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的虚实

时间:2023-04-04 07:41:5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古诗的虚实(精选9篇)由网友“chrissheep”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古诗的虚实,欢迎阅读分享。

古诗的虚实

篇1:古诗的虚实

虚实理论原本是一对哲学范畴,但在我国艺术创作和艺术评论中,这一理论却被广泛运用。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一文中对中国的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舞蹈等艺术形式中的虚和实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中国的古典文学特别是古典诗词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和实结合的现象。古典诗词中的虚实与其他作用于视觉听觉艺术形式中的虚实有相通之处,但却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一、古典诗词中的虚实与绘画艺术中的空白艺术的关系

空白手法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如八大山人画的鱼,齐白石画的对虾,纸上别无他物,但我们却能感到满眼碧波,画面虽空灵却有韵味。这都是运用了空白的手法,艺术家通过画面上的物象启示观众,充分调动观赏者的想像,重现艺术的美好境界。我国的古典诗词中也有这种现象,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实写作者和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省去了,隐者是什么样子也没有介绍。但我们可以通过想像来补充。这种以实写虚的手法,也可以称之为诗歌中的空白艺术。我国的古典诗歌,语言精练,言简意丰,有许多诗歌都运用了这种空白艺术,特别是以白描手法写景叙事的诗多是如此。虚实结合,从而达到虚实相生的效果。

二、虚实与烘托手法的关系

诗人在刻画人物或描写景物,当难以正面表达或诗人着意追求一种委婉含蓄之美时,常采取侧面描写的方法进行烘托或暗示。引发读者想像,从而引起审美的体验。如《陌上桑》,诗人通过对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失常反应(实)的描写来烘托罗敷的美貌无比(虚)。又如《琵琶行》,诗人三次写到江中的月亮,但描写月亮的目的却是为了烘托人物的感情。“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烘托了诗人分别之时凄凉的心境。“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烘托出琵琶声美妙动人,引人入胜的效果。“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烘托了琵琶女孤独悲伤的心境。景是实,而通过景物烘托出来的情则是虚。这与中国绘画中的渲染烘托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这两种虚实手法与绘画、戏曲等艺术形式中的虚实手法是相通的,但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虚和实的关系还有特殊的表现形式。

三、实与情景的关系

人们在分析艺术作品虚和实的关系时,常说“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 。这一现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表现得尤其突出。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两句诗字面上是写景,但这景中却包含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是抒情。写景是实,抒情是虚。这实际上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又如朱熹的《水口行舟》: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是实景;诗人在绘景叙事中蕴含了人生的哲理,是虚。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借景抒情,叙事寓理的写法。再如李忱的诗《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诗中描写了雄伟壮观、历尽坎坷而最终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这是客观的景物,是实;而诗人在诗中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是言志,是虚。这实际上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托物言志的写法。以上几例,作者把主观上的情、志、理依托于客观的景物之上,“化景物为情思”。从表达的内容看,是情和景的关系;从表现手法看,是虚和实的关系。

四、虚实与比喻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诗人用这种方法对具体景物作生动形象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一比喻,把多而不绝的 “愁”物化为一江东流的春水,形象地表达出来。又如贺铸的《青玉案》: “试问闲愁多几许,一川烟柳,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人用带有夸张色彩的比喻,变无形为有形,写出了自己心中无限的感伤和愁苦。“一川烟柳”、“满城风絮”及“梅子黄时雨”,极言闲愁之多,无法排遣。这种用比喻来抒情的写法,从虚实的角度看,是化虚为实,以实写虚。

以上四种类型虚实结合的现象实际上与借景抒情、烘托、比喻、空白等艺术手法相通,因而均不在诗歌鉴赏所探讨的范围之内,诗歌鉴赏所探讨的主要是以下的几种情况。

五、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

作者把已逝之景写入诗词中,大多是通过与当前的实景构成某种关系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三句,极写往昔的繁华生活,与词人当时无限凄凉的处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虚衬实,以虚写实,虚实结合,凸显出梦醒后的浓重的悲哀。这种通过写已逝之景,虚实结合表达感情的诗不少。特别是借古讽今的怀古诗大多运用这种写法。如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李白的《越中览古》、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都是通过今昔的对比,表达对历史与现实思考。

六、当前之景为实,设想未来之景是虚

古典诗词中有不少诗句是设想未来之境,诗人把它与当前之景当前之情进行对比或烘托,以虚衬实,来抒发心中的情怀。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酒醒梦回所见到的景象。弱柳扶晓风,残月挂枝头,这是虚写。词人设想的这种凄清的景象,为面前与恋人分别的场景平添了一层惜别感伤之情。这类诗常见的还有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等。

