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的记忆》散文随笔

时间:2023-01-13 08:21:0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杨树的记忆》散文随笔(锦集14篇)由网友“linzhe12”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杨树的记忆》散文随笔,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杨树的记忆》散文随笔

篇1:《杨树的记忆》散文随笔

《杨树的记忆》散文随笔

杨树的记忆

山东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 逢杭之

小时候,我并不住在这靠近城市中央的地方。

老妈曾在市郊的某军校工作。那附近有楼房,不高,充其量就四层。住的是筒子楼,有公共厨房。我家在一楼,用着一些古朴的家具。再具体些,就完全不记得了。因为,我3岁时,就来到了这个整齐的格子形市中心。

那个地方,叫“106”,“l”念“vao”,颇有种机械号码的味道。因为是市郊,所以大路很少很少,院落很大很大,树很多很多。

印象中,那院子是无边的.大。里面全是树,遮天蔽日,密密麻麻。到了秋天,落叶铺在泥土上,一踩,脆嘣嘣地响。也不辨树的种类,似是什么树都有,总之,我都要仰头看着退着直到“吧唧”四肢朝天摔倒在地上,才能望到顶儿。不过,摔过之后也从未仔细端详过那顶端连接了些什么,因为我总会在落地的一瞬开始哭,而“救援人员”也总会神速赶到。

听妈妈说,小时候我是有很多同伴的。问妈妈我们当时玩些什么,她说看不明白,就是你追我,我咬你的。这一块场景我丝毫不记得了。好像还曾有个小家伙抓破了我的脸,然后我哇哇哭着叫妈妈的事情发生过。

毕竟是军校,人们都带着点野性的质朴。其实也不只是人,一切,都在以野性的自然的面貌生长。

有这么一幕场景大约是我唯一记得的了。在“106”附近一条柏油马路上,奶奶推着小车,小车里装着我。那大约是个上坡路,两旁的杨树很高大。我躺着,憋着眩晕的感觉指着杨树上乌糟糟的一团问,那是什么?奶奶说是鸟巢。我怀疑地看着那些“鸟巢”,想,它是叫这个名字吗?一个,两个……“奶奶,这棵树上怎么会有两个鸟巢啊?”“因为住在里面的鸟是朋友。”

也做过这样的梦,在那条街上被谁领着向前走,走着走着发现丢了一只红鞋子。“这是新买的哟……”想起奶奶这样的唠叨,我不禁又惊又怕,赶快回身找。我跑啊跑,往回跑,身边的杨树也呼呼向后跑。跑着跑着,我就醒了过来。

原来那终究是一场梦啊。

我是个少做噩梦的孩子,所以这个梦,我一直不曾忘。

现在我真的想回身,再仰头看杨树看到摔倒,再体验伸长胳膊才能够到洗手台,再不用通过照片才可以看到穿着军装的妈妈……

我的小红鞋啊,被丢在哪棵杨树下了呢?

篇2:记忆犹存散文随笔

记忆犹存散文随笔

我跟老妈说想去从前的小学看看时,是我有事回老家正和妈妈坐在院子里聊天。院门外,老妈的菜园子里一架一架的豆角长势喜人,白边紫蕊的豆角花在绿色的叶子间探头探脑,艳黄色的冬瓜花趴在胖胖的冬瓜上偷偷地四处张望。

老妈听着笑道,有什么好看的,好久没有人收拾破破烂烂的,都长满荒草了。我知道小学校里早已没了学生,老师们已经被分流到别的学校了,而村里的孩子不是去了镇上的学校就读就是被他们的父母送进了城里的学校。离家二十多年,“没了”或者“破破烂烂”在我的乡村时时上演,人渐稀少,物非人非,一切都不是昔日的模样了。

但是,我还是迈步出了院门,向村西走去。

我家住在村子的东边,门前有一座桥,桥下这条河的河水向东流进了洪泽湖,这条河常年不干涸,夏天可以在河里洗澡也可以摸鱼捉虾,冬天河面结冰,我们可以在河面溜冰玩。跨过桥是横贯村子的一条不宽的路,顺着这条路一直往西,不到两里地便是我的小学了。以前,这条路是泥路,每到下雨天,泥搅着水,泥泞难行,放学回到家,妈妈都会抱怨我们一个两个成了泥猴子,如今,这条路已经在几年前镇政府出钱铺成了平整的混凝土路面了。

向西走上一段路,路的南北两边都住着人家一幢挨着一幢,基本上都是红砖红瓦的房子,有的带着院子,有的人家不带院子,就是三间正房带着偏房。几乎无一例外,每幢房子前都有一个不太大的菜园子,记得那时候到了夏天菜园子里种着葱、蒜、韭菜什么的`,村民们在田里干活回家迟了来不及买菜就在自家的菜地随手摘几条黄瓜,一大把长豆角,只需一会功夫,桌子上便摆上了卖相很好的几盘菜。

再往前走一点,路的南边是村舍北边就是一块连着一块平平整整的农田了。每到春天,田埂上长着各色的野花野菜,也有一两棵野杏或者野梨树夹杂齐间,野树上开满了白的粉的花儿,惹的蜂飞蝶舞,我们上学放学一路玩一路走,捉蝴蝶摘野花,笑声阵阵伴着长长的日影儿。

上下学的路上有时会遇上下雨,那也不用怕,随便哪家屋檐下都可以躲雨。屋里有人在的话会喊我们到屋里去躲雨,基本是不进去的,有的爱开玩笑的叔叔婶子就故意大着嗓门问,这谁家的孩子,咋这么拗?记得是小学二年级吧,我被问气了,便冲了人家一句,你家的。人家站在家门口大笑起来。以后每次路上遇到了我,离得老远就会逗我,我家的孩子,快跟我回家去。于是我便羞红了脸,再遇上便躲着得远远地走。

走近学校,远远便看到学校矮矮的围墙还在,深灰色的大门也在,走近前看大门上锈迹斑斑,没有上锁,我推开虚掩的大门,迈步走了进去。校园里杂草深深,两排门朝南的红砖瓦房一前一后在夕阳中静默无语。记得当时村里多数人家还是茅草屋,我们小学的教室是村里最气派的房子了。如今年久失修,已经斑驳的不像样子了,在房顶上有一株野草正在风中招摇着绿色的身子。校园的东南角,曾经有一个小小的池塘,池塘很浅,池塘边立着柱子,防止学生进池塘的。池塘里被那位姓杨的女老师放上了莲藕,每年到了夏季,几朵白色粉色的荷花,亭亭地立在碧绿的荷叶间,一校园里都弥漫着荷香。现在池塘没了,地面早已被整的平整,上面被杂草覆盖。在校园的后面靠近围墙有一排白杨树,现在异常高大,不知谁家的一群鸡鸭正在树下四处觅食,一边叽叽咕咕地说着它们才能听得懂的话。

在学校大门的西边曾经有一颗大大的柳树,上面挂着一个铁钟,铁钟敲起来时声音传的很远,当上课的铃响起时有孩子从家里奔跑过来窜进教室,而下课铃声慢悠悠地不急不躁地敲起来时,一群孩子便如一只只小鸟一样,飞出了校门。有一年春天,记得柳树根抽出嫩绿的柳芽儿,有一个男生趁老师不备,爬上树去,掰下几根柳枝圈成了一个圈当成帽子戴在头上,另外两个男生来抢,于是几个同学打闹在一起,女同学躲在一旁看热闹,刚巧被任课老师逮个正着,于是那几个同学被罚站着听了一节课,如今,那嬉闹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大柳树却不见了足迹。

想一想那时候的老师也有趣的很,他们多数是家住本村的。走进教师室时,他们教我们识字,出了教室,他们也成了农民。到了星期天节假日我跟随大人们下田,经常会遇到我的老师,他们也会打着一双赤脚,肩膀上扛着锄头,或者手握一把镰刀,有的担着两袋肥料,他们这是下田干农活的。那时候的我真的很腼腆,每次遇到老师,都会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小声地打个招呼后匆匆走开,倒是老师们都笑嘻嘻的,不像在课堂上那么一本正经很严肃的样子。

我一边顺着记忆想着,一边沿着围墙走着。

这时有人走进了校园,老远就大声问我,回来看看的吧?

