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笃正简介

时间:2022-12-28 07:39:3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叶笃正简介(推荐5篇)由网友“陇哥Lonki”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叶笃正简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叶笃正简介

篇1:叶笃正简介

叶笃正:胸怀风云志 大爱本无形

他是国际大气科学界屈指可数的数位学术巨匠之一,也是我国大气科学界及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一代宗师;

他是一位卓越的领导者,把当年十几个人的研究小组发展成今天国际知名的科研机构,真正使中国的气象研究走进了一个系统工程;

他是诲人不倦的榜样、做人治学的楷模,为中国气象界培养造就了几代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他培养的大气科学界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多达6人;

他在中国气象科研、教育和国际合作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被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米歇尔·法罗用“广受尊敬、世界闻名”来赞誉。

他就是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叶笃正。

叶笃正还是一位爱国、爱人民的科学家,这不仅表现在他1950年离开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世界气象科学发展的芝加哥学派,毅然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也表现他在“从大气环流到全球变化”的科学研究历程中,一直关注影响中国天气、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的物理过程,他所从事的东亚季节变化的突变、青藏高原的影响、北方干旱化趋势……都在为中国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人民不会忘记爱人民的科学家。胡锦涛主席亲自授予叶笃正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既是对他一生科学成就的表彰,也是对他一生爱人民的响亮回答!

拳拳报国心

1945年,叶笃正到美国留学,师从世界著名大气物理学家罗斯贝,于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由于叶笃正的勤奋和聪颖,留美期间,他发表了多篇重要的学术论文。特别是他的博士论文“长波能量频散理论”,发展了老师罗斯贝的“大气动力理论”,使他蜚声国际气象界,并迅速成为以罗斯贝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成员之一。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中国有希望了,被外国人一直踩在脚下的中国有希望了。要为自己的国家做事,叶笃正几乎想都没想,就决定启程回国。

正在这时,叶笃正接到美国气象局打来的电话,请叶笃正去美国气象局下属的研究部工作,叶笃正告诉他们,要回中国去。

美国气象局又找到叶笃正的老师罗斯贝,让罗斯贝劝说叶笃正留下来。罗斯贝也认为叶笃正应该留在美国。叶笃正对罗斯贝说,中国在气象方面非常落后,回去之后要在中国建立“芝加哥学派”的北京分学派,让“芝加哥学派”在中国发展。

听到这句话,罗斯贝才笑着同意了叶笃正回国。

美国气象局的高薪挽留,远离处于大气科学中心的芝加哥大学。这些都被归心似箭的叶笃正抛在脑后。

让叶笃正没有想到的是,美国政府不允许学习自然科学的学生回到中国,尤其是不允许已经在美工作的学习自然科学的人员回国。无奈,叶笃正只能想方设法,辗转瑞典,最终回到祖国。

铮铮赤子情

在叶笃正回国之前,中国的现代气象科学几乎是一片空白。回国后,叶笃正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气象组组长,在北京西直门内北魏胡同一座破旧的房子里开始了艰苦的创业。

叶笃正在繁杂的工作中,教书、育人、创业,年复一年地建设中国的气象科学事业。叶笃正和他的同事一起确立了科研工作的三个原则,这是他在之后的几十年科学生涯中一直遵从的原则。第一,中国最需要什么就去做什么;第二,不能人家怎么做你就怎么做,要做高水平的工作,要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用到大气领域并不断开拓发展;第三,培养现代气象科学研究的人才队伍。

20世纪50年代中期,叶笃正在研究中发现,在青藏高原以南和以北有两股强西风向东吹,青藏高原像一个巨大的屏障使它们的位置比较稳定,越往东走,两股气流的距离越近,最后合成一股,到了日本风力最强。

过去,人们研究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始终只把它当做一个动力学因素,只考虑它的隆起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叶笃正开创性地提出,青藏高原在夏天是一个热源,在冬天是一个冷源,其影响几乎波及半个地球。

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是叶笃正的最大发现。从此,让叶笃正享誉世界的青藏高原气象学建立起来。

叶笃正成为有国际影响的科学家。20世纪80年代,他先后当选芬兰科学院的外籍成员、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和英国皇家气象学会会员。

当选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的条件非常苛刻,不仅有严格的名额限制,还要对世界气象具有很大贡献。迄今为止,只有两位中国人当选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其中,让叶笃正成为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的首要因素,就是他开创了青藏高原气象学。

