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农村大学生就业状况好于城市大学生

时间:2022-11-02 08:04:3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调查显示:农村大学生就业状况好于城市大学生(共10篇)由网友“Materialistic”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整理过的调查显示:农村大学生就业状况好于城市大学生,希望大家喜欢。

调查显示:农村大学生就业状况好于城市大学生

篇1:调查显示:农村大学生就业状况好于城市大学生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一项基于农村大学生职业生涯机遇的调研报告显示:农村大学生就业状况好于城市大学生,农村大学生可以凭借自身努力改变命运。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社会学家边燕杰教授主持的调研报告显示:进入党政机关比例最高的是农转非大学生,其次是城市大学生;进入国有企业,比例最高的依然是农转非大学生;从收入看,年收入均值最高的是农转非大学生,为61009元,其次是城市大学生。

边燕杰教授说,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对农转非大学生而言,与城市大学生拥有的职业机遇几乎相同。无论是进入党政机关和国企,还是经济收入水平,或是从事精英职业,机会都是平等的。同时,由于在选择专业方向时,农村家庭会较多考虑、倾向选择利于就业的“技能型”,这使农转非大学生成为专业精英的机会,还要高于城市大学生。

边燕杰教授说,这个事实的发现,纠正了长期以来社会认识上的一个误区。他指出,长期以来,认为农村背景的大学生在什么地方都会碰壁的、都是没有希望的,都是被歧视的,研究结果发现并不是这样。

但调研同时发现,大学生如果没有实现农转非,农村户籍身份也会成为职业生涯机遇的“绊脚石”,大大降低农村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机遇,单位地位、职业地位、收入水平都比城市大学生低。

篇2:上海:大学生就业状况好于年初预期

上海:大学生就业状况好于年初预期

上海市副市长胡延照24日表示,尽管目前上海大学生就业仍未摆脱严峻形势,但好于年初的预期,目前大学生就业签约率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据统计,上海共有高校毕业生15.8万人,比增加0.9万人,其中毕业研究生2.9万人,本科毕业生7.6万人,专科毕业生5.3万人。面对当前的严峻就业形势,上海市政府从今年初起就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24日召开的上海市政协十一届十一次常委会会议上,胡延照通报了上海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所采取的多项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实施“升学计划”,增加普通高校专科升本科的计划数和研究生的招生数,满足高校毕业生继续学习深造的愿望,同时延缓一部分社会就业压力;实施“教育卫生人才计划”,招聘上海高校毕业生到郊区镇校任教和医疗机构工作,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实施“就业项目拓展计划”,招募高校毕业生到村里任职、到社区就业、到西部发展,面向基层和艰苦边远的地区就业。

与此同时,上海还实施了“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积极推进校企合作,通过实施半工半读、实习实训、产学结合和定单式培养模式,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扩展大学生见习基地和见习人数,对零就业家庭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予以优先照顾等。

胡延照表示,通过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各个区县的共同努力,上海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比年初预计的要好,但不能掉以轻心。政府在千方百计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同时,还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出台了多项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如提供小额贷款、补贴房租、提供创业培训等。

篇3: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总结

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总结

由于今年大学生就业的特殊形势,在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从300万人增加到559万人。.全球经济危机使得很多公司纷纷倒闭,下岗人员普遍增多,市场人才供给大于求的形势更加严峻。我们特此展开此次调查,以表现当代大学生就业的主要优势与不足,了解企业人才的所需,以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微薄的信息。

我是通过电子邮件访问的形式展开调查的,调查我所熟知的在校大学生,包括经济与非经济专业在校的专科学生, 用发送E-MAIL的形势, 发放问卷30份, 收回28份, 问卷有效率93.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及开放式问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据调查发现,我的那些同学对此很感兴趣并积极的完成问卷,说明他们也想通过此次调查了解就业基本情况,审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调整心态以便顺利就业。

一、对电子邮件反馈信息的评析

(一)就业意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调查显示,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自主创业”,这选项占11.8%,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自己独立创业,如果有足够的资金可以相当的解决一部人的就业问题,如果国家在这方面给与关注,将很大程度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究其原因:

1.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

2.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

3.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独立自主的选择创业。

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不少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二)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见表二):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即沿海开发城市地区或省会大城市占占93%省,这说明两个问题:1.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2.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关于毕业后的去向问题。从调查中不难看出,当前不少大学毕业生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很少考虑到自己择业期望值是否符合实际,所选职业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是否适合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一味地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为此,相当数量的毕业生择业集中选择“热门”行业和大城市的一些待遇条件优厚的行业,集中选择发达地区,不愿到急需人才的基层单位或条件相对艰苦、位置相对偏远的地方就业。这样势必造成大城市、大单位和条件优厚的单位人才济济,甚至人才浪费。而恰恰是急需人才去开发、去管理的欠发达地区和经济状况欠佳的单位。 (三)应聘时看重企业的哪些优势?问及主要看中公司哪个方面,由表三可以看出大多数人都倾向于公司的发展前景,对于工资福利都不太看重,这表明毕业生看重以后的发展前途而不求眼前的利益,倾向于未来的发展。过去的毕业生在择业时要首先考虑户口、工资、福利等,这些择业标准在价值取向上主要指向现在。这种变化更有利于他们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理想。中国的大学生在择业观上正在发生一些变化,他们变得冷静、理智。他们仍旧注重社会理想,但已不再把工作理想化。这有利于他们选择。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我国的中小企业已达1000万家,占全部企业的99%。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也是我国吸纳大学生的主力军。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通常具有更多的.创新和个人成功的机会,更强的生产革新和产品更新能力,而且它们的就业岗位的成本比大企业低得多。因而,中小企业的人力成本较低,发展空间广阔。更何况中小企业求贤若渴,人才需求量大。大学生能去这片广阔的天地开拓事业无疑是明智的选择。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自己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我国加入WTO后,对大学生求职择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我国目前生产力还不是很先进,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也不是令每一个人都满意。大学毕业生数量和各行各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地区之间人才供求结构不平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基层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还十分迫切。国家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到基层、到农村、到中小企业就业,这些地方也是最需要各类人才的地方。基层是年轻人经受锻炼、接受考验、磨练成才的重要场所。到基层工作是当代大学毕业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长才干、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更新择业观念,调整择业方向,树立到基层以勤奋创业、建功立业的观念,主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四)第一份工作薪水的期望择业时,虽然薪水不是大学生选择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薪水无疑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如今,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即将毕业的学子对就业的期望值又是怎样的呢?。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42。4%的人选择1000元以下;29%选择1500-元;8%的人选择2000-3000元;5%的人选择3000元以上;另有7%选择1000元以下。

(五)你希望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 ?

根据调查得出表知道学生们有34.16%选择“加强创新能力培养”,而“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查中,学生认为“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关键(占34.16 %);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习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入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六)你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就业的?

在回答就业途径的选择时,跟多的学生比较倾向于校园招聘和人才招聘会;也有不少的学生尝试网络招聘,利益现代的信息来为自己找出路;此外,广建人际网络也是被普遍认可的一种途径;另有选择传统的信息渠道获得就业机会,如,报纸广播媒体报导;选择毛遂自荐的人也有,这样更能找到适合的岗位,还有一部分选择父母亲戚朋友介绍。可见,对于求职的方式和途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为就业也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

篇4:农村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论文

农村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论文

1、农村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及原因

1.1就业率差

毋容讳言,由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城乡大学生在就业观、就业环境和就业水平上产生差距。农村大学生顺利就业往往更急切,但现实是他们更困难,主要原因在于:

1.1.1成长背景

在当下,农村大学生无论社会资源背景、文化传统背景、专业教育背景上都先输一步,他们在生活态度上相对保守,他们在有限条件下封闭接受应试教育导致综合素质和个人自信存在短板。从专业选择上看,因父母文化素养限制和自身封闭成长坏境等影响,他们和他们的家长对大学专业选择及其就业前景把握不够,就业准备先天不足;从技能培养上看,他们没经济实力报辅导班或多花几万块读双学历,没机会学钢琴、练书法、修舞蹈,没条件培养足球、篮球、排球等特长,而用人单位想要的则往往是有见识、有特长、全面而又能独当一面拓展业务的人才,因而他们的就业资本后天不足。

1.1.2教育背景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是当前教育的不争事实,越是优质的.教育资源表现越为明显。据统计,“985”、“211”和较好的普通高校,非农学生比均超过四分之三,而农村大学生更多地集中在一般大专院校,他们更多地被重学历资历、牌子面子的当下社会视为“鸡肋”,制约着就业空间。据统计,就业率最高的是高职院校,其次是重点本科院校,最低的则是一般大专院校,这反映出大学生就业难点在一般普通本、专科院校毕业生身上,在农村大学生身上。

1.1.3需求背景

因就业市场的客观需要、世俗偏见和成见,制约了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途径。在大学生就业买方市场的大环境下,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户籍状况和业务能力、活动能量、外表颜值等,都是影响就业不可或缺的因素,农村大学生在不公平竞争的求职市场往往频频遭遇“隐性门槛”伤害。