我回答,是的。

前几天我来赶咱家的鸭子,也碰到了有人来,是夫妻俩,还带着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我认得好像是前村有德三叔家的玉蓉,她说是从上海回来,我看她拿着手机一个劲地拍照片呢。

是吗?我笑了,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沧海桑田,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但是在我的心里有这个小学的位置,在我散落天涯的儿时的玩伴心里也有关于它的记忆在,我们的灵魂回归,终究还是有迹可寻的!

篇3:记忆碎片散文随笔

记忆碎片散文随笔

喜欢听雨,喜欢静静地坐在软床上享受生活的安逸与舒适,喜欢一个人走石子路,喜欢听别人的故事,喜欢安静地流泪。

开始觉得自己已经慢慢离开了人群,不是像文人雅士那样为了逃避城市的喧嚣,不是因为世俗的沧桑,更不是因为走入爱的`魔境,我想我是累了。这样的说法有些荒唐,对于一个正处于花季的少女来说,是否显得有些颓败,像那墙角开败的蔷薇,刚萌芽却要死亡。

我一直凭着感觉生活,对文字也是如此。我追求文字的精细,甚至需要它读音的美丽。文字是用心情来经营的,我一直这样认为。当一个个熟悉地汉字拼写成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段文字时,我开始发现文字里的心情是那样突兀,那样显眼,不知道用文字来记录心情,用文字来描绘生活,用文字来创造世界,会不会只是像我看到的用枝叶来遮掩天空那样,那么小而又那么辽远。也许吧,当一片翠绿像海水一样扑面而来时,你会觉得那不是年华的繁盛,而是我们要衰老了,我绝没有遗憾或惋惜的意思,因为经历了炽热的年华过后,我们的心情不再波澜起伏。那么,我在想我们是应该高兴还是应该失落呢?没有逻辑的话语,却又仿佛如此简单。是啊,为梦想、为生活、为自己,我们都在反思,我想我应该好好地去体验那种我不曾想过的生活了,水在滴落,人在走远,留下的只有那夕阳,绯红,橘红,淡红……

我曾经为一个朋友写她的爱情,我记得其中有这样一段:

是谁在用这双锐利的双眼洞察世界

是谁在这辽远的原野奔跑,飞驰

是谁在孤寂中奋力拥抱阳光

是谁为我们的年华创作了这部交响曲

是我们,是年少轻狂的我们在弹奏

是我们,是我们在吟唱,在疯狂

现在看来那时的我应该对生活充满了热情与希望,而此时的我却如此淡然,写到这里终于明白,水是流远了,人也散尽,但至少还有夕阳,还有回忆,这样的生活也足够美。

篇4:雨夜记忆散文随笔

雨夜记忆散文随笔

雨,下了整整一夜,我从梦中醒来。手持空杯,呼吸沉入黑暗,堆积的书仍保持着纸的厚度。屋外传来声声蛙鸣,持续不断。心一阵悸动,孤寂的雨滴不知何时打湿了耳际……其实什么也听不清,什么也看不见,只是划过手机键盘的指痕,切近内心气候的玻璃碎片。

--写在前面

雨,下了整整一夜。我伫立窗前,望着天空飘下的丝丝细雨,听着窗外持续不断而又急促的蛙鸣声,心中思绪万千,有泪轻轻滑过。

我喜欢雨,一直都很喜欢。春雨无声,夏雨滂沱,秋雨淅沥,冬雨漫天飞舞……雨,勾起我无限遐想,我羡慕着,追忆着,痛苦着,叹息着……内心渴望一场大雨吞噬孤寂的生活,埋葬长久的烦闷,吹醒我的生机。

或许,因为自己一直是个多愁善感的女子,所以对雨特别偏爱;亦或,女子天生忧柔,因此,和雨有不可割舍的情缘。

雨,是忧伤的化身。

下着雨的夜是那样的安静。滴滴答答的雨声穿过窗棂,宛如一个女子幽怨的诉说,那么柔,那么轻,好似一首悠悠的乐曲。

由于工作的繁忙,生活的琐碎,不知有多长时间未来得及搭理凌乱的心情,总觉得太过疲惫,不想有太多的心事,不想给疲惫的心过多的负担。于是,一些不着边际的琐事就被置放一隅。有空闲时偶尔也会想想,也会重拾那些时光,尤其,在寂静的雨夜里。思绪犹如断了线的珠子,又会重新链接那些悲喜。

一个人的雨夜,听着孟庭苇《无声的雨》,往事涌入心间。那些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伤,伤过后的痛,总会落下深深印记。或深,或浅,或多,或少,或喜,或悲!于是,在这样的夜晚,文字成了心灵的伴侣。

都说喜欢文字的女子是忧伤的,不知从何时起,我爱上了文字,爱上了这份用灵魂诠释生活的方式。很多人不解地问“为什么你总是那么喜欢文字?”我笑而不语,没有人理解这份心情,明白这份执着。在精神文明的物质生活里,若不用文字来堆砌,那么,尘世之外何处能给心灵一个家。

最初接触文字,总觉得它是那样神奇,好似无形的藤蔓牵引着我。从此,我的世界就这样和文字有了难舍难分的情愫。

在记忆中,爷爷是特别优秀的离退休老教师,酷爱看报写日记。小小的我,受到熏陶,也喜欢写写。小学二年级时的第一篇作文被老师当作了范文,小小的我满心喜悦。每周教室的黑板报上都能看到我的作文,从那时起,自己就深深喜欢上了文字,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

时光流逝,渐渐地自己长大了,但仍然不忘初心!这时的我,对文字有了更深沉的理解。文字,是用孤独而冰凉的情怀来书写生活里的真实感悟。光阴是决绝的,我们可以用空闲来整理一下自己凌乱的心情,或喜或悲,或甜或苦。

生活的棱角被琐碎磨平,喜欢文字的我十一年未曾提笔。在人生最低谷时,在一个好友的牵引下,我重拾闲搁十一年的笔。再次提笔,对于文字,似乎完全陌生了,只能用简单的笔加以拼写,写出的文字总是欠缺意境和主要中心。忽一日,意外接触自媒体《曲靖M》,进入了“富源文旅群”“富源作家群”,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于是,我一边学习一边看,一边思索,再把自己的思维和生活所见融入文字里,写下了一篇篇属于自己心灵独白的文章,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内心的独白。尽管不是很好,但慢慢看见了自己的文风,心里燃起了一种欣喜和安慰。

因为生活给了我很多困苦与磨难。于是,我把自己的内心写到文字里,一路走来,我从中领会到了很多,也看淡了很多。总觉得,生活能看开,想开,已经是对自己的一种释放和解脱。

在文字的`生涯里,我知道自己的文字是渺小的,也是单薄的。即便如此,我还是执着着我的执着,不负于文字。因为我懂得生活没有什么过不去,若现实不能改变自己,但文字能够改变自己的心境,它会带着我的灵魂,我的思维,将我的喜怒哀乐一一记录。

雨夜,翻看着自己的心情日记。心里五味杂陈,有开心,有失落,有纠结,也有过忧心……但,起码我有一颗执着的心,我会在文字这条路上一直将我的梦想继续。

但凡喜欢文字的女子都有一颗多愁善感的心。不然,怎会有那么多的心思,让文字在笔下汇集?