在20世纪50年代,气象学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解释对天气预报至关重要的大气环流。为了改进和提高我国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叶笃正和他的合作者从观测事实和理论分析出发,系统地开展了对东亚大气环流演变的研究。

在研究中,叶笃正提出了北半球冬季西风带阻塞形势演变的机理和预报这些演变过程的关键指标。这个研究不仅大大提高了我国冬季寒潮爆发的预报准确率,而且为研究冬季西风带大气环流演变提供了理论基础。他们的成果“北半球冬季阻塞形势的研究”,迄今仍然广泛应用于中国天气预报实践中。

叶笃正和他的合作者撰写了《大气环流的若干基本问题》。他在这本著作中指出,大气环流的所有基本要素都不是独立的,它们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是一个内在的整体,并且在形成这个整体的过程中,除了像太阳辐射和地球旋转这些外部因子外,大尺度扰动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该书被称为国际上公认的大气环流动力学最早的著作。

1958年,叶笃正等科学家比其他国家的科学家早20多年提出了东亚大气环流的季节转换的突变性。鉴于叶笃正等人对东亚大气环流做出的系统和开创性研究,他们荣获了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1966年以前,叶笃正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天气气候研究室主任。该研究室是地球物理所研究大气科学的唯一研究室。

在叶笃正等科学家的带领下,地球物理研究所天气气候研究室在东亚大气环流、大气适应过程、寒潮、东亚季风、长期天气预报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开创了数值天气预报、人工增雨、云雾物理、积云动力学和中小尺度动力学、大气边界层物理、大气臭氧、大气探测等诸多新领域的研究。

1958年到1966年,在叶笃正担任地球物理研究所天气气候研究室主任期间,该研究室很快发展壮大。1965年已拥有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4人,全室共183人,为大气物理研究所的成立储备了足够的人才资源。

1966年1月,中国科学院决定将地球物理研究所按不同学科分为四个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是其中之一。

1966年4月,地球物理研究所领导向中国科学院报文,提出由叶笃正担任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但未及批复,“文化革命”就开始了。

风雨兼程路

在“文革”开始的1968到1969年,叶笃正以“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国民党特务”的莫须有罪名被关进“专政队”,受尽批斗之苦。

叶笃正在受到冤屈的时候,依然表现出一位科学家忠贞的爱国情操:在我国人造卫星上天前,他曾经向研究所的几位同事许诺,当人造卫星上天时,他请同事们喝酒庆祝。在“文革”尚未完全过去的艰苦岁月里,就在我国人造卫星奏响《东方红》乐曲的那个晚上,从不喝酒的叶笃正和他的同事在他家里举杯庆贺。

对于“文革”带给他的种种伤害,叶笃正无怨无悔,他始终认为他选择新中国成立后回国的道路是正确的。他觉得最可惜的是在“文革”期间,他积累了三年多的资料被烧毁了。

1978年10月,叶笃正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所长。他提出,大气所要抓好气候的形成规律和中长期预报,用以带动大气环流、动力气象、海气交换、地气关系等问题的研究,并有利于解决大范围的旱涝、低温等长期天气预报及未来几十年气候变化趋势的估计。同时要抓好中小尺度系统动力学、天气分析以及近地面层物理的研究,用以带动暴雨预报的研究。他形象地把这比作“抓两头,带中间”。

他还提出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注意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特别是大气与海洋、大气与地表状况之间的关系。他非常重视开展大规模综合观测,诸如青藏高原的综合考察。

在“文革”刚刚结束、科研工作百废待兴的状况下,叶笃正这些关于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战略设想,以及在他担任所长期间取得的显著成果,为大气所后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八五”期间,叶笃正作为气象学界首席代表,担负起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之一的“我国未来~50年生存环境变化趋势的预测研究”。1987年,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任命他为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特别委员会委员。在这之后,他广泛参与了这个组织的科学计划的制定,以及该计划在中国的组织和领导工作,使中国在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研究方面占有一席之地。

风云世纪行

今天,人们已经对温室气体、全球变暖等概念耳熟能详,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还无从知晓。

1984年,一位美国气象学家带着开展“全球变化”研究的想法,来到中国寻求叶笃正的支持。叶笃正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科学问题,既包涵基础理论,也是一个实用问题。

从此,年近古稀的叶笃正把他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另一个领域,从而让他成为“全球变化”这个国际研究新领域的开山鼻祖。

但在当时,叶笃正也面临很大的压力。有一位院士就曾表示,“什么全球变化,让它去变好了,关我们什么事。”在这种情况下,叶笃正只能顶着压力干。

科学家们证实,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全球变暖的元凶。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一名科学家提出,二氧化碳的问题各国要同样对待。叶笃正听到这句话后站起来说,不对,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人类二氧化碳的排放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在这1以来,到底是发达国家排放多还是发展中国家排放多?

