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相关文言知识(推荐6篇)由网友“WASTEE”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桃花源记》相关文言知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桃花源记》相关文言知识
《桃花源记》相关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出:
(1)不复出焉:出去。
(2)皆出酒食:拿出。
寻:
(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
(1)便舍(shě)船:离开。
(2)屋舍(shè)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中:
(1)中无杂树:“中间”。
(2)晋太元中:“年间”。
(3)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
(1)处处志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
(2)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
(1)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2)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3)处处志之:语气助词,不译。
(4)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
(6)具答之:代词,代指桃花源人。
为:
(1)武陵人捕鱼为(wéi)业:动词,作为。
(2)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读wéi,介词,对、向。
遂:
(1)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2)遂迷:“终于”。
(3)后遂无问津者:“就”。
得:
(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
(2)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闻:
(1)鸡犬相闻:听见。
(2)闻有此人:听说。
向:
(1)寻向所志:从前
多词一义
(1)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顺着
(2)便要(yāo)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并怡然自乐:都
(4)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5)便扶向路、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
古今异义
穷(古义:穷尽;今义:贫穷)
从来(古义:从哪里来;今义:向来)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不管)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成年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水源(古义:溪水发源的地方;今义:指人们饮用的水的来源)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
芳(古义:花;今义:气味芬芳)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够)
间隔(古义:间离隔绝; 今义:空间或时间上的隔绝)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
缘(古义:沿着 ;今义:缘故,缘分)
津(古义:渡口,路,探访。文中指访求、探求的意思。今义:唾液)
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指没有血缘关系的人)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开朗(古义:土地开阔;今义:乐观,畅快 多形容性格)
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
延(古义:邀请;今义:延伸,延长)
悉(古义:全,都;今义:熟悉)
咸(古义:全,都;今义:一种味道)
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
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
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对…)
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
要(古义:邀请;今义:表示意愿)
词类活用
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语(此中人语(yu第四声)云):名词作动词,告诉
黄发(黄发垂髫):借代手法,代指所有的老人
垂髫(黄发垂髫):借代手法,代指所有小孩
通假字“要”通“邀”,邀请(不属于150实词范围内)
具:通“俱”,完全、详尽
古汉语句式
1)判断句
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句意: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2)省略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是“(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省略。句意:(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
省主语:
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略。句意:山上有一个小洞口,〈小口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些光亮。)
例二:便舍船,从口入。(是“〈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的省略。句意:〈渔人〉就丢下船,从洞口进去。)
本文省略主语有多处,如:“(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招待渔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翻译时一并补出。
省宾语:
例一:问所从来(是“问之所从来”的省略。“之”代“渔人”。句意:问〈渔人〉从哪里来。)
省介词:
例二:林尽水源(是“林尽于水源”的省略.)9.四个“然”①豁然开朗(豁然):开阔的样子②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③怡然自乐(怡然):愉快的样子④欣然向往(欣然):高兴的样子
3)出自本文的词语:(今义)
世外桃源:指环境幽静或安逸的地方。
豁然开朗: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
与世隔绝:不与人来往,或已以局外人的身份看待事物。
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篇2:《桃花源记》文言知识
《桃花源记》文言知识汇总
一词多义
出:
(1)不复出焉:出去。
(2)皆出酒食:拿出。
寻:
(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
(1)便舍(shě)船:离开。
(2)屋舍(shè)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中:
(1)中无杂树:“中间”。
(2)晋太元中:“年间”。
(3)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
(1)处处志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
(2)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
(1)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2)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3)处处志之:语气助词,不译。
(4)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
(6)具答之:代词,代指桃花源人。
为:
(1)武陵人捕鱼为(wéi)业:动词,作为。
(2)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读wéi,介词,对、向。
遂:
(1)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2)遂迷:“终于”。
(3)后遂无问津者:“就”。
得:
(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
(2)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闻:
(1)鸡犬相闻:听见。
(2)闻有此人:听说。
向:
(1)寻向所志:从前
多词一义
(1)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顺着
