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赏析(共10篇)由网友“Dexter”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旅夜书怀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篇1:《旅夜书怀》赏析
《旅夜书怀》赏析
所谓“旅夜书怀”,就是在行旅的夜里抒写自己的胸怀或怀抱。写作时期应该确定为大历三年春。此前杜甫已经滞留夔州近两年,除因受到夔州都督柏茂琳的优待以外,大约也是为了等候朝廷任命新职。因为作为夔州都督的柏茂琳,可能向朝廷推荐过杜甫。但是,唐代宗没有起用他。这时,他感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希望完全破灭了。于是在这年的正月,五十七岁的杜甫下定决心离开夔州。舟出三峡,顺着大江,进入江汉平原的江陵一带,他回想一生的坎坷遭遇和朝廷的黑暗腐败,抒发了“官应老病休”的愤激之情。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微风习习,江岸细草如丝,一只竖有高桅的小船,孤伶伶地行驶在江上。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环境,烘托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这也是作者孤独感伤之情的外化。“危”,高的意思。“樯”,桅杆。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星垂挂在远天,显出平野的辽阔;月光涌动在水面,大江在汹涌奔流。与上一联的近景相比,这一联是远景,上句写岸上,下句写江中,构成阔大雄伟的境界,有一种宇宙苍茫无穷之感。置身其间的细草、孤舟、诗人,该是何等的渺小。由此可见诗人孤独凄怆之情。诗中“垂”、“涌”两个“响”字,将星月精神描摩得毕肖。《四溟诗话》评价说“句法森严,‘涌’字尤奇”。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但官职的确是因老且多病而不得不永远休止了。此联上句与“岂有文章惊海内”(《客至》)一样,既是自谦之词,又有自豪之意。下句与“罢官亦由人”(《立秋后题》)一样,表面上是自我解嘲,实质上是抒发愤慨。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这,而是由于不被任用。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胸怀经济,故云名岂以文章而著;官以论事罢,而云老病应休。立言之妙如此。”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如此人生落拓,到处飘泊,像个什么?就像那天地之间到处飘飞的'一只沙鸥。诗人自叹身世飘零,无论是身后之名,还是生前之功业,似乎都游离于他。当这种悲愤交集的情感,外化投射在一只飘零于茫茫天地之间的白鸥时,诗人晚年飘零、孤独、寂寥的形象,便由此铸就了。
纵观全诗,始终有景,又始终满含复杂的情感。景的序列,随着诗人感情的逐步展开而自然地呈现,并且最终借助景,将感情的抒发推向高潮。大致说来,诗的前半重点写“旅夜”之景,后半主要是“书怀”。不过,前半写景状物,已经融注了诗人的主观意念;后半抒怀感慨,也有自然景物的烘托。全诗景情交融,正如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所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全诗意境雄浑,《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的评论说:“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诗人将“细草”、“孤舟”、“沙鸥”这些景象,放置于无垠的星空平野之间,使景物之间的这种对比,自然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衬托出深沉凝重的孤独感。
篇2:杜甫《旅夜书怀》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
公元七六五年,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这首五言律诗大概是他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恐怕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篇3:《旅夜书怀》诗歌赏析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素材评析】
此诗是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诗中写到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适用话题】
杜甫即使在住茅屋期间,在流落船上,无所适从的时候,心中还依然怀抱“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大志,思考国家的命运,适用话题“忧思与抱负”、“肩膀”、“生无所息与生有所息”、“我想握住你的手”、“人与路”等。
篇4:杜甫《旅夜书怀》赏析
作者: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译文】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
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
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
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
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
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
活象是漂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
小编赏析:
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诗的前半写“旅夜”的'情景。以写景展现境况和情怀,寓情于景之中。后半写“书怀”。抒发自己原有政治抱负,没有想到却是因为文章而得扬名四海,而宦途却因老病而被排挤。表现了内心飘泊无依的伤感,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篇5: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
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
旅夜书怀
杜甫 唐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
①飘飘:不定的样子。
②何所似:所像的是什么。
③危樯:船上的高桅杆。
④独夜:孤独的不眠之夜。
⑤文章著:因文章而著名。
⑥老病休:因年老衰病而离职。
⑦星垂:星辰低垂。
⑧平野:天空和原野。
【译文】:
岸边微风低拂细草,旅夜孤舟桅杆高耸。广阔的原野上空星辰低垂,翻滚的江潮里月轮奔涌。名声难道要凭文章流播,官位只该因为年老多病断送。我漂泊一生,究竟象什么?就如同那茫茫天地之间一只孤飞的沙鸥!