经过叶笃正这么一说,大家马上明白,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各国不能均摊。由于那次会议是科学会议,各国科学家都对这种公正的说法表示赞同。

近年来,叶笃正一直从事旨在充分利用全球变暖的正面效应、降低其负面效应的研究,并在首次提出了“有序人类活动”的概念。

学术界对叶笃正的评价是,他使中国的气象研究走进了一个系统工程。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对科学前沿很敏感,总能站在世界科学的最前沿。由于他的努力,让中国气象始终与世界保持同步。

由于他在大气科学和全球变化科学上的诸多贡献,叶笃正荣获第48届世界气象组织最高奖“imo奖”。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米歇尔·法罗曾用“广受尊敬、世界闻名”来赞誉他的杰出贡献。

叶笃正是中国大气科学界科研和教学的重要领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他为中国气象界培养造就了几代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仅培养大气科学界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就多达6人。目前,叶笃正的学生遍及海内外,堪称桃李满天下。

在叶笃正九十华诞之时,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发来贺信,并为他题词“揽东亚风云志在千里,携青年才俊壮心不已”。

叶笃正曾经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现在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名誉所长,但他考虑问题不是仅从大气所出发,而是为国家、世界科学的发展着想。

叶笃正非常重视用气象研究为国家建设服务,他曾经开玩笑说,“宁可没有大气所,也不能没有气象局,大气所的工作是书本来书本去,而气象局是直接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

,叶笃正把他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成就奖”奖金110万元港币的一半拿出来,捐给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究所以此设立了“学笃风正”奖,这个奖不仅面向大气所的青年科研人员,同时面向全国气象界,目前,中国气象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青年学者都曾获得过该奖。

获得国家最高科学奖固然让叶笃正激动,但曾最让他激动的是听到美国把中国当做战略竞争对手的那一刻。被外国人踩在脚下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大爱无形,这就是叶笃正这位科学家的坦荡胸襟。

篇2:气象大家—叶笃正阅读附答案

气象大家—叶笃正阅读附答案

,90岁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院士叶笃正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面对前来祝贺的同事和学生,这位与中国第一份气象记录同龄的老人淡然地说:“获得这个奖,只是我们大气科学研究这出大戏的序幕,我愿意和大家一起继续演下去。”

19,叶笃正降生于天津一个前清道台家中。19岁考入清华大学,两年后,认识了学长钱三强。在这位日后影响中国的物理学家的劝说下,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选择了当时对国家更为实用的气象学。1945年叶笃正前往美国,师从世界著名气象和海洋学家罗斯贝。硕士、博士都师从叶笃正的黄刚说:“叶老最受益的就是罗斯贝的治学精神。在中国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但是在国外学生经常会打断老师,提出问题。罗斯贝重视事实,一切都从事实出发,他总是朝前看,视野很阔,不是就事论事来讨论一个具体的问题。”这种治学方式后来也延续到了叶笃正身上。叶笃正认为自然科学要以事实服人,他最不能接受“似乎、好像、大概”这样的字眼,如果谁的论文中出现类似推论,都会被立刻划掉。

1950年l0月,在新中国正欢度第一个国庆日时,叶笃正与妻子登上轮船,辗转回到了中国。回国后的叶笃正,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主任,在西直门内北魏胡同一座破旧的房子里开始了中国的气象研究。整个气象室十多位成员,没有一张像样的天气图。叶笃正曾向弟子们描述当时的工作状况:“没有图,我们自己画,第一张图画出来,是五百毫巴地面图,相当于五公里左右高度的天气图,气象室所有的人专门做了庆贺。”在当时,天气图在国外是最普通的配件,做研究做预报都要用,可中国没有。这幅图画成后,中国科学的天气预报起步了,天有不测风云的时代慢慢在中国结束了。

1984年,几位美国气象学家专程来到中国,寻求叶笃正的支持。这一次合作的成果,被叶笃正认为是自己最大的贡献。当时,他已接近古稀,因开创了国内大气动力学的研究,已是世界上著名的气象学家之一。但这一次,他又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另一领域,成为“全球变化”这个国际研究新领域在中国的开山鼻祖。

