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咏武侯诗词大全((精选10篇))由网友“不许你看”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历朝历代咏武侯诗词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历朝历代咏武侯诗词
二十六,[元]鲜于必仁
《双调折桂今.诸葛武侯》
草庐当时楼桑,任虎战中原,龙卧南阳.八阵图成,三分国峙,万古鹰扬. 出师表谋谟庙堂,梁父吟感叹岩廊,成败难量.五丈秋风,落日苍茫.
二十七,[元]阿鲁威
《蟾宫曲.咏史》
问人间谁是英雄?又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二十八,[元]查得卿
《折桂令.怀古》
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八阵图成名卧龙,六韬书功在非熊.霸业成功,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秋风.
二十九,[元]虞集
《双调折桂令.席上偶谈蜀汉事》
銮舆三顾茅庐.汉祚难扶,日暮桑榆.深渡南泸,长驱西蜀,力拒东吴.美乎周瑜妙计,悲夫关羽云殂.天数盈虚,造物乘除.问汝何如,早赋归欤.
三十,[明]李东阳
《五丈原》
五丈原头动地鼓,魏人畏蜀如畏虎. 营门不开呼者怒,挥戈指天天宇漏. 将星坠空化为土,炼石心劳竟何补. 侯归上天多旧武,羽为前驱飞后拒. 鬼魂不逐降王车,长为英孙朝烈祖.
三十一,[明]杨基
《感怀》
邓禹南阳来,仗策归光武.孔明卧隆中,不即事先主. 英雄各有见,何必问出处.孙曹与更始,未可同日语. 向非昭烈贤,三顾犹未许.君子当识时,守身如处女.
三十二,[明]杨慎
《武侯庙》
剑江春水绿�V�V,五丈原头日又曛. 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三十三,[明]陈恭尹
《蜀中》
子规啼罢客天涯,蜀道如天古所嗟. 诸葛威灵存八阵,汉朝始终在三巴. 通牛峡路连云栈,如马瞿塘走浪花. 拟酹昔贤鱼水地,海棠开遍野人家.
三十四,[明]曹学伊
广汉南来近蜀都,江城辨色已驰驱. 晓云不散弥牟镇,春草横生八阵图. 自愧书生行部日,得知丞相苦心无? 由来沃野称千里,处处桑麻望不孤.
三十四,[清]乾隆
孝能竭力王祥览,忠以捐躯颜昊真. 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完人.
三十五,[清]赵翼
《定军山》
将星夜落蜀山云,丹兆归来葬定军. 与贼誓终不两立,斯人功竞限三分. 丰碑曾坠居人泪,翠柏犹森故相坟. 志决身歼遗憾在,至今忍诵出师文.
三十六,[清]张澍
《芥航兄为余刊诸葛忠武侯集,用除夕元旦韵致谢》
扶汉勋名渺绝尘,遗文何幸枣梨新. 孤忠謇謇时筹笔,雅致昭昭早许身. 八卦风云今作响,三巴牛马昔疑神.平阳相后寻篇目,想见纶巾羽扇人.
三十七,[清]顾炎武
《诸葛丞相渡泸》
火山横日幕,铜涧亘天徼.乱树云南国,交绳火外桥. 枕戈穿通赭,带甲上召珧.深思危大业,隆眷初先朝. 更有亲贤表,宫廷告百僚.
三十八,[清]张问隆
《武侯坡》
西望成都桑,东望陈仓树.隆中归梦绝,终老三巴路. 英雄不可为,临风泪如注.
三十九,[清]李调元
1.《武侯祠》
南阳原是一名儒,鱼水君臣万古无. 孺子不才非治命,托臣讨贼是良图. 心悲王业三分鼎,力尽偏安六尺孤. 绵竹双忠俱血食,可怜累世为捐躯.
