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不能没有鲁迅

时间:2023-02-09 07:41:4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教科书不能没有鲁迅(共6篇)由网友“wdmsgzz”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科书不能没有鲁迅,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教科书不能没有鲁迅

篇1:教科书不能没有鲁迅

开学季,人教版初中一年级语文教科书中将唯一一篇鲁迅作品《风筝》删除的消息,引发了一场针锋相对的讨论。这不是第一次了。近年来,随着教改的步伐,鲁迅在教科书中的淡出似乎成了一种必然趋势,而且每次都能引发大范围的争议。鲁迅之于中国人,印象太过深刻了。多数人回忆起当初的语文课,只剩下那么一个或谓之深刻,或谓之尖刻的鲁迅而已。

我个人是一个鲁迅的拥趸。很长一个时期中,他都是我心中排第一位的作家。过往的语文教材中,除了仅一个单元的文言文,很难从那些担当其他使命的课文中感受到语文之美,鲁迅作品成了最大的一抹亮色。而且不怕贻笑大方,他脱胎于文言的白话,以及不留一个多余之字而至枯涩的文风对我影响极大。而至成人后,在精神软弱之时,总会想到他将一切假象一掀而起的痛快淋漓,想到他那般杀伐决断,快意恩仇,沉郁却始终清醒不自欺的强人精神,胸中唯有汹涌的崇拜之情。他太酷了。假如在今日以文字为稻粱谋的生涯中,能略有思考,只能说是拜先生所赐。我们未必也要去做一个鲁迅,但不应该学着深刻一些吗?

客观地说,从前鲁迅作品在教材中“拿大顶”,也有意识形态渗透的考虑。教师在讲解上,也只停留在阶级斗争的.范畴。但这些都不能掩盖它的光芒。有文本在手,任何强加于身的庸俗讲解都黯然失色。

鲁迅之去,已近80年。然而他以热血冷眼打量过的旧中国,至今仍然在转型之中混沌和挣扎。祥林嫂、孔乙己、阿Q、闰土们从未绝迹。他的痛苦,依然十分现实。鲁迅那些“一事一议”“小制作”的杂文,读来仍旧让人如芒在背,涔涔汗下。这就是为什么如今已成年的“学生们”在屡屡“吐槽”当年难啃其文的同时,却无论如何不愿他被请出语文课本。

有人说,接近一个作家的思想,并不一定通过教科书。这个道理没错,但这和教科书需要鲁迅是两个问题。教科书无论何时都摆脱不了教化的烙印,因为它对于整个国民思想素质具有定纲立本的意义。否则,日本的某种历史教科书中删除南京大屠杀的内容,中国人又何必去大声抗议?教科书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尽管日后你可能早已完全将课文遗忘,但其营养早已成为了身体和灵魂的一部分。鲁迅扛鼎,当之无愧。

当然,我也同样认为,教科书不能办成鲁迅作品集,任何立意无害的优秀作品都应有资格入选。好文章也并非如鲁迅一种。教科书应该增加体现人类最美好情感、体现真善美的作品,也让学生们感受到文学的多样性。目前的教科书改革,已在向这样的方向努力。

但认为鲁迅作品太过深奥阴暗,已不适应时代,不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观点,并没有说服力。照此说法,文言文就更不应该入教材了,继续诵读儿歌想必是没什么难度的。漫说一句,学习鲁迅作品长大的人并不少,怎么没见有多少人受其熏陶而摆脱内心的孱弱和劣根,或者成为一个善于发掘本质、独立思考的精神斗士?可我们又是多么需要这样孤独却又蕴含着巨大生命力的斗士!也许我们并没有读懂鲁迅,这意味着,我们并不能放弃鲁迅。