20,91岁高龄的叶笃正,每周一、三、五的早上,会准时出现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办公室。几百人的所里,80%的研究人员都是叶笃正的学生,但叶笃正从不认为自己是权威。叶笃正的秘书崔桂云说:“作为晚辈,我们跟叶老在一起,从来不用担心相处问题。你可以轻松地跟他开玩笑,不同意他的观点也可以直接跟他争辩。”叶笃正总把自己的成绩归功于他人,他常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个人离不开群众,荣誉归于大家。要感谢舞台,因为舞台是大家给的;要感谢大家,因为单人唱不成戏,配角甚至更光彩……”

在近60年的科学生涯中,叶笃正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奠基人之一。他还使中国气候研究走进一个涉及科学、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系统工程。,87岁的中科院院士叶笃正代表中国人第一次获得了国际气象界的“诺贝尔奖” ——“国际气象组织奖”。 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一颗小行星被以叶笃正的名字命名。

⑴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清华大学,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而选择了气象学,这是因为他接受了学长钱三强的“气象学对国家更为实用”的观点。

B. 叶笃正年近古稀,仍与美国科学家合作,投入“全球变化”的国际研究新领域,成为中国此领域的开山鼻祖,体现了他超前的国际视野。

C. 叶笃正说:“单人唱不成戏,配角甚至更光彩。”这话一方面表现出叶笃正的谦逊,一方面说明他认为在研究中别人的贡献是主要的。

D.叶笃正已是世界上著名的气象学家之一,他获得了 “国际气象组织奖”,这些都说明了中国的气象研究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E.本文选择典型事例,不仅介绍了叶笃正的求学经历、治学态度和学术成就,还从待人处事角度为我们展现出叶老可亲可敬的一面。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能力层次为C(鉴赏评价)。

【答案解析】答案:EB 解析: A.“气象学对国家更为实用”未必是钱三强的观点。C.“更光彩”不是贡献大,这是叶笃正对别人贡献的肯定和赞美。D.叶笃正获奖并不能完全说明中国的气象研究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时要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有几层意思。

⑵作为气象学家,叶笃正的贡献主要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答案:①他带领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成员画了第一张天气图,图画成后,中国科学的天气预报起步了;②他开创了国内大气动力学的研究,并成为“全球变化”这个国际研究新领域在中国的开山鼻祖;③他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奠基人之一。④他使中国气候研究走进一个涉及科学、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系统工程。

解析:本题的第一点在第 3段,第二点在第4段,第三四点在第6段。

【思路点拨】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应对相关文字作大致的层次分析;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我们要根据文章的不同特点,题目的具体要求,自己归纳,提取精要。

⑶“叶老最受益的就是罗斯贝的治学精神”,这种治学精神在叶笃正后来的治学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提取、概括文章信息,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答案解析】答案:①打破常规的教学:他的学生可以轻松地跟他开玩笑,不同意他的观点也可以直接跟他争辩。②一切从事实出发,以事实服人:他最不能接受“似乎、好像、大概”这样的字眼,如果谁的论文中出现类似推论,都会被立刻划掉。③朝前看:1984年,他又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另一领域,成为“全球变化”这个国际研究新领域在中国的开山鼻祖。

解析:本题的有效信息集中在2、5段,解答时,要锁定答题区间,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概括、分析。

【思路点拨】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应对相关文字作大致的层次分析;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我们要根据文章的不同特点,题目的具体要求,自己归纳,提取精要。

⑷“获得这个奖,只是我们大气科学研究这出大戏的'序幕,我愿意和大家一起继续演下去。”这句话体现了叶笃正哪些独特的人格魅力?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8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丰富意蕴的能力,能力层次为F(探究)。

【答案解析】答案:①淡泊,谦虚。叶笃正在气象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获得如此高的奖项,却如此淡然,表现了他的谦逊。在所里叶笃正从不认为自己是权威,总把自己的成绩归功于他人,②开拓进取。叶笃正说这只是“大气科学研究这出大戏的序幕”,表明他认为科学无止境,我们还应该朝前看,正是这种精神让他在年近古稀还与美国科学家合作,投入“全球变化”的国际研究新领域。③热爱事业,乐于奉献。90岁高龄,仍愿意和大家一起做研究。91岁,每周一三五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

解析:“获得这个奖,只是我们大气科学研究这出大戏的序幕,我愿意和大家一起继续演下去。”这句话如此淡然,表现了他的谦逊;这只是“大气科学研究这出大戏的序幕”表现的是叶老的开拓进取精神;愿意和大家一起继续演下去则说明其对事业的热爱和奉献。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抓住文章中心,结合文本,逐段分析概括,全面加以探究。一般情况下,本题型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对文章某一内容、某一观点态度理解性质的鉴赏,二是对内容、观点的自我阐发性质的鉴赏,三是对标题的鉴赏。但是归根结底,都属于对作者观点的鉴赏,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一步:确定本题对作者观点的分析概括是何种考查形式,是直接理解性质的,还是阐发性质的。

