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儿子》评课稿优秀((整理17篇))由网友“com5286”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三个儿子》评课稿优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三个儿子》评课稿优秀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是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课文,这组教材是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选课文,诚信、孝敬父母贯穿始终。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中。《三个儿子》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何老师的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从读中感悟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阅读心理特点,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内容,这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课文里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更需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领会语句的准确、精妙。如本课中老爷爷说了这样一句话:“三个儿子?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明明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儿子?老师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从而体会到:“老爷爷只看见了一个帮助妈妈提水桶的儿子
学生在读中理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会读书的能力而且通过读词读句来自悟自得,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从读中体会情感。何老师抓住这个重点,在教学“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这一自然段时,就让一学生感受水的重量,其余学生也通过该生的描述和表情中感知了一桶水的重。接下来学生朗读时,老师始终抓住水的重来引导学生。刚开始学生还读得不够好,老师用一句朴素的话告诉学生“还不够重”,在她的引导下,学生抓住了重点词“可”,并把这个字换成“很”“太”等字再朗读,从而很自然地读出了这桶水的重。学生在感知了水的重以后,继而顺理成章地感悟了提水的艰辛。
建议
在学生进入角色有感情朗读的时候,学生们表现得非常出色,但不要忽略了让学生通过读表现出三个妈妈提水的辛苦。还要加强指导学生读好老爷爷幽默、风趣而又意味深长的话。
篇2:三个儿子评课稿
刘老师的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
一、刘老师充分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增强学习自信心。
情感体验伴随着学习全过程,它直接影响着学习动机、兴趣和效果。法国教育家第惠斯多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教与学起着导向、激励、调控作用。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持久,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激励”为主线,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对他们来说,如一剂不苦口的良药,能使学生在自省中矫正自己的行为,刚开始,刘老师就充分运用了激励性评价语言,让学生用“聪”字组词,告诉孩子做一个会听、会想的孩子。还说“你真会听”等。这些恰如其分地表扬和赞赏,能诱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动机,能充分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让每个孩子敢于在课堂上大胆表现自己,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注意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1、注重基本功训练,字词教学,扎实到位
在教学生字这一环节中,老师依据汉字构字规律和儿童认识规律,借助多媒体,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在趣味中识字。如在教学“拎”这个生字时,老师让学生做一做“拎”的动作,体会“拎”是需要用手的,所以,“拎”是提手旁。
2、抓住时机进行语言训练,突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学生始终能以饱满的学习热情,与教师互动,与同伴互动,体现了学生是学生的主人。老师在教学本课时,抓住文本中的语言特点进行语言表达上的训练,化课文的语言为自己语言,为学生的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例如“一个??一个??另一个”句子的活学活用,还鼓励学生换量词再练习说话。相信这位老师平时的教学也是注重说话写话训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久而久之,学生的习作会好上加好!这样,让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3、渗透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告诉学生要孝敬自己的父母,所以课堂中巧妙地将最后的教学环节设定为——聚焦“一个儿子”。通过表演体验妈妈提水的辛苦,通过质疑解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身处地想,作为儿子孝顺母亲,处处为母亲着想,才是为人子之道,这就是老爷爷眼睛里只有一个儿子的.原因所在,课堂进行到这里,水到渠成,达到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教育结合的最终教学目的。在全文教学注重语文教学工具性的同时,也兼顾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做到了两者的有效结合,实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育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理解词语可以说是较为枯燥的一项教学任务,如何让学生欣然明白是让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在这节课中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很好的处理了
这个问题。在解释“沉甸甸”这个词语时,出示了多媒体,学生的印象一定会很深刻。
课后的拓展:你回家后,也为妈妈做些些事情。如果让学生说一说,再把它写下来。进行写话训练,更好。
篇3:三个儿子评课稿
这篇课文是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课文,这组教材是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选课文,诚信、孝敬父母贯穿始终。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中。《三个儿子》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我听了林老师这节课,仿佛溶入到这个有趣的故事之中,不但使我明白了无论古今中外,孝道都是永恒的美德,还真正感受到在座的孩子们的主动学习精神,以及他们不但在学校守纪律、认真学习,在家也能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优秀品质。这节课令人耳目一新,富有以下六个亮点:
一、 教学充满乐趣
老师的语言生动、形象符合儿童的特点,麦老师就以这些特点,采用了生动、直观进行教学,还跟孩子们亲切交谈,学生倍感亲切,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课堂处处充满乐趣,孩子们在演中学、在乐中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二、 识字中求实
识字教学的重点是读准字音,加强生字的理解,找出认字的规律,重点指导,做到:有比较、有示范、有指导、有评价。麦老师在读音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如“嗓”是平舌音;“拎”是前鼻音;
“晃”是多音字,在文中念第四声。然后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句子,检查学生识字情况,使新课标认字练习得到很好的落实。
三、 读书美中务实
读中体会、读中积累是我们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老师牢牢把握着以读为原则,让学生在读中学文、读中悟理,放手让学生读,引导学生美读,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自悟,以合作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文中三个妈妈的不同语气,在赛读中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把课文读准、读通、读懂。
四、 导语优美
老师以优美的语言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朗读课文非常有感情,富有语感美,我现在想问一下,三个儿子中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你又懂得了什么?(学生答:我喜欢第三个儿子,因为他能帮助妈妈干活,使我懂得了要孝敬父母,体贴父母)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老师以生动、活泼、设计巧妙、直观、形象的板书给学生美的享受。
五、 教学设计新
解放学生,是我们目前教育改革主旋律,设法让学生动手画、动脑想、动口说。例如:老师先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三个儿子是怎样的表现,让学生自己去找、去画,找出答案讨论汇报:一个孩子翻跟斗,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然后老师质疑: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让学生们讨论得出答案:因为第三个儿子帮妈妈干活,孝敬母亲,所以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在这里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真正做到打破小课堂。最后老师还引导学生:你会用“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说一段话吗?大家纷纷举手发言。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们的语言是多么丰富有趣,而孩子们的深情交流和进一步扩大阅读量和知识面,培养了学生收服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兴趣。
六、 教法学法新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唯一。麦老师采纳了自主、合作的形式,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发现、合作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林老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令以上六个亮点得以落实、升华。
这节课给我们带来美感、启发的同时,我有两个建议:
1、 在学生进入角色有感情朗读的时候,学生们表现得非常出色,但不要忽略了让学生通过读表现出三个妈妈提水的辛苦。还要加强指导学生读好老爷爷幽默、风趣而又意味深长的话。
2、 在拓展活动中,老师是否要求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如:把你在电视上、书上看到的,或是你身边的哪个小朋友是孝敬、体贴父母的,
把他们的事迹讲给大家听。老师还倡议同学们每天至少为父母做一件事。
篇4:三个儿子评课稿
《三个儿子》是人教新课标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23课。这篇课文故事生动有趣、感人肺腑。课文叙述了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浅显的文字中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课伊始,周老师就直奔文本的思维聚焦点,那就是“明明是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以此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接着以感受“水很重、妈妈提水辛苦”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感悟文本中所体现的人文思想——孝为先!针对二年级的孩子,周老师没有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没有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是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读出文本所蕴含的道理。虽说不用给孩子讲大道理,不去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可是文本的价值导向是明显的,如何让孩子在读文中去体验,从而有所悟呢?周老师可以说是花费了一番心思。
1、让学生深入到语言文字当中去体悟。
王老师抓住“痛”、“酸”、“走走停停”、“直晃荡”等词感受理解,通过学生提水亲身体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一桶水的重”,体会妈妈的辛苦劳累,继而让学生化直观表象为口头语言,再通过朗读来表现自己对妈妈那份辛苦的
感激!此时,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已埋下了孝顺的品质,如果在这节课后,布置一份实践活动,如5月9日星期天是母亲节,让学生在家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让那份埋在学生内心深处的孝敬得到深化。
2、化课内语言为自己语言。
王老师在教学本课,不单单抓住文本所蕴含的道理上,还抓住文本中的语言特点进行语言表达上的训练,化课文的语言为自己语言,为学生的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相信王老师平时的教学也是注重说话写话训练,学生在王老师的指导下,久而久之,学生的习作会好上加好!从说话训练上教学来看,有层次性,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孩子的动作、表情等,以句式的形式一句一句的训练说话,最后达成预定的目标,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人不可貌相”,王老师的外表给人的感觉是那种大刀阔斧、直爽、干脆、大大咧咧的,从去年上课时的时常拉拉衣袖子,用王老师的话说“那是紧张”,到今年的时常拉拉衣襟、攥攥拳头,用王老师的话说“那是有些紧张”,真是一年比一年进步啊!如果下次有机会再听王老师的课,那肯定是拉拉鞋带,那是王老师肯定会说“我已经不紧张了!”其实,王老师是个很细腻的人,从这节课上我们不难看出,比如学生不能很好地读好句子时,王老师总是微笑着,用鼓励的话语和学生交流??
