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与鲁迅的记事作文1500字

时间:2024-01-20 08:09:10 更多作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中与鲁迅的记事作文1500字(共22篇)由网友“艺瑶义”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高中与鲁迅的记事作文15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高中与鲁迅的记事作文1500字

篇1:高中与鲁迅的记事作文1500字

到了到了!鲁迅故里到了!洋溢着浓郁水乡风情的大幅浮雕上,“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苍劲有力。那气宇轩昂的一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形象,在我眼前渐渐清晰起来……

迎着人流,我们步入了鲁迅纪念馆。纪念馆的建筑与河水纵横交错,内外空间相互渗透,是一座古朴而神圣、充满灵气又独具绍兴水乡风情的现代展馆。而馆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大型青铜坐像。坐在鲜花丛中的鲁迅表情自然,仪态从容,严肃又不乏亲切,眉宇间似藏着无限的深思。陈列厅内详细地介绍了鲁迅的坎坷人生: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序幕;19,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看着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我的心中又不禁卷起一阵阵波浪,为鲁迅的一生感慨,更为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节所感动……

走出纪念馆,不觉已是春雨绵绵。雨很小,很细,小得几乎听不到“沙沙”的声音,细得像蚕吐出来的丝。漫步在这窄窄的青石板路上,欣赏着这细雨中朦胧的白墙灰瓦、古老又修葺一新的竹丝台门,聆听着那一串串韵味十足的绍兴方言——“卖臭豆腐了!卖臭豆腐了……”“乌毡帽,乌毡帽……”各路游人禁不住驻足停留,来两串臭豆腐,戴一顶乌毡帽,用心体会着这浓郁的水乡风情。鲁迅当年会不会也常吃这种臭豆腐呢?……

接着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跨过高高的门槛,从侧门进去,穿过年代已久的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俗称“天井”,这里原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闭上眼睛,小时候的鲁迅赫然就在眼前。夏夜,他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我的耳边似乎还有他的继祖母蒋氏让他猜谜、给他讲故事的声音……鲁迅的卧室、厨房、百草园……都一一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每到一个地方,都感到离这位一代宗师又近了一步……

我最想去的地方还是三味书屋,于是又迫不及待地循着鲁迅的描述去感受他当年读书时的氛围。“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三味”就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匾额下挂着一幅栩栩如生的《松鹿图》,两边的柱子上还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大约是在揭示读书的真谛吧。走进去,我们看见了一张陈旧的两屉硬木书桌。书桌极其普通,但却受到了特别的待遇,因为这就是鲁迅因故迟到,在受到塾师的严厉批评后,刻下“早”字,用以自勉的书桌。我认真地观察着,脑子里不由得浮现出小时候的鲁迅一笔一画刻字的模样与勤勉学习的样子……我深深地呼吸着这里的空气,贪婪地搜索着鲁迅的声息,这里是鲁迅成长的摇篮啊。

再次走在这窄窄的青石板路上,雨还没有停,一样的小,一样的细,为这一趟鲁迅故里之游染上了一种别样的情绪。一条清澈的小河,从故居门前潺潺流过,雨丝轻轻地落在水面上,平静的河面顿时裂开了好多条“缝”,一圈儿一圈儿地荡漾开来……

我掏出一把茴香豆,坐上了晃晃悠悠的乌篷船。在头戴乌毡帽,手持青篙的船家带领下,挥手道别了这座伟大的历史丰碑,而那一圈儿一圈儿的鲁迅情却久久地在我心中荡漾……(指导教师 姚玉芳)

作者先到鲁迅纪念馆,概括了鲁迅的生平和成就,而后到故居、三味书屋,追忆鲁迅童年、少年的生活。这个颇有章法的写作顺序看似自然,实际上是经过作者认真考虑的。文章另外值得称道的是两次对细雨的描写,先写雨中古镇,巧妙过渡;后写雨中涟漪,把自己对鲁迅先生浓浓的.崇敬之情弥散开,使结尾变得意味悠长。

篇2:高中与鲁迅的记事作文1500字

在有关鲁迅思想的研究中,大量的成果集中在“改造国民性”问题上。冯骥才在《收获》上发表的《鲁迅的“功”与“过”》中认为,鲁迅作品的成功之处即在于独特的“国民性批判”,“在鲁迅之前的文学史上,我们还找不到这种先例”,但这不过是“源自1840年以来西方传教士”的舶来品,鲁迅从中受到了启发和点拨,却没有看到里面所埋伏着的西方霸权话语。冯骥才进而认为鲁迅没能走出“西方中心主义”和被西方人认作经典的以审丑为主要特征的“东方主义”的磁场。这一度引起了学者们的激烈争鸣。陈漱渝在《由〈收获〉**引发的思考》和《挑战经典——新时期关于鲁迅的几次论争》中认为,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形成过程中,的确受到美国传教士亚瑟·亨·史密斯《中国人气质》一书的影响。然而,鲁迅展示中国人的丑陋面,并非印证西方侵略者征服东方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而是在展示种种丑陋的过程中渗透了作家的忧患意识和否定性评价,使读者在否定性的体验中获得审美愉悦。黄川在《亚瑟·亨·史密斯与东方主义》中重点分析了“东方主义”一词的含义和史密斯《中国人气质》一书的详细情况,指出

由论争引发,对国民性问题的研究被导入了十分广泛、深刻的领域。对于鲁迅国民性批判思想形成的渊源,日本学者北冈正子的《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由来》以翔实的史料证实:鲁迅留日时期与许寿裳关于国民性的探讨,是受到当时弘文学院院长加纳治五郎与中国学者杨度关于国民性讨论的直接触动。潘世圣的《关于鲁迅的早期论文及改造国民性思想》认为,“青年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问题,其实与近代西方,明治日本,他的先辈思想家如梁启超以及与他同时代的留日学生有着多样的联系,鲁迅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他的时代,他的周边世界的精神倾向。”王学谦在《精神创伤的升华——“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形成的心理因素》中指出,幼时的家庭变故使鲁迅的心灵受到严重创伤,直接影响了鲁迅人生道路的选择,并促成了其改造国民性的思想。程致中在《鲁迅国民性批判探源》中认为,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某一单方面的影响,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包括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影响,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有关国民性的讨论的影响,外国人研究中国国民性的着作的影响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痛切反省和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的影响等等。袁盛勇的《国民性批判的困惑》则认为,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主要源于一种强烈的自省意识,他看到了我们国人的“古老鬼魂中”还有一个“我”,因而,“鲁迅的国民性话语是一种自我在场的启蒙话语……他把自己拽进话语语场的同时,也一并让读者沉入其间,在自我反省中杀出一条生路”。尹康庄的《鲁迅的民众观》指出,鲁迅“致力终身的改造国民性思想与实践的逻辑起点”,是鲁迅对民众的“否定与肯定之间所形成的悖论”。方长安的《鲁迅立人思想与日本文化》认为,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是和立人思想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深受日本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亦即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影响。

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研究的深化还表现在“鲁迅改造中国国民性思想研讨会”的举行。这一学术会议是由汪卫东的《鲁迅国民性批判的内在逻辑系统》和竹潜民的《中国国民性“密码”和“原点”探秘——兼与汪卫东先生商榷》争鸣文章引起。前文认为中国国民性“原点”和“密码”以“私欲中心”四字概括,后文表示了不同意见,认为中国国民性的“原点”和“密码”应是“自欺欺人”。陈越认为汪卫东的“私欲中心”失之太泛,竹潜民的“自欺欺人”不是“对国民性劣根性表现的深层原点的概括”。周楠本指出,“自欺欺人”说实际已包含于“精神胜利法”中,而“私欲中心”是和“精神胜利法”一样的国民劣根性表现,因而“原点”和“密码”的提出并无多少新意。张恩和和林非都肯定了从“私欲中心”和“自欺欺人”入手探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积极意义,特别认为以“自欺欺人”为中心展开对国民性弊端的分析是“颇有道理的”。但对国民劣根性的形成,他们都认为原因不是别的,而是封建专制制度和绝对权力统治的结果,“在这样严格的等级制度的规范和限制下,怎么能不产生退守、懒惰、卑怯、奴性、虚伪巧滑、自欺欺人等各种各样的国民性”(张恩和语)。钱理群的论点有三:一、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提出是从中国的现实出发,不是外来思潮的移植;二、改造国民性问题涉及对民众的看法,鲁迅一向把民众分成两类,即“厥心纯白”的朴素之民和“在名教斧钺底下”失去了天性的“无名主无意识的杀人团”,鲁迅的批判锋芒主要指向后者;三、对“真”与“诚”的倡导,对“伪”的批判是鲁迅一生的命题。孙玉石认为,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他的“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创作动因,继承了历史上一切优秀文学传统拥有的“大爱与大憎结合的精神”,体现的是文学创作的永恒的主题,因而孤立地研究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密码”与“原点”,“没有什么真正的学术意义”。孙玉石提出应当特别尊重鲁迅作为文学家的思想家的“独特性”,这就是:“他是以自己的直接感悟与无休止批判来辐射他的思想能量,而不是在逻辑系统的思考中来论证他的思想凝结的。他追求关注的一贯性,批判的直击性却不一定有哲学家思想的严密性。”

篇3:与鲁迅的记事作文1500字

尊敬的鲁迅先生:

今天,咱们高67班的全体同学在李老师的引导下兴致勃勃地学完第五册语文课本中第三单元的课文《阿Q正传》,那是您的经典佳作!你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形容自己对阿Q的态度。您自己说,您之所以要写《阿Q正传》,是因为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并且说:“我虽然竭力想摸索人们的魂灵,但时时总自憾有些隔膜。在将来,围在高墙里面的一切人众,该会自己觉醒,走出,都来开口的罢,而现在还少见,所以我也只得依了自己的觉察,孤寂地姑且将这些写出,作为我的眼里所经过的中国的人生。”先生,我很佩服您的洞察力,阿Q给后人展示了触目惊心的国民劣根性:吃人、妄自尊大、自轻自贱、守旧排外、漫夸历史、愚昧麻木、卑怯巧滑、投机钻营、色情狂……说不尽的阿Q呀,给咱这群衣食无忧的“90后”的学生引来激烈的讨论:吴妈该不该那样做?阿Q应该怎样革命?自己身上有没有阿Q的“精神胜利法”?……

不久,李老师将“走向鲁迅”的征文活动通知张贴出来时,马上有较多的同学围看:“为促进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引导广大中学师生进一步了解鲁迅,把握鲁迅作品的美丽和价值……”李老师在旁边加的提示语更惹人注意:“中学语文教材所收作品论数量及范围之广,非鲁迅莫属。让我们用笔发自内心地怀念这位中国的和世界的文学泰斗!”