【赏析】:
诗作于代宗永泰元年(765),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诗的前半段写“旅夜”的情景。以写景展现境况和情怀,寓情于景之中。后半写“书怀”。抒发自己原有政治抱负,却因老病而被排挤,表现了内心漂泊无依的.伤感,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有异曲同工之妙。此诗读来虽觉凄苦,却不感颓废,所以清代纪昀说:“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
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却仍然只能像沙鸥在天地间飘零。“名岂文章著”是反语,也许在诗人的内心,自认为还有宏大的政治抱负未能施展。
篇6:唐诗《旅夜书怀》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恐怕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篇7:杜甫旅夜书怀
杜甫旅夜书怀
作者: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解】:
1、危樯:高耸的桅杆。
2、星垂句:远处的星星宛如低垂至地面,使原野更为辽阔。
3、月涌句:银色的月光映着奔流汹涌的长江。
4、沙鸥:水鸟名。
【韵译】: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
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
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
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
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
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
活象是漂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
【评析】:
诗作于代宗永泰元年(765),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全诗流露
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诗的前半写“旅夜”的情景。以写景展现境况和情怀,寓情于
景之中。后半写“书怀”。抒发自己原有政治抱负,没有想到却是因为文章而得扬名
四海,而宦途却因老病而被排挤。表现了内心飘泊无依的伤感,字字是泪,声声哀
叹,感人至深。“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有异曲同工之妙。
篇8:旅夜书怀教案
班级:
高二(4班)时间:11月23日授课人: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鉴赏诗句;
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学生思考―小组研讨―小组展示―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补充
情感与价值观:知人论世,体悟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教学重点学会鉴赏诗句,理解诗歌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内容,体味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一、课前测评小组自主设题
小组自主完成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人二、导入新课杜甫才华横溢,却一生坎坷,穷困潦倒。晚年要靠朋友接济生活,最后甚至以船为家,四处漂泊。“自古文章憎命达”,正因为如此,杜甫才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民间,关注自己的内心。写出了“光焰万丈长”的诗歌。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他所写的《旅夜书怀》。
温习杜甫相关诗歌,让学生畅所欲言。
教育是一种艺术,一种唤醒的艺术。结合杜甫的诗歌与生平,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三、多媒体展示“大诗人杜甫晚年生活近乎乞丐”相关诗句内容
了解杜甫晚年生活,体会杜甫诗的内容及情感 知人论世,激发学生兴趣四、朗读诗歌可采用的不同阅读方式:教师范读,学生自由的有感情的大声朗读,学生朗读展示,学生齐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诗歌授课,朗读是关键。在朗读中感受杜甫的爱恨情愁。
学生在不断地吟诵诗文中,将语文课程具有的丰富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增强了自己的文学素养。
五、合作探究汇报成果参考:1、本诗的前两联创设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本诗前两联采用了怎样的写景角度?
3、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4、请指出本诗颔联哪两个字用的好,为什么?
