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青莲阁记》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3-01-03 07:40:4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汤显祖《青莲阁记》原文及翻译(共8篇)由网友“崔胜澈底躺平”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汤显祖《青莲阁记》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汤显祖《青莲阁记》原文及翻译

篇1:汤显祖《青莲阁记》原文及翻译

汤显祖《青莲阁记》原文及翻译

李青莲居士为谪仙人,金粟如来后身,良是。“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心神如在。按其本末,窥峨嵋,张洞庭,卧浔阳,醉青山,孤纵掩映,止此长江一带耳。风流遂远,八百年而后,乃始有广陵李季宣①焉。

季宣之尊人乐翁先生,有道之士也。处嬉而神清,休然穆然,《五经》师其讲授,六德②宗其仪表。达人有后,爰发其祥。梦若有持清都广乐,徘徊江庭以墙之,曰:“以为汝子。”觉而生季宣,因以名。生有奇质,就傅之龄,《骚》《雅》千篇,殆欲上口。弱冠,能为文章。云霞风霆,藻神逸气,遂拜贤书,名在河岳。公车数上,尊人惜之,曰:“古昔闻人雅好鸣琴之理,子无意乎。”

季宣奉命筮仕,授以山东济阳长。资事父以事君,亦资事君而事父也。三年,大著良声,雅歌徒咏。然而雄心未m,侠气犹厉,处世同于海鸟,在俗惊其神骏。遂乃风期为贾患之媒,文字只招残之檄矣。君慨然出神武门,登泰山吴观而啸曰:“使吾一饮扬子中泠水,亦何必三周华不注耶!且亲在,终致吾臣而为子矣。”则归而从太公。群从骚牢,夷犹乎江皋,眺听壶觞,言世外之事,颓如也。

起而视其处,有最胜焉。江南诸山,翠微抨始赶,欣言外之。夷堂发凶,层楼其上。望远可以赋诗,居清可以读书。书非仙释通隐丽娟之音,皆所不取。然季宣为人伟朗横绝,喜宾客。而芜城真州,故天下之轴也,四方游人,车盖帆影无绝,通江不见季宣,即色沮而神懊。以是季宣日与天下游士通从,相与浮拍跳踉,淋漓顿挫,以极其致。时时挟金、焦而临北固,为褰裳蹈海之谈。故常与游者,莫不眙愕相视,叹曰:“季宣殆青莲后身也。”相与颜其阁曰“青莲”。

季宣叹曰:“未敢然也。吾有友,江以西清远道人,试尝问之。”道人闻而嘻曰:“有是哉!古今人不相及,亦其时耳。世有有情之天下,有有法之天下。唐人受陈、隋风流,君臣游幸,率以才情自胜,则可以共浴华清,嬉广寒。令白也生今之世,滔荡零落,尚不能得一中县而治,彼诚遇有情之天下也。今天下大致灭才情而尊吏法,故季宣低眉而在此。假生白时,其才气凌厉一世,倒骑驴,就巾试面,岂足道哉!”

海风江月,千古如斯。吾以为《青莲阁记》。(选自季国平《汤若士小品》)

注:

①李季宣,名牵仪征人。曾任山东济阳令,后辞官归里。②六德:六项道德标准,即“知、仁、圣、义、忠、和”。

翻译:

李白是被贬谪下凡的仙人,是维摩诘大士转世,确实是这样的啊。“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他的心神好像还存在一样。察看他一生的经历,游览峨眉山和洞庭湖,醉卧于浔阳青山之中,孤高放纵的情怀和长江一带山水景物彼此掩映衬托,只是在长江一带啊。其流风馀韵渐渐远了,八百年之后,才有了广陵的李季宣。

季宣的父亲乐翁先生,是一个得道之人。身处喧哗之中,其神情清肃,歇息的时候也是肃穆的样子。(乐翁先生)学习《五经》中讲解传授的知识,尊奉“六德”里的(言行)标准。品行高尚的人会有后人,是源于他美好的德行。乐翁先生梦里好像是有神仙手持祝来演奏仙乐,并且说:“将要成为你的儿子。”梦醒后等生下了季宣,于是就用“祝”来为他命名。季宣天生有奇异的资质,到了上学的时候,《离骚》和《诗经》的《大雅》《小雅》等千篇文章,他几乎都能背诵下来了。二十岁时,已经能写出好的文章。其文章有云霞之资,风雨之态,神气轩逸,于是拜圣贤之人读书,在河岳一带很有名气。公车多次征召,他的父亲怜惜他,说:“听说古人喜好做简政清刑,无为而治的地方官,你难道没有这个意向吗?”