先生,您是我崇拜的偶像,每每老师讲解您的文章,我的回答常常能得到他们的喝彩!这种成就感源自您的`作品,我无法回到您的过去,我只好在文字中默默地与您对话——

深夜,灯下漫笔的您是孤独、寂寞还是伤感的?朝花若能夕拾,惆怅是不会浮现于字里行间的。眼下,我已慢慢融进您的思绪,随着飞扬的思情在解读“嬉笑怒骂皆是文章”的您。

解读您字里行间的情感,了解时代赋予您的使命。当所有人都在沉睡中您却是醒着的。您以笔为剑,用犀利的语言刺醒沉睡中的人们。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遍体鳞伤的您仍奋然前行。难怪至今人们一直牢记伟大领袖毛主席评价您的话语:“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先生,在黑暗中,您就是一抹希望的亮光,照亮了那个黑暗、阴森的冷酷世界。回想往事,记忆里仍有浓浓真情的流露。

您回忆着充满无限乐趣的百草园——您怀念着采桑葚、拔何首乌、捕鸟的日子;回忆水乡故里、寄托思情——儿时的闰土给您讲述无尽趣事;回忆里得得锵锵的戏曲声,夹杂着香气飘然的豆子——简单的水煮豆,吃在嘴里却是无上的美味;回忆里那本“三哼经”,它倾注了多少长妈妈对您的爱,以至于您最后说:“黑暗人后的地母啊,远在您怀里永安葬她的灵魂吧!”这些往事您都记着,怀恋着。

然而,现实很难让您以悠闲的心情去欣赏美丽的田园和享受淳朴的乡情。现实让您紧握秃笔发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这个病态百出的社会里,使您不得不直面惨淡的人生。您活灵活现再现现实中的“病”,“深味着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最后,笔尖挥动,您一发不可收拾了。

您选择了穷困潦倒,守着孤灯,于是,有了破布长衫挂在身上的孔乙己,满口“之乎者也”的他也败在这“之乎者也”之下;有了在飘荡祝福之声的雪夜中死去的祥林嫂,她悲惨的人生际遇换来的却是人们的冷嘲热讽;欺凌怕势的阿Q,心里的“得胜法”使人感到悲哀,就连死到临头也不明白是怎么死的;再有一位以为有一剂“什么痨病都包好”的“良药”的华老栓,愚昧无违让他走向老年丧子的惨景。“人血馒头”,烤得焦黑的人血馒头,是现实最贴切的写照。呵,好冷,那时一种彻骨的凉风吹遍祖国大地。问苍茫大地,谁能“救救孩子”?就这样不幸中的人展露在这个病态的社会里,够冷漠,够可悲,够诙谐的了。您的笔下驰骋纵横,把文章做绝了,散文够散了,杂文够杂了,小说够味了。您吹起革命的号角,号声震荡人心,余音绕耳,快醒醒吧,沉睡中的人们,您疾呼!您诠释自己的笔名——迅速猛烈!彷徨之后的声声呐喊如战鼓!

1936年10月19日,您生命的“鼓声”骤然停止,遗憾啊,举国上下抚胸悲叹,慨叹您为何没等到国民彻底醒来的那天。一面鲜艳的旗帜覆盖在您的灵柩上,先生,九泉之下您知道国人看到这面旗帜的无限感慨与悲痛吗?阿累在一面中说道:“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走完就倒下,我们只能踏着他血的足迹继续前行。”先生,听到这句话您一定倍感欣慰,中华民族新文化的这条路上您并不孤单。残阳落日,不是消逝,而是另一种重生!今天,我从您的格言中重生——“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

您姑且尝试做一回狂人,呐喊的最后余力,终于走过彷徨。朝花夕拾的美好岁月,就如同春风吹又生的野草般袭来。十年,二十年,甚至百年的今天,那气势壮阔的文浪,经久不退,到了不可磨灭的地步。先生,您留下的不只是墨宝,而是您整个瑰丽的人生!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先生,您一定是永远活着的那个人。百年后的今天我以我的方式悼念您。因为,在您身上分明写着——文无止境,那是一种激人上进的不屈的力量。

先生,正是有您这种不屈的力量,凝聚在您灵柩的旗帜上,形成三个震撼人心的大字——

民族魂!

崇拜您的一位少女:李桂

篇4:与鲁迅的记事作文1500字

因为鲁迅描绘的绍兴水乡乌篷船和孔乙己的茴香豆一直漂浮在我的脑海中,我便想有机会一定要去绍兴看看。

到了绍兴城,横亘在眼前的是一座风光旖旎的现代化城市。城中有水,水中浮城,鲁迅在《社戏》中走过的路如今成了一条韵味无穷的旅游线路。一场大雨把一群人拢在了一起,导游小姐撑开一把花伞把我引到了当年鲁迅躲雨的地方,我看到了鲁迅的影子兴奋地跑进雨中的样子。我逃开那把花伞,跟着鲁迅的影子跑进雨中,跑进那条仿古的现代工艺品小街,寻找着想象中的乌篷船、鲁迅的烟斗和孔乙己的雕像。雨停了,团队鱼贯而出,一无所获的我被导游小姐拉上车往下一站奔去。

在三味书屋门前,两三米宽的河沟里躺着两三只小小的乌篷船,踏上去照一张像两元钱,已经没有了鲁迅坐在上面的韵味。儿子属龙喜欢玩水,特别喜欢小船,便想为他买一只乌篷船回去,河边的小店却没有乌篷船只有写了“三味书屋”的纸扇和刻有“百草园”的镇纸。回到宾馆,大堂正中摆着一只金光闪闪的乌篷船,可惜只是一种标志不是商品。

逃离团队安排的晚餐,三轮车夫把我引到了“咸亨酒店”门前,我站在孔乙己当年站着喝酒的柜台前,要了一碟茴香豆和一碗花雕酒,喝着喝着就有了飘然若仙的感觉,后脑勺似被鲁迅那眉头紧皱的双眼盯得发烧。握住孔乙己罩着茴香豆的手留了影,帮老孔扶了扶快要掉下来的眼镜,才发现老孔只是一尊雕像。

挨个逛了几个纪念品商店,在丰富多彩的纪念品中却没有孔乙己的雕像。有两排烟斗凸现在我的眼前,我问那位同“豆腐西施”杨二嫂有些相似的服务员有没有鲁迅的烟斗?她浅浅一笑说,只有各式各样的烟斗,没有鲁迅的烟斗。鲁迅常叼在嘴上的那种烟斗没有,而其他烟斗上也没有刻上鲁迅或与鲁迅有关的文字,哪怕在作为商品的烟斗上写上“鲁迅故乡的烟斗”几个字,我也会买上一大堆在文友面前炫耀并送给他们。

有个著名女明星说过她喜欢“有点烟味的男人”,起初以为只是为某烟厂打广告,后来想想烟草可能应该是男人的一种味道。我没有吸烟的嗜好,但偶尔也抽一支,只在口腔里转转咽不下肚。但我喜欢烟斗。我眼前常常闪现出许多名人的烟斗,凡高最后一幅自画像就叼着烟斗,似在沉思;牛顿发现地心引力的功臣之一就是烟斗;爱因斯坦说过“抽烟斗能使判断力更加正确”;烟斗让斯大林在最紧要关头总能保持沉稳;烟斗陪伴了贺龙整个战争生涯;烟斗让海明威在最孤独的时候有了朋友……而鲁迅写作时烟缸与茶缸各占一边,嘴里常叼着烟斗,于是烟斗变成犀利的文字变成投枪变成一代文豪的战友。有人说过,烟斗只属于男人,而且只属于有品位的和成功的男人,因为它可以适当地凸显男人的儒雅与绅士风度。喜用烟斗的男人性格特征大致表现为:冷静、稳定、内敛、自信、沉着、不羁、谦让、较少焦虑。这些特征正是一个成熟男人必须具备的优秀品格。用烟斗不但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过程。一个男人只有达到一定的人生境界,才可能把握好手中的那只烟斗。鲁迅就具备这些基本性格,且很好地把握了那只烟斗。我追求能把握那只烟斗的境界,所以我喜欢烟斗。还有文人莫名其妙地比喻,也佐证了我的烟斗情结。他们说,一般的香烟是“欲望之烟”,像艳遇,一次性的消费,快餐式的味道,而且风险(尼古丁)较高;雪茄是“精神之烟”,像情人,花费巨大,配置奢侈,虽然可以在人前炫耀,但是随着最后一缕轻烟袅袅飘逝,便也曲终人散;烟斗是“理性之烟”,像妻子,一旦拥有,相伴一生。 第一次鲁迅故乡行,感受了大师故乡骨子里的那般美丽与冷静,也留下一些遗憾。没有乌篷船可以向儿子解释,没有孔乙己的雕像但有与他的合影,而没有鲁迅的烟斗却让我有些沮丧。在发展旅游经济的过程中,风景固然重要,而文化尤其神奇,有了文化风景才能活,而有了文化的商品呢?于是我一直在想鲁迅的烟斗……

篇5:高中与定格的记事作文1500字

习惯这不该习惯的习惯,执着这不该执着的执着

——题记

“呵,成功了。”

我是枫。当我迷迷糊糊睁开眼,这是我听见的第一句话。抬头向上看,那是一片开满彼岸花的天空,透着末世繁华的气息,隐藏着黑色的`危险。身边是一个穿着黑衣满脸冷峻的少年,我觉得这很可笑,他还会庆祝他的成功。

所谓庆祝原来只是在尔虞我诈。

多么残酷,我从诞生的这一刻开始,我就明白,自己不是人,而是一个人造人,虽然有着近似人类的身体和表情,但缺少了一样,但就是性格,我永远不能塑造完整的性格。除非,人类愿意赐予我性格,当然,这不太可能。

我已经是第99个人造人了。

后来,我不止一次的问哲到底什么是性格,但得到得到的总是他的两眼遥望花开的缠绵景色和嘴边噙着的淡淡微笑。望着他的脸,我很想把自己的手里的那把刀刺进他的身体。我知道,那会有一种鲜红的液体喷涌出来,颜色像彼岸花一样。可是哲一点也不惊慌,那淡淡的笑透着几分凄凉,“枫,你想要有性格吗?”

我是尘,枫总说我过于高傲,眉宇间高跳的冷漠好像在盛夏绽开一世冰花。听到这句话,我的嘴角总是弯起完美的弧度,用微笑掩饰自己寂寞。我知道,这不是我一直所梦想的性格。我不止一次望着开满木槿花的天空遐想,性格,是否就是人类最崇高的特点,只有他们才能支配的情感。我问枫,他却是很无所谓的笑,轻唇念起花落的流年记忆,又随手把刀刺进一个人类的身体。鲜红的液体喷涌而出,洒在地上,妖艳却悲凉,但不知为何,我却好像看见那个人露出了鬼魅的笑容。随机,我的眼前好像有一片绚烂烟花,但绽放过就只剩下黑暗。没有血,只有幽蓝色开满木槿花的天空,就如同我在第一次睁眼之前一样,美得炫目。枫面无表情,他看着我,突然落下来透明的液体。我知道,这是眼泪。我知道,只有枫才明白我的悲伤。可是我不知道,枫落下眼泪只是保持眼球湿润而不是哀伤。

我想,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悲哀。

我是沐痕。当我看到那片开满玫瑰的幽蓝色天空下的孤独身影。他转过头,我看见他眼里深藏的孤寂。折射在瞳孔上的那层浮华,

映射在眼眸中的那抹繁华,多么迷离。我相信,他是一个正常的人。

在这个时代,到处充斥着机器人,克隆人和人造人。我感觉真正的人快绝种了,人类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一点一点灭亡。甚至,都分不清战场上的阵亡者是哪一类人。多少悲欢,多少离合,我们都无须畏惧。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只有真正的人类才拥有最纯粹的情感和性格。也许,说不定只有我哥哥哲才有办法发明出有性格的人造人。我曾经一度认为,自己不会再心痛了。

但有些东西,足以触动心脏。

枫说我的笑很迷人,如繁花浅笑,能笑出倾国倾城,如冬日午后的阳光。他说我是天使,会一直给他简简单单的幸福。

我渐渐发现,自己已经不在乎浮光掠影的城市,不再留恋似雪若花的浮生。我渐渐相信,执子之手,是我想了很久的事,与子偕老,是我非常愿意的事。

但是,梦似童话般的相遇,结果会是童话般幸福吗?

