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其六,咏史其六左思,咏史其六的意思,咏史其六赏析

时间:2023-02-04 07:46:5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咏史其六,咏史其六左思,咏史其六的意思,咏史其六赏析(精选12篇)由网友“Angela”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咏史其六,咏史其六左思,咏史其六的意思,咏史其六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咏史其六,咏史其六左思,咏史其六的意思,咏史其六赏析

篇1:咏史其六,咏史其六左思,咏史其六的意思,咏史其六赏析

咏史(八首其六),咏史(八首其六)左思,咏史(八首其六)的意思,咏史(八首其六)赏析 -诗词大全

咏史(八首其六)

作者:左思  朝代:魏晋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赏析】左思的《咏史》诗以它所特有的深厚社会内容,熔铸着左思的平生理想,奠定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坚实地位。另外,《咏史》诗在艺术上也有着它特出的地方。

第一,力矫太康颓靡文风,承继建安雄健骨力。

晋初太康文坛上,总的创作倾向是:刻意摹仿古人作品,很少结合现实实际;追求辞句华丽和对偶的工整,形成了绮靡浮泛的形式主义风尚。在这种颓风面前,左思则独树旗帜,以《咏史》诗为代表,继续发扬了建安文学“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优秀传统。虽然以咏史名篇,不是左思首创,但左思能从现实生活出发,精心选择史实,巧妙地融汇进自己的思想、情感,借咏史以抒情,借抒情以讥世。这不仅突破了前人咏史诗只限于一事,“堆垛寡变”的局限,而且与太康文学刻意摹仿古人、脱离现实的形式主义倾向分庭抗礼。钟嵘说,左思的《咏史》诗“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是很符合左思诗的实际的。在艺术形式方面,《咏史》诗并非不注重,诗人从华丽之中求朴拙,于浮泛之外求深蕴,质朴自然,奔放沉郁,绝少雕镂的痕迹。综上两个方面,钟嵘称赞左思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左思风力”(《诗品》)。王夫之则说:“三国之降为西晋,文体大破,不绝于来兹者,非太冲其焉归?”(《古诗评选》卷四)这些评价是公允的。

第二,才志结合,浑然一体。

陈祚明曾说:“太冲一代伟人,胸次浩落,洒然流咏。似孟德而加以流丽,仿子建而独能贵简。创成一体,垂示千秋。其雄在才,而其高在志。有其才无其志,语必虚矫;有其志而无其才,音难顿挫。”(《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一)陈祚明指出左思成功的原因,在于才志结合,是很对的。左思的艺术才能,使《咏史》八首,每首都可以独立,并能体现出一定的社会意义;同时用一根高洁理想、情操的金缕线,把首首串连在一起的,浑然一体,内在结构紧密使之不可分割。其一,正面畅抒自己的理想,可谓全组诗的总纲;其二,写遭受门阀制度的压抑而产生的悲愤之情;其三,表示要以段干木、鲁仲连为榜样,另僻蹊径,以期报国;其四,写自己甘于孤寂专心著述,成就自己;其五,再写此路不通,而想追奔许由;其六,赞誉荆轲,借以披露情怀;其七,从历史上许多英俊人物沈埋下僚,以慰心中的不平;其八,写社会的黑暗,决心避世,求洁身自好。这些作品中,思想情感似滔滔江水,奔泻翻腾;又似九曲黄河,曲折回环,一咏三叹,反复宛转。慷慨悲壮之中,有细腻旖旎;低音纤气之内,又挟滚滚沉雷。左思把丰富多变的思想感情,分别写在各首之中,恰似一个巨手巧匠把颗颗散珠组成一个完整精美的花环。因而《咏史》“遂为古今绝唱”(胡应麟语),在中国文学史上,咏史诗体同左思的名字便紧紧联起来了。

作为封建阶级文人的左思,又处在黑暗险恶的政治环境之中,他所写的《咏史》诗不可能不打上鲜明的阶级烙印,不能不留下他那个时代所给他的影响,如消极避世的思想,虚无无为的思想。我们不能因为左思的《咏史》诗有着丰富的精华而对其所含有的封建性的糟粕,尽管相比之下份量很轻,而有所忽视。

篇2:咏史其八,咏史其八左思,咏史其八的意思,咏史其八赏析

咏史(八首其八),咏史(八首其八)左思,咏史(八首其八)的意思,咏史(八首其八)赏析 -诗词大全

咏史(八首其八)

作者:左思  朝代:魏晋 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

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

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涂。

计策弃不收,块若枯池鱼。

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

亲戚还相蔑,朋友日夜疏。

苏秦北游说,李斯西上书。

俯仰生荣华,咄嗟复雕枯。

饮河期满腹,贵足不愿余。

巢林栖一枝,可为达士模。 【赏析】左思的《咏史》诗以它所特有的深厚社会内容,熔铸着左思的平生理想,奠定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坚实地位。另外,《咏史》诗在艺术上也有着它特出的地方。