整节课主线分明,细节饱满。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骨骼后,充分感受其“血肉”,不但学生在解读时“于无声处听惊雷”,而课堂也在创意生成中“能探风雅无穷意”,给人耳目有新的感觉。
篇5:三个儿子评课稿
感谢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提供给我们一个良好的学习的平台,让我有幸观看了这位老师的《三个儿子》的教学实录,让我感受颇深,现将拙见整理概述如下:
一、教师充分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增强学习自信心
情感体验伴随着学习全过程,它直接影响着学习动机、兴趣和效果。法国教育家第惠斯多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教与学起着导向、激励、调控作用。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持久,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激励”为主线,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对他们来说,如一剂不苦口的良药,能使学生在自省中矫正自己的行为,促使他们不断奋进在《三个儿子》教学实录中,我们能注意到,在上课伊始,教师就充分运用了激励性评价语言。如“听过你就记住了,真是个会倾听的孩子。”“我发现咱们二六班的小朋友们不但会听会看小嘴还很会说,真是聪明的孩子!”等。这些恰如其分地表扬和赞赏,能诱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动机,能充分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让每个孩子敢于在课堂上大胆表现自己,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注意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1、注重基本功训练,字词教学,扎实到位
在教学生字这一环节中,老师依据汉字构字规律和儿童认识规律,借助多媒体,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在趣味中识字。如在教学“拎”这个生字时,老师让学生做一做“拎”的动作,体会“拎”是需要用手的,所以,“拎”是提手旁。
2、抓住时机进行语言训练,突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学习语文就是要使学生牢牢掌握语言工具。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要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自我表达语言,学会用语言进行交流。
学生始终能以饱满的学习热情,与教师互动,与同伴互动,体现了学生是学生的主人。老师在教学本课时,抓住文本中的语言特点进行语言表达上的训练,化课文的语言为自己语言,为学生的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例如“一个??一个??另一个”句子的活学活用,还鼓励学生换量词再练习说话。相信这位老师平时的教学也是注重说话写话训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久而久之,学生的习作会好上加好!这样,让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3、渗透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告诉学生要孝敬自己的父母,所以实录中巧妙的将最后的教学环节设定为——聚焦“一个儿子”。通过表演体验妈妈提水的辛苦,通过质疑解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身处地想,作为儿子孝顺母亲,处处为母亲着想,才是为人子之道,这就是老爷爷眼睛里只有一个儿子的原因所在,课堂进行到这里,水到渠成,达到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教育结合的最终教学目的。在全文教学注重语文教学工具性的同时,也兼顾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做到了两者的有效结合,实现了语
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育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理解词语可以说是较为枯燥的一项教学任务,如何让学生欣然明白是让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在这次的教学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很好的处理了这个问题。再解释“拎”“沉甸甸”这两个词语时,我们看到实录上是这样的:
通过这种形象的课件演示,相信学生对这两个词的理解一定较为深刻。
最后就这节课堂实录,我也提出两点建议:
1、教师的朗读指导较到位,但没有完整朗诵课文的环节,感觉学生缺少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2、整节课学生学得扎实轻松,但是课文结尾的拓展性思维训练不够到位,此时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孩子们已产生思想的共鸣,仅仅问一句“在家里,你们也是这么懂事的小乌鸦吗?”就匆匆下课,我觉得似乎不够充分,如能就孝敬父母这个话题进行说话或写话练习,例:你在生活中,曾为妈妈做过那些事情,请你说一说,再把它写下来。这样有了写话训练,不也很好吗?
以上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肤浅的认识,不足之处,请专家及同行
们多多批评指教!
