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再别康桥读书笔记

时间:2023-01-15 08:40:1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徐志摩再别康桥读书笔记(精选12篇)由网友“Liliya”投稿提供,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过的徐志摩再别康桥读书笔记,供大家阅读参考。

徐志摩再别康桥读书笔记

篇1:徐志摩再别康桥读书笔记

徐志摩再别康桥读书笔记800字

第一次读《再别康桥》这首诗,不禁被她的魔力所震撼,我感到惊讶,何以这短短的十几行文字,能有如此大的魅力,让人仿佛置身于夕阳下静谧的康桥,心中泛起淡淡的惆怅与憧憬,回味悠长。

第一节一连三个轻轻的使人浮躁的心顿时平静下来,想轻轻的欣赏这首诗。心无杂尘,诗中的意境便更容易在心中展现。夕阳西下,余晖洒落,给河畔的柳树镀上了一层金色,朦胧中,仿佛一位身姿袅娜的新娘。艳丽的红衣倒映在波光之中,诗人的心,也随着水波起伏,荡漾起离别的惆怅。他轻轻的挥一挥衣袖,向那西天灿烂的晚霞道别。诗中的美景一一在我的眼前呈现,诗人的情绪也在我的心头涌起。辉煌的景色衬托出离别的苦痛,诗人要离别这美丽的康桥,怎能不感到悲哀。

之后诗人发出了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的.愿望。读至此处,一股感动油然而生。在康桥,河流都是温润的柔波,即使做一条水草,诗人也心甘情愿。可见诗人真是恋极了康桥,爱极了康桥。

转眼就要离别,自然要触发诗人对往昔完美的回忆。晚霞倒映在潭水中,仿佛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康桥寄托着诗人年轻的梦,榆阴下的潭水,水中的青荇、浮藻,无不唤起诗人对过去追寻梦想的回忆。

诗人撑着长篙,驾一叶小舟,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象征着诗人昔日在康桥,纵情的谁寻自己的梦想,向青草更青出,梦想更深处漫溯,探寻。心中充满了年轻的豪情。读到那里,离别的伤感似乎悄然隐去,只留下梦的完美。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离别的笙箫。诗人又把自己拖回了现实。梦境幻灭,令人感到有些失落。心凝重了,沉默了。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诗人此刻仿佛在用心与康桥对话,向她倾诉离愁。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与第一段那么相似,好像又要重新来一次道别。全诗首尾照应,回环之中更显诗人的不舍。这也是这首诗让人回味悠长的原因之一。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康桥的一切都那么令诗人不舍,练一片云彩也不愿带走,其实他已经带走了那晚康桥的一切,那个属于他自己沉默的康桥,永远留在他心中。

徐志摩再别康桥读书笔记1200字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留学英国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说得太伤感于事无补,写得太淡漠未免矫情,还是洒脱一些好。于是诗歌的第一节,便三次用了轻轻的,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又定下了全诗哀而不伤的基调。接下去二、三、四节,直接描写了康桥的迷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康桥的具体感受和留恋,河畔的金柳,像夕阳中的新娘,对康桥的爱何等浓烈,又何等温柔。(河,指流过剑桥大学的康河。徐志摩称: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在康河的柔波里,诗人甘心做一条水草,对康桥的依恋何等强烈,又何等缠绵。天上虹倒映在清泉中,二者交相辉映,康河更加美丽;而美梦揉碎在浮藻间,又散发出一缕淡淡的哀伤,大约是回国几年所见所闻粉碎了他初别康桥时的理想,现在再返康桥,重新寻梦来了,(梦给人的感觉一般是轻盈的、飘渺的,然而诗人的康桥之梦居然下了沉淀一词,可见诗人对康桥记忆之深重。)于是诗人缅怀起昔日畅游康河的情景: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星辉,在星空中放歌,是回忆,也是憧憬,诗人不能自已,感情达到了沸点然而毕竟是梦,星辉终究不能长存于天际,离别是注定了的。从上节的寻梦,回到离别的现实中,一个但字表现出心绪的转折与起伏,在缓缓的总体情调中又造成一种变化的跌宕感。第四、五、六顾的首段和尾段之间暗用顶真手法,使之诗意上有一次呵成的效果。现实使诗人的歌声降下了调子,只能吹起笙箫。而草木有情,夏虫也为我沉默,整个康桥都寂静了下来。这里交织着依恋、无奈、惆怅等种种复杂感情。最后诗人悄悄的走了,从第一节轻轻的变为第七节的悄悄的,在原来轻柔的感情中,又抹上了一层淡淡哀愁的色彩。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又显得比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洒脱,毫不犹豫,不为感情所缠,适可而止。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韵律与依依别离情绪完美地统一地在一起。

本诗感情真挚,意境深邃。诗人很懂得主观情绪和客观景物和和谐融合。他笔下的康桥是有生命有灵性的,带有诗人柔和飘逸的风度,与诗人的感情融为一体。而诗人的情怀又不是直白的显露,它是热烈而有分寸;淡淡起头,又淡淡结尾,却包含了多少复杂情绪,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回味。其次此诗语言清新,富于音乐美。这首诗的语言有着突出的浅白流畅的特点,但又深得功夫,不露雕琢痕迹。诗中各个比喻,新鲜准确,形象生动,一发都宛如流水一样自然淌出。

篇2:徐志摩再别康桥读书笔记

第一节一连三个“轻轻的”使人浮躁的心顿时平静下来,想“轻轻的”欣赏这首诗。心无杂尘,诗中的意境便更容易在心中展现。夕阳西下,余晖洒落,给河畔的柳树镀上了一层金色,朦胧中,仿佛一位身姿袅娜的新娘。艳丽的红衣倒映在波光之中,诗人的心,也随着水波起伏,荡漾起离别的惆怅。他轻轻的挥一挥衣袖,向那西天灿烂的晚霞道别。诗中的美景一一在我的眼前呈现,诗人的情绪也在我的心头涌起。辉煌的景色衬托出离别的苦痛,诗人要离别这美丽的康桥,怎能不感到悲哀。