第一,力矫太康颓靡文风,承继建安雄健骨力。

晋初太康文坛上,总的创作倾向是:刻意摹仿古人作品,很少结合现实实际;追求辞句华丽和对偶的工整,形成了绮靡浮泛的形式主义风尚。在这种颓风面前,左思则独树旗帜,以《咏史》诗为代表,继续发扬了建安文学“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优秀传统。虽然以咏史名篇,不是左思首创,但左思能从现实生活出发,精心选择史实,巧妙地融汇进自己的思想、情感,借咏史以抒情,借抒情以讥世。这不仅突破了前人咏史诗只限于一事,“堆垛寡变”的局限,而且与太康文学刻意摹仿古人、脱离现实的形式主义倾向分庭抗礼。钟嵘说,左思的《咏史》诗“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是很符合左思诗的实际的。在艺术形式方面,《咏史》诗并非不注重,诗人从华丽之中求朴拙,于浮泛之外求深蕴,质朴自然,奔放沉郁,绝少雕镂的痕迹。综上两个方面,钟嵘称赞左思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左思风力”(《诗品》)。王夫之则说:“三国之降为西晋,文体大破,不绝于来兹者,非太冲其焉归?”(《古诗评选》卷四)这些评价是公允的。

第二,才志结合,浑然一体。

陈祚明曾说:“太冲一代伟人,胸次浩落,洒然流咏。似孟德而加以流丽,仿子建而独能贵简。创成一体,垂示千秋。其雄在才,而其高在志。有其才无其志,语必虚矫;有其志而无其才,音难顿挫。”(《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一)陈祚明指出左思成功的原因,在于才志结合,是很对的.。左思的艺术才能,使《咏史》八首,每首都可以独立,并能体现出一定的社会意义;同时用一根高洁理想、情操的金缕线,把首首串连在一起的,浑然一体,内在结构紧密使之不可分割。其一,正面畅抒自己的理想,可谓全组诗的总纲;其二,写遭受门阀制度的压抑而产生的悲愤之情;其三,表示要以段干木、鲁仲连为榜样,另僻蹊径,以期报国;其四,写自己甘于孤寂专心著述,成就自己;其五,再写此路不通,而想追奔许由;其六,赞誉荆轲,借以披露情怀;其七,从历史上许多英俊人物沈埋下僚,以慰心中的不平;其八,写社会的黑暗,决心避世,求洁身自好。这些作品中,思想情感似滔滔江水,奔泻翻腾;又似九曲黄河,曲折回环,一咏三叹,反复宛转。慷慨悲壮之中,有细腻旖旎;低音纤气之内,又挟滚滚沉雷。左思把丰富多变的思想感情,分别写在各首之中,恰似一个巨手巧匠把颗颗散珠组成一个完整精美的花环。因而《咏史》“遂为古今绝唱”(胡应麟语),在中国文学史上,咏史诗体同左思的名字便紧紧联起来了。

作为封建阶级文人的左思,又处在黑暗险恶的政治环境之中,他所写的《咏史》诗不可能不打上鲜明的阶级烙印,不能不留下他那个时代所给他的影响,如消极避世的思想,虚无无为的思想。我们不能因为左思的《咏史》诗有着丰富的精华而对其所含有的封建性的糟粕,尽管相比之下份量很轻,而有所忽视。

篇3:咏史其五,咏史其五左思,咏史其五的意思,咏史其五赏析

咏史(八首其五),咏史(八首其五)左思,咏史(八首其五)的意思,咏史(八首其五)赏析 -诗词大全

咏史(八首其五)

作者:左思  朝代:魏晋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

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

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

自非攀龙客,何为H来游。

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赏析】左思的《咏史》诗以它所特有的深厚社会内容,熔铸着左思的平生理想,奠定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坚实地位。另外,《咏史》诗在艺术上也有着它特出的地方。

第一,力矫太康颓靡文风,承继建安雄健骨力。

晋初太康文坛上,总的创作倾向是:刻意摹仿古人作品,很少结合现实实际;追求辞句华丽和对偶的工整,形成了绮靡浮泛的形式主义风尚。在这种颓风面前,左思则独树旗帜,以《咏史》诗为代表,继续发扬了建安文学“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优秀传统。虽然以咏史名篇,不是左思首创,但左思能从现实生活出发,精心选择史实,巧妙地融汇进自己的思想、情感,借咏史以抒情,借抒情以讥世。这不仅突破了前人咏史诗只限于一事,“堆垛寡变”的局限,而且与太康文学刻意摹仿古人、脱离现实的形式主义倾向分庭抗礼。钟嵘说,左思的《咏史》诗“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是很符合左思诗的实际的。在艺术形式方面,《咏史》诗并非不注重,诗人从华丽之中求朴拙,于浮泛之外求深蕴,质朴自然,奔放沉郁,绝少雕镂的痕迹。综上两个方面,钟嵘称赞左思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左思风力”(《诗品》)。王夫之则说:“三国之降为西晋,文体大破,不绝于来兹者,非太冲其焉归?”(《古诗评选》卷四)这些评价是公允的。