(2)便要(yāo)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并怡然自乐:都
(4)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5)便扶向路、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
古今异义
穷(古义:穷尽;今义:贫穷)
从来(古义:从哪里来;今义:向来)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不管)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成年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水源(古义:溪水发源的地方;今义:指人们饮用的水的来源)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
芳(古义:花;今义:气味芬芳)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够)
间隔(古义:间离隔绝; 今义:空间或时间上的隔绝)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
缘(古义:沿着 ;今义:缘故,缘分)
津(古义:渡口,路,探访。文中指访求、探求的意思。今义:唾液)
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指没有血缘关系的人)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开朗(古义:土地开阔;今义:乐观,畅快 多形容性格)
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篇3:桃花源记文言知识
桃花源记文言知识
《桃花源记》不重词藻的华丽,不事雕琢,而是尽力做到朴素,自然,接近口语。下面是桃花源记文言知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1.重要实词
缘、异、穷、具、咸、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无论、语、足、及、诣、津、鲜美、属、阡陌、黄发垂髫、叹惋、语云
2.重要虚词
乃(1)见渔人,乃大惊:竟然
(2)乃不知有汉:竟然
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
其(1)欲穷其林:这
(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 代桃花源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
(4)得其船:自己的
(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渔人
3.多词一义
(1) 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
(2)便要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 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 都
(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5)乃大惊、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4.古今异义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鲜美(古义:颜色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的新鲜美味)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事业)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 “注: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 :不足挂齿”)
间隔(古义:隔绝; 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
缘(古义:沿着 ;今义:缘故,缘分)
津(古义:渡口。指访求、探求的意思。 今义:唾液)
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局外人)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义:乐观,畅快)
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
延(古义:请;今义:延伸,延长)
悉(古义:都;今义:熟悉)
咸(古义:全;今义:一种味道)
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
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
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 对…)
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
5.词类活用
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寻向所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名词作动词。
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6.一词多义
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②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舍弃。)
②屋舍俨然[舍(shè),名词,“房屋”)
中:①中无杂树(“中间”)
②晋太元中(“年间”)
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③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
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éi,动词,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èi,介词,对,向)
遂: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向:①寻向所志(原来)
②眈眈相向(看)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桃花源记》文言知识汇总
2.桃花源记文言文知识
3.文言文桃花源记翻译
4.文言文桃花源记习题
5.文言文桃花源记原文
6.桃花源记文言文翻译
7.桃花源记中的文言知识
8.桃花源记中的文言知识归纳
9.文言文练习题桃花源记
10.《桃花源记》相关文言知识
篇4:陶渊明《桃花源记》文言知识
陶渊明《桃花源记》文言知识
陶渊明《桃花源记》文言知识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xíng),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qiān 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jí)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文言现象
通假字要
要:通“邀”,邀请 如:“便要还家”
一词多义
出:
(1)不复出焉:出去。
(2)皆出酒食:拿出。
寻:
(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
(1)便舍(shě)船:丢下。
(2)屋舍(shè)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中:
(1)中无杂树:“中间”。
(2)晋太元中:“年间”。
(3)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
(1)处处志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
(2)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标记或者是标记的符号。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
(1)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2)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3)处处志之:语气助词,不译。
(4)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
(6)具答之:代词,代指桃花源人,另有说法为代之误入的渔人。
为:
(1)武陵人捕鱼为(wéi)业:动词,把······当作。
(2)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读wèi,介词,对、向。
遂:
(1)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2)遂迷:“终于”。
(3)后遂无问津者:“就”。
得:
(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
(2)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闻:
(1)鸡犬相闻:听见。
(2)闻有此人:听说。
作:
(1)其中往来种作:劳作
(2)设酒杀鸡作食:制作(食物)
其:
(1)复前行,欲穷其林:那,那片
(2)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他,指代渔人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他的,指渔人的
多词一义
(1)缘溪行、便扶向路:沿,顺着
(2)便要(yāo)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并怡然自乐:都
(4)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5)便扶向路、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
古今异义
缘溪行(古义:沿着,顺着 ;今义:缘故,缘分)
桃花源记 书法作品
芳草鲜美(古义:花;今义:气味芬芳)
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菜肴等新鲜美味)
欲穷其林(古义:尽头;今义:贫穷)
林尽水源(古义:溪水发源的地方;今义:指人们饮用的水的'来源)
仿佛若有光(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豁然开朗(古义:开阔明朗;今义:乐观,畅快 多形容性格)
屋舍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
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悉如外人(古义:全,都;今义:熟悉)
问所从来(古义:从哪里来;今义:向来)
便要还家(古义:邀请;今义:表示意愿)
咸来问讯(古义:全,都;今义:一种味道)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成年男子的配偶)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遂与外人间隔(古义:间离隔绝; 今义:空间或时间上的隔绝)
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不管)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古义:邀请;今义:延伸,延长)
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
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指没有血缘,亲友关系的人)
说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便扶向路(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既出(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
处处志之(古义:动词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
便扶向路(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对…)
未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
寻病终(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
后遂无问津者(古义:渡口,路,探访。文中指访求、探求的意思。今义:唾液)
词类活用
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不复出焉):兼词,从这里。相当于“于之”,“于此”。
志(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进行)标记。
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语(此中人语云):名词作动词,告诉
黄发(黄发垂髫):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
垂髫(黄发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重要实词
缘、异、穷、具、咸、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无论、语、足、及、诣、津、鲜美、属、阡陌、黄发垂髫、叹惋、语云
成语释义
1.世外桃源
成语释义: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战乱的美好地方。
成语例句:在这儿,在这世外桃源的仙境中,有了人世喧嚣的声音。(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
2.豁然开朗
成语典故: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成语例句:宝玉豁然开朗笑道:“很是,很是。(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一回)
成语释义 从黑暗狭窄变的开阔明亮。比喻领悟到一个道理
3.怡然自乐
成语释义: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成语出处:晋·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死后友人私谥“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现江西省九江)人)《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成语示例:这简直是不伦不类的态度,但他却怡然自乐,认为是义薄云天,忠贯日月,大有关云长“降汉不降曹”的气概。--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复辟谬说》
刘厚守听了,怡然自乐,坐在椅子上,尽兴地把身子乱摆,一声也不响。(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4.无人问津
成语释义:没人探问渡口。比喻事物已被人冷落。津:渡口
成语出处:“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示例:这部传记小说,虽然摆在书架上,却根本无人问津.
结构:兼语结构
用法:常作谓语、定语、宾语
近义词:置之不理
反义词:门庭若市
古意为渡口,今意为唾液
5.鸡犬相闻
成语释义: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相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
成语出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成语例句:乡下景色很美,鸡犬相闻,呈现出一派和谐的景象。
6.阡陌交通
成语释义: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成语出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成语例句:那一片片水稻田中,阡陌交通,掩映着农家的自在。
7.黄发垂髫
成语释义: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成语出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落英缤纷
成语释义:落花纷纷。缤纷,纷纷。
成语出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9.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成语释义:形容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10.与世隔绝
成语释义: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
成语出处: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1.不足为外人道
成语释义:不值得跟外面的人说。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
原句:“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2.屋舍俨然
成语释义:房舍整整齐齐。屋舍:房屋圈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成语出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篇5:桃花源记中的文言知识
桃花源记中的文言知识
1、通假字:
(1)便要还家 要通邀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通俱
2、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的味道鲜美。
(2)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3)率妻子邑人 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老婆。
(4)来此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5)说如此 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