这个雨夜,我明白自己的思绪又增添了一份寂寞。文字在笔下宛如断了线的雨滴,一滴一滴,一点一点的涌现。往后的日子,无论忧伤欢喜,我只想让走过的痕迹在文字里一一落笔。

此时,窗外有雨飘过,而我的心却在这细长温柔的雨丝里,感受到无限的期待……

雨,继续下着……

篇5:《回望记忆》散文随笔

《回望记忆》散文随笔

人到中年,我们总说:记性不行了,要说要做的事一转身,忘了。可往事却清晰的像是发生在昨日,老友相聚总是叙不完。对往事的追忆,让我们有了一丝的安慰。比如:我们曾经拥有的一尺七寸的腰身;我们的头发曾经乌黑发亮;还有一夜不睡第两天仍旧精神百倍。很多很多……。

今日看向伟明写的狐狸与乌鸦,往事的画面一幕幕出现在了眼前。

有三十多年了,只记得在是晚上,和外婆一个被窝时,外婆也讲述了这个故事。外婆讲这个故事的用意我懂,她是让我不要一听好话就得意忘形。可我生就这样的性格,喜欢显摆,爱被人捧着。为此,外公外婆深受其害。

母亲十八岁生了我,我一出生就被外公外婆领了去。一是怕母亲受累,二是怕母亲不会带孩子让我受罪。从此我成了外公外婆的小女儿,也替代了母亲成了他们的宝贝疙瘩。外公外婆不带孙子带外孙,让左邻右舍说了不少闲话,也使舅舅舅妈对外公外婆有了太多的怨气。外公外婆给我好吃的总是要我躲在家里吃完了出去,外婆说:小祖宗,快吃别让小新看到(小新是大我两年的表哥)。可我总是喜欢把吃得东西留下,然后去引诱表哥,让他馋,完了不给他吃。狐狸与乌鸦的故事也就经常发生在我们之间,我老是受不得他的夸奖,最终,他解了馋,我却哭着回去告状。

随后,婆媳战不可避免发生了。她们的征战激化了婆媳矛盾,直到外公外婆死了,舅妈依旧不能原谅公婆不公平的行为。而我和表哥却在她们的征战中越发亲密:引诱和被引诱只是我们的游戏。

我是表哥的心肝,表哥是我的保护神。我就是在他的呵护下长大,我少有自己的朋友,我的朋友大多是表哥的朋友。表哥谦让、容忍我,他的朋友也是同样。当我们到了谈婚论嫁时,双方的家长着急了:我们常牵着手出去玩;俩人躲在房有说不完的话;他骑着车我坐在车后抱着他的腰,在小镇上招摇过市。一次舅妈听旁人说:小新带女朋友看电影去了。舅妈高兴死了,臭丫头终于不缠着了他的.儿子了。后来舅妈知道,旁人说的小新的女朋友就是我,气得大骂表哥,说他不争气,不懂事,说她的儿子终归要让我这个臭丫头耽误人生大事。舅妈对我的不满直到我找到男朋友结了婚才完,因为她的儿子终于可以放下我了,去找女朋友去结婚为他们家传宗接代了。

我结婚了,却依旧没能少了对他的依恋,他也是一样。结婚当天,他还给我买了大大的,各式各样的汽球,跟我老公说要带我去公园放;过几天,叫蛄蛄(小时的宠物昆虫)上市了,他买来送给我。只要有他在所有的人都是多余的,我们俩人的世界,没有人能介入。老公见多了不高兴,跟表哥说,她大了,现在我要照顾她了。这是我见表哥不来我家瞎问,老公说来听我才知道。他说他找表哥谈了。自此,表哥开始疏远我了,不多久他找了个女朋友,很快也结婚了。他的婚礼我没能参加,因为我在坐月子。他知道我生了儿子就托人给我儿子带来了礼物,却不来看我,就算我们在一个城市,相聚不过两三公里。有了儿子的日子是忙碌的,他的很多情况是通过我们共同的朋友传到我这里的。他们说他婚后的生活一点也不幸福,他们俩是多么的不相配,他对待婚姻怎么可以这样草率。他从不解释。朋友相聚只要有我在,他就不出席了,偶然相遇他也不多言。

表哥的刻意回避让我很失落,久而久之我也习惯了没有他宠爱的日子了。今天,向伟明重述的古老故事又让我拾起了以往与表哥的点点滴滴,心中不免泛出阵阵酸意。表哥与我之间爱意究竟是什么,是一段畸形的恋情吗?我表达不清。但我知道,只要我有事,他还会立即出现在我身旁,只要他需要我,我也会义无反顾尽我所能去帮他。

回望记忆,是每个生命在前行中的停顿与休整。当我们伏下身,把生命中曾经失落、淡忘的情感拢来串起,他可以挂在胸前,带在手腕。往事就是我们珠宝,他藏匿在我们的人生百宝箱内。嘴角的一丝微笑,眼睑边难以察觉的忧伤,只有自己心知肚明。有一天,我们老了,忘了自己吃饭了没有,却依然富有,因为我们有记忆可以回望。

篇6:故乡记忆散文随笔

故乡记忆散文随笔

小时候和奶奶在乡下长大,也因而特别喜爱乡下的景色,奶奶是个心灵手巧、和蔼可亲的人。每天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乖乖地端个小板凳,在门口端端正正坐好,静静等着奶奶在我后面给我梳小辫子。门是由两块精雕琢的实木构成的,对外倘开,与北京四合院里的门一个样。每次坐大门口,奶奶都会戴着老花镜,仔仔细细地帮我扎小辫子,而我呢,却一点也不配合,反而还像个淘气包似的,到处乱动,不过更让我痴迷的,还是这屋外的美景,于是偏起头来,喜欢看看这湛蓝无边的天空啦,悠游自在的白云啦,还有叽叽喳喳的鸟儿在枝头唱歌啦……每次听到时鸟鸣,我都乐呵呵地手舞足蹈起来,小板凳也常被我摇得东倒西歪,有时一个不留神,便从板凳摔下来翻个四脚朝天,奶奶刚扎好的辫子又立马被告我弄散,看着我那一脸窘样,奶奶也会被我逗得哭笑不得,又会用小梳子轻轻敲一下我的头,又重新扎来。

那个童真的孩提时代,我每天最惬意的事就是端着小板凳坐在门口,不知不觉间,那个大门口的一角与那张小板凳都已属于了我,是那个天真的我的小领地,第第坐在那里,都是喜欢看门外独特美丽的景色,来来往往稀稀疏疏的人群。以及,留给我最深印象的,那个时代属于我心中最重要的那条陪我走过童年的乡间小路。

这条小路就在奶奶家门前,谁也不知道它是什么时候修的,只知道它陪伴奶奶的一生,走过了父亲的青春岁月,迎来了我的童真时代。路很普通,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宽不窄,差不多三、四米的样子,本是条普通的乡间小路,却还是有对我们来说独特的地方,就像是突然出现我那般,把奶奶家的厨房与屋子分割开来,这换作是谁都无法想象,一个人的家在小路这头,唯独厨房却在路的另一边,只凭想象就已经足够奇特。

奶奶家门前的小路也有它富有魔力的一面。到时了上学的年纪同学能常在乡下与奶奶待在一起,只好节假日再来看望。离开之前,这条路从古至今都是是用泥土真起来的乡间土路,上面时不时还会长出几朵小野花,小野草,信手拈来一朵夹在发间,也算上一道格外亮丽的风景线。但也有麻烦的时候,每当暴风雨来临之季,外面的倾盆大雨歈会把小路冲刷得面目全非,豆大的雨点汇进泥土中,场面之状观丝毫不败给黄河的宏伟气势。好不容易等到雨停,大人们还得花好垂时间才能治理好。虽然如此,但人们依旧对小路充满喜爱。不过没多久,这里便成了另一番模样,以前的.乡间小路已经被满地的沙子覆盖,几个顽皮的小孩正凑成一堆,每个人发挥着自已独特的想象力用沙子搭建着各种各样有趣的东西,好生热闹。本以为这样就好,却等我再探访时,奇特的沙滩小路又点缀了一块块光滑美丽的鹅卵石,每一块都是独一无二的。一层层的沙,一层层的石,远处观赏,真的仿佛临近大海。一阵微风吹来,宛如迎面的海风指过脸颊,闭上眼,满满的惬意。

时间在成长,我们也告别了童年,当过去已成为过去,当现在还在进行,当未来也将接踵而至。也不知是什么时候,那条有魔力的小路也已修成了整洁干净有水泥公路。虽汉有了以前的那般乡土风情,但随着人们的来来往往,偶路家门口,迎面的一个微笑,几句不经意的寒喧,也令人无比亲切。

