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媒体英雄访谈录:我们与“世界一流”的距离

时间:2023-01-15 08:22:3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三媒体英雄访谈录:我们与“世界一流”的距离(推荐8篇)由网友“shuiming”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三媒体英雄访谈录:我们与“世界一流”的距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媒体英雄访谈录:我们与“世界一流”的距离

篇1:三媒体英雄访谈录:我们与“世界一流”的距离

嘉宾:

IDG全球高级副总裁、亚洲区总裁熊晓鸽

Tom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王

新闻集团星空传媒(中国)副总裁李映红

主持人:今天能把三位请到一起来,真的很不容易。

熊晓鸽:这要感谢《21世纪人才报》的陈宗周社长,这次他请我们来重庆聊一聊媒体的发展,就这个问题,我也很愿意和大家一起来交流。

主持人: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围绕媒体人才来展开,熊晓鸽先生本身是学新闻出身,又一直在从事媒体工作,应该对国内外的媒体人才比较熟悉和了解。

熊晓鸽:王潞屠钣澈焓切幸抵械淖噬钊耸浚我也很想听听他们的看法。

主持人:那我们就先从国内的编辑记者们说起吧。

我们比别人差什么?

主持人:三位经常往来于海内外,对各地的媒体从业人员都比较熟悉,在你们看来,与国外或者港台的编辑记者相比,中国内地的媒体人有些什么优势和差距呢?

熊晓鸽:做记者,在美国,在中国,要求应该都一样:文章写得好看,采访能力强;可是国外因为竞争激烈,我个人觉得,美国记者能力更强一点,更专业一点。

李映红:在新闻集团,我们很重视“can do”,也就是能力。你在接受任务的时候,不能说“我做不了这个”,只能说“我来想办法”,或者“我去找狗仔队”,哪怕是说“这事需要100万,3天才能搞定”……这也许有点勉为其难,但这要看他试过没有,这一点对于记者来说是最重要的,不只是能力问题,是个思维方式的问题。比如说采访东帝汶的一个记者,在很危险的时候仍然不肯撤回,坚持呆在那儿采访,发回来的报道成为全世界了解东帝汶局势的权威材料。

主持人:新闻集团在招聘新人的时候,是以什么标准来挑选的?

李:我可以举一个例,我的一个老上司,现在是《澳大利亚人报》的广告经理、悉尼公司总经理,他是第一流的报人,他最大的特点是――简单、干脆、成绩说话。我们喜欢的也是这类人。我们最近在上海招人,很有意思。招财务经理,要那种不是指挥人,而是既能作分析又会记账的那种,跨度很大。这样的人很难招,都是高不成,低不就。招系统部经理更有意思,系统部经理要求要支持七八十个人,包括装机、杀毒等许多小事,压力是很大的。许多人一听都不来了,开再高的薪水都不来,而我们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是很大的。

主持人:刚才熊先生说到专业化,TOM和新闻集团也应该有这样要求吧。

王拢合愀鄣牟杀嗳嗽弊ㄒ捣值檬呛芮宄的,跑经济的跑经济,跑娱乐的跑娱乐,他们会以专业的精神来跟踪新闻。

主持人:国内的主流媒体也分口,但感觉他们的专业素质却差得比较多。

李映红:确实是这样,在澳大利业,一名记者对他分跑的行业的评论可以做得很细,对读者的影响力也很大,比如一名汽车记者,他建议什么收入水平的人买什么样的车,绝对就是很权威的。

熊晓鸽:比较而言,在美国和欧洲,采编人员的专业化技能好一些。国内缺的是几点:一个是金融知识(financial),一般学校里也不上这方面的课;二是商业、管理方面的技能。你也许会说,这有什么关系,文字好就行!但现在大家的文字功底都非常好,但你要写经济现象。国外都是记者报出来的,怎么捅出来的?是看财务报表。我们记者去采访一个公司的CEO,问得都比较浅,问不出深度来。只要看财务报表,就能提前看出它的问题来。我没到美国当记者前,老外看到我的稿子的时候都说:“你写得太好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写的都是正面的,这些别人都知道。

