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乌苏河畔的中秋节散文欣赏(共2篇)由网友“幼稚的心”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萨拉乌苏河畔的中秋节散文欣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萨拉乌苏河畔的中秋节散文欣赏
萨拉乌苏河畔的中秋节散文欣赏
作为一个老地质的我,一生中的中秋节多是在漂泊中度过的。今年的中秋节是在北京的小女儿处,与女儿和外孙女一起度过的。中秋节那天,我们一起游玩了紫竹院,在紫竹院的湖边赏了月,并写了《紫竹院赏月记》一篇拙文。
写完《紫竹院赏月记》之后,我的思绪又飘荡起来,一生漂泊中,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度过中秋节的情景,又一一地叠印在了我的眼前……我与呼和浩特的一位老同事、老朋友白万年通了电话,互致了问候,叙了叙旧谊,忆起了一起在内蒙共同工作时的点点滴滴,也忆起了我们在沙漠里,在萨拉乌苏河畔度过中秋节的情景……
1970年,我们内蒙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的五六十名技术人员,在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地区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我作为这支队伍的领导成员之一,来到工作地区在乌审旗的一个勘察小队“蹲点”。这一“蹲”就没有“挪窝”,我与大家共同工作了半年之多。
乌审旗是一个既有草原,又有沙漠,兼具牧区和农区的地区,毛乌素沙漠的中心就在这里,有名的萨拉乌苏河就在这里。9月份,适逢农历8月,我们在毛乌素沙漠,在萨拉乌苏河畔过了一个难忘的中秋节。
1970年的时候,虽然艰苦的六十年代已经过去,各种物质和食品已经不再匮乏,但粮食、食品并不十分丰富,很多东西仍然凭票供应。当中秋节到来之际,我们仍然奔波的草原上和沙丘间。虽然我们工作在人烟稀少地区,加之蒙古族牧民没有过中秋节的习俗,但中秋节还是要过的。经过集思广益,我们因时因地地筹划了一个别开生面的中秋节。
白万年是这次中秋节活动的总策划者,他早早地就做起了准备。白万年是我们的“外联络部长”,他与当地政府联系,买来了稀缺的面粉和食糖等物品,通过“特批”,还让当地牧民供给我们一只活羊。为了让大家能够吃上中秋节的标志性食品月饼,他费了很大心思,还用木头刻制了一个带有图案的月饼模具。另外,还从相邻的陕西靖边县农区买了几斤苹果、红果等水果。
中秋节那天,我们没有安排野外工作,特意安排了一天假期。吃过早饭,从牧民的羊群里拉来了一只羊,请人宰杀。之后,男男女女齐上阵,剁饺子馅,择菜切菜,和面;接着揉面、擀皮、包饺子。大家齐动手,很快就将中午饭的饺子包好了。在热烈、祥和的气氛中,一锅一锅的饺子陆续煮熟,一个一个的羊肉馅饺子进了我们的胃中。
中午饭的饺子吃过后,大家休息的休息,玩扑克的玩扑克,白万年又忙活开了。他“大显身手”,将面粉、食油、红糖等和在一起,揉匀后,揪成了小面团,再将面团摁在月饼模具里,月饼就具雏形了。经过烙烤,一个一个像模像样的金黄色月饼就出炉了。
晚上,我们把几块木板支在驻地前的空地上,十几名来自天南海北的地质队员围坐在一起。木板上摆着有限的几斤水果,而白万年为大家自制的月饼更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因为在那个时代,在那样的偏僻地方,酒是极其珍贵的,无法搞到,无奈,只能以清水代酒了。
在蓝天下,当风儿轻轻吹过,当一轮圆月从不远处的萨拉乌苏河岸边的沙丘上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这些远离故乡,远离妻子、丈夫,远离儿女的地质工作者在远离都市的偏僻沙漠里,迎接中秋节。在象征团圆的节日里,我们却不能与家人团圆,只能默默地思念着自己的亲人。我们十几名地质队员组成的这一个小集体,以另一种形式,在特殊的地方团圆在一起。
9月中旬的夜晚,这里已有些许凉意,微风拂面,一种浸透肌肤的凉意飒然而至,大家都穿上了长衫。因为没有人烟,此时周围已是万籁俱寂。在诗人们的笔下,水中月、江心月、晓风残月、春花秋月、山谷明月、松间朗月、如钩新月……真是仪态万千。我们在沙漠中所见的月亮呢,它别有另一番情调:天很蓝很蓝,云很白很白,秋风瑟瑟,万无遮掩的月亮高悬于无垠高天之上,黄渺沙丘和丘间的丛丛沙蒿沙柳红柳静默无语,逶迤的萨拉乌苏河在夜色中若隐若现,月影映入静静流淌着的河面上,显得更加神秘……风儿轻轻地吹着,皎洁的月光洒下一片清辉。我们吃着水果,品味着那“白氏”月饼,咬一小口,舍不得咽下,在嘴里一边慢慢咂摸,一边喝着那清淡的白开水。各人想着各人的心思。我们这些三十岁刚刚出头的青年男女,有妻子丈夫,有父亲母亲,有儿子女儿,怎能没有各人的心思呢?!
