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故事(精选10篇)由网友“山水旧城谙”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春联故事,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有关春联的故事
据我们考证,其实中国对联第一人并不是孟昶,而是比他早4XX年的六朝梁代刘孝绰。刘孝绰在建康做官,这个人非常有才,喜欢帮助别人,但帮了别人之后又常常挖苦、戏弄别人,所以虽然做了许多好事,但最终没有人说他好。后来辞官不做,怕别人打忧他,就写了一副“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对子贴在门上,拒绝别人上门访问,这应是中国第一副对联。
谈到对联的发展史,必须谈到一个人——朱元璋。明朝开国初年,号称对联天子的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下了一道圣旨,春节时家家户户必须得贴对联。清代学者陈云瞻《簪云楼杂话》就记载到: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传旨“公卿士庶之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
皇帝亲自倡导贴对联,当然效果好了。不仅如此,每年大年除夕的晚上,他还微服私访,看谁家的对联写得好,谁家的写得不好,谁家如果没写对联还必须补上,有的家庭不识字,不会写对联,他还亲自给写对联。于是春联遍布当时首都金陵各处,所以金陵又有“楹联之都”美誉。
自此以后,春节张贴春联,取代了过去挂桃符的习俗。在中国对联发展史上,不能不说是朱元璋这个封建皇帝的一大贡献。且看对联天子朱元璋赞美金陵秦淮河之美的一副对联:“佳山佳水,佳月佳风,千秋佳地;痴声痴色,痴情痴梦,几辈痴人。”意思是说南京真是太美啦。
还有一个故事:有一次朱元璋与四子朱棣(永乐皇帝)、长孙允炆(建文帝)看赛马时触景生情,想考考四儿子和长孙的才华,就出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让他们对下联。可允炆不懂对联意境,就对了“雨打羊毛一片毡”这样的下联。虽字数、平仄、词性都相对,但意境粗俗不甚。朱元璋很不高兴,认为大明朝国势刚刚兴起,这个下联对得不吉利。于是让儿子对,朱棣对的下联是“日照龙鳞万点金”,这句下联意境新奇,给人以富丽堂皇之威,朱元璋转忧为喜,又为朱允炆的平庸叹息,对人说:“长孙无才,只怕王位难保”。允炆登基不久,果然便被朱棣推翻。
篇2:关于一家人的春联故事
本文来源于本网
61岁的高泰东,生长在江苏省姜堰市农村,长期从事农业科技工作。他的家人在当地出了名会写“对子”——春联。他给记者讲述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自家大门上的“春联故事”,仿佛展开了一幅60年历史的画卷。
1948年出生的高泰东,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和兄长给人家“写对子”,早期的春联都是他二哥写的。后来,他开始自撰自写春联,并且大多作了记载。国庆60周年前夕,他和家人收集了他们家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年张贴的所有春联的内容,60年的大门春联一次不少。
“共产党恩泽天下,新中国情满未来”“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抗美援朝保家国,支前拥军献粮棉”,不用说,这是新中国刚成立时,以及后来抗美援朝时的春联,一目了然。
高泰东说,上世纪50年代的春联以“歌唱新中国和生产劳动”类为主,特别是他开始记事的时候,觉得大人们很忙,有一种意气风发的感觉。且看1953年春联:“新中国百废待兴,共和国前程似锦”;1954年春联:“积极劳动种好田,扩大生产多打粮”;1955年春联:“扫盲运动意义大,农民识字好处多”;1956年春联:“祖国建设跨骏马,城乡面貌焕新颜”。
到了1957年、1958年,村干部开大会上说:“形势的发展比我们想象的快得多,看来共产主义的实现不要很长时间了!”说得村民们一个个心潮澎湃、热血沸腾。1957年的春联是:“互助组共同致富,高级社更进一步”,1958年春联为:“百花齐放春满园,推陈出新秋硕果”;1959年为“总路线鼓舞人心,大跃进快马加鞭”。
“提前进入共产主义的显著标志是:人人吃饭不要钱。记得那时我每天的肚皮都像小猪一样吃得圆滚滚的。”高泰东回忆说,但没过60天,饥饿就像饿狼一样向人们扑来!60年代,高泰东开始自己写春联。“一开始就碰到饥饿的年头,但因为春联不宜写不吉利的话,我就以‘五谷六畜’憧憬未来”。1962年,高泰东家的春联是“五谷丰登将再现,六畜兴旺定有时”。1963年经济刚一好转,高泰东用毛主席“手中有粮”的话作为1964年的春联:“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文革”期间,“红色海洋”席卷全国,春联形式和内容也随之变化:门框漆成红色,黄漆写字,内容则是毛主席诗句,一用几年,所以1967年到1969年,高泰东家大门的春联都是“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1976年四人帮倒台,因而1977年的春联为“千夫所指四人帮,万众拥护党中央”。
