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构式语法看公式化语言的认知机制(共7篇)由网友“棉花熊”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从构式语法看公式化语言的认知机制,欢迎阅读!
篇1:从构式语法看公式化语言的认知机制
从构式语法看公式化语言的认知机制
本文以构式语法为理论基础,分别从结构、语义、话语功能和习得与产出等方面探讨了公式化语言的认知机制.结构上,公式化语言是一个个象征单位组成的结构连续体,是构成成分的紧密度的结构连续体.语义上,公式化语言是人类认知反复出现的意象图式,是习惯化的`音义结合体.话语功能上,公式化语言能随语境的变化表达控制他人、表明身份等各种社会交往功能.在语言习得和产出方面,公式化语言以整体结构的方式存储在人类的大脑里,是言语处理的便捷材料.
作 者:李天贤 庞继贤 LI TIANXIAN PANG JIXIAN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28 刊 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DI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18(1) 分类号:H0 关键词:构式语法 公式化语言 认知机制篇2:从构式语法看“比N还N”论文
从构式语法看“比N还N”论文
关键词:“比N还N”,构式语法,语义压制
1. 引言
“比N还N”句式被广泛运用于口语和文艺作品中,是“比N还A”( A代表谓词语)的一种变化形式。其比较项与结论项是同一个名词,“还”是一个程度副词,按照传统语法其后本应接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的短语,但此句式中使用了和被比较项相同的名词,这样反而使此句式具有了独特的语用意义和修辞效果。例如:“比阿 Q 还阿Q”“ 比曹操还曹操”,不仅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而且还有委婉的语义。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已不能全面综合的研究此句式,也不能认知地解析其理解过程,所有本文采用构式语法研究“比N还N”。
2. 前人研究及理论基础
比N还N是汉语中一种特殊表达句式,汉语学界对此句式已做过不少研究,大体上是从句法、语义、修辞效果方面对句式进行研究,对能运用于此句式的N进行了总结分类,强调了此句式的修辞效果。尤庆学从此句式的结构特点和修辞功能进行了研究。论文参考,语义压制。传统的研究有其优势,但缺乏整体的统一性,现代对语言的研究是从句式研究逐步过渡到构式研究,构式语法对这种新创结构的解释具有独特的优势。
构式语法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整体的研究思路。Adele E. Goldberg(1995)提出了“构式语法”的理论观点,其基本观点是:“C是一个独立的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意义的配对〈Fi,Si〉,且C的.形式(Fi)或意义(Si)的某些方面不能从C的构成成分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得到完全预测。也就是说,构式具有自身独立的意义,其意义是不能由其组成部分推导出来,不是其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3. “比N还N”的构式认定
根据构式语法,构式是“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pairing of form and meaning)或“形式与功能的结合体”(pairing of form and functions)(Goldberg,1995;Jackendof f,)。这一定义所蕴含的意思是,凡是构式,无论简单和复杂,都有自己独立的形式、语义或功能。论文参考,语义压制。有关构式的另一种说法是:任何语言表达式,只要它的形式、语义或功能的某些方面是不可预测的(unpredictable),就都可称之为构式(Goldberg,1995)。
“比N还N”句式是“比N还A”比较句式的一个变体,其中比较项与结论项是同一个名词,句式中的“比N”是一个介宾短语,前一个“N”是作为介词“比”的宾语,表达的是指称意义,“还N”是一个状语短语,“还”是程度副词,后一个“N”表属性意义。而“比N还N”具有自己的意义,起到了强调夸张的作用,这个是无法从其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中得出来的,所以说“比N还N”是一个构式。
构式“比N还N”是一个完形,其中的组成成分缺一不可。去掉“还”以后,此构式是不成立的。论文参考,语义压制。 例如 :
(1)她比任何英国人还英国人 。
(2)她比任何英国人英国人。
这是因为,此句式是一种比字句,在具体的语境中,被比较项具有最高的性状或程度;说话 人用“比N还N”句式来说明比较项比被比较项的性状或程度更高,有明显的夸张色彩。论文参考,语义压制。程 度副词“还”用在这儿,具有强调程度的作用,加重了夸张色彩。 如果去掉“还”,整个句子就没有成立的必要性了。
