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实是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时间:2023-01-27 07:52:0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实是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共7篇)由网友“vegetable”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实是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希望能帮助大家!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实是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篇1: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实是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实是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你们是完完全全的两个个体,他继承了你某一部分的基因。你们很荣幸地,一起朝夕相处了十几年。仅此而已。养孩子真那么难吗?

最离谱的一个,北京一间学区房,卖150万,但房子压根不存在,就是一个窄窄的过道而已。换句话说,一个学校的名额,在市场上,价值150万。

我爸妈是老师,每年六月高考结束,我都会听到很多励志故事。

我爸从前有个学生,九点晚自修结束,回家继续温书。她妈妈都会端一杯温牛奶,放在她书桌上,然后她妈也不走,就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继续看书。

我爸很触动,我却觉得像监工。

我有个远房亲戚,是我童年的噩梦。就比我三岁,跟父母在深圳生活。

她爸妈都算高知分子,从她小学开始,就辅导她做奥数。尽心尽责到什么程度呢,她七八点就睡觉了,她爸妈继续坐在餐桌旁,讨论一道题目,寻找最优解法,然后第二天教她。她初高中五年,中间跳了一级,联考第一进了清华。她妈妈介绍经验说,整整五年,她没有任何娱乐生活,一下班,就是陪读。五年里,她有无数出去游玩、考察、晋升的机会,都放弃了,但现在想想,是值得的。

好像只有我一个人在替她妈不值。

我妈前两天跟我致歉,说对不起我。

我特激动,以为我妈这么多年对我进行刻苦教育,其实我们家有个煤矿瞒着没跟我说。

她递给我看她手机,她同事,女儿读高三,每天早上六点起来,换着法子给女儿做早餐。

越到高考,菜谱越是眼花缭乱――清蒸鲫鱼,热炒茭白,河虾若干,燕窝一盏。

我妈语气很真诚,她说对不起啊,你高三的时候,我们都放你一个人住,你上完课还要自己去超市买牛排煎。我烧饭也不好吃,好几次你带去学校的粽子,里面都没煮熟……

我突然就挺感慨的。感慨什么呢,就是爸妈心目中的“对孩子好”,跟我们真正想要的“好”,差得好远。

真的需要这么拼吗?我怎么觉得,合格的父母,只要管好自己就够了。所谓的管好自己,无非是这么几点:

“ 承认自己也有缺陷

生个孩子又不是系统更新。怎么可能说,生之前,你就是个凡人,生完顿时变超人了。

很多父母,喜欢在孩子面前拗出完美的形象,不肯认错,不肯服输。其实完全没必要啊。承认自己有不能做到的事情,有无法兼顾的地方,并不会折损你在孩子面前的形象,反而更能让孩子学会体谅。

国内的舆论环境,对年轻妈妈们非常不友好。要求她们事业家庭兼顾,还要主动放弃少女心玻璃心,不要瞎想诗和远方。

对爸爸们的要求,倒是不出轨就好。

于是很多职场妈妈都觉得为难,经济上不允许辞职,可是一旦朝九晚五,又觉得对不起孩子。

――有什么好对不起的?真实人生本来就不是小时代啊,你也就是个血肉凡人,怎么可能左手打电话解决一桩上千万的生意,右手握着锅铲做出一个完美的爱心煎蛋?还妆容精致,盘发一丝不苟,转身给孩子一个甜甜的早安吻?

你如果心存这种幻想的话,是不是厨房广告看太多了?

我小时候就是被一个人关在家的,但也没觉得压抑,爸妈走了,我可以随便看电视,拿书柜上层的小说看。那时候我们邻居家的几个妈妈,都是家庭主妇,只有我妈,三天两头出差,我爸带着我,神农尝百草一样,吃遍了各个口味的泡面和水饺。

但我一点也不觉得难过。因为七八岁的我,就发现,虽然我妈妈最忙,可是我妈看起来最漂亮,而且一点也不嗦,不会一天到晚捏我袖子,质问我有没有穿棉毛衫。

我没有轻视家庭主妇的意思,我想说的是,父母没有义务为孩子创设一个无菌环境,而最好的教育,其实是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我虽然在各个场合吐槽我妈烧饭难吃,但打心里说,我一点也不觉得这是缺陷。因为我妈,我很早就知道,大人有大人的事情要做,小孩有小孩的活要干,爸妈也不是二十四小时围着你打转。

“ 无差别待遇

我特别受不了,有的父母,自己只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给孩子,倒是四处铺张。

我有次在一个商场,看到一个女孩子,应该是刚高考完,缠着爸爸要买卡西欧的自拍神器。她爸爸的神情,非常疲倦,拿着一个老款的手机,都应该已经停产了。她爸爸不懂这相机有什么用,就问导购小姐,导购也爱理不理的,语气不善。女孩子应该是觉得丢脸――觉得爸爸丢脸,就闹脾气说,哎呀你别问那么多了,买就是了。

在一旁的我很尴尬。于是快步走开了。

这种现象尤其容易发生在养女孩的`家庭,大家追求所谓的“富养”,于是父母省下钱来,给女儿买新一季的潮牌,甚至家里卖掉房子,供她去国外念书。父母满以为这样的做法是“有意义”的,但其实,那件潮牌她穿了两次就过季了,而在国外生活的她,每天做的,就是在ins上使劲拍拍拍伪装白富美。

恕我直言,这种“富养”出来的孩子,反倒最经不起诱惑。

“ 像对同事一样对孩子

什么叫对同事一样呢,就是做到起码的尊重、理解和包容。

举个例子好了,我妈很高,而我,只长到了一米六。从我初中开始,我爸妈就对此表示忧虑、不满和惋惜。

我都差点习惯了。直到上个月,我帮我妈在阳台晒衣服,我妈在给我形容她同事的女朋友,她的原话是:“只有一米五十几吧,比你还矮。”

我顿时就炸了。我说你什么意思啊,什么叫比我还矮,我是天下第一矮吗?