2.《八阵图歌》
有客骑马来新都,逢人指点说弥牟. 森然魄动下马拜,武侯八阵遗荒墟. 缅古轩皇授神术,布袖抗衡森纪律. 卦义微参数更灵,井字成形制尤密. 蚩尤歼戳著奇功,千载独传诸葛公. 五行操算由天授,六花变换非人工. 是日高垅狐兔啸,四面林桠鹅鹳叫. 车厢折冲鸟翔火,飞翼浮沮龙腾跳. 横天鹤列平成行,匝地鱼丽不可钓. 忆昨三聘翻然悔,茅庐原为苍生起. 身比管乐殆过之,心折关张良有以. 图成犄角谁能攻?羽扇纶巾何从容! 畏蜀当年同畏虎,得狗如今羡得龙. 惜哉出师方尽瘁,内蛮跳跋分其势. 车蒙未得驱中原,锯齿空教吞虏地. 事坏硅当挽天回,心伤不独指星坠. 至今怒气郁沙麓,屡遭铲平仍磔卓. 战场残废为民田,往往犁边拾古镞. 月黑时闻金鼓声,天阴疑有鬼神哭. 君不见棋盘市,夔州城,今人不少能兵者,黑白秤中总不清.
四十,[清]唐材
《七星关武侯祠》
驵轲巨浪断崇山,丞相祠堂控百蛮. 铜鼓春喧千社雨,灵旗飞耀七星关. 名垂伊吕身先病,敌遇孙曹势转艰. 今日风流巾扇尽,英雄下马泪潸潸.
四十一,[清]王士祺
《弥牟道中望八阵图遗址》
落日弥牟道,霜风百战场.青天回玉垒,远树出华阳. 陆海三都阔,雄图八阵荒.卧龙虚故迹,驻马惜降王.
四十二,[清]杨云锦
《诸葛井》
吟成梁甫耽高卧,却感真龙惠顾坚. 尽瘁臣心传两表,偏安王业冠当年. 力嘘火井回炎运,更辟灵根导醴泉. 遗恨肤功劳九仞,千秋用汲一潸然.
四十三,[民国]黎东方
1.《满江红.长江赤壁》(上阕)
滚滚长江,浪淘尽,英豪俊杰. 叹蜀相,鞠躬尽瘁,出师未捷. 借箭东风烧赤壁,抚琴天水悲明月. 至今留,两表见忠贞,空心血.
2.《和杜甫〈蜀相〉》
锦城翠柏早成林,丞相祠堂最足钦. 自有丹心昭日月,长留华表矢忠忱. 三分天下隆中策,六出祁山汉帜临. 昭烈帝陵呵护在,英雄终古感知音.
3.《和杨慎〈武侯祠〉》
茅庐三顾怀先主,诸葛画谋史迹闻. 剑阁关山愁落叶,锦城江水漾秋分. 回想蜀汉争雄日,怅望峨眉入暮云. 五丈原头想往事,猿啼巫峡绿纭纭.
四十四,李九龄
《读〈三国志〉》
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亡是循环. 武侯星落周瑜死,灭蜀降吴似等闲.
四十五,姚梅乐
《古隆中》
荆襄自古隐高贤,满树金花竞秀妍. 悟对酬知谋一统,频烦折节历三顾. 垄亩躬耕留遗貌,虹桥立马即景观. 草庐千秋无俗物,宁静志远誉人间.
四十六,无名氏
1.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2.为国平蛮统大兵,心存正道和神明. 耿恭拜井甘泉出,诸葛虔诚水夜生.
3.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 直虚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4.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 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5. 失守街亭罪不轻,堪嗟马谡妄谈兵. 辕门斩首严军法,拭泪犹思先帝明.
6.孔明妙策胜孙庞,耿若长星照一方. 进退行兵神莫测,陈仓道口斩王双.
7.悍勇张苞欲建功,可怜天不助英雄. 武侯泪向西风洒,为念无人佐鞠躬.
8.伏弩齐飞万点星,木门道上射雄兵. 至今剑阁行人过,犹说军师旧日名.
9.羽扇纶巾拥碧瞳,七擒妙策制蛮王. 至今溪洞传威德,为选高原立庙堂.
11.剑阁险峻驱流马,斜谷崎岖驾木牛. 后世若能行此法,输将安得使人愁?
12.谷口狂风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 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13.诸葛先机识魏延,已知日后反西川. 锦囊遗计人难料,却见成功在马前.
14.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 只因先主叮咛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15.数万阴兵绕定军,致令钟会拜灵神. 生能决策扶刘氏,死尚遗言保蜀民.
16.阴平峻岭与天齐,玄鹤徘徊尚怯飞. 邓艾裹毡从此下,谁知诸葛有先机.