第二,才志结合,浑然一体。

陈祚明曾说:“太冲一代伟人,胸次浩落,洒然流咏。似孟德而加以流丽,仿子建而独能贵简。创成一体,垂示千秋。其雄在才,而其高在志。有其才无其志,语必虚矫;有其志而无其才,音难顿挫。”(《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一)陈祚明指出左思成功的原因,在于才志结合,是很对的。左思的艺术才能,使《咏史》八首,每首都可以独立,并能体现出一定的社会意义;同时用一根高洁理想、情操的金缕线,把首首串连在一起的,浑然一体,内在结构紧密使之不可分割。其一,正面畅抒自己的.理想,可谓全组诗的总纲;其二,写遭受门阀制度的压抑而产生的悲愤之情;其三,表示要以段干木、鲁仲连为榜样,另僻蹊径,以期报国;其四,写自己甘于孤寂专心著述,成就自己;其五,再写此路不通,而想追奔许由;其六,赞誉荆轲,借以披露情怀;其七,从历史上许多英俊人物沈埋下僚,以慰心中的不平;其八,写社会的黑暗,决心避世,求洁身自好。这些作品中,思想情感似滔滔江水,奔泻翻腾;又似九曲黄河,曲折回环,一咏三叹,反复宛转。慷慨悲壮之中,有细腻旖旎;低音纤气之内,又挟滚滚沉雷。左思把丰富多变的思想感情,分别写在各首之中,恰似一个巨手巧匠把颗颗散珠组成一个完整精美的花环。因而《咏史》“遂为古今绝唱”(胡应麟语),在中国文学史上,咏史诗体同左思的名字便紧紧联起来了。

作为封建阶级文人的左思,又处在黑暗险恶的政治环境之中,他所写的《咏史》诗不可能不打上鲜明的阶级烙印,不能不留下他那个时代所给他的影响,如消极避世的思想,虚无无为的思想。我们不能因为左思的《咏史》诗有着丰富的精华而对其所含有的封建性的糟粕,尽管相比之下份量很轻,而有所忽视。

篇4:左思《咏史(其五)》的原文及赏析

左思:《咏史(八首其五)》

原文: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

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

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

自非攀龙客,何为欻来游。

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篇5:左思《咏史(其五)》的原文及赏析

左思的《咏史》诗以它所特有的深厚社会内容,熔铸着左思的平生理想,奠定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坚实地位。另外,《咏史》诗在艺术上也有着它特出的地方。

第一,力矫太康颓靡文风,承继建安雄健骨力。

晋初太康文坛上,总的创作倾向是:刻意摹仿古人作品,很少结合现实实际;追求辞句华丽和对偶的工整,形成了绮靡浮泛的.形式主义风尚。在这种颓风面前,左思则独树旗帜,以《咏史》诗为代表,继续发扬了建安文学“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优秀传统。虽然以咏史名篇,不是左思首创,但左思能从现实生活出发,精心选择史实,巧妙地融汇进自己的思想、情感,借咏史以抒情,借抒情以讥世。这不仅突破了前人咏史诗只限于一事,“堆垛寡变”的局限,而且与太康文学刻意摹仿古人、脱离现实的形式主义倾向分庭抗礼。钟嵘说,左思的《咏史》诗“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是很符合左思诗的实际的。在艺术形式方面,《咏史》诗并非不注重,诗人从华丽之中求朴拙,于浮泛之外求深蕴,质朴自然,奔放沉郁,绝少雕镂的痕迹。综上两个方面,钟嵘称赞左思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左思风力”(《诗品》)。王夫之则说:“三国之降为西晋,文体大破,不绝于来兹者,非太冲其焉归?”(《古诗评选》卷四)这些评价是公允的。

第二,才志结合,浑然一体。

陈祚明曾说:“太冲一代伟人,胸次浩落,洒然流咏。似孟德而加以流丽,仿子建而独能贵简。创成一体,垂示千秋。其雄在才,而其高在志。有其才无其志,语必虚矫;有其志而无其才,音难顿挫。”(《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一)陈祚明指出左思成功的原因,在于才志结合,是很对的。左思的艺术才能,使《咏史》八首,每首都可以独立,并能体现出一定的社会意义;同时用一根高洁理想、情操的金缕线,把首首串连在一起的,浑然一体,内在结构紧密使之不可分割。其一,正面畅抒自己的理想,可谓全组诗的总纲;其二,写遭受门阀制度的压抑而产生的悲愤之情;其三,表示要以段干木、鲁仲连为榜样,另僻蹊径,以期报国;其四,写自己甘于孤寂专心著述,成就自己;其五,再写此路不通,而想追奔许由;其六,赞誉荆轲,借以披露情怀;其七,从历史上许多英俊人物沈埋下僚,以慰心中的不平;其八,写社会的黑暗,决心避世,求洁身自好。这些作品中,思想情感似滔滔江水,奔泻翻腾;又似九曲黄河,曲折回环,一咏三叹,反复宛转。慷慨悲壮之中,有细腻旖旎;低音纤气之内,又挟滚滚沉雷。左思把丰富多变的思想感情,分别写在各首之中,恰似一个巨手巧匠把颗颗散珠组成一个完整精美的花环。因而《咏史》“遂为古今绝唱”(胡应麟语),在中国文学史上,咏史诗体同左思的名字便紧紧联起来了。