1977年,30岁的高泰东参加了当年冬季恢复的高考,虽然还不知能否录取,但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企盼,1978年春联为“坚冰打破气象新,航路开通前程美”。1978年因召开全国科学大会被誉为“科学的春天”,高泰东当年3月进入南京农学院。1979年春节高泰东写的春联为“四化建设擂战鼓,科学春天暖人心”。“那时候青春热血完全被激发起来了,整整一年都觉得身上有用不完的劲。”高泰东说。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当地水稻亩产平均400公斤。“小时候似乎很少有吃饱饭的感觉,联产承包后已能把饭吃饱了,所以这是个历史性的突破。”高泰东为1984年春节写的春联为“联产承包显威力,国富民强示繁荣”。
从1984年开始,他写的春联多是激励自己或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春联内容诸如“事能知足心常泰,人无奢求品自高”“纵向看生活提高,抚心问工作可好”“趁着年轻勤奋学,莫让年华付水流”等。1993年他儿子考上中专,他特意写春联纪念:“磕头不如烧香,烧香怎比自强”。
1995年,全国各地宣传李国安“上对党负责,下对百姓负责”的共产党人的典型事迹,高泰东很有感慨,故春联为“学习李国安,上下两不愧”。他说,“上下两不愧的干部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干部。”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在全国热播,高泰东欣然写下春联“亲朋到家须热情,不分酒量一碗酒”。
进入新世纪后,高泰东的春联中充满了喜庆和欢快,如“春联贴出新世纪,红灯挂来好年头”“红灯春联中国结,靓装笑脸艳阳天”“人生好景君须知,正是天地人和时”等。
,高泰东退休,这一年中国发生了很多激动人心的事,在的春联中有所体现——“奥运成功举办圆百年中国梦,航天舱外漫步扬千载华夏威”。“我写这幅春联时,想到了鸦片战争,想到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想到了我们的奥运健儿,想到了航天员翟志刚,想到现在强大的祖国,不禁落泪了。”高泰东说。
高泰东说:“回首往事,我在与共和国同行的路上,有风雨,有饥饿,有泪水,有担忧;然而更多的是阳光,是欢乐,是感恩,是自豪!”
篇3:春联的来历及春联故事
王羲之妙书春联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世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这幅写的是:莺啼北星 燕语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都挂上了春联,唯独自己家门口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幅,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口: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的不太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着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的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苏小妹生气难和尚
清水池边洗和尚,浪浸葫芦;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
一天,苏小妹生病了,他的哥哥苏东坡正为她煎药,佛印和尚正巧来访苏东坡。东坡一见老友来访,非常高兴,就和佛印饮茶谈天,竟忘了给卧病在床的小妹按时送药,苏小妹见哥哥还没有送药来,就在床上高声念出一联:清水池边洗和尚,浪浸葫芦;
以“葫芦”隐喻和尚的“光头”,实在大为不敬。苏东坡晓得小妹脾气,知道她又生气了,连忙去为她送药。佛印就苦了,既挨了“骂”,还要对下联,但思来想去,一时难得佳对。忽然,他抬头看见苏东坡端了药碗,撩起碧纱帐,正要给苏小妹喂药,猛地触动灵感,立即对曰:“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苏小妹嫣然一笑,一口将药喝个精光。
篇4:春联的来历及春联故事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风旋转 雾迷漫
梅花朵朵报春天
雪如烟 暮添寒
时钟嗒嗒数流年
迎新春 庆团圆
鞭炮声声送吉祥
看春晚 笑开颜
欢欢喜喜迎龙年”
---《迎新春》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也有的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过到正月底,其中以除夕和大年初一为高潮。在除夕当天我们都有贴对子的.习俗。
篇5:春联的传说故事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须赶回鬼域。
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茶、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茶、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茶、郁垒。
