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思想路线实质核心

时间:2022-10-28 10:45:0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党的思想路线实质核心(共9篇)由网友“新建标签页”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党的思想路线实质核心,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党的思想路线实质核心

篇1: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路线的前途和基础。从实际出发,就要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随意性;就要全面地看问题,决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偏概全;就要发展的看问题,决不能静止地僵化地看问题;就要把现象当作入门的向导,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分析,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在任何时间、地点和条件下都要反对本本主义,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二、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路线的途径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既重视用理论指导实践,又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一方面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来正确认识中国的客观实际,并从实际出发来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另一方面,也是实质性的一方面,就是要在实践中,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使之马克思主义化,以中国自己独创性理论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且,人民群众是实践的的主体,尊重实践与尊重群众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尊重群众必须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愿望,要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尊重群众必须尊重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尊重实践和尊重群众的统一,体现党的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的一致性。

三、实事求是是核心,是思想路线的实质。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所以,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党的“生命线”。我们党是靠实事求是发展起来的。毛泽东同志将实事求是确定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在实践中大胆探索,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们党进行思想领域的拨乱反正,重新恢复和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立足中国国情和具体实际,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成立90多年的历史充分证明,党的一切成功,归根到底靠的是实事求是;党出现的失误和挫折,根本原因是背离了实事求是。

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思想路线验证的条件和目的。毛泽东坚持并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思想,强调: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践性,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需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篇2:党的思想路线实质核心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实事求是也内在地包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彻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一切胜利,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所遭受的一切挫折,或者是因为违背了或者是因为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所以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才能做到实事求是? 由此看来,实事求是重要思想不仅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上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我们普通人的工作中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应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我们要以认真、执著、细致的态度对待工作,以与时俱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展开工作,同时要不断地在工作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另外,在工作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固然重要,前提是我们必须以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精神去干,不要好大喜功为了创新而创新,不要为了追求形式主义和面子工程而一味地盲目冒进。因为富于创造性不是一味地标新立异,而必须把大胆探索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结合起来,把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结合起来,把时代性、规律性、创造性统一起来,扎实有效地把各项工作做好。

篇3:党的思想路线实质核心

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把这句原指治学态度的话古为今用,从哲学的高度做了新的分析,深化了对实事求是的理解,并为其提出了一个经典的注释,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中国革命的分析无不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因而他才能找到中国革命的规律,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实事求是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高度总结和概括,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表明,实事求是是胜利之本,只要坚持实事求是,我们党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顺利发展;什么时候背离实事求是,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遭遇挫折。同时,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能顺利前进,一旦背离实事求是就必然遭到挫折甚至倒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一、实事求是地看待学校、学生和学校当前工作以及存在的问题

经省农业厅,南平市政府批准,南平农校与建阳农业工程学校合署办学,强强联合,实行一套班子,两个校区的管理体制,从而使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实力都有长足的发展,逐步发展成为有着广泛发展空间和良好发展前景的闽北唯一一所集文理、农工商贸为一体,面向全国招生和就业的,办学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雄厚、办学质量和办学声誉高的综合性国家级重点中专和省级文明学校。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得益于学校党政领导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全体党员干部和教职工的辛勤工作和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最主要的一条是得益于学校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可以说,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是我们学校各项事业健康、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一个问题,实事求是地看待我们的学校。职业教育明显不同于高等教育和中学教育,不同点就在于职业教育所有工作和任何事情都必须靠自己完成。

具体地讲,学校要扩大规模,就必须加大招生力度,学生招进来后要进行知识技能的培养和教育,更重要的是要管理,不能出问题,也不允许出任何问题,最后更为关键的是还要推荐就业,这就是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备条件。招生、教育、管理、就业,这些是所有大学和中学都无须考虑的,而我们职业学校却都要必须面对的,又必须要协调有序做好的具体工作,这就是职业教育不同于其它教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是我们全面贯彻省农业厅、南平市政府关于两校合署办学决定的关键一年,经过近三年的磨合和大家的共同努力,实践证明,两校合署办学已进入了一个顺利开局,顺利起步的良好发展势头,这些都充分体现在两个校区的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干部、全体教师对合署办学这个决定在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上所形成的高度统一和高度一致,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在招生教育、管理和就业等方面,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两校在校生总数达5458人。目前,在闽北各中职学校中,可以讲是‚规模最大、办学实力最强、设施最完善、师资力量最雄厚、入学条件最优惠、在校生人数最多‛的一所有着广泛发展空间和良好发展前景的希望学校。基本上实现了上级党委确定的预期目标,成绩比较显著,成绩来之不易,因此,我们要备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成绩,共同维护好我们这所和谐、稳定、平安的校园环境。

第二个问题,实事求是地看待我们的学生。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类型,是没有门槛的教育,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学校的职业教育事业经历近50多年的洗礼后屹然崛起,不断发展和壮大。在当今闽北经济社会发展中,已成为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不容忽视的一支生力军,招生逐年增加。20两个校区的在校生近5458人,这也是我们学校发展史上办学规模最大的时期。

然而招生人数的猛增,也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集中反映在中职学生难管理和管理难的问题,而难管理与管理难的焦点是当今的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大幅度下降,尤其是新招收的学生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的下降令人担忧,可以说,学校还是原来的学校,而学生已经不是原来的学生。原来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现在实施起来困难重重,而对接踵而来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学校的老师们却感到束手无策。实事求是地说,如何使中专教育的教学与管理、服务工作尽快地适应新的教育对象和当今的学生,也就是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要如何去适应现在的学生,已经成为我们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课题。也是全体党员干部和教师必须要应对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实事求是地看待我们的工作。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学校也是培养和影响他人的地方,而教师则是影响他人的人。

目前,两个校区的全体党员干部和教职工总数288人,从总体上看,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教师是一个爱岗敬业、尽心尽职、勤奋工作、团结奋进的大集体,是一个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育人管理的团队组织,有一股坚忍不拔、锐意进取和奋勇争先的工作作风和工作热情,这是主流。在思想上,全体党员干部和教职工能注重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讲大局、讲团结、讲奉献,能以大局为重,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和学校的决定,确保政令畅通;在工作上,全体党员干部和教职工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求真务实,扎实抓好工作落实,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党员教师为学校的发展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正是有了这样一批党员干部和教师的带动作用,凝聚了全校方方面面的力量,我校的各项事业才不断向前推进,学校才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