直到我看到枫的尸体时,我还清晰的记得他眼中重叠的阴影。原来,玫瑰再鲜艳,也终会凋谢。我相信,他是一个真正的人。

我是哲。枫是第一个让我有勇气把情感藏在他体内的人造人。他可以通过不断经历的事去塑造性格,直到固定。

性格,就是吧无数的情感加以分布,最后调和成最炫丽的色彩。我们这个时代,就是把无数情感加以分布,形成世界的性格。

我无法忍受我的妹妹会爱上一个人造人,即使他拥有完美的性格,但他依旧不是最完美的人。我为枫谱写出半就半着的情,希望他会把剩下的补满。但枫还是没有绝对的勇气把情感表达出来。当枫握着沐痕的手时,那开满蒲公英的的幽蓝色的天空是如此美丽。但枫还是没有塑造成自己的性格。于是,我用刀亲手毁灭了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人造人。

原来,故事开始很美,过程很累,结局很悲,清醒很难。

我是枫。

正如尘所说,这是我们最大的悲哀。

找一个角落,将悲伤封存埋葬于此,把快乐拼凑铸成永恒。

把记忆定格于冷色调,把时光定格于暖色调。

我想,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甚好。希望一直如此。

——完

篇6:高中除夕之夜的记事作文1500字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常听大人说:除夕之夜,一家人吃着年饭,团团圆圆围坐在一块,一边唠家常,一边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真是其乐融融。

今年春节来得特别早,元旦刚过,大人就早早地在准备年货,预订年饭。元月15日,离除夕之夜还有一周的时间,我就叮嘱老爸,今年除夕我们不要在外面吃年饭了,我想在爷爷家包饺子,陪着爷爷和家人吃着团圆饭,围坐在电视机旁,享受着春晚的欢乐和浓浓的年味。老爸应许地点点头,算是答应了。

腊月三十,天刚刚亮,我掀开了厚厚的棉被,披着冬袄,蹑手蹑脚地走到窗边,窗外飘起了满天雪花,满眼银色妆扮了整个城市,啊!又下雪了,外面的景色太美了,我一声惊叫,把爸爸妈妈都吵醒了,爸爸蒙着被子,喃喃自语地说了声:“大雪兆丰年”!

不一会,远处响起了鞭炮声,窗外的雪越下越大,空中辟啪的炮声,声声入耳,我不由感叹了一声,过年了!

下午正五点,我们赶到爷爷家,一推开门,只见大人已为准备年饭忙成一团,爷爷在和面,姑姑、姑父在洗菜、剁馅子,进门了我二话没说,就立马洗手,挽起袖子,开始帮起忙来了。大概二十分钟左右,爷爷把面和好了,我们开始包饺子了。姑姑、姑父负责擀饺子皮,我和爸爸负责包饺子,妈妈担当打杂的角色,我们分工明确,一个包饺子的生产流水线开始运行了。包饺子前爷爷总是不停的叮嘱我:“小典典你包饺子时,要注意几点:第一要把饺子边皮掐牢固,以防煮饺子时出现破馅的现象,第二要尽可能把馅子包足点,第三还要讲究美观。”爷爷是北方人,妈妈说爷爷包饺子是“老把式了”,我一边体会着爷爷讲的三点要素,一边琢磨包饺子的计巧,一个、二个,一排、二排,我包的饺子排在面台上好看极了,并不逊色于大人的技术,大人都在夸我进步快,有点悟性,我心里有些美滋滋的'感觉。大概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我们的饺子包完了,我数了数立在台面上的一排排的饺子,共有300多个。爷爷一声令下,开火!四十分钟不到,一碟碟香喷喷,热腾腾的饺子端上了桌,妈妈曾告诉我,爷爷是军人,参加过抗日战争,打过辽沈,平津战役,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可谓戎马一生,我的爷爷今年90高龄,为人原则性很强,一脸总是一副严肃认真的表情,但今天爷爷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神采奕奕,让人感到和蔼可亲。饭桌上,碰杯声,祝福语连连不断,看着爷爷脸上堆满了笑容,我端起酒杯站起来,大声地对爷爷说:爷爷,祝您健康长寿,新年快乐!我也学着大人的祝福语,依次的向长辈们敬了酒,长辈们争先恐后地从衣袋里拿出了压岁钱,向我祝福,我高兴地收下了所有的压岁钱,盘算着,开学后,要多买点我喜欢的漂亮文具,去书店淘点我爱看的课外书籍,就不再用花爸爸妈妈的零花钱了。

吃完了年夜饭,我们一家老小围着爷爷一起观赏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今天我没有丝毫倦意,长时间处于一个兴奋状态,一是因为过年,再是因为春晚的节目太精彩了。

12点的钟声敲响了,窗外的鞭炮,烟花声此起彼伏,我走近窗边,望着星空,数十支烟花直指天空,一粒粒“金砂”喷射而出,通体的大火球飞上天的尽头,啪的一声,化作千万颗小火星飞溅开来,拖着长长的闪光的小尾巴缓缓落下,赤、橙、黄、绿、青、蓝、紫,姹紫嫣红,把夜空装点得无比绚烂,把大地照射得如同白昼。

家家户户灯火通明,烟花映红了大地,映红了星空,这绚丽的光芒正象征着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新的一年开始了,我又长大一岁了,进入了10岁的少年行列,转眼的九年间,我要用我那幼稚的文笔在我成长的日记里记载着我幸福的追忆......在幼儿园里,阿姨手把手的教会我第一个字,至今那写满歪歪扭扭的纸张还在我的书桌里存放着,外公外婆教会我第一首歌,至今那欢快的童谣还回响在我的耳边。走出幼儿园我迈进了学校的大门。在课堂上,我从老师那里学到了许多知识,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我不断的成长和进步,懂得了越来越多的知识和道理。在野外的草地上,我度过了火红的队日;在烈士陵园,我为烈士献上了一朵朵洁白的小花;在学校的礼堂里,我们穿着整齐的服装,胸前佩戴着红领巾,高声引吭着祖国的赞歌,袅袅不断的回音萦绕在校区......

除夕之夜令我难忘,我不仅真切的体会到家人团聚的欢乐和浓浓的年味,更重要的是我开始了我的十岁人生之路。站在十岁这一人生的“路站”上,我想这是我年少时代的又一新起点,我要珍惜光阴,抓住时机,努力学习,在这个灿烂的日子里,从春天起跑!

篇7:大树与小草高中作文1500字

大树与小草高中作文1500字

风吹过树林,带走了一粒种子去旅行。他们去了田间地头,去了乡镇,看见了顶着大肚皮的母亲,也看见了推着轮子的少年,最后落在了一块草地上。

春天来到,“嘀嗒嘀嗒”的声音唤醒了沉睡的“小孩”。一睁开眼就看见了他高大的小草妈妈。小草妈妈是不是垂下臂膀让那储存已久的水流缓缓流向她初来世界的孩子。他们嬉笑着打闹着。他听她讲夏天的故事,她盼着他快快长大……

夏天如期而至,小树苗离开了小草妈妈的怀抱,去探索更宽阔的世界他兴奋着,高兴这夏天的来到,他记得妈妈给他讲述的夏天的故事:有蝉鸣,有阳光,有和蔼的风,世界更是一片生机的模样。他盼望了整整一个春天。

可是天不作美,小树苗刚刚探出了头,天空乌云沉积,大风在他头顶呼啸而过。在他眼里这世界没有故事般的美好。他想回到妈妈的怀抱可又对小草妈妈的欺骗感到讨厌。大风使劲的吹,小草妈妈尽力向她的孩子靠近想要去抱住他保护他,可是小树苗讨厌他的妈妈讨厌他妈妈的谎言,他摇摇身子将身上的积水抛向他的小草妈妈,自己也弯着身子尽力去远离妈妈的怀抱。风中他的妈妈哭泣着。

经历了那场风雨,小树苗使劲的长大,想要快点离开那位欺骗他的妈妈……

秋天已经来到,冬天不远了。小树苗长大了,长成了参天大树,他看着远方的村子,想起了小时候的情景:他随风飘过乡镇,隔着窗子看见了一位母亲顶着肚子自言自语:“孩子,你将来一定会很棒的吧!长大后要坚强,这个世界很复杂,有很多困难在等着你,妈妈会永远爱你。”;他随风飘过田间,一位少年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母亲在田间谈笑着:“妈妈,你辛苦了,你为我付出的太多,是我回报你的时候了。”……

大叔低下头看着自己枯黄的.小草妈妈,她一直看着他,为他的成长而高兴着。大树回想小时候小草妈妈为自己遮风挡雨,那时候她在他眼中无比高大,而如今眼前的妈妈已经瘦弱不堪了,他想俯上前去抱住妈妈,可他已经不能够了,他恨自己为何要尽力长大,为何要离开自己的妈妈。

冬天就这样来临,大树脱掉自己的外套,一层一层的为自己的妈妈盖上。他知道这是他唯一还能做的事情,他也心甘情愿这样做;他知道这叫感动,即便他的小草妈妈宁可自己挨冷受冻也不远让她的孩子干露在寒冬中。

篇8:高中高三作文1500字:与周瑜相遇

高中高三作文1500字:与周瑜相遇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因为月亮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当时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的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

我没有小乔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只有两个人睁着眼睛,而其他人都在沉睡。那用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了。因为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那个表情。

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周瑜说。

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

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多少人的血淤积在刀上,又有多少把这样的刀被遗弃在黄土里,生起厚厚的锈来。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

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

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号角,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

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

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

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

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

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不再对话了。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篷前的军旗刮得飘扬起来。我坐在旷野上,周瑜也盘腿而坐。

我们相对着。

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

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 “你不希望与我相遇?” “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 “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 “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

“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

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

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食了。”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

我站了起来,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慢慢转身,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我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忍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一个存活了无数世纪的最令我倾心的人的影子就这样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

我伸出一双女人的手,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的泪水打湿。

篇9:高中与桥的记事作文1200字

对江南的思念始于那个炎热无风的六月的下午。我打开了一本书,映入眼帘的是小桥流水,白墙乌瓦。我被深深地吸引了,原来江南,并不只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是一首诗,而这诗里的悲哀与欢乐,不是我们这些未经历过大起大落的孩子们所能体会的。可是我又如此急切地想要好好地读懂它,于是我想,假如有轮回,我愿变成一座桥,架在杭州或苏州的某个小镇的河流之上。

那样,我和我的江南就和谐地融为一体。

曾经看过郑愁予的诗: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等待,是江南永不褪色的哀伤。古诗“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中的年轻女子,“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的痴情女子,全都哀怨地阐释了等待的无奈和漫长。而在江南,这种哀伤也是一种动人心弦的美。江南就是具有这样一种力量,再大的哀伤到了这儿也都被诗化。《桃花扇》中有一出戏是这样唱的: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阁,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砖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这一出戏的曲名叫《哀江南》。国破家亡,这是一件痛彻心扉的大事。

可是到了江南,这种巨大的哀伤也只化成了一首凄凉的词曲,用婉转的商女腔调一遍遍诠释。

所以我说,我只愿做江南的一座桥,当所有的女子都被岁月催老,当历史的悲声都被喧哗驱逐,我依然静默地伫立在夕阳参照里,数着我身上的印迹,一遍遍回味曾有的哀伤和这哀伤的美。

曾经看过戴望舒的诗:我希望能遇着一个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或许江南女子总是带着点忧愁神色在脸上吧,就如李清照说的一样: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不管愁的是什么,她们总都是会给人一种诗意的想象。因为这忧愁,她们的一颦一笑间,都是颠倒众生的顾盼流转。贺铸曾有诗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说到这诗中的闲愁,还有一个小故事。

一日,贺铸在江南著名的横塘泛舟徐行,这时候,有一女子也坐在一小舟上从贺铸旁边经过。贺铸不觉心动,待到他再看时,女子已远去。所以他闲愁了好一阵子。

仔细品味,这愁其实蕴含着生动的美。

江南的忧愁还远不止这些。王安石曾写过“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诗句。由此可见,江南也承载着许多绵长的乡愁。连当代诗人席慕容也长叹, “白萍洲啊,白萍洲。”正是因为这些,江南才在一首首倾诉乡愁的诗里显得越发美丽。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想起。如此美丽的乡愁又怎么能不给江南增添美的神韵?