(6)缘溪行 古义:沿。 今义:缘故;缘分。
(7)余人各赴延至其家 古义:请。 今义:延长,延伸。
(8)后遂无问津者 古义:渡口。 今义:口液。
(9)便得一山 古义:此处为看到。今义:用为助词。
(10)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满,不充分。
(11)屋舍俨然 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想。
(12)无论魏晋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不管(连词)。
(13)仿佛若有光 古义:隐隐约约。今义:似乎,好像。
(14)豁然开朗 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义:乐观,畅快。
3、一词多义:
1)为 A 武陵人捕鱼为业。 (作为)
B 此人一一为俱言所闻。 (给,替)
C 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向)
2)舍 A 便舍船 (离开)
B 屋舍俨然 (房屋)
3)志 A 处处志之 (动词,做标记)
B 寻向所志 (名词,标记)
4)寻 A 寻病终 (不久)
B 寻向所志 (寻找)
5)中 A 中无杂树 (中间)
B 晋太元中 (年间)
C 其中往来种作 (里面)
4、词类活用:
渔人甚异之 :意动用法, 对……感到惊异 。
复前行 :名词作状语,往前,上前。
欲穷前林:形容词作动词,穷尽,走到头。
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5、成语:
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怡然自乐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黄发垂髫
落英缤纷
与世隔绝
无人问津
不足为外人道
6、翻译句子:
(1)描写自然环境的:
A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要点:夹岸:在溪水两旁;杂树:别的树;鲜美:鲜艳美丽(古今义不同);缤纷:繁多的样子(古今义不同)。
B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要点:平旷:平坦宽阔;俨然:整齐的样字;良:肥沃;美:美丽;属:类。
C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要点: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古今义不同)。
(2) 描写人民安居乐业的: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要点: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借代);并:一并,都(副词);怡然自乐:高兴而满足,自得其乐(成语)。
B其中往来种做,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要点:往来:来来往往;悉如:完全像;外人:桃源以外的世人(具体所指)。
(3)描写民风纯朴热情的: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点:要:邀请(通假字);设:摆;(补充主语村人和宾语渔人)。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要点:今:现在;乃:竟然;无论:不要说;(补充问的主语村人和宾语渔人,不知的主语村人)。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要点:一一:详尽地;具:详尽。叹惋:皆:全,都;感叹惋惜(词典)。
(4)其它:
A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要点:得:找到(与前文舍照应)扶:沿着,顺着(典型词);志:作标记(词类活用)。
拓展阅读:《桃花源记》简析
《桃花源记》写于晋、宋交替之际,当时政治黑暗,兵连祸接,民不聊生。作者虚构了一个渔人偶入桃花源的故事,借以描绘了_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自由安乐的世外桃源的生活图景,寄托了他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摆脱残酷剥削和贫困境遇的意愿。这样的理想国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固然仅是一个乌托邦,但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现实的丑恶和黑暗,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批判态度;又像一座灯塔,激励人们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桃花源”的艺术创造以其民主性的光辉照彻中古时代,并成为后代作家的传统题材,表现出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文章以渔人行踪为序展开记叙,从他逢桃花林并入桃花源写起,以他出桃花源、再寻未果而告终。开头结尾略写,因为这些只作为引起和余韵,中间渔人在桃花源里的所见所霞是主体,就写得很详尽。有渔人眼中看到的桃花源的`风貌,他与桃花源中人的对话,桃花源中人对他们款待,他们的来历和生活情景,思想感情等等,这样写,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详略得宜。《桃花源记》总的构思带有浪漫主义色彩,这表现在故事是虚构的,桃源境界也是想象中的产物,人间并不存在等方面。但它的细节描绘又是现实主义的,不论是山外夹岸数百步的桃花林,“才通人”的入山小口,还是桃花源里的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现实生活中都不难找到,这就给人以亲切逼真之感,相信这是人间乐土,而不是神仙境界宁愿信其有,不肯信其无。特别是借助于当时的真实人物──南阳刘子骥的规往,更增添其真实感,使读者也为之神往。归根结底,世外桃源的生活理想是植根现实的沃土之中的。但渔人重寻又迷了路,“后遂无问津者”,又带有神密色彩。又实又虚,似真似幻,表明桃源虽好,但只是幻想而已。
文章语言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一个完整的引人入胜的故事,仅用了三百二十字,叙述得扣人心弦。“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二十二个极常壳的字眼,便勾画出一片奇景,如在目前,永难忘怀。至于桃源风貌的描绘,人物活动,对答的记叙,也是着墨不多而内含丰富,令人味之不尽。“美好而淳朴”,这是桃花源和这篇散文给我们的共同印象。
篇6:桃花源记中的文言知识
桃花源记中的文言知识归纳
桃花源记借助于笔墨抒写情怀,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美好情趣。下面是其知识点归纳。
一词多义
出:
(1)不复出焉:出去。
(2)皆出酒食:拿出。
寻:
(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
(1)便舍(shě)船:离开。
(2)屋舍(shè)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中:
(1)中无杂树:“中间”。
(2)晋太元中:“年间”。
(3)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
(1)处处志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
(2)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
(1)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2)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3)处处志之:语气助词,不译。
(4)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
(6)具答之:代词,代指桃花源人。
为:
(1)武陵人捕鱼为(wéi)业:动词,作为。
(2)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读wéi,介词,对、向。
遂:
(1)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2)遂迷:“终于”。
(3)后遂无问津者:“就”。
得:
(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
(2)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闻:
(1)鸡犬相闻:听见。
(2)闻有此人:听说。
向:
(1)寻向所志:从前
多词一义
(1)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顺着
(2)便要(yāo)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并怡然自乐:都
(4)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5)便扶向路、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
古今异义
穷(古义:穷尽;今义:贫穷)