构式语法认为构式的意义是由词汇义和句法共同组成的,构式和其组成成分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构式的意义是独一无二的,它对进入其中的名词是有限制的,并不是所有的名词都能进入这个构式,进入这个构式的名词需要是大家所熟知的,所共享的名词,而且N所表示的事物一般具有不止一种属性。
4. “比N还N”的理解机制
既然构式义是由词汇义和句法相互作用生成的,那么词汇义会影响构式义,构式义也会作用词汇义,它们表现为一致和冲突的关系:一致时,词汇义加强句式义,这个构式成立,冲突时,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句子不成立,另一种是构式义或词汇义占优先地位,从而消除冲突。这种意义冲突的消除叫做“语义压制”。在“比N还N”的构式中,构式对进入其中的名词进行压制,要求名词有丰富的属性义。后N表示多种属性义,在具体语境中被提取的属性是这个名词的突出属性。提取的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是借助于认知转喻的。
转喻是在同一认知域中进行的映射(mapping),即同一认知域中的一个范畴被用来替代另一个范畴,其首要的功能是指称,同时也具有理解功能。论文参考,语义压制。转喻的生成与理解依赖于概念转喻。概念转喻是在同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型中用一个范畴去激活另一个范畴的认知过程(Lakoff1987)。论文参考,语义压制。例如:
燕子说:“ 就他?比农民还农民,还想在城里混出点名堂来? ”
农民的属性义很多,如“吃苦耐劳”“朴实”“憨厚”;“胆小怕事”“见识短”“不时髦”等等,在这个具体的语境中,被提取的属性是表贬义的“胆小怕事”“见识短”“不时髦”。
5. 结论
本文运用构式语法,语义压制及认知转喻研究了“比N还N”句式,认为它是一个典型的构式,具有构式要求的所有特征。“比N还N”构式对其中的名词进行了压制,压制的认知基础是认知转喻。
[参考文献]
[1]Jackendoff R. The Architecture ofLanguage Faculty[M]. Cambridge,MA:MIT Press,1997.
[2]唐依力.析“比N还 N”句式[J].修辞学习,,1.
[3]尤庆学.“比N还 N”的结构特点和修辞功能[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1,1.
篇3: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语言输出过程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语言输出过程
长久以来, 我们都是从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去理解、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各种问题,语言学研究成果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和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受其影响,语言结构知识(即语法知识)被认为是二语学习过程(包括听、说、读、写)中最基本的环节.但近年来,一些人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发现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无论是本族语者还是第二语言习得者的大脑语言加工机制都更多地依赖于词汇化的句项而不是语法规则知识.本文是在作者设计执行的一个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考察大学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英语故事复述过程,以了解在我国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中,语言结构知识起多大的作用,习惯表达起多大的作用,语言加工机制是基于语法规则还是基于对固定用词格式的记忆.
作 者:王改燕 Wang Gaiyan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学院,英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刊 名:外语教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年,卷(期): 26(2) 分类号:H030 关键词:语言加工机制 语法规则 词汇记忆篇4:从词典查阅的认知心理看英汉词典内的动词语法信息描述
从词典查阅的认知心理看英汉词典内的动词语法信息描述
英汉词典内的语法信息描述一直是词典学研究中的一个常项,本文以动词语法信息描述为研究重点,从一个新的角度--词典查阅的`读者视角--来探讨这个问题,笔者结合对6名中级、中高级和高级词典使用者查询词典获取动词语法信息的有声思维测试,希望总结出一条展现英汉词典内动词语法信息的最佳途径.