季宣于是奉命出仕,朝廷任命他为山东济阳的长吏。他用侍奉父亲的态度来侍奉国君,也可以说是用侍奉国君的态度来侍奉父亲。三年,在这里获得了很好的声誉,简政清刑,百姓安乐。然而他的雄心还没有被遮蔽,侠气还很高涨,处世如同海鸟一般穿梭其间,世俗之人都惊叹他的风采。于是他的风度品格成为了招致祸患的媒介,在朝廷上招来了攻击自己的檄文。于是他愤然走出神武门,登上泰山的吴观峰长啸说:“如果当初我只喝扬子江中泠泉的.泉水(即不做官),又怎么会有被人追逐,如同围绕华不注山逃跑的样子啊。况且父亲还健在,我一定要辞官,好好去尽为人子的责任。”于是回到家里侍奉父亲。人们议论纷纷,他平静的就如同听到江水之声一样,听任自己田间饮酒,说的都是世外田园之事,恭顺的像这样一般。

观察他的住处,有最美的景致。江南的山,满山翠绿,烟雨迷蒙,光明灿烂,让人欣喜如同世外桃源。季宣于是夷平堂屋,开发贫瘠的土地,在其上建造楼阁。在楼阁之上远眺,可以赋诗吟咏,平时可以在这里读书。不是那些仙释通隐丽娟之音的书,都不拿来阅读。然而季宣为人伟岸俊朗,横绝当世,喜好宾客。而且芜城真州,本来就是天下的重镇,来自四方的游学之人,其马车和船帆络绎不绝,如果在江上见不到季宣,就会神色沮丧神情懊恼。因此季宣就每天都和这些游学之人来往,一起诗酒相娱,尽兴吟咏,每每达到极致。在镇江金山、焦山、北固山之间穿梭,谈论方外神仙之事。所以经常和他交往的人,没有人不惊讶地互相看,并感叹道:“李季宣大概是李白的转世。”一起称他的楼阁为“青莲”。

季宣感叹说:“不敢这样啊。我有一个朋友,在长江西边,称为清远道人,我曾经向他就教。“道人听到之后嬉笑着说:”有这样的事。古人和今人不能相提并论,也是他们的时运不同罢了。世事有有情的天下,有法治的天下。唐人受陈和隋的风流遗风,皇帝和臣子们可以一起游览观光,都能用才情来约束自己,所以能够共浴华清池,梦游广寒宫。如果让李白生于今世,以他的放荡的性格,一定会零落潦倒,连一个中等县都不能够治理,他实在是遇到了一个有情的天下啊。如今天下人大都熄灭了才情而尊崇法令,因此季宣屈居于此。如果让季宣生于李白的朝代,他的才情会一世显现,倒骑毛驴,龙巾试面之事,又哪里值得说起呢。

海风江月,千年来就是这样的啊。我写成了这篇《青莲阁记》。

篇2:青莲阁记阅读答案

汤显祖

李青莲居士为谪仙人,金粟如来后身,良是。“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心神如在。按其本末,窥峨嵋,张洞庭,卧浔阳,醉青山,孤纵掩映,止此长江一带耳。风流遂远,八百年而后,乃始有广陵李季宣①焉。

季宣之尊人乐翁先生,有道之士也。处嬉而神清,休然穆然,《五经》师其讲授,六德②宗其仪表。达人有后,爰发其祥。梦若有持清都广乐,徘徊江庭以柷将之,曰:“以为汝子。”觉而生季宣,因以名。生有奇质,就傅之龄,《骚》《雅》千篇,殆欲上口。弱冠,能为文章。云霞风霆,藻神逸气,遂拜贤书,名在河岳。公车数上,尊人惜之,曰:“古昔闻人雅好鸣琴之理,子无意乎。”

季宣奉命筮仕,授以山东济阳长。资事父以事君,亦资事君而事父也。三年,大著良声,雅歌徒咏。然而雄心未弇,侠气犹厉,处世同于海鸟,在俗惊其神骏。遂乃风期为贾患之媒,文字只招残之檄矣。君慨然出神武门,登泰山吴观而啸曰:“使吾一饮扬子中泠水,亦何必三周华不注耶!且亲在,终致吾臣而为子矣。”则归而从太公。群从骚牢,夷犹乎江皋,眺听壶觞,言世外之事,颓如也。