第四个问题,实事求是地看待我们存在的问题。目前在我们的工作中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有些问题是与我们学校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还很不相适应,主要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对工作抓落实的意识。具体地讲,就是缺乏对工作讲求实效、讲求效率、抓好落实的工作思路和管理方法的工作手段,对工作没有具体的目标要求、没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没有时效性。原来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偏偏要弄得复杂化,原本是一件急办的、要马上落实的事情,总是要拖到出现问题的时候,才肯去落实。工作没有创新精神,按照几十年一贯制的老经验、老办法来处理当今的问题。

二是缺乏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意识。具体地讲,就是缺乏对工作积极主动、耐心细致、讲求效率的工作作风。在具体的工作中,主要表现对工作不深入、不具体、不求实效,浮在面上,停留在口头上,对一件事情评论的多、强调的多,可是一接触到实际问题就回避,这是一种典型的对工作不负责任和逃避责任的表现。

三是缺乏对工作的协作意识。具体地讲,就是缺乏整体协调和团队精神,缺乏整体协同作战的意识,在具体工作中,主要表现为各科室之间缺乏主动配合、主动寻找问题、及时发现问题、果断解决的工作方法,各人都有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各人都站在各自的山头上,各唱各的调。对具体的工作相互推诿扯皮,最后又相互指责,各取所需、各行其是,其结果是造成办事拖拉、贻误时机,给学校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四是缺乏对工作的奉献意识。具体地讲,就是一谈工作就想到要多少补贴,就要谈条件、提要求,就要讨价还价。没有正确处理好奉献与索取这对对立统一的关系,把索取放在第一位,没有说我为学校做了些什么?创造了什么?奉献了什么?不说这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什么相联系,至少是缺乏奉献精神,至少是与共产党员标准,践行‚三个代表‛和‚八荣八耻‛教育是相违背的。

以上四个问题都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反映出来的。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一定要认真进行反思、整改,否则继续让这些不良行为发展蔓延下去,将会严重影响我们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稳定、协调的发展。

二、实事求是地分析存在的问题

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不能不静下心来,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寻找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结症,那么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结症在哪里呢?

实事求是地讲,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其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

1、从主观上讲,主要是思想认识问题。一是对什么是实事求是认识不足、认识不清,认为实事求是就是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没有树立学校发展的大局意识、整体意识和团队意识。一切都是局部,从本科室、从个人的利益出发和考虑,打着实事求是之旗,行实用主义之实;二是缺乏坚持实事求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具体的工作中,对学校确定的工作和岗位职责要求要履行的工作,表现出说得多、谈论的多,做得少、落实的慢,对过去的工作回忆的多,对当前工作强调的少,教育别人时堂而皇之,轮到自己时觉得无所谓。

2、从客观上讲,主要是学校的管理体制问题。学校是一个相对独立,又相对封闭的事业单位,目前,学校的管理体制关键一点就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具体表现在:一是职能的分工上,各科室之间的划线,岗位职责的划线,较为分明,忙闲不均,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较突出;二是在用人机制上,缺乏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干部队伍中存在着‚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几十年一贯制的自我感觉良好,不思进取、不注重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办学水平的提升,没有真正体现出人岗相适,各得其所,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

对上述问题的分析,这些问题的结症是随着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道路前进中所出现、所产生的,也必然会在今后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和实践中一一得以化解,这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前提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改革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这也是一件长期的、复杂的和艰巨的工作。

三、实事求是地做好学校当前的各项工作

学校当前的各项工作,就是‚内求团结、和谐、稳定,外树发展、质量、特色‛,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学校可持性稳定发展。对当前工作,就是‚突出一个重点、强化两个意识‛。

1、突出一个重点,就是突出深入开展以文明校园服务周活动和“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为重点,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开展文明校园服务周和‚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不仅仅是简单地开个动员大会,组织学生扫扫地、搞搞卫生、看看大门,贴几张标语、喊几句口号的面上工作,为学校做‚美容‛、搞形象,而是有着更深层的含义,文明校园服务周活动和‚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是一项能有效牵动,推动、带动整个学校健康、协调、稳定发展的重要工作,是一项经过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的工作、其目的是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建设优良校园学风,加强学生日常管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完善‛的能力,努力构建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文明校园。

一是要坚持长期有效开展文明校园服务周活动和‚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守‚循序渐进‛、‚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工作方法,不搞理想境界,不搞全面出击,不搞急于求诚,采取一个学期确定一个重点、一个月突出一个主题,一步一个脚印,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

二是要严格按照文明校园服务周活动和‚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抓好各项活动的落实。要求各科室之间必须紧密配合,相互协作,协调统

一、齐抓共管,同时,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和教师要统一认识,积极带头,积极配合,主动参加,不讲条件,不提要求,服从大局,个人服从组织,人人争当参与者,不要当旁观者。

三是要严肃纪律,强化责任。全体党员干部和教师,特别是学、保、团和全体班主任,必须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高昂的工作干劲,扎实的工作作风,高度负责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去,对在活动中出现的工作不力,推诿扯皮,办事拖拉,贻误工作,造成影响和损失的人和事,学校将予以相应的严肃处理。

2、强化两个意:一是强化责任意识;二是强化落实意识。

(1)强化责任意识

什么是责任呢?目前似乎还没有统一的说法,《辞海》中就没有‚责任‛的确切解释,《汉语大词典》对责任的解释是多义的,其含义为:①使人担当某种职务的职责;②份内应担做的事;③做不好份内应担做的事,因而应该承担过失。简言之,任职、份内事、因过失而受查处是责任的三层基本含义。根据这三个基本含义,我们可以给责任明确一个定义:责任—-就是份内应该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 因此,强化责任意识,就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和教师要坚定不移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融入到建设海峡两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事业中,融入到我们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事业中,坚持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学校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认真履行岗位予以的职责,在自己的岗位上忠实地履行对社会,对学生的责任,做好学校的工作,人人有责,人人都必须尽职尽责。

二是要求每个党员干部和教师对待工作一定要树立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的观念,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坚持四个要‛和‚反对四个不能‛。既‚要勇于任事,敢于担当,不能在其位不谋其事,在岗位不在状态‛;‚要各负其责,守土有责,不能敷衍塞责,逃避推脱责任‛;‚要责权统一,尽职尽责,不能遇到权力,好事往里揽,遇到困难往外推‛;‚要在岗一日尽责一天,不能在岗时不尽责,离岗后乱指责‛。强化责任意识,就是要切实把学校的整体工作,科室的职能工作与自己的实际工作和职责紧密地联系起来,当着自己份内的事。

