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为何下海追宋高宗?

时间:2023-01-29 07:35:5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李清照为何下海追宋高宗?(共2篇)由网友“大满”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李清照为何下海追宋高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李清照为何下海追宋高宗?

篇1:李清照为何下海追宋高宗?

李清照为何下海追宋高宗?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才女碰上乱世,不管因之产生了多么辉煌伟大的文学作品,于个人命运而言,却是大不幸。在封建男权社会,女性总是攀援在男性这棵枝干上生存,可是战乱将她所攀援的枝干毁灭了,她毫无保护地被推到命运的火线上,满腹才华不能给她带来任何保障,只能赋予她生动记录时代的可能性。

李清照便是才女逢乱世的典型之一。在她凄凄惨惨戚戚的后半生,没有了任何安全屏障和生存保障,更有甚者,居然还要担当起冒着战火,孤身在惊涛骇浪去找朝廷,去向朝廷表忠心的艰险任务。

成就一个李清照,不容易。

谜团:

大海漂泊诉求啥

在讲述李清照这段经历以前,我们先读她写于建安四年(即1130年)的一首词《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

诉求对象很神秘

写这首词的时候,李清照姐姐已经47岁了,虽然是文艺大姐,但47岁真的已经不是一个浪漫的年龄了,更不会浪漫到去大海上吹吹风,看天河。

这首《渔家傲》常常被我们理解为李清照姐姐的浪漫情怀,从字面上看,确乎如此。你看,在李姐姐笔下,茫茫大海上,曙光微露,辽阔的天空与云一般的波涛连接,天上的银河正在缓缓运转,好像千万帆船在起舞。

何其浩大的气象,接着便是魔幻主义,一位人格化的老天爷——“帝”——出现了,他殷勤地问:“李美眉,你要去哪里啊?”李清照姐姐答:“我不知道我要去哪里,我只知道我要去的地方很远很远,可是天色已黄昏,我能去哪里?我只是一个会写点诗词的女子,除了写几句让人惊叹的诗词,我什么也做不了。”

对李清照的哀伤和叹息,老天爷沉默了。

最后,李清照很抓狂,她在大海上对着苍天高呼:“姐想飞得更高,就坐着这条船,借九万里长风,希望这风不停地吹,像传说中的大鹏一样,将姐的小船儿一直吹到传说中的三座仙山上去。”

李清照为何漂泊海上,为何“仿佛梦魂归帝所”,这个“帝”到底是谁?这次的海上旅行,李清照到底要干什么?追逐什么?表白什么?诉求什么?李清照所著《金石录后序》都有交代。

冤屈:

被谣传向金国献宝 都是收藏惹的祸

赵明诚哥哥与李清照姐姐是幸福的一对,然而,他们不幸都踩在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上,靖康之难爆发了。战乱,对于这样一个小资家庭而言,有两重的考验。

第一重:生离死别的考验。第二重:担当民族救亡任务的考验。赵哥和李美眉是怎样面对这种考验的。首先,在生离死别中,这小两口还有一个使命,文化使命,小两口收藏了大量的书、画、彝、鼎,在战乱中,由小两口带着这些重量级文物跑,不仅有文化含量,更有物理上的重量,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更难堪的,赵先生是个有朝廷使命的人,不能乱跑,重担就落在柔弱的李清照身上,李姐姐问赵哥哥:“万一乱兵来了,我咋办?哪些该扔?哪些该拿?”

当时赵先生对老婆做指示:先扔辎重,接着扔衣被,实在不行了,才可以扔书画,如果扔书画还不行,只好扔古代器皿,但是有一条原则不能动,那些商朝周朝的鼎,绝对不能扔,如果到了最后的关头,亲爱的老婆,我劝你抱着它们同归于尽——“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

狠心的老公,居然劝老婆与文物共存亡,而老婆居然答应了,在文化面前,爱情可以不要,家庭可以不要,性命可以不要,彼此觉得这种共存亡的要求是合理而不过分的,可见李清照两口子完全以收藏品为“天”。从人与物共存亡的默契,可看出中华文化之不断绝,或出于斯。

然而,殊不知,两口子的口碑,成也收藏,败也收藏。设身处地想一想,在那么一个战乱年代,一对夫妇闲着没事,命不要,家不要,扛着多达十五车的'文物乱跑,懂的人说这是文化,不懂的人呢?就会叽叽喳喳议论,图得啥呢?有什么居心?

