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辩论的十个技巧(精选9篇)由网友“Guevara”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关于打辩论的十个技巧,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关于打辩论的十个技巧
一、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二、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
三、顺水推舟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四、正本清源
所谓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义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入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较之正向推理的“顺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五、釜底抽薪
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付这种提问的一个具体技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六、攻其要害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双方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例子或表达上争论不休,结果,看上去辩得很热闹,实际上已离题万里.这是辩论的大忌.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对方一辩、二辩陈词后,迅速地判明对方立论中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这一问题,一 攻到底,以便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对方.
七、利用矛盾
由于辩论双方各由四位队员组成,四位队员在辩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矛盾,即使是同一 位队员,在自由辩论中,由于出语很快,也有可能出现矛盾.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 马上抓住,竭力扩大对方的矛盾,使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我方.
八、引蛇出洞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僵着的状态:当对方死死守住其立论,不管我方如何进攻,对方只用几句话来应付时,如果仍采用正面进攻的方法,必然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尽快调整进攻手段,采取迂回的方法,从看来并不重要的问题入手,诱使对方离开阵地,从而打击对方,在评委和听众的心目中造成轰动效应。
九、李代桃僵
当碰到一些在逻辑上或理论上都比较难辩的辩题时,不得不采用“李代桃僵”的方法,引入新的概念来化解困难.
十、缓兵之计
以慢待机 后发制人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在时机不成熟时仓促行事,往往达不到目的.论辩也是如此,“慢”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必须的。“以慢制胜”法实际上是论辩中的缓兵之计,缓兵之计是延缓对方进兵的谋略.当论辩局势不宜速战速决,或时机尚不成熟时,应避免针尖对麦芒式的直接交锋,而应拖延时间等待战机的到来。一旦时机成熟,就可后发制人,战胜论敌。其二,以慢施谋 以弱克强 “以慢制胜”法适用于以劣势对优势、以弱小对强大的论辩局势。它是弱小的一方为了战胜貌似强大的一方而采取的一种谋略手段。“慢”中有计谋,缓动要巧妙。这里的“慢”并非反应迟钝,不擅言辞的同义语,而是大智若愚、大辩若讷的雄辩家定计施谋的法宝之一。其三,以慢制怒 以冷对热 “慢”在论辩中还是一种很好的“制怒”之术。论辩中唇枪舌剑,自控力较差的人很容易激动。在这种情况下,要说服过分激动的人,宜用慢动作、慢语调来应付。以慢制怒,以冷对热,才能使其“降温减压”。只有对方心平气和了,你讲的道理他才能顺利接受。总之,论辩中的“快”与“慢”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兵贵神速,“快”当然好。可是,有时“慢”也有“慢”的妙处。“慢”可待机,“慢”可施谋,“慢” 可制怒。“慢”是一种韧性的战术,“慢”是一场持久战,“慢”是舌战中的缓兵之计。缓动慢进花的时间虽长,绕的弯子虽大,然而在许多时候,它却往往是取得胜利的捷径。
篇2:辩论技巧
一、攻击的风格
一般而言有情绪型、理智型、稳健型三种。情绪型的队伍往往只在趣事、情绪化的层面上实施攻击。它也能够引发一些活跃的效果,但是也易于耽于情绪、就事论事,甚至会误入漫骂的泥淖,使辩论流于表面,层次不高,缺乏应有的深度。
理智型的队伍往往执著于理辩的层面,这容易体现思辩与深度,但是又会失之于辩论的活泼不足,弱化了应有的观赏性。稳健型的队伍因为其理智和稳健,也因为其稳健而注意到了应有的活泼,是兼取了前二者之长的。显然,自由辩论的风格当以稳健为上,从比赛的实践看,稳健型风格的辩论队不仅易于取胜,且留给观众、评委的印象也比较深刻。攻击的节奏应以张驰有度、疾徐有致为佳。一味快疾或一味徐缓都有缺陷,前者易流于狂躁,后者易流于沉闷。
二、防守技巧
辩论中的自由辩论阶段,就是由进攻和防守两个方面组成的,因此,不仅要有进攻的准备,还要有防守的准备。只会进攻不一定能够取胜,只会防守当然有就更容易陷入被动了。该防守就防守,该进攻就进攻,能攻能守的队伍才能游刃有余。防守中,应该注意的技巧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盯人技巧。即各人盯住各人的对象防守。一般就是一辩盯一辩,二辩盯二辩,……。即一辩回答一辩的问题,二辩回答二辩的问题,……。这样各人就会有关注是具体目标,就不会出现好回答的问题就抢着回答,难回答的问题就你推我让的。当然,在分工之后又讲合作,最难回答的问题,就由“灵魂队员”补救了。
2、长项技巧。即根据各人的长项来分工,首先确认辩手各人的长项,如长于说理,长于说史,长于记忆,长于辨析,等等,则承担相应的问题来防守,这也不至于出现混乱局面或冷场。
3、合围技巧。假如对方有一位非常突出的辩手,不仅对方整个局面靠其支撑,且对本方威胁很大甚至本方队员对其有畏惧感,一对一的战术是不太可能奏效的。那就采取合围技巧,即以全对的四个人的力量来围击、合击,从四个人不同的侧面对准他的问题,以守为攻,一般都会有效。只要他顶不住了,那对方的阵脚就会乱了,自然就会垮了。但是要注意的是,有实力甚至实力更强大的队员靠一两个回合是难以制伏的,因此要有韧劲,不可太急切,争取5、6个回合使其难于招架,提不出更尖锐的问题,内在的进攻力度大大减弱,才能有取胜的基础。
4、夹击技巧。就是对有的问题,有的队员采用二人夹击的方式来对待。
5、高压技巧。一般在辩论赛中,由于参赛队的实力比较接近,所以在自由辩论中容易出现同位推顶的情况,这一方面容易浪费时间,另一方面不容易取胜。破解的办法是采用高位迫压防守。如对方提出的是现象问题,就将之上升到理论高度上来回答;如对方提出的是现实问题,那就从历史的角度来回答;如对方提出的是具体问题、微观问题,就以全景认识、宏观认识来回答,以此类推。若此,对对方的问题以高位下罩的方式和统照下盖的方式使对方感到自己的思维位势稍逊一筹,从而内心产生动摇,攻击力也就随之动摇而弱化了。
6、指误技巧。即不正面回答问题,而是指出对方所问问题在逻辑上、理论上、事实上、价值上、立场上、表达上和常识上的毛病,使之陷入尴尬局面。
7、归谬技巧。即对有的问题不做正面回答,而是将之做概纳引申归谬,直指其终端的谬,陷其于被动的境地。
8、反问技巧。即从反方向上反问其问题的悖常性、悖题性、悖理性、悖逻辑性、从而化被动而为主动。
9、幽默技巧。即面对自己从容回答、智有宽余的问题,适时幽对方一默,效果一定是绝佳的了。
10、短答技巧。岁于一字、一词、一个成语、一个句子就能够答清,且能够反陷对方于被动的问题,就应该果断而适时的使用。
11、启导技巧。对于那些喜欢滔滔不绝有演讲欲而又容易动情、不易冷静理智的辩手,表现欲特盛的辩手,语词罗嗦繁复的辩手,在回答问题时不妨巧妙启发他的教导意识,任由其滔滔不绝地讲,其直接效果是消耗了对方的规定时间。
12、揭弊技巧。在回答问题时,巧妙合理地揭示其弊端。如同一个人陈词与发问中的弊病与矛盾,前一个问题与后一个问题的矛盾,两个或数个人问题中的矛盾等等。揭示其弊端与矛盾,使其问题本身站不住脚,防守便转为攻击,目的自然也就达到了。
13、激怒技巧。即是答问时巧激其怒,使之心理由理智层进入情绪层,无法冷静,无从自控,就可望令其自己乱自己心绪。但是切忌不可使用人身攻击,这是犯禁行为。
14、评价技巧。即不正面回答问题,而是对其问题予以评价,指其目的,断其归路。
15、闪避技巧。即对那些一两句话难以答清的问题,采用合理闪避的方式,其基点是不离开辩题的立场。
16、反复技巧。即以同义反复的方式回答。也就是意思一样,但语言不同。
17、类比技巧。即面对对方的问题,不做正面拦截,而是用同类比较的方式,把问题抛回给对方。
18、陷阱技巧。既在答问中巧设陷阱让对方来钻,然后在下一个回合中予以指驳,使对方露馅。
19、联动技巧。即本方二人以上联动,回答问题问题时一唱一和,此唱彼和,你呼我应,以整体的优势对之。
20、侧击技巧。即不正面回答问题,而从侧面引出相关问题,反请对方来回答。
21、连环技巧。即在答问中故设连环,环环相扣,将对方的问题定格在某一环中,将其扣死。
22、组接技巧。即将对方自己的立场或陈词、反问、答问中的语言予以组合回答,即让对方自己打自己嘴巴。
23、名言技巧。即恰到好处的巧借名言、警语、格言、民谚、诗歌、歌词、流行语等来回答。当然也可以改头换面,重组搭配来回答。
24、错接技巧。即有意错接问题,反让对方判断,以之主动防守。
25、引申技巧。即将问题引申开来,揭示其实质与要害,再一口咬破,直断其喉。
篇3:辩论技巧
辩论技巧
反客为主的原意是: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在论辩赛中,被动是赛场上常见的劣势,也往往是败北的先兆。论辩中的反客为主,通俗他说,就是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下面,本文试以技法理论结合对实际辩例的分析,向大家介绍几种反客为主的技巧。
(一)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例如,在关于“知难行易”的辩论中,有这么一个回合:
正方:对啊!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法律的尊严,可谓“知难”哪,对方辨友!(热烈掌声)
当对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例论证于知易行难“时,正方马上转而化之从:”知法不易“的角度强化己方观点,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扭转了被动局势。
这里,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是因为他有一系列并没有表现在口头上的、重新解释字词的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辩题中的”知“,不仅仅是”知道“的”知“.更应该是建立在人类理性基础上的”知“;守法并不难,作为一个行为过程,杀人也不难,但是要懂得保持人的理性,克制内心滋生出恶毒的杀人欲望,却是很难。这样,正方宽广、高位定义的”知难“和”行易“借反方狭隘、低位定义的”知易“和”行难…的攻击之力,有效地回击了反方,使反方构建在“知”和“行”表浅层面上的立论框架崩溃了。
(二)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
例如.在《知难行易》的论辩中曾出现过如下一例:
反方:古人说“蜀遭难,难于上青天”,是说蜀道难走,“走”就是“行”嘛!要是行不难,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
正方:孙大圣的小名是叫孙行者,可对方辩友知不知道,他的法名叫孙悟空,“悟”是不是“知”?
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移花接木”的辩例。反方的例证看似有板有眼,实际上有些牵强附会:以“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为驳难,虽然是一种近乎强词夺理的主动,但毕竟在气势上占了上风。正方敏锐地发现了对方论据的片面性,果断地从“孙悟空”这一面着手,以“悟”就是“知”反诘对方,使对方提出关于“孙大圣”的引证成为抱薪救火、惹火烧身。
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论辩理论中属于强攻,它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诚然,实际临场上雄辩滔滔,风云变幻,不是随时都有“孙行者”“孙悟空”这样现成的材料可供使用的,也就是说,更多的“移花接木”。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
比如,在关于“治贫比治愚更重要”的论辩中,正方有这样一段陈词:“…对方辩友以迫切性来衡量重要性,那我倒要告诉您,我现在肚子饿得很,十万火急地需要食物来充饥,但我还是要辩下去,因为我意识到论辩比充饥更重要。”话音一落,掌声四起。这时反方从容辩道:“对方辩友,我认为’有饭不吃’和’无饭可吃’是两码事……”反方的答辩激起了更热烈的掌声。正方以“有饭不吃”来论证贫困不足以畏惧和治愚的相对重要性,反方立即从己方观点中归纳出“无饭可吃”的旨要,鲜明地比较出了两者本质上的天差地别,有效地扼制了对方偷换概念的倾向。
(三)顺水推舟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例如,在“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的论辩中:
反方:……我们要请教对方辨友,愚公搬家解决了困难,保护了资源,节省了人力、财力,这究竟有什么不应该?