主持人:我们的记者拿新闻稿的'人太多了,不够勤奋,也不怎么去学习和钻研。

熊晓鸽:上次我去汕头大学新闻系讲课,我对学生说,哪怕你去商学院,听听会计课,都有好处。为什么很多记者与他们的被采访者能成为很好的朋友?因为你在这方面有很好的积累,当你做好准备时,你就能与他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交流。

李映红:内地的媒体人才有一些长处。比如年轻,文化素质也都不低。但他们的敬业精神与西方记者有很大差距,我可以讲一个《世界新闻报》的例子。

主持人:你是说索菲王妃攻击英国王室的那件事吧?

李映红:对。《世界新闻报》是《太阳报》的姊妹报,它的一位阿拉伯裔编辑一直想采访英国王室的内幕,苦于没有机会和渠道。后来他知道索菲王妃办有一个公关公司,于是他就扮成阿拉伯酋长,去跟索菲做生意,做成几笔生意后,取得了信任,索菲就在他面前对女王、查尔斯、布莱尔攻击了一番,他都悄悄录了音。这在世界报业上被称为“最可耻的狗仔队行为,最伟大的采编行为”。这个记者这样做不是第一次,他还化装为阿拉伯酋长采访过萨达姆,得过世界采编奖。

王拢河牍外同行相比,我们的采编人员职业道德也相差甚远。

主持人:比如我们司空见惯的红包现象。

熊晓鸽:美国记者是绝对不准拿红包的。即使是企业邀请你去采访,替记者承担往返费也是不允许的,记者会是觉得那是对他的侮辱,因为你出钱我采访,那我只能写你的好了。中国的记者就不同了,他们是高收入。

篇2:三媒体英雄访谈录:我们与“世界一流”的距离

主持人:美国报业有一句行话就叫“Produce One Page Every Day”,意思就是每天一页。

熊晓鸽:是啊,国外报纸的采编每天要有一页,记者要写一页,编辑要编一页,这是任务,工作量比较大。当然不一定亲自写,约来的稿子也算。

主持人:记得好像是尼克松说过,美国记者的收入与他们的能力和付出的劳动是不成比例的,但他们精神的享受和对普利策的追求让他们孜孜不倦。

熊晓鸽:我很赞同尼克松的这句话,美国很多优秀的记者都是因为喜欢这个行业才去做,比如报道水门事件的那位记者,他当时肯定没有想到会拿多少钱。我选择人的时候,就是要看他有没有才能,有没有激情,我觉得激情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熊先生特别重视精神层面的东西。

熊晓鸽:是的,我认为现在要倡导的是:一个人不能为钱作出选择,要做你喜欢做的事情,然后努力学习,使自己做得比同行更好。

李映红:做记者虽然累,但也很成就感。媒体工作者在澳大利亚就非常有社会地位,很受尊重,当然,你必须得有较扎实的文学、技术功底,并经过一系列培训。“无冕之王”的说法是从西方起源的,在现实中也真正得到体现。比如,《澳大利亚人报》驻堪培拉的政治记者可以随时打电话给澳大利亚总理。

熊晓鸽:不错,记者的优势就是可以见到读者见不到的人,得到他们得不到的答案。

主持人:记者的经历对一个人的成长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熊晓鸽:一个好的记者是最有出路的。因为他有跟人打交道的能力、获得知识的能力,又能写东西。你发现没有,很多商业上成功的人,都做过记者。比如我老板是做记者出身,默多克做记者出身,比尔・盖茨也在一家报社做过记者。我现在还觉得自己是个记者,喜欢把什么都写下来,喜欢问问题。做任何生意也好,做领导也好,跟人沟通的能力很重要。在美国有一个说法,1%的idea(创意),加99%的communication(交流)等于成功。而沟通恰恰是记者的长处。

专业化是媒体的发展趋势

熊晓鸽:这次回国,我在机场看到二三十本商业杂志,个个都号称自己要成为中国的Business weekly(《商业周刊》),那怎么可能呢?美国也只有一本Business weekly。媒体应该越来越专业,而不是都去挤一个领域。中国的媒体还处在转型的阶段,市场细分不够。

