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精选16篇)由网友“Lubyiluby”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浅谈公路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浅谈公路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浅谈公路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摘要:公路建设与运营过程中环境污染与自然资源破坏也必将对生态系统产生破坏,本文针对公路建设与营运过程中,对沿线一定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当公路对生态环境中的保护对象产生危害时,为将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应采取的相应保护对策.作 者:马宁远 陈晓洁 作者单位:新疆环境保护技术咨询中心,乌鲁木齐,830011 期 刊:科技资讯 Journal: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6) 分类号:X1 关键词:公路环境保护 生态 对策篇2:露天开采污染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矿产资源的大力开采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对生态自然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破坏。尤其是进行露天开采之后,对陆地的破坏对岩土的破坏不在仅仅是地表土地,甚至是地下几百米,严重侵蚀土壤,破坏地层层序,导致被污染地区寸草不生。所以,科学合理地对露天开采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将合理开采生产与保持生态平衡同时进行,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及时修复及保护,实现矿产露天开采业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是现阶段面临的重中之重。
一、生态被严重破坏
由于人类的露天开采与加工,严重破坏了矿区内的生态系统及生态结构,导致矿区内的生态环境越来越不利于人类生存发展,并严重威胁着矿区内的生态发展。
(一)原生态被破坏
露天矿进行开采时挖损大部分是毁灭性的,其占地面积又极大,不仅如此,露天开采对地表土壤、地层层序、地表植被以及一些地质遗迹等都造成直接破坏。同时,尾矿场以及矿外排土场也对矿区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煤炭产业进行露天开采时每开采出一万吨煤就会导致大约0.22m2土地被破坏,因为土地被破坏,这些土地上原有的生态系统也随之被破坏,被破坏的生态系统不是短时间能被修复的,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生态失衡。
(二)水系统生态恶化
在进行露天开采作业时要将开采区域内的地下水抽取干净,这就对矿区和矿区周边的水循环系统造成极大的破坏,出现地下水枯竭的情况,从而导致岩体塌陷现象的发生。比如内蒙的元宝山露天煤矿由于大量的抽取地下水致使当地的水文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此外,矿区最为严重的就是水体的污染情况比较恶劣。土方的挖出和矿物质的堆积等长期的处于暴露的状态,容易受到风和雨的侵蚀,这些带有矿物质的水资源深入到地下,对原来的地下水资源和地表土壤造成了污染。这些污染的`土壤和水源不仅对水中和陆地的动植物造成了威胁,同时也对农业用水造成了影响,带来了一系列水生态恶化事件。
(三)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在露天开采过程中,生产剩余的松散物质比如废石和废渣等会使矿区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在矿石的燃烧、开采、运输等环节中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等有害气体,对大气造成污染。此外,生产机器设备在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噪声污染。在开采过程中使原有的蓄水保土、蓄养水源和保护生物多样化等自然功能丧失,使整个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制定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计划体系
在生态环境中露天矿山的开采对其有着巨大的影响,为了保证各种自然资源免受污染和破坏,建立一套完整的生态环境防治、恢复和补偿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不断的完善生态保护计划体系能够实现资源的持续发展,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有效地将预防、治理进行结合,从而将生态环境破坏降低到最小。
(二)矿区规范建设
有效降低露天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重要措施就是加强矿区的规范建设。在建设露天矿区时要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将各方面的影响进行充分的考虑,提高单位面积内的产能,即减少开采用地,最大限度增强单位产量。同时降低排土占地,实施开采区内部排土,适当的增加内外排土场高度。在进行开采区建设时要将生态建设纳入其中,保证矿石开采的各个流程都符合生态化建设,在保证产能的同时也注重土地的复用建设。
(三)工程措施
对于开采剩下的废石和废渣应该在场区内进行集中处理,从而改善井底地表植被被压占的现象。在建设废石场时,在底部先用大块的废石进行垫层,便于水分的渗透,不至于整个废石场出现泡水的现象。使用由下而上的分层水平堆积,并定时进行平整。在废石场的上部设置截洪沟,使废石场免受洪水的冲刷。矿区内的道路要设立护坡和道路保护措施,并在第二年春天播种当时适应的植被。
(四)生物措施
爆破和开采之间的安全界限地带要建立绿化隔离带,隔离带的宽度控制在100米左右,种植的植被为适宜的植物;进行矿区道路绿化,确保最终坡面的稳定性,并种植相应的植被。当开采结束后要进行及时复垦,这是当前露天开采土地恢复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使用的复垦技术主要有生态农业和生物复垦两种技术方式。
(五)水资源的保护
露天矿的排土场为了保护水资源,通常情况下会建立在不易渗水的基底上,并且具备良好的废水汇集能力;将开采区和排土场内的清水和废水进行有效的分开处理。科学合理的规划和使用地下水,避免出现地下水超采和失衡情况的发生;另外做好矿场内有毒矿物和废弃物的处理工作,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三、结语
人类因为破坏环境而遭受大自然报复的实例不少,可以说,每一个实例,都是大自然给人类敲响的一声警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致力于修复被毁坏的生态环境,可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所以,加强露天矿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土地复垦工作的落实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鲁臣,秦顺武,张发星.露天开采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方法探讨[J].工程技术:文摘版,(6):00163.
[2]侯艳军,塔西甫拉提・特依拜,杨春,等.新疆准东大型露天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3(4):388-392.
[3]刘永刚,蔡光琪,韩进.平朔东露天矿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措施[J].露天采矿技术,2016,31(2):78-81.