正方:愚公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家又怎么搬?……可见,搬家姑且可以考虑,也得在移完山之后再搬呀!
神话故事都是夸大其事以显其理的,其精要不在本身而在寓意,因而正方绝对不能让反方迂旋于就事论事之上,否则,反方符合现代价值取向的“方法论”必占上手。从上面的辩词来看,反方的就事论事,理据充分,根基扎实,正方先顺势肯定“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既而均人“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这一条件,自然而然地导出“家又怎么搬”的诘问,最后水到渠成,得出“先移山,后搬家”的结论。如此一系列理论环环相扣。节节贯穿,以势不可当的攻击力把对方的就事论事打得落花流水,真可谓精彩绝伦!
(四)正本清源
所谓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义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人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较之正向推理的“顺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例如,在“跳槽是否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论辩中,有这样一节辩词:
正方:张勇,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的冠军,就是从江苏跳槽到陕西,对方辩友还说他没有为陕西人民作出贡献,真叫人心寒啊!(掌声)
反方:请问到体工队可能是跳槽去的吗?这恰恰是我们这里提倡的合理流动啊!(掌声)对方辨友戴着跳槽眼镜看问题,当然天下乌鸦一般黑,所有的流动都是跳槽了,
(掌声)
正方举张勇为例,他从江苏到陕西后,获得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空间,这是事实。反方马上指出对方具体例证引用失误:张勇到体工队,不可能是通过“跳槽”这种不规范的人才流动方式去的,而恰恰是在“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下“合理流动”去的,可信度高、说服力强、震撼力大,收到了较为明显的反客为主的效果。
(五)釜底抽薪
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付这种提问的一个具体技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例如,在“思想道德应该适应(超越)市场经济”的论辩中,有如下一轮交锋:
反方:…我问雷锋精神到底是无私奉献精神还是等价交换精神?
正方:…对方辨友这里错误地理解了等价交换,等价交换就是说,所有的交换都要等价,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交换,雷锋还没有想到交换,当然雷锋精神谈不上等价了。(全场掌声)
反方:那我还要请问对方辩友,我们的思想道德它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还是求利的精神?
正方:为人民服务难道不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吗?(掌声)
第一回合中,反方有“请君人瓮”之意,有备而来。显然,如果以定势思维被动答问,就难以处理反方预设的“二难”:选择前者,则刚好证明了反方“思想道德应该超越市场经济”的观点;选择后者,则有背事实,更是谬之千里。但是,正方辩手却跳出了反方“非此即彼”的框框设定,反过来单刀直人,从两个预设选项抽出“等价交换”,以倒树寻根之势彻彻底底地推翻了它作为预设选项的正确性,语气从容,语锋犀利,其应变之灵活、技法之高明,令人叹为观止!
当然,辩场上的实际情况十分复杂,要想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一些反客为主的技巧还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为主还需要仰仗于非常到位的即兴发挥,而这一点却是无章可循的。
(六)攻其要害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双方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例子或表达上争论不休,结果,看上去辩得很热闹,实际上已离题万里。这是辩论的大忌。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对方一辩、二辩陈词后,迅速地判明对方立论中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这一问题,一 攻到底,以便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对方。如“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一辩题的要害是 :在不温饱的状况下,是否能谈道德?在辩论中只有始终抓住这个要害问题,才能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在辩论中,人们常常有“避实就虚”的说法,偶尔使用这种技巧是必要的。比如,当对方提出一个我们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假如强不知以为知,勉强去回答,不但会失分 ,甚至可能闹笑话。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机智地避开对方的问题,另外找对方的弱点攻过去 。然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是“避虚就实”,“避轻就重”,即善于在基本的、关键的问题上打硬仗。如果对方一提问题,我方立即回避,势必会给评委和听众留下不好的印象,以为我方不敢正视对方的问题。此外,如果我方对对方提出的基本立论和概念打击不力,也是很失分的。善于敏锐地抓住对方要害,猛攻下去,务求必胜,乃是辩论的重要技巧。
(七)利用矛盾
由于辩论双方各由四位队员组成,四位队员在辩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矛盾,即使是同一 位队员,在自由辩论中,由于出语很快,也有可能出现矛盾。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 马上抓住,竭力扩大对方的矛盾,使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我方。比如,在与剑桥队辩论时 ,剑桥队的三辩认为法律不是道德,二辩则认为法律是基本的道德。这两种见解显然是相互矛盾的,我方乘机扩大对方两位辩手之间的观点裂痕,迫使对方陷入窘境。又如对方一辩起先把“温饱”看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状态,后来在我方的凌厉攻势下,又大谈“饥寒”状态 ,这就是与先前的见解发生了矛盾,我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对方于急切之中,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八)“引蛇出洞”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胶着状态:当对方死死守住其立论,不管我方如何进攻,对方只用几句话来应付时,如果仍采用正面进攻的方法,必然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尽快调整进攻手段,采取迂回的方法,从看来并不重要的问题入手,诱使对方离开阵地,从而打击对方,在评委和听众的心目中造成轰动效应。
在我方和悉尼队辩论“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时,对方死守着“艾滋病是由HIV病毒引起的,只能是医学问题”的见解,不为所动。于是,我方采取了“引蛇出洞” 的战术,我方二辩突然发问:“请问对方,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口号是什么?”对方四位辩手面面相觑,为不致于在场上失分太多,对方一辩站起来乱答一通,我方立即予以纠正,指出今年的口号是“时不我待,行动起来”,这就等于在对方的阵地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从而瓦解了对方的坚固的阵线。
(九)“李代桃僵”
篇4:漫话辩论技巧
如果仅仅把辩论看作是唇枪舌剑的较量,未免失之偏颇,辩论之难,不仅在于辨手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敏捷的才思,良好的嗓音条件和一定的朗诵水平,而且,辩论和评判本来就是软性的,更多靠评委的主观判断,因而辩论的技巧好比体操、跳水运动员的高难度技巧,没有“绝活”得不了高分。于是乎,古文诗词,名人名言,禅宗妙语,流行歌词,广告用语,乃至绕口令,歇后语都巧妙穿插在现代辩论中。如何将丰富的知识用练达精妙的语言表达出来呢?这就涉及到本文要谈的辩论技巧的问题了。
一、就事论事
这一点要求在辩论中抓住辩题,不能离题万里大发议论,而要始终注意主攻方向。陈述观点则不要太华丽,而一定要系统地说清楚;自由辩论则不能过多地纠缠在细枝末节上。
例如:人类是大自然的保护者(正)/破坏者(反)
反二:我再一次请问对方辩友,人类要生存,要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正四:我想再次告诉对方辩友,破坏是少数的。
请问,马有白色的马,但是马一定要是白色的吗?
反三:对方答非所问,请正面回答,人生存发展是以什么为基础的?
在反方的追问下,由于正方一时没有合适的回答,所以搬出了白马非 马论,但反方没有被牵住鼻子,以四个字“答非所问”马上把对方拉回来,在对自己有利的方向上毫不放松。
再例:电影制作是追求票房更重要(正)/追求艺术更重要(反)
反:对方辩友,艺术是电影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对方一味追求票房是否忽略了其基础性呢?
正:对方说前提不过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这样的循环是没有价值的!
反:那么对方辩友,是先有鸡才会有蛋,所以作为基础的艺术……
在这个回合中,反方就没有注意“就事论事”,和对方纠缠鸡和蛋的问题,结果放弃了由于正方说“无聊逻辑”而为自己带来的优势地位,陷入纠缠的被动。
二、死缠烂打
这一点看似和上一点相同,但请仔细品读。
从内容上说,原则性的问题必须死缠烂打,追住不放,最要注意的是不要被对方轻易脱身,在每一场比赛中都要设定令对方无法回答的“重炮”问题,把对手逼住不放。如何订立重炮呢?辩论双方总是既有理又没理,总有些问题,特别是具体事理或者是哲学原理,对方是不能或无法正面回答的,应该把这些问题理出来。`
例:焚毁走私犀牛角是/不是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
反方说不是,一直追问:焚毁到底保护了哪些自然资源?
流动人口的增加有利于/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正方说有利,一直问,由于管理不善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否也要归责于流动人口?
人类是大自然的保护者/破坏者
反方说破坏,一直问,保护者何以造成八大公害,十大污染,十六大破坏的环境问题呢?
以上的三个辩题中的例子,或攻或防,都可以让对方要么陷入解释的纠缠,要么跟随自己到对自己有利的战场,这就是重炮问题的好处。
就事论事是说任何回合,任何例子不要游离辩题;死缠烂打是要在对自己有利,事先自己准备过的问题上咬定对方不放松。一大一小,一具一抽,一全一侧,望细体会。
三、主动转移
能否做到这一点往往成为初级比赛和高级比赛的根本区别。
要说清楚这点首先要明确辩论--尤其是自由辩论之意义。在前段时间的院辩新生对抗赛第三场中,正方双方语速飞快,比赛看似紧张激烈但实则犯了忽略大局的错误,以至使比赛陷入“两小儿辩日”的泥泞之中。
自由辩论之在于说服听众。双方不可能互服,所以要让听众认可无非两点:一为完善己方理论,二为指出对方的谬误。这两点是单方行为不需对方的认可:指错,指出即可、补洞,补足即罢。所以要提出完成一个战术目标之后的——主动转移。
从原本的二三辩分别陈辞发展到现在攻辩阶段,目的是在于增加对抗性和可看性,但不应该忽略这个环节的真正作用在于把己方理论阐释清楚,把攻防路线全面铺开。所以在这个阶段,全队都要全神贯注地思考对方的理论,看清对方所走的路线与自己路线的交锋和不利,为自由辩论的战场方向作下指引。
一个优秀的辩手,应该是具备在短时间内发现对方立论问题的能力的(如何开发这种能力将在《辩手素质养成》一文中详述)在攻辩结束之后,需要的是交流!所以一四辩此是任务尤其艰巨!一辩开始小结,指出对方在应对我方问题的时候的错误,指出对方理论的缺陷。四辩则既可告知二三辩攻击方向,又可在己方理论处于被动时思考应对方略,随机应变羽扇纶巾。这一分多钟,实在是关键!
上述的两个环节可以说都是为自由辩论准备。在知己知彼以后,则应该战无不胜!主动转移要求全队在设定多个小的战术目标后能步步为营。以本界新生杯决赛为例:
大学学习以博为主/以专为主
正方以博为主:战术目标一:确定大学学习之特点,博之范围,为主之评判标准。战术目标二:确立逻辑底线:当今世界学科呈现交叉性和复杂性。三:展开推论:由逻辑底线决定了要完成学业和未来自身发展的博之根本性。四:解释问题:解释为什么对方说的以博为辅不能符合现阶段的学习要求。五:攻击理论:指出以专为主的诸多弊端,质问对方。
以上的一条清晰的自由辩论战术,在真正比赛中贯彻了80%确保了正方的胜利。试想,如果纠结在五点中的任何一点上说个3分钟,整个比赛将会无聊,整个观点将会片面。此也即为很多初级比赛之无可看性也。
须注意,一定要与“避而不答”严格区分开来。许多辩手往往不听对方发问,操起一张卡片就念,虽然可能靠事先准备的妙语引来掌声,但瞒不住内行的评委和观众。所以主动转移一定要在反击或者至少守住的一次攻击后方可进行。这一点将在“重视接口”专题中详述。
主动转移并非难点实为要点,只是很多新辩手没有意识缺乏经验罢了。好比没怎么打过架的人总是想着如何接一拳踢一脚,而武林高手却要谋划全面的攻防套路,很类似。四、针锋相对
“真理无言”,但是在辩论中却要有“我即真理”的信念,并要把这种自信一浪高过一浪地推向听众,在气势,信心上都要与对手“针锋相对”。
辩论达到白热化时,双方往往情绪激动,这时,如果一个沉稳的辩手稳定一下局势,表达既从容又有力,往往比提高嗓门要有效得多,这也是针锋相对之“以柔克刚”。
关系到场上气氛,心理状态的问题,必须针锋相对。在有一次华师大对复旦的比赛中,复旦的辩手动辄就“我方第几次请问了”“对方又退了几步”,听众往往对这些话印象很深,不顶回去很容易造成场上的不利气氛,所以师大在比赛中,当复旦队刚说“对方已经退出了第一步”,师大立刻反击:“你说我们退步我们就退步,难道我们的退是长在对方身上的吗?”这句回击虽然于本方理论没帮助而且显得突兀,但在气势上顶了回去,如果后面能加上一句论证复旦队前一回合的谬误效果就很好了。
明确这一点是希望各辩手在辩论时不要忽略辩论的对抗性,而各说各的。要敢于对抗对方的理论、技巧,甚至是一些“很技巧”的东西,比如:
流动人口的增加有利于/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反:对方辩友,我们所说的流动人口指在两地迁徙的人口,但括号,不包括因旅游、会议等的流动啊。
正:请对方辩友为我们正面解释,旅游、会议的人口也在流动,怎么就不能是流动人口呢?