17.南阳三顾情何深,卧龙一见分寰宇. 先取荆州后取川,霸王图业在天府.
18.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将天补. 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
19.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 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20.南阳卧龙有大志,腹内雄兵分正奇. 只因徐庶临行语,茅庐三顾心相知. 先生尔时年三九,收拾琴书离陇庙. 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 纵横舌上鼓风雷,谈笑胸中换星斗. 龙骧虎视安乾坤,万古千秋名不朽.
21.古来豪杰称三国,西蜀东吴魏之北. 卧龙才智谁能如,吕蒙英锐真奇特.
22. 人生切莫恃英雄,术业精粗自不同. 猛虎尚然逢恶兽,毒蛇犹自怕蜈蚣. 七擒孟获奇诸葛,两困云长羡吕蒙. 珍重宋江真智士,呼延顷刻入囊中.
23. 通天彻地,能文会武,广交四海豪英.胸藏锦绣,义气更高明.潇洒纶巾野服,笑谈将白羽麾兵.聚义处,人人瞻仰,四海久驰名.韵度同诸葛,运筹帷幄,殚竭忠诚.有才能冠世,玉柱高擎.遂使玉麟归伏,命风雷驱使天丁.梁山泊军师吴用,天上智多星.
24. 宁静致远仙人训,老骥伏枥烈士咏. 花开花落自有时,不计春夏与秋冬.
25. 董卓专权肆不仁,侍中何自竟亡身. 当时诸葛隆中卧,安肯轻身事乱臣.
篇2:历朝历代咏武侯诗词
历朝历代咏武侯诗词大全
1.《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咏怀古迹五首》之四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松柏巢水鹤,岁时伏蜡走村翁。 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3.《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4.《(尚不明)》
长星昨夜坠前营,讣报先生日此倾。 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有著勋名。 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 好看绿阴清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
5.《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6.《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盗寇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7.《古柏行》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交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几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年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客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才大难为用!
8.《夔州歌十绝句》之十
武侯祠堂不可望,中有松柏参天长。 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
9.《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
10.《诸葛庙》
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 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 虫蛇穿画壁,巫觋醉蛛丝。欻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
篇3:武侯墓
武侯墓 -资料
武侯墓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陵墓,位于勉县城南四公里的定军山古战场脚下,公元234年,诸葛亮病卒于五丈原军中,蜀汉朝廷按其遗命安葬于此,
墓高5米,方圆60米,四周围砌以八卦形花墙。墓前竖碑一块,上刻“诸葛亮武侯之墓”,墓后有“护墓双桂”,高达19米,胸围1米左右,树冠如盖,浓荫蔽冢,清雅宜人,
资料
墓区面积2.3万平方米,现有古建筑60余间,汉桂2株,汉柏22棵。大殿正中神龛上诸葛亮塑象庄重肃穆,令人肃然起敬,书童侍立左右,龛下张苞,关兴分立两旁。
殿后墓冢高6米,周长60米,呈汉代覆斗式,庙内文物荟萃,匾联层层,碑碣林立,或颂武侯高风亮节,或赞诸葛敏睿才智,墙上丹青绘着诸葛亮当年的.故事。武侯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文物旅游胜地。