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茶、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桃符”即为现在春联的雏形。
#拓展知识#
春联使用方法:
一、贴春联
按照各地习俗的不同,贴春联的时间也稍有差异。俗话说:“二十八,贴花花”,也有些地方的民谣里有“二十九,贴倒酉(意即贴春联)”一说,春联什么的都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贴,但大多数还是照个人的时间安排来选择贴的时间。“地增鸿连满门财,天赐吉祥全家福。”根据普通话上下联均以第二声阳平收尾,根据平水韵还能区分平仄。在没有横额而且上联气势弱于下联才使用上仄下平。
二、摘春联
与贴春联有比较集中的时间不同,摘春联的时间各地差异较大。依照各地民俗的不同,分有整年说、过节说和自然脱落说三种主要类型。
整年说。春联有喜庆吉祥之意,所以“旧”春联需等到来年贴春联的时候才摘除并贴上新的春联,寓意辞旧迎新,福运一年。在这一整年里,如果春联有破损,需及时修补。
过节说。春联作为驱赶“年兽”的法宝之一,待到“年”过完后,春联就可以摘了。按各地民俗的不同,有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算作过完年的,也有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算过完年的等等。随着城市的发展,出于市容市貌、物业管理等方面的考虑,一些地方和单位也有在春节长假期间或是春节长假之后摘除春联的统一要求。
自然脱落说。所谓自然脱落就是把春联贴上后就不顾不管,任凭春联被风吹雨打,自然脱落。亦或看到春联被风吹雨打后破烂不堪了,就直接摘掉。
三、烧春联
对于摘下来的春联,还有“烧春联”一说,就是将摘下来的旧春联烧掉,寓意将一年来所有的晦气烧掉,开始崭新的一年。
民间有一种神话的传说:春联即为天上的神仙,当春联烧掉后,就会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报告民间的情况,希望天神能给民间的家庭带来好运等等美丽的传说故事。
由于春联在民俗里属于祥物,所以肆意破坏(焚烧、撕毁、涂画等)春联的行为是一种不道德行为。
篇6:春联门神的故事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汉族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汉族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汉族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骚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汉族民间广为流传。
#拓展知识#
关于除夕的诗词:
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篇7:春联的故事作文800字
春联的故事作文800字
“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舞龙灯,踩高跷,大家乐淘淘,大家一起迎接新年到……”不经意间听到这首童谣,我又想起了那次新年。
过新年自然要有新年氛围,而所谓的氛围,我认为街上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左邻右舍的红灯笼、纸窗花以及门上的春联、“福”字,都是新年氛围。不知你们认为的新年氛围是什么。
俗话说得好:“新年新气象。”新气象又是什么呢?焕然一新的屋子?满身的新衣裳?不,我认为都不是,我更倾向于门上的新春联。春节贴的对联叫春联,办喜事的对联叫贺练,哀悼死者的对联叫挽联……除此外,对联的种类还有很多,这里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看似简简单单的春联,其实也有不少讲究。杀牛宰羊、赶集、挂红灯笼这些都可以提前准备,可春联就不一样了,春联必须得到大年三十这天才可以贴。我隐隐约约地记得,我们家以及左邻右舍的.对联都是由外公帮忙写,写好了外公送到邻居家时,总会对外公表示感谢,可外公总是摆摆手:“嗨!都是老乡亲了,客气个啥?”人家听这话自然是万分感激,每逢过年过节都会送些糖果、瓜子之类的给外公,可外公总觉得欠了人家什么,不时地会给左邻右舍的香气们帮帮忙。
大年三只这天,外婆去赶集买来了许多红纸,大大小小地全都裁好了摆在桌子上,等到大年三十这天,由外公亲自写对联。外公边写边教我:“写对联首先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说白了就是要上下押韵。对联一般是由‘虚对虚,实对实’相称,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我细细观看外公的笔在纸上行云流水的过程,自然对外公佩服的五体投地,不一会儿,外公大笔一挥,一副对联便完成了。我凑上前,读出了这副对联:“上联‘欢声笑语贺新春’,下联‘欢聚一堂迎新年’,横批‘阖家欢乐’。”一联读完,我连连拍手叫好,催促外公再写一副对联。
随着一张张红红的春联“席卷而来”,而喜庆的氛围也一下子增添了不少,那红红的春联盖过了冰天雪地的寒冷。