(2)强化落实的意识,就是要抓落实。抓落实,体现的是作风形象,抓落实不仅是能力和水平问题,而且是作风和形象问题,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直接反映一个人的工作责任和工作作风形象问题。

强化落实意识。就是对学校确定的各项工作,亲力亲为,带头去做,使工作一项一项地落实到具体工作上,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记在本子上的敷衍不负责任的做法。

强化落实意识。就是要用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意志抓落实。当前两校合署办学,学生人数猛增,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进入攻坚阶段: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我们每前进一步,都必须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和矛盾,靠什么来推动工作的落实,只有靠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围绕目标,一抓到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困难的条件下,一步一步地推进我们总体目标的实现。 强化落实意识,就是要用改革和用创新的精神抓落实。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我们做好学校各项工作的必由之路,不改进就没有活力,不创新就没有生命力。要进一步的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冲出传统观念和传统做法的束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强化落实意识,就是要用具体化的措施抓落实。只有具体化才能落实,只有深入才能落实。具体,就是要明确工作责任,要把学校总的奋斗目标和新学期的总任务分解成为阶段性的工作,分解成为每个科室,每个党员干部和教师的具体任务,并通过严格的督促检查,保证工作的落实。深入:就是工作要向上攀登,作风要向下深入,把精力花在学校上,眼睛盯在学生上,把力量使在工作上,就是实干实做。

总之,只要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地把握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方向,明确自己肩负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按照改革、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实干实做、尽职尽责。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学校一定能成为一所和谐、稳定、平安、健康、积极向上、持续发展的学校。

看了党的思想路线实质核心的理解还看了:

篇4:党的思想路线实质核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近日在同第九期县委宣传部长培训班学员座谈时强调,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认真贯彻胡锦涛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深入宣传党的群众路线,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实到各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之中。

刘云山指出,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责任,本质上就是群众工作。只有自觉贯彻群众路线,主动面向群众、热忱服务群众,才能确保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属于人民、服务人民的性质和方向,才能更好地发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着坚持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现在形势任务发生了新的变化,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依靠群众推动事业发展的传统不能丢,一定要在指导思想上不断强化群众路线,在各项工作中全面体现群众路线,在队伍建设中深入落实群众路线。

刘云山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回答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引导动员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无论理论武装、新闻宣传、文艺出版工作,还是思想道德建设、文化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都要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与群众站在一起、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把为了群众、服务群众作为基点和归宿,更好地宣传引导群众、动员激励群众,更好地为人民群众代言、为人民群众谋利。要回答解决好“依靠谁”的问题,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工作的动力源泉。

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热情,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营养,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真正做到让群众来参与、让群众来评判、让群众唱主角。要回答解决好“我是谁”的问题,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坚持情系群众、感恩群众、敬畏群众,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精神父母,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赤诚之心、赤子之心,自觉把人生坐标定位于服务人民群众,把个人追求融入党和人民的宣传事业,切实履行好人民群众赋予的神圣责任。 中央宣传文化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会,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雒树刚主持会议。

篇5: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实事求是一词,源自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把历史上的“实事求是”,赋予了唯物辩证法的哲学内容,进行了新的科学解释,毛泽东提出实事求是,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江泽民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使之成为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院开学典礼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实事求是贯彻到领导工作全过程,自觉坚持实事求是的表率。

实事求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中华民国成立、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结合实际,并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依靠实践经验的积累,依靠和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了一系列革命,建立了新中国;改革开放,指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方向,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化和补充,科学地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三个代表,是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又一大创举,解决了党的建设问题。这都是党结合自身的实际所取得的胜利。

实事求是,是加强党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能否坚持实事求是,关系到改革和建设的成败。

1958年至1960年的“大跃进”运动,尽管它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由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认识不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硬要完成那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导致瞎指挥盛行,浮夸风泛滥,人民生活陷入困难境地,不仅没有迅速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反而造就了一场空前的经济灾难。另一方面其影响甚远,直至现在,不少领导干部为了追求政绩,仍旧虚报如财政收入、GDP总量、国民收入,甚至计划生育等等数据玩数字游戏。

历史经验表明,当我们能够自觉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时候,我们的事业就发展,当我们背离或放弃实事求是的时候,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这是一条被实践反复证明的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将实事求是的理念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自觉坚持实事求是的表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发挥共产党的先进性。

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做到实事求是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更是当代大学生解决问题、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只有做到实事求是,我们才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把握一切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排除我们的主观随意性,从而正确解决问题,消除疑惑。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在长期的探索、摸索中所得的宝贵经验,中国最近几十年所取得的一切成果或多或少都离不开“实事求是”。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实事求是”将一直是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

综上知,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实事求是始终是决定事物成败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抓住一切事物的客观规律,并按规律办事。客观规律是一客观事实,它并不会受我们的主观意识的影响。因此,我们务必认清这一客观规律,务必认识到只有把握这一规律才有希望走向成功。让我们都实事求是吧!在学习中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把握知识的内在客观规律;在生活中实事求是,把握一切事物的内在规律,按规律办事。当我们做到了实事求是,把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时,我们将会发现走向成功并不是那么困难。

还记得刚刚上大学的时候,每一位同学都踌躇满志,都希望能取得优异的成绩,都希望能过着潇洒的生活。然而,并不是每一位同学都能如愿以偿;更确切地说,只有少数同学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很显然,能实现自己梦想的人做到了实事求是;未能实现自己梦想的人却背离了实事求是。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必须追求学习效率,必须大量投入学习时间,必须按时完成各项作业,这便是客观事实,能符合此要求的人便做到了实事求是。然而在这个相对自由的大学世界里,各式各样的诱惑都试图吸引着我们,一旦我们被吸引,必将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学习任务,“抛弃时间的人必将被时间所抛弃”; 不实事求是,学习将毫无保证,优异将无从谈起。