篇2:鲁迅难倒了教科书

近几年的秋天,随着新学年的开始,鲁迅作品在教材里的进进出出,就像旧伤口发炎肒脓一样,总是引起传媒和网友们的吵闹。其实这些争论,总体来说价值不大。为什么这样说呢?他们总是争论鲁迅的作品该不该删除和该不该保留这样的伪命题,而不去思考背后是什么东西在主宰并导致了这样的原因?不思考这样的问题,就会在每年秋天,鲁迅的作品“一有风吹草动”,就重复言说,毫无新意,还显得没有一点含金量的振振有辞。

(资料图:鲁迅作品是否从教科书中撤下,一直是舆论争议不休的话题。编辑配图,图片来自网络。)

许多人忘记了一个争论的前提,就是教材编写不能搞大一统,不能搞垄断。如果百舸争流,教材编写完全由民间自行编写与出版,学校和教师自行选择,乃至他们自行编写,那么鲁迅作品的增加和减少,都会变成一个伪命题。

长期以来,国x党和共产党都热衷于选林觉民的《与妻书》——两党曾经极不相容,你死我活,却在许多时刻都选这篇文章,那是为什么呢?请参看拙文《何不幸生今日之中国:重读林觉民〈与妻书〉》,这里面蕴藏着许多值得思考的东西——但在台湾教材编写民营化后,以我所见,台湾民营教材和台湾“教育部”部编教材也没再选《与妻书》,这里面可以阐释的信息非常之多。但为什么没见台湾教育界、新闻界于此闹哄哄地争来争去呢?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来自于教育哲学的改变和教材编写的自由竞争。

教育哲学的改变,我们选按下不表。教材编写一旦自由竞争,谁的作品真能带来美的享受、知识的增益、思想的深度、心理上的帮助与成长,便不只能由教材编写者说了算。一九四九年后大陆的教材编写者,只不过是庞大利益分肥者的一员,像我这样对教材比较有研究的人,都不知这些编写者有何等事功——是否教育有能,写作有得,心理有感的人在编写——更何况万千与教育有关却对教材不甚了解的学生与家长呢?

如果教材的编写和选择、讲解,由一线教师做决定,加上家长委员会这样自助性组织的权衡,我想在教材编写、出版、发行、使用上的制衡上一定是会起点作用的。

但或许有人会讲,如果教材百花齐放,深度竞争,那是不是对高考不利呢?那当然相应地要改变全国统一高考的模式——改为各高校自行招考,使得高校竞争成为可能,民营资本真正有可进入之期。

有人会说这样太腐朽,难道现在的高度垄断没有腐朽?请参见我两篇几年前乃至十年前论《取消全国统一高考》的文章——我并不主张取消高考,而是主张取消全国统一的高考,使高考的资源配置达到一定的优化。同时舒解学生一考定终身的巨大焦虑,一年可多考几次,单是使学生自杀率有所降低便是功德无量的事,何况还有教育上的其它增益?再者,客观题僵死一般的具有统一答案的题,所占的比例应该大幅削减,使得教材的充分竞争成为可能,这一点已经由民国时期的教育成就得以证明。

鲁迅的名声被传播得很广远,如果我们做点像样子的实证研究的话,其实他名声的很大一部分并不来自他真正值得重视的小说《呐喊》《徬徨》,散文集《野草》,更不来自其学术作品《中国小说史略》,而是来自他后期的杂文。

名声如何得来,这是作者自己控制不住的,因为作品的传播,有社会之需,更有手握“议程设置”——传播学名家拉斯韦尔、施拉姆等所提出的这一命题对了解信息控制与传播有极其深远的意义——重权的掌控者如毛泽东的深度参与有关。这正如钱钟书的调侃:“所谓名声不过就是误会的总和。”

鲁迅的杂文都是随感性质的东西,并没有太深的讲究。尤其是他并没有较好的政治学常识,在公共议论中缺少清明理性,特别是争胜好斗的习性,使得他骂功大放异彩。其间的仇恨教育和怨毒之辞,很容易把把情感与智商正处于发育期的学生,培养成了一个大多丧失理智,不能正常讨论公共问题的谩骂者。