之后诗人发出了“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的愿望。读至此处,一股感动油然而生。在康桥,河流都是温润的柔波,即使做一条水草,诗人也心甘情愿。可见诗人真是恋极了康桥,爱极了康桥。

转眼就要离别,自然要触发诗人对往昔完美的回忆。晚霞倒映在潭水中,仿佛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康桥寄托着诗人年轻的梦,榆阴下的潭水,水中的青荇、浮藻,无不唤起诗人对过去追寻梦想的回忆。

诗人撑着长篙,驾一叶小舟,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象征着诗人昔日在康桥,纵情的谁寻自己的梦想,向青草更青出,梦想更深处漫溯,探寻。心中充满了年轻的豪情。读到那里,离别的伤感似乎悄然隐去,只留下梦的完美。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离别的笙箫。”诗人又把自己拖回了现实。梦境幻灭,令人感到有些失落。心凝重了,沉默了。“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诗人此刻仿佛在用心与康桥对话,向她倾诉离愁。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与第一段那么相似,好像又要重新来一次道别。全诗首尾照应,回环之中更显诗人的不舍。这也是这首诗让人回味悠长的原因之一。“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康桥的一切都那么令诗人不舍,练一片云彩也不愿带走,其实他已经带走了那晚康桥的一切,那个属于他自己沉默的康桥,永远留在他心中。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留学英国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说得太伤感于事无补,写得太淡漠未免矫情,还是洒脱一些好。于是诗歌的第一节,便三次用了“轻轻的”,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又定下了全诗哀而不伤的基调。接下去二、三、四节,直接描写了康桥的迷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康桥的具体感受和留恋,“河畔的金柳”,像夕阳中的新娘,对康桥的爱何等浓烈,又何等温柔。(河,指流过剑桥大学的康河。徐志摩称:“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在康河的柔波里”,诗人“甘心做一条水草”,对康桥的依恋何等强烈,又何等缠绵。“天上虹”倒映在清泉中,二者交相辉映,康河更加美丽;而美梦“揉碎在浮藻间”,又散发出一缕淡淡的哀伤,大约是回国几年所见所闻粉碎了他初别康桥时的理想,现在再返康桥,重新寻梦来了,(“梦”给人的感觉一般是轻盈的、飘渺的,然而诗人的康桥之梦居然下了“沉淀”一词,可见诗人对康桥记忆之深重。)于是诗人缅怀起昔日畅游康河的情景:“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星辉”,在星空中“放歌”,是回忆,也是憧憬,诗人不能自已,感情达到了沸点……然而毕竟是梦,星辉终究不能长存于天际,离别是注定了的。从上节的寻梦,回到离别的现实中,一个但字表现出心绪的转折与起伏,在缓缓的总体情调中又造成一种变化的跌宕感。第四、五、六顾的首段和尾段之间暗用顶真手法,使之诗意上有一次呵成的效果。现实使诗人的歌声降下了调子,只能吹起笙箫。而草木有情,“夏虫也为我沉默”,整个康桥都寂静了下来。这里交织着依恋、无奈、惆怅等种种复杂感情。最后诗人“悄悄”的走了,从第一节“轻轻的”变为第七节的“悄悄的”,在原来轻柔的感情中,又抹上了一层淡淡哀愁的色彩。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又显得比“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洒脱,毫不犹豫,不为感情所缠,适可而止。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韵律与依依别离情绪完美地统一地在一起。

本诗感情真挚,意境深邃。诗人很懂得主观情绪和客观景物和和谐融合。他笔下的康桥是有生命有灵性的,带有诗人柔和飘逸的风度,与诗人的感情融为一体。而诗人的情怀又不是直白的显露,它是热烈而有分寸;淡淡起头,又淡淡结尾,却包含了多少复杂情绪,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回味。其次此诗语言清新,富于音乐美。这首诗的语言有着突出的浅白流畅的特点,但又深得锤炼功夫,不露雕琢痕迹。诗中各个比喻,新鲜准确,形象生动,一发都宛如流水一样自然淌出。

篇3:徐志摩再别康桥

作者: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名家点评

陈伟农:《再别康桥》一个不可缺少的魅力在于它的音乐美!

章景曙:(徐志摩)和林徽因在康河相识相恋后,他期盼着能生活在一起,不料当他和张幼仪离婚后,林徽因却突然回国和梁思成结婚,一向有绅士风度的诗人,只能将往昔生活的甜蜜回忆,通过诗歌委婉而又含蓄地表达。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诗中的很多地方都有暗示。比如“夕阳中的新娘”,这作为美好生活象征的新娘,就有林徽因的影子;寻梦中的“梦”,是指两人当年在康河感情交流的梦,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则暗含了不浅的感情记忆,只能暗藏在心里,独自享受。

霍秀全:《再别康桥》就是徐志摩一生追求“爱,自有,美”的理想的'具体反映。诗中理想主义的情感表白是分为两个层次的,一是对往昔剑桥留学生活的回忆,二是对当年爱情挫折的追述。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新月派代表诗人。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赴美留学学习经济,19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篇4: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

软泥上的青荇⑴,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⑵;

在康河的柔波里,

甘心做一条水草!

----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

寻梦?撑一支长篙⑶,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⑷;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心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中国南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说“康桥情节”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上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时间比较紧急,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不过当时的徐志摩留下的是英文版的《再别康桥》,当时是一位不知名的中国人翻译过来的。

名家点评

陈伟农:《再别康桥》一个不可缺少的魅力在于它的音乐美!

