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居诗歌(集锦12篇)由网友“炸⃰酱⃰妹⃰妹⃰”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旧居诗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旧居诗歌
流水悠悠
风吹杨柳,枇杷声声
催人归
燕来春又回
杨柳下一个老者
再寻故人
红了双眼
已是草屋变新居
旧人离去换新人
屡屡胡须
梦沉,人睡
旧居,无处寻
云雾里隐约
苍老的声音呼唤
归来吧,老伙计
似梦似幻
一个女子飘来
清脆的话语宛如歌声
再和一个少年情话缠绵
揉揉昏花的眼
我怎么去了那里
那个少女在招收
老伙计归来吧
这里才是梦的家园
篇2:旧居思忆
旧居思忆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 阳山中学 八年级(8)班 刘洁仪
轻轻地翻开相册,看到了许多在旧居拍下的照片,使我又想起了在旧居的生活,往日年少无知的我,在旧居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回忆,在我的心中渐渐地演绎美丽的风景。
回头想一想,搬出旧居已经有五年了,但是过去的生活却不能轻易淡忘。现在的生活环境和过去旧居的生活环境毕竟是有天壤之别,那时的生活也算苦了,妈妈要加班,爸爸又要出差,常常就只有我一个人在家,独对朗月、独对空虚,孤身只影地探身窗外,仰望着夜空繁星点点,夜不能眠。偶尔秋风撩动着发梢,吹动着叶子,窗帘起舞。
多凄美的一幅画!
就是这幅画,常让我黯自下泪……
我的旧居是很大的,就是在雨天里沉了一点,使人感到有些纳闷。虽是如此,但当我踏出门槛的时候,另一个充满喜悦的世界就已经来迎接我了。在那时,我有很多朋友,他们也算是肝胆相照了。我所住的那个宿舍区也很大,里面有许多花圃和竹子,待到菊花烂漫时,花团锦簇。在秋阳下,又愉快地玩了一天。每逢初春大雨过后,竹子的脚下都会有许多雨后春笋,爸爸还带着我去掐竹笋,吃了感觉味道很不错。在竹园里头还有一个小水池,池中有一座用石头雕刻成的假山,使人看后不感到单调。这个小水池我们都管它叫做金鱼池,那时候听妈妈说,那里本来是有很多金鱼的,但后来它们都不知何故而销声匿迹了。那时的我并不相信妈妈说的话,想必那些金鱼都藏在石头缝里。可是我三番四次地地呆在金鱼池边看,却始终没看到过金鱼的影踪,我心想:那些金鱼也许已经变成鱼化石了吧!我把这件事以及我的想法都告诉了妈妈,妈妈笑了,摸着我的小脑袋说我是个“傻孩子”。后来才得知,那些金鱼并不时变成了鱼化石,而是被别人放回了河里,或许那个人希望鱼儿们摆脱束缚、拥有自由吧!
漫不经心,突然看到几个小虾正在互相嬉戏,它们似乎很高兴,把池中的水弄得很混浊。我不忍打扰它们,于是便迈开了轻轻的步子,踏着夕阳归去。
在我的记忆中,宿舍区里有一只“热爱运动”的`猫,它的毛是黑白相间的,脖子上还系着一只小铃铛,看起来非常可爱。每天清晨6:30,它总会准时在我的旧居楼下跑过,同时也带过一阵清脆悦耳的铃声,随即就是黎明的来临。
今年的年初四,我来到了外婆家,途中很冷清,到了宿舍区就更冷清了,过去的水泥厂一带是很热闹的,自从拆迁后,就变得一片荒寂,人烟稀少,即使是过年,也是如此。以前我在水泥厂宿舍区的第四幢住,外婆就住在第五幢,因此我的旧居和外婆的家只是“一幢之遥”而已。宿舍区的大门口原有一间生意挺好的便利商店,但是我一下车时看到的是一间陈旧的屋子,听别人说现在这家商店已经关闭了。
真是令人难以置信,仅仅几年,宿舍区竟然变化得如此出乎意料。到了外婆家,感觉上除了冷清之外还是冷清。扪心自问,过去的热闹如今在何处?