1.2农村大学生就业质量差

农村大学生因经济压力大,自身、家庭和社会资源不足,对工作机会、工作单位的选择和把握受限。他们缺乏“拼爹”的资本和“啃老”的条件,虽然也向往收入高、地位的岗位,也想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外企,但他们需立即工作赚钱养家而不是继续考研、求学,重“钱途”不重“前途”;他们不想延迟就业,也无钱多地转战“公招”、“面试”,在迂回较小的就业空间只好一再降低个人发展要求,只求能就业。

2、农村大学生就业困难引发的社会问题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关系着千家万户,关系着教育公平、生活公平、城乡公平、社会公平,任其下去,必将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首先,上了大学也找不到工作降低了农村人上大学的意愿,催生新的“读书无用论”,造成家长对子女教育投资意愿降低、学生学习动力缺乏,教育机会城乡不平等持续扩大,加剧城乡隔阂。其次,农村大学生就业质量低导致城市社会出现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底层群体”,他们较少可能获得父母帮助生存,也很难返回农村家乡谋生,只能接受低收入、不稳定和缺保障的工作,租住拥挤的群租房或环境恶劣的郊区屋,生活趋于“民工化”。另外,农村大学生往往被寄予厚望,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发展压力、就业生活压力和超常的心理精神压力。自卑心理、自信缺乏使得他们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本身能做好的搞砸、可以做的不敢做,期望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诱发一些心理异常和行为偏差。

3、解决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农村大学生的就业劣势因城乡差异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除,要警惕其负面因素造成严重社会问题,要针对性研究他们的就业困境,给出解决对策。开设专业介绍和就业市场分析指导课程,帮助农村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辅之在大二专业再选择;组织活动提高农村大学生的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增强言谈举止、服饰礼仪规范,为就业做充分的准备。建立弱势学生特别帮扶制度,对特殊困难学生进行个别指导,针对农村大学生就业短板加强培训,并在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应聘时优先照顾农村背景学生。

篇5:调查显示 大学生就业 硕士“最高压”

调查显示 大学生就业 硕士“最高压”

今天,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发布。与相比,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期望月薪都增加了一倍。

此次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是连续第三年发布,相比前两年的调查结果,今年大学生就业压力总体上趋于缓和。而在不同学历的大学生中,硕士学历的人群压力感受最强烈。

就业压力・

人群

硕士最高压为就业“被考研”

今年不同群体的就业压力调查结果显示,硕士人群压力感受最强烈,博士生压力感也有增加趋势,而本科生则有所下降,专科生没有明显变化。

专家点评:对于“高压硕士”现象,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熊汉忠表示,很多学生躲避就业,或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而“被考研”,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同时对于所选择的专业兴趣不够、动力不足,因此就产生了明显的压力感。

就业压力・

取向

六成直接就业考研“缩水”

六成被调查者表示,毕业后倾向于选择直接就业。而两成的被调查者选择自主创业,仅有一成的被调查者选择考研。

专家点评:硕士生过高的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能力并无显著提高之间的冲突,也会导致压力感持续居高不下。目前,许多大学生在就业形式上做了相应调整,不再选择考研,而更倾向于在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或自主创业。

熊汉忠表示,考研只能暂时缓解就业压力,盲目考研不是解压的正确方法。

就业压力・

月薪

“本硕博”期望值均涨一倍

在今年的调查结果中,一个最为突出的现象就是猛涨的“期望月薪”。参与调查的人群“期望月薪”随着学历的增高而明显增加。

去年只是专科生的“期望月薪”增加了500元,本科生、硕士生几乎没有变化,博士生甚至还下降了500元。

而今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不同人群的总体“期望月薪”都有了明显提高。除了专科生增加幅度相对较小(500元)外,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期望月薪”都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左右。

同时,相对缺乏社会经验的.低年级(1至3年级)在校生的“期望月薪”均高于应届毕业生与往届毕业生。而尚未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期望月薪”相对最低。

专家点评:熊汉忠分析表示,今年大学生“期望月薪”的涨幅高,从一定程度上说并非漫天要价,这与物价、住房成本等上涨有一定关系。另外,金融危机后经济回暖,部分人才市场出现了“用工荒”现象,加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出台提高职工待遇等政策,普遍的“期望月薪”上涨也在情理之中。

各学历阶段“期望月薪”

学历 20 20

专科生近元近2500元

本科生 2500元 4500至5000元

硕士生 3000至3500元 6000至6500元

博士生 4500至5000元 9000至10000元

就业压力・

性别

女性就业压力高于男性

调查显示,女性的就业压力高于男性,尤其在情绪、生理两项指标的压力体验得分明显高于男性。

对于不同性别的求职者来说,家庭与学校的压力来源感受基本相同。而从社会与个人压力源看,女性求职者感受到的压力略高于男性求职者。

女性被调查者在情绪、生理以及行为三项指标上的压力体验得分都相对较高,尤其在情绪指标上的体现更为明显。

专家点评:女性就业压力高于男性,主要与目前就业中还存在一定的性别歧视有关。另外,这与女性的敏感特质也有一定关系。

就业压力・

应对

多消极应对压力 变“怨妇”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面临压力时更多地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而其中仍在失业的往届毕业生,以消极方式应对压力最为突出。

