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人教版第一单元思维导图(锦集8篇)由网友“a501257987”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初一历史人教版第一单元思维导图,希望大家喜欢!
篇1:初一历史人教版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1、下列哪一古代人类遗址,把我国的人类历史推进到大约170万年前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聚落遗址
2、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元谋人是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
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C.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D.上古人类的外貌跟现代人没有差别
3、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4、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
A.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
C.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D.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5、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之父”,下列关于黄帝时期的发明正确的一组是
A.仓颉——缫丝
B.隶首——文字
C.嫘祖——算盘
D.伶伦——乐谱
6、舜当上部落首领的方式是
A.通过部落战争,战胜其他部落
B.凭借家族特权,继承首领位置
C.治水建立功业,人民拥戴上台
D.通过禅让制度,大家推荐继位
7、“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的重要标志是
A、氏族公社的公有制变为私有制
B、氏族公社内部发生贫富分化
C、部落之间出现激烈的战争
D、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8、公元前841年,( )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A、汤
B、周武王
C、周厉王
D、周文王
9、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 )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A、耧车
B、水排
C、牛耕
D、曲辕犁
思维导图在实践中的运用
既然肯定了思维导图的优越性,接下来就是如何将思维导图传授给学生。在画思维导图前让学生思考,然后进行回答,再进行提炼,而后再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整理自己的想法和所做。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引入到思维导图的学习中来。在一开始思维导图的制作需要学生的合作共同完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慢慢在训练中掌握技巧和厘清历史线索的能力。当然,要让学生接受思维导图,那么老师就要坚持在各种场合下面使用思维导图,使学生发现图是可以表象思维的,然后学生就会自发地尝试运用图来表述些什么。其实思维导图在实践中的应用就像是把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然后把几个小问题再细分,这样呈树形结构分布。把握住历史事件的主干脉络,也就便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了。
现在大多数网站提供很多做思维导图的方法,例如如何利用工具软件来辅助我们画思维导图,而真正利用思维导图去帮助思维的可能并不是太多。因此我更倾向于学生用自己方式规划出属于自己思维的思维导图。将学习的思维过程规范化、流程化,它有利于学习过程更主动、更规范。譬如在了解没有很强先后联系的事件或所构成的图没有很强的顺序时,在实际运用中适于一些复习课或知识点较散的课文,通过思维导图能激发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还能将学生零散的,不成逻辑的知识点汇集起来,形成有序的知识网络。在讲到七年级秦汉科技文化时,我试着让学生把相关的科技、文化等知识点组织起来,再把与之相关的内容一步步串联起来,形成系统认识。
对于一些时间性很强的历史事件,可以采取时间轴的方式,或者复习时梳理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
而对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的知识点梳理,通过建立一个具有因果关系的思维导图,明确各历史事件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明确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建立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学会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有效记忆。
历史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信息传递和接受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的心灵沟通过程,是一种“交往”,在交往过程中学生的智慧得到启迪,能力得到发展。通过“思维导图”学习,既然它能够成为思维的工具,而不是简单的信息表达工具,那么在师生的“心灵沟通”、“情感交流”方面能够起到辅助,在提高初中学生的记忆、理解、思维能力上,相信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它培养的不仅是一种习惯,更会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并获益终生。
篇2:初一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初一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欣赏
初一历史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历史是讲究证据的学科,历史研究的是人类历史上创造的所有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2.人类大约形成于三四百万年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叫做露西,露西被发现于东非。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发现于云南元谋的元谋人,大量的考古发现有力的论证了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3.在文字产生之前的历史,我们要去研究主要要依靠考古发掘,而研究古人类的主要依据就是化石和石器。化石是远古时期动植物的遗骸在地球运动和矿物质的作用下石化形成的特殊物质。
4.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在我国境内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原始人类活动的遗迹,我国原始人类分布的主要特点有:分布广泛、数量众多、多靠近大河。这样的分布特点主要是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更有利于为原始人类的生活提供保障。
5.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发现最早的人类,他们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县一代。在元谋人遗址中,发现了两颗牙齿化石、少量的粗糙的石器以及一些烧骨和炭屑。这说明元谋人已经懂得使用火和制造最简单的工具(打制石器即旧石器)。会不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因此,在元谋人的遗址中发现的粗糙石器和牙齿化石都是很重要的考古发现。
6.20世纪代,周口店北京人被发现并命名,这是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北京人遗址中出土了5个完整的头盖骨、40多个直立人个体化石、近10万件的动物化石和石器,堆积层达40多米。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被发现的材料最齐全、内涵最丰富的直立人化石遗址,北京人正处于晚期猿人向早期智人进化的过渡时期,为我们研究人类的进化和当时的生活状态提供了大量的材料,因此我们本课也特意将它列为远古人类的代表。