篇8:历史名人与春联的故事
一、王羲之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相传一年腊月,他从山东老家迁移到浙江绍兴落户,乔迁之喜又值新年之庆,不禁挥毫写就一副门联: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景新家。
此联嵌了三个“春”字和三个“新”字,非常贴切地展现了“新春”景象。他自感十分满意,就叫家人贴于门口。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王羲之能够理解揭联者心情,所以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这副写的是:
莺啼北里千山绿;
燕语南邻万户欢。
此联充满春日的生机,对仗亦十分工整。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贴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家人大惊,夫人更是不解,可王羲之笑而不语,让儿子只管贴出去。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家门前已围了很多人,大家对书圣写出此联很是不解。这时王羲之出门提笔在原联下分别加了三个字。大家一看,对联变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日行。
二、朱元璋
朱元璋在位时曾特别下令金陵的每家每户在大年除夕之夜必须在红纸上写好对联并悬挂于大门之上,以示吉祥喜庆之意。相传这晚朱元璋微服私访,见所到之处都张贴着鲜红的春联,自然十分高兴。后来朱走到一处,却见门上没贴春联,大怒。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屋主是一屠夫,不识字,也请不到别人帮忙。朱元璋听后,大笔一挥,写下一副对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朱元璋春节写对联一时传为佳话。
三、祝枝山
有一年除夕,杭州才子徐子建家门上贴了红纸,就在他去请名家来题写春联之际,祝枝山正好路过其门前,见红纸空白,一时兴起,遂提笔一挥,大书了两副对联。
正门上是: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侧门上是:
此地安能常住
其人好不伤悲
徐子建回来一看,气得七窍生烟。一了解原来是祝枝山写的。他找到祝氏,又请来众多秀才,当面指责祝氏为何恶语伤人。众人也批评祝氏太不像话。面对大家的责难,只见祝氏哈哈大笑:“请诸位仁兄息怒,新春佳节怎能骂人,我这是故意卖弄。”接着随手拿笔在四句上各加一点,结果两副对联变成: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此地安,能常住;
其人好,不伤悲。
徐子建和众秀才见之,转怒为喜,拍手称道。
四、乾隆皇帝
当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路过某城,时值除夕。他看到满城挂红灯贴对联,唯见一鞋铺十分冷落,鞋匠闷闷不乐,遂上前问其何故?鞋匠说生意不好,难以为生。乾隆说,你拿纸笔砚墨来,我替你写副对联贴在门上,生意就会好起来。鞋匠备好文房四宝,乾隆御笔一挥,一副对联龙飞凤舞:
上联:
大鞋楦,小鞋楦,楦楦砸出穷鬼去;
下联:
麻线绳,棉线绳,绳绳引进财神来。
横批:
由贫变富
乾隆皇帝为鞋铺写对联的消息传开,鞋铺名声鹊起,结果生意兴隆。
篇9:古代名人的春联故事
古代名人的春联故事
一、王羲之
相传,有一年腊月,王羲之从山东老家迁移到浙江绍兴落户,乔迁之喜又值新年之庆,不禁挥毫写就一副门联: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景新家。
此联嵌了三个“春”字和三个“新”字,非常贴切地展现了“新春”景象。他自感十分满意,就叫家人贴于门口。
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王羲之能够理解揭联者心情,所以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这副写的是:
莺啼北里千山绿;
燕语南邻万户欢。
此联充满春日的生机,对仗亦十分工整。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
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贴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家人大惊,夫人更是不解,可王羲之笑而不语,让儿子只管贴出去。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家门前已围了很多人,大家对书圣写出此联很是不解。这时王羲之出门提笔在原联下分别加了三个字。大家一看,对联变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日行。
二、朱元璋
朱元璋在位时曾特别下令金陵的每家每户在大年除夕之夜必须在红纸上写好对联并悬挂于大门之上,以示吉祥喜庆之意。