每年清明前后,有一年一度之庙会。数以千计的游客,踏青瞻谒武侯墓,盛况空前。
篇4:武侯庙
明代佚名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曰又曛。
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译文
剑江的春水啊,汹涌而明净;五丈原的太阳,也只剩余影。
原有基业还未能由刘禅控制,巨星陨落,你已经病死军营。
南阳祠堂,只剩下枯黄的秋草;西蜀关山,也笼罩在暮云之中。
汉室正统未续,名声流传万古,不要以成和败,论列三国英雄。
注释
武侯:即诸葛亮,三国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辅佐刘备建立蜀汉,任丞相。刘禅继位后,封为武乡侯。建兴十二年(234),病死于五丈原。
剑江:水名,在四川剑州(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北。沄沄:江水涌动的样子。
五丈原:古地名,在今陕西岐山县。曛:昏暗。
后主:即刘禅。
“大星”句:谓诸葛亮之死。
南阳祠宇:据传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西南卧龙岗),这里也有武侯庙等古迹。
正统:南宋后,三国中奉蜀汉为正统。
赏析
这既是一首凭吊诗,又是一首咏史诗。这首诗集中向诸葛亮表达了崇敬仰慕之情,也指出蜀汉事业的败亡在于刘禅。
首联从诸葛亮在世时活动的重要地点入笔,展开题武侯庙全诗。剑江是诸葛亮率军北伐必经之处,五丈原则是他损命之地。这两个极富典型意义的地点,浓缩了诸葛亮由生至死的过程。作者拜谒武侯庙时,跟前出现了“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这绝非实景,而是作者的想像,为的是渲染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和抒写作者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哀惋心情。
颔联直接揭示谙葛亮壮志未酬的哀伤。诗句直来直去,有助于悲情的表达。颈联又掉转笔锋,再用首联的路数。表现对诸葛亮由衷的悼念之情。作者眼前是武侯庙里的萧疏秋草,却不见傍晚暮霭阻遮的西蜀关山,凄凉迷茫的景色,烘托了作者的哀伤和痛惜。
前三联的基调是低沉、抑郁的,而尾联却蓦然挣脱出来,客观而又公允地为诸葛亮的一生作出了评价:诸葛亮精神传万古,莫以成败论英雄。
创作背景
此诗原题刻于成都武侯祠壁间,今已不存。人们一直传为明代杨慎撰,实误。
篇5:武侯庙
唐代 杜甫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译文
武侯庙的孔明先生的画像早已遗落不知何处,整座山空寂只有草木徒长。
站在这里好似还能听到诸葛亮作辞别后主的声音,可他壮志未酬,病死军中,再也无法功成身退,回到故地南阳了啊。
注释
武侯:指诸葛亮。诸葛亮于后主建兴元年(223年),封为武乡侯,省称武侯。武侯庙:指祭祀诸葛亮的庙。其庙有多处,如襄阳、成都、南阳、夔州等地都有武侯庙。这里指夔州武侯庙,在今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西。张震《武侯祠堂记》:“唐夔州治白帝,武侯祠在西郊。”
丹青落:庙中壁画已脱落。丹青指庙中壁画。
草木长:草木茂长。两句写庙景,言武侯去世时间之久远。
辞后主:蜀后主刘禅建兴五年,诸葛亮上《出师表》,辞别后主,率兵伐魏。
南阳:诸葛亮本以布衣躬耕于南阳(今河南南阳),因刘备三顾之于草庐中,遂佐备建立蜀汉、与魏、吴成鼎足之势。
赏析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这两句写诗人瞻仰武侯庙所看到的一片萧条破败的景象。上句写庙。诗中“丹青”,指庙中的壁画;“落”,剥落、脱落。从“遗”字和“落”字可想而知,前来祭拜的人很少。想当年诸葛亮为蜀汉的创建和巩固,倾注了毕生的心血,而诸葛亮的'遗庙竟是这样的景象,诗人顿生感慨。再看下句,诗人站在武侯庙放眼四望,周遭环境也是如此的空寂和荒凉。“空山”,指白帝山。诗人用一个“空”字,似乎是说这山上什么也没有,空空如也,说明人迹稀少;一个“长”字,说明草木无忧无顾地生长,倒很茂盛,进一步反衬出武侯庙位于一片荒山野草之中,是多么的令人感伤!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这两句由武侯庙写到诸葛亮,对诸葛亮的出山辅佐刘备以及后主,赞叹有加。诗人似乎还能听到诸葛亮作《出师表》辞别后主的声音,可他壮志未酬,病死军中,在也无法功成身退,回到故地南阳啊。上句“犹闻辞后主”,“辞后主”,蜀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出兵汉中,实行伐魏,临行上《出师表》,向后主刘禅辞行,告诫后主要亲君子,远小人,表明自己的一片忠贞之心。下句“不复卧南阳”是上句的继续,由于诸葛亮将一生献给蜀汉事业,在也不能回到他的躬耕之地南阳了。“南阳”,郡名,诸葛亮曾躬耕于此。“不复”二字,既写出了诸葛亮为报答刘备三顾之情,将一生献给蜀汉事业的伟大功业和奋斗精神;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赞叹之情和无法功成身退返故乡的惋惜之情。