反:对方辩友我们是在定义后面加个括号啊,语文老师告诉我们,括号内内容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啊。
正:可是逻辑老师告诉我,一个真命题可不能前后矛盾!(掌声,笑声)
在这个关键的定义上,正方和对方针锋相对,丝毫不让反方在定义上有所动摇。
五、顺水推舟
太极乃中华武术之精义: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读者若有时间可观摩老人所打太极拳中“揽雀尾,捋挤式”等招数,实在有益。
顺水推舟。原力来自于对方,是当对方论证出一个逻辑推论,或者举出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但经过我们的语言引带,对方的东西马上反过去自噬其身,举例:
经济的发展可以/不可避免环境污染
反:那么,对方是在承认错误了,对方勇于承认错误,那我将给对方一个机会,是不是经济发展可以避免环境污染呢?
正:既然我方犯过错误,当然要承认。因为我方一向的观点是:人是不可避免错误的。
人类是大自然的保护者/破坏者
反:请对方二辩正面回答,人生存和发展需要不需要能源,而能源的开采和使用会不会对自然产生破坏?
正:我要告诉你,人类是需要,同时地球上任何一种异养生物都是需要的。
反:看来对方辩友看得还要深刻,不但看到人是破坏者,还看到其他动物也是破坏者。
以上为对逻辑的顺水推舟,那么还有一种就是对例子而言了。所以这个专题其实八个字“借力打力,借例打例”
辩论中所举的例子,取的往往是比喻义,引申义,而漏洞有时候就在例子的本意当中,如果能借助例子把自己的观点加进去还给对方,实在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机缘。
人类是大自然的保护者/破坏者
正:请看一代殷王商汤为了保护鸟类,在捕鸟时网开三面,这不是保护吗?
反:殷王捕鸟这不是在破坏吗?(掌声)
……………………………………………
正:对方辩友我们可以全球共同努力啊,难道您不知道“人心齐,泰山移”吗?
反:移泰山就是对大自然的破坏啊!(掌声,笑声)
…………………………………………
正:对方辩友今天一直说人类因为要索取自然资源就一定是在破坏。我看可是“张公喝酒李公醉,错把败类当人类啊” (掌声,笑声)
反:对方辩友如此使用古诗词,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构成了破坏!(暴笑声,掌声)
当今社会是男人/女人更需要关怀
正:对方说数量多就处于强势地位了,那么地球上细菌相对人类也是数量多的,难道细菌就比人类处于强势地位了吗?
反:当我面对SARS的时候,它们就是处于强势的嘛!
治贫重于治愚/治愚重于治贫
正:对方辩友来看看孔乙己吧,他的贫穷使得他不能科考最后冻饿而死,治贫是一切的基础啊。
反:孔乙己就是一代愚人啊!(掌声,叫好声)
正:可孔乙己在那个时代是个秀才啊怎么能叫愚呢………
在上述问题上,借例打例要么全盘把对方的阵脚打乱,要么让对方陷入解释,为本方在气势,心态上赢得胜算,并且使比赛更为幽默,好看。以下是几个经典片段:
都市绿化以大型集中为主/以小型分散为主
正:对方辩友,如今都市对绿化的需求已经到了危机的程度,今天我们给一个快饿死的人吃东西,您说是像您一样一点一点给他喂面粉呢?还是把面粉集中起来做成包子给他吃呢?
反:那么对方辩友,您吃包子是一口一口吃还是囫囵吞枣呢?一口一口吃就是分散!(掌声,叫好声)
当今社会是男人/女人更需要关怀
正:………………对方听过没有,最近有一首歌唱到“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啊”
………………………
反:可是林忆莲很早就唱到“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啊(笑声,掌声)
个性需要/不需要刻意追求
反:董存瑞炸碉堡(碉堡碉堡)!难道对方说因为他主观是主动的所以就是刻意去炸碉堡了吗?
正:那么按照对方的逻辑董存瑞不是刻意的,是自然而然的,今天班长给了他个炸药包,他就这么走啊走走到碉堡口吗?
顺水推舟——借力打力,借例打例!须积稳重于胸,凝目光于遥,看到每条逻辑每个问题背后的漏洞。)
洞悉对手凶猛外表下的柔弱,揭开他们的外衣暴露他们的伤口,然后在伤口上撒一把盐,此为下策;揭开对方逻辑的错误掩盖,指出问题以后分析之所以错误的原因,再总结到对方这个错误导致全局性的偏颇,此为中策;指出对方问题之症结所在,把我方理论加诸其上,分析比较最后让听众倾向自己,使人心服口服,此为上策。所以顺水推舟千万不能单独使用,必须前有理论铺垫,后有理性归论
篇5:辩论赛经典辩论技巧
最新辩论赛经典辩论技巧
一、辩论赛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 正方一辩的发言时间控制:正方一辩是整场辩论的第一个发言者,他没有驳斥的对象,要做的只是把事先准备好的稿子认认真真地念好。不过,如果能在念出最后一个字时,恰恰时间结束的铃声响起,可收到先声夺人之效。这一点极难,所以不必强求。正方一辩还有一些战术,如在发言结尾向对方提出好几个问题,以图扰乱对方一辩发言,但对方如稍有经验,一般是避而不答,于是反而容易暴露本方的进攻点。一辩还常在结尾时说:“关于***将由我方二辩、三辩作进一步的阐述。”这种做法优点是在配合上显得连贯,缺点是可能会破坏一辩的整体气势。如果时间已到而稿子还未念完,可以把论点重复一遍,然后坐下。
2. 控制驳论的的比例:除正方一辩外,其余辩论队员都面临着如何在发言中处理驳论与立论的关系,初学者易犯的毛病:一是明明听到对方漏洞百出,却不知从何下手,好象武学中的全是空门,竟然成了没有空门;二是知道应该驳斥哪一点,一站起来就面红耳赤,恨不得一棍子把对方打死,但是由于无法有效地组织语言,说起来吞吞吐吐,观众看了都替他着急。驳论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①事先有所准备,对方可能从哪点进攻,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把想到的驳论分点写在卡片上,对方谈到哪一点,就抽出哪张卡片放在稿子开头; ②首先驳斥对方的常识性错误及口误,如对方背错了某句诗词或在某句话中漏掉了一些关键字而导致意思截然相反,都应该抓住机会予以痛击;临场驳斥要注意对方发言中的开头一段,因为时间有限,如果驳斥其结尾,往往来不及组织语言; ③反驳的对象不要太过分散,不超过3点; ④最好是针对前一个发言者进行驳斥,如果中间已经隔了几轮发言,驳斥的效果会减弱。当然,对方的重大漏洞或关键的论点、论据例外; ⑤确实觉得反驳有困难可以只立论。
3.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初看辩论的人可能会觉得那些辩论稿满篇都是听不懂的新名词的辩手才是高手,其实恰恰相反。前面已经说过,辩手经过准备之后,对辩题的理解往往比评委深刻,这时,既要深得入,又要浅得出,发言时要避免使用专用术语,即使用也要作说明,此外,要多使用比喻、举例、排比等手法。如果能在发言中以幽默的语言或大义凛然的陈词引起观众的笑声和掌声,对评委会产生较大影响,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自由辩论。
4. 概念的模糊和清晰:其实不光是概念,很多场合都需要模糊的语言让对方找不到靶子,这似乎和第3点有点矛盾,但第3点指的是一般情况,而这里指的却是特殊情况。举个例子:在“法治能消除腐败”的训练赛中,我持正方立场,这时我方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怎样给消除下一个定义,消除的权威定义是使不存在,如果同意这个定义,显然不利;如果不同意,这个定义又实在太难驳倒,甚至很难防守。最后我方采用了这样的定义:法治能消除腐败,指的是法治的惩治、防范、监督、教育几种功能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实战效果颇佳,对方没有什么好办法指出我方这个定义错在何处,结果在枝节问题上作了大量的纠缠。可以看出,概念模糊化目的是为了防守,这种概念的本意对已方是不利的又或者无法定义精确。相反,概念的清晰是为了进攻,如上例中反方当然要旗帜鲜明地提出消除就是使不存在,使腐败现象为零,这样才能加强进攻的力度。
5. 煽情:煽情是辩论中的常用战术,自由辩论中也应用颇多,但由于自由辩论中个人发言时间很短,使这种战术的应用受到限制。大规模煽情一般出现的规范发言中。煽情时首先要投入感情,可谓慷慨激昂之时,声嘶力竭;沉痛哀伤之处,气若游丝。但也要注意不可过火,以不影响自己发言为度,切不可泣不成声,拍桌子等等,煽情内容也要注意有逻辑性,比如“法治能消除腐败”中,反方在对腐败问题痛心疾首之后,说“腐败如此严重,单靠法治独木难支”是有效的。而在“应该鼓励购买私人小汽车”中,反方大谈农村失学严重,去煽希望工程的情,就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了。
6. 豹尾:以往发言稿结尾都比较平淡,往往是把本方论点重复一遍,自从《狮城舌战》出版之后,很多辩手模仿复旦四辩在结尾以一句气势宏大的名言、俗语、诗词来结尾,这值得一试,但要注意这句话必须和论点密切相关,而且一般由一辩和四辩来说。
自由辩论的战术:自由辩论是整场辩论赛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大多数评委是根据自由辩论的胜负来决定比赛的胜负的。正因为有了自由辩论,辩论和演讲也才有着质的区别,这么说是毫不过份的。在两支势均力敌的辩论队之间,自由辩论的随机应变成分很高,常常会让人觉得事先准备的东西全用不上,而且,由于气氛紧张激烈,即使是高手有时也难免气急败坏,于是打到哪里算哪里,双方都死钻牛角尖,过多纠缠细节问题,把战略战术忘个精光。因此,一方面要注重平时的自我训练;一方面要尽力在赛场上保持冷静,以求成功地运用战术。
二、辩论战术
1.划分战场 基本的做法是把一系列关系紧密的问题作为一个战场,并由场上的一名队员提出其中的第一问题,其他队员立即跟上,直到问完这一系列问题,取得了满意战果后,转入下一战场。这种战术的优点是:火力集中,进攻显得有章法,有层次。缺点是:有时过于死板,为了贯彻连续提问,对对手临场暴露的弱点只能作简单攻击,而对对手的有力反驳又不能由最恰当的队员来防守,这和自由辩论随机应变的特点是相背离的。结论:仍然可以适当决定几个战场,但不用强求连续提问,让队员自己控制提问的时机。
2. 两次发言 在自由辨论中,一个队员发言后,不要立即把话筒传给其他队员,而在对方发言后,由其自己决定是否作第二次发言。这种战术的目的是保持发言的连贯性,在队员相互之间很不了解,配合很生疏时应用。
3. 相互保护 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出现某个队员口误,或者偏离立论等等对本方不利的情况,这时候,别的队员应该弥补其错误。弥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抵赖。如果本方犯错误,对方隔了相当长时间后才攻击,又或者犯错误的这句话本身含意就很模糊,可以死不认帐地说:“我方没有这样说过。”但是,这种战术如果被评委识破,会非常不利,一般不要采用。 ②别解。对本方犯错误的话作另外一种解释。例:正:大家听到没有,对方同学竟然说共产主义不能实现,看来 我之心不死,和平演变真是越来越严重了。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条件不具备,共产主义当然不能马上实现…… 这里反方就运用了别解这种战术,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不利局面。这种战术运用得比较多,常用的句式是“我方的意思是说:……” ③调整底线。这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作法,所犯的错误既不是口误,又明显背离本方原来的立论,只好将错就错。④对于明显的口误,可以大胆承认“我方刚才出现了口误。”
4. 连续进攻 场上要保持头脑冷静,当注意到对方对本方某个问题避而不答或回答不力时,应连续攻击,哪怕把问题再重复一遍也好。往往易犯的毛病的是自己急于说出某句“精妙”的话,根本不去注意队友问了什么问题以及对方是如何回答的,这种个人主义应该避免。
5. 破除双难境地 辩论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选择疑问句,对方逼着问你“是A还是B?”不管是A是B对本方都是不利的,对这类问题有两种回答的方法:①(既不是A,也不是B)是C②既是A,又是B 。
6. 破类比 类比手法是辩论中经常运用的,但类比不可能做到绝对的精确,类比物与被类比物总是会有一些区别,这就为反驳提供了突破口。事先找出一些重要概念的特征后,可以用来攻击对方不准确的类比。
7. 循环论证及对待办法 循环论证常常是在立论中就已准备好的,这种论辩手法会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当不管从哪个角度进攻,对方总是能自圆其说时,很可能就是在运用这种手法。