七、从己方的角度写为实,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

这种写法与前一种似同实异。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对对方进行设想,不同之处在于后一种设想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的,所以有人称之为对写法。如杜甫《月夜》的前四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末解忆长安。”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而诗人却采用了“对写法”。从对方落墨,想像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有评论家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这种写法比说自己如何想念妻子儿女来得委婉,但感情却达到了双向交流的效果,所以感情更加深沉,因而更加动人,艺术感染力更强。常见的运用“对写法”的诗词还有高适的《除夜》、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欧阳修的《踏莎行》。这样虚实结合,沟通了双方的情感,所以,有思念有愁苦有断肠之痛,,也有温馨和慰藉。

八、客观之景为实,梦境、仙境、誓愿为虚

通过写梦境、仙境来抒发感情、表达理想的诗词,最有名的当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用瑰丽的诗句写出了神仙世界的吉祥与美丽,反衬了现实世界的凶险和丑恶,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憎恶。又如李清照的《渔家傲》: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词人塑造了一位关心民瘼的温和的天帝形象,反衬了畏惧强敌,一路逃窜,置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宋高宗以及昏庸无能朝廷。“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人虽才华出众,但她却无力挽大厦于既倒。她希望到仙境去过幸福美好的生活,从而反衬了现实世界的苦难和无望。此外,常见的还有苏轼的《江城子》以梦境来写对亡妻思念,虚实结合,可见思念之深之切之苦。再如汉乐府诗《上邪》设想了“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五种景象,而这些景象都是不可能发生的,是虚写,女主人公把这些作为“与君绝”的条件,更突出了誓死不“与君绝”的坚定信念,这种誓愿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忠贞不渝,海枯石烂不变心。这类诗中,最奇的要数刘过的《沁园春》(斗酒彘肩)词人把与杭州颇有渊源的几位大诗人白居易、苏东坡、林逋(此时白居易过世已350余年,东坡、君复也均已作古)请到词中,饮酒赋诗,化用他们描写杭州西湖的名句入词。想象奇特,掇拾珠玉,浑然天成,千古奇文。

古典诗词中的虚实手法还可以从诗词的形式、诗词的声律等角度进行解读。但由于本文只是着眼于如何引导学生对古典诗词中的虚实手法进行鉴赏,故不一一赘述。

2

中国古典诗词虚实相生的取境美

本文可与课文《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作比较阅读。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说,中国戏曲处理空间的方式,不仅与中国绘画相通,而且与中国诗中的意境相通。本文就是以杜甫、李白的诗为例,指出诗歌艺术的意境往往与虚实关系紧密。试把本文内容连串起来理解,把握文章的精神实质,并用一二百字表述出来。

虚实结合这一创造意境的艺术手法,在诗人杜甫手中,得到充分的运用,收到了以少见多,以小见大,化虚为实,化实为虚的意境美的效果。

杜甫的《月夜》诗:“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日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妙就妙在诗人不写战乱中自己如何思乡,而说家人怎样想念自己。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抽象的情感(思念妻子)附丽于具体的形象(对月怀人)画面上,令读者驰骋想象于虚实之间,从诗人对妻子念之深去推想妻子对丈夫思之切。再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忧端齐终南,洞不可掇。”把无形无象心理之“忧”,进行感情物化,说自己的忧愁堆积如同终南山一样高,像无边的茫茫大水那样无法收拾,化虚为实。“写一代之事”的巨构《北征》:“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缀才过膝……”这里,诗人没有写战乱带来的灾难,没有写自己的深悲,只写爱子的饥色,写他们啼哭、垢腻等战乱的灾难,诗人内心的悲痛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的`这两句诗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两句诗将截然不同的两个画面摆到一块,不仅互相映衬顿增魅力,而且从字面上呈现出第三个画面的意义:朱门内外仅一墙之隔,却是如此不同的两个世界,这是一个不合理的社会!这里,形象的直接性提供了联想的线索,发人深思:荒野上那冻死的穷人的骸骨,是“朱门”敲骨吸髓的剥削所致;朱门的酒池肉林,是“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制度所造成的。这些情理,在作品里并没有从字面上说出来,但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审美感受去补充和丰富诗的想象,就深刻地感受到了。杜集中这类剔骨析肌地洞穿社会病根的诗句还有:“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驱竖子摘仓耳》);“甲第纷纷厌梁肉”(《壮游》);“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丽人行》);“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见杜甫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这不是诗人对现实简单的感受和反应,而是诗人取境的审美把握中感情浓缩的表现,是融合真、善的审美评价。可见对社会的本质揭示得越深刻,概括的程度越高,作品的境界越高、大、深,其美学价值也就越大。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杜甫的名诗《春望》,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境界,自成意境。诗中写景、抒情结合得很完美,真正是情景交融。但是,诗里出现的不只是情和景,而且还有事和人。写景、状物、叙事、绘人,各种因素综合为一个独立天地,恰好完美地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感情。在这由景、物、事、人等结合而成的“境”,和诗人所要表达之“意”,完美地融为浑然整体。蕴含着诗人对于国破家亡无限悲痛忧怨之情、忧国思家之意。有限之境,无穷之意,完美结合,融合无垠,这就成了意境。前人曾云:“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举出的典型例证就是这首《春望》。“‘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山河在”……则时可知矣〕见司马光《续诗话》。”诗人的不尽之意,正是在这有限之境表现出来,意深藏在境中,使人思而后才能得之。