作为封建阶级文人的左思,又处在黑暗险恶的政治环境之中,他所写的《咏史》诗不可能不打上鲜明的阶级烙印,不能不留下他那个时代所给他的影响,如消极避世的思想,虚无无为的思想。我们不能因为左思的《咏史》诗有着丰富的精华而对其所含有的封建性的糟粕,尽管相比之下份量很轻,而有所忽视。

篇6:南园其六

作者:李贺

寻章摘句老雕虫,

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

文章何处哭秋风。

南园十三首其六注音:

xún zhāng zhāi jù lǎo diāo chóng ,

xiǎo yuè dāng lián guà yù gōng 。

bú jiàn nián nián liáo hǎi shàng ,

wén zhāng hé chù kū qiū fēng 。

南园十三首其六翻译:

在典籍中寻觅典故,摘取词句来写诗文,老于雕虫小技之中。往往当破晓的残月对着帘幕、状如弯弓挂在天边时,还在伏案疾书。难道没有看见辽东一带还战乱连年吗?国家正当用武之际,即使写出像宋玉那样的悲秋文章,又有什么地方需要它呢?

南园十三首其六字词解释:

寻章摘句:指创作时谋篇琢句。《三国志.孙权传》裴松之注:“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雕虫:扬雄《法言》:“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

辽海:辽东之地也。泛指征讨之地。

哭秋风:即悲秋。

南园十三首其六背景:

李贺组诗《南园十三首》是作者辞官回到福昌昌谷后在家乡的南园闲居时所作的一组杂诗,创作时间在公元8(唐宪宗元和八年)至8(元和十一年)之间。

南园十三首其六赏析:

慨叹读书无用、怀才见弃,是这首绝句的命意所在。 诗的前两句描述艰苦的书斋生活,其中隐隐地流露出怨艾之情。首句说我的青春年华就消磨在这寻章摘句的雕虫小技上了。此句诗意,好像有点自卑自贱,颇耐人寻绎。李贺向以文才自负,曾把自己比作“汉剑”,“自言汉剑当飞去”(《出城寄权璩、杨敬之》),抱负远大。可是,现实无情,使他处于“天荒地老无人识”(《致酒行》)的境地。“雕虫”之词出于李贺笔下,显然是愤激之辞。句中的“老”字用作动词,有终老纸笔之间的意思,包含着无限的辛酸。 次句用白描手法显现自己刻苦读书、发奋写作的情状:一弯残月,低映檐前,抬头望去,象是当帘挂着的玉弓;天将破晓,而自己还在孜孜不倦地琢句谋篇。这里,诗人惨淡苦吟的精神和他那只有残月作伴的落寞悲凉的处境形成鲜明的比照,暗示性很强。 读书为何无用?有才学为何不能见用于世?三、四句遒劲悲怆,把个人遭遇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揭示了造成内心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郁积已久的忧愤情怀。“辽海”指东北边境,即唐河北道属地。从元和四年(809)到元和七年,这一带割据势力先后发生兵变,全然无视朝廷的政令。唐宪宗曾多次派兵讨伐,屡战屡败,弄得天下疲惫,而藩镇割据的'局面依然如故。国家多难,民不聊生,这是诗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一;由于战乱不已,朝廷重用武士,轻视儒生,以致斯文沦落,这是诗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二。末句的“文章”指代文士,实即作者自己。“哭秋风”不是一般的悲秋,而是感伤时事、哀悼穷途的文士之悲。此与屈原的“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九章。悲回风》)颇有相似之处。时暗君昏则文章不显,这正是屈原之所以“悲回风”(按:“回风”即秋风)、李贺之所以“哭秋风”的真正原因。 这首诗比较含蓄深沉,在表现方法上也显得灵活多变。首句叙事兼言情,满腹牢骚通过一个“老”字倾吐出来,炼字的功夫极深。次句写景,亦即叙事、言情,它与首句相照应,活画出诗人勤奋的书斋生活和苦闷的内心世界。“玉弓”一词,暗点兵象,为“辽海”二句伏线,牵丝带笔,曲曲相关,见出文心之细。第三句只点明时间和地点,不言事(战事)而事自明,颇具含蓄之致。三、四两句若即若离,似断实续,结构得非常精巧;诗人用隐晦曲折的手法揭示了造成斯文沦落的社会根源,从而深化了主题,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量。