这首诗虚实相生,融情于景。诗的前两句写武侯庙的荒凉破败,寄托着诗人对诸葛武侯身后凄凉的哀惋,也为后两句的抒怀作铺垫;后两句触景生情,感叹诸葛亮大业未成,而长眠他乡,诚如诗人在《蜀相》诗中所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限。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这首诗可以说是情景交融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大历元年(766年)。《武侯庙》与《八阵图》均为大历元年(766年)所作。当时诗人流寓夔州,诗人无所事事,一天来到武侯祠,看到一片破败荒凉的景象,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咏怀五绝诗。
篇6:武侯庙赏析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这两句写诗人瞻仰武侯庙所看到的一片萧条破败的景象。上句写庙。诗中“丹青”,指庙中的壁画;“落”,剥落、脱落。从“遗”字和“落”字可想而知,前来祭拜的人很少。想当年诸葛亮为蜀汉的创建和巩固,倾注了毕生的心血,而诸葛亮的'遗庙竟是这样的景象,诗人顿生感慨。再看下句,诗人站在武侯庙放眼四望,周遭环境也是如此的空寂和荒凉。“空山”,指白帝山。诗人用一个“空”字,似乎是说这山上什么也没有,空空如也,说明人迹稀少;一个“长”字,说明草木无忧无顾地生长,倒很茂盛,进一步反衬出武侯庙位于一片荒山野草之中,是多么的令人感伤!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这两句由武侯庙写到诸葛亮,对诸葛亮的出山辅佐刘备以及后主,赞叹有加。诗人似乎还能听到诸葛亮作《出师表》辞别后主的声音,可他壮志未酬,病死军中,在也无法功成身退,回到故地南阳啊!上句“犹闻辞后主”,“后主”,指刘禅,刘备之子,小名“阿斗”,刘备去世后接任蜀帝,在位41年(223-263年),诸葛亮死后,他任用宦官黄皓、佞臣谯周而亡国。“犹闻”二字,写出诗人瞻仰诸葛亮遗庙,思绪万千,诸葛亮的所行所为,在诗人的脑海里翻腾,一下子拉近了诗人与诸葛亮的时空距离。诗人感到,诸葛亮真是伟大,走出南阳,辅佐了先帝,又辅佐后主;一生操劳,最后病死北伐军中。于是诗人认为诸葛亮衷心辅佐后主,是最值得大树特树的,于是写下了这两句千古名句。“辞后主”,蜀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出兵汉中,实行伐魏,临行上《出师表》,向后主刘禅辞行,告诫后主要亲君子,远小人,表明自己的一片忠贞之心。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在《后出师表》中说:“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忠义之心,溢于言表。下句“不复卧南阳”是上句的继续,由于诸葛亮将一生献给蜀汉事业,在也不能回到他的躬耕之地南阳了。“南阳”,郡名,在今湖北省南阳市,市西有卧龙岗,诸葛亮曾躬耕于此。“不复”二字,既写出了诸葛亮为报答刘备三顾之情,将一生献给蜀汉事业的伟大功业和奋斗精神;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赞叹之情和无法功成身退返故乡的惋惜之情。
这首诗虚实相生,融情于景。诗的前两句写武侯庙的荒凉破败,寄托着诗人对诸葛武侯身后凄凉的哀惋,也为后两句的抒怀作铺垫;后两句触景生情,感叹诸葛亮大业未成,而长眠他乡,诚如诗人在《蜀相》诗中所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限。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这首诗可以说是情景交融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资料:
杜甫(公元7-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篇7:武侯庙赏析
作者:杜甫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武侯庙题解:
武侯:指诸葛亮。诸葛亮于后主建兴元年(223年),封为武乡侯,省称武侯。武侯庙:指祭祀诸葛亮的庙。其庙有多处,如襄阳、成都、南阳、夔州等地都有武侯庙。这里指夔州武侯庙,在今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西。张震《武侯祠堂记》:“唐夔州治白帝,武侯祠在西郊。”
翻译:无
篇8:武侯墓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美丽古朴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誉的的汉中参观游览,希望汉中的好山好水能给大家带来好心情,希望大家在汉中能玩的开心吃的安心住得舒心,并预祝我们此次的汉中之旅能顺利结束,谢谢大家!
