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公布 法学专业不乐观(精选6篇)由网友“twitter”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公布 法学专业不乐观,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公布 法学专业不乐观
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公布 法学专业不乐观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安 坤)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日前公布了高校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在整体就业情况较上一年度好转的形势下,法学等招生规模巨大的专业就业仍没有起色。
本次公布的是全国普通高校规模以上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其规模分布情况,共涉及本科专业195个,高职(专科)专业276个。就业状况依据为每年9月初应届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统计数据。本科院校还特别公布了“211”工程院校相应专业的就业状况。
统计数据显示,20毕业生就业情况整体好于,大多数专业就业率都有明显提升。经济学门类中的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率无论是“211”工程高校还是普通高校从80%至85%上升到85%至90%;金融学、金融工程专业“211”高校就业情况已经上升至90%至95%,非“211”高校则在85%至90%之间,较上一年度有5%的提升。
文学门类中的汉语言文学专业20就业率仅处于75%至80%之间,2010届毕业生的就业率“211”高校已经达到85%至90%,非“211”高校也达到80%至85%。英语专业非“211”高校进步明显,由80%至85%提高到85%至90%。
理工门类的所有专业就业率都超过了80%。年就业率低于80%的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心理学,到了2010年就业率均有5个百分点的提升。
工学专业在所有专业门类中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211”高校及非“211”高校就业率均超过90%的.专业最多,均超过95%的专业有:采矿工程、地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船舶与海洋工程、飞行技术、轻化工程。这些高就业率专业的特点是毕业生数量少,最多的一个专业五六千人,少的一个专业只有一两千人。纺织工程、航海技术、轮机工程专业,非“211”高校就业率都超过95%,反超“211”高校5个百分点。
医学门类各专业就业情况很不平均。毕业生人数超过5万人以上的临床医学专业,“211”高校就业率处于85%至90%之间,非“211”高校在80%至85%之间。护理学专业所有高校就业率都超过85%。中医学“211”高校就业率不到80%,非“211”高校不到75%。中医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则两极分化严重,“211”高校就业率超过95%,非“211”高校低于75%。
法学专业就业情况仍不乐观。非“211”高校就业率不足80%,“211”高校处于80%至85%之间,与上一年度相比变化不大。
就业人数较多的专业是国际金融与贸易(8万至9万)、法学(7万至8万)、汉语言文学(7万至8万)、英语(10万以上)、艺术设计(8万至9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6万至7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万以上)、土木工程(6万至7万)、临床医学(5万至6万)、工商管理(5万至6万)、会计学(8万至9万)。除了工科的少数专业能达90%就业率外,毕业生规模较大的专业就业率均不到90%。来源:北京考试报
(责任编辑:卜范龙)篇2:教育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不乐观
教育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不乐观
据某评估咨询机构发布的`关于教育类大学毕业生从业状况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2009届教育类专业大学毕业生总体就业并不乐观,教育类专业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薪酬低于非教育类专业,
调查称,2009届教育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8.2%,与非教育类专业的88.0%基本持平;教育类专业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0.9%,明显低于非教育类专业(85.4%)。从毕业半年后平均月薪来看,教育类专业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分别为2165元、1548元,均低于非教育类专业(2372元、1898元)。
调查还显示,与非教育类专业毕业生相比,2009届教育类本科毕业生更多来自农民与农民工家庭(45%)和无业与退休家庭(13%),分别高5个和3个百分点;明显较少地来自管理阶层家庭(9%),低6个百分点,
就高职高专而言,也呈现出教育类专业毕业生更多来自无业与退休家庭(14%)的特点,比非教育类专业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同项比例高出4个百分点。
与2009届非教育类专业大学毕业生相同,教育类专业毕业生也认为大学培养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类专业本科毕业生认为需要改进“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课程数量和类型不合理”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教育类专业本科毕业生。
篇3:高考十大热门专业就业前景法学专业
近几年来,文科生报考的热门方向一直集中在金融学、法学、会计学、汉语言文学、财务管理等专业上。尤其法学专业更是文科生选报的热点,理科生选报该专业也已成为报考热点。结合该专业的就业率来看,它的实际就业情况与填报时一样火爆吗?那么,今年选报法学专业过景儿吗?本文将就什么是法学专业;法学的就业领域及薪酬;院校及专业方向;法学专业报考注意等方面为您全面解析。看过之后也许您会有新的思考。
专业解析
什么是法学
在很多影片中律师是智慧、正义、理想、财富的完美结合,他们唇枪舌剑,口若悬河的主持正义,维护着当事人的利益。一位东北农业大学法学专业的同学在博客上写道,我当时选择法学专业就是抱着过这样的想法
某事务所合伙人黎学宁律师介绍说,法学(又称法律学或法律科学)是研究法、法的现象以及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是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我国现代法学属于大陆法系,同学们在影视剧里看到的戴着白发套雄辩滔滔的律师,属于英美法系,这是不一样的。在我国的法庭上根本看不见走来走去的律师。
法学本科阶段的学习重在学习一种语言方式即法律语言。了解法的形式是什么,法学的研究方法,法是如何运用如何发挥效力的。主要开设14门专业主干课,有法理学、宪法、民法、刑法、中国法制史、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司法、国际经济法。