相传这晚朱元璋微服私访,见所到之处都张贴着鲜红的.春联,自然十分高兴。后来朱走到一处,却见门上没贴春联,大怒。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屋主是一屠夫,不识字,也请不到别人帮忙。朱元璋听后,大笔一挥,写下一副对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朱元璋春节写对联一时传为佳话。
三、祝枝山
有一年除夕,杭州才子徐子建家门上贴了红纸,就在他去请名家来题写春联之际,祝枝山正好路过其门前,见红纸空白,一时兴起,遂提笔一挥,大书了两副对联。
正门上是: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侧门上是:
此地安能常住
其人好不伤悲
徐子建回来一看,气得七窍生烟。一了解原来是祝枝山写的。他找到祝氏,又请来众多秀才,当面指责祝氏为何恶语伤人。众人也批评祝氏太不像话。
面对大家的责难,只见祝氏哈哈大笑:“请诸位仁兄息怒,新春佳节怎能骂人,我这是故意卖弄”。接着随手拿笔在四句上各加一点,结果两副对联变成: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此地安,能常住;
其人好,不伤悲。
徐子建和众秀才见之,转怒为喜,拍手称道。
篇10:关于春节的故事随笔:春联的故事
春联的故事
前几天,父亲打来电话,嘱我到集市上买几幅春联,抽空捎回家,好过年贴门上,我这才想起,到了写春联置年货的时候了。如今生活富裕,超市里应有尽有,年味却淡了,现在真不知过年还需置办什么年货。过年家家写春联、贴春联,只是自从爷爷去世,我家再也没有写过春联,都是从大集上买现成的,一晃十年了。
小时候盼过年,乐过年,过年不仅有好吃的,还能与爷爷一起写春联,分享年的味道。爷爷念过私塾,写一手好毛笔字,当过小学教师,由于家庭成分不好,回村务农。但是村人不怕爷爷的高帽子,一进腊月,求爷爷写春联的村人络绎不绝。爷爷为了区分村人的大门联、正屋门联、厢房门联,总是让奶奶事先标出记号,再一户一户裁剪好,放在炕头上,码成一垛。等奶奶烧热炕,屋里暖和,爷爷就要写春联了,这时我的用处就来了。我早已放了寒假,写累了寒假作业,洗净手,为爷爷研好墨,两手摁住春联的顶端,只见爷爷提笔蘸墨,略作沉思、酝酿片刻,然后深吸一口气,一挥而就,一幅春联跃然纸上,最后端详一下,搁笔,去喝一小口奶奶早已热好的小酒。等我双手托着爷爷写好的春联,到热炕上按序排好、晾干,爷爷又神采奕奕,精神焕发,要开始写下一幅春联了。我和爷爷配合默契,写完一家的春联稍事休息,爷爷就踱到炕边,与我一起品头论足一番写好的春联。耳濡目染,加之熟能生巧,在爷爷的熏陶下,打小我也学会了写几个毛笔字。有时爷爷高兴,春联写得顺手、飞快,我放春联跟不上趟,图省事,少占地方,就将未全干的春联摞上堆,结果春联粘贴住了,模糊了字迹,爷爷见了摇头叹息,到最后写自家春联时,偷偷换下模糊的春联,留着自家贴,把自家的好春联还给村人。
有时我也调侃爷爷,村里给我家戴了高帽子,每年免费写春联不说,还要搭上墨汁和功夫,更累得腰酸胳膊痛,何苦来!爷爷却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这是村人对他人品的认可。
记得有一年,上边号召过一个革命化春节,村里要检查春联,防备坏人借写春联心怀不满,妄想变天。村治安主任倚仗是老贫农,弟在县上当局长,虽然斗大的字识不了几箩筐,在村里却耀武扬威、趾高气扬、人恶人怕。他对管制、专政对象革命最坚决、最彻底,往往打倒、搞臭还要再吐上唾沫。可惜镜里观花,水中捞月,好景不长,最后子死媳嫁,人亡家败,在村里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他用村里的大喇叭吆喝来两个小青年,一人端墨,一人持纸,他亲自掌笔,挨家挨户检查,随意在村人已贴好的春联上涂涂抹抹,村民敢怒不敢言。到了我家,指画了半天,也没鸡蛋里挑出骨头来,最后盯住堂屋正上方贴好的“福”字,出神、思索良久,最后踩着凳子,爬上桌子,在“福”字边上添上了个蟹爪爬“幸”字,才大摇大摆地去了,让爷爷哭笑不得。
后来,集市上出现了专门用机器写春联的摊子,我回家跟爷爷说,这回村人该不会再找爷爷写春联了吧,爷爷毕竟年纪大了,经不得大的劳累。可是,进了腊月,还是有村人夹着裁好的对子纸来找爷爷写春联,爷爷接过后说,过年贴手写的春联年味才浓啊。
爷爷最后一年写春联是2002年末,由于卧病在床,只写了大门春联,“文明创世界,科技建家园”。里面嵌入了立文、立明,科家、克己,我们兄弟、子侄四人的名字,这是爷爷对家园的梦想和对后来人的殷殷期盼和祝福。年后正月十九,爷爷就驾鹤西游了。
以后过年,我家没人再写春联,都是从集市购买现成的春联。2013年三月,奶奶也去世了,按照农村的风俗习惯,当年我家过年不贴春联,所以,我就忘记了今年的春联购买。陶谦说,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老人已矣,后人还要继续追求、创造新的美丽幸福生活。今天,天朗气清,阳光灼灼,下班后,我要到集市上挑选几幅喜庆的春联,预备回老家过年时贴门上。
作者:单立文
公众号:南粤作家
★ 春联的传说作文
【春联故事(精选10篇)】相关文章:
硬改春联的作文2023-02-17
贴对联有什么讲究2022-05-18
《春联》课文教案2022-05-21
《梅花》说课设计2022-07-23
《春联》的教学设计2023-08-21
画一个生日蛋糕说课设计2023-02-22
贴春联的讲究和忌讳2024-01-10
泉水说课设计2024-02-03
六年级下册《如梦令》说课设计2023-08-26
贴对联的讲究2023-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