走到阳台上,望着小北江对岸,像从前那样细细地眺望着,那幅长长的瀑布依然还是老样子,这倒是给了我一些安慰。向左仰望,那古老的文塔依旧巍然屹立在山脊上,听外公说,文塔的旁边新装了好几盏探射灯,到了晚上煞是漂亮。
不久,夜幕降临,晚饭后的我来到阳台,果然看到了文塔旁边的探射灯,灯光映照下的文塔显得格外夺目耀眼,给人一种非比寻常的感觉。这情景更体现了近年来阳山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的变化。相形之下,这凄清的宿舍区却显得更加冷落。
在旧居住时,每逢过年期间都会成群结队地来到篮球场上玩耍,但如今,在篮球场上,空荡荡的一片,听不到欢声笑语,就连金鱼池的池水都干涸了。
我在离开前不禁看了一眼我的旧居,挥泪道别这曾带给我欢乐的旧居,在这里我度过了难忘的童年。许多往事,历历在目,可时光飞逝,仿似流水一去不返。
如今,旧居的一切好像都归于沉寂,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苏醒过来……
投稿:-4-25 22:04:11
篇3:董必武旧居
董必武旧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奠基者”董必武先生的旧居。
目录基本概况人物简介基本概况董必武旧居在红安县城民主街。旧居为一栋7间中式平房,坐西向东,面积120平方米。正中一间为小堂屋,上方香台依墙高置,大条桌放于中央,两张圆椅分列两旁,下方存放着董必武母亲用过的纺线车、织布机和灯架。堂屋北面的后半间房,是董必武诞生地,中半间原为二伯父董基哲夫妇卧室,后为董必武父母居住。二间房中各摆有一张四柱木质雕花旧式床。卧室前面是厨房,陈列着部分使用过的炊具。堂屋侧面分别是董必武祖父和大伯的卧室。旧居原有房屋三栋,现存建筑为1977年修复。除复原陈列外,旧居内还有二间用于辅助陈列,展出文字和图片。 旧居坐西朝东,砖木结构。正面6 间,单檐硬山顶,布瓦铺盖。两侧各有一厢房,单檐悬山顶,布瓦铺盖。总面积200平方米。6 厅2 厢的前檐下为内走廊, 由7 根石础木立柱和7列挑梁支撑瓦面, 立柱间镶嵌网眼式木格挂落。离厢房约4 米处砌有青砖矮墙, 矮墙正中处有一直径为2米的圆形大门。门上方嵌着大理石镌刻的“董必武同志旧居”金色行书大字。院内植石榴树、桂花树。 1886年3月5日, 董必武在这里诞生。旧居房屋于1928年被国民党当局拆毁,现房屋为1977年按原式样重建。5月,董必武故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物简介董必武生于1886年,是中国 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建国伊始,他担任政务院副总理,率领接收工作委员会华东工作团前往南京、上海等地,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工作,胜利完成了任务。察哈尔北部地区出现了鼠疫并迅速蔓延,董必武立即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组织医务人员开往疫区,迅速制止了疫情的进一步发展。全国各地在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蹂躏下,灾民遍地。董必武亲任中央救灾委员会主任,领导广大人民同灾荒进行英勇斗争,在国家财政困难和交通不便的情况下,不仅没有出现饿死人的现象,而且奠定了防治灾害的决心。 1975年他在北京逝世。叶剑英在董必武追悼会上说:“董必武同志真正做到了一辈子做好事,不愧为无限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篇4:朱德旧居
朱德旧居位于四川省泸州市交区况场镇,是朱德护国战争时期驻泸州的旧居,占地15亩,建筑为清代民居,面积3000平方米,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护国战争开始,朱德随蔡锷从去南入川,在泸州市郊与袁世凯军队展开决战,史称“护国之役”,袁世凯卒毙于护国军一击之余,护国战争写进了中国近现代革命战争史的重要篇章,朱德在“护国之役”中立下辉煌的战功,袁世凯统治覆灭后,朱德升任靖国军旅长驻节泸州近六年,为保地方社会平安,铲除地方土匪恶霸势力,恩德普泽泸州大地,人民有口皆碑,同时期他与地方名士结社吟诗,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写下了大量的富有革命激情的诗文,是其旧民主革命思想转型的重要时段。