专业与就业
法学专业报考火爆
就业遇冷
近年来,法学专业一直是文科生报考的热门,一份调查显示,文科生的五大热门备选专业为金融学、法学、会计学、汉语言文学、财务管理。但结合麦可思公司《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结果来看,高考(微博)热选专业的实际就业情况并非与填报时一样火爆。届本科毕业人数最多的100个专业中失业率最高的10个专业,法学专业以13.2%排名第六。
从20教育部公布的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来看,211工程院校就业率区间为B-;普通院校本科法学专业的就业率区间仅为C+。
法学专业虽然是文科中的热门专业,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并非近年的事,上个世纪末就有显现。曾一度被人们公认为是捧着铁饭碗的好专业,随着公、检、法单位人员的饱和、法学毕业生人数暴增等因素,造成整体就业状况不理想。
传统观念认为,法学专业毕业的学生,会从事法官、检察官等社会地位高、收入高的职业,因此,很多家长(微博)同学比较偏爱法学专业。很多报考法学专业的同学也希望毕业后做法官、检察官、高校教师等社会地位较高的工作。其实,这种工作对同学们的院校背景或学历水平都有相当高的要求。
法学专业投入少成本小,有了师资就可以从事教学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基本都开设法学专业。恢复法学教育时,全国只有3所大学设有法律系,每年招收200多人。,全国设有法学本科专业的高等学校为292所,增长到559所,如今全国已有610所高校开设法学专业,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每年法学毕业生达到10万多人。从开始,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法学毕业生就业率低于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近几年来,文科生报考的热门方向一直集中在金融学、法学、会计学、汉语言文学、财务管理等专业上。
院校众多挑好专业方向最重要
我国目前的法学专业设置根据所在院、校的侧重点不同,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是专门的法学院,如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另一种是综合性大学里的法律系或法学院,如清华大学(微博)法学院、南京大学法学院等;还有一种是以理工科专业为主的院校,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等等。
五院四系
说起国内开设法学类专业的知名院校,就不能不提到五院四系。中国法学教育界曾有这一种说法:只有从五院四系走出来的人,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律科班生。所谓五院是指中国政法大学(原北京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原西南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原华东政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中南政法学院),他们被合称为五院。所谓四系指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的法律系(现在是法学院)。这些院校堪称法学类院校的泰山北斗,而这些院校法学专业分数要求也是相当高的。
院校及专业方向
目前,全国开设法学类专业的高等院校有600多所,其中既包括老牌的法学类专门院校和开设法学专业的名校,也包括了一些名气虽不那么大,但法学专业具有一定实力和特色的院校。
比如清华大学,民商法是清华法学院最具实力的专业,大师云集,名师荟萃,在民商法领域形成了清华法学院与社科院、人民大学三足鼎立的格局。比如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设有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包括的海商法、海上保险法、海事国际私法等方向,非常符合学校的专业特色。除此之外,如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云南大学、上海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湖南大学、黑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安徽大学郑州大学等院校的法学专业也各具特色。
由于法学院校众多,各批次均有开设法学专业的院校。同学们在选择院校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院校在各省历年的录取分数、院校招生章程等综合考虑,选择和自己分数、批次相符合的法学专业院校。
重点学科分布
法学理论北京大学、吉林大学
法律史中国政法大学
宪法与行政法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刑法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民商法学中国人民大学
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
经济法学北京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武汉大学
国际法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
1.高考就业前景:法学专业
2.未来十大热门专业就业前景
3.高考文科就业前景好的十大热门专业
4.2017高考理科热门专业
5.未来十大热门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6.十大热门专业就业前景排名(2014最新)
7.2017十大热门专业就业前景深度分析
8.十大热门专业就业前景点评
9.法学专业就业前景
10.医学专业是十大热门专业就业前景最好之一
篇4:物流管理专业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
商贸经济系办公室 20xx年6月
为更好地了解我系20xx年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满意程度,了解我系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掌握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使用的要求,及时发现我系在专业设置、素质教育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更好地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xx年5月10日-6月30日,商贸经济系对20xx物流管理专业73多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
1、为了科学预测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市场,通过比较详实的数据收集,综合分析我系20xx级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与合作,拓宽就业渠道,客观反映我系目前的毕业生素质和社会声誉,进一步改进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推动专业教学改革。