篇7:作文:春芽--杨树记忆

作文:春芽--杨树记忆

走在回家的路上,迎面吹来一阵风,丝毫没有冬天的寒意,颇有“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感觉。我沐浴在这春风中,四肢和脑子不会冻僵了,看看周围,已被绿色覆盖。

出了学校的教学楼,一排排小叶黄杨映入眼帘。它们随风摇动,好像在热情地像我招手。春风吹过,又给它披了新的一层嫩绿的外衣,使它的外套呈渐变色,越往下绿色越深。当我正静静地看着这些郁郁葱葱的小叶黄杨时,一群同学们跑了过来,互相追逐着,游戏着。春是不是也在这笑声中?春风是不是也唤醒了我们的活泼?我想是的。我们正值美好的青春时期,在不断地成长与发展。这小叶黄杨,四季常绿,每一年春天伴着春风又长出一层嫩绿的芽,我们也是,拥有着无数的“绿色”,每年春天又会获得更多的“绿色”。而“绿色”就是知识与情感。现在,春天又到了,我们这些未成熟的“小叶黄杨”该去萌发新的“芽”了。

快走出校门时,我向世纪之林望一望,发现了一片绿色的地毯,生机勃勃的小草迫不及待地钻出来了!小草拥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拥有“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幻美;拥有“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给人带来春天的消息。

我刚想出校门,却看见一个同学扔垃圾时把一片地上的糖纸捡起一同扔了进去。她是很平常的一个人,但因为她这个行为,因为她的无私奉献,让她在我心中变得伟大。就像这小草,即使是春天刚刚露出嫩嫩的芽,也要为装点世界尽自己的一份力。小草啊,骄傲些吧,只有你的普遍装点了大地!

春风带来的`绿色美不胜收,回家路上我又看到了一些杨树。远望它们是看不见丝毫绿色的,近距离观察才发现,杨树也发芽了,很少、很嫩的小芽。冬天它光秃秃的,我都担心它的弱小导致春天不会再发芽了,但它今天给我了惊喜。这些杨树和我是好朋友已经很多年了,我和小伙伴们那时就像这芽一般稚嫩,春天不冷不热的时候,我们经常在这里玩耍。挖一只曾经埋在这土里的鸡的尸体,观察杨树树皮的纹路,找到一根树枝插在土里幻想着会不会长出什么植物……充满童趣的一件件稚嫩的事曾经在每一年的这个时候、这个地点发生过,美丽的童年也在这里谱写丰富。现在虽已步入青春,这些杨树却总是引起我对童年的回忆……

柳树也不甘示弱,在快走进家门的时候我看到了柳树已长出长长的芽,浅绿的,随着风舞动着婀娜的身姿。我抚摸着那些柔软的枝条,看着人群忙忙碌碌地来来往往,打乱了我的视线,眼前不禁浮现出那些诗的意境。我想象出了杜甫的《绝句》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那种新鲜而优美的景象。一会儿又想象到刘禹锡的《竹枝词》里“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那春风和煦的好天气。然后眼前又变换成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的美景。我又突然想象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里“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惜别朋友恋恋不舍的情感。又浮现出“伤见路傍杨柳春,一枝折尽一重新”那种思念的伤感……

春风吹绿了大自然,这时的大自然是最好的教科书。一次又一次发现某种植物发芽给我带来的惊喜与深思,让我联想到青春的活泼,默默奉献的宝贵,童年的回忆和由柳引发的种种情感。植物的芽开始萌发了,我们心中的芽也该萌发了,到了我们去阅读大自然的时候了!

篇8:记忆深处的杨树花儿

记忆深处的杨树花儿

春风吹绿了树梢,吹绿了小草,也吹红了杨树花儿。远远望去,杨树好似穿了件漂亮的外衣,风过处,一枚枚杨树花儿悠然飘落,娇嫩动人;恰巧这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映入我的眼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出现。

小时候,我家门前的马路边栽着两排杨树,每到春天,我就天天盼着快点长出杨树花儿,盼望着母亲给我们包杨树花儿水饺吃。

上学放学,路过那一排排杨树,我都要放慢脚步,仔细观察着杨树的变化。一开始,杨树花儿一丁点儿,远看只有豆粒那么大,淡淡的绿,似乎还掺杂着一丝丝黄,那绿很嫩,那黄很淡,黄绿相依相偎,稍一疏忽,你便辨不清杨树花儿到底是黄还是绿了。此时的杨树花,小小的花苞,静静地卧在树梢枝头,等待着春风将它们吹大。

杨树花儿总是不经意间给人们惊喜,昨天还只有豆粒那么大,今天就不一样了,倏忽间就变大了,粗了,长了,颜色开始微微发红了。但看起来还是很嫩,一点儿也不饱满浑实,在树梢枝头挤挤挨挨。

再一天,杨树花儿突然间就脱胎换骨了,一个个俊俏靓丽,潇洒倜傥,散发着咄咄逼人的青春气息。这时候的杨树有了扬眉吐气的神韵,昂着高高的树冠,晃动着满树成熟的杨树花儿,像个骄傲的母亲那样,向人们炫耀着她一群漂亮的孩子。

我站在杨树底下,仰头望着满树红红的杨树花儿,肚子里的馋虫早已蠢蠢欲动。那些花儿有我手指般长短粗细,一嘟噜一嘟噜,一串一串,饱满丰盈,缀满枝头。风过树摇,有些不甘寂寞的'杨树花儿挣脱了母亲的怀抱,以各种优美的姿势飘落下来。一时间,地面就像铺了一层颜色鲜艳、质地绵软的毯子,漂亮得令人眩目。

母亲说过,那些饱满浑实、颜色暗红的杨树花儿最好吃。我想着母亲的话,专挑个大、饱满、暗红的花儿捡。年轻美丽的母亲,坐在阳光里,翘着手指择杨树花儿的美丽景致,至今留在我的记忆里。母亲细细地择去杨树花儿顶端的硬夹,用清水泡了一会儿,捞出沥干水分,剁细,掺上少许韭菜和肉,包成水饺,奇香无比。杨树花儿那淡淡的清香,没有任何食物能与之媲美。

许多年过去了,如今母亲已白发苍苍,我也很多年没吃过杨树花儿水饺,而那些关于捡拾杨树花儿的记忆,却一直活跃在我的脑海里,脑海中如记得一丝丝杨树花儿水饺,记得母亲的手艺。

杨树花儿,相比于其它的花是丑陋的,平凡的,没有什么观赏性,所以人们很少赞美它,甚至把它贬的一文不值。但它依然年年盛开在春天里,杨树花儿永在我的记忆中。

篇9:儿时的记忆玩伴-杨树

儿时的记忆玩伴-杨树

在我的记忆里,儿时,总有那么一棵树,它总会陪伴在我的身边,它带给我快乐,它让我冷静、它还为我遮阳挡雨,最重要的是它是我的好朋友——杨树。

当我长大了一点,每到秋天都会采集落下的杨树叶,姥姥总是小心地帮我把它们夹在一本本不知名的书里。那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是标本,也不很清楚为什么要收集落叶,但每天都会兴致勃勃地捧回无数杨树叶,奶奶也总是笑着把它们夹在书中。邻居们看到我收集落叶,每次清扫院子时都特意为我留下颜色美丽的树叶。有一次一个邻居大姐姐送给我一艘用黄叶折成的小船,我那时兴奋极了,走到哪都拿着那艘小船,晚上睡觉时还特意让姥姥把它放到宠物小狗碰不到的地方。那只小狗也是我的好朋友,不过我猜那时因为落叶小船,他说不定“失宠”了好几天。

冬天,杨树藏起了他的所有树叶。每当这时,姥姥便拿出秋天夹在书中的落叶。姥姥教我用彩笔在树叶上画画,画好后姥姥在叶子的两面贴上胶带,并用线把一片片树叶穿在一起,挂在门边、墙壁上。姥姥还和我一起用杨树叶拼贴图画。几片树叶,简单地折叠几下,就组成了一幅别具特色的图画,甚是有趣。墙上贴满了这种图画,姥姥称它们是我的“叶画展”。每个冬日,都充满了一串串杨树叶、一幅幅叶画,和姥姥慈爱的笑容。