这当然也不能完全怪许多人没有见识,大陆曾引进台湾学者陈奎憙、张建成审订,谭光鼐、王丽云主编的《教育社会学:人物与思想》(华东师范大学版),将世界级的教育社会学家几乎说了个遍,但几乎很少涉及教材在教育社会学里应有的分量。在卡尔·马克思、马克思·韦伯这样的社会学家所处之时代,教材对学校对社会的影响,还没有引致足够的重视,这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工业化引起的对人力资本的重视程度,还远没有到今天这般疯狂。

越到后来,教育越追求规模化效应,讲究一种投入与产出的速成,成为国家至上教育观,以及商业与人力资本全球化对人才需求所引起的连锁反应。民主国家教材编写充分竞争,有时根本就没有教材,但他们的老师能做到在价值观与情感、知识上充分地施展自己的能力,而不受干扰。但对于封闭社会的教育,教材所造成的诸多社会影响之大,实在不可等闲视之。

但问题是,教材的编写、出版、发行作为影响学校和社会最重要的媒介,不仅没有引起社会学家的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引致传播学者的深透观察。一篇课文被重复选用,这里面有很多值得研究的信息,选它的目的何在?学生能有兴趣地接受否?讲解者有何种能发挥的余地?如果按规定死了的“教学参考”来做,会成为一种什么样的万马齐喑的局面?

如果我们能对从民国以降,鲁迅的作品入选教材的情形,做个数字统计的梳理,对其诗、小说、散文、杂文等进行一个入选的分类,那么就不难得出我们的教育在注重鲁迅的什么,从而分析背后的意识形态企图和时代风尚,甚至教育哲学目的。如果说民主国家的教材问题,还不是个巨大的教育社会学应该研究的问题的话,那么像我们国家的教材编写、出版、发行、讲授,应该成为教育社会学关注的核心议题。

研究迅翁的人可谓多矣,既有“伟大领袖”号召在前,更有众多只能算是“就业大军”的研究者岂甘落人之后?迅翁值不值得研究呢?当然值得深加研究。但如何研究,却是那些只靠他吃饭的所谓研究者,不曾想过或者万万想不清楚的。他们只有辗转稗贩,连鲁迅的知识谱系怎么来的`,他们都不甚了然。只有像金纲兄这样的人来下苦功,编著一本厚厚的《鲁迅读过的书》,做这样吃力不讨彩的基础研究。

同理,选入教材的鲁迅作品,对国人的社会认知、知识的构筑、历史的体会、现实的应对、情绪的形成有何等样的作用,我们应该尽量做定性定量之研究。而不是流于泛泛谈论,产生一堆无用之口水,每年秋天来发炎肒脓,而毫无精进。如果有人写一本《教材的传播威力:以鲁迅为例》,从教育传播学和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讲,那一定是件功德无量的美事,做得好甚至是本传世之作。可惜的是,只知重复蹈袭的迅翁研究者,哪里能产生这样新的研究视角和功力?

有人说最近几年在教材里连续取消鲁迅的作品,是有关部门想淡化鲁迅的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怕许多人读了鲁迅的东西,对当下有极其丰富而敏锐的联想,使得他们不安,我不认为有关部门完全没有这样的企图。但是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鲁迅不少作品,不适合在初高中来读,也不必为此讳饰遮掩。不然“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就不会成为一种流布甚广的校园段子了。

当初我读书的时候,选的是《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友邦惊诧论》等,可以说除了《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外》,没有一篇我喜欢的。这说明教材编写者,根本就不从教育心理学上去思考问题,在他们看来,只要灌输,不管你是否喜欢。他们在选入鲁迅作品的同时把鲁迅也给异化了。

事实上,在公共话语中有着清明理性,具有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的人,鲁迅远不是最好的批评者。我不是说鲁迅的完全不选,至少应该给胡适、梁实秋、罗隆基、徐志摩、王小波、林达、刘瑜等人,以较多的机会,让学生们知道批判社会现实还有这样的维度,文字不必剑拔弩张,但却深具穿透力,甚至有趣而优雅。

鲁迅的一些作品如《纪念刘和珍君》于当下依然有现实针对性,但你要是不能讲透“三·一八”惨案的背景,你不能诚实地告知其间有多种势力形成的此局,以及鲁迅与现代评论派的争论,那么你如何讲《纪念刘和珍君》?