我妈完全没意识到事情的严峻性,还觉得很好笑,她说哈哈哈哈哈我就讲个具体概念。

妈,你如果这话讲给你同事听,会挨揍的好吗?

为什么很多爸妈,都不知道照顾孩子的自尊心和情绪呢?

如果到了这个年代,还觉得“我养你所以我可以跟你随便说话”的话,那就不能怪孩子把父母当仇人。

再举个例子,我认识一朋友,把他女朋友带回家,女朋友一走,他妈脸就迅速垮了,她说:“儿子你有没有审美啊,这女的也太丑了。”

我朋友后来谈过三四个女生,再也不肯给他妈看照片,更别说见真人。

所谓的“当同事”,还意味着,尊重他跟你的不同。

很多父母,觉得自己很有见识,完全可以指点孩子的人生,他们不主动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也从来不听孩子真正在说什么,就用“哎呀听我的准没错”来粗暴镇压。事实上,决定一个人见识的,不只有阅历,还有信息摄取量,不只有活了多久,也还有想的多深。在一个时刻都在颠覆的时代,不存在任何“绝对正确”,父母能提供给孩子的,只有建议和经验。

况且,一个规律,越是聪明的孩子,往往越不听话。

如果你真的只想养一个“听话”的孩子的话,你自己在家办私塾好了,保证全套承袭你的想法,没必要让他出去见识世界。

见识越多,就会怀疑越多,反叛越多。父母要是那么害怕被挑战,那何苦要让孩子辛辛苦苦读书游学?

“ 请父母精神独立好吗

我见过太多,精神上无法独立的父母了。国外很早就有“中年危机”的概念,放到国内,就是“存在感不能自给自足,非要通过子女来获得”。

这一类的表现很多啦。比如退休后的妈妈,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给儿子找女朋友,拿着人家女孩的照片挑挑拣拣,感觉自己像垂帘听政的太后。

比如时常打电话给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你在干什么呀?能不能回家乡来,爸妈想你了。”

甚至还有父母,会假装生病,让孩子赶回来看望,我记得某年春晚还有类似桥段的小品――这种做法只能体现成年人内心的孱弱,看不出哪里好笑了。

很多父母会教导女儿说,要有独立的人格哦,不能把整颗心悬在男人身上。

可是下一句又是:“爸妈可是只有你了。”

你自己都做不到精神独立,怎么能要求你的孩子,拥有一颗自由骄傲的灵魂呢?一个人,把生活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你说这是爱,我倒觉得,是另一种不负责任。

――你先放弃你自己了,却要求你的孩子,来拯救你的生活。

离我自己高考,已经过去整整四年了,四年里我最大的体会,就是读书,真的只是人生最起步的阶段而已。

而太多家长,却把高考当成了终点。他们为了提升孩子成绩,无所不用其极,在其他方面,却淡漠得跟上一辈没什么两样。

当然,能给孩子创设更好的环境,是一件好事,可是正如我妈,不用为没煮熟的粽子感到抱歉一样,父母们既没有义务成为王健林,也没有权利要求孩子“当如孙仲谋”。

你们是完完全全的两个个体,他继承了你某一部分的基因。你们很荣幸地,一起朝夕相处了十几年。仅此而已。

他一定要去经历,属于他的,独一无二的人生,你给再多的锦囊妙计,也不能免去一切灾难。你给他用钱铺路,也铺不到终点。

你能做的,就是走在他前面的时候,挺直腰杆,做好榜样。在你落在后面的时候,告诉他,我能照顾好自己,请你勇敢快乐地前行,替我去看更壮阔的风景。

篇2: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01

泡妈有一个朋友,大学的时候,每次和她吃饭,她总会很不自觉的的抖腿,我们私底下也曾跟她说过,“在公众场合抖腿很不雅观,让她以后注意一点。”但是她很无奈地对我们说,“我也不想的,小时候看见爸爸在家抖腿,觉得很有趣,不知不觉就模仿,现在这个习惯想改也改不掉。”

而且这个女生,大学期间经常是宿舍大门关了才翻墙回来。有一次,一位同学半夜起来上厕所,刚好碰到这位夜归的女生,结果被吓了一跳。第二天,同学对这位女生说,“夜归对女生来说不是很安全,而且半夜翻墙很危险也容易违纪,下次还是注意点。”但是这位女生说:“我爸爸也经常夜归,没什么大惊小怪的,而且学校也很安全。”

英国大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不管好的习惯,还是坏的习惯,都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就像泡妈的这个朋友,很多同学在私下都对她议论纷纷,给大家留下不好的印象。

泡妈很欣赏一个女明星――刘诗诗,因为每次看到镜头前的她,都是把背脊挺得直直的`,一看上去就是非常有精气神,给人留下一种家教很好的印象。果不然,刘诗诗结婚的时候,看到她的妈妈端庄优雅的气质,我们就理解她身上那份气质和从容的来源。有如此气质如兰的母亲,刘诗诗当然如此出众。

经营好自己的人生,我们要成为一个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因为任何一种品格的形成都是有迹可循的,孩子良好的教养来源于父母日常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要漠视我们的坏习惯、小毛病,这些都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孩子,真正地做到“代代相传”。