春天来临,嫩绿的新叶跃上枝头。望着娇弱的'新叶,我开始期待他们快点长大,快点变成夏日中那一树金光闪闪的杨树叶。

在一年接一年的盼望中我渐渐长大,杨树叶是我形影不离的伙伴。直到那个秋天,我们才不得不分开。为了扩建马路,小院将被拆除。我最后一次拾起地上的杨树叶,姥姥将它们夹到书中,一如从前。那天,我告别了伴我度过童年的杨树叶。

后来,我回到那条街道。小院不见了。让我难以置信的是大杨树也不见了,只剩下了粗壮的树桩。几个月后我又回到那条街道,这次连树桩都不见了,马路变宽了。

我至今珍藏着那最后的几片杨树叶。看到杨树,就会想起伴我度过童年的那一树杨树叶。

篇10:青涩的记忆经典散文随笔

青涩的记忆经典散文随笔

“同学们,下面进行男女生二重唱___望星空,表演者:小夏、陈雨,”,班群开始骚动,紧接着有人叫好……

再看小夏,两眼狠狠地瞅了提议的黎明同学一眼,转身跑出教室,二班的毕业联欢晚会就这样不欢而散。

八十年代中期,中学生的情感生活是很封闭的,老师为了维护班级秩序,把男女同学调开坐,一排女生,一排男生,这样,效果还真不错,课堂纪律一直非常好。

虽然天天学习生活在一起,男女同学却交流甚少,除非必要的班级活动,但这并没有影响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对理想的积极追求。

身处特定的年代,又处在身体和心理都没有成熟的年纪,大家都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存的.严严实实,生怕有半点不妥而成了大家的笑柄。

当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已经两战两胜,“十五的月亮”和“望星空”是反映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士们理想和情操的两首热歌,歌词和旋律都很优美,当时这两首歌,几乎传遍了大江南北,也是我们学生们课下经常哼唱的歌。

但是,当着老师和全班同学的面,要进行男女生情歌对唱,这让小夏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觉得是受到了莫大的侮辱。

离校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同学们好像意识到了以后的久别,男女同学的关系变得融洽起来。同学们各自在毕业纪念册上留言,传达彼此的心意和祝福,说到激动处,竟感觉有泪花泛出,小夏也渐渐原谅了她认为黎明对她的戏谑。

几十年过去了,同学们生活和工作在不同的城市和岗位,都做出了骄人的成绩。经历岁月的变迁,和老师同学相处的美好时光却变得分外清晰起来,尤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最适合怀念往事,那些当年的一事一行,就像刚刚过去的昨天。

如果能回到当年,如果大家再坐在一起,同学们一定会珍惜在一起的缘分,互帮互助,一起成长进步,不会给自己的人生和青春岁月留下半点阴影和遗 憾。如果能再举行一场联欢会,如果黎明同学再发出那个提议,小夏和陈雨同学会尽情地演绎那首卫国军官的情歌对唱,夜蒙蒙,望星空,我在思念那颗星,它是那 么明亮………

篇11:吃的记忆散文随笔

吃的记忆散文随笔

七十年代初,我上初中。每年我们都要到外婆家去过年,过了元宵节才回来。回来后妈妈总要给我们再过一个“年”——发一盆不参杂的白面,蒸几锅花卷、豆腐粉条*子。

新春开学,我高高兴兴地背上一挎包豆腐粉条*子去学校,把*子锁进宿舍的箱子里藏起来,星期三晚上,没有任何人再有藏食了,我打开箱子欣赏我的豆腐粉条*子,满宿舍的孩子呼啦一下蝙蝠般围拢过来,瞪大发绿的眼睛。这时就有关系好的先开口:借我一个!随之“借我一个”吵架般的声音此起彼伏。

我惶恐了:这怎么借啊?可眼前情景能不借吗?谁又能还我啊?只有一个叫高升的还能常带一些以白面为主的花卷——他爸爸在省城里当工人——可他一贯刁蛮、霸道,会还我吗?其他人能带窝头、豆渣馍的也不多,能相对平等地还么?更有一些什么也不带的,拿什么还?

但是,箱盖已经盖不上了,每个*子上都压上了一只手,手指紧绷着,仿佛起跑线上等待发令枪的运动员;而在我看来,那更是一颗颗紧咬着猎物的獠牙。我下意识地抓起一个就往嘴里塞。几乎同时,箱子空了。抢到的狼吞虎咽,抢不到的愤愤不平,指指点点地骂我不把他当朋友,还说够朋友就把手中咬缺了的*子给他。

每到青黄不接时,就有好多同学家里靠糠菜度日,而学校灶上是要缴纯糊汤(玉米糁)的,因此一些同学就不缴粮了,每周几个糠菜窝头管不了几天,剩下的时间就只有挨饿了。

最先挨饿的是新盈和安盈。安盈温顺,吃饭时悄悄地趴在炕上,脸埋在被窝里,我看不过,就叫他起来,给他二两票,他蔫蔫地就去打一大勺糊汤,快快吃完,然后把我和他的碗一块拿到小河边去洗,我也有了一种受用的感觉。再遇到他趴炕头了,只要我袋里还有票,就再给他。新盈不行,吃饭时他一直盯着你看,看得你难受,掏出二两票给他,他笑逐颜开地跑去打一大勺糊汤呼噜噜喝完,还得我说“新盈,把我的碗捎去洗洗”。但是,下顿他有吃饭的机会了,会记着忙忙地抢在我前面吃完,把碗递到我面前:今天挨到你了,我那天给你洗过的!盛气凌人。再没票时,吃饭又盯着我看,我就低了头。可他就可怜兮兮地伸出手:给我二两票先!

队上的女人们上工时总爱说吃饭:

“晌候(山里人的午饭时,一般在下午三点左右)一定要吃面哩,要不男人不行。”水娥有些淡淡的忧愁。

“我家的不挑食,糊汤(玉米糁)就美,锅里一搅就吃哩!”水芹口快,且不太讲究,顿顿有糊汤她就骄傲不已。一年每口人的那十几斤麦子,都被她换成包谷了,以至于多年后她儿子上学了,去同学家玩,才发现原来“饭”不只是糊汤,还有面,因此惊讶不已。

“甭怕,糊些包谷面,煮几圪垯芋头(土豆),下点绿菜,再擀几片杂面下进去,放点漆蜡油,挺省的,也挺香的;要是能煮几颗黄豆,就更有味。”云娥会过日子,女人们都爱向她讨教。

“谁吃杂面?我一晌候凉面,一晌候油泼面。”芳娥的炫耀招来了一些啧啧赞叹,但更招来了一些人的嫉妒甚至痛恨:

“谁能和你比呢?你有娥那个摇钱树麽!”

娥是后沟*子倌(一只眼让豹子抓瞎了,可不知为啥不叫独眼倌)的独生女,*子倌老婆死得早,他勤苦节俭,只养了一个女儿,家里藏了几石粮食。年上*子倌死了,芳娥把娥哄到她家住了,两家合成了一家。

这是一个交流的场合,一个学习的场合,也是一个攀比争风的场合。

再看便娃招来了嘲笑的饭谱:

“我今晌候芋头一家子,糊芋头面,下芋头丝,煮芋头圪垯,擀芋头面。”

芋头面是芋头挖了后从蔓上搜罗下来的小得没法吃的芋头(毛糙的人会连一些根蔓也带进去),洗净、碾碎、晒干、磨面,黑乎乎的,吃起来麻麻光光的,但不配点五谷,吃了肚子不太舒服。

“省吃俭用”的'美德永远被作为律条去衡量每一个女人,所以在斗“吃”法时占了上风,但下风们今天给了你“啧啧”的艳羡,明天就会团结起来用这一法律来给你定性,然后达成共识孤立你、远离你,然后再形成一个群体重新一个轮回。你要是能灰溜溜地贴在队伍后对下一轮回出位者给予“啧啧”艳羡,你就能参与第二天的用法律给出位者定性,也就能很自然地归队。女人们一般都健忘,很快就会忘了谁那天出位、那天归队,所以日子就这么周而复始地过。

越是没什么吃,人反而越是能吃,这本是一个让人悲凉的话题,但人们却总能想方设法从中找出快乐,赌吃就成了那时一些人乐此不疲的活动、更成了吃不饱者津津乐道的谈资。

那些赌吃的获胜者,声名常常会传十里八乡,以至于人们都忘记了他们的姓名而只叫绰号,诸如:

“冷芋头”——一顿吃下了十三斤煮熟的冷土豆。

“八斤半”——一顿吃下八斤半豆渣馍。

“升子”——一顿吃下一升小米的焖饭。

........