还有一个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那就是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好的人必然能做到实事求是:尊重他人,对他人友好,乐于帮助他人,不过于自私。不管你是谁,在人际交流中,你都必须实事求是,必须遵守这样的客观事实,这样才有希望搞好人际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始终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其实他们也不希望这样,他们也试图改善人际关系;但是,不管你是多么地诚恳,多么地迫切想改善关系,如果你使用的方法没有实事求是,没有遵守交友的客观事实,你的一切努力必将徒劳;当然,你也没有必要郁郁寡欢,心情低落,因为客观事实并不会因此而同情你。接下来,我争对一些我们在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谈一下我们在学习中如何做到实事求是。

在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说,有五个人同时去看数学书中的同一概念,也许他们的理解各不相同,但是不管你怎么理解,这个概念所表达的含义将不会改变;理解错了只能说明你没有实事求是,说明你的想法不够客观,说明你所学的知识有限,以致于你还不具有理解这一概念的能力。在考试的时候,你必然会因为这一概念而失去相关的分值,请你不要埋怨,因为只顾埋怨也没有做到实事求是,你需要做的是学会不懂的相关知识,然后弄懂此概念,这才叫实事求是。在解算一道数学题时同样需要做到实事求是。一道数学题一般会有很多步骤,如果你想要得出正确的答案,你必须步步谨慎,这样才有希望;但这样还不能绝对保证你做对此题,这还要看你所使用的方法是否完全正确。这就是你做题时所必须做到的实事求是。

我们所学的是科学知识,每一知识都有其内在的不变的规律,我们不可能因为说了一个“错”字而改变了某一知识的正确性;也不可能因为说了一个“对”字而改变其错误的本质。以上所谈的主要是在学习中如何做到实事求是,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下来谈一下在生活中,我们大学生如何做到实事求是:

我认为为了在生活中实现实事求是,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提高个人修养,做一个诚实的人。诚实就意味着,敢于把对的说成对的,敢于把错的说成错的。表面看上去这很简单,事实并非如此,老师让我们独立完成作业,可事实上有多少人做到了呢?这就体现了我们不诚实的一面。其实,诚实有很多好处,诚实的人往往更容易做到实事求是。那些诚实的人在犯错的时候往往更能接受自己所犯的错,从而更有可能去找出自己的缺点不足,从而加以改正。所以,为了事实求是,让我们都做一个诚实的人吧!但是,并不是说诚实的人就可以做到实事求是;也就是说,要做到实事求是并不是那么简单。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很多人没有做到实事求是的例子。下面是我本人因为没有做到实事求是所受的教训。

篇6: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实事求是如逆水行舟,每行一步都有其难。但这又是认识的必由之路,再难也一定要走,而且一定能成功。事物对立统一,有阻力就有克服这些阻力的办法,归纳起来有7个前提条件,或者说7个动力。只要坚持这7个前提,逆水之舟就会变成顺风之船了。这7条其中有3条,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的讲话中都提到了。

1.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是说真话,是去求真理。谁不想求真理?但许多情况下是我们不敢去想,不会去想。

要继承就得发展、创新和超越。许多科学发明、发现,首先是它一开始就选题定位好,定在了前沿突破的位置,一入手就着力于创新。科学界有句名言:提出问题比发现问题更重要。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在社会科学领域,那些唯唯诺诺,找不出现状的缺点,提不出问题,提不出新目标的人是决没有出息的。物理学家卢瑟福指导一个研究生,问他:“你上午干什么?”“实验。”“下午干什么?”“实验。”“晚上干什么?”“实验。”卢说:“那你什么时候思考?”

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思想不解放,思想僵化,很多的怪现象就产生了”,条条框框多,随风倒的现象多,本本主义多。他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又说:“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肯动脑筋、肯想问题的人愈多,对我们的事业就愈有利。 10

理论。因为如前所述,过时的、不完整的理论也会成为新探索的阻力。邓小平理论就是在总结了原有错误,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实践探索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地进行理论探索。如十四大提出推行市场经济,十六大的五个统筹,十七大的四个建设。理论好比煤矿开采时的掘进程序,有了掘进巷道,才有下一步的大面积作业面开采。只有尽量掌握全部的新旧知识和理论,我们的思维才可能尽量逼近实际,才可能实事求是。

3.勇于实践

实事求是,说到底你得去“求”,就是说要实践。坐而论道,纸上谈兵,回避矛盾,永远得不出什么结论。只有实践的勇气才是带着实事求是列车前进的火车头。

要实事求是,探得一点真知,就要勇于实践,要准备吃苦,准备失败,准备牺牲。马上就要建国60周年了。回想革命和建设的路千山万水,曲曲折折。哪一条真理不是无数实践堆积提炼而成的?达尔文环球5年旅行,搜求动植物标本,终于找到物种起源的根据。居里夫人用一口大锅,花了3年9个月,终于从一吨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卢瑟福顽强地重复实验,终于从25000张基本粒子的照片中发现6张片子,从而找到人工转变元素的根据。这有点像我们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当第一有风险,但也最得甜头。深圳当年多艰苦,现在多风光。毛泽东同志讲,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它,亲口尝一尝。只有亲身参加到某项工作实践中去,才能得到专门的真知。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所以为近代百年中国三伟人,是因为他们亲自参加了百年来中国革命的实践,并全身心地投入。而一项事业的成功,常常是要靠数代人的连续勇敢坚定、锲而不舍的实践才能完成。不敢实践,不肯吃苦,远远站着,或浅尝辄止,是根本谈不上实事求是的。

4.无私无畏

实事求是,有时表现为艰苦地探求,有时表现为只要敢面对事实说一句真话。而许多时候恰恰在这一点上迈不过去。所以无私无畏是实事求是的动力之一。只要有了这把利剑,至少可以砍开前进路上的一半荆棘。古往今来,无论是政治原则还是处世道德,坦坦荡荡、敢说真话总是放在第一位。欺君之罪,谎报军情,弄虚作假都属十恶不赦,都会酿成大失大错。

特别是当实事求是遇到来自权威和行政方面的阻力时,更要靠无私无畏去克服和坚持。这时的胜利不在知与不知,而在敢与不敢。布鲁诺为了捍卫日心说,在教廷迫害面前宣布“半步也不退让”,坐狱八年,最后被烧死。赫胥黎为捍卫达尔文学说,到处与教会辩论。他说:“我正磨砺我的爪和牙来对付他们,”“我准备接受火刑。”他被人称为一条好斗的狗。鲁迅说:他是一条有功于人的狗。这都是科学史上著名的无私无畏捍卫真理的例子。

