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古诗

时间:2023-02-07 07:27:2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示儿古诗(共12篇)由网友“东川派副手”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示儿古诗,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示儿古诗

篇1:古诗《示儿》

《镜泊湖奇观》说课设计

《五彩池》迁移练习设计

创设情境 整体感悟 激发想像 诱导创新

古诗《示儿》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2:示儿-古诗

示儿-古诗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译文:

示儿:示:告诉。告诉儿子。

但:于“原”相同,只是。

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冀州、兖(yǎn)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这里代指中国。

九州同:全国统一.

同:统一。

王师:国家的军队。

北定:向北方平定。

家祭:家中祭祀祖先的仪式。

乃翁:你的父亲;也表示老人 。   乃:你 ,你的。

元:此字为通假字,通“原”,意为:原来。

万事空:什么事都没有了。

无:不要。(为通假字,通“勿”)

译文: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以后就什么都不复存了,只是悲伤看不到祖国的统一。朝廷军队向北挺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一定不要忘记把这喜讯告诉你们的父亲。

诗词鉴赏: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感情是何等的执著、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作者简介:

陆游(1125一12),字务观,号放翁,越州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南宋伟大的的爱国诗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被后人称为“诗魔”

篇3:示儿 古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老子!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篇4:示儿古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老子!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词句注释

⑴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⑵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⑶但:只是。悲:悲伤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同:统一。

⑷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北定:将北方平定。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⑸家祭:祭祀家中先人。无忘:不要忘记。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创作背景

《示儿》为陆游的绝笔诗,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12元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整体赏析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憾之情。

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父亲,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此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名家点评

明代徐伯龄《蟑精集》:“较之宗泽三呼渡河之心。何以异哉!”

明代胡应麟《诗薮》:“忠愤之气,落落二十八字间。……每读此未尝不为滴泪也。”

清代贺贻孙《诗笺》:“率意直书,悲壮沉痛,孤忠至性,可泣鬼神。”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卷六:“临殁犹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则放翁之素志可见矣。”

后世影响

陆游临终前所作的《示儿》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诗中所表现的爱国热忱催人泪下,发人深省。早在南宋当时,刘克庄就有一首绝句说:“不及生前见虏亡,放翁易箦愤堂堂。遥知小陆羞时荐,定告王师入洛阳!”据《陆游研究资料汇编》统计,后世评述陆诗者,特别提到《示儿》诗的,不下三十余家,或者说它具有宗泽“三呼渡河”之意,或者说它与杜甫“一饭不忘”的忠君爱国相同,也有读后叹息泣下的,也有作诗同情寄慨的。如南宋遗民林景熙写的《书陆放翁诗卷后》,末四句云:“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词意极为沉痛。足见《示儿》诗感人之深。

爱国作家朱自清特别推崇《示儿》诗,并对它做了具体的分析:“这是陆游爱国热诚的理想化;这理想便是我们现在说的‘国家至上’的信念的雏形。……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年)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1172)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工诗、词、文,长于史学。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其诗今存九千余首,清新圆润,格力恢宏,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

篇5:古诗示儿 陆游

古诗示儿 陆游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1. 示儿:给儿子们看。

2. 但:只。

3. 九州同:祖国统一。

4.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5. 家祭:对祖先的祭祀。

6. 乃翁:你的父亲。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官宦家庭,陆游的高祖是宋仁宗时太傅陆轸,祖父陆佃,父亲陆宰,他诞生于宋金战争的烽火之中,从小饱尝了颠沛流离的痛苦,同时也受到了父亲陆宰等士大夫爱国思想的熏陶,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他十余岁就熟读了陶潜、王维、岑参和李白的诗篇,有“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的好学精神,12岁便能诗文,有“小李白”之称。17岁便有诗名。25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曾几学诗,确定了他爱国诗歌的基调。二十九岁那年,赶赴临安应试,因名居秦桧孙子秦埙之前,触怒秦桧,遭到黜落,秦桧死后三年才被启用。

他始终坚持抗金,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在宁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陆游塑像。浙江绍兴的鉴湖村内也有陆游塑像。曾任镇江隆兴通判。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1172年(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简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 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 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

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 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 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 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陆游示儿练习题

1.解释诗句中粗点的词。

元:________ 但:________ 无:________

2.诗中的“乃翁”指的是谁?

答:________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

4.用你自己的话讲讲这首诗的意思。

答:________

篇6:示儿古诗_示儿陆游

示儿古诗_示儿陆游

《示儿》

作者: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1、示儿:给儿子们看。

2、但:只。

3、九州同:祖国统一。

4、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5、家祭:对祖先的祭祀。

6、乃翁:你的父亲。

赏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篇7:示儿古诗赏析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1. 示儿:给儿子们看。

2. 但:只。

3. 九州同:祖国统一。

4.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5. 家祭:对祖先的祭祀。

6. 乃翁:你的父亲。

陆游:(1125-1210),南宋文学家。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篇8:示儿古诗赏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 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 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

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 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 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 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篇9:示儿古诗陆游

示儿古诗陆游

【原文】

示儿1

死去元知2万事空3,

但4悲5不见九州6同7。

王师8北定9中原10日,

家祭11无忘12告乃翁13。

【注释】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只是。

悲:悲伤

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白话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赏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创作背景】

陆游的一生,呼吸着时代的气息,呐喊着北伐抗金的战斗呼声,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热忱。《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十二世纪初,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权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竞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后来宋孝宗赵眘与金签订的“隆兴和议”及宁宗赵扩与金签订的“开禧和议”,照旧屈辱求和。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大汉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这一历史时代,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