作者:杨劲松 单位:禄思伟矿业资源(安徽)有限公司
篇3:甘南藏区生态环境评价及其保护措施
甘南藏区生态环境评价及其保护措施
摘要: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提供的方法,选择了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污染负荷指数等五个指标进行定量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为甘南藏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协调提出合理化建议.作 者:苏有文 SU You-wen 作者单位: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甘肃,合作,747000 期 刊:畜牧兽医杂志 Journal:JOURNAL OF ANIMAL SCIA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年,卷(期):, 29(2) 分类号:X171.4 关键词:甘南藏族自治州 生态环境 保护措施 定量评价篇4: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探讨论文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探讨论文
1湿地保护管理体制现存问题分析
1.1不能合理利用经济手段进行湿地资源的应用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湿地保护工程更偏重于政策手段,而缺乏经济手段的有效辅助。目前,我国的湿地保护力度不够,缺乏实效。我国湿地保护管理机制不能发挥其根本实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有效的经济管理手段,目前,我国的湿地保护更倾向于对相关政策手段的重视,往往忽视湿地利用、资源保护以及利益与市场化手段的平衡和协调,这就造成了湿地生态环境发展退化情况的发生。
1.2湿地生态恢复和建设的投入资金不足
湿地自然保护区以及生态系统保护建设与国家生态安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而湿地生态恢复是我国的一项公益事业,经费应由财政来承担。目前,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与湿地恢复和保护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湿地生态恢复和建设由于投入资金不足,很难顺利实施,导致湿地的必要基础研究经费和日常保护经费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
1.3动态监测必要手段的缺失
我国湿地管理手段相对比较单一,导致管理手段不具动态性,使湿地监测体系尚未健全。湿地保护的形式又很少,主要集中在建立湿地小区、自然保护区、重点湿地工程等,而由于监测手段的缺失使得湿地资源的相关信息不能被充分掌握,从而延误治理生态缺水和重大污染的最佳阶段。
2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制的对策分析
2.1建立科学健全的湿地研究检测体制
建立科学完善的湿地研究检测体制,能够充分掌握我国湿地情况的变化,它也是作为科学利用湿地资源的必要手段存在的。湿地检测管控系统需要依托先进的3S技术,它能够使该系统更加完善、科学和立体化。此外,可以通过林业部门、水利部门、环保部门等多部门通力合作,对湿地保护检测管理方针进行完善。湿地环保部门也可以采取奖励或政策扶持的方法,对湿地保护的个人、单位进行嘉奖,鼓励社会共同投入到湿地保护的工作中。
2.2进一步加强对湿地保护的投入力度
湿地作为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素有“地球之肾”之称,而湿地保护是一项漫长持久且收益较慢的工程,离不开社会的持续关注,而该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政府扶持。湿地的使用权以及获得的收益要分散于各级地方政府,并按照我国的相关环境资源管理制度,由地方各级政府通过行政管理的方式来行使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所有权,而各地方政府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合理分配利用并保护水土湿地资源,从而加大湿地保护的投入力度。
2.3湿地保护工作要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协调
我国资源管理体制的集中和延续主要体现在湿地资源的大部分管理和条块分割体制中。为了解决现阶段我国湿地保护管理的冲突和矛盾,首先要对各政府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力度进一步强化。根据对世界各国湿地的保护实践结果表明,部分国家所建立的协调机制都具有跨部门性,例如:委员会制度、政府会议制度等。而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协调的手段主要有:紧急磋商、说服、行政指令和建议等。这种跨部门的协调机制是通过对政府部门间的优化沟通、协作与联合强化建立的,它将要素式管理机制更新为协调式管理机制,使各个部门都能够共同参与到湿地保护工作中来,从而达成合理利用与湿地保护的共识。
3结语
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湿地保护工程收益期相对较慢,造成资金相对短缺的局面。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湿地保护管理体制显得尤为重要,该体制的建立应由政府做表率,并围绕湿地保护补偿投入方面内容。一方面鼓励投资者持续关注;另一方面开通渠道提高社会关注度,通过公众集资、募捐等方式募集资金,从而提高湿地保护工程的公众关注度,使湿地资源保护工作得到良性发展。
作者:陈仁 单位:前郭县林业局
篇5:林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保护措施论文
林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保护措施论文
关键词: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现状;保护措施
1前言
北方林业生态环境近些年来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这不仅仅严重影响到了其应用积极效用的发挥,同时也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此,立足北方林业实际情况,转变观念,提升思想认识水平,努力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尤为关键。
2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
目前北方林业生态环境发展主要面临着以下问题:
2.1理念的缺失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依然着眼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尚且没有完全树立其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先进理念,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相关工作的展开,也不利于真正做好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其次就是法律监督的力度不同从现阶段我国的立法情况来看,虽然也相继出台颁布了关于林业生态环境方面的法律,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立法还是相对有限的,再加上在具体操作实施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导致重开采轻保护和乱采滥罚等现象依然严重。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不足,很容易导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进而对生态环境产生更加严重的破坏。