篇6:《三个儿子》评课稿
《三个儿子》评课稿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是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课文,这组教材是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选课文,诚信、孝敬父母贯穿始终。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中。《三个儿子》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莫老师的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注重学生的个体体验。
莫老师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如在体会三个妈妈不同的心态时,老师没有越俎代庖地讲述三个妈妈当时的心理,而是让学生自己读有关语句,反复体验,最后形成自己的感悟;又如在体会妈妈提水时的辛苦时,老师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感受妈妈的腰酸背疼,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感知。
2.拓展内容丰富,注重内容的延伸。
莫老师并没有满足于课本知识的传授,在教学中她设计了几个拓展的环节,如“假如你在场,你会对谁说什么?”既进行了说话训练,又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接着讲述《香九龄温席》的故事,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最后设计了问题“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孩子该怎样孝敬父母?”培养学生孝顺的美德。各环节的设计环环深入,循序渐进,恰到好处。
但是,仔细回顾这节课,仍有不少缺憾。比如莫老师教学激情还不够,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评语比较单一;学生朗读的`量还较少等,而这些缺憾我想也正是我们每位教师所疑惑的地方,或许可以说是我们正努力尝试做得更好的地方。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有几个亮点是值得学习的:
1.老师注重了让学生从读中去感悟,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读,尤其是在体会三个妈妈说话的语气,采用了多种形式,有表演读、男女读、个人读、齐读等,让学生从读中去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2.在说话训练上也是比较成功的。本节课上老师有三个说话训练点,一是用“既……又……”说话;二是用“一只……一只……另一只……”说话;三是你想对三个儿子中的哪一个说什么?老师给予了正确巧妙的引导,让学生能把话说完整、生动。
3.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浓厚,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学习兴趣高涨。
以上是本节课上得成功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建议是,如果老师的激励性评价能多一些,那样能更好的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篇7:三个儿子评课稿
欣赏了高老师执教的《三个儿子》,最大的感受是该老师的“用心”、“用情”。老师的精心设计。
1、教材处理得当,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本课的教学以“导入新课读好课题”“初读课文识字学词”“轮读课文初识三个儿子”“质疑解惑聚焦一个儿子”“总结课文引发思考”这五个环节的教学,脉络清楚,循序渐进,遵循低年级小学生学习规律。学生通过学习,能认识生字、会写要求会写的字,带有生字的词语,能读正确读通课文,理解课文,懂得要孝顺妈妈的道理,有效的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2、教学手段多样,课堂氛围活泼愉快。
老师的设计是精心的,课堂呈现出来却不露痕迹。如老师的课前谈话,看似随意,其实是为生字的学习做铺垫。生字的学习中使用课件,用动态的演示,以及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动作的方法,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形象理解了“拎”“沉甸甸”的意思。又如体会那“一个儿子”的内心时,教师巧妙地运用演一演的方法,孩子们通过表演再现了课文的内容,升华了人物的情感,从而将课文的难点轻松突破。在课堂上,教师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引导孩子们主动参与,在平等对话中,学生的学习是愉悦的。
如果老师在每节语文课上,都能进行扎实的训练,孩子的语文能力将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篇8:三个儿子评课稿
一、 教学充满乐趣
老师的语言生动、形象符合儿童的特点,麦老师就以这些特点,采用了生动、直观进行教学,还跟孩子们亲切交谈,学生倍感亲切,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课堂处处充满乐趣,孩子们在演中学、在乐中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二、 识字中求实
识字教学的重点是读准字音,加强生字的理解,找出认字的规律,重点指导,做到:有比较、有示范、有指导、有评价。麦老师在读音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如“嗓”是平舌音;“拎”是前鼻音;“晃”是多音字,在文中念第四声。然后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句子,检查学生识字情况,使新课标认字练习得到很好的落实。
三、 读书美中务实
读中体会、读中积累是我们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老师牢牢把握着以读为原则,让学生在读中学文、读中悟理,放手让学生读,引导学生美读,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自悟,以合作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文中三个妈妈的不同语气,在赛读中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把课文读准、读通、读懂。
四、 导语优美