王拢何业目捶ê湍阋谎,中国的媒体会越来越接近读者群,读者群的分化越来越细,这个过程中会大量涌现新兴的媒体,有大众的,也有针对少数群体的。这种独特的需要、内容、知识会越来越专业化,就像欧美的News letter,满足了小群体沟通的需要,逐渐演化为代表社团、社区或某一行业人群的权力,专门从事广告的,专门从事电脑的,每一个市场都有相应的媒体来覆盖,市场出现两极分化。目前国内做大众性媒体的较多,也较好,但分市场的媒体还处于尝试阶段,专业化还不够。

主持人:这也就是定位问题,我们谈得很多,但真要做好不容易。

王拢河⒐报纸的定位是很准确的,有人开玩笑似地做过这样的分类:《泰晤士报》是办给管理这个国家的人看的,《卫报》是极左的,宣扬的是国家掌握在统治者手中;《每日电讯报》则极右,光从报纸上看,似乎这个国家已经被政治对手夺去了;《金融时报》是给这个国家的被管理者看的;《每日邮报》是给管理者的太太们看的;而《太阳报》,只要三版上的女郎胸大就行了。而我们的很多报纸,你就很难知道它是针对谁办的。

篇3:三媒体英雄访谈录:我们与“世界一流”的距离

李映红:在西方,记者收红包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澳大利亚曾经有一名资深电台记者,先后两次收受贿赂,一次是掩盖疯牛病的泛滥,一次是掩盖银行改革时引起的骚乱。此事引起极大反响,记者们被要求全部自查。在澳大利亚,一旦发现有受贿行为,永远开除,不允许再从事这一行业,这倒不是因为在法律上构成犯罪,而是这样做给媒体的名声造成了损害。

压力与收入

主持人:作为同行,我们很想知道港台和国外记者编辑们的收入情况。

熊晓鸽:在美国,编辑和记者不是个赚大钱的行业,收入只能算中等。

王拢合愀勖教迦嗽币彩欠浅P量嗟模刚刚毕业的,每个月最低的只有八九千块钱,这八九千块只够在远郊租一间50平方米的房子。媒体肯定不是收入最高的行业,但是在这个行业里资历深的,或专栏作者,做得好的,收入还是可观的。总的来讲还是中产阶级。

李映红:在澳大利业,编辑记者的收入状况比较好,属于社会中的中产阶级,收入水平相当于澳大利亚平均收入的1.5至2倍。

王拢核们的工作压力相当大,因为竞争很激烈,一方面每天要抢头版消息,捷足先登,要写出独家的东西,又不能为同行所不耻,不能写出错误的东西。

熊晓鸽:说到媒体从业人员的辛苦,我是深有感触,我在美国干了八年,从做记者开始,就从没度过一次假,实在是太忙了。所以有一种说法,做编辑记者一定身体要好,而且心态要端正,他经常面临各种压力,像截稿期的限制。美国的编辑也会面临没有稿子的问题,有时候就得自己动手写。

篇4:三媒体英雄访谈录:我们与“世界一流”的距离

李映红:《太阳报》用最通俗的语言和平民化的观点,针对中产阶级以下的阶层,这对中国一些媒体应该有一些启发,,它大胆地用《太阳报》式的语言报道历史,增进了老百姓对历史的了解,比如报道滑铁卢战役,写“拿破仑接受《太阳报》采访时说……”胆子大,影响也相当大。再比如你们《21世纪人才报》的一个报道……

主持人:哪篇报道?