今天我们的第一站就是在中国历史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象征智慧化身的蜀汉丞相诸葛亮的长眠之地――武侯墓。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战略家、散文家,由于其辅佐刘备从无到有,终创蜀汉大业,因此他被借地封为武乡侯,去世后后主刘禅又追封他为忠武侯,于是千百年来他的墓地就被人们尊称为武侯墓。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东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诸葛亮生于山东琅琊阳都的武乡,少年时便父母双亡,于是姐弟五人便依靠叔父诸葛玄生活,诸葛亮十五岁的时候,他的叔父不幸因病去世,于是姐弟五人便失去了生活的依靠,于是辗转来到了湖北襄阳的隆中隐居了下来,以耕种维持生计。诸葛亮十九岁的时候,他与友人徐庶和庞统师从于水镜先生司马徽,常自比于管仲和乐毅,后来娶襄阳名士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为妻。
公元2,诸葛亮二十七岁的时候,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之大计,诸葛亮精辟的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大势,提出了先夺取荆州益州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以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天下的战略思想,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最后他欣然接受了刘备的邀请并允诺出山相助,他忠心耿耿的辅佐刘备和他的儿子刘禅,呕心沥血建功立业,用行动和生命诠释了自己的诺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武侯墓的前面是书案梁,后面是笔峰山,左边是土地岭,右边是武冈山,四面环山,可谓真正的风水宝地。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山门,一进山门,两幅壁画便映入眼帘,左边的这幅就是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当年思贤若渴礼贤下士,三请诸葛亮的故事。右边的这幅是将星陨落,讲的`是诸葛亮尽心尽力27年后死在北伐前线临终前给姜维和杨仪托付遗嘱的场景。两幅画有始有终,从诸葛亮出山时的二十七岁到去世时的五十四岁,中间恰好是他半生波澜的二十七年。
站在院中,古柏参天,绿树成荫。柏树是常青树种,木质坚硬,有寿与天齐之说。古柏栽在院中既可以装点绿色有可以记载历史。据史书记载,武侯墓原有古柏54株,象征着他在世的五十四个春秋,由于天灾现在只剩下了22棵。高30多米,直径都在一米以上,冠幅可达19米左右。1978年经北京林学院专家的测定,这些古柏都有17的历史了。这些古柏为什么这么茂盛呢?据有关资料记载,旧时来武侯墓拜谒诸葛亮的人常自带清油二斤,伴以草木灰或者沙土,刨开树根将其埋入以资营养。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也非常重视对这些古柏的保护,包括在我们国家非常困难的时期,政府每年都会定量给这些古柏拨360公斤供油。22株古柏现已全部编号入档,其中4号古柏最为特殊。树身上缠绕着一种蔓生植物凌霄。每年夏天开花,立秋结束,花期长达百日之久。花开时节,远远望去宛如千年古柏开红花,红绿相映,娇艳至极。
大殿门上的这块“三代遗才”匾是清朝光绪年间民间团体赠送的,因为这个“才”字的落笔反向内让许多游人产生误会,其实笔者这样写只是为了让这块匾的结构紧凑、重心突出罢了,当然比着这样写有可能也是为了突出诸葛亮与众不同的奇才吧!
大殿中间的神台上端坐的就是中华智多星诸葛亮先生。羽扇纶巾栩栩如生。他左手扶膝右手持卷,似运筹于帷幄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印剑二童侍立左右,其下关兴张苞身披铠甲手握令箭、神鞭,体态威严,使人肃然起敬。
武侯坐像后面有屏风式壁画四张,从走往右依次是刘备取得定军山之战的胜利后打算返回四川,留大将魏延镇守汉中;第二幅是定军山之战中老将黄忠刀劈夏侯渊的精彩瞬间;第三幅是诸葛亮在北伐中调兵遣将的场面,最后一幅就是刘备去东吴娶亲时的的情景。
大殿两侧是木刻的诸葛亮的作品《隆中对》和刘备的《诫子书》,其中一侧的厨师表示有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岳飞亲笔书写的,情真意切,一笔喝成,堪称两绝。
出大殿来到墓冢前,有四角揽尖式亭子一座,名曰前坟亭。亭上高悬双桂流芳匾额一块。墙壁上有壁画一幅,描绘的是襄阳名士黄承彦踏雪寻梅图。刘备第二次去隆中的时候,刘备不在家,于是他就写了一封信让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转交给诸葛亮,当他出门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一个人骑着一头毛驴正往这里走,刘备以为是诸葛亮,于是忙上前鞠躬说道“闻之诸葛先生冒雪而归,刘备在此等候多时”。黄承彦忙下驴还礼,诸葛均忙出来说道,此乃家兄岳父黄承彦先生。这个故事为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诸葛亮的陵寝了,呈汉制覆斗式,高五米,周长60多米。关于墓冢,一说为南北方向,头朝北脚朝南,取“北顾中原兴复汉室”之意。一说为头朝西脚朝东,取“永怀西蜀兴复汉室”之意,不管武侯墓的方位如何,孔明先生当年为建立蜀汉帝业所立下的汗马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公元234年诸葛亮死在北伐前线五丈原军中,他死之前说道:我死后就把我葬在定军山下,目中不要太大,能容下棺材就行,入殓师就穿平常的衣服,可不要陪葬物品。由此可见,我们的诸葛亮先生虽贵为一国之相,但它是多么的清廉啊!