海瑞是以大无畏精神著称于史的名臣。1565年,明嘉靖皇帝已在位40年,他听信佞臣、方士,求仙、炼丹,误国。海瑞在这一年上了著名的《治安疏》,直接指出:“陛下之误多矣”。皇帝气得大喊,去抓他,别让他跑掉。属下答曰:“他不会跑,已经买好棺材,在家等着呢”。这种把事实、真理看得比生命更宝贵的实事求是精神,成了我们民族文化史上最光彩的一笔,海瑞也因此成了敢说真话的楷模。现代人的例子,比如马寅初在人口问题上坚持正确主张不妥协,在铺天盖地的大批判中,他说:“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的那种批判者投降。”文天祥《正气歌》里说“在齐太史简”,说齐国的臣子崔杼杀了国君,第一个史官照实记录,崔杀了他。第二个又记,崔又杀。第三个,又杀。第四个还这样,崔实在没有办法了。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被批,张闻天还是要讲话;张被批,黄克诚还是要讲。 这些用生命换真理的勇士在历史上的光辉永存,这不仅仅在于他们的学识、经验、功业等,更主要的还在于他们有着勇敢无私的抗争精神,敢说实话的态度,有着高尚的人格。壮士一勇可退三军,在许多情况下如果没有“我以我血荐轩辕”,燃烧生命去照亮真理的作为,则真理身上所蒙受的尘埃又不知还要推迟多少时间才能褪去。

5.自知之明

如果在实事求是大路上,无私是一把横扫荆棘的利剑,那么自知之明就是一个灵敏而又谨慎的探雷器。

既然骄傲自满是实事求是的大敌,就需要有“自知之明”这个天敌来制服它。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所以会犯不实事求是的错误,有时是不知实情,有时是不敢知道实情,有时是知道了而不敢说出实情,而有的时候则是自以为这就是实情,不必要再去了解其他。这样我们就陷进雷区,随时有失败毁灭的危险。认识者一旦将自己置于认识的误区是最可怕的。比如,前几年,社会上流行吃南瓜可治糖尿病,殊不知,不但无用,还要加病。通常人在认识事物时,会千方百计估计到客观事物的各种可能,但恰恰会忘记自身主观这一方有几种可能。就像一个猎人,仔细地设想了出行路线,猎物的情况,甚至猎获后如何处理,但却忘记检查一下枪里是否装有子弹。黑格尔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说清了人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认识的客体,他本身也需要被认识。我们经常碰到这种情况,有的人不适合干这种工作,但是他几十年不变地干着,毫无建树,而不知换位。有的人诚心诚意地坚持着自己的意见,但实际上是坚守错误。事情很简单,只要他肯跳出来,跳出庐山之外,便会立即有新发现。周恩来、博古等同志在红军时期曾反对过毛泽东的正确路线,但后来自觉不对,立即改正,为革命作出了大贡献。他们襟怀坦荡,甚至于以后还拿这件事教育党内同志。而王明、张国焘则无自知之明,一错到底,直到最后碰壁,碰得粉碎。有自知之明,在许多时候首先不是表现为进取,而是表现为避祸、避丑,减少失误。无论大事小事都是这样。

曾国藩主持镇压太平军后,其权其威煌煌赫赫,于是有人建议他趁势造反,夺大清天下。他说大清气数未尽,未敢造次。赶紧自裁军队,得以全身。巴金晚年,常有人求字,求题书名。他说:我字不如茅盾,茅公在世时,能给人写字,我却不能。人们更加尊重他。没有自知之明,是一个人最大的悲剧。前面提到明代的海瑞,他在某些时候能借无私无畏做到实事求是。但是在“自知之明”这一条上却栽了跟头。1569年,他从狱中被放出后当上南直隶巡抚,驻苏州。当时南方高利贷盛行,农民破产,土地为债主所夺。这类官司极多,已属积重难返。海瑞一上任就要独挽狂澜,先处理了一个曾任宰相的大官僚,又亲自审此类案,每天要收三千至四千状子。他热情极高,没有专门机构,而全靠个人勤政审办。结果卷入纷争,孤军奋斗,四面招损。这次只做了8个月的官,又丢职还乡了。我们的干部也要自测一下自己的能力。

可见自知之明应该是加在我们认识路上的一道保险,就像猎人上路先检查一下枪里有没有子弹。这样起码可以排除因主观“不愿其闻”而造成的错误。成语言虚怀若谷,不辞江河是为大海,不辞土壤是为高山。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机遇只给有准备的头脑”。自知之明者,就是要清醒地知道自己的不足,随时准备纳新知而求真理。

6.发扬民主

前面讲到,有时可能会因为权威、行政和私念方面的因素而妨碍实事求是。克服的办法是有一个民主制度,民主环境。小平同志在那篇著名的、后来被看作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的讲话中专门有一个小标题讲“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他指出:“我们要创造民主的条件,重申“三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在党内和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中,只能采取民主手段,不能采取压制、打击的手段。宪法和党章规定的公民权利、党员权利、党委委员的权利,必须坚持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这是小平同志对历史的深刻总结,高度概括。我们党曾有几次在实事求是问题上栽过跟头,给我国的革命、建设造成过令人痛心的损失。比如,1958年的浮夸风,““””中全国上下说假话。而这也正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民主制度遭到严重破坏的时候。这从反面证明,只有民主制度、民主环境,才能保证党的政策方针实事求是。政治上不民主,敢说真话的人就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压制。经济上不民主,生产力的发展就要受到破坏。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提出一个政权怎么跳出周期律,永葆活力。毛泽东作了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那次谈话后又过了60多年,这期间可以说,成也民主,败也民主。将来实事求是还得靠民主。发扬民主,小者便于人人讲话,集思广益;大者便于一个党,一个政府将自己的政策置于更实事求是的基础上。

7.健全制度

社会为能正常运行,必得有一定的制度。所有文化形态,不管是知识、思想、道德,还是美丑,都要凝结在制度上来,以制约人的行为,保护社会进步。实事求是是人类探求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最科学的方法,当然要靠先进的制度来保护。中国封建社会长,习惯于人治,老百姓总是盼望能有一个好皇帝、好领导,日出东方红。古今文学作品,总是在歌颂或鞭打好人、坏人。这是道德教育,还不能代替制度建设。“”一场灾难才使人认识到靠理想、靠个人、靠权威都不行,要靠制度。