而唐代大诗人李白也善于在自己的诗篇中以虚实相生的手法创造一种独特的境界。我们仅以他的一首小诗为例,看诗人是怎样通过二十八个字也有虚有实,以实带虚、以虚喻实创造意境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是李白天宝十四载(公元775年)游览安徽泾县桃花潭后临别赠友之作。当诗人登舟欲行之际,“忽闻岸上踏歌声”。妙就妙在未见其人而先闻其声,以歌声代人,以虚寓实,而虚实相生。诗人轻舟待发,而送行者踏歌相送(一边唱,一边用脚顿地打拍子),“忽闻”表明这踏歌相送对诗人来说实出意外,而就诗来说,也是绝巧的意外之笔,使诗承首句铺叙之后陡起一笔。不仅使此景、此歌、此情犹如耳目,其人物情状呼之欲出,丰富了诗境的视听(时空)感,并显出情感心曲的回流。没有以虚寓实是难以臻此妙境的。

“桃花潭水深千尺”非一般浅潭小流可比,然而,千尺之深的潭水比起汪伦那种诚挚、朴素之情来,是远远“不及”的,而汪伦所“送我情”到底有多深,诗人留下了大片空白(虚),任人情思去度量,去驰骋。汪伦情意之深,豁然于人眼目之中,让人回味良久。后二句这种触物感兴、即兴象征以丰富诗的意蕴境界之法看似平易,道的眼前景,写的意中情,然而却是非扛鼎之笔所难以道出。李白诗之不同凡响,就在于他那“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妙境只在一转换间〕见沈德潜《唐诗别裁》,而“不及”二字是其关键。这种托物即兴,以物象征,化抽象的情谊(虚)为具象的形象(实),将难以丈量的无形情愫借用“眼前景”加以比较度量,这一“转换”使诗别开生面,空灵有趣,余味涵包,新颖警人。

全诗仅二十八字,却首以“忽闻”为一波折,使歌声以及送行人之姿犹如耳目之前;再以“不及”为另一波折,李白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使人透过形象潭水千尺去体味到诗人与歌者之间的情谊。使诗的画面有动有静,跳跃转换,灵动自然;情感曲线有起有伏,将诗人的若明若暗、瞬息转换的情感形象展现出来,而为人们所激赏。

通过上述诗篇的分析,可以看到诗歌艺术的意境往往与“虚实”关系紧密。唐代刘禹锡说“境生于象外。〔境生于象外〕见《董氏式陵·集记》”,指出艺术意境所具有的“象”(实)与“境”(虚)的两个不同层次,通过“象”这一直接呈现在欣赏者面前的外部形象去传达“境”这一象外之旨,从而充分调动欣赏者的想像力,由实入虚、由虚悟实,从而形成一个具有意中之境,“飞动之趣”的艺术空间。

[

篇2:虚实

虚与实,真与假。我的头脑混乱不堪,我想知道何为虚,何为实,何为真,何为假。

看着夜空零零散散的星,我想起爸爸物理课上给我讲的内容:“我们现在看到的某些星,可能已不存在了。因为宇宙太大了,大到人们都不知道它有无边际。所以有些星球离地球十分遥远,有的离我们有几百万光年。那它的光传到地球上,就需要几百万年。可能当光传到地球上时,这颗星球已经庄周梦蝶了,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它几百万年前发出的光。”

当时我就感慨万分,只不过现在感触更大。我实在不愿相信我看到的星有些是虚的,它们明明在我的眼前呀?怎么有的就不在了呢?尽管我知道答案,但它不能让我信服。一度我以为眼睛看到的一定是真的。岂料,它也欺骗了我。我没有什么闲情逸致看星星了。我开始用我的手去感受家中的物品,我怕它们也是虚的。幸好,我都感受到了它们是实的。

可是,我又想起了“庄周梦蝶”的典故。意思是说:庄周梦到自己变成了一只翩跹起舞的蝴蝶,他非常快乐。但在梦中,他不知道自己就是庄周,梦醒了,他却是在床上躺着的庄周。不知是蝴蝶梦到了他,还是他梦到了蝴蝶。我不禁开始怀疑,我是不是假的,别人的梦一醒,我就不在了?我开始在床上发呆。我想知道自己是真还是假,可是,没有答案。

于是,我不在追寻。当然,也追寻不到。忽然我明白,虚还是实,真还是假,有什么意义呢?我何需知道呢?何况,我现在是存在的呀。无论是梦,还是毁灭的星球,它们存在过的,并且,它们也留下了痕迹。与存在与否相比,痕迹是否更重要呢?