篇5:朱德旧居
该词条为歧义词条,朱德旧居,朱德生前曾经住过的地方,在中国有多处朱德旧居。
位于南昌市花园角2号。这是一所砖木结构两层楼房,坐西朝东,雕花飞檐悬于门楣,两扇大门,内有天井,是典型的江南民居。1926年12月,朱德受党的指示来到南昌,包租了花园角2号,利用国共合作的形势;创办了军官教育团,并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总参议兼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和南昌警备司令、公安局长。在此期间,朱德为发展和保护革命力量做了大量的工作。
1927年7月下旬,周恩来肩负着组织和领导起义的重任,从武汉来到南昌的第一天起,就住在这所住宅的厅堂里。旧居的一楼北侧是朱德的卧室,南、北前房及正房是警卫员的住房。二楼北侧是郭沫若的住房。现已按原貌恢复了朱德卧室及周恩来住过的厅堂。
篇6:朱德旧居
云南建水古城红井街二十一号,是一座普通的清末建水民居建筑。八十七年前,一位年轻的军官曾在这里居住了三年,从此,这座小院在建水人民心中便闪烁着神圣的光芒。这座小院便是朱德委员长在建水的旧居。从建水热闹的建中路与北正街交叉的十字路口向南一转,便进入了弯曲幽静的红井街。其实,红井街算不得街,充其量只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巷,在巷内百余米深处第一个左拐弯的地方,有一座三间六耳的四合院平房。岁月的沧桑使当年的朱门红墙苍苔斑驳,即便是春节才贴上去的红门对也已红颜散尽。然而,只要一进入这座小院,勃勃的生机依旧挡不住向人扑来。且不说后院的幽幽翠竹,也不说一盆盆争芳吐艳的花儿,仅就院内那棵高大的、枝繁叶茂的缅桂花树,就让人霎时神清气爽,这样的幽静,这样的清新,是现代化的建筑难以营造的。
上个世纪初,年轻的朱德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背井离乡来到云南陆军讲武堂求学,在讲武堂结识了建水籍同学曾师仲,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一九一三年,朱德任蔡锷麾下的少校营长,驻军建水。一到建水城,朱德便住进了曾师仲家的这座小院。后来,任了陆军团副(即副团长),直到一九一五年离开建水,朱德一直都是住在这座小院里。小院东侧的三间厢房,便是朱德当年居住的地方,在那间约十平方米的卧室里,靠窗有一张四方桌,桌上有一盏马灯。静坐小院、追溯历史,感受那颗曾装载过中华民族的伟大心脏的跳动,那年轻的、高大魁梧的身影驰骋边陲的英姿历历在目。
朱德委员长在一九六二年六月十六日重返建水时曾回过红井街二十一号。据说,朱委员长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如一位离家多年的游子回归故里一样,坐在小院桂花树下的小方凳上和曾家的后人们唠家常……街坊们说,朱营长回来了。那天,欢笑声始终萦绕在红井街二十一号。
篇7:朱德旧居
简介
朱德旧居位于五华山北面的水晶宫红花巷4号和小梅园巷3号。小梅园巷3号院为昭山小学使用,红花巷4号院为云南记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使用,建筑内都陈列有朱德生平事迹展览,对外开放。
1921C1922年朱德在此居住时,是思想激烈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他在纷繁的政治风云中傍徨苦闷,在前进的道路上求索,想找到一条救国救民、富中兴邦之路。1922年终于从求索中悟出真谛,决心离滇去寻找刚刚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去寻求真理。从此以后,朱德结束了半生旧军队生涯,走上革命道路,成了党、国家和军队的创始人、缔造者之一。朱德走后不久,肖夫人在这里逝世,房屋便委托好友李云谷先生代管。建国后,李云谷先生征得朱德的同意将两处房屋交给国家。红花巷4号由省政府办公厅使用,小梅园3号拨给教育部门兴办市第六幼儿园,现由韶山小学所用并将其设为朱德事迹陈列室。现房舍基本保持原样。