1980年8月邓小平关于制度改革有一段经典的讲话:

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即使像毛泽东同志这样伟大的人物,也受到一些不好的制度的严重影响,以至对党对国家对他个人都造成了很大的不幸……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如果不坚决改革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出现过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就有可能重新出现。只有对这些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人民才会信任我们的领导,才会信任党和社会主义,我们的事业才有无限的希望。(《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实事求是为什么难?最难就在没有一个严格的、科学的、激励的制度来保证人说真话,办实事。““””一起,连宪法都不要,冤案遍野,国家主席的生命都不能自保,何谈实事求是?““””之后,首先是真理标准大讨论,先从思想上解放,但最后还是要落实在制度上。细想一下,短短的30年,我们立了多少法律、法规和制度。仅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就有900多个。影响最大的如市场经济体制、人才流动、废除领导人终身制等等。

看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还看了:

篇7: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解读

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解读一

实事求是,实践,存在论,重要性,提高当代大学生自身素质 『正文』:实事求是是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探寻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说话办事做学问实事求是”本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命题,实事求是一词,最初出现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传》,讲的是西汉景帝第三子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明朝王阳明在宋代朱熹“格物便是致知”、“理在事中”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倡导“实事求是”的学风。这原本指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一个经学和考据学的命题,也是中国古代学者治学治史的座右铭。近现代是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它进行了实践论的重新解说,使之成为一个集中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的命题。虽然人们将“实事求是”跟“实践”联系起来,但“实践”本身仅仅被理解为一个纯粹认识论范畴。

例如毛泽东对此有一个著名的解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据此,“实事求是”就是去研究客观存在着的事物的规律性。按照传统的理解,这里所谓“客观存在着的”就是所谓“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也就是说,“实事”可以是在人类实践之外存在着的,如纯粹的自然界;“是”就是这种纯粹客观事实的纯粹客观的“规律性”。

先有了这种“客观存在”,然后才有人对它们的认识,再后才有人对它们的改造亦即实践。于是就有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的将认识和实践割裂开来的公式。现在实事求是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实事求是是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探寻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说话办事做学问。“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是最根本的原则,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重要内容。实事求是,是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先锋。

实事求是离不开是实的,实是实践包含多种元素,当然实也指诚实。在马克思看来,实践即是实在,实在便是实践;实践乃是唯一的实,实践之外别无实在。“实事”作为唯一的实在,就是马克思的实践主义哲学所理解的“存在”,即人的存在通人们常易于持有的那种朴素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例如古希腊的本体论哲学追寻世界的“本体”。现在已被哲学的历史证明是失败的。近代认识论哲学虽然开始检讨我们对本体的这种“认识”本身的问题,但其前提仍然是对这种“本体”的承诺。自从“物自身”被康德宣布为不可知,认识论时代便结束了。现代哲学发生了所谓“语言学转向”,关于“实在”的问题被视为“形而上学”而被“拒斥”或搁置起来。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无法找到真正实在的“实在”。马克思在哲学史上最伟大的贡献,就是找到了通往真正的“实在”的道路,那就是“实践”。“实事”不是那种与人无关的东西。“实事”作为人的存在,也就是实践。实践就是存在,实践之外别无存在。因为对人来说,人的存在也就是世界的存在。我们共产党敢于实践的成果在我们新中国成立到现在足以体现,从改革开放到21世纪我们党的光辉成就足以说明。

是是存在论真理通常理解,当然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说话办事做学问。 “是”即真理、客观规律。然而真理和规律其实是大有区别的。“实事”作为实践,既然本身就是客观存在,就有一个去认识和把握它的问题,亦即所谓“实事求是”的问题。这里作为认识对象的规律,并非存在于人的实践“实事”之外的。我们所预设的认识对象,与传统意义上的认识对象已有根本的不同:原来的认识对象“规律”实际上是被预设为纯粹的所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东西,认识就是对这种“客观规律”的把握;而马克思哲学所预设的认识对象则是人的存在本身、实践活动本身的规律,亦即“实事”的内在联系。根据马克思的实践主义存在论,客观存在是实践的内在要素。这是一个认识受认识主体的意识主观性影响的问题,而且是认识的对象包括“规律”本身就是人的活动的问题。我们确实可以在认识过程中尽量去排除不同认识主体的意识主观性的干扰,努力争取“主观符合客观”,把握客观规律;但我们却无法将人的存在、为满足其需要的活动从客体对象中排除,因为任何客体对象都只能是在人的自为存在背景上面呈现出来的。

意识同样是实践的内在要素,因而客观对象仍在此前的意识域内,即最终不可能独立于意识、外在于意识。于是无论如何,在一定意义上,我们所寻求的客观规律就已经具有了某种“实践的规律”甚至“意识本身的规律”的意义了。然而,我们强调人的认识对象与人的存在的不可分离性,这并不会影响客体对象及其规律的客观实在性。恰恰相反,我们是把“客观实在性”从旧哲学所想象的纯粹自在的领域归还于人的现实实践之中。人的存在、人的实践活动本身就是最根本的而且唯一的“实在”。既为“实在”,就有一个需要、也能够对之加以认识和把握的问题,也就有一个认识是否符合对象、正确地呈现对象的问题。

因而作为“求是”对象的规律,也同样表现为本质特性、客观联系等等,也同样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但这里的“本质”,是人的存在、人的实践活动的内在特性;这里的必然性、规律性,是人的活动内部以及不同活动之间的内在必然关联。中国哲学中有所谓“理在事中”,强调的就是规律乃是人之“实事”中的“理”。马克思哲学的规律论的实质其实也在于此:他对社会本质、历史规律的揭示,实际上就是对人自身活动的本质与规律的揭示。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实事的求是中的”求”是什么?怎样去“求”?这不仅是个方法论问题,而同样是一个存在论问题求”当然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它本身也是人的实践的一个内在环节,因而也具有存在论意义。根据实践主义的观点,任何认识都是“反思”枣对人自己的“实事”、即人的实践活动本身的反思;同时,这种认识或者反思活动本身,也是人的“事”、即人的实践活动的一个环节。我们不能像康德那样把“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截然对立起来,更不能把它们都归结为“理性”。自然科学是“求”实践域内客体方面之“是”,社会科学是“求”实践域内主体方面之“是”,哲学则是“求”实践域内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的整体根本之“是”。它们都具有存在论意义,从而都具有实践性品格。实事求是内在包含 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查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事求是也内包含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等方面内容在科学的目的,在于揭示关于人之“实事”即实践活动当中的经验层面之“是”即事实真理,经验原则无疑是科学的第一位原则。尽管经验原则本身在现代哲学中早已受到质疑,但我们不能不承认,它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具有普遍有效性。这就是说,经验实证原则作为科学的根本原则,虽然在今天被发现是有限的、非绝对的,但这丝毫也不等于说它就是无效的、没有意义的。因为从根本上看,经验世界本身就是人的实践活动这种“客观实在”的一个层面,只要承认实践活动是客观实在的,就不能不承认经验世界是客观实在的。