章景曙:(徐志摩)和林徽因在康河相识相恋后,他期盼着能生活在一起,不料当他和张幼仪离婚后,林徽因却突然回国和梁思成结婚,一向有绅士风度的诗人,只能将往昔生活的甜蜜回忆,通过诗歌委婉而又含蓄地表达。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诗中的很多地方都有暗示。比如“夕阳中的新娘”,这作为美好生活象征的新娘,就有林徽因的影子;寻梦中的“梦”,是指两人当年在康河感情交流的梦,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则暗含了不浅的感情记忆,只能暗藏在心里,独自享受。

霍秀全:《再别康桥》就是徐志摩一生追求“爱,自有,美”的理想的具体反映。诗中理想主义的情感表白是分为两个层次的,一是对往昔剑桥留学生活的回忆,二是对当年爱情挫折的追述。

篇5:徐志摩再别康桥 全文

徐志摩再别康桥 全文

我的语言过于苍白 ,心却是因为你的每一句话而疼 。下面来欣赏下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吧!

再别康桥

作者: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1928.11.6 中国海上

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

轻吟漫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将会陶醉在那注入了纯情的一个个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一段思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

情如云飘逸。“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优美的旋律,抒写出诗人飘逸洒脱的风度。四句中用了三个“轻轻的”,幻觉到诗人已经离开地面轻飞慢舞起来;一“来”一“走”的短暂时间中,突出了一个“别”字。古往今来,文人的别离都是销魂断肠的,徐志摩总想借助轻松的语言来承载沉重的心情。因此,诗一开头,就让这种情如云一般飘渺在空中。云,既捉摸不定,又实实在在;既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这是作者精心挑选的第一个意象“云彩”所蕴藉的情感。

情如柳柔细。柳是中国诗歌中传统的意象,诗人之所以钟爱它,一是取谐音“留”,即对别离的人的挽留之意;二是取一插入土壤就能生长的旺盛生命力之意。但徐志摩却拓展了它的意象,把它活化成了“新娘”:“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诗人的这一幻影,既有对美好理想的追忆,也是对如歌青春的.唤回;既是甜蜜爱情的再现,也是对过去爱情的怀念。作者重返康桥应该说是快乐并痛苦着的。快乐的是可以在康桥寻梦,寻找青春、理想、爱情之梦,“撑一支长篙”,到康河中“寻梦”,寻到了满满的“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是何等畅快,何等惬意!接着,笔锋一转,“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连“今晚的康桥”也沉默。本该高歌一曲,快乐快乐,反而寂静得只能听心跳,这是何等郁闷,何等痛苦!

作者曾自述:“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重返故地,“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理想破灭,爱情受挫。这情感如柳枝柔软脆弱,感触似柳叶细腻深沉。

情如水清爽。诗中用得最多的一个意象是水。水清如明镜,包容着水上的一切:“那河畔的金柳”成了“波光里的艳影”,荡漾在诗人心头,也荡漾在读者心头,榆阴下的潭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只有心清如水,才写得出如此清澈美妙的句子;水爽似春风,没有深情的水的抚摸,“软泥上的青荇”怎会“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因为这水的多情抚慰,诗人竟然“甘心做一条水草!”诗人对康桥的情确如水一样清澈!

篇6:徐志摩《再别康桥》评析

徐志摩《再别康桥》评析

1928年的深秋,诗人徐志摩在再度游历英国后乘海轮归国,在茫茫的大海上,他回想此次游历的感受,不禁诗情勃发,写下了名篇《再别康桥》。康桥,今通译剑桥,是英国学术、文化、风景胜地。正如徐志摩当初把意大利文化名城佛罗伦萨译为很有色彩和质感的翡冷翠一样,康桥这个兼有意译的音译也包含有这样的意思,即安乐的桥,壮美的桥。诗人对康桥有着特别的情感,他曾经一再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然而,他的由康桥培养起来的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却被军阀混战时代中国的残酷现实撞得粉碎,因此,当他再访英伦之时,便只能独自“寻梦”了。在这首诗里,诗人以缠绵凄惋的笔调,抒写了自己对夕阳中的康桥的无限留恋和依依惜别的'心情,极其微妙地展露了因“康桥理想”的幻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

这首诗意境优美动人。徐志摩敏锐地抓住了“金柳”“波光”“青荇”“星辉”等具体而生动的形象,勾勒出无比美丽的康河晚景。夕阳把柳树染成金黄色,又将其艳丽的树影投于康河中;软泥上的青荇,在柔波里轻轻招摇,这倩影就在目前又似在梦中,它引导着诗人对过往作更加浪漫的遐想:“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然而,遐思却为现实的“离别”所警醒:景色依旧,人事全非,那些缠绵的理想,可望而不可即,寻梦寻来的是离别的忧伤和怅惘。这感伤情绪随即感染了康桥,夏虫和康桥沉默,诗人也化做那“悄悄”的洞箫,于是相对无语,一片沉寂。作者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三者融汇在一起,创造了耐人寻味的意境。

在艺术形式上,全诗分为七节,每节四行,诗行作有规律的错落排列,整齐而不板滞,活泼而又有度。这首诗不但有闻一多所提倡的建筑美,而且具有音乐美。全诗大体上每行三顿,每节一韵,随节转换,再加上采用复沓句式,不但朗读起来抑扬顿挫,而且声调回环往复,宛转流利,具有一种轻盈柔和的格调和动态的美感。非常适合表达作者“寻梦”的心情和“悄悄”的离别气氛。

篇7: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19曾留学英国。1923年加入新月社,成为新月社诗派的代表诗人。