不客气地说,如今的中学老师里,很大一部分人单一而混乱的历史知识,不配来讲这样的课。我认为要讲这样的课程,不仅要有诚实而丰富的历史知识,而且还要有相当的政治学常识,而不是仅是停留于“不在沉默中暴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之类的空洞抒情。愤怒和仇恨都是人之情绪的一种,但对心智和情感都尚未成熟的学生,恐怕在这方面,我们成人要有相当多的考量,不可偏执而不顾他们的良性成长。我们应该对鲁迅文章入选做比较精确的数据统计,看哪些重复入选的概率较高,而为何忽略鲁迅另外的文章,来做重复率研究,以明了官方为何选此鲁迅而不选彼鲁迅的原因。

很多人说不理解鲁迅作品何以被剔除教材,好像他能洞悉鲁迅作品入选教材的教育目的似的。如果我说斗争哲学、阶级意识、仇恨教育、丑化民国才是有关部门在几十年里频繁选鲁迅的目的,希望你不要感到吃惊。但有人或许会说,他们害怕嘛,我们就一定要选噻,这样的教育的目的恐怕害人终害己。因为不要忘记仇恨的反噬作用,往往是民众间的互相仇恨,更符合古老的牧民术和统治运营成本及风险的降低。斗争及仇恨导致互信降低,使得人的原子化加剧,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会让我们深思,但他并没有谈及中国的现实何以如此。

鲁迅的作品依然是现在教材里,所占比例最多的,这说明人们的认知有相当多的惯性,同时也表明现实的丑陋,不能达成鲁迅希望其一些文章速朽的愿望。如果我们不清楚为何如此,那么我们对比一下港台两地所选鲁迅篇什,就能大致明了大陆教育何以如此了。选文中保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这样的篇什是必要的,我甚至认为高中可选《中国小说史略》中的章节来让人们认识一个别样的鲁迅,使其更加丰富而立体。

教材对一个写作者的名声既有传播乃至神化功能,但也有极大的异化作用,因为很多人所受的教育,也就到高中为止。教材对人之“三观”的形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有人只知杜甫的“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便形成对杜甫、白居易如此扁平而单一的终身认知,要想改变其认知绝非易事。那么对鲁迅的神化和利用,何尝没有异化他的成分呢?

篇3:不能没有你

看着你头上越来越多的白发,脸上越来越深的皱纹,我陷入了沉思。

十几年了吧,我三岁时你就一直在我的身边,现在的我已经十四岁了。我的个头越来越高,而你却越来越小;我的身体越来越健壮,而你的身体却越来越消瘦。奶奶,你累了吧?背了十几年的包袱,是该累了,你也可以休息一下了,因为我已经长大了。

我记得,我小时候很笨,很简单的作业都要做好久。昏暗的灯光下,你就坐在那个旧沙发上,等着我,陪着我。我记得你的眼里总是有水雾,那时我问你,眼里为什么有泪水,你说人老了,不中用了,风一吹,这眼泪就自己跑出来了。可现在我才知道,那是因为心疼我才流下的泪水。奶奶,你知道吗,当我看见你头上的白发,脸上的皱纹,手上的老茧时,我的眼里也会有水雾。奶奶,你不要再这么辛苦了,你该享享清福了。

冬天总是特别的冷,那是我都六年级的时候吧,因为学校离家远,所以选择了住校。周末回家时,你看着我那冻得像馒头似的手时,哽咽了,眼里分明闪着泪花,但你却什么也没说,只是转过身去给我倒热水,说烫一烫会好些。你就是这样,用行动表达爱,而不是用语言。真的很暖和呢,这种暖和让我整个冬天都不觉得寒冷了。