1983年7月19日五华区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21日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中共五华区委决定为五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朱德旧居展出内容丰富,非常有纪念意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为了宣传爱国主义,旧居举办了朱德诞辰120周年研讨会以及13场书画展、摄影展和少儿美展,在社会上有较大的影响。朱德旧居共计接待游客四万多人次。坐落在仪陇县马鞍镇西一公里的琳琅山下朱家大湾,是一座清代嘉庆末年(公元18),修建的四合院(现为三合院)农舍。坐北面南,占地面积3637平方米,建筑面积336平方米,是朱德的先辈来马鞍落户的第二个住地。
构造
朱德同志故居为土木结构的悬山式建筑,由正房东西厢房组成。土筑墙体、双檩、木屋架、小青瓦屋面、黄土地面。
布局
正房(北房)为明三间暗五间(两端带耳房)。明间正中堂屋。正端镶嵌着两道花格窗,堂屋门楣上悬挂一道黑漆金色匾额,上刻“朱德同志旧居”六个行书大字,是1965年夏天,郭沫若同志亲笔书赠之珍品。堂屋墙壁正中是供奉朱氏祖先的神龛,上面原有一道书写着“移居发达”的木匾,后已毁去。现书写着“开源节流”,配其两幅对联:“一粥一饭常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堂屋是全家人会聚的地方,屋内陈设有朱德家中原使用过的方桌、板凳、卖零酒案柜、妇女纺棉用的手摇车和18级高座桐油灯等遗物。
堂屋西次间用木板铺就的楼屋,楼下是朱德祖父母朱邦俊夫妇当年的卧室,现陈列着平板木床、床架、蚊帐、被盖、木柜、箱子、木椅、条桌、油灯、纺车等。沿木扶梯上楼,是一间黑得几乎见不到阳光的小屋,那就是朱德当年的卧室兼书房。室内按原貌陈列着朱德当年用过的条桌、木椅、木平床、床被、蚊帐和桐油灯盏等遗物。朱德卧室的前墙壁,如今还留存着他少年时为使室内通风透光,自己动手凿的一个高54厘米,宽49厘米的长方形小窗口。
西转角是厨房,其土灶、鼎锅、铁锅、锅盖、小方桌、小板凳、碗柜、坛子、案板及厨具等,陈设如旧。朱德少年时,经常抽空进厨房帮助母亲生火煮饭;门外还有朱德替母亲担水用过的石水缸。西厢房是朱德的养父母(大伯父母)、朱世连夫妇的卧室,现按原样陈列着木床、蚊罩、被盖、木椅、木柜、箱子、条桌和桐油灯盏等。两厢房南侧为猪圈和牛栏,木结构草屋镶板墙。堂屋东次间,是朱德三叔朱世和夫妇的卧室,木板楼,屋内仍按原样陈列着木床、木柜、木椅、条桌、油灯等瓮具。
东耳房为储藏室,按原样陈列着大木柜、酒柜、犁等农用工具。东梢间较大,是煮酒酢房,陈列着酒缸、煮酒的瓮灶及晾酒糟和发酵等用具。东厢房第一间是朱德幺叔朱世禄夫妇的卧室,屋内仍陈列着木平床、蚊罩、被盖、木柜、木椅、条桌、油灯等遗物。东厢外梢间是蚕房,蚕房里保存展出朱德在家养蚕的调温天窗和缫丝的“东洋车”、蚕簸、蚕架、纺车、织布机等。外梢间屋后敞棚屋陈列着大磨。
水晶宫红花巷4号旧居,坐北朝南,中式土木结构四合院。正房二层,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屋檐下有廊。耳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到座面阔五间,建筑面积约380平方米。原是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马标的私人房产。1090年朱德由川来滇,以蒙自籍身份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习武,与马标有师生之情谊,19毕业,在云南辛亥“重九”起义、护国运动、靖国战争中屡建功绩,步步晋升。
19朱德出任云南省警察局长。马标将此房转让给朱德,同时还购得房后空地和几间旧房,由朱德与其挚友李云谷设计建成中西式外走廊砖木结构楼房一幢。楼东面一间为朱德当年住房,楼后建一小花园,建成小梅园巷3号。小梅园巷3号宅院为两层砖木结构楼房,楼上楼下全有走廊连接贯通,浑然一体,错落有致。楼房后是一高坡,坡前还有一空地。花园遍植主人喜爱的梅、兰、竹、菊。朱德把这座花园住宅题名为“洁园”。这个看来普通的命名是有其深意的,既表达了朱德对当时军界官场腐败黑暗的种种现象的不满,寄托了洁身自重的理念,也表达了他对革命理想的`向往与追求。“洁园”,是朱德在战乱时期一个温馨的家,有着幸福的家庭生活。1957年朱德和康克清同志来滇视察工作时,曾回旧居并在红花巷4号院中留影存念,李先念夫人林佳眉同志及朱德亲属来昆时也曾到此瞻仰看望。