李映红:前几期你们刊登了一篇文章――《富人该有多少钱》,这个选题不错。但此类的文章在西方报纸上是不会有的,因为它易导致老百姓心理失衡;他们就是紧紧地抓住中产阶级,也就是就是年收入在3到4万澳元的这群人,有新的税收政策出来以后,报纸会以这群人为报道主体,关注他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作坊式培养媒体管理人才

王拢阂桓龊玫拿教澹要有强烈的价值观念,但更主要的是要有先后顺序,成熟的媒体,它是一种执著,它有责任把真实的事实、有用的知识传达给读者。TOM对编辑很尊重,编审独立,不受制于TOM其他的目标,比如财务目标;但尊重中也有妥协。在重大的原则前提下,它还要以市场为导向,因为它是商业媒体,有商业目标,它要赚钱。因此,媒体要捕捉市场信息,要有创造力,使其在内容上脱颖而出,因为媒体最怕的就是重复。

李映红:媒体重要是有创新能力。一家报社,像《太阳报》,它已经形成一种文化,而不仅仅是一份报纸,它习惯性地,不断地创新。但总的来说,我认为评价媒体是否优秀的标准就是它能否赚钱,能赚多少钱。

主持人:看来你跟熊先生不一样,他很重视过程中的激情,你只看结果。

李映红:我们一直是这样,包括我们在考核员工的时候,看重的也是结果。新闻集团有个关于“result(结果)”的标准,就是说哪怕你工作非常努力,只要你的result比别人低,集团对你的评价还是没有别人高。

主持人:不管标准如何,一份优秀的媒体,始终离不开优秀的媒体人。我觉得国内缺乏的就是出色的媒体人才。

熊晓鸽:不仅是国内,其实全世界都缺乏。特别是优秀的媒体经营人才,他是不能由商学院培养出来的。因为与其他行业不同,媒体管理者每天面对的情况都不一样,更多的是要靠经验,需要自己去琢磨。可能只有媒体管理人才这样特殊,他在全世界都是作坊式的培养方式,靠口传心授。

李映红:我觉得晓鸽这一点说得很有意思。保持媒体创新能力、决定报纸风格和报纸发展的,最终责任在总编。在这种发展的体系和流程中,的确一般都是以“传帮带”的方式延续下去。新闻集团旗下的报纸受默多克本人思想的影响就很大。

主持人:管理人才很难得,但王略诠芾碚庖豢橛Ω煤苡芯验吧。你曾经谈到过TOM集团的跨媒体运作,你们整合的都是一些优势媒体,他们的领导人都极有个性,你们是如何管理他们的?

王拢TOM旗下的领袖都很有个性,很自信,比较难管。我很推崇台湾的“城邦模式”,管理者把每个分公司的领导尊为城邦的长官,遵循共同的规则和价值观念,是一个相互服务、相互妥协的过程。我们合作的过程中,都要去找坚韧不拔、能力很强、灵活多变的人。人都是有两面的,我们在他坚持的方面,让他充分地独立自主,在他可以妥协的范围内,与他合作。

主持人:李先生,你跟随默多克多年,能不能谈一谈他在这方面的经验?

李映红:新闻集团在这方面还是有特点的,比如他重用老臣,而且它的核心管理层肯定是报业人才。

主持人:据说默多克说过:我管理新闻集团这么多年,不曾与任何高层管理者过分亲近。

李映红:是的,他与他们保持适当的距离,有利于对他们的管理。默多克对经理人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他秉承的宗旨是:“我们可以容忍一个错误的决定,但不能容忍没有行动。”而且作为经理人,他要求不应该过多拘泥于烦琐的事务,而要着眼于大的决策。

(中华传媒网 小刀摘自《21世纪人才报》

三媒体英雄访谈录:我们与“世界一流”的距离

篇5:参观东芝,我们向世界一流企业学什么?

给世界超级企业、大富豪排座次的《幸福》杂志曾以极其崇拜的词语写道:世界100 家超级大企业中,日本企业有5 家荣登前30 名的金榜,东芝便是其中的翘楚!