【作品介绍】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遗嘱。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表达的是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的是诗人满腔的悲慨。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篇10:《示儿》陆游古诗

《示儿》陆游古诗

《示儿》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前言】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遗嘱。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表达的是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的是诗人满腔的悲慨。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注释】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只是。

悲:悲伤

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翻译】

我本来就知道,当我死后,一切就都没有了,只是唯一使我痛心,遗憾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自己的祖国的统一。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祭祖的时候,千万别忘了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鉴赏】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 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感之情。

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此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篇11:《示儿》陆游古诗

《示儿》陆游古诗

《示儿》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只是。

悲:悲伤

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翻译】

我本来就知道,当我死后,一切就都没有了,只是唯一使我痛心,遗憾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自己的祖国的统一。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祭祖的时候,千万别忘了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鉴赏】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 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感之情。

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此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拓展阅读:

作品简介

《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用笔曲折,行文多变,语言没有丝毫雕琢,直抒胸臆,浑然天成,以极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极深厚、强烈的情感,自然地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创作背景

《示儿》为陆游的绝笔诗,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12元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作者简介

陆游像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年)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1172)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工诗、词、文,长于史学。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其诗今存九千余首,清新圆润,格力恢宏,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

篇12:示儿古诗赏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 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 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

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 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 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 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陆游的简介

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有着爱国的赤子之心。他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陆游的高祖是宋仁宗时太傅陆轸,祖父陆佃,父亲陆宰。 当时正值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女真族)进犯的年代。出生次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他于襁褓中即随家人颠沛流离,因受社会及家庭环境影响,自幼即立志杀胡(金兵)救国。

封建家庭虽带给陆游良好的文化薰陶,尤其是爱国教育,但也带来婚姻上的不幸。他20岁时与表妹唐婉结婚,夫妻感情甚笃,可是其母却不喜欢唐氏,硬逼他们夫妻离散,唐氏改嫁赵士程,陆游亦另娶王氏为妻。离婚后陆游非常伤痛,绍兴二十五年31岁游经沈园时,偶见唐琬夫妇,陆游在沈园墙上写了〈钗头凤〉词以寄深情,此后屡次赋诗怀念,直至75岁时还写了有名的爱情诗《沈园》。唐氏读了陆游的钗头凤后悲痛欲绝,和了一首钗头凤,不久便去世了。

陆游“年十二能诗文”,学剑,并钻研兵书。29岁赴临安省试,名列第一。次年参加礼部考试,因名次居于主和派权臣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不忘国耻“喜论恢复”,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为秦桧所黜。桧死,绍兴二十八年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绍兴三十年,召除敕令所删定官。孝宗继位,赐进士出身。后因力劝张浚北伐,发生部下将领不合的情况,再加上主和派阻饶,朝廷立即动摇,而陆游亦被冠上“交结台谏,鼓唱是非,例说张浚用兵”之罪名而遭免职。六年,起通判夔州。

乾道八年(1172年)主战将领王炎聘陆游至幕中襄理军务,使陆游的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军旅生活使他的怀抱不禁为之一开,写出了许多热情奔放的爱国诗篇。“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丹心唯报国”可说是他这一时期生活和心情的写照。虽然陆游满怀报国赤诚,但因朝廷腐败,只求苟安无意进取,他复国的壮志一直无法得到伸展的机会。

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邀陆游入幕僚,为成都路安抚司参议官。陆与范素有诗文之交,因此不甚拘守官场礼数,以致引起同僚讥讽;又因复国抱负和个人功名长久无法得到伸展的空间,故常有较放纵轻佻的行为,被同僚指责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于是陆游索性自号“放翁”,并在诗中自我嘲解。淳熙五年,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盐。淳熙六年,改提举江南西路[7]。淳熙十三年,知严州[8]。淳熙十五年,担任军器少监。

之后历经多次升降官职,在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之后的二十余年,长期蛰伏在山阴老家农村,家居时“眼明身健何妨老,饭白茶甘不觉贫。”因为养生有术,嗜食薏米和木耳,到了晚年,依然耳聪目明。期间虽仍有向朝廷提出抗敌作战的主张,但始终遭受非议。最后于在嘉定二年(1209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阴历日期,阳历为公元1210年1月26日)抱着未见国土收复的遗恨与世长辞,享年86岁。

【传世佳句】

0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02、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

03、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临安春雨初霁》

04、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临安春雨初霁》

05、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示儿》

0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07、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

08、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

09、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

10、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1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书怀》

12、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1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4、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

16、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剑门道中遇微雨》

17、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

18、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夜泊水村》

19、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关山月》

20、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沈园二首》(其一)

21、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沈园二首》(其二)

22、玉骨久埋泉下土,墨痕犹鏁(锁)壁间尘。《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其二)

23、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秋思》

24、云影忽生鸦蔽日,雨声不断叶飞霜。《庵中晚思》

25、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

示儿教学设计

《示儿》教学设计

示儿古诗的意思翻译

《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秀教学设计

示儿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陆游《示儿》古诗写作背景

How do you make abanana smoothie?教案示

示儿 古诗

示儿评课稿

古诗的教案教学设计

示儿古诗
《示儿古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示儿古诗(共12篇)】相关文章:

五年级《古诗》教学设计2022-12-17

陆游诗作中的三种情怀2023-03-20

古诗鉴赏口诀2023-05-05

21《古诗》2023-08-30

读书笔记示范文大全2023-05-27

《感古》古诗鉴赏2023-01-17

三年级语文《古诗》一课一练阅读题2023-01-25

古诗优秀教案2024-03-14

古诗教学教案2022-10-05

揣摩下列语句 体会2022-05-2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