7.北京人被发现在北京西南的周口店,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到20万年前,他们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很高、嘴部突出,身高约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较长,学会了会直立行走,但是依然保留了许多猿的体貌特征。在技能上,北京人会保存火种,会使用打制石器,在山洞里过着群居生活。
8.火和石器是远古人类最重要的应用,火的主要作用是照明、取暖、驱兽、烧烤食物,火的使用时人类进步重要的阶梯。而石器作为主要祝的生产生活工具,促进了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火和石器,都增强了原始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9.山顶洞人也被发现在北京周口店附近,山顶洞人的体貌特征已经和现代人没有明显差别,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并且有了审美观念,他们已经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制作工艺品、饰品和缝制衣服。
10.在山西境内,也有大量的原始人类活动痕迹,其中最具代表的是丁村人,丁村人的发现,证明了在10万年前在山西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了。
11.人类进化历程: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12.关键词 :北京人 化石 裴文中 火 石器
初一历史第一单元: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
1.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逐渐掌握了动植物的生活习性,从而学会了农作物种植和动物饲养,发明了农业。
2.原始农业产生和发展的标志:种植业的产生、家畜的饲养、聚落的形成(定居生活)和磨制石器的发展。
3.原始农业的作用:为原始人类提供了稳定的生活物质来源,为后来的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4.中国的原始农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距今约一万年的时候,中国人就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学会了农耕,在我国境内发现了很多的原始农业遗址,代表性的有红山遗址、半坡遗址、良渚遗址、河姆渡遗址、仙人洞吊桶环遗址。它们同样分布广发、数量众多、沿河流分布(黄河、淮河、长江)。河流两岸肥沃的土地和充足的水源是这样分布特点的重要原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育人工稻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种猪粟的国家。我们的原始农业走过了由刀耕火种到磨制石器的过程。(树立 民族自豪感)
5.半坡原始农耕遗址是我国黄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原始农耕遗址,因为被发现在陕西西安半坡村而得名,距今约6000余年。食:主要种植粟,饲养猪狗,除此之外,还用弓箭、石锤、长矛猎取斑鹿、兔子、獐,用渔网、鱼钩、鱼叉捕鱼,也采集食物。住:半坡人的聚落很成熟,分为居住区、墓葬区、制陶的窑厂区,主要房屋样式是半地穴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主要是为了防寒防风。用:半坡人最重要的工具是磨制石器,除此之外还使用骨器、角器。最重要的生活用具是陶器,半坡人制造的陶器是彩陶,一般是红底黑纹,纹饰以鱼鹿为主,说明了鱼和鹿是半坡人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半坡人用陶埙为乐器,用骨针、骨锥、纺轮等制作衣服。
6.河姆渡原始农耕遗址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原始农业代表,因被发现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而得名,距今约7000余年。河姆渡人的建筑以木建构为主,干栏式房屋、木构水井等木建筑对中国后世的木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干栏式房屋的主要特点在于防潮通风,以适用于南方多雨水潮湿的自然环境。河姆渡人的主要农业作物是水稻,使用的工具有磨制石器和骨器,其中以骨耜最具代表性。饲养的动物以猪狗水牛为主。河姆渡人的陶器是黑陶。此外,河姆渡人用骨哨最为乐器,会使用天然漆,懂得雕刻,会使用玉器等。
7.原始农业的产生是人类过上定居生活的本源,而造成南北农业和房屋不同的原因在于自然环境的差异。
8.人类进步的标志体现在生产工具的进步上。
9.关键词:对比 原始农业标志 建筑 工具
篇3:初三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第1课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一、文艺复兴运动
1、时间:14—17世纪(持续了近3)。
2、爆发地:意大利——扩展到西欧所有国家。
3、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4、实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
5、代表人物:
(1)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
(2)达•芬奇(意大利)——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达•芬奇是)
(3)莎士比亚(英国)——《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称为“四大悲剧”。
第2课 探险者的梦想
1、时间:15—17世纪
2、过程:
航海家资助国家主要成就
哥伦布西班牙发现美洲新大陆。
迪亚士葡萄牙发现非洲好望角
达•伽马葡萄牙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麦哲伦西班牙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太平洋就是他命名的。
3、影响:
(1)积极:新航路的开辟,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打破了相互隔绝的局面,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促使世界市场的形成。
(2) 消极:新航路的开辟,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带来了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
第3课 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
1、时间:1640—1688年(近半个世纪)
2、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3、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4、领导人:以克伦威尔为代表的新贵族和资产阶级
5、结果: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制定《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6、影响:
(1)国内影响: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2) 国际影响: 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7、《权利法案》:1689 年,目的——限制国王权力;制定机构——英国国会;内容:对国王在政治、经济、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力进行了严格限制,确定了国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基本原则,并对公民的权利作了明确规定。
第4课 为民族独立而战
1、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时间:1775年——1783年
3、战争的经过:
①开始的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②建军:组织大陆军,华盛顿被任命为总司令。
③独立: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发表了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7月4日为美国独立日)。
④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⑤胜利:1781年约克镇投降。
⑥结束:1783年,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标志着独立战争结束。