奶奶,我真的不敢想象如果没有了你,我会怎么样呢?是你让我昏暗的童年射入了阳光,是你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人,是你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爱别人。所以,谢谢你,你还要很健康的一直陪着我,因为我要和你分享我未来路上的幸福与快乐。

篇4:不能没有你

我的奶奶是一位退休教师,在我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她总会尽心尽力的帮助我。

有一次,我有一道应用题不会做,奶奶就叫我先认真读题,再仔细想一想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再给我分析讲解,直到我弄懂为止,并亲自为我批改。还有一次,老师叫我们背诵课文,我对奶奶说:“这篇文章太长,不好背。”奶奶拿过书一看,说:“课文虽然长,但不能死背,先要理解课文内容,按照作者写作的顺序,跟着作者的思路去想,这样就好背了。”我按照奶奶教的方法去做,不一会,我果然能背诵了。

奶奶不但关心我的学习,在生活上也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

自从我上学以后,每天早上都是奶奶为我煮早餐,而且天天换着花样给我弄吃的,让我的身体比以前好多了,脸色也红润了。我最爱吃炒鱿鱼须,奶奶不会弄,就请教妈妈,教她怎么做,妈妈给奶奶讲了后,奶奶就试着做了一次,问我好不好吃,我尝了一下,回答说,好吃,跟妈妈做的一样。现在,只要我说想吃鱿鱼须了,奶奶马上就会给我做。

我一有空便会抓紧时间玩电脑,奶奶总是忠恳地告诉我,少打电脑,多出去走走,多呼吸新鲜空气,对身体才有好处。而我却听不进去,总是当耳边风,到打得手也软了,腰也痛了,才走出电脑屋。奶奶会严厉地对我说:“下不为例。”我只好低着头红着脸说:“知道了。”有一次,奶奶叫我和她出去玩,我却想在家里玩,我说:“外面不好玩,我在家里不出去了。”奶奶说:“多出来走一走,看一看绿色的植物,对眼睛有好处,如果以后把眼睛弄坏了,看东西不方便,现在小学生近视眼逐年增多。”我也只好跟着奶奶出去散步了。

我在奶奶的关心照顾下健康地成长,我感到我是最幸福的,我要对大家说:“我和奶奶就象鱼和水一样,永远不分离。”

篇5:不能没有你

小时候,奶奶会带我在珠江边散步,有时候走着走着,月亮会悄悄地升起来。那月亮十分明亮,外面一圈朦朦胧胧的,像飘了一层雾。月光柔和地倒映在水面上,顺着水波摇曳。每当我抬着头看着夜空,总会有几颗小星星在白云中露出脸来。

江上,偶尔会有几艘游船缓缓地驶过,时而喧哗,时而宁静。几只水鸟时不时从水面上掠过,高鸣一声,划破夜空的宁静。有时候,它们也会钻入水中寻找食物。这时,月亮好像灯光师一样,将月光投映在它们的身上,像是配合好似的,鸟儿就穿上了银色的服装,它们也享受着上舞台的快乐。奶奶,让我们再走远些吧,细细品味鸟儿在水上的舞蹈,在空中的演唱……

水旁边的滩涂上,有很多的小螃蟹挥舞着钳子,向我们问好。它们好像也知道害羞,只会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打架,谁知道它们为什么打架呢?我们或许能去问一问小螃蟹,在它们的家里做做客,说不定还可以蹭上一杯“茶水”……

走到中大北门了,月影让平时肃穆庄严的北门牌坊显得更加神秘、典雅。两只石头狮子在月光下却显得洁白、柔和。在牌坊前的台阶上,总会有一些年轻人坐在那里歇息。在台阶下的小广场上,每天都会有许多人聚集在那里跳广场舞。出来玩耍的小朋友们,有的开着玩具车,有的拿着小铲子,还有的拿着芭比娃娃,在台阶上摆弄着,永远都是那么开心。下次我也要把我的玩具带下去,和大家一起玩!