故事
1895年农历腊月三十天,因地主夺佃,朱家被迫连夜分居,年方9岁的朱德随祖父母、养父母(大伯父母)从佃居的李家湾仓房迁往这座房屋,直到19末朱德离开家门,远去云南,在这里整整住了之久。院坝外老杏树下石碾,大磨和牛栏外侧的手碾,是他帮助家中碾米、磨面使用过的原物;门前的四方田是他养过鱼的地方;西侧田埂上,有他在顺庆府(今南充市)中学堂读书放寒假后亲自购运回来栽在家园土地上的“嘉陵桑”;东侧田傍岩,有他和左邻右舍的小兄弟们在天旱时共同开凿的“琳琅井”;屋后东侧竹林旁,有他锻炼身体用作翻单杠的“双柏树”。这些珍贵的纪念物保存完好,历历在目,是研究朱德光辉生平历史的重要资料。
重点文物
朱德同志旧居原分给朱德的幺叔所有。1979年由政府拨款收归国有,经整修恢复原貌。1973年11月28日,仪陇县革命委员会公布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7月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经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篇8:戴望舒:过旧居
戴望舒:过旧居
这样迟迟的日影,
这样温暖的寂静,
这片午饮的香味,
对我是多么熟稔。
这带露台,这扇窗
后面有幸福在窥望,
还有几架书,两张床,
一瓶花……这已是天堂。
我没有忘记:这是家,
妻如玉,女儿如花,
清晨的呼唤和灯下的闲话,
想一想,会叫人发傻;
单听他们亲昵地叫,
就够人整天地骄傲,
出门时挺起胸,伸直腰,
工作时也抬头微笑。
现在……可不是我回家的午餐?
…… 桌上一定摆上了盘和碗,
亲手调的羹,亲手煮的饭,
想起了就会嘴馋。
这条路我曾经走了多少回!
多少回?……过去都压缩成一堆,
叫人不能分辨,日子是那么相类,
同样幸福的日子,这些孪生姊妹!
我可糊涂啦,
是不是今天出门时我忘记说“再见”?
还是这事情发生在许多年前,
其中间隔着许多变迁?
可是这带露台,这扇窗,
那里却这样静,没有声响,
没有可爱的影子,娇小的叫嚷,
只是寂寞,寂寞,伴着阳光。
而我的脚步为什么又这样累?
是否我肩上压着苦难的岁月,
压着沉哀,透渗到骨髓,
使我眼睛朦胧,心头消失了光辉?
为什么辛酸的感觉这样新鲜?
好象伤没有收口,苦味在舌间。
是一个归途的设想把我欺骗,
还是灾难的岁月真横亘其间?
我不明白,是否一切都没改动,
却是我自己做了白日梦,
而一切都在那里,原封不动:
欢笑没有冰凝,幸福没有尘封?
或是那些真实的岁月,年代,
走得太快一点,赶上了现在,
回过头来瞧瞧,匆忙又退回来,
再陪我走几步,给我瞬间的欢快?
有人开了窗,
有人开了门,
走到露台上
――一个陌()生人。
生活,生活,漫漫无尽的苦路!
咽泪吞声,听自己疲倦的脚步:
遮断了魂梦的不仅是海和天,云和树,
无名的过客在往昔作了瞬间的踌躇。
戴望舒作品_戴望舒诗集戴望舒:游子谣戴望舒:夜蛾篇9:重庆老舍旧居
重庆老舍旧居 -资料
老舍旧居位于北碚区天生新村63号附32号,著名作家老舍1943年6月至1946年2月寓此。房舍系砖木结构,面积约80平方米,桐荫扶疏,环境静谧,
资料
文学家林语堂1940年购置后即被日机炸毁一角,旋即修复。8月林氏赴美,将房赠与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北碚分会。该处现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重庆终年少霜雪、多云雾、冬暖、夏热、春早、秋短,雨量充沛,夏秋之交夜雨更多,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前往重庆旅游的最佳时间在春、冬两季。
篇10:参观陈独秀旧居
重庆市江津 四牌坊小学 二年级四班 舒宇
今天是七月一日――建党节,我和妈妈一起去参观陈独秀旧居。
我们一行十几人乘车来到了石墙院,在大门上我看到刻有“陈独秀的旧居”。我们先看了陈独秀用过的桌子、椅子、柜子、床、还有他的书房。
然后,我们参观了陈独秀的资料室。从这里,我知道了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是五四中队的总司令,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他的一生为开启民众心智沥尽心血;为社会运动历经坎坷;坚持爱国信念;追求真理。陈独秀说:“公理没有强权,等于无力的'废物;强权没有公理,终于崩溃!”