2、了解20xx级毕业生这一年来的就业状况,以及毕业生对我系教学设施环境、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训项目、管理模式、学生管理等多方面的提出意见和建议。
3、了解用人单位对我系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等方面的总体评价和要求,对我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工作的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调查对象
1、商贸经济系20xx级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 2、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
三、调查内容
1、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2、毕业生综合素质跟踪反馈调查
3、毕业生对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的建议
四、调查方式
1、问卷调查法:前往各用人单位,向毕业生发放《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经毕业生本人填写后返回;向用人单位发放《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综合素质跟踪反馈调查表》,经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填写并盖章后返回。
2.走访调查:到用人单位走访座谈,详细了解该单位毕业生情况;选择部分毕业生交谈,了解其在用人单位表现情况,以及对学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电话访谈法:从毕业生花名册中随机抽取学生,找出联系电话,通过电话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
五、调查概况
1、本专业就业基本情况:20xx届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共计73人,就业率达到97.26%,就业需求量与高职高专其他专业比较相对较高。
2、20xx届市场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选择就业的用人单位主要集中在私营企业。而毕业生进入国有、集体和机关事业单位则相对比较少在被调查毕业生目前工作的单位所属的行业时,私营企业80 %;国有企业10 %;事业单位0 %;机关单位0 %,外资企业5%,自主创业5 %。
图一 就业单位性质情况分布表
目前我系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工作单位在私营企业的所占比重较大。
3、就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行业属性分析来看,目前
所在商业和服务业学生较多。
图二 就业单位行业属性分布表
4、就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所就业的区域分析来看,绝大多数毕业生就业都在区内,达到了85%。
图三就业区域分布表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大多数都在区内就业。
5、就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情况来看,20xx届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后从事的工作与在校所学专业对口者占30%,基本对口者占 40%,两者共占 70%;就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与在校所学专业不对口的占 30%
图四 就业对口情况分析
6、毕业生薪酬水平分析
20xx接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薪水能够基本都达到1500元以上。其中1500 --元的比例最大,达到50%,其次为 2000--2500 元达到24%。
图五毕业生薪酬水平分析
篇5:物流管理专业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一、物流管理就业市场分析
现代物流被企业界称为“尚未开发的新大陆”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加速器”。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日本、欧洲的企业界流行一种形象和通俗的说法:把采取各种办法降低物资消耗称为企业“第一利润源泉”,把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称为“第二利润源泉”,把改进物流活动称为“第三利润源泉”。据调查显示,在产品的整个生产销售过程中,仅有10%左右的时间用于加工和制造,其余90%左右的时间都用于储存、装卸、等待加工和运输。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的物流费用占GDP的10%左右;研究和开发物流技术,实现最佳物流管理已成为经济和企业管理领域中的一个新热点和最具挑战性的课题。
经济全球化催生了现代物流业。世界市场中不断上升的竞争压力迫使企业开辟效益增长的新来源,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产业像接力棒一样,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转移,新的国际生产体系逐步形成。例如波音飞机,虽然最后是在美国西雅图组装,但它在70多个国家生产零 部件。现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就更多地变为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或者说是以跨国公司为中心的生产体系之间的竞争,而不再是单个企业或厂商之间的竞争。高效率、低成本、网络化的物流服务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正因为如此,物流业被普遍看好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物流科学研究是新世纪经济管理科学领域的聚焦点。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全国已有30多个省与城市做出了物流业发展规划并出台了必要的产业政策,国家发改委也提出了物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意见。由于有政策的扶持,虽然起步较晚,但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都开始步入快车道,发展势头强劲。80%企业物流已开始部分外包,外包的比例与外包的领域将逐步扩大,涌现出包括海尔物流、宝供物流、招商局物流在内的优秀物流企业。
物流是一个新生职业,目前就业行情看好,各大城市人才奇缺。现在这个专业,市场缺口很大,过去商品从生产到销售经过好几个批发商,运输、管理、仓储,从一级批发商到二级,三级批发商层层剥皮。现在,信息一点,就能通过物流公司配货,大大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企业成本,所以物流专业很有发展前途。