2.2森林资源的骤减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北方森林的覆盖率日趋降低,尤其是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对林木的实际需求量也在不断提升,加上保护的立足不够,导致可供开采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少。事实上,森林资源的骤减是会产生一系列危害的,例如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毁灭性破坏,湖泊富营养化的加快以及湿地面积的减少、湿地生态质量的降低等。
2.3水土流失严重
对森林资源过度开采的严重后果之一就是水土的流失。随着水土流失现象的加剧,土壤的'沙化现象也日趋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土壤的肥力持续降低,在很大程度上给林业的种植以及森林资源的恢复与保护增加了不小的困难。
3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分析
要想真正做好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3.1要树立先进的理念
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政府及各级相关部门一定要及时转变思想,提升认识水平,树立先进的理念,充分意识到加快推进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然后加大宣传的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全员参与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进程中来。
3.2进一步加强对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
对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培育是关系到能否加快实现森林面积扩大的关键所在。只有有了充足的森林资源保障,才能有效保证林业绿色屏障积极效用的发挥。为此,笔者建议,一定要明确林业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而且短期利益不显著,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一定要在充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做好森林资源的培育与保护和管理。
3.3争取更大的资金支持
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为此,政府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级企业,都要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不仅仅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专项资金的扶持力度,而社会其它部门也要给予有力的资金支持,为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3.4逐步建立并且不断完善良性的循环机制
为了提高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效率,应该创建良性循环机制,以此降低森林的消亡速度,为实现森林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林业良性循环机制的重要途径是做好林业补偿工作,对于认真贯彻与落实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人群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能够有效提高人们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长远角度来说,为了实现林业资源的良性循环发展,还应让人们养成遵守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习惯,同时,将林业生态环境、水资源生态环境相结合,创建科学、统一的整体循环保护机制,以此加快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进程。
3.5创建完善的林业开发体制
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协调,从长远的角度,创建科学、完善的林业开发体制,创建新的国有林区专门管理部门,重点管理国有林区,在管理林业资源的同时,承担出资人的职责,同时享有所有者的相应权益。通过开展林业分类经营,根据利用目的的不同对森林业进行分类,即商品林业与公益林业,分别创建符合各自特征的政策措施、经营机制以及管理机制,商品林业应实施企业化管理,公益林业应以政府投资为主,以此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4结语
认清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的发展现状,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利国利民的头等要事,绝非政府或者某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大家的积极参与与支持。为此,笔者认为一定要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引导下,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北方林业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效用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国华.赣州市矿山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J].江西化工,,(3):144-146.
[2]毛欣欣,王广利,朝克巴特尔.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分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18(5):1-5.
[3]丁贵杰.贵州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其解决的措施[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1(1):44-50.
篇6: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论文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论文
1、水利建设对生态的影响
(1)空气污染与噪音污染。空气污染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其一,在水利工程开工时,需要对土地进行挖掘,当开挖时的气候处于干燥状态时,对建设材料的运输会告成尘土飞扬的情况,且车辆在行使过程中也会带动地面的灰尘,使污染加剧;其二,各和施工机械与车辆在施工现在来回作业与运输时,会产生大量的尾气,这些尾气对空气的质量造成污染。噪音污染主要体现在施工的过程上,混凝土、砂浆搅拌机和车辆的作业与运输产生噪音污染。
(2)动物与植被遭受破坏。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施工现地需要对建设周围进行适当清理,这就造成了乱砍乱伐现象,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野生动物的环境。水利工利对动物的影响还体现在河流生物的生存环境上。
(3)水土流失情况严重。在对土地进行开挖时,裸露在外的土层经过水的冲击容易产生饱和现象,使水土严重流失,对施工场地及周围的河流造成污染,水流的污染对鱼类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
(4)废弃物的处理。水利工程的施工会使用大量的物材、施工人员吃住也会产生一定的生活垃圾,这些建筑废料与生活垃圾的存在会对水利工程附近的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2、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1)生态保护体系的建立。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科学合理的生态建设体系的建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首先要对各个岗位的责任进行制度分配,做到一岗一责,且这些岗位在管理中互相制约,使生态环境建设的流程清晰明确,岗位体系与责任的流程主要分多个层次,一一落实;还要建立相关的生态保护小组,对各岗位的职责进行详细划分,各部门相互监督与管理。在水程工程建设上,对有利于动植物生长的环保材料的使用是极有必要的,且管理体系应做好对水利环境的反馈与监测机制,对其环境进行及时的评价与跟踪。