4、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5、历史意义:
国内: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际:促进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有力的推动了拉美民族解放运动。
6、华盛顿的主要活动:①第二届大陆会议组织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② 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连任两届。
7、对华盛顿的评价:开国元勋和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是美国的民族英雄。
8、《独立宣言》反映的核心思想: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第5课 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
1、开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7月14日法国国庆节)。
2、结束: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派的统治,标志大革命结束。
3、性质: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4、影响: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动摇了整个欧洲封建制度的基础,使民主共和的思想广为传播。
5、《人权宣言》:1789 年,制定机构——制宪议会;主要内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第6课 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1、拿破仑登上政治舞台:17“雾月政变”。
2、拿破仑的文韬:三部法典——《民法典》(《拿破仑法典》)、《刑法典》、《商法典》。
3、《民法典》的内容:民事权利平等;废除贵族特权、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契约自由。
4、意 义:《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为欧洲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5、拿破仑退出政治舞台:18滑铁卢战役。
6、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
积极影响:巩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把大革命的思想、精神带到所到之处,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
消极影响:威胁了欧洲所有国家的主权,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们的利益,给当地民族带来了灾难。
7、拿破仑驰骋欧洲战场和政坛的那段时间被称为“拿破仑时代”。
初三历史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人类的形成
一、人类的出现:(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
人类形成的过程正在形成中的人南方古猿
完全形成的人早期猿人坦桑尼亚“能人”
晚期猿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印尼爪哇人
早期智人中国丁村人、德国尼安德特人
黄种人
晚期智人 白种人
黑种人中国山顶洞人、法国克罗马农人
注意: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黄种、白种和黑种人。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
1、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
2、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的进步,出现了氏族。最初是母系氏族社会,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及手工业的进步,人类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四大文明的比较:
文明古国发源地国家出现时间统一时间典型特征
古代埃及非洲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000年金字塔
古巴比伦西亚两河流域公元前3500年后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法典》
古代印度南亚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公元前2500年
种姓制度
(P11表格)
二、其他重要知识点:
1、古埃及:
(1)、公元前15世纪国王图特摩斯三世在位时,成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军事帝国,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之后又先后被希腊、马其顿、罗马、阿拉伯帝国所统治。
(2)、金字塔是国王的陵墓,是他们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3)、一句名言: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希罗多德。
2、古巴比王国:
(1)、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2)、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史称《汉漠拉比法典》。
(3)、一句名言: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摘自《汉谟拉比法典》。
3、古代印度文明:
雅利安人统治印度后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这种制度把人分为四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随着历史的发展,种姓制度逐步激化了古代印度的社会矛盾,对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问题探究: 古代亚非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
答: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一、雅典城邦的繁荣:
1、古代欧洲文明发源于古代希腊文明,而古希腊早期文明发源于爱琴文明。爱琴文明产生于公元前左右,先发源于克里特岛,后来又转到迈锡尼。公元前8世纪,希腊本土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开始产生城邦,最重要的是斯巴达和雅典。
2、雅典城邦的特点:
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是古代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崇尚文化。
3、伯利克里改革:
(1)时间: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
(2)措施:A、扩大公民的权利。 B、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3)影响: 经过改革,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4)如何评价伯利克里时代高度发展的奴隶主民主政治?(两方面回答)
A、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成为一种典范,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进步性)
B、它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能够享受到民主权利的成年男性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1/6。(妇女、奴隶和外邦人不能享受民主。)(本质)
4、雅典和斯巴达的比较:
雅 典斯 巴 达
地理
位置近海内陆
经济以工商业为主以农业为主
政治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文化学术发达。由少数奴隶主贵族专政。尚武,
注重军事训练。
相同点:都是属于古希腊城邦国家,都属于奴隶主专政的国家,都不可能代表全体公民的利益,他们的发展都是奴隶辛勤劳动的结果。
二、罗马共和国的兴亡:(名言: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试一试你能理顺罗马发展的历程吗?简述罗马共和国是怎样成为地中海霸主的?