起而视其处,有最胜焉。江南诸山,翠微浥晔几席,欣言外之。夷堂发凶,层楼其上。望远可以赋诗,居清可以读书。书非仙释通隐丽娟之音,皆所不取。然季宣为人伟朗横绝,喜宾客。而芜城真州,故天下之轴也,四方游人,车盖帆影无绝,通江不见季宣,即色沮而神懊。以是季宣日与天下游士通从,相与浮拍跳踉,淋漓顿挫,以极其致。时时挟金、焦而临北固,为褰裳蹈海之谈。故常与游者,莫不眙愕相视,叹曰:“季宣殆青莲后身也。”相与颜其阁曰“青莲”。

季宣叹曰:“未敢然也。吾有友,江以西清远道人,试尝问之。”道人闻而嘻曰:“有是哉!古今人不相及,亦其时耳。世有有情之天下,有有法之天下。唐人受陈、隋风流,君臣游幸,率以才情自胜,则可以共浴华清,嬉广寒。令白也生今之世,滔荡零落,尚不能得一中县而治,彼诚遇有情之天下也。今天下大致灭才情而尊吏法,故季宣低眉而在此。假生白时,其才气凌厉一世,倒骑驴,就巾试面,岂足道哉!”

海风江月,千古如斯。吾以为《青莲阁记》。(选自季国平《汤若士小品》)

注释:①李季宣,名柷,仪征人。曾任山东济阳令,后辞官归里。②六德:六项道德标准,即“知、仁、圣、义、忠、和”。

9. 【题目】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觉而生季宣   觉:省悟

B. 处嬉而神清     嬉:喧哗

C. 为贾患之媒     贾:招致

D. 终致吾臣而为子矣致:致仕

【解析】A.“觉而生季宣”的大意理解是“梦醒之后,等生下了季宣”,所以“觉”应该是“梦醒”的意思。

失分点提醒:本题失分在对“贾”“致”的理解判断上。“贾”“致”在本题中的含义比较特殊,因此判断比较困难。学生还可以进行知识迁移,依据学过的内容进行推断。如“觉”的含义,可以从“云鬓半偏新睡觉”进行推断。

【答案】A

10.【题目】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始有广陵李季宣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觉而生季宣,因以名项庄拔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C.处世同于海鸟燕王欲结于君

D.其才气凌厉一世吾其还也

【解析】C项两句“于”都是介词,理解为跟,同,和;A项前句是副词,才;后句是副词,竟然,却;B项前句是连词,于是,就;后句是动词,趁机;D项前句是代词,他的;后句是副词,表婉商语气。

失分点提醒:本题失分在对虚词“因”的错误判断上。“因”的词性相对复杂,包括了动词、名词、介词、连词等。“因击沛公于坐”的“因”理解为“趁机”是为学生熟知的。“因以名”如果不联系文意,理解为“趁机用祝为他命名”也可以理解的通,所以学生误选失分。

【答案】C

11.【题目】下列对本文主人公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季宣年少聪慧,刚满学龄基本上就可以背诵《骚》《雅》中的很多诗篇,15岁的时候就可以写文章了。

B.李季宣雄心侠气的'风度品格不为官场所容,最终辞官跟随父亲一起生活。

C.李季宣为人光明磊落,喜欢接待宾客,大家如果看不他会沮丧懊恼。

D.李季宣喜欢谈论方外神仙之事,经常和他一起交往的朋友们都对此感到惊讶。

【解析】A项中“15岁的时候就可以写文章了”是对原文“弱冠”文学常识的错误理解。“弱冠”应该是20岁。

失分点提醒:本题相对简单,学生已经有比较多的文化常识积累,“弱冠”为男子20岁,这样的常识是较容易掌握的。

【答案】A

12. 【题目】下列对文本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开篇言说李白是金粟如来的后世,在给文章增添一层神秘色彩的同时,更是为后文写李季宣的卓尔不群做铺垫。

B. 李季宣出生前,他的父母梦到一位神仙手持柷来演奏仙乐,于是待李季宣出生后为他取名为“李柷”。

C. 作者认为,李季宣之所以抑郁不伸,是因为当时社会“灭才情尊吏法”,如果李白生在李季宣所处的时代,其才情也是无处施展。

D. 本文内容上,虽以“青莲阁记”为题,却是写李季宣为主,李白为辅。结构上首尾呼应。

【解析】D“写李季宣为主,李白为辅”理解错误。文章只是写李季宣,所涉及的李白,跟李季宣不是主次关系。写李白就是为了引出主人公。

失分点提醒:本题失分在对作者写作思路的正确理解上。文章开头结尾都提到了李白,所以学生自然认为文中李白的出现是辅助成分。而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要以李白引出主人公里季宣。