(2)建立生态影响的评价制度。当考虑到某地区的建设会产生影响环境的结果时,在对工程进行规划前,要对形成影响的因素进行详细得评价、预测和调查,并由此作出相关的预防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和污染的措施,再对相应的方案进行最后的确立与制订,这一做法称为环境的影响评价制度。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生态影响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实现水利建设、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一同发展的重要举措,环境影响与经济评价是水利工程项目进行的两大评价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找出工程实施中出现的影响生态的问题,提出治理措施。此外,生态影响的评价体系可以给水程工程的建设项目提供最佳区域选址,以防地理布局不合理对环境造成难以消除的各种破坏。
(3)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为了减少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态平衡与该区域经济的破坏,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刻不容缓。水利工程的实施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尤其表现在生态环境影响因素方面,依靠环境自身的自然治愈能力是无法完全将生态平衡修护到工程未开发与建设前,因此,在水利工程的建设方面,应贯彻实行生态性质的补偿机制,建立责任单方制,此外,在工程建立时,理应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资金中提取一部分,作为补偿该区域生态环境,改善该地区环境的生态资金,促进与保证生态的'后期平衡。生态补偿体系的确立,不仅还原了环境的生态价值,还缓解了水利工作的建设破坏程度,一定程度上也利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符合当下生态和谐社会的构建主题精神。
(4)减少环境污染客观因素。由于客观的人为因素导致生态污染的因素很多,且很难从根本上杜绝污染的发生,但可以针对这些污染的来源,统筹兼顾,尽可能改善造成污染的外在因素。例如,空气污染,在进行工程材料的运输时,可以提前对其经过的路段进行洒水,且对运输的沙石和泥土进行适当的包装,此外,针对汽车尾气的污枭可以采取改进汽车装置或减少输送量等方式对污染进行改善;机械操作的噪音污染也可以通过对施工现场进行全封闭的策施,在工地周围修建临时围墙,以降低噪音污染。
3、结语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生态保护观念要深入到每一个建设人员的思想中,此外,相关建设人员要对工地的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优选出对生态环境最小的区域进行开发,在完成工程建设的前提下,兼顾周边生态的有效保护,为美好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篇7: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生态港口建设论文
随着我国规划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后,海南省生态港口建设开始成为一个热点。然而,港口建设难免要对海南海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加之目前我国在港口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多,使得海南省港口建设伴随而来的海域生态环境问题越显突出。
一、海南省海域生态开发与保护现状
(一)港口资源开发现状。海南港口众多,全省沿海港口泊位已超14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3个。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示范区”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启动,海南省的海口和洋浦两大港口在初签署了港口资源整合协议。预计到,海南将完善以洋浦港、海口港为双核的枢纽港,以八所、三亚、清澜港为重要港口的布局,港口服务能力将辐射东南亚。港口众多当然是优势,是发展海上物流的基础强项;但在全省经济尚不发达、货源紧张情况下,众多的港口集中分布在一个3.54万平方公里的海岛上,若协调不当反而可能带来一定负面效果。由此看来,在加强海洋海域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开展生态港口建设是当下的重点,应谨遵海洋法规定要求,加大对污染事故检测与装备建设的力度,完善对环境风险的应急机制,加强对当地大气、固体等带来的水污染的治理措施。
(二)渔业资源开发现状。海南省浅海区渔业资源丰富,且鱼类生物种类繁多,为当地海洋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优势。从海南浅海区渔业分布和数量资源变化的数据来看,当地在到20间捕鱼种类就多达数十种,其中冷温种3种,占据所有捕量的8.3%,温暖种15种,占所有捕量的38.9%,温水种19种,占所有捕量的52.8%。除此之外,在一些蚌、螺类生物种,捕量同样非常客观。但是,这些渔业资源在促进海南海洋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尤其近几年,由于当地加大了对鱼类的捕捞力度,导致鱼量逐年下降。根据笔者对相关数据的调查发现:年间,海南当地的经济鱼类减少了5种,在整体产量数值方面比往年下降了2.3%。针对这一情况,海南当地监督管理部门已然采取了一些监管措施,并发挥了一定成效;但是整体来看,依然需要在制度和法规方面采取进一步的完善措施,确保其有效可行。
二、海南省海域生态保护为依托的港口建设的措施
(一)制度措施
(1)围绕海洋法制定科学管理制度。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促进生态港口建设效率和水平的基础前提。海南港口建设的目的在于经济和环境的“双赢”,所以在构建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海域港口的同时,更应让港口的发展和海域生态环境相协调,并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要求。目前,海南当地政府遵从国家《海洋法》的相关规定制订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如:①将资源、环境、生态效益纳入到生态港口建设评价体系中,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②进一步调整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淡化GDP考核,大力发展考核制度,实施奖惩机制,这对生态港口建设及管理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③加大对企业投资的生态港口建设项目申请报告的管理力度,并备份文件,分别实施核准制和备案制等;④生态港的建设应该遵循不浪费、不污染、不乱建的原则,并自上而下,自内而外地服从管理制度的要求,认真记录建设过程中的.每一次突发事件,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针对性方案;⑤对生态港建设过程中伴随的一些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做出详细的分类,并围绕技术措施进行详细的记录工作,提高生态港口建设的效率,并降低海域环境污染的指数。这些制度条例贯穿了生态、经济和法规等方方面面,具有全面性和完善性的特点。除此之外,在围绕《海洋法》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同时也要加强整体管理人员的能力、素养,只有在基层方面做足工作,才能更好地落实管理制度。