篇3:虚实之间

虚实之间

虚实之间

作者/戎行之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在所有的开头里,我最喜欢这一个开头,仿佛与过去的月光中间隔着一层一层的虚,那个苍白的、紧张的、繁复的虚。我怕那个凌乱不堪的虚影,那虚影上有一层一层的暗纹,一层又一层地叠加着。

但我并不怕空。空与虚不同――空是庞大而不真实的东西,是一只没底的口袋,一个没用的摆设,一滴没有感情的泪。空并不可怕,因为空没有中心,也没有力量。而虚是一块纱布,漏洞百出,却怎么也不能揭去。像那不能言说的三十年前的月亮和月光,往往勾起一个人走夜路的凄凉――沿途该有一声一声的猫叫,有一搭没一搭地挠着纷乱的人心。

我极少考虑虚实的事,我怕虚,做梦的时候也会被灵魂游荡的感觉惊醒。睁眼一看,窗帘的缝隙里完整地漏下一线月光,仿佛大赦的囚犯奔抢着进入一个没有看守的房间。我把头靠在床边,伸出手来搅动那月光,谁知这一搅就把我自己给淹没在月光里。()书桌像个浮岛,书是一只稳稳地映着月光的筏子。书桌下的一部分毯子,由着月光在上面织着苍白的图案,从一小朵一小朵的蒲公英,再到一绺一绺的合欢,苍白的美,美得失真,美得令人恐惧。我便在这样虚的清幽的月光里哑着嗓子拉了窗帘,把月光锁在帘子外面,接着便颓然坐在毯子上。刚才的花哗啦一下全都暗了,房间里的一切实物重新有了我熟识的光泽。

是的,我还是喜欢实物,喜欢可以用手抓住的东西。杯子里的热开水,在寒冷的时候可以供给温暖;厨柜里的零食简直是发胖的良方;东藏西藏的指甲剪子替我清除污秽;还有温暖的灯源,感谢它们发出实实在在的光――不像月光,虚的,伪的,带着阴阴冷冷的笑从窗口里探视你,包围你心爱的东西,侵占你的领地,赶不走,赶不走!

据说人生最可爱的时刻正在那稀里糊涂的一瞬,而我所喜欢的 “稀里糊涂的一瞬”也全是实实在在,有物证的。譬如,夜里冻醒时可以不用开灯便探着藏被子的地方,稀里糊涂地摸来被角,便可以心满意足地睡一个又软又暖的好觉;譬如,稀里糊涂地考完试,忙手忙脚地对好答案,发现自己考得还不太差,又可以悠哉悠哉地过几天。是的,这一切都有实在的物证。这一切温暖与快乐让我明白,人生终究得有个真实不过的依托。

可是我摆脱不了月光,那个清越、虚幻的所在,那个可以发出泠泠之声来攻击俗世的圣物。我每夜每夜亲眼看着它爬满我的地毯,形成光的桎梏,在上面开花――那些花又哗啦一下败掉,再开,再败掉……实被虚作弄,虚侵吞着实,难道虚和实之间没有界限吗?

夜幕中,月光下,人声如同迷幻的乱梦,猛听觉得这声音是实的',断续飞进耳鼓里,然而,这声音又飞出耳朵,飘向不知名的远方。竞连人声也成了虚幻。还有书本上的文字,听到的话,看到的熠熠的光芒,一切都成了虚幻,一切都在飘,都在坠,我不敢相信实都成了虚的,虚的又都要飞走!那么我这一生曾经抓住过的坚实温暖的东西,还有我的记忆,难道都是真实的欺骗吗?

不,虚实之间一定有界限,那界限是我的心。我的心吞吐虚实,心里向往的,便认定为实。我收获的“虚”的光芒,来源于我的感受,没有光我就不能生活。这“虚”本是“实”,是我生命的依托,只不过我没有用心发现。话语本捕捉不住,印到书上,成了文字,便成了“实”,还有淡淡的精致的油墨气味;思绪远远地飞走了,但我的心还在快乐地吹口哨,这也是“实”。“实”并非物,实是心的一部分,是我们的满足与快乐。“虚”是迷幻,是混沌,可是如果我们的心照亮了它,它便成为“实”,成为有活力、有温度的一部分。

我时常在沉甸甸往下渗漏的月光下思索着梦想。月光悠悠,梦想犹如先人祈福的呢喃和虔诚的祷告,若隐若现,虚无缥缈,恰似浮于尘世的繁华与幻想,斑驳陆离,稍纵即逝,这是虚的。收回遐想的思绪,我又发现梦想就如天边的星辰,永不熄灭地照亮匆匆的人生,现实就是脚下的土地,踏实而厚重地记录下行路的足迹,梦想与现实同时播种,随时采撷,收获希望,这是实,是真实的感觉和真诚的感动。是的,虚实之间,正是心中不灭的执著和追求。

生命承载着梦想,梦里有着三十年前的月亮,或者虚或者实。三十年后还有一个月亮,那月亮的光芒倒是明晰得很,或者虚或者实。你可仔细地看着,月亮下面便是你我的心,热切地等待着、颤动着、感受着,那虚实之间的变迁。

简 评

作者似乎在写一首长诗,文章处处见诗心,见诗情。作者的遣词造句很有特色,很有个性,让文章有了触手可及的温度,令人回味。

(年集)