走月亮好惬意啊!奶奶总喜欢牵着我的手,有时候讲她当年的故事,有时候唱支红歌,有时候念首古诗让我学,还有的时候,奶奶什么也不讲,只是拉着我在珠江边转一转,告诉我对面的高楼叫什么名字。

当我们往回走的时候,我喜欢冲在前面跑啊跑,回头叫奶奶时,看见奶奶正对着我笑。突然,我好像看见那一轮弯弯的、闪闪发亮的明月,也正对着我笑呢!

多么美好的夜晚啊,我和奶奶走月亮!

篇6:不能没有你

一泓清泉,你便浇灌了我的心灵;一缕阳光,你便照亮了我的心扉;一阵轻风,你便吹净了我的心房。我不能没有你,语文。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粉荷冬有雪。自然是奇妙的,但你勾勒的画面何尝不栩栩如生?“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这是春的呼唤,浸染着春的气息。同时,我又爱着那碧无穷的接天莲叶,爱着那无边落木的萧萧,爱着那北风卷地的白草皑皑。语文,你所勾勒的便是人们心中最美好的画卷,呈现着自然的纯朴与美好。恍惚中,我仍能听见金戈铁马、短刃相接的呐喊,我仍能看见夜光杯中的葡萄美酒,我仍能明白将军白发泪千行的无尽愁思。千里大漠,万里疆土,你呈现的便是那战场的千军万马。

语文,你如色彩,如画布,勾勒自然,描绘生活。我不能没有你,语文。

我站在山神庙边,凝望他潇洒而去的背影,感动于他豁然轻松不再隐忍的洒脱心情;我站在桃园之边,望着那冉冉升起的`烟雾,感受着三英结为兄弟的真挚情谊;我站在天庭之边,听着齐天大圣睥睨天下之言,感受着他不畏强势的傲人气节;我站在红楼深处,凝望着她弱柳扶风的背影,品味着她与落花命运相似的无奈。隐忍,屈服,后解脱,是他的抉择;忠君,为国,平天下,是他们的心愿;尊师,舍生,去西天,是他的承诺。惜花,葬花,怜落花,是她的无奈。

语文,你如史册。你不言不语,呈现千百年的悲欢离合。无语,却总能扣人心扉;无言,却总能动人心弦。我不能没有你,语文。

泱泱千年文化,你蕴含了灿若星辰的文化与思想?仰天大笑惊醒了梦中人,他揭开了盛唐的绚烂,那绣口一吐的半个盛唐,更是为锦绣山河装点上了耀眼明珠。唯有你,能指引他走向诗的彼岸,走向人格的坚持。当年那个乘风破浪、云帆济海的少年如今便也走上朝堂。宦海沉浮,人格最高。力士脱靴,贵妃研磨,他又岂是蓬蒿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不会“云想衣裳花想容”,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他,才不会辜负名动天下的“谪仙”之讳。不拘泥于官场,自由才是他的本性。

语文,你是史章,你是诗章,以史记录人的生平,以诗勾画人的翩翩风流。你以史,以诗,告诉我为人之理。我不能没有你,语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纵使时光荏苒,岁月无常,你始终如一,承载先人之智,教育后人之理。我不能没有你,语文。

如何生成合适的“语用”教学内容

少年闰土说课稿

对非常鲁迅的一点担心

《证明地球在自传》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的优秀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少年闰土》说课稿

《少年闰土》优秀说课稿

《彷徨》读书笔记

级语文《风筝》的说课稿

《风筝》语文说课稿

教科书不能没有鲁迅
《教科书不能没有鲁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教科书不能没有鲁迅(共6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教案2023-09-24

让高职学生感受大学英语课的魅力2023-01-21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2023-11-25

拿来主义说课稿2023-01-12

《画风筝》说课稿2022-11-26

藤野先生说课稿2023-07-07

高中与鲁迅的记事作文1500字2024-01-20

风筝说课稿2023-02-21

鲁迅的读后感2023-07-08

笑谈大先生读后感2023-06-2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