所以我说,我只愿做江南的一座桥,当所有的闲愁都已淡去,当所有的乡愁都已成往事,我依然静默的伫立在清波暗影之上,在一片片“艾乃”江南的忧愁和忧愁的美。

当然,江南作为一个有着小桥流水人家的人来人往的生息之地,是不会缺少乐趣的。日常生活里的乐趣也被绿水青山渲染得一片诗情画意。“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像这样具有艺术性的乐趣,恐怕只有江南才有,“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同时长干人,生小不相识”像这样耐人寻味的乐趣,恐小白也只有在江南才能找到。

所以我说,我只愿做江南的一座桥,在舒缓的流水里享受江南的乐趣和这乐趣中的美。

江南,在某种意义上说,已不再是一个地名,而是一种情节,深藏在我心中的情节。

我只有边做一座桥,将这情节慢慢的化解开来。

或许哪一天,我也会像西湖断桥一样,因这一个传说而成为江南不朽的传奇。

篇10:高中与桥的记事作文1200字

人与人之间最强烈的交流是心灵之间的沟通,则搭建心灵之间的桥却需要真正的感情和坚定的信念去创造,就像雨后的彩虹,他所划过的弧线,正如天地间心灵的交融。

——题记

她,我初中的语文老师——刘老师,从刚迈入初中生活的那一刻,他的朴质美就像磁铁一样牢牢的吸引了我。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记忆也成了我心中永远抹不掉的美好的回忆。

她,既是我的老师,却又像一位和蔼的母亲,更像我的一位知心朋友!

那是多年来一场罕见的大雪,虽然正值十一月份,但北京的天却冷得让人窒息。几天的连续不断、纷纷扬扬的小雪,让人感到无奈。终于那天晚上,上帝被激怒了:整整一夜漫天飞舞的雪花覆盖了整个北京城,整个城市陷入了一片洁白。早晨,树枝上,房屋上,车顶上划过了一条优美的风景线。只是雪后的地面,让人无法涉足,足足五厘米厚的雪,一直延伸着,延伸着……

尽管天气不容乐观,但我们欣然的接受了自然地挑战——按时到校。

下午放学后,虽说雪已经融化了,但经太阳照射过得“雪儿”们却又凝结成了冰,依附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中,说实话,如果走路不小心,真的会展现出四脚朝天的“表演”,没有办法,我只能在这艰苦的考验下重新踏上回家的路,刚走出学校几步,身后便想起了一阵鸣笛声,紧接着,一辆车便停在了我的旁边,这时刘老师从车里探出头对我说:“我送你回去吧,天这么冷,路又不好走,你自己走要费很多时间的。”面对这春天般的温暖,我轻轻的摇了摇头:”您回去吧,我自己走可以的,反正也没什么事。走走还热乎……”我知道刘老师的孩子还小,作为一位母亲,她怎能不急着回家照顾孩子呢?我又一次对老师摇了摇头,经过一番争执,我依旧决定走着回去,刘老师看着我那“倔脾气”也只好笑了笑,然后消失在了淡淡的夜幕中,看着刘老师的车越来越远,突然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不再感到那么冷,因为心灵的桥融化了我脚下的雪。

虽然,现在我转到了别的`学校,但我和刘老师之间的心灵沟通依然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着。

如今,我已经不再是那个童心未泯的小孩子了,面对初三,迎接中考的到来,沉重的学业,竞争的压力,堆积的作业,紧紧地包围了我的每一天,时间被安排的满满的,尽管我也很努力的去追赶,但是理想的成绩却总是与我擦肩而过。正当我感到彷徨时,我庆幸,因为有刘老师的鼓励,我又一次重新呼唤出了心底的信心。

我告诉刘老师:此时的初三已经无法用疲倦和劳累来形容了,这种生活真的像被囚禁了一样。

“面对现在的初三压力,有时我甚至想到放弃,现在连喘气的机会都没有,一放松,就会被甩下来的。”

“你可以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向着那个方向去努力”

“是有目标,可是每次都离目标差的太远”

“只有这样才能激励你向前奋进啊,其实你真的很优秀,你不应该对自己丧失信心,你是我最优秀的学生,曾经你对困难视而不见的那种精神是多么让人敬佩,现在,你同样也应该拿出勇气与胆量去面对自己,说服自己……”

听着一句句鼓励的话语,我怎能有理由再去放纵自己呢?

又一次,那条无形的绳线悄悄地搭建在我和刘老师的心灵之间。

停下手中的笔,放下手中的活儿,用内心的深处去体会心灵的交流,让彼此的心灵搭建成连绵的长城,用无尽的爱去构筑心灵的桥!

篇11:鲁迅的作文1500字

说到鲁迅,大家一定并不陌生。相信大家在度过朝花夕拾后,更是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大家知道他为什么会成为一个批判家呢?

我觉得更多的还是他的童年对他的影响。

鲁迅出身清朝官吏世家,祖父是清朝的官员,但祖父为了帮助他的父亲通过考试,作弊不料被发现,从此入狱,因每年为了保住祖父的姓名为官员大量送钱,家庭也渐渐衰落。从鲁迅小的时候,父亲和母亲留给他了很少的(几乎没有)的美好的回忆。其实13岁之前的他,还是一个生活十分好的少爷。但,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他会为推翻这黑暗的世界儿努力。从五猖会中,“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的背后。”从这一股中,我体会到鲁迅的父亲在他心目中是一个威严﹑管教严厉的人,还有从父亲的病中,“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地想道‘还是快一点喘晚了罢’觉得思想不该,就是犯了罪”,从这句话中,也体会到了鲁迅的父亲并没有给鲁迅的童年增添快乐。提到鲁迅的母亲,我们在讲座中得知,小的时后,鲁迅说过:“母亲像湿棉袄,脱了觉得冷,穿着觉得也冷。”小时候的鲁迅在父亲死后,毕竟还是有些依赖母亲,但自从“母亲娶妻”事件后,鲁迅就不再思念母亲。鲁迅从小就不寄情与父母,那么是谁给他的影响呢?当,是阿长。从《阿长与山海经》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阿长是个真诚,善良的人。还有衍太太,因为鲁迅的父亲和母亲(在后面)并没有给鲁迅留下美好的回忆,所以鲁迅也并没有在朝花夕拾过多的提到他的父亲和母亲。不过衍太太是个虚伪的人。

从鲁迅的祖父入狱这件事和五猖会中父亲让他被《鉴略》,体现出了封建教育的残酷和对儿童天性的压迫,从阿长身上,鲁迅感受到封建习俗的腐败,从父亲的病种,体现出了当时医道的不合法,昏庸,从他小时候就认清了事态的冷酷,饱受世间的冷暖,也由此延伸出了鲁迅后来学医和弃医从文的决定。不过从他的童年也体会到了人性的善良,真诚,也拥有和几个好朋友(闰土)那里得到的美好回忆。

另外一个影响他的是他的老师。从很小的时候,鲁迅就和周玉田老人学习《鉴略》,他从周雨田老人那里看到了许多书籍,但却也并没有被一些古典思想所禁锢。7岁就进入三味书屋学习,那是的鲁迅不仅聪明,而且勤奋。在三味书屋学习的时候,有一次,因为早晨要去给生病的父亲买药,上学迟到了。老师批评了他,他很后悔自己的迟到,就在桌子的角上,用小刀刻了一个“早”字,用来警诫自己,从此以后他就再也没迟到过。一直到晚年,鲁迅还清楚地记得这件事,并且在一次闲谈中告诉自己的亲人,还有鲁迅的课本上全都是红圈圈,就是老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认为写得好的。这是由于他思维敏捷,学习勤奋,读书多的缘故。也同时生动地表现了鲁迅自幼严格要求自己和认真学习的精神。从讲座中,我知道三味书屋的主人寿镜吾先生是十分器重他的,也以至于在多年以后,鲁迅一直与他来信,此外,他也在这6年的学习中督导了许多的书,并没有受到禁锢。次外,他还在他的祖父帮助下学习过。从18岁起,鲁迅就到南京水师学堂学习。当然,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就是去日本留学,弃医从文的决定了。藤野先生对他的关怀,让他结交了一位没有民族偏见,真诚的老师,但也从《藤野先生》中看电影,匿名信中,让他觉得对思想的治疗比对身体的治疗更加有效,便弃医从文。

再之就是鲁迅童年时候的朋友,比如从我们学过的课文少年闰土中了解到鲁迅从小和闰土很好,但无奈封建等级制度严重,我从老师的讲解中了解到鲁迅长大后再次见到了一次闰土,当时闰土就已经叫他少爷了,所以显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的制度。鲁迅从小生活在百草园,那里是他最自由的地方,百草园的生活虽然他想想中很苦,但也是度过了6年的时间。

鲁迅童年的曲折让他体会到世间的冷酷,但他的文字使很多人警醒,也是近代影响十分大的一位人物。令大家从梦中醒了过来,我们也从鲁迅的身上看到了当时清政府的腐败,也造就了鲁迅这样的人。他的事迹永不会磨灭,而他也是永远的“民族魂”。

篇12:鲁迅的作文1500字

对我影响最大且最崇敬的人,鲁迅如果不是唯一最重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人之一。我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好,恰恰相反,作为现代中国人我深深的引以为自豪。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

先生一生热爱祖**亲,面对外辱“没有丝毫奴颜媚骨”(毛泽东语),倾其一生的精力为民族的觉悟和精神的改造奋斗打拼;或“郁郁独行”如“过客”(《野草/过客》),或“荷戟彷徨”如“斗士”(《彷徨/卷首诗》);先生执着自己的理想,直面惨淡的人生,在依稀微茫的血色中而奋然前行(《纪念刘和珍君》)。“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掷地做金石声的自白,即使是在今天,又有哪一个具备起码良知的国人不为之动容?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非常坚强勇敢的人。