想要让孩子爱上阅读,那我们就戒掉爱煲剧、爱玩手机的习惯,先让自己爱上阅读。想让孩子走路抬头挺胸,那我们走路就不要低头驼背,先纠正好自己走路的姿势。要记住一点,我们的现在,就是孩子的未来。

02

这两天微博上有一个热搜#父子一起收到录取通知书#42岁的爸爸通过自学考试收到了研究生录取通知。几乎同时,儿子也收到天津理工本科录取通知。

42岁的张建桥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因为家里穷看不起病,他从小就想当一名专门给村民看病的乡村医生。

17岁那年,张建桥去卫校学习医学,毕业后又去中国中医研究院实习了几年。回乡后,他到乡卫生院给当地村民看病。他每天利用空闲时间,钻研医学知识,并先后考取了执业药师和执业医师资格证,开了一家诊所。,他通过自学考试,获得本科文凭。10天前,他收到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张建桥“学习不止”的进取精神,成了儿子学习的榜样。17岁的张翼飞,在父亲的感染下,自幼勤奋、努力。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班干部。今年高考,他的分数远远超过了一本分数线。8月5日,他收到了天津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经营好自己的人生,我们要成为一个努力拼搏的人,这份努力和拼搏的精神也会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就像这则新闻里面的父亲,他学习不止的精神就是鼓励孩子努力学习最好的动力。

在朋友圈,泡妈看到很多妈妈一边在家带孩子,一边卖点小东西。虽然一些人的方式方法不招喜欢,但从初衷而言,个人觉得挺棒的,妈妈们可以一边帮忙补贴家用,一边也有属于自己的一份小事业。这样我们的关注点不是放在各种生活琐事上面。等孩子慢慢长大,我们可以跟他分享我们做生意的心得和感悟,而不是每天和孩子谈论柴米油盐的价格。孩子也会被我们的努力感染,不断向我们靠拢。

所以,比起用物质来引诱孩子、用别人家孩子的好成绩来刺激孩子,用打压孩子自信的激将法来刺激他,还不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当孩子看到你也在努力学习,你就是他学习最好的激励。

03

很多人觉得,父母对我们最大的影响是财富,但其实是情绪。

曾有一部电影《怦然心动》,就是对此最好的诠释。

电影里女主一家很穷,买不起房子,连修草坪的钱都没有,但是她的父母特别乐观友善,女主的幸福指数特别高。

男主和女主是邻居,但是男主家的情况却和女主截然不同,男主家里很有钱,但是他爸每天都很严肃,黑着一张脸,挑剔又刻薄。所以男主很羡慕女主,羡慕女主家里的氛围很轻松,每天都很开心,一个笑话都能笑半天。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内曼说过一句话:如果你能送给儿女一项能力,请认真考虑乐观主义。我们明白生活有很多不如人意,但是套用一句老话,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我们要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把这份乐观的精神传递给孩子。

我们都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努力赚钱给孩子买最好的东西,让孩子尽可能多学点东西,但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看到最好的我们。当我们问孩子“你就想成为什么人的时候”他的回答是“我想成为像爸妈一样的人”。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

篇3:解放自己--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网友来稿)

浙江上虞市百官叶家埭小学  黄兰娟

前几天去一位退休教师家做客,无意中发现桌上厚厚的一叠作文本,一询问,才知道老人在家闲不得,便带了个写作兴趣班。真是老骥伏枥,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呵。

打开作文本,你就不得不为老人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精神所震撼,每篇习作,每个本子,都密密麻麻地凝聚着老人的笔迹,老人的思想。

同去的一位朋友(不是教师)在啧啧称赞之余,向老人提出了建议,他的意思是,对付这七八十篇稿子,按部就班大兴土木好歹也该花费个大半天,一些文不达意,枯燥干巴的习作打个“阅”字不是明智之举么?

老人笑着说:“这怎么行,人家信任你把孩子交给你,总得对得住良心与道义嘛。”

我立刻接着说:您这样辛辛苦苦地改,有什么作用吗?学生拿到作文本,一般先看分数或等级,至于老师的“劳动”他们很少领情,塞进书包就置之不理了。

老人立即反驳,他说他每次要让学生读几遍他改的作文。

其实老人的方法已不能同他的经验与资历相提并论了,事实上,同许多教师一样,老人是在“垄断”着作文批改的“主角”,而客观上又常常在从事着越“俎”代“庖”的低效劳动--不是么,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批细改;然而,真正的“主角”--学生呢,一般只能是“听众”、“看客”--他们对老师批改的作文似乎比较“冷漠”,很少“有”动于衷;即使一些同学因尊重老师而认真“消化”老师所改的作文,但他们毕竟意外地失去了一次担当“主角”的机会。

的确,作文批改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研究的课题,教育界的同行们为此亲身实践,大胆展望,摸索总结出了不少积极措施。这里笔者仅以低时高效谈谈个人的想法。

老师改,怎么改,才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密密麻麻的一孔之见远不比划划,圈圈,提示启发,商榷探讨的方法来得宝贵有效。有些老师,对待学生的习作像是审阅重要文件似的,一个标点,一个错别字都不敢疏忽,那么让学生再改什么呢?