《再别康桥》赏析: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篇8: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

原文

再别康桥

作者: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

软泥上的青荇⑴,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⑵;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

寻梦?撑一支长篙⑶,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⑷;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注释

⑴青荇(xìng):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色。

⑵招摇:这里有“逍遥”之意。

⑶篙(gāo):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撑船工具。

⑷溯(sù):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赏析

轻吟漫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将会陶醉在那注入了纯情的一个个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一段思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

情如云飘逸。“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优美的旋律,抒写出诗人飘逸洒脱的风度。四句中用了三个“轻轻的”,幻觉到诗人已经离开地面轻飞慢舞起来;一“来”一“走”的短暂时间中,突出了一个“别”字。古往今来,文人的别离都是销魂断肠的,徐志摩总想借助轻松的语言来承载沉重的心情。因此,诗一开头,就让这种情如云一般飘渺在空中。云,既捉摸不定,又实实在在;既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这是作者精心挑选的第一个意象“云彩”所蕴藉的情感。

情如柳柔细。柳是中国诗歌中传统的意象,诗人之所以钟爱它,一是取谐音“留”,即对别离的人的挽留之意;二是取一插入土壤就能生长的旺盛生命力之意。但徐志摩却拓展了它的意象,把它活化成了“新娘”:“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诗人的这一幻影,既有对美好理想的追忆,也是对如歌青春的唤回;既是甜蜜爱情的再现,也是对过去爱情的怀念。作者重返康桥应该说是快乐并痛苦着的。快乐的是可以在康桥寻梦,寻找青春、理想、爱情之梦,“撑一支长篙”,到康河中“寻梦”,寻到了满满的“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是何等畅快,何等惬意!接着,笔锋一转,“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连“今晚的康桥”也沉默。本该高歌一曲,快乐快乐,反而寂静得只能听心跳,这是何等郁闷,何等痛苦!

作者曾自述:“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重返故地,“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理想破灭,爱情受挫。这情感如柳枝柔软脆弱,感触似柳叶细腻深沉。

情如水清爽。诗中用得最多的一个意象是水。水清如明镜,包容着水上的一切:“那河畔的金柳”成了“波光里的艳影”,荡漾在诗人心头,也荡漾在读者心头,榆阴下的潭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只有心清如水,才写得出如此清澈美妙的句子;水爽似春风,没有深情的水的抚摸,“软泥上的青荇”怎会“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因为这水的多情抚慰,诗人竟然“甘心做一条水草!”诗人对康桥的情确如水一样清澈!

背景简介

徐志摩出生于浙江海宁县一个富商家庭,其父希望他攻读商科以继承父业。但是徐志摩在美国与英国求学期间,却对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和1928年,徐志摩两次去欧洲漫游,曾再度到了英国、法国等地。故地重游,使徐志摩感慨万千、浮想联翩。

康桥,即英国剑桥大学的所在地剑桥,是徐志摩“最心爱的”地方。他专门为剑桥写过三篇诗文。早期的诗《康桥,再会罢》,是作者热恋时的留别之作。1925年游欧发表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是阔别后深情地回忆。《再别康桥》则是诗人1928年英国讲学归来后第三次对剑桥倾诉衷肠。

1928年,胡适、徐志摩、张君励等人组织发起的“新月社”所主办的《新月》杂志创刊,由徐志摩任主编。该杂志主张与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而进行“纯”文学的创作,曾受到鲁迅等人的批评。1931年8月,徐志摩的第三本诗集《猛虎集》由上海新月书店出版,其中有《再别康桥》、《秋虫》等41首诗。在该诗集的序言中,徐志摩曾回顾自己这一时期的生活和心态:“最近几年,有时候自己想着了都害怕:日子悠悠的过去,内心竟可以一无消息,不透一点光,不见一点亮,不见纹丝的动。”“最近这几年生活不仅是极平凡,简直是到了枯窘的深处,跟着诗的产量也尽‘向瘦小里耗’。”这正是徐志摩写作《再别康桥》时的精神状态。这种心态与他思想的变化密切相关。在北伐的凯歌声中,徐志摩来到上海,曾兴奋过一阵。他对蒋介石政权寄以希望,还写过几篇非议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诗文。但很快地,他便对蒋介石的专制统治失望了。他长期以来所主张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现代启蒙主义思想、所希冀的英美时的现代民主政治,与他所目睹的军阀混战、封建势力猖獗、民不聊生的当时中国现状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徐志摩的内心苦闷与忧伤干也由此而起。

闻一多曾在诗歌理论方面提出过著名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的美学主张,并在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中加以探索与求证。作为闻一多的老朋友,徐志摩赞同这一主张。他认为,“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以此与闻一多的倡导相呼应。他这种诗歌艺术方面的主张与追求,在《再别康桥》中有突出的表现。

内容评述

全诗共写了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写康桥之美。那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软泥上的清荇、榆荫下的一谭,构成了一幅宁静、秀美的大自然的画面。在世人的眼中,康桥美得如同“西天的云彩”。事实上,康桥的自然景观固然美,但并非天下第一、举世无双。这种景色在英国、在欧洲、在中国其他地方也能找到。那么诗人为什么会有独钟、深深眷恋呢?恐怕有两个原因。第一,康桥之美是与诗人在此生活过的美好青春回忆交融在一起的,并因诗人必须离去天各一方而更加在其心目中增添价值。第二,康桥是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自然景观因人文氛围而更显其美。因此,诗人描画的自然美的背后有知识之美、智慧之美的支撑。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康桥在诗人心目中是西方文化的象征,也是诗人信念与理想的象征。总之,康桥之美不能单从自然景物的客观方面去理解,他应该是客观景物与诗人个人经历、主观情感甚至政治文化理念的一种契合。