第二步:若是简单的对作者观点的理解,考生只需要结合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就观点分析观点;而如果是阐发性质的对作者观点的鉴赏,则考生不但要结合上述主题和内容,把握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深入准确地把握作者的观点,还必须以自我的眼光来对其进行评判,阐发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而非完全来源于原文。如本题属于前者。

第三步:不管是理解还是阐发,考生都需要以发散性思维,全面理解、把握观点,并且尽量让自己的理解或阐发周全完备,言之有理。

篇3:简介

简介_作文

我性格开朗,活泼可爱。在学校尊敬老师,乐于助人,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榜样。我成绩优异,积极向上,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课后喜欢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并解决问题,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如:演讲比赛、书法比赛、作文比赛等等。

在这次四川大地震中,学校组织了捐款活动,我踊跃参与,把自己的零花钱就按了出去,与此同时还为他们捐赠了一套文具,并向他们寄去了一封慰问信。

作为一名学生,和班上的班干部一起管好班级,热情地为同学服务。当同学学习上遇到难题时,我会耐心位同学分析,让他们明白为止。当同学遇到困难时,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他。并且维持好课前纪律,课前让大家安静的读书,或唱唱歌;课间时,我会组织好大家做眼保健操,让大家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作为一名大队委干部,则配合辅导员调查学生卫生、检查仪表。我诚实待人,能面带微笑对待身边每一人,不抄袭及不作弊,拾金不昧。

我很珍惜集体荣誉,每一次学校组织得的`检查中,从不为班级丢分;在一三五按时穿校服。每个星期五,我都会带着锦带,站在校门前,给每一位走进校门的同学、老师敬礼,向他们问好。

在家中我尊老爱幼,经常帮家人做家务活,使他们的好助手,邻居眼里的好孩子。

在学习之余,我会到市场卖卖报纸,偶尔到大街上去采访,珍惜每一次的锻炼机会,与不同的人接触,让自己近距离接触社会,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当然,我也深刻的体会到自己的不足:做是有些粗枝大叶,经常写错别字。不过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克服这些困难一定会做得更好!

篇4:简介

集合的三要素

1、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要么在集合中要么不再,二者必居其一;

2、互异性,集合里相同的元素不允许重复出现,比如{a,a,b,b,c,c}是错误的写法,应该写成{a,b,c}。

3、无序性,集合里的元素的排列不考虑顺序问题,例如{a,b,c}与{a,c,b}表示同一个集合。

篇5:简介

简介样本

简介:是为阔大组织或产品的知名度,树立组织形象或产品形象,广泛地对社会进行宣传、沟通信息而常用的传播性应用文。也可配以图片。

格式:1.标题。

2.正文:主要内容(要抓住独特之处)。

3.联系线索:单位、联系人、联系地址、电话、邮编、传真等。

范例:

某航空馆

某航空馆是新中国第一个航空馆。其宗旨是向社会普及航空航天科学知识,交流航空科技信息,同时担负某航空航天大学教学任务。航空馆展览厅面积1600平方米,专题展出世界航空发展史、中国航空发展史、中国航空工业之窗。展品数百架飞机模型、数百幅珍贵历史照片、大型画廊、飞行原理演示设备、飞机设备、发动机、火箭、导弹等。停机坪面积70000平方米,陈列不同时期各国珍贵飞机数十架。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特别受到广大青少年欢迎。

小学生科普征文范文600字

有关工作的励志格言

激情澎湃的运动会作文

江苏南通优秀中考作文:合作

成语运用病句文章修改

初三语文月考作文

神州十七号心得体会

有关国庆节经历的作文500字

初三英语月考试题

微笑 作文

叶笃正简介
《叶笃正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叶笃正简介(推荐5篇)】相关文章:

关于追逐梦想的优美句子有哪些2023-10-28

《金岳霖先生》的教案2023-07-06

我爱中国的演讲稿800字2022-05-15

读你我感动无比作文2023-01-17

微笑作文2023-08-27

演讲稿爱2023-06-27

新年学校领导演讲稿2022-12-28

爱中国的演讲稿作文2022-11-23

特别的经历作文500字范文2022-10-02

微笑的作文2022-05-1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