1、罗马历史发展线索简表:
罗马城(前8世纪、台伯河畔)─→罗马共和国(前5)─→征服意大利半岛(前3世纪)─→布匿战争(前3世纪至前2世纪、迦太基)─→称霸地中海(前2世纪)─→斯巴达克起义(前73年)─→凯撒独裁(前49年)─→罗马帝国(前27年、屋大维)─→罗马帝国分裂(39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标志西欧奴隶社会结束)
2、称霸的过程: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共和国建立后,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罗马为争得地中海霸权,同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经过长期征伐,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
篇4: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第一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长江流域。日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距今约71—23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
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
使用天然火
群居生活
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
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
已经能够人工取火;掌握 磨制和钻孔技术;审美意识;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习题: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元谋人 (其生活距今约 170万 年,在 云南元谋 发现的)
2、北京人:距今约71—23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岩洞发现的。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使用粗糙的 打制 石器,使用 天然火 ,过着 群居 的生活。
3、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基本相同;使用磨制 石器,但已掌握 钻孔 技术;使用 人工取火 ;用 骨针 缝制衣服。
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会不会制造工具。
5、我国是世界上发现 远古人类遗址 最多的国家。
6、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7、氏族:是由 血缘关系 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样一种集体。
贰
第二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二者都开始了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不同点:1.二者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而河姆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2.房屋结构不同:半坡聚落的房屋是半地穴式的,防风保暖,适应了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特点,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具有通风、防潮性能,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3.半坡聚落主要种粟,而河姆渡聚落主要种水稻;4.半坡聚落制作彩陶,而河姆渡聚落制作的是黑陶。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1.半坡居民的生活
(1)距今年代:半坡遗址距今约60,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
(2)生产、生活:半坡人居住的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能够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半坡人还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用以开垦土地,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纹饰多是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以鱼纹、鹿纹为最多。半坡人还会制作装饰品和少量乐器。半坡遗址还出土了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见半坡人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2.河姆渡人的生活
(1)距今年代: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流域,距今7000年左右。
(2)生产生活: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河姆渡遗址还发现了迄今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河姆渡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河姆渡人还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中国最早的织布机,人们已学会养蚕缫丝。河姆渡人还是世界上最早进行象牙雕刻和使用天然漆的人群。
3.原始农业的发展
(1)考古发现:在中国南方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目前发现最早的栽培粟类遗存约在公元前7000—公元前5000年。
(2)历史影响: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篇5:九年级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九年级历史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人类的形成
一、人类的出现:(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
人类形成的过程
正在形成中的人
南方古猿
完全形成的人
早期猿人
坦桑尼亚“能人”
晚期猿人
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印尼爪哇人
早期智人
中国丁村人、德国尼安德特人
黄种人
晚期智人 白种人
黑种人
中国山顶洞人、法国克罗马农人
注意: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黄种、白种和黑种人。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
1、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
2、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的进步,出现了氏族。最初是母系氏族社会,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及手工业的进步,人类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
篇6:九年级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俄国向何处去
一、十月革命
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1月,列宁在彼得格勒领导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十月革命的意义:它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巩固新政权的措施: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等收归国有,实行工人对企业的监督;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经农民耕种;签订《布雷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列宁在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目的:抗击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和武装干涉。
2)作用:取得了平息国内反革命叛乱和粉碎外国势力的武装干涉和进攻的胜利。但它不符合和平经济建设的需要,不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2、新经济政策:
1)背景: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19,列宁领导的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2)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新的特点),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篇7:八年级上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3课 收复新疆
1.19世纪60至70年代,控制印度的英国和与新疆接壤的俄国,都想争夺新疆,新疆面临危机。
2.1865年,中亚浩罕国派陆军司令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英俄支持阿古柏伪政权,俄国还直接出兵占领伊犁。
3.1876年,左宗棠在当地人民的支持下,痛歼阿古柏侵略军,收复新疆(除伊犁外)。19世纪80年代,中俄签约(清政府派曾纪泽出使俄国),中国收复伊犁。
4.1884年,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5.意义:①历史意义:粉碎了英俄分裂我国西北领土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新疆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西北边防。②现实意义: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如何评价左宗棠:左宗棠深谋远虑,力主“塞防”之重要,并且肩负重任督办新疆军务,最终以正确的策略指挥清军收复了新疆,达到了维护祖国统一、巩固西北边防的目的,他是中国近代以来最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1.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在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敌舰同归于尽。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这也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
2.甲午战败后,清政府派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于1895年4月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3.《马关条约》的内容:割辽东半岛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4.《马关条约》的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使中华民族面临着更加严重的民族危机。
5.台湾被割让给日本以后有哪些著名的人物组织了反日力量?