东芝为何能赢得如此高的推崇?公司前段时间派人去东芝的中国(南海)工厂参观,由集团的总裁带队,随行人员包括主管冰箱业务的副总裁、冰箱公司的两位副总经理以及工艺、质量、生产等部门的负责人,有句话叫“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参观东芝工厂之前,因为公司的冰箱业务在国内市场处于举足轻重地位的缘故,很多人以为自己做得非常不错,参观完以后,才知道“天外有天”,才知道差距:

无处不在的精细化管理

在参观东芝工厂的过程中,让人惊讶的不只是东芝“走动式”管理,其生产现场的每一个细节也在强烈地触动着大家的神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东芝无处不在的精细化管理:

看员工风貌――穿着得体、整洁,无明显污渍,手套白净;精神饱满。

看员工操作――员工操作规范、熟练,严格按照工序要求作业,动作干练不拖沓。

看物料堆放――物料多而不乱,摆放有序,

物料堆放规划合理,生产工转身取料。

看物料周转――工装车运输过程中,以毛毡隔断,避免门体等零部件碰撞、划伤,减少周转过程中的损失。

看物料防尘――备用物料一律以薄膜覆盖,工装车一律安装简易门帘,减少灰尘侵入。

看质量控制――品检人员分工细致,检验工序严密,无漏检和检验不细致情况。

看地面保洁――地面整洁,无杂物、废料遗弃。

重视每一个工序的每一个细节

参观东芝工厂最大的触动是,东芝重视产品的质量体现在每一个工序的每一个细节上。比如为了避免冰箱的门体被划伤,东芝用毛毡将运载门体的车辆的关键部位包裹起来,这样的办法看似很笨,但非常有效;另外,东芝的标准化作业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检验人员的检验作业都很规范、到位,对任何的瑕疵都不放过,这些都非常值得学习。

工艺流程力求简单,操作得心应手

“东芝在工艺流程设计上,东芝力求简单,尽量降低作业难度,员工操作得心应手。”公司的一位车间主任说,平时自己一直呆在车间里,可以说是“闭门造车”,不知道业界的发展动态。这次通过到东芝现场参观,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也感受到了国际性大企业的生产现场氛围。“由于在物料堆放上的规划合理,他们的员工根本不需要走动,转身就可以取用物料,这无疑加快了生产进度。”

篇6:参观东芝,我们向世界一流企业学什么

/4/29 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

东芝为何能赢得如此高的推崇?公司前段时间派人去东芝的中国(南海)工厂参观,由集团的总裁带队,随行人员包括主管冰箱业务的副总裁、冰箱公司的两位副总经理以及工艺、质量、生产等部门的负责人,有句话叫“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参观东芝工厂之前,因为公司的冰箱业务在国内市场处于举足轻重地位的缘故,很多人以为自己做得非常不错,参观完以后,才知道“天外有天”,才知道差距:

无处不在的精细化管理

在参观东芝工厂的过程中,让人惊讶的不只是东芝“走动式”管理,其生产现场的每一个细节也在强烈地触动着大家的神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东芝无处不在的精细化管理:

看员工风貌――穿着得体、整洁,无明显污渍,手套白净;精神饱满。

看员工操作――员工操作规范、熟练,严格按照工序要求作业,动作干练不拖沓。

看物料堆放――物料多而不乱,摆放有序。物料堆放规划合理,生产工转身取料。

看物料周转――工装车运输过程中,以毛毡隔断,避免门体等零部件碰撞、划伤,减少周转过程中的损失。

看物料防尘――备用物料一律以薄膜覆盖,工装车一律安装简易门帘,减少灰尘侵入。

看质量控制――品检人员分工细致,检验工序严密,无漏检和检验不细致情况。

看地面保洁――地面整洁,无杂物、废料遗弃。

重视每一个工序的每一个细节

参观东芝工厂最大的触动是,东芝重视产品的质量体现在每一个工序的每一个细节上。比如为了避免冰箱的门体被划伤,东芝用毛毡将运载门体的车辆的关键部位包裹起来,这样的办法看似很笨,但非常有效;另外,东芝的标准化作业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检验人员的检验作业都很规范、到位,对任何的瑕疵都不放过,这些都非常值得学习。

工艺流程力求简单,操作得心应手

“东芝在工艺流程设计上,东芝力求简单,尽量降低作业难度,员工操作得心应手。”公司的一位车间主任说,平时自己一直呆在车间里,可以说是“闭门造车”,不知道业界的发展动态。这次通过到东芝现场参观,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也感受到了国际性大企业的生产现场氛围。“由于在物料堆放上的规划合理,他们的员工根本不需要走动,转身就可以取用物料,这无疑加快了生产进度。”

