必然影响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譬如,长时间的肌肉活动导致肌肉功能下降时,力量速度等当然下降,于是在完成练习时,往往会力不从心而感到疲劳;再耐力运动中,如果心肺功能下降,承受耐力负荷的能力就会降低,机体就会疲劳而降低工作能力。
2、体内能源储备的减少使身体各器官功能的降低导致运动性疲劳
当人体从事运动导致疲劳时往往伴随体内能源物质大量消耗,如极量运动2-3分钟至非常疲劳时,肌肉内的磷酸肌酸可降至最底点;长时间的持续运动中,由于糖的大量消耗,肌糖元及血糖均下降。能源储备的消耗与减少,会导致各器官功能的降低。加之肌肉活动时代谢产物的堆积及水盐代谢变化等影响,机体工作能力就会下降而出现疲劳。
3、精神意志因素与运动疲劳
运动中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指挥下完成的神经系统功能的降低会使疲劳加深。例如,在一定强度和一定持续时间的体育活动过程中,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情绪低迷,这种状态称“极点”。此时,如果依靠意志力和减慢速度继续下去,不久这种难受的感觉就会消失,动作变得轻快有力,这种现象就是“第二次呼吸”。这样就可以推迟疲劳的出现或减轻疲劳的程度。
由上文可知,运动疲劳主要就是由这三方面的原因导致的。而了解了运动疲劳的主要产生机制之后,其实对我们缓解、消除运动疲劳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只有针对不同的原因造成的运动疲劳,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样才能够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好相信的运动疲劳,恢复强健的体魄。
篇7: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机制与控制对策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机制与控制对策
近年来,因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利用强度加大,导致我国湖泊生源要素严重富集,生态系统退化,蓝藻水华频繁爆发,湖泊富营养化呈现迅猛发展的.趋势.研究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机制与控制对策,可为湖泊生态环境的整治提供理论基础依据,也是我国基础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
作 者:赵生才 作者单位: 刊 名:地球科学进展 ISTIC PKU英文刊名:ADVANCE IN EARTH SCIENCES 年,卷(期): 19(1) 分类号:X17 关键词:中国 湖泊富营养化 发生机制 控制对策 香山会议篇8:熔断机制的影响
熔断机制的影响
A股熔断机制正式登场 12大细节应该知道
根据去年12月4日沪深交易所及中金易所发布指数熔断规则,指数熔断规则从元旦开始生效,明日即是A股进入2016年后的第一个交易日, A股正式进入熔断时代,作为A股市场的参与者,无论您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指数熔断规则生效后,将带给市场的这些变化、影响您都必须知道,这些操作策略您更需了然。
熔断时代需注意的12个实操细节
熔断机制是指在交易过程中,当价格波动幅度达到某一限定目标时,交易将暂停一段时间,或者交易可以继续进行,但报价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由于这种情况和保险丝在电流过量时会熔断,而令电器受到保护相类似,故称之为熔断机制。
根据公布的中国版指数熔断规则,A股熔断标的指数沪深300指数。
熔断阈值为5%和7%两档,指数触发5%的熔断后,熔断范围内的证券将暂停交易15分钟;但如果尾盘阶段(14:45 至15:00 期间)触发5%或全天任何时间触发7%,将暂停交易至收市。
熔断涉及交易品种:股票、基金、可转换公司债[-0.01%]券、可交换公司债券、股指期货、以及交易所认定的其他相关品种。
券商中国记者根据三家交易所公布的规则,整理了12个在熔断机制生效后需要注意细节:
1.重复触及熔断点怎么办?
同一幅度的熔断只触发1次。
2.与涨跌停制度有冲突吗?
熔断机制实施后,个股涨跌停板制度仍保留。
3.熔断期间如何下单和撤单?
熔断15:00之前结束的,沪深交易所均可以下单和撤单。若持续至15:00,上交所只接受撤单,深交所则下单撤单均可。中金所熔断开始起12分钟内不可下单和撤单,第13分钟起可以下单和撤单,但进入集合竞价。指数熔断期间,相关证券复牌的,将延至指数熔断结束后实施。
4.熔断后怎样恢复交易?
熔断15:00之前结束的,沪深交易所对已接受的申报进行集合竞价并撮合,随后连续竞价。中金所熔断开始起12分钟内的申报进行集合竞价,第13分钟至15分钟进行撮合,熔断结束后连续竞价。
5.收盘价怎么形成?
熔断至15:00收市未恢复交易的,相关证券的收盘价为当日该证券最后一笔交易前一分钟所有交易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含最后一笔交易),当日无成交的,以前收盘价为当日收盘价。
6.沪港通交易怎么办?
沪港通按上述第3点上交所规定执行,港股通正常。
7.股指期货怎么办?
熔断机制实施后,股指期货交易时间与A股同步。若非交割日,同步熔断,结算价以扣除熔断、集合竞价指令申报和暂停交易时间后向前取满相应时段。但交割日,无论何种情形,13:00后,不再熔断。熔断实施后,期指涨跌幅由±10%调整为±7%。
8.基金申赎怎么办?