专家点评:熊汉忠表示,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对就业压力的归因仍存在“怨妇”现象。

更多的被调查者把就业压力归因于社会(用人不公)、家庭(帮助不大)、学校(指导乏力)等外部因素,而忽视了内部因素(自我努力不够、自身不够优秀)的影响,说明他们的责任心与自身的实际就业竞争力等个人素质还有待加强。

篇6:就业调查:中国女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就业调查:中国女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1、哪些职业女生就业量大?

——会计、教师、护士

这份调查报告以20xx届中国大学生毕业三年后和20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跟踪调查为主要依据,前者回收全国总样本约25万份,后者回收全国样本4万余份。

就女毕业生群体来看,调查显示,会计是本科和高职高专女性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职业。

具体来看,在本科女毕业生中,就业量最大的前五个职业分别是会计、小学教师、文员、行政秘书和初中教师;在高职高专女毕业生中,就业量最大的前五个职业分别是会计、文员、护士、客服专员、电子商务专员。

就业后,所学与所用相符吗?调查显示,从20xx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来看,在女生十大职业中,护士(本科:99%,高职高专:98%)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高,其次是高中教师(本科:94%)和会计(高职高专:90%)。

文员(本科:35%,高职高专:29%)和行政秘书与行政助理(本科:36%,高职高专:34%)则由于职业门槛较低、专业性不强,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偏低。

2、什么职业最有“钱景”?

——女大学生最看好电商等行业

从就业后的薪资来看,这份调查显示,根据20xx届学生毕业半年后数据,在女生本科十大职业中,银行柜员月收入优势明显,为4586元,其次为电子商务专员,平均月收入为4037元。

报告显示,分析20xx届女性学生毕业三年后月收入,电子商务专员保持了薪资优势,月收入为6675元,收入涨幅为110%。护士职业发展前景也较为明朗,从20xx届毕业半年后月收入的3027元,三年后涨到6558元,涨幅为117%。

在女生高职高专十大职业中,月收入最高的是电子商务专员(3488元),其次是客服专员(3263元)。不过,从职业中期发展来看,20xx届女生毕业三年后收入最高的两个职业分别为护士和电子商务专员,平均月收入分别为4779元和4665元,收入涨幅分别为98%和82%。

报告称,电子商务专员的月收入优势可能源于近年来互联网行业与“互联网+”的改革和发展。护士职业的月收入优势则可能是由于职业性质,加班与夜班费用较多造成的。

报告中的另一组数据,也能证明电子商务行业在女大学生中的“受宠”。调查数据显示,20xx届本科女生毕业三年内职位晋升比例最高的.职业是电子商务专员,晋升比例为69%;在高职高专女生中,晋升比例最高的职业是电子商务专员和幼儿教师(68%)。

3、女大学生从事什么职业幸福感高?

女大学生就业

——教师、银行业、护士

就业满意度可谓是工作幸福感的标尺,女大学生从事哪些职业幸福感最高?

这份报告称,20xx届毕业生数据显示,在本科女毕业生就业的十大职业中,满意度最高的是银行柜员、护士和高中教师(75%)。

在高职高专女毕业生就业的十大职业中,满意度最高的是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70%)。

报告称,就业满意度与多种因素相关,月收入、工作强度、工作压力等都可能对就业满意度产生影响。教师类职业工作较为稳定、有较长的寒暑假、较受尊重,或许是满意度较高的原因。

篇7:佳木斯:首次启动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佳木斯:首次启动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你认为现在就业形势如何?”、“你认为当前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你心目中理想的就业方向是什么?”……19日下午,千余名佳木斯大学学生郑重地“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上填上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据悉,这是我市首次启动该项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为政府及学校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提供决策参考,以便更好地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据了解,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毕业生人数增加较快,就业难度逐年加大,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我国四大就业难之首。我市人才服务局作为政府人才服务部门,始终将大学生就业服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努力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此次启动大学生就业状况问卷调查,目的是深入了解我市大学生就业技能、就业意向和就业现状,掌握未来几年大学生的就业趋势,为今后开展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记者在这张问卷调查表上看到,本次调查共列举了31个问题,其中包括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大学生的创业问题、公共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方向等问题,参与调查的'大学生认真填写着问卷上的每一个选项。佳大国际学院会计系的学生牛云鹤告诉记者,自己之前对未来的就业方向很迷惘,但通过今天的问卷调查,他找到了自己的就业方向,对于选择什么类型的工作也做到了心中有数,她希望这样的问卷调查今年多搞一些,对他们将来就业大有益处。