【答案】D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3.【题目】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五经》师其讲授,六德宗其仪表。

(2)故常与游者,莫不眙愕相视,叹曰:“季宣殆青莲后身也。”

(3)君臣游幸,率以才情自胜,则可以共浴华清,嬉广寒。

【解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涉及的考点有“师”动词,学习;“仪表”标准;“故常与游者”省略句,“与”之后补充“之”;“殆”大概、几乎;“后身”,转世;“游幸”游览观光;“率”都;“自胜”自我约束;“嬉”,游玩。

失分点提醒:本题失分较多,主要是对句子实词的理解不准。“仪表”“自胜”“嬉”都是理解的难点。“仪表”理解成为“表率、标准”,“自胜”的“胜”理解成为“克制、约束”,都不是常见的解释,所以学生难以翻译准确。

【答案】

(1)(乐翁先生)学习《五经》中讲解传授的知识,尊奉“六德”里的(言行)标准。

(2)所以经常和他交往的人,没有人不惊讶地互相看,并感叹道:“李季宣大概是李白的转世。”

(3)皇帝和臣子们可以一起游览观光,都能用才情来约束自己,所以能够共浴华清池,梦游广寒宫。

参考译文

李白是被贬谪下凡的仙人,是维摩诘大士转世,确实是这样的啊。“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他的心神好像还存在一样。察看他一生的经历,游览峨眉山和洞庭湖,醉卧于浔阳青山之中,孤高放纵的情怀和长江一带山水景物彼此掩映衬托,只是在长江一带啊。其流风馀韵渐渐远了,八百年之后,才有了广陵的李季宣。

季宣的父亲乐翁先生,是一个得道之人。身处喧哗之中,其神情清肃,歇息的时候也是肃穆的样子。(乐翁先生)学习《五经》中讲解传授的知识,尊奉“六德”里的(言行)标准。品行高尚的人会有后人,是源于他美好的德行。乐翁先生梦里好像是有神仙手持祝来演奏仙乐,并且说:“将要成为你的儿子。”梦醒后等生下了季宣,于是就用“祝”来为他命名。季宣天生有奇异的资质,到了上学的时候,《离骚》和《诗经》的《大雅》《小雅》等千篇文章,他几乎都能背诵下来了。二十岁时,已经能写出好的文章。其文章有云霞之资,风雨之态,神气轩逸,于是拜圣贤之人读书,在河岳一带很有名气。公车多次征召,他的父亲怜惜他,说:“听说古人喜好做简政清刑,无为而治的地方官,你难道没有这个意向吗?”

季宣于是奉命出仕,朝廷任命他为山东济阳的长吏。他用侍奉父亲的态度来侍奉国君,也可以说是用侍奉国君的态度来侍奉父亲。三年,在这里获得了很好的声誉,简政清刑,百姓安乐。然而他的雄心还没有被遮蔽,侠气还很高涨,处世如同海鸟一般穿梭其间,世俗之人都惊叹他的风采。于是他的风度品格成为了招致祸患的媒介,在朝廷上招来了攻击自己的檄文。于是他愤然走出神武门,登上泰山的吴观峰长啸说:“如果当初我只喝扬子江中泠泉的泉水(即不做官),又怎么会有被人追逐,如同围绕华不注山逃跑的样子啊。况且父亲还健在,我一定要辞官,好好去尽为人子的责任。”于是回到家里侍奉父亲。人们议论纷纷,他平静的就如同听到江水之声一样,听任自己田间饮酒,说的都是世外田园之事,恭顺的像这样一般。

观察他的住处,有最美的景致。江南的山,满山翠绿,烟雨迷蒙,光明灿烂,让人欣喜如同世外桃源。季宣于是夷平堂屋,开发贫瘠的土地,在其上建造楼阁。在楼阁之上远眺,可以赋诗吟咏,平时可以在这里读书。不是那些仙释通隐丽娟之音的书,都不拿来阅读。然而季宣为人伟岸俊朗,横绝当世,喜好宾客。而且芜城真州,本来就是天下的重镇,来自四方的游学之人,其马车和船帆络绎不绝,如果在江上见不到季宣,就会神色沮丧神情懊恼。因此季宣就每天都和这些游学之人来往,一起诗酒相娱,尽兴吟咏,每每达到极致。在镇江金山、焦山、北固山之间穿梭,谈论方外神仙之事。所以经常和他交往的人,没有人不惊讶地互相看,并感叹道:“李季宣大概是李白的转世。”一起称他的楼阁为“青莲”。