诸葛亮一生所到之处甚多,为什么偏要遗命葬于定军山下呢?因为汉中是当时魏蜀争夺的军事重镇,又是蜀汉创立帝业的根据地。为夺取汉中,这里发生了著名的定军山之战,老将黄忠在这里刀劈魏国大将夏侯渊,挫败的卫军的锐气,使蜀汉夺取了汉中。不久刘备又在汉中称王,他别是孔明戎马生涯的27年中,八年北伐是他辅佐蜀汉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最后拼搏,五次北伐皆以汉中为根据地,故而“生为兴刘尊汉室,死犹护蜀葬军山”
大家可能对武侯墓上的这棵树有疑问了,因为我们知道,一般坟墓上是不能长一草一木的,但这棵树为什么偏偏长在武侯墓上呢?前面给大家讲了诸葛亮后来去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为妻,而诸葛亮一生南征北战,所以夫妻两人聚少离多,知道武侯死后,黄月英来到这里为丈夫守墓,整日以泪洗面,不久便郁郁而终。黄月英死后不久,墓上便长出了这棵树,人们说是黄月英的化身,既然他们夫妻生前不能在一起,就让他们死后相守在一起吧!
墓后有古桂两棵,名曰“护墓双汉桂”,高达十九米,胸围有一米多,冠幅二十米左右。浓荫蔽日。桂树四季常青,清雅幽香,芳香持久,喻示了诸葛亮“高风亮节与天齐,蜀汉遗骨万年香”的内涵。寄托了人们对孔明的敬仰和怀念。双桂的奇特之处一是结籽,二是比其他桂花的花瓣多。
在陵墓的偏后方的半山腰上,还有一座号称是真墓的武侯墓。据考证,清嘉庆年间,陕甘总督松筠根据一位风水先生的妄说臆断,附会说平地上的墓是假的,真墓应该在半山腰上,就是就命令勉县的知县在这里填土为坟,垒起了所谓的真墓。从此便有了真墓不真假墓不假的说法。
武侯墓离得每一座古老的建筑都是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刻沧桑的古树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传说,每一株绽放的花而又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篇9:武侯传散文
武侯传散文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三气周瑜、骂死王朗,其实到底有无此事,有待考证。
武侯一生,谦虚、谨慎,遇事冷静格外低调。人们常说他愚忠,若是他坐上皇位,蜀国可以更加强大。
历史如烟如云,武侯用自己的一生告诫人们,阿斗扶不起,这个论点经武侯本人实证,确实如此。
当了黄牛一辈子,鞠躬尽瘁,追谥忠武侯。与司马懿大战川蜀时,阿斗正不知在哪搂着老婆吃奶。
形势好,扯武侯后腿,形势坏,躲在武侯后面。当皇帝就了不起了?我要是武侯,准罚阿斗去厕所啃屎。
古时候有个皇帝,非常不正经,大夫很忠诚,把皇帝关了几年,后来皇帝醒悟了,出来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武侯是一位很优秀的军事家、治理国家的圣人,但不是优秀的`教育家。孝子都是打出来的!