其实能使学生对作文,尤其是修改作文产生浓厚兴趣的,是学生对作文的自评自改及生生间的互评互改。而学生的自评自改,需要老师批改的示范,老师要从主旨、内容、语言、结构、文面、创意等方面引导与拓展。

组织学生进行作文的互改,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方法。它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表现欲,能极大地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内驱力和积极性,培养他们思维的活跃性。同时,学生在批改过程中,能饶有兴味地吸收他人的长处,在直言不讳指出他人短处时,对自身也是一个教训,能成为前车之鉴。而学生用自己的学生腔语言为同学批改,可能更容易为同样是学生的被批改者所理解。只要学生批改得大体正确,不失为一举两得的好方法。具体操作时,可以四人为一组,每人先浏览一遍其他三篇作文,然后确定一篇自以为能改出点“名堂”来的作文进行批改。四人批改完毕后,相互传阅,对不同意见进行讨论、争辩。这一步至关重要,它能使学生在质疑问难中学会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思考;在争论答辩中发展批判性、创造性思维。总之,通过语言的交锋,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待意见一致后,物归原主,作文的主人朗读满意后再交教师审批。而教师在审批时,除对有明显不当的批改加以纠正外,都应予以充分肯定,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事实上,经过层层推进,过五关斩六将,最终的成绩总是喜人的。

让我们这些语文老师把自己从传统从固步自封中解放出来,这不仅是对新课程标准的诠释与理解,更是对孩子的尊重和最好的教育!

[解放自己--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网友来稿)]

篇4:爱一个人最好是经营好自己

爱情,本就是件宁缺勿滥的事, 急不得。有爱情,便全心对待,没有爱情,也一个人惬意。学会一个人生活,不论身边是否有人疼爱。做好自己该做的,有爱或无爱,都安然对待。缘份到了,便去伸手抓住,缘份未到,就让自己活得精彩。不只是有了缘分,生活才会精彩;而是自己的生活精彩了,才会吸引缘分。

你得学着放手,得往前走,得重新振作,得坦然面对所有的结果,因为你的人生,本身就是一场非凡的旅程!

在岁月中跋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看淡心境才会秀丽,看开心情才会明媚。累时歇一歇,随清风漫舞,烦时静一静,与花草凝眸,急时缓一缓,和自己微笑。

爱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经营好自己。

过去了的事,那么就让它随风而散吧。我们虽然错过了云,但我们还可以拥有月;错过了风,我们还有雨;错过了昨天,我们还有今天。去做自己生活上的主人,让心为自己指引方向。

爱就是,哪怕别人认为你是个十足的女汉纸,他仍然认为你很需要照顾。

坚定、坚强、执著、淡然、随缘,无论在我们的生命里那些曾心心相惜的人来与不来,在还是不在,愿我们都能够站成优雅的姿态,守护在自己的心灵后花园里,不离不弃、不远不近、默然相守、寂静欢喜。

如果你真的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在自己最恐惧的地方,无条件地去支持一个人、一些人、一群人。支持别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安全的事情,它永远不会失败。

一个人立身处世,应该在意别人的评价和看法,把别人的意见当成自己的一面镜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是,如果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就会患得患失,迷失了自我。人生毕竟是自己的人生,最主要的是自己做决定。

单纯喜欢你的人,他所看到的是你的现在;真正爱你的人,要和你走的是未来;真正的爱情,不是某一个时刻的承诺和表白,而是之后一起走过的岁月;真正的缘分,是两个人的真心。

回想已走过的路,所有彼时彼刻以为的不顺和不幸,现在看来都是生命的阶梯,也都是命运化了妆的祝福和助力。

不是每个追求你的人都是值得信任。对你好,总有目的,而想保护你的人,才会默默陪着你一生。为你的身体而来的人,也会为别的身体而走。只有为你心而来的人,才会长久。

最美的爱情,没有天荒,也没有地老,只是想与你相伴一生,仅此而已。

快乐是很简单的,快乐就是要有目标有追求;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发自内心的微笑;懂得去宽容他人。无论在生命中遭遇有多少的困苦、艰难和波折,我们都要保持淡然的心态。

“归属感”是你强烈地想和他在一起。 “安全感”是你觉得他强烈地想和你在一起。 “幸福感”是彼此都强烈的想在一起而最终走在了一起。

弱者等待机会,强者争取机会,智者创造机会。对于有能耐制造机会的人来说,他们同样在寻找哪一位更为适合的人选。机会只给准备好的人,能够为你的过程喝彩,这准备二字,那并非说说而已。

人生的路上,我们都在奔跑,我们总在赶超一些人,也总在被一些人超越。人生的秘诀,就是寻找一种最适合自己的速度,莫因疾进而不堪重荷,莫因迟缓而空耗生命;人生的快乐是去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景。

不要在愤怒中回顾过去,也不要在恐惧中展望未来,而要在清醒的意识中体味现在。

篇5:教育孩子其实是父母对自己自省的过程

教育孩子其实是父母对自己自省的过程

教育的重心,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自己!

教育是一种自醒,是一种人类的自醒,一种你的自醒。在完成自身生命圆满之途上,孩子及其教育是一座桥。踩着这座桥,你回到了你自己。孩子是你的投射之物,教育是你的投射手段。在实现孩子的圆满之中,你必圆满你自己。同样的道理,你在圆满自身的过程中,你的小孩也必圆满。外在世界是内在世界的结果,内在世界给予外在世界它美好的能量。

我们对人生问题深入探索就会发现:当你没问题了,整个世界的问题就结束了。如果我还发现世界是有问题的,那一定是我还有问题。当我不能百分之百地接纳这个世界的时候,那说明我的心还没有实现它自己的圆满。看到世界是圆满的,只是见证自己内在圆满的一个结果。