篇4:虚实之间散文

虚实之间散文

昨夜几乎无眠,辗转反侧思考了许久,于是有了此文。

同样是云,相比盖顶漆黑的乌云往往会带来坏的心情,人们更喜欢湛蓝的天空那些飘忽不定的彩云。乌云近乎于恐怖,彩云可以不停变换还能在光影里留下美丽的瞬间。殊不知,云的存在,只是为了成雨以滋润大地,那带有色彩的喜欢只是一厢情愿的虚幻。

同样是水,相比险象丛生的大海,人们更喜欢飞流直下的瀑布。深不见底波涛汹涌的海面让人生怯,瀑布飘忽的水汽更让人心爽神怡陶醉其间,人们更喜欢“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浪漫。殊不想,海的博大孕育了生命的.起源,创造了江河、湖泊、雪山和那美轮美奂的瀑流。

同样是树,相比原始森林的狂野神秘,人们更喜欢城市公园里的盆景异树。原始森林杂乱无章毫无灵意,公园里大树下有整齐的青石小路,伴随繁花的艳丽、芬芳和情侣的亲密嘻戏。殊不知,森林提供了人们呼吸的绝大多数氧气,他是地球的肺腑,还捐献了源源不断的木材。

同样是风,他可以轻抚脸颊送来清爽,他还会吹落黄叶带来清凉,他会擦蓝头顶的天空,他还会携来狂沙约聚乌云。相信你会更喜欢前者的风,厌弃后来的风。殊不知,风从来不曾改变,只不过是变换了流动的样子,以不同的方式呈现。你不能奢求他怎样到来,他更殷切的倾顾自然。

同样是婚姻,女人总会发现别人的比自己的更好,吸引她们的是别人的温情蜜意,嫉妒别人的风流倜傥和浪漫满屋。殊不知,婚姻的本质是两个动物在发情期头脑发昏之后的联姻。激情往往是美妙和短暂的,是并非真实的表达,激情平复之后更多的是生活的琐碎和漫长的时间。女人是奇怪的生物,更富有情愫,更迫切地追寻不现实存在的佃园。相信,假如没有道德的约束和子女的牵系,没有多少婚姻可以走到尽头。

人不会总是呈现光艳的一面,也许还存在阴涩甚至丑恶的一面。女人们总是期盼英俊潇洒、浪漫倜傥可以永续一生,却不愿意为相濡以沫做出丝毫改变,不愿意换位思考和付出努力。两人相守一生,缺乏的不是温情蜜意,是坚守平静的耐心和相互包容的胸怀。

时间的流逝,不会像翻书一样从一页到另一页,而是由近及远的延续。时空的瞬间只会印记在光影里,绝不会突兀的出现在你的眼前,如果你不做出改变,物是人非,或许就在不遥远的虚实之间。

篇5:虚实失度成语

【成语】:虚实失度

【拼音】:xū  shí  shī  dù

【简拼】:xssd

【解释】:失度:失调。虚与实失去平衡

【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力命》:“一曰矫氏,二曰愈氏,三曰卢氏,诊其所疾,矫氏谓季梁曰:‘汝寒温不节,虚实失度。’”

【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篇6:古诗歌手法赏析虚实结合难点讲解

古诗歌手法赏析虚实结合难点讲解

虚实结合在诗歌鉴赏中,最让学生头疼的就是手法分析题。原因之一,就在于学生缺乏手法知识储备,鉴于此,笔者有了细讲诗歌手法的念头。本篇主要讲讲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之一——虚实相生。

一、什么是“虚”与“实”

古诗的“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则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二、古诗中的“虚”“实”运用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构之景为虚。以《雨霖铃》为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年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些诗句,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是“虚”。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三句,则是半虚半实。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三句,是想象之景,属虚写。

2、现实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之境、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为虚。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是苏轼游黄岗城外的赤鼻矶所见到的景象,当算是“实”。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三句,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历史画面,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的实景,故属虚写。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以《虞美人》为例:

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一句,写愁绪。愁绪本是很抽象,李煜却将之化成了“一江春水”气势汹涌,不可遏止,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

又如《游园不值》: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两句,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这是化实为虚。

4、侧面为实,正面为虚。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小桥流水人家。

这一句子以温馨景象,反衬人的`孤独、凄凉的心境。

三、虚实结合在古诗中的作用

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鉴于诗词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前两联写实。诗人初闻蜀中大地“收蓟北”,意味着盘踞八年的“安史之乱”老巢被摧毁,杜甫禁不住“涕泪满衣裳”!这是悲极而喜而又喜极而悲!他回头看看与自己一同饱受战乱苦难的妻子儿女,她们哪里还有愁云?遂卷起诗书,与家人同喜同乐!“收蓟北、涕泪满衣裳、却看、漫卷诗书”都是突然之间“喜欲狂”的生活真实!