市人才服务局局长张安危告诉记者,今年佳木斯应届毕业生将达到一万人左右,他们将在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和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万名学生中陆续开展此次问卷调查,并做出详细的分析,针对大学生的不同想法、需求,邀请专家对其进行四期公益性免费讲座,就其未来职业选择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帮助他们尽早实现就业梦想。

篇8: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四年的大学时光已经过去大半,对于很多同学来说,不会对熟悉的校园生活充满好奇,不会对各式各样的社团生活热心参加,不会对各种娱乐活动津津乐道,我们当前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大学得到了什么,今后的人生道路在哪里?

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师范生,在毕业以后很大程度上要回生源地就业。然而,毕业就能就业吗?答案是否定的。纵观近几年家乡教育师资发展状况,就能发现现在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

我来自XX市XX区,现就将寒假期间通过走访调查得到的有关XX区优秀教师就业,从业状况总结如下:

一、优秀教师职业在XX区的受欢迎程度

XX区位于八百里秦川中段,自古风调雨顺,基本没有遭受过重大的自然灾害,人们都过惯了安静平稳的生活,这种思想观念也深深的影响着当代XX人的就业方向、医生和优秀教师是这里最受欢迎的两大职业,这两大职业,不怕风吹日晒,有稳定的收入,有充足的节假日休息时间,而这两个职业相比,很多人又会选择优秀教师,固为这个行业更容易入门,优秀教师比医生好当,更是随着现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各行业都在裁员减薪,而优秀教师这个职业基本是个终生职业,不怕下岗,而且这几年的工资有较大增长,所以,顺理成章的是家乡人最看好的职业。

二、XX区现在的优秀教师资源状况:

三、XX区的优秀教师来源

现在从教的优秀教师,大部分来自:凤翔师范和XX文理,这两所学校在XX地区影响较大,凤翔师范是上世纪XX最有名的中专师范院校,现在小学、中学和部分高中的优秀骨干优秀教师都是从这里毕业,不过现在它的作用明显被XX文理学院取代,现在XX区的年青优秀教师很大程度上来自XX文理。因为他们在XX学习,较在外地学习的同学更了解XX的教育现状,他们在当地学校进行毕业实习,和学校之间彼此知根知底,在竞聘过程中近水楼台先得月,这给在外地学习的同学返回就业带来了明显的压力。

四、如何顺利在XX区就业

首先,在校期间,应有较丰富的知识储备,进入中、小学教收,不一定他在大学期间学什么专业就会当什么优秀教师,有可能学数学的要去教物理,而学生物的要去教化学,甚至一个人负责两门不同的课程,所以在学校期间应该涉猎相当一部分与专业课有联系的知识,做到有备无患,关键时候成为自己的亮点。

其次,作为优秀教师应该掌握过硬的优秀教师职业技能,三笔字、普通话演讲、全能讲课等,都能精通,最好在其中有一项专长,使自己有别于千篇 一律的应聘者。

最后,应该多和以前中学的优秀教师,班主任去交流沟通,及时了解XX区的优秀教师资源动态,向他们借鉴一些从教的经验,有条件的话和他们保持深入长期的联系,让他们在关键时候为你指点迷津,没条件的话,也要想办法去创造条件,这样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是我对XX区优秀教师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不够全面,还待平时深入了解分析。

篇9: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一)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面临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与社会整体就业环境有关。目前全国各类高等学校共有20xx余所,在校学生约2100万。据教育部门的统计,现今大学毕业生在离校前后的就业率大约为70%左右。今年要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在600万人左右,还没有计算历年累计下来未就业学生人数。同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富余人员下岗分流,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人员精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等等,都使大学生面临一个不宽松的劳动力市场,进而造成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二)一些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盲目择业现象严重。

(三)毕业生就业整体结构性矛质突出。

(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限制了部分毕业生的就业。一些高校在教学管理及实习环节上仍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加之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造成部分毕业生掌握的知识仍然停留在书本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五)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缓慢,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合理。不少高校缺乏科学的人才需求预测和规划,盲目追逐热门专业,导致专业趋同现象严重,使得专业人才的产出和岗位需求不成比例,人才供给严重大于需求。在人才培养中仍存在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现象,使大学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1.加强就业指导,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积极创造条件,有针对性的开展第二课活动,加强就业实践环节。比如开展“模拟求职演练”、举办“挑战杯”科技竞赛、营销大赛等活动。调整专业设置,根据师资力量,从实际出发,开设实用性较强、社会市场需求量较大的热门专业。使培养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能够在各个领域中展露头角,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2.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大学生树立新型就业观