回家的路上,我想:我一定要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
指导教师:张霞
篇11: 旧居思忆作文
旧居思忆作文
轻轻地翻开相册,看到了许多在旧居拍下的照片,使我又想起了在旧居的生活,往日年少无知的我,在旧居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回忆,在我的心中渐渐地演绎美丽的风景。
回头想一想,搬出旧居已经有五年了,但是过去的生活却不能轻易淡忘。现在的生活环境和过去旧居的生活环境毕竟是有天壤之别,那时的生活也算苦了,妈妈要加班,爸爸又要出差,常常就只有我一个人在家,独对朗月、独对空虚,孤身只影地探身窗外,仰望着夜空繁星点点,夜不能眠。偶尔秋风撩动着发梢,吹动着叶子,窗帘起舞。
多凄美的一幅画!
就是这幅画,常让我黯自下泪……
我的旧居是很大的.,就是在雨天里沉了一点,使人感到有些纳闷。虽是如此,但当我踏出门槛的时候,另一个充满喜悦的世界就已经来迎接我了。在那时,我有很多朋友,他们也算是肝胆相照了。我所住的那个宿舍区也很大,里面有许多花圃和竹子,待到菊花烂漫时,花团锦簇。在秋阳下,又愉快地玩了一天。每逢初春大雨过后,竹子的脚下都会有许多雨后春笋,爸爸还带着我去掐竹笋,吃了感觉味道很不错。在竹园里头还有一个小水池,池中有一座用石头雕刻成的假山,使人看后不感到单调。这个小水池我们都管它叫做金鱼池,那时候听妈妈说,那里本来是有很多金鱼的,但后来它们都不知何故而销声匿迹了。那时的我并不相信妈妈说的话,想必那些金鱼都藏在石头缝里。可是我三番四次地地呆在金鱼池边看,却始终没看到过金鱼的影踪,我心想:那些金鱼也许已经变成鱼化石了吧!我把这件事以及我的想法都告诉了妈妈,妈妈笑了,摸着我的小脑袋说我是个“傻孩子”。后来才得知,那些金鱼并不时变成了鱼化石,而是被别人放回了河里,或许那个人希望鱼儿们摆脱束缚、拥有自由吧!
漫不经心,突然看到几个小虾正在互相嬉戏,它们似乎很高兴,把池中的水弄得很混浊。我不忍打扰它们,于是便迈开了轻轻的步子,踏着夕阳归去。
在我的记忆中,宿舍区里有一只“热爱运动”的猫,它的毛是黑白相间的,脖子上还系着一只小铃铛,看起来非常可爱。每天清晨6:30,它总会准时在我的旧居楼下跑过,同时也带过一阵清脆悦耳的铃声,随即就是黎明的来临。
今年的年初四,我来到了外婆家,途中很冷清,到了宿舍区就更冷清了,过去的水泥厂一带是很热闹的,自从拆迁后,就变得一片荒寂,人烟稀少,即使是过年,也是如此。以前我在水泥厂宿舍区的第四幢住,外婆就住在第五幢,因此我的旧居和外婆的家只是“一幢之遥”而已。宿舍区的大门口原有一间生意挺好的便利商店,但是我一下车时看到的是一间陈旧的屋子,听别人说现在这家商店已经关闭了。
真是令人难以置信,仅仅几年,宿舍区竟然变化得如此出乎意料。到了外婆家,感觉上除了冷清之外还是冷清。扪心自问,过去的热闹如今在何处?