其次是写出了诗人的心绪之乱。在平和舒缓的抒情基调中,诗人的内心世界其实是不平静的,甚至是多种感情因素混合与交织的,难以弥平现实和梦想之间的冲突。当然,这种纷乱的思绪在诗中的表现是通过意象的象征和暗示的语言含蓄的表达的。“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艳影的形象是变幻不定的,心头的感觉是波动荡漾的,暗示出心境的不平静。“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萍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彩虹是诗人“理想”即“梦”的象征,但它竟被“揉碎”在“沉淀”,这是诗人心绪之乱的主要投射的象征性写照。结合诗人对中国现状的不满、反感与消沉的思想情绪,可以体察到他那种热情衰退、理想幻灭、愁思欲罢不能、情怀欲舒难展的心绪。

再次是写离别之怅,康桥曾寄托着诗人多少美好的回忆,多少甜蜜的梦想,多少青春的岁月。正如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一问中所说的:“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种甜蜜的洗礼,……我敢说的是?就我个人说,我的眼界是康桥帮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一句话,康桥是诗人知识启蒙和精神承认的地方。由此,再别康桥,那种惆怅迷惘之感,那种孤寂凄然之情,油然萌动于其心而难以解脱。所以,“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这个曾有过热血沸腾之时的战士,曾在“五四”的战旗下宣传过西方人道主义原则、主张个性解放思想的民主青年,曾抨击过封建军阀统治、吐露过对劳动大众的情感和对革命志士的敬意的诗人,在信仰难以实现、挫折接踵而来的阶段,那和布尔乔亚的软弱性的暴露,那种知识分子多愁善感的心绪的萌动,人们是可以体会和理解的。沉浸在惜别、眷恋与追忆之中,叹息着对中国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梦的破碎的悲观,这正是《再别康桥》中贯穿始终的情调。

艺术赏析

绘画感与意境美是本诗的最大特色。诗中意象众多,皆鲜明艳丽。“物”与“我”、情与景和谐互渗,创造了柔美的富有魅力的意境。所谓意境,即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思融合而成的艺术境界。诗人为了创造物我交融的意境,首先强调了描写上的形象性与画面感。诗中的夕阳、星辉、波光、艳影、榆荫等突出了光线的明暗感,金柳、云彩、青草、彩虹等具有强烈的色彩感,招摇、揉碎、荡漾、漫溯等又呈现出意象的动感。诗中每一节都是一幅画,组合在一起则是整体和谐的艺术空间。诗人在追求绘画美的同时还出色地把“我”与“康桥”糅合在一起叙写。“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在这里,“我”的依依惜别的形象始终在康桥的风姿中伫立。“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康桥的波光艳影也无时无刻不印在“我”的心中。这种将写景与抒情自然而然地相交融、毫无分离造作之感的技巧,营造出物我同一、情景互渗的氛围,达成含蓄冲淡、柔美婉约的古典式意境。

本诗的比喻奇异陌生而又通俗易懂,意象生动而富有象征性和暗示性。徐志摩曾说过;“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而然的淹没了你的灵性。”这话道出了诗人为何一再在本诗中运用比喻手法的原委。诗人曾多次托物寄情,自喻为物,以表达自己对康桥的依恋之情,如“我”与康桥的水草相合,“我的心”成了波光闪闪的康河。这些比喻因缘而起、随景而生,喻象取之于大众熟悉的事物,比喻所建立起来的想象性联系又给人新鲜感。此外,“河畔的金柳”与“夕阳中的新娘”,“悄悄”与“别离的笙萧”,他们之间的比喻关系却唤起陌生化的新鲜审美感觉,不落俗套且贴切自然。就比喻而言,过有陌生化显示诗人的创造力,但却造成喻意晦涩难懂;过于熟悉化固然能明白易懂,但一个好比喻被反复使用后也会丧失审美的新鲜感。本诗的比喻多处于陌生与熟悉之间,这是最佳的审美临界点。本诗的象征性意象也值得注意。所谓“象征”,通常是指甲事物按时乙事物,甲事物因具有审美的感性特征而被注意,乙事物则不在文本中出现而须读者体味、索解。这也就是修辞学上的借喻或隐喻手法。本诗中,“西天中的云彩”既是描述性意象又是象征性意象,暗示着西方社会和西方文化的色彩绚丽。“彩虹似的梦”,彩虹处于想象而非眼前实景,梦是含义丰富的意象,整个意象组合的隐喻内涵则是诗人的理想与愿望。

闻一多主张的建筑美和音乐美在诗中也有独到的体现。“建筑美”其实是比喻性说法,意诗行排列相识的整齐匀称。本诗共有七节,每节四行,每行六至八字,其中第一、三行都比第二、四行出头一字,而第二、四行基本上比第一、三行拖出二字。着是“建筑美”诗歌实验的一种标本。音乐没是指诗歌节奏的匀整和韵律的和谐。本诗每行基本上都保持三个音节,即有三个停顿(三个章节之间的小停顿和一行诗结束后的稍长停顿),形成全诗的统一节奏。诗中的第二、四行押韵,每节诗自换一韵,具有一种抒情小调似的旋律感,与全诗轻柔的情感基调相吻合。第一节与最后一节诗在内容上呼应,在形式上对称,在韵律上合拍,给人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旋律美感。

集评

这首诗笼罩着一种寂静的气氛。绘幽静之景色,状宁谧之心境。在诗的末尾,诗人想象自己撑一支长篙,向远方草色深处漫游,迎着和风,沐着星辉,真是连缺乏音乐灵感的人也会禁不住放声歌唱,可是诗中的思想随即逆转:“但我不能放歌”,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更是特意将“笙箫”和“悄悄”、“夏虫”和“沉默”这无法调和的事物连接起来,意在表明诗人离情的不可遏制,而“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句,则将诗人静思默想的心境推向了极致。(孙琴安、戴达《〈再别康桥〉鉴赏》)