如果我在孩子问题上,存在着焦虑、担心或要求,那一定说明我的内心还深藏恐惧、狭隘的见解、自以为是、好为人师等无明之相。当我不是安守在觉知上,我问题重重。当我问题重重时,我一定正在我的念头上生死翻滚。无论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只要我还痛苦、焦虑或担心,就一定没有看破生命的幻象,没有看到存在的真相。

第一,孩子是一个敏感的接收器,他在反映你的声音和信息。

一个好的家长,应把教育的重心由教育孩子放到教育自己上来。对于觉悟的家长来讲,教育孩子只是个借口,自我教育才是真的呢。当你把自己教育好了,孩子只是美好的你的反映,他自然会变好。

万物需要的不是他我教育,而是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而实质上,在人的智慧创造之中,也只有这一部分是真正有意义和起作用的。

第二,你在孩子身上看到的问题,是你自己问题的投射。

对于一个家庭来讲,你是树根,孩子是花朵。如果花朵有问题,多半是树根也有问题。家长们常常“看到”的孩子的问题,其实是他自己的问题在孩子身上“开花”。孩子是你的投射银幕。

第三,不存在有问题的孩子,只存在有问题的家长。

家长意味着“头脑”,孩子代表着“心”。当生命的存在看似出现问题时,那是“头脑”出了问题。“心”一直健康,“心”怎么可能有问题呢?没有你的角度、判定、认为,你眼中会有有问题的小孩吗?谁制造出了一个有问题的小孩?你。是你创造了一些问题概念,然后投射在孩子身上。是你眼花,把一块完美无瑕的玉看成了一块丑陋的石头。

第四,如果你是一个恐惧的家长,你肯定有一个有问题的小孩。你的恐惧越大,你眼中小孩的问题就越多。

恐惧导致掌控。你越恐惧,你越倾向于去把握住某种东西,以让你自己有安全感。掌控者是头脑,而小孩通常都是自由的心,他们像水一样流动,很难被掌控。这使得你越想抓住、越想驾驭、越想掌控,越抓不住,越驾驭不了,越掌控不住。

你的恐惧越多,你要求孩子就越多,因而你眼中小孩的问题也就越多。小孩是一个有问题的小孩,真是这样吗?没有你的恐惧,没有你的压制或判断,他真的很难教育吗?问一问你自己。

第五,如何才能让一个小孩天然成长?

人们都期待自己的小孩长大以后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如何才能使他呈现出“最大”的智慧和能力呢?那就是让他按照天性成长。

放一匹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自由奔放地成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小马的主人需要多大的无惧的心啊!他会担心小马在道路上遇到这样那样的危险,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会担心,放任小马,它以后会怎样,它长大会如何。你怎么敢对你的小孩撒手?你没有那么大的勇气。在一个小孩的自由形态上,可以看出一个家长无惧的心到底有多大。不是像老天一样大胆的人,他的小孩无法享受那纯然无边的天空大地。

在一个幼小的孩子面前,我们总是在无意识中扮演上帝。

我们知道什么东西对他最好,我们知道什么样的道路对他最好。从其一生的长远角度来看,你真的知道什么对你的小孩最好吗?以你的“知道”来控制你的小孩按照你的道路行走,把你认为是好的或对的东西强加给你的小孩,那简直是挟持,你在挟持他的生命自由。

在那无明中,以爱或对他好的名义,你对你的小孩做过多少蠢事你知道吗?当一个人在无明中时,你怎样对待自己,你就怎样对待他人。你用惩罚自己的方式来惩罚你的小孩,你用责备自己的方式责备他。当你还是一个有许多问题的家长时,你怎能教育出一个和你不一样的小孩?你管得越多,他越成为你。你管得越多,他越成为你不希望他成为的那部分――成为你内心中所讨厌的自己的那个形象。只有你管他越少,他才会越来越不像你,越来越发展出你生命中所没有的新的部分。

你确定什么样的道路才是你的孩子该走的最好的`人生道路?你是上帝吗?如果你真的是上帝,那就像上帝一样去做,彻底撒手让孩子自己成长。看,那天底下的众生――老虎、狮子、蚂蚁、蜜蜂,哪一个不是它们自己在成长,上帝可没有操控它们的人生道路哦。

第六,要求、期望、负责,并不意味着爱。

我们衡量自己对一个人是否有爱或爱有多深,往往会看对他有没有要求、期望或负不负责、那程度有多深。当我们对一个人要求越多、期望越高、掌控得越狠――我们越负责时,我们就越爱那个人;反之,我们就不爱他,或爱他不深。这是真的吗?这是一个错误。

要求、期望或所谓的负责,仅仅是恐惧的另一种化身,另一个名字。因为我们自己有恐惧,当我们对另一个个体要求、期望或负责时,能使我们感到与对方联结得更深、更紧,使我们自己感到安全。

教育是为了弥补安全感的,当一个人越强调教育,其背后的不安全感越大。教育似乎是一种掌控,它建立在对未来和恐惧的幻觉基础上。一个人越恐惧就似乎越需要教育和被教育。

万物需要的不是他我教育,而是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而实质上,在人的智慧创造之中,也只有这一部分是真正有意义和起作用的。

心存恐惧的家长,在无意识中把孩子当成了自我安全感的“人质”。

你必须变成优秀和美好的,否则我就不安全;你必须变得有能力,否则我怎么能够安心?瞧,家长们在把孩子变成他们内在安全的要挟物。

一个小孩是家庭中的“人质”时,你猜,这个小孩能否受到真正的良性教育?小孩变成了家庭内在恐惧之河上的波涛,他当然无法获得那生命中真正需要的。当你恐惧,他能感受到恐惧,即使他很小;当你放松或自信,他也能感受到。小孩是一个敏感的接收器,他在反映你的声音和信息。

一个好的家长,应把教育的重心由教育孩子放到教育自己上来。对于觉悟的家长来讲,教育孩子只是个借口,自我教育才是真的呢。当你把自己教育好了,孩子只是美好的你的反映,他自然会变好。

来检点一下你自己。盘查你内心的恐惧,是你真正想教育出好小孩的开始。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治疗,它治疗的正是人类之心的恐惧和愚痴。来从更深的层面理解教育。

真正的爱是什么?