从来(古义:从哪里来;今义:向来)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不管)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成年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水源(古义:溪水发源的地方;今义:指人们饮用的水的来源)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
芳(古义:花;今义:气味芬芳)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够)
间隔(古义:间离隔绝; 今义:空间或时间上的隔绝)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
缘(古义:沿着 ;今义:缘故,缘分)
津(古义:渡口,路,探访。文中指访求、探求的意思。今义:唾液)
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指没有血缘关系的人)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开朗(古义:土地开阔;今义:乐观,畅快 多形容性格)
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
延(古义:邀请;今义:延伸,延长)
悉(古义:全,都;今义:熟悉)
咸(古义:全,都;今义:一种味道)
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
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
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对…)
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
要(古义:邀请;今义:表示意愿)
词类活用
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语(此中人语(yu第四声)云):名词作动词,告诉
黄发(黄发垂髫):借代手法,代指所有的老人
垂髫(黄发垂髫):借代手法,代指所有小孩
通假字“要”通“邀”,邀请(不属于150实词范围内)
具:通“俱”,完全、详尽
古汉语句式
1)判断句
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句意: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2)省略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是“(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省略。句意:(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
省主语:
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略。句意:山上有一个小洞口,〈小口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些光亮。)
例二:便舍船,从口入。(是“〈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的省略。句意:〈渔人〉就丢下船,从洞口进去。)
本文省略主语有多处,如:“(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招待渔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翻译时一并补出。
省宾语:
例一:问所从来(是“问之所从来”的省略。“之”代“渔人”。句意:问〈渔人〉从哪里来。)
省介词:
例二:林尽水源(是“林尽于水源”的省略.)9.四个“然”①豁然开朗(豁然):开阔的样子②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③怡然自乐(怡然):愉快的样子④欣然向往(欣然):高兴的样子
3)出自本文的词语:(今义)
世外桃源:指环境幽静或安逸的地方。
豁然开朗: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
与世隔绝:不与人来往,或已以局外人的身份看待事物。
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拓展阅读:《桃花源记》说课稿
一、说教学目标
《桃花源记》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具有很多特点。首先,故事性强,颇具传奇色彩。其次,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全文笼罩着似有若无的神秘虚构的色彩。另外,浅显易懂,文章的语言优美,琅琅上口,值得品味。把本文的目标定为以下的几点:
(1) 知识目标:感受桃花源的美好情境,结合语境解释词语,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本文的主题。
(2) 能力目标:通过对桃花源美景的描绘,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想象思维的能力。
(3)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为追求个人理想而努力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法:朗读法、想象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课件教学法。
二、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使用抄、查、读的方式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进一步的熟悉文章。
抄就是将注释抄在字的上头(蓝笔);查就是查阅工具书将理解有困难的字解决掉(红笔);读就是就以上的解释进行全文的翻译。
设计意图:教师放手,养成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习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然会对下一节课的内容高度关注。符合新课标中阅读浅易文言,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的要求。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用三国两晋时的军阀混战,时局动荡的背景切入,我们要了解的大诗人陶渊明就生活在东晋,他的名篇《桃花源记》也在那个混乱丑恶的时代应运而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背景简单认识,暗示他们更好的理解文章须以此为依托。
(二)提出问题:
A说出自己对成语世外桃源的理解
B听读课文,陶渊明笔下的桃源具有怎样的魅力成为众人向往的洞天福地呢?
设计意图:边听录音示范边思考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更加专注阅读课文,无形中加强对全文进行了整体感知。在这个主问题的之下,师生互动,更容易牵引一些小问题:
(1) 找寻描写自然风光优美和桃源人安居乐业的段落指导朗读。
总结提升朗读效果的方法:
(1)了解内容,准确翻译。
(2)明确作者抒发的情感。体味表达的意境。
(3)、注意节拍、重音、语速。
(2) 对表现桃源另一特点即村民的纯朴善良的语句赏析。结合本节留白部分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
建议:
从景物描写入手。
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入手。
设计意图:符合新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学习诵读古文,有意识的积累,在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审美情趣。所以,主问题牵引细碎的小问题更容易让学生推敲朗读方法、结合语境解释词语,训练发散思维。
(三)揭示主题
A找出虚构的痕迹。
B陶渊明为什么没有直揭社会现实,而是虚构了一个理想化、至少
在当时不会有的世外桃源?
学生先说,教师不马上说出答案,将课前学生查找的、老师整理汇总过的资料分发给他们,在其中找到答案,进而概括主题。
设计意图:很多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不是太强,或者说不愿意查,抱着双苹果书不放,那里的介绍并不十分全面,这个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应全面了解作者,了解风格、了解他的遭遇,了解他的故事。培养筛选、积累和阅读课外文字的习惯。
★ 桃花源记教案设计
★ 桃花源记反思
★ 桃花源记教学反思
★ 桃花源记 教案
【《桃花源记》相关文言知识(推荐6篇)】相关文章: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2023-08-31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一等奖2023-03-22
初中文言文教学浅谈2023-09-10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对策2023-02-02
桃花源记获奖说课2022-11-20
情景教学课例体会2023-08-08
文言文翻译技巧2023-03-26
演示教学课例《一分钟》教学总结2023-06-20
教学课例2022-12-22
桃花源记经典教案2023-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