8. 归谬及对付方法 所谓归谬就是先假设对方的逻辑是正确的,然后推导出荒谬的结论,以此证明对方的错误。这是辩论中常用的有力武器,很多看来难以攻击的诡辩,一经归谬,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例:“外资是推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反:马克思早已指出:劳动决定价值,所以,廉价的劳动力才是推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正:劳动决定价值适用于任何国家、任何地区,如果按照对方这种逻辑,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都是廉价劳动力喽?对反方看似吓人的论据,正方以归谬给予有力一击,再看一个比较高级的归谬。 例:“法治能消除腐败” 反:请对方举个例子,哪怕是一个例子,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用法治消除了腐败?正:过去没有消除,现在没有消除,就等于将来一定不能消除吗?那我们还谈什么共产主义必然实现,共产主义以前也从来没实现过嘛!正方对反方的这个要害问题如果避而不答,那就要丢分了,而以归谬驳斥对方提问中隐含的逻辑,却化险为夷。使用归谬是不容易的,但防守也很难,大概有以下两种防守方式: ① 正本清源 例:“法治能消除腐败” 反:腐败有减少的趋势就能说明腐败能消除吗?一个人小时候一天能吃一斤饭,成人后一天能吃二斤米饭,这也是饭量不断增长的趋势啊?是不是说到了老年他就能吃100斤大米饭呢?那不成了饭桶了吗?正:吃饭是饭量不断增长,消除腐败却是腐败在不断减少,这两者怎么能混为一谈呢?正方用这种反驳方式指出反方所“按照的”根本不是正方的“逻辑”,所以导出的荒谬结论是无效的。 ② 顺水推舟例:正方“人性本善”,反方“人性本恶” 正:我想先请问对方同学,您的教育能够使你一辈子不流露本性吗?如果您不小心流露本性,那我们大家可要遭殃了。(前面反方说过教育使本恶的人性向善)反:所以我要不断地注意修身自己呀!曾子为什么说:“吾日三省吾身”呢?…… 这种反驳方式是指出对方所导出的结论与本方观点并不矛盾,在①例中,如果用顺水推舟法,似乎可以这样说:正:所以我们才要考察法治是否有消除腐败的内在能力啊!而腐败不断减少的趋势恰恰提供了一个证明。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好呢?我个人认为后一种方法更能体现“避其锋芒,击其惰归”之兵家要义。
9. 各执一词 在同一个论据上,双方各自强调对自己有利的一面。例:“当前妨碍大学生走向社会主要是自身素质问题,还是社会环境问题” 反:现在是“孔雀东南飞,飞到广东来”,不就是因为广东水草丰美,环境优雅吗? 正:可也要是孔雀才能东南飞啊!反:东南有梧桐,方有孔雀来。现在的问题是梧桐太少。临场利用对方的论据时,会用到这种战术。
10. 特殊情况 先举一个例子:“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 正:……对方同学怎么能把色情业、赌博业的弊端强加到旅游业的头上呢?这不是张三犯罪,李四坐牢吗?反:如果李四是帮凶,当然也要坐牢。旅游业不是对色情业、赌博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吗?本来张三犯罪,不该李四坐牢,可在李四是帮凶的特殊情况下,就不奇怪了。又例: 正:……这不等于是把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推到水里去吗?反:如果不下水又怎么能学会游泳呢?能否成功地运用这种战术,关键是辩手自身的素质。在这种战术中,常用的句式是“如果……,那么……”
11.攻击小前提 例:正:毛驴没有污染,可是能走上高速公路吗?反:毛驴就真的没有污染吗?当对方第一句话是判断句,第二句话是反问句时,本方应该先注意这句判断句是否成立,这在辩论中属于“盲点”,容易忽略,
这种战术在许多情况下属于诡辩,就象对方指着一个正方形说正方形与圆形是不同的,而本方攻击说他指的根本不是一个标准的正方形。所以上一例中正方可以这样反驳。正: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不造成污染的东西,但毛驴难道是因为有污染才不能走上高速公路吗? 这种战术要慎用。
12. 回避 在水平相当的辩论赛中,只有符合以下条件才能回避: a) 对方的问题无法回答; b) 对方的问题回答后对本方很不利; c) 对方的问题与辩题无关。回避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就好象没有听到对方的问题,直接提出本方问题。这种回避可以用,但痕迹过于明显。 ② 以一句话作为过渡。当评委和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这句话中,就容易忘记本方已在脚底抹油了。 ③ 暗含讽刺的回避当对方的提问不甚合理时,用这种战术效果较好。这类回答在特殊的语境下才有效,不要生搬硬套。
13.回答问题后再提问 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应该回答问题,回答后提出本方问题。但是,如果回击很有力,可以不再提问,以免削弱攻击的威力。
三、小技巧
14. 运用假材料 无论在规范发言还是在自由辩论中,都需要运用大量材料,可是合适的材料不容易找到,往往只能编一些假材料,包括数据、实例等。运用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材料要尽可能编得合情合理;二是不可心虚,要理直气壮地用。另外,在校际比赛中,应禁用假材料。
15. 妙语脱困 如果时间充裕,应事先准备好一些在很多情况下都能使用的妙语。在自由辩论中,不要急急忙忙把这些妙语抛出去,而应该用在本方最困难的时候。例:“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正:对方一直回避这样的问题,超道德行为到底是不是道德行为?请对方回答。反:超道德当然不是道德。但如果按照对方的逻辑,那么裴多斐的《自由与爱情》诗大概就得改成:“爱情诚可爱,自由价更高,若为温饱故,二者皆可抛”了。(笑声、掌声)正方前面已充分论述了超道德不是道德,反方在回应一句以后,如果转入其他问题,总是有气弱之感,这时抛出事先准备的妙语(这句妙语几乎在自由辩论的任何时候都可以用),占了上风。这里还有另一个战术,超道德本来是一个伪概念,但反方并不去论述超道德其实也是道德,而是大胆承认了对方的观点,这是因为承认后对反方的论点并没有什么影响,相反,如果硬着头皮去说清楚,就要费太多的口舌了。再举一个大胆承认的例子。例:“烟草业对社会利大于弊” 反:对方老是说烟草业能上缴多少利税,能创造多少经济利益,难道要等到我国经济发达后,才来取缔烟草业吗?正:当然如此。 (停顿)反:那你们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生命置于何地。正:我再提醒对方,吸烟只是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而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在这个例子中,正方成功地运用大胆承认的战术,打乱了反方的阵脚,相当得分。
16. 连续提问 第4个战术叫连续进攻,主要是指临场与队友的配合。而这里的连续提问可以在事先准备好。例:“烟草业对社会利大于弊” 反:对方同学承不承认,烟草业是社会失灵的产物? (停顿)正:对方还没有告诉我们,你们的利弊标准是什么?反:这一点我方早已论述,我再请问对方,你们究竟承不承认烟草业是市场失灵的产物?正:事实胜于雄辩,如果烟草业对社会是弊大于利的话,那为什么我国还要嘉奖云南玉溪卷烟厂,难道是表扬他们多杀人吗?反:看来对方同学没办法回答我方的问题,那我再问一个更简单的问题,烟草业是不是一个外部不经济的行业?明知对方不太了解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有意提出这类问题,连提两次后,对方仍然回避,如果重复第三次,好象显得本方只有这么一个问题,这时候转向一个类似的问题,巧妙。要注意两点,不能提问过多别人听不懂的`问题,偶尔一次是战术,多了会被人误认为在破坏辩论。对关键性的,不能由别的问题代替的提问,可以重复多次。(这种情况不多,一般总能找到几个类似的问题)
17. 攻击对方过激行为 在辩论中对对手要保持一种尊重客气的态度,不可出现人身攻击的语言,也不能与队友大声谈笑,拍桌子,踢腿等等。如果对方有人身攻击的语言,可以这样说:“对对方同学刚才的措词,我方表示遗憾……”,如果对方有很不礼貌的行为,可以这样说:“在严肃的辩论场上,对方**同学刚才却很不严肃地(拍桌子……),我方对此表示遗憾”。切不可针尖对麦芒,把辩论场变成吵架场。
18. 听不清楚对方发言的对策 对策有二:一是客气地请对方重复一遍。这种做法优点是显得有风度,缺点是如果再听不清楚就不好办了,重复后如果听清楚了又很难回避对方的问题。二是攻击说:“对方说得不清不楚,我实在听不懂。”优点是掌握主动,缺点是显得不留情面。
19. 合理用时 自由辩论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每次发言都应该简短有力,不允许象规范发言一样“一、二、三”点的展开。在《狮城舌战》中,自由辩论双方各用时4分钟,台大发言33次,复旦发言32次,平均每次发言7秒多。一般说来,每次发言在十五秒以内,绝不能超过半分钟。一定要半分钟以上才能说清楚的,不如让队友来回答,或者干脆回避。如果本方发言完了,对方却还剩下一、二分钟,那比赛等于是输了一半。
20.利用多余时间 对方发言时间用完后,如果本方还有多余,可以让4名队员挨次站起发言,这样显得颇有气势。一般情况下,每个队员发言都是完整的一句话。华东师大有所创新,4名队员的话加起来才是一句完整的话,而且他们常主动要求结束自由辩论,以显示气度。这种创新我没有实践过,不敢妄评,可能缺点是不能充分利用时间。终于写完了,真是辛苦,本来还想修改一下,但太长了,就这样吧。希望以后有人修正并补充。 注: 1按高级别比赛惯例称四名队员为一辩、二辩、三辩、四辩; 2所举例子有些引自原文,有些是凭记忆和想象。
四、辩论技巧
反客为主的原意是: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在论辩赛中,被动是赛场上常见的劣势,也往往是败北的先兆。论辩中的反客为主,通俗他说,就是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下面,本文试以技法理论结合对实际辩例的分析,向大家介绍几种反客为主的技巧。
(一)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是因为他有一系列并没有表现在口头上的、重新解释字词的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
(二)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
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论辩理论中属于强攻,它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诚然,实际临场上雄辩滔滔,风云变幻,更多的“移花接木”,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
(三)顺水推舟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四)正本清源
所谓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义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人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较之正向推理的“顺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五)釜底抽薪
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付这种提问的一个具体技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当然,辩场上的实际情况十分复杂,要想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一些反客为主的技巧还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为主还需要仰仗于非常到位的即兴发挥,而这一点却是无章可循的。
(六)攻其要害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双方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例子或表达上争论不休,结果,看上去辩得很热闹,实际上已离题万里。这是辩论的大忌。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对方一辩、二辩陈词后,迅速地判明对方立论中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这一问题,一攻到底,以便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对方。如“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一辩题的要害是:在不温饱的状况下,是否能谈道德?在辩论中只有始终抓住这个要害问题,才能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在辩论中,人们常常有“避实就虚”的说法,偶尔使用这种技巧是必要的。比如,当对方提出一个我们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假如强不知以为知,勉强去回答,不但会失分,甚至可能闹笑话。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机智地避开对方的问题,另外找对方的弱点攻过去。然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是“避虚就实”,“避轻就重”,即善于在基本的、关键的问题上打硬仗。如果对方一提问题,我方立即回避,势必会给评委和听众留下不好的印象,以为我方不敢正视对方的问题。此外,如果我方对对方提出的基本立论和概念打击不力,也是很失分的。善于敏锐地抓住对方要害,猛攻下去,务求必胜,乃是辩论的重要技巧。
(七)利用矛盾