老师以优美的语言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朗读课文非常有感情,富有语感美,我现在想问一下,三个儿子中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你又懂得了什么?(学生答:我喜欢第三个儿子,因为他能帮助妈妈干活,使我懂得了要孝敬父母,体贴父母)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老师以生动、活泼、设计巧妙、直观、形象的板书给学生美的享受。
五、 教学设计新
解放学生,是我们目前教育改革主旋律,设法让学生动手画、动脑想、动口说。例如:老师先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三个儿子是怎样的表现,让学生自己去找、去画,找出答案讨论汇报:一个孩子翻跟斗,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然后老师质疑: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让学生们讨论得出答案:因为第三个儿子帮妈妈干活,孝敬母亲,所以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在这里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真正做到打破小课堂。最后老师还引导学生:你会用“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说一段话吗?大家纷纷举手发言。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们的语言是多么丰富有趣,而孩子们的深情交流和进一步扩大阅读量和知识面,培养了学生收服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兴趣。
六、 教法学法新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唯一。麦老师采纳了自主、合作的形式,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发现、合作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麦老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令以上六个亮点得以落实、升华。
这节课给我们带来美感、启发的同时,我有两个建议:
1、 在学生进入角色有感情朗读的时候,学生们表现得非常出色,但不要忽略了让学生通过读表现出三个妈妈提水的辛苦。还要加强指导学生读好老爷爷幽默、风趣而又意味深长的话。
2、 在拓展活动中,老师是否要求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如:把你在电视上、书上看到的,或是你身边的哪个小朋友是孝敬、体贴父母的,把他们的事迹讲给大家听。老师还倡议同学们每天至少为父母做一件事。
篇9:三个儿子评课稿
一、课前交流,别出心裁
课前交流中,老师以“孝”字为引子,揭示课题,为揭示课文内容埋下伏笔。
二、朗读指导,不露痕迹
指导学生读出语气。如学生在朗读“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一句时,老师运用情境迁移法,学生变成了拥有一个好儿子的妈妈,都想夸夸儿子。最后学生都能自豪地、高兴地夸着儿子。朗读的'语气何须再作指导,它变成了学生情感的自然流露。
三、生字范写,恰到好处
老师范写了“胳膊”两字,要求学生端正、工整、漂亮地书写汉字。
四、生字教学,方法多样
“沉甸甸”帮助学生理解了字义、词义。如学习“拎”,师生一起做动作,学生在做一做的过程中理解了字义;学习“晃荡”一词,让学生想象平时端水走路的情景,充分理解了词义。
在学习“胳膊”一词时,当学生知道肉月旁与身体有关后,就积极而迅速地把自己积累的与身体有关的汉子都调动出来了。这样的归类,学生既掌握了新字,有复习了许多旧字。
五、说话训练,分层落实
通过看图说话训练,学生初识了三个儿子。老师出示课文插图,加以引导:“瞧!这就是课文中的三个儿子,看看他们各自在干什么?谁来给我们介绍介绍?” 紧接着以句式:“一个------一个-------另一个-------”,让学生再来介绍,训练了学生说话的条理性。
篇10:三个儿子评课稿
《三个儿子》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我听了王老师这节课,仿佛溶入到这个有趣的故事之中,不但使我明白了无论古今中外,孝道都是永恒的美德,还真正感受到在座的孩子们的主动学习精神,以及他们不但在学校守纪律、认真学习,在家也能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优秀品质。这节课令人耳目一新,富有以下几个亮点:
教学充满乐趣
老师的语言生动、形象符合儿童的特点,王老师就以这些特点,采用了生动、直观进行教学,还跟孩子们亲切交谈,学生倍感亲切,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课堂处处充满乐趣,孩子们在演中学、在乐中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读书美中务实
读中体会、读中积累是我们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老师牢牢把握着以读为原则,让学生在读中学文、读中悟理,放手让学生读,引导学生美读,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自悟,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文中三个妈妈的不同语气。如王老师问“妈妈认为这三个儿子是怎样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妈妈的话。
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师贴第一个孩子翻跟头的图片。
1、现在就请每位同学把自己当成妈妈,试着读出妈妈夸奖孩子的感情来。(生自由练读)
指名读,采访刚才读的同学:“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很能干;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自豪。)
2、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这个孩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用更自豪的语气夸奖他吗?
指名读,齐读。
王老师让孩子们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时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
紧接着王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问你能用刚才的方法读出这位妈妈夸奖孩子的话吗?