我们常常会说,一个母亲对于孩子的爱是全然的、百分之百的,真的吗?当一个人内心还存有恐惧时,他对另一个人的爱就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真正的爱是什么?并不是你能把自己的命都给他,也不是他要什么你都能满足或给予。真正的爱和此无关。

第七,真正的爱是一种无为。

真正的爱是一种无为。它没有要求,它里面没有任何恐惧的阴影,它不隐藏任何掌控的企图。它像太阳给予万物光和热一样,给出本性的能量。你不期待他,不要求他和本来的自己有所不同,不试图改造或修正他。真正的爱是完全无条件的。无论如何你都爱他,怎么样你都爱他,你的爱甚至和他无关。这才是真正的爱。这爱像老天对万有的态度一样,给予你但对你没有要求、没有期待,他对你无为。

如果把这个称为真爱的标准,那么来重新思考一下你的爱,那是不是真正的爱?

第八,所有关系的本质都是你与自己关系。

当代的幼儿亲少年儿童教育中,我们非常强调亲子关系,但存在一个所谓的亲子关系吗?

其实,整个生命存在中,根本就不存在一个你与他人的关系。所有关系的本质都是你与自己关系的投射。你与你念头的关系是你与整个世界关系的母体。你所有外在的关系,都是这一关系的投射。因此,严格地说,像不存在其他人际关系一样,也不存在一个亲子关系;因为对一个具体的你来讲,不存在一个外在的小孩,只存在一个内在的小孩。你对你内在小孩的态度,就是你与你外在小孩的关系。

如果你与你的小孩关系混乱了,如何处理好你与他的关系?处理好你和你信念的关系即可。请深入你自己的内部,理解你真正的想法,这才是解决人际关系的根本要点呢。

第九,教育孩子,就是自省。

我们对人生问题深入探索就会发现:当你没问题了,整个世界的问题就结束了。如果我发现世界是有问题的,那一定是我还有问题。当我不能百分之百地接纳这个世界的时候,那说明我的心还没有实现它自己的圆满。看到世界是圆满的,只是见证自己内在圆满的一个结果。

如果我在孩子问题上,存在着焦虑、担心或要求,那一定说明我的内心还深藏恐惧、狭隘的见解、自以为是、好为人师等无明之相。当我不是安守在觉知上,我问题重重。当我问题重重时,我一定正在我的念头上生死翻滚。无论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只要我还痛苦、焦虑或担心,就一定没有看破生命的幻象,没有看到存在的真相。

教育是一种自醒,是一种人类的自醒,一种你的自醒。在完成自身生命圆满之途上,孩子及其教育是一座桥。踩着这座桥,你回到了你自己。孩子是你的投射之物,教育是你的投射手段。在实现孩子的圆满之中,你必圆满你自己。同样的道理,你在圆满自身的过程中,你的小孩也必圆满。

外在世界是内在世界的结果,内在世界给予外在世界它美好的能量。

结语

借着你有一个小孩和教育他,在你自己身上下工夫吧,以此来实现整个存在的圆满。教育是一种自醒的途径,向外劝导你的孩子,向内劝导你自己!

篇6:家长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07-05 11:14:27|分类: 家长教育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本文引用自湘老牛《 家长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来自网络)

孩子的成长不仅靠老师、学校,还要靠父母、靠家庭,但现在很多家长对如何教育子女缺乏真正了解。有些家长用老一套方法,对孩子的过失,不是打就是骂,不但没起到教育效果,还适得其反。有的家长总爱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对比,或者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应该怎样怎样”,严重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遏制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那么家长怎样更好地和学校配合,教育好孩子呢?下面提几点建议,供博友参考。

1,爱要有方,严要有度。

家教往往存在“两极分化”。要么爱得死去活来,要么严得不近人情。过份爱孩子的家长常常替孩子包办一切,使孩子从小不能学着用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自己的事情自己不做,以为别人的帮助理所当然。有的父母则以“爱”为理由,对孩子过份严厉,经常骂孩子,甚至打孩子。这样的孩子往往会听话,但渐渐失去自尊、自信,失去勇于向上、百折不挠的劲头,失去敢于说真话的愿望。理想的家教应该“爱有方,严有度”,父母要对孩子多说一些鼓励的话,多与孩子分享快乐时光,多给孩子发展的空间,相信孩子一定是最好的。

2,不要替代孩子选择。

中国家长对待孩子,常有一种“不放心”的心理,很多事情都帮着孩子做。从小帮着孩子穿衣服,从小让孩子跟大人睡,孩子上学,帮着检查文具书本,不让孩子干家务活。甚至长大了找工作、结婚,家长都要大包大揽。在这种包办中,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试试看的心理被抹杀,变得懒惰、依赖、怕苦怕累、没有主见、不负责任。孩子能做的事,要早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关键的选择,要让孩子自己去选,以便增加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3,对多元智力的认识。