教育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新型的就业观念。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加强就业观教育,转变就业观念,让大学生破除到国企、事业单位端“铁饭碗”的传统就业观念。

教育毕业生要客观的面对现实,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自己,对所学专业以及未来的职业,进行科学定位。组织召开毕业生就业、创业动员大会,举办往届优秀毕业生回校给毕业生做就业、创业报告,谈经验、讲体会,以及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服务西部”计划等活动。以转变毕业生传统的就业思想,帮助其树立“先就业、再创业、再发展”的新型就业理念。

3.拓展就业渠道,广开门路促就业

各高校积极与企业联系,倾听企业对学生的意见,采纳他们对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的合理化建议。建立社会实践基地,让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到基地参加实训,在实践中成长自我、提高就业能力。把就业与实习结合起来,在实习中实现就业。学校积极和用人单位联系,每年到各地了解往届毕业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状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回访,掌握最新就业动态。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邀请多企业来校园招聘,为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平台等。

大学生就业,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兴旺发达。高校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从专业设置、就业指导、校企合作等方面,全方位、多渠道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篇10:大学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

实践主题:网上虚拟组织对青少年影响

时间:2011.2.15

地点:常州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高等教育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于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将是深刻的。了解扩招后第一批毕业生的工作找寻、工作落实情况,以及他们对高等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的期望,不仅对于高等教育本身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也会对国家的劳动、人事和整个教育制度等方方面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研究课题组”在今年6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认真调查。9月份又在之前调查的基础上对部分毕业生进行了进一步的网上跟踪调查。

今天我很荣幸能够有机会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我们对大学生工作落实的状况以及可能的成因的分析结果,一起探讨相关责任的政策性含义和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要深入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必须将其放到整个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去。因此在介绍毕业生就业调查结果之前,我想先简要陈述一下我们对中国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与整个国家宏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一项实践研究结果。

我们从就业弹性、就业效益、高等教育相对密集程度、劳动力价格等指标进行的统计分析出发,对1990年以来中国受高等教育者就业的行业结构和地区结构进行了分析,从劳动力价格角度解释了造成受高等教育程度者就业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分析了各行业、各地区对受高等教育者的就业希望能力。通过这样一个实战分析,我们得到的基本结论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高校毕业生就业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发展密切相关,就业状况与经济总量、经济发展速度、各行业发展规模、行业技术密集特点、各行业的劳动工资密切相关。

第二,对就业程序的分析表明,在1990年我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吸纳的就业人口的增长率为0.07个百分点,也就是说1990年经济的快速增长,远未带来产业规模的同步增长。

第三,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率与整个社会的就业率密切相关,通过对各个行业中高等教育就业与一般就业的分析表明,高等教育的就业弹性与一般就业弹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整体而言,高等教育就业的形势、趋势与一般就业的形势与趋势是基本一致的。

高校毕业生就业除了与整个国家经济、产业结构和就业水平有关外,也有一些自身的特性,通过我们的分析表明,各行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显著性差异。社会服务行业虽然可以吸纳较多的一般人员就业,但是对受高等教育者就业的促进作用并不大,而尽管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对一般人员就业的吸纳能力不大,但是却对受高等教育者的就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再比如,发达地区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的增量已经相对变少,我这里指的是增量,各地区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有显著性差异,这是高校毕业生本身就业的特性。另外对国家的整个人口状况的分析表明,至少在未来的五年之内,我们不能指望人口变化的趋势会自动缓解,也包括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

从2000~2010年18~22岁人口的变化趋势以看到,大约在2009年之前我们的人口总体上是一种上升的.趋势。因此我们认为,在决定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国家整个经济的发展状况。大学生就业不能被孤立地脱离开整个经济所面临的问题而单独解决,这是被国内外经验所反复证明的。

即便高等教育外部的环境在毕业生就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仍然坚信,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状况决不仅仅是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就业系统及需求的函数。高等教育本身的规模、结构和质量,以及对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及支持系统在改善毕业生就业方面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上是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宏观背景的简要分析,下面我转入北京大学课题组对毕业生问卷调查的分析。我们在今年6月初对北京、山东、广东、湖南、陕西、云南、广西七省的47所高校毕业生进行了就业落实情况的问卷调查,问题涉及毕业生的个人背景资料、学校情况与工作找寻和工作落实等相关的问题,总共有54个之多,信息量是非常广,最终收回的有效问卷达到18 700多份。