(2)加大政府监督管理力度。政府加大管理力度,这是保证生态港口建设符合生态环境监管制度的重要前提,是践行国家《海洋法》,提高当地生态环境保护质量与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经济和环境共同进步的重点手段。在具体的实践方面,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对基层管理人员开展定期培训学习,加深他们对海域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和重视,提高基层人员的基础监督管理能力和综合管理素质,由此让基层人员可以更好地辅助领导实施管理工作,让监督管理自上而下地全面贯彻下来;其次,对外界实施政策、制度的约束手段,比如在港口、码头的告示栏上进行明文规定,或者是利用法律教育的形式将海域生态环境保护落实到群众中,让当地的民众充分意识到海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目前,在加大政府监督管理力度方面,除了出台一系列的管理政策之外,海南省当地还建立了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在明确其职权的基础上还实施了一系列激励基层人员工作效率的方案策略,其中便包括了奖惩机制,这不但可以充分激发基层员工的工作热情,让其客观、正确、认真地看待自己的岗位,而且还能为当地的政府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监督管理人员。
(3)完善并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完善海南海域生态环境保护政策,遵循《海洋法》要求,提高法规政策的有效性,保障其功能性,这是建设生态港口所要遵循的一个重要内容。《海南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定》中明确指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合理确定用于渔业养殖的海域,控制养殖规模,科学确定养殖密度,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在该制度的管理和监督下,任何一家渔业养殖企业在规模和密度上都会有所控制,这样既能保障海域生态的平衡发展,还能为其它企业、个人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而在此基础上,政府进一步增强监督管理力度,则可以让个别心存侥幸的企业和个人收起自己的私欲,为创造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打造高效率、高环保、高发展的港口提供助力。日前,海南港口建设全面提速,为构建“四方五港”的格局而加大建设力度。在方案实施期间,海南省港务公安局召开了干部大会,会议的主题是“保障港口生产建设”,会议期间就完善法规政策,落实统一思想等问题展开了明确的解读,并提出要抓好当前工作,致力维护政治生态环境,从政治的角度去提高生态港口建设的效率和科学性。,海南当地政府还出台了《海南省港口条例》,以此完善对港口建设管理的方案规划。条例中指出:省港航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港口岸线资源的统一规划,坚持深水深用和集约使用的原则,保护和合理利用港口岸线资源。该规定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海南省水域生态资源鱼类和非物资源的保护力度,而其集约使用的原则还大大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价值,让港口建设即符合客观要求,也具有层次性和规范性的特点。
(二)技术措施
(1)污染事故检测与装备建设。开展污染事故检测与装备建设工作,这是基于海域生态保护为依托的港口建设所要关注的基础前提,也是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环境污染事故检测和装备建设在生态港口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海南各个生态港口的建设和运行都是围绕检测来进行的,而检测中心则成为了处理事故的核心区域。海南省相关部门在事故的处理中,首先建立了环境监测预警体系,以此来预测可能发生的各种事故,从而全面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此外,海南当地政府还出台了应急检测装备体系建设政策,并将该方案下达到了相关企业。通过应急检测装备体系,当地相关部门可以快速有效地完成各项监测工作。同时,这个体系中还包含了现代通讯信息系统和现代交通与安全系统等体系的建设,并且这些系统体系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的特点,互相扶助,有效地实现了技术方面的一体化目标,进一步增强了风险监测方面的实效性。
(2)完善环境风险应急机制。针对海南省生态港口建设的现状和制定的发展目标来看,当地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环境风险应急机制。近日,海南当地培养了清污公司队伍,这让完善环境风险应急机制的建设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并在应急事故处理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在这个基础上,笔者认为可以进一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生态港口建设方面所采用的手段,比如:清污公司通过与油码头业主和船舶公司方面签订清污合同,让事故发生的同时双方都可以获得权利与义务。在这个基础上,相关单位主要负责监督清污公司的工作质量,并制订定期考核策略,对清污公司的质量和能力展开进一步的了解。但是,当污染事故中的肇事者走失,或者是事故的程度超出了清污公司的承受范围,这时可以由相关部门全权负责处理,组织并开展清污活动。
(3)加强大气、固体、水污染的治理措施。海南省在生态港口建设的技术措施方面对各种污染制订了有效的整治方案。首先,当地管理部门重点加强了散货物流中心的建设,并提高对散货密闭运输系统的建设力度,在防风网的建设方面也趋向定型,这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大气和固体污染的持续扩散;其次,在水污染的治理方面,除了提高污水调控和清污工作的质量,实现二者的集合作业之外,管理部门还强调了污水处理使用化学药剂方面的注意事项,并对污水回用和再生水的回用与排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海南省在污水处理和控制等工作上,主要体现在水产养殖污染控制和船运及港口污染这两方面。其一,要有效处理水产养殖污染,要集中科技优势在水产养殖排污监测和高产精养技术推广方面下功夫。这也是打造生态港口建设的一个重点,用以保护渔业产量的持续发展,保障生态资源的平衡。其二,在船运和港口污染处理技术方面,海南省加大了对船舶作业废水排量的控制,并下达了相关管理条例,同时也在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方面给予了进一步完善。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海南地区打造生态港口,这是提高当地海域生态环境保护效率的关键前提。而在此基础上,不但需要法律法规的扶持,更需要在技术方面投入大力度。现阶段,虽然我国在该方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理论和实践技术方面依然优待持续的深入和探索。本文在论述期间,笔者着重从制度措施和技术措施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发现制度是扶持技术持续进步的前提,而技术是巩固制度的根本,二者之间缺一不可,是提高生态港口建设有效性的重中之重。因而,围绕海南省生态港口建设展开分析,对于如何运用相关法规制度和技术措施来保证经济与环境共同进步,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尹丹宁.区域生态环境规划技术方法的研究―――以海南省为例[J].东北师范大学,(05).
[2]李宜良.基于海洋环境和生态保护的海域关闭立法制度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03).
[3]季千惠.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机制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2014(04).
[4]楚春礼,邵超峰.我国生态港口的建设思路与发展对策[J].生态学报,(11).
[5]吕霞,谢耀峰,刘茹,等.生态港口的建设与发展对策[J].港口科技,2010(11).