马不停蹄的“走动式”管理

在参观东芝工厂时,随处可见到东芝的管理干部马不停蹄四处走动,据了解,东芝的生产干部每天要洗三、四次手,原因是他常在生产现场东摸摸、西碰碰,很容易弄脏。东芝推行走动式管理,现场管理人员经常在现场走动,无疑对所有员工都是一种督促,

走动式管理提升了员工的自驱力,在东芝的生产现场可以发现,无论有没有人巡查,东芝公司的员工做事都非常积极。这应该是东芝的生产效率为何远比国内企业高的原因。

由于中日近代特殊的历史背景,对于日企,我们不少人在心理上给予蔑视,甚至于对对方明明优异的东西也不加分析的排斥。抱着这种狭隘的民族心理,只会使自己更加落后。因为面对着竞争对手明明先进的技术、经验,只有敢于承认自身的不足,敢于虚心学习对方的长处,才可能奋起直追、赶超。这一点,是任何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也代替不了的。

对今天正处在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的国内企业来说,我们不仅要积极地向东芝这样的世界一流企业学习,而且要勇于和善于向任何一家优于自己的企业,包括日企、德企、美企等先进企业,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盯着参观时所看到的、表面上的东西,而是要深入学习它们背后的那些深层次的东西。比如学习东芝,重点要学习以下几点:

一、精细化分析。这是企业取得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是企业形成某项工作计划的依据和前提。精细化分析主要是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将经营中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去展现和从多个层次去跟踪。同时,还要通过精细化的分析,去研究提高企业生产力和利润的方法。

二、精细化规划。不仅是东芝,几乎所有优秀企业都非常重视规划的精细化,因为这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点。企业的规划,不仅包括企业的领导者根据市场预测和企业的经营情况而制定的关于企业的规模、业态、文化、管理模式和利润、权益等中长期目标,而且包括企业的管理者、基层干部根据企业目标而制定的实现计划。学习东芝的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做到规划的精细化,使我们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都是有依据的、可操作的、合理的、可实现的。

三、精细化控制。东芝对于每一个项目的运作都有一个流程,要有计划、审核、执行和回顾的过程。我们学习东芝,就是要学习它的风险意识、机会意识,以及建立一个风险、机会的评估机制。控制好了这个过程,就可以大大减少企业的业务运做失误,杜绝部分管理漏洞,增强流程参与人员的责任感。

四、精细化核算。在东芝,每一个员工都有成本意识,都有降低成本的责任。并且习惯性地向上面反应,基本上一个礼拜都会得到答复,经过论证切实可行的方案,也会付诸实践。学习东芝,我们就要在企业内部倡导节省成本从我做起的风气,还要通过核算去发现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和污点,减少企业利润的流失。

五、精细化操作。东芝不仅推行5S现场管理,而且实行工作过程标准化、精细化。学习东芝,我们就要做到工作中的每一个行为都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每一个员工都要遵守这种规范,从而让企业的基础管理更加正规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为企业的拓展提供可推广性、可复制性。

篇7:我们与文明的距离

我们与文明的距离

今天上午,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漫画。漫画的内容是说有一天,小红与小强走在了回家的路上,他们看见在垃圾桶旁有许多的垃圾。他们便把垃圾桶旁的垃圾清理掉,放进垃圾桶里,并写上了一句话“文明――只差一步”。

我在想垃圾桶与这些垃圾的距离是那么的'近,我们只要再走前一点,把垃圾丢进垃圾桶里,那样我们就可以做一个文明的人。为什么我们总要为了那小小当我看了这个漫画的时候我感触很深,的一步路,而把垃圾丢在旁边呢?你们把垃圾丢掉的时候你们又有没有想到后果呢?当垃圾丢在路边的时候,苍蝇们会在空中快乐的飞舞着,一阵阵恶臭随着风飘到了不同的地方,路上的行人捂着鼻子强忍着臭味走过……假如全世界的人都是这样,那么这个原本美丽的地球,将会被变得到处都是垃圾,令人作呕的气味将会充满整个世界,地球将会被铺上一层黑色的轻纱。难道这样的世界就是你们所认为的美好的世界吗?