他像马克思一样的把普罗米修斯当着自己的道德偶像,宁愿冒着巨大的个人危难,而“盗天火给人间”;先生在“风雨如磐”的“故园”,像一棵独立支持的大树,并不在乎腹背的受敌;面对着无边的黑暗,和做着各种鬼脸的妖魔,他的回答就是用他的一支“金不换”,一再地“举起了投枪”还有“匕首”(《野草》)。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高尚的人。先生反抗着,并且肩负着广博的社会和人生的责任--他“肩着黑暗的闸门”,放青年人到光明的地方去(《坟》);心胸装着对每一位“弱者和幼小者”的博爱,包括对家人,对“黄包车夫”,和对每一个到书店里购买他的书的读者--他写到:每一块带着读者“体温的铜板”,都像“烙铁一样灸烫着”自己的心(《且介亭杂文》)。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先生没有很高且完全的学历,也不是学文史哲的科班出身,但是他却成为一代文学巨匠思想泰斗;靠的就是勤奋和努力--他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天才,只不过把别人“喝咖啡聊天的时间”都用来读与写罢了。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严格要求的人。先生没有私敌,对自己的敌手严厉,至死奉行“一个也不宽恕”的政策;但对自己也非常严格。他说“解剖自己严于解剖别人”。他敢于在文章中说出自己皮袍裹着的“小”字,虚心向“引车卖浆者流”认输,敢于忏悔并“幡然自新”(《一件小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就是先生一生恪守的座右铭。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真实不假的人。

先生敢怒、敢爱、敢恨、敢骂、敢笑。不做欺心之事:不弃对前妻朱安的道义责任,更爱红颜知己许广平;呵护小弟周建人有加,而对不肖的二弟周作人强忍决裂之痛;既敢于理性的分析和呼吁社会对于妇女解放的关注(贯穿于于早期的大量文字),又大胆地感性地指出个别女人的邪恶(见于晚期的杂文《阿金》),修正自己对于女性的偏颇的看法;既痛斥作威作福的“洋大人”和“假洋鬼子”、“西崽”,也真挚地感念跨洋的老师藤野先生的恩情。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善于创新和继承的人。

杂文文体在他手中再生;小说史经他亲手开创;故事新编由他立体;短篇小说从斯得以成熟;散文诗体为他所立法;鲁迅的书法也是一绝。“旷世文章属阿q”(郭沫若语)。实践已经证明:先生是我们伟大民族新文化的创造者和旧文化的继承者。他的十六卷集的创作,和十卷集的翻译,以及他的浩瀚的手稿挡案,是我们民族二十世纪文化和思想的百科全书,也是我们后人永远探索的不尽的宝藏。“高山仰止,景行景止”,“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鲁迅的道德文章是我们民族的精魂,后世师法的高标。

篇13:怀念鲁迅作文1500字

有的人,一生只选择一种姿势------跪着。

有的人,一生只保持一种姿势------站立。他就是鲁讯。‘鲁讯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这是毛泽东给他的评价。

那个年代的历史是一部黑白电影,人们的思想在封建文化的暗室里,囚禁了数千年.儿时的玩伴闰土的一声分明的“老爷”。使他知道这世间又多了一堵厚厚的墙,他和闰土的墙。

是谁害死了祥林嫂,那时的人十分茫然,他们不是凶手,他们只是看客,就如同《藤野先生》中看枪毙犯人的看客一样,他们不也都“酒醉似的喝彩”吗?还有《药》中的看客不也都“颈项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提住了的,向上提着”吗?

这样的看客多了,被看的人就越发显得无足轻重了,唯一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的孔乙己、反复讲述悲惨遭遇的祥林嫂,还有为理想,为革命而牺牲的刘和珍君.......

如今,鲁迅笔下的阿q已经被戏剧家们变为了十足的小丑,但毒害人们的阿q精神却随着时间的步伐逐渐的蔓延,现实中的阿q正穿著名牌衣冠,梳着标致的发型,对着舞台上的阿q露出轻蔑的笑。

“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也许时间从不曾用来尘封历史,一个时代的结束,总会带给人们一些苦痛,人们总该带着这样的教训去面对现实的挑战,就像在中外军人面前请愿,被子弹穿过了胸膛的刘和珍君,她永远那样的微笑着,她们是真的猛士,是敢于面对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作为那个时代最初醒来的人。

雪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先生可以不必再那样声嘶力竭的呐喊,那曾经永无止尽的彷徨也终于变得坚定,这位曾经在妙趣横生的百草园在墨香横溢的三味书屋中体验所有富家子弟一样无忧无虑的童年,他也想再对着夕阳中的朝花,沉浸于阿长妈《山海经》的情趣之中。有可以再续一段往昔与那些称他为迅哥儿的玩伴们一起摇着船桨去听戏的悠闲生活。可他终于成为了拎着生命在刀锋上行走的人,一个在旧社会的血雨腥风中游荡的笔者。

用怎样的关联词,才能将这两段截然不同的人生系在一个人的命运之上。也许只有那些真正读懂鲁迅和他的文章的心才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是这样说的',他也是这样做的。他用他的笔----那锋利的匕首狠狠地刺向敌人的胸膛。哪怕因此而被全世界反对,他也毫不畏惧。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是这样的执着。他在遗嘱中的那一句‘让他们怨恨去,我一个也不饶恕’是一首怎样荡气回肠的壮歌。

鲁迅,你不会离我们远去。

篇14:鲁迅的作文1500字

他穿着颜色并不鲜艳的长衫,很瘦,面色微微有些发黄,胡须好像隶体字写的一字。

他叫鲁迅,我们都认识他。

我第一次认识鲁迅大概是五六年级时吧,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中,鲁迅给我的印象是和蔼的,总是把别人放在自己之前的。

再一次认识鲁迅就是《我的朋友鲁迅》了,这本书中的鲁迅给我的感觉不再仅仅是一张名片,一副照片,而是一个真实的形象,一个会哭会笑的鲁迅,一个可以让人走近的鲁迅。

大文学家和我们,又有什么区别呢?鲁迅曾经也会犯错,也懂幽默。他曾经也是孩子,是那个在百草园翻墙根,捉小虫的孩子,是那个在三味书屋偷偷溜到院子里玩的孩子。

他爱孩子、爱他人、爱所有的青年人。他总是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得少。无论是帮助受伤的洋车夫,以非常便宜的价格卖给爱书青年两本书,还是借给受了骗的女人100元,这些看似很小的事,都会影响那些人一生吧。

只要一无所有、生活困难的人有需求,能帮忙的话帮一把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

现在的.社会,人心冷漠,人们为了防止受骗,禁锢了自己的爱心,而鲁迅先生提醒了我们:能帮忙的话帮一把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

而直到生命的尽头,鲁迅先生都在以自己的视角和方式改变着世界,他影响了,也依然在影响着很多人。或许他离我们很远,在我们的眼里仅仅是课文中那个铁骨铮铮的文思革,但其实,他离我们也很近。

伟大的鲁迅是孤独的,孤独的鲁迅需要我们走近。

我眼中的中央公园

我的家住在中央公园附近。每天晚饭后妈妈都会带着我去散步,那里的风景美极了。

进门映入眼帘的就是用纯铜打造的雕像,是两个人扛着段木头,栩栩如生,好像他们的汗水都快要流下来似的。走在小路上你会发现,路边是一棵棵高耸入云的大树,它们就像是一个个士兵,守护着中央公园这块宝地。

小路尽头就是一片湖,湖水清澈见底,湖里有很多小鱼:白的,红的,黄的有很多大人领着自己的孩子去湖里捞小鱼。大家其乐融融,好不热闹。

在湖的中央,有一座石头铺的小桥,桥上有许多用石头刻的小狮子,它们就像是石桥的守护者。桥面上刻着各种各样的龙的图案,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往前走就是游乐场,里面最出名的就是摩天轮了。它有着两根又粗又大的白色支撑柱,有很多舱位,坐在上面,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在最高处时可以看见中央公园的美景。

中央公园真是个美丽的地方。

我眼中的曹操

曹操,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他是东方的拿破仑、东方的丘吉尔、东方的普希金。

我眼中的曹操,是智谋绝伦的军事天才。官渡之战,曹操先肃清了周围动荡不安的割据势力,再集中兵力对抗袁绍。他声东击西,突袭白马,斩大将颜良、文丑。他还火烧乌巢,即使敌军支援也毫无畏惧。之后,袁谭、袁尚争夺继承权,他听取郭嘉的建议,使二袁相争而坐收渔翁之利。曹操善于运用战术,出奇制胜,目光长远;他善于凝聚士兵的战斗力,让将士拼死作战,置于死地而后生;他善于发掘人才,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因为曹操卓越的军事才能,所以他才能以卵击石,打败强敌。

我眼中的曹操,是体恤人民的执政君王。他命令军队屯田,自给自足,还多次下令减轻赋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东汉统治者奢侈无度,必然灭亡;曹操勤俭持政,得到人民的拥戴,方能成就霸王之业。

我眼中的曹操,是才华横溢的翩翩君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志在千里。他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文格慷慨悲凉,反映现实。就连毛泽东也赞叹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扬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我眼中的曹操,是雄心壮志的热血男儿。他为了平定天下的梦想,身先士卒,出生入死。他不去管身后是否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便只顾风雨兼程。梦想永不磨灭,希望终会出现。

曹操乐观自信,严格要求自己;他对待臣民,刚柔相济;他重视人才,以礼相待。正因如此,他才能在汉末群雄逐鹿中脱颖而出,书写中国历史上耀眼的一面。

篇15:鲁迅的作文1500字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这句话想必大家就算没有听过100次,也得听个几十次了吧,鲁迅这个作家在我们的课本中常常可以看到,而且在生活中也常常可以听到鲁迅的语录,由此可见,鲁迅对我们的影响之大,那么今天我就来谈谈鲁迅。

鲁迅是一个伟大的作家。我们之所以认识鲁迅,除了他的品格之外,还是通过他的文字,鲁迅的文字文笔犀利语言读完之后令人拍案叫绝,由此可见,鲁迅首先是一个伟大的作家,然后才走进了我们的视线的,那么我们就得先谈谈他写作的一件事情。鲁迅为什么写作呢?很多人知道鲁迅弃笔从文,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鲁迅为什么弃笔从文,因为鲁迅早年去仙台留学学医,他在那里,他受到当地学生的嘲笑和偏见,鲁迅考出来的成绩比别人好,别人就会想是教员给他漏题了,而且鲁迅的生活环境远比其他的学生要差,虽然是安排了宿舍的,可是唯独鲁迅住的地方十分嘈杂,在受到这些不公平的待遇之后,又发生了一件令鲁迅终身难忘,并且直接导致他决定弃医从文的事情,那便是看电影事件,看电影事件,顾名思义就是看电影引发出来的事件,由于鲁迅是学医的,学的是生物学,所以教员们在教课的时候,常常需要放一些影片给同学们看,让同学们更直观的去接触那些生物,课上完之后,教员们就通常会放一些最近的'新闻,或者一些电影给同学们看,由于当时日俄战争刚刚结束,教员就放了一部关于日俄战争的影片给同学们看,其中有一个片段,让鲁迅终身难忘,一个中国人给俄国人当侦探,被日本人抓住了,准备执行枪决,旁观的都是中国人,枪响之后所有的中国人竟然都在拍掌称好,鲁迅很痛心,他感到,如果一个人精神上是麻木的,不管他身体如何健康,那么也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他告别了他的老师藤野先生,弃医从文从此开始了文学创作之路,他写的文章是为人民写的,为人民发出喊声,可是他又指责人民精神上不该如此麻木不仁,他发出吼声一面为人民发声,一面又鼓舞人民起来反抗,这正是鲁迅文章的妙处之在,他写的文章从来不直接表述观点,而是通过某一件事例,通过某一种叙述,通过细节描写使人们直接感受到鲁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东西能够体会得到,可是鲁迅又没有直接说出来,这也是鲁迅一直倡导的,让人们要思考,不要看到什么就觉得是什么。很多时候如果不加思考,如果没有把他们转化成自己的东西,那么你看上去一直在学习,一直在努力,实际上你只是假装在努力,这也是鲁迅的文章给我带来的感受,鲁迅的文字给人的感受就是文笔犀利,用笔独僻,他不会用各种各样的修辞交叉让我们觉得很艳丽,他不会用华丽的词商去修饰,但是正是那些平时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鲁迅先生那一句句话语背后的希望。而鲁迅也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作家,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由此可见,鲁迅他作为作家的身份,他的影响力是多么大。