季宣感叹说:“不敢这样啊。我有一个朋友,在长江西边,称为清远道人,我曾经向他就教。“道人听到之后嬉笑着说:”有这样的事。古人和今人不能相提并论,也是他们的时运不同罢了。世事有有情的天下,有法治的天下。唐人受陈和隋的风流遗风,皇帝和臣子们可以一起游览观光,都能用才情来约束自己,所以能够共浴华清池,梦游广寒宫。如果让李白生于今世,以他的放荡的性格,一定会零落潦倒,连一个中等县都不能够治理,他实在是遇到了一个有情的天下啊。如今天下人大都熄灭了才情而尊崇法令,因此季宣屈居于此。如果让季宣生于李白的朝代,他的才情会一世显现,倒骑毛驴,龙巾试面之事,又哪里值得说起呢。

海风江月,千年来就是这样的啊。我写成了这篇《青莲阁记》。

篇3:汤显祖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汤显祖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汤显祖,字若士,临川人。少善属文,有时名。张居正欲其子及第,罗海内名士以张之。闻显祖及沈懋学名,命诸子延致。显祖谢弗往,懋学遂与居正子嗣修偕及第。显祖至万历十一年始成进士。授南京太常博士,就迁礼部主事。十八年,帝以星变严责言官欺蔽,并停俸一年。显祖上言曰:“言官岂尽不肖,盖陛下威福之柄潜为辅臣所窃,故言官向背之情,亦为默移。御史丁此吕首发科场欺蔽,申时行属杨巍劾去之。御史万国钦极论封疆欺蔽,时行讽同官许国远谪之。一言相侵,无不出之于外。于是无耻之徒,但知自结于执政。所得爵禄,直以为执政与之。纵他日不保身名,而今日固已富贵矣。给事中杨文举奉诏理荒政,征贿巨万。抵杭,日宴西湖,鬻狱市荐以渔厚利。辅臣乃及其报命,擢首谏垣。给事中胡汝宁攻击饶伸,不过权门鹰犬,以其私人,猥见任用。夫陛下方责言官欺蔽,而辅臣欺蔽自如。夫今不治,臣谓陛下可惜者四:朝廷以爵禄植善类,今直为私门蔓桃李,是爵禄可惜也。群臣风靡,罔识廉耻,是人才可惜也。辅臣不越例予人富贵,不见为恩,是成宪可惜也。陛下御天下二十年,前十年之政,张居正刚而多欲,以群私人,嚣然坏之;后十年之政,时行柔而多欲,以群私人,靡然坏之。此圣政可惜也。乞立斥文举、汝宁,诫谕辅臣,省愆悔过。”帝怒,谪徐闻典史。稍迁遂昌知县。二十六年,上计京师,投劾归。又明年大计,主者议黜之。李维祯为监司,力争不得,竟夺官。家居二十年卒。

显祖意气慷慨,善李化龙、李三才、梅国桢。后皆通显有建竖,而显祖蹭蹬穷老。三才督漕淮上,遣书迎之,谢不往。

显祖建言之明年,福建佥事李琯奉表入都,列时行十罪,语侵王锡爵。言惟锡爵敢恣睢,故时行益贪戾,请并斥以谢天下。帝怒,削其籍。甫两月,时行亦罢。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命诸子延致 延:请

B.显祖祖谢弗往 谢:拒绝

C.擢首谏垣 垣:矮墙

D.省愆悔过 愆:错误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一言相侵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B.无不出之于外 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鬻狱市荐以渔厚利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D.猥见任用 渐见愁煎迫

6.下列各句全都表现汤显祖“意气慷慨”的一组是 ( )

①显祖谢弗往 ②显祖至万历十一年始成进士

③言官岂尽不肖 ④李维祯为监司,力争不得

⑤遣书迎之,谢不往 ⑥列时行十罪

A.①③ B.②③ C.④⑤ D.③⑥

7.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评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汤显祖年青时就擅长写文章,张居正非常想招致当时有学名的汤显祖陪其子读书。

B.汤显祖认为是皇帝赐予大臣们的权力为辅臣所窃,致使言官无所适从。

C.汤显祖认为不论是张居正还是申时行任宰相,都没有尽职致使圣政可惜。

D.听了汤显祖的上言后,皇帝把申时行发配到徐闻任典史,后又调任遂昌任知县。

8.翻译文中画线语句。(6分)