我们班的课室里有个垃圾桶。垃圾桶里没有什么垃圾,但是垃圾桶周围却布满了垃圾。原来是因为同学们总喜欢在远远的地方把垃圾扔过去,但仍不过去而掉在地上的却又不捡起来,所以才使得垃圾都堆在一起。使得那里总有一股臭臭的味道,让人不舒服。

文明与我们的距离就在于这小小的一步,只要我们肯迈出这一步,我们就可以做一个文明的人。为了让这个世界可以变得更美好,为了我们自己可以做个文明的人,我们应该要迈出这小小的一步,为了大家,为了自己,让我们好好保护环境,创造一个文明美好的世界!

篇8:我们与成功的距离

玛格丽特·米歇尔的着名小说《飘》一经出版,立即风靡全世界。好莱坞制片人大卫·奥·塞尔兹尼克计划将它搬上银幕。他首先找到米歇尔协商,最终以5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这部作品的拍摄权,然后组织18位编剧对这个剧本进行改编,在基本保持原着的深度和韵味的基础上,经数次修改打磨,最后由着名作家西德尼·霍华德将这部小说修改定稿成电影剧本,最后依托美国米高梅影片公司开始筹组拍摄。

首先开始的是角色选定。为了找到称心的演员,导演组开足马力进行宣传,各路明星得到信息后也是争抢进入剧组,他们相信这部巨着能风靡全世界,这部影片也必然会引起世界轰动。几轮选拔后,其它角色都已选定,唯独女主角斯佳丽的演员迟迟找不到。当时,在好莱坞乃至世界影坛颇有声誉的大明星凯瑟琳·赫本、莅蒂·黛维丝、琼·芳登、琼·克劳馥都纷纷向塞尔兹尼克递交了自己的简历,并开足马力用尽所有办法进行最后攻关,希望能够得到这一角色,可不知为什么,这些演员无论做怎样的努力,塞尔兹尼克一直都不太满意,开机拍摄时间已经往后拖了两个多月了。

一位叫费雯·丽的演员,当时在好莱坞还是跑龙套的,名不见经传,但她很想演这个角色。一天,她鼓足勇气,用了半天的时间画了妆,租了一套衣服,其它什么也没有带,直接找到了塞尔兹尼克。没想到,还没等费雯·丽说出自己的来意,塞尔兹尼克一见到她,不禁失声叫出来:“噢,天哪!你就是斯佳丽!”只见她载着宽边黑帽,深邃的眼睛闪烁出绿宝石般的光芒,黑色的衣衫紧紧裹着窈窕的身躯。塞尔兹尼克兴奋极了,对同事们大呼:她就是我梦寐以求的斯佳丽!在看了费雯·丽试拍的样片后,他更加兴奋。一个午后,他正式召开开机新闻发布会,并特意强调:有了费雯·丽出演斯佳丽,他对这部影片的成功胸有成竹。

感动中国王锋事迹材料

哈佛大学校长在北大演讲:如何造就一流大学

思修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设计公司cis策划书

党员学习长征路精神心得体会精选

井冈山访谈式教学心得

经典的营销案例

思修实践报告3000字左右

网络营销策划书范文

面粉网络营销策划书

三媒体英雄访谈录:我们与“世界一流”的距离
《三媒体英雄访谈录:我们与“世界一流”的距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三媒体英雄访谈录:我们与“世界一流”的距离(推荐8篇)】相关文章:

内刊范文2023-12-14

企业形象策划书2022-09-06

校园网上超市网络营销策划书2022-06-28

网络营销策划书的范文2023-07-23

思修读书情况调查报告范文2024-03-23

学院公共关系策划书2023-12-08

网络营销策划书2023-05-17

匡威网络营销策划书2023-03-17

海豹六队观后感650字作文2023-04-22

公共关系策划书的2022-07-2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