篇2:宋高宗赵构为何要迁都杭州

宋高宗赵构为何要迁都杭州

宋高宗是南宋初年投降派的首领。南宋政权初建,他曾起用抗战派李纲为宰相,但不久即赶走李纲,同宠臣汪伯彦、黄潜善等人放弃中原,从南京应天府逃到扬州,一意享乐。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九月,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即率臣僚南逃。十月到越州(今浙江绍兴),随后又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并自明州到定海(今浙江镇海),漂泊海上,逃到温州。直到建炎四年夏金兵撤离江南后,他才又回到绍兴府(今浙江绍兴)、临安府(今浙江杭州)等地,后将临安定为南宋的都城。

据说,当时的迁都是经过三次反复论争后才确定的。在分析宋、金双方军事形势后得出结论:“今日之事,欲战则不足,欲和则不可。”一方面,金兵处处主动进击,宋军时时被动防守,这是当时战局的长期态势。而建康靠近前线,不如杭州地处后方,比较安全。浙西一带水网交错,对骑兵活动不利。杭州有这一道天然屏障,给统治者增加了安全感。

另一方面,唐宋以来,杭州迅速崛起,一跃而为万物富庶的“东南第一州”。这种相当规模的城市体制和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恰恰是作为国都所必需的。“西溪且留下”史书云:钱塘之胜,名于“三西”(西湖、西溪、西泠),而西溪之胜又独在于水。自唐代以来,西溪就以赏梅、竹、芦、花而闻名。“西溪探梅”为西湖十八景之一。

“虽无弱水三千里,不是仙人不到来”……据清光绪《钱塘县志》记载,宋建炎三年(1129),宋高宗行经西溪,欲建都于此,后得凤凰山,遂云:“西溪且留下”。“留下”之名由此而得。据说赵构即位并定都杭州后,为了方便自己和官员们去余杭的洞宵宫祈神,从古荡至留下还专门修筑了数里之长的石板辇道,称之为“西溪辇道”。而千百年来,西溪人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耕田捕鱼,过着丰衣足食的平静生活。

南宋迁都杭州的皇宫大内建设,赵构最终升杭州位临安府,皇城选址凤凰山,开始大兴土木造皇宫;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皇宫具体位于现在的凤凰山东麓宋城路一带,东至馒头山东麓,西至凤凰山,北至万松岭路,南至笤帚湾;皇宫依山势而建,殿阁叠进,曾建有殿、堂、楼阁约130余座。

但总体来说,南宋宫殿由于占地面积小,兴建时以节约为本,很多宫殿都是一殿多用,和故宫的一殿专用有很大的区别。而且杭州地处江南,夏季炎热,在宫殿的建筑形式上也多有特殊之处。所有的门窗可以拆卸以便通风,待冬日天寒时,又可加入隔层以作保暖之用。

但南宋皇城的范围不大,其间所能容纳的建筑也是有限的,毕竟,临安行宫从开始建筑起,是作为临时首都定义的`,在宫殿使用上,也已简捷便宜为度。但实际上南宋没有实现重回东都的理想,而原先行宫规划中的种种临时想法,一直影响了皇城内的建筑修建和用途。如作为朝廷礼仪场所最重要的大殿,在绍兴十二年之前,一直只有一个殿,《宋史·地理志》中记载的“垂拱、大庆、文徳、紫宸、祥曦、集英六殿,随事易名,实一殿。”就是这个时期的情况。

而整座南宋皇城,与建在平陆的西安唐皇城、开封北宋皇城、北京明清皇城不同,不是一个端正平整的矩形,而是一个西高东低的不规则方形。宫墙高约三丈,西边沿山蛇行,高出南、东、北三边。想像那时的凤凰山东麓,应该是极尽豪华,壮丽无比。当时,临安的人口规模已经达到150万人,而西方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只有十万人口。今天的世界各大都会,当时还沉浸在一片蒙昧的幽暗之中,只有杭州的南宋皇城,灯火映彻碧空,映亮了世界的东方。

当年的皇家“大内”,也是隋朝府治、唐代州治的所在地,当年的吴越王钱鏐,也曾在此修建王宫。南宋的皇帝看中这里,似乎是一种历史的因缘。但南宋皇城还是在布局上开创了“南宫北市”的先河。宋以前,中国古代国都布局主要有两种:一是皇宫在北、民居在南,如唐代长安;二是皇宫置于城市中间,周围散布民居,如北宋汴梁。

而南宋的杭州,皇宫在南、民居、市集在北。应该说“这种格局最契合杭州当时的实际,当时西湖与钱塘江之间,可供城市发展的主要用地在吴山以北,把皇宫放在南部,为城市北部发展留出了足够空间。”不过南宋皇宫最终在元代毁于大火,至今地表建筑已基本无存,主要宫殿遗址都被埋在地下二三米左右。

谁不爱母亲

看王勃之死写观后感

李清照的资料

宋朝探险作文

品读词人李清照的作文

永遇乐,永遇乐元好问,永遇乐的意思,永遇乐赏析

读《刘邦传》有感

高考作文常用经典人物素材

小学生怀念西米露作文素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李清照为何下海追宋高宗?
《李清照为何下海追宋高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李清照为何下海追宋高宗?(共2篇)】相关文章:

我爱《百家讲坛》作文2022-11-22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巴菲特2023-10-17

关于浙江杭州宋城的导游词2023-08-20

武陵春李清照2022-05-07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不幸婚姻2023-02-22

永遇乐,永遇乐蒋捷,永遇乐的意思,永遇乐赏析2023-07-12

讥讽是错是对作文2022-05-06

我读懂了你初二作文900字2023-12-04

李清照名人故事2023-12-01

名人故事:李清照少女填词2022-10-3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