由于辩论双方各由四位队员组成,四位队员在辩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矛盾,即使是同一位队员,在自由辩论中,由于出语很快,也有可能出现矛盾。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马上抓住,竭力扩大对方的矛盾,使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我方。比如,在与剑桥队辩论时,剑桥队的三辩认为法律不是道德,二辩则认为法律是基本的道德。这两种见解显然是相互矛盾的,我方乘机扩大对方两位辩手之间的观点裂痕,迫使对方陷入窘境。又如对方一辩起先把“温饱”看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状态,后来在我方的凌厉攻势下,又大谈“饥寒”状态,这就是与先前的见解发生了矛盾,我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对方于急切之中,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八)“引蛇出洞”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胶着状态:当对方死死守住其立论,不管我方如何进攻,对方只用几句话来应付时,如果仍采用正面进攻的方法,必然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尽快调整进攻手段,采取迂回的方法,从看来并不重要的问题入手,诱使对方离开阵地,从而打击对方,在评委和听众的心目中造成轰动效应。
(九)“李代桃僵”
当我们碰到一些在逻辑上或理论上都比较难辩的辩题时,不得不采用“李代桃僵”的方法,引入新的概念来化解困难。 “李代桃僵”这一战术之意义就在于引入一个新概念与对方周旋,从而确保我方立论中的某些关键概念隐在后面,不直接受到对方的攻击。
辩论是一个非常灵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施展的技巧的一些比较重要的技巧。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使知识积累和辩论技巧珠联璧合,才可能在辩论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十)缓兵之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如下情况:当消防队接到求救电话时,常会用慢条斯理的口气来回答,这种和缓的语气,是为了稳定说话者的情绪,以便对方能正确地说明情况。
篇6:辩论赛经典辩论技巧
一、辩论赛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辩论赛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 正方一辩的发言时间控制:正方一辩是整场辩论的第一个发言者,他没有驳斥的对象,要做的只是把事先准备好的稿子认认真真地念好。不过,如果能在念出最后一个字时,恰恰时间结束的铃声响起,可收到先声夺人之效。这一点极难,所以不必强求。正方一辩还有一些战术,如在发言结尾向对方提出好几个问题,以图扰乱对方一辩发言,但对方如稍有经验,一般是避而不答,于是反而容易暴露本方的进攻点。一辩还常在结尾时说:“关于***将由我方二辩、三辩作进一步的阐述。”这种做法优点是在配合上显得连贯,缺点是可能会破坏一辩的整体气势。如果时间已到而稿子还未念完,可以把论点重复一遍,然后坐下。
辩论赛中应该注意的问题2. 控制驳论的的比例:除正方一辩外,其余辩论队员都面临着如何在发言中处理驳论与立论的关系,初学者易犯的毛病:一是明明听到对方漏洞百出,却不知从何下手,好象武学中的全是空门,竟然成了没有空门;二是知道应该驳斥哪一点,一站起来就面红耳赤,恨不得一棍子把对方打死,但是由于无法有效地组织语言,说起来吞吞吐吐,观众看了都替他着急。驳论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①事先有所准备,对方可能从哪点进攻,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把想到的驳论分点写在卡片上,对方谈到哪一点,就抽出哪张卡片放在稿子开头; ②首先驳斥对方的常识性错误及口误,如对方背错了某句诗词或在某句话中漏掉了一些关键字而导致意思截然相反,都应该抓住机会予以痛击;临场驳斥要注意对方发言中的开头一段,因为时间有限,如果驳斥其结尾,往往来不及组织语言; ③反驳的对象不要太过分散,不超过3点; ④最好是针对前一个发言者进行驳斥,如果中间已经隔了几轮发言,驳斥的效果会减弱。当然,对方的重大漏洞或关键的论点、论据例外; ⑤确实觉得反驳有困难可以只立论。
辩论赛中应该注意的问题3.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初看辩论的人可能会觉得那些辩论稿满篇都是听不懂的新名词的辩手才是高手,其实恰恰相反。前面已经说过,辩手经过准备之后,对辩题的理解往往比评委深刻,这时,既要深得入,又要浅得出,发言时要避免使用专用术语,即使用也要作说明,此外,要多使用比喻、举例、排比等手法。如果能在发言中以幽默的语言或大义凛然的陈词引起观众的笑声和掌声,对评委会产生较大影响,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自由辩论。
辩论赛中应该注意的问题4. 概念的模糊和清晰:其实不光是概念,很多场合都需要模糊的语言让对方找不到靶子,这似乎和第3点有点矛盾,但第3点指的是一般情况,而这里指的却是特殊情况。举个例子:在“法治能消除腐败”的训练赛中,我持正方立场,这时我方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怎样给消除下一个定义,消除的权威定义是使不存在,如果同意这个定义,显然不利;如果不同意,这个定义又实在太难驳倒,甚至很难防守。最后我方采用了这样的定义:法治能消除腐败,指的是法治的惩治、防范、监督、教育几种功能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实战效果颇佳,对方没有什么好办法指出我方这个定义错在何处,结果在枝节问题上作了大量的纠缠。可以看出,概念模糊化目的是为了防守,这种概念的本意对已方是不利的又或者无法定义精确。相反,概念的清晰是为了进攻,如上例中反方当然要旗帜鲜明地提出消除就是使不存在,使腐败现象为零,这样才能加强进攻的力度。
辩论赛中应该注意的问题5. 煽情:煽情是辩论中的常用战术,自由辩论中也应用颇多,但由于自由辩论中个人发言时间很短,使这种战术的应用受到限制。大规模煽情一般出现的规范发言中。煽情时首先要投入感情,可谓慷慨激昂之时,声嘶力竭;沉痛哀伤之处,气若游丝。但也要注意不可过火,以不影响自己发言为度,切不可泣不成声,拍桌子等等,煽情内容也要注意有逻辑性,比如“法治能消除腐败”中,反方在对腐败问题痛心疾首之后,说“腐败如此严重,单靠法治独木难支”是有效的。而在“应该鼓励购买私人小汽车”中,反方大谈农村失学严重,去煽希望工程的情,就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了。
辩论赛中应该注意的问题6. 豹尾:以往发言稿结尾都比较平淡,往往是把本方论点重复一遍,自从《狮城舌战》出版之后,很多辩手模仿复旦四辩在结尾以一句气势宏大的名言、俗语、诗词来结尾,这值得一试,但要注意这句话必须和论点密切相关,而且一般由一辩和四辩来说。
自由辩论的战术:自由辩论是整场辩论赛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大多数评委是根据自由辩论的胜负来决定比赛的胜负的。正因为有了自由辩论,辩论和演讲也才有着质的区别,这么说是毫不过份的。在两支势均力敌的辩论队之间,自由辩论的随机应变成分很高,常常会让人觉得事先准备的东西全用不上,而且,由于气氛紧张激烈,即使是高手有时也难免气急败坏,于是打到哪里算哪里,双方都死钻牛角尖,过多纠缠细节问题,把战略战术忘个精光。因此,一方面要注重平时的自我训练;一方面要尽力在赛场上保持冷静,以求成功地运用战术。
二、辩论战术
辩论战术1.划分战场
基本的做法是把一系列关系紧密的问题作为一个战场,并由场上的一名队员提出其中的第一问题,其他队员立即跟上,直到问完这一系列问题,取得了满意战果后,转入下一战场。这种战术的优点是:火力集中,进攻显得有章法,有层次。缺点是:有时过于死板,为了贯彻连续提问,对对手临场暴露的弱点只能作简单攻击,而对对手的有力反驳又不能由最恰当的队员来防守,这和自由辩论随机应变的特点是相背离的。结论:仍然可以适当决定几个战场,但不用强求连续提问,让队员自己控制提问的时机。
辩论战术2. 两次发言
在自由辨论中,一个队员发言后,不要立即把话筒传给其他队员,而在对方发言后,由其自己决定是否作第二次发言。这种战术的目的是保持发言的连贯性,在队员相互之间很不了解,配合很生疏时应用。
辩论战术3. 相互保护
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出现某个队员口误,或者偏离立论等等对本方不利的情况,这时候,别的队员应该弥补其错误。弥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抵赖。如果本方犯错误,对方隔了相当长时间后才攻击,又或者犯错误的这句话本身含意就很模糊,可以死不认帐地说:“我方没有这样说过。”但是,这种战术如果被评委识破,会非常不利,一般不要采用。 ②别解。对本方犯错误的话作另外一种解释。例:正:大家听到没有,对方同学竟然说共产主义不能实现,看来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和平演变真是越来越严重了。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条件不具备,共产主义当然不能马上实现…… 这里反方就运用了别解这种战术,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不利局面。这种战术运用得比较多,常用的句式是“我方的意思是说:……” ③调整底线。这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作法,所犯的错误既不是口误,又明显背离本方原来的立论,只好将错就错。④对于明显的口误,可以大胆承认“我方刚才出现了口误。”
辩论战术4. 连续进攻
场上要保持头脑冷静,当注意到对方对本方某个问题避而不答或回答不力时,应连续攻击,哪怕把问题再重复一遍也好。往往易犯的毛病的是自己急于说出某句“精妙”的话,根本不去注意队友问了什么问题以及对方是如何回答的,这种个人主义应该避免。
辩论战术5. 破除双难境地
辩论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选择疑问句,对方逼着问你“是A还是B?”不管是A是B对本方都是不利的,对这类问题有两种回答的方法:①(既不是A,也不是B)是C②既是A,又是B 。
辩论战术6. 破类比
类比手法是辩论中经常运用的,但类比不可能做到绝对的精确,类比物与被类比物总是会有一些区别,这就为反驳提供了突破口。事先找出一些重要概念的特征后,可以用来攻击对方不准确的类比。
辩论战术7. 循环论证及对待办法
循环论证常常是在立论中就已准备好的,这种论辩手法会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当不管从哪个角度进攻,对方总是能自圆其说时,很可能就是在运用这种手法。
辩论战术8. 归谬及对付方法
所谓归谬就是先假设对方的逻辑是正确的,然后推导出荒谬的结论,以此证明对方的错误。这是辩论中常用的有力武器,很多看来难以攻击的诡辩,一经归谬,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例:“外资是推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反:马克思早已指出:劳动决定价值,所以,廉价的劳动力才是推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正:劳动决定价值适用于任何国家、任何地区,如果按照对方这种逻辑,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都是廉价劳动力喽?对反方看似吓人的论据,正方以归谬给予有力一击,再看一个比较高级的归谬。 例:“法治能消除腐败” 反:请对方举个例子,哪怕是一个例子,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用法治消除了腐败?正:过去没有消除,现在没有消除,就等于将来一定不能消除吗?那我们还谈什么共产主义必然实现,共产主义以前也从来没实现过嘛!正方对反方的这个要害问题如果避而不答,那就要丢分了,而以归谬驳斥对方提问中隐含的逻辑,却化险为夷。使用归谬是不容易的,但防守也很难,大概有以下两种防守方式: ① 正本清源 例:“法治能消除腐败” 反:腐败有减少的趋势就能说明腐败能消除吗?一个人小时候一天能吃一斤饭,成人后一天能吃二斤米饭,这也是饭量不断增长的趋势啊?是不是说到了老年他就能吃100斤大米饭呢?那不成了饭桶了吗?正:吃饭是饭量不断增长,消除腐败却是腐败在不断减少,这两者怎么能混为一谈呢?正方用这种反驳方式指出反方所“按照的”根本不是正方的“逻辑”,所以导出的荒谬结论是无效的。 ② 顺水推舟例:正方“人性本善”,反方“人性本恶” 正:我想先请问对方同学,您的教育能够使你一辈子不流露本性吗?如果您不小心流露本性,那我们大家可要遭殃了。(前面反方说过教育使本恶的人性向善)反:所以我要不断地注意修身自己呀!曾子为什么说:“吾日三省吾身”呢?…… 这种反驳方式是指出对方所导出的结论与本方观点并不矛盾,在①例中,如果用顺水推舟法,似乎可以这样说:正:所以我们才要考察法治是否有消除腐败的内在能力啊!而腐败不断减少的趋势恰恰提供了一个证明。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好呢?我个人认为后一种方法更能体现“避其锋芒,击其惰归”之兵家要义。