科学就是在经验世界范围内“求”具有普遍性的“是”,它所揭示的就是关于经验事实的普遍真理。但是经验本身也是实践的一个层面,“实践经验”这个常用短语充分地提示出这一点。当然,实践并不等于经验但是,人在实践中所求得的认识,作为其基础的“原初给与”无疑是经验。哲学所“求”之“是”,即其关于存在意义的把握,不仅统摄着关于事实的认识论问题,统摄着关于价值的评价论问题。在马克思那里,关于人的存在之“实事”的事实真理与价值真理是完全统一的。在经验科学的范围内,从一个事实判断确实推不出一个价值判断;但在马克思实践主义存在论的基础上,关于存在的真理与关于价值的真理是直接同一的。“实事”按其本真意义“是”怎样的,也就“应当是”怎样的;也就是说,人之“在”的事实直接规定着人之“在”的价值;或者说,价值的真理乃是直接从存在的真理上生长出来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价值与事实在根本上是不可分,人们获得存在观念的同时,也就获得了价值根据的观念。

实践表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地解放思想。回顾党的历史,这样一条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形成,实在来之不易,是党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特别是反对教条主义斗争的结果。教条主义不顾中国的具体国情,盲目地照抄照搬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本本,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道路和模式,使党的事业遭受了很大的挫折。教训是极为深刻的。

实事求是是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探寻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乔治·华盛顿小的时候,他的父亲给了他一把斧子。这把新斧子闪闪发亮,乔治非常喜欢带着它四处走动,用它砍东西。他跑进花园,看见一棵树,这棵上好象在对他说:“来吧,来砍倒我吧!”。乔治经常看见他父亲的工人们在森林里把大树砍倒。他想,看着这棵树轰隆一声倒在地上,一定是一种很有趣的游戏。于是乔治用他的小斧子砍了起来。因为这棵树很小,所以他没用多长时间就把它砍倒了。过了不久,他的父亲回家了。

“谁砍了我那棵可爱的小樱桃树?”他喊道,“这是本地唯一的一棵这种树,是我花了很多钱买来的。”他进屋时非常生气。“如果一发现是谁砍了那棵樱桃树,我就要——,是的,我就要——。”“父亲!”小乔治喊道,“我告诉您是怎么回事儿。是我用我的那把斧子把树砍倒了。”他父亲的气消了。“乔治,”他说,把这个小家伙搂在怀里,“乔治,你把事情对我说了,我很高兴。我宁愿失去一打樱桃树,也不愿意你说一句谎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乔治的实事求是,我们要向他学习。

作为大学生更应该做到实事求是当时间从眼前而过的时候,我看到了大一的日子即将远去,在触目惊心的流逝中,我彷徨了良久。作为一个大学生,我有我的思想,也有自己的理想。然而,我们更需要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学习和工作。关注社会发展和进步,了解社会,认知社会!当代大学生处于欣欣向荣的社会中,生活物资保障充足,条件优越。要真正的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精髓,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不断的从历史中,从社会不断发展上来看,提高自我认识。

大学生的我们在学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求我们在加强科学文化学习的同时,也努力加强对邓小平等理论知识的学习,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并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作到真正的理论联系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问题,拓展视野,开拓思想,敢于创新,勇于探索,而不仅仅纸上谈兵. 社会在发展社会思想也在进步,我们处在学校,我们只有通过网络和杂志才能了解社会上发生的事,只有这样能与党的思想路线保持一致,作为一个学生,我们的思想应该走在时代的前沿,所以我时常通过网络来关注社会环境的变化;关注党的思想的发展。这对我有一定的帮助,因为现代大学生比较多,就业是毕大学生的最现实的问题,这也是我必须经历的。那么我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去做?我认为我应该在学习好自己应该学会的知识的前提下,多去了解就业信息的变化,做到学习与社会所需的同步。不断地扩展自己需要的相关的知识,为自己进入社会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尽力到社会中去实践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办事效率,努力做到与时俱进。让我遇到新的问题能够用新的理论和高的效率去解决它们。

回顾过去,感慨万千。我有时在想,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是需要时间的证明和眷顾的,也要有良好的方法和平和的心态来激励我们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只要个诚实的人民,怀有感恩的心,努力克制自己,那么作为大学生我们不仅能提高自身素质,而且起到提高当代大学生自身素质的良好带头作用。

篇8: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与时俱进的解读

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曲折而光辉的历程,最重要的经验就是确立,形成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这条思想路线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其本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这一思想路线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和政党党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共产党人高尚道德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条件、动力、根本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的思想路线。坚持这条马克思主义党的思想路线,无论对于中国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推进,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对我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集中概括。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事求是,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从客观实际出发,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事物,努力掌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用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来直到自己的行动,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求真务实,就是着眼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内在联系是: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客观基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共同统一于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中。

其次,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首先要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在于与时俱进。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关键在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应当成为党和国家不断努力的方向。理论创新是创新的思想基础基础,制度创新是发展的动力,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着眼点在实现科学发展,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邓小平指出,发展是硬道理。江泽民同志说,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经过不懈努力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胡锦涛说,要牢固树立并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

因此,党的思想路线经历了一个确立、形成、发展的过程。这条思想路线坚持、运用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实践论、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创新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党的思想路线,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9: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与时俱进的解读

任何一个政党的行动,都要受一定的思想、观点或理论的指导和支配。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党的指导思想又称党的行动指南,是指导我们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也是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列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经过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党的七大又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十三大、特别是十四大的基础上,我党在十五大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每一位要求入党的同志,都要加深对党的指导思想的认识,自觉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自己的行动。