李贺人物轶事:

李贺的小布袋究能装得下多少好诗。

明代著名思想家李卓吾在评论《水浒传》时曾指出:“非世上先有是事,即令文人面壁九年,呕血十石,亦何能至此哉!”①这里所说“呕血”一事,跟晋代大名士阮籍因他母亲丧逝而喝酒二斗后,便大哭起来并“因吐血”之事大为不同。②李卓吾所用的典故,正是唐人李商隐所写《李长吉传》里的李贺少年写诗故事。

李贺天才早熟,他在七岁时便写得一手好诗文,而且当即就名动京城。其时担任吏部员外郎的大文豪韩愈及侍郎皇甫听说有这种奇事后,开始还不大相信,说:“要是古人,那还罢了;而今天居然有这样的奇人,那我们怎么能失之交臂呢?”说罢,二人便联袂着要去探访个究竟了。

见到李贺还是个小不点儿的孩子时,两位大人当即遂出题让他写作,以便验证李贺到底有无真才实学。这李贺却也并不惊慌,向两位大人深施一礼,然后便援笔写了一首在文学史足以流传的名作《高轩过》,这首古诗说的是: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韩愈他们见李贺诗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自信和渊博,谦虚和恭敬,是他们很久都没有见到过的,当即便惊喜万分地对之夸赞不已:“天才,天才!果然是名不虚传哪!”从此,李贺的诗名传遍天下。!”在离开时,他们还热忱地邀请李贺到他们府第中作客。经过这次来访,李贺的诗名遂越发大了。但许多嫉妒李贺的人说他父亲名字叫“李晋肃”,其中的“晋”跟进士的“进”同音,那是“家讳”

书画家王靖先生作品《李贺诗》

书画家王靖先生作品《李贺诗》

,是不能去参加进士考试的;这害得大文豪韩愈写了一篇著名的《讳辨》来为之辨解。然而,李贺此后的仕途竟因这些小人的恶意中伤,终究没能去参加进士考试,从而埋下了他一生生活中那辛酸和贫困的因子。

但李贺的写作状态却是使人感慨以至于赞叹的。他写诗不急着立题,而是先要到生活中去发现题材,挖掘题材。他经常骑着一匹瘦马,带着家中的小童子,边走边思索,一旦有了好句子或是来了灵感,他便把所想到的灵感火花急速记录下来,并把它们投进小童子所背负着的小锦囊里。一到家里,他连饭也来不及吃,遂从小锦囊里拿出他白天所投进去的断章零句,当即进行整理,并把它们写成一首首令人叫好的诗作。他母亲看到这种情况,既心疼又欣慰地说道:“唉,看来我这宝贝孩子写作时非要呕出心吐出血来,才肯罢休的呀!你怎么竟连饭也要忘记了去吃呢?”

事实上,正是李贺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所以他所创作的大量诗作都成为后人一再赞叹的对象。如: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五言绝句,绝大多数人在小学时就已读到过的。而人们面对那些恶劣环境下的现实时,动辄就会说“这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呀!”至于以前有人对知名作家余秋雨进行攻击时所集纳的一本名叫《石破天惊逗秋雨》的书,如同上述列举的,究其实,这书名如同上述所引诗句也都是李贺诗作中的句子。由此可见,李贺诗篇的应用机率至今仍是很高的。而李贺之所以能有这么个令人欣喜的结果,跟他当年不是敷衍了事,而是进行“呕心沥血”的创作态度大有关系。

李贺在长安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有得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死后,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 李贺曾自编其集。有《李贺诗歌集注》。

李贺个人资料: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

篇7:欧阳修采桑子其六

欧阳修采桑子十首其六

欧阳修采桑子十首其六

清明上已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译文:

清明上巳节,西湖风光都很好,满眼是繁华景象。谁家的车马在抢道争先?一辆有着红色轮子和金色花朵的车子,为了超前,绕道旁从柳树行中奔驰而过。

游人在日暮时分相随归去。醒的醒,醉的醉,相互招呼,喧哗不已。从西湖弯斜的堤岸一直到城头,沿途都是开放的鲜花。

写作背景:

这组词是欧阳修晚年退居安徽颍州西湖时所作。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欧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迩来俯仰二十年间思颍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思颍诗后序》。二十二年之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从43岁至颍州到65岁归颍定居,欧阳修在颍州居住的日子共有3年多,也因此对颍州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晚年致仕后,他或结伴同游,或乘兴独往,经常徜徉于画船洲渚,充分领略了颍州的山水风光,把西湖风物之美和对西湖的喜爱之情诉诸笔端,写下了纪游写景的组词《采桑子十首》。

写作手法:

此词是作者宋神宗熙宁四年退居颍州后所作,词中以慷慨悲壮的感情发身世之慨,读来沉郁顿挫,荡气回肠,极一唱三叹之致,《六一词》中属豪放一路。全词以情语胜,写情疏隽深婉,自然真切。