辩论战术9. 各执一词
在同一个论据上,双方各自强调对自己有利的一面。例:“当前妨碍大学生走向社会主要是自身素质问题,还是社会环境问题” 反:现在是“孔雀东南飞,飞到广东来”,不就是因为广东水草丰美,环境优雅吗? 正:可也要是孔雀才能东南飞啊!反:东南有梧桐,方有孔雀来。现在的问题是梧桐太少。临场利用对方的论据时,会用到这种战术。
辩论战术10. 特殊情况
先举一个例子:“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 正:……对方同学怎么能把色情业、赌博业的弊端强加到旅游业的头上呢?这不是张三犯罪,李四坐牢吗?反:如果李四是帮凶,当然也要坐牢。旅游业不是对色情业、赌博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吗?本来张三犯罪,不该李四坐牢,可在李四是帮凶的特殊情况下,就不奇怪了。又例: 正:……这不等于是把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推到水里去吗?反:如果不下水又怎么能学会游泳呢?能否成功地运用这种战术,关键是辩手自身的素质。在这种战术中,常用的句式是“如果……,那么……”
辩论战术11.攻击小前提
例:正:毛驴没有污染,可是能走上高速公路吗?反:毛驴就真的没有污染吗?当对方第一句话是判断句,第二句话是反问句时,本方应该先注意这句判断句是否成立,这在辩论中属于“盲点”,容易忽略。这种战术在许多情况下属于诡辩,就象对方指着一个正方形说正方形与圆形是不同的,而本方攻击说他指的根本不是一个标准的正方形。所以上一例中正方可以这样反驳。正: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不造成污染的东西,但毛驴难道是因为有污染才不能走上高速公路吗? 这种战术要慎用。
辩论战术12. 回避
在水平相当的辩论赛中,只有符合以下条件才能回避: a) 对方的问题无法回答; b) 对方的问题回答后对本方很不利; c) 对方的问题与辩题无关。回避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就好象没有听到对方的问题,直接提出本方问题。这种回避可以用,但痕迹过于明显。 ② 以一句话作为过渡。当评委和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这句话中,就容易忘记本方已在脚底抹油了。 ③ 暗含讽刺的回避当对方的提问不甚合理时,用这种战术效果较好。这类回答在特殊的语境下才有效,不要生搬硬套。
辩论战术13.回答问题后再提问
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应该回答问题,回答后提出本方问题。但是,如果回击很有力,可以不再提问,以免削弱攻击的威力。
三、小技巧
14. 运用假材料 无论在规范发言还是在自由辩论中,都需要运用大量材料,可是合适的材料不容易找到,往往只能编一些假材料,包括数据、实例等。运用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材料要尽可能编得合情合理;二是不可心虚,要理直气壮地用。另外,在校际比赛中,应禁用假材料。
15. 妙语脱困 如果时间充裕,应事先准备好一些在很多情况下都能使用的妙语。在自由辩论中,不要急急忙忙把这些妙语抛出去,而应该用在本方最困难的时候。例:“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正:对方一直回避这样的问题,超道德行为到底是不是道德行为?请对方回答。反:超道德当然不是道德。但如果按照对方的逻辑,那么裴多斐的《自由与爱情》诗大概就得改成:“爱情诚可爱,自由价更高,若为温饱故,二者皆可抛”了。(笑声、掌声)正方前面已充分论述了超道德不是道德,反方在回应一句以后,如果转入其他问题,总是有气弱之感,这时抛出事先准备的妙语(这句妙语几乎在自由辩论的任何时候都可以用),占了上风。这里还有另一个战术,超道德本来是一个伪概念,但反方并不去论述超道德其实也是道德,而是大胆承认了对方的观点,这是因为承认后对反方的论点并没有什么影响,相反,如果硬着头皮去说清楚,就要费太多的口舌了。再举一个大胆承认的例子。例:“烟草业对社会利大于弊” 反:对方老是说烟草业能上缴多少利税,能创造多少经济利益,难道要等到我国经济发达后,才来取缔烟草业吗?正:当然如此。 (停顿)反:那你们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生命置于何地。正:我再提醒对方,吸烟只是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而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在这个例子中,正方成功地运用大胆承认的战术,打乱了反方的阵脚,相当得分。
16. 连续提问 第4个战术叫连续进攻,主要是指临场与队友的配合。而这里的连续提问可以在事先准备好。例:“烟草业对社会利大于弊” 反:对方同学承不承认,烟草业是社会失灵的产物? (停顿)正:对方还没有告诉我们,你们的利弊标准是什么?反:这一点我方早已论述,我再请问对方,你们究竟承不承认烟草业是市场失灵的产物?正:事实胜于雄辩,如果烟草业对社会是弊大于利的话,那为什么我国还要嘉奖云南玉溪卷烟厂,难道是表扬他们多杀人吗?反:看来对方同学没办法回答我方的问题,那我再问一个更简单的问题,烟草业是不是一个外部不经济的行业?明知对方不太了解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有意提出这类问题,连提两次后,对方仍然回避,如果重复第三次,好象显得本方只有这么一个问题,这时候转向一个类似的问题,巧妙。要注意两点,不能提问过多别人听不懂的问题,偶尔一次是战术,多了会被人误认为在破坏辩论。对关键性的,不能由别的问题代替的提问,可以重复多次。(这种情况不多,一般总能找到几个类似的问题)
17. 攻击对方过激行为 在辩论中对对手要保持一种尊重客气的态度,不可出现人身攻击的语言,也不能与队友大声谈笑,拍桌子,踢腿等等。如果对方有人身攻击的语言,可以这样说:“对对方同学刚才的措词,我方表示遗憾……”,如果对方有很不礼貌的行为,可以这样说:“在严肃的辩论场上,对方**同学刚才却很不严肃地(拍桌子……),我方对此表示遗憾”。切不可针尖对麦芒,把辩论场变成吵架场。
18. 听不清楚对方发言的对策 对策有二:一是客气地请对方重复一遍。这种做法优点是显得有风度,缺点是如果再听不清楚就不好办了,重复后如果听清楚了又很难回避对方的问题。二是攻击说:“对方说得不清不楚,我实在听不懂。”优点是掌握主动,缺点是显得不留情面。
19. 合理用时 自由辩论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每次发言都应该简短有力,不允许象规范发言一样“一、二、三”点的展开。在《狮城舌战》中,自由辩论双方各用时4分钟,台大发言33次,复旦发言32次,平均每次发言7秒多。一般说来,每次发言在十五秒以内,绝不能超过半分钟。一定要半分钟以上才能说清楚的,不如让队友来回答,或者干脆回避。如果本方发言完了,对方却还剩下一、二分钟,那比赛等于是输了一半。
20.利用多余时间 对方发言时间用完后,如果本方还有多余,可以让4名队员挨次站起发言,这样显得颇有气势。一般情况下,每个队员发言都是完整的一句话。华东师大有所创新,4名队员的话加起来才是一句完整的话,而且他们常主动要求结束自由辩论,以显示气度。这种创新我没有实践过,不敢妄评,可能缺点是不能充分利用时间。终于写完了,真是辛苦,本来还想修改一下,但太长了,就这样吧。希望以后有人修正并补充。 注: 1按高级别比赛惯例称四名队员为一辩、二辩、三辩、四辩; 2所举例子有些引自原文,有些是凭记忆和想象。
四、辩论技巧
反客为主的原意是: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在论辩赛中,被动是赛场上常见的劣势,也往往是败北的先兆。论辩中的反客为主,通俗他说,就是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下面,本文试以技法理论结合对实际辩例的分析,向大家介绍几种反客为主的技巧。
辩论技巧(一):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是因为他有一系列并没有表现在口头上的、重新解释字词的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
辩论技巧(二):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
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论辩理论中属于强攻,它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诚然,实际临场上雄辩滔滔,风云变幻,更多的“移花接木”,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
辩论技巧(三):顺水推舟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辩论技巧(四):正本清源
所谓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义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人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较之正向推理的“顺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辩论技巧(五):釜底抽薪
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付这种提问的一个具体技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当然,辩场上的实际情况十分复杂,要想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一些反客为主的技巧还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为主还需要仰仗于非常到位的即兴发挥,而这一点却是无章可循的。
辩论技巧(六):攻其要害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双方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例子或表达上争论不休,结果,看上去辩得很热闹,实际上已离题万里。这是辩论的大忌。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对方一辩、二辩陈词后,迅速地判明对方立论中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这一问题,一攻到底,以便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对方。如“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一辩题的要害是:在不温饱的状况下,是否能谈道德?在辩论中只有始终抓住这个要害问题,才能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在辩论中,人们常常有“避实就虚”的说法,偶尔使用这种技巧是必要的。比如,当对方提出一个我们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假如强不知以为知,勉强去回答,不但会失分,甚至可能闹笑话。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机智地避开对方的问题,另外找对方的弱点攻过去。然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是“避虚就实”,“避轻就重”,即善于在基本的、关键的问题上打硬仗。如果对方一提问题,我方立即回避,势必会给评委和听众留下不好的印象,以为我方不敢正视对方的问题。此外,如果我方对对方提出的基本立论和概念打击不力,也是很失分的。善于敏锐地抓住对方要害,猛攻下去,务求必胜,乃是辩论的重要技巧。
篇7:律师辩论技巧
论辩艺术在律师业务活动中占有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它既是律师业务才能和智慧的集中体现,又是品评律师办案质量及其称职与否的标准尺度。因此,有必要对律师在庭审辩论中的有关技巧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以适应庭审方式改革的需要,充分发挥律师在庭审辩论中的重要作用。
(一)直接反驳法
被告人及辩护人在庭审辩论中有时回避实质性问题,抓住表面特征来掩盖事实真相,在次要枝节问题上做文章。公诉人可以采取抓住主要矛盾,攻击要害的直接反驳法进行答辩。所谓直接反驳法,就是抓住对方的错误实质,主动出击进行反驳,以期掌握辩论主动权,夺取制高点,促使对方陷入被动。如一位律师在张某抢劫案辩护中提出张某的行为不构成抢劫罪,理由是张某没有实施暴力,仅仅是扬了一下拳头,被害人就把物品留下了,故被告人的行为只构成抢夺罪。显然辩护律师的观点是错误的,公诉人感觉到此案的关键是被告人是否使用暴力,抓住这一实质性问题,将一说即明,因而公诉人运用直接反驳法答辩:“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可见,暴力手段并不是构成抢劫罪的唯一条件,采用语言、用某种动作或示意进行威胁的手段同样也能构成抢劫罪,被告人张某对被害人扬了一下拳头,是以将要实施暴力相威胁,实质是实行精神强制,使被害人恐惧不敢反抗,被迫当场交出财物,这就是一种用暴力胁迫进行抢劫的行为,完全符合抢劫罪的特征”。由于公诉人抓住了答辩要点,使辩护人哑口无言。采用直接反驳法一定要认真地分析对方观点错误实质,然后抓住其错误实质进行答辩,这是取胜的关键。