下面讲一下对调查的一些基本的描述统计性的东西。

首先是就业落实的情况。我们将毕业生就业分成9种不同的状况,对样本的统计表明,已经签约的占到有效样本的31.9%,已经确定单位等待签约的占8.8%,准备从事自由职业或自主创业的占4%,准备升学或出国的占15.1%,申请不就业的占1.7%。如果我们把这5类就业的状况统一成已经落实的情况的话,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学生占到了总样本量的61.6%,这个调查是在6月初进行的,也就是说截至6月初的时候总体的情况是这样的。未落实的情况包括等待接受单位的最后答复,尚未找到接收单位,虽有愿意接受的单位但自己不想去,还有包括其他的一些特殊的情况,这一类尚未落实的总体上占到总样本量的38.4%。

从学历层次与落实情况的比较来看,随着毕业生学历层次的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落实情况是明显上升的。专科生的落实情况只有34.7%,本科生是77.9%,研究生是88.6%。

而且各个地区的就业落实情况是不同的。可能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总体的水平是相关的。但是2003年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各个地区受非典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对毕业生工作找寻和落实会带来一定影响。关于毕业生工作的性质,从简单的描述统计上可以看到──各类行政管理工作在落实的工作中占到了14%,各类企业管理工作是6%,各类专业技术工作是51.9%,各类技术辅助工作占到17.5%,各类服务工作6.5%,一线生产工人和农民占的比例分别是

2.2%和0.2%,其他没有包括在前几类里面的是1.3%。所从事的工作性质主体的前三类,大概占到了72.2%。这是对落实工作的工作性质的统计。

从毕业生落实的单位性质来看,不同性质的机关在毕业生总的工作中的分布情况所占比例依次是国有企业,各级各类的学校,包括中小学教师,高等院校的教师,还有一些非教师类的工作,像三资企业也是,占到8.4%。

从不同学历的毕业生就业地点的分布可以看出,随着学历层次的提高,毕业生就业于大中城市的比例显著上升。专科生在大中城市就业的比例是68.7%,而到了研究生阶段基本上绝大多数都是在大中城市就业。

关于毕业生流动状况的走向,如果把毕业生家庭所在地及就业单位所在地分成东部、中部和西部的话,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的学生就业的流动方向显著地不对等,比如说像来自中部的学生有56%留在了东部就业,家庭在西部的学生大约有23.7%的学生留在了东部,而东部的生源基本上有94%依然在东部就业。为了进一步分析毕业生就业落实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我们使用多元统计分析,去找寻影响毕业生落实情况的显著性因素。从统计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到,我们加了很多从直觉和理论上有可能产生影响的几十个因素,我们加进去以后发现,这些因素中在统计上十分显著的变量包括:学生的性别,也就是说,男性比女性工作落实的可能性更大;毕业生的学历层次,研究生和本科生落实工作的可能性更大;学校的特性,比如说这个学校是不是“211工程”的学校;学生所学的专业,我们从统计里可以看到,与其他的专业相比,农、林、牧以及法学、政治学、社会学这些专业,它们在工作落实情况的现状上与其他专业相比,表现的影响基本上是负向的。另外从学生个人在学校的技能培养方面来看,个人的英语能力、在校期间是不是有工作和实习的经历、是否获得了奖学金等信息对于工作落实情况都有非常显著的积极的影响。如果毕业生是党员的话,对工作落实也是有正效应的。还有一点,学生们对就业信息是否充足的评价与工作落实情况也存在着显著的正比关系。

这次调查的一个比较独特的地方是我们获得了那些已经落实工作的毕业生对起薪的估计。多数的学生所估计的月薪是在1 000元左右,那些估计自己将获得月薪在1 000元以下的,占到了总样本量的40.9%,在1 000元到2 000元的占到

了45.5%,2 000到3 000之间是9.5%,3 000元以上是4.1%。对月薪估计的平均值,是在1 500元左右。这个统计结果好像远远低于许多人对高校毕业生收入的预期。

从学历和性别的起薪可以看到,起薪确实是随着学历层次的上升而上升的,性别在对起薪的作用方面似乎差异并不是很显著,这一点很有意思。就业落实情况里边,性别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但是一旦落实了以后,男女获得的起薪的差异并不是很明显。

从单位类型来看,与大家的直觉很相近,三资企业的起薪还是最高的。 从工作地点来看,大中城市的起薪还是明显高于小城镇特别是乡镇农村的起薪。

对工作满意程度的分析表明,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专科层次。

对于工作与专业的对口程度的估计,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对口率明显高于专科生的层次。另外对就业信息来源渠道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高校毕业生从学校获得的就业信息依然是占主导地位的,从学校获得信息的百分比是47.7%,从专门性的人才招聘刊物上获得的比例是11.4%,从亲戚朋友和熟人介绍的信息中获得的是10.5%,与用人单位直接谈话中获得信息的是9.7%,在人才洽谈会上得到信息的是8.8%,从新闻媒介广告上获得的是4.2%,从企业的招聘广告中获得的是3.8%。