哈佛大学教授、心理学家Howard Gadner提出的人的多元智力理论等到人们普遍认可,这种理论认为,人至少独立存在着7种以上的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等。这些智力在不同人身上,错综复杂地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地组合在一起,使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特点。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智力是多方面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我们判断一个人聪明与否、成功与否的标准也应该多种多样。不要过早地对孩子下结论,教育孩子一定要善于发现他的长处,予以挖掘发扬,最终就能做到每一个孩子都成功。

4,错误与成功同样重要。

大多数家长总认为“孩子犯错不好”,但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错误和成功一样不可避免,一样有意义。孩子犯错误的过程,就是孩子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不断成长的过程。孩子因为害怕犯错,什么也不敢尝试,小心翼翼、胆战心惊地成长,那才是最大的失败。错误也是一种美丽,也是一种成功。孩子有了错,家长一定要平静对待,当它是一件好事,当它是孩子进步、成长的机会,切勿大惊小怪、横加指责,更不能因害怕孩子犯错,而不给孩子尝试与实践的机会。

5,学会夸奖孩子。

大家现在都知道赏识教育,但夸孩子也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只有运用得当,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首先,夸奖要公正合理,实事求是,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如果夸得不准,孩子就会产生疑问,起不到激励作用。如果夸错了,孩子就会把错的当成对的,产生坏作用。其次,夸奖要真实,只有真心、真情地夸,孩子才能积极回应。心不在焉,敷衍了事,孩子往往会感到是在骗他。家长对孩子每一点进步给予发自内心的夸奖,会使孩子受到真心和亲情的感染,树立“今后我要做得更好”的决心和信心。三要夸奖及时,否则事过境迁,没有了当时的氛围,夸奖作用也会降低。夸奖的形式很多:除真诚的语言外,还有赞赏的目光和微笑,亲切的拥抱,轻轻的抚摸,等等。孩子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行为和举止,经常夸他的优点和进步,让孩子充分感受父母的信任和鼓励。

6,教孩子欣赏别人,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独生子女常常是别人围着他转,他们很少考虑他人,更不懂欣赏别人,自然也就谈不上合作,给人际关系带来麻烦,对未来的事业不利。家长应当教育孩子学会欣赏别人,这样才会正确看待自己,才能与别人合作好。可经常请其他小朋友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活动,引导孩子欣赏别人。如果我们能教育孩子从小每遇到一个人,都能向他们学习一个优点,那么我们的孩子一定会非常优秀。

7,帮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

我们的家长朋友常常忽视培养孩子的自信、维护孩子的自尊。比如,为孩子大包大揽,孩子没有机会去做事,自尊和自信就无从建立,做人的根本就不能确立。我们应经常对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自我决策行为予以鼓励。我们在批评孩子的错误之前,首先要表扬他好的方面,这样维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即使孩子做错了,仍要表扬他独立解决问题的行为,然后再解释他为什么错了,这样才有助于孩子自尊心的维护和自信心的培养。很多批评可以变成对孩子提出问题,其效果也会比批评更有效。

8,把握教育孩子的契机。

教育孩子的时机有很多,如安排孩子做家务,到邻居家借东西,让他们自己买日用品,等等,引导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孩子就能健康成长。教育契机很多,关键在于“把握”。孩子的生日、儿童节、新学期开始等是很好的契机,可以借此鼓励孩子闯过难关,迈上一个新台阶。孩子犯错、考试后、参加活动前等,也都是很好的教育契机,好好地利用这些契机教育孩子,会取得平时难以取得的效果。

9,培养孩子超越自我、自我发展的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谁也不能靠着一点知识和本事,到处通吃、一辈子通吃,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收获一生的幸福和成功。父母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才,必须让孩子具备一种永不满足、不断奋进的能力。父母可以通过点点滴滴引导孩子正确地、理智地认识自我,客观公正分析,认识自己有哪些长处,哪些劣势,进而发挥长处,克服不足,不断战胜自己。孩子有了一些成绩,就肯定他们,并提出新的目标,激励他们不断进取。久而久之,孩子就能不断自我超越。

10,教育孩子需要一个过程。

当我们看到植物“开花”了,很自然地就要想到“结果”。其实,从开花到结果是需要很多步骤的,教育也是如此。在教育孩子方面,不少家长缺少耐心,不明白“过程”的必要和重要,对待孩子学习、犯错误等问题,表现得急躁,没耐心。忽视过程的教育,是一种虚荣和功利的表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回避这种心理!教育孩子,要懂得:责任心比虚荣心更重要!诚实和勤奋是最终成功的基石。

11,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是什么原因使得很多现在的孩子丧失了最根本的感恩之心呢?答案:都是父母惹的`祸。感恩之心是建立在对父母所付出的艰辛劳苦的认同的基础上的。只有了解父母的辛劳的孩子,才会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付出,也才会用感激之心看待父母,并随时准备回报父母。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相当多的家庭支付孩子学习生活的费用,已无须通过艰苦奋斗甚至挣扎才能获得,孩子常常感不到父母的艰辛。沟通的缺失是孩子感恩之心丧失的重要外因。相当多的孩子不了解父母工作中的辛苦、父母所承受的压力。而父母为了让子女集中精力学习,也不愿让孩子了解自己工作的压力和艰难。相当多的父母会这样教育孩子:你好好读书,家里的事情不要你操心;你把书读好了,就是对我们的最好报答。父母给孩子从小就确立了“读好书”就是最好报答的价值观,潜移默化中,孩子也自然就形成了这样的价值观。所以当他真的长大,到了应该懂事时,他依旧有如此价值观,尽管进了大学,他也依旧会提出各样要求,并希望父母能无条件的满足。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要让孩子知道父母的付出和艰难,要经常引导他们从小就及时对父母作力所能及的回报。“惯子如杀子”,你把好东西都给孩子吃,还是每次让孩子先给爷爷奶奶吃?你能让孩子明白孩子每天生存的保障是很多人努力的结果吗?我们不但要感恩亲人,还要感恩社会。