(二)避实就虚法
庭审辩论中,公诉人无法左右被告人的意志,特别是被告人往往在承认自己部分行为的同时,当庭否认其犯罪故意,对此如从证据等实处直接反驳,对方会采用“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方式坚持自己辩解,公诉人缺少最直接的证据而难于揭穿被告人辩解的虚假性,使辩论陷于被动。此时,公诉人可采用避实就虚法进行答辩,即暂时回避难以直接回答的实质问题,抓住对方之“虚”,选择其薄弱环节连连进攻,一攻到底,把对方的“虚”问题辩论清楚后,实质问题便迎刃而解。如张某盗窃一案,张某趁好友李某家中无人之机盗走一辆摩托车,被告人当庭供称是借车。公诉人没有和被告人在借车与偷车这实质问题上直接纠缠,抓住被告人当天到李家去过两次而未提出借车这一情节进攻,另辟蹊径地向被告人发问:“你以前供述这天到李家去过两次,属实吗?”被告人表示属实。公诉人又问:“这两次李家有人吗?”被告人回答“有”,公诉人乘势出击:“李家有人,你不向车主借车,家中无人你却将车开走,难道这是借车吗?”被告人无奈承认了不是借车,从而使偷车这一实质问题得以证实。此案公诉人就是抓住了被告人先后二次到过李家而未提出借车这看似“虚”的事实,来揭露偷车的真相。
(三)设问否定法
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法庭辩论中往往无中生有,采用虚构事实和理由来证明自己论题的手法。事实胜于雄辩,虚构的论据是经不起事实的检验的,一旦事实被揭穿,谎言便不攻自破。对此,公诉人可欲擒故纵采用设问否定法反驳:即公诉人要把已掌握的真实情况深藏不露,沿着对方虚构的理由设问,对方为自圆其说而继续制造虚假的论据,在让其多说的过程中,不断暴露弱点,在不知不觉中与真实情况产生矛盾。后抓住其自相矛盾的地方,固定矛盾,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战术,使辩方的各种矛盾现象自相攻击,从而达到自我否定的目的。如蔡某盗窃摩托车一案,蔡某系刑满释放人员,其骑赃车被抓获后,拒不辩解赃车系从别人手中购买。而公诉人已经掌握了其购买时间与事实不符,对此公诉人如直接予以揭露,被告人可能会辩解是记忆错误,这样就无法认定其是盗窃。对此公诉人采用了设问否定法进行答辩,首先对其购买赃车的辩解不予否定,继而发问:“你是在何时从何人手中购买?”被告人称三个月前从一陌生人处购买,公诉人又问:“你买车的时间记的是否准确?”被告人称时间绝对没记错,为固定矛盾,公诉人讯问被告人为何记得准确,被告人以为有机可乘便罗列了在三个月前购买的理由,公诉人在出示被害人的车是在一个月前被盗的证据后指出:如果被告人讲的是真的,那么就不应该与实际情况相矛盾,既然与实际情况矛盾,说明被告人讲了假话。被告人只得当庭认罪。
(四)引申归谬法
正面指出辩护方的错误观点的实质所在,固然是有力的反驳,但对荒谬的论题光靠指出实质有时反而显得无力,这时恰当地运用引申归谬法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引申归谬法是形式逻辑的归谬法在法庭辩论中的使用。即先假定对方的观点为真,然后从这个假设为真的命题推导出一个或一系列荒谬的结论,从而得出对方观点为假的辩论方法。在一起毁人容貌的伤害案中,辩护人提出:“毁人容貌,应该是毁了容貌,使其血肉模糊,面目全非。受害人被刺后,虽然面部受伤,但最大的伤口现在已经治好,仅留下面部不大的几块伤疤。因而没有达到毁容程度,不能按重伤害对待”。公诉人从辩护人的这种荒谬的观点出发,推导出以下结论:“按照辩护人的说法,毁人容貌一定要达到血肉模糊,面目全非,那么只达到‘面目半非’、‘血肉分明’的程度,当然不算是毁人容貌了。而且,被害人为了打官司,不能求医治疗,必须忍痛到开庭审判,以保留‘原状原形’,证明自己被伤害达到了何种程度的毁容,是轻伤害还是重伤害”。稍具常识的人就能知道这种结论是荒谬的,公诉人虽然没有从行为事实犯罪的直接故意和实际造成严重后果的事实,从正面反驳辩护人,但是实际上已推翻了对方的论题,达到了反驳的目的。
(五)借言辩驳法
实际上是以言驳言,即对辩护人的意见、观点不从正面进行反驳答辩,避免直接交锋,而采用迂回的策略,避开对方的气势,不受对方思路的牵制,而是若无其事地将辩论对手的错误观点搁在一旁“置之不理”,借用被告人的供述和证人证言剖析辩护观点的虚伪性。这种辩论方法适用于驳斥缺乏事实根据的空谈。如在一起受贿案件的法庭辩论中,辩护人以被告人翻供为由为被告人作无罪辩护,公诉人没有直接揭露被告人犯罪,而是简短地问被告人几个问题:一是你的下属会诬陷你吗?答不会;二是你的女儿会诬陷你吗?答不会;三是你的女儿会诬陷你吗?答不会。公诉人进而提出既然他们都不会诬陷你,那么他们证实你受贿你怎么解释?被告人沉默不语,不能自圆其说。被告人辩护观点有时自相矛盾、缺乏逻辑,对此可借助其言进行反驳。如一辩护人以赃物未追回,无实物的情况下估价过高为由对价格鉴定提出质疑。公诉人回答:“价格是物价部门根据失主的证言进行市场调查后得出的结论,正是由于赃物未追回才叫做估价鉴定,辩护人也未见到赃物,凭什么断言估价过高呢?”此案辩护人利用赃物未追回作前提得出估价过高的结论,那么借辩护人“赃物未追回”之言,推出“未见赃物凭什么断言估价过高呢?”的结论,使辩护人无言以对。
篇8:辩论的技巧
辩论的13条技巧
辩论技巧第一条:立论之胜在于破
常常觉得立论的关键在于周圆,在于四平八稳,在于滴水不漏,其实这样的立论是很难分胜负的。裁判有时候会说:正方一直在防守,没有进攻。所以输了。或者说,反方一直在进攻,但是没攻破正方,所以正方赢了。这类的话对于输的一方总觉得裁判不公平。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究竟给裁判一个什么样的理由判你赢,判他输呢?辩题的产生,本身就限制、规定了双方各自固有的逻辑优势和逻辑劣势。那么,只提自己的逻辑优势而回避对方的逻辑劣势,这种立论本身是不是不完整的呢?如果能将对方的逻辑优势变为对方的逻辑劣势,那么是不是就提供了一个让裁判只判你赢而不判他赢的理由呢?如果把辩论看成比武,那么获胜的一方一定不仅是保全了自己,更是消灭了对方。断其一指而断其臂,这个是比较正确的立论思路。
辩论技巧第二条:立论要突出重点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不这样会怎么样、这样的话能解释什么现象,等等,当一辩稿对于以上种种因素平均用墨,平铺直叙的时候,其实只得了个合格分。什么都说等于什么都没说。因为观众记不住那么多。就好像“八荣八耻”,太多了,记不住,远没有毛主席的一句“向雷锋同志学习”来的响亮。如果争论的矛盾不在定义,能否将定义往后放放呢;如果争论的矛盾不在前提,能否把前提只是简略说明一下呢。如果争论的矛盾在于“必要”“源头”“根本”之类的词,能不能少说一些无关痛痒的“意义”“作用”“价值”呢?一辩立论是定海神针,向观众解释“什么该多说,什么该先说,什么该反复说”,而不是毫无重点的啰嗦和唠叨。让人听得烦。
辩论技巧第三条:价值拔高是于对题目的思考,是于对生活的看法
“为什么辩论这个题目”比“这个题目要我辩论什么”更重要,我们一定要树立“我在玩辩论”而不是“辩论在玩我”的概念。价值的简单化、大众化、肤浅化是很可怕的。如果辩手准备了很长时间,然后打“人祸比天灾更可怕”,最后只说“所以我们应该防止人祸啊”。“逆境比顺境更能使人成才”,说“所以我们要经历住逆境啊”。“现代社会合作大于竞争”,所以“我们要多多合作,减少恶性竞争呀”。这对观众而言,是多么恐怖的事情啊,因为他们花1小时结果听到了自己拍屁股就能想到的东西,他们就不禁怀疑辩手的智力水平了。
辩论技巧第四条:一辩稿拟写要多方参与、共同思考
写一辩词,不只是一辩的事。辩论队在准备立论的时候,讨论双方纠结的点,而忽视讨论一辩词怎么写,忽视讨论一辩怎么用词,忽视讨论一辩选用什么要的论证手法。这个是不对的。只有大家共同参与到一辩稿的拟写中来,一辩才能在场上参与到自由辩论的整体攻势中来。否则2、3辩说的话很容易脱离1辩的立论基础。
辩论技巧第五条:自由辩论前提在于倾听
听对方说什么,听队友说什么,一直在强调,始终做不到。小学语文老师就教六个字,叫作“归纳段落大意”,可是大学里的辩手还做得不怎么好,还不知道自己做得不怎么好。归纳能力是理解,思考,发散思维和反驳的基础。自由辩论转瞬而过,当我们无法捕捉到自己理解上的偏差,有意无意误会曲解对方的意思的时候,辩论就悲哀地沦为泼妇的吵架了。直到辩论生涯结束,我们还在纳闷:为什么对方不能理解我的反驳的话呢、为什么我总能找到对方说话的漏洞呢——恐怖啊。“先听清楚你再辩,别着急!”
辩论技巧第六条:争锋相对关键是层面一致
辩论场上要临场辨析出讨论问题的层面是否一致,其实很难。即便辨析出层面不一致,更敢于去在同一层面辩论的,更难。因为你本能上就觉得对方说的是对的,本能上就觉得只有在另外一次层面,自己才有话可说——观众用屁股都知道在那个层面你是有话好说的。那我还来看你们两个辩论干什么?比如一个伟人曾经说过:“发展带来的问题可能比不发展的问题更大”。辩手于是就得出结论:所以不要发展。新事物比旧事物有更多的不足。辩手就又得出结论:所以新事物不好。这两者就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类似这种例子有很多很多。带有这种简单粗暴的思维惯性打出来的比赛直接导致争锋相对不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如何改变,我们想过吗?我们要善于辨析出同一词语在语境中所处的层面,才能找出“公说公没理”的地方,才能养成好的思维习惯,才能争锋相对地辩论。
辩论技巧第七条:自由辩论发言要注重承接
初中二年级写材料作文,第一部就是要引材料,自由辩论中的反驳也是这样。因为自由辩论思维跳跃非常快,所以承接对方的话然后展开反驳能够帮助观众的理解,同时也能帮助对方和队友听懂你在反驳什么。你是反驳对方这一句,还是反驳对方上一句,还是反驳对方上上一句,不承接的话,不容易听清楚。对方刚才说了什么,这样的话会怎么样,这么样对方如何解决?反驳思路就更容易连贯。千万不要怕对方听清楚你的反驳,而要怕对方没听清楚你究竟在反驳些什么。.
辩论技巧第八条:自由辩论要带信息量
其实整场辩论都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信息量,而自由辩论中的信息量尤为突出,这反应了你迅速调动知识积累,并把它组织成语言的能力。七一讲话一万四千余字,其中提到“人民”136次,平均每100字中有“人民”(打假关键在政府引导\关键在群众抵制);中国沿海地区人均GDP高达1万1千多美元,相当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最平穷的地方人均GDP还不到1500美元,只有非洲中部国家的发展标准。前后相差8倍,相当于美国跟乌兹别克斯坦的差距(当代中国社会公平更重要\社会效率更重要)。中国上海常住人口达到2300万,相当于2个瑞典、6个新加坡。(解决城市流动人口关键在是否在户籍制度)人微笑时调动16块肌肉,而绷着脸则要有60块肌肉,可见微笑比绷着脸更容易做到(笑比哭好\哭比笑好)。我们发现,当我们言之有物,说理有据的时候,辩论往往更引人入胜。
辩论技巧第九条:四辩词要表达和内容并重
TELL和READ是两个概念,前者比后者更注重如何让观众更为接受。有人记录下著名辩手黄执中的四辩稿,发现文章并不符合高考优秀议论文的标准,如果换个人不加感情地读出来,甚至会读得语句不通。可是正是这么一篇辩词,为什么能够如此感染人,以至于半夜躺在床上,仍然回想着他那种辩论的姿态呢?因为我们以书面语写四辩词的时候,把很多应该去考虑的因素给过滤掉了。致使四辩词只记录下了内容,却没有了意境。一味地堆砌逻辑是无法让人情感上产生认同的。要知道优秀的演讲有很多的因素。如果有一篇好的演讲稿就能够成为专业的公众演讲者,未免想的太天真。语速,发音,语调,停顿,手势,表情,甚至违反书面语规则的一些东西,等等,都是使四辩的现场表现更为立体因素。
辩论技巧第十条:四辩驳要从小处着手,立要从大处着眼
四辩要完成“再次破与再次立”的任务,执行的时候,往往会反驳对方的观点而忽略支撑对方观点的依据。反驳对方和话而忽略对方说那些话的逻辑推理,这就好比你把大树的叶子摘下来,过段时间,叶子又能长出来,是一个道理。只有把对方立论搞清楚了,究其根本,举其实例,而彻底反驳,才能让反驳有现场感,反驳才会到位。而四辩的再次立论,则要从大处着眼。不要纠结、重申、照搬之前的话,而要把这些“水滴”放回立论的“大海”里,让观众对于整片大海有清晰的理解,才能感受到大海的气魄。
辩论技巧第十一条:拟写结辩稿要学会写纲要。
前面说了四辩稿要从大处着眼,所以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说哪几个点,要比具体用什么例子用什么词来说更为重要。依据纲要边说边展开。同时,就是把书面语转化为口头语的过程。思辩要学会写纲要,学会展开纲要,学会以一条不变之纲变成不同的临场效果。
辩论技巧第十二条:赛前一天不改立论框架
常常会想立论想到比赛开始,比赛最后一天问问别人有没有好想法,更改一下立论。这跟赛场上改立论一样,是大忌。很容易让队员之间的意见不能统一。无敌立论是不存在的,辩手对立论的理解跟立论本身的完整性,是同样重要的。与其将观点一改再改,不如将数据案例一些东西用语言组织得更好,因为临场组织这些东西真的很难。
辩论技巧第十三条:辩论准备在7天之外
一般题目下来7天后开战。但我们有没有想过,这7天我们能准备到什么样的程度?什么是我们7天能准备的,什么是我们在7天里不能准备又需要准备的?竞技,说白了就是比拼能力,比拼素质。辩题的准备,有一部分是通的。这部分叫作“常识”。哲学常识、社会常识、政治常识、文学常识,这些东西能在绝大部分的题目中都能用到的,但7天里你就着辩题去找——这符合那些哲学常识啊?你能找到是运气。我们要做一个有常识的辩手,不要在准备辩题的时候去弥补常识。试想一个平时不训练跨栏的人,即便最后几天再怎么拼搏,怎么能保证,结果仍然是输在起跑线上的呢?