后两联写虚。我们“放歌”、“纵酒”欢庆胜利,共庆失土的收复;我们焕发青春,返老还童,与年少的儿女作伴还乡,告别流离失所的生活。诗人虽然此时身在异域,思绪早已鼓翼而飞,沿着涪江入嘉陵江,穿巴峡入长江,再出巫峡至襄阳,转向洛阳还故乡。诗人回家畅想曲的节奏轻快、和谐,地点转换让人目不暇接!此时杜甫的感情,如洪峰迭起,向前奔涌,一泻千里啊!

假如没有这两句虚笔,一路实写到底,就难以表现诗人乍闻胜利消息时的喜极心情和急欲赶路返乡的愿望!此诗之所以被誉为“杜甫生平快诗”,关键之一在于虚实妙合!虚写尤不可缺,恰如王世贞《艺苑卮言》所云:“前疏者后必密,半阔者半必细,一实者一必虚。”

总的来说,虚实结合,可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篇7:虚实之间杂文随笔

虚实之间杂文随笔

昨天,天阴下雨,晚饭后就懒得出门走路,在家里捧着电子书走来走去地看,读书和走路两不误,也是挺好的一件事。

电脑桌上的书太多,于是我放下手机,开始整理,准备把桌子上的书收纳到书架上,让它们找到组织好一起在深夜里睡不着的时候也有聊天的伙伴。

一般来说,如果有一些书我已经不需要了,就会会挑出来送给朋友,但有一本书,我却不知道该怎么处理:送人不合适,丢了也觉得不合适。我把它拿了出来,仔细看了看封面,没有想打开的欲望。

早在我就从书店里把它带回家,那个时间这本书的作者很是红的,据他说全球很多著名的政治界和经济界人物都是他的好朋友。看完他的书后,我真的挺羡慕他的,想来人生最高处的风光就应该如此。当时,这本书的作者受到了很多人的崇拜及羡慕,各种赞美之词铺天盖地地向他汇拢而去。

又过了几年,突然某天从新闻上看到这位作者被捕,我真的是惊呆了,我估计全国喜欢他的读者们都懵了,这到底是为什么?网上开始出现这样的讽刺:为什么他的那些好朋友们不站出来为他说上一句话呢?当了解一些事情经过之后,我沉默了,我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此书,于是就把它放在书架的最边上,藏在阴暗的地方。

是的,这本书的名字就叫《虚实之间》,作者的名字叫芮成钢。一个曾经的央视著名主持人、耶鲁大学的留学生、一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如今再看《虚实之间》的封底上那些世界名人给他的留言时,生生地有一种沧海桑田的感觉。

说来,《虚实之间》这本书的内容还是有可取之处,无论是芮成钢的文笔还是思想都还是不错的。年轻帅气的他事业顺利,接触的都是世界著名人物,想来也压制不住自己虚荣,开始以为那些人通过自己的采访,有了几次某些观念的交流后,就真的是自己的朋友,而自己也就膨胀开来。这位曾经耶鲁大学的留学生,现在在狱中,会有着什么样的反思呢?有人知道,但更多的人都不知道,他的事当初也仅仅是几条新闻,现如今已经被时光无情地埋在了过去。

月初,小崔与《手机》的故事发展到了高潮,范爷工作室被无锡税务局调查。当时弟弟兴奋地说:这回好玩了,不知道会有多少内幕被挖出来。那天我没看新闻,等弟弟把事情事情经过说一遍后,我淡淡地说:事情不会闹大,就算闹大,也不会公开,毕竟那一抽屉的合同鬼才知道牵到些什么事什么人物,如果他拿出去举报,或许会有些结果,但他这样说,这件事会很快就没有声息的。

事情不出我所料,后期的故事都是一些公众号在发出各种声音,但是在新闻上这件事情的报道已经绝迹。人们都是善忘的,娱乐圈很快就会有不同网红再次刷屏,毕竟做事都需要注意力来赚钱,围观的人们也需要各种娱乐来填补空虚的时间。

人不可能离开环境而生活,无论是在宇宙,还是在真空里。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抱负,就必须了解一些规则,自由都是相对的。大海够大,足够鲸鱼自由地游来游去,饿了吃吃比自己小的鱼,想玩了就从东游到西。但它的自由也就只能在海里,离开了大海,它要么变成食物,要么变在尸体。

人定胜天,只是一个不能实现的美好理想。一个人可以抱有这个理想,但绝对不能真的以为人真的就能胜天了,多的不说,真要能胜天了,就平衡一下世界水的分布,让地球少些沙漠;真要胜天了,就让世界和平吧。

书是一种药,适合治疗一些妄想症、膨胀症、空虚症等等。然而,喜欢吃药的人不多,所以,病人也就慢慢地多了起来。书读的越多,我就发现自己更多的病,这些病中药或者是西药都无法治疗,除了书和行动,我就找不到更多的治疗方法了。能看清楚自己有病是一件好事,能知道如何治疗自己的病更是一件好事。