(1)帝以星变严责言官欺蔽,并停俸一年。

(2)御史丁此吕首发科场欺蔽,申时行属杨巍劾去之。御史万国钦极论封疆欺蔽,时行讽同官许国远谪之。

(3)于是无耻之徒,但知自结于执政。所得爵禄,直以为执政与之。

参考答案:

4.C(官署)

5.D(A.项中的“相”分别是称代副词和副词“互相”的用法,B项“于”分别是介词“到”和“对”的用法,C.项“以”分别是连词“来”和介词“用”的用法,D.项中的'“见”均表被动)

6.A(“意气慷慨”意为“志气刚正不阿”)

7.D(不是申时行而是汤显祖)

8.(1)皇帝因为(谏官没有从接连发生的)日蚀星变上预测出灾祸严责谏官欺蔽圣上,并罚停止俸禄一年。

(2)御史丁此吕首先揭发考场舞蔽,申时行嘱托杨巍弹劾他。御史万国钦极力表奏边疆欺蒙之事,申时行又责令同官许国贬谪了他。

(3)于是那些无耻之人,只知道自己与那些执政者勾结。所得到的俸禄,也只认为是执政者所给。

参考译文:

汤显祖,字若士,临川人。年轻的时候擅长写文章,在当时很有名气。张居正想让自己的孩子科举中举,于是寻找各地有名气的学士与其子同习科考。听说汤显祖和沈懋的名气很大,于是让他的孩子去邀请。汤显祖谢绝不去,懋学于是辅导张居正的儿子读书,并一同考取了功名。汤显祖到万历十一年才考取了进士。并且自请前往南京任官太常寺博士,几年后就迁南京礼部祭祠司主事.万历十八年,皇帝因为(谏官没有从接连发生的)日蚀星变上预测出灾祸严责谏官欺蔽圣上,并罚停止俸禄一年。汤显祖上言说:“皇帝赐予大臣们的权力为辅臣所窃,致使言官无所适从。御史丁此吕首先揭发考场舞蔽,申时行嘱托杨巍弹劾他。御史万国钦极力表奏边疆欺蒙之事,申时行又责令同官许国贬谪了他。一旦言论侵犯,没有不被贬谪的。于是那些无耻之人,只知道自己与那些执政者勾结。所得到的俸禄,也只认为是执政者所给。就算以后家身名气不在,但是如今也已经大富大贵了。举事中杨文举奉皇上旨意治理荒政,却沿途征收贿赂巨万。到达杭州,白天在西湖设宴,鬻狱市荐以渔厚利。辅臣乃及其报命,擢首谏垣。给事中胡汝宁攻击饶伸,也不过是有权人的鹰犬,因为是他们的自己人,才得以任用。陛下方才责备言官欺蔽,然而辅臣们更是欺蔽自如,如果不治理的话,我认为陛下有四点可惜之处:朝廷以官爵厚禄培养有用的人,如今却为那些私人培养用人,所谓爵禄的可惜;大臣们一边倒向他们,不识廉耻,是人才的可惜;辅臣不符合条例给私人富贵,不见为恩,是宪法的可惜。陛下治理天下二十年,前十年的政事,张居正强硬并且私欲多,听信私人,恶势力放肆坏了政事;后十年的政事,申时行软弱而私欲多,也是听信私人,使大臣倒向他们跟从他们坏了政事。这些是圣上政事的可惜之处。希望圣上立刻斥责杨文举,胡汝宁,来诫谕其他辅臣,反省错误悔过。”皇上大怒,把汤显祖谪贬为徐闻典史。后来又依制迁为遂昌知县。万历二十六年,汤显祖趁任满赴京的机会,告部投劾,弃官而归。万历二十九年,主事者讨论罢免他。李维祯为监司,力争不得,借机削夺了他的官籍.汤显祖返家居住了二十年后去世。

汤显祖志气刚正不阿,像李化龙,李三才,梅国祯一样。但是他们三人都因通显而有建树,但是显祖却遭遇挫折直到穷老。三才督漕淮上,遣书迎之,却谢绝不去。

汤显祖谏言的第二年,福建佥事李琯奉表入京,列举申时行的十条罪行,言语冒犯了王锡爵。说只要王锡爵敢任意胡为,所以申时行乖张跋扈。请一并斥责以谢罪天下。皇帝大怒,削去他的官籍。刚两个月,申时行也被罢免。

篇4:《阁夜》原文及翻译

关于《阁夜》原文及翻译

《阁夜》

作者: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解】

岁暮:冬季。

阴阳:指日月。

短景:指冬季日短。

景:通“影”,日光。

霁(jì): 雪停。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 几家:一作“千家”。

战伐:崔旰之乱。

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跃马:指公孙述。字子阳,扶风人。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