篇9:辩论技巧及常用语
辩论技巧
1. 正方一辩的发言时间控制
正方一辩是整场辩论的第一个发言者,他没有驳斥的对象,要做的只是把事先准备好的稿子认认真真地念好。不过,如果能在念出最后一个字时,恰恰时间结束的铃声响起,可收到先声夺人之效。这一点极难,在我看过的几十场辩论赛中,只有两人能做到,而且也纯属运气,所以不必强求。 正方一辩还有一些战术,如在发言结尾向对方提出好几个问题,以图扰乱对方一辩发言,但对方如稍有经验,一般是避而不答,于是反而容易暴露本方的进攻点。一辩还常在结尾时说:“关于将由我方二辩、三辩作进一步的阐述。”这种做法优点是在配合上显得连贯,缺点是可能会破坏一辩的整体气势。如果时间已到而稿子还未念完,可以把论点重复一遍,然后坐下。
2. 控制驳论的的比例
除正方一辩外,其余辩论队员都面临着如何在发言中处理驳论与立论的关系,初学者易犯的毛病:一是明明听到对方漏洞百出,却不知从何下手,好象武学中的全是空门,竟然成了没有空门;二是知道应该驳斥哪一点,一站起来就面红耳赤,恨不得一棍子把对方打死,但是由于无法有效地组织语言,说起来吞吞吐吐,观众看了都替他着急。 驳论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①事先有所准备,对方可能从哪点进攻,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把想到的驳论分点写在卡片上,对方谈到哪一点,就抽出哪张卡片放在稿子开头;
②首先驳斥对方的常识性错误及口误,如对方背错了某句诗词或在某句话中漏掉了一些关键字而导致意思截然相反,都应该抓住机会予以痛击; 临场驳斥要注意对方发言中的开头一段,因为时间有限,如果驳斥其结尾,往往来不及组织语言;
③反驳的对象不要太过分散,不超过3点;
④最好是针对前一个发言者进行驳斥,如果中间已经隔了几轮发言,驳斥的效果会减弱。当然,对方的重大漏洞或关键的论点、论据例外;
⑤确实觉得反驳有困难可以只立论.
3.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
初看辩论的人可能会觉得那些辩论稿满篇都是听不懂的新名词的辩手才是高手,其实恰恰相反。前面已经说过,辩手经过准备之后,对辩题的理解往往比评委深刻,这时,既要深得入,又要浅得出,发言时要避免使用专用术语,即使用也要作说明,此外,要多使用比喻、举例、排比等手法。如果能在发言中以幽默的语言或大义凛然的陈词引起观众的笑声和掌声,对评委会产生较大影响,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自由辩论。
3.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
初看辩论的人可能会觉得那些辩论稿满篇都是听不懂的新名词的辩手才是高手,其实恰恰相反。前面已经说过,辩手经过准备之后,对辩题的理解往往比评委深刻,这时,既要深得入,又要浅得出,发言时要避免使用专用术语,即使用也要作说明,此外,要多使用比喻、举例、排比等手法。如果能在发言中以幽默的语言或大义凛然的陈词引起观众的笑声和掌声,对评委会产生较大影响,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自由辩论。
4. 概念的模糊和清晰
其实不光是概念,很多场合都需要模糊的语言让对方找不到靶子,这似乎和第3点有点矛盾,但第3点指的是一般情况,而这里指的却是特殊情况。 举个例子:在“法治能消除腐败”的训练赛中,我持正方立场,这时我方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怎样给消除下一个定义,消除的权威定义是使不存在,如果同意这个定义,显然不利;如果不同意,这个定义又实在太难驳倒,甚至很难防守。最后我方采用了这样的定义:法治能消除腐败,指的是法治的惩治、防范、监督、教育几种功能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实战效果颇佳,对方没有什么好办法指出我方这个定义错在何处,结果在枝节问题上作了大量的纠缠。 可以看出,概念模糊化目的是为了防守,这种概念的本意对已方是不利的又或者无法定义精确。相反,概念的清晰是为了进攻,如上例中反方当然要旗帜鲜明地提出消除就是使不存在,使腐败现象为零,这样才能加强进攻的力度。
5. 煽情
煽情是辩论中的常用战术,自由辩论中也应用颇多,但由于自由辩论中个人发言时间很短,使这种战术的应用受到限制。大规模煽情一般出现的规范发言中。 煽情时首先要投入感情,可谓慷慨激昂之时,声嘶力竭;沉痛哀伤之处,气若游丝。但也要注意不可过火,以不影响自己发言为度,切不可泣不成声,拍桌子等等,煽情内容也要注意有逻辑性,比如“法治能消除腐败”中,反方在对腐败问题痛心疾首之后,说“腐败如此严重,单靠法治独木难支”是有效的。而在“应该鼓励购买私人小汽车”中,反方大谈农村失学严重,去煽希望工程的情,就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了。
6. 豹尾
以往发言稿结尾都比较平淡,往往是把本方论点重复一遍,自从《狮城舌战》出版之后,很多辩手模仿复旦四辩在结尾以一句气势宏大的名言、俗语、诗词来结尾,这值得一试,但要注意这句话必须和论点密切相关,而且一般由一辩和四辩来说。
辩论赛应该注意的事项
1、辩手必须熟悉辩论的规则
2、自我展示方面力求创新,展现队伍的整体性
3、环节的发掘。比如说对于剩余时间的安排。
4、辩位安排:一辩求稳、语言有震撼力。对整场辩论赛 观点的把握能力强。二、三辩要求现场应变能力、语言的及 时组织能力以及对观点的把握能力强;四辩是为整场辩论赛画 上一个圆满句号的人。要求有思想、有高度、有热情,能够 在情感上带动评委、观众。一是听,听对方的破绽,在总结陈词中要大说特说,二是补,对我方的失误做必要的补充, 三是临场要察颜观色,四是要有精彩的结尾语来打动评委
5、脱稿,只有脱稿时的语言才有感染力,顺势而上、随 感而发。(附:辩论赛准备的纸条一般用法:
〈1〉记录现场的 东西;
〈2〉纪录较长的引用案例;
〈3〉纪录引用数据)备充分
6、注意场上的整体配合:(辩论赛的输赢不是仅看个人表 现的好坏。它也是对辩手默契的考验。)
7、辩论技巧
1)、注意肢体语言的运用:辩论赛的辩题本来就没有一个 绝对的谁对谁错。看的是谁的语言更有说服力。恰当而又丰 富的肢体语言更能增加你的说服力。
2)、自由辩论阶段经典常用语的使用:自由辩论阶段是整 场辩论赛的高潮。每个辩手的语言简短精练而又具有很强的 针对性。但给观众和评委的思考时间也相对减少了,例如: 对方辩友显然已经跑题了。对方辩友为什么故意逃避我方问 题呢?是不是已经同意我方观点了呢?等经典常用语要时常用 上。
3).避免队内在场上的提示,因为这是一个否定性的提示, 一提示就表示你否定他
4). 注意抓重点抓内容:辩论赛毕竟不是表演,它看的还 是你的语言是否有说服力而不是看你的声势有多大。
5).避免硬伤(1、形式硬伤,包括超时、自由辩论时连续发 言等;2、观点硬伤,千万避免绝对化。3.注意礼貌问题:辩论 不是吵架,一定要注意情绪的控制,注意自己的风度问题。 不要进行人身攻击。4、注意规则问题(尤其新手)。)
8、内容要破题立论。确立突出自己的优势空间。拥有自 己的套路,紧围辩题。
9、攻辩应对的技巧
1.求新。新要新在观点上不能是逻辑上的新,因为求新既 要给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又要让观众容易接受,逻辑上的新 不容易让人在短时间上接受
2.对于对手抛出的问题,可以相互的推,没必要用一个绝 对的答案回答
3.任何观点对双方都是有用的,看你如何运用
4.抓对方的漏洞要抓准!不能主观的去猜测对方
5.举例子有学问。要举哪些例子,怎样举才有攻击性
辩论赛常用语
对方辩友有以偏概全之嫌哦
场合:对方逻辑是以点推面时,比如从夏惟桐很笨推出男人都很笨等
循环论证
场合:这是辩论里面经常发生的,为什么好马不吃回头草?因为好马不会吃不好的草,回头草是不好的,好马自然不会去吃....这当中跳过了论证,为什么回头草是不好的?
对方辩友滔滔不绝 可惜的是对方辩友前提错了
场合:对方的定义或者逻辑前提与己方不一致
对方辩友包天包地包辩题
场合:对方的立论完全把你的立论给吃了,比如和谐征纳关系靠管理/服务,正方把服务也算成了一种管理....
对方辩友是不是太霸道了呢?
场合:上面的情况
对方辩友没有办法解决我说的问题,所以选择了回避
场合:对面就是不正面回答的时候
无独有偶 。。。。
场合:需总结
比如一问对方辩友....二问对方辩友.....三问.......
场合:对手不回答时使用,但是其实没啥效果,对手仍旧不会回答,只是提醒评委而已
不管对方说什么,都无限问“请问你能论证一下吗”
比如他说“男人更需要关怀 ”
“请问你能论证一下为什么男人更需要关怀吗”
“因为男人背负了更多”
“请问你能论证一下男人背负更多吗”
“因为他们在别人眼里处于强势,但是实际却很脆弱”
“请问你能论证一下他们为什么处于强势?请你论证下为什么他们很脆弱?”
。。。就这样,无论他们接着说啥,继续让他论证即可
赤裸裸
场合:自己总结
。。的逻辑很有趣
场合:觉得对方逻辑很荒谬,又不好直说
请允许我继续阐述我方立场
场合:对面时间用完了
★ 学校团队活动总结
★ 高二团队活动总结
★ 团队活动总结
【关于打辩论的十个技巧(精选9篇)】相关文章:
没基础应该怎么学英语最快2023-02-09
文秘专业知识介绍2023-10-28
班级年度团队活动总结2022-05-07
文秘专业知识内容2023-07-31
好习惯倡议书2022-07-23
读《好好说话》有感2022-09-08
兵乓球协会学期工作总结2022-05-07
我最敬佩的人初中作文2022-12-01
大学生主题教育策划书2023-05-13
大学生校园辩论赛策划书2023-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