走到阳台上,望着小北江对岸,像从前那样细细地眺望着,那幅长长的瀑布依然还是老样子,这倒是给了我一些安慰。向左仰望,那古老的文塔依旧巍然屹立在山脊上,听外公说,文塔的旁边新装了好几盏探射灯,到了晚上煞是漂亮。
不久,夜幕降临,晚饭后的我来到阳台,果然看到了文塔旁边的探射灯,灯光映照下的文塔显得格外夺目耀眼,给人一种非比寻常的感觉。这情景更体现了近年来阳山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的变化。相形之下,这凄清的宿舍区却显得更加冷落。
在旧居住时,每逢过年期间都会成群结队地来到篮球场上玩耍,但如今,在篮球场上,空荡荡的一片,听不到欢声笑语,就连金鱼池的池水都干涸了。
我在离开前不禁看了一眼我的旧居,挥泪道别这曾带给我欢乐的旧居,在这里我度过了难忘的童年。许多往事,历历在目,可时光飞逝,仿似流水一去不返。
如今,旧居的一切好像都归于沉寂,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苏醒过来……
篇12: 往事旧居心情随笔
往事旧居心情随笔
今天去办房产的事情,在雍和宫附近的胡同里穿来穿去,老公在这里长大,对每一条胡同很熟,指着一些深宅大院告诉我这是廖承志的旧居、许光达曾经在这里住过……
我忽然想起我也曾经在附近住过,执意要老公带我去找,我报出胡同的名字老公很快找到那条胡同,在一棵大槐树边的一扇大门,我在记忆中仔细的搜寻着,大门洞和过道都似乎窄了些,挨着旁边的门洞好像更像,门洞更大,过道原来应该更宽,现在过道已经仅仅可以通过一个人了,我顺着窄窄的过道前行,院子里也仅仅是过道,房子的原貌已经没有了,我停在过道里想搜寻到一些曾经的记忆,然而我失望了,旁边的房门探出一个身子问:找谁啊?我默然退出了院落,依然想找到些什么,抬头望去,高墙上虽然斑驳但是依然古香古色的四个窗户,似乎是我唯一的记忆,我拼接着记忆的碎片。
听父母讲,北京解放初期父亲随解放区的兵工厂到北京,大概叫华北兵工局,现在想想应该是兵器部的前身。后接来了哥哥,再后来有了我,我记事时就住在这个院子里,往里走是个大四合院,我们住的是偏院,院子很大,南北各有四间房子,北房住着房东,南房住着我们,房子极大,也没有什么东西,有极大的空间供我们兄妹跑来跑去。房东是个老太太,很老,穿的很好,当时讲就是阔气吧,家里陈设讲究,高大的柜子,成摞的箱子,边角都包着金光闪闪的金属,八仙桌,椭圆形的凳子、条案……都擦的.亮的照见人影,条案上摆着瓷器。连餐具都极细腻现在想想像玉一样,因为老太太没孩子,很喜欢我,经常叫我到她家吃饭,她家与我家截然不同的碗留给我极深的印象。后来听大人们说老太太是清朝末年的宫女。院子也挺大,有一大架葡萄,还有很多其它的树,夏天我们在葡萄架下乘凉,晚上在葡萄架下听妈妈和房东聊天。哥哥和里面院子的孩子们常常一起前院后院的捉迷藏。白天会听到磨剪子、收废品、卖心里美、南豆腐的吆喝声。偏院日子短暂大概也就3、4年的时间,后来父亲单位有了房子我们就搬走了。那时我很小,每每说起那时点点滴滴的记忆,父母都不大相信是我的记忆,但是我确实记了一辈子。
时光荏苒,房子和人都变了,留下的只是记忆。
★ 沈下贤原文及赏析
★ 杜牧 《沈下贤》
★ 冬日归旧山 赏析
【旧居诗歌(集锦12篇)】相关文章:
思旧赋原文及鉴赏2022-06-17
经九华山费征君故居,经九华山费征君故居张乔,经九华山费征君故居的意思,经2023-06-16
首春,首春李世民,首春的意思,首春赏析2023-03-17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反思2023-10-05
陶渊明《拟古》2023-01-15
《那一种遥远的幽默》阅读练习题2023-02-02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2-06-27
陶渊明是属于哪个朝代的2023-11-14
李白《白鹭鸶白鹭下秋水》翻译赏析2023-09-15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课文翻译2022-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