以各基金公司相关公告为准。
9.新股、配股、网络投票怎么办?
正常进行。
10.大宗交易怎么办?
若14:45前结束熔断,大宗交易正常进行。若熔断持续至15:00,当日不可进行大宗交易。
11.可转债、可交换债怎么办?
同步熔断。
12.转融通证券怎么办?
若15:00前结束熔断,出借、匹配、归还等正常进行。若熔断持续至15:00,上交所不接受新的出借和借入申报,已接受的继续匹配成交,应归还的顺延至下一交易日;深交所则停止出借和借入,应归还的顺延至下一交易日。
熔断机制严重影响公募基金估值
对市场参与者而言,熔断机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公募基金。为此中国基金业协会在2015年12月15日也专门下发了《关于指数熔断机制实施后公募基金行业相关配套工作安排的通知》督促相关基金管理人、托管人及基金销售机构在指数熔断机制实施前做好相关配套工作。
因为熔断机制牵涉到公募基金配套系统的改造,早在熔断规则征询意见稿阶段,各家公募基金内部就已开始讨论和研究可能带来的影响。
华宝证券在分析协会通知后认为,由于熔断期间,如果不调整申购赎回,则公募基金份额可能面临巨额申赎,巨额申购导致对原份额持有人净值造成稀释或摊薄,巨额赎回造成未赎回的投资者承担赎回投资者的抛券风险。因此需要对申赎进行调整,协会要求公募基金公司在今年1月1日前对调整内容做出公告。
根据公募基金公司已发布的.公告,此次调整对象为境内股票等权益品种的开放式基金和交易型开放式基金,因此债券、货币、黄金、商品、跨境等品种不受限制。而A股权益ETF、分级、A股权益LOF(包含主动和被动)、普通开放式股票和混合基金将为调整对象。
银河证券认为,指数熔断后,势必将影响公募基金的估值问题。指数熔断导致股票暂停交易,如果直接熔断到收盘,可能会导致部分股票收盘价失真。使得基金估值出现一定的困难,虽然基金管理人可以选择一个更好的公允价值来进行估值调整,而找到一个好的公允价值是非常困难的事情。部分公募基金会投资股指期货,而熔断后,股指期货的估值也有可能会出现失真,从而影响基金的估值。
“估值不当会出现很多问题,一是带来投资者异常申购赎回。”银河证券表示,比如估值偏低,则可能带来大量的申购,如果估值偏高,则可能带来大量的赎回。异常的申购赎回会影响部分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同时会增加公募基金的运作难度。另一个可能存在的问题是部分基金提取业绩报酬,而业绩报酬跟基金净值挂钩,而基金净值跟基金估值挂钩。如果提取业绩报酬计算的参考净值涉及到熔断发生日,则可能因出现基金估值不当而产生纠纷。
指数熔断会带来流动性短暂消失,这给基金仓位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为了应对赎回,公募基金会预留部分现金仓位。同时应对日常赎回,会进行卖股票的操作。“在极端情况下,如果持续的熔断,会让公募基金难以卖出股票来应对赎回。对于高仓位运作的指数基金而言,熔断机制带来的流动性问题更为突出。”银河证券认为,基金管理人有倾向保留更多的现金,但这样会降低公募基金的效率。
同时,银河证券也认为,如果当天指数跌幅较大,已经接近熔断阈值,基金管理人可能会处于流动性的考虑(担心熔断之后没法卖),而提前卖出股票,这样进一步带来对指数的冲击。其他投资者也可能会有这种动机。所以存在熔断机制下,公募基金管理人需要对更加重视仓位的管理,密切关注申购赎回情况和市场的情况,以防风险发生。
触及熔断适合“抄底”“追涨”
熔断机制对于市场流动性的负面影响有限,主要的作用还是在于稳定现货和期货市场之间的关系,降低市场的波动性。实施熔断机制的意义在于给予投资者冷静时间,促进真实信息的有效传导,对股指未来长期趋势变动的信号作用有限。但是股指在触及熔断机制后在短期和长期可能出现过度反应的现象,从而提供了一定的投资机会。
熔断机制度对现货市场影响不大。A股由于实行个股涨跌停板制度,天生就存在一定程度“隐性”的熔断机制。因此实行熔断机制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可能不会太大,而主要是稳定现货和期货市场之间的关系,防止两个市场相互影响而增强彼此的波动性。实行熔断机制将会增强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标的限制作用,减少投机盘对期货市场的影响。
熔断机制作用主要在于稳定期现市场之间的关系。随着A股两融余额的上升、程序化交易的推广和股期货成交量的攀升,市场的复杂度也在不断的上升。相比现货市场,熔断机制更大的作用是在市场复杂度不断上升的时候,在股价极度波动的时候给予市场一个缓冲时间,稳定期货和现货市场之间的关系。从稳定市场机制的角度来说,平安证券认为,监管层可能会考虑先实行熔断机制,再逐步的放开对股指期货和程序化交易的限制。
同时,平安证券认为,市场上普遍担心的是在实行个股涨跌停板的前提下,再实行熔断机制可能会造成市场流动性不足,从而加大了市场的暴涨暴跌。但是从短期和长期进行了考察,并没有观察到成交量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也没有出现波动率溢出现象。因此,我们认为投资者不必太担心熔断机制的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