为了纾解思乡、思亲之情,大家分别表演了一个个的小节目。独唱、小合唱、说笑话、地方戏清唱,等等。在一阵阵的嬉笑声中,水果吃完了,月饼吃完了……夜深了,月亮升高了,月亮更圆了,带着兴奋,带着不舍,特殊的中秋节结束了。
翻过一页又一页的.岁月书卷,?世事沧桑!萨拉乌苏河畔的中秋之夜已经过去了44年,如今忆起,感慨万千!我们那些同事们已经天各一方,已经容颜消损,年华老去,有的已经逝去,真是岁月不饶人呀!
内蒙,沙漠,鄂尔多斯,毛乌素,萨拉乌苏……每每提起这些名词,我的脑海总会泛起层层波澜,那片神秘的土地呀!那片我曾经数次工作过的土地呀!
“萨拉乌苏”在地学上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地区,萨拉乌苏河是一个地质学上的大峡谷,它是亚洲最大的沙地峡谷,与著名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和非洲的东非大峡谷相齐名,它们都被称为“活的地质史教科书”。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就有萨拉乌苏文化遗址。“萨拉乌苏大峡谷”于1922年发现之后,中外学者就络绎不绝地前去考察和研究,从而奠定了其在地质、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古人类研究等方面的重要地位。
作者作为一个地质工作者,曾于1960、1970、1980年和,数次在这里从事过地质勘察和研究工作,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萨拉乌苏湖的兴衰》《萨拉乌苏组中的风水相地层》《萨拉乌苏地层中的融冻褶皱》等论文,一些观点并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
由于萨拉乌苏地区在地质、地貌、考古、环境等方面的典型性,以及地域、风土人情的特殊性,据说已经开辟为萨拉乌苏文化遗址景区,成为一个新的旅游热点。
过中秋,赏明月,念朋友,思故地,又让我梦回那片神秘之地,我一次次地遥望远方,回忆那一段人生岁月,心潮起伏,不由得写下了这些文字。我还设想,有朝一日,我愿同现在还健在、身体尚不错的老同事、老朋友,再次踏上那片土地,再次游游萨拉乌苏大峡谷,再次看看毛乌素沙漠,再次重温那特有的风土人情,再次体验那萨拉乌苏文化的无穷魅力。期望能够来一次怀旧之旅、文化之旅、一次亲近大自然之旅。
篇2: 呼兰河畔滚冰节散文欣赏
呼兰河畔滚冰节散文欣赏
鞭炮声声,星星睁大了眼睛,月亮笑圆了脸盘,天上人间都看灯。
礼花朵朵,幸福幻出了五彩,染靓了天幕,疑是银河落大地。
正月十五闹花灯年年如此,呼兰河畔闹滚冰一年一度。没有组织,没有号召,更没有广告,女作家萧红故乡的呼兰河畔,每年都是这样倾城而动,数以万计人群众自发地参加滚冰活动,活动由来已久,据考证,萧红当年也曾经多次同发小滚过冰。如今,这种风俗还是经久不衰,还有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滚冰节。
滚冰,就是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大家相约到河边或者过去的老土井旁,在冰上打滚的一个自由活动。这一古***俗,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说的是很久以前,松花江江神独角龙的女儿,和一位捕鱼的小伙子产生了爱情并结成夫妻,过着幸福宁静的生活。此事被独角龙发观了,大年初一,独角龙用独角豁开江面,将龙女抓了回去,并想用瘟疫来惩罚小伙子和附近的村民。龙女知道后,托梦给她心上人,嘱咐小伙子在正月十五的晚上到冰面上去打滚,左打九个滚,再右打九个滚,这样就可以躲过瘟疫。小伙子听了龙女的话,在元宵节的晚上,组织全村老小都到冰面上去打滚,果真躲过灾祸。以后每年村民都怕独角龙再来报复,正月十五晚上都到冰面上去打滚,久而久之,渐渐的.形成一种独特的民俗延续至今。
“滚冰”经过多年的演变,由原来的消灾,后来即意为“滚病”,是说在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到河边或者井沿旁,在冰上打几个滚,就可以去除百病。有啥别有病,特别是在看病难,看病贵的今天,没有病就是大喜,心诚则灵,老百姓更是对这项活动乐此不疲!