所以阿斗不是光摔就能把脑袋治好的,得去厕所吃了屎,农场喝尿,拿粪洗澡。
武侯去了,死而后已。阿斗去了,乐不思蜀。
人人都夸,阿斗聪明,武侯愚忠。
篇10:杜甫《武侯庙》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武侯庙》赏析:
杜甫的晚年穷途潦倒,在成都住了几年后,便扶老携幼,举家东迁,到哪儿去,没有明确的目的,“漂泊西南天地间”。途中在夔州滞留。诗人无所事事,一天来到武侯祠,看到一片破败荒凉的景象,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咏怀五绝诗。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这两句写诗人瞻仰武侯庙所看到的一片萧条破败的`景象。上句写庙。诗中“丹青”,指庙中的壁画;“落”,剥落、脱落。从“遗”字和“落”字可想而知,前来祭拜的人很少。想当年诸葛亮为蜀汉的创建和巩固,倾注了毕生的心血,而诸葛亮的遗庙竟是这样的景象,诗人顿生感慨。再看下句,诗人站在武侯庙放眼四望,周遭环境也是如此的空寂和荒凉。“空山”,指白帝山。诗人用一个“空”字,似乎是说这山上什么也没有,空空如也,说明人迹稀少;一个“长”字,说明草木无忧无顾地生长,倒很茂盛,进一步反衬出武侯庙位于一片荒山野草之中,是多么的令人感伤!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这两句由武侯庙写到诸葛亮,对诸葛亮的出山辅佐刘备以及后主,赞叹有加。诗人似乎还能听到诸葛亮作《出师表》辞别后主的声音,可他壮志未酬,病死军中,在也无法功成身退,回到故地南阳啊!上句“犹闻辞后主”,“后主”,指刘禅,刘备之子,小名“阿斗”,刘备去世后接任蜀帝,在位41年(223-263年),诸葛亮死后,他任用宦官黄皓、佞臣谯周而亡国。“犹闻”二字,写出诗人瞻仰诸葛亮遗庙,思绪万千,诸葛亮的所行所为,在诗人的脑海里翻腾,一下子拉近了诗人与诸葛亮的时空距离。诗人感到,诸葛亮真是伟大,走出南阳,辅佐了先帝,又辅佐后主;一生操劳,最后病死北伐军中。于是诗人认为诸葛亮衷心辅佐后主,是最值得大树特树的,于是写下了这两句千古名句。“辞后主”,蜀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出兵汉中,实行伐魏,临行上《出师表》,向后主刘禅辞行,告诫后主要亲君子,远小人,表明自己的一片忠贞之心。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在《后出师表》中说:“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忠义之心,溢于言表。下句“不复卧南阳”是上句的继续,由于诸葛亮将一生献给蜀汉事业,在也不能回到他的躬耕之地南阳了。“南阳”,郡名,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市西有卧龙岗,诸葛亮曾躬耕于此。“不复”二字,既写出了诸葛亮为报答刘备三顾之情,将一生献给蜀汉事业的伟大功业和奋斗精神;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赞叹之情和无法功成身退返故乡的惋惜之情。
这首诗虚实相生,融情于景。诗的前两句写武侯庙的荒凉破败,寄托着诗人对诸葛武侯身后凄凉的哀惋,也为后两句的抒怀作铺垫;后两句触景生情,感叹诸葛亮大业未成,而长眠他乡,诚如诗人在《蜀相》诗中所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限。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这首诗可以说是情景交融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蜀相 教学设计
★ 魏武侯作文
★ 蜀相教学设计
★ 蜀相教学设计
★ 蜀相诗词赏析

【历朝历代咏武侯诗词大全(精选10篇)】相关文章:
辞蜀相妻女诗,辞蜀相妻女诗黄崇嘏,辞蜀相妻女诗的意思,辞蜀相妻女诗赏析2022-12-03
古隆中导游词怎么写2022-09-17
李珣《南乡子·相见处》译文及赏析答案2022-04-29
蜀相教案2023-03-25
咏怀古迹教学反思2023-05-13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蜀相》教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2023-06-01
《古柏行》的古诗解析2022-05-08
咏史诗?南阳,咏史诗?南阳胡曾,咏史诗?南阳的意思,咏史诗?南阳赏析2023-02-14
咏史诗?泸水,咏史诗?泸水胡曾,咏史诗?泸水的意思,咏史诗?泸水赏析2022-09-11
诫子书教案202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