最仁义的赌赛是张河村的“豆腐箱”兄弟吃豆腐。豆腐箱兄弟是双胞胎,十七八岁正能吃,一天门上来了换豆腐。乡下人有专门做了豆腐挑着转村换豆子的,十六斤黄豆做成一箱,叫一座豆腐,豆腐箱本身就是一个分成方方正正十六个方格的标准容器,一块换一斤黄豆——赚些豆渣而已。足量的一块豆腐应该是一斤八两到二斤重,但水豆腐不好控制,手艺的高下、豆腐的老嫩都直接影响斤两,当然,也有不厚道的少用一二斤黄豆的。换豆腐按习俗不用称,就按豆腐箱压出来的纵横印痕切块。所以这就有了说头,谁家的豆腐薄,谁家的豆腐厚,吃家总嫌卖家的豆腐薄,而卖家总说自己的豆腐厚。兄弟俩嘴馋要吃,一个先出去弹嫌一番,你这豆腐太薄了,我一个人就能吃一座,卖豆腐的脖子一梗:

打赌,你吃,吃完了我不要你豆子。

真的?说话算数?

算!

打!

卖豆腐的打好一盘,小伙子端起来浇上水水(用油泼辣子、盐、柿子醋等调料配成的汁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看着小伙子吃过五六块,那势头渐渐缓了下来,卖豆腐的暗喜:“今天不用转乡了,早早收工。”是啊,一座豆腐,即使分量不足,也少不了十四斤豆子,差不多二十八斤豆腐,一个人的肚子,能盛得下么?

小伙子终于撑完了一半,卖豆腐的发了善念:“小子,算了吧,给我半座豆腐的豆子,别再撑了,人要紧

。”

“我肚子才装满个角呢,空还大着。只是你的水水没油水,我回去把我家的葱花碗端来,该行吧?”

“你去你去,我候着。”

小伙子扭头进了堂屋,一转眼又出来了,手里端着一个油泼葱花碗:“我调些葱花,你看着我再吃。”

“你吃你吃,只要不为了赢豆腐撑着了就行。”

“没问题,调些葱花就是香。”小伙子忽然间又狼吞虎咽起来。

终于,小伙子咽下了最后一块:“咋样,吃完了吧?我说你的豆腐薄,你还不承认。”

“行!服了你了,小伙子。你那肚子就是个‘豆腐箱’,今儿个你就白吃了,我走。”卖豆腐的垂头丧气,挑着担子欲走。

“嗨——他叔,甭急。”屋里出来一个半大老头。

“咋了?还要豆腐箱不成?”

“唉,说啥呢,给你称豆子。”老头说。

“那不成。先说响后不嚷,我一两豆子都不要。”卖豆腐的执意要走。

“真不要?”

“真不要。”

“你瓜了,娃把你耍了。”

“我看着娃吃下去的,愿赌服输。输给娃子了问老子要豆子,我成啥人了!”

老头回头朝里屋厉声吆喝:“黑蛋——你给我出来。”

里屋应声又走出一个小伙了。卖豆腐的一看,傻眼了,怎么两个一摸一样,只是黑白有些差异。

“弟兄两个把你捉了,你个瓜货!你没看一黑一白不一样么?”

卖豆腐的恍然大悟,早知道上村里有一对双胞胎白蛋黑蛋,自家怎么就忘了呢?

卖豆腐的收了豆子高高兴兴回家了,白蛋黑蛋这本来不响亮的名字从此就变成了响亮的“豆腐箱”。

篇12:老宅的记忆散文随笔

关于老宅的记忆散文随笔

老宅是古老的,沧桑的。

它坐落在这里已经有近70年的历史了。是父亲花了3。5担麦子买下了这块长百米,16米的废弃了的庄基地。据说当年是要盖四合院的,但由于当时时局不稳、兵荒马乱、人心惶惶,加上经济上的压力,只草草地盖了8间厦房暂住了下来。说等到时局有所好转,经济上稍有能力再续建。谁知这一住就是数十年光景。养大了我们姊妹5个。厦房为土木结构,木料质地低劣,加上村旁就是陇海铁路,列车往来频繁,整天轰里轰隆,地面震动极大,不几年院墙和房基墙根就被震得摇摇欲坠了。但又无力修缮,只好年复一年地任其破败倒塌下去。破败虽破败,庄户人的心境还是比较平静乐观的。

院子是宽敞的,分前院后院,人和牲畜均在前院。院内栽有桐树、槐树、椿树、榆树、桃树、龙柳和一棚葡萄架。夏天绿荫覆盖,清爽宜人,常有斑鸠、铁老鸹、喜鹊、布谷、麻雀、啄木鸟、燕子在枝头檐前光顾,尤其到了夏天,一群群小麻雀积聚在院子的洋槐树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靠东墙有假山花坛,种有月季、玫瑰、冬青、夹竹桃……。春夏可见峰蝶飞舞,一派“满院春光”,“鸟语花香”的氛围。后院是一片开阔地,西北角是用石条垒起的大猪圈,圈旁有自生的枣树、桑树。其余空地被父亲整为菜地。种着辣椒、南瓜、西红柿、茄子、大葱之类的普通菜蔬,不图卖钱,仅供自家食用。然而种菜容易,浇水却难,村里人吃水用水,大都在城门外官井挑水,所以,我家吃水、浇菜均要到官井里去挑。我们姐妹们放学后,常要帮父亲跳水浇菜,常常累得腰酸腿疼!于是父亲下决心在西墙根打一口井。不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打出的井却是沙底,虽然水势较旺,因无力用砖箍井,井底不断垮塌,威胁住房安全,只得填掉。无奈,后院便改种了树苗。主要栽种桐树榆树和杨树苗,不用经常浇水,成活率高,可卖上不错的价钱。成材的还可作修盖房屋之用。

老宅虽比不上殷实人家的高门大院,但毕竟给我的童年带来不少欢娱。

春天,我们在院子里栽花种草,在葡萄架下斗鸡、捉迷藏、玩耍嬉闹,听村院中的鸡鸣狗叫,帮燕子在屋梁下筑巢,给春蚕采集桑叶,爬树上房勾槐花,捋榆钱,把抓来的小老鼠拴在小花猫的尾巴上,逗得花猫在院子里像陀螺一样地转圈圈……真令人开心。

夏天,在树荫下支起躺椅和小饭桌乘凉,读书写字,偷偷地摘桃子和未成熟的酸葡萄吃。夜里,屋子里闷热,便在院子支起床板,铺上凉席,躺在上面观月亮,数星星,辨认星座,看流星雨,听父母讲牛郎织女天河配的故事。一会儿,萤火虫飞来了,东一个,西一个,像无数个小灯笼,在空中飞来飞去,我们便耐不住争着去捕捉,常常不小心碰在树上或墙上,碰得鼻青脸肿,嗷嗷嚎叫。由于家里还做着磨坊生意,每天淘麦子,晒麦子,麻雀自然便成了家里的常客,驱不走,赶不开,我们便用弹弓去射,我的弹弓射法极准,每天都要打下十只八只的。把打下的麻雀喂馋嘴的大花猫,有时用黄泥巴裹起来背着大人偷偷烧着吃,那味儿真叫鲜。