鲁迅是一个为人民发声的战士。在那个底层人民根本没有发生的权利的时候,是鲁迅站出来了,他抨击旧封建旧道德,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以笔为剑,将它作为匕首,狠狠地扎向敌人的胸口,他为人民发声,他喊出人民自由的口号,他热爱人民,他曾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一点从他的侄女的文章中就可以看出来,他的侄女写鲁迅的时候写到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次作者和他的父亲一起去鲁迅家里吃饭,在半路上,她和父亲看到一个拉黄包车的车夫,那个车夫把车放在一边,双手捧着脚,嘴里呻吟着,父亲走过去问道:“发生什么事了?”经一番细问,那个黄包车车夫由于没有钱买鞋,光着脚拉车脚踩到玻璃上,走不了路了,不经听了,赶忙拉着作者来到鲁迅家里,鲁迅听了,拿起一个医药包就往外跑,来到车夫身边,鲁迅和布丁一起把车夫扶上车,然后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帮车夫包扎,包扎完之后,鲁迅从兜里掏出一些钱来,塞到车夫手上说:“回去好好休息几天,这几天不要拉车了。”从中我们就不能看出鲁迅,不仅热爱人民,而且把人民看得比自我还重要,正是这一种高尚的品格支撑的鲁迅在受到压迫之后仍然坚持战斗,鼓舞着鲁迅在半夜里仍然挑灯夜战,写出一篇篇犀利的文章。

鲁迅是民族魂,我们应该沿着他的脚印继续向前走,不负他对于我们青年一代的期望。

篇16:鲁迅的作文1500字

第一天早上,大家都是三点多就起来了,匆匆忙忙赶到旅行社前,四点半准时出发到厦门去乘飞机。

那时窗外还是黑糊糊的一片,看不清什么,只能勉强看到稀少的小点灯火。大家在车上却没有睡意,都很兴奋地与导游瞎扯,很快就打成一片。尽管不是特别的了解,但也有了大致的印象。

六点钟左右到了厦门的高琪国际机场。开始买票、办理托运、安检等等。

我们乘坐的是7:10的飞机。八点多到了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又坐车到绍兴。这才真正开始了我们为期五天的旅行。

这趟华东之旅到的第一个地点给大家留下了不错的印象。绍兴市区没有什么高楼大厦之类的建筑,有很多是古朴的黑瓦百墙建筑,这种房子在这带被称做“粉墙黛瓦”。

鲁迅是绍兴人,所以我们去的这个景点便是鲁迅故居,此处就是鲁迅从小生活的地方。一下车,就可以看到一个广告牌,右边是鲁迅先生夹着支烟正抽着的模样,左边是鲁迅故居从大门看进去古朴的道路,上方用连笔写着“鲁迅故居”四个大字。

进去后导游带我们参观的先是“德寿堂”。这块方形的匾额下挂的是鲁迅的祖父与其两个妻子的画像。鲁迅祖父的原配旗子在鲁迅祖父的左手边,续弦在右边。因原妻去世得早,续弦则是与祖父相伴到老的,所以在画上看起来原妻比续弦还要年轻。

在另一间屋子里,我们看到了和德寿堂里一模一样的布局。大家奇怪了,两座房子里面怎可能一样?导游不紧不慢地说了,其实在以前,这间屋子并不是这样。由于当时鲁迅的家族衰败了,无奈,只得将这间屋子卖给别人。而以前的人都是很迷信的,买下这座房子的人,认为鲁迅的家族衰败,不吉利。当地有个习俗,像这种觉得不吉利的,必须掘地三尺。于是这户人家便开始挖掘。、在这座房子的后面一间有一个很高的台阶,那便是这户人家掘地三尺的痕迹。但是,当时开始了革命,这些地并没有掘到三尺,这座房子的里面便被破坏了。到后来根本就不知道原来是什么样子,大家只好按照德寿堂的样子把里面重新修建起来。

在这里的房间分得还很仔细。有女孩子绣花的房间,书房,厨房、卧室等等等等。

据说以前的小姐们绣花必须特别厉害。男人看重的就是这点。于是少爷们在读书,小姐们就绣啊,绣啊……

记忆比较清楚的有一张小姐床和一张少爷床。两床的花纹都是镂空的,雕得很细致,足以算得上是精品。但是其中有个很大的不同,小姐床仅仅是镂空,而少爷的床还要在镂空周围镶金。导游说到这里时,队伍里嘘声四起……

在书房里有许多样子和棺材很像的的东西,导游说那是装书的。棺材在现在人看来极其的不吉利,可是在那个年代,棺材棺材,寓意就是升官发财。和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是两个极端。

厨房里有一些大缸啊坛坛罐罐啊地窑啊什么的,这些都是用来装粮食的.、茶米油盐的。

接下来到的地方是重头戏了: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百草园和风情园。

也许百草园很多人都会和我们一样误解为是有很多草的园子。实际上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个菜园。刚进时看到的是鲁迅小时候爬上爬下的栏杆,然后是一片绿油油的菜地。绿树如卫兵,环绕在园子四周,许多游客在树下乘凉、聊天,尽情地感受着百草园的魅力。

接下来的到的是风情园。

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在左侧的塑像。这应该是铜像吧。而这个塑像,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和煦的世界……

后面坐的是鲁迅的祖母,正和蔼地给鲁迅讲《狗·猫·鼠》的故事。看呐,鲁迅听得多认真啊。头顶是大片大片的树叶,太阳透过缝隙淘气地钻过来。偶尔,祖母身旁的猫咪睁开睡意朦胧的一老一少,低低地呼唤几声……

在一个水面平静得没有一丝涟漪的池塘中央,有一个古朴的亭子。亭子里有一个姑娘正唱着绍兴那里的乐剧。{到底是什么剧来着……}姑娘一身粉色的长裙,舞动长长的袖子,“咿咿呀呀”地唱着谁也听不懂的东西。

最后就是三味书屋了。虽然说我们没看到什么值得一写的东西。

我们开始是从马路走进来的,出去时做的是乌蓬船。乌蓬船真的很“乌”,通身是黑油油的。水路旁边就是我们平常走的马路,在河边种了很多柳树。在乌蓬船上有惊无险地摇晃,看着水面被我们一次又一次荡开层层涟漪,笑着诉说游完鲁迅故居的感受,下船时还恋恋不舍地说“怎么这么快啊……”

篇17:鲁迅的作文1500字

给教科书外的鲁迅“画像”

在鲁迅去世前的一个多月,日夜躺着,无力读书写文的他有感于死亡的日益迫促,写了篇《死》。鲁迅到底是鲁迅,即便医生宣告了他“就要灭亡”,这篇关于死亡的文字,依然写得气势不凡。不过,这篇名为《死》的文字,之所以警策动人,也许恰恰是它吊诡地议论了生——鲁迅比谁都清楚死亡只是宣告了他肉身的灭亡,却启动了他声名的另一种新生。

就此,鲁迅,将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作家,而沦落为他始料未及的且是他最不愿见到的一个词汇。正如余华所言,鲁迅的命运即是从一个作家变为一个词汇,再从一个词汇变为一个作家。而鲁迅命运的转变,同时也是1949年后中国政治、文化、文学的剧情变化。鲁迅,就像是“温度计”,忽高忽低的体温,鲜明见出整个社会的体温,是正常、感冒还是发烧。比起这种“鲜明”,鲁迅本身反倒变得晦暗不明。

除此之外,鲁迅又不时成为当代文化论战的试验常逝世70年,身后是非不止,争论不歇,即便再度谈论诸如鲁迅的文学创作、道德人格、鲁迅和胡适的比较等老命题,也仍会生发出新问题,诸如革命与改良之争、政治与文学之关系等等。有论者指出,鲁迅早已成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最重要的“道统”。

而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民众也越来越不满惯常的那个教科书里的鲁迅。他们要的是一个亲切有味的鲁迅。尤其近年,鲁迅被一再要求“还原”、“唤回”、“平视”,像是一件宝物,被双方不停地争来夺去。也在这过程中,鲁迅的面目庶几更清晰了些。

画家陈丹青自三年前“笑谈大先生”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写就了七篇谈鲁迅的.文字,好比是给教科书外的鲁迅画了七张简净风流的素描。在他那里,鲁迅并非一个词汇、概念或是什么说法,就是一个待在上海,抽烟,爱看电影,爱买书的作家。他喜欢的鲁迅,是“好看”的人,“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也是“好玩”的人,幽默、温情、体贴,最善于在每一行文字里自己玩;他赞叹“三十年代的上海之所以是三十年代的上海,就因为上海很看得起鲁迅,而鲁迅不很看得起上海”,于是鲁迅成就了上海,上海也成就了鲁迅;而鲁迅与胡适日后在此地彼地境遇之同异,“独尊鲁迅、抹杀胡适”不是对鲁迅的尊重,反致“政治生态迅速败坏,文艺生态迅速荒芜”,从此“失去选择、失去记忆,最后,失去历史”;而《狂人日记》中鼎鼎有名的“吃人”和“救救孩子”的狂言,在提醒我们文学或可为历史的寓言与预言。

陈丹青自认只是鲁迅的粉丝,多年嗜读鲁迅,让他对鲁迅的著作和生平事迹熟稔得很。加之多年的江湖阅历和画家的纤敏直觉,他的鲁迅素描也就溢出了鲁迅常谈的边际和拘囿。值得一提的是,他谈鲁迅,不是戏说,亦非故作惊人语,只是别出心裁,出以一己与鲁迅的多年神交的深交,径直说出自己的鲁迅印象。因为怀抱敬意,所以谈得恭谨;因为爱重鲁迅,所以谈得审慎;因为蔽障重重,所以知道对鲁迅恭敬并非是尊敬鲁迅最好的方式——绕开鲁迅,或者说,绕过那个符号的鲁迅才能更靠近真实的鲁迅。

陈丹青的鲁迅是写意的鲁迅,寥寥几笔,风致顿出,不似教科书上的鲁迅,皮毛骨骼,无一不合,却神气索然;同时,陈丹青又是在写鲁迅的“意”,以其独到的悟性体验,写出湮没不彰的鲁迅真意与本意;进而他还借鲁迅写写自己的意,从鲁迅的脸看见60年来中国知识分子遭到的屈辱,从鲁迅和死亡的暧昧话题延展至意识形态对个人的狎弄与形塑,从“鲁迅是谁”究问言论空间的珍罕难得。

鲁迅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当代中国最大的话语平台之一,陈丹青的鲁迅杂谈直接、准确而有力;是他的鲁迅读书报告,一份长达30年的读鲁心得,聪明体贴而富新意;更是他在这话语平台上对当下中国文化现状的一次精彩分析,从不满足于就鲁谈鲁,于是反倒成就了鲁迅话题的新疆界。

篇18:闹 1500字记事作文

闹 1500字记事作文

“死鱼眼,你给我滚出来。”

我尖着高分贝歌唱家的嗓音,提着两拳,愤怒地朝我哥的房间门狠狠地砸去。

“你这孩子怎么这样说话?”我妈对我的愤怒置之不理,打着呵欠对我的吵闹表示不满。

嘿,这话说得可真是新鲜了,孩子又不是我生的您来问我?