平安证券认为,由于熔断机制的作用主要在于促进真实信息传导和稳定市场机制,对股票的基本面和供求关系影响有限,因此不太可能对股价造成长期的趋势性影响。但是由于市场情绪在熔断日过度反应可能提供了一定的投资机会。
从此,平安证券研究所建议:从短期来看,在触及5%和7%熔断机制时,由于存在反应过度现象,可以在次日进入抄底,并持有股票2~3个交易日,可获得20%~40%的股票回调机会;从长期来看,当股指上涨触及7%的熔断机制时,可以“追涨”买入弹性较高的股票持有半个月。而当股指下跌触及7%的熔断机制时,可以“抄底”买入基本面不错、被错杀的股票持有半个月。“追涨”和“抄底”平均可以获得5%左右的投资回报率。
对于公募基金在熔断时代,银河证券建议,公募基金管理人需要制定应对熔断机制下的基金估值、基金申购赎回规则和机制。同时加强风控系统,密切关注基金仓位和市场流动性,以保持基金运作的平稳。
有代价的市场“冷静器”
机构普遍的看法是,A股指数[-7.31%]熔断机制推出背景为今年三季度A股市场大幅波动。今年6月中下旬开始A股市场出现一波急速下跌,期间屡次出现千股跌停涨停的奇观。监管层推出熔断机制目的是为了防止出现类似情形时,通过机制安排在市场极端波动的情况下给予投资者更多冷静时间,从而达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中金公司分析A股的波动特征认为:沪深300指数11年来有105次盘中波动超过5%,33次超过7%,占交易日总数比例分别为4.0%及1.2%,触碰跌幅阈值的次数明显高于涨幅阈值。统计数据显示沪深300指数在历史上有147次波动在4.5%以上,其中105次的5%波幅满足暂时熔断条件,33次7%的波幅满足停止交易条件。且从发生时点来看,这些波动多发生在市场牛熊风格比较明显的时段,在震荡行情下发生的概率较低。
历史上沪深300指数触碰跌幅阈值的次数明显高于涨幅阈值,其中碰触跌幅5%/7%的次数分别为69/22次,碰触涨幅5%/7%的次数分别为36/11次。考虑到A股市场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在这十余年的时间里并未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且至少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依然很难有根本转变。监管层推出熔断机制以图起到防止市场非理性波动、稳定市场的作用。
“熔断机制的引入可能会起到部分稳定市场的作用。由于市场波动加大时,交易将被强制性中断,能够起到一定的稳定市场的作用。”中金公司如此认为,但中金公司同时野人,这种熔断机制起作用也将是有代价的:
首先,目前一级阈值幅度较低(根据历史数据几乎每25个交易日就有一个交易日波动幅度超过5%),且二级阈值与一级阈值设Z差距过小(仅2个百分点),正常交易可能会比较频繁的被中断;第二,目前这种熔断机制设计本身也会对市场波动产生影响。例如,相比上涨,市场下跌更容易导致集体性的非理性行为。
中金公司认为,在存在熔断机制的情况下,当市场下跌幅度在接近阈值时可能会导致投资者担心熔断生效而恐慌性地抛售从而引致触碰熔断阈值的情况。“我们估算市场下跌达到4.5%~5%区间交易日占比0.9%,在这样的交易日投资者也可能会因为指数波动幅度在接近熔断阈值而恐慌性抛售导致市场跌幅触碰阈值引发熔断。”
“熔断机制将加强现货市场对股指期货市场的基准作用。”平安证券认为,随着中国金融创新产品的推出、两融业务的发展和股指期货成交量的上升加大了市场的波动性,有必要采取熔断机制防范极端风险。而从世界范围来看,采取熔断机制也是比较常见的风险措施。因此,A 股推出熔断机制势在必行。
平安证券认为,熔断机制对A股的短期作用:一是A股存在过度反应的现象,股指在触熔断时会回调;
二是当下跌7%时,A股可能会发生波动率溢出现象;
三是熔断机制不会对市场的成交量产生较大的影响。但从长期作用来看:一方面,上涨7%触及熔断机制后的半个月内可能会继续上涨,在下跌7%触及熔断机制后的半个月内会有所回调。熔断机制不会改变股指的长期运行趋势;
第二方面是熔断机制对股指长期波动率的作用不明显;
第三方面是熔断机制对股指成交量的影响不明显。
★ 水质调查报告范文
★ 水污染论文
★ 生态调查报告
【湖泊富营养化的产生机制及主要影响(共8篇)】相关文章:
浅水型湖泊蓝藻水华预警监测工作的思考2023-02-02
环保部工作职责2022-11-13
河道污染治理方案2022-12-05
水污染调查报告2022-12-14
父亲在儿子家长会上的发言2022-05-07
居住环境与科学关系的探讨论文2022-05-15
滇池调研报告范文2023-05-11
河道治理方案2023-08-20
水污染及其防治教案设计2023-07-20
水资源的调查报告2023-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