当无意中听见知了在树梢懒洋洋唱起的时候,知道秋天已经来临了。特别到了中午时分,那知了不断鸣叫,犹如闹市般吵杂,异常刺耳。有一种知了在黄昏时分鸣叫,发出的声音间断而有节奏的,有一种凄凉伤感的味道。大人们说:“秋天到了,知了的末日也快到了!所以他的声音格外凄凉。”这更让我们感到秋天的悲凉。我们还经常上树收集蝉蜕,用蜘蛛网做成的网子捕捉知了。晚上和伙伴们在树丛里摸未退壳的知了,只要眼睛亮,一摸一个准,不大工夫,就能摸一大包。放在屋里的窗户纸上,一夜过后,全都退了壳,变成了带翅膀的成虫,一举两得,非常好玩,知了壳又叫蝉蜕,是一种中药,听大人说有疏风、明目、利喉、抗惊厥的功效。我们便努力去寻去找,收集多了拿到集上去卖,用以填补学费的不足。当然也有不小心摸到蝎子和蜈蚣的时候,只好自认倒霉。

秋天,老宅也同样是蛐蛐的世界,墙缝里,草丛中,瓦缝砖底,到处都有蛐蛐的叫声,因而逮蛐蛐、玩蛐蛐便又成了一种乐趣。蛐蛐的品种很多,根据个头种类分为将军、上品、超品等若干等级。为了找到能斗能咬的优质品种,拿上手电到处揭砖掀瓦,掏墙挖孔,把院子墙角搞得乱七八糟,常遭到父母的训斥。抓到蛐蛐,一是伙伴间互相玩斗,二是卖给城里收蛐蛐的小贩,赚几个小钱买“梨膏糖”吃。经常免不了上当受骗,小贩往往把上等蛐蛐按劣质品种付给我们极少的钱,等明白过来,那狡猾的家伙已溜之大吉了。

那时的冬日,天气极冷,一般都在零下15度左右,积雪尺许,吊在房檐的冰凌棒子尺把长。我们孩子却不怕冷,在院子里堆雪人、打雪仗、滑冰、争吃冰棒。或像鲁迅笔下的闰土那样,在雪地上扫出一片空地,支起一个大竹筛子,撒上秕谷,用绳子系着,捕捉麻雀,既神秘又开心。晚上坐在热炕上,点上油灯,围着木炭火盆,母亲摇着纺车,我们一边帮着剥玉米或棉花,一边听父亲讲故事、说聊斋、猜谜语、读《宣讲拾遗》(劝善的书)、戏文或讲些“子曰”,“诗云”,《小学韵语》、《弟子规》之类的低幼读物。我幼年时的一些启蒙教育大都是从那时听来学来的。

当年关临近的时候,除了大扫除,最主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杀猪,每年除了把长成的生猪赶到集上去卖而外,还要留一两头宰杀,少量留给自家过年吃,多余的分卖给村里人。杀猪的那天,是我们最感新奇也最害怕的日子。先在后院挖一个坑,上面支起一口大铁锅,锅里添满水,用劈柴把水烧得滚烫。杀猪的屠户是从外村请来的罗锅大叔,外号“一把刀”,此人虽毕生干着杀猪宰羊的凶险活儿,面目却很和善。别看他是个罗锅,动作却非常麻利。他杀猪从来不捅第二刀。只见一个小伙子用锋利的铁钩猛然勾住正在槽头吃食的大肥猪,在前面拽拉,另一个拽住猪的尾巴,在猪的'声嘶力竭的叫声中放倒在一个板凳上,由几个人强按住,这时,罗锅大叔拿出一把锋利的尖刀,在水桶里蘸一下,迅速在猪脖子上拍两下,猛地一刀,直捅猪的心窝,那鲜红的血便如喷泉般地从刀口喷了出来,流入事先准备好的盆子里。那猪声嘶力竭的叫声,随着血流的逐渐减少也慢慢地微弱下来,直至不动才被掀下凳子。这一恐怖残忍的一幕,我们完全是在很远的地方,从手捂的眼睛逢隙里看见的。接着就是下锅、烫毛,三下五除二,一个白花花的大肥猪便倒挂在横梁上。然后是开肠破肚、按部位分割。罗锅大叔那分割的技巧真如庖丁解牛一般迅速麻利。一头一小时前还在活蹦乱跳吃食的肥猪,顷刻间就成了百家锅里的美味,生命啊!就是这么残酷……。

时代在变,老宅也在变,摇摇欲坠的八间厦房,经过了历史风云的洗礼,岁月风雨的剥蚀,一直顽强地支撑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才算最终完成了它的使命。那时父亲早已去世,老宅在母亲的主持下,拆掉了八间厦房,在院子中心位置盖起了三间矮房,为小弟完了婚,成了家。由于我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姊妹相继出嫁,地亩减少,没有牲口和大型农具,真正留守在家的只有母亲和小弟五口之家,靠着有限的几亩责任田维系着虽然清贫却还过得去的生活。老宅与从前相比明显地缩小了,院中原有的树木花草已不复存在,每次回家总有一种萧索凄凉的感觉。特别是母亲去世以后,这种感觉便越发地强烈了。儿时老宅的一切印象,只能留在深深地记忆中,

改革开放之后,农村经济有了转机,也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希望。村里人都陆续盖起了新房或小楼房。老宅的那3间矮房便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太,显得低矮、窄小、萎缩不堪了。父母是个生性好强的人,盖大房一直是他们毕生的心愿,直到临下世的时候,还为没有给孩子留下一份像样的家业而万分遗憾。这是作为他们的儿子都深深感觉到的。为圆父母之梦,不让他们在阴间继续遗憾,经和弟弟慎重商量,决定重修故居。在经济能力基本许可的情况下,这个愿望终于得到了实现,一座现代式砖混结构的两层(含地下室)楼房终于在故居的原址上落成了。口面为大四间贴瓷墙面,楼前有宽敞的阳台和面口较宽的十级洋灰台阶。居高临下,眼界宽广,院门内是一片开阔地,种植着各种花草树木。虽不是父母期望的高门大院,但在村子里也算得上气派风光。这对我们后人来说也算为父母争了光,为故居添了

篇13:淡淡的记忆的散文随笔

淡淡的记忆的散文随笔

为什么呢?

因为有优在,我永远都只是优的影子。不管我做的再怎么的优秀,他们永远都是关注着你。优,我讨厌你。!

黄昏,一个女孩无情的离去,她飞快的步伐在宣告:我不要将我的背影留在这儿。以及我的一切;一个女孩孤独的站在落日的裙角边低着头哭泣,无助的身影在晚霞中颤抖

优。

荫走了,离开了这个充满我们回忆的村子。不知道她是否会再回到这儿,我好希望现在能够见到她。真的。。真的好希望。看着她头也不回的登上了长途巴士,我哭了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我开始变得那么的爱哭。心好疼。!

今天,我一个人来到初次见到荫的青木河边。我开始怀念。原来我是那么的爱着她;她,对我是那么的重要。我从未想过荫会因为我而离开了我,也未想过我们真地会分开。一切都来得太突然,我好累。今天的天空很暗,我想今天应该不会有美丽的黄昏了。我像荫以前一样安安静静的坐在沉睡在大地母亲怀抱里的老青木的躯体中,睡着了。周围的一切都太安静了,没有人陪我欢笑,陪我一起安安静静的坐在这儿。就连鸟儿,今天也没有来。这个世界好安静啊。!真不习惯呢。!好怀念荫在的日子。那个安静的女孩,真的让人心疼。我好像呆在她的身边保护她。

记得第一次见到荫她像个自卫的刺猬,狠狠地刺痛伤害到她的人。不留一点余地。她真是个让人担心的孩子。望着她孤独的背影,我疑问:这个孤独的孩子我该怎么让她快乐呢?黄昏了。我该回家了。她依然安安静静的坐在老青木的身躯上,望着河水轻悄悄的流淌。。我望着正要下山的落日,对它说:太阳公公,我想让她快乐,我要保护她,我要做她的姐姐。你听到了吗?落日没有回答我,只是安安静静的看着我,我没有去理会。我不知怎么的愉快地将我喜爱的落日丢在身后,对那个安安静静她说:唉。!你听着哦。我优要做你的姐姐。良久,女孩笑了。当时我即紧张又开心,因为她笑了!笑给了我一个很好的答案,我知道我赢了。于是我也笑了。这个黄昏,我们都笑了。而我也明白了什么叫做:笑从双脸生。这个大道理。!欢快中的我荏苒清晰的记得荫那天安安静静的对我说:你是那个一直被大家喜爱着的优。我知道。!荫,你知道吗?你的那句话真的刺痛了我的心。我真得很疼呢。!与荫相处的日子里,我好想走进荫的.世界。因为我怕她会离去。可是我输了,这只聪明的小刺猬将自己武装的太好,她的一切都不属于我。我无奈。!