很小时候,我就在农村的井沿旁滚过冰。那时候,母亲身体不好,是东北农村典型的“老慢支”,到了冬天,走路都非常困难。可是,老太太在正月十五滚冰这天,非出门滚冰不可,为的就是解除病痛折磨。我只好扶着她去很光很滑的井沿,老太太很迷信,在“滚”之前要绕井走三圈,然后,捡起一块冰“嘎嘣嘎嘣”地嚼起来,还跟我说,“十五吃口冰,全年牙不疼”,接下来把咬剩下的冰,在脸上的各个器官上蹭一蹭,说可以耳朵眼睛鼻子都不长病。做完这些前奏曲后,母亲从井沿的高坡往下打一个滚,浑身沾满了地上的雪花,心满意足地回家了。
在城市工作以后,虽然,没有像小时候那样滚过冰,也在正月十五这天,成为一朵小浪花溶进到呼兰河看焰火晚会和滚冰的人海里,凑个热闹,图个吉利。
正月十五,北方天黑的还很早,夜幕刚刚降临以后,去坟茔地给老去的人送灯的回来了,家家户户大红灯笼也点亮了,有一些习惯于老传统的人家开始在自己的门前或者院子里,用草木灰、锯末子等,拌上油料点着一个个小火堆,有的一直延伸到大街上。人们也不约而同开始陆续走出了家门,有的抱孩子的,有的扶着老人,小孩子们手里拿着烟花,前呼后拥的跑着、喊着、蜂拥般地从大街小巷一起奔向呼兰河。
银盘当空,月光如水,往日平静的呼兰河畔一下子热闹起来,河岸上全是黑压压的人群,呐喊声,欢呼声,鞭炮声顿时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人们将一个个小蜡烛点燃,在河面上摆成各种图形,或将油拌的谷糠、锯末子洒成龙形或摆成每隔数米一堆的小堆状,将它们同时点燃。远远看去,河面灯火汇集,人流滚动,十分美丽壮观。看完放焰火后,大家开始在灯火围成的冰面上滚冰,此时此刻,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姑娘媳妇,不分年龄大小,不用发令,大家从不同的坡处就往下滚,滚到终点,呼啦啦都堆在一块,你还没有爬起来,上面滚下来人就把你压住了,大家谁也不怨谁,谁也不看谁,图的就是这个喜庆劲,图的就是这个高兴,图得就是这么地爽!
商品经济社会的今天,一年之中难得有这么清闲时候,仰面躺在冰雪铺的大床上,看圆圆的月亮,闪闪的星辰,心情是那样地美好,你会感恩大自然赐给这里冰雪之美,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感恩时代的赋予这一代人的幸福,更加珍惜生活的每一天,祈祷明天更美好。
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来滚冰。爱冰雪的人,爱时候的人,来呼兰河畔滚冰吧,滚去烦恼,滚来欢乐,滚来好运,滚得你越来越年轻,滚得你越来越漂亮。
★ 巴图湾导游词
★ 内蒙古景区介绍词
★ 导游作文600字
【萨拉乌苏河畔的中秋节散文欣赏(共2篇)】相关文章:
一道风景歌散文2023-02-18
企业抱负与资源短缺的错位矛盾2022-04-30
傣族的三大传统节日2024-03-13
描写水的好词好句摘抄2023-02-28
九年级期末语文考试知识点2023-08-22
人生有爱,别样深情情感美文2023-09-23
现代写人散文:父亲2023-08-17
网间的贝壳散文2024-02-06
美丽的新徐州写景作文2022-05-07
给生命一些色彩散文2022-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