5、本诗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小组研讨,自主设计问题,明确答案。
2、教师给出提示:
根据高考的考点,设题角度提示如下:
①意象、意境的角度②写景角度
③写作手法/情景关系④诗歌语言(炼字、炼句)
3、学生自主评价,互相补充,赋分
4、巩固各类型习题答题步骤 走进教材,用另一种眼光审视教材,探究教材,会为我们的教学增加更多的色彩。
让学生感知高考,强调日常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强调重点知识,易混易错易漏点。
大胆放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走上讲台,成为真正的主人。
六、知识延伸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的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赏析第二联或第四联。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学生思考,小组合作,师生研讨解决赋分,强调高考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点,易错点,遗漏点。
2、整理落实,强调巩固
更多的让学生站在讲台上,从学生的认知角度解决习题,让学生乐学、会学。看到学生乐学、会学,有收获,有信心,有成功的自豪感,是老师的幸福。七、质疑反馈学生质疑反馈,互助解决。允许学生质疑,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八、课堂小结合上书本我却合不上思绪:走出旅夜书怀,走不出沉郁顿挫,我看见一只孤独的沙鸥,不管风霜不管雨雪,依然坚定自己的梦想,那是千年后的灵魂对你的一种悼念和铭记。
再次诵读全诗
鼓励学生相信老师,直面高考。九、布置作业1、积累背诵这首诗。
2、明确高考中古诗的考点,完成《走向高考》135页第一题(全国Ⅱ,12)。
篇9:杜甫《旅夜书怀》评析
杜甫《旅夜书怀》评析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解】:
1、危樯:高耸的桅杆。
2、星垂句:远处的星星宛如低垂至地面,使原野更为辽阔。
3、月涌句:银色的月光映着奔流汹涌的长江。
4、沙鸥:水鸟名。
【韵译】: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
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
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
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
活象是漂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
【评析】:
诗作于代宗永泰元年(765),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诗的'前半写“旅夜”的情景。以写景展现境况和情怀,寓情于景之中。后半写“书怀”。抒发自己原有政治抱负,没有想到却是因为文章而得扬名四海,而宦途却因老病而被排挤。表现了内心飘泊无依的伤感,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有异曲同工之妙。
篇10:《旅夜书怀》改写
我驾着一只小船,带着摄影机,带着一份敬慕,只身一人到历史长河中去寻你,孤独瘦弱的背影。
微微的轻风起起伏伏荡漾在静静的春夜;岸上钻出泥土的水溶溶的小草推推,有如来自江中的波浪;而波浪则在柔软的月光中明晃晃的轻推着江岸……如此清新,静谧的景儿在这章历史卷中浮现出来。随着船儿的漂流,我的摄影机也录下这美景。
一切都在变化着。风儿在动,水儿在流,月光也随着周围的变化在江中不断的晃动。我在晃动中前行,不知前面还有多少美景等我摄取!
突然,小船的步伐加快,等我细一看,便是一幅辽阔的画面在镜头里:满满的江水载着满满的月光,映着碧澄澄的广阔的月光,平野无际般壮阔。没想到一次小晃动,我的视野便从下载的小天地换到了广阔的大宇宙!我想这张历史卷的.主人公也该出场了。
果然,在这广阔的背景中出现了一个渺小的画面:悠悠的小舟,载着你悠悠的心绪,漂泊在这悠悠动荡的江流中……“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忽然,你大喊一声。渺小的画面中夹杂的颓唐与落寞都被你这声大吓吓退。你的小舟向我的小船驶来,镜画中你的背影更加厚重了。
“身世飘零又何妨,孤独落寞无处安身又何妨,只身一人无所依托又何妨。月涌大江流,自然都能如此广阔,难道我不觉得生命的伟大吗?难道我的胸襟不开阔吗?只是好友严无的逝去让我痛,只是时间飞逝而心中追求于大济天下苍生的抱负无法实现。眼前雄阔的气势为何不让生命‘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呢!”
镜像里,你的背影越来越大。我们船只相差很近,我想叫住你,可我又害怕打扰你的思绪。
看着你沧桑的背影,凝视着你蓬乱斑白的头发,我盯着你从我身边渐渐远去,远去,一个漂泊、广阔的背影-杜甫。
我摄下你的背影,是永不灭的博大胸襟的背影,把你珍藏在我的画册里,把你嵌砌在我每一个镜头的深处。
历史长卷盖上了。我驾着小船,带着摄像机,带着一份敬仰,在广阔的春夜里品茗你瘦弱却有博大的胸襟的背影……
★ 旅夜书怀阅读答案
★ 旅夜怀远客,旅夜怀远客许浑,旅夜怀远客的意思,旅夜怀远客赏析
★ 旅夜书怀 杜甫
★ 夜怀虞姬作文
★ 书夜乐 怀金陵,书夜乐 怀金陵梁寅,书夜乐 怀金陵的意思,书夜乐 怀金陵
★ 怀杜甫作文
【旅夜书怀赏析(共10篇)】相关文章:
《阁夜》教学设计2023-05-15
旅怀,旅怀杜荀鹤,旅怀的意思,旅怀赏析2022-05-06
杜甫诗词《阁夜》的诗意赏析2023-12-28
怀鲁迅阅读训练及答案2022-04-29
春天鸟的诗句有哪些2023-02-03
凉夜有怀,凉夜有怀白居易,凉夜有怀的意思,凉夜有怀赏析2023-09-15
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计划2023-02-13
杜甫的高二作文2022-12-17
《杜甫诗》情景式默写片段2023-05-29
杜甫《燕子来舟中作》赏析2023-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