最终她真的走了还会回来吗?太阳公公还是没有听到我的话呀~!

荫。

最终我还是走了。离开了那个充满对优回忆的村子。很久很久以前我就认识了优,只是她不是到有我的存在。我一直都认为她是个温室里的花朵。被大人们悉心照料着,被所有人宠爱着。我讨厌她。我讨厌所有人都把他们的双眼停留在优的身上。这样不公平。我一直都在努力着,可是没有一个人关注过我。我开始憎恨优的存在。我讨厌她。!

坐在摇摇晃晃的公车上,我突然觉得自己好孤独,那是一种我从未感觉到过的孤独。我怕。!我开始想见到优,想见到她温柔的对我微笑,想见到她不知厌倦的对我说着冷笑话,想见到她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小荫啊~!别再刺痛别人了。我的小荫妹妹该长大了。不知道怎么的。那个曾经被我伤害过的优,那个曾经像妈妈一般宠爱着我的优,那个严肃的站在我面前对我说下:我要做你姐姐誓言的优一直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确定我想她,我想见到她。但是我伤害过她。我是个罪人。我记得那个同我们真正相识的那天一样是个迷人的黄昏的那一天,我失去了属于我的安静,我开始对优大吼。我对她说出了我恨他。而正当我满足的时候,我看见了一张我从来都没有见过的面孔,那是一张沉默的面孔,它出现在了优的脸上。它不该属于优,那个温室的花朵不该拥有这般面孔。我心慌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最后我逃避了,匆匆的走了。将那个美丽的黄昏丢在了渺茫的沙漠之中。找不到了。!疼了。碎了。

今天。公车里,陌生的面孔;公车外,寒冷的风景。我想念那个受了伤,没有人给她治疗寂寞的优。我要见到她。我要回家,我要去赎罪公车里,我再次因为优失去我的安静,我大声地对无辜的司机叫到:停车。我要下车。我想所有的人都吓住了,他们不会想到这个如水般安静的女孩会如此的失去控制。我急急匆匆的下了车,提着笨重的行李开始学着鸟儿们一样为了自己的梦想追逐着。又是一个黄昏,我难以想象得到今天这个昏暗的天空会再次的出现美丽的黄昏。我知道优一定会在青木河边等待着我。我不顾路人们的询问飞快的来到青木河边,我看见了优。优看到了气喘吁吁的我,她惊讶了,她笑了,也哭了。我丢掉那凑热闹讨人厌的行李箱,紧紧地抱着优的身躯。我突然发现她原来是这么的瘦小。我在优的耳边安安静静的说:我要做优的妹妹。我也要优快乐。!这个悲伤与惊喜相加的黄昏我变了,优也变了,只有那黄昏依然没变。

黄昏下。

荫,你要的记忆是淡淡的,还是浓烈的?

淡淡的,优呢?

淡淡的。因为淡淡的记忆里曾有那么一种欢愉刻骨铭心。

嗯。淡淡的记忆里,你我都是那么的重要。淡淡的记忆里,你我都长大了。

浓烈的黄昏下。有两个女孩长大了,她们淡淡的记忆里永远是最美丽的,是最刻骨铭心的。今天,黄昏绽放出艳丽的晚霞,晕红的光霞在淡淡的裙角边微笑

篇14:清凉记忆的散文随笔

关于清凉记忆的散文随笔

午后,又是一阵瓢泼大雨。枕着雨声,捧读一本丁立梅的《暗香》,那文字便踏着馨香而来,迷醉了我假期最后的时光。

“那个时候,天空高远得一望无际。棉田里,尚有些迟开的棉花,零零碎碎地开着,一朵一朵的白,点缀在一片褐色之上。”这是写在第三辑《风入松》前面的一段话,多么熟悉的画面啊!读到此处,那遥远的故乡影像一下子就在我的内心复活了。

接下来,在作者的引领下,我一一认识了一直行走在她记忆中的那些人:善良又坎坷的老裁缝、聪明却可怜的表弟、苦难的如同一粒微尘的菊、直至终老也未能等到男人归来的瞎眼奶奶,还有不幸却永远朝着阳光生长的细小……可是我感觉,那分明就是我曾经最要好的小伙伴,最亲近的乡邻啊!

我一下就想到上次回老家看到的那个本家大伯,他是我大爷爷家的'大儿子。看他头发已经花白,腰也有些驼了,当时心里直感慨岁月催人老。一直觉得大伯年轻时是极俊朗的人,身材魁梧,浓眉大眼的,更主要的是他有文化,曾经是生产队里的会计。

那时年龄小一直不清楚为什么大爷和大妈离婚了,我单知道大妈是出了名的好嗓子,曾经是村里河北梆子剧团的台柱子,只因扮相不够甜美所以一直唱青衣。她曾经想把我要过去做女儿,还说看我的模样将来是可以扮花旦的,可惜我是死活不答应。

离婚后,奶奶可怜大妈,便把我家空出来的一处房子给大妈住着。要强勤劳的大妈把小儿子带的健健康康的,一直没有再嫁。大伯虽然有文化但似乎不善农桑,所以日子过得苦巴巴,大儿子被他带的面黄肌瘦的。大伯也一直没有再娶。

我的奶奶是村里出了名的善心,更何况是自己本家的事情呢。我一直记得很清楚,爷爷奶奶今晚把大伯叫到我家苦口婆心地劝说,明晚又把大妈找来翻来覆去地讲道理,总之一句话:为了两个年幼的孩子,还是凑合着一起过吧!大妈起初不同意,最终还是心疼孩子,他们复婚了。然而,没过几年,大妈就瘫痪在床,不能下地,也再不能唱戏了,不久就离开了人世。至于复婚之后他们到底幸福不幸福谁也不知道,只有他们彼此的心里最清楚吧。

大伯真的老了,我不知道在他孤独的晚年生活里是否会想起大妈呢,那个和他打打闹闹了一辈子的女人?每次想到大妈我心里总觉得很难过,她应该是从未享受到幸福的女人吧,如果说她也曾经幸福的话,我想可能也就是她站在戏台上演着别人的时候。可我也很同情大伯,他也没有品尝过家庭的快乐吧?从相貌、性格到生活的志趣,她们俩似乎都相差迥异。很难融合的两个人啊,一辈子就这么过来了。

当大伯在村口惊喜地叫出我的名字的时候,我的心里是掠过一丝伤感的。我在想,在这个世界上会有多少人就这么孤独地生活着啊,这种孤独不是因为形单影只,而是因为一辈子就从未有一个人真正懂得自己的内心。

雨声渐渐停了,有凉风从窗外吹进来,我的思绪似乎也在这一刻停止了。然而,我的故乡在远处,而故乡的那些人却一直住在我的心上……

记忆中的梦抒情散文

五月的杨树随笔

田野里的一棵树散文

温暖的一处角落散文

青春末班车散文随笔

白衣天使礼赞散文

五月的铭刻随笔

青春的散文 随笔

三爷散文

树之悟的情感散文

《杨树的记忆》散文随笔
《《杨树的记忆》散文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杨树的记忆》散文随笔(锦集14篇)】相关文章:

我家门前的那棵枣树初一随笔2023-04-01

喜有此李散文2023-02-16

白杨说课稿2022-05-02

五年级语文白杨教案2023-06-29

《白杨》说课稿设计2023-08-20

《白杨》语文教学方案设计2022-07-11

窗外的风景散文2023-09-18

从远处听你散文2022-05-26

《回望记忆》散文随笔2024-02-11

老宅的记忆散文随笔2022-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