篇8:青山水库生态环境治理的保护措施的论文
[摘要]文章以青山水库工程为实例,对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简单的分析,着重介绍了青山水库采取的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使其周边的生态环境破坏得到有效地控制,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关键词]水库;环境治理;保护措施
1工程概况
辽宁省葫芦岛市青山水库工程由青山水库工程及输水工程组成。青山水库坝址位于葫芦岛市绥中县北头道河子村上游,坝址以上控制面积1650km2,占六股河流域的54%。青山水库工程包括主坝、副坝、溢洪道和输水洞;青山水库输水工程线路总长为71.032km。水库总库容6.67亿m3,为大(2)型水库,Ⅱ等工程,最大输水能力为21.05万t/d。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为5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5000年一遇。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以向葫芦岛市市区供水、防洪为主,兼顾改善流域下游农业供水条件以及生态环境等综合利用。青山水库解决葫芦岛市城市工业与生活用水不足问题,同时提高六股河中下游地区的防洪标准,改善了六股河流域下游枯水期及葫芦岛市的生态环境。
2工程建设对周边地区的环境影响
2.1对受水区的水质及水资源的影响
本工程运行后,将关闭辽宁渤海造船厂的稻池乡老水源,年减少地下水取水量292万m3;关闭高塔沿海平原区自来水公司的11眼井,年减少地下水取水量为296万m3,并关闭部分城区自备水源井,减缓并能够逐步改善海水入侵危害。本工程将促进葫芦岛市范围内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使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有力地支持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对下游河流水文情势的影响
青山水库枢纽位于六股河中游,调水水量占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的23%。然而,青山水库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仅占流域总径流量的48%,坝址下游区间汇入水量达到了2.78亿m3,距坝址约10km处的支流黑水河多年平均汇入水量可达0.91亿m3,同时青山水库为多年调节,在枯水期仍可以保证多年平均流量的10%下泄。因此,从水量上看,调水将使得河流上游回水河段和下游河段水位流量发生变化,下游河段的水位会降低,水量将减少,但工程对河流水文情势的影响是局部的,主要体现在枯水期。
2.3对项目建设区域景观的影响
由于林地多分布在坡地,水库淹没的主要类型为农田。水库蓄水后林地的景观优势度仍最高。同时水库蓄水增加了水域面积,水生态系统具有更高的生产力,因此,在工程正常运行后,区域景观仍具有较高的干扰阻抗能力和恢复能力。
2.4对六股河鱼类的影响
由于六股河没有珍稀、濒危种类以及洄游性鱼类,大坝的阻隔作用不会对鱼类产生影响。水库蓄水后,动水生境转化为静水生境,库区内适应静水环境的鱼类种类和数量将会有所增加。由于淹没区上游还有上百公里的河段,坝址下游有黑水河和王宝河两条较大的支流,河道内适应动水环境的鱼类仍可以找到适合的栖息地,因此本工程对鱼类的影响较小。综上所述,水库的建设对项目建设区域的原生沙质海岸带及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的影响相对轻微,但对六股河部分河段水环境、水生态、河口生态与水库淹没区和移民安置区环境产生一定不利影响,库区八家子河流域等矿区污染存在供水安全隐患。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环境治理措施,以确保青山水库的水质安全和周边生态环境不受影响。
篇9:青山水库生态环境治理的保护措施的论文
3.1青山水库水质保护措施
(1)为了确保青山水库的六股河优质水源不受污染,市政府已划定了青山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在保护区范围内禁止排放对水质造成污染的废水。(2)按照《青山水库工程上游八家子矿区污染风险控制方案》要求,在水库初期蓄水前,现已完成八家子铅锌矿尾矿库大坝防渗加固、截洪导流和污染治理废水回用工程,重点企业治理与关闭工程,受污染土壤和河道底泥清理工程以及矿区生态恢复治理工程。对六股河河源建昌雹神庙锰矿采取停产整顿治理措施,以达到废水零排放。(3)为了确保青山水库上游易受矿区重金属污染的八家子河河水入库,根据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关于辽宁省葫芦岛市青山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572号)的文件要求,需要在八家子河中游修建八家子河丁家沟拦河导流工程,将八家河河水引到其下游绥中二台子河内。该环保工程包括导流坝和导流隧洞及部分附属工程。截至目前,八家子河丁家沟拦河导流工程已施工近半,其工程总投资约3.20亿元,预计底完工。
3.2青山水库生态下泄流量保护措施
为确保水库下泄不低于0.79m3/s的生态流量,保证下游河道水环境、河道景观用水和生态用水量的要求,水库建立了生态流量在线监测系统,确保水库在初期蓄水和运行期的不同来水保证率条件下,从56m蓄水至输水洞底板高程62.7m期间的生态下泄流量的`排放随时有监控记录备查。
3.3青山水库鱼类保护措施
为了对项目建设区域鱼类进行保护,在青山水库管理区内投资建设了鱼类资源增殖放流站,开展鲢鱼、鳙鱼、香鱼和黄颡鱼等鱼类野生亲本捕捞、运输、驯养和人工繁殖放流。该工程投资879.74万元,预计206月完工。
3.4青山水库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措施
青山水库工程移民涉及兴城市、绥中县、建昌县三个县(市),移民总人口17349人,故移民安置的环保问题尤为重要。移民安置工作由以各县(市)为主负责,青山水库管理局为辅配合完成。目前,三期移民安置区已全部建完,除第三期移民要在11月末迁入外,其余已全部入住。安置区和集镇的水土流失防治、水环境保护和垃圾处置等问题已全部解决。兴城市大部分移民已入住兴城市临海产业园区附近的集中安置楼内,靠在周边企业打工、打渔、经商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3.5库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
(1)为了加强库区周边生态环境治理,青山水库在库区、库区上游周边、移民后靠安置点开展了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程。在春,水库周边栽植了大蒙古栎、大五角枫、银杏、云杉、西府海棠等树木、花灌木、花卉共计64种植物,还有经济林、景观树及苹果、梨、枣等果树,绿化总面积64hm2。同时,在库区上游周边的兴城市三道沟区、建昌县八家子区和绥中宽邦区三个区域建设水保林、经济林、护路林、修建排水沟和作业路等。在移民后靠安置点建浆砌石挡墙、浆砌石排水沟及绿化工程等。(2)为了避免在库区周边有放牧、打渔、采砂等违禁行为的发生,保护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下一步要在整个库区周边预埋混凝土桩1500个,用铁丝围栏3000m将整个库区围禁起来,以防止外来人员及牲畜的入侵,便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4结语
总之,为了确保葫芦岛市的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的青山水库工程的生态环境不受污染,青山水库管理局已经对其库区及其周边进行了切实有效的生态环境治理及保护,使水源地及周边区域的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地控制。这样既加强了流域治理,改善了水生态环境,又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使葫芦岛市的招商引资吸引力不断加大,为城市的“筑巢引凤”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作者:王桂娟 王桂秋 徐飞 单位:辽宁省葫芦岛市青山水库工程建设管理局 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水利局 辽宁省葫芦岛市水利局
篇10: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分析论文
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分析论文
摘 要:水利工程是人类为满足生活需求而在自然水体上建设的工程内容。虽然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尤其是在水利工程建设发展初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尚未形成,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为了实现对水利工程就建设效益的最大化发挥,做好对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保护措施分析至关重要。
关键词:
1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 气候影响 水利工程建成后,工程底面的陆面变为水面,这使得原本以陆面为基础的能量交换转变为水面能量交换,因陆面能量交换与水面能量交换在环境、形式上存在差异,故在进行能量交换式会导致水利工程周围气候发生变化。其具体变化表现为夏季会相对凉爽,冬季相对温和。因为水面的影响,水利工程所在地会出现大量的水分蒸发,这会让空气变得湿润。
1.2 地质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地质、水文的影响主要有5个方面:改变下游河道流量,引起周围生态环境的变化;改变工程库区与下游河道的'泥沙输移模式,造成淤泥沉积,致使河床抬高,周围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可能会诱发地震、塌岸、滑坡等地质灾害,因为水体压重会引起地壳应力增加,促进地壳运动,引起地质灾害;使水位升高对岸坡土体带来更大的压力,致使岸坡土体抗剪强度下降;使下游淤泥肥源减少,土壤肥力下降。