①刘永福组织黑旗军重创日军;②徐骧组织义军抗日。(徐骧临终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9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是一次反帝爱国运动(性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下,从大沽经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侵略军在廊坊被义和团围困;义和团最终取得廊坊大捷。
2.19,清政府被迫同十一国(八国以外再加上荷兰、比利时和西班牙)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加上利息共9.8亿两),以海关等税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4.《辛丑条约》的危害: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篇8: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3.鸦片走私带来的危害:使清朝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了中国的贫弱,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鸦片还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军队吸食鸦片使得自身战斗力进一步削弱。
4.林则徐虎门硝烟:时间:1839年6月;地点:广州虎门;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虎门销烟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5.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间:1840-1842年。中国战败的原因: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以及社会制度落后,清朝统治者策略失当。
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南京条约》的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7.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的影响: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启示:①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②国家要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自身综合实力。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原因:英、法两国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2.经过:1856年10月,英国首先挑起战争,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 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再次出兵,攻占天津,进逼北京,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3.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共150多万平方千米。
不平等条约名称及签订时间
割占领土范围
割占领土面积
《瑷珲条约》(1858年)
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60多万平方千米
《北京条约》(1860年)
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约40万平方千米
《北京条约》(1860年)
《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
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44万多平方千米
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19世纪80年代)
中国西北部
7万多平方米
4.太平军大败洋枪队: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 运动爆发,为了镇压太平天国,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1860年8月,李秀成在青浦大败华尔的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击毙华尔。
第3课 收复新疆
1.19世纪60至70年代,控制印度的英国和与新疆接壤的俄国,都想争夺新疆,新疆面临危机。
2.1865年,中亚浩罕国派陆军司令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英俄支持阿古柏伪政权,俄国还直接出兵占领伊犁。
3.1876年,左宗棠在当地人民的支持下,痛歼阿古柏侵略军,收复新疆(除伊犁外)。19世纪80年代,中俄签约(清政府派曾纪泽出使俄国),中国收复伊犁。
4.1884年,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5.意义:①历史意义:粉碎了英俄分裂我国西北领土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新疆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西北边防。②现实意义: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如何评价左宗棠:左宗棠深谋远虑,力主“塞防”之重要,并且肩负重任督办新疆军务,最终以正确的策略指挥清军收复了新疆,达到了维护祖国统一、巩固西北边防的目的,他是中国近代以来最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1.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在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敌舰同归于尽。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这也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
2.甲午战败后,清政府派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于1895年4月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3.《马关条约》的内容:割辽东半岛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4.《马关条约》的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使中华民族面临着更加严重的民族危机。
5.台湾被割让给日本以后有哪些著名的人物组织了反日力量?
①刘永福组织黑旗军重创日军;②徐骧组织义军抗日。(徐骧临终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是一次反帝爱国运动(性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下,从大沽经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侵略军在廊坊被义和团围困;义和团最终取得廊坊大捷。
2.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十一国(八国以外再加上荷兰、比利时和西班牙)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加上利息共9.8亿两),以海关等税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4.《辛丑条约》的危害: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人教」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堂教学设计
★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初一历史人教版第一单元思维导图(锦集8篇)】相关文章:
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作文五年级2022-08-06
九年级英语中考复习计划2022-12-22
小学低年级语文拼音教学研究论文2023-02-23
初一历史期末知识点2022-08-13
概念图在生物教学中的使用论文2023-09-13
一生在学习作文2022-05-06
图作文初一2023-05-29
九年级新目标英语复习计划2022-07-31
人教版三年级燕子教学设计思路2023-10-02
三上语文第五单元作文范文风筝2023-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