能带上骄傲的表情吗?(生抬高头,眼神骄傲朗读)
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情感的点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孩子们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妈妈的话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把妈妈的心情用朗读来表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两个妈妈都在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是怎么说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1、你能读读这位妈妈说的话吗?生自由练读。
2、此时,这位妈妈在想些什么?她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
2、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指名读,齐读。
三次句子的出示将三个妈妈做了比较,使学生对三个妈妈的心理有了突出而鲜明的理解和领悟,加强了学生和文本的交流。学生除了用自己的理解把文本的含义进行朗读表达外,还经历了一个由“收”到“放”再到“收”的过程,学会了学习方法,并能根据方法自主学习。在朗读中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把课文读准、读通、读懂。
教法学法新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唯一。王老师采纳了自主、合作的形式,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发现、合作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王老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令以上亮点得以落实、升华。
篇11:人教版三个儿子评课稿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抓住时机,诱导学生进入角色,表演课文中的内容,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不但丰富了想象、深化了情感,而且也提高了朗读水平,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是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通过老爷爷说的:“我只看见一个儿子。”使我们懂得: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文章浅显易懂,翁老师在执教时没给孩学生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没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是在引导同学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翁老师先让同学找到妈妈夸孩子的三句话,再通过指名读——范读——指名读——齐读,读出了第一个妈妈的自豪,第二个妈妈的骄傲,第三个妈妈的平静。
特别在妈妈提水部分,翁老师指导得非常到位,他先自己范读,让学生听后谈感受,再让学生读,去发现那些词语体会到了累,重 ,然后又反复地读,读出了重,读出了累。
再是在孩子看到妈妈时不同表现也进行了反复的读,让学生体会到:心里有妈妈的才是真正的儿子。学生们的朗读很到位,读得非常有感情。
但是,我发现学生在读时声音不够响亮,没有读出那种自信 ,没有充分进入到角色。再是读的形式没有多样化,学生自主性不够充分发挥。
如果让同学们把妈妈当时夸儿子的的动作和神态也表现出来,读第一个、第二个妈妈说的话的时候,挺胸昂头,非常自信、自豪;读第三个妈妈说的话时候,语气平淡下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个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骄傲的妈妈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再如读后面7、8段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想象着画面:“通过朗读,你能在头脑中想到什么画面?给大家说说你想到的。”再让学生读,评出是否读出了水桶的沉甸甸,水很沉、妈妈很累的样子。这样通过学生的品-评-读,感悟,体会,再老师示范,感染学生,这样的有目的地设计引导学生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让每个学生都把自己的情感充分地投入到课文中,也就达到了教师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的作用。
另外,活学延伸没有落实。学生在以文本展开卓有成效的对话后,可引导学生说出心中的感受。在活读阶段,可让学生在通读全文,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另外两个孩子怎样做才能使老爷爷看到?激励学生说出所读所感,使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之间的情感达到高度的融合,并由此形成一个课堂高潮。而后,再让学生完成弹性作业:回家后,认真地完成一件家务事,把做的、想的写下来,促使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建构起大语文的学习观,并以此带动形成家庭“亲情高潮。”
篇12:人教版三个儿子评课稿
欣赏了《三个儿子》的教学实录,最大的感受是该老师的“用心”、“用情”。老师的精心设计,
立足于教学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进行教学,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
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教材处理得当,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本课的教学以“导入新课读好课题”“初读课文识字学词”“轮读课文初识三个儿子”“质疑解惑聚焦一个儿子”“总结课文引发思考”这五个环节的教学,脉络清楚,循序渐进,遵循低年级小学生学习规律。学生通过学习,能认识生字、会写要求会写的字,带有生字的词语,能读正确读通课文,理解课文,懂得要孝顺妈妈的道理,有效的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2、 教学手段多样,课堂氛围活泼愉快。
老师的设计是精心的,课堂呈现出来却不露痕迹。如老师的课前谈话,看似随意,其实是为生字的学习做铺垫。生字的学习中使用课件,用动态的演示,以及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动作的方法,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形象理解了“拎”“沉甸甸”的意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该老师在指导朗读“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疼了,腰也酸了。”时,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小朋友们,现在,你们就是拎水的妈妈。哎,妈妈们,我怎么看到你们一会走,一会停啊?学生联系生活,结合句子,充分理解。教师顺学而导,“这位妈妈的表情告诉我,她都快走不动了,来,请你读读这段话。”“妈妈们,一起读读这段话,告诉我你们有多累,有多辛苦。”
又如体会那“一个儿子”的内心时,教师巧妙地运用演一演的方法,孩子们通过表演再现了课文的内容,升华了人物的情感,从而将课文的难点轻松突破。
在课堂上,教师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引导孩子们主动参与,在平等对话中,学生的学习是愉悦的。
3、训练扎实有效,学生能力得到发展。
专家强调:语文课首先要姓语,小学语文,姓小。指出了作为小学语文老师的任务。识字、写字、读书、作文能力的训练应贯穿在整个小学阶段,但各有所侧重。《三个儿子》的执教老师有很强的训练意识。从小的细节处理到大的环节把握上,都有所体现。如导入时听的训练,观察的训练;揭题时的朗读训练,有层次地读课文训练,读词,把词放到句中读,读好人物的语气,结合课堂情境读,联系生活体验读,表演读等,逐层提高;指导学生看图,先肯定学生从右到左的顺序,然后指导从中间到两边观察。在看的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句式的训练“一个——一个——另一个——” ,指导学生说规范的,有条理的一小段话。
如果老师在每节语文课上,都能进行扎实的训练,孩子的语文能力将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当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包办的过多了。如识字写字,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能力,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字形,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在理解课文时,我个人认为过于拖沓,如轮读课文,逐段指导读课文,作为初读课文。指导读好人物的语气,应该和“聚焦一个儿子”进行整合。总结全文时,应安排读全文,对课文有个完整的印象,回归整体。正如我们常说,教学是遗憾的艺术,但瑕不掩疵,这节课中非常多的东西值得我们语文老师学习、咀嚼!