人事:指交友。

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

漫:徒然、白白的。

寂寥 liáo:稀少。

【韵译】

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翻译】

冬天的的时光越来越短暂,夔州满天的霜雪在寒冷的'夜晚停歇。(感觉更加凄清)。拂晓,美丽的星河里的星星的倒影,在美丽的三峡里漂摇不定。可是啊,天刚亮,军营里就响起了悲壮的鼓角声。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好多地方,渔民、樵夫唱起了悲伤的民歌。可惜啊,象卧龙、跃马那样的人都死了。战乱中,人与人的交情、音信都突然间消失了,但我哪里来得及考虑啊?任它消失去吧。

篇5:文言文松风阁记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松风阁记原文及翻译

《松风阁记》由上下两篇组成,内容的重点各自不同。第一篇以议论为主,先从风和松谈起,接着谈到松声的特点,再归结到金鸡峰上三棵松,用四种比喻形象地表现了不同的风吹松的声音。文言文松风阁记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松风阁在金鸡峰下,活水源上。予今春始至,留再宿,皆值雨,但闻波涛声彻昼夜,未尽阅其妙也。至是,往来止阁上凡十余日,因得备悉其变态。

盖阁后之峰,独高于群峰,而松又在峰顶。仰视,如幢葆临头上。当日正中时,有风拂其枝,如龙凤翔舞,离衤徒蜿蜒,轇轕徘徊,影落檐瓦,金碧相组绣。观之者,目为之明。有声,如吹埙,如过雨,又如水激崖石,或如铁马驰骤,剑槊相磨戛;忽又作草虫鸣切切,乍大乍小,若远若近,莫可名状。听之者,耳为之聪。

予以问上人。上人曰:“不知也。我佛以清净六尘为明心之本,凡耳目之入,皆虚亡耳。”予曰:“然则上人以是而名其阁,何也?”上人笑曰:“偶然耳。”

留阁上又三日,乃归。至正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记。

译文:

松风阁在金鸡峰下,活水源上。我今年春天才到那里,又留宿了几夜,却又是遇到下雨天。只是昼夜听见波涛汹涌的声音,没有能够完全观赏到她的奇妙之处。到了这次,我到阁观看了十余天,于是才具体了解到她的变化之态。松风阁后的.山峰,独高于其他的山峰,而松又在山峰顶上。仰视,如幢葆临于头上。当日头正中时,有微风拂他枝,就好象龙凤飞翔跳舞,离衤徒蜿蜒,轇轕徘徊,影落檐瓦,金碧辉煌相互组成绣丽。观看她的人,眼前一亮。有声音,如吹埙,如下雨,又如水激崖石,或如铁马驰骤,剑槊相磨镲戛;突然又作草虫鸣切切,一会大一会小,若远若近,不可以说出其状态。聆听得人,耳为之聪。我那这些问上人。上人曰:“我也不知道。我佛以清净六尘为明心之本,凡进入耳目的东西,都是虚无缥缈的罢了”我说:“然而上人为什么以松风阁命名呢?”上人笑曰:“偶然罢了。”

又在阁上住了三天,才回去。至正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记。

篇6:阁夜原文翻译及赏析

阁夜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版本一)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版本二)

翻译:

译文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注释⑴ 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通“影”,日光。⑵霁(jì): 雪停。⑶五更鼓角: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⑷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⑸ 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战伐:崔旰(gàn)之乱。⑹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⑺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跃马:指公孙述。字子阳,扶风人。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⑻ 人事:指交游。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漫:徒然、白白的。

赏析:

这首诗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篇7:阁夜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译文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

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

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

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诗中提到。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