此词开头是回忆。十年以前,是一个概数,泛指他五十三岁以前的一段生活。那一时期,他曾出守滁州,徜徉山水之间,写过著名的《醉翁亭记》。后来移守杨州,又常常到竹西、昆冈、大明寺、无双亭等处嘲风咏月、品泉赏花;特别是仁宗嘉祐中,很顺利地由礼部侍郎拜枢密副使,迁参知政事,最后又加了上柱国的荣誉称号。这期间,多少人生况味,他只以“月白风清”四字概括。“月白风清”四字,色调明朗,既象征处境的顺利,也反映心情的愉悦,给人的想象是美好、广阔的。至“忧患凋零”四字,猛一跌宕,展现十年以后的生活。这一时期,他的好友梅尧臣、苏舜钦相继辞世。友朋凋零,引起他的哀痛。英宗治平二年,他又患了消渴疾。老病羸弱,更增添他的悲慨。后来英宗去世,神宗即位,他被蒋之奇诬陷为“帷薄不修”,“私从子妇”;又因对新法持有异议,受到王安石的弹劾。这对他个人来说,可谓种种不幸,接踵而来。种种不幸,他仅以“忧患凋零”四字概之,以虚代实,更有千钧之力。接着以“老去光阴速可惊”,作上片之结,语言朴质无华,斩截有力。“速可惊”三字,直似从肺腑中发出。

此词下片承前片意脉,有如藕断丝连;但感情上骤然转折,又似异军突起。时光的流逝,不幸的降临,使得词人容颜渐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于是他豪迈地唱道“鬓华虽改心无改”!他是把一腔忧愤深深地埋藏心底,语言虽豪迈而感情却很沉郁。这里,词人久经人世沧桑、历尽宦海浮沉的老辣性格,似乎隐然可见。以纵酒寻欢来慰藉余年,其中渗透着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思想感情。词中接下去就说“试把金觥”。金觥,大酒杯。《诗。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本来就有销愁的意思;但此词着一“把”字,便显出豪迈的气概。

结尾二句紧承前句。词人手把酒杯,耳听旧曲,似乎自己仍陶醉往日的豪情盛慨里。这个结尾正与起首相互呼应,相互补充。这里,词人说“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便补足了前面的意思,首尾相应,运转自如,于是便构成了统一的艺术整体。曲既旧矣,又复重听,一个“旧”字,一个“重”字,便把词人的感情和读者的想象带到十年以前的环境里。

这首词以情语取胜,即使谈到十年前后的景况,也是抒发感情时自然而然地带出来的,因而情感充沛,有一气呵成之势;又沉郁顿挫,极一唱三叹之致,已颇具豪放派之词风。

篇8:秋兴其六

作者:杜甫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秋兴八首其六翻译:

谙练一种时空的分身术,瞿塘峡、曲江头,距离被心灵无限地缩短。十五年前我写《乐游园歌》,花萼楼、芙蓉园历历在目。安禄山的铁蹄已使一切烟消云散。那时,黄鹄还在亭院内高飞,成群的白鸥被游人的舟楫惊起。――而今,一切都消逝了,消逝了……没有任何留恋的事物。

秋兴八首其六字词解释:

[1]瞿唐峡:峡名,三峡之一,在夔州东。曲江:在长安之南,名胜之地。

[2]万里风烟:指夔州与长安相隔万里之遥。素秋:秋尚白,故称素秋。

[3]花萼:即花萼相辉楼,在长安南内兴庆宫西南隅。夹城:据《长安志》记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从大明宫依城修筑复道,经通化门,达南内兴庆宫,直至曲江芙蓉园。通御气:此复道因系方便天子游赏而修,故曰“通御气”。

[4]芙蓉小苑:即芙蓉园,也称南苑,在曲江西南。入边愁:传来边地战乱的消息。唐玄宗常住兴庆宫,常和妃子们一起游览芙蓉园。史载,安禄山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唐玄宗在逃往四川之前,曾登兴庆宫花萼楼饮酒,四顾凄怆。

[5]珠帘绣柱:形容曲江行宫别院的楼亭建筑极其富丽华美。黄鹄:鸟名,即天鹅。《汉书・昭帝纪》:“始元元年春,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此句是说因曲江宫殿林立,池苑有黄鹄之类的珍禽。

[6]锦缆牙樯:指曲江中装饰华美的游船。锦缆,彩丝做的船索。牙樯,用象牙装饰的桅杆。此句说曲江上舟楫往来不息,水鸟时被惊飞。

[7]歌舞地:指曲江池苑。此句是说昔日繁华的歌舞之地曲江,如今屡遭兵灾,荒凉寂寞,令人不堪回首。

[8]秦中:此处借指长安。帝王州:帝王建都之地。

秋兴八首其六背景: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当时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因写下这组诗。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是非常寂寞、抑郁的。

秋兴八首其六赏析:

本篇慨叹安史之乱以来,长安城满目疮痍。诗人在万里之外的瞿唐峡口,回想往日玄宗游幸曲江的盛况,对自古帝王州的今昔盛衰变化,不胜感慨。

作者资料:

杜甫(公元7-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篇9:浪淘沙刘禹锡其六

浪淘沙刘禹锡其六

浪淘沙刘禹锡其六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译文:

朝阳照在江雾初开的小洲上,淘金的女伴早已布满江滨。

美人的首饰和侯王的金印,全都是从沙中浪底淘来的黄金。

赏析:

此诗是《浪淘沙》九首中的第六首。诗人着意描写淘金妇女的劳动,歌颂了劳动的创造力,立意警拔高远。

诗一开头,给读者勾勒了一幅色彩鲜明的晨江 漉金图:一轮初阳冉冉升起,朝晖轻缓地拨开了笼罩在江 面上的晨雾,江 中小洲渐渐显露出明净秀美的轮廓。成群结伴的淘金姑娘,正散满在江 湾辛勤地淘沙漉金。这时,阳光已驱散晨雾,说明她们已淘洗了好长一会儿了。诗人用晨光拨开江 雾这优美如画的鲜丽景色,衬托淘金女伴劳动场面的壮美,表现了对她们的劳动的由衷赞美和热情讴歌。

后两句,作者的诗思从江 边场景宕开,从转折对比中提炼出高远的'深意。前两句讴歌了淘金妇女们的劳动,顺接来写,固然可以,但不会产生警人的力量。诗人别具慧眼,择取标志上层社会富贵奢靡功名权势的首饰与金印来立意,指出权贵们所占用的黄金,正是劳动者经过千辛万苦从沙中浪底淘漉而来。揭示了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劳动者创造了世间一切财富,却难得温饱;不劳者却可以无限度地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果实,从而表现了诗人深切地同情劳动人民的主题。

这首诗以明快而又婉转的民歌风调,表现了深邃高卓的思想。语言质朴浅近,精炼准确,很有特色。首句“照”、“开”两个动词,准确而有层次地写出了时间的推移。第二句的“满”字,既写出人数之多,也暗示了淘金劳动早已开始。这些通俗字眼,从生活直观中提炼出来,熔入诗中,形象而富有动态 美。第三句两个名词性词组并列,却不嫌堆砌,反见其神思飞动,用词精警。第四句一个“尽”字,充分揭示当时社会的本质,使结尾两句成为精辟警策的佳句。正因为这样,这首意境深警的喻理小诗,才这么耐人寻味,这么给人启迪。

篇10:张九龄感遇其六

吾观龙变化,乃知至阳精。

石林何冥密,幽洞无留行。

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并。

玄感非象识,谁能测沈冥?

世人拘目见,酣酒笑丹经。

昆仑有瑶树,安得采其英?

注释

⑴“吾观”两句:古人认为龙是至阳之精,变化无常。

⑵冥密:阴暗壅塞。

⑶元化:造化。并:合。

⑷象识:一作“蒙识”。沈冥:一作“沦冥”。

⑸丹经:指道家求仙之术。

⑹昆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瑶树:仙境中的玉树。

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 ),唐著名政治家、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 707)举进士,任校书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登道侔伊吕科,升任右拾遣。后历任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桂州都督、中书侍郎等职。曾因张说举荐,任集贤院学士。开元二十一年(733)

任宰相,翌年迁中书令,兼修国史。后加金紫光禄大夫。为相贤明,刚直不阿,敢于直谏,主张用人不循资格,设十道采访使。后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自此朝政日渐昏暗,“开元之治”遂告结束。次年贬为荆州长史,不久病卒。

工于诗,格调清雅,兴寄深婉,较出色地继承了汉魏诗歌的.优良传统,骨峻神竦,思深力遒。其代表作《威遇》诗运用比兴,寄托讽谕,继了阮籍《咏怀》和陈子昂《威遇》诗的优良传统,风格沉挚刚健。

有《曲江集》。《全唐诗》录其诗三卷。

鉴赏

这首诗开头两句“吾观龙变化,乃知至阳精”是说:“我看那神龙的变化无穷,就知道它是最高的阳气之精。”古人认为龙是至阳之精,变化无常。这里表现了作者的向往之情。接着写神龙之能:“石林何冥密,幽洞无留行”,意思是说:“岩石成林多么阴暗壅塞,洞穴深邃无法将它挡住。”“古之得仙道”以下四句是说:“古时候的得道成仙之路,确实与那造化合而为一,玄妙感应并非暗昧识见,有谁能够测知其中奥秘?”“世人拘目见,酣酒笑丹经”就是说:“世上的人只知道眼见为实,醉醺醺地嘲笑丹经真义。”“昆仑有瑶树,安得采其英?”意谓:“昆仑山有那美玉仙树,他们怎能采到它的果实?”最后四句讥讽世俗之人的浅陋。

篇11:饮酒陶渊明其六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作品赏析

其六(1)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2)。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3)。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4)。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5)。