篇13:《三个儿子》的评课稿
一。复习旧知:出示生字词让学生个人读,集体读。
优点:巩固学生学过的生字新词,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读的形式多样,能全面检查到学生的学习情况。
改进: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句子,这样不但练习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回忆起课文的内容。
二。课文教学
1.体会三个妈妈说的话。
优:1.让学生动笔画出三个妈妈说的话。
2.朗读三个妈妈的话,并体会妈妈的心情。
3.读的形式有个别读和集体读。
4.要求学生用“既……又……”说一句话。
改进:1.学生没有真正地体会到妈妈的心情,因为学生读得不到位。
2.在学生读的时候有困难,老师可以范读,让学生说说听完老师读后你体会当时妈妈的心情,然后再放手让学生去读,去体会,这样效果会更好。
3.在个别句子品读时尽量减少集体读的次数。
三。说话训练的逐层提高。设计好,拓展不够。
田里的西瓜既( )又( )。(找同学的优点加以表扬)( )既( )又( )。
一个( )。一个( )。另一个( )。一只( )。一只( )。另一只( )(可以让学生换量词进行练习)
四。拓展延伸:
1.你想对“三个儿子”说什么?绝不能只对三个儿子说。还可以设计为:你想对这“三个妈妈”说什么?
2.你打算怎样孝顺妈妈?这个拓展的'时间太长,而且与本文的联系不大,没必要在此花太长的时间。
篇14:《三个儿子》的评课稿
第二次试教
我听了莫老师《三个儿子》这节课,颇有感触。其实,我们的教学是在不断地磨课中有所改进,以致达到更上一层楼的效果。莫老师的这一堂课在我二(2)班已试教过,这次的教学明显比上次要精彩的多。下面就浅谈这节课:
1.课题的导入比第一次试教要自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课题导入时,让学生回忆一下爸爸妈妈是怎么夸奖我们的?让课文与生活拉近了距离,接着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画出妈妈夸孩子的句子。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这样学生不仅从读中理解到文章的大意,还通过“画”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所以这次学生品读妈妈夸孩子的话时到位了很多。指导朗读的时间也节省了很多。
2.品读课文,扎实有效。初读课文时就以“为什么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个问题引起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孩子迫不及待地去阅读课文,仔细找找到底是为什么。品读课文时就以“为什么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个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抓住三个妈妈的话和三个儿子的表现、行动进行品读。在学习三个妈妈的话时,首先出现前两个妈妈夸自己孩子的话,让学生读,你读懂了什么?那妈妈的感受怎样?再读读,把你感受到的语气读读。让孩子们转化为妈妈的角色,把妈妈的内心是怎样夸自己的孩子的感受读出来,挖掘内心的情感,把情感融入到语句中就能读好了。指名读,小组读,齐读。读好第一位妈妈的话就紧接着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这里的教学是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情感已经挖掘出来了,第二个妈妈稍加点拨就读出来了。由前两位妈妈做铺垫,再出示第三位妈妈的话,这样学生体会句子就水到渠成了。
3.老师在拓展中还运用“黄香温席”的故事来教育学生,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是怎样孝顺父母的。
篇15:三个儿子的评课稿
三个儿子的评课稿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叙述了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故事生动有趣、感人肺腑。浅显的文字中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吴老师的这堂课能做到准确把握、理解教材,体现了以老师为主导,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是一堂重视双基的扎扎实实的语文课。我认为吴老师这节课有许多成功的地方,主要表现如下:
1、以读代讲,重视学生的体验感悟。吴老师抓住三个妈妈的话来训练有感情地朗读,读准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突出了重点。朗读指导方法多样,训练到位。吴老师让学生体验妈妈夸自己孩子时的心情,抓住重点词让学生去读。由此可见吴老师在朗读教学中指导的方法灵活多样,细致到位。
2、生字教学扎实有效,重视双基。吴老师对生字进行了分类,方便学生记忆。在进行生字教学的同时,吴老师还抓住“既……又……”练习造句,让学生夸夸身边的同学,然后因势利导说:“除了人,还可以说说其他事物的两方面特点”这样说话的'内容更广了。我认为这样的指导非常有效。
3、注重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初读课文时,吴老师提了一个要求:你读着读着,产生了什么问题?读后,学生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明明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儿子呢?”这个问题直奔文本的思维聚焦点,能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