一、中国近代史的发展线索

鸦片战争以降,中华民族遇到了空前的民族危机和文化危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放眼看西方,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形成了学西方救中国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李鸿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西方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们有坚船利炮,有强大的民族工业,他们试图通过造船、造枪、造炮,发展军事工业和民族工业来救中国,时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技”,其基本的理论是“中体西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使强大的北洋舰队与洋务救国梦同沉海底,表明此路不通。

第二阶段: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新型资产阶级认识到,西方的强大不在于有坚船利炮,而在于有一整套先进的政治制度,于是他们领导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变法维新运动,但维持了103天,伴随着谭嗣同等六君子上断头台,维新变法运动宣告失败。

第三阶段: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国民党人,仍然在政治制度层面谋求中国的出路,所不同的是,他们走了一条自下而上的革命道路,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辛亥革命又是失败的,只是挂了共和的招牌,骨子里与大清帝国没有什么两样,紧接着就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人们发现政治改良和政治革命都还不足以救中国。

第四阶段: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为代表的现代知识分子,领导了一场五四新文化运动,致力于思想文化启蒙,反传统,学西学,提倡白话文,试图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思想文化基础。当时,形形色色的西方思想学术流派纷纷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传入中国的,用毛泽东的话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知识分子一开始崇拜欧美文化,十月革命爆发后,苏联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赢得了中国人的好感,巴黎和会期间,西方国家互相勾结,不惜牺牲中国的利益,使得中国知识分子越来越看清西方国家的本质。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即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走社会主义道路,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呢?第一,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决定的。在阶级社会里,任何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必然通过自己的意识形态和统治思想,来保护其经济基础,巩固其统治地位,并自觉或不自觉地使之形成为一种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理所当然地要用工人阶级的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第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仅取决于它的阶级性,

而且取决于它的科学性和普遍适用性。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时代发展的总趋向和总规律,是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以及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方向道路等根本问题。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人类认识的最高科学成果。马克思主义的这个特性,决定了它必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不断地走向胜利,从而形成毛泽东思想。

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飞跃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经验,批判地继承了人类历史上一切先进思想的优秀成果,创立了无产阶级谋求解放的科学理论,即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列宁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和新特点,依据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少数国家内取得胜利”的理论,解决了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一系列重大问题,并领导伟大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了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以农民为主要群众的、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里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开展共产主义运动的问题。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独立自主,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革命和建设事业,是我们立国、建国的一个根本方针。

毛泽东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代表,他在革命战争年代不仅解决了什么是中国革命以及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而且提出了从思想上建党的问题。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多次曲折,终于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取得了革命的成功。毛泽东同志对此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45页)

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理论飞跃

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局面和新成就,使我们从历史的比较和国际的观察中深刻地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个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

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第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一是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是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三是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

四是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

五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认为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六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立国之本。 七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要隔几年上一个台阶以及先富、后富、共富的思想,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的论断。

八是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九是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上述九条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相互关联,不可分割,要掌握其完整体系和内在逻辑:第一条是思想基础,是这一理论的精髓,贯穿于全部。第二条是这一理论的前提和立论基点。第三、四、五、六、七条着重论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这一理论在党的路线上的集中表现。第八条专门论述了运用这一理论,实现党的路线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第九条讲“一国两制”,用这种方式来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些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部分。

当然,邓小平理论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与时俱进,丰富它的内容,提升它的境界。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和国际形势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给党执政和领导各项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是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无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必须加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否则,将有脱离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危险。

二是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美国长期以来寻求单极世界,向多极世界挑战,多极化与单极化的对立日益明显,但世界多极化的呼声占据了主导地位。

三是多元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全球化时代各种思想文化融合、冲突相互交织,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地位受到挑战。

四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遇到挫折。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出现严重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遇到很大的困难。

过去,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现在已经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过去是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现在已经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就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一个什么样的党带入21世纪,怎样领导人民在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切实加强党的建设,这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江泽民同志始终关注并思考的重大问题。

长期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必须思考以下几个重大的问题:一、89年中国的;二、苏东剧变;三、世界上一些老党、大党纷纷丢掉了政权;四、的猖獗。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有重要的思想认识基础的。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过程

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时首次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指出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2000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工作时强调:在迈向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党要解决好诸多复杂矛盾和困难,经受住新的考验和锻炼,把我们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江泽民同志指出,“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001年7月,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的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就“三个代表”的理论性质和落实要求进一步作了阐述。他指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对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了更为全面的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十六大报告的灵魂。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把它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是一个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是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则是发展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

第一,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文化,必然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创造物质的丰富和繁荣,就会给从事先进文化的生产者提供物质基础,为先进文化的发展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也必然会引起先进文化的兴起。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无疑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前提条件。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的利益要求是一致的,人民的物质需要和民主权利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经济政治的发展程度。最终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要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生产力迅速增长。

第二,发展先进文化,将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本身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两手都要硬,两个文明一起抓,就是根据社会主义社会基本规律制定的党的工作方针。实践还说明,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合格的公民,就必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这些,都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第三,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产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七一”讲话再次强调,我们党始终都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除此之外,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全党必须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三个代表”作为统一的整体,概括了我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要求,它将统一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也将统一于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五、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方法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产生和不断发展的,这就是说,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与时俱进的,这就决定我们青年学生要学好理论,必须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青年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行之有效的方法,怎样做到这一点,一是从青年时代开始就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选读一些马列主义、毛泽东著作,邓小平文选,掌握其基本原理,掌握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能力。当前,特别要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去,通过学习,坚定社会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二是要注重实践,青年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不能指望照搬马克思主义的词句,来解决实际问题。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运用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实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努力在实践中求得真知,增长才干,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以青年人革故鼎新的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推动各项创新,特别要注重理论创新,在推动建立创新型国家中作出自己的贡献,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简答题模拟练习题

试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

党员学习纪律处分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1000字范文

考研政治?面朝考研?我心专注

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思想汇报

县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经验做法

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

党的思想路线实质核心
《党的思想路线实质核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党的思想路线实质核心(共9篇)】相关文章:

思想汇报1000字2022-05-04

考研政治:马原冲刺重点总结2022-09-29

入党思想汇报1000字格式2024-04-01

学习《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心得体会2023-04-09

学习新纪律处分条例心得体会2024-04-09

初中九年级《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经典教案2023-09-18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2023-11-10

党教育心得体会范文2022-09-26

精选入党思想汇报1000字左右2023-03-28

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2022-09-2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