关于学生认为的最重要的求职途径,认为最重要的途径来自学校举办的供需见面会的学生占到41%,认为是自我推荐的占16.3%,认为是社会上的人才招聘的占12.8%,认为是主管部门举办的人才招聘会的占8.4%,认为是学校推荐的占

6.2%,认为是亲友介绍的占6.8%。

从求职次数可以看到,学生的平均求职单位是3个多(这个是一个平均值,所以是小数的)──3.4个。两个以下的占41.2%,3~5个的占47.3%,6~10个的占9.9%,10个以上的占1.7%。已经签约者他们平均的求职次数是四点儿多,尚未找到接收单位的,他们的求职次数显著地少──2.6次。

在未来就业的毕业生,他们对未来的工作的期望也进行了一个分析。有70%的人表示愿意接受不解决户口档案问题的临时性工作,对这类工作的平均期望收入是1 290多元,而对于可以解决户口档案问题的相对稳定的工作的期望收入只有1 077,也就是说毕业生会随着他们在工作找寻中所碰到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的预期。

对就业地点的期望,那些没有找到工作的人依然是大中城市,希望在大中城市就业的占44.7%,希望到县城的是20.2%,希望到乡镇和农村的分别占7.7%和0.9%,还有26.6%的学生表示对地点没有特别要求。已经就业的毕业生中,到大中城市就业的比例达到76.6%。

对工作单位类型的期望方面,想选择国家机关、学校作为第一选择的分别占28%和33.9%,将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作为第一选择的只有1.2%和4.9%,把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作为第二选择的分别是4%和15%。

对工作类型的期望方面,将各类专业技术工作和各类行政管理工作作为第一选择的毕业生分别占到46%和29.5%,将技术辅助性工作和服务工作作为第一选择的分别只有8.7%和2.6%,将生产一线工人和农民作为第一选择的只有0.5%和0.2%。

在毕业生对学校教育的评价方面,表示对学校教育非常满意或基本满意的比例差不多占43%,如果我们按照他有没有落实就业单位再进一步看,发现表示对学校教育基本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比例要略高于没有落实单位的毕业生,这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个评价,就是说学生在毕业落实方面,他会把这种落实情况和学校教育建立一种联系。

对目前提供的就业信息的满意程度来看,如果我们把毕业生分成“已经确定去向,去向不清楚,没有找到单位”这三类,对于信息充足性的满意程度,随着这几项的不同而明显不同。那些已经找到单位落实了工作的学生,明显地对就业信息的满意程度要高一些。但是总体上来说,认为目前的就业信息不能满足需要的占到了将近一半,有48.9%的人认为还不能满足需要。

以上我将问卷的初步结果向大家进行了一个简要的陈述,在这样一个数据集中蕴涵着非常丰富的信息,对它的进一步开发和合理使用,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加客观和深入地理解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现实,深化对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的认识,制定更加合理的高等教育政策和就业政策,为毕业生提供更加到位的服务,使得他们顺利完成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对毕业生的调查分析表明:对高校毕业生而言,与就业培训等措施相比,提供充分的就业信息是更为重要的。如果从问卷调查里面进行一种排序和分析可以看到,对于高等教育这一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认为有充分的信息比给他们提供就业培训、职业辅导更为重要,他们希望获得更充分的就业信息。对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深入的、全面的、经常的调查,包括对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的追踪调查,是应对我们所面临的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类调查的实施往往是高难度、高成本的,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重视和财政上的支持。只有建立科学深入、全面的、经常性的、高质量的抽样调查,才能抵御低质量的就业信息的误导和炒作。这是政府在解决毕业生就业方面应该而且必须充分发挥作用的一个方面。

调查显示:家庭背景影响高考成绩

警惕滞胀幽灵-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关于食品安全的调查报告

考研与专业就业:农学

学生假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书写格式及

中职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小学生书写情况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社会公德认知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xx市小学生入学年龄情况的调研报告

调查显示:农村大学生就业状况好于城市大学生
《调查显示:农村大学生就业状况好于城市大学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调查显示:农村大学生就业状况好于城市大学生(共10篇)】相关文章:

电大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2022-08-04

音乐教育调查报告2023-04-06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2022-08-28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2023-08-28

汉字书写情况的调查报告2023-06-13

农业生产形势调查报告2023-06-26

劳务输出状况调查报告2022-10-16

山东棉花市场调查报告2023-08-14

书写责任2023-06-25

保障改善民生心得精选2023-05-2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