“妈,他说话不算数。”

“有什么大不了的,是这样你也不能大清早的敲门啊,吵死人了。”哥打开门,黑着两个熊猫眼外加一包公脸说。

这表情弄得可真是精彩了,好像吃亏的是我而不是他啊。

我一个拳头挥了过去,抓了一把空气。

“小样,你嫩着点呢,想打我,先除掉你一身的累赘吧!”他特无良地说。

我鄙视了回去,自己还不是一样。

我哥这人,从外表看还是一正人君子,咋一看是一亭亭玉立的帅哥,嘿这话说的真是有点高了。可是谁都没有我那样了解他,他骨子里十足是一败类,对外人一副谦虚和蔼的表情,而对我这个亲生的老妹却是一丑恶的嘴脸。我正是一高三生哩,他说高三好啊高三妙啊高三可以让您体重掉啊。我一脚踢了过去,不好意思,中了。他就搂着肚子“哇哇”叫,还不忘那眼睛横我,我横了回去。哼,有本事你把眼珠子给我横出来!你以为我是谁啊我是谁啊我是谁啊?我是你老妹啊!最让我耿耿于怀的是有一次我从学校回来,正辛苦地躺在床上呢,他一把把我给撸起来说小妹你倒是说你是不是我亲妹?我一惊说我不是你亲妹谁是?然后我就看见他邪恶的嘴脸,我正想改词儿呢他就笑嘻嘻地说,恩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于是我决定让你陪我去云[他女朋友]姐家一趟,我立刻“嗷”的一声惨叫了出来。上帝我哥你饶了我吧!他得寸进尺威胁我说你去不去?我也硬了,说不去!于是他就一脸奸相地说,下个月的粮费你不要了?我又软了下来,他又一脸得意地说小样看我怎么治你!我差点就晕死在床上,说的好像我是他敌人似的,这象我的亲人吗?还有就是不知是不是我妈生错了他的`性别,特臭美,整天顶着一脸麻疹似的痘痘说他是美男子,一天我被他弄的烦了就小声的嘀咕说都啥年代了还以为女人都是没有审美观的吗?这下可不得了了,他一下子跳起来说小妹你别以为你是一女的我就不陷害你你等着吧!然后拍拍屁股就去跟我妈鼎告了我的期末成绩,我拍着桌子大骂他无耻,他嬉皮笑脸地说没错,我那是假牙来着!

高三了,听别人说恋爱好玩于是就弄个恋爱玩了一下,于是阿人就成了我的男朋友。这名字起得多新鲜啊!我两是标准的一个疯另一个跟着全世界地疯,一个广告牌砸下去准能把我两砸成市饼!因为我们就喜欢到处游啊闯啊!嘿,人家谈恋爱是情话绵绵,我两是标准的一说情话就浑身起鸡皮疙瘩,最大的爱好就是吃!学校周围小卖部的老板个个都认识我两,他们就经常说我两是天造地设的一对金童玉女,这话说的多好听啊!后来我悄悄地问阿人是不是?他一脸严肃地说别听他们乱讲,我们要是金造的玉铸的我们还能在这里活蹦乱跳吗?早就被送到博物馆给人展览去了!然后他又用研究的目光瞄了我一下说,小妞我觉得你特象扬贵妃!我听了特开心,正想抒发抒发我的情怀呢他就说就你那体积铸成玉女得需要不少材料吧!这下可完了,我直接就把手中的苹果朝他脸上扔了过去,结果他贴着创可贴扭扭捏捏地上了两个星期的课。后来我听到他纳闷地对别人说,我看那小妞特柔弱的怎么就那么粗鲁还真的就一苹果的满世界扔呢?我抱着肚子在里面笑了整整一节课!班主任频频地向我使眼色,我鄙视了回去!啥时代了,女人就是英雄就是豪杰啊!男人啊你们也累了就退居二线让我们过过瘾吧!呵!

因为还有很多功课要做,于是不得不停止!扫兴,高三真是监狱啊我不入监狱谁入啊!我是尼采我是太阳啊我要照亮全世界啊!呵呵!说笑的我哪能是啊我要是的话我早就自杀了,还好我还能不缺胳膊不缺大腿的在这悠哉悠哉地抒发我的情操。

篇19:高中作文1500字作文

高中作文1500字作文

母亲去逝了,现在留给我的只有回忆了。

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没有年轻过。生我的时候,母亲都已过四十五了。所以一生感受到的是母亲那老人般不言笑的慈爱与溺爱。我又是家中的独生子,更受父母的宠爱,长大了姐姐们经常笑话我都快上学了还在吃奶。

母亲在我眼中是个老妇人,不强大不凶狠。在村子中没跟人吵过闹过。但有时候心中有不平事也要到村头骂大街。童年里,我常跟着母亲,象对可怜的人。更怕母亲受到意外伤害。一天放学了,邻居大伯神色凝重地对我说;快回去,你妈从楼上摔下来,差点儿摔死了。我砰砰嘣嘣地跑回家,发现母亲难过地躺在床上,我走上前去趴在床沿上急的汪汪直哭“妈你怎么了,你怎么了”现在想来这便是我为她一生流过的泪,喊过的哭声。

我长大了见了世面了,人离母亲远了,心也离母亲远了。母亲却反而越发牵挂我。我每次打工回来她都可怜巴巴地跟我说,儿,你不要出去了,好久见不到你,我心窝子都是痛的;我不以为然,我说,我在家里,你又唠叨,我出去了你又舍不得。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现在我才理解这句话。

我快三十岁时,母亲终于盼到我结婚了。第二年,她就有了个孙女,母亲这时都已经七十多岁了,毕竟老了。跟着小孙女在婶子家窜门时,不小心在婶子家灶背后摔了一跤。从此便下不了地,挑不得水,做不了饭了,只能对着天晒晒太阳,做瞌睡。父母老了,我再才觉得家庭的重担压在我肩膀上了。我每天忙碌着。母亲在我眼皮子地下,被我冷落了。随然有时也在她跟前端饭递水,那也只是例行公事,连句多话也没有了。现在想来我十分的愧疚,生活中我有些无奈,有些麻木。不曾想到要为老人,为母亲去陪她说说话,让她心里知道儿子眼里是有她的心里也是有她的。而我想得只是让她吃饱穿暖,精神上却渐渐地让她心寒。

每次母亲住院,我想到的是往家里寄钱。来到母亲病床前也只是愣愣地看看母亲那张衰老的脸,背词似的问一句妈你好点了吗。其实我不想说什么,我只想能像小时候一样哭着喊‘妈,你怎么样了,你怎么样了。’但我想喊喊不出声,想哭流不也泪。

从母亲生病到去逝,这个过程,是一件件我必须去面对,去打理的事。而我只想终日地守着母亲,在她身边给她拿出些旧衣服让她鏠补,给她穿针引线。想像中我可以按我的方式送母亲入土为安;首先,把母亲放在她自己睡觉的床上,一边躺着父亲,一边躺着我,然后让我哭过死去活来,哭累了再带上锄头上山给母亲挖井,然后叫人先把母亲的棺木抬上山,等到天亮后,大家吃了早饭,我再把母亲背上山,放进棺木里,周围围上一圈土,棺盖不要埋掉,过几天,想她了,又把棺盖挪开看看她,直到母亲面目全非,再把她给埋上。我不想让道士治什么丧,把沉睡的母亲弄得神神鬼鬼的。母亲死了,她安静地躺在那里,依然是我依依不舍的母亲,她不会变鬼,也不会成仙的'。

母亲是怕死的,当我们不在她身边时,她感到生不如死,她又想死。母亲病重的那天,她很愿意让我把她背到医院,她相信医院可以治她的病。但是母亲一周以来粒米未进,连喝口水都难以下咽,现在想来都叫人揪心,难受。姐姐要把她抬回去,她不让母亲死在医院里。母亲神色暗淡了,知道自己没救了。反正一死,她也不怕了。她说不出话了。躺在床上,谁过来叫一声,她也睁眼看看,脸上什么表情都没有。好象在专心地做着一件事,面对死亡。

半夜里,母亲要走了,父亲守在她的身旁,摸着她的脚,用一种最平常的语气叫唤我们;你们快起来啊,你妈是要走了,脚都凉到脚弯了。姐姐们哭天喊地的叫啊,这时母亲眼也闭了,耳也聋了。口是张开的,下巴有些为颤动,可能是鼻子不能呼吸了,再用口吸气几口气吧。

母亲走了,头戴着她那古老的青丝头帕,穿着她那从左肩膀往下扣的布衣,静静地躺着,尽管她现在已经是一具尸体,在我眼里她还是一位手脚脸面我都熟悉的我妈。

篇20:纪念鲁迅先生作文1500字

偶然翻看一封为细看过的邀请函,上面印着一些名人给往届获奖者颁奖的照片,下面注着“全国政协委员,鲁迅之子周海英”“全国政协委员,老舍之子舒乙”的注释。我脑子里立刻闪现出“我姥爷他姓毕”。

不错的,我们祖上也曾阔过!

记得小仲马在写《茶花女》时,隐去真实姓名为了“吃到自己够的苹果”而非站在父亲大仲马的肩头。也记得牛顿在发现力学三定律并将其成功推广到空间之后,曾这样肯定他的先驱第谷:“我之所以看得更远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实对于实力很强,对我们有大影响的前辈来说,抛开其成就,自己创立一份事业是一种勇气,如小仲马。但往往过于耀眼伟大的前辈我们无法避开,这就需要一份虔诚与尊重,如牛顿。但如果将前辈的名字当作一种荣誉称号堂而皇之地大声叫出来,我不得不说:“我也姓赵”,不知他们敢不敢说“比秀才长三辈”。

那么,秀才说:“你也配姓赵!”

我不由得愈加佩服先生了,先生能在我气得无话可说时说出一针见血的话。更重要的,毛主席说过“:鲁迅有最硬的骨头!”