【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集合7篇)】

篇9: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

原文

再别康桥

作者: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

软泥上的青荇⑴,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⑵;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

寻梦?撑一支长篙⑶,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⑷;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注释

⑴青荇(xìng):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色。

⑵招摇:这里有“逍遥”之意。

⑶篙(gāo):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撑船工具。

⑷溯(sù):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赏析

轻吟漫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将会陶醉在那注入了纯情的一个个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一段思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

情如云飘逸。“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优美的旋律,抒写出诗人飘逸洒脱的风度。四句中用了三个“轻轻的”,幻觉到诗人已经离开地面轻飞慢舞起来;一“来”一“走”的短暂时间中,突出了一个“别”字。古往今来,文人的别离都是销魂断肠的',徐志摩总想借助轻松的语言来承载沉重的心情。因此,诗一开头,就让这种情如云一般飘渺在空中。云,既捉摸不定,又实实在在;既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这是作者精心挑选的第一个意象“云彩”所蕴藉的情感。

情如柳柔细。柳是中国诗歌中传统的意象,诗人之所以钟爱它,一是取谐音“留”,即对别离的人的挽留之意;二是取一插入土壤就能生长的旺盛生命力之意。但徐志摩却拓展了它的意象,把它活化成了“新娘”:“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诗人的这一幻影,既有对美好理想的追忆,也是对如歌青春的唤回;既是甜蜜爱情的再现,也是对过去爱情的怀念。作者重返康桥应该说是快乐并痛苦着的。快乐的是可以在康桥寻梦,寻找青春、理想、爱情之梦,“撑一支长篙”,到康河中“寻梦”,寻到了满满的“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是何等畅快,何等惬意!接着,笔锋一转,“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连“今晚的康桥”也沉默。本该高歌一曲,快乐快乐,反而寂静得只能听心跳,这是何等郁闷,何等痛苦!

作者曾自述:“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重返故地,“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理想破灭,爱情受挫。这情感如柳枝柔软脆弱,感触似柳叶细腻深沉。

情如水清爽。诗中用得最多的一个意象是水。水清如明镜,包容着水上的一切:“那河畔的金柳”成了“波光里的艳影”,荡漾在诗人心头,也荡漾在读者心头,榆阴下的潭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只有心清如水,才写得出如此清澈美妙的句子;水爽似春风,没有深情的水的抚摸,“软泥上的青荇”怎会“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因为这水的多情抚慰,诗人竟然“甘心做一条水草!”诗人对康桥的情确如水一样清澈!

背景简介

徐志摩出生于浙江海宁县一个富商家庭,其父希望他攻读商科以继承父业。但是徐志摩在美国与英国求学期间,却对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和1928年,徐志摩两次去欧洲漫游,曾再度到了英国、法国等地。故地重游,使徐志摩感慨万千、浮想联翩。

康桥,即英国剑桥大学的所在地剑桥,是徐志摩“最心爱的”地方。他专门为剑桥写过三篇诗文。早期的诗《康桥,再会罢》,是作者热恋时的留别之作。1925年游欧发表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是阔别后深情地回忆。《再别康桥》则是诗人1928年英国讲学归来后第三次对剑桥倾诉衷肠。

1928年,胡适、徐志摩、张君励等人组织发起的“新月社”所主办的《新月》杂志创刊,由徐志摩任主编。该杂志主张与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而进行“纯”文学的创作,曾受到鲁迅等人的批评。1931年8月,徐志摩的第三本诗集《猛虎集》由上海新月书店出版,其中有《再别康桥》、《秋虫》等41首诗。在该诗集的序言中,徐志摩曾回顾自己这一时期的生活和心态:“最近几年,有时候自己想着了都害怕:日子悠悠的过去,内心竟可以一无消息,不透一点光,不见一点亮,不见纹丝的动。”“最近这几年生活不仅是极平凡,简直是到了枯窘的深处,跟着诗的产量也尽‘向瘦小里耗’。”这正是徐志摩写作《再别康桥》时的精神状态。这种心态与他思想的变化密切相关。在北伐的凯歌声中,徐志摩来到上海,曾兴奋过一阵。他对蒋介石政权寄以希望,还写过几篇非议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诗文。但很快地,他便对蒋介石的专制统治失望了。他长期以来所主张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现代启蒙主义思想、所希冀的英美时的现代民主政治,与他所目睹的军阀混战、封建势力猖獗、民不聊生的当时中国现状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徐志摩的内心苦闷与忧伤干也由此而起。

闻一多曾在诗歌理论方面提出过著名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的美学主张,并在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中加以探索与求证。作为闻一多的老朋友,徐志摩赞同这一主张。他认为,“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以此与闻一多的倡导相呼应。他这种诗歌艺术方面的主张与追求,在《再别康桥》中有突出的表现。

内容评述

全诗共写了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写康桥之美。那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软泥上的清荇、榆荫下的一谭,构成了一幅宁静、秀美的大自然的画面。在世人的眼中,康桥美得如同“西天的云彩”。事实上,康桥的自然景观固然美,但并非天下第一、举世无双。这种景色在英国、在欧洲、在中国其他地方也能找到。那么诗人为什么会有独钟、深深眷恋呢?恐怕有两个原因。第一,康桥之美是与诗人在此生活过的美好青春回忆交融在一起的,并因诗人必须离去天各一方而更加在其心目中增添价值。第二,康桥是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自然景观因人文氛围而更显其美。因此,诗人描画的自然美的背后有知识之美、智慧之美的支撑。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康桥在诗人心目中是西方文化的象征,也是诗人信念与理想的象征。总之,康桥之美不能单从自然景物的客观方面去理解,他应该是客观景物与诗人个人经历、主观情感甚至政治文化理念的一种契合。