[注释]

(1)诗人在这首诗中,以愤怒的口吻斥责了是非不分。善恶不辨的黑暗现实,并决心追随商山四

皓,隐居世外。

(2)行止:行为举止。端:种,类。

(3)苟:如果。相形:互相比较。雷同:人云亦云,相同。《礼记曲礼上》:“毋剿说,毋雷同。”

郑玄注:“雷之发声,物无不同时应者,人之言当各由己,不当然也。”《楚辞?九辩》:“世雷同

而炫曜兮,何毁誉之昧昧!”毁誉:诋毁与称誉。

(4)三季;指夏商周三代的末期。达士:贤达之人。尔:那样。

(5)咄咄(duō多):惊怪声。 俗中愚:世俗中的愚蠢者。黄绮:夏黄公与绮里,代指“商山四

皓”。见《赠羊长史》注(9)。

[译文]

行为举止千万种,

谁是谁非无人晓。

是非如果相比较,

毁誉皆同坏与好。

夏商周未多此事,

贤士不曾随风倒。

世俗愚者莫惊叹,

且隐商山随四皓。

篇12:陶渊明《拟古·其六》赏析

陶渊明《拟古·其六》赏析

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

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

厌闻世上语,结友到临淄。

稷下多谈士,指彼决吾疑。

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

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

不怨道里长,但畏人我欺。

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嗤。

伊怀难具道,为君作此诗。

作品赏析

其六(1)

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2)。

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3)。

厌闻世上语,结友到临淄(4)。

稷下多谈士,指彼决吾疑(5)。

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6)。

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7)。

不怨道里长,但畏人我欺(8)。

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嗤(9)。

伊怀难具道,为君作此诗(10)。

注释

(1)这首诗以谷中青松自喻,表现坚贞不渝的意志。尽管诗中流露出犹豫彷徨的矛盾复杂心理,

但仍决意不为流言所惑,不受世俗之欺,所以写诗以明志。

(2)苍苍:深青色,犹言“青青”。树:指松柏。常如兹:总是这样,谓郁郁葱葱,不凋零。

(3)时:季节的'变化。暗寓时世。以上四句起兴,以松柏的坚贞自喻。

(4)世上语:泛指世俗流言。临淄:地名,战国时齐国国都,在今山东省。

(5)稷(jì计)下:古地名,战国齐都临淄城稷门(西边南首门)附近地区。齐宣王招集文学、学术之士在此讲学。《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宣王时,稷下学士复盛。”集解引刘向《别录》:“齐有稷门,城门也。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也。”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之稷下,如淳于髡(kūn 坤)、慎到,环渊、田骈、邹奭(shì式)之属,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谈士:善于言谈论辩之人,指稷下之士。谓这些人善空谈而不耐霜雪的考验。指彼:指望他们。决我疑:解决我的疑问。

(6)装束:整备行装。既有日:已经有好几日。

(7)这两句写临行时又徘徊不前,犹豫再三,表示内心复杂矛盾的状态。

(8)道里:道路里程,即路程。人我欺:即人欺我。人,指“谈士”。

(9)不合意:见解不同。嗤(chī痴):讥笑。逯本作“之”,今从焦本改。

(10)伊:此。难具道:难以详细他讲出来。君:泛指读者。

译文

葱郁苍青山谷树,

冬天夏日常如此。

年年经历霜和雪,

更变四时岂不知?

已厌听闻世上语,

交结新友去临淄。

齐国稷下多谈士,

指望他们解我疑。

备好行装已数日,

且同家属告别离。

欲行又止心犹豫,

还坐重新再三思。

不怕此行道路远,

担心谈士会相欺。

万一相互不合意,

永远为人所笑嗤。

心内之情难尽诉,

为君写下这歌诗。

咏贫士 其二,咏贫士 其二陶渊明,咏贫士 其二的意思,咏贫士 其二赏析

班固咏史诗翻译

浪淘沙其一翻译

阮籍《咏怀其一》原文译文及赏析

咏贫士原文及赏析

咏二疏,咏二疏陶渊明,咏二疏的意思,咏二疏赏析

怀古诗大全

李商隐贾生阅读答案

人生哲理的诗词

含有哲理的诗句资料

咏史其六,咏史其六左思,咏史其六的意思,咏史其六赏析
《咏史其六,咏史其六左思,咏史其六的意思,咏史其六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咏史其六,咏史其六左思,咏史其六的意思,咏史其六赏析(精选12篇)】相关文章:

陶渊明的诗风格2023-09-12

关于马的励志诗句有哪些2022-09-12

写景的五言诗句2022-04-29

《菩萨蛮》 教学案例(高二选修)2023-08-09

诗歌的特点2022-05-04

《西塞山怀古》教学设计2023-11-25

古诗三百首2022-04-29

经典古诗2022-07-25

经典古诗的2022-04-30

杨慎的诗词2022-10-2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