⑻人事:指交游。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漫:徒然、白白的。

赏析

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在霜雪刚停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着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上句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晴朗的夜空,鼓角声分外响亮,正是五更天快亮的时候,诗人忧愁难眠,那声音更显得悲壮感人。这就从侧面烘托出夔州一带也不太平,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诗人用“鼓角”二字点示,再和“五更”、“声悲壮”等词语结合,兵革未息、战争频仍的气氛就自然地传达出来了。下句说雨后天空无尘,天上银河显得格外澄澈,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景色是够美的。前人赞扬此联写得“伟丽”。它的妙处在于:通过对句,诗人把他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诗句气势苍凉恢廓,音调铿锵悦耳,辞采清丽夺目,“伟丽”中深蕴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野哭”二句,写拂晓前所闻。一闻战伐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野,景象凄惨。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夔州是民族杂居之地。杜甫客居此地,渔夫樵子不时在深夜传来“夷歌”之声。“数处”指不只一处。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卧龙”二句,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庙,而引出无限感慨。卧龙,指诸葛亮。跃马,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杜甫曾屡次咏到他:“公孙初据险,跃马意何长?”(《白帝城》)“勇略今何在?当年亦壮哉!”(《上白帝城二首》)。一世之雄,都成了黄土中的枯骨。末尾一句说,人事与音书,如今都只好任其寂寞了。结尾二句,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情绪。清代沈德潜说:“结言贤愚同尽,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唐诗别裁》)像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是贤是愚,都同归于尽了。现实生活中,征戍、诛掠更造成广大人民天天都有死亡,作者眼前这点寂寥孤独,根本算不了什么。这话看似自遣之词,实际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感情上的矛盾与苦恼。“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古柏行》)“英雄余事业,衰迈久风尘。”(《上白帝城二首》)这些诗句正好传达出诗中某些未尽之意。前人认为此诗“意中言外,怆然有无穷之思”,是颇有见地的`。

此诗向来被誉为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明代胡应麟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是很有道理的。

篇8:《阁夜》原文及翻译赏析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鉴赏

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在霜雪刚停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着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上句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晴朗的夜空,鼓角声分外响亮,正是五更天快亮的时候,诗人忧愁难眠,那声音更显得悲壮感人。这就从侧面烘托出夔州一带也不太平,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诗人用“鼓角”二字点示,再和“五更”、“声悲壮”等词语结合,兵革未息、战争频仍的气氛就自然地传达出来了。下句说雨后天空无尘,天上银河显得格外澄澈,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景色是够美的。前人赞扬此联写得“伟丽”。它的妙处在于:通过对句,诗人把他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诗句气势苍凉恢廓,音调铿锵悦耳,辞采清丽夺目,“伟丽”中深蕴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野哭”二句,写拂晓前所闻。一闻战伐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野,景象凄惨。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夔州是民族杂居之地。杜甫客居此地,渔夫樵子不时在深夜传来“夷歌”之声。“数处”指不只一处。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卧龙”二句,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庙,而引出无限感慨。卧龙,指诸葛亮。跃马,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杜甫曾屡次咏到他:“公孙初据险,跃马意何长?”(《白帝城》)“勇略今何在?当年亦壮哉!”(《上白帝城二首》)。一世之雄,都成了黄土中的枯骨。末尾一句说,人事与音书,如今都只好任其寂寞了。结尾二句,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情绪。清代沈德潜说:“结言贤愚同尽,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唐诗别裁》)像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是贤是愚,都同归于尽了。现实生活中,征戍、诛掠更造成广大人民天天都有死亡,作者眼前这点寂寥孤独,根本算不了什么。这话看似自遣之词,实际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感情上的矛盾与苦恼。“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古柏行》)“英雄余事业,衰迈久风尘。”(《上白帝城二首》)这些诗句正好传达出诗中某些未尽之意。前人认为此诗“意中言外,怆然有无穷之思”,是颇有见地的。

此诗向来被誉为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明代胡应麟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是很有道理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岁末时节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映照下,明朗如昼。

破晓时军营中鼓角声更显得悲壮凄凉,银河倒映江面,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 夷歌”之声。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最终也成了黄土中的枯骨;人事与音书,都只能任其寂寞了。

注释

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通“影”,日光。

霁(jì): 雪停。

五更鼓角: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战伐:崔旰(gàn)之乱。

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跃马:指公孙述。字子阳,扶风人。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

人事:指交游。

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漫:徒然、白白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下了这首诗。

《行吟阁遐想》阅读答案

《松风阁记(节选)》《南轩松(李白)》阅读答案

《一壶先生传》阅读答案

常识小学作文

江苏南京的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辛未七夕诗词

《活水源记》文言文赏析

龙洞山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看松庵记阅读习题及参考答案

秋思陆游赏析及翻译

汤显祖《青莲阁记》原文及翻译
《汤显祖《青莲阁记》原文及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汤显祖《青莲阁记》原文及翻译(共8篇)】相关文章:

钱谦益诗词名句2022-04-29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构思与创新2022-04-30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与反思2024-04-27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考点2023-07-28

李白诗《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及反思2022-06-27

右溪记赏析2024-02-02

《说京师翠微山》原文答案及译文2022-05-07

题峰顶寺,题峰顶寺李白,题峰顶寺的意思,题峰顶寺赏析2022-05-08

少任侠传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2-08-28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填空题及答案2022-04-3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