其次是写出了诗人的心绪之乱。在平和舒缓的抒情基调中,诗人的内心世界其实是不平静的,甚至是多种感情因素混合与交织的,难以弥平现实和梦想之间的冲突。当然,这种纷乱的思绪在诗中的表现是通过意象的象征和暗示的语言含蓄的表达的。“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艳影的形象是变幻不定的,心头的感觉是波动荡漾的,暗示出心境的不平静。“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萍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彩虹是诗人“理想”即“梦”的象征,但它竟被“揉碎”在“沉淀”,这是诗人心绪之乱的主要投射的象征性写照。结合诗人对中国现状的不满、反感与消沉的思想情绪,可以体察到他那种热情衰退、理想幻灭、愁思欲罢不能、情怀欲舒难展的心绪。

再次是写离别之怅,康桥曾寄托着诗人多少美好的回忆,多少甜蜜的梦想,多少青春的岁月。正如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一问中所说的:“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种甜蜜的洗礼,……我敢说的是?就我个人说,我的眼界是康桥帮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一句话,康桥是诗人知识启蒙和精神承认的地方。由此,再别康桥,那种惆怅迷惘之感,那种孤寂凄然之情,油然萌动于其心而难以解脱。所以,“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这个曾有过热血沸腾之时的战士,曾在“五四”的战旗下宣传过西方人道主义原则、主张个性解放思想的民主青年,曾抨击过封建军阀统治、吐露过对劳动大众的情感和对革命志士的敬意的诗人,在信仰难以实现、挫折接踵而来的阶段,那和布尔乔亚的软弱性的暴露,那种知识分子多愁善感的心绪的萌动,人们是可以体会和理解的。沉浸在惜别、眷恋与追忆之中,叹息着对中国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梦的破碎的悲观,这正是《再别康桥》中贯穿始终的情调。

艺术赏析

绘画感与意境美是本诗的最大特色。诗中意象众多,皆鲜明艳丽。“物”与“我”、情与景和谐互渗,创造了柔美的富有魅力的意境。所谓意境,即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思融合而成的艺术境界。诗人为了创造物我交融的意境,首先强调了描写上的形象性与画面感。诗中的夕阳、星辉、波光、艳影、榆荫等突出了光线的明暗感,金柳、云彩、青草、彩虹等具有强烈的色彩感,招摇、揉碎、荡漾、漫溯等又呈现出意象的动感。诗中每一节都是一幅画,组合在一起则是整体和谐的艺术空间。诗人在追求绘画美的同时还出色地把“我”与“康桥”糅合在一起叙写。“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在这里,“我”的依依惜别的形象始终在康桥的风姿中伫立。“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康桥的波光艳影也无时无刻不印在“我”的心中。这种将写景与抒情自然而然地相交融、毫无分离造作之感的技巧,营造出物我同一、情景互渗的氛围,达成含蓄冲淡、柔美婉约的古典式意境。

本诗的比喻奇异陌生而又通俗易懂,意象生动而富有象征性和暗示性。徐志摩曾说过;“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而然的淹没了你的灵性。”这话道出了诗人为何一再在本诗中运用比喻手法的原委。诗人曾多次托物寄情,自喻为物,以表达自己对康桥的依恋之情,如“我”与康桥的水草相合,“我的心”成了波光闪闪的康河。这些比喻因缘而起、随景而生,喻象取之于大众熟悉的事物,比喻所建立起来的想象性联系又给人新鲜感。此外,“河畔的金柳”与“夕阳中的新娘”,“悄悄”与“别离的笙萧”,他们之间的比喻关系却唤起陌生化的新鲜审美感觉,不落俗套且贴切自然。就比喻而言,过有陌生化显示诗人的创造力,但却造成喻意晦涩难懂;过于熟悉化固然能明白易懂,但一个好比喻被反复使用后也会丧失审美的新鲜感。本诗的比喻多处于陌生与熟悉之间,这是最佳的审美临界点。本诗的象征性意象也值得注意。所谓“象征”,通常是指甲事物按时乙事物,甲事物因具有审美的感性特征而被注意,乙事物则不在文本中出现而须读者体味、索解。这也就是修辞学上的借喻或隐喻手法。本诗中,“西天中的云彩”既是描述性意象又是象征性意象,暗示着西方社会和西方文化的色彩绚丽。“彩虹似的梦”,彩虹处于想象而非眼前实景,梦是含义丰富的意象,整个意象组合的隐喻内涵则是诗人的理想与愿望。

闻一多主张的建筑美和音乐美在诗中也有独到的体现。“建筑美”其实是比喻性说法,意诗行排列相识的整齐匀称。本诗共有七节,每节四行,每行六至八字,其中第一、三行都比第二、四行出头一字,而第二、四行基本上比第一、三行拖出二字。着是“建筑美”诗歌实验的一种标本。音乐没是指诗歌节奏的匀整和韵律的和谐。本诗每行基本上都保持三个音节,即有三个停顿(三个章节之间的小停顿和一行诗结束后的稍长停顿),形成全诗的统一节奏。诗中的第二、四行押韵,每节诗自换一韵,具有一种抒情小调似的旋律感,与全诗轻柔的情感基调相吻合。第一节与最后一节诗在内容上呼应,在形式上对称,在韵律上合拍,给人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旋律美感。