就是在那个遥远的1936年,至今已近七十三年,先生病逝。那长衫,那头发,那方脸,那浓眉,拿着烟,个子只有一米五八的先生,在青年的热血沸腾,群情激昂中,离开了人世。

先生在短暂的五十五年里,还要除却幼时或儿时的懵懂,在仅有的几十年,始终关注国运民生。先生自己从不会承认在关注大事,改变命运。他只认为是一介布衣,教书匠而已。

先生的散文读来深沉,那是一个漂泊的人对乡土、对童年的追忆与依恋,乌篷船,罗汉豆,纸风筝,闰土,在安详中有着对岁月流逝的依稀伤感,对物事人非的无可奈何。

先生的杂文读来犀利,那是一个“铁屋子”里“醒着的人”,向世界发出的呐喊。有人认为他过于刻薄,可他的刻薄,是基于对群众的同情,对国运的担忧,对“哀其不幸,怒气不争”的完美诠释。先生不怨世,因而杂文便无恶意的嘲讽。

可是,就有人说先生“过时了”,高中语文课本要删去部分鲁迅文章,换为金庸小说的节选,不敢比较文学价值的孰高孰下,单是先生作品的深刻,作文背后做人的虔诚与真诚,对民生的关切,对社会的关注,对于现代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常人或常文难以望其项背的。也有人说“太难了”,论的文章深晦难讲,对于一般老师是个挑战,我想不是“太难了”而是“太对了”,因为先生对自我,对国民性,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使得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惰性”、“奴性”、“愚昧”、“麻木”、“怯懦”、“巧滑”、“中庸”、“投机”、“残忍”、“虚伪”、“吹牛”、“撒谎”、“健忘、“盲从”、“自欺欺人”、“粉饰太平”、“怯于外斗而勇于内争”、“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自我劣根的展露是需要勇气的,而老师这一高尚的职业更需要一份自我剖析的清醒与诚恳。

10月19日,先生离开了我们,尽管这之后,仍有千千万万的人仍然在瞒和骗中如鱼得水或挣扎不已,但先生的作品,先生的思想却也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而这千千万万的人,正要“去上那光明与希望的长途”。

无幸与先生晤面,时间与空间都太远,而在这半尺方的语文课本里,我看到了一个江南才子的傲骨铮铮。我愿追随先生的足迹,说真话,做真人。

我的语文老师曾这样说:

“在中学课本中,鲁迅的文章是选得最多的,有太多的理由这样做。在那个黑暗的年代,拥有鲁迅是幸运的,他让我们清醒;在我们这个年代,拥有鲁迅是幸福的,他让我们成熟。鲁迅的文章,永远值得一读再度。”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篇21:纪念鲁迅先生作文1500字

想写一篇文章来纪念鲁迅先生,是几年前的事了,却羞愧自己的文笔,怕误了先生的英明,一直都不敢下笔。如果,要我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中涌现的若干伟人中选出三个人来代表我们这个民族,先生必是其一。我对于鲁迅先生的敬仰,是无法言表的。他首先是一位思想家,其次是一位文学家,还是一名斗士、一位革命家,不愧于革命的旗手。

如果,仅用数量来衡量一个文学家的成就,那先生很难与当今的那些专业写手抗衡。他们堆砌文字的功夫已与工人堆砌砖瓦的功夫不相上下,这就是他们胆敢蔑视先生的原因,也是胆敢说自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原因,遗憾的是这句话也是出自古人之口,非他们原创。幸运的是,从古至今,从中到外,没有用数量来衡量文学贡献的。先生的贡献,仅仅是《呐喊》、《彷徨》、《朝花夕拾》和《野草》就可以站在世界文学史的山顶了,何况还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这一点,其实已不容我在这里多话,先生在世的时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就已经承认和肯定了他的成就和贡献。血写的事实不是现在的一些屑小之辈可以抹杀的,更不是现在的一些无耻之徒通过谩骂可以改变的。

现代文学在中国发芽以来,鲜有对历史具有批判意义、对现实社会具有指导意义、对未来进步具有积极意义的作品,而鲁迅先生的作品具有以上意义和作用!他的革命精神也体现在这些文字中。

首先是对历史的批判和继承。鲁迅先生对历史的批判是无情且深刻的,但是,请记住,他批判的是历史文化中负面的消极的保守的落后的部分,是“吃人”的那部分历史文化,而不是全部历史文化。相反,他比一般人更重视对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保护,更重视对优秀历史文化的继承。现在,有些人,动不动全面否定历史文化,谩骂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垃圾,不适应经济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礼顶膜拜,完全背叛自己的祖宗!其中,竟有一些人打着鲁迅先生的旗号,以为先生是他们的先导,这是对先生最大的诽谤之一!鲁迅先生不仅继承了我们的优秀历史文化,而且,还发扬光大了我们的历史文化,他自己的作品和精神也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优秀部分!我们要踏着他的足迹,举着他的旗帜,在继承中发展、在学习中创新,不断发展我们的优秀文化,为世界文明作出中华民族的.贡献!

其次是对现实社会的改造。先生所在的时代离我们并不遥远,他出生、成长在清末,成熟、战斗于**的民国。他为什么要弃医而从文?就是因为他认识到医生仅仅只能医治个别人身体上的病,不能医治中华民族精神上的病;医生仅仅只能挽救个别人的生命,不能挽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他所在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旗手的时代,而他,就是一名旗手,他深刻的认识到这个社会需要改造,需要革命,而他,就是一名革命者。有人说,他没有拿起枪、举起刀,没有去冲锋陷阵,是的,革命需要行动的实践者,但是,革命更需要思想的实践者,革命的思想是革命的方向,革命的思想是革命的旗帜,没有方向和旗帜的革命是盲目的,无畏的牺牲有什么意义?别忘了,在他努力寻找民族解放与民族自强的道路时,更多的文人是合流同污,风花雪月,粉饰太平,如梁实秋、张恨水之流,最更悲的是,他们现在又“重生”了,红火了,历史又在重演!

鲁迅先生的精神是什么?就是革命。革命的精神实质是什么?就是创新。不断革掉落后的保守的腐朽的,创造先进的开放的文明的。这种精神会过时吗?永远不会!先生的革命精神在他的杂文里表现的最清楚,他努力与中华民族的一切落后的保守的腐朽的文化、思想、传统作斗争,与这些文化、思想、传统的代言人作斗争,他努力为中华民族的兴盛、强大寻取一条正确的道路,十分迫切的希望自己的祖国民主、富强、文明,十分迫切的希望自己的民族解放、自由。现在,我们不仅不能没有鲁迅先生的精神,相反,我们比以前更加需要鲁迅先生的精神!为什么?因为,革命还远远没有成功!就如毛泽东同志说的,建立新中国,只是万里长征成功迈出了第一步,后面的道路更加漫长而且艰巨。现实告诉我们,革命的任务还很艰巨,外部环境,资本主义依旧统治着世界,它们对我们的敌视和颠覆一刻也没有停止,军国主义、帝国主义随时可能死灰复燃;内部环境,官僚主义还十分严重,腐败问题还十分严峻,它们时刻都在威胁我们的社会主义道路,严重影响我们的政治、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有时候,我都有点痛恨先生,为什么把中国人的劣根性看得那样深、那样准!可是,不得不承认,现实依旧每天在重演先生笔下的故事,无情的官僚、冷漠的看客,阿Q 一般的人物,活灵活现的生活在我们中间。所以,先生的时代并没有远去,这不是我们的幸福,这是我们的悲哀!今天,我写文章纪念鲁迅先生,不仅为我们的历史,更为我们的现在。我们要好好读一读先生的文章,好好想一想先生的用心,为着过去、为着今天,更为着未来!

永远纪念鲁迅先生!

篇22:花明楼记事 1500字叙事作文

从我们刚刚懂事起,长辈们就开始教诲我们珍惜粮食,尊重敬爱农民伯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的诗句,也早已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心田。但是关于农民及农村的真实生活恐怕能道出个所以然的人就寥寥无几了。这个暑假,学校给了我们这些温室里的花儿们一个深入农村体验生活的机会,。

“听来终觉浅,绝知要躬行”,这花明楼的六天时光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真真切切地向我们走近了,而这里的水电让我感触良多。

“双抢”刚过,可在村民的脸上,却依旧愁云密布。行走在炽热的阳光中。不言而喻,今年是个大旱年。村民只恨天不降雨,害苦了刚插下田的秧苗。这时候正是秧苗需水量最大的时节,可偏偏太阳却如此毒辣,田里清晨刚灌溉的田圃,到下午就差不多干涸了,刚开始插秧的几天,好几户人家的秧苗就因为缺水而枯黄。因此,几呼“守水”成了“双抢”之后的每个农户家最重要的任务,田间地头,总会见到抽水机的身影,但抽水机工作时必须有人守着,因为在抽不到水的时候,就必须马上停机,否则机器会立即烧坏。“守水”的村民被炎炎烈日炙烤着,可是谁不是宁愿自己受热,也不愿秧苗渴死啊!这时我才深切地体会到在“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中诗人的思想感情。

田里水的问题稍可缓解了,而居民用水的情况同样是不容乐观。至今许多村民还用不上自来水,此时的大旱给他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与我结队的伙伴家虽用上了自来水,但由于旱灾,还是不得不抽井水用。经走访,我们得知有不少人家只能在河中或塘中洗澡,这大大增加了溺水的事故发生的几率。更使我们倒吸一口冷气的是,我们发现某村的一些村民全部的生活用水竟然仅依赖于一条小水构。清洗农具、瓜果蔬菜和碗筷都在水沟边进行,洗澡洗衣也用这沟里的水,令人大吃一惊的是,村民吃的水竟然也是将这沟里的水经简单处理的水。夏季本来就是急病的高发期,如此的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抽水机全天轮班工作,加上夏天正值居民用电的高峰期,村里的用电非常紧张。在花明楼的这一星期里,“间歇性”停电是家常便饭,甚至有一天连续停了近十个小时的电。同时,我们发现一些村民的安全用电意识还相当薄弱。有些村民直接从跨过田间的电线上接电下来为抽水机供电,让人看了触目惊心。这是非常危险的,曾经在电视上多次报道过因肆意接电而致死致残的新闻。此外,这还是偷电行为,害人害己。我们诚心希望村民在热情地探索致富之路时,也能收获安全与科学的果实。

这一个星期来,我们与花明楼村民共同经历了“水战”与“电战”,村民与炎炎烈日斗智斗勇,为着田里满载着希望的秧苗而全力以赴。虽说这里的水电的工程不完善是引起这次战役的直接原因,但其罪魁祸首仍是全球变暖。而这环境问题决不是一寸一镇能解决的,这是需要全人类合作的。不仅是在花明楼,现在极端的灾害性天气正在世界各地肆虐着,我们亲历了花明楼的40年一遇的旱灾之后,深感环保已是刻不容缓。

只有科学合理地利用水电资源,人们的生活水平才会得到稳步提高。在花明楼的生活让我们体验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田园生活,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农村生活发展中的绊脚石。愿花明楼的明天会更好!

[花明楼记事 1500字叙事作文]

高中与定格的记事作文1500字

高中作文写作方法

写人小说类作文范文

高一期末语文作文

写好作文开头的方法技巧

写风景的作文高一叙事文

新学期读书计划600字作文

谈情说案的观后感

高中作文之寒假

北京历届语文高一期末作文

高中与鲁迅的记事作文1500字
《高中与鲁迅的记事作文15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中与鲁迅的记事作文1500字(共22篇)】相关文章:

记叙文写作教学论文2023-01-11

以六一儿童节为话题的记事作文2023-10-19

关于诚信如金作文700字2023-01-28

小学作文集-我的梦想2023-04-11

今年中考作文范文2023-10-15

小学记事作文写作基础2024-02-06

记叙文写作2023-09-18

小学语文说课稿2023-04-18

暑假记事的作文400字 暑假一件事2023-03-19

初一作文写人记事2023-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