1.3 生物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物的影响主要有水生物影响与陆生物影响两个方面。其中水生物影响主要是因为河道水体状态改变,引起水生物栖息环境发生变化,导致库区内的鱼类组成发生改变。例如,水利工程建设后,水流速度减缓、泥沙沉积饵料增多,这会促使喜欢静水状态水生物进行栖息繁衍。同时,会阻断洄游性鱼类的会游,阻碍其繁衍,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某些水生物的生活条件,出现部分水生物数量骤减。陆生物的影响主要是因为河道水流变化导致河岸周围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森林、草场退化,导致陆生物的生存环境消失,迫使陆地生物进行迁徙。这种迁徙既在动物身上有所表现,也在人类身上有所表现。
2 水利工程建设下的环境保护措施
2.1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要想实现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就必须要先建立起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以此为指导来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实现予以支持。在水利工程建设之前,相关单位要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规模以及其对周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和评价,预测出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行为及其程度,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为生态化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基础支持。
2.2 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在制定出良好的生态水利工程机制后,施工企业就可以开始水利工程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为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行为能够符合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计划目标,施工企业必须要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予以落实,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做到“两手共抓、实现双赢”。首先,施工企业要坚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理念,对水利工程进行建设,确保水利工程能够得以建设的同时,为植物生长、动物栖息以及鱼鸟繁衍提供良好环境。其次,在工程建设时,要尽量选择生态效果好的方案,并选用环保节能材料,避免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再次,要坚持以生态环境美作为水利工程景观改善基础要求,实现对与周围生态环境相符的水利工程美化建设。最后,要建立起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监测评价体系,实现对水利工程环境跟踪评价,实现对水利工程周围生态环境的全方位保护。
2.3 积极开展生态补偿措施 从当前的水利工程建设水平看,即使水利工程的建设再好,其还是不可避免的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完成水利工程建设后,必须要建立起生态补偿机制,以实现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的补救。从水利工程周边主体的生物类别角度分析,生态补偿措施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2.3.1 水生物补偿 水生生物补偿主要可以从5个方面入手:对影响农业生产、鱼类繁殖的下泄低温水,要进行分层取水和水温恢复措施;根据生产、生活、生态需求,考虑生态、经济、环境综合效益,对最低生态流量予以确定,建设泄水建筑物;对鱼类繁殖条件不足的情况,可进行人工增殖与放流,并进行跟踪检测;根据鱼类资源特点建设鱼闸、鱼道升鱼机等过鱼设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渔政管理,明确规划禁渔区和禁渔期。
2.3.2 陆生物补偿 陆路生物补偿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对破坏植被区进行植被恢复与绿化建设;加强对珍贵树木的保护,做好名木古树的移栽、引种繁栽,并进登记造册挂牌保护;为珍惜动物构建良好生态区域,对于需迁徙动物,要预留迁徙通道,并加大对其管理保护措施;根据河道水利工程周边实际生态环境,制定水土保持制度,研究水土保持措施,实现对周边水土状态的保护。
篇11:山区小水电工程建设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及生态保护措施
山区小水电工程建设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及生态保护措施
摘要:山区小水电工程开发建设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充分了解山区小水电工程建设可能带来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是合理有序地开发山区小水电工程的关键.作 者:陈鑫 牟长波 作者单位:柳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广西柳州,545006 期 刊:广西轻工业 Journal:GUANGXI JOURNAL OF LIGHT INDUSTRY 年,卷(期):, 26(5) 分类号:X820.3 关键词:小水电工程 生态环境影响 生态保护措施篇12:铅锌矿采矿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及环境保护措施
铅锌矿采矿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及环境保护措施
分析了铅锌矿开采工程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并对铅锌矿开采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因子进行分析与评价,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作 者:谢东兵 作者单位:尤溪县环境监测站 刊 名:海峡科学 英文刊名:CHANNEL SCIENCE 年,卷(期): “”(6) 分类号:X8 关键词:铅锌矿 采矿 生态环境影响篇13:小流域水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小流域水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摘要: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使人们开始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保护生态环境,使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有利于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本文主要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小流域水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采取何种措施防止小流域水电站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本文就3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小领域水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作 者:何琼瑶 HE Qiongyao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南州环境保护监测站,贵州都匀,558000 期 刊:科技传播 Journal: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 “”(14) 分类号:X3 关键词: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 植被复垦工作 资源节约型社会篇14: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论文
摘要:近年来,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旱涝洪灾等因水利工程的建设逐步得到解决, 水利工程不断的更新换代成为同时具备供水、发电、防洪以及排涝多功能化的工程建设, 成为农业与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然而, 兴建水利工程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与危害, 本文就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需采取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 生态环境; 影响; 措施;