集评

这首诗笼罩着一种寂静的气氛。绘幽静之景色,状宁谧之心境。在诗的末尾,诗人想象自己撑一支长篙,向远方草色深处漫游,迎着和风,沐着星辉,真是连缺乏音乐灵感的人也会禁不住放声歌唱,可是诗中的思想随即逆转:“但我不能放歌”,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更是特意将“笙箫”和“悄悄”、“夏虫”和“沉默”这无法调和的事物连接起来,意在表明诗人离情的不可遏制,而“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句,则将诗人静思默想的心境推向了极致。(孙琴安、戴达《〈再别康桥〉鉴赏》)

篇10: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19曾留学英国。1923年加入新月社,成为新月社诗派的代表诗人。

《再别康桥》赏析: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7篇】

篇11:徐志摩再别康桥读后感

领完书后的某一天我将书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读完了。以前只是听别人念叨过其中的几句像“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打算将来有机会好好看看这首诗这回读了这首诗让我感慨颇深。

这使我联想到了一个东西。这里请允许我提到一个游戏简称叫做ET我在中考完后一直在玩这个游戏并且在游戏中加入了一个战队名字叫做DNA。我们有自己的论坛QQ群大家在一起发帖子聊天交流像一个大家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句话——一个游戏一辈子兄弟。我在读完这首诗后就想到了我开学了要学习了不能再和大家一起玩一起共度美好时光了。于是灵感突发将这首诗改了改创作了一首《再别战友》。然后发到了论坛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大家都给予了我肯定支持我好好学习3年后再回来。

我这首诗同《再别康桥》要表达的感情相同都是表达对所写对象一种一一惜别恋恋不舍的感情。《再别康桥》中作者对康桥景色的描写细致动人使人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那种美丽的意境中去使人浮想联翩诗中描写的画面一幅幅都展现在眼前但我们却要与这样美丽的地方告别使人不由自主的感到惋惜很容易就体会到了那种分别时的悲情。而我改的那首诗是写与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们分别这种感情和与康桥这种地方分别的感情是不一样的这种感情更感人更能打动人更容易让人接受。但我还没有徐那么好的文笔无法使人直接进入我的感情之中必须靠自己的想象。所以我得加强写作练习多读优美的好文章来加强我的写作技能。

篇12:徐志摩再别康桥读后感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中国传统诗歌的理想境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审美观念此时完全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再别康桥》就是一幅美丽的无形画,诗的每一节都可以称得上是一幅迷人的图画,如诗的.第二节,康河边被夕阳染成婀娜多姿的垂柳加上波光粼粼的色彩艳影,就构成了一幅康河晚景图。

母校微笑着拥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梦想,激励着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抱负,也抚慰一年又一年桃李开落的惆怅,母校永远年轻。

今天,我挥着激动的心情阅读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徐志摩作于1928年11月第三次欧洲之行的归国途中。当年7月底,作者重游康桥,往日在那里度过的幸福时光又重新回到心头,但是因为当时要急于见一个英国朋友,没有时间记录自己的感受。直到11月他从法国马赛归国,才记下了这段精神之旅。全诗以优美绝伦的意境,清新华丽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再现了剑桥的柔美,细致入微地表现了诗人对母校的深深爱恋。其中的诗句更是让人深有感触。

《再别康桥》开头的几句,它就把我的三魂六魄都摄了去。感怀着它给我的清幽的美和伤感的情绪。诗人的才情,诗人的多愁善感就如徐徐飘来的杨絮,平素中夹着深蕴,浑然天成。在你随心所欲中体味它的空灵、轻快。作者对剑桥大学的爱,对那读书生活的印象,挥之不去,萦萦于心,此中真情,此中真意,如何表达?这就莫过于康河了。“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康河周围的一草一木,成了作者感情发泄的寄托物。正因为作者情之所致,所以就连河畔的金柳也成了新娘,“自己”还情愿做水草。写到这里诗人心头“荡漾”起了一阵阵不可抑制的柔情。“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诗人澎湃的感情,在此达到了高潮。你看,“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永留在他心爱的康河。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此处的那一潭水,不再仅仅是一潭水,而是诗人美好情怀的溶合物。是斑斓多彩的,是有丰富内涵的。“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多么美好的意象,多么炙热的表白。“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现实与梦想,现在与过去,已如过眼烟云,飘然而逝。“我”极力的追怀,“我”想拥有那烂漫、甜蜜的生活。然而,当年的快乐、欢欣如今却化作了一片沉默,是再也找不回来了。早期热烈的罗曼蒂克,如今已变成了轻烟笼罩般的伤感。不用送行,不用洒泪告别,甚至也“不带走一片云彩,”只是“轻轻的来,”“悄悄的走“,但是,康河的美妙、清幽,将永远在诗人的心胸里长存,诗人的灵魂早已经和康桥融为一体了。

徐志摩作为伟大的诗人,对于自己的母校都那么热爱,我们作为母校中平凡的一员,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好好学习,为母校争光,让母校以我们为荣。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诗人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再别康桥》说课稿参考

现代诗歌鉴赏--《再别康桥-徐志摩》(选修教学案例)

七年级下册语文《再别康桥》教案

课文《再别康桥》教学实录

徐志摩《再别康桥》教学实施计划设计

《学会说点道理》 教案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

教师简案数学范文

微教案

《再别康桥》课本文章读后感

大学语文说课稿

徐志摩再别康桥读书笔记
《徐志摩再别康桥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徐志摩再别康桥读书笔记(精选12篇)】相关文章:

说课课件2022-12-15

教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2023-05-11

新文化运动说课课件2022-07-29

电动机说课课件2022-12-02

水调歌头说课课件2023-01-15

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读后感2022-08-10

高三语文教案:再别康桥2022-06-07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设计2023-12-05

赏析徐志摩《再别康桥》2024-01-21

安全知识说课课件2022-12-0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