不足的是:我觉得吴老师在课堂里说的较多,使学生缺少了许多思考的空间。因为时间的关系,缺少了学生的生字书写。
建议:我认为“既……又……”练习造句时,可在学生运用“既……又……”夸完同学后,直接出示句式练习“教室里既( )又( );公园里的花儿既( )又( );教室里的桌椅既( )又( )。
总之,我认为吴老师这堂课主线分明,细节饱满,非常成功。
篇16:《三个小伙伴》评课稿
周一,我听了全区一年级语文老师的希望杯赛课,内容为《三个小伙伴》。,听了六节《三个小伙伴》后,同事跟我开玩笑说:“你可以去评课了,呵呵。”评课谈不上,我的最大的感受是同样的课,的确是不同的人会上出不同的味道,这些课可以说是各有特色,许多环节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也引发了我的一点思考,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一堂小语优质课的评价标准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一堂课内,学生是否能够始终保持积极,旺盛的学习态势,始终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是否能做到老师教得有情,学生学得有趣,无庸置疑是考量的重要方面。
对于低年段的阅读教学,“课标”也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放在了首位,那么怎样才能调动起一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呢?希望杯观摩时学习了几招:
一、以“物”激趣。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也就是说感性器官参加得越多,认识得也就越鲜明,确切。本次赛课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掘“物趣”,采用了直观教学,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手段进行教学,实践证明,效果都很不错,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慧园街的王老师采用音乐来创设故事情境,选取的音乐称得上是独具匠心,通过音乐的渲染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即使是下午的第二节课,学生们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包括已经听了5节课的老师们也是津津有味,没有一点“审美疲劳”。这是她独到之处,绝对令人眼前一亮。
二、以“情”激趣。
语文教材的内容往往是借助形象—山川田野,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以及各种典型化的人物,向儿童逐步揭示世界的奥秘,培养儿童的理想情操和审美观。教材蕴涵的情感需要靠教师去传递和强化的。《三个小伙伴》正是这样的一篇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各位老师都比较注重范读,一年级的孩子普遍存在着顿读和指读的`现象,老师多示范有助于降低朗读的难度。她们还注意树立学生榜样,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这样的课堂阅读气氛更浓。这些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仿效。
三、“迁移”激趣。
在今天的希望杯赛课的课堂,各位老师都注意让学生学习“迁移”。设计不同的课堂练习,来加强反馈,比如:对于三个小伙伴是如何解决困难的都设计了形式各一的句式练习。为学生创设运用语言的环境,焕发学生运用语言的热情,使学生主动参加活动,积极参与讨论,收到很好的效果。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一些探究式的问题,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尤值得一提的是上最后一堂《三个小伙伴》的王老师,最后为孩子们配乐拓展的《团结友爱亲又亲》的儿童诗,令人很是赞叹,不仅要对她竖起大拇指!《三个小伙伴》一文要告诉孩子们的就是:团结友爱才能成功。王老师选用这样一首诗歌,令人耳目一新,内容贴切,采用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通俗易懂,既讲了道理又拓展了阅读,一举数得。
这次的希望杯听课,受益良多,需要学习的也很多。
篇17:三个儿子
妈妈比儿子 ―― 儿子对妈妈 ―― 只看见一个儿子
三个儿子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三个儿子评课稿
★ 梦想的力量评课稿
★ 示儿评课稿
【《三个儿子》评课稿优秀(整理17篇)】相关文章:
品德与社会《你是我的好朋友》优秀评课稿2022-06-03
四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评课稿2023-08-10
《剥豆》评课稿2023-06-30
生命桥评课稿2023-09-13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走进不同的家乡》的评课稿2022-09-05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的评课稿2023-12-11
我谈评课与备课2023-11-26
初一课内作文2023-02-16
评课稿:赛课评委点评2022-09-27
《赛龙夺锦》评课稿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