嗯,周末散步时,我可以和我的孩子谈谈虚实之间的故事了。

篇8:影离*虚实作文

影离*虚实作文

影离*虚实

炫金色阳光穿透重重云朵,绽出绚丽彩虹梦幻笑颜,朦胧的雨雾飘洒,这太阳雨的世界,涂满了扑朔迷离的缤纷幻影,虚与实在此刻交界,融合难言的心恋。

淡淡的清寒在指间飘扬,纷飞着幽幽的情愫,漫步雨景,独赏那淡金色的碎光下,飘逸的诗情画意。

沙――

水晶色的仙子从天际飘飘洒洒而落,凝下满路的烂漫百花,柔嫩的淡红凝脂含泪,娇弱的柔白飞花轻舞,朦胧的眼帘,满是浅笑的雨景,淡淡的寒气纷飞着烈酒般的馥郁,还有那清新的泥土芳香。闭目,静赏,暗黑中的宁静,安然,烂漫。我坠入花的甘露间,在淡淡的冰寒中,飞散。

但,闭目,就能屏蔽一切么?

一束炫红光芒伴着散乱的思绪刺痛了黑暗的天际,幽幽的绿色闪着幽冥般的怪光,幽幽的低鸣在耳畔哭吼,远方污浊的灵魂依旧滋长,幽幽地漂浮着,恶笑着狰狞着初中作文 ,邪恶的粗嗓音在耳旁哇哇大叫,逃不掉,躲不开,捂住耳朵,闭目,躲避不了,那暗黑的光怪陆离。大喊,拼命摇头,踏着凌乱的脚步,想要逃离,却被一阵冰凉狠狠抓住衣襟,痛哭,颤抖。奔跑,隐约光点映入眼帘,惊喜,奔去。

睁眼,淡白色的阳光下飘满了错乱的绿影,温馨的橘色灯光,那朵洁白的“棉花云”沙发静静躺在冰凉的水泥地间,才知,那是一场充斥着恐惧的梦影。

可,睁眼,又能看见什么?

张着血腥的饿狼披着一张温柔的洁白羊皮,用血浸染那一片雪白,呻吟着躺在肥嫩的绿草堆里,等待善心的小羊揪着心奔来,再猛地脱下那一件温婉的外套,张开血口狠狠咬断小羊的喉咙,连最后的'呻吟也狠心将其剥夺,它的心竟也毫无动容。

逃离的罪犯穿着一身警服,举着亮晃晃的刀,逼着无辜的行人拿出钱财,神圣的警服,从此,染上一丝血腥的邪恶之图,罪恶的灵魂,迷途,幻化黑暗的恶徒。

还有五花八门的骗术,假意身残的乞讨,残杀无辜的刺目,自相残杀的痛楚,还有……

还有,还有多少迷途,多少痛楚,多少无辜!

善良也弥散着一丝罪恶的迷雾,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多少错综复杂的岔路。

而这些岔路的制造者,是钱,是权,是那欢愉一时的贪污,是冰冷的钢筋铁泥,是空虚的华丽,是在恶意的砍伐后虚情假意的桃红柳绿,要什么诗意?要什么大气,在罪恶的灵魂下,这些,都是一片虚。

有光的地方,一定有影,而有影,则预示着远方的光亮。

“辍―”一声未及的刹车未能挽回那无情的局面,碎裂凝血的玻璃,散乱的发丝,不堪入目的血腥和恐惧,正欲过马路看望爷爷的我,惊呆了,手中的苹果滑落了一地,脑中空白地只剩下苍白与无力,此刻的生命,竟是如此的脆弱不堪。

待我清醒了些,现场已经围满了人影,“打120,快点。”一个尖细的女声混着浓浓的四川腔叫醒了大人们,“赶快通知家属!”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在耳畔震荡,“同学,赶紧回家了,这里我们来就好!”又一个熟悉的声腔,我明明知道大人的意思,却表露着一脸的茫然,在大人的帮助下拾起满路的苹果,带着空白的身躯飘回了家。耳畔,救护车的音调在耳畔奏响温馨的乐音。听父母说,回家后,我好几天都愣在印着血红梅花的白床旁,自言自语,把父母吓了个好歹,还好平常有进行心理教育,没过几天,便恢复了正常。

回家,看着电视中主持人含着热泪的报道,我也泪流满面,那天,是农历2009年1月1日,看着地震灾区一个个自强不息的人们,看着家家张灯结彩,鞭炮声此起彼伏,不需我多语,已是满心的感言。

生活,是一张错乱的渔网,渔网洒下,破碎的网中的,不全是鱼……

生活,是一束绚丽的光芒,照出的,不光是缤纷的花影,还有虚实的,影离……

篇9:虚实结合描写景物

虚实结合描写景物

虚实结合描写景物

作者/ 宋红艳

在写作记叙文时,时常需要描写景物。景物描写同学们一般都会,但是很难写得生动感人。我们都知道,景物描写的最高境界是情景交融,也就是在描写景物时,把作者的主观感情融人到客观景物之中,所谓“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不但写出可触可感的客观实景,而且把景物写得充满情意,这样的景物描写才能达到生动感人的效果。为了达到上述效果,我们在描写景物时就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所谓“实”,指对客观实景进行描写;所谓“虚”,指对人的情感态度进行描写;所谓“虚实结合”,就是对景物进行“情景交融”式的描写。只有虚实结合,才能把景物写得生动传神,有诗意,有特色,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在进行景物描写时,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我们可以进行联想或想象。具体写作时可侧重联想,也可侧重想象,或二者兼而有之。如:

过午之后, 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竞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看一份薄薄的寂寞。在众鸟的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呜声,竞有些不可捉摸了。真的是鹧鸪吗?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畔的落日更苍凉了哪!“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嚼嚼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这是梦境,呵!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郭枫《空山鸟语》

郭枫的《空山鸟语》是一篇颇受称道的经典美文,其写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这段描写就是如此。在文段的后半部分就运用了联想的思维方式,那缥缈的鹧鸪的鸣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作者由此联想到“江南”的“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长檐飞角的小街”“江畔的落日…奔驰在石板路上嚼嚼的马蹄声”。这种联想实际上含蓄抒发了身处“海角孤岛”上的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正是这种融入字里行间的浓浓情意使得文章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再如:

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铺内,凡人横靠着帐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儿;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写作技巧 )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槌,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像……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

――董滇宁《江南雨巷》

文段的前半部分是对江南小巷的实景描写,后半部分对蓝衣少女的描写,属于虚写,运用了想象的方式,在实景描写的基础上,作这样的想象是合理的,“八角的古井”“蓝衣少女”“极粗的衣槌”这些想象中的景、人、物更加显出江南雨巷的幽远空漾,令人神往。

再看这段描写: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地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渣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吗?

――朱自清《绿》

朱自清的《绿》是散文中的传世名篇,他对梅雨潭的绿的描写引发了人们多少优美的联想和想象。这段文字综合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相结合的方式,由梅雨潭的绿联想到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西湖和秦淮河,而这些地方的绿不是“太淡”“太浓”,就是“太明”“太暗”了,这种联想、比较就突出表现了梅雨潭之绿的无可比拟的美。文段后面“裁你以为带”“挹你以为眼”的描写就属于想象了,这种想象更加凸显了梅雨潭的美好,也把汪汪一碧的潭水写活了。

在进行景物描写时,从修辞方法上的角度说,可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尤其是运用拟人、比喻的方法。如:

今天我去访问伤兵。满天低垂着湿润欲滴的云,时时像是忍着眼泪的样子,竟或有一阵雨丝,追着飒飒的秋风扑上你的脸,但立刻又戛然停止,像不屑哭泣似的。江水和天空像是一双愁容相对的朋友,带着沉痛的忧郁,和暗淡无光的灰色。横卧在江天之间的绿洲,也觉得很无味,收去了它的颜色。

――方令孺《古城的呻吟》

这段描写写到了阴云、雨丝、江水、天空、绿洲等景物,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自然景物写得充满情意,生动感人。作者用这样的方法描绘了一幅暗淡、阴郁的画面,渲染了特殊时期(本文发表于1937年11月)特殊事件(访问伤兵)背景下的悲凉的气氛,非常具有感染力。

前文《绿》中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如“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等等,从不同角度细腻描写梅雨,潭独特美好的“绿”,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是建立在联想、想象的基础上的,修辞方法的运用和思维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在进行景物描写时,如能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思维方式或修辞方法,就会写出生动感人的 篇章,上述选段就是极好的例证。

当然,一切方法都只是手段,更重要的是在平时要有生活积累。在生活中要有一颗细腻、敏感的心,注意观察、感受生活,积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动和感受,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样在写作时才不会为“无米下锅”而苦恼,才能结合有效的方法写出生动感人的 篇章。

[作文训练]

在你的生活中,总有一处风景让你难忘,它或是故乡的小山、小河、小树林、田野,或是异乡的山水、小镇,甚至天空。或是自然景观,或是人文景观,总有一片倩影投映在你的心湖,让你为之心动,让你魂萦梦牵,念念不忘。请以“难忘的风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为记叙文或散文,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

边塞诗——《塞上听吹笛》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的说课稿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长江万里图

古诗歌词鉴赏方法

古诗鉴赏形象考查答题方法和技巧

高考古诗鉴赏应试指南

《登鹳雀楼》名家讲课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题答题

诗歌鉴赏技巧

古诗的虚实
《古诗的虚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古诗的虚实(精选9篇)】相关文章:

崔颢古诗黄鹤楼及赏析2023-02-17

古诗鉴赏口诀2023-05-05

诗歌鉴赏中的鉴赏技巧2022-11-08

黄鹤楼古诗赏析2022-05-27

宿建德江的古诗及诗词鉴赏2022-11-27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之表达技巧2022-11-27

《再别康桥》的4个意象2022-11-25

古诗词鉴赏宿建德江2023-05-13

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技巧鉴赏”知识生成性练习教案2023-02-03

高中语文雨霖铃教案2022-12-12