12.学会与学校、老师沟通,合作比抱怨好。

许多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关心得就少了,只是偶尔通过孩子了解一下学校的情况和孩子的情况。由于是间接了解,难免有些片面或不客观。以至于和孩子,和学校,和老师之间发生一些误解,再采取不恰当的方式解决,最后适得其反。抱怨孩子,抱怨学校、老师,都不可取。当我们真诚地和老师用心沟通,一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此,家长应该学会理解孩子、理解学校,给孩子做好榜样,尊重老师,和老师密切联系。懂教育的家长一定会承担孩子成长过程中自己应尽的教育责任。我们不可以把教育孩子这样的头等大事100%交给学校。

13.身体力行,和孩子一起成长。

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间,家长毫无掩饰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被孩子模仿。事实上,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仁慈、爱心和责任感的家庭,他日后也会成为健康、正直、乐观向上、有所作为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愚昧、野蛮、堕落和自私自利的家庭,日后他可能成为一个粗鲁的毫无教养、甚至危害社会的人。这些都是“薰陶”的力量。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生老师,家长教育孩子应身体力行。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说是说做是做,一边要求孩子学会尊重,学会关心,自己却夫妻反目,婆媳相嫌;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样的父母是难以教育好孩子的。父母教育孩子时,要不段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同时,要学习有关教育知识,参加培训,了解青少年成长的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最后,送家长几句话,以此共勉:

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刻;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

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

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

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

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

篇7:爱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经营好自己

经典语录:爱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经营好自己

1、回想已走过的路,所有彼时彼刻以为的不顺和不幸,现在看来都是生命的阶梯,也都是命运化了妆的祝福和助力。

2、人总害怕告别,不知道到了那一天会有多少遗憾与懊悔,又有多少眼泪,更不知道到时候是不是能舍?人生也许无所谓告别,不过是毅然转身,换一段旅程。好好活过,就是最好的告别。

2、如果你真的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在自己最恐惧的地方,无条件地去支持一个人、一些人、一群人。支持别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安全的事情,它永远不会失败。

4、不要在愤怒中回顾过去,也不要在恐惧中展望未来,而要在清醒的意识中体味现在。

5、什么都不向你要的人,其实,对你还不是很有把握,因为,她不确定,如果要你的真心,不知你能不能真的给得出。

6、假如你决定将一个人或一件事遗忘掉,你所应当做的并不是将它藏匿在心中,让它在记忆中发芽,而是必须让它在语言的磨砺中失去弹性。

7、说太多和想不通。尽全力和留不住。放开手和舍不得。爱下去和不可以。这世界有那么多的不,习惯就好。路过而已,换一下思维模式。

8、你的一生会遇到许多美好的人,可是最打动你的,永远是年轻时遇到的那些。正如你一生听到许多好听的歌,可是你唱的最好的,永远是年轻时学会的那些首。

9、我们讨厌一个人,往往因为彼此太相似;我们喜欢一个人,也因为彼此太相似。

10、不是每个追求你的人都是值得信任。对你好,总有目的,而想保护你的人,才会默默陪着你一生。为你的身体而来的人,也会为别的身体而走。只有为你心而来的人,才会长久。

11、很多人把心动、迷恋或倾慕误认为爱情,但心动跟真正的爱情根本无法相比。

12、你一个人走,有清静的快乐;你同一个人一起走,你就有了一个伴;你同许多人一起走,你就会感到热闹。只要你敢走,怎么样都好。

13、爱就是,哪怕别人认为你是个十足的女汉纸,他仍然认为你很需要照顾。

14、心要像伞,撑得开,收得起。

15、人都是孤独的,但可怕的不是孤独,而是惧怕孤独。

16、你得学着放手,得往前走,得重新振作,得坦然面对所有的结果,因为你的人生,本身就是一场非凡的旅程!

17、在岁月中跋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看淡心境才会秀丽,看开心情才会明媚。累时歇一歇,随清风漫舞,烦时静一静,与花草凝眸,急时缓一缓,和自己微笑。

18、“归属感”是你强烈地想和他在一起。“安全感”是你觉得他强烈地想和你在一起。“幸福感”是彼此都强烈的想在一起而最终走在了一起。

19、最美的爱情,没有天荒,也没有地老,只是想与你相伴一生,仅此而已。

10、爱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经营好自己。

稻盛和夫广州报告会演讲稿

琴行的社会实践报告

《简洁的力量》读书笔记

稻盛和夫经典语录

优秀心得体会:经营员工心态的几点体会

夸公司的文章范文

家长普遍困惑的问题

家庭投资理财计划书

探索创新作文600字合集

个人事业发展目标范文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实是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实是经营好自己的人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实是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共7篇)】相关文章:

家庭教育一定要了解的33件事2022-10-09

学会扮演不同的人生角色的作文2022-08-06

家教服务公司的调查报告2023-07-17

乡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2023-08-08

暑假社会实践工作报告2023-01-06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业务经理工作心得2022-05-06

当代年轻人创业论文2022-07-27

大学生服务中心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024-02-02

高校生假期社区社会实践报告2022-11-02

我会为孩子做的6件事2023-02-1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