物流管理指在生产与流通领域中从事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信息和服务等物流活动中的管理人员。就业范围广,可到交通运输(民航、远洋、铁路、地铁、公路、水运等)、现代商贸(连锁、超市、配送、特许经营等)、邮政、速递、国际贸易、港口、机场、物流园区、商检、海关、信息产业、制造企业、国际货物代理等各个领域、行业、部门工作。
物流人才被国家列为12种稀缺人才:因为物流管理落后太多、因为行业发展太快、更因为缺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落后,意味机遇;稀缺,意味高薪;专业,意味长期的职业发展保证!无论在工业、商业或专业物流企业,物流人才都将获得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相关统计显示,目前物流从业人员当中拥有大学学历以上的仅占21%。许多物流部门的管理人员是半路出家,很少受过专业的培训。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物流业在我国作为一种新兴的行业,物流业正在成为我国经济中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物流产业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目前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已达2400亿元,且以每年30的速度快速增长。而我国物流人才却极度匮乏,目前各类大专院校物流专业年培养规模在5000人左右,估计缺口达600多万人现代物流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在迅速形成,培养大批既有真才实学又符合物流行业发展要求的专业化人才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北京物流人才缺口20万,对于想从事物流行业的人来说不能不算是一个喜讯。当前我国的物流业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据统计,在上海从事物流行业的人员只有不到10万人,人才缺口达到50万,在上海的人才开发目录中,物流人才被列为12种紧缺人才之一。
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
谚语:有一种胜利和失败——最辉煌的胜利和最悲惨的失败——不是掌握在别人手中,而是操纵在自己手里。——柏拉图
既然你学物流的,必然知道物流学的知识涉及到整个供应链环节,也就是说整个商业环节,只要涉及到物(其实现在还有信息流和资金流)都能做。例如,货代,仓管,邮局,快递,超市备货,市场部,销售部,推销等物流业初期都可以做,只是普遍工作等级较低,收入不高,门槛低,谁都能做,但是不可否认这样的工作很锻炼人,会交涉,会打人际关系最主要,我很多同学在仓库管理,货代业务员,船公司业务员,超市备货管理,海关商检等等,工资一般也就1000来块钱,多点么2000+。
物流业高水准的举例来说就是项目设计类了,ERP管理,报关报检,海关,物流规划等整体规划的工作,这个要不是挤破头皮就是没工作经验和对行业的深刻认识是不行的。(08届毕业生从事采购,月薪6000+)。还是老话,外语很重要,可以先找份相关合适工作,边上班同时去考点证什么的,慢慢就会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然而,作为新兴产业,由于准入条件较低,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整个物流行业的薪酬水平和其他行业相比没有明显优势。现在在职的物流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负责仓储和货物流通的最基础的职员,这些物流从业人员中受过系统职业教育的人相对很少。而懂得物流信息化的人更是难寻,因为对物流信息化人才的要求是要了解整个物流的过程,能通过IT的技术把不同的系统无缝地连接在一起,满足不同客户的特定需要。
从长远来看,在行业逐步成熟、人才素质越来越高的前提下,社会对物流行业的整体需求持续增长,业内核心岗位的薪酬会有大幅增长。目前国内物流人才的短缺,并不是总量上的短缺,而是掌握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实用型人才的短缺,也就是懂得建立在信息系统平台上物流供应链管理的综合性人才的短缺。
在国外先进的管理和技术的巨大的竞争压力下,国内物流业不得不采取各种手段进行产业升级,而物流信息作为能显著提高经营效率,在一定成本条件下,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已日益得到企业经营者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部门把信息技术作为提升自己竞争力的法宝之一,他们把信息系统对内作为作业的必须平台,对外,将必要的客户关心的数据与客户进行共享。因此,未来作为物流从业人者,无论是业务操作人员还是一般管理人员或高层管理者,都必须掌握物流信息技术这一项物流关键核心技能。
从目前物流人才市场实际情况来看,这种具有复合物流技能的人才非常少,可以说是弥足珍贵。不但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掌握物流信息技能,物流操作层面的人员更需要懂得怎样使用信息系统,特别是在以信息技术为平台进行流程优化和改造后的企业,需要严格按照信息系统的要求规范作业,因此,物流行业对掌握物流信息技能人才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物流信息业务从业人员作为物流业务处理中不可缺少的经济活动主体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新的职业群体,作为物流职场的新贵——物流信息管理师正在诞生,将在物流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物流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被业界称为“尚未开垦的新大陆”。根据调查,物流人才是全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到20xx年我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的年需求量约为30万-40万人,而目前各类大专院校物流专业年培养规模约为5000人左右,远远跟不上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中国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是一个新的发展迅速的产业,预计未来内物流服务收入将达到20%的增长幅度。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0多家进入中国市场,这对现代物流系统的需要会越来越大,对物流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物流人才特别是中高级管理人才严重短缺,毋庸置疑物流专业将成为又一个热门职业。
有真才实学的物流本科毕业生就业前景是普遍被看好的。