水利工程建设是促进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 是调节国家水利及稳定居民生活的基础。大力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可以促进民生工程的发展和落实, 可作为多功能化工程对地区的发电、航运甚至水产养殖等方面产生综合性的经济效益, 然而,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水利工程建设中, 对原有生态环境带来的改变及影响较多, 因此, 在看到水利工程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应注意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促进水利经济发展。
1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
人们为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过度开发生态资源, 导致我国生态环境和资源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和损失。目前我国正逐步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实到经济发展的各个过程中, 在提高我国国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开发上, 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浪费及生态污染。因此, 水利工程作为国家水利资源调配建设的主要工程, 对其工程建设方式的`改进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势在必行。水利工程的建设, 应在保护生态环境, 不对其造成破坏的基础上, 做到对水资源的最大利用。现如今大部分水利工程建设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 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 对生态资源造成了不利影响, 我国应加强对水利工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和管理, 保护生态环境, 从而更有效可持续的利用水资源[1]。
篇15: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论文
2.1 水利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水息息相关, 兴建水利工程大多需要对河道等进行改造, 极易对其水文环境造成影响。一是水利工程通过截流等进行施工建设, 致使靠近河坝的水流量增加, 对河流的水流速度产生影响, 导致下游流速减缓, 泄水量减少, 下游地区河流在枯水期水流补给缓慢, 延长了枯水期;二是水利工程水文条件的影响, 通过对河流上游进行堵截放行来调整河流流速及下游水量, 日积月累会使上游水位升高, 下游水位因水动力的变化产生下降甚至断流, 导致一些池塘或湖泊等因水源缺失而干涸;三是水利工程对水温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河流上游的建造使得水速产生变化, 水流由动水变成了静水, 水温也随之改变;四是施工过程中垃圾处理不当等问题也会对水质造成影响。将大量施工垃圾倒在河流中, 破坏了河流的自净能力, 导致河流水质浑浊, 甚至可能因常年污染物质沉积而使河流中含有大量的有毒危险物质, 威胁河流周围居民的安全与健康[2]。
2.2 对气候和局部大气的影响
水利工程会对局部的气候包括降雨、气温等产生影响。水利工程对河道的改流将使区域生态水循环发生改变, 使与空间的接触面在工程区域因人为的干涉由陆地转变成了水面, 从而改变了该地区的空间能量转换方式, 导致空气中水分增多, 空气强度发生变化, 年平均气温将会增高。另外, 水利工程建设对大气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但在我国普遍得到了较好的控制[3]。
2.3 对土壤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会使周边地区水流速度减慢, 造成地下水位升高, 引起沼泽化等问题。生态循环将会减少土壤中的含氧量使土壤肥力下降, 影响该地区农作物的种植;植物生长环境也会因沼泽化而过分湿润, 产生植物的衰败, 甚至会引起该地区整体环境的衰败, 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发展。
2.4 对地质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易使周边土地在长期湿润状况下发生地质疏松, 导致土壤稳固能力降低, 在暴雨等恶劣自然天气的影响下较易出现塌方及滑坡等灾害事故, 严重威胁附近居民的生命安全。此外, 一些较大型的水利工程蓄水能力较强, 蓄水较多会使该工程区域岩石因不断增大的水压而产生破碎, 将会引起地壳不平衡甚至地震。
2.5 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水利工程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水位升高、土壤沼泽化、湖泊池塘干涸等, 进而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 居民将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状态, 从而不得不选择移民。若出现大量移民, 则会对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另外, 水利工程建设也会对当地居民的交通出行、森林生长状况和古建筑、文化的保留和维护带来影响。
篇16: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论文
3.1 加强建设生态水利工程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 应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 制定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设计方案, 并不断调整和改进, 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彻到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同时, 不断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技术, 降低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提高地区经济效益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4]。
3.2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最大限度地降低因水利工程建设而造成的生态破坏, 寻求两者间的最大平衡。然而, 因人为修复时间的不确定性, 一旦生态环境被破坏往往不能很快得到修复。在建立生态系统补偿机制的过程中, 相关部门应明确备用金制度, 明确补偿主体及生态影响范围, 争取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有效协助补偿系统的运转工作, 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效率, 同时, 采取多种方式对补偿制度的实施进行监督。此外, 要明确还原生态系统对周边环境辐射作用的重要性, 对水利工程建设发展采取有效的措施, 保障补偿系统对改善水土资源, 生态环境的正常运转, 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氛围, 共同建设良好的循环系统[5]。
4 结语
人类的生存、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辅相成, 生态环境恶化必然制约人类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成为世界的主流思想, 这为日后建立健全生态系统补偿机制提供了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 要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环境破坏问题的重视, 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氛围, 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晖.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J].工程技术 (文摘版) , 2016 (5) .
[2]徐源.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水利工程[J].科技与企业, 2014, (8) .
[3]杨玲玲.浅析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12) .
[4]朱亚东.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中国科技博览, 2015, (10) .
[5]邱山.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研究[J].大科技, 2015, (26) .
★ 江西省抗旱条例
【浅谈公路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精选16篇)】相关文章:
道路安全保护条例2023-06-10
高等级公路路线设计与环境保护2022-12-24
浅谈高速公路环境的保护2022-07-12
交通应急预案2022-11-25
化工生产中环境保护问题研究论文2022-11-01
公路安全生产工作计划2022-12-24
浅析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2022-05-21
公路工程论文2022-11-10
路政大队工作计划2022-04-29
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2023-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