作 者:陈靖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广州,510420 刊 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 年,卷(期): 28(1) 分类号:H06 关键词:有声思维 读者视角 语法信息,英汉词典篇5:从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看转换生成语法的方法论特点
从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看转换生成语法的方法论特点
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纵观转换生成语法发展中深层结构、表层结构、语义解释之间的关系,表层结构对语义解释起一定的作用.从相关理论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乔姆斯基的研究方法与以往有所不同,从而可见转换生成语法的'方法论特点,即理性主义、演绎性和形式化.
作 者:李建芳 LI Jian-fang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刊 名: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32(4) 分类号:H0-06 关键词: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 语义解释篇6:从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理论看儿童语言习得论文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探讨儿童习得语言的现象。普遍语法理论认为人的大脑天生有一种独特的语言习得机制,它使得儿童能从有限的语料输入中习得语言。同时,他提出的参数理论认为儿童学习语法的过程主要是设置参数值的过程,获得语言知识就是确定参数值。最后,本文探讨了儿童习得第二语言的优势。
【关键词】普遍语法 儿童语言习得 参数
篇7:从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理论看儿童语言习得论文
乔姆斯基在《语言与心智》一书中提出了“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的概念,以后简称为(UG)。他假设儿童一落生大脑里就存在一种独特的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Device),以后简称LAD。这种机制使得儿童从周围听到有限的句子却能说出无限的句子。他还提出一个语言习得的公式:最初的语言资料→LAD→语言能力。乔姆斯基认为儿童头脑中的LAD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语言普遍特征,即普遍语法(UG)和一套评价系统。儿童听到外来语言后启动普遍语法,并在普遍语法的指导和控制下,在外来语言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假设——演绎的方法,在头脑中逐步形成有关母语的、系统的语法知识。UG存在于人的大脑中,帮助人类习得语言,是人与生俱来的语言初始状态。UG以第一语言习得速度快、知识准确、具有创造力等为依据研究第一语言。乔姆斯基关于UG的假设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小孩子一生下来,用不了3-5年,不用接受系统的教育便已掌握了自己母语的主要特点。
UG是所有人类语言都遵循的一些共同原则和规则,但是如果语言知识仅仅是这些原则的话,那全世界的人就应该说同一种语言,但事实并非如此。为了更合理的解释这一现象,就要应用到上面提到的评价系统。也就是UG学说中的“原则和参数理论”(Principle and parameters in syntacticaltheory)。儿童天生具有一种普遍的语言知识,当他掌握自己的母语时,他会把自己内在的语言系统与本族语言的语言系统相比较从而调整他的语法。该理论认为任何语言的参数可以根据这一具体语言的特定规则而设置不同的参数值。儿童学习语法的过程主要是设置参数值的过程。用公式来表示UG和个别语法(particular grammar)的关系:
“经验”
↓
普遍语法(UG)→个别语法(PG)
↑
PG=α?UG
上面公式表示:通过参数α(即儿童的出生地不同,周围的语言不同),可以得出各种具体的语言。例如,α=a时,a?UG可能就是汉语语法;当α=b时,b?UG可能就是俄语语法。这种PG就是儿童接触语言材料之后内化了的语言规则,是下意识的语言知识,乔姆斯基称之为语言能力。正因为儿童天生有了这种语言能力,才能使儿童在短期内、在不需要大人教授更多语言的情况下,就能说出很多成人意想不到的语言。
★ 本科毕业论文摘要
【从构式语法看公式化语言的认知机制(共7篇)】相关文章:
论文摘要范文参考2022-06-04
不及物运动动词带处所宾语构式的认知研究2022-11-03
论文摘要的定义2024-01-07
英语专业论文题目推荐2022-11-10
本科毕业论文摘要及题目2022-07-28
论文英文摘要范文2022-06-23
工程造价的论文摘要2022-08-11
论文摘要范文2023-10-14
大学生论文摘要2023-11-18
教学论文摘要的范文2024-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