据了解,目前最为抢手的物流人才,是那些掌握现代经济贸易、运输与物流理论和技能,且具有扎实英语能力的国际贸易运输及物流经营型人才,他们的年薪最高可达100万元。全球最大的货运公司之一——美国万络环球公司副总裁卡扎瑞预测,“中国物流业预计未来10年内相关服务收入将保持20%的年增长速度。”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物流研究所所长吴清一认为,中国现代物流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配送体系不健全,但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物流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篇6: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如何 教育部公布一次就业率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如何 教育部公布一次就业率
记者昨天从教育部在中南大学召开的直属71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会上获悉:今年普通高校共有毕业生107万人,其中本专科毕业生101万人,毕业研究生6万人。就业状况好于去年,但在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地区、不同院校、不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失衡现象。
计算机、通讯等专业热哲学、管理等专业冷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加大,计算机、通讯、电子、土木建筑、机械、自动化、医药、师范等科类专业的毕业生需求旺盛,而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农学、林学、轻工、环保、管理等科类专业社会需求较少。如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生的`供需比是1∶101,而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研究生供需比为1∶0.1。
研究生供不应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就业率降低
今年全国共派遣毕业研究生49613人,就业率达93.6%,比去年高1.9个百分点。其中,硕士生就业率为93%;博士生就业率为95.8%。教育部原45所直属高校有毕业研究生23211人,其中硕士生就业率为97.5%,博士生为97.9%。由于社会需求量大,毕业研究生就业率普遍较高,一般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
教育部原45所直属高校共有本专科毕业生89617人,截至今年6月初毕业生就业方案下达时止,原45所直属高校本专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86.06%,比去年高4.06个百分点。其中,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为90.12%,比去年高5.12个百分点;专科生就业率为44.9%,比去年低9.1个百分点。
其他原中央部委院校今年共有本专科毕业生158946人,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69.3%,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76.2%,专科生就业率为45.7%,与去年情况基本持平。
今年新划转教育部的石油大学等55所高校共有毕业生57804人,毕业生就业率为77.2%,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1.6%,专科生就业率为55.7%。
地方院校今年共有本专科毕业生75.6万人,据不完全统计,毕业生就业率约为60%,其中本科生为70%左右,专科生为30%左右。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虽略有好转,但就业压力依然很大。
经济发达地区需求旺边远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需求不足
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浙江、陕西、四川、重庆、深圳、沈阳、大连、青岛等地区需求较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而其他地区需求虽有回升,但不明显,边远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需求明显不足。
今年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研究生23211人,广州、北京、上海三地就接收了9866人,占42.3%,而流向10个边远省区的仅817人,占总数的3.5%。
名牌院校就业率高地方院校就业率低
教育部直属高校与地方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差20多个百分点,社会需求越来越向名牌院校集中。在教育部原45所直属高校中,清华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工业大学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今年在95%以上,而无锡轻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一次就业率则在70%以下。在划转教育部的高校中,湖南医科大学、湖南财经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长春邮电学院等院校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在90%以上,而南京铁道医学院、东北农业大学、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则在60%以下。
有的省属院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不到15%。
非公有制单位需求大出现“六多”现象
外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单位对毕业生需求量大大增加,在一些地方,非公有制单位的用人需求超过公有制单位需求。
从今年毕业生的去向看,出现了“六多”现象:一是到非公有制单位的增多;二是自主创业的增多;三是到大城市临时打工的多;四是到西部就业的增多;五是报考研究生的增多;六是出国留学人数增多。研究生1998年出国人数所占比例为5.6%,去年为7.74%,今年达到8.86%。
★ 贵州高考分数线
★ 教育部新规定

【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公布 法学专业不乐观(精选6篇)】相关文章:
海南医学院本科招生章程2024-03-08
洛阳师范学院招生章程2023-05-28
北京交通大学导游词2023-02-15
厦门大学自主招生简章2022-11-05
山西医科大学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2022-09-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简章2023-03-09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2022-05-27
合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2600名2023-01-05
北外本科法学专业 就业前景如何?2023-11-19
成人高考的条件与要求2024-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